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71847U - 线迹的脱线防止装置及线迹构造 - Google Patents

线迹的脱线防止装置及线迹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71847U
CN202671847U CN2012202321817U CN201220232181U CN202671847U CN 202671847 U CN202671847 U CN 202671847U CN 2012202321817 U CN2012202321817 U CN 2012202321817U CN 201220232181 U CN201220232181 U CN 201220232181U CN 202671847 U CN202671847 U CN 2026718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looper
sewing
needlework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2321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本诚治
引地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718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7184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05B1/08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multi-thread seams
    • D05B1/10Double chain-stitch seam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05B1/08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multi-thread seam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1/00Loop holders; Loop spreaders; Stitch-forming finger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3/00Devices associated with the loop-taker thread, e.g. for tensioning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05B65/06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and for disposing of the severed thread end ; Catching or wiping devices for the severed thread

Abstract

一种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其包括:针线保持机构,弯针线保持机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弯针处于进入位置、所述针处于上升位置而结束了通常缝制之后,使所述针线保持机构和所述弯针线保持机构进行靠近动作而分别保持所述针线线环和弯针线,维持所述针线保持机构和弯针线保持机构的保持状态直到所述针下降而穿过所述针线线环地进行至少一针量的缝制动作。其能够可靠地防止以缝制终端部分的弯针线的脱出为起点的绽线的发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线迹的绽线的发生,能够适用于具备筒形基座的缝纫机等针板的下部空间更为有限的缝纫机,能够适当地设定针线和弯针线的相对位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线迹构造,其是通过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而形成于缝料上的多线链式线迹的线迹构造,在形成于所述缝料的背面上的针线线环中的、至少位于缝制方向终端的针线线环,通过贯穿所述缝料的针线而自连。

Description

线迹的脱线防止装置及线迹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使用多线链式线迹缝纫机、平缝缝纫机等缝纫机并利用针线和弯针线形成的多线链式线迹中,防止在缝纫终端部分的线迹发生绽线的绽线防止装置及使用上述装置而形成的线迹构造。
背景技术
多线链式线迹缝纫机包括:保持针线进行上升和下降的1根或多根针、以及保持弯针线在与所述针的上下移动路径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进行进退动作的弯针。针贯穿针板上的缝料而下降,从该缝料拔出而上升。弯针在针板之下与针的上升和下降连动地进行进退动作,在进入时捕捉上升中的针所保持的针线的线环(针线线环)。针贯穿缝料而下降,捕捉后退中的弯针所保持的弯针线。
多线链式线迹缝纫机通过重复以上的动作而在缝料上形成线迹。图1A、1B是从缝料的背面侧观察2根针多线链式线迹结构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多线链式线迹是通过在缝料的背面,在针线20、20形成的针线线环中,弯针线10以形成互连的形态缠绕而形成。在图1A所示的通常的多线链式线迹中,存在如下课题,即,如图中箭头所示那样拉抻在缝纫终端剪断的弯针线10的端部时,该弯针线10从针线20、20形成的最终的针线线环20a、20b脱出,这样的脱出向缝纫始端侧逐步过渡而在整个线迹发生绽线。
这样的绽线在由3根以上的针线和弯针线形成的多线链式线迹中也同样会发生,而且,在平缝缝纫机等形成多线链式线迹的所有缝纫机中也同样会发生。
为了防止在多线链式线迹发生特有以上的绽线,以往提出过各种绽线防止装置。作为其中之一是本申请人在日本专利第2879399号(japanese patent No.2879399)提出的绽线防止装置。
在这种绽线防止装置中,设置弯针线挂钩以将由于弯针的进入而通过针线线环的弯针线在所述弯针的进入端部保持,在通常缝制结束时,使该弯针线挂钩在针上升、弯针进入的状态下动作而将弯针线保持于该弯针线挂钩,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了一针量的缝制动作后剪断针线和弯针线。
按照这种装置,由弯针线挂钩所保持的弯针线10,一针量的缝制之间,在针线20、20形成的最终的针线线环20a、20b中以互连的形态缠绕,形成图1B所示的线迹。像这样缠绕的弯针线10,即便如箭头所示拉抻其端部,也不会从最终的针线线环20a、20b脱出,因此能够将线迹的绽线防止在发生阶段。
如上所述的日本专利2879399号公报提出的绽线防止装置,是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多线链式线迹中发生特有的绽线的优良装置。但是,在如图1B所示那样形成的线迹中,弯针线10的端部在被作用了图中白箭头所示的方向的力时,有时会从最终的针线线环20a、20b中脱出。其存在如下课题,即,与在一般的多线链式线迹中同样,弯针线10从缝纫始端侧顺次脱出,绽线发展到整个线迹。
例如在薄的缝料、柔软的缝料的缝制中,在减小对针线20、20和弯针线10施加的张力以得到良好的完成状态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上述问题。这是由于在减小了施加张力的情况下,针线线环20a、20b对弯针线10的紧固不充分的缘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防止发生多线链式线迹所特有的绽线、难以受到针线及弯针线的施加张力的影响的新的绽线防止方法、和用于实施该绽线防止方法的绽线防止装置,而且还提供由上述方法和装置形成的线迹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设置于在所述缝料上形成多线链式线迹的缝纫机,用于防止所述线迹的绽线,所述缝纫机包括保持针线上下动的针、和保持弯针线在与所述针的上下运动路径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进行进退动作的弯针,通过所述弯针的进入捕捉所述针在针板下形成的针线线环,用该弯针所保持的弯针线使所述针线线环互连,在所述缝料上形成多线链式线迹,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线保持机构,相对于所述弯针进行靠近和离开动作,将在靠近动作时捕捉所述弯针所捕捉的针线线环保持在比所述针的下降位置更靠近所述弯针的进入端侧;弯针线保持机构,相对于所述弯针进行靠近和离开动作,将从该弯针延伸到所述缝料的弯针线保持在比所述针的下降位置更靠近前侧;控制部,与所述针和弯针的动作以及所述缝料的送料动作相关联地控制所述针线保持机构和所述弯针线保持机构的靠近和离开动作,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弯针处于进入位置、所述针处于上升位置而结束了通常缝制之后,使所述针线保持机构和所述弯针线保持机构进行靠近动作而分别保持所述针线线环和弯针线,维持所述针线保持机构和弯针线保持机构的保持状态直到所述针下降而穿过所述针线线环地进行如下这样的至少一针量的缝制动作,即该至少一针量的缝制动作是与所述弯针的进退动作和所述缝料的送料动作一致地执行所述针的下降和上升。
本实用新型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在所述弯针的进入方向并列设置多个所述针的情况下,所述针线保持机构将包括位于所述弯针的进入端侧的针所形成的针线线环在内的至少一个针线线环保持。
