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06752U - 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06752U
CN207106752U CN201590001148.5U CN201590001148U CN207106752U CN 207106752 U CN207106752 U CN 207106752U CN 201590001148 U CN201590001148 U CN 201590001148U CN 207106752 U CN207106752 U CN 2071067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support bar
wheel
rolled
incl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900011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宗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067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067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1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with means for inwardly inclining the vehicle body on be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3/00Bicycles
    • B62K3/002Bicycles without a seat, i.e. the rider operating the vehicle in a standing position, e.g. non-motorized scooters; non-motorized scooters with skis or run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2Tri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 B62M1/24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reciprocating levers, e.g. foot levers
    • B62M1/28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reciprocating levers, e.g. foot le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flexible drive members, e.g. cha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轮搭乘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所述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在使用者站立的状态下踩踏踏板部,从而使得驱动轮驱动,并且在拐角行驶时可使得一定部位侧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包括:手柄操作部,其进行转向及侧倾操作;侧倾本体部,其具有一个驱动轮和侧倾体,所述一个驱动轮位于所述手柄操作部的下方,所述侧倾体从所述手柄操作部向从动轮延长;固定本体部,其具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结合于所述侧倾体的末端,并且两个所述从动轮以可旋转的形式得到结合,并设置于预先规定的位置;以及一对踏板部,其一端结合于所述侧倾体,另一端在向下方转动时可放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并且通过动力传递部件将驱动力提供给所述驱动轮,在所述手柄操作部向一侧侧倾的情况下,所述固定本体部不倾斜,但是所述侧倾本体部及所述踏板部可一起倾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在用两脚踩踏踏板的情况下,不向任意一侧倾斜,而是不仅能够以稳定的姿势行驶,而且在拐角行驶的情况下,根据手柄操作部的倾斜操作,使得侧倾本体部等倾斜,从而具有的效果在于,可安全地转弯。

Description

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轮搭乘装置,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所述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在使用者站立的状态下踩踏踏板(pedal)部,从而使得驱动轮驱动,并且在拐角(corner)行驶时可使得一定部位侧倾。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搭乘的装置是指搭载搭乘者移动或装载各种物品而移动的装置,可包括自行车、脚踏板车(board)、滑板车(scooter)等。如上所述用于搭乘的装置构成为具有驱动轮、从动轮及搭乘区域,并且可区分为三轮形或倒三轮形。
