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4895A - 打印方法和打印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打印方法和打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4895A
CN1874895A CNA2004800323303A CN200480032330A CN1874895A CN 1874895 A CN1874895 A CN 1874895A CN A2004800323303 A CNA2004800323303 A CN A2004800323303A CN 200480032330 A CN200480032330 A CN 200480032330A CN 1874895 A CN1874895 A CN 1874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grade point
concentration
information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323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4895B (zh
Inventor
吉田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74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4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74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48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 H04N1/405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producing a clustered dots or a size modulated halftone pattern
    • H04N1/4057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producing a clustered dots or a size modulated halftone pattern the pattern being a mixture of differently sized sub-patterns, e.g. spots having only a few different diame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5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using several operating m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heating elements forming bub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93Dot-size modulation by changing the size of the dro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7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 H04N1/4076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dependent on references outside the picture
    • H04N1/4078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dependent on references outside the picture using gradational references, e.g. grey-scale test pattern 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介质上打印图像的打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通过从在预定的运动方向上运动的多个喷嘴中喷射墨并在与运动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形成多个点线,来基于第一等级值打印校正图案;对各点线,通过点线接点线地测量校正图案的浓度而获得第一等级值的第一信息;以及通过根据第一信息和对应于第一等级值不同的第二等级值的第二信息对各个点线进行校正,以在介质上打印由多个校正的点线所构成的图像。

Description

打印方法和打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方法和打印系统。
本发明要求2003年10月31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3-373774的优先权、2004年2月13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4-037136的优先权,此处并入其内容以供参考。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下面称为“打印机”)公知作为通过将墨喷射到用作介质的纸上而用于形成图像的打印装置。这些打印机在纸上交替地执行通过从多个在托架(carriage)的运动方向上移动的喷嘴喷射墨而在纸上形成点的点形成操作,以及通过运载单元在与运动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此后称为“运载方向”)上运载纸的运载操作。这样在运动的方向上通过多个点所形成的多个栅线(raster line)在相交方向上形成,以打印图像。
现在,使用这样的打印机,平行于托架的运动方向延伸的浓度(darkness)非均匀性偶尔可以在大量栅线所形成的图像中观察到。这样的浓度非均匀性的原因主要在于喷嘴的加工精度。具体而言,有两种情况:喷嘴中墨喷射量中的变化的情况,以及通过从喷嘴喷射墨而将点形成在纸上的位置(在下述中称为“点形成位置”)在运载方向上从目标位置偏离的情况。
相应地,在如JP H06-166247A中所描述的打印方法中,具有特定的单一浓度的校正图案首先印刷在纸上。接着,所印刷的校正图案的浓度被读入,并且执行打印,同时基于多读取的数据执行浓度校正。
使用此打印方法,可以被打印的所有的浓度值的校正基于用特定的单一浓度打印的校正图案来执行。另一方面,可以打印的浓度值被设置以使例如256个等级的浓度值的较宽范围可以被再现。因此,当打印与校正图案的浓度极大不同的浓度时,不能执行适当的浓度校正,存在浓度非均匀性不能被抑制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介质上打印图像的打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通过从在预定的运动方向上运动的多个喷嘴中喷射墨并在与运动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形成多个点线,来基于第一等级值打印校正图案;
通过在各点线上测量校正图案的浓度,而获得各点线的对应于第一等级值的第一信息;以及
通过根据第一信息和对应与第一等级值不同的第二等级值的第二信息对各点线进行校正,以将由多个校正点线所构成的图像打印在介质上。
必须注意,本发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获得。同样,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将从下述结合附图的描述中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44显示了第一实施例。
图45-70显示了第二实施例。
图1是打印系统的整体结构的说明视图。
图2是通过打印驱动器所执行的过程的说明视图。
图3是通过抖动(dithering)进行的半色调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显示了点产生率表的视图。
图5是显示了点根据抖动判断是开或关的视图。
图6A是用于确定较大点中所使用的抖动矩阵,图6B是用于确定中等点的抖动矩阵。
图7是打印机驱动器的用户界面的说明视图。
图8是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方框图。
图9是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在打印操作的过程中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显示了喷嘴的布置的说明视图。
图13是显示了头单元的布置的说明视图。
图14是用于解释不同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15A、15B是隔行(interlaced)模式的说明视图。
图16是显示了在边界打印的过程中打印区域和纸之间的尺寸关系的视图。
图17是显示了在无边界打印的过程中打印区域和纸之间的尺寸关系的视图。
图18A-18C是显示了设置在压印盘中的槽和喷嘴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19是显示了对应页边空白模式和图像质量模式之间的不同组合的打印模式的第一参照表。
图20是显示了对应不同的打印模式的处理模式的第二参照表。
图21A是显示了不同的处理模式的视图。
图21B是显示了不同的处理模式的视图。
图22A是显示了不同的处理模式的视图。
图22B是显示了不同的处理模式的视图。
图23A是显示了不同的处理模式的视图。
图23B是显示了不同的处理模式的视图。
图24A是显示了不同的处理模式的视图。
图24B是显示了不同的处理模式的视图。
图25是显示了出现在单色打印图像中的浓度非均匀性的视图。
图26是显示根据第二参考示例的用于打印其中浓度非均匀性被阻止的图像的方法的整个过程的流程图。
图27是图26中步骤S120的流程图。
图28是打印在纸上的校正图案的示例的视图。
图29A显示了构成校正图案的栅线通过哪些喷嘴被形成的视图。
图29B显示了构成校正图案的栅线通过哪些喷嘴被形成的视图。
图30A是扫描仪的横截面视图,图30B是顶部视图。
图31是显示了校正图案的浓度校正值的示例的视图。
图32是记录表的示意图。
图33A-33C分别显示了用于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第一中间处理模式和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的记录表。
图34是校正值表的示意图。
图35A-35C分别显示了用于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第一中间处理模式和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的校正值表。
图36显示了图26中的步骤S140的流程图。
图37显示了根据RGB图像数据的像素数据阵列的示意图。
图38显示了根据RGB图像数据的像素数据阵列的示意图。
图39是显示了根据第一示例的记录表的视图。
图40是根据第一示例的记录表的视图。
图41是用于说明在第一示例中执行的线性插值的视图。
图42是显示根据第二示例的校正图案的视图。
图43是显示根据第二示例的记录表的视图。
图44是用于说明在第二示例中执行的线性插值的视图。
图45是显示打印系统的外部结构的说明视图。
图46是此实施例的打印机2001的整体结构的方框图。
图47是此实施例的打印机2001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48是此实施例的打印机2001的整体结构的侧向横截面视图。
图49是头的下表面中喷嘴的布置的说明视图。
图50是头的驱动电路的说明视图。
图51是说明不同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52是说明通过打印机驱动器所执行的基本过程的示意性说明视图。
图53是通过抖动进行的半色调处理的流程图。
图54是显示用于设置大、中、小点用的等级数据的产生率表的视图。
图55是显示点如何通过抖动被确定开或者关的视图。
图56A是显示第一抖动矩阵的视图,图56B是显示第二抖动矩阵的视图。
图57是在打印的过程中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58是在单色打印的图像中发生的浓度非均匀性的视图,这些浓度非均匀性在纸的运载方向上发生。
图59是显示了例如与根据本实施例用于打印图像的所述方法相关的过程流的流程图。
图60是说明用于设置校正表的装置的方框图。
图61是设置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记录表的示意图。
图62是图59中的步骤S1120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63是说明打印的校正图案CP的示例的视图。
图64A是扫描仪的纵向横截面视图,图64B是扫描仪的俯视图。
图65是校正图案CPk的浓度测量等级值的示例的视图。
图66是存储在设置于打印机的存储器中的校正表存储部分中的图像数据校正表的示意图。
图67是说明使用三对校正信息执行的线性插值的视图。
图68是说明将被赋予到输送的图像数据的数据等级值与被校正的等级值相关的图像数据校正表的视图。
图69是存储在设置于打印机的存储器中的校正表存储部分的产生率表的示意图。
图70是显示了将被赋予到输送的图像数据的数据等级值与被校正的等级数据相关的产生率表的视图。
<参考数字列表>
第一实施例
1…打印机
2…运载单元,21…纸供给辊,22…运载电动机(PF电动机)
23…运载辊
24…压印盘,24a,24b…槽,24c,24d…吸收材料,
25…纸释放辊,
30…托架单元,31…托架
32…托架电动机(CR电动机)
40…头单元,41…头,
50…传感器,51…线性编码器,52…旋转编码器,
53…纸检测传感器,54…纸宽度传感器
60…控制器,61…接口部分,62…CPU,
63…存储器
64…单元控制电路
644A…原始驱动信号产生部分,644B…驱动信号成形部分,
100…扫描仪,101…文件,102…文件玻璃,
104…读取托架,106…曝光灯,108…线性传感器,
1100…计算机,1200…显示装置,
1300…输入装置,1300A…键盘,1300B…鼠标,
1400…记录/再现装置
1400A…软盘驱动器
1400B…CD-ROM驱动器
1000…打印系统
1102…视频驱动器,1104…应用程序
1110…打印机驱动器
A…打印区域,Aa…放弃区域,S…纸,
CP,CPc,CPca,CPcb,CPcc…校正图案,
CPm,CPma,CPmb,CPmc…校正图案,
CPy,CPya,CPyb,CPyc…校正图案,
CPk,CPka,CPkb,CPkc…校正图案,
CP1,CP2,CP3…校正图案,
R,R1-R137,r1-r121…栅线
第二实施例
2001…打印机(喷墨打印机)
2020…运载单元,2021…纸供给辊,2022…运载电动机,
2023…运载辊,
24…压印盘,25…纸释放辊,
2030…托架单元,2031…托架,
2040…头单元,2041…头,
2050…传感器,2051…线性编码器,2052…旋转编码器,
2053…纸检测传感器
2054…纸宽度传感器,
2060…控制器,2061…接口部分,2062…CPU,
2063…存储器,2063a…校正表存储部分
2064…单元控制电路
2644A…原始驱动信号发生部分,
2644B…驱动信号成形部分,
2090…墨盒,100…扫描仪,101…文件,
102…文件玻璃,104…读取托架,106…曝光灯,108…线性传感器,
3100(3100A)…计算机,3102…视频驱动器,
3110…打印机驱动器,3200…显示装置,
3300…输入装置,3300A…键盘,3300B…鼠标,
3400…记录/再现装置,
3400A…软盘驱动器,
3400B…CD-ROM驱动器,
CP…校正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在介质上打印图像的打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通过从在预定的运动方向上移动的多个喷嘴中喷射墨并在与运动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形成多个点线,来基于第一等级值打印校正图案;
通过一个点线接一个点线地测量校正图案的浓度,以对于各点线获得对应于第一等级值的第一信息;以及
根据第一信息和对应与第一等级值不同的第二等级值的第二信息对各点线进行校正,以将由多个校正的点线所构成的图像打印在介质上。
使用所述打印方法,单独地对各点线校正浓度,这样使用两组信息,即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基于校正图案,点线的浓度非均匀性受到抑制。因此,通过多个校正的点线所构成的浓度非均匀性比其中它们基于传统的一组信息进行校正的图像得到更为有效地抑制。这样,使用此打印方法,就可以打印更为更有利的图案。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对每个点线计算校正值;以及分别根据校正值校正的多个点线所构成的图像被打印在介质上。
这样,就可以很容易计算校正值。结果,当计算此校正值时,没有必要使用试验误差法(trial and error approach)的方法。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基于第二等级值的校正图案被打印;以及通过一个点线接着一个点线地测量此校正图案的浓度,来对每个点线获得对应第二等级值的第二信息。
这样,就可以基于从两个校正图案所获得的信息计算校正值。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浓度和基于第二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浓度一个点线接一个点线地被测量,以及校正值从各点线的测量值中确定。
这样,形成在相同的点线中的两个校正图案的各个浓度被测量,这样能够基于这两组信息单独地对各点线计算校正值。
在前述的方法中,优选地,通过交替往复从在运动方向上移动的多个喷嘴中喷射墨到介质上形成点的点形成操作以及在与运动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运载所述介质,而在相交的方向上形成多个点线。
这样,比喷嘴数目更大的点线数目可以连续地在相交的方向上形成。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对墨的各颜色设置多个喷嘴;通过以各色打印的校正图案来对各颜色计算校正值;以及根据各颜色的校正值,对各颜色校正图像的浓度。
