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8436A - 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和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和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78436A CN104278436A CN201410384297.6A CN201410384297A CN104278436A CN 104278436 A CN104278436 A CN 104278436A CN 201410384297 A CN201410384297 A CN 201410384297A CN 104278436 A CN104278436 A CN 1042784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work
- looper
- wire
- sewing
- thr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05B1/08—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multi-thread seams
- D05B1/10—Double chain-stitch seam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06—Loop takers, e.g. loopers for overedge-stitch sewing machine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30—Driving-gear for loop tak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30—Driving-gear for loop takers
- D05B57/32—Driving-gear for loop takers in chain-stitch sewing machine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30—Driving-gear for loop takers
- D05B57/34—Driving-gear for loop takers in overedge-stitch sew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和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在本发明中,在针落下位置的后侧配置有挂线钩。挂线钩在缝制结束时弯针进入的状态下摆动。挂线钩前端的钩部靠近弯针的后侧,保持弯针捕捉的多个针线线环中的位于进入侧的针线线环。在本发明中,在这状态下进行至少一针量的缝制动作,使下降到挂线钩保持的针线线环的针通过,用该针保持的针线使上述针线线环自连,由该自连部按压弯针线防止弯针线的脱出。能够有效地防止双线锁缝的线迹特有的绽线的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使用双线锁缝缝纫机、平缝缝纫机等缝纫机利用针线和弯针线形成的双线锁缝的线迹中防止在缝纫终端部分的线迹发生的绽线的绽线防止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绽线防止装置。
背景技术
双线锁缝缝纫机包括:保持针线进行上升和下降的多根针和保持弯针线在针的排列方向上进行进退动作的弯针。多根针贯穿针板上的缝料而下降,从该缝料拔出而上升。弯针与针的上升和下降连动地在针板之下进行进退动作,在进入时捕捉上升中的多根针保持的针线的线环(针线线环)。多根针贯穿送料移动的缝料而下降,捕捉后退中的弯针保持的弯针线。
双线锁缝缝纫机通过重复以上的动作而在缝料上形成线迹。通过这样的动作,在缝料的背面侧,在针线6、6形成的针线线环中,弯针线7以形成互连的形态缠绕,形成如图22A所示那样的双线锁缝的线迹。在这样的线迹中,存在如下课题,即,如图中箭头所示那样拉抻在缝纫终端剪断的弯针线7的端部时,该弯针线7从针线6、6形成的最终的针线线环6a、6b脱出,这样的脱出向缝纫始端侧逐步过渡而发生绽线。
这一课题在由3根以上的针线和弯针线形成的双线锁缝的线迹中也同样会发生,而且,在平缝缝纫机等形成双线锁缝的线迹的所有缝纫机中也同样会发生。
防止发生这样的绽线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装置,以往提出过各种方案。作为其中之一是本申请人提出的绽线防止方法及其装置(参照日本专利第2879399号公报)。在这种绽线防止方法中,设置将由于弯针的进入而通过针线线环的弯针线在所述弯针的进入端部保持的弯针线挂钩,在通常缝制结束时,使所述弯针线挂钩在针上升、弯针进入的状态下动作而保持弯针线,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了一针量的缝制动作后剪断弯针线。
按照这种方法,弯针线挂钩保持的弯针线7,在针线6、6形成的最终的针线线环6a、6b中以互连的形态缠绕,形成图22B所示的形态的线迹。像这样缠绕的弯针线7,即便如箭头所示拉抻其端部,也不会从最终的针线线环6a、6b脱出,因此能够将线迹的绽线防止在发生阶段。
如上所述的日本专利2879399号公报提出的绽线防止方法,是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双线锁缝的线迹中发生特有的绽线的优良方法。但是,图22所示的线迹中,弯针线7的端部在被作用了图中白箭头所示的方向的力时,有时会从最终的针线线环6a、6b中脱出。其存在如下课题,即,从最終的针线线环6a、6b脱出的弯针线7,与在一般的双线锁缝的线迹中同样,从缝纫始端侧顺次脱出,绽线发展到线迹全体。
例如在薄的缝料、柔软的缝料的缝制中,为了得到良好的完成状态而减小了对针线6、6和弯针线7施加的张力的情况下,由于针线线环6a、6b对弯针线7的紧固不充分而产生上述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防止发生双线锁缝的线迹所特有的绽线、难以受到对针线施加的张力的影响的新的绽线防止方法、和用于实施该绽线防止方法的绽线防止装置。
第一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用于防止双线锁缝的线迹的绽线,所述双线锁缝通过将保持针线上下动的多根针在针板之下形成的针线线环由在所述针的排列方向上进入的弯针捕捉,用该弯针保持的弯针线使所述针线互联,而形成于在所述针板之上进行送料移动的缝料上,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在通常缝制结束时使所述弯针处于进入状态,将该弯针捕捉的多个针线线环中的、包含位于该弯针的进入侧的针线线环的至少一个针线线环在所述弯针的后侧保持,维持如上所述的状态进行至少一针量的缝制动作,使下降到所保持的针线线环的针通过,用该针保持的针线使所述针线线环自连。
第二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缝料的送料停止、或使所述缝料的送料距比通常缝纫时小地实施在第一发明中的缝制动作。