本实用新型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缝料的送料距为零或比通常缝纫时小地实施所述至少一针量的缝制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至少一针量的缝制动作之前的阶段,使所述缝料的送料距为零或比通常缝纫时小。
本实用新型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所述针线保持机构包括:挂线钩和限位杆,配置在所述针板下,在与该针板大致平行的面内摆动;钩促动器,使所述挂线钩从离开所述弯针的待机位置摆动到靠近所述弯针的挂线位置;以及限位促动器,使所述限位杆从离开所述挂线钩的摆动区域的退避位置摆动到与所述挂线钩的一部分抵接的限制位置,所述控制部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钩促动器和限位促动器,通过与所述限位杆的抵接,在所述挂线位置与所述待机位置之间的保持位置保持所述挂线钩在所述挂线位置捕捉的针线线环。
本实用新型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挂线钩,配置在所述针板之下,在与该针板大致平行的面内摆动;摆动杆和限位杆,配置在比所述挂线钩更远离所述针板的位置,在与该针板大致平行的面内摆动;连结棒,使所述挂线钩和所述摆动杆连结;钩促动器,通过所述摆动杆作用于所述挂线钩,使所述挂线钩从离开所述弯针的待机位置摆动到靠近所述弯针的挂线位置;以及限位促动器,使所述限位杆从与所述摆动杆的一部分卡合的卡合位置摆动到离开该卡合位置的退避位置,所述控制部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钩促动器和限位促动器,通过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摆动杆的卡合,在所述挂线位置与所述待机位置之间的保持位置保持所述挂线钩在所述挂线位置捕捉的针线线环。
本实用新型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所述弯针线保持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挂线钩、与该挂线钩一起在所述挂线位置、保持位置和待机位置之间移动的弯针线保持体,该弯针线保持体在从所述待机位置向所述挂线位置移动的期间捕捉从所述弯针延伸到所述缝料的弯针线,将所捕捉的弯针线保持在所述保持位置处、比所述针的下降位置更靠近前侧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所述弯针线保持体以能够调节相对于所述挂线钩的位置的方式安装。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线迹构造,是通过上述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而形成于缝料上的多线链式线迹的线迹构造,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所述缝料的背面上的针线线环中的、至少位于缝制方向终端的针线线环,通过贯穿所述缝料的针线而自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在使弯针处于进入状态而结束通常缝纫后,在使该弯针所捕捉的针线线环位于比针的下降位置更靠近弯针的进入端侧、使从弯针延伸到缝料的弯针线位于比针的下降位置更靠近前侧的状态下实施缝制动作,用下降的针所保持的针线使之前的针线线环自连,从而能够用自连部分按压弯针线而防止该弯针线脱出,能够可靠地将线迹绽线防止于发生阶段。利用针线的自连对弯针线的按压,在针线及弯针线的施加张力小的情况下也良好,因此能够防止发生绽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在针线线环为多个的情况下,使至少位于弯针的进入端侧的针线线环位于如前述那样的位置,从而能够可靠地实施自连,进一步防止线迹的绽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使缝料的送料停止或使缝料的送料距小地进行用于绽线防止的缝制动作,因此,针线形成的自连部分变密,弯针线的按压被强化,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以缝制终端部分的弯针线的脱出为起点的绽线的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在用于防止绽线的上述缝制动作之前的阶段实施缝料的送料停止或缝料的送料距的缩小,由此,针线形成的自连部分包括位于比该部分靠前位置的互连部分而变密,弯针线的按压被强化,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以缝制终端部分的弯针线的脱出为起点的绽线的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由在与针板平行的面内摆动的挂线钩和限位杆保持针线,并使其位于如前述那样的位置,因此,能够以可配置于针板下有限的空间内的简单的结构实现针线的定位。而且,挂线钩和限位杆分别在两个位置间摆动即可,各自的促动器、以及对其进行控制的控制部的结构也被简化,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线迹的绽线的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用在与针板平行的面内摆动的挂线钩、摆动杆和限位杆的关联动作保持针线,使其位于如前述那样的位置,因此,能够以可在针板下的有限空间内配置的简单的结构实现针线的定位。另外,摆动杆和限位杆被设置在从针板离开的位置,仅将挂线钩配置在针板的附近即可。因此,能够适用于具备筒形基座的缝纫机等针板的下部空间更为有限的缝纫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利用安装于挂线钩、并与该挂线钩一起动作的弯针线保持体来保持弯针线,并使其位于如前述那样的位置,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弯针线与针线一起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通过将弯针线保持体相对于挂线钩调节位置,从而能够适当地设定针线和弯针线的相对位置,能够可靠地进行自连,防止线迹的绽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在缝制方向的终端部具有由针线形成的自连部分,因此能够防止弯针线的脱出,可靠地防止以该脱出为起点的线迹的绽线。
这些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新的特征,在基于附图阅读以下详述的说明之后将会完全明了。
附图说明
图1A、1B是从缝料的背面侧观察缝纫终端部分的一般的线迹和利用以往的绽线防止装置得到的缝纫终端部分的线迹构造的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要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要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要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具有实施方式1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6是表示控制部的动作内容的时序图。
图7是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8是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9是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0是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1是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2是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3是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要部结构的自上方观察的俯视图。
图15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要部结构的自下方观察的仰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7是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8是从缝料的背面观察利用本实用新型得到的2根针多线链式线迹结构的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线迹构造的绽线防止效果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控制部的动作内容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时序图
图21是从缝料的背面观察利用图20的动作得到的2根针多线链式线迹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表示优选的实施方式的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图2~图4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结构的自上方观察的俯视图。图示的装置能够装备于多线链式线迹缝纫机、平缝缝纫机等形成多线链式线迹的缝纫机。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在图2中由箭头所示的“左、右”和“前、后”。在此,“前”是接近缝制作业人员一侧,“后”是远离缝制作业人员一侧,“左、右”是从前方观察的情况下的“左、右”。
