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9343A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9343A
CN105619343A CN201410624316.8A CN201410624316A CN105619343A CN 105619343 A CN105619343 A CN 105619343A CN 201410624316 A CN201410624316 A CN 201410624316A CN 105619343 A CN105619343 A CN 105619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body
safety device
state
power tool
h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243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士松
钟红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2431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193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19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93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持式动力工具,包括壳体、马达、输出轴、开关、以及包括至少两个工作夹头的工作组件,工作组件活动连接于壳体从而至少两个工作夹头中的每个工作夹头可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转换;至少两个工作夹头中的一个工作夹头处于与输出轴配接的工作位置时,至少两个工作夹头中的其余工作夹头处于非工作位置;每个工作夹头可沿连接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的路径运动;手持式动力工具还包括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第一状态时安全装置连通所述路径,第二状态时安全装置切断所述路径。手持式动力工具能快速实现不同工作夹头的工作位置转换、操作界面简洁,操作安全。

Description

手持式动力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动力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两个工作夹头的手持式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手持式动力工具例如电钻,用于对工件例如木板等进行钻孔,其利用的工作头是钻头;例如螺丝批,可用于拧紧或拧松螺钉,其利用的工作头是螺丝批头。此类手持式动力工具的主轴通常安装有一个工作夹头,用于夹持工作所需要用的一类工作头,该类工作头可具有不同规格。当需要进行更换工作头进行其它工作时,需要先拆卸下原来的工作头,替换以不同的工作头。这种工作头替换操作的过程非常繁琐。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带有双工作夹头的枪钻类工具,根据需要可以在两种工作夹头之间选择或转换使用,此类工具通常设置手动控制的操作件,用于在工作夹头转换之前先进行解锁,也就是说,将原工作夹头与输出轴之间解除锁定,这样,待用的工作夹头才可以移动至工作位置。另外,通过手动操作的方式或者启动马达驱动的方式,将待用工作夹头旋转至工作位置,相应地,原工作夹头由工作位置上移开。最后再通过操作件,将转换到位的工作夹头与输出轴建立连接,这样输出轴可以驱动该工作夹头进行旋转。但是转换至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仍然暴露于操作者手能触及的地方,操作界面不简洁,同时容易误伤操作者。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0434239C说明书公开的一种双工作夹头的工具,该双工作夹头作为一个整体可绕垂直于马达轴线的枢轴旋转以实现工作夹头工作位置转换。在转换之前,先通过操作件使输出轴与工作夹头脱开,然后启动主开关让马达旋转,马达的旋转通过传动机构使工作夹头旋转至其中一个工作夹头与输出轴对齐的位置,然后释放主开关,再次通过操作件使输出轴与旋转至位的工作夹头配接,完成一次工作夹头的位置转换。在输出轴与工作夹头之一脱开之后,操作者可以选择手动操作使双工作夹头整体旋转至使其中的一个工作夹头旋转至工作位置。
以上具有多工作夹头的动力工具,工作夹头的位置转换操作比较麻烦,需要操作者双手操作,或者需要操作不同的工作部件才能完成位置转换,操作界面不简洁,操作不安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界面简洁、具有物理安全性的手持式动力工具。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持式动力工具,包括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马达、由马达驱动旋转的输出轴、包括至少两个工作夹头的工作组件,工作组件活动连接于壳体从而至少两个工作夹头中的每个工作夹头可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转换;至少两个工作夹头中的一个工作夹头处于与输出轴配接的工作位置时,至少两个工作夹头中的其余工作夹头处于非工作位置;每个工作夹头可沿连接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的路径运动;手持式动力工具还包括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第一状态时所述路径连通,第二状态时安全装置切断所述路径。
由于采用了至少部分包覆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的安全装置,使得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与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区分明确,从而使操作界面更简洁,操作者手不容易接触到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操作更安全。
安全装置至少部分包覆处于非工作位置工作夹头,安全装置包括相对壳体活动设置的门体,门体能在连通所述路径的第一状态和切断所述路径的第二状态之间运动。
优选地,门体包括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第一门体与第二门体反向枢转连通所述路径,第一门体与第二门体相向枢转切断所述路径。
安全装置还包括与第一门体连接的第一齿轮,以及与第二门体连接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从而使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相对枢转。
优选地,门体上设置有一对径向相对的窗口,门体相对壳体转动设置,第一状态时,一对径向相对的窗口连通所述路径,第二状态时,门体切断所述路径。
优选地,门体包括内门和至少部分环绕内门的外门,内门和外门上分别具有一对径向相对的窗口,内门和外门中至少一个相对壳体转动设置,第一状态时,内门和外门的窗口径向相对,从而连通所述路径,第二状态时,内门和外门径向错开,从而切断所述路径。
优选地,工作夹头有两个,工作夹头其中之一位于工作位置,另一个处于非工作位置,门体相对壳体枢转设置,门体的枢转轴线与处于非工作位置工作夹头的工作轴轴线平行。
优选地,工作夹头有两个,工作夹头其中之一位于工作位置,另一个处于非工作位置,门体相对壳体转动设置,门体的转动轴线与处于非工作位置工作夹头的工作轴轴线共线。
至少两个工作夹头分别具有工作轴,当安全装置处于第一状态,输出轴与至少两个工作夹头中的任一工作夹头的工作轴脱开配接,当安全装置处于第二状态,输出轴与工作轴之一配接。
手持式动力工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全装置与工作组件之间的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关联所述安全装置与工作组件之间的运动。从而安全装置在状态变化的同时实现工作夹头的工作轴与输出轴配接或脱开配接,使得工作夹头的位置转换方便、快捷
优选地,安全装置驱动联动机构运动使工作轴与输出轴脱开配接,或者使工作轴之一与输出轴配接。
优选地,手持式动力工具还包括操作件,操作件可操作地驱动联动机构使安全装置由第二状态转换至第一状态的同时,输出轴与工作轴脱开配接;或者使安全装置由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的同时,输出轴与工作轴之一配接。
优选地,操作件设置于安全装置上。
优选地,操作件相对壳体绕固定轴线枢转设置。
优选地,安全装置与开关之间设置有互锁装置,当安全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所述互锁装置限制开关被触发,当安全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所述互锁装置允许开关被触发。
通过设置于开关与工作组件的互锁机构,使得安全装置在允许工作组件相对壳体活动时,开关不能触发,从而保证了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手持式动力工具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手持式动力工具主视方向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手持式动力工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3中齿条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手持式动力工具主视方向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7至图9为图6中手持式动力工具滑钮移动至不同位置时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沿图2中B-B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沿图2中C-C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图3中安全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A至13D为图1所示手持式动力工具的安全装置处于不同状态的主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14为图3中安全装置的主视图。