第三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设置于缝纫机,用于防止双线锁缝的线迹的绽线,所述缝纫机包括保持针线上下动的多根针、和保持弯针线在所述针的排列方向上进行进退动作的弯针,通过所述弯针的进入捕捉所述多根针分别在针板下形成的针线线环,用该弯针保持的弯针线使所述针线互连,将所述双线锁缝的线迹形成于在针板上进行送料移动的缝料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线保持机构,在所述弯针的后侧,相对于该弯针进行靠近和离开动作,在靠近动作时捕捉所述弯针所捕捉的多个针线线环中的、至少包含位于该弯针的进入侧的针线线环的至少一个针线线环并保持;和控制部,与所述针和弯针的动作以及所述缝料的送料动作相关联地控制所述针线保持机构的靠近和离开动作,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弯针处于进入位置、所述针处于上升位置而结束了通常缝制之后,使所述针线保持机构进行靠近动作而保持针线线环,维持如上所述的状态,进行与所述弯针的进退动作和所述缝料的送料动作一致地实施所述针的至少一次下降和上升的一针量的缝制动作。
第四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缝料的送料动作的送料距为零、或比通常缝制时小地进行所述一针量的缝制动作。
在第一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和第三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在缝纫结束时处于进入状态的弯针的后侧,保持该弯针捕捉的针线线环,在这种状态下实施至少一针量的缝制动作,用下降到该位置的针保持的针线将所保持的针线线环自连。因此,用针线的自连部分按压弯针线,能够防止该弯针线的脱出,能够将线迹的绽线可靠地防止在发生阶段。针线的自连部分对弯针线的按压即使在对该针线施加的张力小的情况下,也能良好地形成,能够有效地防止绽线发生。
在第二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和第四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使缝料的送料停止或使缝料的送料距小地进行用于绽线防止的缝制动作。因此,针线形成的自连部分变密,弯针线的按压被强化,能够可靠地防止以弯针线的脱出为起点的绽线的发生。
第五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线保持机构包括:挂线钩和限位杆,配置在所述针板下,在与该针板大致平行的面内摆动;钩致动器,使挂线钩从离开所述弯针的待机位置摆动到靠近所述弯针的挂线位置;和限位致动器,使所述限位杆从离开所述挂线钩的摆动区域的退避位置摆动到与所述挂线钩的一部分接触的限制位置,所述控制部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钩致动器和限位致动器,通过与所述限位杆的接触,在所述挂线位置与所述待机位置之间的保持位置保持所述挂线钩在所述挂线位置捕捉的针线线环,在如上所述的状态下进行所述一针量的缝制动作。
在第五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由在与针板平行的面内摆动的挂线钩和限位杆保持针线。因此,能够以可配置于针板下有限的空间内的简单的结构实现针线的保持,挂线钩和限位杆分别在两个位置间摆动即可,各自的致动器、以及对其进行控制的控制部的结构也被简化,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线迹的绽线的发生。
第六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线保持机构包括:挂线钩,配置在所述针板之下,在与该针板大致平行的面内摆动;摆动杆和限位杆,配置在比所述挂线钩远离所述针板的位置,在与该针板大致平行的面内摆动;连结所述挂线钩和所述摆动杆的连结棒;通过所述摆动杆使所述挂线钩从离开所述弯针的待机位置摆动到靠近所述弯针的挂线位置的钩致动器;和使所述限位杆从与所述摆动杆的一部分卡合的卡合位置摆动到离开该卡合位置的退避位置的限位致动器,所述控制部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钩致动器和限位致动器,通过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摆动杆的卡合,在所述挂线位置与所述待机位置之间的保持位置保持所述挂线钩在所述挂线位置捕捉的针线线环,在如上所述的状态下进行所述一针量的缝制动作。
在第六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中,用在与针板平行的面内摆动的挂线钩、摆动杆和限位杆的关联动作保持针线。因此,能够以可在针板下的有限空间内配置的简单的结构实现针线的保持。另外,摆动杆和限位杆被设置在从针板离开的位置,仅将挂线钩配置在针板的附近即可。因此,能够适用于具备筒形基座的缝纫机等针板的下部空间更为有限的缝纫机。
这些发明的目的和新的特征,在基于附图阅读以下详述的说明之后将会完全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要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要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要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具有实施方式1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是表示控制部的动作内容的流程图。
图6是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7是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锁说明图。
图8是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9是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0是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1是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2是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3是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4是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5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要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16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要部结构的仰视图。
