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24303U - 婴儿车 - Google Patents
婴儿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624303U CN202624303U CN201090000805.1U CN201090000805U CN202624303U CN 202624303 U CN202624303 U CN 202624303U CN 201090000805 U CN201090000805 U CN 201090000805U CN 202624303 U CN202624303 U CN 2026243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switching
- switching part
- holding position
- transmission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5000004443 Ricinu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5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9643 circumnu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4565 Tremo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20—Handle bars; Handles
- B62B9/203—Handle bars; Handles movable from front end to rear end posi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2301/00—Wheel arrangements; Steering; Stability; Wheel suspension
- B62B2301/04—Wheel arrangements; Steering; Stability; Wheel suspension comprising a wheel pivotable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e.g. swivelling castors
- B62B2301/046—Wheel arrangements; Steering; Stability; Wheel suspension comprising a wheel pivotable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e.g. swivelling castors with means restricting the rotation about that axis
- B62B2301/0463—Wheel arrangements; Steering; Stability; Wheel suspension comprising a wheel pivotable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e.g. swivelling castors with means restricting the rotation about that axis by blocking the rotation at a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儿车。该婴儿车(10)包括:框架部(20)、可摆动地与框架部(20)连结的手柄(50)、可回旋地保持车轮的脚轮机构(60、80)、以及具有根据手柄(50)的位置而保持在规定位置的切换部件(105)的切换机构(100)。在脚轮机构上设有限制车轮的回旋的锁定部件(75、95)。设有与切换部件的移动连动地操作锁定部件的传递机构(120、13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手柄可以在向前方倾斜的位置和向后方倾斜的位置之间摆动,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设置在前脚或者后脚的车轮可以根据手柄的位置自动地切换成相对婴儿车的前后方向可以回旋或者不可回旋的状态。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使婴幼儿朝向行进方向的前方而乘坐的婴儿车。并且,最近,具有侧视时可以在向垂直轴的前方倾斜的第一位置(面对推位置)和向垂直轴的后方倾斜的第二位置(背面推位置)之间摆动的手柄的婴儿车也广泛普及。在这种婴儿车中,当手柄位于第二位置时,操作者(保护者)可以从婴幼儿的背面侧握住手柄,使婴幼儿朝向行进方向的前方并推婴儿车使其前进。另一方面,当手柄位于第一位置时,操作者可以从与婴幼儿面对的前脚侧的位置握住手柄,使后脚侧成为行进方向的前方并推婴儿车使其前进。
然而,考虑到婴儿车的操作性,较为理想的是安装在行进方向的前方侧脚的车轮可以相对前后方向回旋,而安装在行进方向的后方侧脚的车轮不可相对前后方向回旋。而且,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2-284015A中,公开了一种婴儿车,该婴儿车的设置在前脚及后脚的车轮可以根据手柄的位置自动切换成相对前后方向可以回旋或者不可回旋的状态。
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2-284015A所公开的婴儿车中,锁定切换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前脚上。并且,锁定切换部件被向第一位置(面对推位置)摆动的手柄推压而滑动,由此,可以将车轮切换为可以回旋的状态或者不可回旋的状态。
然而,一般而言,考虑到乘坐的舒适度和操作性等方面,前脚的倾斜角度和手柄的摆动范围需要与婴儿车的其他结构相关联地进行设定。因此,在所有的婴儿车中,手柄推压锁定切换部件的方向不可能与锁定切换部件的可滑动的方向、即前脚延伸的方向一致。因此,无法通过手柄的摆动使锁定切换部件平滑地滑动,换言之,无法用手柄稳定、可靠地对锁定切换部件进行操作。本来,从易于握住手柄或者易于操作手柄的观点出发,由于婴儿车整体的结构,有时会发生使手柄摆动到前脚的侧方位置是不适当的情况。此时,也无法摆动手柄来推压锁定切换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考虑到这些问题而做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手柄的位置、更加稳定且可靠地对车轮的状态进行切换操作的婴儿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包括:具有前脚和后脚的框架部;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地与框架部连结的手柄;设置在所述前脚和所述后脚中的至少一方上的脚轮机构,该脚轮机构具有:车轮、将所述车轮保持成可旋转且可回旋的车轮保持件、以及可在限制所述车轮的回旋的锁定位置与使所述车轮可以回旋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锁定部件;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具有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被保持在第一保持位置、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被保持在第二保持位置的切换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切换机构与所述脚轮机构之间的传递机构,该传递机构将所述切换部件在所述第一保持位置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之间的移动传递给所述锁定部件,使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锁定解除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或从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锁定解除位置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所述切换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手柄上,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切换部件配置在所述手柄上的所述第一保持位置,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切换部件配置在所述手柄上的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不同的所述第二保持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所述框架部具有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合部件与所述切换部件卡合而将所述切换部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保持位置,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卡合部件与所述切换部件卡合而将所述切换部件保持在所述第二保持位置。在该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所述框架部还具有与所述前脚和后脚连结的扶手,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和所述第二卡合部件设置在所述扶手上。另外,在该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所述切换部件和所述框架部构成为,通过所述切换部件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卡合,所述手柄的离开所述第一位置的摆动被限制,并且通过所述切换部件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卡合,所述手柄的离开所述第二位置的摆动被限制。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所述切换部件可以沿着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在所述手柄上移动,从所述切换部件到所述手柄的摆动中心的、沿着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在所述切换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时和所述切换部件位于所述 第二保持位置时不同。
或者,在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所述切换部件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框架部,所述切换部件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可以突出到所述手柄摆动时的轨道范围内、或者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的所述手柄摆动时的轨道范围内,所述切换部件构成为,通过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或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过程中的所述手柄或安装在该手柄上的部件推压所述突出部,从而使所述切换部件在所述第一保持位置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之间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在所述前脚的下端设有前脚用脚轮机构,并且在所述后脚的下端设有后脚用脚轮机构,在所述前脚用脚轮机构和所述后脚用脚轮机构中的一方与所述切换机构之间设有第一所述传递机构,在所述前脚用脚轮机构和所述后脚用脚轮机构中的另一方与所述切换机构之间设有第二所述传递机构。