三轮形或倒三轮形用于搭乘的装置在以高速在拐角或弯道行驶时,由于离心力而产生想要向外走的力,并且为了使得所述离心力抵消,需要将用于搭乘的装置向内侧侧倾(tilting)。由此,实情是正实现与所述用于搭乘的装置的侧倾有关的多种研究。
但是,就站着骑的三轮搭乘装置而言,若为了踩踏踏板(pedal),而将脚从一侧踏板脱离,则搭乘者的体重向对面踏板移动的同时,用于搭乘的装置的主体向其侧侧倾。在所述情况下,虽然通过抓握手柄(handle)的使用者或搭乘者的手等可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支撑用于搭乘的装置侧倾的作用,但是具有的问题在于,若继续踩踏踏板,则用于搭乘的装置产生像跳舞一样向左右移动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公开在韩国登记专利第10-1008391号(登记日期:2011.01.07)。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问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所述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与踩踏踏板的情况一样,即使在搭乘者的体重向一侧移动时,也可使得搭乘装置不倾斜。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所述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不仅在用两脚踩踏踏板的情况下,能够以不向任意一侧倾斜而稳定的姿势行驶,而且在拐角或弯道等行驶的情况下,随着手柄操作部的倾斜操作,使得侧倾本体部等侧倾,从而可安全地转弯。
本实用新型想要解决的课题并非限制于此,从业者可从下面的记载明确地对没有提及的又另一个课题进行理解。
为了达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操作部,其进行转向及侧倾操作;侧倾本体部,其具有分岔部和侧倾体,所述分岔部设置于所述手柄操作部的下端,并且结合于一个驱动轮的旋转轴,所述侧倾体从所述手柄操作部向从动轮延长;固定本体部,其具有固定体、所述从动轮和第一支撑杆(bar),所述固定体结合于所述侧倾体的末端,所述从动轮为两个,以可旋转的形式结合于从动轮轴的两端,所述从动轮轴设置于所述固定体的末端,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固定体上的预先规定的位置;以及一对踏板部,其一端结合于所述侧倾体,另一端以可上下旋转的形式构成,另一端在向下方转动时可放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并且与动力传递部件相结合,所述动力传递部件与所述驱动轮相连接,通过所述动力传递部件将所述驱动力提供给所述驱动轮,在所述手柄操作部向一侧侧倾的情况下,所述固定本体部不侧倾,但是所述侧倾本体部及所述踏板部一起侧倾。
例如,还可包括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以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平行的形式设置于所述侧倾体上,并与所述手柄操作部、所述侧倾本体部及所述踏板部一起向一侧侧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与踩踏踏板的情况一样,即使在搭乘者的体重向一侧移动时,也可使得搭乘装置不侧倾。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不仅在用两脚踩踏踏板的情况下,能够以不向任意一侧倾斜而稳定的姿势行驶,而且在拐角行驶的情况下,随着手柄操作部的倾斜操作,使得侧倾本体部等侧倾,从而具有的效果在于,可安全地转弯。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并非限制为以上提及的效果,从业者可从权利要求范围的记载明确地对没有提及的又另一个效果进行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的侧面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图1的侧倾本体部、固定本体部及踏板部的平面图。
图4是图3的A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概略地用线表现图3的同时为了说明左、右侧脚蹬的位置而示出的图。
图6及图7是用于说明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而产生的侧倾本体部及踏板部的侧倾的动作状态的概略的图。
标号说明
10: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
100:手柄操作部 110:手柄
120:延长部 200:侧倾本体部
210:驱动轮 220:旋转轴
230:分叉(fork)部 240:侧倾体(tilting body)
250:第二支撑杆 300:固定本体部
310:固定体 320:从动轮轴
330:从动轮 340:第一支撑杆
350:旋转部件 360:倾斜防止部件
400:踏板部 411:左侧踏板
412:右侧踏板 421:左侧脚蹬
