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10581Y - 图像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10581Y
CN2910581Y CNU2005200027689U CN200520002768U CN2910581Y CN 2910581 Y CN2910581 Y CN 2910581Y CN U2005200027689 U CNU2005200027689 U CN U2005200027689U CN 200520002768 U CN200520002768 U CN 200520002768U CN 2910581 Y CN2910581 Y CN 291058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recorder
paper feed
main frame
scanning direction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5200027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本贤治
杉浦俊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1058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1058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haracter Spaces And Line Spaces In Printers (AREA)
  • Holo Graphy (AREA)
  • Dot-Matrix Printer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它包括:一个滑架,它携带能够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头并且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一个大致为盒形的主框架,它具有敞开的上侧和一对在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侧板;和第一和第二引导件,滑架延伸过第一和第二引导件并且通过第一和第二引导件被引导,第一和第二引导件在副扫描方向上彼此分开预定距离放置,在主框架的上侧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并且固定到所述一对侧板上。

Description

图像记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型等图像记录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容纳主要部分的主框架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JP-A-11-246055(见该专利文献的图1和图5)或JP-A-2001-260475(见该专利文献的图1到4)披露了一种传统的喷墨型或热敏头型等图像记录设备,圆柱形引导轴支撑携带记录头的滑架的方式使得滑架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引导轴、馈纸辊和排纸辊等放置在金属板制成的盒型主框架内部并且固定在图像记录设备的合成树脂外壳中。这些轴的两端都连接到主框架的右侧和左侧侧板上从而被可转动地支撑。
另外,其结构使得馈纸盒容纳在主框架中的下侧使其能够拉出和插入,并且当纸张通过馈纸辊和U形转向输送通道输送到记录头的下表面并且对它进行记录后,将纸张排出到外壳的前侧。
另外,JP-A-2002-254746(见该专利文献的图1和图3)披露了一对引导板,它们支撑滑架并且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它,这对引导板整体设在主框架中。
发明内容
根据JP-A-2002-254746所披露的结构,由于引导轴等不需要额外的部件,所以能够降低成本。但是,为了在主扫描方向和与之垂直的副扫描方向上精确引导滑架,并且精确设定记录头和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需要引导板精确并且牢固地连接到主框架上。另外,尽管维护记录头的维护单元部分放置在主扫描方向的一个端部,当主框架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由于该原因而较长时,就会产生浪费空间和图像记录设备变大的问题。另外,在馈纸盒放置在主框架下面的情况下,馈纸辊的垂直移动就需要空间,并且产生图像记录设备的高度尺寸变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中能够以高精度操作滑架(记录头)并且该图像记录设备很紧凑。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它包括:一个滑架,它携带能够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头并且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一个大致为盒形的主框架,它具有敞开的上侧和一对在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侧板;和第一和第二引导件,滑架延伸过第一和第二引导件并且通过第一和第二引导件被引导,第一和第二引导件在副扫描方向上彼此分开预定距离放置,在主框架的上侧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并且固定到所述一对侧板上。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而言,由于两行引导件装配到主框架的所述那对侧板上,主框架形成为盒形并且具有敞开的上侧,尽管结构很简单,主框架的刚度变得较高,并且能够提供坚固的设备。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能够更容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图像记录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该实施例的图像记录设备的侧视剖视图;
图3是记录设备主体的透视图;
图4是记录设备主体在移去上盖体状态下的平面图;
图5是记录设备主体在移去上盖体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6是沿着图4中线F-F的放大侧视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4中线G-G的放大侧视剖视图;
图8是主框架的透视图;
图9是两个引导件装配到主框架上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线X-X的侧视图;
图11是安装了滑架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12是滑架和一对引导件的透视图;
图13是滑架和该对引导件的平面图;
图14的侧视图示出了维护单元的连接部分;
图15是沿图13的线H-H的放大侧视剖视图;
图16是相对于滑架布置供墨管和柔性扁平电缆的透视图;
图17是外壳的底视图;
图18的透视图示出了馈纸臂从主框架中暴露出来的状态;
图19是馈纸盒和馈纸单元的透视图;
图20的侧视图示出了馈纸辊越过馈纸盒的倾斜部分的状态;
图21的解释性视图示出了馈纸辊与馈纸盒分开的状态;
图22的解释性视图示出了馈纸辊越过馈纸盒的倾斜部分后的状态;
图23的解释性视图示出了馈纸辊位于最低位置的状态;
图24的透视图示出了排纸辊和引导体;
图25是沿图13的线B-B的侧视剖视图;
图26是沿图13的线C-C的侧视剖视图;和