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第一所述传递机构具有: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切换部件和所述前脚用脚轮机构的所述锁定部件上的引线,以及所述引线从其内部通过的管状部件,第二所述传递机构具有: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切换部件和所述后脚用脚轮机构的所述锁定部件上的引线,以及所述引线从其内部通过的管状部件,当所述切换部件从第一保持位置向第二保持位置移动时,第一所述传递机构的引线随着所述切换部件的移动从第一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切换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外拉出,并且被从第一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前脚用脚轮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内拉入,第二所述传递机构的引线随着所述切换部件的移动被从第二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切换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内推入,并且被从第二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后脚用脚轮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外推出,当所述切换部件从第二保持位置向第一保持位置移动时,第一所述传递机构的引线随着切换部件的移动被从第一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切换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内推入,并且被从第一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前脚用脚轮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外推出,第二所述传递机构的引线随着切换部件的移动被从第二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切换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外拉出,并且被从第二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后脚用脚轮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内拉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所述传递机构具有: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切换部件和所述脚轮机构的锁定部件上的引线、以及所述引线从其内部通过的管状部件,所述脚轮机构设置在所述前脚的下端当所述切换部件从第一保持位置向第二保持位置移动时,所述传递机构的引线随着所述切换部件的移动被从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切换机 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外拉出,并且被从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脚轮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内拉入,当所述切换部件被从第二保持位置向第一保持位置移动时,所述传递机构的引线随着所述切换部件的移动被从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切换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内推入,并且被从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脚轮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外推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所述脚轮机构至少设置在所述前脚的下端。
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所述传递机构具有: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切换部件和所述脚轮机构的锁定部件上的引线、以及所述引线从其内部通过的管状部件,当所述切换部件从第一保持位置向第二保持位置移动时,所述传递机构的引线随着所述切换部件的移动被从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切换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外拉出,并且被从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脚轮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内拉入,当所述切换部件从第二保持位置向第一保持位置移动时,所述传递机构的引线随着所述切换部件的移动被从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切换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内推入,并且被从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脚轮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外推出。
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所述框架部还具有与所述前脚和后脚连结的扶手,所述切换部件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扶手上。
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所述切换部件支撑在所述扶手内,所述突出部可从所述扶手突出;或者所述切换部件的一部分配置在所述扶手内,所述突出部可从所述扶手突出。
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所述切换部件的转动轴线与一假想平面平行地延伸,该假想平面包含手柄或安装在手柄上的部件的可与突出部接触的部分的、与手柄摆动相伴的移动轨迹;或者所述切换部件的转动轴线与手柄或安装在手柄上的部件的可与突出部接触的部分的、与手柄摆动相伴的移动轨迹垂直。
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所述切换部件的所述突出部构成为,当位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时,进入所述手柄的所述轨道范围内或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的所述轨道范围内,被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摆动的所述手柄或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推压。
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所述切换部件的所述突出部被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的手柄或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推压到所述手柄的所述轨道范围外或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的所述轨道范围外。
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当所述切换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保持位 置时,所述切换部件的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手柄的所述轨道范围外或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的所述轨道范围外。
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所述传递机构具有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切换部件和所述锁定部件上的引线、以及引线从其内部通过的管状部件,所述引线的切换机构侧端部在所述突出部附近固定于所述切换部件。
并且,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所述切换部件具有:第一突出部,当所述切换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时,该第一突出部突出到所述手柄的所述轨道范围内或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的所述轨道范围内,被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摆动的所述手柄或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推压;以及第二突出部,当所述切换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时,该第二突出部突出到所述手柄的所述轨道范围内或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的所述轨道范围内,被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摆动的所述手柄或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推压。
另外,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所述切换机构也可以构成为,当所述切换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之间时,所述切换部件被向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或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施力。
