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2858B - 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及切线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及切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2858B
CN104342858B CN201410387036.XA CN201410387036A CN104342858B CN 104342858 B CN104342858 B CN 104342858B CN 201410387036 A CN201410387036 A CN 201410387036A CN 104342858 B CN104342858 B CN 1043428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ing
movable cutter
cutter
looper thread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870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2858A (zh
Inventor
林田高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42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2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2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28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05B65/02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controlled by the sew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及切线方法,在可动切刀上形成有刃部和弯针线捕捉部,当可动切刀从靠落针位置的一侧的外部位置朝靠另一侧的外部位置向前驱动移动时,刃部将朝缝制面料背面侧突出的缝线部切断,当可动切刀从靠落针位置的另一侧的外部位置朝靠一侧的外部位置向后驱动移动时,弯针线捕捉部钩住并捕捉朝缝制面料背面侧突出的弯针线部。将弯针线部切断的固定切刀及将切断后的弯针线端部夹持保持于其与可动切刀之间的弯针线夹持构件配置成:在前端部不进入机针的上下往复运动路径内的范围中位于最接近落针位置的位置。不用进行繁琐的手动作业,能在缝制结束时将缝制面料背面侧的缝线部及弯针线部切断成线残留长度缩短,能提高缝制物的外观。

Description

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及切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在利用平缝机等双链环缝纫机进行规定的缝制动作结束之后,能将朝缝制面料的背面侧突出的缝线部及弯针线部切断的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及切线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当举例对双针双链环缝纫机进行说明时,如图11(A)、图11(B)及图12所示,该双针双链环缝纫机包括:左右的机针1a、1b,该机针1a、1b 保持左右的缝线NTa、NTb并相对于针板2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弯针3,该弯针3保持弯针线LT,能在与上述机针1a、1b的上下往复运动路径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进行进退动作,并在前进动作时对上述机针1a、1b形成于针板2下的缝线环NTa’、NTb’进行捕捉;以及切线装置4,该切线装置4能在靠近上述针板2及弯针3的朝左前方的前进位置P1与比该前进位置P1更靠右后方的退避位置P2之间往复驱动移动,并在规定的缝制动作结束后、即缝制结束时从上述退避位置P2移动至上述前进位置P1,通过用上述弯针3保持的弯针线 LT对上述缝线环NTa’、NTb’进行绕线,如图13所示,在缝制面料W上形成规定长度的双链环缝的线迹M。
上述切线装置4在缝制面料W上形成规定长度的双链环缝的线迹M的缝制结束时,如图13所示,对朝缝制面料W的背面侧突出的缝线部NTa1、NTb1及弯针线部LT1进行切断,该切线装置4包括:可动切刀5;固定切刀6;板簧制的弯针线夹持构件7,该弯针线夹持构件7配置于上述可动切刀5的下部,将切断后的弯针线部LT的端部弹性地夹持保持于其与上述可动切刀5之间;以及线夹持辅助弹簧8,该线夹持辅助弹簧8用于对上述弯针线夹持构件7的夹持保持力进行调节。此外,还包括往复驱动移动机构9,该往复驱动移动机构9使由上述可动切刀5、固定切刀6、弯针线夹持构件7及线夹持辅助弹簧8 构成的切线装置4在上述退避位置P2与上述前进位置P1之间往复驱动移动,并在切线装置4移动至上述前进位置P1之后,仅使可动切刀5在靠落针位置的一侧的外部位置(前进位置)与靠落针位置的另一侧的外部位置之间往复驱动移动。
另外,上述往复驱动移动机构9的结构与后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往复驱动移动机构的结构相同,因此,对于相对应的构成构件标注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往复驱动移动机构相同的符号。
作为具有上述基本结构的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4,目前,已知有一种日本专利实公平6-32072号公报中公开的结构的切线装置。在该现有的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4中,如图11(A)、图11(B)及图12所示,在可动切刀5前端的侧缘部形成有弯针线捕捉部10,当该可动切刀5从靠上述落针位置的另一侧的位置朝靠一侧的外部位置向后驱动移动时,该弯针线捕捉部10将朝上述缝制面料W的背面侧突出的弯针线部LT1钩住、捕捉,此外,在比该弯针线捕捉部10更靠上述可动切刀5的基端的侧缘部形成有缝线捕捉部11,当该可动切刀5从靠上述落针位置的另一侧的外部位置朝靠一侧的外部位置向后驱动移动时,该缝线捕捉部11依次将朝上述缝制面料W的背面侧突出的左右的缝线部NTa1、NTb1钩住、捕捉。
