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3819A - 链缝缝纫机的缝针抵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链缝缝纫机的缝针抵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3819A
CN101343819A CNA200810133174XA CN200810133174A CN101343819A CN 101343819 A CN101343819 A CN 101343819A CN A200810133174X A CNA200810133174X A CN A200810133174XA CN 200810133174 A CN200810133174 A CN 200810133174A CN 101343819 A CN101343819 A CN 101343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aforementioned
sewing
sewing needle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331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43819B (zh
Inventor
森田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43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3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43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38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其具有更适当地与缝针抵接的缝针抵接件。该缝纫机具有:针棒(1),其支撑缝针(2);打环器(6);缝针抵接件(5),其从侧方推压缝针(2);以及摆动机构(10),其使缝针抵接件(5)摆动,摆动机构(10)具有:摆动部件(11),其支撑缝针抵接件(5)并进行摆动;弹簧(12),其将摆动部件(11)向缝针(2)侧预紧;止动器(13),其使摆动部件(11)停止;以及偏心凸轮(14)。

Description

链缝缝纫机的缝针抵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链缝缝纫机的缝针抵接装置,其引导缝针以可靠地由打环器进行针线线环的捕捉。
背景技术
当前,已知一种链缝缝纫机,其在与布料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多个缝针,通过打环器捕捉各缝针的针线所形成的线环,从而形成线迹,其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所示,设有缝针抵接件,其防止缝针的振动,同时引导缝针,以使针线的线环形成位置可靠地位于打环器的路径上。该缝针抵接件,通过从各缝针的侧方与其接触,抑制在因针棒的上下移动而上下移动的缝针上产生的振动,同时使缝针位移,以各缝针的上下移动路径相对于打环器的移动轨迹位于同一侧。
在图10中,对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结构进行说明。缝针抵接件110具有:偏心凸轮111,其设置于在缝纫机架的底座部下方配置连接的下轴103上;偏心凸轮滑动部112,其形成为夹着偏心凸轮111而与其卡合的二股状,利用偏心凸轮111的旋转进行摆动;摆动部113,其以与偏心凸轮滑动部112一体地摆动的方式固定;以及缝针抵接件114,其与支撑在摆动部113上的缝针102抵接。
在该结构中,如果下轴103进行旋转,则偏心凸轮111旋转。夹着偏心凸轮111的二股状偏心凸轮滑动部112,利用偏心凸轮111的旋转,以轴部104为旋转轴进行摆动。与之相伴,固定在偏心凸轮滑动部112上的摆动部113,以轴部104为旋转轴,一体地在图10的左右方向上进行摆动,缝针抵接件114以相对于缝针102接触/分离的方式进行摆动。即,通过利用偏心凸轮111的旋转运动,缝针抵接件114以相对于缝针102反复进行前进和后退的方式进行摆动,从而缝针抵接件114相对于缝针102的侧面接触/分离。
此外,如图11所示,多个缝针102b、102c、102d,以在与布料进给方向正交的线上成为等间隔的方式,在针板上由未图示的针棒101支撑。并且打环器的长圆状的摆动轨迹P,相对于缝针102b、102c、102d的排列线倾斜。由此,在针板下方,在打环器捕捉各缝针102b、102c、102d的线环时,必须使各缝针102b、102c、102d的下端沿打环器的摆动轨迹P,这一点利用缝针抵接件114实现。由此,缝针抵接件114的与缝针的接触面,以沿打环器的轨迹的方式形成。