图17是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8是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9是从缝料的背面观察利用本发明得到的缝纫终端部分的线迹的图。
图20是利用本发明得到线迹绽线防止效果的说明图。
图21是利用本发明得到的线迹绽线防止效果的说明图。
图22A、22B是从缝料的背面侧观察缝纫终端部分的一般的线迹和利用以往的绽线防止装置得到的缝纫终端部分的线迹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表示优选的实施方式的附图详述本发明。图1~图3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图示的装置能够装备于双线锁缝缝纫机、平缝缝纫机等形成双线锁缝的线迹的缝纫机。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在图1中由箭头所示的“左、右”和“前、后”。
缝纫机具有弯针1和两根针2、2(参照图6~图14)。针2、2通过针杆驱动机构的动作上升和下降。图1~图3中的A、A表示针2、2的下降位置(针落下位置)。针落下位置A、A在针板P的大致中央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被设定。
弯针1通过弯针驱动机构的动作在针2、2(针落下位置A、A)的排列方向上进退(左进和右退)动作。在图1中,用实线表示处于左进位置的弯针1,用虚线表示处于右退位置的弯针1。处于左进位置的弯针1的前端超过针落下位置A、A而向左延伸出去,处于右退位置的弯针1的前端位于从针落下位置A、A的右方离开的位置。
缝纫机通过针2、2的上升和下降动作以及弯针1的左进和右退动作对针板P上的缝料(省略图示)进行缝制。缝料在针板P上被压脚(省略图示)按压,通过缝纫机座的内部设置的送料机构的动作,向后方(图1中白箭头所示的方向)进行送料移动。送料机构包括送料齿,其重复如下动作,即,在针板P上突出地向后方移动,掩藏在针板P下向前方复原移动。缝料仅在送料齿在针板P上突出的期间被施加移动力,间歇地进行送料移动。
针杆驱动机构、弯针驱动机构和送料机构是通过来自缝纫机主轴的传动彼此同步动作的公知的机构。针2、2分别保持针线6、6(参照图6~图14),在缝料几乎停止了送料移动的期间,贯穿该缝料到达针板P下方,然后上升拔出到缝料的上方。弯针1保持弯针线7(参照图6~图14),与针2、2的上升开始一致地左近,捕捉在针板P下形成的针线6、6的线环。缝料在针2、2的上升时进行送料移动。针2、2贯穿送料移动后的缝料而下降,捕捉右退中的弯针1保持的弯针线7。缝纫机重复以上的动作,在缝料上形成双线锁缝的线迹。
如上所述的缝纫机具有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包括挂线钩3和限位杆4。挂线钩3在针板P的后侧的缝纫机座的内部能够以上下方向的支轴30为中心摆动地被支承。限位杆4能够以配置在支轴30的后方的上下方向的支轴40为中心摆动地被支承。
挂线钩3具有圆弧形的弯曲形状,在从支轴30向后方延伸的臂3a的端部向左前方折回地连设。挂线钩3的前端部从左侧后方与针落下位置A、A相面对,在该前端部设有向外突出的钩部3b。挂线钩3的基部(与臂3a的连设部)通过连结棒31连结在挂线螺线管32上。挂线螺线管32是构成为通过接通励磁电流得到规定角度的旋转输出的旋转螺线管。挂线螺线管32在挂线钩3的右后方位置使输出端朝上地固定。在挂线螺线管32的输出端固定有摆动臂33。连结棒31连结着挂线钩3的中途部和摆动臂33的前端部。
图1表示挂线螺线管32的消磁状态,图2示出了挂线螺线管32的励磁状态。在挂线螺线管32处于消磁状态的情况下,摆动臂33位于图1的摆动位置。在挂线螺线管32被励磁的情况下,摆动臂33如图1中箭头所示顺时针摆动,成为图2所示的摆动位置。摆动臂33的摆动经由连结棒31传递到挂线钩3,该挂线钩3如图1中箭头所示,以支轴30为中心逆时针摆动,挂线钩3的前端的钩部3b如图2所示,位于左右的针落下位置A、A之间。像这样,挂线钩3响应挂线螺线管32的励磁,从图1所示的待机位置摆动到图2所示的挂线位置。挂线螺线管32相当于钩致动器。
限位杆4,中间部被支轴40支承,具有前方弯曲成凹部的弓形状。延伸到右前方的限位杆4的基部通过连结棒41连结在限位螺线管42上。限位螺线管42是与挂线螺线管32相同的旋转螺线管,在从限位杆4的右方离开的位置使输出端朝上地被固定。在限位螺线管42的输出端,固定有摆动臂43。连结棒41连结着限位杆4的基部与摆动臂43的前端部。
图1示出了限位螺线管42的消磁状态。在限位螺线管42处于消磁状态的情况下,摆动臂43位于图1的摆动位置。在限位螺线管42被励磁的情况下,摆动臂43如图1中箭头所示那样顺时针摆动。摆动臂43的摆动经由连结棒41传递到限位杆4,该限位杆4如图1中箭头所示那样以支轴40为中心顺时针摆动。
在限位螺线管42处于消磁状态的情况下,延伸到限位杆4的左前方的前端部4a如图1所示,与处于待机位置的挂线钩3的一部分重叠。挂线钩3在限位杆4的重叠部的后方位置,具有前侧抬高地设置的台阶部3c。限位杆4的前端部4a能够在台阶3c的前方位置与挂线钩3的下方位置重叠。另外,限位杆4在支轴40与基部之间具有台阶4b。台阶4b被设置成后侧抬高,如图1所示,能够与连结棒31在下方位置交叉。
挂线钩3向上述挂线位置摆动时,限位螺线管42处于消磁状态。限位杆4被挂线钩3推动而逆时针摆动,使得挂线钩3能够摆动。限位杆4在挂线钩3通过后,处于图2中实线所示的位置(限制位置)。也可以在挂线钩3向挂线位置摆动时,使限位螺线管42与挂线螺线管32一起励磁,使限位杆4移动到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退避位置)。这种情况下,挂线钩3能够对限位杆4没有干扰地摆动。限位杆4在挂线钩3摆动结束后通过将限位螺线管42消磁而处于限制位置。处于限制位置的限位杆4的前端部4a与在挂线钩3的中途部向外突设的卡止部3d的后侧相对置。挂线钩3的卡止部3d设于上述台阶3c的后侧,处于与限位杆4的前端部4a同一高度的位置。
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当挂线螺线管32被消磁时,摆动臂33如图2中箭头所示那样逆时针摆动,挂线钩3逆时针摆动。这样的摆动由于挂线钩3的卡止部3d抵到限位杆4的前端部4a而被限制,挂线钩3在图3所示的保持位置停止。这时,挂线钩3的前端的钩部3b,从图2所示的挂线位置(左右的针落下位置A、A之间)移动到图3所示的保持位置(左侧的针落下位置A的后方),如后所述,拉抻左侧的针2的针线6并保持在图3所示的位置。挂线钩3的钩部3b如图示那样,具有形成倒角的角部,防止在如上所述移动的期间接触的针线6、6和弯针线7的损伤。
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当限位螺线管42被励磁时,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摆动臂43逆时针摆动,限位杆4顺时针摆动。限位杆4的前端部4a移动到图3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从挂线钩3的卡止部3d离开。挂线钩3由于限制被解除而复原到图1所示的待机位置。限位杆4通过将限位螺线管42消磁而返回图1所示的位置。由缝纫机进行的上述缝制在这种状态下进行。限位螺线管42相当于限位致动器。
挂线钩3,通过选择性地将挂线螺线管32和限位螺线管42励磁而处于上述待机位置、挂线位置以及保持位置。在实施方式1的装置中,通过在缝制结束时使挂线钩3动作,如后述那样,实施本发明的绽线防止方法。