图15A至15C为图14中D-D线安全装置处于不同状态剖视图。
图16为本发明手持式动力工具第二实施方式的手持式动力工具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17为图16中手持式动力工具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手持式动力工具处于另一种状态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9A至19C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手持式动力工具安全装置处于不同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20至图2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手持式动力工具处于不同状态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手持式动力工具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24A是安全装置的俯视方向剖视图,此时安全装置处于第二状态;
图24B是安全装置的俯视方向剖视图,此时安全装置处于第一状态;
图2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手持式动力工具的主视图。
图26是图25中手持式动力工具的主视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27A是图26中安全装置与开关扳机之间处于非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7B是图26中安全装置与开关扳机之间处于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手持式动力工具的主视图。
图29是图28中手持式动力工具移去壳体后E-E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30是图28中手持式动力工具移去壳体后的主视方向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1A是图30中F-F线的剖视示意图,此时安全装置处于初始状态。
图31B是图30中F-F线的剖视示意图,此时安全装置处于转动状态。
图中:
100-手持式动力工具36b-侧壁77a-弧形槽
10-壳体36c-开孔78-枢转臂
10a-半壳36d-端壁78a-连接孔
11-连杆37-卡勾件78b-连接销
11a-卡勾37a-卡勾部79-叉状部
11b-抵接部38-枢轴8-马达
12-主壳体39-扭簧80-传动组件
13-枢轴4-开关扳机82-传动齿轮
14-手柄4a-柱体84-传动臂
15-弹性件40、40’-操作件86-转动件
16,16’,16”-安全装置41-驱动臂87-第一配接部
18-电池包42-凹槽88-第二配接部
18a-电池包壳体44-横槽部89-操作件
19-解锁件46a、46b-斜槽部90-第一枢转件
19a-连接部48-缺口90a-凸块
19b-弹簧5-开关91-第二枢转件
2-换向扳机50-传动件92-接口
200-手持式动力工具51-螺钉93-第二齿轮
20-工作组件52-第一连接销94-第一齿轮
22-工作夹头53-导向柱95-配接区域
220-钻头54-第二连接销96-配接区域
22a-工作轴6-输出轴97-窗口
24-工作夹头60、60’、60”-主动件98-卡销
24a-工作轴61-主体99-窗口
240-螺丝批头61a-连接柱910-支架
25-环形导槽62-连接孔910a-榫头
26-安装盘63-引导部911,911’,911”-第一门体
27-卡接部64,64’-卡槽912-支撑轴
28-连接件65-连接臂913-接插部
28a-主体部65a-卡槽914-弹性件
29-压簧66-接口920-支座
30-传动装置70-齿轮组件920a-榫头
32-减速箱壳体71-连接轴920b、c-门轴孔
32a-支撑面72-大齿轮921、921’-第二门体
33a-第一支撑轴74-小齿轮922-操作件
33b-第二支撑轴75-转动架923-支撑结构
34-齿条装置76-支撑臂930-立柱
35-卡勾件76a-支撑孔930a-槽口
35a-卡勾部76b-叉状部931-支撑轴
36-齿条77-连接部932-接插部
36a-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手持式动力工具100包括壳体10,壳体10由两个哈夫式半壳10a连接组成;动力系统,包括收容于壳体10内的马达8,本实施方式的马达8采用电动马达,也可以用其它类型的马达,方式如气动马达、燃油马达等替代。其中壳体10包括收容马达8的主壳体12。手持式动力工具100还包括与主壳体12连接的手柄14,主壳体12沿纵向延伸且与手柄14延伸方向呈角度设置。本实施方式中,主壳体12与手柄14的角度大致在90至130度之间。手柄14上远离马达8的一端设置有为马达8提供能量的能量单元,本实施方式中的能量单元采用的是电池包18,电池包18与手柄14可拆卸地连接,电池包18包括多个收容于电池包壳体18a的可充电式电池,电池优选采用锂电池。手柄14与主壳体12相连接的部位设有用于手动控制马达8的开关扳机4和换向扳机2,壳体10内设置有开关5,开关5由开关扳机4触发从而控制马达8启动。
主壳体12内设置由马达8驱动旋转的输出轴6,输出轴6沿主壳体12的纵向延伸,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轴线X1与马达轴线重合;在其它可选择的方案中,输出轴线X1与马达轴线可以平行或呈角度设置。输出轴6与马达8之间设置有用于减速的传动装置30,传动装置30至少部分包覆于减速箱壳体32内。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减速的传动装置30是齿轮机构,优选采用行星轮机构。
手持式动力工具100包括活动连接于壳体10的工作组件20。本实施方式中,工作组件20连接于主壳体12上远离马达8一端,工作组件20相对主壳体12枢转设置,其中工作组件20的枢转轴线Y1与输出轴轴线X1之间呈角度α设置,并且枢转轴线Y1与输出轴轴线X1恒定地处于共面状态。其中该角度α为锐角,角度范围设置在30度与65度之间,优选采用的角度α范围为45度至65度。工作组件20包括至少两个工作夹头。本实施方式中工作夹头数量包括两个,工作夹头22与工作夹头24相对固定设置并且对称地设置于枢轴轴线Y1的两侧,工作夹头22、24分别设置有工作轴22a、24a,工作轴22a、24a的轴线之间呈角度β设置,该角度β是角度α的2倍。当工作夹头22、24之一处于工作位置时,此时工作轴22a、24a轴线与枢转轴线Y1、输出轴轴线X1共面。工作轴22a、24a一端与输出轴6可选择地配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工作附件。工作组件20如此设置使得其相对壳体10枢转时,工作夹头22、24中的至少一个可转动至使其工作轴与输出轴6配接的位置,即工作位置,从而由输出轴6通过驱动其工作轴使工作夹头旋转;而另一个工作夹头则处于非工作位置。当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20枢转进行工作夹头22、24的位置转换时,工作夹头22、24在连接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的路径上运动。
本实施方式中的工作组件20绕枢转轴线Y1相对壳体10作往复转动,致使工作夹头22与工作夹头24的工作轴可选择地或者轮换地与输出轴6配接,从而使输出轴6择一地驱动工作夹头22、24及夹持于工作夹头内的工作附件进行工作。本实施方式中工作夹头的数量不限于二个,可以包括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具有不同数量工作夹头的工作组件,相邻工作夹头之间的角度设置不同。
主壳体12上靠近工作组件20的部位设置有环形导槽25,工作组件20上设置有啮合卡接于环形导槽25内的安装盘26,当工作组件20绕枢轴轴线Y2旋转时,安装盘26于环形导槽25内转动,这样的结构使得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转动时更加灵活。
工作夹头22与工作夹头24夹持了工作附件才能进行工作,工作夹头22与工作夹头24其中之一设置成用于夹持钻头220,另一个工作夹头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方式如可以设置成用于夹持螺丝批头,也可以是用于夹持用于砂磨的小磨头等。另一种可选择的方案中,工作夹头22与工作夹头24其中之一设置成用于夹持螺丝批头240,另一工作夹头可根据实际的工作对象进行设计。本实施方式中,工作夹头22用于夹持的工作附件是钻头220,工作夹头24用于夹持的工作附件是螺丝批头240。
多功能功能工具还包括安全装置16,安全装置16设置于主壳体12与电池包壳体18a之间,安全装置16延伸方向大致与手柄14一致。安全装置16具有两种状态,第一状态时,安全装置16允许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运动,以使工作夹头22、24实现位置转换,也就是说,安全装置16连通了工作夹头22、24相对壳体10枢转运动的路径;第二状态时,工作夹头22、24位置转换完成,此时,工作夹头22、24之一处于工作位置时,工作夹头22、24之另一个处于非工作位置,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之工作轴与输出轴6配接在一起;安全装置16用于至少部分包覆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且限制工作组件20本对壳体10枢转运动。工作时,处于第二状态下的安全装置16能有效的阻挡操作者观察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的视线,从而使操作界面变简洁、操作更加安全。