接着,对上述现有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4的切线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2(a)所示,在缝制结束时、切线装置4移动至靠落针位置的一侧的外部位置即上述前进位置P1之后,如图12(b)所示,仅可动切刀5从上述前进位置P1朝靠落针位置的另一侧的外部位置沿箭头x方向向前驱动移动。如图12(c)所示,在通过该向前驱动移动使可动切刀5前端侧的弯针线捕捉部 10越过挂在弯针3的前端附近与缝制面料W的背面侧之间的弯针线部LT1之后,立即使可动切刀5的移动方向反向,以利用上述弯针线捕捉部10钩住捕捉到弯针线部LT1。接着,如图12(d)所示,可动切刀5从靠上述落针位置的另一侧的外部位置朝上述前进位置P1沿箭头y方向向后驱动移动,在该向后驱动移动时,由缝线捕捉部11钩住捕捉到朝缝制面料W的背面侧突出的左右的缝线部NTa1、NTb1。此外,可动切刀5进一步朝箭头y方向向后驱动移动,如图12(e)所示,由上述缝线捕捉部11捕捉到的缝线部NTa1、NTb1及由弯针线捕捉部10捕捉到的弯针线部LT1因各捕捉部11、10与固定切刀6的滑动接触而被切断。然后,如图12(f)所示,机针1a、1b朝针板2的上方移动,并且保持于弯针3的弯针线LT的端部弹性地夹持保持在可动切刀5与弯针线夹持构件7之间,以用于下次缝制。
在具有上述结构并进行上述切线动作的日本专利实公平6-32072号公报所公开的现有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中,在缝制结束时,能通过可动切刀5 与固定切刀6的滑动接触自动地切断朝缝制面料W的背面侧突出的缝线部 NTa1、NTb1及弯针线部LT1,并能以上述各线残余长度没有偏差的方式切断为大致平均的长度。
然而,在现有的切线装置4的情况下,缝线部NTa1、NTb1及弯针线部LT1 的切断位置位于不进入机针1a、1b的上下往复运动路径内的远离落针位置的位置,即比右机针1b更靠右侧的外部位置,如图13所示,在切断后,缝制面料W的背面侧的左右的缝线部NTa1、NTb1及弯针线部LT1的从缝制结束部起的线残余长度变长。
另外,在上述现有的切线装置中,为了缩短缝线部NTa1、NTb1及弯针线部LT1在切断后的线残余长度,考虑使可动切刀5与固定切刀6的滑动接触的切断位置尽可能地靠近落针位置。然而,在该情况下,钩住捕捉缝线部NTa1、 NTb1并使其移动至固定切刀6所在的切断位置以进行切断,因此,在缝线部 NTa1、NTb1的线残余长度的缩短化上自身存在限制。特別地,左侧的缝线部 NTa1的线残余长度与右侧的缝线部NTb1的线残余长度相比,增长了相当于左右的机针1a、1b的间距的距离。因此,目前,并不将切断位置尽可能地靠近落针位置,而是如图5(B)所示,通过将在固定切刀6的前端刃缘部与右机针 1b的上下运动路径之间隔着足够距离d1的位置设定为切断位置,将各线设为适于后述剪刀等进行切断的线残余长度,这是现实情况。
这样,缝制结束时,缝线部NTa1、NTb1及弯针线部LT1在缝制面料W的背面侧残留得较长,缝制完成的缝制物的外观不佳。因此,缝制结束后,进行例如使用剪刀等来将缝制面料W的背面侧的各线部切断成线残余长度缩短的手动作业,但在该情况下,每当一个缝制物的缝制结束,需要进行用于线切断的繁琐的手动作业,不仅会导致缝制作业效率降低,还存在因剪刀等而可能损伤缝制面料W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缝制结束时自动地切断缝制面料的背面侧的缝线部及弯针线部且能切断为平均的长度,而且即便不进行会导致作业效率降低的繁琐的手动作业,也能缩短线残余长度而提高缝制完成的缝制物的外观的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及切线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包括:机针,该机针保持缝线并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弯针,该弯针保持弯针线,能在与上述机针的上下往复运动路径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进行进退动作,并在前进动作时对上述机针形成于针板下的缝线环进行捕捉;以及线切断用的可动切刀,该可动切刀能在上述针板的靠落针位置的一侧的外部位置与靠上述落针位置的上述一侧的外部位置的相反一侧即另一侧的外部位置之间往复驱动移动,并在用上述弯针保持的弯针线对上述缝线环进行绕线而在缝制面料上形成双链环缝的线迹的规定的缝制动作结束后,将朝上述缝制面料的背面侧突出的缝线部及弯针线部切断,上述切线装置的特征是,在上述可动切刀上形成有刃部,当该可动切刀从靠上述落针位置的一侧的外部位置朝靠上述另一侧的外部位置向前驱动移动时,该刃部将朝上述缝制面料的背面侧突出的针线部压切至上述落针位置或落针位置附近以加以切断,并且在上述可动切刀上形成有弯针线捕捉部,当该可动切刀从靠上述落针位置的另一侧的外部位置朝靠上述一侧的外部位置向后驱动移动时,该弯针线捕捉部钩住并捕捉朝上述缝制面料的背面侧突出的弯针线部,上述切线装置包括:固定切刀,该固定切刀通过与上述弯针线捕捉部的滑动接触而将由上述弯针线捕捉部捕捉到的上述弯针线部切断在比靠上述靠落针位置的一侧的外部位置更靠另一侧的位置;以及弯针线夹持构件,该弯针线夹持构件配置于上述可动切刀的下部,并将通过上述弯针线捕捉部与上述固定切刀的滑动接触而切断的弯针线的端部弹性地夹持保持于其与上述可动切刀之间,上述固定切刀及弯针线夹持构件的前端部在不进入上述机针的上下往复运动路径内的范围中位于最接近上述落针位置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方法是下述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方法,该双链环缝纫机包括:机针,该机针保持缝线并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弯针,该弯针保持弯针线,能在与上述机针的上下往复运动路径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进行进退动作,并在前进动作时对上述机针形成于针板下的缝线环进行捕捉;以及可动切刀,该可动切刀能在上述针板的靠落针位置的一侧的外部位置与靠上述落针位置的上述一侧的外部位置的相反一侧即另一侧的外部位置之间往复驱动移动,上述切线方法的特征是,在用上述弯针保持的弯针线对上述缝线环进行绕线而在缝制面料上形成双链环缝的线迹的规定的缝制动作结束后,当上述可动切刀从靠上述落针位置的一侧的外部位置朝靠上述另一侧的外部位置向前驱动移动时,形成于上述可动切刀的刃部压靠于朝上述缝制面料的背面侧突出的缝线部,并将该缝线部压切至落针位置或落针位置附近以进行切断,并且,当上述可动切刀从靠上述落针位置的另一侧的外部位置朝靠上述一侧的外部位置向后驱动移动时,利用形成于上述可动切刀的弯针线捕捉部钩住、捕捉朝上述缝制面料的背面侧突出的弯针线部,当上述可动切刀朝靠上述一侧的外部位置向后驱动移动时,通过固定切刀和上述弯针线捕捉部的滑动接触来切断该捕捉到的弯针线部,其中上述固定切刀位于比起靠上述一侧的外部位置更靠近另一侧的位置,并在前端部不进入上述机针的上下往复运动路径内的范围中位于最接近上述落针位置的位置,且切断后的弯针线的端部被弹性地夹持保持于上述可动切刀与配置于上述可动切刀的下部的弯针线夹持构件之间。
