TW200829502A - Lift installation with a belt, belt for such a lift installa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such a belt, composite of such belts and method for assembly of such a composite in a lift installation - Google Patents

Lift installation with a belt, belt for such a lift installa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such a belt, composite of such belts and method for assembly of such a composite in a lift installa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29502A
TW200829502A TW096127998A TW96127998A TW200829502A TW 200829502 A TW200829502 A TW 200829502A TW 096127998 A TW096127998 A TW 096127998A TW 96127998 A TW96127998 A TW 96127998A TW 200829502 A TW200829502 A TW 20082950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belts
composite
contact surface
lif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7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Ernst Ach
Luc Bonnard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TW200829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2950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62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29/00Producing belts or bands
    • B29D29/10Driving belts having wedge-shaped cross-section
    • B29D29/103Multi-ribbed driving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1/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opes or cables
    • D07B1/22Flat or flat-sided ropes; Sets of ropes consisting of a series of parallel rope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201/00Ropes or cables
    • D07B2201/20Rope or cable components
    • D07B2201/2083Jackets or coverings
    • D07B2201/2087Jackets or coverings being of the coated type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501/00Application field
    • D07B2501/20Application field related to ropes or cables
    • D07B2501/2007Elev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Belt Conveyors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Description

200829502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具有皮帶之升降設備、一種用於 此升降設備之皮帶、一種用於製造此皮帶之方法、一種此 類皮帶之複合體、以及一種用於在升降設備中組裝此一複 合體之方法。 【先前技術】 一升降設備包括一升降車廂及通常一配重,其均可在 一升降井道中或沿獨立之導軌移動。爲產生移動,升降設 備包括至少一具有至少一各自驅動滑輪或驅動軸之驅動 裝置,其藉由一或多條皮帶而支撐升降車廂及配重及/或 將所需之驅動力傳遞至其等上。 在此情形下,升降車廂及配重可藉由相同之皮帶或諸 皮帶而與驅動裝置相連接。或者,升降車廂及配重亦可經 由諸分離之皮帶而分別地與此驅動裝置相連接,以便使配 重可在升廂下降時上升,且反之亦然。由於驅動滑輪或驅 動軸施加拉力於諸驅動皮帶上,以便使升降車廂或配重可 上升,故諸單純支撐用皮帶將僅在轉向元件(尤其是轉向 輥)上被轉向,且承受升降車廂及配重之重力的固定不變 部分。然而,驅動及支撐皮帶較佳係爲同一的。 根據本發明所使用之皮帶可被用於達成前述諸項功 能中之任一項,因此將不只可作爲一驅動皮帶,還可作爲 一支撐皮帶,其可當作被繫固至升降車廂及/或配重上之 多條皮帶中之一者及/或一條皮帶。因此,驅動滑輪或驅 -5- 200829502 動軸及轉向輥在下文中均槪括地被稱爲皮帶輪。 此類升降設備用皮帶通常包括一由諸如聚氨基甲酸 酯(PU)或三元乙烯丙烯橡膠(EPDM)之彈性體所製的 皮帶本體。爲了傳遞拉力,呈鋼材及/或塑膠材料繩索型 式之拉力載體被埋置在皮帶本體中。此諸繩索被構成爲諸 單一之金屬線,或較佳地係由單條或多條絞合之金屬線所 建構而成者。此諸拉力載體有利地被配置在皮帶橫截面之 中立軸心線上,而在環繞過皮帶輪期間並無拉伸應力或壓 縮應力產生於此中立軸心線上。 傳統上,升降設備中使用扁平皮帶,詳細而言,係指 一種皮帶,其與皮帶輪軸成平行之寬度w顯著地較大於其 在皮帶輪之徑向上之高度t。由於其小高度,此類扁平皮 帶相對其橫軸具有一小幾何轉動慣量,且同時由於其大寬 度而相對於其縱向及高度軸具有一大幾何轉動慣量。此類 扁平皮帶因此相對於其橫軸有利地係非常有彈性,但同時 相對於其縱向及高度軸卻非常堅硬。因此,此類扁平皮帶 一方面可令人滿意地環繞過皮帶輪周圍,而另一方面在諸 自由運轉區段中則只可輕微扭轉或彎曲。此外,諸拉力載 體在中立軸心線上彼此相鄰之配置將導致一相較於高度 係屬大寬度者。 因此WO 200 6/000 5 00 A1案提出一升降設備用扁平皮 帶,其係由第一部分皮帶及與其相連接之第二部分皮帶所 構成,而每一部分均由PU擠壓成型,其中諸拉力載體被 配置在扁平皮帶彎曲中立面上。 -6- 200829502 爲了可增加皮帶輪處之擠壓壓力,因而可增加相同徑 向力之牽引能力或驅動能力,且因而可增加相同之承載負 荷及皮帶拉力,EP 1 5 5 5 234 B1案提供了此種皮帶本體, 其係成具有楔形凸肋之扁平皮帶型式,而此諸楔形凸肋可 與若干位於皮帶輪運轉表面,上且大致與其成互補之凹槽 配合協作。尤其,此諸楔形凸肋之傾斜側腹承抵同樣成傾 斜之皮帶輪側腹。同時,·此諸楔形凸肋有利地沿橫向導引 位於皮帶輪上之皮帶。 B 在那情況下,一方面,諸個別凸肋之楔角愈尖,則相 同徑向力之擠壓壓力便愈大,且牽引能力因而便愈大。另 一方面,在過尖楔角之情況中,皮帶卡死在皮帶輪凹槽內 之現象便可能發生。此一如同滯滑效應之卡死現象將引起 皮帶產生不想要之振動,其同時導致噪音,並增加了皮帶 之動力負荷以及脫離其導引之風險。在極端之情形中,如 果皮帶僅是忽動忽停地或者根本不再與皮帶輪之凹槽相 分離,則此卡死現象亦可能導致升降設備之失效。 • 【發明内容】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升降設備,其中 皮帶與皮帶輪間之卡死風險被降低了。 爲達成此目的,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前言部分 所述之升降設備藉由其諸獨特之特徵而被發展出。