手持式动力工具100包括相对壳体10活动设置的操作件40,以及设置于操作件40与工作组件20之间的传动系,通过传动系,操作件40的运动可操作地驱动两个工作夹头22、24实现位置转换,也就是说,操作件40的运动可操作地使输出轴6与工作夹头22、24的工作轴选择性配接。操作件40设置于主壳体12的外侧,本实施方式的操作件40可相对壳体10平行于输出轴轴线X1作线性运动,以滑盖的形式可操作地滑动于主壳体12的顶部,可用于覆盖至少部分位于壳体10的机芯结构。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操作件也可设置成滑钮等其它操作件形式。
传动系包括联动机构以及传动机构,联动机构用于择一地控制工作夹头22、24与输出轴6进行配接或者分离,传动机构用于控制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转动。
操作件40的线性运动通过联动机构可操作地控制工作夹头22、24之一与输出轴6进行配接或者分离,同时,操作件的线性运动通过传动机构可操作地控制工作组件相对壳体10枢转。
联动机构包括由操作件40驱动旋转的传动件50,由传动件50驱动的主动件60,由主动件60驱动的连接件28。连接件28相对输出轴6沿输出轴轴线X1可移动地设置,连接件28一端与输出轴6连接,另一端可选择地与工作夹头22、24之一配接或者脱开。也就是说,连接件28一端与输出轴6连接,另一端可选择地与工作轴22a、24a之一配接或者脱开。
参照图3,传动件50上设置有传动部,操作件40上设置有与传动部配接的第一驱动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部为设置于操作件40内表面的凹槽42(参照图4),传动件50可绕一固定枢转轴线正向或反向旋转,传动件50位于操作件40与减速箱壳体32之间。本实施方式中传动件设置为一凸轮50。凸轮50通过螺钉51转动的设置于减速箱壳体32的导向柱53内,凸轮50以导向柱53的中心线作为枢转轴线。其中传动部为设置于凸轮50上靠近操作件40的第一端面上的第一连接销52,第一连接销52与凹槽42啮合配接,凸轮50上与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销54,第二连接销54与第一连接销52沿相反方向延伸。
主动件60设置于减速箱壳体32与主壳体12之间,主动件60上靠近凸轮50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连接销54配接的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构造成接收连接销54插入的连接孔62的形式。主动件6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构造成卡槽64的形式。通过第二连接销54,传动件5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主动件60沿主壳体纵向移动。传动件50正向转动驱动主动件60沿主壳体纵向远离工作组件20运动,传动件50反向转动驱动主动件60沿主壳体纵向靠近工作组件20运动。第三连接部为设置于主动件60底部的至少部分包覆口66。
连接件28设置于工作组件20与输出轴6之间且可沿输出轴6轴向移动,连接件28包括主体部28a以及配接于主体部28a的卡接部27,主体部28a以套管的形式与输出轴6一端滑动配接,另一端与可择一地与工作夹头22、24的工作轴22a、24a配接。主体部28a的外围设置有弹性件,本实施方式的弹性件采用压簧29;卡接部27连接于主体部28a上靠近输出轴6的一端用于与主动件60卡槽64配接,卡接部27可滑动地套接于主体部28a的外围面上,主体部28a端部设置卡圈(图中未示出)用于限位,可将卡接部27限定于主体部28a上而不至于脱离主体部28a;主体部28a处于初始位置时,卡接部27在弹性件29的作用下抵接于卡圈。
主动件60与安全装置16之间设置有转动装置,本实施方式中转动装置为转动件86,转动件86能相对主壳体12绕一固定轴线转动。转动件86包括与形成于主动件60的接口66啮合的第一配接部87,以及用于与安全装置16配接的第二配接部88,第一配接部87与第二配接部88相对转动件86的轴线(图中未示出)对称设置。安全装置16包括由转动件86驱动旋转的第一枢转件90以及由第一枢转件90驱动的第二枢转件91,其中第一枢转件90设有与转动件86第二配接部88啮合配接的接口92。
参照图2、图4,第一连接销52可滑移地啮合于操作件40内侧面的凹槽42内。本实施方式的凹槽42设置成沿主壳体12延伸方向的〕型槽,〕型槽包括位于中央的横槽部44,以及位于横槽部44两端且对称分布的斜槽部46a、46b。初始状态时,连接销52位于斜槽部46a、46b的盲端且与槽壁抵靠。
当操作件40于初始位置沿主壳体12按箭头M所示沿主壳体纵向移动时,啮合于凹槽42的第一连接销52沿凹槽42的斜槽部46a移动,第一连接销52经过移动行程a,凸轮50绕导向柱53轴线按箭头R1所示方向枢转,第二连接销54随凸轮5相应的转动,第二连接销54的转动带动与其配接的主动件60沿主壳体纵向远离工作组件20移动;本实施方式中,主动件60与操作件40移动方向一致。主动件60的移动致使与卡槽64配接的卡接部27带动主体部28a随主动件60移动,导致原本与工作夹头22的工作轴22a配接的主体部28a一端与工作轴22a脱开。一旦主体部28a与工作轴22a分离,可允许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进行枢转。连接销52于斜槽部46a移动时,由斜槽部46a的顶部下降至横槽部44,连接销52走过的行程a即是操作件40的解锁行程。当啮合于凹槽42的连接销52沿凹槽42的横槽部44移动,凸轮5不转动。当啮合于凹槽42的连接销52沿凹槽42的斜槽部46b移动,连接销52自横槽部44上升至斜槽部46b的顶部,此时凸轮5沿箭头R2所示方向反向转动。
传动机构包括由操作件40驱动的齿条装置,与齿条装置连接的齿轮组件70,以及由齿轮组件70驱动旋转的传动组件80,传动组件80用于驱动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枢转。
参照图5、图6,操作件40上还设置有第二驱动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驱动部为设置于操作件40的驱动臂41,齿条装置34设置于操作件40与减速箱壳体32之间,齿条装置34包括与驱动臂41配接的保持组件,以及用于支撑运动装置的齿条36。本实施方式的保持组件具有锁定状态和释放状态,当保持组件处于释放状态,驱动臂41驱动齿条装置34沿输出轴6轴向移动,当保持组件处于锁定状态,驱动臂41不能驱动齿条装置34沿输出轴6轴向移动。本实施方式的保持组件包括一对转动地设置于齿条36的卡勾件35、37,卡勾件35、37沿输出轴轴向分布,驱动臂41可操作地沿输出轴轴向运动。
卡勾件35、37具有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当卡勾件35、37处于释放位置,操作件40通过驱动臂41驱动齿条装置34平行于输出轴轴线移动,当卡勾件35、37其中之一处于锁定位置,操作件40通过驱动臂41不能驱动齿条装置34运动。齿条36的端部形成有沿齿条延伸方向的槽口36a,槽口36a的两侧壁36b分别设置有开孔36c,卡勾件35、37通过穿设于齿条侧壁36b开孔36c的枢轴38转动地设置于齿条36一端的槽口36a内。卡勾件35、37上分别设置有弹性件,本实施方式弹性件采用扭簧39。
参照图6,驱动臂41设置于操作件40的内侧面且向壳体10内部凸出。卡勾件35、37在扭簧39的作用下具有向操作件40方向凸出于槽口36a的预应力。当操作件40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卡勾件35的卡勾部35a受驱动臂41的抵接作用克服扭簧39作用力向内侧转动至伸出槽口36a。
参照图4至图7所示,当操作件40按箭头M所示方向相对壳体10移动时,驱动臂41随操作件40一起移动,驱动臂41相对齿条装置34移动的过程中,对第一卡勾件35的抵压力越来越小,直至第一卡勾件35的卡勾部35a在扭簧39作用力下回转至槽口36a内且与齿条槽口36a的端壁36d啮合卡接。此时,进一步沿箭头M所示方向移动操作件40,第一、第二卡勾件35,37支撑于减速箱壳体32支撑面32a上,驱动臂41作用于第一、第二卡勾件35,37之间从而带动齿条装置34整体沿箭头M所示方向移动。如前所述,操作件40相对壳体10移动,当连接销52于第一斜槽部46a内滑动至与横槽部44相交位置时,解锁行程a完成,工作组件20可允许相对壳体10进行枢转。图7中操作件40的当前位置即是驱动臂41开始带动齿条装置34整体移动的初始位置。此时,进一步沿箭头M所示方向移动操作件40,驱动臂41向第二卡勾件37靠近。
参照图4、图8所示,连接销52在第一斜槽部46a与横槽部44相交的位置开始在横槽部44内移动并靠向第二斜槽部46b,连接销52于横槽部44的移动行程b即为操作件40的切换行程,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绕枢转轴线Y1转动。当操作件40沿箭头M所示方向进一步移动,驱动臂41抵压第二卡勾件37使其卡勾部37a克服弹性力凸向齿条槽口36a内侧,卡勾部37a脱离支撑面32a。当连接销52到达横槽部44与第二斜槽部46b相交位置,操作件40驱动臂41与卡勾部37a脱开,操作件40称动不再带动齿条装置34整体移动。连接销52于横槽部44的移动行程b,并不导致凸轮50绕导向柱53中心线进一步旋转以及移动件60的进一步移动,而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转过180度。
参照图4、图9所示,当工作组件20旋转致使其工作夹头24转动至工作位置,此时工作轴24a旋转至与主体部28a基本对齐的位置。进一步沿箭头M所示方向移动操作件40至移动方向的极限位置,连接销52由横槽部44与第二斜槽部46b相交位置滑移进入第二斜槽部46b并抵靠第二斜槽部46b的端壁,连接销52于第二斜槽部46b的移动行程c即是操作件40的加锁行程,该移动行程c中,操作件40不再带动齿条装置34移动。由于第二斜槽部46b与第一斜槽部46a关于横槽部44对称设置,因此连接销52于第二斜槽部46b内移动时,连接销52带动凸轮50绕导向柱53中心线沿R2方向回转。凸轮50的回转带动主动件60沿与操作件40移动的相反方向移动。主动件60推动卡接部27克服压簧29作用力且带动主体部28a一起向靠近工作夹头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主体部28a由之前与工作夹头22的工作轴22a脱开位置回复至将输出轴6与工作夹头24的工作轴24a配接的位置。一旦输出轴6与工作轴24a配接到位,即完成一次工作夹头22、24之间的位置转换,输出轴6驱动与之配接的工作夹头24旋转。而工作夹头22由于转动至非工作位置,因而无法由输出轴6驱动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压簧29同时又起着复位弹簧的作用,由于主体部28a与工作轴24a配接后承担传递扭矩的功能,因此工作轴的配接端通常设置成花键齿,而主体部28a的配接端则相应的设置成至少部分包覆花键齿的花键槽(参照图11),当主体部28a在回复至与工作轴24a配接的过程中,由于制造公差等原因,花键齿与花键槽有可能会有角度错位,也就是说,工作轴24a的配接端花键齿没有至少部分包覆于主体部28a的花键槽内,但在主体部28a在弹簧29的作用力,其配接端花键槽紧抵靠着工作轴花键齿,一旦启动马达8,输出轴6带动主体部28a旋转,主体部28a的花键槽则相对花键齿转过一个角度,主体部28a在弹簧29的弹性力作用下使花键槽与花键齿啮合,也就是说,主体部28a自动地复位至与工作轴24a配接的位置。
