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96564U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96564U CN210996564U CN201920856823.2U CN201920856823U CN210996564U CN 210996564 U CN210996564 U CN 210996564U CN 201920856823 U CN201920856823 U CN 201920856823U CN 210996564 U CN210996564 U CN 2109965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e
- jaws
- power tool
- clutch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PWHULOQIROXLJO-UHFFFAOYSA-N Manganese Chemical compound [Mn] PWHULOQIROXLJ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cadmium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Cd]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48 incor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8 manganes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72 mangane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87 metal hyd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Substances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 nickel metal hydride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27 percu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4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142 ring open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31/00—Chucks; Expansion mandrels; Adaptations thereof for remote control
- B23B31/02—Chucks
- B23B31/10—Chu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taining or gripping devices or their immediate operating means
- B23B31/12—Chucks with simultaneously-acting jaws, whether or not also individually adjustable
- B23B31/1207—Chucks with simultaneously-acting jaws, whether or not also individually adjustable moving obliquely to the axis of the chuck in a plane containing this axis
- B23B31/1238—Jaws movement actuated by a nut with conical screw-threa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31/00—Chucks; Expansion mandrels; Adaptations thereof for remote control
- B23B31/02—Chucks
- B23B31/10—Chu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taining or gripping devices or their immediate operating means
- B23B31/12—Chucks with simultaneously-acting jaws, whether or not also individually adjus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31/00—Chucks; Expansion mandrels; Adaptations thereof for remote control
- B23B31/02—Chucks
- B23B31/10—Chu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taining or gripping devices or their immediate operating means
- B23B31/12—Chucks with simultaneously-acting jaws, whether or not also individually adjustable
- B23B31/1207—Chucks with simultaneously-acting jaws, whether or not also individually adjustable moving obliquely to the axis of the chuck in a plane containing this axis
- B23B31/123—Chucks with simultaneously-acting jaws, whether or not also individually adjustable moving obliquely to the axis of the chuck in a plane containing this axis with locking arrang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45/00—Hand-held or like portable drilling machines, e.g. drill guns; Equipment therefor
- B23B45/001—Housing of the drill, e.g. handgrip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45/00—Hand-held or like portable drilling machines, e.g. drill guns; Equipment therefor
- B23B45/008—Gear boxes, clutches, bearings, feeding mechanisms or like equip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panners, wrenches, screwdrivers
- B25B23/0007—Connections or joints between tool parts
- B25B23/0035—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socket or screwdriver bit and too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1—Gearings, speed selectors, clutch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too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31/00—Details of chucks, toolholder shanks or tool shanks
- B23B2231/06—Chucks for handtools having mean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jaws using the driving motor of the handtoo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60/00—Details of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 B23B2260/044—Clutches
- B23B2260/0445—Overload clutch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60/00—Details of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 B23B2260/068—Flexible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 Gripping On Spind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动力工具,属于手持式工具技术领域,包括机壳、马达、夹头组件以及具有驱动轴的传动机构,夹头组件包括本体、夹爪以及与夹爪螺纹连接的调整件;动力工具具有本体、夹爪和调整件一起转动的钻孔模式以及调整件和本体能够相对转动以实现夹爪打开或合拢的夹头调节模式;动力工具还包括将本体旋转的支撑于机壳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且第一、第二支撑件与夹爪沿驱动轴轴向至少部分重叠以使动力工具在轴向上结构紧凑。所述本体内设有收容腔,第一支撑件位于收容腔内,从而使得整机能够在径向上结构也较为紧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手持式动力工具,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夹头组件的手持式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手持式动力工具,例如电钻用于对工件(如木板或水泥板等)进行钻孔或螺丝批用于松开或拧紧螺钉,其驱动轴上安装有用于夹持工具头的夹头组件。根据手持式动力工具功能的不同可选用不同规格、类型的工具头(如用于拧螺钉的批头、可在木板上钻孔的扁钻、可用于在水泥板上钻孔的冲击钻头以及在钢板上钻孔的麻花钻等),在更换工具头时,首先需要将夹爪打开以释放原本夹紧于夹头的工具头,然后插入新工具头后再将其锁紧于夹爪内。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夹头组件至少包括夹爪、容置夹爪的本体以及与夹爪螺纹配接以使夹爪能够相对本体轴向移动的调整件,且这些结构多为金属材质,使得夹头组件较重,因此,为了使输出较为稳定,需要将夹头组件支撑于机壳。常规的做法是位于夹头组件和传动行星轮系之间的驱动轴沿轴向上设置轴承,设置的轴承占用了较长的轴向长度,该支撑方式致使整机的长度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动力工具,该动力工具具有使整机结构较为紧凑的支撑结构。该手持式动力工具包括:机壳;马达,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并输出旋转动力;夹头组件,所述夹头组件包括本体、相对本体于活动设置的多个夹爪、以及与所述多个夹爪螺纹连接的调整件;以及传动机构,包括用于传递马达驱动力的驱动轴;所述动力工具至少具有钻孔模式以及夹头调节模式,当处于钻孔模式时,所述本体由驱动轴驱动并与夹爪和调整件一起转动;当处于夹头调节模式时,所述调整件和所述本体二者之一能够相对于另一转动以实现夹爪在完全合拢状态和完全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且完全打开状态的夹爪相对于完全合拢状态的夹爪沿驱动轴轴向上靠近马达;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将所述本体旋转的支撑于所述机壳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沿驱动轴轴向靠近所述马达设置,当夹爪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夹爪在驱动轴轴向至少部分重叠,当夹爪处于完全合拢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夹爪在驱动轴轴向重叠。由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在驱动轴轴向上与夹爪均有重叠,使得动力工具的轴向尺寸更加紧凑。
优选地,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离合机构,当动力工具处于夹头调节模式下,所述离合机构用于在所述多个夹爪与调整件之间的扭矩达到预定值时断开马达轴传递至调整件或本体的旋转动力,以使所述调整件与卡爪之间无相对转动,所述离合机构与所述夹爪在驱动轴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优选地,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第一离合件、第二离合件以及离合弹性件,其中一个离合件与调整件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另一个离合件与机壳或马达在旋转方向上连接;当处于夹头调节模式,第一离合件与第二离合件相互啮合,当所述第一离合件、第二离合件之间的扭矩达到预定值时,所述离合机构的其中一个离合件能够克服离合弹性件作用力相对于另一个离合件运动以脱开两者之间的啮合,从而使所述调整件与所述多个夹爪无相对转动。
优选地,所述调整件套设于多个夹爪的外侧,所述调整件的内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夹爪上设有与内螺纹配接的外螺纹。
优选地,所述本体设置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具有面向马达的开口,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收容腔内。
优选地,所述机壳包括收容马达的主壳体、由主壳体向内侧延伸的端盖以及由端盖向所述收容腔延伸的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于所述支撑部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本体具有靠近马达的第一端和远离马达的第二端,所述端盖紧邻所述第一端设置且位于本体和马达之间。
优选地,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至少一级位于所述端盖远离马达一侧的输出行星轮系,所述输出行星轮系至少包括连接于驱动轴的太阳轮、设置于本体且与太阳轮啮合的行星轮,钻孔模式时,所述驱动轴能够通过行星轮带动本体转动,当夹爪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夹爪与所述行星轮在驱动轴轴向至少部分重叠。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为中空的筒状体,所述驱动轴贯穿所述筒状体,所述太阳轮连接于所述驱动轴穿入所述本体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动力工具至少包括一级输出行星轮系,所述输出行星轮系包括与驱动轴连接的太阳轮、由太阳轮驱动的行星轮,以及与行星轮啮合的输出齿圈,当处于钻孔模式时,所述输出齿圈相对于机壳固定,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行星轮带动本体转动,且当夹爪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夹爪在驱动轴轴向至少部分重叠。
优选地,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模式选择机构,所述模式选择机构可操作地使动力工具至少在钻孔模式以及夹头调节模式之间切换,当处于夹头调节模式时,所述本体相对于机壳固定,所述输出齿圈能够在马达的驱动下相对于机壳旋转并能够将旋转运动传递至调整件。
优选地,所述模式选择机构包括模式选择件以及由模式选择件带动的连接件,当处于夹头调节模式时,所述连接件能够将所述输出齿圈的驱动力传递至调整件;当处于钻孔模式时,所述连接件断开输出齿圈与调整件二者在旋转方向的动力传递。
优选地,当夹爪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夹爪在驱动轴轴向重叠。
优选地,所述模式选择机构还包括不可转动地相对机壳设置且能够由模式选择件带动的锁止元件,所述锁止元件选择性地将本体或输出齿圈相对于机壳固定。
优选地,当夹爪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锁止元件与所述夹爪在驱动轴轴向重叠。
优选地,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模式选择机构,所述模式选择机构包括可操作地使动力工具至少在钻孔模式以及夹头调节模式之间切换的模式选择件,所述模式选择件与所述夹爪在驱动轴轴向至少部分重叠。
优选地,所述夹头组件包括至少覆盖部分所述本体的夹头壳体,所述夹头壳体与机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本体远离马达的一端和夹头壳体之间。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靠近夹头组件的端面至本体远离马达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在80mm-95mm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整机径向尺寸也较为紧凑的动力工具,包括:
机壳;马达,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并输出旋转动力;夹头组件,所述夹头组件包括本体、相对本体于活动设置的多个夹爪以及与所述多个夹爪螺纹连接的调整件;以及传动机构,包括用于传递马达驱动力的驱动轴;所述动力工具至少具有钻孔模式以及夹头调节模式,当处于钻孔模式时,所述本体由马达驱动并与夹爪和调整件一起转动;当处于夹头调节模式时,所述调整件和所述本体二者之一能够相对于另一个转动以实现夹爪的合拢或打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将所述本体旋转地支撑于所述机壳的第一支撑件,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具有面向马达的开口,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收容腔内。