又,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在所述前脚的下端设有前脚用脚轮机构,并且在所述后脚的下端设有后脚用脚轮机构,在所述前脚用脚轮机构和所述后脚用脚轮机构中的一方与所述切换机构之间设有第一所述传递机构,在所述前脚用脚轮机构和所述后脚用脚轮机构中的另一方与所述切换机构之间设有第二所述传递机构。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中,也可以做成,所述手柄在所述第一位置向前方倾斜,在所述第二位置向后方倾斜,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前脚用脚轮机构的所述前轮的回旋被限制,所述手柄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后脚用脚轮机构的所述后轮的回旋被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婴儿车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手柄配置在第二位置(背面推位置)的状态下的婴儿车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手柄配置在第一位置(面对推位置)的状态下的婴儿车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前脚用脚轮机构的侧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前脚用脚轮机构的纵向剖视图,表示锁定部件配置在锁定解除位置的状态。
图6是与图5对应的剖视图,表示锁定部件配置在锁定位置的状态。
图7是沿着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后脚用脚轮机构的侧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后脚用脚轮机构的纵向剖视图,表示锁定部件配置在锁定位置的状态。
图10是用于说明切换机构的图,是表示婴儿车的局部侧视图。
图11是与图10对应的图,是用于说明切换机构的一变形例的图。
图12是沿着图11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与图12对应的图,表示配置在与图12所示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上的切换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婴儿车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其中,图1~图3中示出了婴儿车的整体结构。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0包括具有前脚22和后脚24的框架部20、以及可摆动地与框架部20连结的手柄50。另外,在框架部20的前脚22的下端设有具有前轮61的前脚用的脚轮机构60,并且在框架部20的后脚24的下端设有具有后轮81的后脚用的脚轮机构8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婴儿车10如广泛普及(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6-117012A)的那样,是可折叠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0中,通过使手柄50相对框架部20摆动,操作者(保护者)可以从婴幼儿的背面侧握住手柄50来操纵婴儿车10,使婴幼儿朝向行进方向的前方而使婴儿车10行驶,并且,操作者也可以从与婴幼儿面对的前脚侧的位置握住手柄50来操纵婴儿车10,使婴儿车10的后脚侧成为行进方向的前方而使婴儿车10行驶,这两种方式都是可行的。
此处,在本说明书中,对于婴儿车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这样的用语在没有特别指出时,其意思是以乘坐在处于展开状态的婴儿车10的婴幼儿为基准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更详细地说,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是连接图1的纸面的左下与右上的方向,相当于图2及图3的纸面的左右的方向。而且,只要没有特别指出,“前”是乘车的婴幼儿所朝向的一侧,图1的纸面的左下侧以及图2和图3的纸面的左侧为婴儿车10的前侧。另一方面,婴儿车10的“上下方向”是与前后方向垂直并且与接地面垂直的方向。因此,在接地面是水平面时, “上下方向”指垂直方向。另外,“横向”是宽度方向,是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中的任意一个都垂直的方向。
首先,作为婴儿车的整体结构,对框架部20及手柄5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0,整体为以沿前后方向的横向中心面为中心的大致对称的结构。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框架部20具有:分别配置在左右的一对前脚22、分别配置在左右的一对后脚24、分别配置在左右的一对扶手28、以及分别配置在左右的一对连结杆26。
前脚22、后脚24及连结杆26是由筒状部件、例如铝合金制的管形成而得到的。另一方面,扶手28是由例如树脂形成而得到的。前脚22的上方端部可转动(可摆动)地与配置在对应一侧(左侧或者右侧)的扶手28的前方部分连结。同样地,后脚24的上方端部可转动(可摆动)地与配置在对应一侧(左侧或者右侧)的扶手28的前方部分连结。另外,连结杆26的上方部分可转动(可摆动)地与配置在对应一侧(左侧或者右侧)的扶手28的后方部分连结。
框架部20还具有连结左前脚22与左连结杆26的左侧方连结部件32、以及连结右前脚22与右连结杆26的右侧方连结部件32。各侧方连结部件32的前方部分可转动地与前脚22的中间部分连结,各侧方连结部件32的后方部分可转动地与连结杆26的下方部分连结。侧方连结部件32是由例如铝合金制的板材形成而得到的。另外,框架部20还具有连结左后脚24与左连结杆26的左支架34、以及连结右后脚24与右连结杆26的右支架34。各支架34的一部分可转动(可摆动)地与后脚24的中间部分连结,其他部分可转动地与连结杆26的下方部分连结。
并且,作为横向延伸的构成要素,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0具有连结在一对前脚22之间的前侧上部连结撑条36、脚板38及连结在一对后脚24之间的后侧上部连结撑条40。另外,在一对扶手28之间可拆下地设置有可弯曲的保护部件42。
手柄50可摆动地与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框架部20连结。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柄50包含互相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大致直线状的一对直线部51a、以及连结在一对直线部51a之间的中间部51b,整体具有大致U字形的形状。手柄50的U字形的两端部可转动(可摆动)地与对应侧的支架34连结。另外,手柄50相对于支架34的转动轴线(摆动中心)与支架34和连结杆26的转动轴线、以及连结杆26和侧方连结部件32的转动轴线一致。利用这样的结构,如图2及图3所示,手柄50相对框架部20摆动,手柄50的直线部51a在扶手28的侧方沿着扶手28移动。
在手柄50的能够在扶手28的侧方移动的一对直线部51a上,分别设有切换部件105。 各切换部件105可以沿着直线部51a相对直线部51a滑动。并且,在手柄50的中间部51b设有对切换部件105的滑动进行远距离操作的远距离操作装置53。
另一方面,如图2及图3所示,在各扶手28上设有一对第一卡合部件(第一卡合突起)30a和第二卡合部件(第二卡合突起)30b,其与切换部件105卡合、限制手柄50的转动。各切换部件105具有设置在前方侧和后方侧的收容部105a。如图10中的局部剖面所示,收容部105a的下方开放。因此通过在手柄50配置在规定位置的状态下,操作远距离操作装置53,使切换部件105向上方滑动,从而可以解除切换部件105与卡合部件30a、30b的卡合。反之,通过使切换部件105向下方滑动,利用收容部105a从上方覆盖卡合部件30a、30b,能够使切换部件105与卡合部件30a、30b卡合。
如图3所示,通过使设置在前方的第一卡合突起30a与切换部件105卡合而互相卡止,从而使手柄50固定在第一位置(面对推位置)P1。当手柄50固定在第一位置P1时,手柄50成为在侧视图中从沿着垂直轴在转动轴线(摆动中心)O1上倒立的位置(图3的单点划线的位置)向婴儿车10的前方倾斜的状态(向前脚侧倾抖的状态),与后脚24大致平行地延伸。然后,操作者可以从与婴幼儿面对的婴儿车10的前脚侧的位置握住手柄50,推婴儿车10使其前进。此时,婴儿车10的后脚侧成为行进方向的前方。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通过使设置在后方的卡合突起30b与切换部件105卡合而互相卡止,从而使手柄50固定在第二位置(背面推位置)P2。当手柄50固定在第二位置P2时,手柄50成为在侧视图中从沿着垂直轴在转动轴线(摆动中心)O1上倒立的位置(图2的单点划线的位置)向婴儿车10的后方倾斜的状态(向后脚侧倾斜的状态),与连结杆26大致平行地延伸。然后,操作者可以从成为婴幼儿的背面侧的婴儿车10的后脚侧的位置握住手柄50,使婴幼儿朝向行进方向的前方并推婴儿车10使其前进。此时,婴儿车10的前脚侧成为行进方向的前方。
另外,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与第一卡合部件30a和第二卡合部件30b卡合的切换部件105起到切换机构100的作用,该切换机构100将手柄50的摆动运动变换成不同的运动,以对脚轮机构60、80的车轮61、81的回旋进行限制或解除限制。
具有以上这样的整体结构的婴儿车10可以通过使各构成部件互相转动而进行折叠。具体而言,通过将配置在第二位置P2的手柄50先向后上方提起之后再向下方按下,使支架34相对于后脚24在图2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随着该操作,扶手28及侧方连结部件32相对于连结杆26在图2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这样的操作,在侧视图中手柄50与前脚22大致平行地配置,并且,手柄50的配置位置下降。如上所述,可以折叠婴儿车10, 使婴儿车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尺寸变小。另一方面,为了将婴儿车10从折叠状态展开,只需进行与上述的折叠操作相反的步骤即可。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4至图7对前脚用的脚轮机构60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一对前脚22的下端分别设有前脚用脚轮机构60。两个前脚用脚轮机构60的结构彼此相同。如图4至图6所示,脚轮机构60具有:前轮(车轮)61;车轮保持件62,该车轮保持件62将前轮61保持成可旋转且可以相对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回旋;以及锁定部件75,该锁定部件75设置在车轮保持件62上,并可以在限制车轮61回旋的锁定位置P11与使车轮61可以回旋的锁定解除位置P12之间移动。
如图5及图6所示,车轮保持件62具有固定在前脚22上的基部63、通过销63a固定在基部63上的轴66、以及与轴66连结的保持部67。轴66与处于展开状态的婴儿车10的接地面大致垂直地延伸。保持部67通过轴承70可旋转地支撑于轴66(参照图5)。并且,保持部67通过旋转轴73将前轮61保持成可旋转。在这种脚轮机构60中,保持部67相对于轴66进行旋转,从而车轮61可以相对于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进行回旋。