操作件40沿主壳体纵向从初始位置移动至极限位置,使得输出轴6与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一脱开,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另一个枢转至与输出轴6配接的位置。其中,操作件40由初始位置移动至极限位置过程中,输出轴6与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一先脱开,然后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枢转,最后输出轴6与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另一个进行配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想,操作件40相对壳体20在沿箭头M完成一次完整的单向滑移,即完成两个工作夹头22与工作夹头24在不同位置转换。操作件40沿输出轴轴向从靠近工作组件20的初始位置移动至远离工作组件20的极限位置,从而使得输出轴6与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一脱开,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另一个枢转至与输出轴6配接的位置。操作件40由初始位置移动至极限位置过程中,输出轴6与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一先脱开,然后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枢转,最后输出轴6与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另一个进行配接。
如按箭头M所示的平行于输出轴轴线反向移动操作件40,完成一次完整的滑移,通过联动机构及传动机构,能使工作夹头22与工作夹头24的位置再次转换,即由工作夹头24更换为由工作夹头22与输出轴6配接由输出轴6驱动旋转,此处不作赘述。
参照图3、图10、图11所示,齿轮组件70设置于主壳体12内,传动组件80设置于主壳体12与工作组件20之间。齿轮组件70包括与齿条36啮合传动的大齿轮72,以及通过连接轴71与大齿轮72同轴固定设置的小齿轮74,本实施方式的小齿轮74设置成斜齿轮。其中传动组件80包括与小齿轮74啮合传动的传动齿轮82、以及与传动齿轮82连接的传动臂84,其中传动齿轮82也设置成斜齿轮,小齿轮74和传动齿轮82的螺旋角均设置成45度,以实现空间交错轴传动。传动臂84与工作组件20连接,以至于当齿条36驱动大齿轮72转动时,小齿轮74产生相应的转动,从而驱动传动齿轮82绕其轴心线转动,传动齿轮82转动带动传动臂84与工作组件20绕传动齿轮82的轴心线转动,本实施方式中传动齿轮82的轴心线与工作组件20的枢转轴线Y1共轴线。
安全装置16可在两个状态之间转换,第一状态时,允许工作夹头22、24相对壳体10运动,第二状态时,安全装置16限制工作夹头22、24相对壳体10运动。
本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16包括设置成相对壳体10活动设置的门体,门体能在允许工作组件20活动的第一状态和限制工作组件20活动的第二状态之间运动。也就是说,第一状态时,门体连通了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活动的路径,第二状态时,门体切断了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活动的路径。
参照图3、图12所示,门体具有第一门体911和第二门体921,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门体911和第一门体921分别相对壳体10枢转设置,第一门体911上设置有第一齿轮94,第二门体921上设置有第二齿轮93,第一齿轮94与第二齿轮93啮合,以使第一门体911和第二门体921相对运动。安全装置16进一步包括相对机壳10固定设置的支架910、连接支架的立柱930、用于支撑立柱930的支座920;第一枢转件90与第一门体911连接,第二门体921与第二枢转件91连接。其中,主柱930沿其纵向延伸且位于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之间。第一枢转件90与第二枢转件91旋转地支撑于支架910内,第一枢转件90上设置有与第一门体911配接的配接区域96,第一齿轮94设置于第一枢转件90并且靠近第二枢转件91,第二枢转件91上设置有与第二门体921配接的配接区域95,第二齿轮93设置于第二枢转件91并靠近第一枢转件90。第一枢转件90可绕第一齿轮94中心线旋转,第一枢转件90通过第一齿轮94驱动第二齿轮93绕其中心线同时反向转动。第一门体911上设置有支撑轴912以及接插部913,其中,支撑轴912首端与第一齿轮94的中心孔(图中未示出)配接,接插部913与第一枢转件90的配接区域96固定配接。第二门体921上相应的设置有支撑轴931以及接插部932,其中接插部932与配接区域95固定配接,支撑轴931首端与第二齿轮93的中心孔配接。支架910与支座920在其相对侧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榫头910a、920a用于与立柱930两端的槽口930a(图中仅示出一个)固定配接;相应地,第一门体911的支撑轴912尾端与支座920的门轴孔920b配接,第二门体921的支撑轴931尾端与支座920的门轴孔920c配接。
第一门体911和第二门体921的设置使得第一枢转件90旋转带动第一门体911绕支撑轴912轴线按箭头R3所指的正向旋转,同时带动第二门体921绕其支撑轴931按箭头R4所指的反向旋转,也就是说,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由相互靠近的第二状态转换至相互远离的第一状态。本发明所指的正向和反向是两个相反的方向,如果正向是顺时针方向,则反向为逆时针方向;如果正向是逆时针方向,则反向是顺时针方向。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反向枢转以允许工作组件20活动,也就是说,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反向枢转连通工作夹头22、24在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运动的路径,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相向枢转以限制工作组件活动,也就是说,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相向枢转切断工作夹头22、24在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运动的路径。
参照图12,为充分利用安全装置16的内部空间,第一门体911和第二门体921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存放方式如批头、钻头等工作附件的支撑结构923,如果需要,主柱930的内侧也可以设置用于存放工作附件的支撑结构。当安全装置16处于第一状态时,操作者可以根据需要选取工作附件,或者将不用的工作附件存放于支撑结构923内,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安全装置16的空间,使操作更便利,而且使工作附件不容易丢失。
参照13A、图13B,当操作件40沿箭头M所示平行于输出轴轴线单向滑动的过程中,主动件60沿输出轴轴向远离工作组件20移动,而主动件60沿上述方向的移动驱动转动件86由初始位置向一侧转动至极限位置。结合参照图3,主动件60沿输出轴轴向远离工作组件20移动同时带动连接件28沿输出轴轴向远离工作组件20移动,使得工作夹头22的工作轴22a脱开与输出轴6的连接,从而允许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枢转实现工作夹头22、24的位置转换。
参照图14、图15A至15B,转动件86驱动第一枢转件90及第一门体911按箭头R4所示方向绕支撑轴912转动,第二枢转件91及第二门体921同时按箭头R5所示方向绕支撑轴931反向转动。第一门体911和第二门体921由相互靠近的第二状态向远离彼此的第一状态转换,此时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的边缘由相互靠近枢转至相互远离的位置。
参照图13B、图15C,当安全装置16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枢转至第二状态。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门体911的枢转轴线与第一门体911边缘的连线与第二门体921的枢转轴线与第二门体921边缘的连线之间大致呈钝角设置,钝角范围为120至180度之间。安全装置16处于第二状态时,允许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运动,也就是说,工作夹头24由非工作位置运动至工作位置以及工作夹头22由工作位置运动至非工作位置的运动路径被连通了。
参照图13C,操作件40继续沿箭头M所示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枢转,使得原来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22转动至非工作位置,而原来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24转动至工作位置。此时的转动件86保持于转动方向的极限位置,安全装置16保持于第一状态,便于转工作夹头22换至非工作位置。
