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0242B - 喷墨记录装置和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的驱动单元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和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的驱动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90242B
CN1990242B CN2006101721120A CN200610172112A CN1990242B CN 1990242 B CN1990242 B CN 1990242B CN 2006101721120 A CN2006101721120 A CN 2006101721120A CN 200610172112 A CN200610172112 A CN 200610172112A CN 1990242 B CN1990242 B CN 19902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rotor plate
recording paper
along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721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90242A (zh
Inventor
佐佐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3796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5880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90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0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902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02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记录头、压盘、输送构件、和可动支撑构件。记录头将墨滴喷射到记录介质上。压盘与记录头面对地设置,以在与记录头保持预定距离的同时支撑记录介质。输送构件沿着输送方向输送记录介质。可动支撑构件连接到输送构件上,以在支撑记录介质的同时沿着输送方向滑动。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和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的驱动单元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了2005年12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375952和2005年12月28日提交的No.2005-379602的优先权。这些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在这里被引用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装置和在该装置中所采用的部件,并且尤其涉及用来驱动设置在压盘上的可动支撑件的部件的结构。
背景技术
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并置喷嘴的记录头。记录纸张在记录头下方输送,同时记录头在该纸张上形成图像。记录头通过沿着主扫描方向(与输纸方向垂直)运动同时以规定的定时从喷嘴喷射墨滴而在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近年来,喷墨记录装置已经设有照片打印功能。这种图像记录被称为“无边记录”,因为在记录纸张的边缘上不留下页边空白的情况下记录图像。
在无边记录中,记录头运动超过纸张的边缘,并且将墨水喷射到由记录纸张所占据的区域外侧的点上。例如,在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0-118058中,当在记录纸张的前缘和后缘上进行无边记录时,使记录纸张相对于记录头定位,从而记录头中的一部分喷嘴位于记录纸张的边缘外。因此,记录头通过这些喷嘴将墨滴喷射到设置在记录纸张下方的压盘上。压盘设有形成在其顶部中且沿着主扫描方向延伸的沟槽、以及设置在该沟槽内部用于吸收墨滴的吸墨材料。该结构使得能够在整个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而不会沿着记录纸张的边缘留下边界,同时防止喷射到压盘上的墨水染污记录纸张的底面。
近年来还存在对能够以更快速度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需求。传统的用来提高图像记录速度的努力已经涉及增大记录头的尺寸以便增加沿着输纸方向布置的喷嘴数量。但是,为了进行高质量无边记录,随着记录头的尺寸增大,必须增大设置在压盘中的沟槽的宽度(沿着输纸方向的尺寸)。
但是,由于在进行无边记录时记录纸张位于该沟槽上方,所以增大的沟槽宽度会造成记录纸张变形,从而向下弯曲到沟槽中。记录纸张的这种弯曲改变了在记录头中的喷嘴和记录纸张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潜在地导致记录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1-80145和2002-307769提出在形成于压盘中的沟槽中设置纸张支撑构件。在输送记录纸张时,这些纸张支撑构件随着记录纸张一起转动。这些纸张支撑构件支撑在沟槽上方前进的记录纸张,同时沿着沟槽的宽度方向运动。因此,当在形成于压盘中的沟槽上方输送记录纸张时,纸张支撑构件能够支撑记录纸张。
发明内容
但是,由于传统的纸张支撑构件绕着规定的转动轴转动(参见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1-80145),所以纸张支撑构件的远端边缘(接触着记录纸张的部分)首先接近记录头侧,然后与记录头侧分离。因此,记录纸张并不总是与记录头平行地受到支撑。虽然通过充分增大纸张支撑构件的转动半径能够解决该问题,但是这样做也会增大喷墨记录装置的尺寸。一些装置具有如下的纸张支撑构件,这些纸张支撑构件具有呈以转动轴为中心的弧形的用于支撑记录纸张的表面。但是,该结构固定了支撑记录纸张的点,从而所输送的记录纸张的边缘并不总是受到支撑。换句话说,在支撑着记录纸张的表面形成为弧形时,记录纸张只是在支撑点处受到支撑,并且能够在支撑点外侧的区域(在支撑点前面或后面的区域)中弯曲,从而潜在地导致相同的上述记录问题。
鉴于上面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该喷墨记录装置能够进行高速无边记录,同时确保所输送的记录纸张的边缘总是被支撑在压盘上。
为了实现以上和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它包括记录头、压盘、输送构件、和可动支撑构件。记录头将墨滴喷射到记录介质上。压盘与记录头面对地设置,以在与记录头保持预定距离的同时支撑记录介质。输送构件沿着输送方向输送记录介质。可动支撑构件连接到输送构件上,以在支撑记录介质的同时沿着输送方向滑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驱动单元,用于在将记录介质支撑在压盘上的同时使可动支撑构件沿着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从第一部分滑动到第二部分。该可动支撑构件具有接合部分。驱动单元包括转动板,该转动板具有转动轴,能够绕着该转动轴转动,并形成有能够与该接合部分接合的导槽,以在转动板转动时沿着输送方向引导该接合部分。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以下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的外部透视图;
图2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的垂直剖视图;
图3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4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中的打印机部分的平面图;
图5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中的打印机部分的透视图;
图6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中的喷墨记录头的放大底视图;
图7为放大剖视图,示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中的喷墨记录头的内部结构;
图8为方框图,示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中的控制器的结构;
图9为在图5中的打印机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10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中的可动支撑件的放大透视图;
图11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中的可动支撑件的放大透视图;
图12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中的互锁机构的放大透视图;
图13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中的转动板的放大透视图;
图14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中的转动板的底视图;
图15为时间图,示出在无边记录期间输送记录纸张和使可动支撑件滑动的定时;
图16A-16D为说明图,示出在输送记录纸张时可动支撑件中的移动顺序;
图17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变体的多功能装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18为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中的压盘的放大透视图;
图19为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中的压盘的前视图;
图20为由图19中的箭头XX表示的压盘的视图;
图21为由图19中的箭头XXI表示的压盘的视图;
图22为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中的压盘的底视图;
图23为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中的压盘的底视图;
图24为说明图,示出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可动支撑件和记录纸张之间的关系;并且
图25为说明图,示出在根据示例性第二实施方案的可动支撑件和记录纸张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在参照这些附图的同时基于优选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案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本发明中作出许多变型和变体。
<第一实施方案>
图1为透视图,示出结合有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可动支撑件驱动构件(后述的转动板125)的多功能装置1的外观。图2为垂直剖视图,示出该多功能装置1的内部结构。
该多功能装置1具有打印机功能、扫描仪功能、复印机功能、和传真功能,具体地说一体地设有:位于下部中且由喷墨记录装置构成的打印机部分2;和位于上部中的扫描仪部分3。可选的是,除了打印机功能之外,可以从该多功能装置1中省略所有功能。例如,可以通过省略扫描仪部分3而将该多功能装置1构成为独立的打印机。优选实施方案的特征如下。如稍后将参照图9描述的一样,打印机部分2包括用于支撑记录纸张的压盘42、设置在压盘42上的可动支撑件88、和用于使可动支撑件88响应于记录纸张的输送而滑动的互锁机构105。具体地说,该互锁机构105设有转动板125(参见图12),用于使可动支撑件88与记录纸张的输送同步地滑动。
多功能装置1的打印机部分2主要连接到计算机或其它外部信息装置上,用于根据从计算机等传送出的包括文本或图像数据的打印数据在记录纸张上记录文本和图像。该多功能装置1还可以连接到数字照相机等上,并且可以将从数字照相机输入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纸张上。此外,多功能装置1可以装载有存储卡或其它存储介质,并且能够将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图像数据等记录在记录纸张上。
如图1所示,多功能装置1大致成形为薄长方体,其宽度和深度尺寸大于高度尺寸。设置在多功能装置1的下部中的打印机部分2具有形成在打印机部分2的前表面中的开口2a。供纸盘20和排出盘21分两层垂直层叠在开口2a中。供纸盘20能够容纳各种规格例如A4规格并且包括B5规格和明信片规格的记录纸张。供纸盘20包括可滑动盘20a,必要时能够如图2所示向外拉出该可滑动盘20a,以扩展该盘的表面积。采用这种结构,供纸盘20能够容纳例如法律文件规格的记录纸张。容纳在供纸盘20中的记录纸张被供应到打印机部分2中以进行所期望的图像记录过程,并且随后被排出到排出盘21上。
设置在多功能装置1的上部中的扫描仪部分3为平板扫描仪。如图1和2所示,多功能装置1包括:位于其顶部的能够打开和关闭的原稿盖30;以及设置在原稿盖30下方的压板玻璃31和设置在压板玻璃31下方的图像传感器32。压板玻璃31用来在正扫描原稿文件上的图像时支撑原稿文件。图像传感器32能够沿着多功能装置1的宽度方向(图2的纸面垂直方向)往复运动,其中图像传感器32的主扫描方向为多功能装置1的深度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