缝纫机具有一根弯针1和两根针2、2(参照图7~图13)。针2、2通过针杆驱动机构的动作而上升和下降。图2~图4中的A、A表示针2、2的下降位置(针落下位置)。针落下位置A、A在针板P的大致中央且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地设定。
图示的弯针1通过弯针驱动机构的动作而在针2、2(针落下位置A、A)的排列方向上进退动作(左进动作和右退动作)。在图2中,用实线表示处于左进位置的弯针1,用虚线表示处于右退位置的弯针1。处于左进位置的弯针1的前端超过针落下位置A、A而向左方延伸出去,处于右退位置的弯针1的前端位于向针落下位置A、A的右方离开的位置。另外,弯针1的进退动作的方向只要是与针2的上下移动路径大致正交的方向即可,以下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无论弯针的动作方向如何,都能实现。
缝纫机通过针2、2的上升和下降动作以及弯针1的左进和右退动作对针板P上的缝料(省略图示)进行缝制。缝料通过在缝纫机座的内部设置的送料机构的动作,在针板P上向后方(图2中白箭头所示的方向)进行送料移动。送料机构包括送料齿。送料齿重复如下动:在针板P上突出地向后方移动,掩藏在针板P下向前方复原移动。缝料仅在送料齿在针板P上突出的期间被施加移动力,间歇地进行送料移动。
针杆驱动机构、弯针驱动机构和送料机构是通过来自缝纫机主轴的传动而彼此同步动作的公知的机构。针2、2分别保持针线20、20(参照图7~图13),在停止送料移动的期间,贯穿缝料到达针板P下方,然后上升拔出到缝料的上方。弯针1保持弯针线10(参照图7~图13),与针2、2的上升开始一致地左近,捕捉在针板P下形成的针线20、20的线环。缝料在针2、2的拔出后进行送料移动。针2、2贯穿送料移动后的缝料而下降,捕捉右退中的弯针1所保持的弯针线10。缝纫机重复以上的动作,在缝料上形成多线链式线迹。
如上所述的缝纫机具有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包括挂线钩3和限位杆4。挂线钩3在针板P的后侧的缝纫机座的上部能够以上下方向的支轴30为中心摆动地被支承。限位杆4能够以配置在支轴30后方的上下方向的支轴40为中心摆动地被支承。
挂线钩3具有圆弧形的弯曲形状,在从支轴30向后方延伸的臂3a的端部向左前方折回地连设。挂线钩3的前端部从左侧后方与针落下位置A、A相面对,在该前端部设有向外突出的钩部3b。挂线钩3的基部(与臂3a的连设部)通过连结棒31连结在挂线螺线管32上。挂线螺线管32是构成为通过接通励磁电流得到规定角度的旋转输出的旋转螺线管。挂线螺线管32在挂线钩3的右后方位置使输出端朝上地固定。在挂线螺线管32的输出端固定有摆动臂33。连结棒31使挂线钩3的中途部和摆动臂33的前端部连结。
图2表示挂线螺线管32的消磁状态,图3示出了挂线螺线管32的励磁状态。在挂线螺线管32处于消磁状态的情况下,摆动臂33位于图2的摆动位置。在挂线螺线管32被励磁的情况下,摆动臂33如图2中箭头所示顺时针摆动,处于图3所示的摆动位置。摆动臂33的摆动经由连结棒31传递到挂线钩3,该挂线钩3如图2中箭头所示,以支轴30为中心逆时针摆动,挂线钩3的前端的钩部3b如图3所示,位于左右的针落下位置A、A之间。如此,挂线钩3响应挂线螺线管32的励磁,从图2所示的待机位置摆动到图3所示的挂线位置。挂线螺线管32相当于钩促动器。
限位杆4的中间部被支轴40支承,限位杆4呈前方弯曲成凹部的弓形状。延伸到右前方的限位杆4的基部通过连结棒41连结在限位螺线管42上。限位螺线管42是与挂线螺线管32相同的旋转螺线管,使输出端朝上地被固定在朝向限位杆4的右方离开的位置。在限位螺线管42的输出端固定有摆动臂43。连结棒41使限位杆4的基部与摆动臂43的前端部连结。
图2示出了限位螺线管42的消磁状态。在限位螺线管42处于消磁状态的情况下,摆动臂43位于图2的摆动位置。在限位螺线管42被励磁的情况下,摆动臂43如图2中箭头所示那样顺时针摆动。摆动臂43的摆动经由连结棒41传递到限位杆4,该限位杆4如图2中箭头所示那样以支轴40为中心顺时针摆动。
在限位螺线管42处于消磁状态的情况下,延伸到限位杆4的左前方的前端部4a如图2所示,与处于待机位置的挂线钩3的一部分重叠。挂线钩3在限位杆4的重叠部的后方位置,具有前侧抬高地设置的台阶部3c。限位杆4的前端部4a能够在台阶3c的前方位置与挂线钩3的下方位置重叠。另外,限位杆4在支轴40与基部之间具有台阶4b。台阶4b被设置成后侧抬高,如图2所示,能够与连结棒31在下方位置交叉。
挂线钩3向上述挂线位置摆动时,限位螺线管42处于消磁状态。限位杆4被挂线钩3推动而逆时针摆动,使得挂线钩3能够摆动。限位杆4在挂线钩3通过后,处于图3中实线所示的位置(限制位置)。也可以在挂线钩3向挂线位置摆动时,使限位螺线管42与挂线螺线管32一起励磁,使限位杆4移动到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退避位置)。这种情况下,挂线钩3能够对限位杆4没有干扰地摆动。限位杆4在挂线钩3摆动结束后通过将限位螺线管42消磁而处于限制位置。处于限制位置的限位杆4的前端部4a与在挂线钩3的中途部向外突设的卡止部3d的后侧相对置。挂线钩3的卡止部3d设于上述台阶3c的后侧,处于与限位杆4的前端部4a大致同一高度的位置。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当挂线螺线管32被消磁时,摆动臂33如图3中箭头所示那样逆时针摆动,挂线钩3逆时针摆动。这样的摆动由于挂线钩3的卡止部3d抵到限位杆4的前端部4a而被限制,挂线钩3在图4所示的保持位置停止。这时,挂线钩3的前端的钩部3b,从图3所示的挂线位置(左右的针落下位置A、A之间)移动到图4所示的保持位置(左侧的针落下位置A的后方),如后所述,拉抻左侧的针2的针线20并保持在图4所示的位置。挂线钩3的钩部3b如图示那样,具有形成倒角的角部,防止在如上所述移动的期间接触的针线20、20和弯针线10的损伤。
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当限位螺线管42被励磁时,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摆动臂43逆时针摆动,由于该摆动,限位杆4顺时针摆动。该限位杆4的前端部4a如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从挂线钩3的卡止部3d离开。挂线钩3通过被解除限位杆4的限制而复原到图2所示的待机位置。限位杆4通过将限位螺线管42消磁而返回图2所示的位置。由缝纫机进行的上述缝制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进行。限位螺线管42相当于限位促动器。如上所述,挂线钩3通过选择性地对挂线螺线管32和限位螺线管42励磁,从而在上述的待机位置、挂线位置及保持位置之间移动。
这样的挂线钩3安装有弯针线保持体6。弯针线保持体6具有与挂线钩3同样的圆弧形的弯曲形状,通过穿过基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两处的固定螺钉60、60固定于挂线钩3的中途部上表面。弯针线保持体6的前端部沿着挂线钩3的左侧向前方延伸,在挂线钩3前端部的前方位置与针落下位置A、A相邻,在该前端部设有分支为两股的线承接部6a。弯针线保持体6可通过使固定螺钉60、60松脱来进行对挂线钩3的位置调节。实施这样的位置调节,以使前端的线承接部6a对弯针线10的后述保持准确地进行。
通过挂线螺线管32和限位螺线管42的动作,这样安装的弯针线保持体6与挂线钩3一起在上述待机位置、挂线位置及保持位置之间移动。弯针线保持体6前端的线承接部6a在图3所示的挂线位置,穿过线环1的上部而进入该线环1的前侧,在图4所示的保持位置,位于左侧的针落下位置A的前方。
缝纫机还包括剪线机构5。剪线机构5包括剪线钩50和剪线刀51。剪线钩50和剪线刀51安装在共用的基座54上。基座54的右端部和中途部连结支承于支承臂55a、55b。支承臂55a、55b能够以各自的后端部的上下方向的支轴为中心摆动。右侧的支承臂55a的摆动范围由设于中途部的限制螺钉55c所限制。左侧的支承臂55b被螺旋弹簧55d向左方施力拉伸。
剪线刀51是固定于剪线钩50的左端部的呈平板状的部件,并在向左侧延伸的端缘具有刃部。剪线钩50在被夹持于基座54和剪线刀51之间的前端部包括向后方突设的第一钩部52和第二钩部53。第一、第二钩部52、53位于在左右方向上分开规定长度的位置,在图2中,与剪线刀51的下方位置重叠的第一、第二钩部52、53以虚线示出。
剪线钩50具有从与剪线刀51的重叠部分向剪线刀51的右方延伸的延长部,该延长部通过以基座54为导向件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滑块56与剪线杆57的一端(前端)部连结。剪线杆57利用上下方向的支轴57a支承前后方向的中途部,能够以该支轴57a为中心摆动。剪线杆57通常在回弹弹簧(省略图示)的作用力下位于以支承臂55a为限制件的图2~图4所示的摆动位置,借助连结于另一端(后端)的剪线促动器58(参照图5)的动作而顺时针摆动。
剪线钩50和剪线刀51在通常缝制中处于图2~图4所示的待机位置。该待机位置是通过剪线促动器58不动作、剪线杆57处于图2~图4所示的摆动位置而得到。在与剪线杆57一起向右摆动的所述支承臂55a的作用下,剪线钩50和剪线刀51与基座54一起向右后方移动,位于从弯针1的进退动作路径离开的位置。此外,剪线钩50与连结于剪线杆57的滑块56一起向右方移动,如图2~图4所示,处于使前端的一部分自剪线刀51的刃部突出的状态。
剪线杆57通过剪线促动器58的动作而摆动。由于该摆动,右侧的支承臂55a的按压被解除,从而剪线钩50和剪线刀51响应于螺旋弹簧55d的作用下所引起的左侧的支承臂55b的摆动,而与基座54一起向左前方移动,位于弯针1的进退动作路径上。剪线钩50通过剪线杆57的进一步摆动而与滑块56一起进行左进动作,该剪线钩50的第一、第二钩部52、53向剪线刀51的左方突出。