缝纫机还包括剪线机构5。剪线机构5包括剪线钩50和剪线刀51。剪线钩50在弯针1的右侧能够在该弯针1的上方位置在左右方向进退动作地被支承。剪线刀51是与剪线钩50的上部弹性接触的平板状的部件,在朝向左侧的端缘具有刃。
剪线钩50如图1所示,处于使前端的一部分从剪线刀51的刃部突出的初始位置。剪线钩50包括设置在前端部附近的第1钩部52和设置在中途部的第2钩部53。第1、第2钩部52、53向后方突设,第2钩部53的突设位置比第1钩部52的突设位置宽度大。在图1中,与剪线刀51的下方位置重叠的第1、第2钩部52、53用虚线示出。
剪线钩50和剪线刀51安装在共用的基座54上。基座54能够以右侧端部的上下方向的支轴54a为中心摆动。在基座54的中途部,连结有摆动杆55。剪线钩50和剪线刀51响应摆动杆55的动作与基座54一起摆动,在图1~图3所示的剪线位置和该剪线位置的后侧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处于剪线位置的剪线钩50的前端部位于弯针1的右侧上部。剪线钩50和剪线刀51在缝制中移动到退避位置以不阻碍弯针1的进退动作。
剪线钩50具有向剪线刀51的右方延伸的延长部,该延长部通过以基座54为导向件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滑块56与剪线杆57的一端部连结。剪线杆57能够以上下方向的支轴57a为中心摆动,由于连结在另一端部的剪线致动器58(参照图4)的动作而在左右方向摆动。这种摆动在如图1所示的剪线钩50和剪线刀51处于剪线位置的状态下发生,剪线钩50在与滑块56一起进行左进动作之后进行右退动作。
图4是具有上述那样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缝纫机的控制部8,被分别输入踏板开关21发出的踏入信号21a和踏回信号21b、在针2、2处于上死点附近时发出的针位置信号22、如后所述发出的剪线信号23和针线除去信号(針糸払い信号)24。
控制部8的输出被分别赋予上述的挂线螺线管32、限位螺线管42以及剪线致动器58,挂线钩3和限位杆4按照由控制部8分别赋予挂线螺线管32和限位螺线管42的动作指令如前所述动作,剪线钩50按照由控制部8赋予剪线致动器58的动作指令如前所述进行进退动作。
另外,控制部8的输出还被分别赋予作为缝纫机主轴的驱动源的缝纫机电机26、对压布用的压脚进行升降的压布汽缸27、使如后所述被剪断的针线6、6跳起的空气刷(air wiper)28、以及调整缝料的送料量的送料减少机构29。缝纫机电机26按照来自控制部8的动作指令被驱动或停止,压布汽缸27、空气刷28以及送料减少机构29按照来自控制部8的动作指令动作。
送料减少机构29是通过改变送料机构的送料齿的动作状态来减小缝料的送料量的公知机构。送料齿的动作状态的变更例如通过使该送料齿的动作路径相对于针板P倾斜、使向针板P的突出时间变短而实施。由此,送料齿对缝料施加移动力的时间变短,该缝料的送料量变小。
图5是表示用于绽线防止的控制部8的动作内容的时序图。控制部8是具有CPU、ROM和RAM的计算机,依照图5的时序图的绽线防止动作,通过依照被存储于ROM的控制程序的CPU的一系列动作而执行。图6~图14是本发明装置的动作说明图,示出了在依照图5的时序图的控制部8的动作期间产生的挂线钩3和剪线钩50的动作状态。
使用缝纫机的缝制作业人员在结束缝料的缝制时停止用于缝纫机驱动的踏板的踏入操作、然后执行绽线防止动作的情况下,对上述踏板进行踏回操作。踏板开关21附设于上述踏板,在踏入操作中输出踏入信号21a,在进行了踏回操作时输出踏回信号21b。
缝料的缝制结束,控制部8在图5的S1时刻,用于缝纫机驱动的踏板从踏入状态返回中立状态时,即处于未被踏板开关21赋予踏入信号21a和踏回信号21b中的任意一者的状态时,参照被赋予输入侧的针位置信号22向输出侧的缝纫机电机26发出停止指令,在针2、2处于上死点附近、弯针1左进的状态下,使缝纫机临时停止。
然后,控制部8待机直到上述踏板被执行踏回操作,在图5的S2时刻执行踏回操作,以输入侧被赋予踏回信号21b为条件,开始以下所示的绽线防止动作。控制部8在由踏板开关21再次输入踏入信号21a的情况下,复原为通常缝制动作。缝制作业人员通过对踏板再次执行踏入操作,能够继续进行通常缝制。
在图5中,从S1时刻到S2时刻之间维持了中立状态,但这样的中立状态的维持并不是必需的操作。缝制结束时的踏板的操作也可以从踏入状态连续过渡到踏回状态。这种情况下,在过渡的过程中通过中立位置时,存在踏入信号21a和踏回信号21b都未被赋予的无信号状态,控制部8以这样的无信号状态为触发,如前所述,在实现了针2、2上升到上死点附近、弯针1进入到左进端的状态之后开始绽线防止动作。
在图5的时序图中,在S2时刻执行的踏板的踏回操作在以下所示的绽线防止动作的执行中持续进行,但这样的持续的踏回操作并不是必须的,控制部8的绽线防止动作在踏回信号21b的输入停止后也能持续执行。
图6示出了绽线防止动作的开始时的针2、2和弯针1的状态。针2、2处于在由两根针线6、6和弯针线7形成双线锁缝的线迹M的缝料的上方拔出的状态。弯针1在上述缝料的下侧左进,处于捕捉了针线6、6分别形成的两个针线线环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当剪断针线6、6和弯针线7时,形成图22A所示那样的缝纫终端部。
绽线防止动作开始后,控制部8首先对输出侧的挂线螺线管32赋予动作指令,使该挂线螺线管32短时间励磁。挂线钩3通过挂线螺线管32的励磁,从图1所示的待机位置移动到挂线位置。
这种移动如前所述,使限位杆4的前端部4a向左张开的同时进行。
限位杆4在挂线钩3通过之后,由于恢复弹簧(省略图示)的弹力作用,移动到图2中实线所示的限制位置。挂线钩3由于挂线螺线管32的消磁,顺时针复原摆动。该摆动通过挂线钩3的卡止部3d抵到位于限制位置的限位杆4的前端部4a而被限制,挂线钩3在图3所示的保持位置停止。
在图7中,示出了移动到挂线位置的挂线钩3的前端部。如前所述的挂线钩3的前端的钩部3b从弯针1的左侧通过弯针线7的下方,到达左右的针落下位置A、A之间,位于弯针1的后侧超出左侧(弯针1的进入端侧)的针线线环的位置。在图8中,示出了移动到保持位置的挂线钩3的前端部。挂线钩3的前端的钩部3b从挂线位置移动到右后方,在该移动期间捕捉左侧的针线线环并保持。
如上所述使挂线钩3动作之后,控制部8在图5的S3时刻,对输出侧的缝纫机电机26和送料减少机构29赋予动作指令。该动作指令,参照针位置信号22,在针2、2下降之后上升、直到再次位于上死点附近的期间赋与。由此,缝料被缝制一针量,而且,这种缝制,通过送料减少机构29的动作,以比通常缝制时小的送料量执行。
在此期间,控制部8对限位螺线管42赋予短时间的动作指令,使该限位螺线管42短时间励磁。通过励磁,限位杆4从图3中实线所示的限制位置移动到双点划线表示的退避位置,解除挂线钩3的限制。由此,挂线钩3从保持位置复原为待机位置。
图8~图12将该动作期间实现的状态按顺序示出。缝料的送料移动在下降的针2、2贯穿之前结束。挂线钩3维持保持位置直到缝料的送料结束,如图8所示,处于保持了左侧的针线线环的状态。针2、2在该状态下贯穿缝料下降。此时,如图8所示,右侧的针2在弯针1的后侧捕捉弯针线7,而左侧的针2在弯针1的后侧捕捉弯针线7,并且从挂线钩3保持的针线线环内通过,捕捉该针线线环。
