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72799B - 枪钻及其模式切换机构 - Google Patents

枪钻及其模式切换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72799B
CN105772799B CN201410814858.1A CN201410814858A CN105772799B CN 105772799 B CN105772799 B CN 105772799B CN 201410814858 A CN201410814858 A CN 201410814858A CN 105772799 B CN105772799 B CN 1057727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ment
federally sponsored
mode selector
selector switch
rotatable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148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72799A (zh
Inventor
钟红风
闰尚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148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727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72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72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72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727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枪钻和模式切换机构,枪钻包括机壳、电机、减速箱、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夹头和联动件,联动件相对减速箱的换挡齿圈固定,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可转动地套设于减速箱上,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上设有凸轮部,联动件与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配合,且其包括配合端,在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的转动过程中,凸轮部通过与配合端的配合驱动联动件沿所述减速箱轴向移动,进而推动减速箱的换挡齿圈沿减速箱轴向移动。模式切换机构包括上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和联动件。通过凸轮部与配合端的配合,可轻松将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的周向运动转换为换挡齿圈的轴向运动,且结构简单、受力状况良好、运动可靠,使枪钻能自动夹紧。

Description

枪钻及其模式切换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枪钻及其模式切换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革新和进步,枪钻已经能实现自动夹紧和松开夹具已更换钻头,其具有夹紧和工作二种模式,并通过相应的模式切换开关进行切换。一般情况下,夹具在枪钻高速时能被夹紧,由于目前枪钻的电机限制,为了保证高的夹紧力矩,在夹紧模式中,必须使减速箱的输出入于低速状态。因此,有必要夹紧模式中让夹头在夹紧或松开到位时必须将减速箱的减速比调至所需的传动比。一般地,枪钻的变速齿圈均为沿电机轴线前后移动方式,为使产品结构更为简单,速度调节开关也相应设计为前后移动设置的方式。一般地,使用者通常希望模式切换开关的切换方向为周向旋转。
一种模式切换开关中,拨动模式切换开关为周向拨动方式,其拨动点为速度调节开关的前侧,而速度调节开关的作用点在后侧,中间杆为长细杆。然而,这种结构较为复杂,同时也使速度调节开关的受力状态非常恶劣,切换过程中,速度调节开关非常容易变形、锁死。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受力良好、运动可靠的具有自动夹紧功能的枪钻及其模式切换机构。
一种枪钻,包括机壳、电机、减速箱、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夹头和联动件,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机壳内并与所述减速箱连接,所述减速箱包括换挡齿圈,所述联动件相对所述减速箱的所述换挡齿圈固定,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减速箱上,所述夹头与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连接以由所述减速箱驱动可以不同速度转动,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上设有凸轮部,所述联动件与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配合,且其包括配合端,在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的转动过程中,所述可旋转模式开关的凸轮部通过与所述联动件的所述配合端的配合驱动所述联动件沿所述减速箱轴向移动,进而推动所述减速箱的所述换挡齿圈沿所述减速箱轴向移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和所述联动件之间的弹性件,以使所述联动件的所述配合端始终与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的所述凸轮部的表面抵接;所述凸轮部包括凹陷部和端部平面部,所述弹性件推动所述联动件的所述配合端分别抵接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的所述凹陷部或端部平面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机固定端板,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电机固定端板与所述减速箱连接,所述电机固定端板朝向所述联动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套接部和限位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套接在所述电机固定端板的所述第一套接部上,并被所述限位部限位,所述联动件的一端设有第二套接部,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套接在所述联动件的所述第二套接部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联动件包括连接部和垂直于连接部的配合部,所述配合端设于所述配合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联动件的所述配合部上设有滑动条,且所述滑动条沿所述联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减速箱上设有沿联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导轨槽,所述导轨槽与所述联动件的所述滑动条配合,以对所述联动件的轴向移动导向。