专利文献1:特开昭58-923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现有的可动式缝针抵接件的结构为,夹着偏心凸轮111的偏心凸轮滑动部112利用偏心凸轮111的旋转运动而强制地摆动,由此缝针抵接件114始终进行向图10的左右方向的固定的摆动运动。
并且,缝针抵接件114与各缝针102b、102c、102d接触的定时为,从图11的右端的缝针102d开始,依次与中央的缝针102c、左端的缝针102b接触,因此,右端的缝针102d前端的位移行程最长。
如果为了延长缝针抵接件114与各缝针102b、102c、102d的接触时间,以缝针抵接件114的摆动右端进一步接近右方的方式设定摆动范围,则在缝针抵接件114与各缝针102b、102c、102d接触后,缝针抵接件114对缝针102b、102c、102d向图10的右方施加较强的推压力。由此,存在特别是右端的缝针102d会发生缝针弯曲及折断的问题。
另外,在仅具有一根缝针的缝纫机中,为了防止缝针弯曲等,将缝针抵接件114与缝针102接触的定时,仅设定为缝针抵接件114相对于缝针102最近的摆动端(图10的右端)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由于缝针抵接件114与缝针102接触的时间变短,因此不能防止缝针102的振动,另外存在不能充分地引导缝针102的路径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针抵接件,其不会损伤缝针,而是以正确地在打环器的轨迹上引导缝针的方式与缝针抵接。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其具有:多个缝针(2),其以穿过针板上的被缝制物而上下移动的方式配置为一列;打环器(6),其在针板的下方与各缝针上下移动路径交叉而可以摆动,并以捕捉由针线形成的线环的方式进行摆动;缝针抵接件(5),其在针板的下方与下降的缝针的侧方相对配置;以及摆动机构,其使前述缝针抵接件在接近打环器的摆动轨迹的方向和分离的方向上摆动,其特征在于,前述摆动机构具有:凸轮,其利用缝纫机电动机的驱动进行旋转;以及摆动部件,其保持缝针抵接件,从前述凸轮传递动力而进行摆动,前述凸轮具有下述凸轮形状,即,在规定的旋转角度区间,使前述缝针抵接件在与缝针卡合的最前进位置停止。
技术方案2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缝纫机机中,前述摆动机构具有:支撑轴(14),其与凸轮的旋转轴线平行;摆动部件(11),其可以旋转地由支撑轴(14)支撑,具有保持缝针抵接件的支撑部(15)、及可以与前述凸轮卡合或分离的卡合部(16);止动器(13),其限制前述缝针抵接件向接近缝针方向的摆动;以及弹簧部件(12),其将前述摆动部件向与前述止动器卡合的方向预紧,前述凸轮对前述摆动部件仅施加使前述摆动部件向从前述止动器分离一侧的摆动。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所述的缝纫机中,前述凸轮为三角凸轮,前述摆动机构将该三角凸轮配置为,在前述缝针抵接件变为最前进位置时,前述三角凸轮的相对于旋转轴的半径恒定的区间与前述摆动部件接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摆动机构在凸轮旋转规定的旋转角度区间的固定的期间,使缝针抵接件在最前进位置停止。在最前进位置停止的缝针抵接件从侧方推压缝针,抑制缝针的振动,同时适当地引导缝针上下移动的路径。此时,由于缝针抵接件停止固定时间,因此可以充分地进行缝针抵接件振动的抑制及路径的导向。即,如果设定为在缝针抵接件变为最前进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缝针抵接件与缝针的侧面接触而引导缝针,则缝针抵接件在凸轮旋转规定的旋转角度区间的期间,持续从侧面推压缝针。因此,可以消除缝针抵接件与缝针接触的时间变得过短而不能充分地引导缝针的问题,使缝纫机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大幅地提高。
另外,由于缝针抵接件在最前进位置停止固定的期间,因此如果设定为在缝针抵接件变为最前进位置的情况下,缝针抵接件与缝针的侧面接触而引导缝针,则缝针抵接件不会过分地推压缝针。即,可以消除在缝针抵接件与缝针接触后,由于缝针抵接件进一步向缝针侧前进,从侧部侧对缝针施加较强的推压力,使缝针产生弯曲或折断,或使线环的形成位置不准确而发生跳线或断线的问题。因此,缝纫机的缝制品质大幅提高,同时由于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缝针损伤的可能性,因此缝纫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并且,由于在凸轮旋转规定的旋转角度的期间,缝针抵接件停止在最前进位置,因此可以非常容易地控制缝针抵接件的最前进位置。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使缝针抵接件的最前进位置与缝针的位置一致。这样,缝纫机的调整作业中的效率大幅提高。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前述摆动机构利用预紧单元在缝针侧摆动,利用止动器使向缝针侧的摆动停止。