这样通过多色打印所打印的图像的浓度非均匀性可以有利地被抑制。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在其上浓度变成目标值的等级值通过使用两个信息对执行线性插值来确定,所述两个信息对是由两个校正图案之一的等级值和测量值所形成的一对以及由两个校正图案的另外一个的等级值和测量值所形成的一对;以及通过将所确定的等级值和对应目标值的参考等级值之间的差值除以参考等级值所获得的值作为校正值。
这样,就可以很容易计算校正值。结果,当计算此校正值时,没有必要使用试验误差方法。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两个信息对中的一个的等级值高于参考值,两个信息对中的另外一个等级值小于参考值。
这样,参考值设置在两个等级值之间。结果,通过内插值而不是外插值来执行线性插值,这样通过此线性插值所确定的校正值精度增加。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两个信息对中的一个的等级值与参考值相同。
这样,就可以获得靠近目标值的值作为校正图案的浓度的测量值。此外,通过使用靠近目标值的测量值来执行线性插值,校正值的精度增加。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获得三个信息对,所述三个信息对是由每个基于不同的等级值的三个校正图案之一的等级值和测量值所形成的一对,三个校正图案的另外一个的等级值和测量值所形成的一对,以及三个校正图案的再另外一个的等级值和测量值所形成的一对;如果浓度目标值高于三个信息对的第二最大测量值,那么在其处浓度变成目标值的等级值使用包括此第二最大测量值的信息和包括高于第二最大测量值的测量值的信息通过线性插值来确定;如果浓度目标值小于三个信息对的第二最大测量值,那么在其处浓度变成目标值的等级值使用包括此第二最大测量值的信息和包括小于第二最大测量值的测量值的信息通过线性插值来确定;以及通过在所确定的等级值和对应目标值的参考等级值的偏差除以该参考等级值所获得的值作为校正值。
这样,即使相对等级值的变化的测量值的变化在高浓度的范围和低浓度的范围之间不同,也可以通过此线性插值准确地确定用于测量值与目标值匹配的命令值。这样,就可以用很高的校正精度确定校正值。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第二最大等级值与参考值相同。
这样,就可以获得靠近目标值的值作为校正图案的浓度的测量值。此外,校正值的精度通过使用靠近此目标值的测量值执行线性插值来增加。特别地,由于保证线性插值实际上可以作为内插值而不是外插值来实施,通过此线性插值所确定的校正值的精度可以增加。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目标值是基于三个等级值的第二等级值在校正图案中所有的点线的浓度测量值的平均值。
这样,即使相对等级值的变化的测量值的变化在高浓度的范围和低浓度的范围之间不同,也可以通过此线性插值准确地确定用于测量值与目标值匹配的命令值。这样,就可以用很高的校正精度确定校正值。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目标值是表示参考值的浓度的浓度试样的浓度测量值。
这样就可以校正图像的灰度,这样其与浓度试样相匹配。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参考值从中间色调区域的浓度范围中选择。
这样,就可以有利地抑制中间色调区域的浓度非均匀性,在中间色调区域中,很容易发生浓度非均匀性。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浓度测量值是灰度测量值。
这样,没有必要获得对于从浓度测量值计算校正值所必须的颜色成分。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用于打印图像的图像数据包括用于形成在介质上的各点形成单元的等级值;
如果没有校正值与这些形成单元相关,那么:
基于将等级值与点形成率相关的产生率表,对于形成单元的等级值的产生率被读出;以及
根据已经读出的产生率在介质上的各形成单元中形成点;以及如果校正值与这些形成单元相关,那么:
当从产生率表读取对应等级值的产生率时,对应将等级值改变所述校正值所获得的值的产生率被读出;以及
根据已经读出的产生率,在介质上的各形成单元中形成点。
这样,就可以使用与校正值相关的图像数据以及不与校正值相关的图像数据用的相同的产生率表。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点产生率表示形成在具有均匀的等级值并由预定数目的形成单元所构成的区域之内所形成的点的数目对该预定数目的比例。
这样,图像的浓度可以通过形成在所述区域中的点的数目所表达。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喷嘴可以形成多个尺寸的点;以及在产生率表中,对于点的各个尺寸,设置产生率和等级值之间的关系。
这样,浓度可以通过多个尺寸的点来表达,这样就可以表达更精细的图像。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使用光学地测量浓度的浓度测量装置测量校正图案的浓度。
这样,浓度可以定量地评估,校正值的可靠性提高。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对于各特定的等级值,分别基于包括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特定等级值而打印校正图案。
这样,就可以从多个校正图案获得多组信息。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使用其中第一等级值和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的信息以及其中与第一等级值不同的特定的等级值和基于该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的信息,通过执行线性插值以确定用于形成对应第一等级值的浓度的新的等级值,并将所确定的新的等级值与第一等级值相关来获得第一信息;以及
使用其中第二等级值和基于第二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的信息以及其中与第二等级值不同的特定的等级值和基于该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的信息,通过执行线性插值以确定用于形成对应第二等级值的浓度的新的等级值,并将所确定的新的等级值与第二等级值相关来获得第二信息。
这样,用于校正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基于通过在实际打印的校正图案的浓度中读取而获得的测量信息,这样它们是适于实际装置的信息,以及适于实际装置的校正可以通过使用此信息来执行。此外,用于确定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测量值从至少两个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来获得,这样可靠性高于只从一个测量值所获得的校正信息。即是说,基于两组信息以很高的可靠性来执行校正,这样执行更为适当的校正,并且可以更为有效地抑制浓度非均匀性。
如所公知,必须注意,在线性插值中,两个已知的值之间或者在其之外的函数值确定作为用于所有的三个画出的点位于相同的直线上所用的点。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对于各特定的等级值,分别基于包括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等级值打印校正图案;
使用其中第一等级值和基于第一等级值对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的信息以及其中与第一等级值不同的特定的等级值和基于该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的信息,通过执行线性插值以确定用于形成对应第一等级值的浓度的新的等级值,并将所确定的新的等级值和第一等级值相关,来获得第一信息;以及
第二信息对应于在其上可打印等级值变得最大的第二等级值。
这样,就是当基于第二等级值没有打印校正图案以及测量此校正图案时,也可以获得第二信息。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对于各特定的等级值,分别基于包括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等级值打印校正图案;
使用其中第一等级值和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的信息以及其中与第一等级值不同的特定的等级值和基于该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的信息,通过执行线性插值以确定用于形成对应第一等级值的浓度的新的等级值,并将所确定的新的等级值和第一等级值相关,来获得第一信息;以及
所述第二信息对应于在其处可打印等级值变得最小的第二等级值。
这样,就是当基于第二等级值没有打印校正图案以及测量此校正图案时,也可以获得第二信息。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其中第一等级值和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的信息,其中高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和基于此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的信息,以及其中低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等级值和基于此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的信息被获得;
如果对应第一等级值的浓度高于基于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那么使用其中第一等级值和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的信息,以及高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和基于此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的信息,来执行线性插值;
如果对应第一等级值的浓度小于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那么使用第一等级值和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的信息,以及其中低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等级值和基于此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的信息,来执行线性插值;以及
确定用于形成对应第一等级值的浓度的新的等级值。
这样,不管基于表示第一等级值的将被打印的图像的浓度的等级值是大还是小,都可以准确地确定新的等级值。此外,不管基于表示第二等级值的将被打印的图像的浓度的等级值是大还是小,都可以准确地确定新的等级值。此外,由于测量值的变化相对等级值的变化对于可以打印的整个等级值范围不是恒定的,当确定新的等级值时用两组信息执行线性插值,将使基于测量值的变化相对等级值变化确定新的等级值在等级值的限定的范围之内。即是说,用于打印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的图像的新的等级值用靠近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的测量信息来确定。因此,确定适合于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的新的等级值,并用所确定的新的等级值执行适当的校正。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基于第一等级值构成校正图案的各点线的浓度的平均值作为对应第一等级值的浓度。
这样,就可以抑制浓度非均匀性同时用适于实际装置的浓度打印图像。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浓度试样的浓度测量值作为对应第一等级值的浓度。
这样,图像的浓度被校正,这样所述图像用需要被打印的浓度来进行打印。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用于打印图像的图像数据包括用于形成在介质上的各点形成单元的等级值;以及各点线的浓度通过校正各形成单元的等级值而予以校正。
这样,原始图像的等级值被校正,这样校正可以很容易执行,而没有用于图像处理的复杂算法。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用于形成对应除了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之外的等级值的浓度的新的等级值,通过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线性插值来确定。
这样,当打印任何等级值时,对应那个等级值的新的等级值是从两组校正信息所获得的具有很高可靠性的等级值,这样对于任何等级值,就可以执行适当的校正并打印有利的图像。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用于形成等级值的点产生率基于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进行校正。
这样,就可以在不影响除了半色调处理之外的图像处理的算法来执行校正,这样就可以很容易执行校正,而没有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用于除了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之外的等级值的点产生率,通过第一等级值的点产生率和第二等级值的点产生率的线性插值来确定。
这样,当打印任何等级值时,对应那个等级值的点产生率是从两组产生信息所获得的具有较高可靠性的点产生值,这样对于任何等级值,就可以执行适当的校正并打印有利的图像。
在前述的打印方法中,优选地,对于墨的各颜色设置有多个喷嘴;基于第一信息通过以各颜色打印校正图案来对各颜色获得来获得第一信息;以及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一种颜色接一种颜色地对各点线进行校正。
这样,就可以有利地抑制多颜色打印的图案的浓度非均匀性。
一种用于在介质上打印图像的打印系统,包括:
在预定的运动方向上移动的多个喷嘴;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
基于第一等级值通过从多个喷嘴中喷射墨并在与运动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形成多个点线来打印校正图案;
对于各点线通过点线接点线地测量校正图案的浓度,来获得对应第一等级值的第一信息;以及
根据第一信息和对应与第一等级值不同的第二等级值的第二信息以对各点线进行校正,以将通过多个校正点线所构成的图像打印在介质上。
使用这样的打印系统,单独地对各点线校正浓度,以便基于校正图案,使用两组信息即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点线的浓度非均匀性受到抑制。因此,通过多个校正点线所构成的浓度非均匀性比其中它们基于传统的一组信息校正的图像得到更为有效地抑制。这样,使用此打印方法,就可以打印更为有利的图案。
1.第一实施例
===(1)第一实施例的公开概述===
一种打印装置,包括通过将墨喷射到介质上用于形成点的多个喷嘴,打印装置通过形成由多个点所形成的多条在预定的方向上延伸的线来打印图案,所述线在与预定的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形成,
其中打印装置打印通过所述线所构成的校正图案,分别对各线测量校正图案的浓度,对于各线具有基于所测量的浓度值所确定的浓度值的校正值,以及当打印图像时,基于对应图像的各线的校正值对于各线校正那个图像的浓度的命令值,所述校正值基于至少两个用不同的浓度命令值所打印的校正图案的测量浓度值来确定。
使用此打印装置,就可以从至少两个校正图案获得至少两个信息对,在此一对信息包括命令值和测量值。此外,很容易确定命令值,在此命令值处测量值通过使用这两个信息对进行线性插值变成目标值。此外,基于此确定的命令值和在其处目标值应当获得的命令值之间的差异来计算校正值。结果,当计算此校正值时,没有必要使用试验误差法方法。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在两个校正图案中,彼此对应的线形成有不同的浓度的命令值,校正值通过测量用于每个线的两个校正图案的浓度并基于每个线的测量的浓度值来确定。
使用此打印装置,彼此对应的线形成有不同浓度的命令值。结果,就可以分别对于每个线获得两组信息对,并且这样,就可以通过基于用于那个线的信息通过执行线性插值以更高的校正精度来确定校正值。结果,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浓度非均匀性。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打印装置包括用于运载介质的运载单元,多个喷嘴构成沿着相交的方向排列起来的喷嘴排,在预定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点所形成的线,通过从在运动方向上移动的多个喷嘴中喷射墨到介质上形成点的点形成操作以及在与运动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运载所述介质交替往复,而在相交的方向上形成。
使用此打印装置,多个喷嘴沿着相交的方向排列起来,这样其中点可以在单个点形成操作中形成的范围变得更大,打印时间缩短。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对于各颜色墨设置喷嘴排,通过对各颜色打印校正图案,对各颜色具有校正值,基于用于各颜色的校正值,图像的浓度对各颜色单独地进行校正。
使用此打印装置,对各颜色设置喷嘴排,这样就可以执行多色打印。此外,图像的浓度基于该颜色的校正值对各颜色单独地进行校正,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抑制通过多颜色打印所打印的图像的浓度非均匀性。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其中测量值与用于所有的线用相同的预定值相匹配的命令值通过线性插值使用两个信息对来确定,在此一对信息包括从两个校正图案所确定的命令值和测量值,以及所述校正值是通过所确定的命令值和用于所有的栅线相同的预定参考值之间的偏差除以参考值所获得的值。
使用此打印装置,其中测量值用其变成目标值的命令值使用两组信息通过线性插值所确定,在此一对信息包括命令值和测量值,并且所述校正值作为通过将参考值乘以所确定的命令值和参考值之间的偏差所获得的值。结果,当计算此校正值时,没有必要使用试验误差的方法。
此外,相同的目标值和相同的参考值可以用于所有的线。结果,可以获得由此所有线的测量值彼此匹配的校正值。结果,就可以保持浓度非均匀性较小。