图27-29的放大透视图示出了所述引导件到侧板的安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该实施例的图像记录设备1是一个多功能装置(MFD),它具有打印功能、复印功能、扫描功能和传真功能,本实用新型应用到该图像记录设备1上。如图1和2所示,外壳2是在图像记录设备1中合成树脂制成的记录设备主体并且用合成树脂的注模部分制成,在外壳2的底部放置着馈纸盒3,穿过前侧(图2的左侧)的开口部分102能够插入馈纸盒3。
在该实施例中,所制造的馈纸盒3具有的形式使得它能够堆叠(堆积)和容纳多张纸张P,每张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P切成例如A4尺寸、信纸尺寸、适于书写法律文件的尺寸、明信片尺寸等,纸张P堆叠(堆积)并且容纳的方式使得它较短的一侧在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或X轴方向)的方向(垂直于图2的纸张表面的方向,主扫描方向,或Y轴方向)上延伸。支撑具有适于书写法律文件的尺寸的等较长纸张P的后端部分的辅助支撑件103安装在馈纸盒3的前端使得它使得它能够在X轴方向上移动。尽管在图2示出的状态中辅助支撑件103放置在它从外壳2向外伸出的位置,在所使用的纸张P(如A4尺寸的纸张等)能够容纳在馈纸盒3中(它们不从开口部分102向外伸出)的情况下,可以把辅助支撑件103容纳在容纳部分203中,从而它不会妨碍馈纸。
在馈纸盒3的深度侧(图2的右侧)布置着分离纸张的倾斜部分8。如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的,馈纸单元6的馈纸臂106的基端部安装到由金属板制成的盒形主框架21的底板221上并且能够在垂直方向上摆动,而且设在馈纸臂106和倾斜部分8下端处的馈纸辊206一张接一张地分离并且输送堆叠(堆积)在馈纸盒3上、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P。分离的纸张P经过向上引导的U形转向通道(馈送通道)9馈送到设在馈纸盒3后面上侧(较高位置)处的记录部分7。记录部分7包括能够往复移动的滑架5,滑架5上安装着实现打印机功能等的喷墨记录头4,这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纸张排出部分10形成在馈纸盒3上面,已经在记录部分7经过记录的纸张P排出到纸张排出部分10并且它的记录表面已经转向上方,与纸张排出部分10连通的纸张排出口110和外壳2的前面的开口部分102共同敞开。
图像读取装置12放置在外壳2的上部,它在复印功能和传真功能中用来读取原稿。图像读取装置12的底壁11构造成基本没有间隙地从上面与上盖体30叠置。图像读取装置12构造成能够利用未示出的枢轴部分相对于外壳2的一个侧端在垂直方向上打开/关闭/转动。另外安装覆盖图像读取装置12上表面的原稿盖体13的后端使得它能够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于图像读取装置12的后端绕枢轴112转动。
包括各种操作按钮和液晶显示器部分等的操作板部分14设在图像读取装置12前面和外壳2的上侧。布置记录部分7、纸张排出部分10和设在该纸张排出部分10一侧的墨存储部分15使得它们在平面图中观察时位于图像读取装置12和操作板部分14的一个投影区域中。在馈纸盒3的辅助支撑件103容纳在容纳部分203中的状态下,馈纸盒3在X轴方向上的长度几乎等于在X轴方向上图像读取装置12的长度加上操作板部分14的长度。因此,由于该图像记录设备1基本是一个长方形实体,并且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基本具有正方形形状,所以在把它作为产品运输而进行包装时就很容易包装,并且能够使包装盒小型化。
在向上打开原稿盖体13后能够在其上放置原稿的玻璃板16设在图像读取装置12的上表面上,并且读取原稿的图像扫描装置(CIS:接触型图像传感器)17放在它的下侧从而能够沿着在与图2的纸张表面垂直的方向(主扫描方向或图2、6和7中的Y轴方向)上延伸的引导轴44往复移动。
墨存储部分15向外壳2的上部敞开,并且墨存储部分15构造成使得能够沿着X轴方向容纳墨盒19(用于各种颜色的墨盒,即用119、219、319、419表示的黑色(BK)、青色(C)、洋红色(M)和黄色(Y)墨盒,见图3到图5),而且能够从上方可拆卸地安装墨盒19。墨盒19分别包含四种颜色的墨以实现全色记录,墨盒19在平面图上观察时具有较小的面积,墨盒19具有较高的高度尺寸,并且具有大致为长方形盒子的形状。
从各个墨盒19(分别用119、219、319、419表示)经过多个(本实施例中是四个)供墨管(墨管)20(分别用120、220、320、420表示,见图6)给喷墨记录头4供墨。顺便提及,在使用不止四种颜色的墨的情况下(如6到8种颜色),只需要对结构进行改进使得墨存储部分15中能够容纳与墨颜色数目对应数目的墨盒,并且也根据墨盒数目增加供墨管20。
在要输送纸张P的宽度(纸张P的较短侧)的外侧,一个端侧(在该实施例中是图3和13中靠近左侧板121的部分)放置墨接收部分(未示出),在另一个端侧(图3和13中靠近右侧板121的部分)放置着下述的维护单元50。这样,在记录操作中,记录头4在设在墨接收部分中的冲洗位置周期性地进行喷墨以避免喷嘴堵塞,并且墨接收部分接收喷出的墨。在维护单元50的某个部分,滑架5处于等待位置,维护单元50中的帽部150从下面覆盖记录头4的喷嘴表面,并且对每种颜色的墨进行有选择地抽吸,或对记录头4上的阻尼箱(未示出)进行去除气泡的恢复处理。当滑架5侧向移动并接近维护单元50的所述部分时,未示出的清洁件(擦拭片)擦拭喷嘴表面,并且进行清洁。
如图4到7以及图11等所示,盒型主框架21和它的所述一对左右侧板121支撑记录部分7,并且记录部分7位于在Y轴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和第二水平长板形引导件22和23之间。
下面参考图8到11描述主框架21的结构以及在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处的引导件22(第一引导件)和在下游侧的引导件23(第二引导件)的连接结构。如图8所示,主框架21是这样的,即在把一块金属板(钢板)模压成规定的形状后,相对于底板221弯曲那对侧板121和一对加强板321以形成具有敞开上侧的盒形。因此安装工作就很简单。相对于那对通过向上弯曲底板221两侧(Y轴方向上的两端)而升起的侧板121,通过弯曲底板221的两侧(X轴方向上的两端)而升起的那对加强板321的两端的凸起421(图8中只示出了一侧)插入到侧板121的孔521中(见图9和10)。多个在水平方向上支撑第一和第二引导件22和23以及调节水平板高度位置(包括后述的第一滑动表面51和52的高度位置和水平面高度)的定位凸起部分621和T形接合爪61向上整体形成在各块侧板121的上端表面(见图8、图27)。由于接合爪61插入的狭槽形锁紧孔67设在第一和第二引导件22和23的水平板中(见图12、图27),在各个接合爪61装配到相应的锁紧孔67中后,向左或向右拧每个接合爪61的上端侧,从而进行卷曲和固定以防止在接合爪61的下表面与水平板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脱离出来(见图9、10和29)。如上所述,在接合爪61装配到锁紧孔67中的状态下,当扭转或弯曲它们并且各个引导件22和23固定到主框架21上时,装配工作就很简单,并且没有增加部件数目。
顺便提及,这时在每块侧板121的上端表面上,在接合爪61的两侧伸出的一对凸起721(见图8、图27)装配到靠近锁紧孔67的定位孔821(见图12)中,从而调节了第一和第二引导件22和23的平行度以及在与上述平行方向垂直方向上的间距。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主框架21自身的装配结构和两个引导件22和23成为盒形并且刚度变得较高。
可滑动地支撑(安装)其上安装了记录头4的滑架5,使之延伸过在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处的引导件22和下游侧的引导件23并且能够往复移动。作为水平引导部件的第一滑动表面51和52与滑架5中记录头4的下表面(其上形成了喷嘴的头表面)平行,它们形成在两个引导件22和23的上表面上靠近滑架5的一侧。