即,最前进位置由止动器的配置连接位置决定。另外,由凸轮进行的摆动部件的摆动,仅进行向与缝针相反的一侧的摆动。也就是说,缝针抵接件通过利用预紧单元向缝针侧摆动,利用止动器在最前进位置停止,从而与缝针的侧方接触。另外,通过调节止动器的配置连接位置,可以调节缝针抵接件的最前进位置。因此,可以更容易地进行缝针抵接件的最前进位置与缝针位置的位置配合,缝纫机的调整作业中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三角凸轮相对于旋转轴的半径恒定的区间与摆动部件接触时,缝针抵接件在最前进位置停止。即在技术方案3的结构中,除凸轮的形状及该三角凸轮的配置连接方法之外,可以使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结构。即,在现有的缝纫机中,不增加大幅度的设计变更,也可以实现使缝针抵接件在最前进位置停止的缝纫机。因此,可以以低成本提供该缝纫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缝纫机的缝针抵接件及其周边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缝针抵接件和摆动部件的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表示止动器的仰视图。
图4是表示缝针抵接件从缝针离开时的缝针抵接件及其周边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由第2实施方式所形成的缝针抵接件及其周边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偏心三角凸轮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设置多个缝针的缝纫机中的多个缝针的配置、打环器的动作路径、以及缝针抵接件的配置连接位置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多个缝针和打环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缝针抵接件与多个缝针接触时的多个缝针的配置、打环器的动作路径、和缝针抵接件的配置位置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现有的缝针抵接件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1是利用现有的缝针抵接件机构使缝针抵接件位于最前进位置而使缝针移动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缝纫机的结构)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1中,缝纫机具有:针棒1,其设置于缝纫机架的臂部的下面部,相对于被缝制物上下移动;缝针2,其由针棒1支撑,将缝线穿入下端的穿线孔2a中;缝针抵接件5,其以相对于缝针2从侧方与其接触/分离的方式进行动作;打环器6,其设置为,沿与针棒1的上下移动方向正交的平面中、与布料进给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经过缝针2的侧方,捕捉针线的线环;以及摆动部件10,其使缝针抵接件5在相对于缝针2接触/分离的方向上进行摆动。
另外,该缝纫机具有利用与缝纫机电动机联动的上轴的旋转,使针棒1上下移动的公知的针棒驱动机构(未图示),以及与前述上轴联动而进行旋转的下轴3。
另外,与下轴3的旋转联动的打环器6,具有在椭圆状的运动轨迹上进行摆动的与现有打环器相同的结构,在其前进时进行下述动作,即,沿与针棒1的上下移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经过缝针2的侧方。如图1所示,在缝针2上升时,插入缝针2的穿线孔2a中的针线形成线环T,在打环器6经过缝针2的侧方时进入线环T中而进行捕捉。
此外,虽未图示,但打环器6使打环线穿过设置于前端部的穿线孔,在打环器6从前进位置进行后退运动时,打环线形成线环。然后在缝针2下降时,缝针2的前端进入该打环线的线环中而进行捕捉。通过反复进行该动作,形成公知的链式线迹。
根据后述的偏心凸轮14的凸轮形状,当缝针2从最低点上升时,在缝针2的穿线孔2a相对于缝针抵接件5上升至上方的定时,缝针抵接件5前进而从侧方与缝针2的前端抵接并推压。由此,伴随缝针2的上下移动而产生的缝针2的振动被抑制。并且,引导缝针2的上升路径,以沿打环器6的前进路径。缝针抵接件5在打环器6进入缝线的线环后离开缝针2。
此外,缝针抵接件5的动作由摆动机构10进行。
(摆动机构)
下面对摆动机构10进行说明。
由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缝针抵接件支撑部)15和凸轮卡合部件(卡合部)16构成的摆动部件11,设置为可以以与下轴3平行地设置的轴部4为支点摆动。其具有:弹簧12,其与摆动部件11的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的侧部卡合,将摆动部件11的一端向缝针2侧预紧;止动器13,其设置于摆动部件11的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的缝针2侧,使摆动部件11向缝针2侧的摆动停止;下轴3,其配置连接于缝纫机架的底座部的下方;以及偏心凸轮14,其设置于下轴3上,进行旋转以与摆动部件11的凸轮卡合部件(卡合部)16的上表面部接触/分离。