422:右侧脚蹬 500:动力传递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各个附图为了明确说明,一部分表现得简略或夸张。将参照标号附加于各个附图的构成要素,需留意的是尽管将相同的构成要素表示在不同的图上,但是以尽可能具有相同的标号的形式示出。
此外,提及“包括(或具备)”的构成要素及动作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以上的其他构成要素及动作。此外,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时,关于相关的公知构成或功能的具体的说明判断为不会模糊本实用新型的要旨的情况下,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在对实施例进行说明之前,所谓的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可以是三轮脚踏板车或三轮自行车等,在此以三轮脚踏板车为例。
参照图1至图4,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10可包括手柄操作部100、侧倾本体部200、固定本体部300、踏板部400和动力传递部件500。
手柄操作部100可包括手柄110和延长部120。
手柄110设置为杆(bar)形状,通过使用者或搭乘者的手可抓握。延长部120从手柄110向下方延长,并可结合于侧倾本体部200。延长部120可由金属材质等的管子(pipe)等形成。
手柄操作部100可进行搭乘装置10的转向及倾转(侧倾)操作。
侧倾本体部200可包括驱动轮210、旋转轴220、分叉部230及侧倾体240。侧倾本体部200可设置于手柄操作部100的下端。
驱动轮210可设置有一个。驱动轮210以可旋转的形式结合于旋转轴220,换句话说,能够以在地面等可滚动的形式结合,所述旋转轴220设置于分叉部230。
在驱动轮210较小的情况下,可能卡在路面的较小的锯齿状石头或凹陷的地方,从而翻倒的危险性或手柄110转动的可能性升高,并且安全性会降低,由此,优选地,以较大的形式形成为适合的大小。
分叉部230可固定结合于延长部120的下端。
侧倾体240可从手柄操作部100向后述的从动轮330延长。换句话说,侧倾体240可在分叉部230的后方提供使用者或搭乘者的搭乘区域。侧倾体240在结合于延长部120的下端的同时,可向后方延长。换句话说,侧倾体240的前端结合于延长部120的下端后方侧,使得侧倾体240的后端,即延长的末端部分以可倾斜(旋转)的形式插入于将在后面说明的固定体310,从而构成为若手柄操作部100向一侧侧倾,则手柄操作部100、驱动轮210及侧倾体240全部一同向一侧侧倾。
侧倾体240整体上可设置为形状等。
固定本体部300可包括固定体310、从动轮轴320、从动轮330及第一支撑杆340。
固定体310可结合于侧倾体240的末端(后端)。由此,侧倾体240的末端(后端)插入至固定体310的前端,从而能够以可旋转的形式得到结合。
从动轮轴320能够沿着与固定体310相垂直的方向固定结合于固定体310的末端或后端部位,所述与固定体310相垂直的方向是从上部观察的。优选地,确保从动轮轴320充分的长度,从而使得安全性提高。
从动轮330能够以可分别旋转的形式结合于从动轮轴320的两端。换句话说,可设置有两个从动轮330。
由此,固定本体部300在结合有两个从动轮330、侧倾体240和固定体310的部位,即在三个地点得到支撑,因此不会向旁边倾斜。
第一支撑杆340可设置于固定体310上的预先规定的位置。第一支撑杆340以与从动轮轴320平行的形式固定结合于固定体310的一端(前端)部位,向下方转动的踏板部400可放在第一支撑杆340。
可设置有一对踏板部400。踏板部400的一端(前端)结合于侧倾体240,踏板部400的另一端(后端)以可上下旋转的形式构成,并且踏板部400的另一端(后端)在向下方转动时可放在第一支撑杆340上。踏板部400与动力传递部件500相结合,所述动力传递部件500与驱动轮210相连接,可通过动力传递部件500将驱动力或推动力提供给驱动轮210。
踏板部400可包括左、右侧踏板411、412及左、右侧脚蹬421、422。换句话说,为了使用者或搭乘者交替使用左、右侧脚进行踩踏的操作,或者为了保持将两脚分别抬起的状态,每一对可设置有一个踏板411、412及脚蹬421、422。
从后方观察时,左侧踏板411的一端(前端)能够在侧倾体240的左侧以可上下转动的形式得到结合。从后方观察时,右侧踏板412的一端(前端)能够以可上下转动的形式结合于侧倾体240的右侧。换句话说,左、右侧踏板411、412将以与侧倾体240相结合的左、右侧踏板411、412的一端(前端)作为轴可进行上下转动。优选地,在侧倾体240的部位中以左右为基准观察时,左、右侧踏板411、412的一端(前端)结合于中央部位。
例如,左、右侧踏板411、412可设置为,各个一端(前端)在侧倾体240的一端(前端)中央的左、右侧得到销(pin)结合,并且越靠近另一端(后端)间距渐渐越扩大。
左、右侧脚蹬421、422可设置于左侧踏板411及右侧踏板412各自的另一端(后端)上部。所述脚蹬421、422可有助于使用者或搭乘者的两脚能够放置于踏板411、412上。
左、右侧踏板411、412及脚蹬421、422可设置为能够通过使用者的脚进行踩踏操作。如上所述的踩踏操作可使得提供给驱动轮210的驱动力或推动力产生。在此,左、右侧踏板411、412可单独构成,以便相互可单独进行操作。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搭乘装置10是直行或静止时等通常的状态的情况下,左、右侧踏板411、412的后端在完成向下方转动时可放置或搁置于第一支撑杆340上。