指向纸张输送下游侧的第二滑动表面54形成在几乎垂直的(竖直)的引导构件53上(见图9、11和12),通过弯曲下游侧引导件23在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得到引导构件53。
顺便提及,如图9、11、13所示,第一和第二引导件22和23的右端从右侧板121向右伸出,并且安装维护单元50使之延伸过伸出位置和右侧板121。为了连接维护单元50,使得作为连接部分的舌片1321和1421在第一和第二引导件22和23的水平板的右端部分向右伸出,并且这些舌片1321和1421在水平方向插入到维护单元50的接合孔150和250中并且配合以实现定位(见图14)。
另外,一个能够容纳馈纸单元6的馈纸臂106和馈纸辊206的开口部分70形成在主框架21的底板221中。利用切削和向上升起提供一对轴支撑板71使得它们直立在开口部分70的左右两侧,并且其中能够可转动地支撑馈纸臂106的基端部的轴孔171设在两块轴支撑板71中(见图8和9)。另外,为了调节和设定在Y轴方向上延伸并且面对滑架5中记录头4下表面的平压盘26的高度位置,在那对轴支撑板71和一块侧板121(图8中的右侧板121)的上端分别设有凸起72。利用这种结构能够精确调节安装在主框架21上的压盘26的上表面和记录头4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纸张P能够通过的间隙)。
滑架5包括第一滑动凸起部分155和255,它们从下表面侧伸出并且和两个引导件22和23的第一滑动表面51和52接触,还包括多个脱离防止爪156和256,放置它们用来和第一滑动凸起部分155和255一起夹持第一和第二引导件22和23。
在该实施例中,与第一引导件22的第一滑动表面51接触的所述一个第一滑动凸起部分155放置在滑架5水平方向(主扫描方向)的大致中心处。与第二引导件23的第一滑动表面52接触的两个第一滑动凸起部分255在水平方向(主扫描方向)彼此分开适当的距离放置,并且在平面图中观察时,与第一和第二引导件22和23中的每个引导件的下表面相对的两个右脱离防止爪156和两个左脱离防止爪256分别设在靠近滑架5的右侧板和左侧板的侧面处(见图13)。
当从平面图观察时,三个第一滑动凸起部分155、255和255放置在滑架5的一个三角形(优选是等腰三角形)的各个顶点上,从而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引导件22和23稳固地支撑滑架5。为了轻松地滑动第一滑动凸起部分155和255并且承受滑架5施加到两个引导件22和23上的重量,在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以适当的间隔在第一滑动凸起部分155和255的下表面(支撑表面或滑动表面)上形成了多个在X轴方向伸长用来容纳润滑油脂的凹槽(未示出)。
滑架5设有两个第二滑动凸起部分59和60,它们与第二引导件23的第二滑动表面54接触。所述一个第二滑动凸起部分59与滑架5的固定架整体形成并且放置它使得垂直引导构件53夹持在固定件62和第二滑动凸起部分59之间,并且固定件62和第二滑动凸起部分59之间的部分在主扫描方向上向下敞开(见图13和15)。
另一个第二滑动凸起部分60和固定件63通过姿态调节单元64设定,用来调节滑架5相对于第二引导件23的垂直引导构件53的安装姿态。根据调节旋钮68和刻度板69的转动,调节块65在X轴方向移动,并且能够调节第二滑动凸起部分60相对于引导构件53的伸出量。能够在所述一个第一滑动凸起部分59的滑动表面与引导构件53接触位置附近改变和调节滑架5从平面图中观察时的姿态。
总是向那对第二滑动凸起部分59和60的滑动表面挤压和推压第二引导件的垂直引导构件53的推压单元66在Y轴方向上设在那对第二滑动凸起部分59和60之间。
为了往复移动其上安装了记录头4的滑架5,在纸张输送方向(箭头A的方向)下游侧的引导件23上表面上放置了设置为在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正时皮带24,它缠绕在滑轮124和224上,并且驱动正时皮带24的CR(滑架)马达25(尽管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了DC马达,但是也可以是其它马达,如步进马达)固定在第二引导件23的下表面上(见图12)。第二引导件23包括编码器带47,它放置在引导构件53附近从而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并且用来探测滑架5在Y轴方向(主扫描方向)的位置。放置皮带状编码器带47使得一个检测表面(在Y轴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布置的狭槽的形成表面)在垂直方向上延伸。
在主框架21的那对侧板121中切削形成了对准辊(输送辊)对27两端的轴支撑部分(连接部分)1221和排纸辊28两端的轴支撑部分(连接部分)921(见图8到11),配准辊对27放置在压盘26的两侧并且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它把纸张P输送到记录头4的下表面,排纸辊28放置在压盘26的下游侧并且用来把记录后的纸张P输送到纸张排出部分10。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对准辊27和排纸辊28的轴线都是水平的并且能够精确调节安装位置。
如图24所示,通过把细线缠绕成截锥形而得到每个引导体73,使得缠绕直径朝向纸张P宽度中心逐渐变小,并且它们设在排纸辊28的两端部分(图7和18只示出了它们中的一个)。另一方面,相对于引导体73的布置位置在纸张P宽度的中心侧,一个与纸张P上表面接触的齿辊128放置在排纸辊28的上面。这样当记录后的纸张P穿过齿辊128和排纸辊28之间并且排出时,纸张P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两个侧沿都利用那对引导体73向上弯曲。因此,由于纸张P大致以U形形式排出,纸张P不会下垂,并且直接在输送方向(箭头A的方向)上输送,随后,当脱离排纸辊28时,纸张落到纸张排出部分10上并且堆叠。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使前面经过记录的纸张P上的墨变干的时间。
合成树脂制造的分隔板(下盖体)29与外壳2整体形成(见图7和17),它在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处的引导件23的下表面和外壳2前端处的纸张排出口110之间覆盖纸张排出部分10的上部,并且与主框架21的底板221处于基本相同的高度。
另外,上盖体30放置在该分隔板(下盖体)29上面,它们之间分开适当的距离,并且覆盖滑架5和它的往复移动通道的上部。在上盖体30的中间部分设有长方形窗孔31(见图3),通过它能够从上面观察滑架5的往复移动通道。在纸张P导致在记录部分7中卡纸的情况下,用户从外壳2转动图像读取装置12,并且能够通过该窗口孔31把纸张P取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供墨管20没有布设在压盘26上,所以纸张P的取出很容易。
另外,如图7所示,还提供齿辊128和排纸辊28用来排出记录部分7在记录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其上形成了图像的记录纸张,齿辊128和排纸辊28构成了一对排出辊。通过例如步进马达的旋转力转动排纸辊28,并且通过排纸辊28的转动在与记录纸张宽度垂直的方向上(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出记录纸张。
每个齿辊128具有多个环绕其上的齿,并且形成为带齿辊,其中各个齿的齿顶形成为锐角从而与记录纸张的记录表面点接触。向排纸辊28推压齿辊128,并且当通过排纸辊28的转动排出记录纸张时,齿辊128与记录纸张接触并且随着记录纸张的排出而转动。因此,排纸辊28起到驱动辊的作用。