同樣 地,爲達成此目的,用於此類升降設備之皮帶被提出在申 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中、用於製造此類皮帶之方法被表示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中、此類皮帶之複合體在申請專 .200829502 利範圍第1 5項中被保護、及用於在升降設備中組裝此複 合體之方法被揭示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中。 根據本發明之升降設備包括一升降車廂、一驅動裝 置、及有利地一配重,其係與此升降設備相連接,且其在 當升降車廂藉驅動裝置而上升時下降,且反之亦然。除此 之外,此升降設備包括一由至少一皮帶所構成之皮帶配 置,其中此皮帶包括一皮帶本體,其內配備一拉力載體配 置,且其在皮帶高度方向上具有一位於第一橫截面側上之 0 第一接觸表面,並在皮帶高度方向上具有一位於與第一橫 截面側成相對之第二橫截面側上之第二接觸表面。 驅動裝置較佳地包括一或多個皮帶輪(尤其係一或多 個驅動滑輪,或係一具有多個驅動區段之驅動軸),其至 少部分地被此皮帶配置中之諸皮帶所環繞。有利地,諸皮 帶以180°之包覆角環繞過諸皮帶輪,而此角度較佳係小於 180°,較佳係小於150°,較佳係小於120°,及較佳係9(Γ。 由於皮帶之較小可彎曲半徑,將可使驅動裝置得與一個別 • 之驅動滑輪相連接,或可將諸驅動區段均整合於驅動裝置 之一驅動輸出軸(因而在一驅動軸)上。有利地,皮帶輪 之直徑係小於或等於2 2 0 m m,較佳係小於1 8 0 m m,較佳 係小於1 4 0 m m,較佳係小於1 〇 〇 m m,較佳係小於9 0 m m, 且較佳係小於80 mm。拉力經由驅動滑輪或驅動軸而以摩 擦鎖制(friction-locking)及 / 或形狀鎖制(shape-locking)之 方式被導入皮帶內。如果皮帶配置中之諸皮帶被建構成楔 形皮帶,則諸皮帶輪之運轉表面均可具有複數個大致呈互 -8- ,200829502 補形狀之凹槽,而諸楔形凸肋則啣合於此諸凹槽中。有利 地,在凹槽大致呈互補形狀之情形中,諸楔形凸肋之側腹 以摩擦耦合之方式僅承抵諸凹槽之側腹;而與其相抵之諸 皮帶側腹間的區域則並不會與凹槽基底及凹槽頂端相接 觸。 在一種有利之構造中,皮帶本體係由諸如PU (聚氨 基甲酸酯)或EPDM (三元乙烯丙烯橡膠)所構成。爲免 受到磨損及動態破壞,皮帶本體可具有一或多個例如織物 _ 之外罩。 拉力載體配置包括一個拉力載體或較佳有多個拉力 載體,尤其是鋼材及塑膠材料繩索。此諸繩索被構成爲諸 單一之纜線,或較佳地係由單條或多條絞合之金屬線所建 構而成者。此諸拉力載體被有利地配置在或附近皮帶橫截 面之中性軸上,而在環繞過皮帶輪期間並無或僅小量拉伸 應力或壓縮應力產生於此中性軸上。 皮帶可被建構成一種環狀皮帶,或較佳地成一種有限 ® 皮帶,其在當被放置於特別難以轉向之狀況下且因而可能 例如藉由孔而被導引時,或當可能被放置在諸未對準安裝 之皮帶輪上時,僅藉由皮帶鎖制便可被形成環狀。 根據本發明,皮帶之最大寬度w與最大高度t之比被 選定爲大致等於1。特別地,較佳在0.8至1.0之範圍內, 較佳在0.9至1.0之範圍內,且尤其係爲1.0。此皮帶因此 係高過於寬。 由於扁平皮帶具有如在前言中所述之部分缺失,尤其 -9- 200829502 是其在當環繞過皮帶輪周圍時之可撓性,故升降設備被建 構成可使用一種皮帶,其在皮帶之橫向上具有一較大之幾 何轉動慣量,且因此在有關對橫軸之彎曲方面將比傳統之 扁平皮帶具有更大之剛性。此類皮帶因此在繞一皮帶輪轉 向期間會經歷一使其回至平直且無變形位置上之較高回 位力。此回位力抵消了皮帶在皮帶輪之諸側腹處的卡死現 象,而因此有利地制止皮帶與皮帶輪之間的卡死風險。此 效果係特別有利於使用楔形凸肋式皮帶之情形中,但亦可 Φ 減低亦發生在扁平皮帶情形中之與皮帶輪的側導頰間之 卡死風險。 ’ 另一優點在於皮帶本體沿其高度方向之附加體積。此 附加體積有利地抑制振動並消散衝擊,此將使此皮帶較均 一地運轉。 諸拉力載體與皮帶輪間之切向力的傳遞係在受剪力 之皮帶本體的暫態變形下發生。在此情形下所發生之交替 變形從長期而論將導致皮帶本體之破壞,因而限制了皮帶 Φ 之使用壽命。在此同樣地,皮帶在i高度方向上之附加體 積一方面可有利地減小剪力變形,且另一方面可更佳地消 散產生在較大體積(尤其是較大表面)上之熱,此整體有 利地增加了根據本發明所實施之平帶的使用壽命。 在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拉力載體配置被配設在 大約位於皮帶中央處之中性軸上。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皮帶本體包括一其中配備有拉 力載體配置之第一部分皮帶,及一沿著縱向表面與第一部 -10- 200829502 分皮帶固定地相連接之第二部分皮帶。此第二部分皮帶可 被擠壓成型至第一部分皮帶上,以便使兩部分皮帶可在其 等之縱向表面處被連接在一起。在此一情形之下,例如可 自WO 2 00 6/0 00500A1案獲知,在第一部分皮帶之縱向表 面上之凹槽被第二部分皮帶所塡滿。同樣地,此兩部分皮 帶亦可被膠合。 在本發明之一有利實施例中,此兩部分皮帶具有大致 相同之高度,以便使此縱向表面可被配置在大約皮帶之中 馨 央處。 第一部分皮帶較佳爲整個或部分地環繞拉力載體配 置。在部分環繞之情形中,第二部分皮帶亦環繞此拉力載 體配置,以便使其可被完全地配置在皮帶中。 在此拉力載體配置被有利地配備在中性軸上(在皮帶 輪周圍轉向時,亦即在皮帶橫軸周圍彎曲時,並沒有拉伸 應力及壓縮應力發生在此中性軸中)之情況下,及在此拉 力載體配置被較多地配備在第一部分皮帶中之情形下,第 • 二部分皮帶在環繞過皮帶輪周圍之期間將會遭受一較大 之彎曲負荷,且亦因此而遭受較大之拉伸應力及壓縮應 力。在一較佳之實施例中,第二部分皮帶因此較柔軟於第 一部分皮帶,以便使第二部分皮帶在彎曲時於拉力載體層 中不致被拉伸應力所破壞,但其卻將彈性地屈曲。具體而 言,第二部分皮帶可具有一比第一部分皮帶較小之蕭氏硬 度(Shore Hardness)。因此,例如第一部分皮帶之蕭氏硬 度可爲85°Sh,而第二部分皮帶之蕭氏硬度可爲80°Sh。 -11- .200829502 第一及/或第二接觸表面可較佳地包括一具有一比摩 擦係數之塗層。此摩擦係數在各種情況中可較高或較低於 實際皮帶本體之摩擦係數。尤其特別地,此塗層可包括一 聚醯胺(‘ PA’ )薄膜。 例如,可在原欲與一驅動滑輪或驅動軸相啣合之第一 接觸表面上配置一具有較高摩擦係數之塗層,且可在原欲 與一轉向元件相啣合之第二接觸表面上配置一具有較低 摩擦係數之塗層。或者,亦可提供一氣相沉積或一植絨以 φ 替代此塗層。 在一尤其較佳之實施例中,第一及/或第二接觸表面 具有至少一凸肋,較佳係兩凸肋,尤其係若干楔形凸肋。 同樣地,亦可爲三角形或半圓形凸肋橫截面。在此尤其較 佳之實施例中,被皮帶所環繞過之皮帶輪的運轉表面可有 利地具有凹槽,其與凸肋大致成互補,而此諸凸肋則啣合 於此諸凹槽中。相同之徑向力,即相同之皮帶回位力或承 載負荷,可達成一較高之擠壓力及因而一較高之牽引能 • 力。 凸肋較佳地包括一具有60°至120°側腹角之楔形橫截 面,其中較佳之側腹角範圍係80°至100°。存在一楔形凸 肋之兩側表面(側腹)間之角度被稱爲側腹角。然而,由 於相對於繞著皮帶橫軸之彎曲具有較大之剛性,故亦可實 施小於60°之側腹角,因而亦可實施更尖銳之角度。 . 如果有利地不只第一接觸表面且還有第二接觸表面 均具有一或多個凸肋,則皮帶甚至在以相反方向於兩皮帶 -12- 200829502 輪周圍轉向之情形下(其中此皮帶係以其第一接觸 桌一皮帶輪相接觸,且以其第二接觸表面與第二皮 接觸)仍可在環繞過此兩皮帶輪期間沿著橫向被導 將可有利地防止皮帶從平滑潔淨之轉向輥處運轉越 於兩接觸表面上之凸肋的數量並不必然需要爲相同 如在第一皮帶輪係一驅動滑輪或驅動軸且第二皮 一轉向輥之情形中,其上無加諸拉力之第二接觸表 有較少之凸肋。尤其,第一接觸表面可具有兩個凸 第二接觸表面可具有一個凸肋。顯然地,第二接觸 可在不必輪廓相符之下被形成爲扁平狀。 第一及第二接觸表面可具有不同之顏色,以便 皮帶之正確安置,尤其在當第一及第二接觸表面係 有不同之摩擦係數而不同時,或同樣地在當第一及 分皮帶係不完全相同時,例如諸拉力載體被較多地 第一部分皮帶中及/或此具有一與第二拉力載體不 .度。爲此目的,例如,此兩接觸表面可被不同地塗 或編以代碼。在皮帶係由兩部分皮帶所構成之情形 兩部分皮帶可由若干具有不同顏色之材料構成。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皮帶配置包括多條沿其寬 彼此相鄰排列之皮帶。有利地,這些皮帶可藉機械 確方式而被連接在一起。爲了此目的,例如,第一 具有一凸部,其沿寬度方向突出並啣合與其相鄰配 二皮帶上之一對應切口。藉此,在組合期間諸皮帶 單之方式且可分離地被連接在一起,而簡化相關於 表面與 帶輪相 引,此 丨出。位 I的。例 帶輪係 面可具 肋,而 表面亦 可確保 例如具 第二部 配備在 同之硬 上顏色 ;中,此 度方向 上之精 皮帶可 Pt〇L -J-f >置之弟 t可用簡 ‘最終所 -13- 200829502 得之皮帶配置之較狹窄之個別皮帶的安裝及拆卸。