控制面板4设置在多功能装置1的顶部前表面上,用来操作打印机部分2和扫描仪部分3。控制面板4由各种操作按钮和液晶显示器构成。多功能装置1根据通过控制面板4输入的操作指令操作,并且在连接到外部计算机时根据计算机通过打印机驱动器或扫描仪驱动器传送来的指令操作。在多功能装置1的上左部中在其前表面上设置插槽部分5,在该插槽部分5中能够插入各种小型存储卡或其它存储介质(参见图1)。用户能够借助控制面板4输入操作指令,以读取存储在插入到插槽部分5中的存储卡上的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显示在控制面板4的液晶显示器上,而且还能够输入指令以使用打印机部分2在记录纸张上记录所期望的图像。
接下来将对多功能装置1的内部结构尤其是打印机部分2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设置于多功能装置1的下部中的供纸盘20的后侧附近设有倾斜分离板22,用来使层叠在供纸盘20中的记录纸张分离并将分离的纸张向上引导。输纸路径23从倾斜分离板22向上引导,朝着多功能装置1的前部弯曲,并且从倾斜分离板22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输纸路径23通过图像记录单元24,并且通向排出盘21。因此,输纸路径23将从供纸盘20输送来的记录纸张沿着U形路径引导,该U形路径向上且在朝着图像记录单元24的相反方向上往回弯曲。在图像记录单元24已经在纸张上记录了图像之后,纸张沿着输纸路径23继续前进并排出到排出盘21上。
图3为放大剖视图,示出打印机部分2的主要结构。
如图3所示,供纸辊25设置在供纸盘20上方,用来将层叠在供纸盘20中的记录纸张供给到输纸路径23。供纸辊25支撑在供纸臂26的端部上。换行电机71(参见图5)用借助于驱动传动机构27传递给供纸辊25的驱动力驱动供纸辊25转动。驱动传动机构27包括多个啮合齿轮。
供纸臂26可转动地支撑在基端26a上。在供纸臂26绕着基端26a枢转时,供纸辊25垂直运动以便与供纸盘20接触和分离。供纸臂26在其自身重量、弹簧等作用下被推压以向下转动成与供纸盘20接触,并且在插入或拆去供纸盘20时向上缩回。在供纸臂26向下枢转时,支撑在供纸臂26的端部上的供纸辊25与在供纸盘20中的记录纸张压力接触。当供纸辊25在该位置中转动时,在供纸辊25的表面和记录纸张之间产生出的摩擦力将最上面的记录纸张朝着倾斜分离板22输送。该记录纸张的前缘接触倾斜分离板22,并且由倾斜分离板22向上引导到输纸路径23上。在一些情况中,当供纸辊25正在输送最上面记录纸张时,在最上面纸张和下面的纸张之间的摩擦或静电使得下面的纸张与最上面的纸张一起被输送。但是,下面的纸张在接触倾斜分离板22时被阻止。
除了设有图像记录单元24等的部分之外,输纸路径23由外引导面和内引导面构成,外引导面和内引导面彼此对置且在它们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例如,通过将外引导构件18和内引导构件19固定到多功能装置1的框架上,从而可以将输纸路径23的弯曲部分17构造在多功能装置1的后侧附近。辊16沿着输纸路径23设置,并且尤其设置在输纸路径23的该弯曲部分中。这些辊16可转动地设置在沿着输纸路径23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上。辊16的表面从外引导面暴露出。这些辊16有利于记录纸张在输纸路径23的弯曲部分中平滑输送。
如图3所示,图像记录单元24设置在输纸路径23上。图像记录单元24包括沿着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的滑架38、和安装在滑架38中的喷墨记录头39。与喷墨记录头39独立地设置在多功能装置1中的墨盒通过墨水管41(参见图4)将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BK)的墨水供应给喷墨记录头39。在滑架38往复运动的同时,这些颜色的墨水的微墨滴从喷墨记录头39选择地喷射到在压盘42上输送的记录纸张上,以在纸张上记录图像。要指出的是,在图3和4中没有示出墨盒。
图4为平面图,示出打印机部分2的主要结构,并且主要示出从打印机部分2的近似中央到其后表面侧的结构。图4为透视图,示出在打印机部分2中的图像记录单元24的结构。
如图4和5所示,一对导轨43和44设置在输纸路径23上方。这些导轨43和44设置成沿着输纸方向(图4中从顶部到底部)彼此间隔规定距离,并且沿着与输纸方向垂直的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延伸。导轨43和44设置在打印机部分2的壳体内部,并且构成打印机部分2的框架支撑部件的一部分。滑架3 8按照能够沿着与输纸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在两个导轨43和44上。因此,这些导轨43和44按照大致水平的方式设置,并且在输纸方向上并置,由此降低打印机部分2的高度并实现更薄的装置。
设置在导轨44的沿着输纸方向的上游侧上的导轨43是板形的,其沿着输纸路径23的宽度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滑架38的往复运动范围。设置在下游侧上的导轨44也是板形的,其沿着输纸路径23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导轨43的沿着输纸路径23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滑架38能够沿着导轨43和44的纵向方向滑动,并且滑架38的上游端支撑在导轨43上,并且下游端支撑在导轨44上。
导轨44具有从导轨44的上游侧以大致直角向上弯曲的边缘部分45。支撑在导轨43和44上的滑架38具有用于可滑动地夹着边缘部分45的一对辊或其它夹持构件。因此,滑架38能够在相对于输纸方向定位的同时沿着与输纸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换句话说,滑架38可滑动地支撑在导轨43和44上,并且能够在导轨44的边缘部分45用作定位基准的情况下沿着与输纸方向垂直的方向往复运动。虽然在这些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将润滑剂例如油脂涂敷到边缘部分45上以便于滑架38的滑动。
在导轨44的顶面上设有皮带驱动机构46。该皮带驱动机构46由驱动皮带轮47和从动皮带轮48以及环形同步皮带49构成,驱动皮带轮47和从动皮带轮48设置在输纸路径23的宽度方向端部附近,环形同步皮带49围绕着驱动皮带轮47和从动皮带轮48拉伸,且在其内侧表面上具有齿。滑架电机73(参见图5)产生驱动力,该驱动力传递给驱动皮带轮47的轴,用于使驱动皮带轮47转动。驱动皮带轮47的转动使得同步皮带49绕行运动。虽然同步皮带49在该优先实施方案中为环形皮带,但是也可以通过将两个端部固定到滑架38上来使用具有端部的皮带。
滑架38的底面固定到同步皮带49上,从而同步皮带49的绕行运动使得滑架38在导轨43和44上往复运动,同时边缘部分45维持滑架38相对于输纸方向的位置。喷墨记录头39安装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滑架38中,从而喷墨记录头39也沿着输纸路径23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这里,输纸路径23的宽度方向为主扫描方向。
如图4所示,用于线性编码器77(参见图8)的编码带50沿着导轨44设置。编码带50为由透明树脂形成的带状构件。一对支撑部分33和34形成在导轨44的顶面上,并且在导轨44的每个宽度方向端部(沿着滑架38的往复运动方向的每个端部)上设置一个支撑部分。编码带50在边缘部分45上延伸,并且编码带50的端部接合在支撑部分33和34中。虽然在这些附图中未示出,但是支撑部分33和34中的一个具有用于与编码带50的端部接合的片簧。该片簧通过沿着纵向方向对编码带50施加张力来防止编码带50中的松弛,同时可弹性变形使得在对编码带50施加外力时编码带50能够弯曲。
允许光通过的透光部分和阻止光通过的挡光部分沿着编码带50的长度以规定的间距交替设置。由透射传感器构成的光学传感器35在滑架38的顶面上设置在与编码带50对置的位置处。光学传感器35与滑架38一起沿着编码带50的长度往复运动,并且检测形成在编码带50上的图案。在喷墨记录头39中设有喷墨头控制电路板用于控制喷墨。该喷墨头控制电路板根据来自光学传感器35的检测信号输出脉冲信号。通过根据该脉冲信号确定滑架38的位置,从而能够控制滑架38的往复运动。喷墨头控制电路板被滑架38的喷墨头盖覆盖,并且因此在图4和5中看不到。
如图3和4所示,压盘42设置在输纸路径23的与喷墨记录头39对置的底部上。该压盘42横跨在滑架38的让记录纸张通过的往复运动范围内的中央部分。压盘42的宽度充分大于能够在多功能装置1中输送的记录纸张的最大宽度,从而记录纸张的两个宽度方向边缘在压盘42上通过。压盘42设有稍后详细描述的可动支撑件88(参见图5)。随着记录纸张在压盘42上输送,该可动支撑件88跟随着记录纸张沿着输纸方向的运动而运动,由此维持总是支撑记录纸张的边缘。
如图4所示,包括清洗机构51和废墨盘84的维护单元设置在记录纸张不通过的区域中,即设置在喷墨记录头39的图像记录范围外侧的区域中。清洗机构51用来从喷墨记录头39中的喷嘴53(参见图6)将气泡和杂质抽出。清洗机构51包括:用于覆盖这些喷嘴53的盖帽52;通过盖帽52连接到喷墨记录头39上的泵机构(未示出);和用于使盖帽52运动以与喷墨记录头39的喷嘴53接触或分离的运动机构(未示出)。在图4中,泵机构和运动机构设置在导轨44下方,并且因此不能看到。
在进行操作以从喷墨记录头39去除气泡等时,滑架38运动,从而喷墨记录头39设置在盖帽52上方。随后,运动机构使盖帽52相对于喷墨记录头39向上运动,以便在形成于喷墨记录头39的底面中的喷嘴53上形成密封。泵机构然后在盖帽52中产生负压,以从喷嘴53将墨水和墨水中包括的气泡及杂质抽出。
废墨盘84在压盘42的顶面上设置在图像记录范围外侧,但是设置在滑架38的往复运动范围内,用来接收已经从喷墨记录头39冲出的墨水。废墨盘84的内部衬有毡垫,用来吸收和保持冲出的墨水。具有该结构的维护单元能够进行如下的维护,例如从喷墨记录头39去除气泡和不同颜色的混合墨水,并且防止喷墨记录头39变干。
如图1所示,在打印机部分2壳体的前表面上设有门7,该门7能够在该前表面上打开和关闭。将门7打开使得墨盒安装部分暴露在打印机部分2的前侧上,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将墨盒安装在墨盒安装部分中或者从墨盒安装部分拆去墨盒。虽然在这些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墨盒安装部分分隔成四个容纳腔室,用于单独容纳填充有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墨水的墨盒。与四种墨水颜色对应的四个墨水管41从墨盒容纳部分通向滑架38。墨水从安装在墨盒容纳部分中的墨盒通过墨水管41供应给安装在滑架38上的喷墨记录头39。
墨水管41为由合成树脂形成的管,并且是柔性的以便能够在滑架38往复运动时弯曲。如图4所示,墨水管41从墨盒容纳部分沿着该装置的宽度方向延伸至位于该装置的中央附近的位置,在该位置处墨水管41固定到位于装置本体上的固定夹36上。墨水管41从固定夹36到滑架38的部分形成U形曲线,该部分不固定于设备本体等上。该U形部分其形状随着滑架38往复运动而变化。在图4中没有示出墨水管41的从固定夹36延伸至滑架安装部分的部分。
具体地说,墨水管41的在固定夹36和滑架38之间的部分沿着滑架38的往复运动路径在一个方向上引导,并且随后反向,从而形成弯曲部分。换句话说,墨水管41的该部分在平面图中大致为U形。在滑架38处,四个墨水管41沿着输纸方向水平并置,并且沿着滑架38的往复运动方向延伸。但是,四个墨水管41垂直布置在固定夹36处以便于固定。固定夹36具有在顶部上开口的U形横截面。垂直层叠的墨水管51插入穿过该开口,并且被固定夹36一体地保持。这样,四个墨水管41沿着从滑架38到固定夹36的U形路径弯曲,同时从水平并置关系扭转成垂直并置关系。
四个墨水管41具有大致相同的从滑架38到固定夹36的长度。在滑架38处设置在沿着输纸方向的最上游的墨水管41在固定夹36处设置在顶部上。在滑架38处按照从上游侧开始的顺序接着设置的墨水管41按顺序接着垂直设置在固定夹36处。重复该过程,从而在滑架38处沿着输纸方向从上游侧到下游侧布置的墨水管41在固定夹36处按照从顶部到底部的顺序布置。由于长度大致相当,所以,这些墨水管41弯曲成使得:根据墨水管41沿着输纸方向并置的顺序,每根墨水管41的弯曲部分的中央沿着输纸方向偏置。因此,四个墨水管41在弯曲部分中具有垂直倾斜的布置,由此使当墨水管41改变形状以跟随滑架38的往复运动时墨水管41之间的干涉最小化。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设有四个墨水管41。但是,即使在墨水管41的数量增大的情况下,墨水管41也能够按照相同的并置关系布置,其中在滑架38处设置在沿着输纸方向的最上游处的墨水管41在固定夹36处位于顶部。
扁平电缆85从构成控制器64(参见图8)的主电路板将记录信号等传输到喷墨记录头39中的喷墨头控制电路板。虽然在图4中未示出,但是主电路板设置在打印机部分2的前部附近(图4的近侧)。扁平电缆85为绝缘带状电缆,它由用于传送电信号的导体构成,这些导体涂有合成树脂薄膜例如聚酯薄膜等。扁平电缆85使主电路板电连接到喷墨头控制电路板。
扁平电缆85是柔性的,并且响应于滑架38的往复运动而弯曲。如图4所示,扁平电缆85沿着滑架38的往复运动路径在一个方向上从滑架38延伸出,随后反向并延伸至固定夹86,由此形成弯曲部分。换句话说,扁平电缆85跟随在平面图中大致为U形的路径,并且条带形状的顶面和底面垂直取向。换句话说,扁平电缆85的顶面和底面落入在垂直平面中,同时这些表面的法线水平取向。另外,扁平电缆85从滑架38延伸出的方向和墨水管41的延伸方向与滑架38的往复运动方向相同。
扁平电缆85的固定到滑架38上的端部电连接到安装在滑架38中的喷墨头控制电路板上。扁平电缆85的固定到固定夹86上的另一个端部延伸并电连接至主电路板。与墨水管41类似,扁平电缆85的成U形弯曲的部分没有固定到任何构件上,而是随着滑架38往复运动而改变形状。设置转动支撑构件90用于支撑墨水管41和扁平电缆85,因为这些部件在滑架38往复运动时改变形状。转动支撑构件90在其一个端部处可转动地支撑在轴接收部分91上。因此,转动支撑构件90能够绕着轴接收部分91枢转。
在打印机部分2的沿着宽度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前表面上设有限制壁37。限制壁37具有垂直表面,该垂直表面被墨水管41接触,并沿着跟随滑架38的往复运动方向的直线延伸。限制壁37设置在使墨水管41从固定夹36延伸出的区域中,并且设定为足以让垂直并置的所有四个墨水管41接触的高度。墨水管41从固定夹36沿着限制壁37延伸出。通过接触限制壁37的内侧表面,限制墨水管41在朝着打印机部分2的前表面的方向即离开滑架38的方向上伸展。
固定夹36设置在打印机部分2的宽度方向中央附近。固定夹36固定墨水管41,从而墨水管41朝着限制壁37延伸。更具体地说,限制壁37的垂直表面和使墨水管41从固定夹36延伸出的方向在平面图中形成比1 80度小的钝角。墨水管41是柔性的,但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刚度(抗挠刚度)。因此,墨水管41在以一定角度从固定夹36延伸至限制壁37时压靠在限制壁37的表面上。因此,墨水管41跟随限制壁37的范围在滑架38的往复运动范围内扩展,由此减小了在从墨水管41的弯曲部分到滑架38的朝着滑架38伸展的部分的面积。