摆动部件11由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缝针抵接件支撑部)15和凸轮卡合部件(卡合部)16构成,如图2所示,在将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的筒部15a嵌入凸轮卡合部件16的筒部16a中的状态下,利用螺钉11a一体地固定在轴部4上。因此,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和凸轮卡合部件16以由螺钉11a固定的状态一体地摆动,可以通过旋松螺钉,调整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和凸轮卡合部件16相对于轴部4的组装角度。
另外,缝针抵接件5具有:长条状的抵接部5a,其与缝针2抵接;支撑部5b,其在前端设置抵接部5a,使轴部5c向下方突出,以使前述轴部5c与前述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的上端嵌合的状态,利用螺钉11b固定。利用轴部5c相对于前述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的上端的嵌合位置,可以调节缝针抵接件5由螺钉11b固定的高度及方向。
作为“预紧部件”的弹簧12,卷装于轴部4上,其一端固定在缝纫机架上,另一端与前述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的侧面卡合,利用其弹性,始终向下述方向预紧,即,使摆动部件11的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与止动器13卡合,且使缝针抵接件5向缝针2侧摆动的方向(箭头A)。
止动器13与前述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的缝针2侧相对而固定在缝纫机架上,通过与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的侧面抵接,使摆动部件11向接近缝针2的方向的摆动停止,限制缝针抵接件5的最前进位置。
另外,如图3所示,在止动器13上设置长孔部13a,可以利用螺钉13b相对于长孔部13a的位置,调节相对于缝纫机架的固定位置。即,通过调节止动器13的固定位置,可以调节缝针抵接件5的最前进位置。此时,缝针抵接件5的最前进位置被调节在下述位置:缝针抵接件5的抵接部5a从缝针2的侧方与其接触,由抵接部5a对缝针2施加的侧方推压力对于抑制缝针2的振动来说充分,且不使缝针2破损的程度的位置。在这样调节的最前进位置上,通过缝针抵接件5的抵接部5a从侧方推压缝针2,可以抑制伴随缝针2的上下移动而产生的振动,同时可以恰当地引导缝针2的上升运动中的路径。
固定于下轴3上的偏心凸轮14,在其外周部形成可以与摆动部件11的凸轮卡合部件16的上表面部卡合的大径部、以及不能与凸轮卡合部件16的上表面部卡合的小径部。
如图1所示,如果小径部与凸轮卡合部件16相对,则由弹簧12向箭头A方向预紧的摆动部件11的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从偏心凸轮14的外周部离开。这样,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与止动器13卡合。
如图4所示,如果偏心凸轮14的大径部与摆动部件11的凸轮卡合部件16相对,则偏心凸轮14与凸轮卡合部件16卡合,使摆动部件11抵抗弹簧12的弹力而向箭头B的方向摆动。与之相伴,缝针抵接件5向箭头C的方向移动,抵接部5a从缝针2离开。
即,通过偏心凸轮14的外周部相对于摆动部件11的凸轮卡合部件16的上表面部接触/分离,缝针抵接件5利用弹簧12的弹力作用及偏心凸轮14的作用进行摆动,从而相对于缝针2接触/分离。
并且,偏心凸轮14的外周部形状为,使得缝针抵接件5的摆动定时与现有技术相同。另外,偏心凸轮14的外周部相对于凸轮卡合部件16的接触区间或非接触区间,由止动器13的配置调节。
也就是说,缝针2与缝针抵接件5的抵接部5a接触的定时,如图1所示,优选在缝针2的穿线孔2a相对于抵接部5a位于上方时。假如在穿线孔2a位于抵接部5a的下方时,抵接部5a与缝针2接触,则会从侧方推压而破坏由针线形成的线环,可能阻碍打环器6进入该线环的动作。另外,缝针抵接件5的抵接部5a从缝针2离开的定时,优选在打环器6进入针线的线环之后。通过由缝针抵接件5的抵接部5a推压缝针2,使缝针2在恰当的路径上上升,从而针线的线环在打环器6的动作路径上恰当地形成。偏心凸轮14配置连接在下轴3上,以使得缝针抵接件5在上述定时进行摆动。即,在缝针2的穿线孔2a位于抵接部5a的上方时,偏心凸轮14的外周部从摆动部件11的凸轮卡合部件16的上表面部离开。另外,在打环器6进入针线的线环后,偏心凸轮14的外周部在摆动部件11的凸轮卡合部件16的上表面部滑动。它们的调节,通过调节止动器13的位置、偏心凸轮14的外周部的形状、偏心凸轮14相对于下轴3的固定角度等而进行。
