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8105A - 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98105A CN1898105A CNA2005800014215A CN200580001421A CN1898105A CN 1898105 A CN1898105 A CN 1898105A CN A2005800014215 A CNA2005800014215 A CN A2005800014215A CN 200580001421 A CN200580001421 A CN 200580001421A CN 1898105 A CN1898105 A CN 18981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lley
- seat
- containing part
- line member
- pressure conta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0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 B60N2/421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 B60N2/422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due to impact coming from the rea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09—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 B60N2/829—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justing mechanisms, e.g. electric mo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38—Tiltable
- B60N2/853—Til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justing mechanisms, e.g. electric mo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8—Head-res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abnormal g-forces, e.g.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r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车辆座椅包括支持头枕(13)的头枕倾斜机构(67)、包含在座椅靠背中的受压件(70)、以及增速单元(79)。当乘坐者的身体推动受压件(70)时它向后运动。增速单元(79)具有基础支架(80)、第一和第二臂(81、82)、转子(95)、滑轮(97)等。金属丝(44)的一部分绕过滑轮(97)成U形。当受压件(70)向后运动时,滑轮(97)运动、以拉动金属丝(44)。当拉动金属丝(44)时,传动头枕倾斜机构(67),以向前移动头枕本体(1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头部抑制装置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提出了可动的头部抑制装置,其中在车辆或类似物的后端撞击的情况下能使头枕向前运动以抑制乘坐者的头部。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号11-268566(专利文献1)中叙述的一头部抑制装置包括用于头枕的支撑件的支架和设置在该支架的下部上的受压板。该支架围绕位于头枕和受压板之间的一根轴前后摆动。在该类型的头部抑制装置中,如果由于撞击、乘坐者的身体被压靠于座椅靠背从而将受压板向后推动,那么头枕向前运动。
在专利文献1内所述的头部抑制装置中,头枕向前运动量小于受压板的运动量。因此,该装置不能较早地易于抑制乘坐者的头部,以致它仅仅能够产生较小的减小伤害的结果。如果下降摆动中心,就增加了头枕的工作速度,以致能够较早地抑制乘坐者的头部。但是,在这情况下,来自乘坐者头部的载荷使头枕的支撑件深深地向后弯曲,以致不可避免地减少了伤害减小的效果。如果提高该支撑件的刚度以减少该支撑件的偏转,就产生了增加该支撑件的重量的问题。
在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号2001-58533(专利文献2)内所述的头部抑制装置中,受压板位于座椅靠背的上部内。通过如此设置,增加了从头枕到它的摆动中心的距离和头枕的摆动中心到受压板的距离的比例(连杆比)。
在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头枕被构造成使头枕和受压板围绕在它们之间的一轴线以相反的方向像跷跷板一样运动。这样,装置的诸零件的尺寸和重量趋于增加。而且,关于在座椅靠背中的结构布置比较困难。并且,在动力座椅的情况下,受压板和其它运动零件必须被设置成以免它们与电动机或座椅的任何其它机械零件干涉。这样,在座椅靠背中的布置效果是较差的。
虽然受压板位于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头部抑制装置中座椅靠背的上部内,但是它不能满意地保证较早地抑制乘坐者的头部。为了防止座椅靠背上部上的受压板引起一外来物体的感觉,受压板必须在它的厚度方向尽可能深地被后退到座椅靠背之后。在这情况下,产生了延迟起动操作时间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头部抑制装置内,受压板被设置在座椅靠背的上部内,以致乘坐者的背部能对它加压。按照这结构,与其中受压板位于座椅靠背的内部中的结构比较,受压板受到最小负荷。由于座椅靠背框架自身向后弯曲,而且,由于任何其它原因,操作的起始时间必然被进一步延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碰撞的情况下能够迅速驱动头枕的车辆座椅。
按照本发明的车辆座椅是包括具有座椅靠背框架的座椅靠背和具有设置在座椅靠背的顶部上的头枕本体和在头枕本体之下延伸的支撑件的头枕的车辆座椅。车辆座椅包括支架、受压件、线路件、增速单元、以及头枕倾斜机构,支架支持头枕的支撑件在座椅靠背框架上,以致头枕本体被构造成可前后运动,受压件设置在座椅靠背内和当被乘坐者的身体推动时向后运动,线路件具有位于座椅靠背内的一端和另一端,增速单元与线路件的一端连接和在受压件向后运动时增加对应于受压件运动的速度、从而在一方向转动线路件以便拉动线路件,头枕倾斜机构与线路件的另一端连接和将线路件的运动传送到支架以致在拉动线路件时头枕本体向前运动。