参照图3、图13D,操作件40进一步移动使连接件28沿主壳体纵向靠近工作组件20移动,使得工作夹头24的工作轴24a与输出轴6的连接。此时由传动件50驱动的主动件60沿输出轴轴向靠近工作组件20移动,主动件60驱动转动件86由极限位置向初始位置反向转动,第一门体911和第二门体921由远离彼此的第一状态向相互靠近的第二状态转换。当安全装置16处于第二状态,将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22至少部分覆盖或者包围,从而限制工作夹头22、24运动,也就是说,工作夹头22、24进行位置转换的路径被切断了。
在操作手持式动力工具100时,操作者只需要以单手操作操作件40,就能使安全装置16处于允许工作组件20活动的第一状态,接着使两个工作夹头转换位置,最后使安全装置处于限制工作组件活动的第二状态。具体地,操作操作件40使操作件40平行于输出轴轴线移动。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6至图18,多动能工具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类似的结构,为了方便表述,附图中移去了壳体及操作件等类似结构,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编号表示且不作重复赘述,不同的结构下面将作详细论述。
联动机构包括主动件60’、与主动件60’配接的连接件(图中未示出)、以及由主动件60’驱动的转动装置。其中主动件60’由操作件(图中未示出)驱动可沿箭头M所示的输出轴轴向移动。主动件60’包括主体61以及设置于主体61的连接臂65,连接臂65上设置有卡槽65a用于与连接件28的卡接部27(参照图3)配接;主体61上设置引导部63用于与设置于操作件的驱动部(图中未示出)配接,而使主动件60’能被操作件驱动。主体6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沿马达径向延伸的连接柱61a。减速箱壳体32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沿马达径向延伸的第一支撑轴33a(图中仅示出一个),减速箱壳体32的底部向下延伸的第二支撑轴33b。
转动装置包括大致呈U形的转动架75,转动架75具有两条平行延伸的支撑臂76以及位于支撑臂76之间的连接部77;其中支撑臂76上对称地设置有与支撑轴33a配接的支撑孔76a,连接部77上设置有弧形槽77a。转动架75通过支撑孔76a转动地支撑于减速箱壳体32上并以支撑轴33作为枢转轴。支撑臂76的自由末端分别设置有叉状部76b,用于与设置于主动件60’的一对连接柱61a分别卡接,通过叉状部76b与连接柱61a,主动件60’平行于输出轴轴线的移动转换为转动架75绕支撑轴33枢轴转动。转动装置还包括与转动架75连接的枢转臂78,枢转臂78上设置有与第二支撑轴33b配接的连接孔78a,与弧形槽77a啮合配接的连接销78b,以及叉状部79;其中连接销78b设置于叉状部79和连接孔78a之间。通过弧形槽77a与连接销78b,转动架75的枢转运动驱动枢转臂78绕第二支撑轴33b转动。
安全装置16’包括至少一个可转动的门体911’,门体911’可绕其转动轴线旋转,其转动轴线与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22的工作轴轴线共线。门体911’大体上形成环形门体或接近环形门体,门体911’上具有一对径向相对的窗口97,也就是说,窗口97呈180度对称分布。门体911’上设置有与枢转臂78的叉状部79配接的卡销98。枢转臂78的转动带动第一门体911’绕其自身中心线旋转。
参照图17、图18,当主动件60’沿箭头M所示平行于输出轴轴线方向移动至预设位置,驱动转动架75绕第一支撑轴33a枢转,转动架75的枢转运动驱动枢转臂78绕第二支撑轴33b转过一定的角度,门体911’在枢转臂78的作用下沿箭头R5所示方向转过相应的角度,致使第一门体911’上的窗口97随之转过相同的角度。主动件60’的移动通过其卡槽65a带动连接件28脱开与工作夹头22工作轴的配接。当门体911’枢转至使其窗口97允许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枢转,也就是说,工作夹头22、24可分别从门体的窗口97转进或转出。工作夹头22、24可以从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之间转换,而不会与第一门体’产生任何干涉。
当安全装置16’处于第一状态,门体911’转动至使门体911’的一对径向窗口97与工作夹头22、24的运动路径相连通,从而为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活动提供入口,也就是说,窗口97连通了工作夹头22、24在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之间运动的路径。第二状态时,门体911’枢转至使门体911’限制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活动,也就是说,门体911’切断了在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之间运动的路径。
进一步参照图19A至19C,安全装置16’可设置成包括第一门体911’和第二门体921’,第一门体911’和第二门体921’上分别设置一对径向窗口。
第二门体921’相对壳体固定设置,第二门体921’设置于第一门体911’外侧,也就是说,第一门体911’为内门,第二门体921’为至少部分绕围内门的外门。第一门体911’相对第二门体921’更靠近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第二门体921’上窗口99的大小与窗口97相匹配,窗口99设置于与工作夹头的运动路径相连通的位置上。通常状况下,当工作组件20中至少一个工作夹头22、24处于工作位置时,第一门体911’的窗口97与第二门体921’的窗口99径向错开,也就是说,安全装置16’处于第二状态,第一门体911’和第二门体921’切断了工作夹头在非工作位置与工作位置间运动的路径。只有当主动件60’平行于输出轴轴线移动时,连接件脱开与工作夹头22、24之一的工作轴脱开的同时,第一门体911’受枢转臂78的驱动沿箭头R5所示方向旋转至使窗口97与第二门体921’的窗口97径向相对,此时安全装置16’处于第一状态,可允许操作者相对壳体10枢转工作组件20。
当工作夹头转换到位,再通过操作操作件使主动件60’沿M所示方向的反向运动,使连接件与所选取的工作夹头的工作轴配接,同时枢转臂78驱动第一门体911’沿R5所示方向的反向旋转至与第二门体921’相互错开的第二状态。这样,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被至少部分包覆于安全装置16’中,避免了在工作过程中接触操作者,操作界面变得简洁。
另一种可替换的方案中,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互换,也就是说,第一门体911’可设置于第二门体921’的外侧,第二门体921’为内门,第一门体911’为至少部门环绕921’的外门,第二门体921’相对第一门体911’更靠近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
在操作手持式动力工具100时,操作者以第一个手操作操作件,使安全装置16处于允许工作组件20活动的第一状态,再以第二个手控制工作组件20运动使两个工作夹头转换位置,当工作夹头位置转换到位,然后操作操作件使安全装置处于限制工作组件20活动的第二状态。具体地,操作操作件使操作件平行于输出轴轴线移动。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20至图22,手持式动力工具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结构,为了方便述,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编号表示且不作重复赘述,附图中移去了壳体,不同的结构下面将作详细论述。
本实施方式中,当输出轴6与工作轴之一配接时,当安全装置由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转换时,安全装置16驱动联动机构运动使工作轴与输出轴6脱开,当安全装置16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时,安全装置16驱动联动机构运动使工作轴之一与输出轴6配接。
联动机构包括主动件60”、分别与主动件60”连接的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和转动件86。安全装置16上设置有供手动操作的操作件922。本实施方式中,操作件922设置于第一门体911及第二门体921中至少一个门体上(图中仅示出一个),操作件922具体设置成便于操作者手抓握的凹部,操作者通过该凹部922推动其中的一个门体,使得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相对枢转以使安全装置16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转换。第一状态时,安全装置16允许两个工作夹头22、24进行位置转换,也就是说,安全装置16打开工作组件20的运动路径;第二状态时,安全装置16限制两个工作夹头22、24进行位置转换,也就是说,安全装置16切断了工作组件20的运动路径。
另外,为了能使操作者在握持手柄14的同时能进行单手操作操作件,操作件至手柄14上远离安全装置的一侧之间的最小距离设置在60至140mm之间为宜,优选采用的距离为80至120mm之间。
主动件60”沿输出轴6轴向的运动驱动连接件28相对输出轴6运动,连接件28一端连接于输出轴6,另一端可选择地与工作轴之一配接或脱开。操作者通过手动操作该操作件922,使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反向枢转,与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分别连接的第一枢转件90和第二枢转件91同步反向转动。第一枢转件90的转动通过与至少部分包覆部92卡接的第二配接部88传递至转动件86,使转动件86绕其中心线转动,转动件86的转动即驱动主动件60”及连接件相对输出轴6沿输出轴轴线移动。从而使得工作夹头22、24之一的工作轴与输出轴6脱开或配接。