并且,优选地,参照图5,左、右侧脚蹬421、422位于左、右侧踏板411、412的另一端(后端)部位和虚拟的踏板直线X上,所述左、右侧踏板411、412的另一端(后端)在完成向下方转动时搁置于第一支撑杆340,所述虚拟的踏板直线X从与左、右侧踏板411、412的一端(前端)相结合的侧倾体240的中心点向左、右侧踏板411、412的另一端(后端)部位分别延长。
如上所述,在脚蹬421、422位于踏板直线X上的情况下,即使使用者或搭乘者的体重向任意一侧脚蹬421或422移动,侧倾本体部200也不倾斜。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使得按压脚蹬421、422的力到达踏板直线X上,从而踏板411、412不会向旁边扭曲。
当然,若脚蹬421、422从踏板直线X脱离从而位于任意一侧,则其侧的踏板411或412扭曲的同时,侧倾本体部200能够倾斜。此外,踏板411、412由于侧倾体240和第一支撑杆340,从而不会向前后倾斜。
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上升的任意踏板411或412承载很重的体重的情况下,向其侧倾斜,但是,若此时通过抓握手柄110的使用者的手来支撑或支持就可以。此外,由于上升的踏板411或412承载很重的体重也对膝盖关节不利,因此不是优选的。
动力传递部件500可将因踏板部400的操作而产生的推动力传递至驱动轮210。动力传递部件500的一端可连接于左、右侧踏板411、412的预先规定的部位。例如,动力传递部件500的一端可分别连接于左、右侧踏板411、412的中央部,但是并非限定于此。动力传递部件500的另一端可连接于驱动轮210。
动力传递部件500在驱动轮210转向时可在经过分叉部230的旋转中心地点或分叉部230的旋转中心轴的部位可弯曲。动力传递部件500由纤维绳构成,从而对弯曲的阻抗非常小。
具有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用新型在手柄操作部100向左侧或右侧中任意一侧倾斜的情况下,侧倾本体部200及踏板部400一同向其一侧倾斜,并且固定本体部不倾斜,而是可保持姿势不变。
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的搭乘装置10若在拐角行驶时抓握手柄操作部100且向拐角里侧(内侧)倾斜,则侧倾本体部200及踏板部400能够向与手柄操作部100倾斜的方向一起倾斜(侧倾)。但是,固定本体部300可保持不倾斜的状态。换句话说,固定本体部300不侧倾。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通过搭乘者或使用者操作手柄操作部100而使得侧倾本体部200及踏板部400向一侧倾斜的情况下,倾斜的内侧的踏板部400的后端保持为搁置于第一支撑杆340的状态,外侧的踏板部400的后端因搭乘者的体重而被按压,由此可保持为接触于第一支撑杆340的状态。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踏板411、412一端(前端)结合于侧倾体240,踏板411、412后端处于接触于第一支撑杆340或搁置于第一支撑杆340的状态。由此,在侧倾本体部200及踏板部400向一侧倾斜时,倾斜一侧的内侧踏板411或412接触于第一支撑杆340或卡在第一支撑杆340,从而再也不能往下降,而是保持搁置于第一支撑杆340的状态。
反之,侧倾一侧的外侧踏板412或411没有与第一支撑杆340相接触,而是可悬空在一定高度上方。但是,搭乘者可通过体重来按压外侧踏板412或411,由此外侧踏板412或411也可保持接触于第一支撑杆340从而搁置于第一支撑杆340的状态。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手柄操作部100、侧倾本体部200及踏板部400侧倾的状态下,若将手柄操作部100返回到原位置的端正的状态,则侧倾本体部200和踏板部400可恢复原状。
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10在没有操作踏板部400的状态下直行及静止时,即使搭乘者的体重向一对踏板部400中任意一侧移动,手柄操作部100及侧倾本体部200也不倾斜。
就在骑普通自行车等时踩踏踏板的力而言,利用比搭乘者体重的一半更少的力来踩踏踏板。由此,在踩踏踏板的情况下,自行车的侧倾本体几乎没有向左右倾斜的现象。
就一般站着骑的自行车而言,若站着踩踏踏板,则由于体重移动,从而自行车主体向左右倾斜,因此需要掌握重心。换句话说,现有的站着骑的侧倾的三轮移动装置(脚踏板车、自行车等)在不踩踏踏板进行行驶的情况下或以骑着的状态暂时站起来的情况下,需要掌握重心。
但是,在如上所述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不向一侧倾斜,因此即使站着踩踏脚蹬,也不需要掌握重心,从而易于驾驶。尤其,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将要站起或正站着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掌握重心,因此较方便。
例如,在市内以搭乘的状态进行移动的同时,给人们发传单进行产品宣传的情况下,或者在类似于旅游区的地方以搭乘的状态进行观光的情况下,由于反复走走停停,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有利的优点。
现有的移动装置即使在下坡路或努力踩踏踏板之后暂时停止踏板的情况下,也需要掌握重心。在类似于下坡路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不需要掌握重心是更加安全的。并且,现有的移动装置在踩踏踏板的动作中踏板上升的情况下,或者踏板被踩踏之后下降的情况下,两侧都想要倾斜的力起作用。