按照这结构,在碰撞使受压件向后运动时增速单元加大对应于受压件运动的速度,以及该运动通过线路件、例如金属丝被传送到头枕倾斜机构。这样,乘坐者的头部能够被迅速抑制而没有操作的延迟。而且,增速单元和头枕倾斜机构由线路件相互连接。即使增速单元和头枕倾斜机构相互隔开一距离,也能够使它们重量轻和易于布置在座椅靠背内。
增速单元的一形式包括连接于线路件一端的基础支架和相互可摆动连接的一第一臂和一第二臂形成的折线形连杆机构。一第一轴将该连杆机构的第一臂的一端可摆动地支持在基础支架上。第一和第二臂由一第二轴可摆动地连接和朝受压件突出。当受压件向后运动时抵靠着受压件的抵靠件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臂之间的连接处。围绕一第三轴可转动的和线路件绕过其的滑轮安装在第二臂的另一端上。增速单元还包括引导滑轮运动的引导装置,以致当受压板向后推动抵靠件时第一和第二臂之间的角度加大。
抵靠件的一个例子是被构成能围绕第二轴自由转动的转子。
引导装置的一个例子是形成在基础支架中的引导孔,在该孔中插入第三轴。
引导孔的一个例子具有较靠近第一轴的一第一部分和较远离第一轴的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具有例如相对于连接第一轴和第三轴的延伸线向后倾斜一角度的形状。
增速单元的另一形式包括基础支架、滑轮、中间滑轮、以及传动件,基础支架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上和连接于线路件的一端,滑轮被设置成在基础支架上可转动和线路件的一部分绕过该滑轮,中间滑轮位于线路件的一端和滑轮之间和侧向推动线路件,从而将线路件的一部分绕成U形,传动件将受压件的运动传送到中间滑轮,以致当受压件被向后推动时中间滑轮向后运动。
在这形式中,车辆座椅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基础支架上的一第一连杆和作为设置在第一连杆上的传动件的一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在它的与受压件相对的一端部上可以具有一转子和在另一端上安装有中间滑轮。或者,受压件可以设置有臂支架,在该支架上安装中间滑轮。
例如,增速单元以水平状态位于座椅靠背框架上,以致基础支架的纵向是水平的。或者,它以垂直状态位于座椅靠背框架上,以致基础支架的纵向是垂直的。
例如,线路件可以由连接于增速单元的单根缆索和从该缆索分开的两根缆索组成,该两根缆索分别通过例如滑轮的引导件连接于左和右手头枕倾斜机构,当增速单元拉动单根缆索时来自增速单元的载荷可同时传送到该两根缆索。
在以下叙述中将提出附加的目的和优点,从该叙述这些目的和优点部分地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学到。尤其通过以下所指出的措施和组合可以认识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附图说明
结合在此和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与以上总体叙述和以下实施例的详细叙述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内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内部的侧视图;
图4是在图1所示的座椅中所使用的增速单元的侧视图;
图5是在图1所示的座椅中所使用的增速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第二实施例的增速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增速单元的侧视图;
图8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第三实施例的增速单元的侧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增速单元的一部分的仰视图;
图10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一第五实施例的增速单元布置的一例子的座椅立体图;以及
图12是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一第六实施例的增速单元布置的一例子的座椅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1至5叙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具有头部抑制装置的车辆座椅10。座椅10包括座垫11、座椅靠背12和头枕13。头枕13具有设置在座椅靠背12的顶部上的头枕本体14和在头枕本体14之下延伸的左和右手支撑件15。
图2和3示出了座椅靠背12的内部。座椅靠背12具有座椅靠背框架20、弹簧组件21、被定位成复盖弹簧组件21的垫件22(在图3中以双点划线示出)、复盖垫件22的外表面的复盖件23(图1)等。
座椅靠背框架20由左和右手侧框架件30和31、位于在上侧上的上框架件32、下侧上的下框架件33等组成。侧框架件30和31以及下框架件33通过由模压金属板形成为一定形状。上框架件32例如由管子形成,它的相对端各自被焊接到侧框架件30和31的顶部。下框架件33的相对端各自被焊接到侧框架件30和31的相应的下部。
弹簧组件21的一个例子由平弹簧35、多根拉伸弹簧36等组成。平弹簧35由在垂直方向延伸的诸纵向金属丝37和水平方向延伸的诸横向金属丝38组成。平弹簧35的相对侧部分别由诸拉伸弹簧36支持在侧框架件30和31上。
如图2所示,在座椅靠背内设置两个系统的缆索41和42。图3和4示出了一缆索41作为代表。各缆索41和42具有外管43和插入在外管43中的金属丝44。各缆索41和42的一纵向中间部分例如由保持件45支持在上框架件32上(图3)。
按照本发明金属丝44例如是线路件。如在图2和3中所示,外管43具有一端43a和另一端43b。金属丝44还具有一端44a和另一端44b。
如图2和3所示,在上框架件32的各端部设置具有导孔50的支架51。导孔50具有一倾斜形状,以致它的前端50a位于它的后端50b之下。在成对的托架51之间设置一副框架55。
副框架55包括水平延伸横向部分56和分别形成在横向部分56的相对端上的一对臂部分57。臂部57从横向部分56的它们的相应端向下和向前倾斜延伸。滑动销58设置在各臂部57的一端上。将销58插入各支架51的引导孔50内,以致它能够在它的前和后端50a和50b之间沿着孔50运动。
左和右手支架60固定于副框架55的横向部分56。各支架60是管子和具有在它的上端的孔环61。各支架60的上部由各相应的引导支架65支持在上框架件32上。各引导支架65在它接触相应的支架60的一区域内设置有塑料滑动引导件66。
支架60在滑动引导件66的帮助下能相对于上框架件32在垂直方向平稳滑动。此外,各支架60被可摆动地支撑,以致它能够在与上框架件接触的一接触点C1周围的一定角度范围内前后倾斜(图3)。