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换挡件,所述换挡件与所述联动件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减速箱的所述换挡齿圈固定连接,从而将所述联动件与所述换挡齿圈连接起来;所述换挡件为钢丝,其大体为C形,包括位于中部的卡固部和两个卡固端,两个卡固部朝所述换挡件外侧凸出,两个所述卡固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且基本沿所述换挡件径向延伸,两个所述卡固端分别卡入所述换挡齿圈,所述联动件的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配合部的一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换挡件的所述卡固部卡入所述固定槽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移动切换开关,所述移动切换开关可沿所述联动件的移动方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壳上并可定位于靠近所述夹头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所述夹头的第二位置,当所述移动切换开关处于第一位置,所述联动件与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配合,当所述移动切换开关处于第二位置,所述联动件脱离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切换开关底部开设有推动槽,所述推动槽的两端分别为靠近所述夹头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夹头的第二端,所述联动件部分可移动于所述移动切换开关的所述推动槽内,所述移动切换开关从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时推动所述联动件移动使所述联动件脱离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内开设有沿所述联动件移动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机壳表面与所述滑槽对应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移动切换开关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滑轨,所述导向滑轨与所述机壳的滑槽配合,以沿所述滑槽在所述机壳内滑动;所述移动切换开关顶部还设有控制钮,所述控制钮穿过所述机壳的所述安装孔露出于所述机壳外。
一种模式切换机构,包括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和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用于相对减速箱的换挡齿圈固定,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相对所述联动件可转动地设置,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上设有凸轮部,所述联动件与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配合,且其包括配合端,在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的转动过程中,所述可旋转模式开关的凸轮部通过与所述联动件的所述配合端的配合驱动所述联动件推动而移动,进而推动所述换挡齿圈移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复位装置和移动切换开关,所述复位装置包括设置于电机固定端板和所述联动件之间的弹性件,所述移动切换开关可沿所述联动件的移动方向移动地设置并可定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移动切换开关处于第一位置,所述联动件的所述配合端始终与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的所述凸轮部的表面抵接,当所述移动切换开关处于第二位置,所述联动件脱离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
通过上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的凸轮部与联动件的配合端的配合,可轻松将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的周向运动转换为减速箱的换挡齿圈的轴向运动,实现换挡,且结构简单、受力状况良好、运动可靠,使枪钻能自动夹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枪钻较佳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枪钻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4为图2的结构原理图;
图5为图1中的枪钻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7为图5的结构原理图;
图8为图1中的枪钻处于第三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另一视角示意图;及
图10a和图10b为图8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两者之间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两者之间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枪钻包括机壳、电机12、电机固定端板13,减速箱14、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夹头18和联动件20。电机12位于机壳内,并通过电机固定端板13与减速箱14连接,减速箱14包括换挡齿圈(本行业公知,图未示),联动件20相对减速箱14的换挡齿圈固定,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可转动地套设于减速箱14上,夹头18与减速箱14的输出轴连接以由减速箱14驱动可以不同速度转动。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上设有凸轮部160,凸轮部160包括凹陷部162和端部平面部164,联动件20与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配合,且其包括配合端201,在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的转动过程中,联动件20的配合端201可分别与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的凸轮部160的凹陷部162和端部平面部164配合,从而被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推动而沿减速箱14轴向移动,进而推动减速箱14的换挡齿圈沿减速箱14轴向移动,从而实现换挡,即实现高低速调节。
具体地,联动件20可滑动地设置在减速箱14,减速箱14与电机固定端板13连接且靠近,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可转动地套设在减速箱14上,夹头18的轴穿过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与减速箱14连接。