同樣 地,諸皮帶亦可經由夾持元件而被連接在一起,或例如藉 由膠合而被不可分離地彼此緊固。 有利地,爲製造一根據本發明所實施之皮帶,特提出 一種包括下列步驟之方法:擠壓成型第一部分皮帶,以致 使其可至少部分地環繞拉力載體配置;及將第二部分皮帶 擠壓成型至第一部分皮帶上,以致使拉力載體配置可被完 全地配置在皮帶中。藉此,甚至可用原設計來製造一寬/ % 高比大於1之扁平皮帶的現有擠壓成型機,再經稍微之修 改便可有利地製造根據本發明所實施之具有寬/高比大致 上等於1之皮帶。此兩部分皮帶藉由在其上擠壓成型而相 互熱連接,此將形成一薄膜及永久連接。 爲安裝一根據本發明在升降設備之皮帶,特提出藉由 一組裝帶而將多條皮帶連接在一起以形成一複合體。有利 地,在此情形下諸皮帶至少部分地被此組裝帶所環繞,及 /或此組裝帶係在第二接觸表面上與此皮帶相連接。此 ® 外,如果諸皮帶係彼此間以組裝間隔而與此組裝帶相連 接,特別有利地。 用於在升降設備中安裝複合體之實際方法包括:將此 複合體安置在複數個皮帶輪上;及將位於此複合體之端部 處之諸皮帶固定至複數個皮帶固定點上。有利地,此複合 體之諸皮帶依據組裝間隔而被安置在複數個皮帶輪上。在 此情形中,如果此複合體之諸皮帶被安置在至少一車廂轉 向輥之複數個凹槽中,及/或在至少一驅動滑輪或驅動軸 -14- 200829502 之複數個凹槽中,及/或在至少一配重支撐輥之複數個凹 槽中特別有利地。此外,爲了安裝之簡單性及實際性,此 複合體係以一環圈型式被搬運至升降井道內,並從此環圈 處被解開。 另外之目的、特徵及優點可由諸申請專利範圍附屬項 以及下列有關諸實施範例之說明而變得顯然易知。 【實施方式】 第1圖爲截面圖,顯示通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被 ® 安裝在升降井道中之升降系統。此升降系統包括:一驅動 裝置2,其被固定在井道1中,且具有一驅動滑輪或驅動 軸4.1; 一升降車廂3,其被導引於車廂導軌5處,且具 有若干被裝設在車廂底板6下方並呈車廂支撐輥4.2型式 之轉向輥;一配重8,其被導引於配重導軌7處,且具有 另一呈配重支撐輥4.3型式之轉向輥;及一用於升降車廂 3及配重8之支撐皮帶,其被建構成一楔形凸肋式皮帶 ^ 12,而此皮帶可將驅動力從驅動單元2之驅動滑輪或驅動 軸4.1傳遞至升降車廂及配重。 楔形凸肋式皮帶12與一第一皮帶固定點10相繋固於 此皮帶位於驅動滑輪或驅動軸4.1下方之諸端部中之一者 處。從此點處起,此皮帶向下延伸至配重支撐輥4.3,環 繞過此輥並自此處延伸至驅動滑輪或驅動軸4.1,環繞過 此並沿著位於配重側處之車廂壁而向下伸展,且在升降車 廂之兩側上分別以90°環繞過一被裝設在升降車廂3下方 之車廂支撐輥4.2,並沿著與配重8相遠隔之車廂壁而向 -15- 200829502 上伸展至一第二皮帶固定點11。 驅動滑輪或驅動軸4.1之平面可被配置成與位在配重 側之車廂壁相垂直,且其垂直投影可位於升降車廂3之垂 直投影的外側。因此,較佳地,驅動滑輪或驅動軸4.1具 有一小於或等於220 mm之小直徑,較佳係小於180 mm, 較佳係小於1 4 0 m m,較佳係小於1 0 0 m m,較佳係小於9 0 mm,且較佳係小於80 mm,以便使左手邊之車廂壁及與其 相向之井道1之壁間的間隔可儘可能地小。此外,驅動滑 Φ 輪或驅動軸4.1之小直徑使得可使用一具有相當低驅動轉 矩之無齒輪驅動馬達作爲驅動單元2。諸皮帶固定點10、 11係爲本藝中專家所熟知之裝置,其中楔形凸肋式皮帶 1 2被夾固於一楔體與一殼體間。 第2圖爲截面圖,顯示一通過第1圖所示之根據本發 明第一實施例所實施之升降設備中之成楔形凸肋式之皮 帶。此皮帶包括一皮帶本體20,其具有第一部分皮帶20.1 及第二部分皮帶20.2。此兩部分皮帶在一縱向表面20.3 Φ 處被固定地連接在一起。在第2圖中,此縱向表面20.3 被示意地畫成爲平面狀。雖未被顯示,但一部分皮帶本體 之縱向表面可具有若干凹部,而另一部分皮帶本體之若干 凸部則啣合於此諸凹部內,以便強化此兩部分構成體之連 接。 第一部分皮帶之第一接觸表面20.4意欲用於與驅動 滑輪或驅動軸4.1及配重支撐輥4 · 3相接觸。爲達成此目 的,其具有兩部分凸肋20.6,其可與皮帶輪4·1、4·3上之 -16- 200829502 與其大致成互補之諸凹槽相啣合,並可藉其等而被側面地 導向。驅動裝置2之擠壓壓力以及因而所形成之牽引能力 將藉此而有利地增加。 _ 第二部分皮帶20.2之第二接觸表面20.5意欲用於與 車廂支撐輥4.2相接觸,並爲達成此目的而同樣地具有兩 楔形凸肋20.6,其可與皮帶輪4.2上之與其大致成互補之 諸凹槽相啣合,並可藉其等而被側面地導向。在第3圖所 示之第二實施.例中,第二接觸表面只有一凸肋20.6,其足 φ 以在車廂支撐輥4.2上側面地導引皮帶12。 四條呈絞合鋼線形狀之拉力載體2 1被彼此相鄰配置 在第一部分皮帶20.1中。同樣地,亦可彼此相鄰地配置 更多條(例如五條)之拉力載體,或更少條(例如三條) 之拉力載體。.諸個別之拉力載體亦可同樣地被配置成在皮 帶12之高度方向上相對於彼此成偏置。 諸拉力載體被配置在皮帶本體20之中性軸上,而在 當皮帶12環繞過皮帶輪4 (尤其驅動滑輪或驅動軸4.1 ) # 、時並無拉伸應力或壓縮應力發生在此中性軸上。由於第二 接觸表面2 0.5相距此中性軸之較大間隔,當環繞時在第 二部分皮帶20.2中所產生之拉伸應力係較大於第一部分 皮帶20.1中之壓縮應力。因此,一較柔軟之彈性體被選 定爲第二部分皮帶之材料,在本實施範例中其相對於第一 部分皮帶之85。Sh蕭氏硬度具有80°Sh蕭氏硬度。在第3 圖所示之第二實施例中,第二部分皮帶之橫截面係較小於 第一部分皮帶者,且尤其特別地只具有楔形凸肋20.6。因 -17- 200829502 此,第二部分皮帶對應地比第一部分皮帶更爲柔軟。 第一接觸表面20 ·4至少在其與驅動滑輪或驅動軸4.1 之諸側腹成摩擦耦合之諸楔形凸肋20.6的區域中具有一 塗覆以聚醯胺(ΡΑ)薄膜之塗層20.7。或者,亦可提供氣 相沉積20.7或植絨20.7以取代此塗層20.7。此氣相沉積 例如係一金屬氣相沉積。此植絨例如係一具有短合成或天 然纖維之植滅。此氣相沉積或植絨亦可延伸在整個第一接 觸表面20.4上,並以一連續或間斷之程序予以執行。原 φ 則上,亦可配備若干被形成大致互補之成對的楔形凸肋及 凹槽,其中只有諸楔形凸肋之側腹以摩擦耦合方式承抵諸 凸肋,藉而僅提供這些具有塗層20.7、氣相沉積20.7、或 植絨2〇β7之楔形凸肋,以便使位於諸側腹之間且事實上 並不與凹槽基底及凹槽頂端相接觸之區域可不被塗覆。 根據本發明,包含楔形凸肋20.6之皮帶本體的最大 寬度w與最大高度t之比係在0.8至1.0之範圍內。在本 實施範例中,此比係大致等於1。甚至在第3圖所示第二 # 實施例之情形中,皮帶1 2相對於繞其橫軸之彎曲仍因此 而具有較大之剛性。由此皮帶在環繞過具有凹槽之皮帶輪 時所產生之較高回位力將可降低此皮帶在皮帶輪中卡死 之風險。此包含楔形凸肋20.6之皮帶本體的最大寬度w 與最大高度t之比在0.6至1.0之範圍內的其他關明顯地 亦可由本發明而知道。 第二部分皮帶可抑制擺動且吸收衝擊。此外,其可減 小第一部分皮帶在將拉力傳遞至拉力載體時所發生之剪 -18- 200829502 應力。最後,由於其附加之體積及其表面積,第二部分皮 帶將因而可提升熱之消散。因此,根據本發明所實施之皮 帶的壽命可被有利地增加。 驅動滑輪或驅動軸4.1、車廂支撐輥4.2、及配重支撐 輥4.3在其外圍處均配備有若干凹槽,其被形成大致與楔 形凸肋式皮帶12之諸凹槽彼此互補。在楔形凸肋式皮帶 1 2至少部分地環繞過皮帶輪4.1、4.2、或4.3之處,此皮 帶之諸凸肋被置於皮帶輪之對應凹槽中,藉此確保此楔形 φ 凸肋式皮帶可在此皮帶輪上有絕佳之導引。此外,牽引能 力亦可藉由在驅動滑輪或驅動軸4.1之諸凹槽與楔形凸肋 皮帶1 2之諸凸肋間所產生之楔合作用而被改良。 與傳統升降設備相對照,因爲此楔形凸肋式皮帶丄2 在遠離車廂支撐輥4.2之一側上亦具有凸肋,故在環繞過 位於升降車廂3下方之諸車廂支撐輥時,亦可在車廂支撐 輥4.2及楔形凸肋式皮帶12之間執行一側面導引。 在第5圖所示之實施例型式中,諸拉力載體21被配 # 置在大約位於皮帶中央處之中性軸上。在此實施例型式 中,皮帶本體20並非由諸部分皮帶所構成。彈性體材料 被擠壓至拉力載體配置21上,以致使其可全部地或部分 地環繞此配置,且使此拉力載體配置2 1可相對於最大高 度t大約位於皮帶本體20內之中央處。本實施例之型式 在其他方面亦與第2至4圖所示者相符合。 雖然無法在第1圖中辨識,但是一在根據本發明所實 施之升降設備中之.皮帶配置可包括一個以上之皮帶。爲此 -19- 200829502 目的,第4圖顯示此皮帶配置之一較佳實施例。在此情形 下’第一皮帶12.1之至少一凸部20 ·8無論如何均啣合在 一相鄰第二皮帶12·2之對應切口 20.9中,此進一步地改 良側面導引並防止整個皮帶配置尤其在自由運轉區域中 之扭曲或變形。