剪线杆57通过剪线促动器58而处于非动作状态并在所述回弹弹簧的作用力的作用下逆时针摆动。由此,剪线钩50进行右退动作而与剪线刀51的下部重叠,剪线钩50和剪线杆57与基座54一起向后方移动,复原到图2~图4所示的待机位置。
图5是具有上述那样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踏板开关21发出的踏入信号21a和踏回信号21b、在针2、2处于上止点附近时发出的针位置信号22、如后所述发出的剪线信号23和针线除去信号24被分别输入缝纫机的控制部8。
另一方面,控制部8的输出被分别提供至上述的挂线螺线管32、限位螺线管42以及剪线促动器58。挂线钩3和弯针线保持体6按照由控制部8分别提供至挂线螺线管32和限位螺线管42的动作指令如前所述进行动作,剪线钩50按照由控制部8提供至剪线促动器58的动作指令如前所述进行进退动作。
另外,控制部8的输出还被分别提供至作为缝纫机主轴的驱动源的缝纫机电机80、对压布用的压脚进行升降的压布汽缸81、使如后所述被剪断的针线20、20跳起的空气刷(air wiper)82、以及调整缝料的送料量的送料减少机构83,以及抑制向弯针1送出弯针线10的弯针线抑制机构84。缝纫机电机80按照来自控制部8的动作指令被驱动或停止,压布汽缸81、空气刷82、送料减少机构83以及弯针线抑制机构84按照来自控制部8的动作指令进行动作。
送料减少机构83是公知机构,其通过改变送料机构的送料齿的动作状态来减小缝料的送料量。送料减少机构83例如通过使该送料齿的动作路径相对于针板P倾斜、使向针板P的突出时间变短地进行动作。由此,送料齿作用于针板P上的缝料上的时间变短,缝料的送料距、即送料机构一次动作之间的缝料的送料量变小。
弯针线抑制机构84是公知机构,其包括:线调平盘,夹持将送入弯针1的弯针线10的中途部;以及促动器,以使该线调平盘的夹持强度增减地进行动作。弯针线抑制机构84通过提高线调平盘的夹持强度、增加弯针线10的提供阻力来抑制弯针线10的送出。
控制部8通过在缝制结束时使挂线钩3和弯针线保持体6与缝纫机电机80、压布汽缸81、空气刷82、送料减少机构以及弯针线抑制机构84关联地动作。
图6是表示控制部8的动作内容的时序图。控制部8是具有CPU、ROM和RAM的计算机,依照图6的时序图的绽线防止动作,通过依照存储于ROM的控制程序的CPU的一系列动作而执行。图7~图1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动作说明图,示出了在依照图6的时序图的控制部8的动作期间产生的挂线钩3和弯针线保持体6的动作状态、以及剪线钩50的动作状态。
在结束缝料的缝制时停止用于缝纫机驱动的踏板的踏入操作、然后执行绽线防止动作的情况下,使用缝纫机的缝制作业人员对上述踏板进行踏回操作。踏板开关21附设于上述踏板,在踏入操作中输出踏入信号21a,在进行了踏回操作时输出踏回信号21b。
缝料的缝制结束,控制部8在图6的S1时刻,用于缝纫机驱动的踏板从踏入状态返回中立状态时,即处于未被踏板开关21提供踏入信号21a和踏回信号21b中的任意一者的状态时,参照被提供至输入侧的针位置信号22向输出侧的缝纫机电机80发出停止指令,在针2、2处于上止点附近、弯针1左进的状态下,使缝纫机临时停止。
然后,控制部8待机直到上述踏板被执行踏回操作,在图6的S2时刻执行踏回操作,在输入侧被提供有踏回信号21b的情况下,控制部8开始以下所示的绽线防止动作。控制部8在由踏板开关21再次输入踏入信号21a的情况下,复原为通常缝制动作。缝制作业人员通过对踏板再次执行踏入操作,能够继续进行通常缝制。
在图6中,从S1时刻到S2时刻之间维持了中立状态,但这样的中立状态的维持并不是必须的操作。缝制结束时的踏板的操作也可以从踏入状态连续过渡到踏回状态。这种情况下,在过渡的过程中通过中立位置时,存在踏入信号21a和踏回信号21b都未被提供的无信号状态,控制部8以这样的无信号状态为触发,如前所述,在实现了针2、2上升到上止点附近、弯针1进入到左进端的状态之后开始绽线防止动作。
在图6的时序图中,在S2时刻执行的踏板的踏回操作在以下所示的绽线防止动作的执行中持续进行,但这样的持续的踏回操作并不是必须的,控制部8的绽线防止动作在踏回信号21b的输入停止后也能持续执行。
图7示出了绽线防止动作的开始时的针2、2和弯针1的状态。针2、2处于在由两根针线20、20和弯针线10形成多线链式线迹M的缝料的上方拔出的状态。弯针1在上述缝料的下侧左进,处于捕捉了针线20、20分别形成的两个针线线环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剪断针线20、20和弯针线10时,形成图1A所示那样的缝纫终端部。
绽线防止动作开始后,控制部8首先对输出侧的挂线螺线管32提供动作指令,使该挂线螺线管32短时间励磁。挂线钩3和弯针线保持体6通过挂线螺线管32的励磁,从图2所示的待机位置移动到图3所示的挂线位置。如前所述,这种移动同时使限位杆4的前端部4a向左张开。
限位杆4在挂线钩3通过之后,由于恢复弹簧(省略图示)的弹力作用,移动到图3中实线所示的限制位置。挂线钩3和弯针线保持体6由于挂线螺线管32的消磁,顺时针复原摆动。该摆动通过挂线钩3的卡止部3d抵到位于限制位置的限位杆4的前端部4a而被限制,挂线钩3在图4所示的保持位置停止。
在图8中,示出了移动到挂线位置、返回到保持位置的挂线钩3和弯针线保持体6的前端部。如前所述,移动到挂线位置的挂线钩3的前端的钩部3b从弯针1的左侧通过该弯针1的上方而到达左右的针2、2的针落下位置A、A之间,位于超出弯针1的进入端侧的针线线环的位置。挂线钩3的钩部3b在从挂线位置向左后方移动而返回保持位置的期间,钩住左侧的针线线环并保持,位于比左侧的针2的下降位置(针落下位置A)更靠近弯针1的进入端侧。
另一方面,移动到挂线位置的弯针线保持体6的前端的线承接部6a从弯针1的左侧位于该弯针1的前端部的前上方。线承接部6a具有分支为两股的性质,在向挂线位置移动的期间,捕捉从弯针1的前端部向缝料延伸的弯针线10,将该弯针线10推向前方。线承接部6a从挂线位置向左后方移动而返回保持位置,如图8所示那样,使该线承接部6a所保持的弯针线10位于比左侧的针2的下降位置(针落下位置A)更靠近前侧。
如上所述使挂线钩3动作之后,控制部8在图6的S3时刻,对输出侧的缝纫机电机80、送料减少机构83以及弯针线抑制机构84提供动作指令。参照针位置信号22,该动作指令在针2、2下降之后上升、直到再次位于上止点附近的期间赋与。由此,缝料被缝制一针量,而且,通过送料减少机构83的动作,这种缝制以比通常缝制时小的送料量执行。此外,该缝制通过弯针线抑制机构84进行动作而以抑制向弯针1送出弯针线10的状态执行。该送出抑制是为了防止线承接部6a所保持的弯针线10松弛、该弯针线10错位。由此,形成的线迹的外观良好,可提高线迹品质。
挂线钩3和弯针线保持体6继续图8所示的针线20和弯针线10的保持,直到缝料的送料移动完成、左右的针2、2贯穿缝料而下降、左侧的针2通过挂线钩3所保持的针线20的线环、捕捉到该线环为止。此时,如图8所示,弯针线保持体6所保持的弯针线10位于横切左侧的针2的前侧的位置。因此,左侧的针2不捕捉弯针线10,该弯针线10仅是由右侧的针2在弯针1的后侧捕捉。
控制部8在左侧的针2捕捉到针线线环的时机对限位螺线管42提供短时间的动作指令,将该限位螺线管42励磁。通过励磁,限位杆4从图4中实线所示的限制位置移动到双点划线表示的退避位置,解除挂线钩3的限制。由此,挂线钩3和弯针线保持体6如图9所示从保持位置复原移动到待机位置,解除针线线环和弯针线10的保持。
弯针1与针2、2的下降一起进行右退动作,从捕捉的针线线环拔出。由于该拔出,如图10所示,位于右侧的针2与通常缝制时相同,处于捕捉了弯针线10的状态,而左侧的针2处于捕捉了弯针线10和针线20的线环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弯针1转换为左进,针2、2转换为上升。如图11所示,左进的弯针1捕捉左右的针线20、20的线环,上升的针2、2从缝料的上方拔出。由此,弯针1捕捉到的针线20处于在右侧的针2的位置使弯针线10互连(interlooping)、而左侧的针2的位置使之前形成的针线20的线环自连(intralooping)。
一针量的缝制动作在以针2、2上升到上止点附近、弯针1到达左进端的状态结束。此后,控制部8待机直到被提供剪线信号23,当在图6的S4时刻被提供剪线信号23时,将动作指令提供输出侧的剪线促动器58,使该剪线促动器58进行规定的动作。由此,剪线钩50在左进之后进行右退动作。
左进的剪线钩50沿着弯针1的上部到达图12所示的进入端。此时,设于剪线钩50前端部的第一钩部52通过弯针1所保持的针线20、20的线环内而到达从弯针1的前端延伸到缝料的弯针线10的左侧,设于剪线钩50的中途部的第二钩部53从左侧与左侧的针线20相对。
剪线钩50在到达进入端之后进行右退动作。第一钩部52捕捉弯针线10,第二钩部53依次捕捉两根针线20、20。这样捕捉的弯针线10和针线20、20被拉到剪线钩50的退出端。此时,如图13所示,被第二钩部53捕捉的针线20、20通过与剪线刀51的前端的刃部滑接而被剪断,被第一钩部52捕捉的弯针线10同样通过与剪线刀51的前端的刃部滑接而被剪断,并且被保持在比该剪断位置更靠近弯针1侧的位置。具有剪线钩50和剪线刀51的剪线机构5通过以上的动作剪断针线20、20和弯针线10。
弯针线抑制机构84继续动作,直到结束以上的剪线动作,对从弯针1的前端延伸到缝料的弯针线10提供规定的张力。剪线钩50前端的第一钩部52能够准确地捕捉无松弛的弯针线10。
如图12、图13所示,剪线钩50由于与下表面的前侧弹性接触的板簧59的弹性力而被按压在与剪线刀51滑接的滑接部,剪线刀51进行的针线20、20和弯针线10的剪断在上述板簧59的按压下变得准确。如图13所示,被剪断的弯针线10以夹在剪线钩50的下表面和板簧59之间的状态被保持。
如上所述结束剪断动作后,控制部8待机直到被提供针线除去信号24,当在图6的S5时刻被提供针线除去信号24时,对输出侧的空气刷28发出动作指令,使该空气刷28动作。空气刷28吹出空气,使在针2、2侧连续的针线20、20的剪断端跳起。然后,控制部8在图6的S6时刻向输出侧的压布汽缸81发出操作指令,使该压布汽缸81动作而使压布用的压脚上升,结束一系列动作。
由此,作业人员能够将结束缝制的缝料从针板P上取下,安装新的缝料以开始下次缝制。此时,弯针线10通过剪线钩50和剪线刀51保持在针板P之下,针线20、20跳起到针板P上,如图13所示,处于分别从针2、2垂下的状态。因此,作业人员不需要对针线20、20和弯针线10进行任何处理就能开始下次缝制。
