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00827A - Verotoxin production inhibitor - Google Patents

Verotoxin production inhibi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00827A
TW200400827A TW092116002A TW92116002A TW200400827A TW 200400827 A TW200400827 A TW 200400827A TW 092116002 A TW092116002 A TW 092116002A TW 92116002 A TW92116002 A TW 92116002A TW 200400827 A TW200400827 A TW 20040082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ion
inhibiting
agent
reaction
polylactic ac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16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hiro Murakami
Seiki Tazume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Education Inst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Education Inst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Education Inst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00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082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65Lact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21Esters, e.g. nitroglycerine, selenocyanates
    • A61K31/215Esters, e.g. nitroglycerine, selenocyanates of carboxylic acids
    • A61K31/22Esters, e.g. nitroglycerine, selenocyanates of carboxylic acids of acyclic acids, e.g. pravastat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4Synthetic polymeric materials
    • A61K31/765Polymers containing oxyg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04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ulcers, gastritis or reflux esophagitis, e.g. antacids, inhibitors of acid secretion, mucosal protect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4Antibacterial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9/00General protective or antinoxious agents
    • A61P39/02Antido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nc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200400827 (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抑制產生佛羅毒素(verotoxin )用劑。 更詳細而言,本發明係關於可作爲可抑制大腸桿菌〇 -157等之產生佛羅毒素菌所產生佛羅毒素的量之醫藥品、 特定保健用食品或健康食品等使用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 劑。 【先前技術】 19 96年,起因爲腸管出血性大腸桿菌之食物中毒, 於曰本全國發生,因腸管出血性大腸桿菌之溶血性尿毒症 症候群(HU S )或腦症等之發病成爲社會問題。認爲因產 生佛羅毒素菌之一種之腸管出血性大腸桿菌所引起之食物 中毒之腹瀉、血便、HUS及腦症係因所產生之佛羅毒素 (VT)而引起者。該佛羅毒素會引起人體之危篤症狀。 佛羅毒素有VT1及VT2之2種,兩者均具有阻礙真核細 胞合成蛋白質之作用。亦即,佛羅毒素係細菌侵入感染動 物腸管中之上皮細胞,將細胞內之28s rRNA (核糖體 RNA,Ribosomal RNA)之特定的腺嘌D令殘基(adenine residue)及核糖殘基間之N—糖苷鍵結(N-glycosidic bond) 水解而破壞其機能,中止該細胞之合成蛋白質機能而使該 細胞死亡。其結果爲,腸管上皮細胞脫落而發生腹瀉或出 血。另外,有時佛羅毒素侵入血管內而攻擊血管內皮細 胞,因而引起腎障礙,發生溶血性尿毒症症候群(HUS ) (2) (2)200400827 等之危篤疾病。 