这样,各具有引导孔50的诸支架51、副框架55、诸滑动销58、诸支架60、诸引导支架65等构成头枕倾斜机构67,该机构支持头枕,以致头枕能够前后倾斜。
在头枕倾斜机构67中,可设定接触点C1和各滑动销58的位置、副框架55的各臂部分57的长度、在各臂部分57和它的相应的支架60之间的角度θ2(图3),以便当各滑动销58沿着它的相应的引导孔50向上和向后倾斜运动时(图3中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支架60随着它向前倾斜并向上运动。
将头枕13的各支撑件15通过孔环61中的孔插入支架60。它相对于支架60可垂直运动。当将头枕本体14调节到所需高度时,可以用锁定机构(未示出)将支撑件15固定于支架60。
在座椅靠背12内设置受压件70,并将它定位于弹簧组件21的下部,即乘坐者的腰部区域之后。将受压件70连接于弹簧组件21。如果乘坐者的身体向后推动和弯曲弹簧组件21,受压件70与弹簧组件21一起能够从一前方位置朝一后方位置运动。在受压件70的一部分上形成一向后突出的加压部分71。
在与受压件70的后表面相对的一位置中设置增速单元79。增速单元79、头枕13、作为线路件的金属丝44、头枕倾斜机构67等构成头部抑制装置。
增速单元79具有固定于下框架件33的基础支架80和连接于基础支架80的第一和第二臂81和82。增速单元79位于下框架件33上,以致第一和第二臂81和82分别位于上和下侧上并一前一后地垂直设置,或基础支架80的纵向是垂直的。
如图4和5所示,各缆索41和42的外管43的一端连接于基础支架80的缆索支持部分85。各缆索的金属丝44的一端44a连接于基础支架80的金属丝支持部分86。
第一臂81的一端(上端)通过一第一销90可摆动地支持在基础支架80上。第一销90例如是一第一轴。基础支架80设置有围绕第一销90可摆动的一引导滑轮91。
通过一第二销92第一和第二臂81和82可摆动地相互连接,以致从侧面观察它们形成一颠倒的V。换句话说,第一和第二臂81和82构成了折线形连杆机构89。它们朝受压板70突出。较佳地,在第一和第二臂81和82之间的角度θ3为90度或以上(钝角)。第二销92例如是一第二轴。
转子95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臂81和82之间的连接处。它例如是一抵靠件。转子95可围绕第二销92转动。它被定位成面对从受压件70的后表面突出的加压部分71。当零件70向后运动(图3和4中箭头B所示方向)时,加压部分71抵靠着转子95。
一第三销96和围绕第三销96可转动的滑轮97设置在第二臂82的另一端(下端)上。第三销96例如是一第三轴。将它插入基础支架80中的引导孔100内,以致它能够沿着孔100在它的纵向运动。
第三销96和引导孔100构成了引导装置。引导装置引导滑轮97的运动,以致当受压件70向后推动转子95时在第一和第二臂81和82之间的角度θ3增大。
当受压件70在图4的箭头方向B推动转子95时,第一和第二臂81之间的角度θ3增加。由于第一销90被支持在基础支架80上,因此第三销96从引导孔100的一端(上端)100a运动到另一端(下端)100b。从而,从第一销90至第三销96的距离逐渐增加。这样,滑轮97沿着引导孔100向下运动。
现在将参照图4详细叙述引导孔100。
引导孔100具有靠近第一销90的一第一部分101和离销90较远的一第二部分102。第一部分101以相对于连接第一和第三销90和96的延长线L1为角度θ4向下和向后倾斜延伸。第二部分102相对第一部分101在延长线L1的相对侧上弯曲(向下和向前倾斜)。
这样,引导孔100的第一部分101相对于连接第一和第三销90和96的延长线L1倾斜θ4角。第二部分102沿着延长线L1延伸。当滑轮97沿着引导孔100从它的一端100a朝另一端100b运动时,因此,第三销能够易于沿着第一部分101运动。滑轮97在第三销96沿着第二部分102运动时比它沿着第一部分101运动时较快地运动。
如图4所示,成对的缆索41和42的各缆索的金属丝44的一部分44c与引导滑轮91的一部分接触。它的另一端侧上的各金属丝的一部分44d绕过位于引导滑轮91下方的滑轮97约半圈。换句话说,各金属丝44的一端44a固定于基础支架80的金属丝支持部分86,同时在另一端侧上的部分44d围绕滑轮97约180度U形转弯。
如果滑轮沿着引导孔100从它的一端100a朝另一端100b运动,那么,滑轮像一运动块向下运动。从而,各金属丝44被拉动等于滑轮97的运动距离两倍的长度。当受压板70朝后(箭头B的方向)运动时,换句话说,由速度增加单元79增加了对应于受压板70的运动的速度,以致能迅速的拉动金属丝44。
各缆索41和42的金属丝44的另一端44b(图3)连接于头枕倾斜机构67的各相应的滑动销58。如果速度增加单元79以图3中的箭头D所指示的方向拉动各金属丝44,从而,头枕倾斜机构67的各滑动销58在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运动。
以下叙述按这方式构造的车辆座椅10的操作。
当在碰撞时乘座者的身体压靠于座椅靠背12时,来自作用在座椅靠背12上的乘坐者的腰部的载荷向后推动受压件70。从而,受压件70推动增速单元79的转子95,以致第二臂82在一方向运动使第一和第二臂81和82之间的角度θ3(图4)增加。
此时,第三销96沿着引导孔100向下运动,从而滑轮97向下运动。缆索41和42的金属丝44围绕滑轮97绕过约半圈的U形。所以,通过所谓运动块的原理它们以在图4中以箭头E指示的方向约两倍于滑轮97的运动速度被拉动。从而,头枕倾斜机构67的滑动销58以图3中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运动。
引导孔100的第一部分101相对于连接第一和第三销90和96的延长线L1以角度θ4向后倾斜。当转子95以箭头B的方向被推动时,从而,当第三销96向下运动时开始沿着第一部分101稍许向后运动。这样,能够易于将金属丝44从外管43拉出。
由于第三销96沿着第二部分102运动,因此,以较高的速度拉出金属丝。引导孔100能够通过改变第一部分101的倾斜角θ4或改变第二部分102相对于第一部分101的角度调节拉出金属丝44的速度。
当缆索41和42的金属丝44同时被增速单元79拉动时,头枕倾斜机构67的诸滑动销58沿着它们的相应的引导孔50向上和向后倾斜运动(图3中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然后随着副框架55的臂部分57向上和向后运动,支架60运动以致围绕接触点C1向前倾同时上升,从而头枕本体14向前运动。此时,乘坐者的头部被头枕本体14迅速抑制。
在本发明的车辆座椅10中,受压件70的向后运动通过缆索41和42的相应的金属丝44从增速单元79传送到头枕倾斜装置67。即使从增速单元79至倾斜机构67的距离是较长的,但是,通过金属丝44也能够将受压件70的运动迅速传送到倾斜装置67。
这样,如果从增速单元79至头枕倾斜机构67的距离较长,能够将包括受压件70和倾斜机构67的整个装置的重量制得较轻。而且,能够易于在座椅靠背12内布置增速单元79和倾斜机构67。