利用剪线机构5进行的针线20、20和弯针线10的剪断、基于空气刷28的动作的针线20、20的跳起、以及基于压布汽缸81的动作的押脚的上升不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必须的动作。而且,在实施方式中,使得这些动作等待从外部提供的剪线信号23和针线除去信号24,与绽线防止动作连续地实施,但也可以在用于绽线防止的一针量的缝制结束后、作为与作业人员的适当操作相应的一系列动作实施。
图14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要部结构的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图15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要部结构的从下方观察的仰视图,图16、图17是对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图16、图17
中使用箭头所示的“左、右”和“前、后”。在此,与图2~图4相同,“前”是接近缝制作业人员一侧,“后”是远离缝制作业人员一侧,“左、右”是从前方观察的情况下的“左、右”。
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包括挂线钩3、弯针线保持体6和和限位杆4,还包括摆动杆9。如图14所示,挂线钩3在安装有针板P的针板台11的上表面能够以上下方向的支轴34为中心摆动地被支承。支轴34位于针板P的右后侧并处于该针板P附近。
挂线钩3呈圆弧形的弯曲形状,在从支轴34向左方延伸的支承臂3e的前端部向前方折回地连设。在针板P的下侧,挂线钩3的前端部从左侧后方与针落下位置A、A相邻,在该前端部设有向外突出的钩部3b。支承臂3e也向支轴34的前方延伸,在该延设端连结有连结棒35的一端部。
弯针线保持体6呈圆弧形的弯曲形状,与实施方式1相同,通过两个固定螺钉60、60位置可调节地安装于挂线钩3的基部。弯针线保持体6的前端部沿着挂线钩3的左侧向前方延伸,在挂线钩3前端部的前方位置与针落下位置A、A相邻,在该前端部设有分支为两股的线承接部6a。
摆动杆9在针板台11的上表面能够以上下方向的支轴90为中心摆动地被支承。支轴90位于从挂线钩3的支轴34向右方离开的位置。摆动杆9从支轴90向前方延伸,在该摆动杆9的前端部连接有所述连结棒35的另一端部。
摆动杆9包括将前端部附近的右侧向下弯折而一体形成的压板91。如图15所示,在针板台11的下表面,在摆动杆9的左侧固定有挂线汽缸92。挂线汽缸92是具有向右突出的输出棒93的空气汽缸。输出棒93的前端与压板91相对置。输出棒93由于通过气管94向挂线汽缸92供给的工作空气的作用而进出,将压板91向右按压。
针板台11在挂线汽缸92的左侧具有向前突设的弹簧固定棒95,在该弹簧固定棒95与上述压板91之间张设有恢复弹簧96。恢复弹簧96是将压板91向左方拉抻施力的螺旋弹簧,配设在连结棒35和挂线汽缸92之间。在图14、图16、图17中,将连结棒35的中途部剖开示出恢复弹簧96的一部分。
在挂线汽缸92处于非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摆动杆9由于恢复弹簧96的弹力被向左方拉,处于图14所示的摆动位置。如图14所示,挂线钩3前端的钩部3b和弯针线保持体6前端的线承接部6a处于离开到针2、2的针落下位置A、A的左后方的待机位置。
在挂线汽缸92工作的情况下,输出棒93进入,向右按压压板91。通过该按压,摆动杆9如图16中箭头所示,对抗恢复弹簧96的弹力逆时针摆动。挂线钩3的支承臂3e以支轴34为中心逆时针摆动,挂线钩3前端的钩部3b和弯针线保持体6前端的线承接部6a如图16中箭头所示,向右前方进入,到达如图16所示的挂线位置,与实施方式1中同样,钩部3b位于在弯针1的后侧超出左侧(弯针1的进入端侧)的针线线环的位置,线承接部6a在钩部3b前方,位于弯针1的上侧。
如图15所示,限位杆4在针板台10的下表面能够以上下方向的支轴44为中心摆动地被支承。支轴44位于摆动杆9的支轴90的附近。限位杆4从支轴44向右方延伸。限位杆4具有将前端部附近的后侧向下弯折而一体形成的压板45,并具有在前缘的中途部形成缺口的卡合凹部46。
在针板台10的下表面,在后端部附近固定有限位汽缸47。限位汽缸47是具有向后突出的输出棒48的空气汽缸。输出棒48的前端与压板45相对置。输出棒48通过经由气管49供给到限位汽缸47的工作气体的作用而进入,向后按压压板45。
在针板台10的上表面,弹簧固定棒97在限位汽缸47的上侧向右突设,在该弹簧固定棒97和限位杆4的前端部之间张设有恢复弹簧98。恢复弹簧98是将限位杆4的前端部向后方拉伸施力的螺旋弹簧。在图14、图16、图17中,将针板10的一部分剖开示出恢复弹簧98与限位杆4的连结部。
当限位汽缸47处于非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限位杆4由恢复弹簧98的弹力拉向前方,如图15所示,处于将前缘抵到摆动杆9的压板91的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在挂线汽缸92工作的情况下,压板91沿着限位杆4的前缘向右方移动。限位杆4在移动的压板91与设于前缘
的卡合凹部46匹配的时刻受到恢复弹簧98的弹力拉抻,在图15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如图16所示,成为卡合凹部46的底面抵到摆动杆9的压板91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在挂线汽缸92处于非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摆动杆9由恢复弹簧96的弹力向左方拉抻,如图17中箭头所示顺时针摆动。压板91在限位杆4的卡合凹部46内滑动移动,在该压板91与卡合凹部46的左侧缘卡合的位置,上述摆动被限制。此时,挂线钩3和弯针线保持体6以支轴34为中心顺时针摆动,挂线钩3前端的钩部3b和弯针线保持体6前端的线承接部6a向左后方后退移动。被定位在挂线位置附近的保持位置,在该移动之间,与实施方式1中同样,钩部3b捕捉并拉回左侧的针线线环,使其位于弯针1的进入端侧,线承接部6a按压从弯针1延伸到缝料的弯针线,使其位于比针2的下降位置更靠近前侧的位置。
在这种状态下,在限位汽缸47工作的情况下,输出棒48进入,将限位杆4的压板45向后按压。通过该按压,限位杆4对抗恢复弹簧98的弹力而摆动。设于限位杆4的卡合凹部46向后方移动,解除与压板91的卡合。由此,摆动杆9由于恢复弹簧96的弹力作用而顺时针摆动,挂线钩3从保持位置向左后方移动,返回图14所示的待机位置。限位杆4由于限位汽缸47处于非工作状态而在恢复弹簧98的弹力作用下摆动,恢复到图14所示的摆动位置。
在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中,挂线钩3和弯针线保持体6通过选择性地使挂线汽缸92和限位汽缸47动作,在待机位置、挂线位置、保持位置之间移动。挂线汽缸92相当于钩促动器,限位汽缸47相当于限位促动器。
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上述动作,以挂线汽缸92和限位汽缸47为控制对象,更详细地说是以向挂线汽缸92和限位汽缸47给排工作空气的给排阀为控制对象,通过如图5所示构成的控制部8进行与图6所示的时序图同样的控制动作而能够实现。
图18是从缝料的背面侧观察通过本实用新型得到的两根针多线链式线迹结构的图,图19是图18所示的线迹绽线防止效果的说明图。这些图中,与图7~图13的左右关系相反,但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图7~图13中的左、右。在图18、图19中,缝料的送料移动方向是白箭头所示的方向,在图18、图19中,上方为送料移动方向的下游侧,下方为送料移动方向的上游侧。
如图18所示,弯针线10从在多线链式线迹M的最后形成于缝料背面的右侧(图18中为左侧)的针线线环20a(以下,成为右最终线环20a)内通过,在用于绽线防止的一针量的缝制时从缝料的背面拔出的同侧的针线20的前方折回,于再次从右最终线环20a内通过的位置被剪断。
另一方面,在一针量的缝制时,从缝料背面拔出的左侧(在图18中为右侧)的针线20,如前所述,从在通常缝制时的最后形成于缝料背面的左侧的针线线环20b(以下,称为左最终线环20b)内通过,使该左最终线环20b自连,形成单环缝的线迹。因此,弯针线10如图所示,处于被按压在左侧的针线20和左最终线环20b之间的状态。
在图18、图19中,左最终线环20b为了明示与针线20的缠绕而以松弛的状态示出,实际的左最终线环20b在针线20通过后被拉紧,处于与右最终线环20a同样的状态。因此,弯针线10由针线20和左最终线环6b牢固地按压,如图所示,以被拉在左最终线环20b和前一次形成的左针线线环20c之间的状态被限制。这种限制对于施加给弯针线10的任何方向的作用力都能被维持,因此,能够将多线链式线迹M特有的绽线的发生可靠地防止于其发生阶段。
如前所述,一针量的缝制时的缝料的送料距比通常缝制时的送料距小。因此,如图18所示,一针量的缝制时的针线20的拔出位置与左最终线环20b之间的间隔L比左最终线环20b与前一次形成的左针线线环20c之间的间隔L0小。由此,左侧的针线20与左最终线环20b之间的弯针线10的按压被强化,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由弯针线10脱出引起的绽线的发生。
从强化弯针线10的按压这一观点出发,上述间隔L优选尽可能小。另一方面,在上述间隔L小的情况下,例如,在薄的缝料中,针线20的拔出位置和左最终线环20b之间的强度不足,有可能引起缝料的损伤。因此,上述间隔L即一针量的缝制时的缝料的送料距需要根据缝料的种类适当地设定。