根据具有如上所述特征的本发明的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及切线方法,在规定的缝制动作后(缝制结束后)、将固定切刀配置固定于比靠落针位置的一侧的外部位置更靠另一侧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可动切刀从靠落针位置的一侧的外部位置朝靠上述另一侧的外部位置向前驱动移动,能将该可动切刀的刃部压靠于朝缝制面料的背面侧突出的缝线部,以将该缝线部压切至落针位置或落针位置附近以进行切断,缝线部成为从缝制面料的背面至可动切刀的刃部的通过位置为止的长度,能缩短缝制面料的背面的缝线部的残余长度。
另一方面,当可动切刀从靠落针位置的另一侧的外部位置朝靠一侧的外部的位置向后驱动移动时,朝缝制面料的背面侧突出的弯针线部被弯针线捕捉部钩住捕捉到,然后,通过固定切刀和弯针线捕捉部的滑动接触来切断该弯针线部,其中上述固定切刀位于比起上述靠一侧的外部位置更靠近另一侧的位置,并在前端部(刃部的前端缘)不进入机针的上下往复运动路径内的范围中位于最接近落针位置的位置,弯针线部成为从缝制面料的背面至固定切刀与弯针线捕捉部的滑动接触切断位置为止的长度,也能尽可能地缩短缝制面料的背面的弯针线部的残余长度。
因此,在缝制结束时,不需要例如使用剪刀等来将缝制面料的背面侧的各线部切断成线残余长度缩短的繁琐手动作业,不仅能相应地实现缝制作业效率的提高,也没有因剪刀等而损伤缝制面料的忧虑,从而起到了能提高缝制完成的缝制物的外观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可动切刀的缝线切断用刃部的前端缘位于可动切刀的板厚方向的上表面侧。在该情况下,与刃部的前端缘位于可动切刀的板厚方向的下表面侧的情况相比,能将由可动切刀的刃部压切切断的缝线部的线残余长度进一步缩短相当于可动切刀的大致板厚的距离。
另外,在本发明的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及切线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当利用上述可动切刀压切上述缝线部以进行切断时,利用缝线按压装置将缝线按压保持于针板的上方部。在该情况下,当将缝线部压靠于可动切刀的刃部来进行压切切断时,能朝缝线施加一定的张力并加以维持,因此,能将缝线部可靠且锋利地切断在落针位置或落针位置附近。
另外,在本发明的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及切线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使规定的缝制动作结束前的至少一针的缝制动作时的缝制面料的移送量比这之前的缝制动作时的缝制面料的移送量小。在该情况下,与缝制面料的背面相连并朝针板的下表面突出的最后的线迹的缝线部的位置从针的上下运动路径朝面料移送方向的分离距离比通常的移送量的情况下的分离距离小,因此,即便不增大可动切刀的刃部的长度,即便是较短的刃部,也能将该刃部可靠地压靠于缝线部来进行压切。
此外,在本发明的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机针沿着与缝制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设有多根,上述固定切刀配置于最大限度接近多根机针中距靠上述落针位置的一侧的外部位置最近的机针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双链环缝纫机整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说明上述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中的往复驱动移动机构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示出了利用上述往复驱动移动机构使切线装置后退至退避位置的状态,图3(A)是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3(B)是沿着图3 (A)的A-A线的纵剖图。
图4示出了利用上述往复驱动移动机构使切线装置前进至前进位置,并使可动切刀向前驱动移动至最左方的状态,图4(A)是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4(B) 是沿着图4(A)的B-B线的纵剖图。
图5是对本实施方式的情况和现有情况下的切线装置的固定刃及弯针线夹持构件的前端与右机针的上下运动路径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的比较图,图5(A)是本实施方式的情况,图5(B)是现有情况。
图6是切线装置的可动切刀的俯视放大图。
图7(a)~图7(f)是依次说明切线装置的切线动作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从缝制面料的背面侧观察缝制结束及线切断后的线迹结构的图。
图9是从缝制面料的背面侧观察其它实施方式的双链环缝纫机的线迹结构的图。
图10是适用于图9这样的线迹结构的情况的、切线装置中的可动切刀的俯视放大图。
图11示出了现有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整体前进至前进位置的状态,图11(A)是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11(B)是沿着图11(A)的C-C线的纵剖图。
图12(a)~图12(f)是依次说明现有切线装置的切线动作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3是从缝制面料的背面侧观察现有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的缝制结束及线切断后的线迹结构的图。