并且,在本发明的车辆座椅10中,由增速单元79增加发生碰撞时对应于受压件70的运动的速度,以及由金属丝44传动头枕倾斜机构67。这样,响应速度快,操作不受到延迟。由于增速单元79相对于受压件70单独地被构造,因此它能够有效地连接于座椅靠背框架20。
图6和7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第二实施例的增速单元79A。在这增速单元79A中,省去了用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引导滑轮91,以及各自从缆索41和42的外管43的相应一端43a拉出的金属丝44直接绕过滑轮97。滑轮97使金属丝44约180度U形转弯,以及各金属丝44的一端44a连接于基础支架80的金属丝支持部分86。增速单元79A的其它结构、功能和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增速单元79的相同。因此,使用公用标号表示两实施例的公用部分,以及省去了对那些部分的叙述。
图8和9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第三实施例的增速单元79B。使用公用标号表示增速单元79B以及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实施的增速单元79和79A的公用部分,并省去了那些部分的叙述。以下是不同部分的说明。
如图8所示,基础支架80设置有一第一滑轮111和一第二滑轮112。中间滑轮113位于第一和第二滑轮111和112之间。第一滑轮111的轴115和第二滑轮112的轴116由基础支架80支持。中间滑轮113的轴117能够相对于基础支架80前后运动(图8中箭头F所指示的方向)。
第一连杆120可摆动地安装在第一滑轮111的轴115上。第二连杆122通过轴121可摆动地安装在第一连杆120的一端部上。围绕轴121可转动的转子123设置第二连杆122的一端上。中间滑轮113和轴117安装在第二连杆122的另一端部上。第二连杆122用作为传送以箭头B的方向施加于转子123的一力到达中间滑轮113的传送件。
从缆索41的外管43的一端43a拉出的金属丝绕过第一和第二滑轮111和112的各自的圆周表面的前侧和绕过中间滑轮113的圆周表面的后侧。这样,在第一和第二滑轮111和112之间的金属丝44的一部分44e随着它被中间滑轮113以金属丝44的侧向推压被包绕成大体U形。
终端件125连接于金属丝44的一端44a。如图9所示,在基础支架80的金属丝支持部分86中形成一凹槽126。将金属丝44的一端44a插入凹槽126内,由终端件125防止它滑脱。这样,由基础支架80支持金属丝44的一端44a。
以下叙述以这方式构造的增速单元79B的操作。
如果在碰撞时来自乘座者的腰部区域的负荷作用在受压件70上,那么受压件70向后运动(图8中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从而,向后推动转子123,以及它的运动通过第二连杆122传送到中间滑轮113,以致中间滑轮113直线向后运动。当中间滑轮113向后运动时,绕过中间滑轮113的、在滑轮111和112之间的金属丝44的部分44e通过所谓运行块的原理在箭头E的方向以比滑轮113的运动速度较快的速度被拉动。
这样,也在该实施例的增速单元79B的情况中,能够用比受压件的运动速度较快的速度拉动金属丝,因此能够类似于按照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传动头枕倾斜机构67(图2和3)。从而,能够迅速抑制乘坐者的头部而没有操作中的延迟。
也在这实施例中,相对于受压件70单独构造增速单元79B,能够将它有效地连接于座椅靠背框架20。当中间滑轮113向后运动时,仅仅金属丝44的一部分包绕在第二滑轮112上。因此,第二滑轮112可以被不可转动的圆筒形件代替。
图10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第四实施例的增速单元79C。使用公用标号表示增速单元79C和第三实施例的增速单元79B的公用部分,以及将省去这些部分的叙述。以下将叙述不同的部分。
该实施例的受压件70设置有臂托架130。臂托架130用作为传送以箭头B的方向施加于受压件70的一力到中间滑轮113的传送件。臂托架130形成有前后方向延伸的狭槽131。通过焊接或塑料加工、例如填缝将它固定于受压件70。
基础支架80设置有一销柱132。将销柱132插入狭槽131。销柱132能够沿着狭槽131前后相对运动。中间滑轮113和轴117设置在臂托架130的一端部上。这样,中间滑轮113与臂托架130一起能够相对于基础支架80沿着狭槽131前后直线运动。
以下叙述按照这方式构造的增速单元79C的操作。
倘若碰撞时作用在受压件上的来自乘坐者的腰部区域的负荷向后(图10中箭头B指示的方向)推动受压件70,那么中间滑轮113与臂托架130直线向后运动(箭B的方向)。当中间滑轮113以这方式运动时,金属丝44通过所谓运动块的原理以图10中箭头E指示的方向约两倍于滑轮113的运动速度的一速度被拉动。这样,也在本发明的增速单元79C的情况中,能够比受压件70的运动速度更高的速度迅速拉动金属丝44。
在各上述实施例中,增速单元79、79A、79B或79C位于下框架件33上的垂直状态中(以致基础支架80的纵向是垂直的)。
但是,在执行本发明之中,增速单元79D或者可以位于下框架件33上的水平状态中(以致基础托架80的纵向是水平的),例如,如图11所示的一第五实施例。在这情况中,从增速单元79D基本上水平地(或侧向地)拉出缆索42。从而如果横向设置基础支架80,那么增速单元能够易于安装在下框架件33上和布置在座椅靠背12中。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第六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线路件包括各自连接于左和右手头枕倾斜机构的一对缆索141和142、例如滑轮的引导件143、以及连接交接部分144的单根缆索145。换句话说,线路件包括连接于增速单元79E的缆索145和从缆索145分为两支的和通过诸引导件143各自连接于头枕倾斜机构67的两缆索。增速单元79E位于座椅靠背框架上的垂直状态中(以致基础托架80的纵向是垂直的)。
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中,来自增速单元79E的载荷通过单根缆索145同时传送到两根缆索141和142。那么当同时传动两头枕倾斜机构167时,头枕随着它向前倾并上升。按照该实施例,能够以平衡方式将来自增速单元79E的载荷传送到左和右手倾斜机构67。而且,所使用的花钱多的线路件(缆索)的必需数量较少,在该线路件的操作期间阻力减小。
按照本发明,连接增速单元和头枕倾斜机构的线路件可以是多股金属丝的金属丝绳或一根单股金属丝。或者,它可以是一绳或带形件。简言之,能够传送拉力的任何细长的坚固的零件都可以用作为该线路件。