优选地,所述动力工具包括至少一级输出行星轮系,其包括由马达轴驱动旋转的太阳轮、由太阳轮驱动的行星轮、以及与行星轮啮合的输出齿圈,钻孔模式时,所述本体能够在所述行星轮的驱动下旋转,且当夹爪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输出行星轮与所述夹爪在驱动轴轴向至少部分重叠。
优选地,所述马达靠近夹头组件的端面至本体远离马达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在80mm-95mm之间。
优选地,所述夹头组件的径向长度小于等于60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传动机构以及夹头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螺丝批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螺丝批处于夹头调节模式的剖视图,且夹爪处于合拢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螺丝批处于夹头调节模式的剖视图,且夹爪处于松开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螺丝批处于钻孔模式的剖视图,且螺丝批处于低速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螺丝批处于钻孔模式的剖视图,且螺丝批处于高速状态;
图7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自动夹头模式夹头调节模式夹爪处于打开状态时模式选择件与滑槽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为与图8对应状态下切换环的打开触发件触发马达换向开关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钻孔模式下螺丝批处于低速状态时模式选择件与滑槽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1为与图10对应状态下切换环的位置与马达换向开关位置之间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夹头调节模式夹爪处于锁紧状态时模式选择件与滑槽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3为与图12对应状态下切换环的锁紧触发件触发马达换向开关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带有换挡钢丝的第二内齿圈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齿轮箱壳体、换挡钢丝、模式选择件以及切换环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模式选择件以及与模式选择件连接的滑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切换环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钻孔模式下螺丝批处于低速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钻孔模式下螺丝批处于高速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0为与图8对应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21为与图12对应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输出齿圈以及与其连接的第二推杆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本体锁以及与其连接的第一推杆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和夹头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螺丝批处于钻孔模式时的剖视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螺丝批处于夹头调节模式时的剖视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螺丝批处于钻孔模式时的部分剖视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螺丝批由钻孔模式切换至夹头调节模式的中间状态部分剖视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螺丝批由钻孔模式切换至夹头调节模式的中间状态部分剖视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螺丝批处于夹头调节模式时的部分剖视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螺丝批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螺丝批处于钻孔模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螺丝批处于钻孔模式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螺丝批处于夹头调节模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螺丝批处于夹头调节模式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螺丝批处于钻孔模式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开关扳机按压至终点位置;
图3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螺丝批螺丝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螺丝批整机沿图34对应的A-A线剖视示意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螺丝批的局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4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螺丝批处于钻孔模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螺丝批处于自动夹头模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螺丝批处于钻孔模式,且开关操作件处于被按压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3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螺丝批的螺丝批处于钻孔模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4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螺丝批的螺丝批处于由钻孔模式切换至自动夹头模式中间状态的示意图;
图4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螺丝批的螺丝批处于自动夹头模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手持式动力工具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手持式动力工具为螺丝批,根据动力源的不同,可分为气动螺丝批、液动螺丝批和电动螺丝批,电动螺丝批里也有直流和交流之分,本实用新型优选以直流电动螺丝批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参见图1-图6,直流电动螺丝批10包括机壳、提供旋转动力的马达12、用于供电的电池18,传动机构以及夹头组件,夹头组件包括夹头壳体1104 以及至少部分位于夹头壳体1104内的输出装置15。
机壳包括用于形成握持手柄的手柄壳体1102以及与手柄壳体1102固定连接且可用于支撑和覆盖马达12的后壳体1103,夹头壳体1104(前壳体) 与后壳体1103对接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筒状的主壳体1101。本实施例中,主壳体1101和手柄壳体1102呈钝角K设置,优选地,角度K在100度到 130度之间,这样握持手柄操作时会比较舒适。主壳体1101具有位于后方 (本实用新型中的提到的前、后方向以手持式动力工具在图4中所示的前、后方向为参照标准,也即从后向前方向为由马达至输出装置的方向)的后端面以及位于前方的前端面,主壳体从后端面至前端面依次收容有马达12、传动机构以及至少部分输出装置15,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夹头壳体1104和后壳体1103之间为固定连接,也即电动工具的夹头壳体始终是不转动的,这样,当电动工具在工作时,在夹头伸入狭小的空间时不用担心夹头壳体与狭小空间的外壁接触,使得夹头的可接近性好。优选地,手柄壳体1102与后壳体1103均由half壳体组成,且后壳体1103的half 壳体与手柄壳体1102的half壳体一体成型,夹头壳体1104为筒状壳体(参见图1)。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夹头壳体1104也可由两个half 壳体组成,或夹头壳体1104、后壳体1103以及手柄壳体1102位于同一侧的half壳体一体成型以形成组成机壳的两个对称的half壳体。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夹头壳体1104还可以设置为成相对于后壳体1103 可转动,如电动工具在工时,夹头壳体1104随输出装置15一起转动。
在手柄壳体1101的上部靠近主壳体1101的部分设有按钮开关19,电池 18固定在手柄壳体1101部分的后部。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该电池18可以是锂离子电池。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锂离子电池是基于锂离子脱出 -其纳入反应的可充电电池的总称,依据正极材料的不同,其可构成许多体系,如“锂锰”电池、“锂铁”电池等。当然,电池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池,如镍镉、镍氢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电池类型。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具体为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3,用于将马达12的输出轴输出的旋转运动经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3减速后传递至输出装置15,并由输出装置15进一步带动工具头旋转以使工具头按照所需要的速度输出。
继续参见图1-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马达12为电机,电机通过机壳内的定位筋(图中未示出)以及螺钉17等固定于后壳体1103 内,电机具有自后壳体1103向前延伸的电机轴121,电机轴121伸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3内,并经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3减速后输出。优选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3为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靠近电机的第一级行星轮系131、靠近输出装置15的第二级行星轮系132。第一级行星轮系131包括固定于电机轴121上的第一太阳轮1310、与第一太阳轮1310啮合且设置于第一太阳轮1310外周的第一行星轮1311,与第一行星轮1311啮合的第一内齿圈1312以及用于支撑第一行星轮1311的第一行星架1313,第二级行星轮系132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一行星架1313上的第二太阳轮1320、与第二太阳轮1320啮合的第二行星轮1321、与第二行星轮1321啮合的第二内齿圈1322以及用于支撑第二级行星轮1321的第二行星架1323,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与第二级行星架1323连接的并由第二级行星架驱动的驱动轴 1325。
输出装置15包括输出轴150,输出轴150包括本体151、设置于本体151 并相对于输出轴150的轴线呈一定角度的夹槽153以及用于收容工具头的收容孔,输出装置15还包括设置于夹槽153内并围绕收容孔设置以夹持工具头的夹爪152以及套设于本体151外周的调整件。优选地,调整件包括螺母套154,螺母套154的内周壁上设有内螺纹(图中未示出),夹爪152面向内螺纹的侧面上设有外螺纹1521,当螺母套154相对于夹爪152转动时,内螺纹与外螺纹1521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夹爪152进行打开或闭合的动作。夹爪152沿夹槽运动能够在使夹爪152在合拢状态的前端位置和夹爪152 完全打开的后端位置之间运动,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合拢状态”指的是夹爪中未夹持任何工具头或物件时,多个夹爪的内表面相互接触,可参见图 5和图6中夹爪的状态图,此时夹爪沿驱动轴的轴向上距离马达最远;此处的“完全打开状态”指的是当使调整件和夹爪中之一相对于另一个转动使夹爪打开时,夹爪已经张开到最大值,夹爪无法在夹槽153内继续移动,此时夹爪沿驱动轴1325的轴向上距离马达最近。在完全打开状态的夹爪相对于在完全合拢状态的夹爪沿驱动轴1325轴向上靠近马达。优选地,螺母套154 可转动但不可轴向移动的设置于本体151。优选地,本体151上外周上设有环槽1511,螺母套154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环槽(图中未标示)内,且环槽能够限制螺母套154轴向移动。请参见图7,本体151包括分别位于环槽两端的第一凸缘1512和第二凸缘1513,其中第一凸缘1512能够与螺母套154 靠近工具头所在一端抵接,以限制螺母套154朝向工具头所在的一端移动 (也即向前方移动),第二凸缘1513能够对螺母套154靠近电机12所在一端进行轴向限位,以防止螺母套154向靠近电机的方向移动(也即向后方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当夹爪152对工具头夹紧或邻近夹紧时,螺母套154 旋转时受到来自夹爪152(夹爪螺纹)的作用力会加大,螺母套154具有轴向向后移动的趋势,也即螺母套154会使得第二凸缘1513承受较大的向后的轴向作用力,为此,螺母套154和第二凸缘1513之间设有端面轴承155 以及垫片156,优选地,垫片156为耐磨的金属垫片。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安装,螺母套154由两个半圆的半螺母套拼接形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螺母套154的设置方式还可以3个或三个以上的半螺母套组成。可以理解地,为使得两个半螺母套可有效的固定在一起,两个半螺母套的外侧套设有螺母套筒157。本实施例中,收容孔的直径设置不小于10mm,优选地,收容孔的直径在10mm至13mm之间。
参见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第二内齿圈1322相对于机壳能够沿电机输出轴121在靠近电机的第一减速位置(见图6)和远离电机的第二减速位置(见图5)之间移动。当第二内齿圈1322位于第一减速位置时,第二内齿圈1322可转动的设置于机壳,且第二内齿圈1322与第一行星架1313和第二行星轮1321同时啮合,因此,第一行星架1313、第二行星轮1321、第二内齿圈1322一起转动,第二级行星轮系132无减速输出,也即第二行星架1323与第一行星架1313转速相同,第二行星架1323输出高速。当第二内齿圈1322位于第二减速位置时,第二内齿圈1322周向不可转动的固定于后壳体1103,且第二内齿圈1322在轴向移动的过程中与第一行星架1313 脱开啮合但第二内齿圈1322仍与第二行星轮1321啮合,以使第二行星架 1323相对于第一行星架1313呈预设的减速传动比输出,第二行星架1323 输出低速。
参见图1和图5,第一行星架1313包括用于安装第一行星轮1311的第一销轴(图中未标示)、第一盘状本体1314以及设置于第一盘状本体1314 背离第一销轴所在面的第一行星架输出轴1315。本实施例中为了夹头组件更好地进行支撑同时整机的结构仍然比较紧凑,本实施例设有将本体1314 支撑于机壳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相对于第二支撑件沿驱动轴1325轴向靠近所述马达设置,参见图4,当夹爪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夹爪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327在驱动轴1325轴向至少部分重叠,参见图 6,当夹爪处于完全合拢状态时,夹爪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6在驱动轴1325 轴向重叠。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因夹头壳体与机壳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16可以设置在本体和夹头壳体之间且位于本体151远离马达的一端。对于第一支撑件1327,所述本体151设置有收容腔1515,收容腔1515具有面向马达的开口,所述第一支撑件1327位于所述收容腔1515内。为了实现将第一支撑件1327支撑于本体和机壳之间,后壳体向内侧延伸形成端盖1123 且端盖1123向所述收容腔1515延伸形成支撑部1124,第一支撑件1327支撑于所述支撑部1124的外侧。本体151具有靠近马达的第一端和远离马达的第二端,端盖1123紧邻所述第一端设置且位于本体151和马达之间,因此,端盖在轴向上能够隔离本体151和传动机构的行星齿轮系并成为齿轮箱壳体的一部分,齿轮箱壳体还包括用于隔离电机和第一级行星轮系131的齿轮箱后端盖1121、周向围设于第一级行星轮系131和第二级行星轮系132 外侧的齿轮箱套筒1122。