在一未不於圖之可替代實施例中,第二皮 帶12.2亦可在兩橫向側邊處具有若干凸部,其啣合於相 鄰皮帶之諸對應切口中。有利地,一被若干凸部所連接在 一起之皮帶配置中之諸最外部皮帶並不具有切口或凸部。 透過此類之皮帶配置,一具有任何寬度之皮帶配置均 可簡單且快速地在現場處由若干可簡單搬運之狹窄個別 皮帶予以組裝成,此顯著地簡化了製造、庫存、運送及安 裝/拆卸。 爲製造一根據本發明所實施之皮帶,起初第一部分皮 帶20.1可被擠壓成型爲使其可全部或完全地環繞拉力載 體配置21。在一後續之第之步驟中,第二部分皮帶20.2 接著可被擠壓成型至第一部分皮帶20.1上,以便使此拉 力載體配置被完全地配置在皮帶中。因此,有利地可使用 現行用以製造一種寬度大於高度之皮帶(例如成第一部分 皮帶20.1之型式者)的機器,只要稍作修改亦可用以製 造一根據本發明所實施且具有一大約等於1之寬/高比的 皮帶。 第6至9圖係有關於安裝在升降設備中之皮帶12。第 6圖顯示多條藉由一組裝帶30而被連接在一起之皮帶 1 2。此組裝帶30至少部分地環繞皮帶12。例如,三、四 -20- 200829502 或六、或甚至八條皮帶1 2形成一複合體120,其被組裝帶 3 0部分地環繞,且可被捲取成一環圈並以一簡化且無問 題之方式被運送至升降井道1中。此組裝帶3 〇例如被可 逆地或不可逆地以材料鎖制之方式固定至皮帶1 2上。有 利地,此組裝帶3 0係一在一側處具有一黏著層之薄合成 材料帶。此合成材料帶係經由黏著層而與諸皮帶1 2相連 接。此可逆之材料鎖制允許組裝帶30可從皮帶1 2處撤 除,並因此使諸已被拆除之皮帶1 2得以分開。有利地, 此組裝帶3 0被安裝在皮帶本體20中之與第一接觸表面 20.4相遠隔的第二接觸表面20.5上,以便使諸個別皮帶 12之諸接觸表面20.4亦可在複合體120中自由地接近。 具體而言,複合體120中之諸個別皮帶12可藉由其等之 諸接觸表面20.4而安置在諸皮帶輪之對應凹槽內。在此 情形之下,組裝帶3 0亦將保證諸皮帶1 2彼此間在諸皮帶 輪上可有正確之側間隔。爲此目的,諸皮帶12彼此間係 以側組裝間隔30.1而與組裝帶30相連接,而此間隔30.1 係與位於諸皮帶輪上之諸個別皮帶1 2的側間隔相符。 下列諸步驟被執行以用於在升降設備中安裝複合體 1 2 〇 :複合體120被安置在諸皮帶輪4.1、4.2、4.3上’且 諸皮帶12在複合體120之諸端部12.1、12.2處被固定至 複數個皮帶固定點1 〇、1 1上。在此情形下’此複合體1 20 之諸皮帶12係按照組裝間隔30.1而被置於諸皮帶輪4.1、 4.2、4.3 上。 爲此目的,有利地使用一輔助吊車1 4 ’其在第7至9 -21- 200829502 圖所示範例中係被繫固於升降井道1之天花板處。被安裝 在最上方井道區域中之滑輪滑車組類型之裝備較佳地被 用作爲輔助吊車14。亦可使用一被配置在最下方井道區 域中之流體舉升裝置(例如一液壓系統),或亦可爲一建 築用起重機。 升降車廂3係至少以結構型式呈現。升降車廂3之最 終製造可到後來才進行。此升降車廂3具有:一底板或一 具有下表面6之下結構部分,在此處配置有第一車廂轉向 φ 輥4.2及第二車廂轉向輥4.3;以及一頂板(或一上結構 部分)’其在本範例中構成一種工作平台。如果升降車廂 3之現行結構型式仍不包括諸側壁,則此工作平台亦可由 升降車廂3之底板所構成。 升降車廂3可被連接至輔助吊車14處,並可藉此吊 車而於升降井道1中向上及向下移動。一旦升降車廂被連 接並固定至輔助吊車14,第6圖所示之複合體120便立即 被安置在升降井道1中。 Φ 如第7圖所示,複合體120係以一環圈12.3型式被運 送至升降車廂3之廂頂上,並被裝設在該處,且被部分地 解開。有利地,升降車廂3爲此目的被配置在井道底坑 中,以便使工程人員可簡單地從建築物之地面樓層處將此 環圈12·3置於升降車廂3之廂頂上。被解開之複合體120 的一端部12·2在升降車廂3之一側被引導向下,並在升 降車廂3之下方被引導至升降車廂3之相對側,且自此處 起再度被向上導引至升降車廂3之廂頂處。工程人員顯然 -22- 200829502 亦可起被將複合體120置於車廂支撐輥4·2之周圍,然後 再將環圈12.3置於升降車廂3之廂頂上。複合體120之諸 皮帶12此刻經由諸接觸表面20.4而被嵌入車廂支撐輥4.2 之諸對應凹槽中。車廂支撐輥4.2處亦可選擇地裝設有防 跳脫保護機構(未示於圖),其可在支撐機構鬆掉時不只 在徑向上且亦在軸向上制止諸皮帶跳脫出。端部12.2被 暫時地固定在升降車廂3之廂頂上。升降車廂3此刻藉由 輔助吊車14而被移動至井道頂部處。端部12.2之諸個別 φ 皮帶1 2無論如何最後均被個別地固定至各自之第二皮帶 固定點11處。 在第8圖所示之另外組裝步驟中,環圈12.3被從升 降車廂3之廂頂處解開至升降井道之底坑內。在此情形之 下,經解開之複合體120的另一端部12.2被快速地支承 於並導引過驅動滑輪或驅動軸4.1周圍,且讓其向下至升 降井道之底坑內。如果存在充足之空間,工程人員亦可將 整個環圈12.3導引於驅動滑輪或驅動軸4.1周圍,接著再 φ 讓其向下至升降井道之底坑內。此複合體120之諸皮帶12 此刻經由諸接觸表面20.4而被嵌入驅動滑輪或驅動軸4.1 之諸對應凹槽中。可選擇之防跳脫保護機構再度地被安裝 在驅動滑輪或驅動軸4.1處。 在第9圖所示之下列安裝步驟中,複合體120的另一 端部12.1在井道底坑中被安置在配重支撐輥4.3周圍。升 降車廂3藉由輔助吊車14而被移動至井道底坑內,且另 一端部1 2.1被暫時地固定在升降車廂3之廂頂上。升降 -23- 200829502 車廂3因此藉由輔助吊車14而被移動至井道頂部處,且 複合體120之諸皮帶12經由諸接觸表面20.4而被嵌入配 重支撐輥4.3之諸對應凹槽中。防跳脫保護機構被可選擇 地安裝在配重支撐輥4.3處。另一端部12.1之諸個別皮帶 12無論如何最後均被個別地固定至各自之第一皮帶固定 點10處。只有在諸皮帶12已被完全地置於升降井道1內 之此一時機點處,才可將組裝帶30從複合體120處移除。 具有一如第1 0圖所示皮帶1 2之本發明第五實施例型 φ 式大致與第5圖所示者相一致,如此使得可參考針對第5 圖所作之說明。與第5圖所示實施例型式間之唯一差異在 於:在第1 0圖所示之實施例型式中,皮帶本體20在第二 橫截面側上配備有一平坦第二接觸表面20.5。此平坦第二 接觸表面20.5不具有任何成橫向或縱向凸肋之構形。 最後,具有一如第11圖所示皮帶12之本發明第六實 施例型式大致與第10圖所示者相一致,其中與第10圖所 示實施例型式間之唯一差異在於:第11圖所示之皮帶本 # 體包括如在第2至4及6圖所示之諸實施例型式中所敘述 並顯示之兩部分皮帶20.1、20.2。平坦之第二接觸表面20.5 係成與縱向表面20.3相平行地被配置。一拉力載體配置 2 1相對於皮帶本體之最大高度t係大約位於中央處。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顯示一通過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所實施之升 降設備所取之與升降車廂前部相平行之截面圖; 第2圖顯示一通過第1圖所示之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 -24- 200829502 例所實施之升降設備中之成楔形凸肋式之皮帶所取之截 面圖; 第3圖顯示一通過第1圖所示之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 例所實施之升降設備中之成楔形凸肋式之皮帶所取之截 面圖; 第4圖顯示一通過第1圖所示之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 例所實施之升降設備中之皮帶配置所取之截面圖; 第5圖顯示一通過第1圖所示之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 例所實施之升降設備中之成楔形凸肋式之皮帶所取之截 面圖; 第6圖顯示一通過第2圖所示之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 例所實施之由多條皮帶所構成之複合體所取之截面圖; 第7圖顯示第1圖所示之處於第一組裝步驟中之升降 設備.; ‘ 第8圖顯示第1圖所示之處於第二組裝步驟中之升降 φ 設備; 第9圖顯示第1圖所示之處於第三組裝步驟中之升降 設備; 第10圖顯示一通過第1圖所示之根據本發明第五實 施例所實施之升降設備中之成楔形凸肋式之皮帶所取之 截面圖;及 第11圖顯示一通過第1圖所示之根據本發明第六實 施例所實施之升降設備中之成楔形凸肋式之皮帶所取之 -25- 200829502 截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2 3 4.1 4.2 4.3 4.1/4.2/4.3 5 6 7 8 10 11 12 12.1 12.2 12.1/12.2 12.3 14 20 20.1 20.2 20.3 升降井道 驅動裝置 升降車廂 驅動滑輪或驅動軸 車廂支撐輥 配重支撐輥 皮帶輪 車廂導軌 車廂底板 配重導軌 配重 第一皮帶固定點 第二皮帶固定點 皮帶 第一皮帶 第二皮帶 端部 環圈 輔助吊車 皮帶本體 第一部分皮帶 第二部分皮帶 縱向表面 -26- 200829502 20.4 第一接觸表面 20.5 第二接觸表面 20.6 凸肋 20.7 塗層 20.8 凸部 20.9 切口 21 拉力載體 30 組裝帶 30.1 側組裝間隔 120 複合體 t 最大高度 w 最大寬度