(符号说明)
1a、1b 机针
2 针板
3 弯针
4 切线装置
5 可动切刀
5e 刃部
6 固定切刀
6e 刃缘部
7 弯针线夹持构件
10 弯针线捕捉部
50 缝线按压装置
NTa、NTb 缝线
NTa1、NTb1 突出切断的缝线部
LT 弯针线
LT1 突出切断的弯针线部
W 缝制面料
M 双链环缝的线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现有双链环缝纫机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双针双链环缝纫机整体的外观立体图。该双针双链环缝纫机的缝纫机机臂部21和缝纫机底座部22从缝纫机主体20的上部及下部朝左侧方彼此大致平行地延伸。在缝纫机机臂部21的内部组装有缝纫机主轴、使左右的机针1a、1b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机针驱动机构、使压脚23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的压脚驱动机构、朝上述各驱动机构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等,由于上述驱动机构、动力传递机构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省略说明。
在缝纫机底座部22的上表面部固定有针板2,该针板2具有形成落针位置的落针槽部,在该针板2的下方部的缝纫机底座部22内组装有弯针3、切线装置4及往复驱动移动机构9等,其中,上述弯针3保持弯针线LT并在与上述机针1a、1b的上下往复运动路径大致正交的左右方向上进行进退动作,上述往复驱动移动机构9使该切线装置4的固定切刀6的刃缘部6e在如图4(A)、图4(B)所示的朝左前方的前进位置P1与如图3(A)、图3(B)所示的比上述前进位置P1更靠右后方的退避位置P2之间进行往复驱动移动,并在切线装置4移动至上述前进位置P1的状态下,仅使后述可动切刀5在靠落针位置一侧(右侧) 的外部位置与靠另一侧(左侧)的外部位置之间沿x-y方向呈直线地往复驱动移动,在上述前进位置P1处,在靠近上述针板2及弯针3的位置,后述抵接构件34与后述限位件构件33抵接。
上述结构的双针双链环缝纫机通过上述弯针3保持的弯针线LT对上述机针1a、1b形成于针板2下的缝线环NTa’、NTb’进行绕线,从而如图7所示,在缝制面料W上形成规定长度的双链环缝线迹M。
上述切线装置4构成为:该切线装置4能通过上述往复驱动移动机构9 在靠近上述针板2及弯针3的上述前进位置P1与比该前进位置P1更靠右后方的退避位置P2之间进行往复驱动移动。此外,切线装置4具有:线切断用的可动切刀5,该可动切刀5在规定的缝制动作结束之后、即在缝制结束时,将朝上述缝制面料W的背面侧突出的左右的缝线部NTa1、NTb1及弯针线部LT1 切断;固定切刀6,该固定切刀6的刃部6e配置于在上述前进位置P1处、在不进入上述左右的机针1a、1b中的右机针1b的上下往复运动路径内的范围内最靠近落针位置的位置;板簧制的弯针线夹持构件7,该弯针线夹持构件7配置于上述可动切刀5的下部,并将切断后的弯针线部LT的端部弹性地夹持保持于其与上述可动切刀5之间;以及线夹持辅助弹簧8,该线夹持辅助弹簧8 用于对上述弯针线夹持构件7的夹持保持力进行调节。
此处,一边参照图5(A)、图5(B)的比较图,一边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上述前进位置P1处的上述固定切刀6及弯针线夹持构件7的位置与现有情况下的上述前进位置P1处的固定切刀6及弯针线夹持构件7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图5(A)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固定切刀6及弯针线夹持构件7的位置,图5(B)示出了现有情况下的固定切刀6及弯针线夹持构件7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5(A)所示,以固定切刀6的刃缘部6e的前端及弯针线夹持构件7的前端部7e与右机针1b的上下运动路径之间的分离距离d尽可能地接近零、且比现有的分离距离d1小(d<d1)的方式、即以最大限度接近右机针1b的上下运动路径的方式,将固定切刀6及弯针线夹持构件7朝左方延伸形成得比图5(B)所示的现有情况长。
如图6所示,上述可动切刀5由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带状板材构成,在靠该由较长的带状板材构成的可动切刀5的前端的位置,其刃部5e以前端缘位于上述带状板材的板厚方向的下表面侧的方式形成,当该可动切刀5从上述前进位置P1即靠落针位置的一侧(右侧)的外部位置朝靠另一侧(左侧)的外部位置向前驱动移动(forward driving movement)时,该刃部5e将朝上述针板2 上的缝制面料W的背面侧突出的右左的缝线部NTb1、NTa1依次压切至落针位置或落针位置附近来进行切断。
另外,在上述由较长的带状板材构成的可动切刀5的前端部形成有弯针线捕捉部10,当该可动切刀5从靠上述落针位置的另一侧(左侧)的外部位置朝靠一侧(右侧)的外部位置向后驱动移动(backward driving movement)时,该弯针线捕捉部10钩住并捕捉朝上述针板2上的缝制面料W的背面侧突出的弯针线部LT1,使由该弯针线捕捉部10捕捉到的弯针线部LT1移动至比靠上述落针位置的一侧(右侧)的外部位置更靠另一侧(右侧)的位置,通过上述弯针线捕捉部10与上述固定切刀6的刃缘部6e的滑动接触来进行切断。
往复驱动移动机构9如图2、图3(A)、图3(B)及图4(A)、图4(B)所示构成,该往复驱动移动机构9使上述切线装置4在上述前进位置P1与上述退避位置P2之间往复驱动移动,并在切线装置4移动至上述前进位置P1的状态下,仅使上述可动切刀5在靠落针位置的一侧(右侧)的外部位置与靠另一侧(左侧) 的外部位置之间沿x-y方向直线地往复驱动移动。
即,上述可动切刀5的右端部下表面通过螺钉23固定于可动切刀台24。在该可动切刀台24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U字状的缺口部25,并在隔着该缺口部25的左右位置形成有沿可动切刀台24的长边方向较长的左右一对狭缝26a、26b。