(缝纫机的动作)
下面,对缝纫机的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果由操作者操作缝纫机而缝制作业开始,则缝纫机电动机被驱动。如果缝纫机电动机动作,则如图4所示,针棒1及缝针2下降。此时,偏心凸轮14伴随下轴3的旋转而进行旋转,从而偏心凸轮14的外周部与摆动部件11的凸轮卡合部件16的上表面部滑动接触。由此,缝针抵接件5的抵接部5a从缝针2离开。
然后,通过继续驱动缝纫机电动机,针棒1及缝针2上升。此时,伴随缝针2的上升,针线形成线环。另外,在缝针2的穿线孔2a相对于缝针抵接件5的抵接部5a的上方位于上方时,止动器13与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抵接,摆动部件11停止摆动。然后,如果继续驱动缝纫机电动机,则偏心凸轮14的外周部从摆动部件11的凸轮卡合部件16的上表面部离开,偏心凸轮14继续旋转,但不再承受来自偏心凸轮14的力的、从凸轮卡合部件16至缝针抵接件5的部件停止动作,在该位置上,缝针抵接件5的抵接部5a与缝针2的侧方抵接而施加推压力。由此,抑制伴随缝针2的上下移动而产生的振动,同时缝针2上升时的路径被正确地引导,在恰当的位置上形成针线的线环。然后,打环器进入该线环中。
然后,在通过继续驱动缝纫机电动机而针棒1及缝针2下降时,缝针2进入由打环器形成的打环线的线环中,之后的动作与上述的针棒1及缝针2下降时相同。这样,缝纫机进行动作而形成线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偏心凸轮14的旋转角度成为偏心凸轮14的外周部从摆动部件11的凸轮卡合部件16的上表面部离开的期间,缝针抵接件5在最前进位置停止。因此,可以消除缝针抵接件5与缝针接触的时间变得过短而不能充分地引导缝针的问题点,使缝纫机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大幅地提高。
另外,由于通过调节止动器13的配置连接位置,可以调节缝针抵接件5的最前进位置,因此可以适当调节在缝针抵接件5的抵接部5a与缝针2接触时,从缝针2的侧方施加的推压力。因此,可以更适当地引导缝针,使缝纫机的缝制质量大幅提高。并且,由于可以以使缝针2不破损的程度,对推压力进行增减,因此可以大幅降低缝针2破损的可能性,使缝纫机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大幅地提高。并且,可以更容易地进行缝针抵接件5的最前进位置与缝针2位置之间的位置配合,因此,缝纫机的调整作业中的效率大幅度提高。
并且,由于在偏心凸轮14相对于摆动部件11的凸轮卡合部件16的上表面部离开的期间,缝针抵接件5在最前进位置停止,所以可以更容易地进行缝针抵接件5的最前进位置和缝针2位置之间的位置配合。因此,进一步提高缝纫机的调整作业中的效率。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在图5及图6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的第2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详细说明。
在图5中,缝纫机具有摆动机构10A,其使缝针抵接件5在相对于缝针2接触/分离的方向上摆动。摆动机构10A具有:偏心三角凸轮14A,其设置于下轴3上;摆动部件11A的凸轮卡合部件16A,其以上下夹着偏心三角凸轮14A的方式设置,且与偏心三角凸轮14A滑动接触。
偏心三角凸轮14A设置于下轴3上,利用下轴3的旋转进行旋转。
摆动部件11A的凸轮卡合部件16A,具有互相平行且笔直地延伸出的上边部16Aa和下边部16Ab,设置为上边部16Aa的下表面部和下边部16Ab的上表面部与偏心三角凸轮14A的外周部滑动接触。另外,凸轮卡合部件16A可旋转地由轴部4轴支撑。即,如果偏心三角凸轮14A进行旋转,则利用与偏心三角凸轮14A的外周部的滑动接触,凸轮卡合部件16A进行摆动。
另外,凸轮卡合部件16A和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利用螺钉(图示略),以轴部4为支点使角度固定。即,伴随凸轮卡合部件16A的摆动,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以轴部4为支点进行摆动。因此,如果偏心三角凸轮14A旋转,则伴随凸轮卡合部件16A的摆动,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进行摆动,从而设置于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的前端的缝针抵接件5进行摆动。