当安全装置16处于第一状态,输出轴6脱开了与工作夹头22工作轴的配接,操作者可通过手动操作工作组件20使之相对机壳枢转,使原来处于安全装置16的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24从安全装置16出转动至工作位置,而原来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22转动至非工作位置,并由安全装置16至少部分包覆,从而实现工作夹头22、24的位置转换。
当工作夹头的位置转换完成,操作者只要再次操作设置于门体的操作件,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枢转,使安全装置16处于第二状态。此时主动件60”在转动件86的驱动作用下带动连接件沿输出轴轴线向靠近工作组件20移动而使与工作夹头22、24之一的工作轴与输出轴6配接。此时操作者可启动马达8进行安全的操作。
在操作手持式动力工具100时,操作者以握持手柄14的第一个手操作操作件922,使安全装置16处于允许工作组件20活动的第一状态,再以第二个手控制工作组件20运动使两个工作夹头转换位置,当工作夹头位置转换到位,然后操作操作件922使安全装置处于限制工作组件20活动的第二状态。具体地,操作操作件922使操作件922相对壳体10绕固定轴线枢转。
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第一门体911、第二门体921的操作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其设置成凸出于门体的握把或其它方便操作者抓或握的其它结构形式,如高磨擦系数的橡胶包覆件、小筋条等。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想,通过对第一门体911、第二门体921的外形进行设置,操作者可以直接操作安全装置本身,也就是说,直接操作第一门体911或第二门体921,而不再额外设置操作件,就能使安全装置处于第一状态,以允许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运动。通过手动枢转工作组件20,使工作夹头22、24进行位置转换;当工作夹头22、24的位置转换到位,再操作安全装置使其处于第二状态,以限制工件组件20相对壳体10运动。操作安全装置16时绕固定轴线枢转安全装置,具体地,绕第一门体911的枢转轴线转动第一门体911,第一门体911同时驱动第二门体921反向转动;或者绕第二门体921的枢转轴线转动第二门体921,第二门体921同时驱动第一门体911反向转动。
在操作手持式动力工具100时,操作者以握持手柄14的第一个手操作安装装置16,使安全装置16处于允许工作组件20活动的第一状态,再以第二个手控制工作组件20运动使两个工作夹头转换位置,当工作夹头位置转换到位,然后操作安全装置16使安全装置处于限制工作组件20活动的第二状态。具体地,操作安全装置16相对壳体10绕固定轴线枢转。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23,本实施方式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一种变形。操作件89相对壳体10枢转设置。操作件89设置于联动机构上并且延伸出壳体10外部供操作者手动操作。当输出轴6与工作轴之一配接时,操作件89驱动联动机构带动安全装置16由第二状态转换至第一状态,当输出轴与工作轴脱开时,操作件89驱动联动机构带动安全装置由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操作件89设置于转动件86上并且延伸出壳体外部,供操作者手动操作使其能带动转动件86绕其轴线旋转,从而驱动第一枢转件90带动第二枢转件91同时相向或相反旋转,第一门体911和第二门体92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而使安全装置16在第二状态和第一状态之间转换。转动件86的转动驱动主动件60”及连接件平行于输出轴轴线移动,从而使工作夹头22、24之一的工作轴与输出轴6配接或脱开。当安全装置16处于第一状态,工作夹头22、24之一的工作轴与输出轴6脱开,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反向枢转至相互远离使工作夹头的运动路径被打开,从而允许工作组件20相对机壳10枢转,实现工作夹头22、24位置转换。当安全装置16处于第二状态,工作夹头22、24之一的工作轴与输出轴6配接,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反向枢转至相互靠近,使工作组件20的运动路径被关闭,限制了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枢转,此时操作者可启动马达8进行安全的操作。
另一种可选择的方案中,操作者也可操作设置于安全装置16的操作件922,使安全装置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换。
参照图24A,本实施方式中安全装置16的结构进行了局部改变,使得安全装置16的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在弹性件的作用力由第一状态自动回复至第二状态,即只要操作者释放操作件89,安全装置16会由打开状态自动回复至关闭状态。支撑轴912上套设有弹性件914,本实施方式弹性件914设成扭簧,扭簧具有两个末端部,其中一个端部与位于支架910的筋板抵接,另一端与形成于第一枢转件90顶面的凸块90a抵接。本实施方式的扭簧也可用其它具有弹性的构件替换。
参照图24B,当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由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转换时,第一枢转件90带动第一门体911绕支撑轴912轴线枢转,驱动第二门体921沿相反方向同时绕其支撑轴轴线(图中未示出)枢转;此时安全装置16处于打开状态即允许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枢转,此时第一枢转件90顶面的凸块90a推动扭簧使其积蓄弹性势能。一旦工作组件完成工作夹头的位置转换,只要释放操作件89,安全装置能自动回复至第二状态,也就是说第一门体911和第二门体枢转至相互靠近的关闭状态,限制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运动。
在操作手持式动力工具100时,操作者以以握持手柄14的第一个手操作操作件89,使安全装置16处于允许工作组件20活动的第一状态,再以第二个手控制工作组件20运动使至少两个工作夹头22、24转换位置,当工作夹头的位置转换到位,然后释放操作件40使安全装置处于限制工作组件20活动的第二状态。具体地,操作操作件89使操作件89相对壳体10绕固定轴线枢转。
第五实施方式
参照图25至图26,将多动能工具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进行变形。为了防止误操作,在安全装置16与开关5之间设置互锁装置;为了方便表述,本实施方式仅将变化的结构进行论述,相同的结构不作重复赘述。
为了能使操作者在握持手柄14的同时能进行单手操作以打开安全装置16,安全装置16的操作件922至手柄14上远离安全装置的一侧之间的距离L1设置在60至140mm之间,优选采用的距离L1为80至120mm之间。
进一步结合参照图27A、图27B,壳体10内设置有连杆11,连杆11平行于输出轴6的方向延伸,连杆11的一端设置有卡勾11a,用于可选择地与开关扳机4的柱体4a啮合配接,连杆11的另一端设置成圆头状的抵接部11b,用于可选择地与第二枢转件91抵接止挡。连杆11通过枢轴13活动地连接于壳体10,壳体10与连杆1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5,用于在工作夹头22、24之一处于工作位置时使卡勾11a保持与柱体4a保持分离的状态。
当通过操作操作件40’,使输出轴6脱开与工作夹头22、24之一的工作轴脱开连接时,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相对转动至使安全装置16处于第二状态,此时连杆13在弹性件15的作用下,卡勾11a保持与柱体4a相分离,抵接部11b与第二枢转件911相分离,也就是说,安全装置此时与开关扳机4非锁定;此时开关扳机4可平行于输出轴轴线移动触发开关5从而启动马达8。
当通过操作操作件40’,使输出轴6与工作夹头22、24之一的工作轴连接时,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至使安全装置16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第二枢转件91转动至与连杆抵接部11b抵接,并且进一步推动连杆11克服弹性件14的作用力绕枢轴13转动,使得卡勾11a与柱体4a相互啮合,也就是说,安全装置16此时与开关扳机4进行了锁定。当安全装置16处于第一状态,操作者无法操作开关扳机4平行于输出轴轴线移动,也就无法触发开关5启动马达8;从而能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只有通过操作操作件40’使安全装置16转换至第二状态,此时第二枢转件91脱开与连杆11抵接部11b抵接,开关扳机4才能被移动而触发开关5从而启动马达8。本实施方式的弹性件15也可以其它弹性装置替换。
在操作手持式动力工具100时,操作者以握持手柄14的第一个手操作操作件922,使安全装置16处于允许工作组件20活动的第一状态,再以第二个手控制工作组件20运动使两个工作夹头22、224转换位置,当工作夹头位置转换到位,然后释放操作件922使安全装置处于限制工作组件20活动的第二状态。具体地,操作操作件922使操作件922相对壳体10绕固定轴线枢转。
综上,手持式动力工具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操作安全装置使其处于允许工作组件活动的第一状态;操作工作组件使至少两个工作夹头转换位置。进一步操作或者释放安全装置使其处于限制工作组件活动的第二状态。具体地,操作安全装置时绕固定轴线枢转安全装置。
手持式动力工具的具体另一操作方法如下:操作操作件使安全装置处于允许工作组件活动的第一状态;操作工作组件使至少两个工作夹头转换位置。进一步操作或者释放操作件使安全装置处于限制工作组件活动的第二状态。具体地,操作操作件使操作件平行于输出轴轴线移动或者使操作件相对壳体绕固定轴线枢转。
第六实施方式