辅助齿辊328放置在齿辊128的上游侧。辅助齿辊328和齿辊128分别由支撑架228支撑。如图25和26所示,这些齿辊128和辅助齿辊328设置在第二引导件23上。如图9和11可以看出,齿辊安装孔1528和辅助齿辊安装孔1628形成在第二引导件23上。齿辊安装孔1528和辅助齿辊安装孔1628在纸张输送方向上不重叠。换言之,齿辊安装孔1528和辅助齿辊安装孔1628形成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
根据该结构,由于靠近记录部分7放置的辅助齿辊328在齿辊128的上游侧挤压记录纸张,所以避免了纸张的变形和浮动并且能够稳定地输送纸张。
在相关技术中,齿辊通过齿辊支撑架和侧框架安装到引导件上。但是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齿辊128和辅助齿辊328只通过支撑架228安装到第二引导件上,所以简化了结构并且提高了那些辊的安装精度。而且,辅助齿辊328在上游侧挤压纸张。这些都提高了打印质量。
下面描述馈纸单元6和馈纸盒3之间的关系。如图7、17、18和19所示,合成树脂制造的驱动轴74可转动地支撑在分别设在侧板121和主框架21的那对轴支撑板71中的轴孔171中(见图8)。该驱动轴74的一个末端插入馈纸单元6的馈纸臂106的基部并且向侧向伸出,而且该馈纸臂106的基端部放置在设在底板221中的开口部分70中。因此,相对于那对轴支撑板71的轴孔171,同轴可转动地支撑馈纸臂106和驱动轴74。通过设在馈纸臂106中的齿轮传递机构306,驱动轴74的转动驱动使得馈纸辊206在给定方向转动。另外,未示出的推压单元(如卷簧)总是相对于底板221向下推压馈纸辊206侧。
一个大致为平板形的凸轮随动件75放置在底板221的下表面侧,它与驱动轴74平行并且从合成树脂制造的馈纸臂106整体伸出,而且延伸到馈纸盒3的后述凸轮部分77上。从凸轮随动件75上整体伸出的轴承部分76穿过设在底板221上的插入孔1121(见图8、17和18)插入到底板221的上表面并且可相对转动地装配到驱动轴74上。因此,在摆动并且升起的大部分馈纸臂106和馈纸辊206通过底板221的开口部分70容纳在上表面侧的状态下,进行设置使得凸轮随动件75变得几乎靠近底板221的下表面并且与之平行。
在纸张P的容纳部分203的两侧,凸轮部分77整体形成在合成树脂制造的馈纸盒3在Y轴方向上作为两个端部的右侧和左侧板部403的上端表面上(见图19、20和21),凸轮部分77随着馈纸盒3的前进或缩回移动(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与凸轮随动件75滑动接触,并且不仅整体地升起和降低馈纸臂106,还整体地升起和降低馈纸辊206。
根据上述的结构,如图21所示,穿过外壳2前面的开口部分102插入馈纸盒3,当凸轮随动件75的下表面与凸轮部分77的起始端侧(靠近倾斜部分8的一侧)接触时,随着馈纸盒3的前进移动,把凸轮随动件75向上压起(见图20)。与此同时,不仅馈纸臂106而且馈纸辊206都向上摆动,并且馈纸辊206和馈纸臂106越过倾斜部分8。在升起馈纸臂106和馈纸辊206的状态下,这些部件通过开口部分70容纳在底板221上面的空间中(在主框架21中)。另外,这时平凸轮随动件75也处于和底板221的底表面接触或靠近的状态。因此,无需增加主框架21的底板221和馈纸盒3之间的垂直空间高度,就能够保证馈纸臂106和馈纸辊206的垂直摆动操作。换言之,可以使得从馈纸盒3到主框架21的底板221的高度较低,并且使得整个图像记录设备1的高度尺寸较小,能够提供紧凑的图像记录设备1。
当凸轮随动件75越过凸轮部分77的最高位置后并且处于下降部分时,由此,不仅馈纸臂106向下推压,而且馈纸辊206也向下摆动(见图22)。馈纸辊206能够和堆叠在容纳部分203中的纸张P的最上层接触。
当使得馈纸盒3进一步前进到外壳2内最里面的部分时(设置状态),并且当处于向下状态的馈纸臂106的凸轮随动件75的一端(下端)与凸轮部分77的最低位置接触时,馈纸辊206能够和馈纸盒3的底部接触(见图22)。
如上所述,馈纸单元6设有位于主框架21的底板221下面的凸轮随动件75,并且馈纸盒3设有凸轮部分77,凸轮部分77和凸轮随动件75一起至少暂时根据馈纸盒3在外壳2(主体壳)中的前进和缩回运动升起、下降和摆动馈纸单元6。因此,能够根据馈纸盒3的装载和卸载操作来升起和降低馈纸单元6,这样操作就变得简单。
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提供开口部分70是为了当升高馈纸臂106和馈纸辊206时在底板221上面容纳它们。但是,利用压制等方法可以在底板221中形成一个向上凹进并且向下敞开的容纳部分,它在底板221上凸起。类似地,为了使得凸轮随动件75的最高升起位置位于底板221上面,可以形成一个凸轮随动件75能够配合在其中的向下敞开凹进。
下面描述供墨管20的布置结构,供墨管20总是连接容纳在墨存储部分15中的各个墨盒19和记录部分7的记录头4,并且具有柔性。
在该实施例中,各个供墨管120、220、320、420是彼此独立的管体,并且使用长度都是一样的供墨管220、320、420。
如图4和图5所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四个)供墨管20的根部在墨存储部分15的一个端部115的一部分处捆在一起,并且沿着Y轴方向在下盖体29的上表面上从它的一个侧端部分(图4的右端部分)向另一个侧端部分(图4的左端部分)延伸。这时所有供墨管120、220、320、420的根部沿着几乎水平的下盖体29的上表面布置成一个单列。至少一部分(如中间部分等)供墨管20支撑在下盖体29的上表面上。
随后,扭曲所有的供墨管120、220、320、420使得它们的中间部分沿着下盖体29在纵向伸长的分隔板32的一个纵向表面(基本是垂直的表面)延伸,并且所有供墨管120、220、320、420的中间部分以单行布置而且固定在(保持在或夹在)所述一个纵向表面和纵向板形固定体33之间,固定体33用合成树脂制造并且用螺钉等固定从而与纵向分隔板32的所述一个纵向表面相对。用固定体33和纵向分隔板32的所述一个纵向表面固定(保持)的所有供墨管120、220、320、420的部分变成中间固定部分。
滑架5设有耦合件34,耦合件34在纸张输送的下游方向上(箭头A的方向)沿大致水平的方向延伸,并且所有供墨管120、220、320、420的尖端部分以大致水平的一个单列的布置形式连接到设在图4中耦合件34左端的接合部分(连接部分)35上。在中间固定部分(固定体33)和接合部分(连接部分)35位置之间部分的所有供墨管120、220、320、420中间部分的方向从向左改变到向右方向,并且对供墨管进行扭曲和布置使得所有供墨管120、220、320、420管路(布置)相位从中间固定部分(固定体33)侧的大致垂直方向转变到接合部分(连接部分)35侧的大致水平方向。这样,尽管彼此独立地弯曲各个供墨管120、220、320、420,也能够很容易地布置所有的供墨管120、220、320、420。当然在中间固定部分(固定体33)和接合部分(连接部分)35的位置之间,所有供墨管120、220、320、420都是彼此独立地分开的。
在该实施例中,柔性扁平电缆40用于传输来自设在外壳2一侧上未示出的控制部分的指令信号使得从安装在滑架5上的记录头4的喷嘴有选择地喷出墨滴,放置柔性扁平电缆40使得它位于当滑架5在Y轴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情况下供墨管120、220、320、420经过的区域(可移动区域,不捆绑或不受限制的区域)中,并且它基本平行于供墨管20的延伸方向(见图4和图5)。
供墨管20的弯曲中间部分的凸起弯曲方向和柔性扁平电缆40的弯曲中间部分的凸起弯曲方向设定为在相对于滑架5往复移动的方向上彼此相对。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供墨管20和柔性扁平电缆40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布置在几乎相同的高度(几乎在同一个水平面中),并且由此能够使整个图像记录设备1变薄。
如上所述,在图像记录设备1中,整体形成的接合爪61在那对侧板的上端表面上向上伸出,并且接合爪装配到分别设在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中的锁紧孔中并且把它们弯曲或扭转和卷曲。
因此,装配工作很简单,与使用螺钉的情况不同,没有增加部件的数目,并且在各个引导件中没有啮合间隙。