於曰本曾經大流行之腸管出血性大腸桿菌之80 %以 上爲 Escherichia coli 0157:H7,其他亦發現包含腸管出 血性大腸桿菌之 Escherichia coli 0157:H—、0111 : Η -、026: Η1 1、0 128 : Η2、01 : Η20、018 : Η -、 0114: Η19及 0115: Η10等之多種大腸桿菌。另外,佛 羅毒素不僅於大腸桿菌,已知於細菌性赤痢、甲氧西林 (methicillin) 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及萬古黴 素(vancomycin )耐藥性腸球菌(VRE )中亦可產生。 爲預防及治療因如此產生佛羅毒素菌所產生之佛羅毒 素所引起的疾病,關於以Escherichia coli 0157:117爲首 之產生佛羅毒素菌之檢測方法、解析疾病發病之作用機制 或有效的治療方法之硏究逐漸進行,但仍未發現充份抑制 發病的方法,希望能確立有效的抑制發病的方法。尤其, 因產生佛羅毒素菌所產生之佛羅毒素所引起的疾病之發 病,多爲免疫機能低之乳幼兒或老人,所以希望提供即使 此等乳幼兒或老人亦容易攝取,而且副作用少之安全的抑 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 至今之硏究,揭示聚合度爲3至20之環狀及/或鏈狀 之聚L -乳酸混合物,作爲抗惡性腫瘍劑係有效的(特開 平9-227388號公報及特開平10— 130153號公報)。然 而,並未揭示聚合度爲3至20之環狀及/或鏈狀之聚乳酸 混合物對於佛羅毒素之產生量所造成的效果。 (3) (3)200400827 【發明內容】 發明之揭示 本發明係以提供可抑制例如大腸桿菌〇 — 1 5 7等之產 生佛羅毒素菌所產生之佛羅毒素的量之新穎的抑制產生佛 羅毒素用劑爲應解決之課題。本發明並且以提供利用上述 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之飮食品 爲應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者等,以解決上述課題爲目的而進行檢討,將 聚合度爲3至20之環狀及/或鏈狀之聚乳酸混合物投予無 菌鼠’測定大腸桿菌Ο - 1 5 7所產生之佛羅毒素的量。其 結果認定上述之聚乳酸混合物可抑制佛羅毒素的產生量而 改善感染0—157小鼠之生存率。本發明係基於這些發現 而完成者。 亦即,依據本發明而提供含有聚合度爲3至20之環 狀及/或鏈狀之聚乳酸混合物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 本發明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係以可使用於抑制〇 -157等之腸管出血性大腸桿菌產生佛羅毒素用爲宜。 聚乳酸中之重覆單位之乳酸,實質上係由L —乳酸所 形成爲宜。 聚合度爲3至20之環狀及/或鏈狀之聚乳酸混合物, 係將丙交酯於式(3 ) : Me — N ( W ) ( R2 )(式中,Me 係表示鹼金屬。R1及R2係表示分別獨立之脂肪族基或芳 香族基。)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存在下聚合所製成之聚乳酸 混合物爲宜。 -6- (4) (4)200400827 上述式中之Me係以鋰爲宜。上述式中之R1及R2係 以分別獨立之碳原子數爲1至6個之烷基爲宜。以上述中 之Me爲鋰,R1及R2爲異丙基尤佳。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方面,提供含有上述本發明之抑制 產生佛羅毒素用劑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之飮食品。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方面,提供於製造抑制產生佛羅毒 素用劑或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之飮食品中,使用聚合度爲 3至20之環狀及/或鏈狀之聚乳酸混合物。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方面,提供包括將有效量之聚合度 爲3至20之環狀及/或鏈狀之聚乳酸混合物,投予人類等 之哺乳動物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之方法。 用以實施發明之最佳型態 以下係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及實施方法。 本發明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係含有聚合度爲3至 20之環狀及/或鏈狀之聚乳酸混合物爲有效成份,例如可 使用以抑制大腸桿菌Ο - 157等之產生佛羅毒素菌所產生 佛羅毒素的量。本發明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係可作爲 起因於感染產生佛羅毒素菌之疾病之治療劑或預防劑使 用。 本說明書中所提及之產生佛羅毒素菌之種類,並無特 別的限制。例如,作爲產生佛羅毒素之大腸桿菌,〇 _ 157之其他例,可舉例如表示〇— 1、〇一 18、0— 26、0 — 68、0-111' 0-114、0-115、0-119、0-128、0- (5) (5)200400827 138及Ο— 145等之血淸型之菌。另外,作爲產生佛羅毒 素之赤痢菌(細菌性赤痢),可舉例如志賀氏痢疾桿菌 (Shigella dysenteriae )、弗萊斯納志賀氏菌(Shigella flexneri)、保地氏志賀氏菌(Shigella boydii)及宋納志 賀氏菌(Shigella sonnei)等。作爲其他之產生佛羅毒素 菌,可舉例如甲氧西林(methicillin)耐藥性金黃色葡萄 球菌(MRSA)及萬古黴素(vancomycin)耐藥性腸球菌 (VRE)等。 其中,大腸桿菌爲構成健康人之腸內菌叢之一種菌 種,部份得到特殊病源因子產生能之大腸桿菌引起人腸管 感染症。