固定夹86设置在打印机部分2的宽度中央附近比固定夹36更内部的位置。固定夹86固定扁平电缆85,从而扁平电缆85朝着限制壁37伸展。因此,限制壁37的垂直表面和使扁平电缆85从固定夹86延伸出的方向在平面图中形成比180度小的钝角。扁平电缆85是柔性的,但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刚度(抗挠刚度)。因此,扁平电缆85在以一定角度从固定夹86延伸至限制壁37时压靠在限制壁37的表面上。因此,扁平电缆85跟随限制壁37的范围在滑架38的往复运动范围内扩展,由此减小了在从扁平电缆85的弯曲部分到滑架38的朝着滑架38伸展的部分的面积。
图6为喷墨记录头39的底视图,示出喷嘴表面。
如图6所示,对于每种墨水颜色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而言,喷嘴53成沿着输纸方向延伸的排形成在喷墨记录头39的底面中。在图6中输纸方向为垂直向上,而滑架38的主扫描方向为左右方向。对于每种墨水颜色而言沿着输纸方向形成一排喷嘴53,并且这些喷嘴排沿着滑架38的主扫描方向并置。在考虑所要记录的图像的分辨率等的情况下,适当设定对于每种颜色而言喷嘴53的沿着输纸方向布置的间距和数量。也可以增加或减小喷嘴53的排数以与墨水颜色数量对应。
图7为放大剖视图,示出喷墨记录头39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
如图7所示,对于形成在喷墨记录头39的底面中的每个喷嘴而言,在喷墨记录头39中在喷嘴53的上游形成有空腔55。每个空腔55设有压电元件54,当对该压电元件54施加规定电压时,压电元件54变形以使空腔55的容积收缩。空腔55的容量变化使得容纳在空腔55中的墨水作为墨滴从喷嘴53喷射出。
在为每个喷嘴53设置空腔55的同时,沿着所述多个空腔55形成单根歧管56。设置该歧管56用于各种颜色即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在空腔55的上游设有缓冲容器57。为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中的每种颜色设置一个缓冲容器57。在缓冲容器57的侧壁中形成有供墨口58,用于从墨水管41将墨水供应到缓冲容器57中。通过将墨水暂时存储在缓冲容器57中,捕获墨水管41中的墨水中产生出的气泡,并防止这些气泡进入空腔55和歧管56。泵机构通过借助气泡出口59的抽吸来去除缓冲容器57中捕获的气泡。从缓冲容器57供应到歧管56的墨水被歧管56分配到各个空腔55。
该结构形成墨水通道,即从相应墨盒借助墨水管41供应来的相应颜色的墨水经由缓冲容器57和歧管56流动到空腔55。这样,在压电元件54变形时,通过这些墨水通道供应的各种颜色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墨水随后以墨滴形式从喷嘴53喷射到记录纸张上。
如图3所示,输送辊60和夹持辊设置在图像记录单元24的上游侧上,同时在图3中被其它部件隐藏而看不到,夹持辊压力接触输送辊60的底侧。输送辊60和夹持辊接收并夹持沿着输纸路径23输送的记录纸张,并且在压盘42上输送该记录纸张。排出辊62和带齿辊63成对设置在图像记录单元24的下游侧上,用于在已经在记录纸张上记录了图像之后将记录纸张夹持并输送到排出盘21。从换行电机71传递来的驱动力以规定的换行量间歇地驱动输送辊60和排出辊62。输送辊60和排出辊62的转动同步。另外,旋转编码器76(参见图8)设置在输送辊60上,并且具有光学传感器82(参见图5),该光学传感器82用于检测在与输送辊60一起转动的编码盘61上的图案。根据来自旋转编码器76的检测信号来控制输送辊60和排出辊62的转动。
由于带齿辊63压在已经打印的纸张上,所以带齿辊63的辊表面形如具有交替突出和凹陷部分的齿,从而不会使记录在纸张上的图像劣化。带齿辊63能够沿着与排出辊62接触或分离的方向滑动。盘簧推压带齿辊63以压在排出辊62上。当记录纸张介于排出辊62和带齿辊63之间时,带齿辊63克服盘簧的推压力而后退与记录纸张的厚度相当的距离,同时将记录纸张压在排出辊62上。这样,排出辊62的转动力可靠地传递给记录纸张。夹持辊同样抵靠输送辊60设置,从而将记录纸张压在输送辊60上,由此将输送辊60的转动力可靠地传递给记录纸张。
对准传感器95设置在输纸路径23上,位于输送辊60的上游。对准传感器95包括图3中所示的探针、和光学传感器(未示出)。该探针能够伸出到输纸路径23中和从输纸路径23缩回,并且一直被弹性推压以伸出到输纸路径23中。在沿着输纸路径23输送的记录纸张接触探针时,该探针转动离开输纸路径23。探针的伸出和缩回运动接通和断开光学传感器。因此,根据探针的伸出和缩回检测沿着输纸路径23的记录纸张的前缘或后缘的位置。
除了从供纸盘20供给记录纸张之外,该优选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1中的换行电机71还用来将记录纸张输送到压盘42上的位置,并且在记录已经完成之后将记录纸张排出到排出盘21上。换句话说,换行电机71驱动输送辊60(参见图5),通过如上所述的驱动传动机构27驱动供纸辊25(参见图3),并且通过驱动传动机构83驱动排出辊轴,排出辊62安装在该排出辊轴上(参见图5)。该驱动传动机构83可以由例如齿轮系、或适于可用安装空间的同步皮带构成。
图8为方框图,示出用于多功能装置1的控制器64的结构。
控制器64控制不仅包括扫描仪部分3而且还包括打印机部分2在内的多功能装置1的全部操作。控制器64由连接到扁平电缆85上的主电路板构成。由于扫描仪部分3的结构在本发明中不重要,所以已经省略该结构的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控制器64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它主要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65、ROM(只读存储器)66、RAM(随机存取存储器)67、和EEPROM(电可擦可编程ROM)68。这些部件通过总线69连接到ASIC(特定用途集成电路)70上。
ROM66存储用于控制多功能装置1的各种操作的程序等。RAM67用作用于在执行这些程序的过程中暂时保存由CPU65使用的各种数据的存储区域或工作区域。EEPROM68存储在切断电源时必须保存的设定、标志等。
根据来自CPU65的命令,ASIC70产生用于将电传导给换行电机71的相位激励信号等。将该信号施加于换行电机71的驱动电路72。通过借助驱动电路72将驱动信号供应到换行电机71,从而ASIC70能够控制换行电机71的转动。
驱动电路72驱动换行电机71,换行电机71连接到供纸辊25、输送辊60、排出辊62、和清洗机构51上。当接收到来自ASIC70的输出信号时,驱动电路72产生用于使换行电机71转动的电信号。在换行电机71转动时,换行电机71的转动力通过在本领域所公知的驱动机构传递给供纸辊25、输送辊60、排出辊62、和清洗机构51,该驱动机构包括齿轮、驱动轴等。换句话说,除了从供纸盘20供给记录纸张之外,该优选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1中的换行电机71用来将记录纸张输送到压盘42上的位置,并用来在完成记录之后将记录纸张排出到排出盘21上。
类似地,当接收到来自CPU65的命令时,ASIC70产生用于给滑架电机73供电的相位激励信号等,并将该信号施加给滑架电机73的驱动电路74。通过借助驱动电路74将驱动信号供应给滑架电机73,ASIC70能够控制滑架电机73的转动。
驱动电路74用来驱动滑架电机73。当接收到来自ASIC70的输出信号时,驱动电路74产生用于使滑架电机73转动的电信号。在滑架电机73转动时,滑架电机73的转动力借助皮带驱动机构46传递给滑架38,由此使滑架38按照往复运动的方式扫描。这样,控制器64能够控制滑架38的往复运动。
设置驱动电路75用于以规定定时驱动喷墨记录头39。ASIC70根据从CPU65接收到的驱动控制程序产生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给驱动电路75。驱动电路75根据从ASIC70接收到的输出信号驱动喷墨记录头39。驱动电路75安装在喷墨头控制电路板中。当从构成控制器64的主电路板借助扁平电缆85将输出信号传输给喷墨头控制电路板时,驱动电路75驱动喷墨记录头39以规定的定时选择地将每种颜色的墨水喷射到记录纸张上。
ASIC70也连接到用于检测输送辊60的转动量的旋转编码器76、用于检测滑架38的位置的线性编码器77、以及用于检测记录纸张的前缘和后缘的对准传感器95上。在接通多功能装置1的电源时,滑架38运动到导轨43和44的一个端部,并且初始化线性编码器77的检测位置。当滑架38在导轨43和44上从该初始位置起运动时,设置在滑架38上的光学传感器35检测编码带50上的图案,并根据这些检测输出脉冲信号。控制器64根据脉冲信号数量确定滑架38已经运动的距离。根据该受检测的运动,控制器64控制滑架电机73的转动以便控制滑架38的往复运动。控制器64还根据从对准传感器95输出的信号和旋转编码器76检测出的编码量来确定记录纸张的前缘和后缘位置。当记录纸张的前缘到达压盘42上的规定位置时,控制器64开始控制换行电机71的转动,用于以规定的换行宽度间歇地输送记录纸张。根据作为记录条件输入的分辨率等来设定换行宽度。
ASIC70还连接到:扫描仪部分3;控制面板4,用于指定多功能装置1的操作;插槽部分5,在插槽部分5中能够插入各种小型存储卡;并行接口78、USB接口79等,用于通过并行电缆或USB电缆与个人计算机或其它外部装置交换数据;以及NCU(网络控制单元)80和调制解调器81,用于执行传真功能。
图9为压盘42的放大透视图。
如上所述,压盘42与喷墨记录头39相对地设置(设置在图3中喷墨记录头39下方),用来在图像记录操作期间支撑记录纸张。如图9所示,压盘42具有总体较长的细长矩形形状和较薄的结构。压盘42设置成其纵向尺寸沿着由箭头87所示的主扫描方向。在该图中的箭头89表示输纸方向。
压盘42包括:框架100;设置在框架100上的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可滑动地设置在框架100上的可动支撑件88;以及用来使可动支撑件88滑动的后述互锁机构105。
框架100由合成树脂或钢板形成,并且构成压盘42的框架。框架100的横截面其形状类似于字母C。在框架100的沿着主扫描方向的两个端部上分别设置托架106和107中的一个。托架106及107与框架100形成为一体。框架100通过托架106和107固定到多功能装置1上。
驱动机构安装部分108设置在框架100的一个端部(图9的近侧)。驱动机构安装部分108与框架100形成为一体,并包括与框架100的顶面109连续地形成的顶板110。顶板110为矩形形状,并且用来支撑后述互锁机构105。
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设置在框架100的顶面109上。更具体地说,第一固定肋条102设置在顶面109的沿着输纸方向的上游端上,并向上朝着喷墨记录头39伸出。第二固定肋条103设置在顶面109的沿着输纸方向的下游侧上,并向上伸出。如图9所示,该优选实施方案中的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沿着输纸方向分成两个部分,但是显然这些部件可以形成为一体而不分开。
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那些第一固定肋条102设置在顶面109上,并沿着主扫描方向并置。类似地,第二固定肋条103设置在顶面109上,并沿着主扫描方向并置。采用这种结构,在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之间形成有沟槽116。如图9所示,沟槽116沿着主扫描方向延伸,并沿着输纸方向扩展。该沟槽116其宽度尺寸117与喷墨记录头39的尺寸对应。具体地说,沟槽116的宽度尺寸117设定为比喷墨记录头39的喷墨范围118(参见图6)宽。
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沿着输纸方向(箭头89的方向)彼此相对,并且沟槽116介于它们之间,如图9所示。将第一固定肋条102的角部斜切以形成一对倾斜面。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在第一固定肋条102的相对于输纸方向的两个角部中形成倾斜面。但是,也可以只在第一固定肋条102的沿着输纸方向的上游角部中形成倾斜面。类似地,将第二固定肋条103的角部斜切以形成一对倾斜面。虽然在第二固定肋条103的相对于输纸方向的两个角部中形成倾斜面,但是也可以只在第二固定肋条103的沿着输纸方向的上游角部中形成倾斜面。
在框架100的顶面109中形成有多个狭缝119。这些狭缝119沿着输纸方向从顶面109的上游端延伸到下游端,并沿着主扫描方向并置。每个狭缝119从位于相邻第一固定肋条102之间的区域延伸至位于相邻第二固定肋条103之间的区域。可动支撑件88配合到狭缝119中,并从狭缝119向上伸出。
图10为可动支撑件88的放大透视图。图11为从压盘42的底部看可动支撑件88的放大透视图;图12为互锁机构105的放大透视图。
如图10和11所示,可动支撑件88具有形成为箱形的基部120、和设置在该基部120上的肋条121。这些肋条121形成为薄板形状,并从压盘42伸出(参见图9)。可动支撑件88由合成树脂或金属构成。基部120具有整体薄板形状,但是在横截面中大致成形为字母C形。如图9所示,基部120从框架100的底部配合在框架100的内部。如图10所示,滑动辊93可转动地设置在基部120的沿着主扫描方向的每个端部上。滑动辊93相对于框架100平滑地转动。因此,基部120能够在框架100内部沿着输纸方向(由图9和10中的箭头89所示的方向)平滑地滑动。
肋条121设置在基部120的顶面上,并与基部120形成为一体。每个肋条121形成为三角形形状。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肋条121竖立在基部120的顶面上,并沿着主扫描方向(由图10中的箭头87所示的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并置。这些规定的间隔对应于狭缝119(参见图9)的间距。因此,这些肋条121插入穿过设置在框架100中的狭缝119,并从框架100的顶面109向上伸出。
构成可动支撑件88的肋条121如上所述形成为三角形形状。更具体地说,在肋条121的角部122和123上进行与在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上进行的斜切过程类似的斜切过程,从而构成相对于输纸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在肋条121的沿着输纸方向的两个角部122和123上都形成倾斜面。但是,可以只在上游角部122上形成倾斜面。