本实施例中输出装置15还包括可转动的固定于本体151上的输出行星轮1581、位于输出行星轮1581外侧且与输出行星轮1581啮合的输出齿圈 1582以及与输出行星轮1581啮合的输出太阳轮1583。本实施例中,支撑部 1124为中空的筒状体,所述驱动轴1125贯穿所述筒状体,输出太阳轮1583 连接于所述驱动轴穿入本体151的端部。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收容的形状还可以为其它形状,如收容腔设置成面向马达开口的环槽,支撑部1124仍为中空的筒状体,但上述的第一支撑件1327位于筒状体内壁和环槽的槽壁之间。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输出装置15进行加工制造,本体151包括第一本体151a以及与第一本体151a转动连接的第二本体151b,为了满足第一本体151a和第二本体151b之间的扭矩传递时的强度需求,优选地,第一本体151a和第二本体151b其中之一向另一本体延伸形成与另一本体至少部分轴向重叠的延伸部151c,并通过第一本体151a和第二本体151b的重叠部分周向抵接进行扭矩传递,第一本体151a和第二本体151b通过压装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一本体151a在驱动轴1325轴向上位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 13和输出行星轮1581之间。
参见图1和图4,为了进一步缩短手持式动力工具的轴向长度,夹槽153 在输出轴150轴线上的投影与输出行星轮在输出轴150轴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也即夹槽153至少部分位于延伸部151c上。优选地,夹槽153在输出轴150轴线上的投影与第一本体151a在输出轴150轴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轴向重叠,也即夹槽153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本体151a上,以提供夹爪153在打开时向马达方向运动的空间。换句话说,当夹爪152运动至后端位置时,夹爪152在轴向上的投影与输出行星轮1581在轴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更为优选地,当夹爪152运动至后端位置时,输出行星轮1581、输出齿圈1582、以及输出太阳轮1583在驱动轴轴向的投影与所述夹爪153 在驱动轴轴1325向上的投影重叠。更为优选地,为了尽可能缩短本体151 的轴向长度以缩短动力工具的轴向长度,当夹爪152运动至后端位置时,本体151靠近前端盖1123的端面到前端盖的距离为L3(图中未标示),夹爪靠近前端盖的部分到前端盖的距离为L4(图中未标示),且L3≤L4,换句话说,为了尽可能缩短本体的轴向长度以缩短动力工具的轴向长度,当夹爪 152运动至后端位置(也即使夹爪完全打开的位置时)夹爪152的后端部分比本体的后端部分在轴向更靠后或夹爪152的后端部分与本体的后端部分在轴向上齐平。
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输出装置15还包括固定于本体151上的输出销轴1584(参见图6),输出行星轮1581可转动的设置于输出销轴1584。优选地,为方便输出装置15的组装,输出销轴1584可选择性的固定于第一本体151a或第二本体151b,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输出销轴1584靠近第一本体151a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本体151a,输出销轴1584靠近第二本体151b的一端与第二本体151b间隔设置,也即输出销轴1584靠近第二本体151b 的一端处于悬空状态,其并未固定于第二本体151b。为降低输出行星轮1581 的端部与第一本体151a或第二本体151b之间的摩擦,输出行星轮1581与第一本体151a和151b之间设有垫片1337(参见图1和图7),优选地,该垫片1337为金属垫片。需要说明的是,输出销轴1584也可固定在第二本体 1335上,或输出销轴1584一端固定在第一本体151a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本体体151b上。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出装置15的结构还可以为其他形式,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螺丝批还包括模式选择机构,模式选择机构能够使螺丝批在钻孔模式(以下简称drill模式)以及夹头调节模式(以下简称auto chuck 模式)之间切换,当螺丝批处于drill模式时,马达12带动本体151、夹爪 152以及调整件一起旋转以带动工具头(螺丝批头)执行工作;当螺丝批处于auto chuck模式时,螺母套154与夹爪152之间能够进行相对转动,夹爪 152进行打开或闭合动作,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本体151以及位于本体151 内的夹爪152不转动,螺母套154相对于夹爪152转动,以使夹爪152进行打开或闭合动作。
输出太阳轮1583位于伸出空心支撑套1124外侧的驱动轴1325上,并与设置于本体151上的输出行星轮1581啮合,以将第二级行星轮系132的转动传递至输出装置15。本实施例中,输出齿圈1332具有沿轴向靠近电机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远离电机的第二工作位置,参见图5-图6,当螺丝批处于drill模式时,输出齿圈1582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输出齿圈1582不可转动的相对于机壳固定,也即输出齿圈1582相对于机壳不能够转动,且输出齿圈1582与输出行星轮1581啮合。因此,输出太阳轮1583将转动传递给输出行星轮1581,输出行星轮1581在固定的输出齿圈1582的作用下带动本体151、夹爪以及位于本体151内的工具头旋转。
参见图3-图4,当螺丝批处于auto chuck模式时,输出齿圈1582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输出齿圈1582仍然与第三行星轮1331啮合,但可相对于机壳转动,也即当输出齿圈1582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输出行星轮1581将转动传递给输出齿圈1582,使得输出齿圈1582相对于机壳转动。在第二工作位置时,输出齿圈1582同时能够将转动传递至螺母套154以使螺母套154 相对于夹爪152转动,使得夹爪152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打开或闭合动作。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auto chuck模式下,输出齿圈1582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输出行星轮1581将转动传递至输出齿圈1582并通过输出齿圈1582 进一步将转动传递至螺母套154以使螺母套154相对于此时不转动的本体 151(夹爪152)转动,使得夹爪152根据需要进行打开或闭合动作。优选地,本实施例通过将本体151选择性的锁定于机壳以实现螺母套154能够相对于本体151以及设置在本体151内的夹爪152转动,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本体151a选择性的锁定于机壳以实现本体151相对于机壳固定。
参见图1,为实现auto chuck模式下第一本体151a相对于机壳固定,模式选择机构包括用于固定第一本体151a的锁止元件130,锁止元件130始终周向不可转动的固定于机壳,但能够相对于机壳进行轴向移动以在第一锁位置和第二锁位置之间切换,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锁止元件130通过沿轴向移动以实现锁止元件130在第一锁位置和第二锁位置之间切换,第一本体 151a上设有与锁止元件130(本体锁)配接的锁止配接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位置靠近第一本体151a上的锁止配接部并与锁止配接部配接,第二锁位置远离第一本体151a的锁止配接部并与锁止配接部分离。参见图3和图 4,当螺丝批处于auto chuck模式时,锁止元件130位于第一锁位置,锁止元件130将第一本体151a周向不可转动地锁定于机壳。参见图5-图6,当处于drill模式时,锁止元件130位于第二锁位置,锁止元件130解除对第一本体151a的周向锁定,输出行星轮1581能够带动本体151以及位于本体 151内的夹爪152一起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述的描述可知,本实施例中,由于drill模式时,输出齿圈1582在相对于机壳不可转动的第一位置,因此,模式选择机构还包括将输出齿圈1582在第一工作位置时固定于机壳的结构,如内齿圈锁,本实施例为了简化螺丝批内部的结构,锁止元件130 还能够用于对输出齿圈1582相对于机壳进行锁定,也即本实施例中,锁止元件130同时起内齿圈锁的作用,也即锁止元件130包括用于锁定本体的本体锁以及用于锁定输出齿圈1582的内齿圈锁。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锁止元件130结构以及锁止元件130如何在drill模式以及autochuck模式下分别起到本体锁的作用又起到内齿圈锁作用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5-图6,drill模式时,锁止元件130位于第二锁位置时,输出齿圈1582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此时,锁止元件130解除对第一本体151a的周向锁定,且同时与输出齿圈1582连接并将输出齿圈1582 不可转动的固定于机壳,以使输出行星轮1581能够带动本体151以及夹爪 152进行旋转,也即锁止元件起到本体锁作用的部分与第一本体151a分离,锁止元件起到内齿圈锁作用的部分与输出齿圈1582连接。优选地,锁止元件130包括设置于其内壁的通槽1340,输出齿圈1582上设有与通槽1340 配合的齿圈锁齿1582a,锁止元件130的上述通槽1340以及位于输出齿圈 1582端部的齿圈锁齿1582a啮合实现输出齿圈1582的周向固定,也即输出齿圈1582的齿圈锁齿1582a插入到对应的轴向通槽1340内以实现输出齿圈 1582的固定。此时,输出太阳轮1583将扭矩传递至第三行星轮1331,且在输出齿圈1582的作用下,输出行星轮1581围绕输出太阳轮1583公转以带动本体151以及夹爪152转动,并通过夹爪152带动工具头进行工作。
当螺丝批通过模式选择机构由drill模式切换至auto chuck模式时,此时锁止元件130由第二锁位置向靠近第一本体151a方向移动(向后移动)至第一锁位置以实现对第一本体151a的锁定,同时输出齿圈1582由第一工作位置向远离第一本体151a且靠近螺母套154的方向(向前)移动至第二工作位置以实现与锁止元件130(内齿圈锁)分开并与螺母套154旋转连接。优选地,锁止配接部为设置于第一本体151a上的锁块1510,本体锁上设有与锁止配接部配接的第二锁定件,优选地,第二锁定件为上述通槽1340,也即锁止元件130(本体锁)通过通槽1340与锁块1510配接实现对第一本体151a的锁定。因此,在auto chuck模式下,锁止元件130位于第一锁位置时,输出齿圈1582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此时,锁止元件130将本体151、夹爪152周向锁定,输出齿圈1582带动螺母套154相对于夹爪152转动。
参见图1和图6,本实施例中,在auto chuck模式下,为了保证在夹爪 152合拢或张开到位后,夹爪152不再继续合拢或继续打开,也即螺母套154 不再继续对夹爪152施加扭力,上述输出齿圈1582和螺母套154之间设有用于在夹爪152夹紧或完全打开后使输出齿圈1582和螺母套154之间断开扭矩传递的离合机构20。离合机构20包括能够与输出齿圈1582转动连接的第一离合件21,以及与螺母套154转动连接的且可相对于螺母套154轴向移动的第二离合件22以及离合弹性件23,其中,当夹爪152夹紧或完全打开后,第二离合件22轴向向前移动,第一离合件21与第二离合件22脱开,输出齿圈1582不再将扭矩传递至螺母套154。优选地,第一离合件21 为套设于本体151外周的的卡环,其中,卡环靠近输出齿圈1582的一端设有与输出齿圈1582的内齿配合的以实现扭矩传递的啮合齿211,卡环靠近第二离合件22的一端设有用于与第二离合件22进行扭矩传递的离合动端齿 212。第二离合件22上设有与离合动端齿212配合作用的离合静端齿222,且第二离合件22的前端设有离合弹性件23,以使当夹爪152夹紧或完全打开后,也即第一离合件21和第二离合件22之间的扭力增大到预定值时,第二离合件22压缩离合弹性件23,以使离合动端齿212和离合静端齿222间脱开连接。在第二离合件22与第一离合件21脱开后,第二离合件22在离合弹性件23的作用下向后运动,也即自动复位并推动第二离合件22至离合动端齿212和离合静端齿222啮合的位置。因此,当夹爪152夹紧或完全打开后,离合机构20进行反复的自动脱扣动作。
参见图1,离合动端齿212以及离合静端齿222包括导向斜面(图中未标示),通过导向斜面使得第二离合件22能够压缩离合弹性件23以使第一离合件21和第二离合件22分离。需要说明的是,当夹爪152夹紧或完全打开后,导向斜面同样会使得第一离合件21也具有向靠近电机方向运动的趋势,也即第一离合件21会受到一个向后运动的轴向力,为防止第一离合件 21向后运动以抵压输出齿圈1582(需要说明的是,当输出齿圈1582受到来自第一离合件的在脱扣时的轴向力时,也即受到离合力时,输出齿圈1582 同样会给带动其运动的模式选择机构一个轴向力,如给带动输出齿圈1582 运动的操作件一个轴向力,这样操作件将会受力),螺丝批10还包括一个与第一离合件21轴向抵接的轴向抵接件。优选地,轴向抵接件为设置于本体151上的第三凸缘1514(参见图7)。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离合机构与夹爪在驱动轴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叠。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夹爪沿驱动轴轴向上能够在前端位置和后端位置之间移动,本实施例所述的与夹爪在驱动轴轴向上的重叠指的是与夹爪在前端位置和后端位置所跨越区域的任意位置的重叠。具体可参见图4,当夹爪152位于后端位置时,夹爪靠近马达的一端在驱动轴轴向上的投影位置为N1,当夹爪运动至前端位置时,夹爪远离马达的一端在驱动轴轴向上的投影位置为N2,本实施例所述离合机构与夹爪152在驱动轴轴向上的至少部分重叠指的是离合机构在驱动轴轴向上至少部分位于位于 N1和N2的跨越区域K内。本实施例通过将离合机构在驱动轴1325轴向上与夹爪152至少部分重叠,使得离合机构在轴向上所占用的轴向长度较短。
参见图5,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马达靠近夹头组件的端面至本体151 远离马达的端面之间的距离L1在80mm-到95mm之间,以使得机身结构较为紧凑。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马达靠近夹头组件的端面”具体的可以指是对马达靠近夹头组件一端支撑的前轴承1210的面向夹头组件的端面。
另外,通过上述对第一支撑件1327以及支撑部1124的描述可知,第一支撑件1327位于本体的收容腔1515内,因此第一支撑件1327并不会增加夹头组件的径向的距离,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夹头组件的外径尺寸的长度小于等于60mm之间,优选地,h为52mm。
由以上电动螺丝批在drill模式和auto chuck模式时的工作原理的描述可知,参见图5所示,当处于夹头调节模式时,本体151相对于机壳固定设置,处于啮合状态的第一、第二离合件21、22能够将马达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调整件从而使所述调整件能够相对于本体转动,参见图6,当第一、第二离合件21、22之间传递的旋转力达到预定值时(也即夹头夹紧或打开到位后),上述离合件21、22中的至少一个克服离合弹性件23的作用力进行运动以使第一离合件21和第二离合件22断开连接,从而断开驱动轴1325和调整件在旋转方向的连接;当处于钻孔模式时,第一、第二离合件21、22无法将马达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调整环,且本体151在旋转方向连接至马达并带动夹爪152和调整环转动以带动工具头执行工作。因此,电动螺丝批无论是在 drill模式还是auto chuck模式,第一离合件21和第二离合件22之间始终在离合弹性件23的作用下啮合,只有当夹爪完全打开或闭合后,第二离合件 22才会克服离合弹性件23的作用力并与第一离合件分离。因此,第一离合件21和第二离合件之间的啮合程度以及脱扣力主要受离合弹性件23的影响,离合“脱扣”力的大小比较恒定,也即使第一离合件和第二离合件分离的预定旋转力的大小比较稳定。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离合机构20包括第一离合件21、第二离合件22 以及离合弹性件23,在钻孔模式下,所述第一、第二离合件21、22在所述离合弹性件23的作用力下相互啮合;在夹头调节模式下,所述离合机构能够将马达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调整件,从而使所述调整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 151转动,且当所述第一离合件21和第二离合件22之间传递的旋转力达到预定值时,上述离合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离合件能够克服所述离合弹性件23 的作用力沿马达轴轴向运动以使第一、第二离合件21、22脱开啮合,从而断开所述马达至调整件的动力传递。