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想要倾斜的力仅在踩踏踏板的情况下起作用,在上升时没有想要倾斜的力。由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即使在踩踏踏板的情况下也没有想要倾斜的力,还可包括第二支撑杆250。后面将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固定本体部300还可包括旋转部件350及倾斜防止部件360。
参照图3及图4,旋转部件350可设置于第一支撑杆340,踏板部400的另一端(后端)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40。旋转部件350在侧倾本体部200侧倾的情况下,可使得踏板部400另一端(后端)的前后移动变容易。
换句话说,在手柄操作部100、侧倾本体部200及踏板部400侧倾的情况下,踏板部400的后端可向前后稍微移动。此时,旋转部件350可设置于第一支撑杆340,踏板部400另一端(后端)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40。如上所述旋转部件350设置为包裹第一支撑杆340的状态,从而有助于在进行旋转的同时,踏板部400可容易向前后方移动。
参照图3,倾斜防止部件360从侧倾体240的另一端(后端)部位对第一支撑杆340的两端进行连接的同时可分别得到设置。侧倾防止部件360的一端可固定结合于侧倾体240,另一端可固定结合于第一支撑杆340。换句话说,倾斜防止部件360可位于侧倾体240插入于固定体310的部位。
所述侧倾防止部件360用于不使得手柄操作部100和侧倾本体部200太容易地或敏感地向左右的任意一侧倾斜。换句话说,倾斜防止部件360的设置是为了使得只有用一定以上的力使得手柄操作部100倾斜,侧倾本体部200才可能倾斜。例如,倾斜防止部件360可利用拉伸弹簧等。
此外,本实用新型为了阻止踏板部400的过度上升而可设置限位器(stopper)(未示出)。例如,所述限位器可设置于侧倾体240附近,左、右侧踏板411、412的一端(前端)结合于所述侧倾体240。
以下,更加具体地对根据前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10的侧倾操作过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搭乘装置10在低速或直行时将搭乘者的脚从一侧踏板411或412脱离,或者踩踏两踏板411、412并站立的状态下,侧倾本体部200不倾斜。所述情况即使在搭乘者将体重向一侧偏斜也一样。由此,搭乘者或使用者在不需要另外掌握重心的状态下,可稳定地驾驶搭乘装置10。
但是,搭乘装置10在弯道或拐角等行驶时,本体等可向离心力起作用的对侧,即内侧倾斜。
参照图3,在手柄操作部100向箭头D1方向倾斜的情况下,侧倾本体部200也相同地向箭头D2方向倾斜。此外,左、右侧踏板411、412也可能与侧倾本体部200一起侧倾,所述左、右侧踏板411、412的前端结合于侧倾体240。
在所述情况下,左、右侧踏板411、412后端具有如下原则:倾斜的内侧踏板411或412下降,作为对侧的外侧踏板412或411应上升。但是,由于左、右侧踏板411、412的后端本来是搁置于第一支撑杆340的状态,因此倾斜的内侧踏板411或412任然卡在第一支撑杆340而无法下降。
反之,外侧踏板412或411由于被搭乘者的体重按压,因此无法往上上升,而是可保持为搁置于第一支撑杆340的状态。
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侧倾的内侧踏板411或412的后端向后方稍微移动,并且外侧踏板412或411的后端在向前方稍微移动的同时,侧倾本体部200可倾斜。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手柄操作部100、侧倾本体部200及踏板部400倾斜的状态下,即使使用者的体重移动,手柄操作部10、侧倾本体部200及踏板部400也不会移动。由此,为了立即抓握倾斜的侧倾本体部200等,本实用新型使得手柄操作部100而非搭乘者的体重移动位于原位置,从而可使得侧倾本体部200和踏板部400一同恢复原状。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搭乘装置10由于因手柄操作部100的操作而非使用者的体重移动而侧倾,因此在侧倾、固定本体部200、300等没有想要向一侧倾斜的力的状态下,可更安全地行驶。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10还可包括第二支撑杆250。
第二支撑杆250能够以与第一支撑杆340对齐或平行的形式设置于侧倾体240上。第二支撑杆250的长度可设置得比第一支撑杆340更小。换句话说,在踏板部400的下方,第二支撑杆250能够以与侧倾体240相垂直的形式设置于侧倾体240的预先规定的位置,所述与侧倾体240相垂直是所述从上部观察的。例如,在左、右侧脚蹬421、422的一端(前端)附近,第二支撑杆250可位于左、右侧踏板411、412的下方。
第二支撑杆250能够与手柄操作部100、侧倾本体部200及踏板部400一起向一侧倾斜。换句话说,第二支撑杆250在手柄操作部100通过搭乘者向一侧倾斜的情况下,与侧倾本体部200及踏板部400一起可向一侧侧倾。