如上所述,互锁机构105使可动支撑件88沿着输纸方向滑动。互锁机构105介于排出辊轴92和可动支撑件88之间,用于使可动支撑件88与排出辊轴92互锁。可动支撑件88随着记录纸张在压盘42上输送而与记录纸张的运动一起运动,以便一直支撑记录纸张的边缘。具体地说,在记录纸张已经输送到框架100的沿着输纸方向的上游边缘94(参见图9)时,肋条121运动以迎接记录纸张,并随后在支撑着记录纸张的边缘的同时随着记录纸张的输送而向输纸方向的下游滑动。
如图12所示,互锁机构105包括:转动板125,它由从排出辊轴92借助驱动传动机构124传递来的驱动力驱动以转动;以及杠杆构件126,它设置在转动板125和可动支撑件88之间,用来将转动板125的转动运动转换成可动支撑件88的平移运动。
图13为转动板125的放大透视图。图14为转动板125的底视图。
如图12和13所示,转动板125为盘形,并由合成树脂或金属形成。转动板125包括圆形转动板部分141、和在转动板部分141的顶面中从中央区域竖立的圆柱形轴127。圆柱形轴127可转动地支撑在压盘42的框架100上。作为一个示例,在框架100中可以竖立中心转动轴(未示出)。在该情况中,该中心转动轴沿着与主扫描方向及输纸方向都垂直的方向延伸。然后将圆柱形轴127配合到中心转动轴中以便能够自由地转动。可选的是,可以通过将圆柱形轴127直接配合到框架100中来构成转动板125的中心转动轴。另外,肋条128和129从转动板125的顶面竖立。肋条129形成有矩形横截面,且具有以圆柱形轴127为中心的整体圆形形状。肋条128也具有矩形横截面、以及以圆柱形轴127为中心且围绕着肋条129的整体圆形形状。
通过后述的驱动传动机构124驱动转动板125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其中正向转动为由箭头130所示的方向。如图13所示,在肋条128中设有V形沟槽131。该V形沟槽131形成两个壁面。其中一个壁面为正向限制表面132,该正向限制表面132沿着圆柱形轴127的轴向方向即与转动板125的转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另一个壁面为反向允许表面133,该反向允许表面133从正向限制表面132的下缘沿着周向延伸至肋条128的正向转动侧,并与肋条128的顶面137连接。另外,在肋条129中形成有V形沟槽134,从而在V形沟槽134中产生两个壁面。其中一个壁面为反向限制表面135,该反向限制表面135沿着圆柱形轴127的轴向方向即沿着与转动板125的转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另一个壁面为正向允许表面136,该正向允许表面136从反向限制表面135的下缘沿着周向延伸至肋条129的反向转动侧,且连接到肋条129的顶面138上。如以下将更详细描述的一样,锁紧构件139和锁紧构件140分别接合在V形沟槽131和V形沟槽134中,用来限制或允许转动板125的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
如图11和14所示,在转动板125的背面142中设有导槽143。导槽143描绘出规定的曲线路径。更具体地说,如果在图14中设定极坐标系,其中圆柱形轴127的中心设定为原点,且假想轴线144沿着背面142水平延伸,则导槽143跟随曲线路径,该曲线路径满足R=kθ(其中k为常数)。在该情况下,角度θ=0表示从原点起沿着假想轴线144的左侧的角度,并且正θ表示沿顺时针方向的角度。更具体地说,该曲线路径描绘了阿基米德螺旋线,其中从原点到导槽143中心的距离R与角度θ成线性关系。但是,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符合R=kθ的曲线路径落入在0°<=θ<=180°的范围内。在该范围内形成的曲线路径关于假想轴线144左右(在该图中顶部到底部)对称。因此,导槽143沿着关于假想轴线144垂直对称的阿基米德螺旋线形成。
如图11所示,杠杆构件126具有细长杆形状,并且安装在可动支撑件88的基部120上。因此,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杠杆构件126用作互锁机构105的部件、以及用于使可动支撑件88接合到转动板125上的接合部分。更具体地说,杠杆构件126的远端145与基部120的底面接合,同时杠杆构件126的基端146与转动板125中的导槽143接合。杠杆构件126具有中央部分147,该中央部分147被支撑在压盘42的框架100上。图11没有示出用于杠杆构件126和压盘42的框架100的支撑结构。但是,该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框架100上的支撑轴(未示出),其中可转动地配合中央部分147。
通过将杠杆构件126的基端146配合到转动板125的导槽143中,基端146只能够沿着输纸方向移动。但是,杠杆构件126的远端145配合到基部120中,因此远端145只能够沿着输纸方向移动。因此,通过使转动板125转动,杠杆构件126的基端146沿着导槽143引导,同时杠杆构件126绕着中央部分147枢转。因此,杠杆构件126的远端145绕着中央部分147枢转。由于远端145能够沿着输纸方向移动,所以,随着远端145枢转,基部120沿着输纸方向滑动。
这里,远端145的位移为基端146的位移的规定倍数。该倍数更具体地说对应于如下比例,该比例为从中央部分147到远端145的距离和从中央部分147到基端146的距离的比例。因此,远端145的位移将基端146的位移放大规定倍数。换句话说,杠杆构件126根据该规定比例将转动板125的转动转换成基部120的沿着输纸方向的移动。
如图12所示,驱动传动机构124包括转矩限制器148和齿轮149-151,该转矩限制器148设置在排出辊轴92上。转矩限制器148包括:设置在排出辊轴92上的凸缘153、通过摩擦板152例如无纺织物接触凸缘153的压板154、以及将压板154与摩擦板152一起向凸缘153弹性推压的盘簧155。当盘簧155将压板154压到凸缘153中时,在压板154和凸缘153之间产生出规定的摩擦力以传递驱动力。更具体地说,在压板154和凸缘153之间传递的转矩受到限制。通过增大盘簧155的弹性力能够增加该受限的转矩。
虽然在图12中未示出,但是在压板154的外周表面周围形成有齿用于与齿轮149啮合。因此,齿轮149与转动压板154一起转动。齿轮150与齿轮149啮合,并且齿轮151与齿轮150啮合。但是,齿轮150和齿轮151由锥齿轮构成,这些锥齿轮具有相互垂直取向的垂直轴线。如图11所示,齿轮151的外周表面接触着转动板125的外周表面。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通过在齿轮151和转动板125之间的接触产生摩擦力,用于在它们之间传递转矩。但是,应该显而易见的是,齿轮151和转动板125两者都可以设有齿并互锁以形成齿轮系。
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设置转动限制装置156用于限制转动板125的转动。如图12所示,转动限制装置156包括:锁紧构件139和锁紧构件140、用于弹性推压锁紧构件139以与转动板125接合的盘簧157、以及接触构件158,该接触构件158用于在被沿着主扫描方向滑动的喷墨记录头39接触时如稍后将描述的一样改变锁紧构件140的取向。
锁紧构件139形成为曲轴形状。锁紧构件139的基端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撑轴159上。因此,锁紧构件139能够沿着由箭头160所示的升降方向绕着支撑轴159转动。在锁紧构件139的远端上设有接合爪161。接合爪161形成为楔形,用于配合到转动板125的V形沟槽131中。
由于锁紧构件139能够绕着支撑轴159枢转,所以锁紧构件139的取向能够在转动限制取向和转动允许取向之间改变,该转动限制取向是倒伏在转动板125侧上且接合爪161配合到V形沟槽131中,该转动允许取向是在转动板125上方向上倾斜且接合爪161脱离V形沟槽131。但是,设置盘簧157用于持续地将锁紧构件139推压成转动限制取向。
因此,当接合爪161配合到V形沟槽131中时,在转动板125沿着正向方向转动时,正向限制表面132(参见图13)接触接合爪161。因此,这时限制转动板125正向转动。但是,如果在接合爪161配合到V形沟槽131中时转动板125反向转动,则接合爪161能够在反向允许表面133上滑动(参见图13)。当接合爪161在反向允许表面133上滑动时,锁紧构件139克服盘簧155的推压力偏移成转动允许取向。这时,接合爪161到达肋条128的顶面137,并且随着转动板125转动而在顶面137上滑动。
锁紧构件140形成为四角柱形状。虽然在图12中未示出,但是在锁紧构件140的下端上形成有接合爪。该爪与锁紧构件139的接合爪161类似为楔形,以便配合到设置在肋条129中的V形沟槽134中。锁紧构件140也能够在图12中上下滑动,但是盘簧162持续地向下推压锁紧构件140。设置在锁紧构件140上的接合爪持续地与转动板125接合以限制转动板125的反向转动,但是允许转动板125的正向转动。
接触构件158连接到锁紧构件139的基端上。因此,接触构件158能够与锁紧构件139一起绕着支撑轴159转动。接触构件158的远端164向上延伸,使得支撑着喷墨记录头39的滑架38(参见图5)在沿着主扫描方向滑动时与远端164接触。另外,盘簧157连接到接触构件158上,用于如上所述将接触构件158与锁紧构件139一起弹性推压。
接下来,将对用根据该优选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1进行的图像记录操作的概要进行说明。
在根据该优选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1中,用户操作控制面板4(参见图1)来选择图像记录格式。更具体地说,通过操作控制面板4,用户能够选择有边记录或无边记录。在用户通过控制面板4设定格式之后,ASIC70(参见图8)将信号传送给CPU65,从而指定记录格式。当接收到该信号时,CPU65对驱动电路74和驱动电路75发出命令,用于驱动滑架电机73和喷墨记录头39。更具体地说,在将格式设定为无边记录时,驱动滑架电机73,从而将滑架38(参见图5)压在接触构件158上。
图15为时间图,示出在进行无边记录时输送记录纸张和使可动支撑件88滑动的定时。图15中的水平轴线表示时间的消逝。图15中的直线167和173分别表示所输送的记录纸张的前缘和后缘的位置,而直线170表示可动支撑件88的位移。直线169和168分别表示接触构件158的位移和换行电机71的驱动定时。图16A-16D示出在输送记录纸张时可动支撑件88的顺序移动。图16中的箭头166表示输纸方向。图16中所示的操作从已经通过输送辊60使记录纸张对准的时刻起直到完成记录操作。用于从供纸盘20将记录纸张输送到输送辊60的操作已经省略。
为了将容纳在供纸盘20中的记录纸张供给到输纸路径23以便进行图像记录,控制器64驱动换行电机71以使供纸辊25转动。在该供给操作期间,驱动换行电机71反向转动。从换行电机71传递来的驱动力使供纸辊25沿着用于供给记录纸张的方向转动,同时使输送辊60和排出辊62沿着与输纸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在从供纸盘20供给来的记录纸张沿着输纸路径23输送时,记录纸张通过U形输纸路径23垂直倒转。记录纸张的前缘接触对准传感器95,并且随后接触输送辊60和夹持辊。由于输送辊60沿着与输纸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所以在前缘与输送辊60及夹持辊接触的同时对准记录纸张。图15中的点174表示记录纸张的对准位置。在完成对准过程之后,控制器64驱动换行电机71正向转动运动。因此,输送辊60和夹持辊夹着已对准的记录纸张,并且如直线167所示在压盘42上输送纸张。
在通过换行电机71的反向转动驱动排出辊62沿着与输纸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该转动通过驱动传动机构124传递给转动板125。但是,当转动板125在初始位置中时,即当锁紧构件140接合在V形沟槽134中时,转动板125的转动受到限制。因此,在转动板125的反向转动暂停时,通过转矩限制器148只允许排出辊轴92反向转动。但是,如果转动板125不在初始位置中、并且因此锁紧构件140没有与V形沟槽134接合,则排出辊62的转动通过驱动传动机构124传递给转动板125,从而使得转动板125反向转动。随后,转动板125反向转动直到到达初始位置,这时锁紧构件140与V形沟槽134接合,并限制转动板125的进一步反向转动,从而只有排出辊轴92反向转动。进行反向驱动换行电机71的该操作用来使转动板125运动到初始位置,并且可以在接通多功能装置1的电源时或在解决了故障之后进行该操作。另外,通过使转动板125运动到初始位置,锁紧构件139与V形沟槽131接合以限制转动板125的正向转动。
在无边记录期间,可动支撑件88随着记录纸张的输送一起滑动。更具体地说,当将记录纸张设定在初始位置174中(参见图15)时,可动支撑件88位于压盘42的中央,如图16A所示。这时,杠杆构件126的基端146处于由图14中的附图标记165表示的在转动板125的导槽143中的规定位置处。附图标记165表示如下位置,在该位置,与假想轴线144垂直地经过圆柱形轴127的中心的假想轴线172与导槽143相交。可动支撑件88、转动板125、和杠杆构件126在图16A中相对于彼此处于初始位置处。
如上所述,在通过输送辊60使记录纸张的前缘对准之后,间歇地驱动换行电机71正向转动用于将记录纸张输送到压盘42上的记录位置,如图15中的直线168所示。随后,以由直线169所示的规定定时驱动滑架电机73。被驱动的滑架电机73使滑架38沿着主扫描方向滑动,直到滑架38接触转动限制装置156的接触构件158。这时,控制器64通过控制滑架电机73的驱动来调整滑架38的滑动量。
如图12所示,在滑架38沿着主扫描方向挤压抵靠接触构件158(图15中的ON)时,锁紧构件139绕着支撑轴159转动到转动允许取向。因此,接合爪161脱离转动板125,从而使转动板125能够正向转动(绕着圆柱形轴127顺时针转动)。如上所述,在换行电机71使排出辊轴92沿着输纸方向转动时,该转动通过驱动传动机构124传递给转动板125,从而驱动转动板125正向转动。因此,可动支撑件88如由图15中的直线170所示一样移动,并且可动支撑件88、转动板125、和杠杆构件126的相对位置按照图16B-16D中所示的顺序改变。接下来,将对可动支撑件88的运动进行更详细说明。
最初,可动支撑件88设置在位于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参见图9)。但是,在记录纸张的前缘输送到框架100的上游端时,可动支撑件88运动到输纸方向的上游侧以迎接记录纸张,如图15中的直线170所示。具体地说,换行电机71正向转动,从而使得输送辊60沿着输送方向转动并将记录纸张输送到压盘42。同时,换行电机71的正向转动传递给转动板125,从而驱动转动板125正向转动。这时,转动板125沿着图14和16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在转动板125正向转动时,杠杆构件126的基端146的位置165沿着由图14中的箭头171所示的方向相对于转动板125运动。因此,随着转动板125转动,在基端146的位置165和圆柱形轴127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因此,杠杆构件126绕着中央部分147枢转,从而使可动支撑件88向输送方向的上游运动,如图16B所示。在转动板125的转动角度达到90°时,可动支撑件88在相邻第一固定肋条102之间的第一位置中以便迎接记录纸张。如图15所示,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在记录纸张的前缘到达压盘42的上游端处之前,可动支撑件88运动到与输纸方向的上游端对应的该第一位置。因此,记录纸张覆盖可动支撑件88上的肋条121的顶部。