本实施例中,第二离合件22与调整件始终在旋转方向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当动力工具处于auto chuck模式,所述离合机构能够将马达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调整件,从而使所述调整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151转动,且当所述第一离合件21和第二离合件22之间传递的旋转力达到预定值时,第一、第二离合件21、22脱开啮合,从而断开马达轴至调整件的动力传递,由此可知,当第一、第二离合件处于啮合状态时,无论在auto chuck模式还是在drill模式,第一、第二离合件与所述调整件在旋转方向连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离合机构也可以设置成为处于啮合状态时的第一、第二离合件21、 22与所述驱动轴1325一直在旋转方向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调整件为套设在多个夹爪外侧的调整环(螺母套),也即夹爪设置外螺纹,螺母套设置内螺纹,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调整件可以设置成至少部分位于夹爪所围设的区域内,并将夹爪152设置成内螺纹,调整件设置为外螺纹。
通过对上述对本实施例的描述可知,基于特定的auto chuck实现方式,离合机构在auto chuck模式时,能够将驱动轴1325的动力传递至调整件。在其它的实施实施方式中,auto chuck的实现方式还可以设置成调整件相对于机壳固定,夹爪152相对于调整件转动,此时的离合机构用于连接连接调整件和机壳。因此,离合机构中的其中一个离合件与调整件无相对转动的连接,另一个离合件与机壳或马达在旋转方向上连接;当处于夹头调节模式,第一离合件与第二离合件相互啮合,当所述第一离合件、第二离合件之间的扭矩达到预定值时,所述离合机构的其中一个离合件能够克服离合弹性件作用力相对于另一个离合件运动以脱开两者之间的啮合,从而使所述调整件与所述多个夹爪152无相对转动。
以下将结合图8-图23对本实施例中的模式选择机构的操作件30以及与操作件30相关的结构进行进一步介绍。通过上述对auto chuck模式下离合机构20的“脱扣”原理的描述可知,在离合弹性件23作用下,离合静端齿 222与离合动端齿212反复进行啮合和脱开动作,会产生较大噪音,且尤其在转速较高时,该声音会非常刺耳。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模式选择机构中供操作件30运动的滑槽的设置,使得螺丝批只有在低速模式下才能够处于autochuck模式。参见图8-图13,滑槽具有供操作件在drill工作模式下的高速位置和低速位置之间切换的第一滑槽311,且操作件30在高速位置和低速位置滑动时,操作件30能够带动上述的第二内齿圈1322相应在第一减速位置和第二减速位置之间移动。此外,滑槽还包括用于切换至auto chuck模式的第二滑槽312,第二滑槽312与第一滑槽311中对应的低速位置相连接,使得操作件30只有在低速位置时才能沿第二滑槽312运动以进行从drill模式切换至auto chuck模式。优选地,第二滑槽312为两段,分别设置于第一滑槽311的两侧以分别实现auto chuck模式下夹爪152的夹紧的夹紧槽3121 和夹爪松开的打开槽3122。优选地,第一滑槽311在机壳上沿电机轴121 的轴向延伸,第二滑槽32分布于第一滑槽311两侧且大致与第一滑槽311 垂直。因此,滑槽大致呈位于壳体上的“T”型槽结构。
参见图14-图16,本实施例中,在drill模式下,操作件30通过机壳内的连接组件带动第二内齿圈1322在第一减速位置和第二减速位置之间移动,优选地,连接组件包括圆弧形换挡钢丝41以及连接换挡钢丝41和操作件30且可在操作件30带动下轴向移动的滑动件42,换挡钢丝41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位于第二内齿圈1322的环槽1326内以通过换挡钢丝41带动第二内齿圈1322移动,为了使滑动件42能够在机壳内沿着预定的路径运动,齿轮箱壳体上设有供滑动件42轴向移动的滑轨1125。优选地,滑动件42设置于换挡钢丝41的两自由端中间,换挡钢丝41于滑动件42和自由端中间位置枢接于齿轮箱壳体。本实施例中,操作件30与滑动件42之间可相对转动,也即操作件30能够相对于滑动件42转动以使螺丝批从drill模式切换至auto chuck模式时。优选地,滑动件42沿圆周方向设置弧形槽421,操作件30的前端设有与弧形槽配合的导向块300,当操作件30在高速位置和低速位置之间切换时,导向块300通过弧形槽421带动滑动件42轴向移动;当操作件在低速位置转动时,也即操作件30在低速位置沿第二滑槽运动,导向块300能够在弧形槽421内转动以使操作件30相对于滑动件42转动。
优选地,模式选择机构还包括套设在齿轮箱壳体外侧且能够通过操作件 30驱动转动的切换环43、导引件(图中未标示)、推杆组件45以及上述既能够锁定本体151又能够锁定输出齿圈1582的锁止元件130,优选地,切换环43上设有开槽431,使得操作件30能够沿开槽431进行轴向移动以实现在drill模式下在高速位置和低速位置之间切换;当操作件30在低速位置沿第二滑槽运动时,也即操作件30进行周向转动时,操作件30在转动的过程中周向抵接切换环43以使切换环43一起转动,切换环43上设有第一导向槽4321以及第二导向槽4322。推杆组件45包括与锁止元件130连接的第一推杆组件451以及与输出齿圈1582连接的第二推杆组件452,优选地,导引件为切换销轴,切换销轴包括连接第一推杆组件451和第一导向槽4321 的第一切换销轴4514以及连接第二推杆组件452以及第一导向槽4322的第二切换销轴4524。
参见图8-图11和图18-图21,当操作件30由图10所示的位置切换至图8所示的位置时,也即由drill模式低速状态切换至auto chuck模式下夹爪 152打开状态,切换环43在操作件30的作用下随操作件30一起按图11中的箭头L方向旋转,切换环43上的第一导向槽4321通过第一切换销轴4514 和第一推杆组件451带动锁止元件130轴向向后移动,同时切换环43上的第二导向槽4322通过第二切换销轴4524和第二推杆组件452带动输出齿圈1582进行轴向向前移动,以实现本体151的固定以及输出齿圈1582与螺母套154旋转连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切换环43还设有打开触发件433 和锁紧触发件434,在输出齿圈1582以及锁止元件130运动到预定的位置后,打开触发件433触发马达换向开关435以使电机按预定的方向带动螺母套154旋转进行夹爪152的打开动作。参见图10-图12和图19-图21,当操作件30由图10所示的位置切换至图12所示的位置时,也即由drill模式低速状态切换至autochuck模式下夹爪152闭合状态,切换环43在转动到位后通过与其连接的锁紧触发件434触发马达换向开关435以使电机按预定的方向带动螺母套154旋转进行夹爪152的闭合动作,其原理与上述夹爪152 打开时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23,优选地,第一推杆组件451包括与第一切换销轴4514连接的第一连杆4513并通过第一连杆4513与锁止元件130连接以带动锁止元件 130轴向前、后移动。优选地,第一推杆组件451还包括第一自对位元件4510,其中第一自对位元件4510包括与第一切换销轴4514连接的第一推杆4511、设置于第一推杆4511前端且位于第一推杆4511和第一连杆4513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4512。当第一切换销轴4514向前运动时,其能够通过第一推杆4511以及位于第一推杆4511前端的第一弹性元件4512推动第一连杆4513 向前运动。优选地,第一连杆4513于第一弹性元件4512的前方径向延伸有第一抵挡件4518(见图1、图23),第一弹性元件4512抵接在第一抵挡件 4518上。第一连杆4513上设有轴向延伸的连杆缺槽4515(参见图20),第一切换销轴4514穿过连杆缺槽4515,以使第一切换销轴4514在第一导向槽4321的作用下向后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杆4513向后运动并在第一切换销轴4514向前运动时给第一切换销轴4514提供运动的空间。第二推杆组件452包括与第二切换销轴4524连接的第二连杆4523,并通过第二连杆 4523与输出齿圈1582连接以带动输出齿圈1582轴向前后移动。
参见图22,优选地,第二推杆组件452还包括第二自对位元件4520,其中第二自对位元件4520包括与第二切换销轴4524连接的第一推杆4511、设置于第二推杆4521前端且位于第二推杆4521和第二连杆4523之间的第二弹性元件4522。当第二切换销轴4524向前运动时,其能够通过第二推杆 4521以及位于第二推杆4521前端的第二弹性元件4522推动第二连杆4523 向前运动。第二连杆4523于第二弹性元件4522的前方径向延伸有第二抵挡件4528(见图1),第二弹性元件4522抵接在第二抵挡件4528上。第二连杆4523上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二连杆缺槽4525(见图1),第二切换销轴穿过第二连杆缺槽4525,以使第二切换销轴4524在第二导向槽4322的作用下向后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二连杆4523向后运动并在第二切换销轴4524向前运动时给第二切换销轴4524提供运动的空间。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推杆组件451设置第一自对位元件4510能够使得锁止元件130向前运动与输出齿圈1582啮合出现“顶齿”现象时,在输出齿圈1582转动一定角度后,通过第一自对位元件4510使得锁止元件130与输出齿圈1582顺利啮合到位。可以理解地,通过将第二推杆组件452设置第二自对位元件4520能够使得行输出齿圈1582向前运动与第一离合件21的啮合齿211啮合过程中出现“顶齿”现象时,在输出齿圈1582转动一定角度后,通过第二自对位元件4520 使得输出齿圈1582顺利与啮合齿211啮合到位。
参见18-图21,其中图18和19为drill模式下切换环43与切换销轴所对应关系的状态图,且其中图18中螺丝批处于高速状态,图19中螺丝批处于低速状态,图20和图21为autochuck模式下切换环43与切换销轴所对应关系的状态图,也即图19为与图10所对应的状态图,图20为与图8所对应的状态图,图21为与图12所对应的状态图。当操作件30由图10切换至图8时,切换环43则由图19所示状态按照图19中箭头B方向转动至图 20所示状态时,此时,第一导向槽4321通过第一切换销轴4514带动第一推杆4511向前运动,当第一推杆4511向前运动时,第一推杆4511压缩第一弹性元件4512并通过第一弹性元件4512抵压第一连杆4513以通过第一连杆4513带动锁止元件130向前运动,同时第二导向槽4322通过第二切换销轴4524带动第二推杆4521向后运动,第二推杆4521或第二切换销轴4524 带动第二连杆4523向后运动。当切换环43由图19所示状态按照图19中箭头F方向转动至图21所示状态时,第一导向槽4321通过第一切换销轴4514 带动第一推杆4511向前运动,当第一推杆4511向前运动时,第一推杆4511 压缩第一弹性元件4512并通过第一弹性元件4512抵压第一连杆4513以通过第一连杆4513带动锁止元件130向前运动。参见图20,优选地,齿轮箱壳体的外侧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1126,第一推杆4511、第一弹性元件 4512位于第一凹槽1126内以使其能够沿着第一凹槽1126进行轴向运动,第一连杆4513位于第一凹槽1126内且盖设于第一推杆4511和第一弹性元件4512的上方。齿轮箱壳体的外侧还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1127,第二推杆4521、第二弹性元件4522位于第二凹槽1126内以使其能够沿着第二凹槽1127进行轴向运动,第二连杆4523位于第二凹槽1127内且盖设于第二推杆4521和第二弹性元件4522的上方。优选地,第一推杆组件451以及第二推杆组件452至少为两组。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将第一切换销轴4514直接与第一连杆4513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一切换销轴4514的轴向运动直接带动第一连杆4513进行轴向运动。但相比较上述的第一切换销轴4514与第一自对位元件4510连接,在第一切换销轴4514向前运动时,通过第一推杆4511 抵接第一弹性元件4512并进一步通过第一弹性元件4512来推动第一连杆 4513向前运动的方式,上述方式在操作件30操作到位后,若锁止元件130上的开槽1340没有与第一本体151a上的锁块1510啮合到位,也即出“顶齿”现象,因为第一弹性元件4512的存在,本体151在转动后,受压缩的第一弹性元件1322会继续推动第一连杆4513以使锁止元件130的开槽1340 再次与第一本体151a上的锁块1510啮合。
第二实施例
图24-图2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螺丝批10',本实施例揭示了另一种方式实现在auto chuck模式下,本体151'通过本体锁134'旋转固定,同时输出齿圈1582'带动螺母套154'转动;在drill模式下,本体锁134'解除对本体151'固定,同时输出齿圈1582'相对于机壳固定,本体151'在马达的驱动下带动夹爪152'转动以实现带动工具头的转动,且在模式切换时不需要将输出齿圈1582'进行轴向移动,这样输出齿圈1582'可以稳定的固定于机壳内,使螺丝批10'的输出更稳定。
本实施例中操作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操作件包括用于模式切换的模式选择件301'以及drill模式下速度调节的速度操作件(图中未标出),且模式选择机构包括模式选择件301'、切换环43'、用于锁定本体的本体锁134'、第三切换销轴4534'、第三推杆组件453'、连接件182'以及内齿圈锁181'。同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是本体锁134'始终周向不可转动的固定于机壳,但能够相对于机壳进行轴向移动以在第一锁位置和第二锁位置之间切换,本体锁134'通过沿轴向移动以实现本体锁134'在第一锁位置和第二锁位置之间切换,第一本体151a上设置有与本体锁134'配接的锁止配接部,且第一锁位置靠近第一本体151a'的锁止配接部并与锁止配接部配接,第二锁位置远离第一本体151a'的锁止配接部并与锁止配接部分离。锁止配接部为设置于第一本体151a'上的锁块1510,当螺丝批处于auto chuck模式时,本体锁134'位于第一锁位置时,本体锁134'通过与锁块1510'啮合将本体151'周向不可转动的锁定于机壳,当处于drill 模式时,本体锁134'位于第二锁位置时,本体锁134'解除对第一本体151a'的周向锁定,输出行星轮1581'能够带动本体151'以及夹持有工具头的夹爪152'一起转动。
优选地,模式选择件301'为套设于机壳外侧的旋转环,切换环43'与模式选择件301'转动连接,切换环43'设有第三导向槽432',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切换环43'与模式选择件301'还可以一体成型,也即导向槽432'设置于切换环43'的内壁,导向槽432'用于通过第三切换销轴4534'带动第三推杆组件453'实现轴向运动。第三推杆组件453'的一端通过第三切换销轴4534'可活动的设置于第三导向槽432'内,另一端与连接件182'相连用于带动连接件182'轴向移动。连接件182'可在靠近内齿圈锁181'的第一切换位置和远离内齿圈锁181'的第二切换位置之间移动,连接件182'在轴向移动的过程中始终与输出齿圈1582'旋转连接。内齿圈锁181'周向不可转动的相对于机壳固定,当连接件182'在第一切换位置时,连接件182'与内齿圈锁181'旋转连接并通过内齿圈锁181'限制输出齿圈1582'的转动,也即此时输出齿圈1582'相对于机壳周向固定;当连接件182'在第二切换位置时,连接件182'与内齿圈锁181'轴向分离,输出齿圈1582'能够带动连接件182'一起转动。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模式选择件301'使第三推杆组件453'带动连接件182'运动的同时,本体锁134'也能够运动到相应的位置,优选地,本体锁134'与连接件182'轴向抵接且本体锁134'在远离输出齿圈1582'的一端和机壳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弹性元件135'。当连接件182'轴向运动后,连接件182'不再轴向抵接本体锁134',本体锁134'在第三弹性元件135'的作用下可轴向移动,当连接件182'反向运动后,连接件182'通过克服第三弹性元件135'的作用力推动本体锁134'回到对应的位置。
以下将结合附图24-图26进一步介绍螺丝批10'在drill模式和auto chuck 模式之间切换的原理。
参见图25,当螺丝批处于drill模式时,本体锁134'位于远离第一本体 151a'锁止配接部的第二锁位置并与锁止配接部分离,本体锁134'与第一本体151a'分离,也即本体锁134'未锁定第一本体151a',从而本体151'可转动的设置于机壳内;同时,连接件182'位于靠近内齿圈锁181'的第一切换位置,连接件182'通过位于其外周上的锁定齿1821'(见图24) 与内齿圈锁181'的内周壁上的齿圈固定齿1811'啮合,输出齿圈1582'不可转动的固定于机壳,因此,在该模式下输出行星轮1581'带动本体151'以及夹爪152'转动,并进一步带动位于夹爪152'内的工具头进行工作。
当旋转模式选择件301'至auto chuck模式时,也即螺丝批10'由图25 所示状态切换至图26所示状态时,模式选择件301'带动切换环43'转动,第三推杆组件453'在切换环43'的第三导向槽432'的作用下带动连接件 182'向远离内齿圈锁181'方向移动,也即连接件182'由第一切换位置向前运动至第二切换位置,连接件182'其外周上的锁定齿1821'与内齿圈锁 181'的内周壁上的内齿圈固定齿1811'脱开,输出齿圈1582'可带动连接件182'一起相对机壳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当连接件182'由第一切换位置向前运动至第二切换位置时,连接件182'同时与螺母套154'旋转连接,因此,输出齿圈1582'的转动能够带动螺母套154'转动。由于连接件182'与本体锁134'轴向抵接,因而,当连接件182'由第一切换位置向前移动至第二切换位置时,本体锁134'在第三弹性元件135'作用下由远离第一本体的第一锁位置运动至靠近第一本体151a'的第二锁位置,本体锁134'通过位于其内周壁的行星架锁齿(图中未标示)与第一本体151a'上的锁块1510'啮合以实现对第一本体151a'的锁定。因此,该模式下输出齿圈 1582'能够通过连接件182'相对于固定的第一本体151a'和夹爪152'转动,从而实现夹爪152'的打开或闭合动作。