另外,旋转轴73位于从轴66的轴线沿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错开的位置,并沿横向延伸。因此,当使婴儿车行驶时,前轮61相对于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回旋,并使轴66的轴线配置在旋转轴73的行进方向的前方。此处,图5表示婴儿车10以前脚侧作为行进方向的前方而走行时的脚轮机构60,图6表示婴儿车10以后脚侧作为行进方向的前方而走行时的脚轮机构60。另外,在图4~图6中,省略了一侧的前轮61。
如图5及图6所示,在基部63上设有起到锁定单元的作用的锁定部件75。通过销76将锁定部件75的一个端部75a与基部63连结。锁定部件75能够以销76为中心相对于基部63摆动,如图5及图6所示,在与保持部67卡合的锁定位置P11以及不与保持部67卡合的锁定解除位置P12之间移动。
如图6及图7所清楚地显示的那样,保持部62的与锁定部件75卡合的部分形成为大致圆筒状。而且,如图7所示,在圆筒状外周面69a的一部分上形成有锁定部件75所嵌入的凹部69b。上述锁定部件75的锁定位置P11是指锁定部件75进入该凹部69b内、保持部67相对于锁定部件75和轴66的旋转被限制的位置。在这样的结构中,若锁定部件75配置在锁定位置P11,则可以限制前轮61相对于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的回旋运动。下面,将这样车轮的回旋运动被限制的状态简称为锁定状态。另外,锁定部件75被未图示的扭簧从锁定解除位置P12向锁定位置P11施力。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8及图9,对分别设置在一对后脚24下端的后脚用的脚轮机构 80进行说明。两个后脚用脚轮机构80的结构彼此相同。另外,后脚用的脚轮机构80与前脚用的脚轮机构60的结构大致相同。即,如图8及图9所示,脚轮机构80具有:后轮(车轮)81;车轮保持件82,该车轮保持件82将后轮81保持成可旋转且可以相对前后方向回旋,锁定部件95,该锁定部件95设置在车轮保持件82上,且可以在限制车轮81回旋的锁定位置P11与使车轮81可以回旋的锁定解除位置P12之间移动。如图9所示,车轮保持件82具有:固定在后脚24上的基部83;轴86,该轴86通过销83a固定在基部83上,且与处于展开状态的婴儿车10的接地面大致垂直地延伸;以及保持部87,该保持部87通过轴承90可旋转地支撑于轴86。并且,保持部87通过旋转轴93可旋转地保持后轮81。旋转轴93位于从轴86的轴线沿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错开的位置,并沿横向延伸。
如图9所示,在基部83上设有起到锁定单元的作用的锁定部件95。通过销96使锁定部件95的一个端部95a与基部83连结。锁定部件95以销96为中心可相对于基部83摆动,如图9所示,在与保持部87卡合的锁定位置P11以及不与保持部87卡合的锁定解除位置P12之间移动。
与前脚用的脚轮机构60一样,保持部87的与锁定部件95卡合的部分形成为大致圆筒状。而且,在圆筒状外周面89a的一部分上形成有锁定部件95所嵌入的凹部89b。上述锁定部件95的锁定位置P11是指锁定部件95进入该凹部89b内、保持部87相对于轴86的旋转被限制的位置。另外,锁定部件95被未图示的扭簧从锁定解除位置P12向锁定位置P11施力。
接下来,对切换机构100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切换机构100是为了对脚轮机构60、80的车轮61、81的回旋进行限制或解除限制而将手柄50的转动运动变换成不同的运动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机构100具有可滑动地设置在手柄50的直线部51a上的切换部件105。
如图10所示,切换部件105与设在扶手28的前方侧的第一卡合部件30a卡合而保持在手柄50的直线部51a上的第一保持位置P21,切换部件105与设在扶手28的后方侧的第二卡合部件30b卡合而保持在手柄50的直线部51a上的第二保持位置P22。如上所述,当切换部件105与第一卡合部件30a卡合而保持在第一保持位置P21上时,手柄50位于第一位置P1,并且从第一位置P1的摆动被限制。同样地,当切换部件105与第二卡合部件30b卡合而保持在第一保持位置P22上时,手柄50位于第二位置P2,并且从第二位置P2的摆动被限制。
如图10所示,手柄50上的第一保持位置P21与第二保持位置P22是互不相同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部件105可以沿着手柄50的直线部51a的长度方向在直线部51a上滑动。并且,如图10所示,切换部件105位于第一保持位置P21(图10中的双点划线)时、沿着手柄50的直线部51a的长度方向从切换部件105到手柄50的摆动中心O1的长度L1,与切换部件105位于第二保持位置P22(图10中的实线)时、沿着手柄50的直线部51a的长度方向从切换部件105到手柄50的摆动中心O1的长度L2是不同的。
此外,更详细地说,手柄50保持在第一保持位置P21时的、沿着手柄50的直线部51a的长度方向从切换部件105到手柄50的相对于框架部20的摆动中心O1的长度L1,比手柄50保持在第二保持位置P22时的、沿着手柄50的直线部51a的长度方向从切换部件105到手柄50的相对于框架部20的摆动中心O1的长度L2长。即,与手柄50配置于第二位置P2的情况相比,当手柄50配置于第一位置P1时,切换部件105从手柄50的摆动中心O1进一步离开,保持在更上方的位置。
另外,在手柄50的直线部51a内,设有未图示的弹簧,通过该弹簧,向切换部件105施加使其向接近手柄50的摆动中心O1的方向在手柄50的直线部51a上滑动的力。因此,当操作设置在手柄50的中间部51b上的远距离操作装置53时,克服来自内装于手柄50的弹簧的施力,使切换部件105动作。
接下来,说明传递机构120、130。在切换机构100与脚轮机构60、80之间设有将切换机构100的动作传递给脚轮机构的传递机构(传递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传递机构120分别设置在左侧和右侧的前脚用脚轮机构60与切换机构100之间。这两个第一传递机构120的结构相同。并且两个第二传递机构130分别设置在左侧和右侧的后脚用脚轮机构80与切换机构100之间。这两个第二传递机构130的结构也相同。
各传递机构120、130将切换部件105在第一保持位置21与第二保持位置22之间的移动传递给锁定部件75、95,使锁定部件75、95从锁定解除位置P12向锁定位置P11、或从锁定位置P11向锁定解除位置P12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递机构120和第二传递机构130的配置位置不同,但具有相同的结构。
传递机构120、130具有:两端分别安装在切换机构100的切换部件105及脚轮机构60、80的锁定部件75、95上的引线122、132、以及引线122、132通过其内部的管状部件124、134。如图5、图6、图9及图10所示,管状部件124、134的两端相对于手柄50的直线部51a及脚轮机构60、80的基部63、83固定。在这种结构中,引线122、132相对于管状部件124、134的移动与切换部件105相对于手柄50的滑动连动,并且也与脚轮机构60、80的锁定部件75、95相对于基部63、83的摆动连动。
具体地说,如图10所示,第一传递机构120的管状部件124的一端在手柄50上的固定位置位于保持在第一保持位置P21的切换部件105所配置的位置的上方。即,从第一传递机构120的管状部件124的一端到手柄50的摆动中心O1的长度,比从切换部件105到手柄50的摆动中心O1的长度长,所述切换部件105固定有从所述管状部件124的一端伸出的引线122的端部。
因此,当切换部件105在手柄50的直线部51a上向下方滑动而接近手柄50的摆动中心O1时、即从第一保持位置P21向第二保持位置P22移动时,第一传递机构120的引线122随着切换部件105的移动被从第一传递机构120的管状部件124的切换机构100侧端部向管状部件124外拉出,并且被从第一传递机构120的管状部件124的前轮用脚轮机构60侧端部向管状部件124内拉入。其结果,连结有引线122的前轮用脚轮机构60侧端部的前轮用脚轮机构60的锁定部件75从锁定位置P11向锁定解除位置P12移动(参考图5)。
相反,当切换部件105在手柄50的直线部51a上向上方滑动而远离手柄50的摆动中心O1时、即从第二保持位置P22向第一保持位置P21移动时,第一传递机构120的引线122随着切换部件105的移动被从第一传递机构120的管状部件124的切换机构100侧端部向管状部件124内推入,并且被从第一传递机构120的管状部件124的前轮用脚轮机构60侧端部向管状部件124外推出。其结果,连结有引线122的前轮用脚轮机构60侧端部的前轮用脚轮机构60的锁定部件75可以从锁定解除位置P12向锁定位置P11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第二传递机构130的管状部件134的一端在手柄上的固定位置位于保持在第二保持位置P22的切换部件105所配置的位置的下方。即,从第二传递机构130的管状部件134的一端到手柄50的摆动中心O1的长度,比从切换部件105到手柄50的摆动中心O1的长度短,所述切换部件105固定有从所述管状部件134的一端伸出的引线132的端部。
因此,当切换部件105在手柄50的直线部51a上向下方滑动而接近手柄50的摆动中心O1时、即从第一保持位置P21向第二保持位置P22移动时,第二传递机构130的引线132随着切换部件105的移动被从第二传递机构130的管状部件134的切换机构100侧端部向管状部件134内推入,并且被从第二传递机构130的管状部件134的后轮用脚轮机构80侧端部向管状部件134外推出。其结果,连结有引线132的后轮用脚轮机构80侧端部的后轮用脚轮机构80的锁定部件95可以从锁定解除位置P12向锁定位置P11移动。
相反,当切换部件105在手柄50的直线部51a上向上方滑动而远离手柄50的摆动中心O1时、即从第二保持位置P22向第一保持位置P21移动时,第二传递机构130的引线 132随着切换部件105的移动被从第二传递机构130的管状部件134的切换机构100侧端部向管状部件134外拉出,并且被从第二传递机构130的管状部件134的后轮用脚轮机构80侧端部向管状部件134内拉入。其结果,连结有引线122的后轮用脚轮机构80侧端部的后轮用脚轮机构80的锁定部件95可以从锁定位置P11向锁定解除位置P12移动。
另外,设置在手柄50上的弹簧(未图示)朝向手柄50的摆动中心O1施加在切换部件105上的力,比设置在脚轮机构60、80上的扭簧(未图示)使各锁定部件75、95摆动而将引线122、132向脚轮机构60、80侧拉出的力强。并且,当没有外力施加在切换机构100上时,前轮用脚轮机构60的锁定部件75配置在锁定解除位置P12,并且后轮用脚轮机构80的锁定部件95配置在锁定位置P11。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构成第一传递机构120的引线122和管状部件124从手柄50的内部通过,然后支撑于侧方连结部件32的外表面,接着从前脚22的内部通过并延伸至前轮用脚轮机构60。另一方面,构成第一传递机构130的引线132和管状部件134从手柄50的内部通过,然后从后脚24的内部通过并延伸至后轮用脚轮机构80。但是,第一传递机构120和第二传递机构130的这种路径只是示例,也可以通过各种路径连结在切换机构100与脚轮机构60、80之间。例如也可以不是从手柄50、前脚22、后脚24的内部通过,而是支撑在手柄50、前脚22、后脚24的外表面上。并且,第一传递机构120也可以以手柄50、后脚24、扶手28和前脚22的顺序经过这些部件,而从切换机构100延伸至前轮用脚轮机构60。
接下来,对摆动这样构成的婴儿车10的手柄50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通过使设置在手柄50上的切换部件105与设置在扶手28上的前方侧的第一卡合部件30a卡合,从而能够将手柄50固定于向前脚侧倾斜的第一位置P1(参考图3)。此时,保护者能够从婴儿车10的前脚侧握住配置于第一位置P1的手柄50,使婴儿车10的后脚侧成为行进方向前方而使婴儿车10行驶。另外,通过使设置在手柄50上的切换部件105与设置在扶手28上的后方侧的第二卡合部件30b卡合,从而能够将手柄50固定于向后脚侧倾斜的第二位置P2(参考图2)。此时,保护者能够从婴儿车10的后脚侧握住配置于第二位置P2的手柄50,使婴儿车10的前脚侧成为行进方向前方而使婴儿车10行驶。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手柄50的切换机构100的切换部件105,当手柄50位于第一位置P1时保持于第一保持位置P21,当手柄50位于第二位置P2时保持于第二保持位置P22。