如所公知,必须注意,在线性插值中,两个公知的值之间或者在其之外的函数值确定作为所有的三个画出的点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点。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优选地,两个信息对的一个命令值高于参考值,另外一个命令值小于参考值。
这样,根据所述打印装置,参考值设定在两个信息对之间。结果,通过内插值而不是外插值来执行线性插值,这样通过此线性插值所确定的校正值精度增加。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两个信息对之一的命令值与参考值相同。
使用此打印装置,命令值作为参考值,这样就可以获得靠近目标值的值作为校正图案的浓度的测量值。此外,由于对应目标值的命令值使用靠近此目标值的测量值通过线性插值所确定,线性插值的精度增加了此目标值更靠近测量值的量,这样所确定的命令值的插值精度增加。结果,通过此线性插值所确定的校正值的精度增加。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三个信息对从用不同的浓度命令值所打印的三个校正图案所获得,在此一个信息对包括命令值和测量值;如果对于所有的线相同的预定的目标值高于三个信息对的第二最大测量值,那么其中测量值变成目标值的命令值使用包括此第二最大测量值的信息和包括高于此的测量值的信息通过线性插值来确定;如果预定的目标值小于三个信息对的第二最大测量值,那么其中测量值变成目标值的命令值使用包括此第二最大测量值的信息和包括小于此的测量值的信息通过线性插值来确定;以及通过在所确定的命令值和对于所有的线相同的预定参考值之间的偏差除以参考等级值所获得的值作为校正值。
使用此打印装置,获得三个信息对,在此一对信息包括基于用不同浓度命令值所打印的三个校正图案的命令值和测量值。此外,用于线性插值的信息根据目标值或者这些三个信息对的第二最大测量值中哪个更高进行改变。换言之,如果目标值高于第二最大测量值,那么使用包括此第二最大测量值的信息和包括高于此的测量值的信息执行线性插值,而如果其更小,那么使用包括此第二最大测量值的信息和包括比此更小的测量值的信息来执行线性插值。
结果,即使相对于命令值的改变的测量值的改变在较大浓度的区域和较小浓度的区域之间不同,也可以通过线性插值准确地确定其中测量值与目标值相匹配的命令值,以及这样可以确定具有较高校正精度的校正值。
此外,相同的目标值和相同的参考值分别用于所有的线。结果,可以对每个线获得在此值处所有线的测量值彼此匹配的校正值,这样对于所有的线的浓度差异可以变得很小。结果,可以保持浓度非均匀性很小。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第二最大命令值与参考值相同。
使用此打印装置,在根据权利要求9中的本发明中可以获得与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同的操作效果。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目标值是第二最大测量值在所有线范围上的平均值。
使用此打印装置,所有线之上的测量值的平均值在线性插值中用作用于确定命令值的目标值。这样,使用此线性插值,就可以用更高的校正精度确定校正值。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目标值是表示参考值的浓度的浓度试样的浓度测量值。
使用此打印装置,目标值是通过测量表示参考值的浓度的浓度试样的浓度测量值。结果,就可以用通过此线性插值所确定的校正值来校正命令值,这样用作为命令值的参考值打印的图像的浓度变成参考值。这样,使用此校正值,就可以执行这样的校正以使被打印的图像的浓度变成通过命令值所指示的浓度。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参考值从中间色调区域的浓度值的范围中选择。
使用此打印装置,就可以有利地抑制中间色调范围中的浓度非均匀性,其中浓度非均匀性很容易发生。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校正图案的浓度命令值对构成各校正图案的所有的线为相同值。
使用此打印装置,所有的线形成有相同的命令值,即,在相交的方向上相邻的线形成有相同的命令值。结果,形成有相邻线的浓度非均匀性,例如由于线之间的间隔中的改变所导致的显著的浓度非均匀性可以用此校正图案精确地评估。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浓度测量值是灰度测量值。
使用此打印装置,没有必要获得对于从浓度测量值提取校正值所必须的颜色成分,装置的结构可以简化。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设置用于打印图像的图像数据包括作为浓度命令值的、用于形成在介质上的各点形成单元的等级值;如果没有校正值与这些形成单元相关联,那么,基于将等级值与点产生率相关联的产生率,对于形成单元的等级值的产生率被读出,根据已经读出的产生率,点形成在介质上的各形成单元中;以及如果校正值与这些形成单元相关联,那么,当读取对应来自产生率表的等级值的产生率时,对应于通过将等级值改变所述校正值所获得的值的产生率被读出;以及根据已经读出的产生率,点形成在介质上的各形成单元中。
使用此打印装置,基于图像数据,通过在介质上在各形成单元中形成点可以打印图像。此外,相同的产生率表用于与校正值相关的图像数据、和与校正值无关联的图像数据,这样获得更简化的结构。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当点形成在由相同的等级值的预定数目的形成单元所形成的区域中时,那么,所述点的产生率表示形成在那个区域中的点的数目相对预定数目的比例。
使用此打印装置,图像的浓度可以通过形成在所述区域中的点的数目所表达。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喷嘴可以形成多个尺寸的点;以及在产生率表中,对于各点尺寸,设置产生率和等级值之间的关系。
使用此打印装置,浓度可以通过多个尺寸的点来表达,这样就可以表达更精细的图像。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提供了用于光学地测量校正图案的浓度的浓度测量装置。
使用此打印装置,提供了一种浓度测量装置。结果,浓度可以定量地评估,校正值的可靠性提高。
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一种打印方法,用于通过来自多个喷嘴中的墨喷射到介质上并形成由多个点所形成的在预定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线来打印图案,所述线沿着与预定的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所形成,所述打印方法包括步骤:用不同的浓度命令值打印通过这样的线所构成的至少两个校正图案的步骤;对于各线测量校正图案的浓度的步骤;对于各线产生基于浓度测量值所确定的浓度校正值;以及当打印图像时,基于对应图像的各线的校正值,对各线校正所述图像的浓度的命令值的步骤。
此外,也可以实现一种打印系统,所述打印系统包括与,与计算机可通信连接的打印装置,其中打印装置具有将墨喷射到介质上用于形成点的多个喷嘴,通过形成由多个点所形成的在预定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线来打印图案,所述线在与预定的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形成,打印通过所述线所构成的校正图案,分别对各线测量校正图案的浓度,对于各线,包括基于浓度测量值所确定的浓度校正值,以及当打印图像时,基于对应图像的该各线的校正值对于各线校正所述图像的浓度的命令值,其中校正值基于至少两个用不同的浓度命令值所打印的校正图案的浓度测量值来确定。
===(1)打印系统的结构===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打印系统的实施例。
图1显示了打印系统的外部结构的说明视图。打印系统1000设有打印机1、计算机1100、显示装置1200、输入装置1300和记录/再现装置1400。打印机1是用于在例如纸、布或者薄膜上打印图像的打印装置。计算机1100通信连接到打印机1,并输出对于将被打印的图像的打印数据至打印机1,以通过打印机1来打印所述图像。显示装置1200具有显示器,并显示例如应用程序的或者打印机驱动器1110的用户界面(参看图2)。输入装置1300例如是键盘1300A和鼠标1300B,并用于操作应用程序并例如通过显示在显示装置1200上的用户界面来调整打印机驱动器1110的设置。软盘驱动器1400A和CD-ROM驱动器1400B可以用作例如记录/再现装置1400。
打印机驱动器1110安装在计算机1100上。打印机驱动器1110是用于实现在显示装置1200上显示用户界面的功能和将从应用程序输出的图像数据转换为打印数据的功能的程序。打印机驱动器1110记录在例如软盘FD或者CD-ROM的记录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打印机驱动器1110也可以通过因特网下载到计算机1100上。必须注意,此程序由实现不同功能的代码所形成。
必须注意,“打印装置”较窄的意义上是打印机1,但是较宽的意义上其指的是通过打印机1和计算机1100所构成的系统。
===(1)打印机驱动器===
<关于打印机驱动器>
图2是通过打印机驱动器1110所执行的基本过程的示意解释图。已经描述的结构元件分配以相同的参考数字,由此进一步的说明被省略。
在计算机1100上,例如视频驱动器1102、应用程序1104和打印机驱动器1110的计算机程序在安装到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下操作。视频驱动器1102具有根据来自应用程序1104和打印机驱动器1110的显示命令在显示装置1200上显示例如用户界面的功能。应用程序1104例如具有图像编辑等的功能并产生与图像(图像数据)相关的数据。用户可以给予指令以通过应用程序1104的用户界面来打印在应用程序1104中编辑的图像。在接收到打印指令时,应用程序1104将图像数据输出到打印机驱动器1110。
打印机驱动器1110从应用程序1104接收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转换为打印数据,以及将打印数据输出到打印机1。图像数据具有用作将被打印的图像的像素的数据的像素数据。像素数据的等级值然后根据后面将描述的处理阶段转换,并最终在打印数据阶段转换为用于将形成在纸(例如点的颜色和尺寸的数据)上的点。必须注意,“像素”是限定墨将登录到其上以形成点的位置的将被打印的纸上的虚拟方盒。这些像素对应“点形成单元”。
打印数据是可以通过打印机1所解释的格式的数据,并包括像素数据和各种的命令数据。此处,“命令数据”指的是用于指示打印机1执行特定操作的数据,并是例如指示运载量的数据。
为了将从应用程序1104所输出的图像数据转换为打印数据,打印机驱动器1110执行例如分辨率转换、颜色转换、半色调处理和光栅化的过程。下述是通过打印机驱动器1110所执行的过程的描述。
分辨率转换是用于从应用程序1104所输出的图像数据(文字数据、图像数据等)转换为用于在纸上打印图像的分辨率的过程(当打印时点之间的间隔;也称为“打印分辨率”)。例如,当打印分辨率限定为720×720dpi时,那么从应用程序1104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分辨率720×720dpi的图像数据。
在此转换的方法中,例如,如果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低于特定的打印分辨率,那么新的像素数据通过线性插值在相邻的像素数据之间产生,而如果分辨率高于特定的打印分辨率时,那么像素数据在恒定的比率上采集(culled),这样将图像数据的分辨率调整到打印分辨率。
另外,在此分辨率转换过程中,打印区域,即墨实际喷射到其上的区域,的尺寸基于图像数据调整。此尺寸调整根据后面将描述的页边距格式模式、图像质量模式和纸尺寸模式通过例如修整(trimming)对应图像数据中的纸的边的像素数据而进行。
必须注意,图像数据中的像素数据具有以RGB颜色空间所表达的许多等级(例如256等级)的等级值。具有这样的RGB等级值的像素数据此后称为“RGB像素数据”,由这些RGB像素数据所形成的图像数据称为“RGB图像数据”。
颜色转换处理是用于将RGB图像数据的RGB像素数据转换为以CMYK颜色空间中所表达的许多等级(例如256等级)的等级值的数据。C、M、Y和K是打印机1的墨颜色。此后,具有CMYK等级值的像素数据称为CMYK图像数据。颜色转换处理通过打印机驱动器1110参照将RGB等级值与CMYK等级值相关联的表(颜色转换查看表LUT)来执行。
半色调处理是用于将具有许多等级值的CMYK像素数据转换为具有更少的等级值的CMYK像素数据,这可以通过打印机1所表达。例如,通过半色调处理,表示256个等级值的CMYK像素数据转换为表示四个等级值的2比特CMYK像素数据。2比特数据CMYK像素数据对于各颜色表示例如“无点形成”、“较小点形成”、“中间点形成”和“较大点形成”。
抖动等被用于例如半色调处理以产生2比特CMYK像素数据,打印机1使用所述CMYK像素数据能够形成散布点。通过抖动进行的半色调处理将在下面说明。必须注意,用于半色调处理的方法不限于抖动,并且也可以使用伽马校正或者误差扩散(error diffusion)等。
光栅化(rasterization)是用于将已经进行半色调处理的CMYK图像数据转换为其中其将被传输到打印机1的数据序列的过程。已经光栅化的数据作为打印数据输出到打印机1。
<通过抖动进行的半色调处理>
此处,通过抖动进行的半色调处理将被更为详细地描述。图3是通过抖动进行的半色调处理的流程图。下述步骤根据此流程图执行。
首先,在步骤S300中,打印机驱动器1110获得CMYK图像数据。CMYK图像数据由对各个墨颜色C、M、Y和K的256个等级值所表达的图像数据构成。换言之,CMYK图像数据包括用于青色(C)的C图像数据、用于洋红(M)的M图像数据、用于黄色(Y)的Y图像数据和用于黑色(K)的图像数据。此C、M、Y和K图像数据分别由指示墨颜色的等级值的C、M、Y和K像素数据所构成。
必须注意,下述说明可以应用到C、M、Y和K图像数据的任一,从而K图像数据作为代表示例进行描述。
打印机驱动器1110对K图像数据中的所有的K像素数据执行步骤S301至S311的过程,同时连续地改变将被处理的K图像数据,并将K像素图像数据转换为表示上述的“无点形成”、“较小点形成”、“中间点形成”和“较大点形成”之一的2比特数据。
具体而言,首先,在步骤S301中,较大点等级数据LVL根据被处理的K像素数据的等级值如下设置。图4是显示了用于设置大、中、小点的等级数据的产生率表的视图。此视图中的水平轴是等级值(0-255),左边上的垂直轴是点产生率(%),右边上的垂直轴是等级数据(0-255)。此处,“点产生率”是指在以恒定的等级值再现的均匀区域中,其中形成点的像素在所有像素中的比例。如图4中的细实线所示的曲线SD指示小点的产生率,粗实线所示的曲线MD指示中间点的产生率,以及如虚线所示的曲线LD指示较大点的产生率。此外,“等级数据”指的是通过将点产生率转换为从0到255的范围的256个等级值所获得的数据。
即是说,在步骤S301中,对应等级值的等级数据LVL从较大点的曲线LD读取。例如,如图4所示,如果将被处理的K像素数据的等级值是gr,那么等级数据LVL使用曲线LD确定为ld。实际上,曲线LD以一维表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1100之内的例如ROM的存储器(未示出)中,打印机驱动器1110确定通过参考此表所确定的等级数据。
在步骤S302中,然后确定如此设置的等级数据LVL是否高于阈值THL。此处,使用抖动执行点是开或者关的确定。阈值THL对于所谓的抖动矩阵的各像素块设置到不同的值。此实施例使用其中从0到254的值出现在16×16方形像素块的场中的矩阵。
图5是显示了点如何根据抖动判断是开或者关的视图。为了说明,图5只显示了一些K像素数据。首先如图所示,K像素数据的等级数据LVL在对应K像素数据的抖动矩阵上与像素块的阈值THL进行比较。
然后,如果等级数据LVL高于阈值THL,点设置为开,如果等级数据LVL更小,点设置为关。附图中的阴影像素数据指示其中点设置为开的K像素数据。换言之,在步骤S302中,如果等级数据LVL高于阈值THL,那么过程进行到步骤S310,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03。此处,如果过程前进到步骤S310,那么打印机驱动器1110对将被处理的K像素数据分配指示像素数据表示较大点的二进制值“11”,并存储此值,然后,过程前进到步骤S311。然后,在步骤S311中,确定是否所有的K像素数据已经被处理。如果处理完成,那么半色调处理结束,如果处理没有结束,那么处理转换到还没有被处理的K像素数据,过程回到步骤S301。
另一方面,如果过程前进到步骤S303,那么打印机驱动器1110设置用于中间点的等级数据LVM。用于中间点的等级数据LVM基于等级值通过如上所述的产生率表进行设置。即是说,在如图4所示的示例中,等级数据LVM被确定为2d。
然后,在步骤S304中,通过将中间点的等级数据LVM与阈值THM进行比较以判断中间点是开或者是关。用于确定点是开或者关的方法与用于较大点的相同,但是,如接着所示,在判断中使用的阈值THM是与用于较大点情况下的阈值THL不同的值。即,如果使用用于较大点和中间点的相同的抖动矩阵确定点开或者关,那么其中点可能是开的像素块在二种情况下是相同的。即,当较大点是关时,有很大的可能性中间点也是关。结果,存在中间点的产生率低于所需的产生率的危险。为了避免此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二者使用不同的抖动矩阵。即,通过对于较大点和中间点改变趋于开的像素块,就可以保证较大点和中间点适当地形成。
图6A和图6B显示了用于评估较大点的抖动矩阵和用于评估中间点的抖动矩阵之间的关系。在此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的第一抖动矩阵用作较大点,如图6B所示、通过在运载方向上在中心镜像这些对称的阈值所获得的第二抖动矩阵UM用作中间点。如前所述,本实施例使用16×16的矩阵,但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图6显示了4×4的矩阵。必须注意,也可以使用完全不同的较大点抖动矩阵和中间点抖动矩阵。
然后,在步骤S304中,如果中间点等级数据LVM高于中间点阈值THM,那么确定中间点必须是开,以及过程前进到步骤S309,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05。此处,如果过程前进到步骤S309,那么打印机驱动器1110将指示表示中间点的像素数据的二进制值“10”分配给被处理的K像素数据并存储此值,然后,过程前进到步骤S311。然后,在步骤S311中,确定所有的K像素数据是否已经被处理。如果处理完成,那么半色调处理结束,如果处理没有结束,那么处理转换到还没有被处理的K像素数据,过程回到步骤S301。
另一方面,如果过程前进到步骤S305,那么较小点等级数据LVS以较大点和中间点的等级数据被设置的相同方式进行设置。用于较小点的抖动矩阵优选地与用于中间点和较大点的不同,以防止如上所讨论的较小点的产生率的减小。