继续旋转模式操作件时,螺丝批由auto chuck模式切换至drill模式时,模式选择件301'带动切换环43'转动,切换环43'的转动使得第三推杆组件453'克服第三弹性元件135'的弹性力,以带动连接件182'以及第连接件182'抵接的本体锁134'一起向后运动,从而螺丝批回复至上述drill 模式状态。优选地,为使连接件182'由第二切换位置向后移动至第一切换位置时,连接件182'外周的锁定齿1821'能够顺利的与内齿圈锁181'的内齿圈固定齿1811'啮合,内齿圈锁181'的后侧设有第四弹性元件(图中未标示),以使连接件182'的外周的锁定齿1821'与内齿圈锁181'的内齿圈固定齿1811'出现“顶齿”时,使得连接件182'通过内齿圈锁181'压缩第四弹性元件进行转动,并在转动后齿圈锁181'啮合到位。
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当夹爪152锁紧或打开后断开输出齿圈1582'与螺母套154'之间扭矩传递的离合机构20',离合机构20'包括能够在连接件182'向前移动后与连接件182'转动连接的第一离合件21',以及与螺母套154'转动连接的第二离合件22',第一离合件21'和其前端的机壳之间设有离合弹性件23'。当夹爪152'锁紧或完全打开后,第一离合件 21'克服离合弹性件23'的弹性力向前移动从而断开第一离合件21'和第二离合件22'之间的扭矩传递。
由对第二实施例的描述可知,所述离合机构20'包括第一离合件21'、第二离合件22'以及离合弹性件23',在钻孔模式下,所述第一、第二离合件21'、22'在所述离合弹性件23'的作用力下相互啮合;在夹头调节模式下,所述离合机构能够将马达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调整件,从而使所述调整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151'转动,且当所述第一离合件21'和第二离合件22'之间传递的旋转力达到预定值时,上述离合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离合件能够克服所述离合弹性件23'的作用力沿马达轴轴向运动以使第一、第二离合件21'、22'脱开啮合,从而断开所述马达至调整件的动力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输出齿圈1582'在模式切换的过程中并不需要进行轴向移动,也即输出齿圈1582'相对于机壳马达轴轴向相对固定,模式选择件301'可操作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带动连接件182'运动,从而使得夹头调节模式下连接件182'在旋转方向上连接输出齿圈1582'和离合件,且钻孔模式下连接件182'在旋转方向上断开所述输出齿圈1582'和上述离合件21'、22'之间的连接。由于输出齿圈1582'的内周齿需要与输出行星轮1581'外圈齿啮合,通常情况来讲,输出齿圈1582'的内周齿与输出行星轮1581'的外圈齿之间的啮合间隙越小则传动越稳定,但当输出齿圈1582'需要进行轴向移动时,啮合间隙必须增大,不然输出齿圈的轴向移动将受阻或比较困难,这就使得传动稳定性较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通过连接件182'进行轴向移动代替输出齿圈1582'轴向移动避免了造成的传动稳定性差的问题。
第三实施例
图27-图30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螺丝批10"的部分剖视图,本实施例揭示了另一种方式实现在auto chuck模式下本体151"通过本体锁134"旋转固定,同时输出齿圈1582"带动螺母套154"转动以及在 drill模式下本体锁134"解除对本体151"的固定,同时输出齿圈1582"相对于机壳固定,本体151"在马达的驱动下带动夹爪152"转动以实现带动工具头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模式选择机构包括模式选择件301"、设有导向槽(图中未示出)的切换环(图中未示出)、导向件、连接件182"、本体锁134"以及内齿圈锁。优选地,模式选择件301"为套设于机壳或夹头壳体外侧的旋转环,导向件包括用于带动连接件182"轴向移动的第三切换销轴4534",导向槽包括用于供第三切换销轴4534"运动的第三导向槽432"。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切换环与模式选择件301"一体成型,也即模式选择件301"的内周面上设有导向槽。第三切换销轴4534"的一端可活动的设置于第三导向槽内432",另一端与连接件182"相连以带动连接件182"轴向移动。本体锁134"可在靠近第一本体151a"的第一锁位置和远离第一本体 151a"的第二锁位置之间移动但周向不可转动的相对于机壳固定。同上述第二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182"始终与输出齿圈1582"旋转连接,内齿圈锁181"不可转动的固定于机壳,连接件182"通过轴向移动以实现与内齿圈锁181"啮合或分开从而分别实现输出齿圈1582"的周向固定或周向可旋转,也即连接件182'可在靠近内齿圈锁181"的第一切换位置和远离内齿圈锁181"的第二切换位置之间移动,连接件182"在轴向移动的过程中始终与输出齿圈1582"旋转连接。内齿圈锁181"周向不可转动的相对于机壳固定,当连接件182"在第一切换位置时,连接件182'与内齿圈锁181'旋转连接并通过内齿圈锁181"限制输出齿圈1582"的转动,也即此时输出齿圈1582"相对于机壳周向固定;当连接件182"在第二切换位置时,连接件182"与内齿圈锁181'轴向分离,输出齿圈1582"能够带动连接件182"一起转动,同时连接件182"与螺母套154"旋转连接。
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主要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本体锁134"的结构以及运动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切换销轴还包括与本体锁134"连接用于带动本体锁134"进行径向运动的第四切换销轴4516",导向槽还包括供第四切换销轴4516"的一端运动的第四导向槽(图中未示出)。第四切换销轴 4516"的另一端与本体锁134"连接用于带动本体锁134"进行径向运动,以使本体锁134"能够实现对第一本体151a"的锁定和解锁,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四切换销轴4516"与本体锁134"一体成型。参见图27,当螺丝批10"位于drill模式时,本体锁134"与第一本体151a"径向分离,同时内齿圈锁181"通过连接件182"与输出齿圈1582"旋转连接,且连接件 182"与螺母套154"分离,因此,在该模式下,本体151"的转动能够带动夹爪152"以及位于夹爪152"内的工具头一起旋转。参见图29,当螺丝批 10"位于autochuck模式时,本体锁134"与第一本体151a"径向啮合以使本体151"相对于机壳旋转固定,同时内齿圈锁181"通过连接件182"与输出齿圈1582"分离,且连接件182"与螺母套154"旋转连接,因此,在该模式下,输出齿圈1582"能够带动连接件182"以及螺母套154"一起相对于本体151"内的夹爪152"转动从而使得夹爪进行打开或闭合动作。
参见图28-图29,当螺丝批10"由drill模式切换至auto chuck模式时,连接件182"在移动的过程中首先与内齿圈锁181"断开连接,随着连接件182"继续移动,连接件182"与螺母套154"连接,且此时本体锁134"与本体151a"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当夹爪152"在打开或锁紧后,离合机构20"断开输出齿圈1582"与螺母套154"之间的连接,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离合动端齿212"固定连接于连接件 182"上,离合静端齿212"固定于螺母套154",连接件182"与机壳之间设置有离合弹性件23"。参见图30,当autochuck模式下,输出齿圈1582"通过连接件182"带动螺母套154"使得夹爪152"夹紧或完全打开后,连接件182"抵压离合弹性件23",离合动端齿212"与离合静端齿222"分离。优选地,为使得在“脱扣”时,连接件182"的运动不会导致与连接件 182"连接的第三切换销轴4534"以及模式操作件301"的运动,连接件 182"上设有轴向延伸的离合槽182a",以使得在“脱扣”时连接件182"能够相对于第三切换销轴4534"进行运动。需要说明的是,由对本实施例中螺丝批10"在drill模式切换和auto chuck模式的工作原理以及drill模式切换到auto chuck模式的切换原理的描述可知,本实施例中的离合机构 20"的第一离合件(图中未标示)和第二离合件(图中未标示)并非始终啮合,其与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离合机构基本相同,只有在auto chuck模式下,第一离合件和第二离合件之间才啮合(也即离合动端齿212"与离合静端齿 222"才啮合)。
第四实施方式
图31-图4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动螺丝批10a的示意图,螺丝批10a包括机壳、马达12a、用于供电的电池18,传动机构以及夹头组件,夹头组件包括夹头壳体(前壳体)1104a以及至少部分位于夹头壳体1104 内的输出装置15。具体而言,机壳包括呈水平方向延伸的后壳体1103a以及与后壳体1103a固定连接的用于形成握持手柄的手柄壳体1102a,前壳体 1104a与后壳体1103a对接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主壳体,主壳体形成至少收容部分输出装置15a的收容腔。
马达12a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并输出旋转动力。输出装置15a包括输出轴150a,所述输出轴150a上设有用于收容工具头的收容孔1500a。传动机构位于马达12a和输出装置15a之间以将所述马达12a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输出装置15a。模式选择机构用于将螺丝批10a至少在钻孔模式或夹头调节模式之间切换。
参见图31-图37所示,输出轴150a包括本体151d、围绕收容孔设置用以夹持工具头的夹爪152a以及设置于本体151d上用以容置所述夹爪152a 的夹槽153a,输出装置15a还包括输出行星轮1581a、位于输出行星轮1581a 外侧的输出齿圈1582a以及设于本体151a外侧能够相对于本体151a和夹爪 152a转动以锁紧或打开夹爪152a的调整环,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调整环包括螺母套154a,螺母套154a的内周壁上设有内螺纹(图中未示出),夹爪152a面向内螺纹的侧面上设有外螺纹1521a,当螺母套154a相对于夹爪152a转动时,内螺纹与外螺纹1521a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夹爪152a进行打开或闭合的动作。传动机构设有用于带动输出行星轮1581a转动的输出太阳轮1583a。
模式选择机构包括能够连接输出齿圈1582a和调整环的连接件420a以及能够选择性地阻止输出齿圈1582a或本体151d转动的锁止元件130a,锁止元件130a相对于机壳不可转动地设置,其中,当处于钻孔模式时,锁止元件130a与输出齿圈1582a连接以阻止输出齿圈1582a周向转动,且输出齿圈1582a和调整环在连接件420a的作用下断开连接,从而本体151d和夹爪152a能够在马达的驱动下旋转以带动工具头执行工作;当螺丝批10a由钻孔模式切换至夹头调节模式时,锁止元件130a与本体151a连接并与输出齿圈1582a脱离以阻止本体151a周向转动并解除对输出齿圈1582a的周向限定,且输出齿圈1582a和调整环在连接件420a的作用下连接,从而输出齿圈1582a能够在马达12a的作用下带动调整环相对于本体151d以及夹爪 152a转动以实现夹爪152a的打开或闭合。因此,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中的锁止元件130a既包括用于锁定本体151a的本体锁又包括用于锁定输出齿圈1582a的内齿圈锁,换句话说,用于锁定本体151a的本体锁与用于锁定输出齿圈1582a的内齿圈锁不可分离地连接或一体成型,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连接件420a使得autochuck模式下,输出齿圈1582a和调整件旋转方向上连接,但在drill模式下,输出齿圈1582a和调整件在旋转方向上断开连接,而非通过轴向移动输出齿圈 1582a来实现。
本实施例中,模式选择机构还包括与锁止元件130a连接用于推动锁止元件130a运动以实现锁止元件130a选择性地锁定本体151d或输出齿圈 1582a的第一推杆组件451a以及连接第一推杆组件451a和连接件420a的第四推杆组件454a,因此,第四推杆组件454a能够在第一推杆组件451a的作用下带动连接件420a运动。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锁止元件130a通过沿轴向移动以实现锁止元件130a在第一锁位置和第二锁位置之间切换,连接件 420a通过轴向移动实现在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断开位置之间切换。
以下将结合图31、图38-图39进一步讲述第一推杆组件451a如何带动第四推杆组件454a以及与第四推杆组件454a连接的连接件420a进行运动。第四推杆组件454a包括第四连杆4541a,第一推杆组件451a包括第一连杆 4511a,第一连杆4511a的一端与模式连接件302a相连,另一端与锁止元件 130a相连,当螺丝批由drill模式切换至auto chuck模式时,也即第一连杆 4511a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后运动,此时第一连杆4511a带动锁止元件130a 轴向向后运动。为使得第一连杆4511a能够带动第四连杆4541a轴向向后运动,并且第一连杆4511a(也即锁止元件130a)的运动行程与第四连杆4541a (也即连接件420a)的运动行程可以不相同或不同步,第一连杆4511a或第四连杆4541a之一设有轴向延伸的连杆导槽4510a,第一连杆4511a或第四连杆4541a之另一设有位于连杆导槽4510a内的连杆导向件4542a,本实施例中,连杆导槽4510a设置于第一连杆4511a,连杆导向件4542a位于第四连杆4541a。当第一连杆4511a带动锁止元件130a轴向向后运动一定距离后,此时锁止元件130a与输出齿圈1582a脱开连接,继续向后运动连杆导向件4542a与连杆导槽4512a抵接,因此,第一连杆4511a不仅带动锁止元件130a轴向向后运动,同时还带动第四连杆4514a轴向向后运动,此时,锁止元件130a与本体在旋转方向连接,本体被锁定,同时连接件420a轴向向后移动后与输出齿圈连接,螺丝批切换至auto chuck模式。
当螺丝批由auto chuck切换至drill模式时,第一连杆4511a在外力作用下带动锁止元件130a沿轴向向前进行移动。为使得第一连杆4511a能够带动第四连杆4541a轴向向前移动,第一推杆组件451a和第四连杆4541a之间还设有推杆弹性件480a,其中,第一推杆组件451a首先带动锁止元件130a 轴向向前移动,且第一推杆组件451a的向前运动使得推杆弹性件480a压缩,并在推杆弹性件480a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推杆弹性件480a推动第四连杆 4541a向前移动。
参见图35和图36,当螺丝批处于auto chuck模式时,锁止元件130a位于第一锁位置,连接件420a位于第一连接件位置,锁止元件130a将本体 151d周向不可转动地锁定于机壳,同时连接件420a将输出齿圈1582a与调整环进行连接。参见图33-图34,当处于drill模式时,锁止元件130a位于第二锁位置,锁止元件130通过轴向移动解除对本体151d的周向锁定并对输出齿圈1582a进行周向锁定,同时连接件420a断开输出齿圈1582a和调整环之间的连接,输出行星轮1581a能够带动本体151d以及位于本体151d 内的夹爪152a一起转动。
螺丝批10a还包括位于调整环和输出齿圈1582a之间用以在auto chuck 模式下且夹爪152a打开或闭合后用以断开输出齿圈1582a和调整环之间扭矩传递的离合机构20a,离合机构20a包括能够与输出齿圈1582a转动连接的第一离合件21a,以及与调整环转动连接且可相对于调整环轴向移动的第二离合件22a,以及离合弹性件23a,本实施例中,离合弹性件23a位于第二离合件22a和前壳体1104a之间,当夹爪152a夹紧或完全打开后,第二离合件22a压缩离合弹性件23a,第二离合件22a轴向向前移动,第一离合件21a与第二离合件22a脱开,输出齿圈1582a不再将扭矩传递至调整环(螺母套154a)。优选地,第一离合件21a为套设于本体151a'外周的的卡环,卡环上设有轴向延伸的离合齿槽211a,连接件420a上设有与齿槽211a配合的连接齿牙421a,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20a与第一离合件21a常啮合,也即连接齿牙421a始终位于离合齿槽211a内,并通过连接齿牙421a在离合齿槽211a内轴向后移动,也即轴向向靠近输出齿圈1582a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将第一离合件21a与输出齿圈1582a的连接。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离合结构20a还可以为其他设置方式,如离合弹性件23a位于第一离合件21a和壳体11a之间,当夹爪152a夹紧或完全打开后,第一离合件22a压缩离合弹性件23a,第一离合件轴向移动,第一离合件21a与第二离合件22a脱开,输出齿圈1582a不再将扭矩传递至螺母套154a。