下面,对利用偏心三角凸轮14A使缝针抵接件5在最前进位置停止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图6中,偏心三角凸轮14A的外周部设定为,在相对于该凸轮旋转中心角度为θ1的区间的外周部14Aa中,以下轴3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半径长度为R1。另外,在角度θ1的对角的区间的外周部14Ab中,以下轴3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半径长度为R2。即,在与偏心三角凸轮14A的外周部14Aa及14Ab滑动接触的期间,摆动部件11A的凸轮卡合部件16A不摆动,而是保持同一位置角度,该外周部14Aa及14Ab是角度为θ1的外周部,是相对于旋转中心的距离固定为长度R1及R2的旋转角度区间。
另外,长度R2设定为比长度R1长。并且,除了偏心三角凸轮14A的外周部14Ab之外的外周部的半径设定为比长度R2短。这样,在外周部14Ab与摆动部件11Ab的上边部16Aa的下表面部滑动接触时,摆动部件11Ab向箭头D的方向最大地动作。此时,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向箭头F的方向最大地摆动。即,缝针5成为最前进位置。另外,由于在从上边部16Aa与外周部14Ab的滑动接触开始至下轴3旋转角度θ1的角度区间的期间,如上所述,摆动部件11A不摆动,因此缝针抵接件5停止在最前进位置。
然后,下轴3进一步旋转,在下轴3成为上边部16Aa与外周部14Ab之外的外周部滑动的旋转角度的情况下,摆动部件11A的凸轮卡合部件16A向箭头E的方向摆动。此时,缝针抵接件支撑部件15向箭头G的方向摆动。即,缝针抵接件5以从缝针2离开的方式进行动作。
此时,缝针抵接件5的最前进位置调节为,缝针抵接件5的抵接部5a从缝针2的侧方接触,由抵接部5a对缝针2施加的侧方推压力为对于抑制缝针2的振动来说充分,且不使缝针2破损的程度的位置。另外,其调节为,缝针抵接件5成为最前进位置的定时,为缝针2的穿线孔2a的位置位于缝针抵接件5的上方的定时。并且调节为,缝针抵接件5从最前进位置后退的定时,在打环器6进入针线的线环之后。因此,缝针抵接件5可以恰当地抑制缝针2的振动,同时引导缝针2的路径。
(第2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效果)
根据第2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基础上,在外周部14Ab与摆动部件11A的凸轮卡合部件16A的上边部16Aa的下表面部接触时,缝针抵接件5在最前进位置停止,该外周部14Ab是角度为θ1的区间,其相对于偏心三角凸轮14的旋转轴的半径为R2。即,除了偏心三角凸轮14A的形状及偏心三角凸轮14A相对于下轴3的旋转角度的配置连接方法之外,可以使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结构。也就是说,不对现有的缝纫机增加大幅度的设计变更,也可以实现使缝针抵接件在最前进位置停止的缝纫机。因此,可以以低成本提供该缝纫机。
(其他)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中,以一根缝针2为例进行说明,下面在图7、图8、图9中对使用多个缝针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
相对于沿下轴3的配置连接方向排列的多个缝针2b、2c、2d,打环器6沿路径P倾斜地前进,捕捉针线的线环。此时,打环器6的前端朝向箭头H的方向。
另外,如图8所示,多个缝针2b、2c、2d,它们的针尖的高度设定为,越是设置于打环器6的前进方向侧(图8中的左侧)的缝针,其高度越低。即,缝针2b的针尖位于最下侧,缝针2d的针尖位于最上侧。另外,缝针2b、2c、2d各自的针线的线环在缝针抵接件5A侧(图7中的上侧)形成。因此,在图7表示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打环器6经过缝针2c、2d的与针线的线环相反一侧的侧方,而不能进入该线环中。
因此,通过使缝针抵接件5A以推压缝针2c、2d并使其移动的方式前进,缝针2b、2c、2d与打环器6的位置关系变为如图9所示。此外,如图7及图9所示,缝针抵接件5A的形状形成为,缝针2b、2c、2d侧的抵接部大致沿打环器6的动作路径P。由此,可以使缝针2c、2d在缝针抵接件5A的前进方向(图9的下方向)更大地移动,从而可以使由缝针2c、2d形成的线环的位置,恰当地位于打环器6的动作路径上。因此,缝针2b、2c、2d各自的线环在打环器6的动作路径P上形成,打环器6可以进入该线环中。另外,由于与缝针抵接件5A推压缝针2c、2d而使其移动同时,缝针2b也同时抵接,因此可以抑制多个缝针2b、2c、2d的振动,同时可以正确地进行多个缝针2b、2c、2d的路径的引导。
此外,优选缝针抵接件5A与多个缝针2b、2c、2d接触的定时,为缝针2b的穿线孔位置位于缝针抵接件5A的上方的定时。这样,缝针2b、2c、2d各自形成的线环可以适当地形成。另外,缝针抵接件5A离开多个缝针2b、2c、2d的定时,只要是缝针2d的线环由打环器6捕捉之后即可。也就是说,如果需要由缝针抵接件5A调整针线的线环位置的缝针2d的线环的捕捉结束,则可以抑制其他缝针2b、2c的振动。此外,如果有可能,优选将缝针抵接件5A离开多个缝针2b、2c、2d的定时,设定为在缝针2b的线环由打环器6捕捉之后。