参照图28至图30,手持式动力工具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相同,相同结构以同一编号表示并不作重复赘述。主壳体12上靠近工作组件20的位置活动地设置有解锁件19,解锁件19用于操作者手动操作平行于输出轴轴线X1移动,解锁件19上设置有向壳体10内部延伸的连接部19a,解锁件19通过连接部19a与主动件60固定连接,在连接部19a与壳体(图中未示出)之间设置有弹簧19b,通常状态下,解锁件19在弹簧19b的作用力下保持于锁定状态,也就是说,解锁件19将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的位置进行锁定;具体地,解锁件19将输出轴6与工作夹头之一的工作轴配接在一起。
通过平行于输出轴轴线X1移动解锁件19可将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锁定的位置上解除;枢转工作组件20使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抵接并驱动安全装置运动,以允许至少两个工作夹头转换位置。
沿箭头M所示方向克服弹簧19b作用力移动解锁件19,带动主动件60在相应方向上的移动,由于连接件28的卡接部27与设置于主动件60的卡槽64’啮合配接,因此主动件60的移动通过卡接部28带动连接件28沿输出轴轴线X1移动,导致连接件28的一端与工作轴脱开,从而使得输出轴6与工作夹头22、24之一的工作轴脱开配接,以允许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枢转,此时解锁件19处于解锁状态。此时可通过手动操作工作组件20绕枢转轴线Y1枢转,使工作夹头22、24的位置实现转换。
当工作夹头22、24的位置转换到位,手动释放解锁件19,解锁件19在弹簧19b的弹性复位作用下,自动回复至锁定状态。
另一种可以替换的方案中,直接将设置于连接部19a与壳体之间的弹簧19b移除。当工作夹头22、24的位置转换到位,操作解锁件19,使得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锁定。具体地,沿箭头M所示方向的反向移动解锁件19,解锁件19带动连接件28移动使连接件的一端与工作轴配接,从而使得输出轴6与工作轴实现配接。
进一步参照图31A、图31B,安全装置16”包括分别枢转设置的第一门体911”和第二门体921”,当工作组件20中的工作夹头22、24之一处于工作位置时,安全装置16”处于初始状态,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24可以被部分包覆于安全装置16”,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21”之间尚留有缺口48,包覆工作夹头24的门体阻挡了操作者在操作时观察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24的视线,操作界面显得简洁。当手动操作工作组件20使之绕枢转轴线Y1相对壳体10枢转时,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24或者连接于工作夹头的工作附件,方式如批头或钻头一起随工作组件20枢转;在枢转的过程中,工作夹头或者工作附件会枢转至与第一门体911”抵接的位置,当进一步枢转工作组件20使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24转动至工作位置的过程中,工作夹头或工作附件驱动第一门体911”绕其自身轴线枢转,同时第一门体911”驱动第二门体921”绕其自身轴线反向枢转,以允许至少两个工作夹头转换位置,也就是说,为工作夹头22、24位置转换连通运动路径。
本实施方式中,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枢转的过程中,连接于工作夹头24的螺丝批头240与第一门体911”抵接并驱动第一门体911”和第二门体921”枢转,并为工件夹头24位置转换提供通路。安全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缺口48形成于第一门体911”与第二门体911”的边缘之间,此时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24或工作附件240与边缘之间具有设定距离B。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门体911”和第二门体911”大致呈弧形,第一门体911”和第二门体911”形成缺口的边缘大致平齐,螺丝批头240与第一门体911”和第二门体911”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B大于零,这样设置地作用是操作者在操作时不易触及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或工作附件。
当工作夹头由工作位置转换至非工作位置的过程中,工作夹头22同样会由安全装置16”的外部枢转至与第二门体921”抵接并驱动第二门体921”和第一门体911”枢转为工件夹头22位置转换提供通路。
当工作夹头22、24位置转换完成,第一门体911”和第二门体921”在弹性件914的作用下,自动地回复至初始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手持式动力工具操作时,操作者以第一个手操作解锁件,使工作组件相对壳体解除锁定;再以第二个手枢转工作组件使处于非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抵接并驱动安全装置运动,以允许至少两个工作夹头转换位置;然后释放解锁件,使得工作组件相对壳体锁定。具体地,解锁件平行于输出轴轴线移动。

Claims (15)

1.一种手持式动力工具,包括:
壳体;
收容于壳体内的马达;
由马达驱动旋转的输出轴;
控制马达的开关;
以及包括至少两个工作夹头的工作组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组件活动连接于壳体从而所述至少两个工作夹头中的每个工作夹头可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转换;所述至少两个工作夹头中的一个工作夹头处于与输出轴配接的工作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工作夹头中的其余工作夹头处于非工作位置;所述每个工作夹头可沿连接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的路径运动;所述手持式动力工具还包括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第一状态时所述路径连通,第二状态时安全装置切断所述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装置至少部分包覆处于非工作位置工作夹头,所述安全装置包括相对壳体活动设置的门体,所述门体能在连通所述路径的第一状态和切断所述路径的第二状态之间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包括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所述第一门体与第二门体反向枢转连通所述路径,所述第一门体与第二门体相向枢转切断所述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装置还包括与第一门体连接的第一齿轮,以及与第二门体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从而使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相对枢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上设置有一对径向相对的窗口,所述门体相对壳体转动设置,第一状态时,所述窗口连通所述路径,第二状态时,所述门体切断所述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包括内门和至少部分环绕内门的外门,所述内门和外门上分别具有一对径向相对的窗口,所述内门和外门中至少一个相对壳体转动设置,第一状态时,所述内门和外门的窗口径向相对,从而连通所述路径,第二状态时,所述内门和外门的窗口径向错开,从而切断所述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夹头有两个,所述工作夹头其中之一位于工作位置,另一个处于非工作位置,所述门体相对壳体枢转设置,门体的枢转轴线与处于非工作位置工作夹头的工作轴轴线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夹头有两个,所述工作夹头其中之一位于工作位置,另一个处于非工作位置,所述门体相对壳体转动设置,门体的转动轴线与处于非工作位置工作夹头的工作轴轴线共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工作夹头分别具有工作轴,当安全装置处于第一状态,输出轴与至少两个工作夹头中的任一工作夹头的工作轴脱开配接,当安全装置处于第二状态,输出轴与工作轴之一配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动力工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全装置与工作组件之间的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关联所述安全装置与工作组件之间的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安全装置驱动所述联动机构运动使工作轴与输出轴脱开配接,或者使工作轴之一与输出轴配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动力工具还包括操作件,所述操作件可操作地驱动联动机构使安全装置由第二状态转换至第一状态的同时,输出轴与工作轴脱开配接;或者使安全装置由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的同时,输出轴与工作轴之一配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设置于所述安全装置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相对所述壳体绕固定轴线枢转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装置与开关之间设置有互锁装置,当安全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所述互锁装置限制开关被触发,当安全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所述互锁装置允许开关被触发。