本实施例中,模式选择机构还包括模式选择件301a,模式选择件301a 和第一推杆组件451a连接以将模式选择件301a的运动传递至第一推杆组件 451a,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操作者在单手握持手柄壳体1102a的时候方便进行模式切换,模式选择件301a邻近所述手柄壳体1102a设置从而使操作者能够单手同时进行握持手柄和控制模式选择件301a线性运动。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当螺丝批切换至autochuck模式时,模式选择件301a在手指的按压作用下沿第一方向运动,优选地,上述输出轴150a沿轴向具有设有收容孔1500a的第一端以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且第一方向为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也即,模式选择件301a具有初始位置以及由初始位置沿第一方向运动到位后的切换位置,因此,当模式选择件301a沿第一方向运动至切换位置后,螺丝批处于autochuck模式。另外,本实施例的中模式选择机构还包括模式复位元件303a,模式复位元件303a位于模式选择件301a和机壳之间,当模式选择件301a沿第一方向运动至切换位置后,模式复位元件 303a通过模式选择件301a在外力的作用下处于弹性蓄能状态,也即当模式复位元件303a为拉簧时,模式复位元件303a在外力作用下拉伸,当模式复位元件303a为压簧时,模式复位元件303a在外力作用下压缩,当外力释放后,模式选择件301a在模式复位元件303a作用下运动至初始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当螺丝批10a由drill模式切换至auto chuck模式时,本实施例中的锁止元件130a以及连接件420a均沿第一方向运动,其与模式选择件301a 的运动方向一致,该设置方式使得模式选择件301a通过简单的联动机构(如上述的第一推杆组件451a和第四推杆组件454a)即可带动锁止元件130a 和连接件420a进行运动,相比较当锁止元件130a或连接件420a与模式选择件301a运动方向不一致时,联动机构不需要进行运动方向的切换,联动机构结构简单。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当处于钻孔模式时,所述连接件420a 位于输出齿圈1582a远离马达的一侧并通过离合机构与调整件无相对转动地连接,且所述锁止元件130a与所述输出齿圈1582a配接;当动力工具由钻孔模式切换至夹头调节模式时,所述连接件420a以及所述锁止元件130a 沿马达轴轴向向靠近马达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连接件420a在旋转方向传动连接于输出齿圈1582a和调整件之间,同时锁止元件130a与输出齿圈 1582a脱开并将本体相对于机壳固定。
本实施例中,螺丝批还包括用于对马达进行供电或断电的控制的开关操作件304a以及根据开关操作件304a的运动控制马达运动的第一控制组件,为了方便在操作开关操作件时实现对马达速度的控制,随着开关操作件运动的行程的大小不同,第一控制组件使得马达的转速也不同,且当行程越大时,马达的转速越高。与本实施例中模式选择件301a的运动方式基本相同,为了方便操作者在单手握持手柄的时候方便进行控制开关操作件,开关操作件 304a邻近所述手柄壳体设置从而使操作者能够单手同时进行握持手柄和控制开关操作件进行运动,开关操作件304a的运动优选为线性运动,开关操作件304具有使马达与供电电源断开连接的开关初始位置以及使马达与供电电源连接的操作位置,且开关操作件沿第一方向运动的行程越大,也即操作位置距离输出位置的距离越远,马达的转速越高。
由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描述可知,当螺丝批处于autochuck模式时,若马达的速度较高容易造成“脱扣”声音刺耳、操作环境差的问题。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出现,需要限制开关操作件304a的运动的行程,以避免开关操作件304运动的行程较大导致马达转速较高。参见图33-图37,本实施例中,螺丝批还包括互锁机构305a,所述互锁机构305a枢转的设置于机壳,且能够在模式选择件301a的带动下按预设枢转方向进行枢转运动。互锁机构 305a包括第一限位臂3051a和第二限位臂3052a,参见图35和36所示,当所述模式选择件301a切换至切换位置时,所述模式选择件301a迫使第一限位臂3051带动互锁机构305a枢转至第一限定位置,第二限位臂3052a的自由端运动至开关初始位置和开关终点操作位置之间,也即运动至操作位置以限制开关操作件运动的行程,从而控制马达的转速。为了防止在drill模式时,操作者误操作模式选择件301a,当开关操作件304a运动至任一操作位置后,若操作模式选择件301a,当模式选择件301a带动第一限位臂3051a 的自由端枢转至初始位置和切换位置之间时,行程开关在预设枢转方向上与第二限位臂3052a抵接,模式选择件301a无法运动至切换位置。本实施例中,互锁机构305a和第一连杆4511a之间还设有模式连接件302a,优选地,模式连接件302a为弹性钢丝。
参见图32-37所示,本实施例中,模式选择件301a上设有导引第一限位臂3051a的自由端运动的模式切换槽3011a,参见图34-图35所示,当模式选择件301a沿图33所示的第一方向F1进行运动时至图35所示位置时,第一限位臂3051a的自由端在模式切换槽3011a的作用下按预设路径运动,互锁机构305a按预设的方向进行枢转,第二限位臂3052a枢转至开关终点位置和开关初始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因此开关操作件304将会在预定位置与第二限位臂3052a抵接,从而开关操作件304a无法从开关初始位置运动至开关终点位置,也即无法越过预定位置运动至终点位置;参见图34和图37 所示,当drill模式下,开关操作件304a从图34所示的初始位置切换至图 37所示的开关终点位置后,第二限位臂3502a的自由端在能够在预设的旋转方向上与开关操作件304a抵接,当此时操作模式选择件时,互锁机构305a 无法沿预设的方向枢转,因此,此时的模式操作件无法进行操作或即使可以操作但无法使动力工具切换至夹头调节模式。可以理解地是,本实施例中,当开关操作件从图34所示的初始位置切换至图37所示的终点位置之间时,也即开关操作件切换至预定位置时或越过预定位置时,当切换模式操作件时,在模式切换件还未运动至切换位置时,也即动力工具还未完成模式切换时,第二限位臂3052a便与开关操作件304抵接,因此,模式选择件301a 无法完成模式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互锁机构305a的设置还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结构,参见图40-图42所示,互锁机构305a'枢转地设置于机壳,且能够在模式选择件301a'的带动下按预设枢转方向进行枢转运动。互锁机构305a'包括第一限位臂3051a'和第二限位臂3052a',当所述模式选择件301a'切换至切换位置时,模式选择件301a'迫使第一限位臂3051'带动互锁机构305a'枢转至第一限定位置,第二限位臂3052a'的自由端运动至开关初始位置和开关终点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以限制开关操作件越过预定的位置。当开关操作件304a'运动至终点位置后,第二限位臂3052a'在预设枢转方向上与行程开关抵接,模式选择件301a'无法运动至切换位置。可以理解地,同上输的第一实施例,当开关操作件304a'运动至预定位置以及预定位置之后的任一位置,当操作模式选择件301a',第二限位臂3052a'在操作模式选择件301a'未到达模式切换位置之间便将会与开关操作件304a'抵接。模式选择件301a'上设有与第一限位臂3051a'抵接的第一抵接部3011a',参见图40-图41,当模式选择件301a'沿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抵接部3011a'抵接第一限位臂3051a',第一限位臂3051a'带动限位机构305a'按预设方向进行枢转。开关操作件304a'上设有能够与第二限位臂3052a'抵接的第二抵接部3041a',当开关操作件304a'沿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二抵接部3041a'与第二限位臂3052a'抵接,第二限位臂3052a'带动互锁机构305a'按预设方向反向枢转,从而第一限位臂3051 a'的自由端运动至初始位置和切换位置之间。当模式选择件301a'沿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抵接部3011a'与第一限位臂3051a'抵接,模式选择件 301a'无法运动至切换位置,也即模式选择件301a'无法将螺丝批切换至 autochuck模式。另外,本实施例中,模式连接件302a'与模式选择件301a'直接连接,也即模式连接件302a'并非通过限位机构305a'与模式选择件 301a'进行连接。
与上述第一是实施的传动机构设置方式相同,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为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3a,其中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3a优选为二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靠近电机的第一级行星轮系131a、靠近输出装置15a的第二级行星轮系132a。第一级行星轮系131a包括固定于电机轴121a上的第一太阳轮1310a、与第一太阳轮1310a啮合且设置于第一太阳轮1310a外周的第一行星轮1311a,与第一行星轮1311a啮合的第一内齿圈1312a以及用于支撑第一行星轮1311a的第一行星架1313a,第二级行星轮系132a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一行星架1313a上的第二太阳轮1320a、与第二太阳轮1320a啮合的第二行星轮1321a、与第二行星轮1321a啮合的第二内齿圈1322a以及用于支撑第二行星轮1321a的第二行星架1323a。第二内齿圈1322a相对于机壳能够沿电机输出轴121a在靠近电机的第一减速位置和远离马达的第二减速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二内齿圈1322a位于第一减速位置时,第二内齿圈1322a 可转动的设置于机壳,且第二内齿圈1322a与第一行星架1313a和第二行星轮1321a同时啮合,因此,第一行星架1313a、第二行星轮1321a、第二内齿圈1322a一起转动,第二级行星轮系132a无减速输出,也即第二行星架 1323a与第一行星架1313a转速相同,第二行星架1323a输出高速。当第二内齿圈1322a位于第二减速位置时,第二内齿圈1322a周向不可转动的固定于后壳体110a,且第二内齿圈1322a在轴向移动的过程中与第一行星架 1313a脱开啮合但第二内齿圈1322a仍与第二行星轮1321a啮合,以使第二行星架1323a相对于第一行星架1313a呈预设的减速传动比输出,第二行星架1323a输出低速。
本实施例中,模式选择件301a设有开关触发件(图中未示出),当模式切换件运动至切换位置后,开关触发件被触发,马达的供电电路导通,马达带动调整环相对于本体151d转动以实现夹爪的打开或闭合。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为了保证autochuck模式时,输出轴15的转速较低,通过设置“T”槽结构,使得auto chuck模式时第二行星架输出低速。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autochuck模式时,输出轴15a的转速较低,螺丝批 10a还包括位置传感器24a以及第二控制组件,位置传感器24a用于检测第二内齿圈1322a的位置,并将第二内齿圈1322a的位置信号传递给第二控制组件,第二控制组件根据第二内齿圈1322a的位置控制电机的转速以使输出轴15a在autochuck模式时始终能够处于autochuck低速模式输出,也即以低于预设的速度进行输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autochuk低速模式并非某一特定的值,只要输出轴15a的速度低于预设的转速值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模式选择件301a通过第一推杆组件451a和第四推杆组件454a分别带动锁止元件130a和连接件420a进行运动,且在模式切换时,锁止元件130a和连接件420a的运动行程不一致,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锁止元件130a和连接件420a的运动行程还可以设置成一致的,也即锁止元件130a和连接件420a可以由同一连杆带动同步进行运动。
第五实施方式
图43-图4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螺丝批10a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中结构相同的部分用同一标号,在本实施中,第一连杆4511a 同时带动锁止元件130a和连接件420a进行运动。与第四实施例相同,drill 模式下,锁止元件130a与本体151d上的啮合齿(图中未标示)脱开啮合,并与输出齿圈1582a的啮合齿部分(图中未标示)进行啮合,输出齿圈1582a 相对于机壳固定;同时,连接件420a与输出齿圈1582a脱开啮合。
参见图44,当螺丝批10a由drill模式切换至auto chuck模式过程中,锁止元件130a以及连接件420a在第一连杆4511a的作用下轴向向后移动,锁止元件130a与输出齿圈1582a脱开连接后,继续移动与本体151d上的啮合齿啮合,相应地,连接件420a与输出齿圈1582a的啮合齿部分进行啮合。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锁止元件130a还未脱开输出齿圈1582a时,连接件420a与输出齿圈1582a啮合出现马达堵转现象,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件420a和输出齿圈1582a之间的轴向间距大于等于输出齿圈1582a的轴向长度。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20a和输出齿圈1582a之间的轴向间距大于等于输出齿圈1582a的轴向长度在一种实施例中理解为,连接件 420a靠近输出齿圈的侧面至锁止元件130a靠近输出齿圈1582a的侧面之间的距离为d3,输出齿圈1582a轴向上两个侧端面之间的距离为d4(图中未标示),d3大于等于d4。由于d3大于等于d4是为了避免锁止元件130a还未脱开输出齿圈1582a时,连接件420a与输出齿圈1582a啮合出现马达堵转现象,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件420a和输出齿圈1582a之间的轴向间距大于等于输出齿圈1582a的轴向长度还可以理解成,连接件 420a和锁止元件130a之间的轴向间距使得输出齿圈1582a的啮合齿不会同时与连接件420a上的啮合齿以及锁止元件130a的啮合齿同时啮合。
参见图45所示,当螺丝批10a切换至auto chuck模式时,锁止元件130a 与输出齿圈1582a的啮合齿脱开啮合并与与本体151d上的啮合齿进行啮合,本体151d在旋转方向上被锁定,同时连接件420a既连接输出齿圈1582a又连接第一离合件21a,从而调整环能够相对于本体转动以实现夹爪的打开或闭合。
从上述的第四、第五实施例里描述以及图34和图35可知,连接件在驱动轴轴向上位于输出齿圈1582a和调整件之间移动,当夹爪位于后端位置时,连接件在驱动轴轴向与夹爪在驱动轴1325轴向重叠。优选地,当夹爪 152a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后端位置时),所述锁止元件130a与所述夹爪152a在驱动轴轴向重叠。另外,在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中,模式选择件与所述夹爪在驱动轴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从上述对不同实施例的描述来看,本实用新型中离合机构与所述夹爪沿驱动轴的轴向至少部分重叠,需要说明的是,当夹爪进行合拢或张开时,夹爪能够在沿驱动轴轴向远离马达的前端位置(如图5)和靠近马达的后端位置(如图4)之间移动,本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沿驱动轴轴向与夹爪的重叠或部分重叠,指的是在前端位置或后端位置中任意一位置的重叠。
另外,由本实用新型对上述第一到第五实施例的描述可知,虽本实用新型中,autochuck模式下,本体相对于机壳固定,因此,位于本体内的夹爪也在旋转方向相对于机壳固定,调整件在驱动轴的驱动下相对于夹爪转动。但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对本体的支撑并不限于auto chuck模式下特定的实施方式(即夹爪不动,调整件相对于夹爪转动),只要夹爪和调整件之一能够相对于另一转动即可。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精髓的启示下还可能做出其他变更,但只要其实现的功能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手持式动力工具,包括:
机壳;
马达,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并输出旋转动力;
夹头组件,所述夹头组件包括本体、相对本体于活动设置的多个夹爪、以及与所述多个夹爪螺纹连接的调整件;以及
传动机构,包括用于传递马达驱动力的驱动轴;
所述动力工具至少具有钻孔模式以及夹头调节模式,当处于钻孔模式时,所述本体由驱动轴驱动并与夹爪和调整件一起转动;当处于夹头调节模式时,所述调整件和所述本体二者之一能够相对于另一转动以实现夹爪在完全合拢状态和完全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且完全打开状态的夹爪相对于完全合拢状态的夹爪沿驱动轴轴向上靠近马达;