在自行车行驶中产生惯性力(不倾倒而是想要继续走的力)的同时,搭乘者抓握手柄,由此在与站着骑的一般自行车一样的情况下,即使踩踏踏板,也不会倾倒,而是在产生左右晃动的同时行驶,但是在降低速度的情况下,由于惯性力减少,因此想要倾倒。
但是,本实用新型即使没有设置第二支撑杆250,也可实现侧倾本体部200及踏板部400的侧倾,在降低速度或静止时,在没有踩踏踏板等的情况下,没有想要倾斜的力。
如图5所示,若仅在踏板直线X上有对脚蹬421、422进行按压的力,则倾斜的力不起作用。当然,若力向任意一个方向移动,则想要向进行移动的方向倾斜的力能够起作用。
由此,现有的自行车等在踏板上升时,想要侧倾的力也起作用,但是本实用新型在踏板上升时也没有想要向一侧倾斜的力,仅在踩踏踏板的情况下,与现有的站着骑的自行车一样,想要侧倾的力可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
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支撑杆250,从而即使在踩踏踏板的情况下,想要倾斜的力也不起作用。
通常,若上升的踏板承载比对侧踏板更重的体重,则想要倾斜的力不起作用,但是由于在骑一般自行车等的时候,承载很重的体重从而骑起来费力,对膝盖不利,因此不是优选的。
图6及图7是用于说明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而产生的侧倾本体部及踏板部的倾斜的动作状态的概略的图。
在图6至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第一支撑杆340以左、右侧第一支撑杆340a、340b示出,第二支撑杆250以左、右侧第二支撑杆250a、250b示出。
如图所示,第一支撑杆340和第二支撑杆250可设置于相同的高度。但是,第一支撑杆340和第二支撑杆250即使某一个位置比另一个高或低也没有特别的关系,在完全踩踏踏板411、412的情况下,只要第一、二支撑杆340、250可接触于踏板411、412就可以。
参照图6,左侧第一支撑杆340a是固定状态,在踩踏左侧踏板411的情况下,由于左侧踏板411按压左侧第一支撑杆340a,因此没有向左侧踏板411方向倾斜。
右侧踏板412由于悬空在右侧第一支撑杆340b的上方,因此没有得到支撑的地方,从而若按压右侧踏板412,则侧倾本体部200向右侧踏板412侧倾斜的力起作用。
但是,在左侧踏板411和左侧第一支撑杆340a相接触的状态下,侧倾本体部200向左侧踏板411侧侧倾的力不起作用,并且即使侧倾本体部200仅稍微向右侧踏板412侧侧倾,左侧第二支撑杆250a也将左侧踏板411往上推,因此左侧踏板411从左侧第一支撑杆340a悬空,左侧踏板411从左侧第一支撑杆340a上升非常细微的间距的同时,左侧踏板411按压左侧第二支撑杆250a的同时向左侧踏板411侧倾斜的力起作用,由此即使踩踏右侧踏板412,也不向右侧踏板412侧侧倾。换句话说,左侧第二支撑杆250a和右侧第二支撑杆250b卡在左侧踏板411和右侧踏板412,从而侧倾本体部200不倾斜。
此外,若踩踏右侧踏板412,从而右侧踏板412下降并接触于右侧第一支撑杆340b,则在再也无法下降的同时,右侧踏板412接触于右侧第二支撑杆250b。
当然,右侧第二支撑杆250b比右侧第一支撑杆340b稍微提前与右侧踏板412相接触的情况下,侧倾本体部200稍微更倾斜之后,右侧踏板412搁置于右侧第一支撑杆340b,在右侧第一支撑杆340b首先被接触的情况下,右侧踏板412和右侧第二支撑杆250b稍微产生一些间距,在踩踏对侧踏板的情况下,由于按照间距大小向对侧踏板侧倾斜,由此在右侧踏板412完全下降的状态下,右侧踏板412接触于右侧第一支撑杆340b和右侧第二支撑杆250b的状态是优选的。
此外,若将脚从左侧踏板411脱离,则虽然左侧踏板411上升,但是由于右侧踏板412搁置于右侧第一支撑杆340b,因此无法继续下降,由此没有按压右侧第二支撑杆250b的力,所以侧倾本体部200不向右侧踏板412侧倾斜。
并且,若对上升的左侧踏板411进行按压,则侧倾本体部200向左侧踏板411侧倾斜的力起作用,若仅倾斜一点,则右侧第二支撑杆250b立即将右侧踏板412往上推的同时,右侧踏板412从右侧第一支撑杆340b脱离,由此按压右侧踏板412的力不对右侧第二支撑杆250b进行按压,所以侧倾本体部200不倾斜。
参照图7,在使用者抓握手柄110并向箭头方向侧倾的情况下,由于踩踏右侧踏板412的脚承载大部分的体重,因此左侧踏板411承载的体重会非常小。由此,虽然左侧踏板411从左侧第一支撑杆340a脱离,但是对于使得侧倾本体部200倾斜的阻抗(使得侧倾本体部200向左侧踏板411侧倾斜的力)较小。并且,右侧踏板412稍微上升之后就会从右侧第二支撑杆250b脱离。
在侧倾(倾斜)得到恢复时,由于左侧踏板411承载很重的体重,因此侧倾本体部200快速地恢复(左侧踏板411搁置于左侧第一支撑杆340a),并且右侧踏板412在下降至侧倾时上升的程度的同时接触于右侧第二支撑杆250b。
此时,虽然右侧踏板412侧稍微受到动力传递部件(绳)的牵引,但是,在侧倾得到恢复时,在提高速度的同时,由于走出拐角等是正确的转弯(cornering)方法,因此不是大问题。
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与踩踏踏板的情况一样,即使在搭乘者的体重向一侧移动时,也可使得搭乘装置不侧倾。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仅在用两脚踩踏踏板的情况下,能够以不向任意一侧倾斜而稳定的姿势行驶,而且在拐角或弯道等行驶的情况下,随着手柄操作部的倾斜操作,使得侧倾本体部等侧倾,从而具有的优点在于,可安全地转弯。