挂线钩3在左侧的针2捕捉到针线线环的时刻,通过解除限位杆4的限制而移动到待机位置,如图9所示,解除针线线环的保持。弯针1与针2、2的下降一起进行右退动作,如图10所示从针线线环离开。此时,处于右侧的针2只捕捉了弯针线7、而左侧的针2捕捉了弯针线7以及针线6的线环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弯针1转换为左进,针2、2转换为上升。如图11所示,左进的弯针1捕捉针2、2分别保持的针线6、6的线环,上升的针2、2从缝料的上方拔出。由此,弯针1捕捉的右侧的针线6处于仅使弯针线7互连(interlooping)的状态,而左侧的针线6处于使弯针线7互连并且使之前形成的针线6的线环自连(intralooping)的状态。
一针量的缝制动作如图12所示,以针2、2上升到上死点附近、弯针1到达左进端的状态结束。此后,控制部8待机直到被赋予剪线信号23,当在图5的S4时刻被赋予剪线信号23时,将动作指令赋予输出侧的剪线致动器58,使该剪线致动器58进行规定的动作。由此,剪线钩50在左进之后进行右退动作。
左进的剪线钩50沿着弯针1的上部到达图13所示的进入端。此时,剪线钩50前端的第一钩部52从右侧与自弯针1的前端延伸的弯针线7相对,设于剪线钩50的中途部的第2钩部53从弯针1保持的针线6、6的线环内通过,成为从右侧与右侧的针线6的线环相对的状态。
剪线钩50在到达进入端之后进行右退动作。此时,第1钩部52捕捉弯针线7,第2钩部53捕捉两根针线6、6。这样捕捉的弯针线7和针线6、6被拉到剪线钩50的退出端。此时,被第2钩部53捕捉的针线6、6通过与剪线刀51的前端的刃部滑接而被剪断,被第1钩部52捕捉的弯针线7同样通过与剪线刀51的前端的刃部滑接而被剪断,并且被保持在比该剪断位置更靠弯针1侧的位置。具有剪线钩50和剪线刀51的剪线机构5通过以上的动作剪断针线6、6和弯针线7。
如图13、图14所示,剪线钩50由于与下表面的前侧弹性接触的板簧59的弹性力而被按压在与剪线刀51的滑接部,剪线刀51进行的针线6、6和弯针线7的剪断在上述板簧59的按压下变得准确。设于剪线钩50的前端的第1钩部52所捕捉的弯针线7如图14所示,在剪断后也以夹在剪线钩50的下表面和板簧59之间的状态被保持。第2钩部53所捕捉的针线6、6在剪断后分离为双线锁缝的线迹M的末端和针2、2侧。
如上所述结束剪断动作后,控制部8待机直到被赋予针线除去信号24,当在图5的S5时刻被赋予针线除去信号24时,对输出侧的空气刷28发出动作指令,使该空气刷28动作。空气刷28吹出空气,使在针2、2侧连续的针线6、6的剪断端跳起。然后,控制部8在图5的S6时刻向输出侧的压布汽缸27发出操作指令,使该压布汽缸27动作而使压布用的压脚上升,结束用于绽线防止的一系列动作。
由此,作业人员能够将结束缝制的缝料从针板P上取下,安装新的缝料开始下次缝制。此时,弯针线7通过剪线钩50和剪线刀51保持在针板P之下,针线6、6跳起到针板P上,如图14所示,处于分别从针2、2垂下的状态。因此,作业人员不需要对针线6、6和弯针线7进行任何处理就能开始下次缝制。
利用剪线机构5进行的针线6、6和弯针线7的剪断、基于空气刷28的动作的针线6、6的跳起、以及基于压布汽缸27的动作的押脚的上升不是本发明中的必须的动作。而且,在实施方式中,使得这些动作等待从外部赋予的剪线信号23和针线除去信号24而实施,但也可以作为用于绽线防止的一针量的缝制结束后的一系列动作实施。
图15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要部结构的从上方看的平面图,图16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要部结构的从下方看的平面图,图17、图18是对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图15、图16中使用箭头所示的“左、右”和“前、后”。
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包括挂线钩3和限位杆4,还包括摆动杆9。如图15所示,挂线钩3在安装有针板P的针板台10的上表面能够以上下方向的支轴34为中心摆动地被支承。支轴34在针板P的右后侧位于该针板P的附近。
挂线钩3具有圆弧形的弯曲形状,在从支轴34向左方延伸的支承臂3e的前端部向前方折回地连设。在针板P的下侧,挂线钩3的前端部从左侧后方与针落下位置A、A相邻,在该前端部设有向外突出的钩部3b。支承臂3e从支轴34也向前方延伸,在该延设端连结有连结棒35的一端部。
摆动杆9在针板台10的上表面能够以上下方向的支轴90为中心摆动地被支承。支轴90位于从挂线钩3的支轴34向右方离开的位置。摆动杆9从支轴90向前方延伸,在该摆动杆9的前端部连接有所述连结棒35的另一端部。
摆动杆9包括将前端部附近的右侧向下弯折而一体形成的压板91。如图16所示,在针板台10的下表面,在摆动杆9的左侧固定有挂线汽缸92。挂线汽缸92是具有向右突出的输出棒93的空气汽缸。输出棒93的前端与压板91相对置。输出棒93由于通过气管94向挂线汽缸92供给的工作空气的作用而进出,将压板91向右按压。
针板台10在挂线汽缸92的左侧具有向前突设的弹簧固定棒95,在该弹簧固定棒95与上述压板91之间张设有恢复弹簧96。恢复弹簧96是将压板91向左方拉抻施力的线圈弹簧,配设在连结棒35和挂线汽缸92之间。在图15、图17、图18中,将连结棒35的中途部剖开示出恢复弹簧96的一部分。
在挂线汽缸92处于非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摆动杆9由于恢复弹簧96的弹力被向左方拉,处于图15所示的摆动位置。挂线钩3通过连结棒35与摆动杆9连结,如图15所示,前端的钩部3b处于离开到针落下位置A、A(弯针1)的左后方的待机位置。
在挂线汽缸92工作的情况下,输出棒93进入,向右按压压板91。通过该按压,摆动杆9如图17中箭头所示,对抗恢复弹簧96的弹力逆时针摆动。挂线钩3的支承臂3e以支轴34为中心逆时针摆动,挂线钩3如图17中箭头所示,向右前方进入,挂线钩3前端的钩部3b如图17所示,到达针落下位置A、A附近的挂线位置,与实施方式1中同样,位于弯针1的后侧超出左侧(弯针1的进入端侧)的针线线环的位置。
如图16所示,限位杆4在针板台10的下表面能够以上下方向的支轴44为中心摆动地被支承。支轴44位于摆动杆9的支轴90的附近。限位杆4从支轴44向右方延伸。限位杆4具有将前端部附近的后侧向下弯折而一体形成的压板45,并具有在前缘的中途部形成缺口的卡合凹部46。
在针板台10的下表面,在后端部附近固定有限位汽缸47。限位汽缸47是具有向后突出的输出棒48的空气汽缸。输出棒48的前端与压板45相对置。输出棒48通过经由气管49供给到限位汽缸47的工作气体的作用而进入,向后按压压板45。
在针板台10的上表面,弹簧固定棒97在限位汽缸47的上侧向右突设,在该弹簧固定棒97和限位杆4的前端部之间张设有恢复弹簧98。恢复弹簧98是将限位杆4的前端部向后方拉抻施力的线圈弹簧。在图15、图17、图18中,将针板10的一部分剖开示出恢复弹簧98与限位杆4的连结部。
当限位汽缸47处于非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限位杆4由恢复弹簧98的弹力拉向前方,如图16所示,处于将前缘抵到摆动杆9的压板91的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在挂线汽缸92工作的情况下,压板91沿着限位杆4的前缘向右方移动。限位杆4在移动的压板91与设于前缘的卡合凹部46匹配的时刻受到恢复弹簧98的弹力拉抻,在图16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如图17所示,成为卡合凹部46的底面抵到摆动杆9的压板91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在挂线汽缸92处于非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摆动杆9由恢复弹簧96的弹力向左方拉抻,如图18中箭头所示顺时针摆动。压板91在限位杆4的卡合凹部46内滑动移动,在该压板91与卡合凹部46的左侧缘卡合的位置,上述摆动被限制。此时,挂线钩3的支承臂3e以支轴34为中心顺时针摆动,挂线钩3如图18中箭头所示向左后方后退移动。挂线钩3前端的钩部3b如图18所示,移动到前述挂线位置附近的保持位置,在该移动之间,与实施方式1中同样地捕捉左侧的针线线环并保持。