上述固定切刀6配置于上述可动切刀5的上表面,在该固定切刀6的右端部下表面重合配置有切刀台导向件27及上述弯针线夹持构件7的右端部,上述固定切刀6、切刀台导向件27及弯针线夹持构件7通过螺钉28固定于固定切刀台29的左端部。上述可动切刀台24被带帽式螺栓(headed bolt)48和带凸缘的圆柱状螺母31a、31b夹持成上述带凸缘的圆柱状螺母31a、31b允许左右一对连杆40a、40b的一端部转动的状态,且被夹持成能在上述可动切刀台 24的左右一对狭缝26a、26b的长度范围内滑动移动的状态,其中,上述带帽式螺栓(headed bolt)48插通上述固定切刀台29的背面(下表面),上述带凸缘的圆柱状螺母31a、31b从左右一对连杆40a、40b的上表面侧插入至左右一对连杆40a、40b的一端部。
将带凸缘的套筒41a、41b通过埋头螺钉42a、42b(countersunk screws) 螺钉固定于装置安装台30,该带凸缘的套筒41a、41b从上述左右一对连杆40a、 40b的另一端部的上表面侧插入并允许在左右一对连杆40a、40b的另一端部内转动,藉此,上述可动切刀台24及固定切刀台29以能随着左右一对连杆40a、 40b的摆动运动而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的状态支承于装置安装台30。
另外,带凸缘的套筒41a、41b中的右侧的带凸缘的套筒41b形成为偏心凸轮状(eccentric cam shape),从而能通过改变右侧的连杆40b的两端孔的间距,以左侧的连杆40a的带凸缘的套筒41a为支点,对切线装置4的上述前进位置P1处的可动切刀5相对于落针部及弯针3的在面料移送方向上的前进移动起点的位置进行微调节。
在上述固定切刀台29上形成有抵接构件34,该抵接构件34在左右一对连杆40a、40b中的左侧的连杆40a的下方位置与螺钉固定于上述装置安装台30的限位构件33抵接。
另外,在上述固定切刀台29的长边方向中央部的后部形成有卡合突起36,该卡合突起36与从比上述可动切刀台24的左端稍许靠右的位置朝后方突出的突起35抵接、分离,通过该卡合突起36与上述突起35抵接,可动切刀台24 不能单独地进一步朝右方向移动。此外,上述可动切刀台24螺钉固定于上述装置安装台30、且一端部被与上述抵接构件34的右端面弹性接触的弹簧37 始终以朝左方向移动的方式弹性地施力。
在上述装置安装台30上形成有上述固定切刀台29能以沿左右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嵌入的槽46,通过配置在周围的多个螺钉47固定于缝纫机底座部22。另外,在装置安装台30上安装有驱动杆45,该驱动杆45通过带台阶的螺钉 (stepped screw)43枢轴支承连接于气缸(未图示)的活塞48的前端部,并能在装置安装台30上以轴44为中心沿箭头a-b方向驱动摆动,该驱动杆45的前端的尖细圆形部45a与形成于上述可动切刀台24的大致中央部的U字状的缺口部25卡合。
根据以上构成的往复驱动移动机构9,如图3(A)、图3(B)所示,当因活塞48的伸长而使驱动杆45朝b方向驱动摆动时,切线装置4克服弹簧37的弹性作用力朝右方移动而处于卡合突起36和突起35抵接的状态,并且左右一对连杆40、41的圆柱状螺母31a、31b移动至靠近左右一对狭缝26a、26b内的最左侧,固定切刀台29的抵接构件34的左端面从限位构件33分离。在该状态下,切线装置4位于退避位置P2,并以不阻碍弯针3的移动这样的倾斜姿势待机。
接着,如图4(A)、图4(B)所示,当通过上述活塞48的收缩使驱动杆45 朝a方向驱动摆动时,固定切刀台29的抵接构件34因弹簧37的弹性作用力而朝左方移动。由此,在上述卡合突起36与突起35抵接的状态下,切线装置 4因左右一对连杆40、41的摆动而减小上述倾斜姿势的倾斜角度,并朝左方移动,直至固定切刀台29的抵接构件34的左端面与限位构件33抵接为止。藉此,切线装置4移动至前进位置P1,并处于与缝制行进方向大致正交的姿势。
当活塞48从该状态进一步收缩而驱动上述驱动杆45朝a方向摆动时,固定切刀台29保持在上述前进位置P1,可动切刀台24通过针板2的落针位置而朝左方向(x方向)移动。即,仅固定于可动切刀台24的可动切刀5在针板2 与弯针3之间左进(向前移动)。此时,上述可动切刀台24及固定切刀台29以能随着左右一对连杆40a、40b的摆动运动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的状态支承于装置安装台30,因此,可动切刀5被控制成能利用左右一对连杆40、41呈直线地移动。
接着,通过活塞48伸长,驱动上述驱动杆45朝b方向摆动,藉此,可动切刀5从最左进的位置朝右方向(y方向)移动,并右退(向后移动)至在上述前进位置P1待机中的固定切刀6的下部。通过活塞48从该状态进一步收缩,切线装置4后退移动至图3(A)、图3(B)所示的退避位置P2
除了以上说明的结构及装置之外,本实施方式的双链环缝纫机还包括缝线按压装置(needle thread retainer)50、松线装置(thread loosening)。
如图1所示,缝线按压装置50通过支架51安装于针板2的上方部的缝纫机机臂部21。虽未图示,但该缝线按压装置50构成为通过气缸及弹簧使前后一对缝线按压板抵接、分离,在缝制结束时、上述切线装置4的可动切刀5压切切断缝线部NTa1、NTb1时,通过一对缝线按压板的抵接来将缝线NTa、NTb 按压保持在针板2的上方部。
另外,松线装置在上述可动切刀5开始向前驱动移动的同时,将各夹线盘 (threadtension discs)52、53(参照图1)抬起(松开),并瞬间放出缝线NTa、 NTb及弯针线LT。通过利用该松线装置松开弯针线LT,能使由可动切刀5的弯针线捕捉部5c钩住并捕捉到的弯针线LT移动至切断位置时的可动切刀5的移动稳定化,该切断位置是固定切刀6的刃缘部6e与弯针线捕捉部5C滑动而进行切断的位置。另外,在可动切刀5将各线切断后将缝制面料W从针板2上取出时,利用缝线NTa、NTb从缝制面料W拔出的阻力将各缝线NTa、NTb稍许拉出,能使下个线迹稳定形成。
接着,根据图7,对上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双针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4的线切断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7(a)所示,在缝制结束时、切线装置4移动至靠落针位置的一侧的外部位置即上述前进位置P1之后,如图7(b)所示,仅可动切刀5从上述前进位置P1朝靠落针位置的另一侧的外部位置沿箭头x方向向前驱动移动 (forward driving movement)(左进)。在该向前驱动移动时,该可动切刀5的刃部5e依次压靠于朝缝制面料W的背面侧突出的右缝线部NTb1、左缝线部 NTa1,上述右、左的各缝线部NTb1、NTa1被压切在落针位置或落针位置附近并被切断。如图8所示,通过该切断使右、左的各缝线部NTb1、NTa1分别成为从缝制面料W的背面至可动切刀5的刃部5e的通过位置为止的较短的线残余长度。