以上的说明只是以例示的形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进行说明,在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有一般知识的技术人员可在不超过本实用新型的本质特性的范围内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
由此,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不是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是用于对其进行说明的,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并非受到所述实施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根据下面的权利要求范围来解释,并且在与此同等的范围内的所有的技术思想应解释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操作部,其进行转向及侧倾操作;
侧倾本体部,其具有一个驱动轮和侧倾体,所述一个驱动轮位于所述手柄操作部的下方,所述侧倾体从所述手柄操作部向从动轮延长;
固定本体部,其具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结合于所述侧倾体的末端,并且两个所述从动轮以可旋转的形式得到结合,并设置于预先规定的位置;以及
一对踏板部,其一端结合于所述侧倾体,另一端在向下方转动时可放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并且通过动力传递部件将驱动力提供给所述驱动轮,
在所述手柄操作部向一侧倾斜的情况下,所述固定本体部不倾斜,但是所述侧倾本体部及所述踏板部一起侧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支撑杆,其以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平行的形式设置于所述侧倾体上,并与所述手柄操作部、所述侧倾本体部及所述踏板部一起向一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部包括:
左、右侧踏板,其各自一端在所述侧倾体的一端中央的左、右侧得到销结合,并且越靠近另一端间距渐渐越扩大;以及左、右侧脚蹬,其设置于所述左侧踏板及所述右侧踏板各自的另一端上部,
所述左、右侧脚蹬位于左、右侧踏板的另一端部位和虚拟的踏板直线上,所述左、右侧踏板的另一端在完成向下方转动时搁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虚拟的踏板直线从与左、右侧踏板的一端相结合的所述侧倾体的中心点向所述左、右侧踏板的另一端部位分别延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倾本体部及所述踏板部向一侧倾斜的情况下,倾斜的内侧的所述踏板部的另一端保持为搁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状态,外侧的所述踏板部的另一端因搭乘者的体重而被按压,由此保持为接触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在没有操作所述踏板部的状态下直行及静止时,即使搭乘者的体重向所述一对踏板部中任意一侧移动,所述手柄操作部及所述侧倾本体部也不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旋转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踏板部的另一端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并且在所述侧倾本体部倾斜的情况下,使得所述踏板部另一端的前后移动变容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侧倾防止部件,其一端固定结合于所述侧倾体,另一端分别固定结合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从而不使得所述手柄操作部和所述侧倾本体部向一侧倾斜。
CN201590001148.5U 2014-12-31 2015-05-19 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0675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40196114 2014-12-31
KR10-2014-0196114 2014-12-31
KR10-2015-0064281 2015-05-08
KR1020150064281A KR101581635B1 (ko) 2014-12-31 2015-05-08 틸팅 가능한 삼륜 탑승용 기구
PCT/KR2015/004997 WO2016108354A1 (ko) 2014-12-31 2015-05-19 틸팅 가능한 삼륜 탑승용 기구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06752U true CN207106752U (zh) 2018-03-16

Family