通过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的凸轮部与联动件的配合端的配合,可轻松将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的周向运动转换为减速箱的换挡齿圈的轴向运动,实现换挡,且结构简单、受力状况良好、运动可靠,使枪钻能自动夹紧。具体地,联动件的配合端与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的凸轮部的凹陷部配合时,换挡齿圈处于高速档位,此时为高速的工作模式;联动件的配合端与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的凸轮部脱离转而与端部平面部接触,换挡齿圈处于低速档位,此时为低速的工作模式。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枪钻还包括复位装置24,复位装置24包括设置于电机固定端板13和联动件20之间的弹性件,以在联动件20的配合端201始终与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的凸轮部160的表面抵接,并能使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的凸轮部160的端部平面部164时能在复位装置24的作用下轴向移动而与凸轮部160的凹陷部162配合,实现联动件20的自动回复。因此,复位装置24的设置可使换挡齿圈自动换挡,使夹头18从低速的夹紧模式自动切换为高速的工作模式。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弹性件为两个,两个弹性件相互平行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机壳包括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11,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11的结构基本相同,将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11扣合在一起则成为完整的机壳。组装时,将需要置于机壳内的各部件放置于机壳内,然后将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11扣合即可,组装十分方便。机壳内开设有沿联动件20移动方向延伸的滑槽102,机壳表面与滑槽102对应处开设有安装孔104。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电机固定端板13朝向联动件20的一端设有第一套接部122和限位部124。弹性件的一端套接在电机固定端板13的第一套接部122上,并被限位部124限位。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枪钻还包括换挡件26,换挡件26与联动件20固定连接,并与减速箱14的换挡齿圈固定连接,从而将联动件20与换挡齿圈连接起来。具体地,换挡件26为钢丝,其大体为C形,包括位于中部的卡固部262和两个卡固端264,两个卡固部262朝换挡件26外侧凸出,两个卡固端264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且基本沿换挡件26径向延伸。两个卡固端264分别卡入换挡齿圈,从而实现与减速箱14的换挡齿圈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联动件20包括连接部202和垂直于连接部202的配合部204,所述配合端201设于配合部204远离连接部202的一端。
具体地,联动件20的连接部202靠近配合部204的一端开设有固定槽206,换挡件26的卡固部262卡入该固定槽206内,从而将换挡件26固定连接至联动件20。
具体地,联动件20的连接部202远离配合部204的一端还设有第二套接部207,弹性件的另一端套接在联动件20的第二套接部207上。
具体地,联动件20的配合部204上设有滑动条209,且滑动条209沿联动件20的移动方向延伸,以滑动地与减速箱14滑动配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减速箱14侧壁上设有沿联动件20的移动方向延伸导轨槽142。具体地,导轨槽142由设置在减速箱14侧壁上的两个相对且平行间隔一定距离的导轨144形成,减速箱14的导轨槽142与联动件20的滑动条209配合,以对联动件20的轴向移动导向。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枪钻还包括移动切换开关28,移动切换开关28可沿联动件20的移动方向移动地设置于机壳上并可定位于靠近夹头18的第一位置和远离夹头18的第二位置,移动切换开关28的移动可使联动件20脱离或配合于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当移动切换开关28处于第一位置时,联动件20可相对移动切换开关28在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的驱动下自由移动,当移动切换开关28处于第二位置时,联动件20脱离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而不受其控制。
具体地,移动切换开关28底部开设有一个推动槽280,推动槽280的两端分别为靠近夹头18的第一端281和远离夹头18的第二端282(见图2),联动件20的连接部202可移动于移动切换开关28的推动槽280内,移动切换开关28从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时推动联动件20移动使联动件20脱离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推动联动件20时,联动件20在移动切换开关28的推动槽280内移动。当移动切换开关28位于第一位置时,电机固定端板13的限位部124抵顶移动切换开关28的第二端282以防止移动切换开关28朝夹头18方向移动。
具体地,移动切换开关28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滑轨283,导向滑轨283与机壳的滑槽102配合,以沿滑槽102在机壳内滑动。
具体的,移动切换开关28顶部还设有控制钮284,控制钮284穿过机壳的安装孔104露出于机壳外,方便使用者推动移动切换开关28移动。
请参阅图2-4,为枪钻的工作模式,移动切换开关28位于第一位置,即高速档位置,施加外力使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旋转,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的凸轮部160的凹陷部162与联动件20的配合端201配合,联动件20位于靠近夹头18的位置(即为高速档)。请参阅图5-7,为枪钻的夹紧模式,需要从工作模式切换为夹紧模式时,转动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使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的凸轮部160的凹陷部162脱离联动件20的配合端201,联动件20的配合端201逐渐脱离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的凸轮部160的凹陷部162转而与端部平面部164接触,从而推动联动件20朝远离夹头18的方向移动,进而推动换挡齿圈移动,实现换挡(切换为低速档)。撤出施加于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的外力,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在自身的复位弹簧作用下复位,联动件20将会在复位装置24的作用自动移动,使联动件20的配合端201落入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的凸轮部160的凹陷部162,而自动回复到高速档。
请参阅图8、图9和图10a、图10b,移动切换开关28位于第二位置,即低速档位置,联动件20在移动切换开关28的推动下使换挡齿圈处于低速档,此时联动件20完全脱离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使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的动作对联动件20不起作用。在移动切换开关28推动换挡齿圈处于低速档时,移动切换开关28的卡固力大于复位装置24的作用力,从而使联动件20的位置保持,需要手动将移动切换开关28推回方可切换到高速档。图10a为移动切换开关28位于第二位置时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转动到第一位置时的状态图,图10b为移动切换开关28位于第二位置时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转动到第二位置时的状态图。