CN201410624316.8A 2014-11-07 2014-11-07 手持式动力工具 Pending CN1056193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24316.8A CN105619343A (zh) 2014-11-07 2014-11-07 手持式动力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24316.8A CN105619343A (zh) 2014-11-07 2014-11-07 手持式动力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9343A true CN105619343A (zh) 2016-06-01

Family

ID=56034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24316.8A Pending CN105619343A (zh) 2014-11-07 2014-11-07 手持式动力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19343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4596A (zh) * 2017-04-25 2017-07-28 重庆凯沃德光电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激光清洗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48138A (zh) * 2017-07-28 2017-12-08 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顶部驱动装置
CN108480716A (zh) * 2018-03-20 2018-09-04 陈旭东 一种新材料加工设备
CN108838929A (zh) * 2018-06-12 2018-11-20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一种绝缘电动扳手
CN109930527A (zh) * 2017-12-19 2019-06-25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吹风机
CN110560738A (zh) * 2018-06-06 2019-12-1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动力工具
CN113894754A (zh) * 2020-06-22 2022-01-07 施耐宝公司 用于动力工具的换向机构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14385A (en) * 1958-04-14 1961-12-26 Tungum Company Ltd Machine tools
US3783955A (en) * 1971-04-21 1974-01-08 Gkn Screws Fasteners Ltd Power tool
CN2635292Y (zh) * 2003-06-27 2004-08-25 侯静雯 可当充电器用的电动工具
CN101664917A (zh) * 2008-09-01 2010-03-1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锤钻
US20100102654A1 (en) * 2008-10-13 2010-04-29 Aeg Electric Tools Gmbh Adaptive cooling unit for a power tool
CN202011006U (zh) * 2011-04-08 2011-10-19 浙江博大实业有限公司 手提式双功能电锤
CN203092215U (zh) * 2012-12-26 2013-07-31 肇庆市高讯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圆盘式刀库的密封防护装置
CN103963019A (zh) * 2013-02-06 2014-08-0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动力工具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14385A (en) * 1958-04-14 1961-12-26 Tungum Company Ltd Machine tools
US3783955A (en) * 1971-04-21 1974-01-08 Gkn Screws Fasteners Ltd Power tool
CN2635292Y (zh) * 2003-06-27 2004-08-25 侯静雯 可当充电器用的电动工具
CN101664917A (zh) * 2008-09-01 2010-03-1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锤钻
US20100102654A1 (en) * 2008-10-13 2010-04-29 Aeg Electric Tools Gmbh Adaptive cooling unit for a power tool
CN202011006U (zh) * 2011-04-08 2011-10-19 浙江博大实业有限公司 手提式双功能电锤
CN203092215U (zh) * 2012-12-26 2013-07-31 肇庆市高讯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圆盘式刀库的密封防护装置
CN103963019A (zh) * 2013-02-06 2014-08-0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动力工具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4596A (zh) * 2017-04-25 2017-07-28 重庆凯沃德光电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激光清洗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48138A (zh) * 2017-07-28 2017-12-08 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顶部驱动装置
CN109930527A (zh) * 2017-12-19 2019-06-25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吹风机
CN109930527B (zh) * 2017-12-19 2022-02-25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吹风机
CN108480716A (zh) * 2018-03-20 2018-09-04 陈旭东 一种新材料加工设备
CN110560738A (zh) * 2018-06-06 2019-12-1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动力工具
CN108838929A (zh) * 2018-06-12 2018-11-20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一种绝缘电动扳手
CN113894754A (zh) * 2020-06-22 2022-01-07 施耐宝公司 用于动力工具的换向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19343A (zh) 手持式动力工具
WO2016119748A1 (zh) 手持式动力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EP1369208B1 (en) A power tool provided with a locking mechanism
EP1674207B1 (en) Power tool
PT899065E (pt) Ferramenta mecanica possuindo cabeca porta-ferramentas permutavel
JP5498424B2 (ja) 電動式ケーブルカッター
CN201711848U (zh) 一种动力工具
JP5010116B2 (ja) 丸鋸
CN102126200A (zh) 多功能工具
MX2014000489A (es) Herramienta con cabezal giratorio.
US20160031068A1 (en) Screw holding device and screwdriver
US20160207178A1 (en) Power tool
CN105983946A (zh) 手持式动力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CN105619344A (zh) 手持式动力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CN205497393U (zh) 蓄电池组以及手持式工具机
CN204603479U (zh) 手持式动力工具
US20050246901A1 (en) Reciprocating power tool
CN105563428A (zh) 手持式动力工具
ITPN20010016A1 (it) Utensile motorizzato portatile
CN111375803B (zh) 一种可换钻头的钻孔设备
CN103021701B (zh) 适用于园林工具的手柄旋转和开关触发互锁结构
CN205630516U (zh) 手持式动力工具
CN213005095U (zh) 一种绿篱机旋转把手的调节机构
CN103203722A (zh) 动力工具
CN107020603A (zh) 手持式动力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