然后,如图7(c)所示,在可动切刀5前端侧的弯针线捕捉部10刚越过挂在弯针3的前端附近与缝制面料W的背面侧之间的弯针线部LT1之后,使可动切刀5的移动方向反向。接着,如图7(d)所示,可动切刀5从靠上述落针位置的另一侧的外部位置朝上述前进位置P1沿箭头y方向向后驱动移动(backward driving movement)(右退)。在该向后驱动移动时,朝缝制面料W的背面侧突出的弯针线部LT1被弯针线捕捉部10钩住并捕捉。然后,可动切刀5进一步朝箭头y方向向后驱动移动,如图7(e)所示,由上述弯针线捕捉部10捕捉到的弯针线部LT1因该捕捉部10与固定切刀6的刃缘部6e的滑动接触而被切断。在该切断时,如图5(A)所示,固定切刀6的刃缘部6e位于最接近右机针1b 的上下运动路径的位置,因此,如图8所示,切断后残存于缝制面料W的背面的弯针线部LT1的长度也缩短。
然后,如图7(f)所示,机针1a、1b朝针板2的上方移动,并且保持于弯针3的弯针线LT的端部弹性地夹持保持于可动切刀5与弯针线夹持构件7之间,此外,切线装置4通过往复驱动移动机构9移动至图3(A)、图3(B)所示的退避位置P2,并以不阻碍弯针3的移动这样的倾斜姿势等待下次缝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双针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4,在规定的缝制动作后(缝制结束后),通过使可动切刀5从靠落针位置的一侧的外部位置朝靠另一侧的外部位置向前驱动移动,能将该可动切刀5的刃部5e压靠于 (pressed against)朝缝制面料W的背面侧突出的右左的缝线部NTb1、NTa1,以将上述缝线部NTb1、NTa1压切至落针位置或落针位置附近并加以切断,从而能缩短缝制面料W的背面的缝线部NTb1、NTa1的残余长度。
另外,当上述可动切刀5从靠落针位置的另一侧的外部位置朝靠一侧的外部位置向后驱动移动时,在由形成于该可动切刀5的弯针线捕捉部10钩住、捕捉到朝缝制面料W的背面侧突出的弯针线部LT1之后,通过固定切刀6和弯针线捕捉部10的滑动接触来切断该弯针线部LT1,从而也能尽可能地缩短缝制面料W的背面的弯针线部LT1的残余长度,其中上述固定切刀6位于在比上述靠一侧的外部位置更靠近另一侧的位置,其前端的刃缘部6e在不进入右机针 1b的上下往复运动路径内的范围中位于最接近落针位置这样的位置。
因此,在缝制结束时,不需要例如使用剪刀等来将缝制面料W的背面侧的各线部NTb1、NTa1、LT1切断,以使线残余长度缩短这样的繁琐手动作业,不仅能相应地实现缝制作业效率的提高,也没有因剪刀等而损伤缝制面料的忧虑,从而能提高缝制完成的缝制物的外观。
特别地,通过在针板2的上方部设置缝线按压装置50,能在利用上述可动切刀5的刃部5e压切切断缝线部NTb1、NTa1时、对缝线NTb、NTa施加一定的张力并维持,因此,能将缝线部NTb1、NTa1可靠且锋利地切断在落针位置或落针位置附近。
另外,关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双链环缝纫机,对从缝制开始至缝制结束为止始终一边按一定量移送缝制面料W、一边进行缝制动作的缝纫机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包括移送量控制部的双链环缝纫机,该移送量控制部使缝制结束前的一针的缝制动作时的缝制面料W的移送量比这之前的缝制动作时的缝制面料 W的移送量小。根据包括这种移送量控制部的双链环缝纫机,如图9所示,会形成紧接缝制结束之前的缝线间距P1比这之前的缝线间距P小的双链环缝的线迹M(一般称呼为密缝针(condensed stitches))。
在该情况下,与缝制面料W的背面相连并朝针板2的下表面突出的最后的线迹的缝线部NTb1、NTa1的位置,从机针1b、1a的上下运动路径朝面料移送方向的分离距离比通常移送量的情况下的分离距离小,因此,即便不增大可动切刀5的刃部5e的长度,即便是图10所示的较短的刃部5e,也能将该刃部 5e可靠地压靠于各缝线部NTb1、NTa1来进行压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可动切刀5的刃部5e形成为该刃部5e 的前端缘位于构成可动切刀5的带状板材的板厚方向的下表面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刃部5e的前端缘也可位于上述带状板材的板厚方向的上表面侧。在该情况下,能进一步将由可动切刀5的刃部5e压切切断的各缝线部NTb1、NTa1 的线残余长度缩短相当于带状板材(可动切刀5)的大致板厚的量。
另外,本发明的切线装置能特别有效地适用为平缝机(flat seam stitchsewing machine)等双针双链环缝纫机中的切线装置,但当然也能适用为一根针或三根以上多根针的双链环缝纫机及其之外的各种形态的缝纫机中的切线装置。

Claims (9)

1.一种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该双链环缝纫机包括:
机针,该机针保持缝线并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
弯针,该弯针保持弯针线,能在与所述机针的上下往复运动路径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进行进退动作,并在前进动作时对所述机针形成于针板下的缝线环进行捕捉;以及
线切断用的可动切刀,该可动切刀能在所述针板的靠落针位置的一侧的外部位置与靠所述落针位置的所述一侧的外部位置的相反一侧即另一侧的外部位置之间往复驱动移动,并在用所述弯针保持的弯针线对所述缝线环进行绕线而在缝制面料上形成双链环缝的线迹的规定的缝制动作结束后,将朝所述缝制面料的背面侧突出的缝线部及弯针线部切断,
所述切线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切刀上形成有刃部,当该可动切刀从靠所述落针位置的一侧的外部位置朝靠所述另一侧的外部位置向前驱动移动时,该刃部将朝所述缝制面料的背面侧突出的缝线部压切至所述落针位置或落针位置附近并加以切断,
此外,在所述可动切刀上形成有弯针线捕捉部,当该可动切刀从靠所述落针位置的另一侧的外部位置朝靠所述一侧的外部位置向后驱动移动时,该弯针线捕捉部钩住并捕捉朝所述缝制面料的背面侧突出的弯针线部,
所述切线装置包括:
固定切刀,该固定切刀通过与所述弯针线捕捉部的滑动接触而将由所述弯针线捕捉部捕捉到的所述弯针线部切断在比靠所述落针位置的一侧的外部位置更靠另一侧的位置;以及
弯针线夹持构件,该弯针线夹持构件配置于所述可动切刀的下部,并将通过所述弯针线捕捉部与所述固定切刀的滑动接触而切断的弯针线的端部弹性地夹持保持于该弯针线夹持构件与所述可动切刀之间,