在这种状态下,在限位汽缸47工作的情况下,输出棒48进入,将限位杆4的压板45向后按压。通过该按压,限位杆4对抗恢复弹簧98的弹力而摆动。设于限位杆4的卡合凹部46移动到后方,解除与压板91的卡合。由此,摆动杆9由于恢复弹簧96的弹力作用而顺时针摆动,挂线钩3从保持位置向左后方移动,返回图15所示的待机位置。限位杆4由于限位汽缸47处于非工作状态而在恢复弹簧98的弹力作用下摆动,恢复到图15所示的摆动位置。
在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中,挂线钩3通过选择性地使挂线汽缸92和限位汽缸47动作,在待机位置、挂线位置、保持位置之间移动,能够实施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绽线防止方法。挂线汽缸92相当于钩致动器,限位汽缸47相当于限位致动器。
实施方式2的线迹绽线防止装置的上述动作,以挂线汽缸92和限位汽缸47为控制对象,更详细地说是以对挂线汽缸92和限位汽缸47给排工作空气的给排阀为控制对象,通过如图4所示构成的控制部8进行与图5所示的时序图同样的控制动作而能够实现。
图19是从缝料的背面侧观察通过本发明得到的缝纫终端部分的线迹的图,图20、图21是图19所示的线迹绽线防止效果的说明图。这些图是从缝料的背面侧观察的图,因此,与图6~图14的左右关系相反,但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图6~图14中的左、右。在图19~图21中,缝料的送料移动方向是白箭头所示的方向,在图19~图21中,上方为后,下方为前。
如图19所示,弯针线7从在双线锁缝的线迹M的最后形成于缝料的背面的右侧(图19中为左侧)的针线线环6a(以下,成为右最终线环6a)内通过,在用于绽线防止的一针量的缝制时从缝料的背面拔出的同侧的针线6的前方折回,于再次从右最终弯针6a内通过的位置被剪断。
另一方面,在一针量的缝制时从缝料的背面拔出的左侧(在图19中为右侧)的针线6如前所述,从在通常缝制时的最后形成于缝料背面的左侧(在图19中的右侧)的针线线环6b(以下,称为左最终线环6b)内通过,使该左最终线环6b自连,形成单环缝的线迹。因此,弯针线7如图所示,处于被按压在左侧的针线6和左最终线环6b之间的状态。
在图19~图21中,左最终线环6b为了明示与针线6的缠绕而以松弛的状态示出,实际的左最终线环6b在针线6通过后被拉紧,成为与右最终线环6a同样的状态。因此,弯针线7由针线6和左最终线环6b牢固地按压,如图所示,以被拉在左最终线环6b和前一回形成的左针线线环6c之间的状态被限制。这种限制对于施加给弯针线7的任何方向的作用力都能被维持,因此,能够将双线锁缝的线迹M特有的绽线的发生可靠地防止与其发生阶段。
如前所述,一针量的缝制时的缝料的送料距(送りピッチ)比通常缝制时的送料距小。因此,如图19所示,一针量的缝制时的针线6的拔出位置与左最终线环6b之间的间隔L比左最终线环6b与前一回形成的左针线线环6c之间的间隔L0小。由此,左侧的针线6与左最终线环6b之间的弯针线7的按压被强化,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由弯针线7脱出引起的绽线的发生。
从强化弯针线7的按压这一观点出发,上述间隔L优选尽可能小。另一方面,在上述间隔L小的情况下,例如,在薄的缝料中,针线6的拔出位置和左最终线环6b之间的强度不足,有可能引起缝料的损伤。因此,上述间隔L即一针量的缝制时的缝料的送料距需要根据缝料的种类适当地设定。
图20示出了弯针线7的剪断端部被向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拉抻的状态。在这种被拉抻的情况下,如前所述,从同侧的针线6之前通过的弯针线7的线环缩小,被拉入右最终线环6a内。结果,针线6被夹在弯针线7和右最终线环6a之间成为图20所示的状态,利用针线6和弯针线7形成图示那样的“结扣”。这种“结扣”对弯针线7施加阻力,发挥防止该弯针线7脱出的作用,在成为图20所示的状态时,双线锁缝线迹的绽线通过左侧的自连部和右侧的“结扣”的相乘作用能够更可靠地防止。
以上这样的弯针线7的拉抻,在剪断该弯针线7时、或从针板P上取下缝料时自然发生,图20所示的缝纫终端部的状态在本发明的绽线防止方法的实施过程中不需要附加的操作就能实现。
另一方面,在弯针线7的剪断端部被向与图20中的箭头相反的方向拉抻的情况下,从右最终线环6a脱出,成为图21所示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由左最终线环6b和针线6形成的自连被维持,弯针线7的脱出在自连部被阻止。因此,向缝纫始端的绽线在左侧的自连部的位置停止,能够防止双线锁缝的线迹M特有的绽线的发生。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两根针线6、6和弯针线7形成的双线锁缝的线迹,本发明的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以及用该装置实施的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在使用3根以上的针线的双线锁缝的线迹中也同样能够适用,能够有效地防止绽线的发生。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捕捉两根针线6、6形成的针线线环中位于弯针1的进入端侧的一个并在这种状态下进行1针量的缝制动作的情况,但捕捉的针线线环也可以是包含弯针1的进入端侧的一个的多个线环,另外,在这种保持状态下实施的缝制动作也可以是两针或两针以上。
由以上说明可以明确,在本发明中,在缝制结束时弯针处于进入状态,将该弯针捕捉的针线线环在后侧保持,在这种状态下实施至少一针量的缝制动作,使所保持的针线线环用下降的针保持的针线自连,因此,在针线的自连部分,弯针线被可靠地按压,能够将线迹的绽线在发生阶段有效地防止。自连部分形成的弯针线的按压难以受到针线的张力的影响,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发生绽线。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意在至少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本发明不应被狭义地解释为仅限定为这样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和权利要求所述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
Claims (2)
1.一种双线锁缝的线迹结构,保持着针线上下移动的针贯穿针板上的缝料,在与所述针的上下移动路线大体正交的方向上进行进退动作的弯针进出以捕捉所述缝料的背面侧形成的针线线环,用所述弯针保持的弯针线将所述针线与其他线互连,从而在进行送料移动的所述缝料上形成所述双线锁缝的线迹结构,