虽然打环器6捕捉缝针2b、2c、2d各自形成的线环的定时存在偏差,但由于缝针抵接件5A在偏心凸轮14旋转规定的旋转角度期间,停止在最前进位置,因此从打环器6捕捉缝针2d的线环开始至捕捉缝针2c、缝针2d的线环期间,可以使抵接部5a与所有的缝针抵接。
另外,上述相对于多个缝针2b、2c、2d设置一个缝针抵接件5a,但也可以对多个缝针2b、2c、2d分别设置一个缝针抵接件。在该情况下,可以调整缝针抵接件,以对各自的缝针施加最适合的推压力,从而可以更恰当地抑制缝针的振动,同时设置恰当地引导缝针的路径的缝针抵接件。

Claims (3)

1.一种链缝缝纫机的缝针抵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针棒,其设置为可以支撑缝针,相对于被缝制物进行上下移动;
打环器,其捕捉由针线形成的线环;
缝针抵接件,其从侧方推压下降后的缝针;以及
摆动机构,其使前述缝针抵接件在相对于前述缝针接触/分离的方向上摆动,
前述摆动机构具有:凸轮,其利用缝纫机电动机的驱动进行旋转;以及摆动部件,其保持缝针抵接件,从前述凸轮传递动力而进行摆动,前述凸轮具有下述凸轮形状,即,在规定的旋转角度区间,使前述缝针抵接件在与缝针卡合的最前进位置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缝缝纫机的缝针抵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摆动机构具有:
支撑轴,其与凸轮的旋转轴线平行;
摆动部件,其可以旋转地由支撑轴支撑,具有保持缝针抵接件的支撑部、及可以与前述凸轮卡合或分离的卡合部;
止动器,其限制前述缝针抵接件向接近缝针方向的摆动;以及
弹簧部件,其将前述摆动部件向与前述止动器卡合的方向预紧,
前述凸轮对前述摆动部件仅施加使前述摆动部件向从前述止动器分离一侧的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缝缝纫机的缝针抵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凸轮为三角凸轮,
前述摆动机构将该三角凸轮配置为,在前述缝针抵接件变为最前进位置时,前述三角凸轮的相对于旋转轴的半径恒定的区间与前述摆动部件接触。
CN 200810133174 2007-07-09 2008-07-09 链缝缝纫机的缝针抵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38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79951 2007-07-09
JP2007179951 2007-07-09
JP2007179951A JP2009011726A (ja) 2007-07-09 2007-07-09 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3819A true CN101343819A (zh) 2009-01-14
CN101343819B CN101343819B (zh) 2013-03-06

Family

ID=40245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3317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3819B (zh) 2007-07-09 2008-07-09 链缝缝纫机的缝针抵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011726A (zh)
CN (1) CN10134381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0294A (zh) * 2015-06-24 2015-11-11 星锐缝纫机(嘉兴)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护针机构
CN106012336A (zh) * 2016-07-28 2016-10-12 苏州澳拓美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硬厚料花样机机针导向装置
CN107104533A (zh) * 2017-06-15 2017-08-29 湖南万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电装置及具有该机电装置的制样设备
CN111118757A (zh) * 2018-10-31 2020-05-08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梭配合自动调节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5800B2 (ja) * 1999-04-20 2009-06-10 Juki株式会社 ボタン孔かがり縫いミシン