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将所述本体旋转的支撑于所述机壳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沿驱动轴轴向靠近所述马达设置,当夹爪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夹爪在驱动轴轴向至少部分重叠,当夹爪处于完全合拢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夹爪在驱动轴轴向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离合机构,当动力工具处于夹头调节模式下,所述离合机构用于在所述多个夹爪与调整件之间的扭矩达到预定值时断开马达轴传递至调整件或本体的旋转动力,以使所述调整件与卡爪之间无相对转动,所述离合机构与所述夹爪在驱动轴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第一离合件、第二离合件以及离合弹性件,其中一个离合件与调整件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另一个离合件与机壳或马达在旋转方向上连接;当处于夹头调节模式,第一离合件与第二离合件相互啮合,当所述第一离合件、第二离合件之间的扭矩达到预定值时,所述离合机构的其中一个离合件能够克服离合弹性件作用力相对于另一个离合件运动以脱开两者之间的啮合,从而使所述调整件与所述多个夹爪无相对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件套设于多个夹爪的外侧,所述调整件的内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夹爪上设有与内螺纹配接的外螺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置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具有面向马达的开口,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收容腔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收容马达的主壳体、由主壳体向内侧延伸的端盖以及由端盖向所述收容腔延伸的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于所述支撑部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靠近马达的第一端和远离马达的第二端,所述端盖紧邻所述第一端设置且位于本体和马达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至少一级位于所述端盖远离马达一侧的输出行星轮系,所述输出行星轮系至少包括连接于驱动轴的太阳轮、设置于本体且与太阳轮啮合的行星轮,钻孔模式时,所述驱动轴能够通过行星轮带动本体转动,当夹爪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夹爪与所述行星轮在驱动轴轴向至少部分重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中空的筒状体,所述驱动轴贯穿所述筒状体,所述太阳轮连接于所述驱动轴穿入所述本体的端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至少包括一级输出行星轮系,所述输出行星轮系包括与驱动轴连接的太阳轮、由太阳轮驱动的行星轮,以及与行星轮啮合的输出齿圈,当处于钻孔模式时,所述输出齿圈相对于机壳固定,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行星轮带动本体转动,且当夹爪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夹爪在驱动轴轴向至少部分重叠。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模式选择机构,所述模式选择机构可操作地使动力工具至少在钻孔模式以及夹头调节模式之间切换,当处于夹头调节模式时,所述本体相对于机壳固定,所述输出齿圈能够在马达的驱动下相对于机壳旋转并能够将旋转运动传递至调整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选择机构包括模式选择件以及由模式选择件带动的连接件,当处于夹头调节模式时,所述连接件能够将所述输出齿圈的驱动力传递至调整件;当处于钻孔模式时,所述连接件断开输出齿圈与调整件二者在旋转方向的动力传递。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当夹爪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夹爪在驱动轴轴向重叠。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选择机构还包括不可转动地相对机壳设置且能够由模式选择件带动的锁止元件,所述锁止元件选择性地将本体或输出齿圈相对于机壳固定。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当夹爪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锁止元件与所述夹爪在驱动轴轴向重叠。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模式选择机构,所述模式选择机构包括可操作地使动力工具至少在钻孔模式以及夹头调节模式之间切换的模式选择件,所述模式选择件与所述夹爪在驱动轴轴向至少部分重叠。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组件包括至少覆盖部分所述本体的夹头壳体,所述夹头壳体与机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本体远离马达的一端和夹头壳体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17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靠近夹头组件的端面至本体远离马达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在80mm-95mm之间。
19.一种手持式动力工具,包括:
机壳;
马达,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并输出旋转动力;
夹头组件,所述夹头组件包括本体、相对本体于活动设置的多个夹爪以及与所述多个夹爪螺纹连接的调整件;以及
传动机构,包括用于传递马达驱动力的驱动轴;所述动力工具至少具有钻孔模式以及夹头调节模式,当处于钻孔模式时,所述本体由马达驱动并与夹爪和调整件一起转动;当处于夹头调节模式时,所述调整件和所述本体二者之一能够相对于另一个转动以实现夹爪的合拢或打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将所述本体旋转地支撑于所述机壳的第一支撑件,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具有面向马达的开口,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收容腔内。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包括至少一级输出行星轮系,其包括由马达轴驱动旋转的太阳轮、由太阳轮驱动的行星轮、以及与行星轮啮合的输出齿圈,钻孔模式时,所述本体能够在所述行星轮的驱动下旋转,且当夹爪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输出行星轮与所述夹爪在驱动轴轴向至少部分重叠。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靠近夹头组件的端面至本体远离马达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在80mm-95mm之间。
22.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组件的径向长度小于等于60m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753138 | 2018-06-06 | ||
CN201810575313 | 2018-06-06 | ||
CN2018110377676 | 2018-09-06 | ||
CN201811037767 | 2018-09-0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96564U true CN210996564U (zh) | 2020-07-14 |
Family
ID=68770783
Famil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93424.9A Active CN110560738B (zh) | 2018-06-06 | 2019-06-06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CN201920856823.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996564U (zh) | 2018-06-06 | 2019-06-06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CN201910493704.XA Active CN110561359B (zh) | 2018-06-06 | 2019-06-06 | 手持式动力工具以及夹头组件 |
CN201920856824.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589111U (zh) | 2018-06-06 | 2019-06-06 | 手持式动力工具以及夹头组件 |
CN201910493422.XA Active CN110560737B (zh) | 2018-06-06 | 2019-06-06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CN201920856722.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188575U (zh) | 2018-06-06 | 2019-06-06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CN201910493113.2A Active CN110560717B (zh) | 2018-06-06 | 2019-06-06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93424.9A Active CN110560738B (zh) | 2018-06-06 | 2019-06-06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93704.XA Active CN110561359B (zh) | 2018-06-06 | 2019-06-06 | 手持式动力工具以及夹头组件 |
CN201920856824.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589111U (zh) | 2018-06-06 | 2019-06-06 | 手持式动力工具以及夹头组件 |
CN201910493422.XA Active CN110560737B (zh) | 2018-06-06 | 2019-06-06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CN201920856722.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188575U (zh) | 2018-06-06 | 2019-06-06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CN201910493113.2A Active CN110560717B (zh) | 2018-06-06 | 2019-06-06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055120A1 (zh) |
EP (1) | EP3808507A4 (zh) |
CN (7) | CN110560738B (zh) |
WO (2) | WO2019233485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60717A (zh) * | 2018-06-06 | 2019-12-13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TWI737463B (zh) * | 2020-08-25 | 2021-08-21 | 朝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動工具結構 |
TWI743964B (zh) * | 2020-08-25 | 2021-10-21 | 朝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動工具結構 |
TWI746288B (zh) * | 2020-11-26 | 2021-11-11 | 郭穎宗 | 可調整夾距之麥克風夾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48529A1 (zh) * | 2018-09-06 | 2020-03-12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手持式动力工具及其控制方法和操作方法 |
WO2021248660A1 (zh) * | 2020-06-11 | 2021-12-16 | 浙江德硕电器有限公司 | 多功能动力工具的头身快换结构及多功能动力工具 |
CN113858134A (zh) * | 2020-06-30 | 2021-12-31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扭力输出工具 |
TWI740707B (zh) * | 2020-11-06 | 2021-09-21 | 朝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動力工具之扳機結構 |
CN114024404A (zh) * | 2021-11-08 | 2022-02-08 | 浙江鼎琛起重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保护的调节式离合电机 |
CN114325036B (zh) * | 2021-11-22 | 2023-12-29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钳形电流表 |
CN115446706B (zh) * | 2022-08-29 | 2024-04-23 | 浙江明磊锂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工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772817A (en) * | 1954-01-27 | 1957-04-17 | John Ford Harper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utomatic machines for deburring, polishing and buffing |
DE3241528C2 (de) * | 1982-11-10 | 1986-04-10 | Eugen Lutz GmbH u. Co Maschinenfabrik, 7130 Mühlacker | Werkzeugspannfutter für einen Bohrhammer |
US5741016A (en) * | 1996-10-02 | 1998-04-21 | Power Tool Holders Incorporated | Chuck |
US6550786B2 (en) * | 1997-12-12 | 2003-04-22 | Black & Decker Inc. | Removable chuck |
US5988653A (en) * | 1998-06-18 | 1999-11-23 | Chum Power Machinery Corp. | Auto-locking bit holding system of a hand tool |
GB9907468D0 (en) * | 1999-03-31 | 1999-05-26 | Black & Decker Inc | Drill/driver chuck |
AU2002226192B2 (en) * | 2001-01-24 | 2006-07-20 | Demain Technology Pty Ltd | Power tool |
CN2629881Y (zh) * | 2003-06-18 | 2004-08-04 | 杨宗勋 | 夹头 |
US7080964B2 (en) * | 2003-08-26 | 2006-07-25 | Credo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Tool chuck having a light transmitting capability |
JP4227028B2 (ja) * | 2004-01-09 | 2009-02-18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ドライバドリル |
DE102004056411A1 (de) * | 2004-11-23 | 2006-05-24 | Robert Bosch Gmbh |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Betriebsartumschaltung |
US7503734B2 (en) * | 2005-02-18 | 2009-03-17 | Black & Decker Inc. | Drill chuck actuator |
US7491020B2 (en) * | 2005-02-18 | 2009-02-17 | Black & Decker Inc. | Three position selector for automated chuck |
US20060185870A1 (en) * | 2005-02-18 | 2006-08-24 | Black & Decker Inc. | Drill chuck |
US20060232022A1 (en) * | 2005-04-18 | 2006-10-19 | Nickels Richard C Jr | Tool chuck with sliding sleeve and chuck mechanism |
US7677844B2 (en) * | 2005-04-19 | 2010-03-16 | Black & Decker Inc. | Electronic clutch for tool chuck with power take off and dead spindle features |
US7455303B2 (en) * | 2005-09-02 | 2008-11-25 | The Jacobs Chuck Manufacturing Company | Chuck with internal nut |
US8075229B2 (en) * | 2007-06-26 | 2011-12-13 | Techtronic Power Tools Technology Limited | Multi-speed drill and chuck assembly |