而且,如上所述,当手柄50向前方倾倒而使切换部件105保持在第一保持位置P21 时,第一传递机构120的引线122从切换机构100侧向前轮用脚轮机构60侧移动,第二传递机构130的引线132从后轮用脚轮机构80侧向切换机构100侧移动。其结果,前轮用脚轮机构60的锁定部件75被配置于锁定位置P11,前轮61被保持为相对前后方向不可回旋的状态。相反,后轮用脚轮机构80的锁定部件95被配置于锁定解除位置P12,后轮81被保持为相对前后方向可以回旋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手柄50向后方倾倒而使切换部件105保持在第二保持位置P22时,第一传递机构120的引线122从前轮用脚轮机构60侧向切换机构100侧移动,第二传递机构130的引线132从切换机构100侧向后轮用脚轮机构80侧移动。其结果,前轮用脚轮机构60的锁定部件75被配置于锁定解除位置P12,前轮61被保持为相对前后方向可以回旋的状态。相反,后轮用脚轮机构80的锁定部件95被配置于锁定位置P11,后轮81被保持为相对前后方向不可回旋的状态。
无论将婴儿车10向哪个方向推,配置在行进方向前方的车轮都可以相对前后方向回旋,配置在行进方向后方的车轮相对前后方向的回旋都被限制,从操纵性或行驶稳定性的观点来看较为理想。而且,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0,如上述所述,可以根据手柄50的位置自动且稳定、可靠地将前脚用脚轮60及后脚用脚轮80的车轮61、81切换成可以回旋的状态或者不可回旋的状态。
采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当手柄50处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时,切换机构100的切换部件105被保持在不同的位置。并且,利用该切换部件105的位置变化,可以自动地控制各脚轮机构60、80的车轮61、81的回旋。尤其是,切换部件105进行线状(尤其是直线状)动作。通过传递机构,将这种切换部件105的动作传递给前脚用脚轮机构60以及后脚用脚轮机构80,从而能够稳定、可靠地将车轮61、81切换成可以回旋的状态或者不可回旋的状态。
并且,通过切换部件105与设置于框架部20的第一卡合部件30a或第二卡合部件30b卡合,从而当手柄50位于第一位置P1或第二位置时,切换部件105一定能够被配置在规定的位置。通过这种切换部件105的配置位置来操作前脚用脚轮机构60和后脚用脚轮机构80的锁定部件75、95,从而能够稳定、可靠地将车轮61、81切换成可以回旋的状态或者不可回旋的状态。
此外,切换机构100的切换部件105兼作将手柄50固定在第一位置P1或第二位置P2用的部件。因此,与另外设置切换部件作为切换机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零件件数。并且,由于零件件数的减少,婴儿车10的结构也简单化,所以能够稳定、可靠地将前脚用 脚轮机构60和后脚用脚轮机构80的车轮61、81切换成可以回旋的状态或者不可回旋的状态。
另外,关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实用新型要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下面,说明变更的一个例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与位于第二保持位置P22时相比、位于第一保持位置P21时切换部件105从手柄50的摆动中心O1远离的例子进行了表示,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与位于第二保持位置P22时相比、位于第一保持位置P21时切换部件105向手柄50的摆动中心O1靠近。另外,对第一传递机构120的切换机构100侧端部位于切换部件105的上方侧、第二传递机构130的切换机构100侧端部位于切换部件105的下方侧的例子进行了表示,但不限于此,可以变更成各种形态。在这种变形例中,随着手柄50的摆动,也可以自动地使位于行进方向后方侧的脚轮机构的车轮的回旋受到限制,并且使位于行进方向前方侧的脚轮机构的车轮可以回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构成为将手柄50固定在第一位置P1或第二位置P2用的部件也起到切换机构100的切换部件105的作用的例子进行了表示,但不限于此,作为一例,也可以如图11~图13所示,不同于将手柄50固定在第一位置P1或第二位置P2用的滑动部件55,另外设置切换机构100的切换部件105。并且,在图11~图13所示的例子中,滑动部件55除了未与传递单元连结以外,其余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切换部件105相同。另外,在图11~图13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等对应的结构等标记相同的符号。
在图11~图13所示的例子中,切换部件106可转动地支撑于框架部50。切换部件106具有可突出到手柄50摆动时的轨道范围(所通过的范围)Z内的突出部106a、106b,突出部106a、106b构成为能够与摆动过程中的手柄50接触。尤其是,在图示的例子中,切换部件106可转动地支撑在扶手28内,突出部106a、106b可从扶手28突出。如图12和图13所示,切换部件106具有对称形状,具有第一突出部106a和第二突出部106b这两个突出部。
切换部件106的转动轴RA与包含移动轨迹的假想平面大致平行地延伸,该移动轨迹为手柄50的可与突出部106a、106b接触的部分的、与手柄50的摆动相伴的轨迹。由此,通过从第一位置P1向第二位置P2、或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过程中的手柄50推压切换部件106的突出部106a、106b,从而使切换部件106能够在第一保持位置P21与第二保持位置P22之间摆动。
如图12的实线所示,当切换部件106被保持在第二保持位置P22时,第一突出部106a从扶手28突出,进入手柄50摆动时的轨道范围Z内。另一方面,第二突出部106b与扶手28的外表面在大致相同的平面上延伸,没有突出到手柄50摆动时的轨道范围Z内。因此,当手柄50从第二位置P2(实线)向第一位置P1(双点划线)移动时,手柄50不与相对于第一突出部106a位于手柄50的移动路径前方侧的第二突出部106b接触,在通过面对转动轴RA的位置后,与第一突出部106a冲撞而推压第一突出部106a(参考图13)。然后,通过手柄50推压第一突出部106a,从而切换部件106从第二保持位置P22(实线)向第一保持位置P21(双点划线)移动。
相反,如图12的双点划线所示,当切换部件106被保持在第一保持位置P21时,第一突出部106a与扶手28的外表面在大致相同的平面上延伸,没有突出到手柄50摆动时的轨道范围Z内。另一方面,第二突出部106b从扶手28突出,进入手柄50摆动时的轨道范围Z内。因此,当手柄50从第一位置P1(双点划线)向第二位置P2(实线)移动时,手柄50不与相对于第二突出部106b位于手柄50的移动路径前方侧的第一突出部106a接触,在通过面对转动轴RA的位置后,与第二突出部106b冲撞而推压第二突出部106b。然后,通过手柄50推压第二突出部106b,从而切换部件106从第一保持位置P21向第二保持位置P22移动。
另外,本变形例的切换机构100还具有两端支撑于一对支撑片28b且配置在扶手28内的板状部件28a。并且,切换部件106具有向扶手28的内方突出的推压突出部106c。该推压突出部106c在扶手28内位于与板状部件28a相对的位置。如图12和图13所示,当切换部件106位于第一保持位置P21与第二保持位置P22之间时,切换部件106的推压突出部106c与板状部件28a抵接而使板状部件28a弹性变形。即,在切换部件106的可摆动范围的第一保持位置P21与第二保持位置P22之间,包含施力区域,当切换部件106位于施力区域内时,切换部件106被向第一保持位置P21或第二保持位置P22施力。
在图示形态中,当切换部件106位于第一保持位置P21与第二保持位置P22的中间位置时,板状部件28a的变形最大。即,第一保持位置P21与第二保持位置P22的中间位置存在死点,当切换部件106位于该死点的第一保持位置P21侧时,切换部件106通过板状部件28a的恢复力被向第一保持位置P21施力,当切换部件106位于该死点的第二保持位置P22侧时,切换部件106通过板状部件28a的恢复力被向第二保持位置P22施力。
像以上那样,切换机构100的切换部件106随着手柄50的摆动而转动。当手柄50位于第一位置P1时,切换部件106被保持在第一保持位置P21,当手柄50位于第二位置P2 时,切换部件106被保持在第二保持位置P22。
在图11~图13所示的例子中,第一传递机构120的引线122的切换机构100侧端部通过设置在扶手28内的可旋转的滑轮29a在第一突出部106a附近固定于切换部件106。第一传递机构120的管状部件124的切换机构100侧端部在扶手28内的固定位置被确定成如下的位置:当切换部件106位于第二保持位置P22时,引线122能够从管状部件124向切换机构100侧拉出,当切换部件106位于第一保持位置P22时,引线122能够从切换机构100侧推入管状部件124内。
同样地,第二传递机构130的引线132的切换机构100侧端部通过设置在扶手28内的可旋转的滑轮29b在第二突出部106b附近固定于切换部件106。第二传递机构130的管状部件132的切换机构100侧端部在扶手28内的固定位置被确定成如下的位置:当切换部件106位于第二保持位置P22时,引线132能够从切换机构100侧推入管状部件134内,当切换部件106位于第一保持位置P21时,引线132能够从管状部件134向切换机构100侧拉出。
第一传递机构120和第二传递机构130的其他结构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图11~图13所示的变形例的婴儿车10,除了此处所说明的方面之外,其他方面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采用这样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当切换部件106位于第一保持位置P21时,能够自动地使前轮61的回旋受到限制且使后轮81可以回旋,当切换部件106位于第二保持位置P22时,能够自动地使前轮61可以回旋且使后轮81的回旋受到限制。采用这种变形例,也可以稳定、可靠地根据手柄50的位置进行车轮61、81的状态切换操作。
另外,在图11~图13所示的例子中,对切换机构100的切换部件106被摆动过程中的手柄50推压、切换部件106的位置在第一保持位置P21与第二保持位置P22之间变化的例子进行了表示,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做成,突出部106a、106b可突出到安装在手柄50上的部件(例如上述滑动部件55)的、与手柄50的摆动相伴的轨道范围内,通过该安装在手柄50上的部件推压突出部106a、106b,从而使切换部件106在第一保持位置P21与第二保持位置P22之间移动。
另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相对应的其他变形例,可以进行以下的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前脚用脚轮机构60和后脚用脚轮机构80双方都设置锁定部件75、95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仅在某一方上设置锁定部件。此时,未设置锁定部件的脚轮机构的车轮可以做成相对于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可以回旋,也可以做成 沿着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且不可回旋。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婴儿车10的整体结构只不过是个例子。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不可折叠的框架部2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脚轮机构的结构只不过是个例子。例如,也可以采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284015号所公开的脚轮机构的结构。