-27-

Claims (1)

  1. 200829502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升降設備,其具有一升降車廂(3)、一驅動裝置(2 )、及一具有至少一條皮帶(12)之皮帶配置,其中該皮 帶(12)包括一皮帶本體(20),其內配備一拉力載體配 置(2 1 ),及在該皮帶(1 2 )之高度方向上具有一位於第 一橫截面側上之第一接觸表面(20 ·4),及在該皮帶(12 )之高度方向上具有一位於與該第一橫截面側成相對之 第二橫截面側上之第二接觸表面(20.5 ),其特徵在於: ^ 該皮帶(12)之最大寬度(w)與最大高度(t)之比係 在0.8至1.0之範圍內,較佳係在0.9至1.0之範圍內, ^ 且特佳地係在1 · 0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升降設備,其中該拉力載體配 置(21 )相對於該最大高度(t )係位於大約該皮帶本體 (20 )內之中央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升降設備,其中該皮帶本 體(20)包括:第一部分皮帶(20.1),其中配備該拉力 _ 載體配置(21);及第二部分皮帶(2〇.2),其在縱向表面 (20.3 )被固定地連接於該第一部分皮帶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升降設備,其中該第二部分皮 帶(20· 2)具有一較小於該第一部分皮帶(2〇1 )之硬度 ,尤其爲較小之蕭氏(Shore)硬度。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升降設備,其中 該第一及/或第二接觸表面包括具有比摩擦係數之塗層( 20.7) ° -28- 200829502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升降設備,其中 該第一及/或第二接觸表面包括具有比摩擦係數之氣相沉 積(20.7)。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升降設備,其中 該第一及/或第二接觸表面包括具有比摩擦係數之植絨( flocking )( 20·7 ) 〇 '
    8·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升降設備,其中該第一 接觸表面(20.4)具有至少一凸肋,較佳具有兩凸肋,特 佳地具有複數個楔形凸肋(20.6)。 9.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升降設備,其中該第二 接觸表面(20.5)具有至少一凸肋,較佳具有兩凸肋,特 佳地具有複數個楔形凸肋(20.6)。 1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升降設備,其中 該第二接觸表面(20.5)被成形爲扁平狀。 1 1.如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升降設備,其中該第一及第 二接觸表面(20.4, 20.5 )具有不同之顏色。 12.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升降設備,其中該皮帶 配置包括多條皮帶(1 2 ),彼此相鄰地配置在它們的寬度 方向上,且其藉機械上積極的方式被連接在一起。 1 3. —種用於如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升降設備的皮帶 (12),其中該皮帶(12)包括一皮帶本體(20),其中配 備一拉力載體配置(21),且其在該皮帶(12)之高度方 向上具有位於第一橫截面側上之第一接觸表面(20.4), 及在該皮帶(12)之高度方向上具有位於與該第一橫截 -29- 200829502 面側成相對之第二橫截面側上之第二接觸表面(2 0 ·5) ’ 其特徵在於:該皮帶(12 )之最大寬度(w )與最大高度 (t)之比係在0.8至1·〇之範圍內’較佳係在0.9至1.0 之範圍內,且尤其係在1·〇處。 1 4 . 一種製造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皮帶的方法,其包括 下列步驟: a)擠壓成型第一部分皮帶(20.1 ),以致使其可至少部 分地環繞該拉力載體配置(21);及 U b )將第二部分皮帶(20.2 )擠壓成型至該第一部分皮 帶(20.1)上,以致使該拉力載體配置(21)可被完全地 配置在該皮帶(12)中。 1 5 . —種具有多條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皮帶的複合體 (120),其中該等皮帶(12)經由一組裝帶(30)而被連 接在一起。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複合體(120 ),其中該等皮 帶(12’)至少部分地被該組裝帶(3〇)所環繞’及/或該 Φ 組裝帶(30)係在第二接觸表面(20.5)上與該等皮帶( 1 2 )相連接。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或1 6項之複合體(1 20 ),其中該 等皮帶(1 2 )係彼此間以組裝間隔(3 0.1 )而與該組裝帶 (30)相連接。 1 8 · —種用於安裝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5至1 7項中任一項之 複合體(1 20 )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 a)將該複合體(120)安置在複數個皮帶輪(4.1, 4.2, -30- 200829502 4.3)上;及 b)在該複合體(120)之諸端部(12.1,12_2)處將該 等皮帶(12)固定至複數個皮帶固定點(10, 11)上。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方法,其中該複合體(120) 依據組裝間隔(30.1 )而被安置在複數個皮帶輪(4.1,4.2, 4 · 3 )上。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或19項之方法,其中該複合體( 120)之該等皮帶(12)被安置在至少一車廂轉向輥(4.2 n )之複數個凹槽中,及/或在至少一驅動滑輪或驅動軸( 4·1)之複數個凹槽中,及/或在至少一配重支撐輥(4.3 )之複數個凹槽中。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至20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 複合體(120)係以一環圈(12.3)型式被搬運至升降井 道(1 )之內,並從該環圈(12.3 )處被解開。 螓 -31-
TW096127998A 2006-08-11 2007-07-31 Lift installation with a belt, belt for such a lift installa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such a belt, composite of such belts and method for assembly of such a composite in a lift installation TW200829502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6118824 2006-08-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29502A true TW200829502A (en) 2008-07-16

Family