在步骤S306中,如果等级数据LVS高于用于较小点的阈值THS,那么打印机驱动器1110前进到步骤S308,否则其前进到步骤S307。此处,如果过程前进到步骤S308,那么用于指示较小点的像素数据的“01”二进制值被分配给被处理的K像素数据,并且此值被存储,然后过程前进到步骤S311。然后,在步骤S311中,确定是否所有的K像素数据已经被处理。如果处理没有完成,那么处理转换到还没有被处理的K像素数据,过程回到步骤S301。另一方面,如果处理完成,那么用于K图像数据的半色调处理结束,以及对于其它颜色的图像数据,半色调处理以相同的方式来执行。
另一方面,如果过程前进到步骤S307,那么打印机驱动器1110将指示表示缺少点的二进制值“00”分配给被处理的K像素数据并存储此值,然后,过程前进到步骤S311。然后,在步骤S311中,确定所有的K像素数据是否已经被处理。如果处理没有完成,那么处理转换到还没有被处理的K像素数据,过程回到步骤S301。另一方面,如果处理完成,那么用于K图像数据的半色调处理结束,以及以及对于其它颜色的图像数据,半色调处理以相同的方式来执行。
<关于打印机驱动器的设置>
图7是打印机驱动器1110的用户界面的说明视图。打印机驱动器1110的用户界面通过视频驱动器1102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用户可以使用输入装置1300来改变打印机驱动器1110的不同的设置。用于页边距格式模式和图像质量模式的设置作为基本设置被预设置,而例如纸尺寸模式的设置作为纸设置被预设置。这些模式在下面说明。
===(1)打印机的结构===
<关于喷墨打印机的结构>
图8是此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方框图。图9是此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10是此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侧向横截面视图。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基本结构如下所描述。
此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具有运载单元20、托架单元30、头单元40、传感器50和控制器60。作为外部装置从计算机1100接收打印数据的打印机1使用控制器60来控制不同的单元(运载单元20、托架单元30和头单元40)。控制器60根据从计算机1100所接收的打印数据来控制所述单元以在纸上形成图像。传感器50监测打印机1之内的条件,并将此检测的结果输出到控制器60。控制器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并基于这些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单元。
运载单元20用于将介质(例如纸S)供给到可打印位置并在打印的过程中在预定的方向(此后,称为运载方向)上将纸运载预定的运载量。运载单元20具有纸供给辊21、运载电动机22(此后,也称为PF电动机)、运载辊23、压印盘24和纸释放辊25。纸供给辊21是用于自动地将插入到纸插入开口中的纸供给到打印机1的辊。纸供给辊21具有形状为字母D的横截面形状,其圆周截面的长度被设置比至运载辊23的运载距离更长,这样纸使用此圆周部分可以运载到运载辊23上。运载电动机22是用于在运载方向上运载纸的电动机,并通过DC电动机所构成。运载辊23是用于运载已经通过纸供给辊21供给到可打印区域的纸S的辊,并通过运载电动机22驱动。压印盘24在打印的过程中支撑纸S。纸释放辊25是用于从打印机1将在所述纸上已经完成打印的纸S释放到外部的辊。纸释放辊25与运载辊23同步。
托架单元30设有托架31和托架电动机32(此后称为“CR电动机”)。托架电动机32是用于在预定的方向上(此后这也称为“托架运动方向”)前后移动托架31的电动机,并通过DC电动机所构成。后面将描述的头41通过托架31保持。这样,此头41也在托架运动方向上通过前后移动托架31而前后移动。托架31可分离地保持容纳墨的墨盒。
头单元40用于将墨喷射到纸上。头单元40具有包括多个喷嘴的上述头41,并间断地从这些喷嘴中喷射墨。当头41通过移动托架31而在托架运动方向上移动时,通过间断地喷墨并同时移动,在纸上形成沿所述托架移动方向的点构成的光栅线(raster line)。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光栅线由在所述运动的方向上排列起来的点构成,这样它们也称为“点线”。
传感器50包括例如线性编码器51、旋转编码器52、纸检测传感器53和纸宽度传感器54。线性编码器51用于在托架运动方向上检测托架31的位置。旋转编码器52用于检测运载辊23的旋转量。纸检测传感器53用于检测将被打印的纸的前边的位置。纸检测传感器53设置在当纸通过纸供给辊21被朝向运载辊23供给时其可以检测纸的前边的位置的位置上。需要说明的是,纸检测传感器53是通过机械机构检测纸的前边的机械传感器。具体而言,纸检测传感器53具有可以在纸运载方向上旋转的杠杆,并且此杠杆被安置以使其突入到在其上纸被运载的路径中。这样,纸的前边与杠杆相接触并且杠杆旋转,这样纸检测传感器53通过检测杠杆的运动来检测纸的前边的位置。纸宽度传感器54连接到托架31。纸宽度传感器54是光学传感器并通过检测已经从发光部照射到纸上的光的反射光而检测纸是否存在。纸宽度传感器54检测同时被托架41移动纸的边的位置,以检测纸的宽度。
控制器60是用于执行打印机1的控制的控制单元。控制器60具有接口部分61、CPU 62、存储器63和单元控制电路64。接口部分61用于在作为外部装置的计算机1100和打印机1之间交换数据。CPU 62是用于执行打印机1的整体控制的算术处理装置。存储器63是用于保证工作区域和用于存储例如CPU 62用的程序的区域,并包括例如RAM、EEPROM或者ROM的存储装置。CPU 62根据存储在存储器63中的程序通过单元控制电路64控制不同的单元。
<关于打印操作>
图11是在打印的过程中操作的流程图。如下所描述的各种操作通过根据存储在存储器63中的程序而控制各个单元的控制器60所实现。此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各种过程的代码。
接收打印命令(S001):控制器60通过来自计算机1100的接口部分61接收打印命令。此打印命令包括在从计算机1100所传输的打印数据的头部中。然后控制器60分析包括在所接收的打印数据中的各种命令的内容,并使用各个单元来执行下述例如纸供给操作、运载操作和点形成操作。
纸供给操作(S002):接着,控制器60执行纸供给操作。纸供给操作是用于将将被打印的纸供给到打印机1中并将纸定位在打印开始位置(也称为“分度位置”)的过程。控制器60旋转纸供给辊21以将将被打印的纸供给到运载辊23上。控制器60旋转运载辊23以将从纸供给辊21所供给的纸定位在打印开始位置上。当纸已经在打印开始位置上定位时,头41的至少一些喷嘴与纸相对。
点形成操作(S003):接着,控制器60执行点形成操作。点形成操作是从在托架运动方向上移动的头41间断喷射墨以在纸上形成点的操作。控制器60驱动托架电动机32以在托架运动方向上移动托架31。然后,控制器60根据打印数据使墨从头41喷射同时托架31移动。当从头41喷射的墨登陆到纸上时,点形成在纸上。
运载操作(S004):接着,控制器60执行运载操作。运载操作是用于相对头41在运载方向上移动纸的过程。控制器60驱动运载电动机以旋转运载辊并由此在运载方向上运载纸。通过此运载操作,头41变得能够从前述点形成操作中所形成的点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上形成点。
纸释放判断(S005):接着,控制器60确定是否释放被打印的纸。如果仍然有用于在被打印的纸上进行打印的数据,不释放纸。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60交替地重复点形成操作和运载操作直到没有需要打印的数据,逐渐的将点所形成的图像打印在纸上。当没有任何数据被打印在被打印的纸上时,控制器60释放那张纸。控制器60通过旋转纸释放辊而将被打印的纸释放到外部。必须注意,是否释放纸可以基于包括在打印数据中的释放命令所确定。
判断打印是否完成(S006):接着,控制器60确定是否继续打印。如果下张纸将被打印,那么打印继续,并开始用于下张纸的纸供给操作。如果下张纸将不被打印,那么打印操作完成。
<关于头的结构>
图12显示了头41的下表面中的喷嘴的布置的说明图。黑色墨喷嘴排Nk、青色墨喷嘴排Nc、洋红色墨喷嘴排Nm和黄色墨喷嘴排Ny形成在头41的下表面中。各喷嘴排设有n个(例如n=180)喷嘴,所述喷嘴是用于喷射不同颜色墨的喷射开口。
多个喷嘴排的喷嘴在运载方向上以恒定的间隔(喷嘴节矩:k·D)设置成排。此处,D是运载方向上(即,形成在纸S上的点的最高的分辨率上的间隔)的最小点节矩。同样,k是1或者更大的整数。例如,如果喷嘴节矩是180dpi(1/180英寸),在运载方向上的点节矩是720dpi(1/720),那么k=4。
喷嘴排的喷嘴每个分配一个数字(#1-#n),随着喷嘴被安置越是下游所述数字变得越小。即,喷嘴#1比喷嘴n在运载的方向上安置得更下游一些。各喷嘴设有压电元件(未示出)作为用于驱动喷嘴的驱动元件并让其喷射墨滴。
<关于头的驱动>
图13是头单元40的驱动电路的说明视图。此驱动电路设置在此前所提及的单元控制电路之内,并且也显示在所述视图中,驱动电路设有原始驱动信号产生部分644A和驱动信号成形部分644B。在此实施例中,用于这些喷嘴#1-#n的驱动电路对各喷嘴排即,对于颜色黑色(K)、青色(C)、洋红(M)和黄色(Y)的各喷嘴排设置,这样压电元件对各喷嘴排独立地驱动。在附图中各信号的名字的端部上的括号的数目指示信号被供给的喷嘴的数字。
当预定持续时间的电压施加在压电元件的两端中间设置的电极之间时,压电元件根据电压应用的持续时间膨胀并变形墨通道的侧壁。结果,墨通道的体积根据压电元件的膨胀和收缩而收缩,对应此收缩的墨量作为墨滴从各个颜色的喷嘴#1-#n中喷射。
原始驱动信号产生部分644A产生通过喷嘴#1-#n所共享的原始信号ODRV。原始信号ODRV是包括在托架31横过单个像素的长度的周期之内的多个脉冲的信号。
驱动信号成形部分644B与从原始驱动信号产生部分644A输出的原始信号ODRV一起接收打印信号PRT(i)。驱动信号成形部分644B成形对应打印信号PRT(i)的原始信号ODRV,并将其作为驱动信号DRV(i)朝向喷嘴#1-#n的压电元件输出。喷嘴#1-#n的压电元件根据来自驱动信号成形部分644B的驱动信号DRV驱动。
<关于头的驱动信号>
图14是用于解释各种信号的时序图。即,此视图显示了用于不同信号的时序图,即原始信号ODRV、打印信号PRT(i)和驱动信号DRV(i)。
原始信号ODRV是用于从原始驱动信号产生部分644A所供给的信号并通过喷嘴#1-#n共享。在此实施例中,原始信号ODRV在托架31横过单个像素的长度的过程中的周期之内包括两个脉冲,即第一脉冲W1和第二脉冲W2。必须注意,原始信号ODRV从原始驱动信号产生部分644A输出到驱动信号成形部分644B。
打印信号PRT是对应用于单个像素的像素数据的信号。即,打印信号PRT是对应包括在打印数据中的像素数据的信号。在此实施例中,打印信号PRT(i)是每个像素具有两比特信息的信号。驱动信号成形部分644B成形对应打印信号PRT的信号等级的原始信号ODRV并输出驱动信号DRV。
驱动信号DRV是通过阻挡对应打印信号PRT的等级的原始信号ODRV所获得的信号。即,当打印信号PRT的等级是“1”时,那么驱动信号成形部分644B允许用于原始信号ODRV的脉冲不改变地通过,并将其设置作为驱动信号DRV。另一方面,当打印信号PRT的等级是“0”时,驱动信号成形部分644B阻挡原始信号ODRV的脉冲。必须注意,驱动信号成形部分644B将驱动信号DRV输出到以一个喷嘴接着一个喷嘴设置的压电元件。然后压电元件根据驱动信号DRV驱动。
当打印信号PRT(i)对应两比特数据“01”时,那么只有第一脉冲W1在单个像素周期的第一半个中输出。相应地,较小的墨滴从喷嘴中喷射,在纸上形成小尺寸点(小点)。当打印信号PRT(i)对应两比特数据“10”,那么只有第二脉冲W2在单个像素周期的第二半个中输出。相应地,中间尺寸墨滴从喷嘴中喷射,在纸上形成中间尺寸墨滴(中间点)。当打印信号PRT(i)对应两比特数据“11”,那么第一脉冲W1和第二脉冲W2在单个像素周期的过程中输出。相应地,较小的墨滴和中间墨滴从喷嘴中喷射,在纸上形成较大尺寸点(较大点)。当打印信号PRT(i)对应两比特数据“00”时,那么第一脉冲W1和第二脉冲W2都不在单个像素周期的过程中被输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尺寸的墨滴从喷嘴中喷射,并且没有点形成在纸上。
如上所述,单个像素周期中驱动信号DRV(i)被成形,以使其具有对应打印信号PRT(i)的四个不同值的四个不同的波形。
===(1)关于打印模式===
此处,可以通过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所执行的打印模式使用图15A、图15B来描述。隔行模式作为可以执行的打印模式提供。通过使用此打印模式,例如喷嘴节矩和喷墨属性的喷嘴之间的个体的差异通过将它们扩展在将被打印的图像之上而得到减轻,这样可以获得图像质量的改良。
图15A、15B是隔行模式的说明视图。必须注意,为了说明简化,在头41的位置上显示的喷嘴行被显示为相对于纸S移动,但是视图显示了喷嘴排和纸S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实际上纸S在运载方向上移动。在视图中,通过黑圈所表示的喷嘴是实际喷射墨的喷嘴,通过白圈所表示的喷嘴是没有喷射墨的喷嘴。图15A显示了第一至第四次行进中的喷嘴的位置以及点如何通过这些喷嘴所形成。图15B显示了第一至第六次行进中的喷嘴的位置以及点如何形成。
此处“隔行模式”指的是其中k至少是2以及没有记录的栅线夹持在单一行进中记录的栅线之间的打印模式。同样,“行进(pass)”指的是在托架运动方向上喷嘴排的单次运动。“栅线(raster line)”是在托架运动方向上排列起来的一排点。
使用如图15A、15B所示的隔行模式,每次纸S在运载方向上以恒定的运载量F运载时,喷嘴记录紧随在紧接前一行进中所记录的栅线之上的栅线。为了这样使用恒定的运载量记录栅线,实际喷射墨的喷嘴的数目N(所述N是整数)被设置与k互质,运载量F被设置为N·D。
在附图中,喷嘴排具有安置在运载方向上的四个喷嘴。但是,由于喷嘴排的喷嘴节矩k是4,不是所有的喷嘴可以被使用,以便用于隔行模式的条件,即,“N和k是互质的”,得到满足。相应地,四个喷嘴中只有三个在此隔行模式中使用。此外,由于三个喷嘴被使用,纸S被运载运载量3·D。结果,例如具有180dpi(4·D)的喷嘴节矩的喷嘴排被用于以720dpi(=D)的点节矩在纸S上形成点。
附图显示了其中连续的栅线被形成的方式,第一栅线通过第三行进的喷嘴#1所形成,第二栅线通过第二行进的喷嘴#2所形成,第三栅线通过第一行进的喷嘴#3所形成,以及第四栅线通过第四行进的喷嘴#4所形成。必须注意,在第一行进中墨只从喷嘴#3喷射,在第二行进中,墨只从喷嘴#2和喷嘴#3中喷射。这样的原因是如果墨在第一和第二行进中从所有的喷嘴喷射,那么就不可能在纸S上形成连续的栅线。同样,从第三行进开始,三个喷嘴(#1-#3)喷射墨以及纸以恒定的运载量F(=3·D)被运载,以点节矩D形成连续的栅线。
===(1)关于无边界打印和有边界打印===
采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就可以执行其中在纸的边缘上不形成页边矩的打印的“无边界打印”和其中在纸的边缘上执行具有页边矩的打印的“有边界打印”。
<无边界打印和有边界打印概述>
使用有边界打印,打印被执行,以使打印区域A,即其中墨根据打印数据被喷射区域,被容纳在纸S之内。图16显示了打印区域A和纸S的尺寸在“有边界打印”的过程中的关系。打印区域A被设置以被容纳在纸S之内,而页边矩被形成在上、下边和纸S的左、右边上。
当执行有边界打印时,打印机驱动器1110在上述的分辨率转换过程中将图像数据的分辨率转换为特定的打印分辨率同时处理图像数据,这样打印区域A从纸S的边以预定的宽度向内定位。例如,如果当在那个打印分辨率上打印时,图像数据的打印区域A没有从所述边配合在预定的宽度之内,那么对应图像的边的像素数据通过例如适当的修整而被移除,使得打印区域A变得更小。
另一方面,使用无边界打印,打印被执行以使打印区域A延伸超过纸S。图17显示了打印区域A和纸S的尺寸在“无边界打印”过程中的关系。打印区域A也设置用于延伸超出纸S的顶部和底部的边和上下边(此后称为放弃区域Aa),墨也喷射到此区域上。即使存在相对由于例如运载操作的精度所导致的头部41的位置的一些偏移,墨也可靠地朝向纸S的边喷射,由此实现了打印而没有在边上形成页边矩。必须注意,在放弃区域Aa中从上、下边突出的区域对应于“被判断在介质的相交方向上是从上游边在上游侧之外的区域和从下游边在下游侧之外的区域”。
当执行无边界打印,打印机驱动器1110将上述分辨率转换过程中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转换为特定的打印分辨率同时处理图像数据,这样打印区域A以预定的宽度延伸超过纸S的边。例如,当在那个打印分辨率上打印时,如果图像数据的打印区域A延伸超过纸太远,那么例如图像数据被适当地修整,这样打印区域A延伸超过纸S的量变成预定的宽度。
必须注意,关于纸的标准尺寸的纸尺寸信息,例如A4尺寸,被预先存储在计算机1100的存储器中。此纸尺寸信息指示例如在托架运动方向上和运载方向上有多少点(D),以及此信息与前述的纸模式相关存储,其中通过所述打印机驱动器1110的用户接口输入前述的纸尺寸模式。然后,当处理图像数据时,打印机驱动器1110参考对应那个纸尺寸模式的纸尺寸信息以找出纸的尺寸,然后执行处理。
<关于在无边界打印和有边界打印中所使用的喷嘴>
如上所述,使用“无边界打印”,墨也朝向被放弃的区域喷射,所述区域是纸的上边和下边之外的区域。这样,被丢弃的墨有粘附到压印盘24上并导致压印盘24变脏的危险。相应地,压印盘24设有用于收集纸S的上下边之外的墨,以及当打印上边和下边时,使用喷嘴被限制以使墨只从与这些槽相对的喷嘴中喷射。
图18A-18C显示了喷嘴和设置在压印盘24中的槽之间的位置关系。必须注意出于说明的原因,喷嘴排n=7,即,设有喷嘴#1-#7的喷嘴排用作示例。如图18A所示,上游侧和下游侧在运载方向上分别对应纸S的下边和上边。
如图18A中所示,压印盘24设有两个槽24a、24b,一个位于运载方向上的下游侧,一个位于运载方向上的上游侧。下游侧上的槽24a朝向喷嘴#1-#3,而上游侧上的槽24b朝向喷嘴#5-#7。当打印纸S的上边时,如图18A所示,使用喷嘴#1-#3执行打印(此后,这称为“上边处理”),以及当打印如图18B所示的下边部分时,使用喷嘴#5-#7执行打印(此后,这称为“下边处理”)。上边和下边之间的中间部分使用所有的喷嘴#1-#7打印,如图18C所示(此后,这称为“中间处理”)。当如图18A所示打印纸S的上边时,墨从喷嘴#1-#3的喷射在上边到达下游槽24a之前开始。但是,此时,没有登陆到纸S上的放弃的墨通过下游侧槽24a之内的吸收材料24c所吸收,这样压印盘24将不会变得很脏。同样,如图18B所示,当打印纸S的下边时,从喷嘴#5-#7中的墨的喷射即使在下边通过上游槽24b之后也继续。但是,此时,没有登陆到纸S上的放弃的墨通过下游侧槽24b之内的吸收材料24d所吸收,这样压印盘24将不会变得很脏。
另一方面,在“有边界打印”中,页边矩形成在纸S的边上,这样墨没有朝向所放弃的区域喷射,所述区域是纸S的上边和下边之外的区域。结果,在纸S与喷嘴相对的状态中,也可以开始或者结束墨喷射。这样与“无边界打印”不同,对于所使用的喷嘴没有限制,这样在纸S的整个长度之上使用所有的喷嘴#1-#7执行打印。
===(1)关于处理模式===
用户可以通过打印机驱动器1110的用户界面选择“无边界打印”或者“有边界打印”。即,如图7所示,两个按钮“有边界”和“无边界”被显示在用户界面的屏幕上作为用于限定页边矩格式的页边矩格式模式的输入按钮。