全國各地發生多起之集體發生之腸管出血性大腸 桿菌(EHEC) 0— 157: H7感染症之1996年以後,雖然 集體發生之件數減少,分散個例依然持續著。EHEC係產 生對於來自非洲綠猴之腎臟細胞之佛羅細胞,顯示強烈細 胞毒性之佛羅毒素爲主要的病源因子,感染時,約5%之 病例,多成爲溶血性尿毒症症候群或極少數倂發腦症之危 篤狀況。本發明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尤其可使用於 抑制腸管出血性大腸桿菌0 - 1 5 7所產生的毒素。 本發明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對於抑制產生佛羅毒 素菌所產生的毒素係有效的,於感染該菌前,亦可預先攝 取。因此,本發明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係以作爲健康 食品或醫藥品,於日常生活中攝取爲宜。 本發明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以及抑制產生佛羅毒 素用之飮食品中,使用聚合度爲3至20之環狀及/或鏈狀 -8 - 200400827 之聚乳酸混合物爲有效成份。 本說明書中所謂「聚乳酸混合物」係指聚合度爲3至 20之環狀及/或鏈狀之聚乳酸以任何比率下存在之混合 物。亦即,所謂「混合物」之用語係指具有任何聚合度爲 3至20之聚乳酸之混合物的同時,亦作爲包含環狀及/或 鏈狀之聚乳酸之混合物之槪念使用。如此之「聚乳酸混合 物」係如本說明書中以下所述,可脫水聚合乳酸,以適當 的方法精製而得之。另外,本說明書中,於方便上,使用 「聚乳酸混合物」之用語,但其中亦包含具有一定聚合度 之環狀聚乳酸或具有一定聚合度之鏈狀聚乳酸之單一成份 所形成之聚乳酸。 所謂聚合度係指於聚乳酸中,重覆單位之乳酸單位之 數量。例如,推測環狀聚乳酸具有下述之構造式,式中之 η係表示聚合度(亦即,n=3至20)。
本說明書中僅稱爲「乳酸」時,該乳酸係包含全部的 L -乳酸、D -乳酸或此等之任何比例之混合物。本發明 中之乳酸係貫質上以L -乳酸所形成爲宜。在此,所謂 「實質上」係指聚乳酸混合物中之L 一乳酸單位之比率 [亦即’ (L 一乳酸單位數/ L ~乳酸單位數+ D —乳酸單位 -9- (7) (7)200400827 數)x 1 00],例如爲70%以上,以80%以上爲宜,以85 %以上尤佳,以90%以上更好,尤其以95%以上最好。 另外,聚乳酸混合物中之L -乳酸單位之比率係依作爲開 始物質使用之乳酸中所存在之 L -乳酸及D -乳酸之比 率而定。 聚合度爲3至20之環狀及/或鏈狀之聚乳酸混合物之 製造方法,並無特別的限制,例如,依據特開平 9 -227388號公報、特開平10 - 130153號公報、或特願平11 — 3 9894號說明書(包含全部引用此等專利說明書所記載 之內容,作爲本說明書之揭示。)等所記載之製造方法而 可得之。 更具體而言,例如,聚合度爲3至20之環狀及/或鏈 狀之聚乳酸混合物係依據下述之方法A而可得之。 方法A : 首先,將乳酸(實質上以L -乳酸所形成之乳酸爲 宜)於不活性環境下脫水聚合。作爲不活性環境下,可舉 例如氮氣及氬氣等,以使用氮氣爲宜。 脫水聚合反應係於常壓至1 mmHg程度的減壓下,以 110至210°C,以130至190°C爲宜之溫度下進行,依據 階段性地減壓及階段性地升溫進行尤佳。反應時間可適當 地設定,可進行如1至2 0小時之反應。使用階段性地減 壓及階段性地升溫時,將反應時間分爲2部份以上之反應 時間,於各部份,設定壓力及溫度進行反應。使用階段性 -10 - (8) (8)200400827 地減壓時,例如可減壓爲常壓->150mmHg-^3mmHg,使用 階段性地升溫時,例如可升溫爲1 4 5 °C — 1 5 5 °C — 1 8 5 °C。 實際上,組合這些時,例如可於1451之常壓下3小時, ]45°C之150mmHg下3小時,155°C之3mmHg下3小時及 185°C之3mmHg下1.5小時,進行反應。 其次,依據此脫水聚合反應所得之反應混合物中,加 入乙醇及甲醇,過濾後,乾燥濾液而可得到可溶於乙醇及 甲醇之部份。亦即,本說明書中所謂「可溶於乙醇及甲醇 之部份」係指可溶於乙醇及甲醇之混合液之部份。另外, 得到可溶於乙醇及甲醇之部份時,脫水聚合反應之反應混 合物係與乙醇及甲醇混合,此時,可適當地設定乙醇及甲 醇之混合比率,例如乙醇:甲醇=1: 9。另外,反應混合 物中添加乙醇及甲醇之順序及方法等並無限制,可適當地 選擇,例如於脫水聚合反應之反應混合物中,可先添加入 乙醇,其次再添加甲醇。 將上述所得之可溶於乙醇及甲醇之部份,交予逆相管 柱層析儀,尤其係使用OctaDecylSilane ( ODS )管柱之層 析儀,首先除去以pH爲2至3之25至50重量%之乙腈 水溶液所溶離的部份,其次,採取以pH爲2至3之90 重量%以上之乙腈水溶液,以99重量%以上之乙腈水溶 液爲宜,所溶離出之部份,而得到聚合度爲3至2 0之環 狀及/或鏈狀之聚乳酸混合物。 如上述所得之環狀及/或鏈狀之聚乳酸混合物係以氫 氧化鈉等之鹼性物質中和,減壓乾燥後,可依據常法,製 -11 - 200400827 Ο) 劑化成如下所述之所需型態。 製造本發明所使用之聚合度爲3至20之環狀及/或鏈 狀之聚乳酸混合物用之其他方法,可舉例如特願平η — 265 7 1 5號說明書所記載之方法(爲方法B)或特願平„ 一 265 732號說明書所記載之方法(爲方法C )(包含全部 引用此等專利說明書所記載之內容,作爲本說明書之揭 示。)。以下,具體地說明方法B及方法C。 方法B : 本方法係將丙交酯以RYLi(式中,R係表示脂肪族 基或芳香族基’ Y係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所表示之鋰化 物之存在下,使之聚合之製造環狀乳酸低聚物之方法。實 施聚合反應時,鋰化物(RYLi )之使用比率係相當於每1 莫耳之丙交酯爲1至0.1莫耳,以0.2至0.3莫耳之比率 爲宜。反應溫度係一100至0°C,以—78至一50°c爲宜。 反應係以- 78至-5(TC之溫度開始,實施係以緩緩地升 溫至室溫爲宜。