利用本发明的枪钻,可通过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从高速档切换至低速档,并从低速档自动回复至高速档;并通过移动切换开关28手动地在高低速档之间切换,使用十分方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模式切换机构,包括上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16、联动件20、复位装置24、换挡件26和移动切换开关28,换挡件26与减速箱14的换挡齿圈连接以实现换挡。上述各部件之间的关系和前述枪钻中的关系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枪钻,包括机壳、电机和减速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夹头和联动件,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机壳内并与所述减速箱连接,所述减速箱包括换挡齿圈,所述联动件相对所述减速箱的所述换挡齿圈固定,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减速箱上,所述夹头与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连接以由所述减速箱驱动可以不同速度转动,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上设有凸轮部,所述联动件与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配合,且其包括配合端,在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的转动过程中,所述可旋转模式开关的凸轮部通过与所述联动件的所述配合端的配合驱动所述联动件沿所述减速箱轴向移动,进而推动所述减速箱的所述换挡齿圈沿所述减速箱轴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和所述联动件之间的弹性件,以使所述联动件的所述配合端始终与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的所述凸轮部的表面抵接;所述凸轮部包括凹陷部和端部平面部,所述复位装置推动所述联动件的所述配合端分别抵接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的所述凹陷部或端部平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枪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固定端板,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电机固定端板与所述减速箱连接,所述电机固定端板朝向所述联动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套接部和限位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套接在所述电机固定端板的所述第一套接部上,并被所述限位部限位,所述联动件的一端设有第二套接部,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套接在所述联动件的所述第二套接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钻,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包括连接部和垂直于连接部的配合部,所述配合端设于所述配合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联动件的所述配合部上设有滑动条,且所述滑动条沿所述联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减速箱上设有沿联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导轨槽,所述导轨槽与所述联动件的所述滑动条配合,以对所述联动件的轴向移动导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枪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挡件,所述换挡件与所述联动件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减速箱的所述换挡齿圈固定连接,从而将所述联动件与所述换挡齿圈连接起来;所述换挡件为钢丝,其大体为C形,包括位于中部的卡固部和两个卡固端,两个卡固部朝所述换挡件外侧凸出,两个所述卡固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且基本沿所述换挡件径向延伸,两个所述卡固端分别卡入所述换挡齿圈,所述联动件的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配合部的一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换挡件的所述卡固部卡入所述固定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枪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切换开关,所述移动切换开关可沿所述联动件的移动方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壳上并可定位于靠近所述夹头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所述夹头的第二位置,当所述移动切换开关处于第一位置,所述联动件与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配合,当所述移动切换开关处于第二位置,所述联动件脱离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枪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切换开关底部开设有推动槽,所述推动槽的两端分别为靠近所述夹头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夹头的第二端,所述联动件部分可移动于所述移动切换开关的所述推动槽内,所述移动切换开关从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时推动所述联动件移动使所述联动件脱离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枪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开设有沿所述联动件移动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机壳表面与所述滑槽对应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移动切换开关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滑轨,所述导向滑轨与所述机壳的滑槽配合,以沿所述滑槽在所述机壳内滑动;所述移动切换开关顶部还设有控制钮,所述控制钮穿过所述机壳的所述安装孔露出于所述机壳外。
9.一种模式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和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用于相对减速箱的换挡齿圈固定,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相对所述联动件可转动地设置,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上设有凸轮部,所述联动件与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配合,且其包括配合端,在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的转动过程中,所述可旋转模式开关的凸轮部通过与所述联动件的所述配合端的配合驱动所述联动件推动而移动,进而推动所述换挡齿圈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式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装置和移动切换开关,所述复位装置包括设置于电机固定端板和所述联动件之间的弹性件,所述移动切换开关可沿所述联动件的移动方向移动地设置并可定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移动切换开关处于第一位置,所述联动件的所述配合端始终与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的所述凸轮部的表面抵接,当所述移动切换开关处于第二位置,所述联动件脱离所述可旋转模式切换开关。