另外,在那对侧板的上端表面上形成了调节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的水平高度设置位置的定位凸起部分621。
因此,只需要把引导件22、23装配到主框架上,就能够很容易并且精确地确定了当滑架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时滑架的平行度、水平度等的基础,并且能够很容易地调节对图像记录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参考位置或参考表面。因此,得到能够改善和简化对图像记录设备1的装配的效果。
另外,利用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的水平引导部分51、52调节滑架的水平和高度位置,并且利用第二引导件在垂直方向上的引导部分调节滑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
因此,利用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的水平引导部分51、52调节滑架5的水平和高度位置,并且利用第二引导件在垂直方向上的引导部分调节滑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提高安装在滑架上的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质量。
另外,主框架21容纳并且固定在图像记录设备1的主体壳中,其中容纳并且堆叠记录介质的馈纸盒3放置在与主框架的那对侧板连接在一起的底板的下面,并且能够拉出或插入馈纸盒3,而且馈送堆积在馈纸盒中的记录介质的馈纸单元安装到底板上从而能够在垂直方向上摆动。
由于容纳并且固定了主框架,并且在垂直方向上摆动的馈纸单元安装到与主框架的那对侧板连接在一起的底板上,所以能够提高馈纸单元的连接强度。
另外,底板221包括一个开口部分或一个容纳凹进,从而向上摆动的馈纸单元能够容纳到底板的上表面侧。
由于向上摆动的馈纸单元能够容纳到底板的上表面侧、在底板中形成的开口部分或容纳凹进中,能够使得从馈纸盒到底板的垂直空间的高度较小,并且能够提供具有较小的高度尺寸很紧凑的图像记录设备1。
另外,底板221包括轴支撑板71,它可转动地支撑馈纸单元的馈纸臂的基端部。
因此,向上摆动时大部分馈纸臂能够容纳在底板上面,并且能够提供具有更小高度的紧凑的图像记录设备1。
另外,和馈纸臂106的基端部同心地用轴支撑板可转动地支撑驱动馈纸单元的馈纸辊206的驱动轴。
因此传送到馈纸辊206的驱动力的传递结构变得更简单。
另外,馈纸单元包括一个位于底板下面的凸轮随动件,并且馈纸盒包括凸轮部分,凸轮部分和凸轮随动件一起根据馈纸盒在主体壳内的前进/缩回运动至少暂时地升起/降低/摆动馈纸单元6。
因此,根据馈纸盒3的加载和卸载操作升高和降低馈纸单元6,并且操作变得简单。
另外,当馈纸单元6升高到最高位置时,凸轮随动件75基本与底板的下表面接触或很靠近它。
因此,在升高时,凸轮随动件75也处于与底板的下表面接触或很靠近的状态,因此无需增加主框架底部和馈纸盒之间的垂直空间的高度就能够确保馈纸单元6在垂直方向上的摆动操作。换言之,能够使得从馈纸盒到主框架的底部之间的高度较低,并且得到能够使整个图像记录设备1的高度尺寸较小并且能够提供紧凑的图像记录设备1的效果。
另外,主框架21的侧板和轴支撑板包括凸起72,这些凸起用来调节面对滑架的下表面并且支撑记录介质的平压盘的高度位置。
因此,能够很容易地调节安装在滑架上的记录头的下表面和压盘之间间隙的尺寸,并且能够简化安装工作。
另外,在第一引导件22和第二引导件23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一个端部提供了连接部分,利用连接部分安装维护滑架的维护单元并且维护单元延伸过两个引导件。
因此,由于维护单元50能够连接到通过安装这些多个部件而得到的刚度较高的位置,无需使用另外的部件就能够加强维护单元的连接部分的连接强度。
另外,主框架21通过模压一块平板并且弯曲它形成。
由于主框架21通过模压一块平板并且弯曲它形成,形成工作变得简单,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副扫描方向上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辊和排纸辊的连接部分利用切削形成在主框架21的所述一对侧板上。
根据该结构,各个部件(辊)的安装工作变得简单。
另外,排纸辊28包括一对左右引导体,用来引导记录介质在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两个侧沿并且防止记录介质在输送时下垂。
因此,所排出的记录介质在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两个侧沿利用那对引导体向上弯曲。因此,由于该记录介质基本以U形形式排出,所以纸张P不会下垂并且堆叠起来,从而在输送方向上纸张被直接输送后,当它脱离排纸辊时它落到排纸部分。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就达到了能够得到使得先前经过记录后的记录介质上的墨变干的时间的效果。
另外,从设在图像记录设备1的主体的静止位置处的墨存储部分经过与滑架连接的柔性供墨管提供墨。
因此,与墨盒的墨存储部分等设在滑架上的情况相比,可以达到使得图像记录设备1的高度较小并且使之紧凑的效果。
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上述描述。上面的描述绝不是包括所有内容的,也不意图把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披露的精确形式中,通过上面的描述或通过具体实践本实用新型能够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化。所选择和描述的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以各个实施例以及各种改进来应用本实用新型满足预期的具体使用需要。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它们的等效体来限定。

Claims (22)

1.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它包括:
一个滑架,它携带能够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头并且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
一个大致为盒形的主框架,它具有敞开的上侧和一对在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侧板;和
第一和第二引导件,滑架延伸过第一和第二引导件并且通过第一和第二引导件被引导,
其特征是,第一和第二引导件在副扫描方向上彼此分开预定距离放置,在主框架的上侧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并且固定到所述一对侧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整体形成的接合爪在所述一对侧板的上端表面上向上伸出,并且接合爪被装配到分别设在第一和第二引导件中的锁紧孔中并且被弯曲或扭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在所述一对侧板的上端表面上形成了调节第一和第二引导件的水平高度设置位置的定位凸起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第一和第二引导件设置有水平引导部分,所述水平引导部分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引导件的上表面上靠近滑架的一侧,并且第二引导件在第二引导件的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引导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