也可以从用户界面的屏幕选择用于限定图像的图像质量的图像质量模式,所述图像质量模式显示两个按钮“普通”和“高”作为图像质量模式的输入按钮。如果用户输入“普通”,那么打印机驱动器1110例如设置打印分辨率至360×360dpi,而如果用户输入“高”,那么打印机驱动器1110例如设置打印机分辨率为720×720dpi。
必须注意,如图19中的第一参考表所示,对于页边矩模式和图像质量模式的每个组合给予打印模式。同样,处理模式与这些打印模式相关,如图20中的第二参考表中所示。必须注意,第一和第二参考表被存储在计算机1100的存储器中。
这些处理模式确定点形成操作和运载操作,以及通过从分辨率转换过程到光栅化过程的所述过程,打印机驱动器1110将图像数据转换为与那个处理模式的格式相匹配的打印数据。
必须注意,如果处理模式不同,那么其中点形成过程和运载操作的至少一个为不同的打印处理被执行。此处,其中点形成操作是不同的打印处理指的是其中使用在点形成操作中的喷嘴的改变模式是不同的打印过程。同样,其中运载操作是不同的打印处理指的是其中用于运载操作的运载量的改变模式是不同的打印处理。这些使用特定的示例在下面说明。
在此提供了例如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第二上边处理模式、第二中间处理模式、第二下边处理模式的六个处理模式。
第一上边处理模式是用于在720×720dpi的打印分辨率上执行上述的上边处理的处理模式。换言之,其是其中在所述行进的第一半中,打印原则上只使用喷嘴#1-#3以隔行模式执行的处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纸的运载量F是3·D,因为使用了三个喷嘴(参看图21A)。
第一中间处理模式是用于以720×720dpi的打印分辨率执行上述的中间处理模式的处理模式。换言之,其是其中使用喷嘴排的所有的喷嘴#1-#7在隔行模式中打印在所有的行进中执行的处理模式。必须注意纸的运载量F是7·D,因为使用了7个喷嘴(参看图21A和图21B)。
第一下边处理模式是用于在720×720dpi的打印分辨率上执行上述的下边处理的处理模式。换言之,其是其中在所述行进的后一半中,打印原则上只使用喷嘴#5-#7以隔行模式执行的处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纸的运载量F是3·D,因为使用了三个喷嘴(参看图21B)。
第二上边处理模式是用于在360×360dpi的打印分辨率上执行上述的上边处理的处理模式。换言之,其是其中在所述行进的第一半中,打印原则上只使用喷嘴#1-#3以隔行模式执行的处理模式。但是由于打印分辨率只有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的一半精细,纸的运载量F是6·D,这是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的两倍(参看图23A)。
第二中间处理模式是用于在360×360dpi的打印分辨率上执行上述的中间处理模式的处理模式。换言之,其是其中使用喷嘴排的所有喷嘴#1-#7在隔行模式中打印在所有的行进中执行的处理模式。但是由于打印分辨率只有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的一半精细,纸的运载量F是14·D,这是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的两倍(参看图23A和图23B)。
第二下边处理模式是用于以360×360dpi的打印分辨率执行上述的下边处理的处理模式。换言之,其是其中在所述行进的后一半中,打印原则上只使用喷嘴#5-#7以隔行模式执行的处理模式。但是由于打印分辨率只有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的一半精细,纸的运载量F是6·D,这是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的两倍(参看图23B)。
此处,其中图像通过这些处理模式形成在打印纸S上的方式参照图21A-24B进行描述。必须注意,在所有这些附图中,两个视图A、B表示其中形成单个图像的方式。换言之,图A显示了在何种处理模式中的哪一行进中通过哪个喷嘴在图像的上边上形成栅线,以及图B显示了在何种处理模式中的哪一行进中通过哪个喷嘴在图像的下边上形成栅线。
图21A-24B的左边(此后称为“左图”)显示了喷嘴排相对纸在处理模式的每一行进中的相对位置。必须注意,在左图中,出于说明的原因,喷嘴排被显示在对每一行进的运载量F的增量中向下移动,但是实际上是纸S在运载方向上移动。同样,喷嘴排具有喷嘴#1-#7,喷嘴排的喷嘴数目被显示以圆圈围绕,它们的喷嘴节矩k·D是4·D。此外,点节矩D是720dpi(1/720英寸)。必须注意,在此喷嘴排中,以黑色阴影所示的喷嘴是喷射墨的喷嘴。
左图的右边的视图(此后称为“右图”)显示了点如何通过朝向形成栅线的像素喷射墨而形成。必须注意,如前所述,像素是限定墨被形成以登陆来形成点的位置的位于纸上的虚方盒,右图中的方形分别表示720×720dpi像素,即D×D尺寸的像素。写到各方形中的数字指示朝向这些像素喷射墨的喷嘴的数目,以及其中没有写数字的方形指示其中墨没有喷射的像素。同样,如右图中所示,可以在此处理模式中所形成的最上端上的栅线被称为第一栅线R1。此后,在朝向所述视图中的下边的方向上,栅线连续地称为第二栅线R2、第三栅线R3等。
(1)关于使用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第一中间处理模式和第一下边处理模式打印图像的情况
这对应如图19和图20中所示的第一打印模式被设置的情况,即,在页边矩格式模式中设置“无边界”和在图像质量模式中设置“高”的情况。如图21A、21B中所示,打印机1在第一上边处理模式中执行八次行进,然后在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中执行9次行进,然后在第一下边处理模式中执行八次行进。结果,墨以打印分辨率720×720dpi从第七栅线R7至第127栅线R127喷射到用作打印区域的区域R7-R127,并执行无边界地打印在后面描述为“第一尺寸”的纸上,其中运载方向上的尺寸是110·D。
必须注意,第一上边处理模式和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的行进数是固定的值,并没有从上述的八次行进发生改变,但是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的行进数被设置以对应通过打印机驱动器1110的用户界面输入的纸尺寸模式而改变。这是因为,为了执行无边界打印,打印区域的尺寸在运载方向上必须大于对应纸尺寸模式的纸,以及打印区域的尺寸通过改变在第一中间模式中的行进数来进行调整。在所示的视图中,指示在运载方向上的尺寸是110·D的“第一尺寸”被输入作为纸尺寸模式。然后,第一中间模式的行进数如上所述设置为9次行进,这样在打印区域的运载方向上的尺寸变成121·D。这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在第一上边处理模式中,单个行进的点形成操作原则上在其中每个操作运载纸S以3·D的运载操作之间以隔行模式执行,如图21A中的左图所示。在此处理模式中的第一半的四个行进中,使用喷嘴#1-#3执行打印。在后一半的四个行进中,以喷嘴#4、#5、#6和#7的顺序执行打印同时每次行进数增加时将喷嘴的数目增加1。必须注意,所使用的喷嘴数目在后一半的四个行进中连续地增加的原因是以便喷嘴的使用状态与紧随其后执行的第一中间处理模式匹配。
通过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的打印使得从显示在右图中(在右图中,通过第一上边处理模式所形成的栅线被显示有阴影)的第一栅线R1至第46栅线R46栅线形成在区域R1-R46之上。但是,必须注意,在区域R1-R46中,其中所有的栅线被形成的完整区域只是从栅线R7到栅线R28的区域R7-R28,而从栅线R1-栅线R6的区域R1-R6以及从栅线R29-栅线R46的区域R29-R46是其中包含没有形成栅线的部分的不完全区域。
这些不完全区域的前者,即区域R1-R6是所谓的不可打印区域,这意味着在任何行进中没有喷嘴经过对应第二、第三和第六栅线R2、R3和R6的部分之上,这样没有点形成这些像素。这样,此区域R1-R6没有用于记录图像,并从打印区域中排除。另一方面,在后者的区域R29-R46中的栅线的另外的未形成部分以互补的方式通过紧随其后所执行的第一中间处理模式来形成,这样此区域R29-R46在那时完整。换言之,区域R29-R46是通过第一上边处理模式和第一中间处理模式完成的区域,以及此后此区域R29-R46被称为“上边/中间混和区域”。同样,只通过第一上边处理模式所形成的区域R7-R28被称为“只上边区域”。
在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中,单一行进的点形成操作原则上在运载操作之间以隔行模式来执行,其中每个运载操作运载纸为7·D,如图21A和21B的左图中所示。所有的喷嘴#1-#7在所有的行进(从第一行进至第九行进)中被用于打印,并且结果,栅线被形成在如右图中所示从栅线R29-第109栅线R109的区域R29-R109之上。
具体而言,对于上边/中间混和区域R29-R46,没有在第一上边处理模式中形成的栅线R29、R33、R36、R37、R40、R41、R43、R44和R45每个以互补的方式来形成,完成上边/中间混和区域R29-R46。区域R47-R91的所有栅线完全只通过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的点形成操作所形成。此后,只通过第一中间处理模式所完成的区域R47-R91被称为“只中间区域”。区域R92-R109包括具有未形成部分的一些栅线,这些以互补的方式通过接着执行的第一下边处理模式来形成,完成区域R92-R109。换言之,区域R92-R109是通过第一中间处理模式和第一下边处理模式所完成的区域,此后此区域R92-R109被称为“中间/下边混和区域”。必须注意,在右图中,通过第一下边处理模式所形成的栅线以阴影显示。
在第一下边处理模式中,如图21B所示,单个行进的点形成操作原则上在其中每个运载操作运载纸以3·D的运载操作之间以隔行的模式来执行。在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的后一半的五个行进中,使用喷嘴#7-#9来执行打印。同样,在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的第一半的三个行进中,执行打印,同时每次行进数增加时,以喷嘴#1、喷嘴#2和喷嘴#3的顺序以将所使用的喷嘴的数目减小一个。即,使用喷嘴#2-#7在第一行进中执行打印,使用#3-#7在第二行进中执行打印,以及使用#4-#7在第三行进中执行打印。必须注意,所使用的喷嘴的数目在第一半的三个行进中连续地减小的原因是以便喷嘴的使用状态与此后紧随执行的后一半的五个行进的使用状态相匹配。
在第一下边处理模式中打印的结果是如右图中所示从第92栅线R92至第133栅线R133栅线在区域R92-R133之上形成。
具体而言,对于中间/下边混和区域R92-R109,没有在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中形成的栅线R92、R96、R99、R100、R103、R104、R106、R107和R108每个以互补的方式形成,完成了中间/下边混和区域R92-R109。栅线R110-R127的所有的栅线只通过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的点形成操作所形成,完成此区域。此后,只通过下边处理模式所形成的区域R110-R127被称为“只下边区域”。此外,区域R128-R133是所谓的不可打印区域,即,在任一行进数中没有喷嘴通过对应第128、第131和第132栅线R128、R131和R132的部分之上。这样,区域R128-R133没有用于记录图像,并从打印区域排除。
顺便提及的是,在使用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第一中间处理模式和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的打印的情况下,打印开始位置(当开始打印时纸S的上边上的目标位置)必须设置为例如从打印区域的最上边朝向下边(在图21A中,这是第十栅线R10)的第四栅线。通过这样做,即使由于纸被运载的运载误差大于规定的运载量,只要误差在3·D之内,纸S的上边将被定位成比打印区域的最上边更靠近下边。结果,无边界打印可以在没有空白区域形成在纸S的上边上的情况下可靠地实现。反过来,如果由于运载误差,纸S被运载没有超过所固定的运载量,那么只要所述量小于14·D,纸S的上边比第24栅线R24安置更靠近上边,以及这样纸S的上边将只通过在槽部分之上的喷嘴#1-#3来打印,这可靠地防止了压印盘24变脏。
另一方面,打印结束位置(当完成打印时在纸S的下端上的目标位置)必须设置到从打印区域的最下边朝向上边的第九栅线(在图21B中,这是第119栅线R119)。通过这样做,即使由于运载误差,纸被运载小于所固定的运载量,只要误差在8·D范围之内,纸S的下边将被安置在打印区域的最下边比栅线R127更靠近上边。结果,无边界打印可以可靠地实现,在纸S的下边上没有形成空白区域。反过来,如果由于运载误差,纸S被运载大于所规定的运载量,那么只要所述量不大于12·D,纸S的下边比第106栅线R106定位得更靠近下边,并且这样纸的下边将只通过在槽部分之上的喷嘴#5-#7所打印,防止了压印盘24变脏。
必须注意,打印开始位置和打印结束位置与在前述的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中所设置的行进数的数目相关。换言之,为了满足如上所述的打印开始位置和打印结束位置相对对应纸尺寸模式的纸的条件,首先在运载方向上打印区域的尺寸必须设置为分别延伸超过纸的上边和下边之外3·D和8·D的尺寸,即,其需要在运载方向上比打印纸设置大11·D。结果,在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中行进的数目被设置以便所述尺寸大于在运载方向上通过已经输入的纸尺寸模式所指示的尺寸达11·D。顺便提及的是,如上所述的“第一尺寸”的运载方向上的尺寸是110·D。为了将比此大11·D的打印区域设置为121·D,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的行进的数目被设置为9个行进。
(2)关于图像只使用第一中间处理模式打印的情况
这对应如图19、图20中所示的第二打印模式已经被设置的情况,即在页边矩格式模式中设置为“有边界”和图像质量模式设置为“高”的情况。如图22A、22B中所示,打印机1在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中执行9次行进。结果,墨以打印分辨率720×720dpi喷射到用作打印区域的区域R19-R119上上,打印在运载方向上是110·D的“第一尺寸”的纸,同时留下边界。
必须注意在(1)上述所提及的情况下,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的行进数根据已经被输入的纸尺寸模式而改变。换言之,所述行进数被设置以使打印区域的尺寸是预定宽度的页边矩被形成在已经被输入的纸尺寸模式的纸的上、下边上的尺寸。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尺寸”作为纸尺寸模式输入,这样在运载的方向上纸的尺寸是110·D。这样,为了对纸打印并留下边界的,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的行进数目被设置为17次行进,如前所述,这样打印区域的运载方向上的尺寸是101·D。
如上所述,有边界打印是在纸的上边和下边形成页边矩的打印。这样,没有必要只使用与槽24a、24b相对的喷嘴打印上边和下边,其中所有的喷嘴#1-#7在纸的运载方向上于整个长度之上被使用。
在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中,单一行进的点形成操作在运载操作之间的隔行模式中执行,其中每个所述运载操作纸被运载7·D。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所有的喷嘴#1-#7被用于所有的行进中(从第一行进到第七行进),从而栅线形成在从第一栅线R1到第137栅线R137的区域之上。
但是,在上边上的区域R1-R18包括其中栅线没有在任一行进中形成的部分(例如部分R18),这样区域R1-R18是不可打印区域,并从打印区域被排除。相似地,也在下边上的区域R120-R137包括其中栅线没有在任一行进中形成的部分,这样此区域R120-R137也是不可打印区域,并从打印区域被排除。必须注意,在剩余的区域R19-R119中,所有的栅线只通过第一中间处理模式形成,这样这只对应于如上所述的只中间区域。
(3)关于使用第二上边处理模式、第二中间处理模式和第二下边处理模式打印图像的情况
这对应如图19和图20中所示的第一打印模式被设置的情况,即,在页边矩格式模式中设置“无边界”和在图像质量模式中设置“普通”的情况。如图23A、23B中所示,打印机1在第二上边处理模式中执行4次行进,在第二中间处理模式中执行5次行进,在第二下边处理模式中执行3次行进。结果,墨以打印分辨率360×360dpi喷射到用作打印区域的区域R3-R64,无边界地在“第一尺寸”的纸上打印。
必须注意,由于打印分辨率是360×360dpi,如右图中所示只有每隔一个栅格方形以点覆盖。即是说,打印区域中的栅线只在每隔一个栅格方形来形成。
如上述的情况(1)中那样,第二上边处理模式和第二下边处理模式的行进数是固定的值,但是第二中间处理模式的行进数根据纸尺寸模式改变。换言之,为了在任何纸尺寸模式上可靠地无边界地打印,第二中间处理模式的行进数目被设置以使打印区域的尺寸比纸的尺寸大14·D。
必须注意,值14·D被确定,以使打印开始位置变成是从打印区域的最上边朝向下边的第四栅线(图23A中的第六栅线R6),以及打印结束位置变成从打印区域的最下边朝向上边的第四栅线(图23B中的第61栅线R61)。在如图中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尺寸”已经被输入,并且由此运载方向上的纸的尺寸是110·D。因此,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的行进数被设置为5次行进,这样打印区域的运载方向上的尺寸变成124·D(=110·D+14·D)。
在第二上边处理模式中,一次行进的点形成操作原则上在运载操作之间的隔行模式中执行,其中每个运载操作运载纸6·D,如图23A中的左图所示。
在第二上边处理模式的前两次行进中,使用喷嘴#1-#3来执行打印。在后者的两次行进中,打印被执行同时每次行进数前行时,以喷嘴#4、喷嘴#5、喷嘴#6和喷嘴#7的顺序将所使用的喷嘴的数目增加2个。必须注意,用于连续地增加所使用的喷嘴的数目的原因与如上所讨论的情况(1)中的相同。
通过第二上边处理模式中打印的结果是栅线形成在如右图中所示的区域R1-R22之上(在右图中,被形成的栅线被显示为阴影)。但是,对应上述的只上边区域、其中所有的栅线被形成的完全区域只是区域R3-R16,区域R1-R2以及区域R17-R22是不完全的,因为它们包括一些未形成的栅线。对于这些,前区域R1-R2是不可打印区域,因为栅线在任一行进数目中没有形成在对应第二栅线R2的部分中,并从打印区域被排除。另一方面,后者区域R17-R22对应上边/中间混和区域,并且区域R17-R22中的未形成栅线通过以互补的方式在紧随其后所执行的第二中间处理模式中形成而完成。