CN201410814858.1A 2014-12-23 2014-12-23 枪钻及其模式切换机构 Active CN1057727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14858.1A CN105772799B (zh) 2014-12-23 2014-12-23 枪钻及其模式切换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14858.1A CN105772799B (zh) 2014-12-23 2014-12-23 枪钻及其模式切换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72799A CN105772799A (zh) 2016-07-20
CN105772799B true CN105772799B (zh) 2017-12-29

Family

ID=56377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14858.1A Active CN105772799B (zh) 2014-12-23 2014-12-23 枪钻及其模式切换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727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8016B (zh) * 2017-12-18 2019-06-28 新昌县七星街道顺航汽车修理部 一种可弯折钻枪
CN110496994A (zh) * 2018-05-18 2019-11-26 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CN210188575U (zh) * 2018-06-06 2020-03-2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动力工具
DE102018220031A1 (de) * 2018-11-22 2020-05-28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r Gangumschaltvorrichtung
WO2024024685A1 (ja) * 2022-07-29 2024-02-01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作業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60632U (zh) * 2010-01-22 2011-03-1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速装置
CN201823961U (zh) * 2010-08-31 2011-05-11 东莞百事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三速电钻变速装置
CN102476367A (zh) * 2010-11-30 2012-05-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202239763U (zh) * 2011-09-05 2012-05-30 南京久驰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调速电钻
CN102485436A (zh) * 2010-12-03 2012-06-0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EP2745988A1 (en) * 2012-12-20 2014-06-25 Black & Decker Inc. Hand-Held Power Tool with Torque Limiting Unit
CN203944871U (zh) * 2014-05-28 2014-11-19 浙江明磊工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速电钻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60632U (zh) * 2010-01-22 2011-03-1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速装置
CN201823961U (zh) * 2010-08-31 2011-05-11 东莞百事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三速电钻变速装置
CN102476367A (zh) * 2010-11-30 2012-05-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2485436A (zh) * 2010-12-03 2012-06-0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CN202239763U (zh) * 2011-09-05 2012-05-30 南京久驰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调速电钻
EP2745988A1 (en) * 2012-12-20 2014-06-25 Black & Decker Inc. Hand-Held Power Tool with Torque Limiting Unit
CN203944871U (zh) * 2014-05-28 2014-11-19 浙江明磊工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速电钻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72799A (zh) 201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72799B (zh) 枪钻及其模式切换机构
CN204525465U (zh) 一种五自由机械臂
US10183392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which includes a shiftable transmission
CN106564065B (zh) 人字连杆齿条滑块直线平夹自适应手指装置
JP2009516132A5 (zh)
WO2018088447A8 (ja) 作業装置および双腕型作業装置
CN208468412U (zh) 夹持器驱动装置与夹持器
CN103963022B (zh) 动力工具
CN104162488A (zh) 按钮切换机构及其花洒
CN201989096U (zh) 棘轮扳手
CN203510003U (zh) 一种夹紧装置
CN110405803A (zh) 多功能夹爪
CN207915311U (zh) 定位装置
CN207757623U (zh) 一种带有关节的机械手
CN109159011A (zh) 玻璃面板孔位抛光系统
ATE501811T1 (de) Werkzeugrevolver
CN210468123U (zh) 天线、下倾角调节的动力输入装置及切换机构
CN205148068U (zh) 一种工具磨床上的微动进给机构
CN208811120U (zh) 一种多用途浮动卡具
JP4939673B2 (ja) トリガースイッチ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モータの駆動回路
CN209140437U (zh) 转子加工夹具
CN106032629A (zh) 用于洗衣机的洗涤剂盒组件和具有其的洗衣机
CN105324060A (zh) 台式搅拌机
CN207043565U (zh) 激光打标机及其装夹装置
CN107060292A (zh) 一种电动翻转涂料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