随后,通过在滑架38往复运动的同时从喷墨记录头39反复交替喷射墨滴、并将记录纸张输送与所设定的分辨率对应的规定换行,从而在记录纸张上进行图像记录。具体地说,如图15中的直线168所示,间歇地驱动换行电机71正向转动,由此将记录纸张间歇地输送所述规定的换行宽度。由于转动板125与换行电机71的驱动相关地转动,所以,与记录纸张的间歇输送同步,转动板125间歇地转动规定的转动角度。杠杆构件126的基端146的位置165沿着图14中的箭头171的方向进一步偏移,并且在转动板125到达360°的转动角度时返回到初始位置。因此,当转动板125处于超过90°且不大于270°的转动角度处时,随着转动板125转动,在基端146的位置165和圆柱形轴127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因此,如图16B-16D所示,杠杆构件126绕着中央部分147枢转,从而使可动支撑件88向输纸方向的下游运动。在转动板125的转动角度达到270°时,可动支撑件88在相邻第二固定肋条103之间的第二位置中。此后,随着转动板125进一步转动,在基端146的位置165和圆柱形轴127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因此,杠杆构件126绕着中央部分147枢转,从而使可动支撑件88向输纸方向的上游侧运动。在转动板125的转动角度达到360°时,可动支撑件88已经返回到初始位置。
在转动板125如上所述一样转动时,接合爪161在肋条128的顶面137上滑动,如图12所示。因此,在转动板125的转动角度达到360°时,接合爪161由于盘簧157的推压力而再次配合到转动板125的V形沟槽131(参见图13)中,由此限制转动板125的正向转动。当在转动板125的正向转动受到限制时暂停驱动传动机构124时,转矩限制器148允许来自换行电机71的驱动力传递给输送辊60和排出辊轴92,从而维持记录纸张的平滑输送。
在该状态中,记录纸张间歇地输送所规定的换行宽度,同时继续记录,如图15所示。具体地说,最初可动支撑件88如图15中的直线170所示暂停在初始位置中,同时记录纸张的后缘如直线173所示接近压盘42的上游端。在对准传感器95检测到记录纸张的后缘时,控制器64根据来自对准传感器95的检测信号控制滑架电机73的驱动,以便滑架38沿着主扫描方向滑动并接触接触构件158(图15中的ON),如图15中的直线169所示。
当滑架38沿着主扫描方向压在接触构件158上时,如上所述,锁紧构件139绕着支撑轴159转动,并使接合爪161脱离转动板125。因此,转动板125能够正向转动运动(绕着圆柱形轴127顺时针转动)。因此,可动支撑件88如图15中的直线170所示一样移动,从而按照图16B-16D中所示的顺序改变可动支撑件88、转动板125、和杠杆构件126的相对位置。换句话说,在记录纸张的后缘到达压盘42的上游端之前,通过换行电机71的间歇驱动,可动支撑件88间歇地运动到与输纸方向的上游端对应的第一位置。这里,可动支撑件88的肋条121仍然被记录纸张覆盖。随后,通过在滑架38往复运动时从喷墨记录头39反复交替喷射墨滴、并将记录纸张输送与所设定的分辨率对应的规定换行宽度,从而继续图像记录操作。由于转动板125与换行电机71的驱动相关地转动,所以,上述换行电机71的间歇驱动使得转动板125与换行电机71同步地以规定的转动角度间歇转动。因此,肋条121在支撑着记录纸张的同时向输纸方向的下游滑动。
在转动板125完成一次转动之后,通过盘簧157的推压力将接合爪161再次配合到转动板125的V形沟槽131中,由此限制转动板125的正向转动,并使可动支撑件88、转动板125、和杠杆构件126返回到它们的初始位置。一旦完成图像记录操作,就连续驱动换行电机71正向转动,以将记录纸张排出到排出盘21上。在这时限制转动板125的转动的同时,转矩限制器148允许排出辊62平滑地转动。
但是,如果用户通过操作控制面板4将成像格式设定为有边记录,则滑架38不运动成与接触构件158接触。因此,可动支撑件88不是如上所述那样滑动,而是保持暂停在初始位置中。在进行有边记录时,仍然优选的是,在供给记录纸张之前使换行电机71反向转动。在该情况中,即使锁紧构件140不与转动板125接合,转动板125也如上所述一样反向转动,直到锁紧构件140配合到转动板125的V形沟槽134中,由此使转动板125的锁紧构件140可靠地初始化。
在根据该优选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1中,当记录纸张在压盘42上输送时压盘42支撑记录纸张,并且在滑架38沿着主扫描方向滑动时喷墨记录头39通过喷射墨滴在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记录纸张在图像记录操作期间沿着输纸方向输送,同时可动支撑件88在支撑着记录纸张的同时沿着输纸方向滑动,如图9和15所示。
如图12所示,通过转动板125的转动来驱动可动支撑件88。但是,转动板125绕着圆柱形轴127转动,并且圆柱形轴127与压盘42的顶面109垂直。换句话说,转动板125在与压盘42的顶面109平行的位置中转动。因此,将转动板125有效且紧凑地设置在压盘42附近,从而实现紧凑的图像记录单元24且有利于多功能装置1的紧凑设计。
由于杠杆构件126接合在转动板125的导槽143中,所以,如图16所示,转动板125的转动使杠杆构件126的远端145沿着输纸方向在压盘42的上游端和下游端之间运动。因此,可动支撑件88在记录纸张输送时与记录纸张一起平滑地滑动,以便持续地支撑记录纸张的边缘、并防止记录纸张沿着输纸方向弯曲。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该结构防止记录纸张落入到形成在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之间的沟槽116中。因此,在记录纸张和喷墨记录头39之间维持固定距离,从而能够在纸张上记录高质量图像。
而且,由于可动支撑件88由换行电机71驱动,所以可动支撑件88能够更平滑地滑动。因此,能够在纸张上记录更高质量的图像。
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可动支撑件88与由换行电机71驱动的排出辊轴92相关地运动。在大多数喷墨记录装置中,输送辊60设置在喷墨记录头39附近,并且用于从输送辊60将驱动力传递给排出辊62、清洗机构51等的驱动传动机构83必须与输送辊60及喷墨记录头39维持规定的几何关系。因此,如果可动支撑件88要接收来自设置在喷墨记录头39附近的输送辊60的驱动力,则由于该几何关系而图像记录单元24将需要难以设计的复杂结构。但是,在根据该优选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1中,可动支撑件88获得来自设置在具有更多可用空间的多功能装置1的区域中的排出辊62的驱动力,由此简化图像记录单元24的结构,并能够实现多功能装置1的更紧凑的设计。
通过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采用盘形转动板125作为用于驱动可动支撑件88的装置,从而用于驱动可动支撑件88的结构非常简单,并且能够用紧凑的设计来实现用于使转动板125转动的结构。因此,能够使图像记录单元24甚至更紧凑。
另外,通过以上述形状在转动板125中形成导槽143,如图16所示,在记录纸张输送时,可动支撑件88最初向输纸方向的上游滑动以迎接记录纸张,并且随后向下游滑动。这样,可动支撑件88持续地支撑记录纸张的边缘,由此可靠地维持在记录纸张和喷墨记录头39之间的固定距离。因此,能够在记录纸张上记录更高质量的图像。
特别地,由于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导槽143形如阿基米德螺旋线,所以,随着转动板125转动,杠杆构件126的远端145从转动板125的中央开始径向运动(参见图16)。具体地说,如上所述转动板125的转动角度与远端145的运动成线性关系。因此,响应于以恒定的速度转动的转动板125,即与以规定换行宽度间歇输送的记录纸张同步,可动支撑件88以恒定的速度平滑地跟随记录纸张的输送。因此,在例如以高分辨率记录时,记录纸张的输送长度(换行宽度)设定得较小。相应地,转动板125以较小的转动角度间歇地转动。在以低分辨率记录时,记录纸张的换行宽度设定得较大。相应地,转动板125的转动角度大大增加以增大可动支撑件88的运动,从而可动支撑件88更可靠地支撑记录纸张,并且更可靠地维持在记录纸张和喷墨记录头39之间的距离。
如果导槽143没有形成为阿基米德螺旋线,则转动板125可能按照与记录纸张的换行宽度不相关的恒定速度转动。虽然该结构不会马上产生任何并发问题,但是转动板125的恒定速度可能使得可动支撑件88通过所输送的记录纸张。如果存在发生这种情况的危险,则可能会以每隔规定换行数量一次的比率使可动支撑件88暂停。
如图14和16所示,该优选实施方案中的导槽143形成为遵循关于假想轴线144对称的阿基米德螺旋线。因此,可动支撑件88能够在一个连续运动中运动,首先从图16A中所示的初始位置向上游滑动以迎接记录纸张,随后在支撑着记录纸张的边缘的同时与记录纸张的输送一起向下游滑动,并且最后再次向上游滑动以返回到初始位置。因此,可动支撑件88总是可靠地设置在初始位置中。换句话说,当在多张纸张上连续记录时,不必对每张记录纸张初始化可动支撑件88,由此提高了连续记录的速度。因此,可动支撑件能够可靠地支撑记录纸张的边缘,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记录纸张进入沟槽116。
根据该优选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1还具有以下操作和效果。
在第一固定肋条102上输送的记录纸张的边缘在沟槽116上方通过。这时,可动支撑件88在记录纸张输送时与记录纸张一起滑动,以便总是支撑记录纸张的边缘并防止边缘进入沟槽116。因此,可动支撑件88能够维持在记录纸张和喷墨记录头39之间的固定距离。
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压盘42上输送的记录纸张首先被支撑在第一固定肋条102上,随后在通过沟槽116上方之后被支撑在第二固定肋条103上。尤其在进行无边记录时,沟槽116能够接收从喷墨记录头39喷射到记录纸张边缘之外的墨滴。沟槽116的底部可以衬有吸墨材料例如能够可靠地吸收到达沟槽116的墨滴的片状海绵材料。
如上所述,由于当可动支撑件88正支撑纸张边缘时记录纸张覆盖可动支撑件88,所以喷射到记录纸张上的墨滴不会沉积在可动支撑件88上。因此,当在多张纸张上连续记录时,随后的记录纸张的底面不会被在前面纸张上记录时所沉积的墨水染污。
另外,由于可动支撑件88支撑记录纸张,所以沟槽116能够形成有较大的宽度尺寸117,从而能够增大喷墨记录头39的尺寸,因为沟槽116能够覆盖较大喷墨记录头39的整个喷墨范围118。该结构使得能够以高速进行无边记录。
用来支撑记录纸张的第一固定肋条102、第二固定肋条103、和肋条121尤其有利,因为它们提供用于支撑记录纸张的非常简单的结构,并且它们减小了在支撑构件和记录纸张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该结构减小了对记录纸张的阻力,从而使得能够更平滑地输送记录纸张。
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沟槽116的宽度尺寸117(参见图9)设定为比喷墨记录头39的喷墨范围118(参见图6)宽。采用该结构,即使当记录纸张不存在于压盘42上时,沟槽116也将接收所有从喷墨记录头39的喷嘴53喷射出的墨滴。因此,在进行无边记录时,当在记录纸张的边缘上进行记录时,喷墨记录头39能够从所有喷嘴53喷射出墨滴。因此,在进行无边记录时不必进行复杂的控制过程用于从喷嘴53喷射出墨滴,由此提高了记录操作的速度。
换言之,如果沟槽116的宽度尺寸117比喷墨记录头39的喷墨范围118窄,那么,当在记录纸张的前缘部分上进行无边记录时,将必须只是从位于喷墨记录头39的上游侧上的喷嘴53喷射出墨滴,随后随着记录纸张输送而从位于下游侧上的顺次排的喷嘴53喷射出墨滴,由此需要用于控制喷墨记录头39的复杂过程。相反,该优选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1能够消除这种复杂控制过程。如上所述,多功能装置1能够通过从所有喷嘴53喷射出墨滴来在记录纸张的边缘上进行无边记录。因此,能够以高速进行无边记录,而无需实施复杂的控制过程用于从喷嘴53中喷射出墨滴。
另外,喷嘴53的横截面形状不总是完全圆形的,并且偶尔杂质微粒会沉积在喷嘴53内部。这些因素有时导致来自喷嘴53的墨滴轨迹不笔直。但是,由于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沟槽116的宽度尺寸117设定为比喷墨记录头39的喷墨范围118宽,所以即使在该情况中墨滴也不落到沟槽116的外部。因此,该结构可靠地防止墨水染污记录纸张的底面。
通过使用第一固定肋条102、第二固定肋条103、和肋条121来支撑记录纸张,从而用来支撑记录纸张的部件的结构非常简单,并且在肋条和记录纸张之间的接触表面积很小。降低与记录纸张接触的表面积降低了对记录纸张的阻力,从而使得能够更平滑地输送记录纸张。另外,通过斜切角部122和角部123的过程在肋条121的角部122和角部123上形成倾斜面。因此,当在第一固定肋条102上通过的记录纸张的边缘接触肋条121的角部122时,将记录纸张的边缘平滑地引导到可动支撑件88上。因此,可动支撑件88不妨碍记录纸张的平滑输送。如上所述,在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的角部上也进行斜切过程,从而在这些区域中形成倾斜面。因此,在记录纸张的边缘接触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的角部时,这些倾斜面有利于记录纸张的平滑输送。
如图16所示,与转动板125接合的杠杆构件126以规定的比例将转动板125的转动转换成可动支撑件88的沿着输送方向的移动。因此,可动支撑件88能够与记录纸张的输送同步地滑动。同时,转动板125的转动量被放大为沿着输送方向的位移,从而能够减小转动板125的尺寸并设计更紧凑的多功能装置1。
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锁紧构件139通常与转动板125接合,如图12所示。因此,如果不进行无边记录,则可动支撑件88不与记录纸张一起滑动。这时,可动支撑件88设置在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之间,并帮助防止压盘42上输送的记录纸张进入沟槽116。在进行无边记录时,锁紧构件139也可以与转动板125分离。因此,通过使锁紧构件139运动可以自由地改变无边记录或有边记录的设定。