US8057134B2 (en) * | 2007-06-26 | 2011-11-15 | Techtronic Power Tools Technology Limited | Chuck assembly |
CN101342693B (zh) * | 2007-07-12 | 2011-08-03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CN101422823B (zh) * | 2007-11-01 | 2012-07-18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CN201108972Y (zh) * | 2007-11-07 | 2008-09-03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CN101433973B (zh) * | 2007-11-16 | 2011-12-07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US8042434B2 (en) * | 2008-01-24 | 2011-10-25 | Junkers John K | Safety torque intensifying tool |
CN201220406Y (zh) * | 2008-02-03 | 2009-04-15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工具 |
US20090200758A1 (en) * | 2008-02-07 | 2009-08-13 | Chin Hung Lam | Auto Locking Chuck |
DE102008000470A1 (de) * | 2008-02-29 | 2009-09-03 | Robert Bosch Gmbh | Handwerkzeugmaschine |
CN101786179B (zh) * | 2009-01-23 | 2012-01-04 | 车王电子(宁波)有限公司 | 电动工具 |
EP2216114B1 (en) * | 2009-02-05 | 2013-08-28 | Techtronic Power Tools Technology Limited | Power tool chuck assembly with hammer mechanism |
JP5405864B2 (ja) * | 2009-03-23 | 2014-02-05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打撃工具 |
JP5403804B2 (ja) * | 2009-04-28 | 2014-01-2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ハンドルスイッチ |
US20120175142A1 (en) * | 2009-07-17 | 2012-07-12 | Demain Technology Pty Ltd. | Power tool |
DE102009054930B4 (de) * | 2009-12-18 | 2017-07-27 | Robert Bosch Gmbh | Bohrmaschine |
JP2011229319A (ja) * | 2010-04-21 | 2011-11-10 | Makita Corp | 電動工具用バッテリパック |
CN201988760U (zh) * | 2010-06-18 | 2011-09-28 | 浙江三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新型的装卸快捷的钻夹头及与其配合的动力输出轴 |
CN102335908B (zh) * | 2010-07-20 | 2014-04-16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CN102335904B (zh) * | 2010-07-20 | 2014-04-16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US8714566B2 (en) * | 2010-09-27 | 2014-05-06 | Black & Decker Inc. | Tool chuck with indicator mechanism |
DE102011002331A1 (de) * | 2011-04-29 | 2012-10-31 | Röhm Gmbh | Bohrvorrichtung |
DE102011055869A1 (de) * | 2011-11-30 | 2013-06-06 | Röhm Gmbh | Bohrvorrichtung |
CN103909501B (zh) * | 2013-01-08 | 2016-04-27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手持式工具 |
US20130327552A1 (en) * | 2012-06-08 | 2013-12-12 | Black & Decker Inc. | Power tool having multiple operating modes |
DE202013103023U1 (de) * | 2012-07-14 | 2013-10-04 | Hitachi Koki Co., Ltd. | Elektrowerkzeug |
DE202012102742U1 (de) * | 2012-07-23 | 2013-04-25 | Röhm Gmbh | Bohrfutter |
EP2759378B1 (en) * | 2013-01-28 | 2015-11-04 | Chervon (HK) Limited | A multi-tool for fasteners |
CN103963016B (zh) * | 2013-02-05 | 2016-05-18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电动工具及用于该电动工具的操作方法 |
CN103963019B (zh) * | 2013-02-06 | 2016-06-29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US10882119B2 (en) * | 2013-03-14 | 2021-01-05 | Black & Decker Inc. | Chuck sleeve for power tool |
EP2799170A1 (de) * | 2013-04-30 | 2014-11-05 |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 Handwerkzeugmaschine und Steuerungsverfahren |
JP5991439B2 (ja) * | 2013-08-22 | 2016-09-14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電動工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ポリッシャ |
JP6258500B2 (ja) * | 2013-08-28 | 2018-01-10 | ▲蘇▼州宝▲時▼得▲電▼▲動▼工具有限公司 | 動力工具並びに作業用付属品を迅速に締付け及び解除する操作方法 |
DE102013113868A1 (de) * | 2013-12-11 | 2015-06-11 | Röhm Gmbh | Bohrvorrichtung und Bohrfutter |
CN204700332U (zh) * | 2014-04-28 | 2015-10-14 |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 用于旋转电动工具的卡盘组件 |
TW201601861A (zh) * | 2014-07-03 | 2016-01-16 | xuan-cheng Liu | 具換軸構造之電鑽 |
CN105563428A (zh) * | 2014-11-07 | 2016-05-11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CN105619343A (zh) * | 2014-11-07 | 2016-06-01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CN105772799B (zh) * | 2014-12-23 | 2017-12-29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枪钻及其模式切换机构 |
CN105835009A (zh) * | 2015-01-29 | 2016-08-10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手持式动力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
CN106553160B (zh) * | 2015-09-30 | 2019-08-06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离合装置以及具有该离合装置的电锤 |
CN107282959B (zh) * | 2016-03-31 | 2021-08-10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夹头及使用该夹头的动力工具 |
CN205674154U (zh) * | 2016-05-30 | 2016-11-09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JP6902334B2 (ja) * | 2016-06-08 | 2021-07-14 | 京セラインダストリアルツールズ株式会社 | 電動工具 |
CN107542877B (zh) * | 2016-06-29 | 2020-04-14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锁止机构及具有锁止机构的链锯 |
CN205967474U (zh) * | 2016-07-22 | 2017-02-22 | 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冲击夹紧钻夹头 |
CN206326155U (zh) * | 2016-08-11 | 2017-07-14 | 诺希德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以气动马达驱动的铝合金机壳的手持式气动冲击钻机 |
CN107838878A (zh) * | 2016-09-20 | 2018-03-27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工具 |
JP6757226B2 (ja) * | 2016-10-07 | 2020-09-16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工具 |
KR20180001073U (ko) * | 2016-10-10 | 2018-04-19 | 계양전기 주식회사 | 전원연결 와이어의 보호 구조를 갖는 전동공구 |
CN207547698U (zh) * | 2016-11-01 | 2018-06-29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KR101770574B1 (ko) * | 2016-11-30 | 2017-08-23 | 고정택 | 회전방향 조절 기능이 구비된 의료용 드릴장치 |
CN206795749U (zh) * | 2017-03-31 | 2017-12-26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CN108015322A (zh) * | 2017-12-12 | 2018-05-11 | 重庆浪尖渝力科技有限公司 | 多功能电钻 |
CN110560738B (zh) * | 2018-06-06 | 2024-07-09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
2019
- 2019-06-06 CN CN201910493424.9A patent/CN110560738B/zh active Active
- 2019-06-06 EP EP19815626.7A patent/EP3808507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6-06 CN CN201920856823.2U patent/CN210996564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 2019-06-06 CN CN201910493704.XA patent/CN110561359B/zh active Active
- 2019-06-06 CN CN201920856824.7U patent/CN21058911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 2019-06-06 WO PCT/CN2019/090426 patent/WO2019233485A1/zh unknown
- 2019-06-06 CN CN201910493422.XA patent/CN110560737B/zh active Active
- 2019-06-06 CN CN201920856722.5U patent/CN21018857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 2019-06-06 US US15/734,932 patent/US20220055120A1/en active Pending
- 2019-06-06 CN CN201910493113.2A patent/CN110560717B/zh active Active
- 2019-06-06 WO PCT/CN2019/090415 patent/WO201923348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60717A (zh) * | 2018-06-06 | 2019-12-13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CN110560717B (zh) * | 2018-06-06 | 2024-08-16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TWI737463B (zh) * | 2020-08-25 | 2021-08-21 | 朝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動工具結構 |
TWI743964B (zh) * | 2020-08-25 | 2021-10-21 | 朝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動工具結構 |
TWI746288B (zh) * | 2020-11-26 | 2021-11-11 | 郭穎宗 | 可調整夾距之麥克風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808507A1 (en) | 2021-04-21 |
CN110560738A (zh) | 2019-12-13 |
CN110560738B (zh) | 2024-07-09 |
CN210589111U (zh) | 2020-05-22 |
CN110560717A (zh) | 2019-12-13 |
CN110561359A (zh) | 2019-12-13 |
WO2019233482A1 (zh) | 2019-12-12 |
CN110560737A (zh) | 2019-12-13 |
CN210188575U (zh) | 2020-03-27 |
CN110560717B (zh) | 2024-08-16 |
CN110561359B (zh) | 2024-09-06 |
US20220055120A1 (en) | 2022-02-24 |
EP3808507A4 (en) | 2022-11-23 |
WO2019233485A1 (zh) | 2019-12-12 |
CN110560737B (zh) | 2021-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996564U (zh)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
EP2554306B1 (en) | Electric power tool | |
JP5974616B2 (ja) | 電動工具 | |
CN111496726B (zh) | 帽型螺母紧固装置 | |
US10751869B2 (en) | Speed-changing tool | |
CN107999824B (zh) | 动力工具 | |
WO2011029387A1 (zh) | 动力工具 | |
CN105983946B (zh) | 手持式动力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 |
CN210998541U (zh)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
JP2011073087A (ja) | 締め付け工具 | |
CN103252756B (zh) | 动力工具 | |
JP2002154062A (ja) | 電動工具 | |
CN103203722B (zh) | 动力工具 | |
CN212887454U (zh) | 一种动力工具及其附件 | |
CN103624749B (zh) | 动力工具和更换该动力工具工作头的操作方法 | |
WO2019158114A1 (zh)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
WO2018082717A1 (zh) | 动力工具及动力工具的操作方法 | |
CN201342499Y (zh) | 动力驱动器 | |
CN209936841U (zh) | 夹头组件及使用该夹头组件的手持式工具机 | |
AU2005203434A1 (en) | Drill with Two Chuck Assemblage | |
JPS5949873B2 (ja) | 電動ドライバ− | |
JP3068620B1 (ja) | 芯合せピン引抜き工具 | |
KR200277051Y1 (ko) | 휴대용전기드릴의변환장치 | |
CN117697697A (zh) | 电动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816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