一个主体壳,它容纳主框架并且把主框架固定在它内部;
一个馈纸盒,在馈纸盒中容纳并且堆叠记录介质,馈纸盒放置在连接主框架所述一对侧板的底板的下面,并且能够被拉出和插入;和
一个馈纸单元,用来馈送堆叠在馈纸盒中的记录介质,馈纸单元安装到底板上从而能够在垂直方向上摆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底板包括一个开口部分或一个容纳凹进,从而使得向上摆动的馈纸单元能够容纳到底板的上表面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底板包括一块轴支撑板,它可转动地支撑馈纸单元的馈纸臂的基端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驱动馈纸单元的馈纸辊的驱动轴和馈纸臂的基端部同心地由轴支撑板可转动地支撑。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馈纸单元包括一个位于底板下面的凸轮随动件;并且
馈纸盒包括凸轮部分,凸轮部分和凸轮随动件一起根据馈纸盒相对于主体壳的拉出和插入运动至少暂时地摆动馈纸单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当馈纸单元升高到最高位置时,凸轮随动件基本与底板的下表面接触或靠近该底板的下表面。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主框架的所述侧板和所述轴支撑板包括凸起,这些凸起用来调节面对滑架的下表面并且支撑记录介质的平压盘的高度设置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在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一个端部设置连接部分,利用连接部分安装维护滑架的维护单元并且使得维护单元延伸过两个引导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主框架通过模压一块平板并且弯曲该平板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在副扫描方向上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辊和排纸辊的连接部分利用切削形成在主框架的所述一对侧板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排纸辊包括一对左右引导体,用来引导记录介质在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两个侧沿并且防止记录介质在输送时下垂。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从设在图像记录设备的主体的静止位置处的墨存储部分经过与滑架连接的柔性供墨管提供墨。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主框架包括至少一块和所述一对侧板的一个端部连接的加强板。
1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接合爪包括T形接合爪。
1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在接合爪的两侧伸出的一对凸起形成在每块侧板的上端表面上并且装配到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引导件中的至少一个引导件中的定位孔中。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主框架用一块金属板形成。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第一和第二引导件中放置在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个引导件配备有一个与排纸辊相对的齿辊和一个支撑齿辊的支撑架。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是,第一和第二引导件中放置在所述下游侧的一个引导件还配备有一个放置在该齿辊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辅助齿辊和支撑辅助齿辊的支撑架。
CNU2005200027689U 2004-03-08 2005-03-08 图像记录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10581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63921A JP4407803B2 (ja) 2004-03-08 2004-03-08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4063921 2004-03-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10581Y true CN2910581Y (zh) 2007-06-13

Family

ID=348245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308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1821C (zh) 2004-03-08 2005-03-07 图像记录设备
CNU20052000276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10581Y (zh) 2004-03-08 2005-03-08 图像记录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308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1821C (zh) 2004-03-08 2005-03-07 图像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95101B2 (zh)
EP (1) EP1574349B1 (zh)
JP (1) JP4407803B2 (zh)
CN (2) CN100361821C (zh)
AT (1) ATE425011T1 (zh)
DE (1) DE602005013136D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0746A (zh) * 2010-06-17 2012-03-28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排纸辊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36226B1 (ko) * 2005-03-09 2006-10-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독취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7090592A (ja) * 2005-09-28 2007-04-12 Brother Ind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4566106B2 (ja) 2005-09-30 2010-10-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265599B2 (ja) 2005-12-22 2009-05-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76120A (ja) * 2005-12-28 2007-07-12 Brother Ind Ltd キャリッジ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76024A (ja) 2005-12-28 