另外,上面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对应的几个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也可以适当组合多个变形例来应用。
Claims (23)
1.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前脚和后脚的框架部;
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地与框架部连结的手柄;
设置在所述前脚和所述后脚中的至少一方上的脚轮机构,该脚轮机构具有:车轮、将所述车轮保持成可旋转且可回旋的车轮保持件、以及可在限制所述车轮的回旋的锁定位置与使所述车轮可以回旋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锁定部件;
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具有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被保持在第一保持位置、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被保持在第二保持位置的切换部件;以及
设置在所述切换机构与所述脚轮机构之间的传递机构,该传递机构将所述切换部件在所述第一保持位置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之间的移动传递给所述锁定部件,使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锁定解除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或从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锁定解除位置移动,
所述切换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手柄上,
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切换部件配置在所述手柄上的所述第一保持位置,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切换部件配置在所述手柄上的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不同的所述第二保持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部具有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合部件与所述切换部件卡合而将所述切换部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保持位置,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卡合部件与所述切换部件卡合而将所述切换部件保持在所述第二保持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部还具有与所述前脚和后脚连结的扶手,
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和所述第二卡合部件设置在所述扶手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部件和所述框架部构成为,通过所述切换部件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卡合,所述手柄的离开所述第一位置的摆动被限制,并且通过所述切换部件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卡 合,所述手柄的离开所述第二位置的摆动被限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部件可以沿着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在所述手柄上移动,
从所述切换部件到所述手柄的摆动中心的、沿着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在所述切换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时和所述切换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时不同。
6.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前脚和后脚的框架部;
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地与框架部连结的手柄;
设置在所述前脚和所述后脚中的至少一方上的脚轮机构,该脚轮机构具有:车轮、将所述车轮保持成可旋转且可回旋的车轮保持件、以及可在限制所述车轮的回旋的锁定位置与使所述车轮可以回旋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锁定部件;
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具有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被保持在第一保持位置、当所述手柄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被保持在第二保持位置的切换部件;以及
设置在所述切换机构与所述脚轮机构之间的传递机构,该传递机构将所述切换部件在所述第一保持位置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之间的移动传递给所述锁定部件,使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锁定解除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或从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锁定解除位置移动,
所述切换部件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框架部,
所述切换部件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可以突出到所述手柄摆动时的轨道范围内、或者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的所述手柄摆动时的轨道范围内,
所述切换部件构成为,通过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或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过程中的所述手柄或安装在该手柄上的部件推压所述突出部,从而使所述切换部件在所述第一保持位置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之间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脚的下端设有前脚用脚轮机构,并且在所述后脚的下端设有后脚用脚轮机构,
在所述前脚用脚轮机构和所述后脚用脚轮机构中的一方与所述切换机构之间设有第一所述传递机构,在所述前脚用脚轮机构和所述后脚用脚轮机构中的另一方与所述切换机构之间设有第二所述传递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第一所述传递机构具有: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切换部件和所述前脚用脚轮机构的所述锁定部件上的引线,以及所述引线从其内部通过的管状部件,
第二所述传递机构具有: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切换部件和所述后脚用脚轮机构的所述锁定部件上的引线,以及所述引线从其内部通过的管状部件,
当所述切换部件从第一保持位置向第二保持位置移动时,第一所述传递机构的引线随着所述切换部件的移动被从第一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切换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外拉出,并且被从第一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前脚用脚轮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内拉入,第二所述传递机构的引线随着所述切换部件的移动被从第二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切换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内推入,并且被从第二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后脚用脚轮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外推出,
当所述切换部件从第二保持位置向第一保持位置移动时,第一所述传递机构的引线随着切换部件的移动被从第一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切换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内推入,并且被从第一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前脚用脚轮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外推出,第二所述传递机构的引线随着切换部件的移动被从第二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切换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外拉出,并且被从第二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后脚用脚轮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内拉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机构具有: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切换部件和所述脚轮机构的锁定部件上的引线、以及所述引线从其内部通过的管状部件,
当所述切换部件从第一保持位置向第二保持位置移动时,所述传递机构的引线随着所述切换部件的移动被从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切换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外拉出,并且被从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脚轮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内拉入,