ID=55129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9000114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06752U (zh) 2014-12-31 2015-05-19 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13375A1 (zh)
JP (1) JP3215391U (zh)
KR (1) KR101581635B1 (zh)
CN (1) CN207106752U (zh)
WO (1) WO20161083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43679B2 (en) 2015-02-11 2017-05-09 Razor Usa Llc Scooter with rotational connection
JP2017094906A (ja) * 2015-11-24 2017-06-0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KR101907430B1 (ko) * 2016-12-13 2018-10-12 이종호 삼륜 탑승 기구
KR101931597B1 (ko) * 2017-03-30 2019-03-13 이종호 삼륜 탑승 기구
CN207089571U (zh) * 2017-06-05 2018-03-13 上海昶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踏板驱动的滑板车
USD855116S1 (en) * 2017-09-12 2019-07-30 Razor Usa Llc Personal mobility vehicle
KR101950802B1 (ko) * 2018-04-06 2019-02-21 이종호 기울어짐 제어 기능을 하는 발판부가 구비된 삼륜 탑승기구
USD885987S1 (en) 2018-04-17 2020-06-02 Razor Usa Llc Personal mobility vehicle
WO2019240403A1 (ko) * 2018-06-11 2019-12-19 이종호 삼륜탑승기구
KR102304459B1 (ko) * 2018-06-11 2021-10-13 이종호 삼륜탑승기구
KR102152167B1 (ko) * 2018-06-11 2020-09-08 이종호 서서 타는 이동수단
KR102108676B1 (ko) * 2019-02-15 2020-05-07 이종호 기울어짐 제어 기능을 하는 발판부가 구비된 삼륜탑승기구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12706A (ko) * 2004-08-04 2006-02-09 동 현 이 경사면과 체중을 이용한 롤러발판의 왕복장치, 직립 보행식 삼륜 스쿠터
KR200438635Y1 (ko) * 2007-01-23 2008-02-28 주식회사 슬로비 조향수단의 독립 틸팅이 가능한 트라이크
DE102008063258B4 (de) * 2008-12-30 2010-09-16 Helmut Abel Tretroller
KR20110046952A (ko) * 2009-10-29 2011-05-06 박찬준 틸팅이 가능한 탈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81635B1 (ko) 2015-12-31
US20170313375A1 (en) 2017-11-02
JP3215391U (ja) 2018-03-22
WO2016108354A1 (ko) 2016-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06752U (zh) 可侧倾的三轮搭乘装置
US10392057B2 (en) Vehicle
JP2009280132A (ja) 倒立振子移動体
CN102514663A (zh) 自平衡式两轮电动车
US8387996B2 (en) Vehicle including extendable auxiliary wheels
CN105209332A (zh) 撑杆推进的脚踏车
JP5571861B1 (ja) 三輪自転車旋回時の車体傾斜装置
CN101927811A (zh) 人力行走装置
TWI601658B (zh) 具有傾斜操縱柱之車輛
CN102616310A (zh) 用脚操控的两轮电动车
EP1537013B1 (en) A foot-propelled, wheeled hobby or sport device
US20160096578A1 (en) Scooter
JP6735335B2 (ja) 改良した三輪スクーター
CN201424085Y (zh) 能够平稳行走的角圆轮自行车
KR101010117B1 (ko) 후륜 조향식 자전거
CN205469571U (zh) 体感电动滑板车
CN103482002B (zh) 手驱动式燕尾形踏板车
CN206528569U (zh) 一种滑板车
CN102210929A (zh) 单向轮滑鞋
CN201777368U (zh) 站式自行车的踩踏驱动装置
CN104174149A (zh) 摆杆式自行车骑行平衡模拟器
CN212921816U (zh) 一种用于倒三轮滑板车的左右前轮侧倾压弯机构
CN102275624B (zh) 三轮滑板车
CN206125233U (zh) 多功能推车、滑板车的辅助转向装置
CN206691293U (zh) 一种滑板车转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