ID=37685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7998A TW200829502A (en) 2006-08-11 2007-07-31 Lift installation with a belt, belt for such a lift installa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such a belt, composite of such belts and method for assembly of such a composite in a lift installation

Country Status (18)

Country Link
EP (2) EP1886958B1 (zh)
JP (1) JP5217285B2 (zh)
KR (1) KR101372778B1 (zh)
CN (4) CN101121487B (zh)
AR (1) AR062350A1 (zh)
AT (2) ATE529368T1 (zh)
AU (1) AU2007205743A1 (zh)
BR (1) BRPI0703307A (zh)
CA (1) CA2596717A1 (zh)
ES (2) ES2375900T3 (zh)
MX (1) MX2007009687A (zh)
MY (1) MY146053A (zh)
NO (1) NO20074121L (zh)
NZ (2) NZ560366A (zh)
RU (1) RU2448031C2 (zh)
SG (2) SG157400A1 (zh)
TW (1) TW200829502A (zh)
ZA (3) ZA2007066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7241A1 (de) * 2008-04-14 2009-10-22 Inventio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riemenartigen tragmittels für eine aufzugsanlage, riemenartiges tragmittel und aufzugsanlage mit einem solchen tragmittel
ES2476260T3 (es) * 2008-11-14 2014-07-14 Otis Elevator Company Correa de ascensor y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ón de la misma correspondiente
JP5103366B2 (ja) * 2008-11-26 2012-12-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の駆動装置
WO2011045215A1 (de) * 2009-10-14 2011-04-21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und tragmittel für eine solche anlage
EP2345616A1 (de) * 2010-01-18 2011-07-20 Inventio AG Modularer Tragriemen für Aufzüge
CN102304863B (zh) * 2011-08-02 2014-01-15 宁波谷达机电有限公司 电梯曳引带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64180B (zh) * 2012-06-18 2016-08-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及电梯的改装方法
CN102829131A (zh) * 2012-08-21 2012-12-19 吴江市华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电梯牵引机用复合钢带
EP2799217B1 (en) * 2013-04-30 2015-06-03 Kone Corporation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rope, a rope and an elevator
CN104444728B (zh) * 2014-10-16 2017-02-15 广东日创电梯有限公司 新型多楔形复合钢带曳引电梯系统
CN105800421A (zh) * 2016-05-09 2016-07-27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曳引承载构件及电梯
DE102016209305A1 (de) * 2016-05-30 2017-11-30 Thyssenkrupp Ag Temporärer Zugmittelverbund für eine Aufzuganlage und Verfahren zur Installation eines Zugmittels für eine Aufzuganlage
ES2751305T3 (es) * 2016-06-07 2020-03-31 Kone Corp Cuerda de ascensor, disposición de ascensor, y ascensor
CN105923503A (zh) * 2016-06-30 2016-09-07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曳引悬挂装置及电梯
CN105947850A (zh) * 2016-06-30 2016-09-21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曳引承载机构
CN106081793A (zh) * 2016-07-12 2016-11-09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牵引系统
DE102016217725A1 (de) * 2016-09-16 2018-03-22 Contitech Antriebssysteme Gmbh Elastisches Zugmittel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KR102657801B1 (ko) * 2016-12-16 2024-04-17 오티스 엘리베이터 컴파니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현수 부재
DE102017206131A1 (de) * 2017-04-10 2018-10-11 Thyssenkrupp Ag Antriebswelle für eine Aufzugsanlage
US11274017B2 (en) * 2017-08-25 2022-03-15 Otis Elevator Company Belt with self-extinguishing layer and method of making
US20190062114A1 (en) * 2017-08-25 2019-02-28 Otis Elevator Company Self-extinguishing load bearing member for elevator system
US11820628B2 (en) 2017-10-17 2023-11-21 Inventio Ag Elevator system comprising deflecting elements having different groove geometries
JP6674061B2 (ja) 2018-04-27 2020-04-01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Vリブドベルト及びその用途
WO2019208740A1 (ja) * 2018-04-27 2019-10-31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Vリブドベルト及びその用途
WO2019229574A1 (de) * 2018-05-31 2019-12-05 Tq-Systems Gmbh Zugmittel mit innenverzahnung und aussenverzahnung und getriebe mit zugmittel
CN109458433B (zh) * 2018-10-29 2020-11-10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动带、变桨驱动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09625774A (zh) * 2018-12-24 2019-04-16 阿雷法(苏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多槽限位v带