当所述切换部件从第二保持位置向第一保持位置移动时,所述传递机构的引线随着所述切换部件的移动被从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切换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内推入,并且被从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脚轮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外推出。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轮机构至少设置在所述前脚的下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机构具有: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切换部件和所述脚轮机构的锁定部件上的引线、以及所述引线从其内部通过的管状部件,所述脚轮机构设置在所述前脚的下端,
当所述切换部件从第一保持位置向第二保持位置移动时,所述传递机构的引线随着所述切换部件的移动被从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切换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外拉出,并且被从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脚轮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内拉入,
当所述切换部件从第二保持位置向第一保持位置移动时,所述传递机构的引线随着所述切换部件的移动被从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切换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内推入,并且被从所述传递机构的管状部件的脚轮机构侧端部向管状部件外推出。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部还具有与所述前脚和所述后脚连结的扶手,
所述切换部件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扶手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部件支撑在所述扶手内,
所述突出部可从所述扶手突出。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部件的一部分配置在所述扶手内,
所述突出部可从所述扶手突出。
15.如权利要求6~14的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部件的转动轴线与一假想平面平行地延伸,该假想平面包含手柄或安装在手柄上的部件的可与突出部接触的部分的、与手柄摆动相伴的移动轨迹。
16.如权利要求6~14的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部件的转动轴线与手柄或安装在手柄上的部件的可与突出部接触的部分的、 与手柄摆动相伴的移动轨迹垂直。
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部件的所述突出部构成为,当位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时,进入所述手柄的所述轨道范围内或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的所述轨道范围内,被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摆动的所述手柄或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推压。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部件的所述突出部被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的手柄或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推压到所述手柄的所述轨道范围外或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的所述轨道范围外。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切换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时,所述切换部件的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手柄的所述轨道范围外或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的所述轨道范围外。
2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机构具有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切换部件和所述锁定部件上的引线、以及引线从其内部通过的管状部件,
所述引线的切换机构侧端部在所述突出部附近固定于所述切换部件。
2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部件具有:
第一突出部,当所述切换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时,该第一突出部突出到所述手柄的所述轨道范围内或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的所述轨道范围内,被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摆动的所述手柄或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推压;以及
第二突出部,当所述切换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时,该第二突出部突出到所述手柄的所述轨道范围内或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的所述轨道范围内,被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摆动的所述手柄或安装在所述手柄上的部件推压。
2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机构构成为,当所述切换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之间时,所述切换部件被向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或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施力。
2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在所述第一位置向前方倾斜,在所述第二位置向后方倾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86084A JP5436911B2 (ja) | 2009-03-31 | 2009-03-31 | ベビーカー |
JP2009-086084 | 2009-03-31 | ||
PCT/JP2010/055051 WO2010113718A1 (ja) | 2009-03-31 | 2010-03-24 | ベビーカー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624303U true CN202624303U (zh) | 2012-12-26 |
Family
ID=42828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90000805.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24303U (zh) | 2009-03-31 | 2010-03-24 | 婴儿车 |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07587B2 (zh) |
EP (1) | EP2415651A4 (zh) |
JP (1) | JP5436911B2 (zh) |
KR (1) | KR101750774B1 (zh) |
CN (1) | CN202624303U (zh) |
BR (1) | BRPI1014318A2 (zh) |
CA (1) | CA2756004A1 (zh) |
HK (1) | HK1170902A2 (zh) |
MY (1) | MY154332A (zh) |
RU (1) | RU2519582C2 (zh) |
SG (1) | SG174441A1 (zh) |
TW (1) | TWI507314B (zh) |
WO (1) | WO2010113718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15237A (zh) * | 2014-09-22 | 2017-05-24 | 康贝株式会社 | 婴儿车和用于婴儿车的筒状部件 |
CN106715238A (zh) * | 2014-09-22 | 2017-05-24 | 康贝株式会社 | 婴儿车和用于婴儿车的筒状部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17184B2 (ja) | 2012-05-29 | 2016-10-26 | コンビ株式会社 | ベビーカー |
CN104118462B (zh) * | 2013-04-26 | 2016-08-17 |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 车轮定向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儿童载具 |
US8991854B2 (en) * | 2013-05-02 | 2015-03-31 | Artsana Usa, Inc. | Folding travel stroller latch and wheel positioning system |
JP6400913B2 (ja) * | 2014-01-31 | 2018-10-03 | 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 ベビーカー |
JP6400914B2 (ja) * | 2014-01-31 | 2018-10-03 | 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 ベビーカー |
JP6133251B2 (ja) * | 2014-09-18 | 2017-05-24 | 吉塚精機株式会社 | 車椅子用フレーム |
JP6378991B2 (ja) * | 2014-09-22 | 2018-08-22 | コンビ株式会社 | 乳母車 |
DE102016109755A1 (de) * | 2016-05-26 | 2017-11-30 | Otto Bock Mobility Solutions Gmbh | Mobilitätshilfe |
JP7233398B2 (ja) | 2019-06-13 | 2023-03-06 | ワンダーランド スイツァーランド アーゲー | 車輪付搬送装置 |
TWI796212B (zh) * | 2019-09-11 | 2023-03-11 |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 兒童載具 |
KR102299925B1 (ko) | 2020-05-18 | 2021-09-09 | 주식회사 파파야나인 | 접철구조를 개선시킨 유모차 |