反應係於反應溶媒之存在下實施爲宜。作 爲反應溶媒,可使用四氫呋喃等之環狀醚以外,如二乙基 醚及二甲氧基乙烷等。作爲反應氣體,可使用氮氣或氬氣 等之不活性氣體環境。反應壓力並無特別的限制,以常壓 爲宜。 另外,如上述所得之乳酸低聚物之組成(環狀乳酸低 聚物及鏈狀乳酸低聚物之比率)係依作爲反應助劑使用之 鋰化物而變動。使用碳原子數爲1至3個之烷基醇之鋰化 -12- (10) (10)200400827 物(ROLi)(式中之R係碳原子數爲1至3個之烷基) 作爲鋰化物時’可得到環狀乳酸低聚物及鏈狀低聚物之混 合物(環狀乳酸低聚物之比率:80至85重量%)。另一 方面,使用如叔丁醇等之碳原子數爲4個以上之烷基醇之 鋰化物作爲鋰化物或苯硫酚化合物時’實質上可選擇性地 僅得到環狀乳酸低聚物。 方法C : 本方法係以 (I )將乳酸於3 5 0至400mmHg之壓力條件下,於 120至140°C之範圍之溫度加熱,使之脫水聚合,並且不 餾出丙交酯而僅餾出除去副生成物水之第1加熱步驟, (E )於第1加熱步驟終了後,將反應生成物加熱至 150至160 °C之溫度,將該反應壓力,以降壓速度0.5至 lmmHg/分,降低至15至20mmHg,並且於降壓之際,避 免丙交酯的餾出而僅餾出除去副生成物水,該反應壓力降 至15至20mmHg後,於同壓力條件及反應溫度150至 160 °C下,再繼續進行反應,而生成以鏈狀乳酸低聚物爲 主要成份之脫水聚合物之第2加熱步驟, (皿)該第2加熱步驟終了後,於0.1至3mmHg之 壓力條件下,於1 50至1 60°C下加熱,環化該鏈狀乳酸低 聚物而生成環狀低聚物之第3加熱步驟, 所形成爲特徵之方法。 本方法係首先於第〗加熱步驟中,於減壓下加熱乳 -13- (11) (11)200400827 酸’進行脫水聚合反應。此時之反應時間爲3至12小 時’以5至6小時爲宜。此第1加熱下之反應,爲使該反 應順利地進行,將乳酸之脫水聚合時所生成之副生成物水 餾去’此時係於不餾去爲2分子乳酸之脫水聚合物之丙交 酯下實施。因此,將反應壓力減壓,以保持300至 500mmHg爲宜,以保持3 5 0至4 0 0 m m H g尤佳,於此壓力 條件下,於100至140 °C,以130至140 °C之範圍加熱爲 宜。依據此第1反應步驟中之反應,主要係生成以3至 23個乳酸分子之脫水聚合物爲主要成份之反應生成物。 上述之第1加熱步驟終了後,於第2加熱步驟中,爲 得到提升平均聚合度之低聚物,加熱成比上述之第1加熱 步驟中之反應溫度較高之溫度,以145至180 °C爲宜,以 150至160 °C之溫度尤佳,並且降低反應壓力至10至 5 0mmHg,以15至20mmHg之壓力爲宜,再繼續脫水聚合 反應。 此反應亦與上述之第1加熱步驟之反應時同樣地,爲 使反應順利地進行,於餾去副生成物水,不餾去丙交酯之 條件下實施。將反應壓力降低至上述壓力範圍之速度(降 壓速度),爲避免餾出丙交酯而且提高反應效率,通常必 須保持於0.25至5mmHg/分,以0.5至ImmHg /分之範圍 爲宜。比上述範圍低之降壓速度時,因降壓至所定壓力之 所需時間變長,並不適宜,另一方面,比上述範圍高之降 壓速度時,因爲丙交酯亦隨著副生成物水餾去,並不適 宜。 -14- (12) (12)200400827 反應壓力降低至所定壓力後,於此反應壓力下,再繼 續進行反應。此時之加熱時間爲3至1 2小時,以5至ό 小時爲宜。 依據上述之第2加熱步驟之反應,得到平均聚合度爲 3至3 0,以3至2 3之乳酸低聚物爲宜,此時之低聚物中 之環狀低聚物之比率通常爲70至80重量%程度。 上述之第2加熱步驟終了後,於第3加熱步驟中,保 持反應壓力於0.25至5mmHg,以0.5至1mmHg爲宜,於 145至180°C,以150至16(TC爲宜之溫度下,再繼續進 行反應。反應時間爲3至12小時,以5至6小時爲宜。 此時亦餾去所生成之副生成物水。雖然此時以避免亦餾去 丙交酯爲宜,因爲反應生成物幾乎不含有丙交酯,所以其 降壓速度並不需要特別慢。 依據上述之第3加熱步驟之反應,生成平均聚合度爲 3至30,以3至23爲宜,而且環狀低聚物之比率爲90重 量%以上,以9 9重量%以上之乳酸低聚物尤佳。 方法D : 本發明中最適宜之型態,係使用將丙交酯於式 (3) : Me- N ( R1 ) ( R2 )(式中,Me係表示鹼金屬。 R1及R2係表示分別獨立之脂肪族基或芳香族基。)所表 示之化合物之存在下聚合所製成之聚乳酸混合物。以下係 說明關於式(3) : Me— NCR1) (R2)。 於式(3)中,Me係表示鹼金屬。R1及R2係表示分 -15- (13) (13)200400827 別獨立之脂肪族基或芳香族基。R】及R2係表示分別獨立 之脂肪族基或芳香族基。 在此作爲脂肪族基,可舉例如碳原子數爲1至12 個’以1至6個爲宜之直鏈狀、支鏈狀、環狀或其組合之 飽和或不飽和之脂肪族烴基,具體上可舉例如甲基、乙 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叔丁基、辛基及 十二基等之烷基、環丙基、環丁基' 環辛基及環十二基等 之環烷基。脂肪族基亦可爲具有雙重鍵結或三重鍵結之不 飽和烴基。 在此作爲芳香族基,可舉例如碳原子數爲6至30 個,以6至20個爲宜,以6至12尤佳,以6至10之芳 基及芳烷基最好。作爲芳基,可舉例如苯基、甲苯基及萘 基,作爲芳烷基,可舉例如苄基、苯乙基及萘甲基等。 脂肪族基或芳香族基亦可具有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 代基之種類並無特別的限定,可舉例如直鏈或支鏈或環狀 之烷基、直鏈或支鏈或環狀之烯基、直鏈或支鏈或環狀之 炔基、芳基、醯氧基、烷氧羰氧基、芳氧羰氧基、氨基甲 醯氧基、羰醯胺基、磺胺基、氨基甲醯基、氨磺醯基、烷 氧基、芳氧基、芳氧羰基、烷氧羰基、N—醯基氨磺醯 基、N -氨磺醯基氨基甲醯基 '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 基、烷氧基羰胺基、芳氧基羰胺基、胺基、銨基、氰基、 硝基、羧基、羥基、磺基、氫硫基、烷基亞硫醯基、芳基 亞硫醯基、烷基硫基、芳基硫基、脲基、雜環基(例如含 有至少1個以上之氮、氧及硫等之3至12個圓環之單 -16- (14) (14) 200400827 環、聚合環)、雜環氧基、雜環硫基、醯基 '氨磺醯胺 基、甲矽烷基及鹵原子等。