US11407616B2 (en) * 2020-01-24 2022-08-09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belt surface protection for installation
CN112193988A (zh) * 2020-10-19 2021-01-08 税静 一种大型旋转体用起吊工装
CN112193987A (zh) * 2020-10-19 2021-01-08 税静 大型回转设备的起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8102C (de) * 1925-09-01 1926-12-06 Rudolf Roderwal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mehrstraengiger Gummikeilriemen
US2296740A (en) * 1941-02-15 1942-09-22 Dayton Rubber Mfg Co Double-v belt
US2739090A (en) * 1946-11-12 1956-03-20 Dayton Rubber Company Cord belts
US2519590A (en) * 1949-12-27 1950-08-22 Gates Rubber Co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cover
DE1039795B (de) * 1954-10-20 1958-09-25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Doppelkeilriemen
US3098778A (en) * 1957-05-08 1963-07-23 Goodrich Co B F Belt
US3404577A (en) * 1966-07-18 1968-10-08 Gates Rubber Co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GB1224001A (en) 1967-07-19 1971-03-03 British Ropes Ltd Belt drive
US3615988A (en) * 1969-02-25 1971-10-26 Dayco Corp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ransmission belts
DE2538691A1 (de) * 1975-08-30 1977-03-03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foerdergurten
US4078443A (en) * 1976-12-03 1978-03-14 Borg-Warner Corporation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JPS54141943A (en) * 1978-04-26 1979-11-05 Mitsuboshi Belting Ltd Adjustless vvbelt and its manufacture
JPS5578856U (zh) * 1978-11-27 1980-05-30
DE3304527A1 (de) * 1983-02-10 1984-08-16 SpanSet Secutex Sicherheitstechnik GmbH, 5132 Übach-Palenberg Flexibles trag-, zurr- oder haltezeug
JPS61167736A (ja) * 1985-01-18 1986-07-29 Bando Chem Ind Ltd 動力伝動用ベルト
DE8516604U1 (de) * 1985-06-07 1985-08-01 Continental Gummi-Werke Ag, 3000 Hannover Keilriemen
DE3527640C2 (de) * 1985-08-01 1997-08-14 Norddeutsche Seekabelwerk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Riemen aus plastifizierbarem Werkstoff
JPS62199553U (zh) * 1986-06-09 1987-12-18
US4904232A (en) * 1988-10-31 1990-02-27 Mitsuboshi Belting, Ltd.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US5536214A (en) * 1993-12-07 1996-07-16 Mitsuboshi Belting Ltd.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E19851761B4 (de) * 1998-11-10 2014-10-09 Arntz Beteiligungs Gmbh & Co. Kg Antriebsriemen
JP2000240732A (ja) * 1999-02-24 2000-09-05 Bando Chem Ind Ltd Vリブド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028831A1 (de) * 1999-06-22 2001-01-04 Norddeutsche Seekabelwerk Gmbh Riemen, insbesondere Förderriem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DE10016351C2 (de) * 2000-04-03 2002-09-26 Contitech Antriebssysteme Gmbh Treibriemen
US6488123B2 (en) * 2001-02-12 2002-12-03 Otis Elevator Company Directional uniformity of flat tension members for elevators
US6609990B2 (en) * 2001-07-18 2003-08-26 The Gates Corporation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and method
CA2465031C (en) * 2001-11-23 2011-05-10 Inventio Ag Lift with belt-like transmission means, particularly with wedge-ribbed belt, as support means and/or drive means
US20030121729A1 (en) * 2002-01-02 2003-07-03 Guenther Heinz Lift belt and system
JP3921603B2 (ja) * 2002-01-18 2007-05-30 ニッ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駆動用ベルト
DE10222015A1 (de) 2002-05-17 2003-12-04 Contitech Antriebssysteme Gmbh Fertigung von Flachriemen
DE10240988B4 (de) * 2002-09-05 2014-02-27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mit einer aus Riemen und Scheiben bestehenden Antriebsübertragungsanordnung
NL1022094C2 (nl) * 2002-12-06 2004-06-08 Doornes Transmissie Bv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dwarselement voor een duwband voor een continu variabele transmissie.