2007-07-12 Brother Ind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7176121A (ja) * 2005-12-28 2007-07-12 Brother Ind Ltd キャリッジ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76122A (ja) * 2005-12-28 2007-07-12 Brother Ind Ltd キャリッジ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37415B2 (ja) * 2005-12-28 2011-08-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737414B2 (ja) 2005-12-28 2011-08-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265612B2 (ja) 2006-02-23 2009-05-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285490B2 (ja) 2006-02-27 2009-06-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274191B2 (ja) 2006-02-27 2009-06-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862725B2 (ja) * 2007-03-28 2012-01-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9196344A (ja) * 2008-01-24 2009-09-03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吐出装置
KR101301498B1 (ko) * 2008-03-26 2013-08-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독취장치와 복합기 및 원고 배출 방법
JP5488186B2 (ja) * 2010-05-11 2014-05-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RU2536803C1 (ru) * 2010-11-15 2014-12-27 Сейко Эпсон Корпорейшн Комплекс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5838548B2 (ja) * 2010-12-13 2016-0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87792A (ja) * 2011-03-10 2012-10-04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5736950B2 (ja) 2011-05-16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94055B2 (ja) * 2011-09-09 2015-10-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2501618A (zh) * 2011-10-29 2012-06-20 常熟市华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验钞功能的喷墨打印机
CN104094587B (zh) 2012-04-26 2017-09-0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扫描器压盘
JP6146170B2 (ja) * 2013-07-08 2017-06-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9185259B2 (en) * 2014-02-19 2015-11-10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14097665A (ja) * 2014-02-22 2014-05-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6436286B2 (ja) * 2014-06-25 2018-12-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451404B2 (ja) * 2015-02-27 2019-0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298242B2 (ja) * 2019-03-28 2023-06-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11787177B (zh) * 2019-04-03 2022-07-12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0182575B (zh) * 2019-05-17 2021-03-30 安徽明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管喷码装置的输送结构及其操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8469A (en) * 1978-07-21 1979-12-11 H. H. Robertson Company Closure device and floor structure utilizing the same
KR940010997B1 (ko) * 1987-03-23 1994-11-22 세이꼬 엡슨 가부시끼가이샤 프린터
IT1234569B (it) 1988-06-07 1992-05-20 Necchi Spa Dispositivo di raccolta di strati di tessuto, destinato in particolare a macchine per l'industria della confezione.
JP2811308B2 (ja) 1988-07-18 1998-10-15 本田技研工業 株式会社 ヘルメット
JPH0233308A (ja) 1988-07-19 1990-02-02 Suzuki Plast Kogyo Kk 熱可塑性合成樹脂製ボタンの止着方法
DE68918898T2 (de) 1988-07-21 1995-03-16 Canon Kk Serienaufzeichnungsgerät.
US5195836A (en) 1991-10-29 1993-03-2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Guideway and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printer/plotter carriage
JP3108785B2 (ja) 1992-03-10 2000-1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
JPH0614567A (ja) 1992-06-29 1994-01-21 Canon Inc 振動式リニア駆動装置及び該リニア駆動装置を有するプリンタ装置
JPH07257800A (ja) 1994-03-23 1995-10-09 Ricoh Co Ltd 記録装置
JPH07299939A (ja) 1994-05-09 1995-11-14 Casio Comput Co Ltd 印刷装置
US5807003A (en) * 1995-05-24 1998-09-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heet discharge section for a printer