接下来将对该优选实施方案的变体进行说明。
图17为在根据该优选实施方案的变体的多功能装置1中的压盘42和可动支撑件176的放大透视图。
在上述优选实施方案中,如图11所示,可动支撑件88设有杠杆构件126,用于将可动支撑件88连接到转动板125上。但是,该变体的可动支撑件176设有配合到转动板125的导槽143中的接合销175。为此,转动板125的圆柱形轴127沿着由箭头87所示的主扫描方向延伸,从而需要改变包括用于驱动转动板125的齿轮151的驱动传动机构124的几何形状。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可动支撑件176的其余结构与可动支撑件88相同。
更具体地说,转动板125的接合表面142(该优选实施方案中的“背面”)与压盘42的顶面109大致垂直。接合销175从可动支撑件176的端面伸出,并配合到形成在转动板125的接合表面142中的导槽143中。接合销175能够在导槽143内滑动。因此,转动板125的转动在该实施方案的变体中通过接合销175使可动支撑件176滑动,从而这些肋条121能够可靠地支撑压盘42上输送的记录纸张。而且,由于可动支撑件176通过接合销175滑动,所以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来实现用来驱动可动支撑件176的互锁机构105。
<第二实施方案>
接下来将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图18为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1中的压盘42的放大透视图。图19为该压盘42的前视图。图20和21为分别由图19中的箭头XX和XXI表示的压盘42的视图。图22为从压盘42的底面看的透视图。图23为压盘42的底视图。接下来,将对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压盘42、可动支撑件88、和互锁机构105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除了这些部件之外,在以下说明中的多功能装置1的结构与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结构相同。
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案中一样,第二实施方案中的压盘42与喷墨记录头39相对地设置(设置在图3中喷墨记录头39下方),用于在记录操作期间支撑记录纸张(参见图3和5)。如图18所示,压盘42具有窄薄的整体矩形板形状,并且压盘42的纵向尺寸沿着主扫描方向延伸。在图18中的箭头101表示输纸方向。
压盘42包括:框架100;设置在框架100上的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可滑动地设置在框架100上的可动支撑件88;以及用来使可动支撑件88滑动的互锁机构105。
框架100由例如合成树脂或钢板形成,并且构成压盘42的框架。框架100的横截面其形状类似于字母C。在框架100的基端和远端上分别设置托架106和托架107中的一个。托架106及托架107与框架100形成为一体。框架100通过托架106和托架107固定到多功能装置1上。
驱动机构安装部分108设置在框架100的基端上。如图18和22所示,驱动机构安装部分108包括从框架100的顶面109侧延伸出的上板177、和设置在框架100的下表面侧上的下板178。上板177和下板178两者形状都为矩形,并且都与框架100形成为一体。下板178支撑稍后更详细说明的互锁机构105。
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设置在框架100的顶面109上。更具体地说,第一固定肋条102设置在顶面109的沿着输纸方向的上游端上,并向上朝着喷墨记录头39伸出。类似地,第二固定肋条103设置在顶面109的下游侧上,并向上伸出。如图18所示,该优选实施方案中的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为从顶面109竖立的薄矩形板状构件。
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那些第一固定肋条102设置在顶面109上,并沿着主扫描方向并置。类似地,第二固定肋条103设置在顶面109上,并沿着主扫描方向并置。采用这种结构,在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之间形成有沟槽116。如图18和19所示,沟槽116沿着主扫描方向延伸,并沿着输纸方向扩展。该沟槽116其宽度尺寸117与喷墨记录头39的尺寸对应。具体地说,沟槽116的宽度尺寸117设定为比喷墨记录头39的喷墨范围118(参见图6)宽。
如图19所示,每个第一固定肋条102与其中一个第二固定肋条103沿着箭头101所示的输纸方向关于沟槽116相对。如图18所示,将第一固定肋条102的角部112和113斜切以形成一对倾斜面。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在第一固定肋条102的沿着输纸方向的两个角部112和113上都形成倾斜面。但是,也可以只在角部112中形成倾斜面。类似地,将第二固定肋条103的角部114和115斜切以形成一对倾斜面。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在第二固定肋条103的沿着输纸方向的两个角部114和115上形成倾斜面。但是,也可以只在位于上游侧的角部114中形成倾斜面。
在框架100的顶面109中形成有多个狭缝119。如图18所示,这些狭缝119沿着输纸方向从顶面109的上游端延伸到下游端。每个狭缝119从位于相邻第一固定肋条102之间的区域延伸至位于相邻第二固定肋条103之间的区域。可动支撑件88从下方配合到狭缝119中,并从这些狭缝119向上伸出。
如图22所示,可动支撑件88包括形成为箱形的基部120、和由薄矩形板状构件构成的肋条121。可动支撑件88由合成树脂或金属构成。基部120由配合在框架100内部的具有C形横截面的构件构成。虽然在图22中未示出,但是基部120的沿着主扫描方向的两个端部由框架100可滑动地支撑。因此,基部120能够沿着由图23中的箭头101所示的输纸方向在框架100内部平滑地滑动。
肋条121设置在基部120的顶面上,并与基部120形成为一体。每个肋条121形成为矩形形状,并从框架100的顶面109穿过狭缝119向上伸出,如图18所示。在基部120的顶面上设有多个肋条121。如图22所示,这些肋条121沿着主扫描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并置。这些规定的间隔对应于狭缝119的间距。因此,这些肋条121穿过狭缝119并从狭缝119向上伸出。
在肋条121的角部122和123上进行与在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上进行的斜切过程类似的斜切过程,从而在每个肋条121上形成一对倾斜面。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每个肋条121的两个角部122和角部123上形成倾斜面。但是,可以只在上游角部122上形成倾斜面。
如上所述,互锁机构105使可动支撑件88沿着输纸方向滑动。如图22所示,互锁机构105包括输入构件224、转动板225、和枢转构件226。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互锁机构105还包括如稍后将描述的用于限制转动板225的转动的转动限制构件227、和弹簧构件(未示出)。该弹簧构件由例如螺旋弹簧构成,并设置在上板177和下板178之间。弹簧构件固定到上板177或下板178和转动板225上,并随着转动板225转动而改变形状。因此,在转动板225如稍后将描述的那样转动时,弹簧构件存储了与转动板225的转动角度对应的应变能。在从圆柱形轴127释放该应变能时,转动板225沿着反向方向转动。
如图22所示,输入构件224大致为L形,并且包括第一臂229和第二臂230。输入构件224设置在沿着主扫描方向的打印区域外部,并通过设置在下板178的底面上的保持部分228保持在该位置中。保持部分228为具有矩形横截面的柱形。输入构件224的第一臂229可滑动地插入到保持部分228中。如图22和23所示,在第一臂229的端部上形成有接合爪231,同时在接合爪231的基端侧(第二臂230侧)上形成有限制解除臂232。如稍后将描述的那样,限制解除臂232解除转动板225上的转动限制。第二臂230从第一臂229的基端连续形成,并与第一臂229垂直地延伸。换句话说,如图22所示,第二臂230在驱动机构安装部分108的上板177上方延伸规定距离。因此,支撑着喷墨记录头39的滑架38在沿着箭头233的方向(主扫描方向)滑动时压在第二臂230上。虽然在图22中未示出,但是在保持部分228内部设有弹簧,用于沿着与箭头233相反的方向弹性推压输入构件224。因此,如果滑架38在沿着箭头233的方向压在输入构件224上之后与输入构件224分离,则弹簧推压输入构件224沿着与箭头233相反的方向滑动。
转动板225为盘形,并能够在转动轴234上转动。该转动轴234固定到框架100(更具体地说,下板178)上,并插入穿过转动板255的中心。绕着转动板225的周边连续形成多个齿235。这些齿235与输入构件224的接合爪231接合。因此,在输入构件224如上所述沿着箭头233的方向滑动时,转动板225绕着转动轴234在图23中顺时针转动。另外,由于输入构件224如上所述沿着与箭头233相反的方向受到弹性推压,所以,在滑架38沿着箭头233的方向挤压输入构件224并随后与输入构件224分离之后,输入构件224沿着与箭头233相反的方向滑动。因此,接合爪231再次与齿235接合。另外,如图22和23所示,在转动板225中形成有导槽143。导槽143描绘出与在第一实施方案的转动板125中形成的导槽143的形状相同的阿基米德螺旋线。枢转构件226的基端接合在导槽143中。
枢转构件226包括由细长板构成的主体237、设置在主体237的基端146上的接合销238、和设置在主体237的远端145上的接合杆239。枢转构件226由合成树脂或金属构成。主体237可转动地支撑在枢轴240上。枢轴240固定到驱动机构安装部分108的下板178上,并插入穿过主体237的中央部分。接合销238从主体237向上伸出(参见图22),并配合到转动板225的导槽143中。接合销238的外径与导槽143的宽度对应,从而接合销238能够沿着导槽143无游隙地相对于转动板225滑动。在接合销238沿着导槽143相对于转动板225运动时,主体237绕着枢轴240转动。因此,枢转构件226绕着枢轴240枢转,从而设置在主体237的远端145上的接合杆239在绕着枢轴240的弧上滑动。
接合杆239连接到可动支撑件88的基部120上。在基部120中形成有沿着纵向方向(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细长孔241。接合杆239配合到细长孔241中。接合杆239的外径与细长孔241的内径对应,因此除了沿着主扫描方向之外在基部120和细长孔241之间没有游隙。
因此,在主体237如上所述一样枢转从而接合杆239在绕着枢轴240的弧上运动时,随着接合杆239沿着细长孔241在主扫描方向上滑动时,基部120沿着输送方向滑动。如上所述,基部120的沿着主扫描方向的两个端部可滑动地支撑在框架100上。因此,基部120沿着框架100中与顶面109平行的平面在(图23中的箭头101所示的)输纸方向上平滑地滑动。因此,枢转构件226使可动支撑件88沿着输纸方向滑动。
转动限制构件227采用了用于与转动板225接合的接合杆。如图23所示,转动限制构件227由支撑销242可转动地支撑。支撑销242从驱动机构安装部分108的下板178竖立,并插入到转动限制构件227的基端中。接合爪243形成在转动限制构件227的远端上,并与转动板225上的齿235接合。因此,允许转动板225在图23中顺时针转动,但是限制它逆时针转动。弹簧244将转动限制构件227朝着转动板225弹性推压。因此,转动限制构件227一直与转动板225接合用于限制转动板225的转动。
转动限制构件227还设有接触销245。接触销245从转动限制构件227向下伸出(参见图22)。如上所述,输入构件224沿着箭头233的方向滑动。但是,在输入构件224滑动到规定的限制解除位置时,限制解除臂232接触接触销245,并沿着箭头233的方向挤压接触销245。接触销245上的压力使转动限制构件227克服弹簧244的弹性力而转动,从而使接合爪243与转动板225脱离并解除对转动板225的转动限制。
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接合销238在图23中的规定位置(初始位置)处与导槽143接合。这时,可动支撑件88位于框架100的中央部中,且位于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之间,如图18所示。如在第一实施方案中所述一样,可动支撑件88通常设置在该位置中。
在喷墨记录头39沿着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时,滑架38间歇地压在输入构件224上,从而使得转动板125以规定的转动角度(与齿235的转动供给量对应)间歇地在图23中顺时针转动。在转动板225这样转动时,导槽143绕着转动轴234枢转,因此,接合在导槽143中的接合销238随着转动板225的转动而向左运动。在转动板225的转动角度达到90°时,接合销238开始随着转动板225的转动向右运动,并且继续向右运动,直到转动板225的转动角度达到270°。
图24和25为说明图,示出在记录纸张的输送和可动支撑件88的运动之间的关系。
可动支撑件88最初位于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之间。但是,如图24A所示,在将记录纸张246输送到框架100的上游边缘94时,可动支撑件88沿着输纸方向向上游运动以迎接记录纸张246。具体地说,在沿着输纸路径23(参见图3)供给的记录纸张246到达输送辊60时,输送辊60在压盘42上输送该纸张。
如在第一实施方案中所述一样,为了进行图像记录操作,控制器64驱动换行电机71以便使供纸辊25转动。供纸辊25将层叠在供纸盘20中的记录纸张供给到输纸路径23上。在供给记录纸张时,驱动换行电机71反向转动。换行电机71的驱动力传递给供纸辊25,并使供纸辊25沿着用于供给记录纸张的方向转动。该驱动力也传递给输送辊60和排出辊62,用于使输送辊60和排出辊62沿着与输纸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输纸路径23将从供纸盘20输送来的记录纸张沿着U形路径引导,该U形路径向上且在相反方向上往回弯曲。在进一步输送记录纸张时,纸张的前缘首先接触对准传感器95,随后接触输送辊60和夹持辊。由于输送辊60沿着与输纸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所以记录纸张通过接触输送辊60和夹持辊而对准。图15中的附图标记174表示对准位置。在已经对准记录纸张之后,控制器64开始驱动换行电机71正向转动。因此,已对准的记录纸张被夹在输送辊60和夹持辊之间,并如由图15中的直线167所示在压盘42上输送。