在第二中间处理模式中,单一行进的点形成操作原则上在运载操作之间以隔行模式来执行,其中每个运载操作运载纸达7·D,如图23A和23B的左图中所示。所有的喷嘴#1-#7在所有的行进(从第一行进至第五行进)中被用于打印,并且结果,栅线被形成在如右图中的区域R17-R57之上。具体而言,对于上边/中间混和区域R17-R22,没有在第二上边处理模式中形成的栅线R17、R19、R21每个以互补的方式来形成,这样完成它们。区域R23-R51对应只中间区域,区域R23-R51只通过第二中间处理模式的点形成操作形成所有的栅线而完成。此外,区域R52-R57对应上述提及的中间/下边混和区域,并包括没有被形成的一些栅线,所述栅线以互补的方式通过紧随之后执行的第二下边处理模式形成,完成区域R52-R57。在右图中必须注意,只通过第二下边处理模式所形成的栅线以阴影显示。
在第二下边处理模式中,单一行进的点形成操作原则上在运载操作之间以隔行的模式来执行,其中每个所述的运载操作将纸运载6·D,如图23B中所示。
在第二下边处理模式的后一半的单次行进中,使用喷嘴#7-#9来执行打印。同样,在第二下边处理模式的第一半的第二行进中,执行打印,同时每次行进数增加时,以喷嘴#1、喷嘴#2、喷嘴#3和喷嘴#4的顺序使所使用的喷嘴的数目减小2个。必须注意,连续地减小所使用的喷嘴数目的原因与如上所述的情况(1)中的相同。
执行第二下边处理模式的结果是栅线在右图中形成在区域R48-R66之上。具体而言,中间/下边混和区域R52-R57以互补的方式通过形成在第二中间处理模式未形成的各栅线R52、R54和R56来完成。同样,区域R58-R64对应只下边区域,并只通过第二中间处理模式的点形成操作所形成的所有的栅线来完成。剩余的区域R65-R66是不可打印区域,因为栅线没有在任一行进数目中形成在对应第65栅线R65的部分中,并且其从打印区域被排除。
(4)关于图像只使用第二中间处理模式打印的情况
这对应如图19、图20中所示的第二打印模式已经被设置的情况,即在页边矩格式模式中设置为“有边界”和图像质量模式设置为“普通”的情况。如图24A、24B中所示,打印机1在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中执行8次行进。墨以打印分辨率360×360dpi喷射到用作打印区域的区域R7-R56上,在具有边界的“第一尺寸”的纸上进行打印。。
如上述的情况(2)中那样,第二中间处理模式的行进数根据已经输入的纸尺寸模式而改变。在如附图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尺寸”已经被输入,由此为了在尺寸是110·D的纸上打印同时留下边界,第二中间处理模式的行进数被设置为如前所述的8次行进,这样在运载的方向上打印区域的尺寸变成100·D。必须注意,在此有边界打印中,用于在第二中间处理模式打印的原因与如上所述的情况(2)的相同。
在第二中间处理模式中,单一行进的点形成操作在运载操作之间的隔行模式中执行,其中每次运载操作中纸被运载14·D。然后,在视图中所示的示例中,所有的喷嘴#1-#7被用于所有的行进中(从第一行进到第八行进),由此栅线形成在横跨区域R1-R62的区域之上。
但是,在上边侧上的区域R1-R6包括其中栅线没有在任一行进中形成的部分(例如部分R6),这样区域R1-R6是不可打印区域,并从打印区域被排除。类似地,在下边侧上的区域R57-R62包括其中栅线没有在任一行进中形成的部分(例如R57),由此此区域R57-R62也是不可打印区域,并从打印区域被排除。在剩余的区域R7-R56中,所有的栅线只通过第一中间处理模式形成,这样这对应如上所述的只中间区域。
顺便提及的是,如上所述的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第二上边处理模式、第二中间处理模式、第二下边处理模式都是不同的处理模式,因为它们对应其中点形成操作和运载操作至少之一是不同的打印过程。
即是说,具有不同的运载操作的打印过程是如上所述的、其中对于各运载操作的运载量F(每个进行的运载量)的改变模式是不同的打印过程。在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中,改变模式是对于所有的行进是7·D,在第二中间处理模式中,对于所有的行进改变模式是14·D,在第一上边处理模式和第一下边处理模式中,改变模式对于所有的行进是3·D,在第二上边处理模式和第二下边处理模式中,改变模式对于所有的行进是6·D。结果,第一中间处理模式和第二中间处理模式就它们用于运载量F的改变模式而言与任何其它的模式不同,并且这样这些的处理模式与其它的处理模式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在第一上边处理模式和第一下边处理模式中,用于运载量F的改变模式对于所有的行进是3·D,并且这样它们相对运载操作中打印处理彼此不是不同的。但是,对于它们的点形成操作的打印处理,它们彼此是不同的,由此它们是不同的处理模式。即是说,用于第一上边处理模式中的点形成操作(行进)中的喷嘴的改变模式是其中喷嘴#1-#3被用于第一至第四行进中的模式,以及用于第五至第八行进中的喷嘴,在每次行进数增加时,以喷嘴#4、#5、#6和#7的顺序每次增加一个。与之相对,第一下边处理模式中的改变模式是其中喷嘴在第一至第四行进中以#1、#2、#3和#4的顺序每次减小一个,喷嘴#5-#7用于第五至第八行进中。结果,第一上边处理模式和第一下边处理模式就喷嘴改变模式彼此不同,即,它们就它们的点形成操作的打印处理而彼此不同。由于这个原因,这些处理模式彼此不同。
相似地,第二上边处理模式和第二下边处理模式具有用于所有行进的运载量改变模式6·D,以及这样它们就运载操作的打印处理而言不是彼此不同。但是,对于它们的点形成操作的打印处理,它们彼此不同,由此它们是不同的处理模式。换言之,用于第二上边处理模式中的点形成操作(行进)中的喷嘴的改变模式是其中喷嘴#1-#3被用于第一和第二行进的模式,所使用的喷嘴每次在行进数在第三和第四行进中增加时每次以#4、#5、#6和#7的顺序增加2个。通过比较,第二下边处理模式中的改变模式是其中#3-#7被用于第一行进中以及喷嘴#5-#7被用于第三和第四行进中的模式。结果,第二上边处理模式和第二下边处理模式就喷嘴改变模式而言是彼此不同的,即,就点形成操作而言,它们的打印处理彼此是不同的。由于此,这些处理模式彼此是不同的。
处理模式使用特定的示例在上述进行了描述,并且因为打印区域是唯一有助于图像形成的区域,栅线数只对下述说明中的打印区域重新分配。即是说,如图21A-图24C的右图所示,打印区域中的最上栅线被称为第一栅线r1,此后朝向附图中的下端,栅线是第二栅线r2、第三栅线r3等。
===(1)关于浓度非均匀性在图像中发生的原因===
在使用CMYK墨打印的多色图像中所发生的浓度非均匀性通常是由于发生在这些墨颜色的每个中的浓度非均匀性。出于此原因,通常被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单独地抑制各墨颜色中的浓度非均匀性而用于抑制以多色打印的图像中的浓度非均匀性。
相应地,下述是浓度非均匀性是如何发生在以单色打印的图像中的说明。图25显示了已经用单色打印的图像中的浓度非均匀性,即,已经以墨颜色C、M、Y或者K之一,例如用黑墨所打印的图像。
如此图中所示,此处称为浓度非均匀性的可以从平行于托架运动方向的条中看到。浓度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例如由于较差的喷嘴制造精度和墨喷射方向的倾斜点形成位置在运载的方向上相对目标形成位置偏移。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这些点所形成的栅线R的形成位置不可避免地从目标形成位置在运载方向上偏移,由此在运载方向上相邻栅线R之间的间隔周期地宽或窄。宏观上观察,这作为条状非均匀是明显的。换言之,在它们之间宏观地具有较宽的间隔的相邻的栅线R看起来较亮,而在它们之间宏观地具有较窄的间隔的相邻的栅线R看起来较暗。
必须注意,浓度非均匀性的这个原因也适用于其它墨颜色。甚至如果CMYK颜色之一具有此趋势时,浓度非均匀性将出现在以多色打印的图像中。
抑制这些浓度非均匀性的第一参考示例的方法是这样的方法:形成具有预定浓度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通过从此校正图案通过测量通过各喷嘴所形成的栅线的浓度确定各喷嘴的校正值,以及当实际打印图像时,根据这些校正值对于各喷嘴进行校正。必须注意,在多色打印的情况下,校正图案当然是打印用于多色打印中所使用的墨的各个颜色,例如C、M、Y和K,以及对这些墨颜色的每个确定的校正值。
此方法在下述中进行详细说明。首先,例如从上述的六种处理模式中选择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使用此处理模式通过从喷嘴喷射墨而打印校正图案。此校正图案由在运载方向上在预定的节矩上的大量栅线所形成,这些栅线的每个由在墨登陆到纸上的位置上在托架运动方向上排列起来的多个点所形成。必须注意,为了打印,通过对于校正图案的所有像素给予相同等级值的命令值来喷射。
接着,在各栅线上测量此校正图案的浓度,并基于这些测量值,对于各栅线确定浓度校正值。然后,分度形成栅线的喷嘴,所述校正值与对应的喷嘴相关被存储。
最后,图像的实际打印使用这些校正值执行,并且对于此,墨被喷射同时通过这些校正值校正图像数据的像素数据的等级值,由此抑制浓度非均匀性。更为精确地,对于形成在由于相邻的栅线之间的间隔较宽而测量值变小的栅线的喷嘴,墨量增加,这样这些栅线显得更暗,反过来,对于形成在由于相邻的栅线之间的间隔较窄而测量值变大的栅线的喷嘴,墨量减小,这样这些栅线显得更亮。
但是,被描述作为浓度非均匀性的原因,在运载方向上相邻栅线之间的间隔依赖于形成这些相邻栅线的喷嘴的组合。而这些组合依赖于处理模式。
结果,当在此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中实际打印时,基于用第一中间处理模式所打印的校正图案的校正值是有效的,但是当用不同的处理模式执行实际打印时,形成相邻栅线的喷嘴的组合是不同的,这样这些校正值是不合适的。例如,在第一打印模式中的无边界打印的情况下,图像的实际打印不仅使用第一中间处理模式来执行,而且使用第一上边处理模式和第一下边处理模式,但是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的校正值对于第一上边处理模式和第一下边处理模式是不合适的。
参照图21A中的右图对此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当在所述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中实际打印时,形成栅线的喷嘴的顺序是例如以#2、#4、#6、#1、#3、#5和#7(参看例如区域r41-r54)的顺序循环重复。另一方面,在第一上边处理模式中,形成栅线的喷嘴的顺序例如以#1、#2、#3的顺序相对运载方向(参看例如区域r1-r6)循环往复。
例如注意在第一中间处理模式和第一上边处理模式中通过喷嘴#1所形成的栅线r44和r4,可以看出在第一上边处理模式中,从此栅线r44邻接上游的栅线45通过喷嘴#3所形成,以及紧邻下游的栅线r43通过喷嘴#6所形成。由此,通过喷嘴#1所形成的栅线r44的宏观浓度通过喷嘴#3、#1和#6的组合给定。作为对比,在第一上边处理模式中,从通过喷嘴#1所形成的栅线r4的紧邻上游的栅线r5通过喷嘴#2所形成,以及紧邻下游的栅线r3通过喷嘴#3所形成,这样通过喷嘴#1所形成的栅线r4的宏观浓度通过喷嘴#2、#1和#3的组合给定。因此,在第一上边处理模式中喷嘴#2、#1和#3的组合与上述的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中的喷嘴#3、#1和#6的组合不同,这样通过喷嘴#1在第一上边处理模式中所形成的栅线r4的宏观浓度与在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中通过喷嘴#1所形成的栅线r44的宏观浓度不同。结果,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的校正值对于第一上边处理模式是不适当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下述中所描述的第二参考示例中对于各处理模式打印校正图案并确定用于各处理模式的图像的栅线的浓度的校正值。然后,当在给定的处理模式中实际打印图像时,栅线的浓度校正使用基于在那个处理模式中所打印的校正图案所确定的校正值来执行,这样浓度非均匀性可以可靠地得到抑制。
===(1)用于打印其中浓度非均匀性被抑制的图像的方法的第二参考示例===
图26是显示根据此第二参考示例用于打印图像的方法的整个过程的流程图。
首先,打印机1组装到制造线上(S110),以及然后在运送打印机1之前(S130),用于抑制浓度非均匀性的浓度校正值通过打印机1的检测线的操作人员进行设置(S120)。然后,已经购买了打印机1的用户执行实际的图像打印,并且在此实际打印时,打印机1在纸上打印图像,同时基于校正值对各栅线执行浓度校正(S140)。
下述是步骤S120和步骤S140的说明。
<步骤S120:设置用于抑制浓度非均匀性的浓度校正值>
图27是图26中步骤S120的过程的流程图。首先,用于设置浓度校正值的过程参照此流程图在下述略述。
步骤S121:首先,检测线上的操作人员将打印机1连接到检测线上的计算机1100,并使用打印机1打印用于确定校正值的校正图案。必须注意,打印此校正图案的打印机1是其中浓度非均匀性将被抑制的打印机1,即,校正值的设置对于各打印机单独地进行。校正图案对于墨颜色和各处理模式再分并打印(参看图28)。
步骤S122:接着,对于各栅线测量所有的打印校正图案的浓度,这些测量值在与栅线数目相关的记录表中被记录。必须注意,这些记录表被设置用于各墨颜色和用于检测线的计算机1100的存储器中的各处理模式(参看图32)。
步骤S123:接着,基于记录到此记录表中的测量浓度值,计算机1100计算用于各栅线的浓度校正值,并记录与栅线数目相关的校正值表中的这些校正值。必须注意,这些校正值表被设置用于各个墨颜色和计算机1的存储器63中的各处理模式(参看图34)。
在下述中,步骤S121-S123将被更为详细地说明。
(1)步骤S121:打印校正图案
首先,检测线的操作人员通信地连接其校正值将被设置到检测线的计算机1100的打印机1,如图1所示建立打印系统。然后,打印机1被指令基于存储在计算机1100的存储器中的校正图案的打印数据以在纸上打印校正图案,以及打印机1基于发送至其的打印数据将此校正图案打印在纸S上。此校正图案的打印数据通过相对CMYK图像数据执行半色调处理和光栅化而产生,其中所述CMYK图像数据通过直接限定各种墨颜色CMYK的等级值而形成。CMYK图像数据的像素数据的等级值被设置与对于各墨颜色所形成的各校正图案的所有像素相同的值,这样校正图案每个横过整个区域以基本均匀的浓度进行打印。等级值可以被设置到适当的值,但是从有效地抑制其中很容易发生浓度非均匀性的区域中的浓度非均匀性的角度来说,优选地,选择从用于CMYK颜色的所谓中间色调区域中获得的等级值。具体而言,在上述的256等级值的情况下,等级值可以从范围77-128中选择。
通过操作人员所给出的打印指令通过打印机驱动器1110的用户界面执行。出于此,打印模式和值尺寸模式通过用户界面设置,打印机驱动器1110基于对应这些设置的打印数据打印校正图案。即是说,校正图案的打印数据对于各打印模式和对于各纸尺寸制备。但是,注意,需要“第一打印模式”和“第三打印模式”的打印数据,而“第二打印模式”和“第四打印模式”的打印数据不是必须需要的。这是因为“第二打印模式”和“第四打印模式”的校正图案包括在“第一打印模式”和“第三打印模式”的校正图案之内,以及可以如下所述适当地使用。
图28显示了打印在纸上的校正图案。此校正图案CP对于各墨颜色C、M、Y和K打印。在如图中所示的示例中,不同墨颜色的校正图案CPc、CPm、Cpy和CPk以青色(C)、洋红色(M)、黄色(Y)和黑色(K)的顺序在一张纸S上在托架运动方向上排列起来。
必须注意,这些校正图案之间的唯一额区别是墨颜色,这样在下述中,用于黑色(K)的校正图案CPk作为这些校正图案CP的代表之一进行说明。
同样,如上所述,多色打印中的浓度非均匀性对于用于那个墨颜色打印中的各个墨颜色被抑制,用于抑制浓度非均匀性的方法是相同的。出于此原因,黑色(K)必须用作下述说明中的表示示例。换言之,一些下述描述只对单色黑色(K)给出,但是这可以应用到其它墨颜色C、M和Y中。
黑色(K)校正图案CPk以在运载方向上是长方形的带状打印。运载方向上的打印区域在纸S的整个区域之上延伸。
校正图案CPk对于各处理模式进行打印,并在附图所示的示例中,用于不同的处理模式的校正图案CP1、CP2和CP3之一在运载方向被分隔的三个左右区域之一中进行打印。
在此,优选地,对应校正图案CP1、CP2和CP3在这些分隔的区域中的那个区域进行打印的处理模式的关系与实际打印中的对应关系相匹配。在这种情况下,与实际的打印的过程中相同的运载操作和相同的点形成操作也可以在校正图案CP1、CP2和CP3的打印的过程中准确地实现,这样从这些校正图案CP1、CP2和CP3所获得的校正值的准确精度被提高,浓度非均匀性可以被可靠地抑制。
例如,用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第一中间处理模式和第一下边处理模式作为示例,校正图案(在下述中称为第一上边校正图案CP1)在第一上边处理模式中打印到在纸S的顶部上的区域上,校正图案(在下述中称为第一中间校正图案CP2)在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中打印到纸S的中间的区域上,以及校正图案(在下述中称为第一下边校正图案CP3)在第一下边处理模式中打印到纸S的底部的区域上。这是因为在实际的打印的过程中,如果选择第一打印模式,纸S的上边在第一上边处理模式中打印,纸的中间在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中打印,纸S的底部在第一下边处理模式中打印。
此处,对于第一上边、第一中间和第一下边校正图案CP1、CP2和CP3的示例来对校正图案CP1、CP2和CP3的形成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注意,下述的说明也适用到第二上边处理模式、第二中间处理模式和第二下边处理模式,以及由于显然浓度校正可以通过基本执行相同的基本流程而以相同的方式来执行,进一步的说明将被省略。
图29A和图29B显示了构成校正图案CP1、CP2和CP3被形成所通过的喷嘴。图29A显示了此用于第一上边校正图案CP1和第一中间校正图案CP2,图29B显示了此用于第一中间校正图案CP2和第一下边处理校正图案CP3。必须注意,图29A和图29B具有与上述的图21A、21B相同的格式。
在视图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打印模式”设置用作打印模式,以及“第一尺寸”设置作为纸尺寸模式。对应这些设置的校正图案的打印数据从存储器中选择,并如图29A、29B中的右图中所示,校正图案CP1、CP2和CP3在纸S的用于上边部分、中间部分和下边部分处的区域上在实际打印用的处理模式中进行打印。
即是说,在图21A的实际的打印的过程中,栅线在如图29A所示的纸的上边部分上通过在第一上边处理模式以8此次行进而被形成在区域r1-r40中。如上所述,在区域r1-r40之内的上边/中间混和区域r23-r40通过第一上边处理模式和第一中间处理模式所形成,以及一些栅线r24、r25、r26、r28、r29、r32、r33,r36和r40通过第一中间处理模式所形成,而且这些栅线也被处理作为构成第一上边校正图案CP1。即是说,通过在右图中形成阴影所示,第一上边校正图案CP1通过上边/中间混和区域r23-r40的只上边区域r1-r22的栅线所构成。