JP3379095B2 (ja) 1995-05-24 2003-02-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AU4059997A (en) * 1996-09-20 1998-04-14 Caterpillar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a first fabrication element to a second fabrication element during a welding operation
KR200162389Y1 (ko) * 1997-12-19 1999-12-15 윤종용 캐리지를 이용한 용지공급장치부가 구비된 잉크젯프린터
US6419334B1 (en) * 1998-11-11 2002-07-16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er
US6394568B1 (en) * 2000-01-18 2002-05-2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tructure for adjusting printhead to platen spacing in a printer and related methods
JP4441045B2 (ja) 2000-03-14 2010-03-3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装置
US6439787B1 (en) * 2000-12-28 2002-08-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Sheet metal print engine chassis assembled without fasteners
US6789966B2 (en) * 2001-02-28 2004-09-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er, carriage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head assembly incorporated in the printer
AU2002306803A1 (en) * 2001-03-21 2002-10-08 Macdermid Colorspan, Inc. Co-operating mechanical subassemblies for a scanning carriage, digital wide-format color inkjet print engine
US6688739B2 (en) * 2001-05-15 2004-02-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Image acquisition device with integral ink jet printing
JP4890693B2 (ja) * 2001-08-10 2012-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520622B1 (en) * 2001-10-19 2003-02-1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arriage guide for inkjet print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0746A (zh) * 2010-06-17 2012-03-28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排纸辊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2390746B (zh) * 2010-06-17 2014-09-03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排纸辊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695101B2 (en) 2010-04-13
CN1666880A (zh) 2005-09-14
EP1574349B1 (en) 2009-03-11
US20050195242A1 (en) 2005-09-08
EP1574349A1 (en) 2005-09-14
CN100361821C (zh) 2008-01-16
JP2005246907A (ja) 2005-09-15
JP4407803B2 (ja) 2010-02-03
ATE425011T1 (de) 2009-03-15
DE602005013136D1 (de) 200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10581Y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00361883C (zh) 记录介质馈送器和图像记录装置
CN1689828B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00423940C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939820B (zh) 包括多个纸盒的供纸器及成像设备
CN100371173C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01085575B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990242B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的驱动单元
CN103359497B (zh) 供纸装置
US7811014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7909441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EP1621357B1 (en) Platen for marginless image recording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such a platen mounted therein
JP4310652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01468560B (zh) 移动设备和图像记录设备
JP4277224B2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CN100379661C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7549624B2 (en) Sheet supplying apparatus
CN101274548B (zh) 成像装置
US7877040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130221054A1 (en)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7543810B2 (en) Feeder for objects to be conveyed, and image recording device having same
JP605641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471099B2 (en) Contai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6193306A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