对于该领域的那些熟练人员来说将易于产生其它的优点和修改。因此,在它的较广义的方面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和所示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的实施例。因此,不偏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一般原理或范围可以作出许多修改和它们的等价物。
Claims (13)
1.一车辆座椅,该座椅包括:具有一座椅靠背框架(20)的一座椅靠背(12),和具有设置在座椅靠背(12)的顶部上的一头枕本体(14)以及延伸在头枕本体(14)之下的支撑件(15)的一头枕(13),该座椅包括:
一支架(60),该支架支持头枕(13)的支撑件(15)在座椅靠背框架(20)上,以致头枕本体(14)被构造成可前后运动;
一受压件(70),受压件被设置在座椅靠背(12)内,并且当一乘坐者的身体推动时向后运动;
一线路件(44),该线路件具有一端和另一端,并且位于座椅靠背(12)内;
一增速单元(79,79A,79B,79C,79D,79E),该增速单元与线路件(44)的一端相连,并且当受压件(70)向后运动时对应于受压件(70)的运动增加速度,从而沿一方向转动线路件(44)而拉动线路件(44);以及
一头枕倾斜机构(67),该头枕倾斜机构连接于线路件(44)的另一端并将线路件(44)的运动传送到支架(60),从而在拉动线路件时使头枕本体(14)向前运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增速单元(79,79A)包括一基础支架(80)、一折线形连杆机构(89)、一抵靠件(95)、一滑轮(97)、以及引导装置,所述基础支架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20)上并且连接于线路件(44)的一端,所述折线形连杆机构由可摆动地相互连接的一第一臂(81)和一第二臂(82)形成,第一臂(81)的一端由一第一轴(90)可摆动地支持在基础支架(80)上,第一和第二臂(81,82)由一第二轴(92)可摆动地连接并朝受压件(70)突出,所述抵靠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臂(81,82)之间的连接处并且在使受压件(70)向后运动时抵靠着受压件(70),所述滑轮安装在第二臂(82)的另一端并围绕第二臂(82)上的一第三轴(96)可转动,线路件(44)绕过该滑轮,以及所述引导装置引导滑轮(97)的运动,以致在受压件(70)向后推动抵靠件(95)时增加在第一和第二臂(81,82)之间的角度(θ3)。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抵靠件(95)是被构造成可围绕第二轴(92)自由转动的一转子。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引导装置是形成在基础支架(80)内的一引导孔(100),并且第三轴(96)被插入该孔中。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引导孔(100)具有靠近第一轴(90)的一第一部分(101)和远离第一轴(90)的一第二部分(102),第一部分(101)具有诸如相对于连接第一轴(90)和第三轴(96)的一延长线(L1)的向后倾斜一角度的形状。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增速单元(79B,79C)包括一基础支架(80)、一滑轮、一中间滑轮(113)、以及一传动件(122,130),所述基础支架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20)上并且与线路件(44)的一端连接,所述滑轮被设置成在基础支架(80)上可转动并且线路件(44)的一部分绕过该滑轮,所述中间滑轮位于线路件(44)的一端与所述滑轮之间并且侧向推动线路件(44),从而将线路件的一部分绕成U形,以及所述传动件将受压件(70)的运动传送到中间滑轮(113),从而在向后推动受压件(70)时向后移动中间滑轮(113)。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基础支架(80)上的一第一连杆(120)和作为设置在第一连杆(120)上的传动件(122)的一第二连杆(122),第二连杆(122)具有在其与受压件(70)相对的一端部上的一转子(123)和在另一端部上安装的中间滑轮(113)。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受压件(70)设置有一臂支架(130),中间滑轮(113)安装在该臂支架上。
9.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增速单元(79D)以水平状态位于座椅靠背框架(20)上,以致基础支架(80)的纵向是水平的。
10.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增速单元(79D)以水平状态位于座椅靠背框架(20)上,以致基础支架(80)的纵向是水平的。
11.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增速单元(79D)以垂直状态位于座椅靠背框架(20)上,以致基础支架(80)的纵向是垂直的。
12.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增速单元(79D)以垂直状态位于座椅靠背框架(20)上,以致基础支架(80)的纵向是垂直的。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线路件(44)包括连接于增速单元的单根缆索(145)和从缆索(145)分支的和分别通过诸如诸滑轮的诸引导件连接于左和右手头枕倾斜机构(67)的两根缆索(141,142),以及当单根缆索(145)由增速单元(79E)拉动时来自增速单元(79E)的一载荷同时传送到两缆索(141,142),从而当诸头枕倾斜机构(67)同步地被致动时头枕(13)向前倾同时上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239495A JP4445346B2 (ja) | 2004-08-19 | 2004-08-19 | 車両用シート |
JP239495/2004 | 2004-08-1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98105A true CN1898105A (zh) | 2007-01-17 |
CN100509478C CN100509478C (zh) | 2009-07-08 |
Family