图19示出了弯针线10的剪断端部向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被拉抻的状态。在这种被拉抻的情况下,如前所述,从同侧的针线20之前通过的弯针线10的线环缩小,被拉入右最终线环20a内。结果,针线20处于被夹在弯针线10和右最终线环20a之间的状态,利用针线20和弯针线10形成图示那样的“结扣”。这种“结扣”也对弯针线10施加阻力,发挥防止该弯针线10脱出的作用,在成为图19所示的状态时,通过左侧的自连部和右侧的“结扣”的相乘作用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多线链式线迹的绽线。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线迹中,从右最终线环20a突出的弯针线10的剪断端部的长度如图19所示非常短,因此缝制作业人员不需要整理剪断端部,就能形成具有良好外观的高品质的线迹。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将缝料的送料距改变为用于自连的一针量的缝制之间,但该变更可以在缝制上述一针量之前的阶段实施。图20是表示控制部8的动作内容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时序图。
在执行绽线防止动作时,缝制作业人员如前所述在缝制作业结束时使踏板返回中立位置,其后进行踏回操作。控制部8结束缝料的缝制,在图20的S1时刻,踏板返回到中立状态时,参照给提供输入侧的针位置信号22而对输出侧的缝纫机电机80发出停止指令。在该实施方式中,缝纫机以针2、2下降到下止点附近、弯针1右退的状态临时停止。控制部8待机直到踏板被踏回操作,在图20的S2时刻进行踏回操作,输入侧被提供有踏回信号21b的情况下,控制部8开始如下所示的绽线防止动作。
另外,如图6的说明中所述,从S1时刻到S2时刻的踏板中立状态的维持不是必需的操作,S2时刻以后的踏板的踏回操作的继续也不是必需的操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控制部8以在通过中立状态时产生的无信号状态、即踏入信号21a和踏回信号21b的任意信号都未提供的状态为触发,开始如下所示的绽线防止动作,在踏回信号21b的输入停止后也继续该动作。
开始了绽线防止动作的控制部8,首先,对送料减少机构83提供动作指令,在之后的S3时刻,对缝纫机电机80提供动作指令。该动作指令是参照针位置信号22,在针2、2自停止位置上升而位于上止点附近的期间被提供。由此,缝料被缝制半针量。由于送料减少机构83处于动作状态,因此以比通常缝制时小的送料距执行该缝制。
通过以上的动作,在针2、2上升到上止点附近,弯针1成为进入到左进端附近的状态。其后控制部8在S4时刻对输出侧的挂线螺线管32提供动作指令,将该挂线螺线管32短时间励磁,接着,在S5时刻,对输出侧的缝纫机电机80和弯针线抑制机构84提供动作指令。
对缝纫机电机80的动作指令是在参照针位置信号22、处于上止点的针2、2下降后上升而直到再次位于上止点附近的期间被提供。由此,缝料被缝制一针量。此时,送料减少机构83继续动作,弯针线抑制机构84进行动作,以比通常缝制时小的送料距,在抑制向弯针1送出弯针线10的状态下执行一针量的缝制。
其后,控制部8在S6时刻对剪线促动器58发出动作指令,在S7时刻对空气刷82发出动作指令,而且在S8时刻对压布汽缸81发出动作指令,使这些部件动作而结束一系列的动作。图20的S4~S8的动作与图6的S2~S6的动作相同,在该动作期间,进行用于自连的一针量的缝制,利用剪线机构5将针线20、20和弯针线10剪断,通过空气刷82的动作使被剪断的针线20、20跳起,而且通过压布汽缸81的动作使压脚上升。
图21是从缝料的背面侧观察通过以上的动作得到的两根针多线链式线迹结构的图。该图21与图19相同,示出了弯针线10的剪断端部向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被拉抻的状态,通过左侧(图21的右侧)的自连部和右侧(图21的左侧)的“结扣”的相乘作用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多线链式线迹M的绽线。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用于自连的一针量的缝制之前,以减少了缝料送料量的状态进行半针量的缝制。因此,在图21所示的线迹构造中,不仅最后的针线20的拔出位置和左最终线环20b之间的间隔L1小于前一针的针线线环20c与更前一针的左针线线环20d的间隔L0,左最终线环20b与前一针的左针线线环20c的间隔L2也小于前一针的针线线环20c与更前一针的左针线线环20d的间隔L0。因此,自连部分包括位于比该部分更靠前位置的互连部分而变得密集,弯针线10的按压被进一步强化,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以在缝制终端部分的弯针线10的脱出为起点的绽线的发生。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两根针线20、20和弯针线10形成的多线链式线迹,但本实用新型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在使用3根以上针线的多根针多线链式线迹中也同样能够适用,能够有效地防止绽线的发生。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捕捉两根针线20、20形成的针线线环中位于弯针1的进入端侧的一个线环并在这种状态下进行1针量的缝制动作的情况,但捕捉的针线线环也可以是包含弯针1的进入端侧的一个的多个线环,另外,在这种保持状态下实施的缝制动作也可以是两针或两针以上。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挂线钩3在针落下位置A的左后方与右前方之间动作而捕捉针线20,但挂线钩3也可以用其他动作捕捉针线20。此外,针线20不限于在实施方式所示的弯针1的后侧被捕捉,也可以在弯针1的前侧被捕捉。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权利要求书所示,只要使针线线环位于比针2的下降位置更靠近弯针1的进入端侧即可,如实施方式所示那样利用挂线钩3对针线20的保持不是必须的。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弯针线保持体6安装于挂线钩3,与该挂线钩3一体地动作而保持弯针线10,但弯针线保持体6也可以构成为用其他动作保持弯针线10。弯针线保持体6可以与挂线钩3分开设置,借助与挂线钩3不同的专用促动器而动作。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权利要求书所示,只要使弯针线10位于比针2的下降位置更靠近前侧即可,如实施方式所示那样利用弯针线保持体6对弯针线10的保持不是必须的。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意在至少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本实用新型不应被狭义地解释为仅限定为这样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旨和权利要求所述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

Claims (13)

1.一种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设置于在所述缝料上形成多线链式线迹的缝纫机,用于防止所述多线链式线迹的绽线,所述缝纫机包括保持针线上下动的针、和保持弯针线在与所述针的上下运动路径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进行进退动作的弯针,通过所述弯针的进入捕捉所述针在针板下形成的针线线环,用该弯针所保持的弯针线使所述针线线环互连,在所述缝料上形成多线链式线迹,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线保持机构,相对于所述弯针进行靠近和离开动作,将在靠近动作时捕捉所述弯针所捕捉的针线线环保持在比所述针的下降位置更靠近所述弯针的进入端侧;
弯针线保持机构,相对于所述弯针进行靠近和离开动作,将从该弯针延伸到所述缝料的弯针线保持在比所述针的下降位置更靠近前侧;
控制部,与所述针和弯针的动作以及所述缝料的送料动作相关联地控制所述针线保持机构和所述弯针线保持机构的靠近和离开动作,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弯针处于进入位置、所述针处于上升位置而结束了通常缝制之后,使所述针线保持机构和所述弯针线保持机构进行靠近动作而分别保持所述针线线环和弯针线,维持所述针线保持机构和弯针线保持机构的保持状态直到所述针下降而穿过所述针线线环地进行如下这样的至少一针量的缝制动作,即该至少一针量的缝制动作是与所述弯针的进退动作和所述缝料的送料动作一致地执行所述针的下降和上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弯针的进入方向并列设置多个所述针的情况下,所述针线保持机构将包括位于所述弯针的进入端侧的针所形成的针线线环在内的至少一个针线线环保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缝料的送料距为零或比通常缝纫时小地实施所述至少一针量的缝制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缝料的送料距为零或比通常缝纫时小地实施所述至少一针量的缝制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至少一针量的缝制动作之前的阶段,使所述缝料的送料距为零或比通常缝纫时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至少一针量的缝制动作之前的阶段,使所述缝料的送料距为零或比通常缝纫时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线保持机构包括:
挂线钩和限位杆,配置在所述针板下,在与该针板大致平行的面内摆动;