此外,如图21A、图21B中实际打印那样,区域r23-r103中的栅线通过如图29A、29B中所示的纸的中间在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中通过9个行进所形成。但是,注意,如上所述,上边/中间混和区域r23-r40中的栅线被处理作为构成第一上边校正图案CP1,且如下所述的中间/下边混和区域r86-r103的栅线被处理作为构成第一下边校正图案CP3。因此,剩余的只中间区域r41-r85的栅线构成第一中间校正图案CP2。右图显示了构成第一中间校正图案CP2的栅线而没有阴影。
此外,如在图21B中的实际的打印的过程中,栅线在如图29B所示的纸的下边部分上通过第一下边处理模式以8个行进形成在区域r86-r121中,且形成在此区域r86-r121中的栅线构成第一下边校正图案CP3。如上所述,在区域r86-r121中的中间/下边混和区域r86-r103通过第一下边处理模式和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二者所形成,以及一些栅线r87、r88、r89、r91、r92、r95、r96、r99和r103通过第一中间处理模式所形成,而且这些栅线也处理作为构成第一下边校正图案CP3。即是说,如右图中的阴影所示,第一下边校正图案CP3通过中间/下边混和区域r86-r103以及只下边区域r104-r121的栅线所形成。
此处,注意在这些校正图案CP1、CP2和CP3中形成相邻栅线的组合,这些组合显然与在实际的打印的过程中的组合相同,这可以从将它们与图21A、图21B中的右侧相比看出,其显示了在实际的打印的过程中喷嘴的组合。即是说,在如图29A和图29B的右侧上所示的第一上边校正图案CP1中的区域r1-r40中形成相邻栅线的喷嘴的组合与在实际的打印的过程中在第一上边处理模式中在区域r1-r40中打印的喷嘴的组合相同,如图21A中的右侧所示。相似地,在如图29A和图29B的右侧上所示的第一中间校正图案CP2的只中间区域r41-r85中的喷嘴的组合与在实际的打印的过程中只在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中打印的只中间区域r41-r85中的喷嘴的组合相同,如图21A、21B中的右侧所示。相似地,如图29B中的右侧上所示的第一下边校正图案CP3的区域r86-r121中的喷嘴的组合与实际的打印的过程中在第一下边处理模式中打印的区域r86-r121中的喷嘴的组合相同,如图21B的右侧上所示。
结果,可以看出,基于对于各处理模式所形成的校正图案CP1、CP2和CP3,通过校正各栅线的浓度,就可以可靠地在实际的打印的过程中抑制图像的浓度非均匀性。
必须注意,在此示例中用于打印校正图案CP的纸尺寸被设定第一尺寸,即,在运载方向上的尺寸110·D,以再现与在实际的打印的过程中相同的运载操作和点形成操作。结果,在打印区域r1-r121的最下边和最上边上的部分(主要是对应放弃区域的部分)不能实际在此纸尺寸中打印,这样有其中用于此部分的校正图案CP不能被获得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使用例如比120·D更长的纸,这样所有的打印区域r1-r121可以相对运载方向被覆盖。然后打印到至少120·D长的纸上的校正图案被用作被放弃的区域用的校正图案CP,而打印在第一尺寸的纸上的校正图案CP可以用作用于放弃的区域之外的部分的校正图案。
(2)步骤S122测量用于各栅线的校正图案的浓度
如图29A、图29B中所示的校正图案CP1、CP2和CP3的浓度对各栅线通过光学测量此浓度的浓度测量装置来测量。此浓度测量装置能够在单独地用于各栅线的栅线方向上测量预定数目像素的平均浓度。这样的装置的示例是现有技术中的扫描仪。必须注意,栅线的浓度通过预定数目的像素的平均浓度评估的原因是因为即使所有像素的等级值是平衡的,形成在像素中的点的尺寸将由于半色调处理而根据像素而不同。即,一个像素表示整个栅线的浓度是不够的。
图30A和图30B分别显示了扫描仪的垂直横截面视图和俯视图。扫描仪100包括:文件101放置在其上的文件玻璃102,以及读取托架104,所述读取托架104通过此文件玻璃102面对文件101并在预定的运动方向上移动。读取托架104设有将光照射到文件101上的曝光灯106和用于在垂直于运动方向的方向上在预定的范围之上通过原始文件101所反射的光。图像以预定的读取分辨率从文件101所读取,同时在运动的方向上移动读取托架104。必须注意,图30A中的虚线指示光的路径。
如图30B中所示,校正图案CP在其上打印的用作文件101的纸被放置在文件玻璃102上,将其栅线与垂直方向对齐。这样,在栅线的方向上预定数目的像素的平均浓度可以对各栅线单独地读取。优选地,读取托架104的运动的方向上的读取分辨率是比栅线的节矩窄几个整数倍。这样,就很容易让已经读入的被测量的浓度值与栅线相互关联。
图31显示了校正图案CPk的被测量的浓度值的示例。图31的水平轴指示栅线数目,垂直轴指示被测量的浓度值。附图中的实线指示被测量值,以及为了参考,在根据第二参考示例的浓度校正之后的被测量值也通过虚线所指示。
即使打印在横过构成校正图案CPk的所有的栅线上在相同的浓度的等级值上执行,由实线所指示的测量值对于各栅线极大地变化。这些是通过在墨喷射方向上由上述的变化所导致的浓度非均匀性。即是说,相邻的栅线的间隔较窄的栅线的浓度测量为较大,而此间隔较宽的栅线的浓度测量为较低。
在此第二参考示例中,通过在实际的打印的过程中执行后面描述的浓度校正,对应测量值较大的那些栅线的栅线被校正,以使它们的宏观浓度通过例如让构成对应栅线的点的点产生率(对应上述等级数据)更小而变得小一些,而反过来,对应测量值较小的那些栅线的栅线被校正,以使它们的宏观浓度通过让构成这些栅线的点的点产生率更高而变得高一些。结果,图像中的浓度非均匀性受到抑制。顺便提及的是,当用于黑色(K)的校正图案CPk被打印同时执行后面描述的浓度校正,那么,那个浓度的测量结果是栅线之中的变化已经被抑制到更小的测量值的测量结果,如图31中的虚线所示。
扫描仪100通信地连接到打印机1。此外,用扫描仪100所读取的校正图案的浓度的测量值在设置于计算机1100的存储器中的记录表中记录,与栅线的数目相关。必须注意,从扫描仪100所输出的浓度非均匀性是通过256个等级值所表示的灰度级值(即,不表示图像信息而只表示亮度的数据)。此处,使用此灰度级的原因是如果测量值包括颜色信息,那么用于通过那个墨颜色的等级值表示测量值的另外的过程必须被执行,这样处理变得更加复杂。
图32是记录表的示意图,其通过墨颜色和处理模式分开。打印在各部分中的校正图案CP的测量值记录在对应的记录表中。
图33A-33C分别显示了用于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第一中间处理模式和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的记录表,以黑色(K)作为代表示例。这些记录表每个具有用于记录测量值的记录。对于各记录给予记录数,在对应的校正图案CP1、CP2和CP3中用于较低数目的栅线的测量值以较低数目的记录开始连续地进行记录。必须注意,图33A-33C中的三个星号“***”指示其中测量值在所述记录中记载的状态,同时空白区域指示其中没有形成记录的状态。
在用于图33A中所示的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的记录表中,用于第一上边校正图案CP1的栅线的测量值被记录。必须注意,如前所述,此第一上边校正图案CP1通过如图29A中所示的只上边区域r1-r22和上边/中间混和区域r23-r40的栅线所构成,这样只上边区域和中间混和区域的栅线的测量值在此记录表中记载。现在,由于在这些区域中只有40个栅线,测量值在此记录表中从第一记录到第40记录的区域中被记录。
在如图33B中所示的用于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的记录表中,用于第一中间校正图案CP2的栅线的测量值被记录。如前所述,此第一中间校正图案CP2通过如图29A和图29B中所示的只中间区域r41-r85的栅线所构成,这样只中间区域的栅线的测量值在此记录表中记录。现在,由于在此区域中有45个栅线,测量值从此记录表中的第一记录到第45记录在此区域中记录。
在用于如图33C所示的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的记录表中,用于第一下边校正图案CP3的栅线的测量值被记录。如前所述,此第一下边校正图案CP3通过中间/下边混和区域r86-r103以及如图29B所示的只下边区域r104-r121的栅线所构成,这样中间/下边混和区域和只下边区域的栅线的测量值在此记录表中被记录。现在,由于在这些区域中有36个栅线,测量值从此记录表中的第一记录到第36记录在所述区域中记录。
(3)步骤S123:设置用于各栅线的浓度校正值
接着,计算机1100基于在记录表的记录中所记录的测量值计算浓度校正值,并将校正值表中的校正值设置在打印机1的存储器63中。图34是这些校正值表的示意图,其通过墨颜色和处理模式来分开,如前述的记录表那样。
图35A-35C显示了分别用于黑色(K)的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第一中间处理模式和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的校正值表,作为校正值表的代表示例。这些校正值表每个具有用于记录校正值的记录。各记录分配一个记录数字,以及基于测量值所计算的校正值记录在具有与用于这些测量值的记录的相同的记录数字中。
例如,在从用于如图35A所示的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用的校正值表的第一记录到第40记录的记录中,基于从用于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的记录表的第一记录到第40记录所记录的测量值所计算的校正值被记录。即是说,对应只上边区域和上边/中间混和区域的校正值记录在此校正值表中。
相似地,从用于如图35B中的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用的校正值表的第一记录到第45记录的记录中,基于从用于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的记录表的第一记录到第45记录所记录的测量值所计算的校正值被记录。即是说,对应只中间区域的校正值记录在此校正值表中。
此外,在从用于如图35C所示的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用的校正值表的第一记录到第36记录的记录中,基于从用于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的记录表的第一记录到第36记录所记录的测量值所计算的校正值被记录。即是说,对应中间/下边混和区域和只下边区域的校正值被记录在此校正值表中。
这些校正值以指示相对浓度等级值的校正率的校正率的格式来获得。具体而言,它们如下计算。首先,在记录表中所记录的测量值的平均值M用于各记录表的计算,以及所计算的平均值作为用于各记录表的浓度的目标值M。然后,对于记录表中的各测量值C,此目标值M和测量值C之间的偏差ΔC(=M-C)被计算,通过将偏差ΔC除以目标值M所获得的值作为校正值H。即是说,此校正值H可以通过下述数学公式1来表述:
校正值H=ΔC/M
       =(M-C)/M                (公式1)
然后,使用此校正值H,就可以在测量值C高于目标值M的栅线上执行这样的校正,这样这些栅线的浓度被减小到目标值M。例如,如果栅线的测量值C是105,目标值M是100,那么校正值H(=(100-105)/100)是-0.05,被打印栅线的浓度可以通过将此栅线的浓度的等级值在打印时减小0.05的系数而设置得更靠近于目标值M=100。也可以在测量值C小于目标值M的栅线上执行这样的校正,以使这些栅线的浓度增加到目标值M。例如,如果栅线的测量值C是95,目标值M是100,那么校正值H(=(100-95)/100)是+0.05,打印的栅线的浓度可以通过将此栅线的浓度的等级值在打印时增加0.05的系数而设置得更靠近于目标值M=100。
这样,通过使用此校正值H来执行浓度校正(后面将描述),各栅线的浓度中的变化可以对各墨颜色和处理模式较小,这样让其可以抑制浓度非均匀性。
<步骤S140:图像的实际打印同时对各栅线执行浓度校正>
当浓度校正值以此方式校正时,打印机1可以在打印时通过在打印时对各栅线执行浓度校正、使用设置用于各墨颜色和用于各处理模式的校正值表来抑制浓度非均匀性。必须注意,当打印机驱动器1110将RGB图像数据转换为打印数据时,用于各栅线的此浓度校正通过基于校正值的像素数据的校正来实现。即是说,如上所述,像素数据最终转为指示形成在纸上的点的尺寸的2比特像素数据,基于此数据打印的栅线的宏观浓度通过改变此2比特像素数据来改变。
(1)浓度校正过程
图36是用于图26的步骤S140中的各栅线的浓度校正的过程。此后,浓度校正过程参照此流程图来说明。
步骤S141:首先,用户将他所购买的打印机1通信连接到他的计算机1100,建立如图1所示的打印系统。用户然后通过计算机1100中的打印机驱动器1110的用户界面屏幕输入页边矩格式模式、图像质量模式和纸尺寸模式。使用此输入,打印机驱动器1110获得例如关于这些模式的信息。在下述的说明中,假设“高”输入作为图像质量模式,“无边界”输入作为页边矩格式模式,以及上述的“第一尺寸”输入作为纸尺寸模式。
步骤S142:接着,打印机驱动器1110从应用程序1104输出的RGB图像数据进行分辨率转换过程。即是说,RGB图像数据的分辨率转换为对于图像质量模式的打印分辨率,以及进一步地,RGB图像数据中的像素的数目被调整以通过适当地修整RGB图像数据来与对应纸尺寸和页边矩格式模式的打印区域的点数目相匹配。
图37是显示了分辨率转换过程之后根据RGB图像的像素数据的阵列的示意图。附图中的各方形表示720×720dpi像素尺寸,以及每个像素具有像素数据。此处,“高”输入作为图像质量数据,这样RGB图像数据的分辨率转换为720×720dpi。同样,“第一尺寸”已经输入作为纸尺寸模式,以及“无边界”已经输入作为页边矩格式模式,这样打印区域的尺寸在运载方向上是121·D,且对应此的RGB图像数据被处理为在运载方向上的121像素的像素数目。即是说,RGB图像数据被处理到其中通过在栅线的方向上行进的用于多个像素的数据所构成的121个像素数据排的状态。
必须注意,像素数据排是用于在图像的打印区域r1-r121中形成栅线的数据。即是说,第一像素数据排是打印区域r1-r121的最上的第一栅线r1的数据,以及第二像素数据排是第二栅线r2的数据。从此处,像素数据排数字地对应栅线,最后、第121像素数据排是打印区域r1-r121的最下、第121栅线r121的数据。
步骤S143:接着,打印机驱动器1110执行上述颜色转换以将RGB图像数据转换为CMYK图像数据。如上所述,CMYK图像数据包括C图像数据、M图像数据、Y图像数据和K图像数据,以及这些C、M、Y和K图像数据每个由121排像素数据所形成。
步骤S144:接着,打印机驱动器1110执行半色调处理。半色调处理是用于将C、M、Y和K图像数据中的像素数据所给定的256个等级值转换为四个等级的等级值。必须注意,这些四个等级值的像素数据是指示“无点形成”、“较小点形成”、“中间点形成”和“较大点形成”的2比特数据。
然后,在此第二参考示例中,在半色调处理的过程中对各栅线执行浓度校正。换言之,从256个等级构成图像数据的像素数据到四个等级之一的转换被执行,同时将像素数据校正对应于校正值的量。浓度校正基于各墨颜色的校正值表对各C、M、Y和K图像数据值来执行,但是此处用于黑色(K)的K图像数据被描述作为代表图像数据。此外,在上述的颜色转换过程中,像素数据的阵列没有改变,这样在下述说明中,图37也被用作表示K图像数据的像素数据的阵列的视图。
首先,打印机驱动器1110引用第一参考表(图19),使用页边矩格式模式和图像质量模式作为获得对应的打印模式的键。然后,打印机驱动器1110引用第二参考表(图20),使用打印模式作为键以限定将在图像的实际打印的过程中将被处理的处理模式。
如果单个处理模式被限定,那么用于那个处理模式的校正值表被用于校正K图像数据中的像素数据排。
另一方面,如果多个过程模式被限定,那么将通过各打印模式所打印的区域根据纸尺寸模式进行限定。然后,用于各处理模式的校正值表被用于通过那个处理模式校正对应将被打印的区域的图像数据排。
必须注意,通过处理模式所打印的区域上的信息被记录在图像确定表中。区域确定表被存储在计算机1100的存储器中,打印机驱动器1110引用此区域确定表以限定通过各处理模式所打印的区域。
例如,如图21A中所示,通过第一上边处理模式所打印的只上边区域和上边/中间混和区域如上所述以8次行进的固定数目所形成,由此这样预先知道此区域从打印区域下游的最上边将具有40栅线。结果,“从打印区域的最上边至第40栅线的区域”记录在与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相关的区域确定表中。
相似地,如图21B所示,中间/下边混和区域和通过第一下边处理模式所打印的只下边区域如上所述以8次行进的固定数目形成,由此预先知道此区域将从打印区域的最下边向上将具有36栅线。结果,“从打印区域的最下边到在其上边侧上的第36栅线的区域”记录在与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相关的区域确定表中。
接着,如图21A、图21B所示,只通过第一中间处理模式所打印的只中间区域是从通过如上所述的第一上边处理模式所打印的区域朝向下边连续的区域,并且也是从通过如上所述的第一下边处理模式所打印的区域朝向上边连续的区域。这样,只中间区域被预先知道是由从打印区域的最上边朝向下边的第41栅线和从打印区域的最下边朝向上边的第37栅线所夹持的区域。结果,“从打印区域的最上边朝向下边的第41栅线和从打印区域的最下边朝向上边的第37栅线所夹持的区域”被记录在与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相关的区域确定表中。
在此示例中,模式是“无边界”和“高”,由此打印机驱动器1110引用如图19和20中所示的第一和第二参考表并限定“第一打印模式”作为打印模式,并限定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第一中间处理模式和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的三个对应的处理模式作为用于实际打印的相应的处理模式。
同样,由于纸尺寸模式是“第一尺寸”,打印区域在实际的打印的过程中在运载的方向上是121·D,并且如上所述,由于限定了三个处理模式,通过各处理模式所打印的区域通过参考区域确定表来限定,且对应各区域的像素数据排被校正。
例如,通过第一上边处理模式所打印的只上边区域和上边/中间混和区域从区域确定表被限定作为打印区域r1-r121之内的区域r1-r40。区域r1-r40的栅线的数据是从K图像数据的第一排到第40排的像素数据排。另一方面,对应只上边区域和上边/中间混和区域的校正值被记录在用于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的校正值表中的第一至第40记录中。结果,形成各像素数据排的像素数据被校正,同时将用于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的校正值表中的第一至第40记录的校正值与第一至第40像素数据排相关联。
相似地,基于区域确定表,在第一下边处理模式中所打印的中间/下边混和区域和只下边区域在打印区域r1-r121之内限定作为区域r86-r121。区域r86-r121的栅线的数据是K图像数据的从第86排至第121排的像素数据排。另一方面,对应中间/下边混和区域和只下边区域的校正值记录在用于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的校正值表的第1至第36记录中。结果,形成各像素排的像素数据被校正,同时将用于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的校正值表的第1至第36记录的校正值连续地与第一至第36像素数据排相关联。