在进行无边记录时,可动支撑件88随着记录纸张的输送一起滑动。更具体地说,当记录纸张处于对准位置174处时,如上所述,可动支撑件88位于压盘42的中央。这时,枢转构件226的基端146设置在导槽143的规定位置(与由图14中的附图标记165表示的位置类似的初始位置)中,如图23所示。
在记录纸张246的前缘已经在输送辊60上对准之后,如由图15中的直线168所示一样间歇地驱动换行电机71,从而将记录纸张246输送到压盘42上的记录位置。随后,以由图15中的直线169所示的规定定时驱动滑架电机73,用于使滑架38沿着主扫描方向滑动运动,直到滑架38接触输入构件224。这里,控制器64控制通过驱动滑架电机73使滑架38滑动的量。
在滑架38抵靠输入构件224滑动时,转动板225在图23中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可动支撑件88向输纸方向的上游运动,如图24A中所示。在转动板225的转动角度达到90°时,可动支撑件88已经到达第一位置处用于迎接记录纸张246。
之后,在图像记录操作期间每次滑架38滑动到输入构件224中时,转动板225在图23中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转动板225逐渐顺时针转动,所以可动支撑件88在支撑着记录纸张246的前缘的同时与记录纸张246一起沿着输纸方向向下游运动,如图24B中所示。在转动板125的转动角度达到180°时,肋条121已经从第一位置运动到初始位置(沟槽116的中央),如图24C中所示。
在转动板125的转动角度已经达到180°、并且可动支撑件88已经运动到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之间之后,可动支撑件88维持在该位置中,同时记录纸张246继续沿着输纸方向输送,并且继续进行图像记录操作,如图25A中所示一样。这样,喷墨记录头的滑动距离应该控制成使得:在输送记录纸张246时,滑架38不接触作为用于维持可动支撑件88的装置的输入构件224。
在记录纸张246已经输送了远到足以使后缘到达可动支撑件88时,如图25B所示,可动支撑件88再次沿着输纸方向滑动,从而在支撑着记录纸张246的后缘的同时与记录纸张246一起向下游运动,如图25C中所示一样。更具体地说,滑架38再次抵靠输入构件224滑动,从而使得转动板225在图23中顺时针转动,因此使可动支撑件88沿着输纸方向进一步向下游运动。在转动板225的转动角度达到270°时,可动支撑件88已经到达第二位置。随后,喷墨记录头39的滑动距离应该控制成使得:滑架38再次接触作为用于使在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之间(初始位置)暂停的可动支撑件88的运动恢复的装置的输入构件224。
在排出记录纸张246时,滑架38使输入构件224滑动到规定的限制解除位置。这里,驱动滑架电机以使滑架38滑动到规定位置,用于使输入构件224运动到限制解除位置。更具体地说,输入构件224沿着图23中所示的箭头233的方向滑动,直到限制解除臂232压在支撑销242上。该压力使得转动限制构件227克服弹簧244的弹性力逆时针转动,从而解除对转动板225的转动限制。由于在转动板225转动时弹簧构件中存储有应变能,所以在解除对转动板225的转动限制时释放该应变能,从而使得转动板225反向(在图23中逆时针)转动。在释放了所有应变能时,转动板225逆时针转动270°,由此使可动支撑件88返回到初始位置。
在该优选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1中,当在压盘42的顶部上输送记录纸张246时,压盘42支撑记录纸张246,并且在喷墨记录头39往复运动时,用从喷墨记录头39喷射出的墨滴在支撑于压盘42上的记录纸张246上记录图像。在图像记录操作期间,当沿着输纸方向输送记录纸张246时,可动支撑件88在支撑着记录纸张246的同时沿着相同方向与记录纸张246一起滑动,如图24和25所示一样。因此,可动支撑件88在图像记录操作期间持续地支撑记录纸张246的边缘,从而防止该边缘沿着输纸方向弯曲。因此,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记录纸张246不下垂到形成在第一固定肋条102和第二固定肋条103之间的沟槽116(参见图18和19)中,并且在记录纸张246和喷墨记录头39之间维持固定的距离。因此,如在第一实施方案中一样,多功能装置1能够进行高质量打印。
更具体地说,记录纸张246在首先由第一固定肋条102支撑、随后在通过沟槽116上方之后由第二固定肋条103支撑的同时在压盘42上输送。在无边记录期间,沟槽116能够接收从喷墨记录头39喷射到记录纸张246的边缘之外的墨滴,由此防止这种墨滴沉积在随后记录纸张246的底面上。当在沟槽116上方输送记录纸张246时,可动支撑件88随着记录纸张246的输送一起沿着输纸方向滑动。换句话说,可动支撑件88在从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的同时支撑记录纸张246。因此,可动支撑件88一直可靠地支撑记录纸张246的边缘,从而防止记录纸张246进入沟槽116。因此,如上所述,可动支撑件88维持了在记录纸张246和喷墨记录头39之间的固定距离,由此实现了高质量打印。
如图22所示,在转动板225绕着转动轴234转动的同时,可动支撑件88由转动板225的转动驱动。因此,该优选实施方案中的转动板225在与压盘42的顶面109平行的平面内转动。因此,转动板225有效且紧凑地设置在压盘42附近,从而能够减小图像记录单元24的尺寸并设计出更紧凑的多功能装置1。
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转动限制构件227用来限制转动板225的转动。如图22和23所示,输入构件224和转动限制构件227构成棘齿结构,该棘齿结构只允许转动板225在图23中顺时针转动。因此,在每次喷墨记录头39往复运动时,转动板225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可动支撑件88能够可靠地沿着输纸方向滑动,用于支撑记录纸张246。这里,控制器64可以控制喷墨记录头39的运动,从而在每次喷墨记录头39往复运动时滑架38压在输入构件224上,或者可以通过每当喷墨记录头39往复运动规定次数时让滑架38压在输入构件224上来调节转动板225的转动。这样控制喷墨记录头39的运动,控制器64能够使可动支撑件88滑动的距离与记录纸张246的换行宽度同步。
通过在转动板225中形成具有上述形状的导槽143、并使转动板225转动,从而可动支撑件88最初沿着输纸方向滑动以迎接记录纸张246,并且随后与记录纸张246一起向下游滑动,如图24和25所示。采用这种方法,可动支撑件持续地支撑记录纸张246的边缘,由此可靠地维持在记录纸张246和喷墨记录头39之间的固定距离。因此,能够在记录纸张246上记录更高质量的图像。
通过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将导槽143形成为阿基米德螺旋线形状,从而在转动板225以固定速度转动时可动支撑件88以固定速度跟随所输送的记录纸张246。如果转动板225的间歇转动对应于记录纸张246的换行宽度,则可动支撑件88与记录纸张246的输送同步滑动,从而为记录纸张246提供更可靠的支撑。因此,可动支撑件88能够更精确地维持在喷墨记录头39和记录纸张246之间的固定距离。
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在上板177和下板178之间设有弹簧构件。该弹簧构件随着转动板225转动而变形,并存储与转动板225的转动角度对应的应变能。在排出记录纸张246之后,控制器64控制喷墨记录头39的滑动运动,从而滑架38将输入构件224压入到限制解除位置,从而解除对转动板225的转动限制。因此,释放了存储在弹簧构件中的应变能,从而使得转动板225逆时针转动直到可动支撑件88返回到图18中所示的初始位置。因此,在排出记录纸张246之后,可动支撑件88返回到初始位置,从而消除了为每张记录纸张246初始化可动支撑件88的必要。因此,该优选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1能够以高速在多张记录纸张246上进行连续记录。
如图22和23所示,由于如阿基米德螺旋线一样形成的导槽143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其形状也为圆形,所以可动支撑件88在一个连续运动中滑动,最初从初始位置向输纸方向的上游滑动以迎接记录纸张246,然后在支撑着记录纸张246的边缘的同时随着记录纸张246输送而继续向下游滑动,并且最后继续向上游返回到初始位置。因此,即使省略弹簧构件,可动支撑件88也将总是可靠地返回到初始位置,从而消除为每张记录纸张246初始化可动支撑件88的必要。因此,该优选实施方案的多功能装置1能够以高速在多张记录纸张246上进行连续记录。
通过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用可动支撑件88支撑记录纸张246,沟槽116可以形成有较大的宽度尺寸117。因此,即使喷墨记录头39的尺寸增大,沟槽116也能够覆盖喷墨记录头39的整个喷墨范围118。因此,能够以更高的速度执行无边记录。尤其有利的是用肋条构成用来支撑记录纸张246的部分,因为该结构非常简单。另外,在记录纸张246、和第一固定肋条102、第二固定肋条103及可动支撑件88(肋条121)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有利于记录纸张246的平滑输送。
如在第一实施方案中一样,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沟槽116其宽度尺寸117比喷墨记录头39的喷墨范围118宽。因此,即使当记录纸张246不存在于压盘42上方时从喷墨记录头39中的所有喷嘴53喷射出墨滴,沟槽116也能够接收所有这些墨滴。因此,在进行无边记录时,当在记录纸张246的边缘上记录时,能够从喷墨记录头39中的所有喷嘴53喷射出墨滴。因此,能够以高速进行无边记录,因为不必进行复杂的控制过程以控制墨滴喷射。另外,喷嘴53的横截面形状不总是完全圆形的,并且偶尔微细杂质会沉积在喷嘴53内部,从而造成墨滴从喷嘴53沿着稍微倾斜的轨迹喷射出。但是,这些墨滴不会在沟槽116外部冲击压盘42,因为沟槽116的宽度尺寸117比喷墨记录头39的喷墨范围118宽,从而可靠地防止墨水染污记录纸张246的底面。
另外,通过斜切肋条121的角部122和123来在肋条121上形成倾斜面(参见图18)。因此,记录纸张246的前缘在接触可动支撑件88的角部122时被平滑地引导到可动支撑件88的顶面上。因此,能够在不妨碍记录纸张246的平滑输送的情况下设置可动支撑件88。类似地,在第一和第二固定肋条102和103上通过斜切其角部112-115来形成倾斜面。因此,在记录纸张246接触角部112-115时,固定肋条102和103不妨碍记录纸张246的平滑输送。
特别地,滑架电机73驱动滑架38以往复运动的方式滑动,以便接触输入构件224并使输入构件224滑动(参见图22和23)。转动板225在每次输入构件224滑动时转动,同时枢转构件226将转动板225的转动转换成可动支撑件88的滑动移动。因此,互锁机构105不妨碍用于可靠输送记录纸张246的操作,因为换行电机71不直接是可动支撑件88的驱动源。虽然滑架电机73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用作可动支撑件88的驱动源,但是滑架电机73控制滑架38以在滑架38的扫描范围外部的区域(即,在图像记录范围外部的区域)中压在输入构件224上,由此确保记录纸张246在图像记录范围内精确输送。
上述可动支撑件88的运动在对记录纸张246进行无边记录时尤为必要,并且在进行有边记录时是不必要的。由于可动支撑件88在图18中所示的位置中通常是空闲的,所以可以将可动支撑件88固定在图18所示的位置中,并且在进行有边记录时不驱动可动支撑件88。在该情况中,控制器64可以调节喷墨记录头39运动的距离来作为固定可动支撑件88的手段。换句话说,控制器64可以驱动滑架电机73,使得滑架38不接触输入构件224。

Claims (20)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
记录头,该记录头构造成用来将墨滴喷射到记录介质上;
压盘,该压盘与记录头面对地设置,以在与记录头保持预定距离的同时支撑记录介质;
输送构件,该输送构件构造成用来沿着输送方向输送记录介质,记录介质具有沿着输送方向的端部;以及
可动支撑构件,该可动支撑构件连接到输送构件上,以在支撑记录介质的所述端部的同时沿着输送方向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可动支撑构件在支撑记录介质的过程中跟随记录介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输送构件包括排出辊,该排出辊具有第一转动轴,并能够绕着第一转动轴转动以排出记录介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压盘包括:
顶面,该顶面与记录头相对且沿着输送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沿着输送方向相对;
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从第一部分伸出以支撑记录介质;以及
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从第二部分伸出以支撑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从第一部分被输送到第二部分,在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之间形成有沟槽,所述可动支撑构件设置在该沟槽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包括多个第一肋条,这些第一肋条沿着与输送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排列,
其中第二突出部包括多个第二肋条,这些第二肋条以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的方式伸出,所述多个第二肋条与所述多个第一肋条一一对应地设置,每个第一肋条和面对该第一肋条的每个第二肋条的组合构成肋条单元,
其中所述可动支撑构件包括多个可动肋条,这些可动肋条伸出以支撑记录介质,所述多个可动肋条沿着第一方向排列且设置在相邻肋条单元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记录头具有多个喷嘴,墨滴能够通过这些喷嘴在喷射区域上喷射到压盘的顶面上,