ID=35907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8000142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9478C (zh) | 2004-08-19 | 2005-08-18 | 车辆座椅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23987B2 (zh) |
EP (1) | EP1799503B1 (zh) |
JP (1) | JP4445346B2 (zh) |
CN (1) | CN100509478C (zh) |
DE (1) | DE602005011315D1 (zh) |
WO (1) | WO2006019189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69562C (zh) * | 2007-09-28 | 2009-12-16 | 清华大学 | 一种用于追尾碰撞颈部保护的主动头枕机构 |
US7677659B2 (en) | 2007-02-06 | 2010-03-16 | Lear Corporation | Active head restraint systems for vehicle seats |
CN102642490A (zh) * | 2012-05-17 | 2012-08-22 | 上海岱美汽车内饰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拉线能折叠的汽车座椅头枕 |
CN104379026A (zh) * | 2012-07-02 | 2015-02-2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头枕支承结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92870B2 (ja) * | 2004-12-27 | 2010-06-30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5047550B2 (ja) * | 2006-07-10 | 2012-10-10 |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DE102006032639B3 (de) * | 2006-07-13 | 2007-10-11 | Johnson Controls Gmbh | Aktuierungsmittel für die Kopfstütze eines Fahrzeugsitzes |
JP4730247B2 (ja) * | 2006-08-08 | 2011-07-20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4834538B2 (ja) * | 2006-12-27 | 2011-12-14 |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 アクティブヘッドレストのヘッドレスト傾動装置 |
WO2008078815A1 (ja) * | 2006-12-27 | 2008-07-03 | Nhk Spring Co., Ltd. | アクティブヘッドレストのヘッドレスト傾動装置 |
DE102007006835A1 (de) * | 2007-02-07 | 2008-08-14 | Johnson Controls Gmbh | Aktuierungsmittel für eine crash-aktive Kopfstütze |
DE102007036676B4 (de) * | 2007-08-03 | 2011-03-31 | Lear Corp., Southfield | Fahrzeugsitz |
JP5184861B2 (ja) * | 2007-10-24 | 2013-04-17 | 日本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 アクティブヘッドレスト用の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
JP5076830B2 (ja) * | 2007-11-21 | 2012-11-21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クラッチ機構 |
JP5181790B2 (ja) * | 2008-04-02 | 2013-04-10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ヘッドレスト作動装置 |
JP5251226B2 (ja) * | 2008-04-24 | 2013-07-31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ケーブル連結構造 |
JP5190692B2 (ja) * | 2008-09-10 | 2013-04-24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のクラッチ機構 |
JP5190693B2 (ja) * | 2008-09-10 | 2013-04-24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のクラッチ機構 |
US7857381B2 (en) * | 2008-09-15 | 2010-12-28 | Lear Corporation | Active head restraint system with lumbar support for vehicle seats |
KR101063386B1 (ko) * | 2008-11-26 | 2011-09-07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액티브 헤드레스트 장치 및 그 엑츄에이터 |
JP5239839B2 (ja) * | 2008-12-25 | 2013-07-17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JP5521491B2 (ja) * | 2009-11-04 | 2014-06-11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JP5802368B2 (ja) * | 2010-07-21 | 2015-10-28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US9162594B2 (en) * | 2010-07-21 | 2015-10-20 | Ts Tech Co., Ltd. | Vehicle seat |
EP2698277B1 (en) | 2012-08-13 | 2016-03-23 | Schukra Gerätebau GmbH | Headrest system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a headrest |