上述中之烷基 '烯基、炔基及 烷氧基之碳原子數一般爲1至12個,以1至6個爲宜, 芳基之碳原子數一般爲6至20個,以6至10個爲宜。 式(3 )中’ M e係表示鹼金屬。作爲鹼金屬,可舉例 如鋰、鈉或鉀,以鋰爲宜。 以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中,具有不對稱碳原子 者’分別爲(R)體、(S)體或(R)體、(S)體之任 何者均可。 以式(3 )所表示之鹼金屬化合物之取得方法,並無 特別的限制’只要係該業者即可適當地取得。可使二異丙 月女等之一丨兀基ffe與正丁鋰等之院基化驗金屬反應而得之。 更具體而言’此反應係例如於氮氣環境下等之反應,於不 活性之條件下’於THF等之不活性溶媒中含有二烷基胺 之溶液’與己烷等之不活性溶媒中含有烷基化鹼金屬之溶 液混合攪拌而可進行。反應溫度係只要反應進行,並無特 別的限制’但以一 7 8 t至室溫爲宜。反應時間能適當地設 /^-r 疋〇 丙交醋於式(3)之化合物之存在下進行聚合時,式 (3)之化合物(Me-NCR1) (R2))之使用量,相當 於每1莫耳之丙交酯係以1至莫耳爲宜,以〇.2至 〇 . 3莫耳尤佳。 Μ Θ丙交酯之聚合反應時之反應溫度係只要反應進 行’並無特別的限制,但以-1 〇〇。(:至室溫爲宜,以—78 -17- (15) 200400827 °C至室溫尤佳。 丙交酯之聚合反應係於反應溶媒之存在下實施爲宜。 反應溶媒係只要對反應爲不活性溶媒,並無特別的限制, 可使用四氫夫喃等之環狀醚、二乙基醚及二甲氧基乙烷 等。作爲反應氣體,可使用氮氣或氬氣等之不活性氣體環 境。反應壓力並無特別的限制,以常壓爲宜。 上述方法所得之鏈狀及環狀乳酸低聚物混合物之組成 係依作爲反應助劑使用之式(3 )之化合物之種類或反應 條件等而變化,但以鏈狀低聚物之含量比環狀乳酸低聚物 高爲宜。 依據上述之方法,下述式(1)或式(2): 0
(式中,m係表示1至18之整數,η係表示1至18 之整數) 所表示之所製造之鏈狀及環狀乳酸低聚物混合物。 另外,上述方法之A、Β、C及D係僅表示本發明所 使用之聚乳酸混合物之製造方法之具體例之一部份者,本 發明亦可使用其他方法所製造之聚乳酸混合物。 本發明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於上述之必須成份 加上,因應需要時,於不損及本發明功效之範圍內,任意 -18- (16) (16)200400827 選擇及倂用醫藥品類 '醫藥部外用品類等之製劑所使用之 成份或添加劑而可製造。本發明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 係除了可作爲單獨的醫藥品類使用以外,亦可配合醫藥品 類、醫藥部外用品類等使用。 本發明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的型態並無特別的限 制’可由經口投予或非經口投予用之製劑型態中,選擇最 適合目的之適合型態者。 適合經口投予之製劑型態,可舉例如錠劑、膠囊劑、 散劑、口服液劑、顆粒劑、細粒劑、糖漿劑、溶液劑、乳 劑、懸濁劑及口嚼劑等,適合非經口投予之製劑型態,可 舉例如注射劑(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或靜脈內注射等)、 外用劑、點滴劑、吸入劑及噴霧劑等,但不以此爲限。 適合經口投予之液體製劑,例如溶液劑、乳劑或糖漿 劑等係可使用水、蔗糖、山梨糖醇及果糖等之糖類、聚乙 二醇及丙二醇等之甘醇類、芝麻油及大豆油等之油類、對 羥基苯甲酸酯等之防腐劑、草莓香料及薄荷等之香料類而 製造。另外,於製造膠囊劑、錠劑、散劑或顆粒劑等之固 體製劑時,可使用乳糖、葡萄糖、蔗糖及甘露糖醇等之賦 形劑、澱粉及褐藻酸蘇打等之崩壞劑、硬脂酸鎂及滑石等 之滑澤劑、聚乙烯醇、羥丙基纖維素及明膠等之結合劑、 脂肪酸酯等之界面活性劑及甘油等之可塑劑等。 適合非經口投予之注射用或點滴用之製劑係與接受者 之血液成等張之滅菌性溶媒中,以溶解或懸濁狀態含有有 效成份之上述之物質。例如注射劑時,可使用鹽溶液 '葡 -19- (17) (17)200400827 萄糖溶液或鹽水及葡萄糖溶液之混合物所形成之水性溶媒 等而調製成溶液。腸內投予用之製劑,例如可使用可可 脂、氫化脂肪或氫化羧酸等之載體而調製成座劑提供。另 外,製造噴霧劑時,可將有效成份之上述物質分散成微細 粒子,可使用不剌激接受者之口腔及氣道粘膜,而且容易 吸收有效成份之載體。作爲載體,具體上可舉例如乳糖或 甘油等。因應有效成份之物質及所使用載體之性質,可調 製氣凝膠或乾燥粉末等型態的製劑。此等非經口投予用製 劑中’亦可添加1種或2種以上選自甘醇類、油類、香料 類、防腐劑、賦形劑、崩壞劑、滑澤劑、結合劑、界面活 性劑及可塑劑等之飮食品。 本發明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之投予量及投予次數 係因應包括投予目的、投予型態、攝取者的年齡' 體重或 性別等之條件等之各種主要因素而可適當地設定,一般而 言,有效成份之投予量係每日爲1至10,〇〇〇mg/kg,以10 至2000 mg/kg爲宜,以1〇至200mg/kg尤佳。上述之投 予量之製劑係以1日分爲1至4次程度投予爲宜。 本發明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之投予時期並無特別 的限制,感染產生佛羅毒素菌前或感染後均可。 本發明另外亦關於含有聚合度爲3至20之環狀及/或 鏈狀之聚乳酸混合物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之飮食品。本 發明中所使用之聚合度爲3至20之環狀及/或鏈狀之聚乳 酸混合物係不僅如上述之單獨製劑之型態使用,亦可配合 飮食物中使用。 -20- (18) (18)200400827 本發明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用之飲食品係只要不 分解聚乳酸混合物而可配合者,其配合型態並無特別的限 制。 本發明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用之飮食品製品之具 體例,可舉例如一般稱爲淸涼飮料'口服液劑' 健康食 品、特定保健用食品、機能性食品、機能活性型食品、營 養補助食品、營養補助品、飼料及飼料添加物等之包含飮 料之健康食品或補助食品。 飮食品之具體例,可舉例如口香糖、巧克力、糖果、 糖錠、果凍、軟式餅乾、硬式餅乾及優酪乳等之點心類、 冰淇淋及冰果等之冰品類、茶、淸涼飲料(包含果汁、咖 啡及可可等)、營養口服液劑及美容口服液劑等之飮料、 麵包 '火腿、湯、果醬、義大利麵及冷凍食品等之任何飮 食品。或是’本發明中所使用之聚乳酸混合物亦可添加於 調味料或食品添加劑等使用。依據攝取本發明之抑制產生 佛羅毒素用之飮食品,可發揮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的功效, 可提供實質上不顯示有害副作用之安全飮食品。 本發明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用之飮食品係可將聚 乳酸混合物直接混合、分散於一般使用於食品之原料後, 以已知之方法,加工成所需型態而得之。 本發明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用之飮食品係包含所 有型態之飲食品者,其種類並無特別的限制,如上述之各 種飲食物、或各種營養組成物,例如各種之經口或經腸營 養劑或飮料等中,可配合本發明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 -21 - (19) 200400827 劑,作爲飮食品而提供。如此之飮食品之組成係可除了聚 合度爲3至20之環狀及/或鏈狀之聚乳酸混合物之外,並 包含蛋白質、脂質、糖質、維生素及/或礦物質類等。飮 食品之型態並無特別的限制,只要爲容易攝取之型態,任 何固體、粉末、液體、膠狀及漿狀等均可。 飲食品中之聚乳酸混合物之含量並無特別的限制,一 般爲0.1至20重量%,以0.1至10重量%程度尤佳。 飮食品中所包含之聚乳酸混合物的量係以包含可發揮 本發明之目的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的作用程度爲宜,每餐 份所攝取之飮食物中以O.ig至log程度爲宜,以0.5g至 3 g程度尤佳。 [實施方式】 依據下述之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之 所有內容並不局限於實施例。 實施例 製造例1 :聚乳酸混合物(以下亦稱爲CPL )之製造 製造例1之反應圖如下所示。 ΗΝ(ΑΡγ〉2 ch3ch2ch2ch2u LiN(APr)2 + CH3CH2CH2CH3
-22- (20) (20)200400827
於氮氣環境’ 〇°C下’ O.lOlg(lmmol)之二異丙胺之 5ml之THF溶液中,加入〇.63ml(lmmol)之正丁鋰(1.6M 之己烷溶液),攪拌10分鐘成二異丙胺鋰(LDA)後, 加入0.577g(4mmol)之L—(—)丙交醋之4ml之THF溶 液,攪拌1 5分鐘,使之反應。該反應混合物中,加入 20ml之飽和氯化銨水溶液,處理反應,再加入l〇ml的 水。以THF ( 5 0ml )萃取5次,將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乾 燥。過濾無水硫酸鈉後,將有機溶媒減壓濃縮,而得 〇 . 5 3 g之粗生成物。所得之粗生成物,加入6 m丨之乙醚, 於超音波洗淨器浸漬10分鐘後過濾,而得0.39g之融點 爲125至129 °C之白色固體生成物。 所得生成物之物性資料如圖1至圖7所示。由圖1至 圖7所示之FABMS及NMR資料,確認固體生成物中存 在著3量體至21量體之環狀乳酸低聚物及3量體至27量 體之鏈狀乳酸低聚物。 試驗例1 : (材料及方法) 實驗動物(日本Clea)係使用5至12週齡之無菌 8八1^/(;系小鼠。€?1^組係自由攝取混入0.1%之〇?1^(製 造例1所製造者)之預先高壓蒸氣滅菌(121 °C ’ 1〇分 鐘)後之標準固形餌(CE - 2)及滅菌自來水。另外,對 照組係自由攝取放射線滅菌(C 〇 6 0 )之標準固形餌(C E -2)及滅菌自來水。所有實驗中使用之小鼠均於乙稀製 -23- (21) (21)200400827 隔離操作箱(vinyl Isolator )內飼育管理。 EHEC ( 5·0Χ 1 〇cfu6/小鼠)係開始投予CPL後第7 天’使用胃探棒經口投予,觀察生死。 作爲阻止腸管附著實驗,使無菌小鼠感染EHEC後第 4天屠殺’將腸管各部位(十二指腸、空腸 '回腸及大 腸)切成約4cm之長度,打開腸管,將內容物以PBS充 份洗淨。以濾紙吸取腸管之水份,測量重量,加入1 〇倍 量之PBS勻漿化,將其之0.1 ml塗抹於營養瓊脂培養基 上,計數菌落數。 另外,使用大腸桿菌佛羅毒素檢測用試劑組合 (DENKA生硏),測定肓腸內容物中所產生之佛羅毒素 (VII,VI2 ),使用IgA試劑組合,測定腸管所分泌之 IgA。 (結果及考察) (1) CPL對於感染EHEC小鼠之生存率之功效 CPL投予組及對照組之生死觀察(生存率)之結果如 圖8所示。於15日之觀察期間之感染EHEC小鼠之生存 率,相對於對照組之2 0 % ( 2 /1 0 ) ’ C P L投予組爲8 8.9 % (16/18)。依據此結果認爲,顯示CPL對於EHEC之感 染具有防禦功效。 (2 ) CPL對於EHEC之腸管附著之功效 關於腸管各部位(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及結腸)中 之附著菌數及腸管所分泌之IgA ’認爲CPL投予組及對照 -24- (22) (22)200400827 組之間並無差異(圖9及圖10)。依據此結果認爲,顯 示CPL不能阻止腸管粘膜附著。 (3) CPL對於佛羅毒素(VT1,VT2)之功效 測定CPL投予組及對照組之盲腸內容物中所產生之 佛羅毒素(VT1,VT2 )之結果如圖11所示。對照組中之 VT1之稀釋倍率爲64倍,CPL投予組之稀釋倍率爲32 倍。另外,對照組中之VT2之稀釋倍率爲256倍,CPL 投予組之稀釋倍率爲128倍。依據此結果証實,顯示CPL 抑制佛羅毒素(VT1,VT2 )的量。由以上結果認爲作爲 CPL投予組之生存率高之主要原因之一係CPL抑制EHEC 產生佛羅毒素的量。 產業上利用性 本發明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係可使用於抑制產生 佛羅毒素菌(例如- 1 5 7等之腸管出血性大腸菌)產生佛 羅毒素用。另外,於本發明中,作爲有效成份之聚乳酸混 合物係因爲來自生物體成份之乳酸低聚物,所以生物體適 合性局,副作用少。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製造例1所得之生成物之positive mode 快速原子撞擊質譜分析(FABMS )光譜之整體圖。 Range:m/z 10.0000 至 1305.5900 圖2係表示製造例1所得之生成物之negative mode (23) (23)200400827 快速原子撞擊質譜分析(FABMS )光譜之整體圖。 Range:m/z 10.0000 至 2000.0000 圖3係表示製造例1所得之生成物之negative mode 快速原子撞擊質譜分析(FABMS )光譜之擴大圖。 Range:m/z 1 0.0000 至 50 1.9260 圖4係表示製造例1所得之生成物之negative mode 快速原子撞擊質譜分析(FABMS )光譜之擴大圖。 Range:m/z 490.2980 至 1003.7700 圖5係表示製造例1所得之生成物之negative mode 快速原子撞擊質譜分析(FABMS )光譜之擴大圖。 Range:m/z 999.9500 至 1504.3400 圖6係表示製造例1所得之生成物之negative mode 快速原子撞擊質譜分析(FABMS )光譜之擴大圖。 Range:m/z 1484.5300 至 2000.0000 圖7係表示製造例1所得之生成物之NMR光譜之整 體圖。 圖8係表示CPL影響感染0 — 157小鼠生存率之效果 圖。 圖9係表示CPL對於EHEC之腸管粘膜附著之效果 圖。 圖10係表示CPL對於分泌型IgA之效果圖。 圖 Π係表示CPL對於盲腸內容物中之佛羅毒素 (VT1及VT2 )之效果圖。 -26-

Claims (1)

  1. (1) (1) 200400827 拾、申請專利範圍 1-—種抑制產生佛羅毒素(verotoxin)用劑,其特 徵爲’含有聚合度爲3至20之環狀及/或鏈狀之聚乳酸混 合物。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 劑’其中使用於抑制腸管出血性之大腸桿菌的產生佛羅毒 素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抑制產生佛羅 毒素用劑’其中使用於抑制腸管出血性大腸桿菌〇— 157 所產生佛羅毒素。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抑制 產生佛羅毒素用劑,其中聚乳酸中之重覆單位之乳酸,實 質上係由L —乳酸所形成。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之抑制 產生佛羅毒素用劑’其中聚合度爲3至20之環狀及/或鏈 狀之聚乳酸混合物,係將丙交酯於式(3) : Me - N (R1) ( R2 )(式中,Me係表示鹼金屬,R1及R2係表示 分別獨立之脂肪族基或芳香族基)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存在 下聚合所製成之聚乳酸混合物。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 劑,其中Me爲鋰。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第6項之抑制產生佛羅 毒素用劑,其中R1及R2係分別獨立之碳原子數爲1至6 個之院基。 -27- (2) (2) 200400827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之抑制 產生佛羅毒素用劑,其中Me爲鋰,R1及R2爲異丙基。 9. 一種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之飮食品,包含如申請 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之抑制產生佛羅毒素用劑
    -28-
TW092116002A 2002-06-13 2003-06-12 Verotoxin production inhibitor TW20040082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72339 2002-06-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0827A true TW200400827A (en) 2004-01-16

Family

ID=29727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16002A TW200400827A (en) 2002-06-13 2003-06-12 Verotoxin production inhibito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03105870A1 (zh)
AU (1) AU2003242324A1 (zh)
TW (1) TW200400827A (zh)