该线迹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针线线环中位于所述缝料的送料移动方向的终端部的至少一个针线线环通过在形成所述针线线环后贯穿所述缝料的针线实现自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锁缝的线迹结构,其特征在于,贯穿所述缝料的针线与通过该针线实现自连的针线线环之间在所述缝料的送料方向上的间隔小于通过所述弯针线与其他线实现互连的针线线环之间在所述缝料的送料方向上的间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54503 | 2010-03-11 | ||
JP2010054503 | 2010-03-11 | ||
JP2011016821A JP5618241B2 (ja) | 2010-03-11 | 2011-01-28 |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及び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 |
JP2011-016821 | 2011-01-28 | ||
CN201110059083.8A CN102191632B (zh) | 2010-03-11 | 2011-03-09 | 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和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59083.8A Division CN102191632B (zh) | 2010-03-11 | 2011-03-09 | 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和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78436A true CN104278436A (zh) | 2015-01-14 |
CN104278436B CN104278436B (zh) | 2018-01-19 |
Family
ID=44938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84297.6A Active CN104278436B (zh) | 2010-03-11 | 2011-03-09 | 双线锁缝的线迹结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2) | JP5618241B2 (zh) |
KR (1) | KR101961839B1 (zh) |
CN (1) | CN104278436B (zh) |
TW (1) | TWI52398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94598B2 (ja) * | 2011-05-23 | 2014-05-14 |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及び縫目構造 |
JP5522577B2 (ja) * | 2011-08-08 | 2014-06-18 |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付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
JP5936084B2 (ja) * | 2011-09-13 | 2016-06-15 |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 二重環縫いの縫目構造 |
JP5885018B2 (ja) | 2011-09-13 | 2016-03-15 |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 二重環縫いの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及び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 |
JP6059917B2 (ja) * | 2012-08-29 | 2017-01-11 | Juki株式会社 |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
JP6395137B2 (ja) * | 2015-05-11 | 2018-09-26 |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付き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
JP7324393B2 (ja) * | 2019-08-10 | 2023-08-10 |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及び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 |
KR102172994B1 (ko) | 2020-06-30 | 2020-11-02 | 서영복 | 이중체인 스티치인 솔기의 풀림 방지장치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33877A (ja) * | 1993-02-09 | 1994-08-23 | Yamato Sewing Mach Seizo Kk | 縫い目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
CN1208089A (zh) * | 1997-08-12 | 1999-02-17 | 飞马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 防止针脚松开的方法及装置 |
CN1295147A (zh) * | 1999-11-09 | 2001-05-16 |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 针脚的绽线防止装置 |
CN1298974A (zh) * | 1999-12-09 | 2001-06-13 | 重机公司 | 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 |
CN1847503A (zh) * | 2005-04-14 | 2006-10-18 |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 缝线的绽线防止装置及防止绽线的方法 |
CN1932113A (zh) * | 2005-09-14 | 2007-03-21 |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 线迹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18482B2 (ja) * | 1996-02-28 | 2002-08-26 | ペガサス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 縫い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