JP5831512B2 (ja) * | 2013-08-28 | 2015-12-0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US9709121B2 (en) | 2015-10-23 | 2017-07-18 | Ami Industries, Inc. | Twin wire bending kinetic energy attenuation system |
US10166900B2 (en) | 2017-02-09 | 2019-01-0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Internal upper seatback support for driving and sleeper seats |
US10166887B2 (en) | 2017-03-02 | 2019-01-0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eatback lift mechanism for a supine motor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
US10434905B2 (en) | 2017-03-02 | 2019-10-0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Collapsible lift mechanism for H-point lift |
US10569674B2 (en) | 2017-03-02 | 2020-02-2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echanism for a supine motor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
US10065535B1 (en) * | 2017-03-02 | 2018-09-0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eatback lift mechanism for a supine motor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
US10081270B1 (en) | 2017-03-03 | 2018-09-2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Front seat sleeper seat and features |
US10525861B2 (en) | 2017-03-22 | 2020-01-0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Leg support options for sleeper seats |
DE102017109367A1 (de) * | 2017-05-02 | 2018-11-08 | Component Engineering Services Gmbh | Lordosenstütze für einen Sitz |
US10632873B2 (en) | 2018-04-04 | 2020-04-2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eat structure dual motion recliner pivot mechanism |
US11007908B2 (en) | 2019-06-25 | 2021-05-1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Upper thoracic support paddle attachment assembly |
JP7140084B2 (ja) * | 2019-09-25 | 2022-09-2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載シート装置 |
KR20220050443A (ko) * | 2020-10-16 | 2022-04-2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전방 틸팅 메커니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헤드레스트 |
US11752911B1 (en) * | 2022-04-22 | 2023-09-12 |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 Occupant support with foldable headres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23619A (en) * | 1996-03-04 | 1998-10-20 |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 Vehicle seat |
JPH10138812A (ja) * | 1996-11-08 | 1998-05-26 | Takashimaya Nippatsu Kogyo Kk | 乗物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
US5927804A (en) * | 1998-02-11 | 1999-07-27 | Trw Inc. |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
JPH11268566A (ja) | 1998-03-25 | 1999-10-05 | Nissan Motor Co Ltd | 自動車用シートバック |
JP2001058533A (ja) | 1999-08-23 | 2001-03-06 | Ikeda Bussan Co Ltd | 自動車用シートバック |
DE19951967A1 (de) * | 1999-10-28 | 2001-05-03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Fahrzeugsitz mit einer Rückenlehne |
US6824212B2 (en) * | 2000-08-24 | 2004-11-30 | Lear Corporation | Vehicle seat |
DE10046391C1 (de) * | 2000-09-20 | 2002-04-25 |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 Kraftfahrzeugsitz |
DE10054826C2 (de) * | 2000-11-04 | 2003-04-24 |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 Kraftfahrzeugsitz |