JP2001017756A (ja) * 1999-05-06 2001-01-23 Juki Corp 環縫い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4196378B2 (ja) * 2003-08-11 2008-12-17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針受け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0294A (zh) * 2015-06-24 2015-11-11 星锐缝纫机(嘉兴)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护针机构
CN105040294B (zh) * 2015-06-24 2017-08-15 星锐缝纫机(嘉兴)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护针机构
CN106012336A (zh) * 2016-07-28 2016-10-12 苏州澳拓美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硬厚料花样机机针导向装置
CN107104533A (zh) * 2017-06-15 2017-08-29 湖南万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电装置及具有该机电装置的制样设备
CN111118757A (zh) * 2018-10-31 2020-05-08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梭配合自动调节的控制方法
CN111118757B (zh) * 2018-10-31 2021-11-09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梭配合自动调节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3819B (zh) 2013-03-06
JP2009011726A (ja) 2009-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3819B (zh) 链缝缝纫机的缝针抵接装置
CN104342858B (zh) 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及切线方法
WO2006006336A1 (ja) 横編機における給糸装置のヤーンフィーダ
CN101424015A (zh) 缝纫机的纱线切断装置
EP2116646B1 (en) Threader of sewing machine
JP2009095503A (ja) ミシン用の布押え具及びミシン
US6390000B1 (en) Double chainstitch sewing machine
CN1757813B (zh) 具有自动穿线机构的缝纫机
US5513587A (en) Thread tensioning for chain stitch sewing machine
KR20100002138A (ko) 재봉틀의 작동 중에 직물을 공급하기 위한 피이더
JP4196378B2 (ja) ミシンの針受け装置
JP4296560B2 (ja)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針糸案内装置
US5467725A (en) Thread spreading apparatus for use in overlock sewing machine
JPH0316159B2 (zh)
US20070261619A1 (en) Thread Feeding Apparatus for an Automatic Embroidering Machine
US4535711A (en) Looper-cam shifting arrangement for a sewing machine
KR101115189B1 (ko) 재봉기
US1290048A (en) Stitch-forming mechanism for sewing-machines.
US1118417A (en) Sewing-machine.
US195520A (en) Improvement in machines for crocheting the tops of hosiery goods
KR940011593B1 (ko) 미싱에 사용하는 오우버록 봉재기
KR100648477B1 (ko) 미싱의 바늘받이 장치
KR20060044216A (ko) 자수기의 운전방법
US109427A (en) Improvement in sewing-machines
JPH0719431Y2 (ja) ミシンの糸案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

Termination date: 201607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