DE502004000538D1 (de) 2004-01-06 2006-06-14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DE102004030722A1 (de) 2004-06-25 2006-01-19 Contitech Antriebssysteme Gmbh Mit Festigkeitsträgern versehener Flachriemen für Aufzugsanlagen
MY143607A (en) * 2004-10-18 2011-06-15 Inventio Ag Lift comprising a flat-belt as a tractive element
JP2006182566A (ja) * 2004-12-24 2006-07-13 Inventio Ag ベルト状の駆動手段をもつ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における電気エネルギーまたは信号を伝達する方法
SG129351A1 (en) * 2005-07-22 2007-02-26 Inventio Ag Lift installation with a support means end connection and a support means, and a method of fasteningan end of a support means in a lift install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ZA200706605B (en) 2009-07-29
EP2141110A1 (de) 2010-01-06
BRPI0703307A (pt) 2008-04-01
CN101122098A (zh) 2008-02-13
NO20074121L (no) 2008-02-12
SG139701A1 (en) 2008-02-29
CN101122099B (zh) 2011-09-14
ES2369795T3 (es) 2011-12-07
MX2007009687A (es) 2009-02-18
EP1886958B1 (de) 2011-07-13
ZA200706601B (en) 2008-09-25
CN101122100A (zh) 2008-02-13
CN101121487A (zh) 2008-02-13
AR062350A1 (es) 2008-11-05
AU2007205743A1 (en) 2008-02-28
ZA200706600B (en) 2008-11-26
CN101122099A (zh) 2008-02-13
ATE529368T1 (de) 2011-11-15
CA2596717A1 (en) 2008-02-11
ES2375900T3 (es) 2012-03-07
MY146053A (en) 2012-06-29
JP5217285B2 (ja) 2013-06-19
CN101121487B (zh) 2013-01-09
KR20080014699A (ko) 2008-02-14
EP1886958A1 (de) 2008-02-13
KR101372778B1 (ko) 2014-03-10
NZ560366A (en) 2009-03-31
JP2008044790A (ja) 2008-02-28
SG157400A1 (en) 2009-12-29
EP2141110B1 (de) 2011-10-19
ATE516243T1 (de) 2011-07-15
CN101122098B (zh) 2013-03-20
NZ560471A (en) 2009-03-31
RU2007130686A (ru) 2009-02-20
RU2448031C2 (ru) 2012-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29502A (en) Lift installation with a belt, belt for such a lift installa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such a belt, composite of such belts and method for assembly of such a composite in a lift installation
US20080116014A1 (en) Elevator installation with a belt, belt for such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such a belt, composite of such belts and method for assembly of such a composite in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CN101827772B (zh) 具有承载机构的电梯
CN101044084B (zh) 具有作为承载机构的扁平皮带的电梯
JP6490381B2 (ja) 巻上機のロープおよびエレベータ
RU2302368C2 (ru) Лифт и канатоведущий шкив лифта
US905076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support belt for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JP501770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耐荷重部材
US20040262087A1 (en) Elevator with belt-like transmisson means, particularly with wedge-ribbed belt, as support means and/or drive means
US10604379B2 (en) Elevator system belt with fabric tension member
CN108358020B (zh) 用于电梯端接的柔性剪切层
MX2007009685A (es) Correas para instalaciones de ascensor,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on de tales correas e instalacion de ascensor con una correa de este tipo.
JPS5823318B2 (ja) エレベ−タ装置
JP6490398B2 (ja) エレベータ
JP2018177533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ベルトのためのテンション部材
EP2969876B1 (en) Traction sheave for elevator system
JPH0320624B2 (zh)
JP2002145556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TW200829503A (en) Lift support means for a lift system, lift system with such a lift support means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uch a lift system
CA2524138A1 (en) Support means and lift for transporting a load by a support means
US20080135343A1 (en) Elevator support means for an elevator system, elevator system with such an elevator support means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uch an elevator system
JP6511232B2 (ja) エレベータ
JP2004001918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8081256A (ja) エレベータの駆動方法
WO2013089723A1 (en) Elevator system be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