所述固定切刀及弯针线夹持构件在它们的前端部不进入所述机针的上下往复运动路径内的范围中位于最接近所述落针位置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切刀的缝线切断用刃部的前端缘位于可动切刀的板厚方向的上表面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线装置还包括缝线按压装置,当利用所述可动切刀压切所述缝线部以进行切断时,该缝线按压装置将缝线按压保持于所述针板的上方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线装置还包括缝制面料移送量控制部,该缝制面料移送量控制部使规定的缝制动作结束前的至少一针的缝制动作时的所述缝制面料的移送量比这之前的缝制动作时的所述缝制面料的移送量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针沿着与缝制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设有多根,所述固定切刀配置于接近以下机针的靠所述另一侧的位置,该机针是多根机针中距靠所述落针位置的一侧的外部位置最近的机针。
6.一种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方法,该双链环缝纫机包括:
机针,该机针保持缝线并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
弯针,该弯针保持弯针线,能在与所述机针的上下往复运动路径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进行进退动作,并在前进动作时对所述机针形成于针板下的缝线环进行捕捉;以及
可动切刀,该可动切刀能在所述针板的靠落针位置的一侧的外部位置与靠所述落针位置的所述一侧的外部位置的相反一侧即另一侧的外部位置之间往复驱动移动,
所述切线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用所述弯针保持的弯针线对所述缝线环进行绕线而在缝制面料上形成双链环缝的线迹的规定的缝制动作结束后,当所述可动切刀从靠所述落针位置的一侧的外部位置朝靠所述另一侧的外部位置向前驱动移动时,形成于所述可动切刀的刃部压靠于朝所述缝制面料的背面侧突出的缝线部,将该缝线部压切至落针位置或落针位置附近并进行切断,
并且,当所述可动切刀从靠所述落针位置的另一侧的外部位置朝靠所述一侧的外部位置向后驱动移动时,利用形成于所述可动切刀的弯针线捕捉部钩住、捕捉朝所述缝制面料的背面侧突出的弯针线部,当所述可动切刀朝靠所述一侧的外部位置向后驱动移动时,通过固定切刀和所述弯针线捕捉部的滑动接触来切断该捕捉到的弯针线部,其中,所述固定切刀位于比起靠所述一侧的外部位置更靠近另一侧的位置,并在前端部不进入所述机针的上下往复运动路径内的范围中位于最接近所述落针位置的位置,
此外,切断后的弯针线的端部被弹性地夹持保持于所述可动切刀与配置于所述可动切刀的下部的弯针线夹持构件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切刀的缝线切断用刃部的前端缘位于可动切刀的板厚方向的上表面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利用所述可动切刀对所述缝线部进行压切切断时,利用缝线按压装置将缝线部按压保持于所述针板的上方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规定的缝制动作结束前的至少一针的缝制动作时的所述缝制面料的移送量比这之前的缝制动作时的所述缝制面料的移送量小。
CN201410387036.XA 2013-08-08 2014-08-07 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及切线方法 Active CN1043428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4987 2013-08-08
JP2013174987A JP5777035B2 (ja) 2013-08-08 2013-08-08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及び糸切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2858A CN104342858A (zh) 2015-02-11
CN104342858B true CN104342858B (zh) 2018-06-12

Family

ID=52499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7036.XA Active CN104342858B (zh) 2013-08-08 2014-08-07 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及切线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77035B2 (zh)
CN (1) CN104342858B (zh)
TW (1) TWI5658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5136B2 (ja) * 2015-05-08 2018-10-03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TWI727017B (zh) * 2016-03-16 2021-05-11 日商大和縫紉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布料之縫製方法及雙環縫合縫紉機
CN105970503B (zh) * 2016-07-26 2018-09-25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环缝线夹持机构及缝纫机
CN111501213B (zh) * 2019-01-31 2021-06-04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剪线抬压脚调针距的方法
CN111979652A (zh) * 2019-05-24 2020-11-24 Juki株式会社 装饰缝制缝纫机
CN110878451B (zh) * 2019-12-06 2022-03-01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针板结构及缝纫机