JP2002160567A (ja) * | 2000-11-27 | 2002-06-04 |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 自動車用シートバック |
US6789846B2 (en) * | 2002-12-20 | 2004-09-14 | Lear Corporation | Vehicle seat having a movable head restraint |
JP4430464B2 (ja) * | 2003-11-21 | 2010-03-10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
JP2005212596A (ja) * | 2004-01-29 | 2005-08-11 | Toyota Boshoku Corp | 車両用シート |
JP4102779B2 (ja) * | 2004-06-22 | 2008-06-1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4118256B2 (ja) * | 2004-06-22 | 2008-07-1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
2004
- 2004-08-19 JP JP2004239495A patent/JP444534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8-18 EP EP05780923A patent/EP1799503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5-08-18 DE DE602005011315T patent/DE602005011315D1/de active Active
- 2005-08-18 WO PCT/JP2005/015386 patent/WO200601918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08-18 CN CNB2005800014215A patent/CN10050947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5-08 US US11/429,707 patent/US7523987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77659B2 (en) | 2007-02-06 | 2010-03-16 | Lear Corporation | Active head restraint systems for vehicle seats |
US7823971B2 (en) | 2007-02-06 | 2010-11-02 | Lear Corporation | Active head restraint systems for vehicle seats |
CN101934749B (zh) * | 2007-02-06 | 2013-03-20 | 李尔公司 | 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主动式头部支撑装置系统 |
CN100569562C (zh) * | 2007-09-28 | 2009-12-16 | 清华大学 | 一种用于追尾碰撞颈部保护的主动头枕机构 |
CN102642490A (zh) * | 2012-05-17 | 2012-08-22 | 上海岱美汽车内饰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拉线能折叠的汽车座椅头枕 |
CN104379026A (zh) * | 2012-07-02 | 2015-02-2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头枕支承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799503A4 (en) | 2007-09-12 |
WO2006019189A1 (en) | 2006-02-23 |
US20060202524A1 (en) | 2006-09-14 |
JP2006056358A (ja) | 2006-03-02 |
US7523987B2 (en) | 2009-04-28 |
EP1799503B1 (en) | 2008-11-26 |
CN100509478C (zh) | 2009-07-08 |
JP4445346B2 (ja) | 2010-04-07 |
DE602005011315D1 (de) | 2009-01-08 |
EP1799503A1 (en) | 2007-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98105A (zh) | 车辆座椅 | |
CN1242821C (zh) | 平衡训练装置 | |
CN1906055A (zh) | 车辆座椅 | |
CN1712273A (zh) | 车辆座椅 | |
CN1269661C (zh) | 车辆动力源的支承结构 | |
CN1079346C (zh) | 由中间舱分隔的交通车辆的相邻车厢用的复合式铰链接头 | |
CN1250185C (zh) | 按摩椅 | |
CN1683183A (zh) | 头枕高度调节装置 | |
CN101032063A (zh) | 用于能量供应单元的支承小车以及能量供应装置 | |
CN1712274A (zh) | 车辆座椅 | |
CN1457240A (zh) | 椅子,特别是办公椅子 | |
CN1891187A (zh) | 步行辅助器 | |
CN1657386A (zh) | 电线测长进给装置 | |
CN1743696A (zh) | 发动机架 | |
CN1640761A (zh) | 自行车用前拨链器 | |
US20040166938A1 (en) | Balance practicing machine | |
CN101077451A (zh) | 平衡训练机 | |
CN1810185A (zh) | 同步机构 | |
CN1511754A (zh) | 自行车的踏板曲柄机构 | |
CN1293796C (zh) | 收割机 | |
CN1827074A (zh) | 按摩器 | |
CN1555324A (zh) | 脚踏装置 | |
CN1754727A (zh) | 刮水器装置 | |
KR101075843B1 (ko) | 핸들의 상하왕복운동에 의해 보조동력이 발생하는 자전거 | |
CN1253068C (zh) | 操作水稻插秧机工作装置的杆的布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808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