其中所述沟槽沿着输送方向具有比喷射区域的宽度宽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可动支撑构件在记录介质的前端能够沿着输送方向邻接的位置处具有斜切角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还包括转换机构,该转换机构将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到可动支撑构件上,以便将排出辊的转动运动转换成可动支撑构件的沿着输送方向的滑动运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转换机构提供将所述转动运动转换成所述滑动运动的规定比例。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转换机构包括:
转动板,该转动板具有第二转动轴,并连接到所述输送构件上以绕着该第二转动轴转动,在转动板上形成有导槽;以及
转换构件,该转换构件连接到可动支撑构件上,并具有能够与该导槽接合的接合部分,在转动板转动时,该导槽沿着输送方向引导该接合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转动板形成为盘形,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过所述转动板的中心。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转动板与压盘的顶面平行。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导槽形成为使得:在记录介质已经到达规定部分之前,所述可动支撑构件从所述第二部分滑动到所述第一部分,并且在记录介质已经到达规定部分之后,所述可动支撑构件从所述第一部分滑动到所述第二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导槽形成为环形,从而所述接合部分进行周期性运动。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导槽形成有阿基米德螺旋线。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阿基米德螺旋线形成为关于假想参考轴线线对称,该假想参考轴线与压盘的顶面平行,并穿过所述第二转动轴。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转换机构还包括转动防止构件,该转动防止构件构造成用来防止所述转动板转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转换机构还包括转矩限制器,该转矩限制器构造成用来即使在所述转动防止构件防止转动板转动的情况下也避免第一转动轴停止转动。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转动板形成有锁紧部分,
其中所述转动防止构件包括:
能够与该锁紧部分接合的锁紧构件;以及
偏压构件,该偏压构件构造成用来为锁紧构件提供用来接合锁紧部分的偏压力,
其中锁紧构件设置于使记录头在沿着与输送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运动时挤压锁紧构件的位置处,使得记录头的挤压力克服该偏压力而防止锁紧构件接合锁紧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还包括对准传感器,该对准传感器构造成用来检测记录介质是否已经到达预定位置,
其中在对准传感器检测到记录介质已经到达该预定位置时,所述记录头开始沿着第一方向运动。
CN2006101721120A 2005-12-27 2006-12-27 喷墨记录装置和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的驱动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902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75952 2005-12-27
JP2005-375952 2005-12-27
JP2005375952A JP4207955B2 (ja) 2005-12-27 2005-12-27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379602 2005-12-28
JP2005379602A JP4158804B2 (ja) 2005-12-28 2005-12-28 可動支持部駆動部材
JP2005379602 2005-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0242A CN1990242A (zh) 2007-07-04
CN1990242B true CN1990242B (zh) 2011-05-18

Family

ID=38212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7211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90242B (zh) 2005-12-27 2006-12-27 喷墨记录装置和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的驱动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07955B2 (zh)
CN (1) CN19902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94726B2 (ja) 2007-10-30 2012-03-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プラテン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780344B2 (ja) * 2008-03-03 2011-09-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941441B2 (ja) * 2008-09-29 2012-05-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縁無し記録方法
JP5381270B2 (ja) * 2009-04-16 2014-01-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577815B2 (ja) * 2010-04-16 2014-08-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028565B2 (ja) 2012-03-30 2016-1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ギャップ情報取得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5803785B2 (ja) 2012-03-30 2015-11-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6032003B2 (ja) 2012-03-30 2016-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ギャップ情報取得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036287B2 (ja) 2012-03-30 2016-1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ギャップ情報取得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115128B2 (ja) 2012-03-30 2017-04-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ギャップ情報取得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5924221B2 (ja) * 2012-09-28 2016-05-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096023B2 (ja) * 2013-03-26 2017-03-15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4582A (zh) * 1997-07-09 1999-01-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的送纸装置
US5997129A (en) * 1994-10-21 1999-12-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er for printing across an entire surface of a recording medium
US6239817B1 (en) * 1998-10-20 2001-05-29 Hewlett-Packard Comap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borderless print image
US6471351B1 (en) * 1999-07-14 2002-10-29 Canon Aptex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therefor
CN1480336A (zh) * 2002-08-06 2004-03-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纸边感测装置以及用于执行无边界打印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7129A (en) * 1994-10-21 1999-12-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er for printing across an entire surface of a recording medium
CN1204582A (zh) * 1997-07-09 1999-01-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的送纸装置
US6239817B1 (en) * 1998-10-20 2001-05-29 Hewlett-Packard Comap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borderless print image
US6471351B1 (en) * 1999-07-14 2002-10-29 Canon Aptex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therefor
CN1480336A (zh) * 2002-08-06 2004-03-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纸边感测装置以及用于执行无边界打印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7-25083A 1995.01.2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07955B2 (ja) 2009-01-14
CN1990242A (zh) 2007-07-04
JP2007175971A (ja) 2007-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90242B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的驱动单元
CN100528586C (zh) 片材输送装置
CN100586724C (zh) 墨盒装载装置及墨盒单元
EP1621357B1 (en) Platen for marginless image recording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such a platen mounted therein
CN1939820B (zh) 包括多个纸盒的供纸器及成像设备
JP466155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1803574B1 (e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and driving unit provided therein
EP1798042B1 (en) Printer
CN102602147B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7909441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990366B (zh) 片材输送装置和图像记录装置
US7690758B2 (en) Head cleaning device
CN100572229C (zh) 供纸装置及包括该供纸装置的记录设备
CN1990240B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8240842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6231820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103162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946677B2 (en) Reciprocating apparatus, and printer including reciprocating apparatus
US7753481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703019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942519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4793091B2 (ja) インク給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0071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