CN114770057B (zh) * 2022-05-25 2024-06-21 杭州双元链条有限公司 一种塞盘加档链条的加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6925A (zh) * 2001-05-23 2002-12-25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JP2003154184A (ja) * 2001-11-19 2003-05-27 Juki Corp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CN1746371A (zh) * 2004-09-07 2006-03-15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带剪线装置的缝纫机
JP2006271476A (ja) * 2005-03-28 2006-10-12 Juki Corp ミシン
JP2009095501A (ja) * 2007-10-17 2009-05-07 Yamato Sewing Mach Co Ltd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21938B2 (ja) * 2007-10-29 2013-10-23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2010188106A (ja) * 2009-02-18 2010-09-02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5494598B2 (ja) * 2011-05-23 2014-05-14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及び縫目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6925A (zh) * 2001-05-23 2002-12-25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JP2003154184A (ja) * 2001-11-19 2003-05-27 Juki Corp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CN1746371A (zh) * 2004-09-07 2006-03-15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带剪线装置的缝纫机
JP2006271476A (ja) * 2005-03-28 2006-10-12 Juki Corp ミシン
JP2009095501A (ja) * 2007-10-17 2009-05-07 Yamato Sewing Mach Co Ltd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65849B (zh) 2017-01-11
TW201510316A (zh) 2015-03-16
JP5777035B2 (ja) 2015-09-09
JP2015033564A (ja) 2015-02-19
CN104342858A (zh) 2015-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2858B (zh) 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及切线方法
CN202671847U (zh) 线迹的脱线防止装置及线迹构造
CN107805892A (zh) 植发装置
KR20080045071A (ko) 재봉기
CN107709648A (zh) 双线锁缝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CN105862276B (zh) 缝纫机
TW201131041A (en) Multi-head, multi-needle embroidery machine, multi-needle head for such a machine, thread cutter element and thread cutter for such a machine
CN104278436A (zh) 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和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
CN106283422A (zh) 缝纫机
CN103361889B (zh) 布料的缝制方法及双链环缝纫机
CN102191632B (zh) 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和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
JP4686322B2 (ja) 自動綴じ結び機
TWI391547B (zh) Sewing machine tangent device
TWI727017B (zh) 布料之縫製方法及雙環縫合縫紉機
CN101343819A (zh) 链缝缝纫机的缝针抵接装置
JP3981691B2 (ja) 自動綴じ結び機
US6205941B1 (en) Chain stitch sewing machine including a needle-thread pushing member
US1332511A (en) Sewing-machine
US1998587A (en) Universal work holder for button sewing machines
US2082784A (en) Straw-braid sewing machine
TW200928034A (en) Thread hooking apparatus of button-sewing machine
US1331164A (en) Sewing-machine
JP6327425B2 (ja) 生地の縫製方法及び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US2128484A (en) Rug-making attachment for sewing machines
TWI650460B (zh) 雙環縫合方法及雙環縫合縫紉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