CN115723832A (zh) * | 2021-09-01 | 2023-03-03 |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 车轮连接结构及婴儿载具 |
EP4419408A2 (en) * | 2021-10-22 | 2024-08-28 |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 Passenger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532594A1 (de) * | 1985-09-12 | 1987-03-19 | Perego Pines Gmbh | Kinderwagen |
JPS63184567A (ja) * | 1986-09-02 | 1988-07-30 | アップリカ葛西株式会社 | 乳母車 |
US4779879A (en) * | 1986-09-02 | 1988-10-25 | Aprica Kassai Kabushikikaisha | Baby carriage |
US4759098A (en) * | 1986-11-17 | 1988-07-26 | Hong-Fu Zun | Direction setting device for rollers of a baby walker |
JP2521138Y2 (ja) * | 1989-06-21 | 1996-12-25 | コンビ株式会社 | うば車の操舵機構 |
JP2520008Y2 (ja) * | 1990-09-27 | 1996-12-11 | コンビ 株式会社 | ベビーカーのキャスター機構 |
US5215320A (en) * | 1992-10-14 | 1993-06-01 | Kiddyco Juvenile Products Corporation | Stroller |
US6212733B1 (en) * | 1999-08-16 | 2001-04-10 | Link Treasure Limited | Hub and wheel assembly with automatic moving direc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 |
NL1017961C1 (nl) * | 2000-07-26 | 2002-02-08 | Mutsy Bv | Kinderwagen met bestuurbare wielen. |
JP5100930B2 (ja) * | 2001-03-23 | 2012-12-19 | コンビ株式会社 | ベビーカー |
US6508605B1 (en) * | 2001-09-25 | 2003-01-21 | Pao-Hsien Cheng | Direction changing device for a stroller handle |
TWM245120U (en) * | 2002-05-06 | 2004-10-01 | Link Treasure Ltd | Direction steering and positioning mechanism for caster of baby carriage |
NO20033052A (no) * | 2003-07-03 | 2004-12-20 | Stokke As | Låseanordning til en teleskopisk stamme til en trille |
US7021651B2 (en) * | 2004-03-05 | 2006-04-04 | Red Lan | Stroller with means for limiting direction of a wheel |
US7213818B2 (en) * | 2004-08-24 | 2007-05-08 | Abmex Enterprise Co., Ltd. | Stroller having wheel rotation control device |
JP2006117012A (ja) | 2004-10-19 | 2006-05-11 | Combi Corp | 折り畳み式ベビーカー |
US7367581B2 (en) * | 2005-08-26 | 2008-05-06 | Link Treasure Limited | Baby stroller frame with seat direction changing mechanism |
US7377526B2 (en) * | 2005-09-22 | 2008-05-27 | Red Lan | Wheel-mounting assembly for a stroller |
KR101368447B1 (ko) * | 2005-09-30 | 2014-02-28 | 콤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유모차 |
TWI547403B (zh) * | 2006-11-15 | 2016-09-01 | 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 嬰兒車 |
JP4994925B2 (ja) * | 2007-04-09 | 2012-08-08 | コンビ株式会社 | ベビーカー |
JP4994926B2 (ja) | 2007-04-09 | 2012-08-08 | コンビ株式会社 | ベビーカー |
US8210563B2 (en) * | 2008-12-19 | 2012-07-03 |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 Reversible stroller handle |
CN101797931B (zh) * | 2009-02-03 | 2012-07-04 |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 婴儿车组件总成 |
-
2009
- 2009-03-31 JP JP2009086084A patent/JP543691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3-24 BR BRPI1014318A patent/BRPI1014318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3-24 CA CA2756004A patent/CA275600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0-03-24 SG SG2011067014A patent/SG174441A1/en unknown
- 2010-03-24 RU RU2011143746/11A patent/RU2519582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3-24 WO PCT/JP2010/055051 patent/WO201011371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3-24 EP EP10758492A patent/EP2415651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3-24 HK HK11113340.7A patent/HK1170902A2/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3-24 MY MYPI2011004661A patent/MY154332A/en unknown
- 2010-03-24 US US13/258,689 patent/US880758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3-24 KR KR1020117023200A patent/KR10175077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3-24 CN CN201090000805.1U patent/CN20262430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0-03-29 TW TW099109392A patent/TWI50731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15237A (zh) * | 2014-09-22 | 2017-05-24 | 康贝株式会社 | 婴儿车和用于婴儿车的筒状部件 |
CN106715238A (zh) * | 2014-09-22 | 2017-05-24 | 康贝株式会社 | 婴儿车和用于婴儿车的筒状部件 |
TWI656999B (zh) * | 2014-09-22 | 2019-04-21 |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 嬰兒車及用於嬰兒車的筒狀構件 |
CN106715237B (zh) * | 2014-09-22 | 2019-10-01 | 康贝株式会社 | 婴儿车 |
CN106715238B (zh) * | 2014-09-22 | 2021-10-08 | 康贝株式会社 | 婴儿车和用于婴儿车的筒状部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PI1014318A2 (pt) | 2016-04-05 |
JP2010234988A (ja) | 2010-10-21 |
KR20120006497A (ko) | 2012-01-18 |
SG174441A1 (en) | 2011-10-28 |
TW201043510A (en) | 2010-12-16 |
CA2756004A1 (en) | 2010-10-07 |
RU2519582C2 (ru) | 2014-06-20 |
KR101750774B1 (ko) | 2017-06-26 |
RU2011143746A (ru) | 2013-05-10 |
EP2415651A4 (en) | 2012-11-07 |
EP2415651A1 (en) | 2012-02-08 |
HK1170902A2 (en) | 2013-03-08 |
JP5436911B2 (ja) | 2014-03-05 |
US20120056393A1 (en) | 2012-03-08 |
WO2010113718A1 (ja) | 2010-10-07 |
TWI507314B (zh) | 2015-11-11 |
MY154332A (en) | 2015-05-29 |
US8807587B2 (en) | 2014-08-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624303U (zh) | 婴儿车 | |
CN101678852B (zh) | 婴儿车 | |
CN101687518B (zh) | 婴儿车 | |
CN102458959B (zh) | 托架以及童车 | |
EP2441645B1 (en) | Baby buggy | |
CN103328305B (zh) | 易操作的童车 | |
CN102448803B (zh) | 人力通勤车辆 | |
TW201300266A (zh) | 嬰兒車 | |
CN102781759B (zh) | 可折叠的婴儿车 | |
CN109789911A (zh) | 机器人化的三轮车 | |
WO2022007340A2 (zh) | 童车 | |
CN104843043A (zh) | 折叠式婴儿车 | |
CN108688708B (zh) | 一种带刹车装置的多功能童车 | |
CN115158434B (zh) | 一种童车 | |
CN109927771A (zh) | 用于婴儿车车架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车架 | |
JP6915935B2 (ja) | 乳母車 | |
CN211995988U (zh) | 童车 | |
JP2021003921A (ja) | 台車 | |
CN106627713A (zh) | 收合体积小的婴儿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