钩促动器,使所述挂线钩从离开所述弯针的待机位置摆动到靠近所述弯针的挂线位置;和
限位促动器,使所述限位杆从离开所述挂线钩的摆动区域的退避位置摆动到与所述挂线钩的一部分抵接的限制位置,
所述控制部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钩促动器和限位促动器,通过与所述限位杆的抵接,在所述挂线位置与所述待机位置之间的保持位置保持所述挂线钩在所述挂线位置捕捉的针线线环。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线保持机构包括:
挂线钩,配置在所述针板之下,在与该针板大致平行的面内摆动;
摆动杆和限位杆,配置在比所述挂线钩更远离所述针板的位置,在与该针板大致平行的面内摆动;
连结棒,使所述挂线钩和所述摆动杆连结;
钩促动器,通过所述摆动杆作用于所述挂线钩,使所述挂线钩从离开所述弯针的待机位置摆动到靠近所述弯针的挂线位置;以及
限位促动器,使所述限位杆从与所述摆动杆的一部分卡合的卡合位置摆动到离开该卡合位置的退避位置,
所述控制部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钩促动器和限位促动器,通过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摆动杆的卡合,在所述挂线位置与所述待机位置之间的保持位置保持所述挂线钩在所述挂线位置捕捉的针线线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针线保持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挂线钩、与该挂线钩一起在所述挂线位置、保持位置和待机位置之间移动的弯针线保持体,
该弯针线保持体在从所述待机位置向所述挂线位置移动的期间捕捉从所述弯针延伸到所述缝料的弯针线,将所捕捉的弯针线保持在所述保持位置处、比所述针的下降位置更靠近前侧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针线保持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挂线钩、与该挂线钩一起在所述挂线位置、保持位置和待机位置之间移动的弯针线保持体,
该弯针线保持体在从所述待机位置向所述挂线位置移动的期间捕捉从所述弯针延伸到所述缝料的弯针线,将所捕捉的弯针线保持在所述保持位置处、比所述针的下降位置更靠近前侧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针线保持体以能够调节相对于所述挂线钩的位置的方式安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针线保持体以能够调节相对于所述挂线钩的位置的方式安装。
13.一种线迹构造,是通过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而形成于缝料上的多线链式线迹的线迹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于所述缝料的背面上的针线线环中的、至少位于缝制方向终端的针线线环,通过贯穿所述缝料的针线而自连。
CN2012202321817U 2011-05-23 2012-05-22 线迹的脱线防止装置及线迹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7184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5174 2011-05-23
JP2011115174 2011-05-23
JP2011-206440 2011-09-21
JP2011206440A JP5494598B2 (ja) 2011-05-23 2011-09-21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及び縫目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71847U true CN202671847U (zh) 2013-01-16

Family

ID=471964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23218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71847U (zh) 2011-05-23 2012-05-22 线迹的脱线防止装置及线迹构造
CN201210160623.6A Active CN102797120B (zh) 2011-05-23 2012-05-22 线迹脱散防止方法、线迹脱散防止装置和线迹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60623.6A Active CN102797120B (zh) 2011-05-23 2012-05-22 线迹脱散防止方法、线迹脱散防止装置和线迹结构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943985B2 (zh)
EP (1) EP2716804B1 (zh)
JP (1) JP5494598B2 (zh)
KR (1) KR101476951B1 (zh)
CN (2) CN202671847U (zh)
RU (1) RU2555807C1 (zh)
TW (1) TWI515346B (zh)
WO (1) WO201216090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7120A (zh) * 2011-05-23 2012-11-28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线迹脱散防止方法、线迹脱散防止装置和线迹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22577B2 (ja) * 2011-08-08 2014-06-18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付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JP5885018B2 (ja) * 2011-09-13 2016-03-15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二重環縫いの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及び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
EP2985378B1 (en) * 2013-04-04 2020-12-02 Pro Best Co., Ltd Sewing method and sewing machine for overlock seams
JP5777035B2 (ja) * 2013-08-08 2015-09-09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及び糸切り方法
JP5850439B2 (ja) * 2013-09-20 2016-02-03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二重環縫い方法及び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JP6406903B2 (ja) * 2014-07-15 2018-10-17 株式会社ゴールドウイン 縫目構造
JP6187410B2 (ja) * 2014-08-04 2017-08-3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ッチラインの形成方法
US9297100B1 (en) * 2014-11-05 2016-03-29 Hsuan-Yi Wu Six-needle eight-thread stitch configuration
JP6395137B2 (ja) * 2015-05-11 2018-09-26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付き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CN107201602B (zh) * 2016-03-16 2020-09-01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面料的缝制方法及双线锁缝缝纫机
EP3404134B1 (en) * 2017-05-18 2019-05-01 Well & David Corp. Process for forming a seam construction on a substrate
EP3814177A4 (en) * 2018-06-28 2022-03-16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VEHICLE TRIM ELEMENT
US11840188B2 (en) * 2018-06-28 2023-12-12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
JP7379781B2 (ja) * 2019-07-11 2023-11-15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及び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
JP7324393B2 (ja) * 2019-08-10 2023-08-10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及び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