WO (1) WO20031058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5015B2 (ja) * 2011-11-14 2017-02-08 東レ・オペロン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22115A1 (fr) * 1996-11-22 1998-05-28 Taisho Pharmaceutical Co., Ltd. Agent therapeutique contre les infections a escherichia coli enterohemorragique
JPH10265394A (ja) * 1997-03-27 1998-10-06 Wakamoto Pharmaceut Co Ltd 腸管出血性大腸菌感染症予防又は治療剤
JPH1143443A (ja) * 1997-05-27 1999-02-16 Naohiko Sato 食中毒菌に対する選択的殺菌剤
AUPP059897A0 (en) * 1997-11-27 1998-01-08 Fujisawa Pharmaceutical Co., Ltd. New use of bicozamycin
EP1219616A4 (en) * 1999-09-20 2002-11-06 Amato Pharm Prod Lt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YCLIC LACTIC ACID OLIGOMERS
EP1224936A1 (en) * 1999-09-20 2002-07-24 Amato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Ltd. Physical strength enhancing agents and glycogen accumulation promoting agents
JP2002275256A (ja) * 2001-03-19 2002-09-25 Tendou Seiyaku Kk 乳酸オリゴマー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3105870A1 (ja) 2003-12-24
JPWO2003105870A1 (ja) 2005-10-27
AU2003242324A1 (en) 2003-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35124B1 (ko) 항균성 조성물
JP5394233B2 (ja) 自然免疫機構を活性化/抑制する作用を有する物質の評価方法及び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並びに、自然免疫機構を活性化/抑制するための薬剤、食品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6117662A (ja) 治療剤
US20040259935A1 (en) Antiallergic agents
KR20000062799A (ko) 면역조절물질, 면역조절물질 식품 및 면역조절물질 사료
WO2013125622A1 (ja) ジペプチジルペプチダーゼ-iv阻害剤
KR20190054801A (ko) 카페인산 페네틸 에스테르 또는 이의 약학적으로 허용가능한 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대장성 질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약학적 조성물
TW200400827A (en) Verotoxin production inhibitor
CN111050779A (zh) 血糖值尖峰抑制剂、食品及血糖值尖峰抑制剂的制造方法
US20040110834A1 (en) Preventives for microbial infections
CN114007440B (zh) 组合物用于预防、治疗或改善胃肠道疾病的用途
KR20100049897A (ko) 항균펩타이드 함유 참멍게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위장관 질환의 예방 및 치료용 조성물
KR102141035B1 (ko) 대장 표적성 염증성 장질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JP5885784B2 (ja) 経口組成物
JP2002356433A (ja) 免疫賦活剤
JPWO2003039560A1 (ja) 乳酸オリゴマー混合物を含む抗腫瘍剤
JP6368270B2 (ja) モニエロサイドa及びその誘導体、又は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して含有する医薬用組成物、健康食品又は化粧品
JP5918969B2 (ja) 抗菌剤(Clostridium細菌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65137B2 (ja) Agr2発現促進剤
JP5383692B2 (ja) ピロリ菌増殖抑制剤
JP2005126361A (ja) ポリ乳酸混合物を含むマトリックスメタロプロテアーゼ抑制剤
JP2005047817A (ja) 関節炎予防剤又は改善剤
JP2015151385A (ja) 経口感染症の予防治療剤、及び該予防治療剤を含有する医薬品、機能性食品または飲食品添加物
KR20210084558A (ko) 에쿠올을 유효 성분으로서 포함하는 장내 세균에 대한 항균제
TW200407118A (en) Inhibitor of anticancer drug side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