JP3535353B2 (ja) * | 1997-08-12 | 2004-06-07 | ペガサス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 縫い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
CN1227401C (zh) * | 2001-03-28 | 2005-11-16 | 重机公司 | 缝纫机 |
JP5053047B2 (ja) * | 2007-11-14 | 2012-10-17 | 株式会社ミドリ安全縫技研究所 | 縫い目及び縫い目形成装置並びに縫い目の形成方法 |
-
2011
- 2011-01-28 JP JP2011016821A patent/JP5618241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3-03 TW TW100107058A patent/TWI523984B/zh active
- 2011-03-09 CN CN201410384297.6A patent/CN104278436B/zh active Active
- 2011-03-11 KR KR1020110021914A patent/KR10196183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
- 2014-08-29 JP JP2014175291A patent/JP5936085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33877A (ja) * | 1993-02-09 | 1994-08-23 | Yamato Sewing Mach Seizo Kk | 縫い目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
CN1208089A (zh) * | 1997-08-12 | 1999-02-17 | 飞马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 防止针脚松开的方法及装置 |
CN1295147A (zh) * | 1999-11-09 | 2001-05-16 |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 针脚的绽线防止装置 |
CN1298974A (zh) * | 1999-12-09 | 2001-06-13 | 重机公司 | 缝制链式线迹缝纫机 |
CN1847503A (zh) * | 2005-04-14 | 2006-10-18 |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 缝线的绽线防止装置及防止绽线的方法 |
CN1932113A (zh) * | 2005-09-14 | 2007-03-21 |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 线迹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239975A (ja) | 2014-12-25 |
TWI523984B (zh) | 2016-03-01 |
KR101961839B1 (ko) | 2019-03-25 |
JP5936085B2 (ja) | 2016-06-15 |
CN104278436B (zh) | 2018-01-19 |
JP2011206527A (ja) | 2011-10-20 |
TW201135001A (en) | 2011-10-16 |
JP5618241B2 (ja) | 2014-11-05 |
KR20110102843A (ko) | 2011-09-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97120B (zh) | 线迹脱散防止方法、线迹脱散防止装置和线迹结构 | |
CN104278436A (zh) | 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和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 | |
JP4164157B2 (ja) | 糸切り装置を備えたミシン | |
CN102191632B (zh) | 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和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 | |
CN105862276B (zh) | 缝纫机 | |
CN104342858B (zh) | 双链环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及切线方法 | |
CN105568575B (zh) | 一种缝纫机去鸟巢结构的松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1081251C (zh) | 防止缝线绽开的方法及装置 | |
CN202227092U (zh) | 缝纫机 | |
CN1163645C (zh) | 针脚的绽线防止装置及装备着针脚绽线防止装置的缝纫机 | |
CN1107756C (zh) | 防止针脚松开的方法及其装置 | |
JPH1157253A (ja) | 縫い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3668792B (zh) | 双重环缝缝纫机 | |
TWI734685B (zh) | 附有線跡綻線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 | |
CN108130661A (zh) | 切面线装置、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 |
KR20020090143A (ko) | 재봉틀의 실절단 장치 | |
JP7142493B2 (ja) | ミシン | |
JP7324393B2 (ja) |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及び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 | |
CN104593949B (zh) | 双线锁缝方法和双线锁缝缝纫机 | |
US365651A (en) | Office | |
JPH05200179A (ja) | ミシンの糸切り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JP2002113278A (ja) |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 |
JP2583088B2 (ja) | 多頭ミシンにおける上糸切れ補修方法 | |
JP6374745B2 (ja) | ミシン | |
JP2017099657A (ja) | ミシ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