CN115262113B (zh) * 2021-04-29 2023-08-11 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缝纫机的剪线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84911A (en) * 1914-10-26 1918-11-12 Lorenz Muther Knotted stitch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1920784A (en) * 1932-04-23 1933-08-01 Singer Mfg Co Hemstitch and embroidery seam
SU1388489A1 (ru) * 1986-01-14 1988-04-15 Московский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Легк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Швейна машина двухниточного цепного стежка
DE4135456C1 (zh) * 1991-10-28 1992-08-27 Union Special Gmbh, 7000 Stuttgart, De
JP2879399B2 (ja) * 1993-02-09 1999-04-05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い目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CN1093897C (zh) * 1995-10-09 2002-11-06 重机公司 链式线迹纽结成形方法及链式线迹缝纫机
JP3535353B2 (ja) * 1997-08-12 2004-06-07 ペガサス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い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US6119613A (en) 1997-08-12 2000-09-19 Pegasus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a seam from raveling in double chain stitch sewing machine
TW517723U (en) * 1999-11-09 2003-01-11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raveling of seam
JP2001314681A (ja) * 2000-05-02 2001-11-13 Yamato Sewing Mach Co Ltd ミシン
US6814018B1 (en) * 2003-10-29 2004-11-09 Shing Ray Sewing Machine Co., Ltd. Automatic thread cutting apparatus for sewing machines
JP3757335B2 (ja) 2003-12-29 2006-03-22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千鳥縫いミシンの糸端処理装置
JP4501136B2 (ja) 2005-04-14 2010-07-14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い目のほつれ防止装置
JP2007075362A (ja) 2005-09-14 2007-03-29 Yamato Sewing Mach Co Ltd 縫目構造
CN102191632B (zh) * 2010-03-11 2014-09-10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和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
JP5618241B2 (ja) * 2010-03-11 2014-11-05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及び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
JP5494598B2 (ja) 2011-05-23 2014-05-14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及び縫目構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7120A (zh) * 2011-05-23 2012-11-28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线迹脱散防止方法、线迹脱散防止装置和线迹结构
US8943985B2 (en) 2011-05-23 2015-02-03 Yamato Mishin Seizo Kabushiki Kaisha Seam ravel preventing method, seam ravel preventing apparatus and seam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3149064A (ru) 2015-06-27
EP2716804B1 (en) 2016-06-01
WO2012160900A1 (ja) 2012-11-29
EP2716804A1 (en) 2014-04-09
KR20130131491A (ko) 2013-12-03
CN102797120B (zh) 2015-03-18
TW201247959A (en) 2012-12-01
US20140076222A1 (en) 2014-03-20
JP5494598B2 (ja) 2014-05-14
RU2555807C1 (ru) 2015-07-10
KR101476951B1 (ko) 2014-12-24
US8943985B2 (en) 2015-02-03
EP2716804A4 (en) 2014-12-31
JP2013006009A (ja) 2013-01-10
CN102797120A (zh) 2012-11-28
TWI515346B (zh) 2016-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71847U (zh) 线迹的脱线防止装置及线迹构造
CN104278436B (zh) 双线锁缝的线迹结构
CN102995300B (zh) 防双链环缝的线迹开线的方法及双链环缝纫机的防线迹开线装置
CN107805892A (zh) 植发装置
CN102191632B (zh) 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和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
CN105568575B (zh) 一种缝纫机去鸟巢结构的松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4342858B (zh) 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及切线方法
CN203200483U (zh) 带防线迹开线装置的双链环缝纫机
DE102007045598A1 (de) Nähmaschine
CN1163645C (zh) 针脚的绽线防止装置及装备着针脚绽线防止装置的缝纫机
CN110621819B (zh) 绗缝机
TW201131041A (en) Multi-head, multi-needle embroidery machine, multi-needle head for such a machine, thread cutter element and thread cutter for such a machine
EP3176296B1 (de)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s naht-anfangsoberfadens mit kurzem soll-nahtüberstand
CN1316561A (zh) 钉扣缝纫机
CN104420083A (zh) 缝纫机
TWI734685B (zh) 附有線跡綻線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
CN108130661A (zh) 切面线装置、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00575588C (zh) 缝纫机
CN104593949B (zh) 双线锁缝方法和双线锁缝缝纫机
CN204875127U (zh) 一种缝纫机的气缸驱动机构
JP7324393B2 (ja)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及び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
DE102012206063A1 (de) Knopfannähverfahren und Knopfnähmaschine
DE944916C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oppelkettenstiches und Naehmaschine zur Ausuebung des Verfahrens
US139745A (en) Improvement in sewing-machines
US365651A (en) Off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