只在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中所打印的只中间区域基于区域确定表限定作为打印区域r1-r121的区域r41-r85。区域r41-r85的栅线的数据是K图像数据中的第41-85排的像素数据排。另一方面,对应只中间区域的校正值记录在用于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的校正值表的第一至第45记录中。结果,形成各像素数据排的像素数据被校正,同时将用于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的校正值表中的第一至第45记录的校正值与第41至第85像素数据排相关联。
如前所述,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的行进数没有像第一上边处理模式那样固定,例如,而是根据已经输入的纸尺寸模式改变。因此,只中间区域中的像素数据排的数目变化。用于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的校正值表包括用于从第1至第45记录的只45个固定数目的记录的校正值,产生了校正值的数目在将它们与像素数据排对应的后一半中可能变得不足的危险。
这通过利用形成相邻栅线的喷嘴的组合的周期性来解决。换言之,如图21A、21B的右图中所示。只通过第一中间处理模式所打印的、在只中间区域r41-r85中形成栅线的喷嘴的顺序在单个循环中是#2、#4、#6、#1、#3、#5和#7,并且此循环重复。此循环在每次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的行进数增加一个行进时增加一个循环。结果,就可以对不具有对应的校正值的排数使用此一个循环的校正值,即,例如对应此一个循环的校正值的从第一记录到第七记录的校正值可以重复地使用,不管多少个校正值是不足的。
顺便提及的是,在步骤S144的上述说明中,基于校正值用于校正像素数据的方法没有详细地说明,并将在后面进行讨论。
步骤S145:接着,打印机驱动器1110执行光栅化过程。光栅化的打印数据输出到打印机1,且打印机1根据打印数据的像素数据在纸上执行图像的实际打印。必须注意,如上所讨论,像素数据的浓度对各个栅线单独地校正,这样图像中的浓度非均匀性可以被抑制。
(2)关于基于校正值校正像素数据的方法
接着,基于校正值用于校正像素数据的方法将被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具有256等级值的像素数据通过半色调处理转换为具有表示“无点形成”、“较小点形成”、“中间点形成”和“较大点形成”的四个等级值的像素数据。在此转换的过程中,256个等级首先用等级数据替换,然后转换为四个等级值。
相应地,在第二参考示例中,在此转换时,等级数据改变对应于校正值的量以校正具有四个等级的等级值的像素数据,由此实现了“基于校正值的像素数据的校正”。
必须注意,此第二参考示例中的半色调处理与使用图3关于用于设置等级数据的步骤S301、S303和S305进行说明的半色调处理是不同的,但是除此之外二者是相同的。结果,下述说明集中在此不同上,并且相同的方面将简单概述。同样,下述说明参照图3的流程图和图4的点产生率表。
首先,如在普通的半色调处理中,打印机驱动器1110在步骤S300中获得K图像数据。必须注意,此时也获得C、M、Y图像数据,但是由于下述说明也可以应用到C、M、Y图像数据的任何一个,所述说明将以K图像数据作为代表图像数据来进行。
接着,在步骤S301中,对于各像素数据值,对应那个像素数据的等级值的等级数据LVL从产生率表的较大点曲线LD读取。但是,在此第二参考示例中,当读取等级数据LVL时,等级值变化对应像素数据所属于的像素数据排的校正值H。
例如,如果像素数据的等级值是gr,且像素数据属于其的像素数据排是第一排,那么像素数据排与用于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的校正值表的第一记录的校正值H相关联。结果,等级数据LVL被读取,同时将灰度数据gr变化将等级值gr乘以校正值H所获得的值Δgr(=gr×H),获得等级数据LVL为11d。
在步骤S302中,确定此较大点的等级数据LVL是否大于对应抖动矩阵上的像素数据的像素块的阈值THL。此处,根据校正值H,等级数据LVL改变对应Δgr(=gr×H)的量。结果,此尺寸确定的结果改变那个改变量,并且这样较大点被形成的容易性也被改变,由此实现了如上所述的“根据校正值的像素数据的校正”。
必须注意,如果在步骤S302中等级数据LVL高于阈值THL,那么过程前进到步骤S310,且较大点与那个像素数据相关而被记录。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03。
在步骤S303中,对应等级值的等级数据LVM从产生率表的中间点曲线MD读取,并且,也在此时,如在步骤S301中,等级数据LVM被读取,同时将等级值改变对应校正值H的量。
例如,等级数据LVM被读取,同时将等级值gr改变通过将等级值gr乘以校正值H所获得的值Δgr(=gr×H),从而获得等级数据LVL为12d。然后,在步骤S304中,确定此中间点的等级数据LVM是否大于对应抖动矩阵上的像素数据的像素块的阈值THM。此处,根据校正值H,等级数据LVM改变对应Δgr(=gr×H)的量。结果,此尺寸确定的结果被改变那个改变量,由此中间点被形成的容易性也被改变,从而实现了如上所述的“根据校正值的像素数据的校正”。
必须注意,如果在步骤S304中等级数据LVM高于阈值THM,那么过程前进到步骤S309,且中间点与那个像素数据相关而被记录。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05。
在步骤S305中,对应等级值的等级数据LVS从产生率表的较小点曲线SD被读取,并且也在此时,如在步骤S301中,等级数据LVS被读取,同时将等级值变化对应校正值H的量。
例如,等级数据LVS被读取,同时将等级值gr改变通过将等级值gr乘以校正值H所获得的值Δgr(=gr×H),从而获得等级数据LVL为13d。然后,在步骤S306中,确定此较小点的等级数据LVS是否大于对应抖动矩阵上的像素数据的像素块的阈值THS。此处,根据校正值H,等级数据LVS改变对应Δgr(=gr×H)的量。因此,此尺寸确定的结果改变那个改变量,并且这样较小点被形成的容易性也被改变,由此实现了如上所述的“根据校正值的像素数据的校正”。
必须注意,如果在步骤S306中等级数据LVS高于阈值THS,那么过程前进到步骤S308,且较小点与那个像素数据相关而被记录。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07并且没有点对应那个像素数据被记录。
(3)在第二打印模式已经被设置的情况下关于“浓度校正过程”
在“(1)浓度校正过程”的说明中,给定了其中第一模式被设置的示例,此处,将对第二打印模式被设置的情况进行说明。
这对应于用户在打印机驱动器1110的界面中已经输入“有边界”作为页边矩格式模式以及“高”作为图像质量模式的情况。然后,打印机1只在如图19中所示的第一中间处理模式中执行打印,并在纸上以720×720dpi的打印分辨率打印有边界图像。
步骤S141:首先,通过打印机驱动器1110的用户界面的输入,打印机驱动器1110获得“高”作为图像质量模式,“无边界”作为页边矩格式模式和“第一尺寸”作为纸尺寸模式。
步骤S142:接着,打印机驱动器1110执行分辨率转换过程。图38是显示了分辨率转换过程之后根据RGB图像的像素数据的阵列的示意图。根据“高”模式,RGB图像数据的分辨率被转换为720×720dpi。同样,“第一尺寸”以及“有边界”打印区域r1-r101在运载方向上具有尺寸101·D,以及对应此的RGB图像数据被处理为101像素数据排。
步骤S143:接着,打印机驱动器1110执行颜色转换以将RGB图像数据转换为CMYK图像数据。如上所述,下述是以K图像数据作为CMYK图像数据的代表的说明。必须注意,K图像数据具有101像素数据排,如同RGB图像数据那样。
步骤S144:接着,打印机驱动器1110执行半色调处理。如在前述的示例中那样,在此半色调处理的过程中对于各栅线单独地执行浓度校正。下述说明使用图38作为表示K图像数据的像素阵列的视图。
首先,打印机驱动器1110引用第一参考表(图19),使用“有边界”和“高”作为限定对应的打印模式是第二打印模式的键。然后,打印机驱动器1110引用第二参考表(图20),使用此打印模式作为限定只有第一中间处理模式是在图像的实际打印的过程中将被使用的键。即是说,在此情况下,限定整个打印区域是只中间区域。因此,不需要限定通过参照区域确定表的处理模式所打印的区域,由此整个打印区域的数据的所有的K图像数据的像素数据排使用存储对应只中间区域的校正值用于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的校正值表而被校正。
此处,从图22A、图22B中的右图可见,在打印区域r1-r101中用于形成栅线的喷嘴的顺序是上述的循环,即以那个顺序重复的#2、#4、#6、#1、#3、#5和#7。结果,当校正K图像数据中的像素数据排时,所述校正重复使用从第一像素数据排至第101像素数据排的校正值表中的第一记录至第七记录的校正值来执行。
步骤S145:接着,打印机驱动器1110执行光栅化过程。光栅化的打印数据输出到打印机1,且打印机1根据打印数据的像素数据在纸上执行图像的实际打印。必须注意,如上所讨论,对各栅线单独地校正像素数据的浓度,这样图像中的浓度非均匀性可以被抑制。
===(1)关于第二参考示例的“用于打印其中浓度非均匀性被抑制的图像的方法”的问题===
如上所讨论的第二参考示例的“用于打印其中浓度非均匀性被抑制的图像的方法”的问题是“设置浓度的校正值以抑制浓度非均匀性”的问题。具体而言,这存在于用于计算浓度校正值的方法中。
此处,用于计算此浓度校正值的方法再一次以简单的术语来解释。如上所述,在此第二参考示例中,用于各栅线的浓度校正值由下述公式1确定。
校正值H=ΔC/M
       =(M-C)/M                  (公式1)
此处,C是校正图案中的各栅线的被测量的浓度值。此外,M是跨越所有栅线的测量值的测量值。
然后,图像数据的像素数据使用此校正值H校正,由此校正栅线的浓度。必须注意,像素数据的等级值对应浓度的命令值。
具体而言,对此用用于像素数据的等级值是M的情况的示例来解释,思路是在校正值H是ΔC/M的栅线中,此浓度的测量值通过以ΔC(=H×M)的校正来改变,并变成目标值M。为了让其以这种方式来改变,当从图4中的点产生率表读取对应像素数据的等级值M的等级数据时,校正量ΔC通过将等级值M乘以校正值H(=ΔC/M)来计算,且等级数据被读取,同时将其从等级值M改变此校正量ΔC。然后,将被形成的点的尺寸用等级数据和抖动矩阵(参看图5)来确定。此时,栅线的浓度的测量值C通过将所形成的点的尺寸改变对应于等级数据改变ΔC的量而被校正。
但是,即使用于读出等级数据的等级值M改变了ΔC,不能保证栅线的浓度测量值C可靠地改变ΔC,并最终变成目标值M。即是说,使用此校正值H,就可以让测量值M靠近目标值M,但是不可能让其靠近到二者基本匹配的程度。
因此,通常重复一系列的打印校正图案的操作,同时以试验误差的方式改变校正值H并测量其浓度,直到测量值C变成目标值,这样发现最优校正值H。此操作需要很多人力。
相应地,在此实施例中,如下所述,至少两个浓度的校正图案用不同的浓度命令值来打印,并且这些校正图案的浓度被测量。测量值C在其上假定是目标值的校正值H通过使用这两个信息对由线性插值所计算,在此测量值和命令值视作一对。这样,当计算校正值H时,校正值H可以用一次操作发现,而不需要上述的反复试验和误差的操作。
===(1)本实施例的“用于设置用于抑制浓度非均匀性的浓度校正值的方法”===
下述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设置用于抑制浓度非均匀性的浓度校正值的方法”的说明,但是对于绝大部分,此方法与上述的第二参考示例相同。这样,下述说明集中在不同之处,并且相似的部分只是在必须理解此实施例的地方进行说明。下述说明参照图27的流程图。
首先,给出概述。
步骤S121:首先,检测线的操作人员将打印机1连接到检测线上的计算机1100等,并使用打印机1打印用于墨颜色CMYK的每个的上述条状校正图案CP。但是,具有不同的浓度命令值的至少两个这样的校正图案CP对于各墨颜色进行打印(参看图39)。
步骤S122:接着,对于各栅线测量打印校正图案CP的浓度,这些测量值在与栅线数目相关的记录表中记录。必须注意,此测量对于不同浓度值的至少两个校正图案CP的每个独立地执行。此外,此记录被执行,同时将两个校正图案CP的测量值Ca、Cb彼此关联,并将命令值Sa、Sb与命令值Ca、Cb相关联(参看图40)。
步骤S123:接着,基于记录到记录表中的测量值Ca、Cb,计算机1100计算用于各栅线的浓度校正值,并且在与栅线数目相关的校正值表中记录这些校正值。此校正值表与如图34所示的第二参考示例的校正值表相同。但是,为了计算,在其上测量值C与后面将描述的目标值Ss1匹配的命令值So通过使用相关联的测量值Ca、Cb和这些测量值Ca、Cb的命令值Sa、Sb利用线性插值来确定。然后,通过将所确定的命令值So和后面描述的参考值Ss之间的所述偏差除以此参考值Ss所获得的值被记录作为校正值H。在本实施例中,校正值H通过这样的线性插值来计算,这样就可以通过单次计算操作确定,由此不需要如第二参考示例中那样重复试验误差的操作。
下述是参照两个示例、用于设置浓度校正值的此方法的详细说明图。
<用于设置浓度校正值的方法的第一示例>
图39显示了根据第一示例的校正图案CP。在此第一示例中,两个具有不同浓度值的校正图案CP对于各CMYK墨颜色进行打印,如上所述。
(1)步骤S121:打印校正图案
首先,校正值将被设置的打印机1以通信的方式连接到检测线上的计算机1100。基于存储在计算机1100的存储器中的校正图案CP的打印数据,打印机1在纸S上打印校正图案CP。必须注意,与第二参考示例相似,假设“无边界”已经设置作为页边矩格式模式,“高”已经设置作为图像质量模式,以及“第一尺寸”已经设置作为纸尺寸模式。
如图39中所示,对于各CMYK墨颜色,两个条状校正图案CP形成在纸S上。下述说明引用黑色(K)作为这些墨颜色的代表示例,但是其它墨颜色是相似的。
用于黑色(K)的校正图案CPk的两个校正图案Cpka和CPkb用不同的浓度值打印。
必须注意,用于打印这些校正图案Cpka和CPkb的打印数据通过直接限定CMYK墨颜色的等级值进行配置,如上述第二参考示例中所说明,并且在此特定的情况下,通过限定黑色(K)的等级值进行配置。即是说,打印数据被设置为不同的值,即,像素数据的等级值Sa对应于校正图案CPka,像素数据的等级值Sb对应于CMYK像素数据中的校正图案CPkb,并且对于此CMYK图像数据通过上述的半色调过程和光栅化过程来产生。必须注意,等级值Sa、Sb对应于用于校正图案CPka、CPkb的浓度的命令值。
这些等级值Sa、Sb被设置以使它们的中值变成参考值Ss,并且例如设置到参考值Ss±10%的值。必须注意,参考值Ss是对于确定校正值H的优化值,并且例如选择作为在其上浓度非均匀性趋于明显的等级值。如上所提及,在其上浓度非均匀性趋于明显的此等级值是相对CMYK颜色在所谓的中间色调区域中的等级值,并且在黑色(K)的情况下,其对应256等级值之中范围77-128中的等级值。
勿庸置言,这两个校正图案CPka、CPkb每个包括在运载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上边校正图案CP1、第一中间校正图案CP2和第一下边校正图案CP3。
(2)步骤S122:测量用于各栅线的校正图案的浓度
如图39中所示的两个校正图案CPka、CPkb的浓度用扫描仪100一栅线接一栅线地测量。
必须注意,如在上述第二参考示例中那样,扫描仪100将256灰度的等级值中的测量值Ca、Cb输出到计算机1100。然后,计算机1100记录通过设置在其存储器中的记录表中的这些灰度的等级值所表示的测量值。
如图40中所示,此实施例的第一示例的记录表每个设有四个区域,这样它们可以存储两个校正图案CPka、CPkb的测量值Ca、Cb,以及分别与这些测量值Ca、Cb相关的命令值Sa、Sb。在从表的左边的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用于具有较低浓度的校正图案CPka的测量值Ca和其命令值Sa被记录。在第二区域和第四区域的记录中,用于具有较高的浓度的记录图案CPkb的测量值Cb和其命令值Sb被记录。必须注意,在此记录的过程中,用于两个校正图案CPka、CPkb的相同栅线数目的测量值Ca、Cb和命令值Sa、Sb当然地记录在相同的记录数目的记录中。
(3)步骤S123:设置用于各栅线的浓度校正值
接着,如在上述的第二参考示例的情况中那样,浓度校正值H从记录在记录表的记录中的测量值Ca、Cb计算,并且此校正值H设置在记录值表中。
但是,在此实施例的第一示例中,使用两个信息对(Sa、Ca)和(Sb、Cb)执行线性插值,所述对通过记录在相同记录数目的记录中所记录的命令值Sa、Sb和测量值Ca、Cb给出。这样,就可以在一次操作中计算校正值,而不用如上所述通过试验误差法重复困难的计算操作。必须注意,如下所述计算校正值H的过程当然地对于各记录数单独地执行。
图41是显示了说明通过使用这两个信息对(Sa、Ca)和(Sb、Cb)所执行线性插值的视图。此视图的水平轴对应于用作命令值S的黑色(K)的等级值,垂直轴对应于用作测量值C的灰度的等级值。视图上的点的坐标通过如下的(S,C)所指示。
如所公知,在线性插值中,两个已知的值之间的函数值或者其之外的函数值被确定作为所有的三个所画出的点位于相同的直线上的点。在此第一示例中,已知值是两个信息对(Sa,Ca)和(Sb,Cb),将被确定的函数值是测量值C在其上变成目标值Ss1的命令值S。此处,此目标值Ss1是当用扫描仪100读取表示上述参考值Ss的浓度的颜色试样(浓度试样)时输出的灰度等级值。此颜色试样表示浓度的绝对参考值,即,如果通过扫描仪100所测量的测量值C通过目标值Ss1所表示,那么被测量的目标出现在此参考值Ss的浓度上。
如图41中所示,两个信息对(Sa,Ca)和(Sb,Cb)分别通过具有坐标(Sa,Ca)的点A和具有坐标(Sb,Cb)的点B表述在视图上。连接这些点A、B的直线AB指示命令值S的改变和测量值C的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如果测量值C在其上变成目标值Ss1的命令值S的值So从此直线AB读出,那么此值So表示在其上浓度的测量值C变成目标值Ss1的命令值S。现在,如果命令值S将被设置为参考值Ss,那么目标值Ss1必须获得作为测量值C,但是实际上测量值C没有到达目标值Ss1,除非命令值S设置为So。这样,So和Ss之间的此偏差So-Ss是校正量ΔS。但是,必须注意,校正值H需要以如上所述的校正率的格式给出,这样通过将校正量ΔS除以参考值Ss所获得的值变成校正值H(=ΔS/Ss)。
顺便提及的是,下述是当通过公式所表达时上述的校正值H。
首先,直线AB可以用下述公式2表示。
C=[(Ca-Cb)/(Sa-Sb)]·(S-Sa)+Ca            (公式2)
如果公式2被求解用于命令值S,目标值Ss1替换测量值C,那么在其上测量值变成目标值Ss1的命令值So可以用下述公式3表述。
So=(Ss1-Ca)/[(Ca-Cb)/(Sa-Sb)]+Sa          (公式2)
另一方面,命令值S的校正量ΔS通过公式4表示,且校正值通过公式5表述。
ΔS=So-Ss    (公式4)
H=ΔS/Ss=(So-Ss)/Ss    (公式5)
结果,公式3和5是用于得到校正值H的公式,并通过将具体值替换公式3、5中的Ca、Cb、Sa、Sb和Ss1,就可以得到校正值H。
必须注意,用于计算公式3和公式5的程序根据第一示例存储在检测线的计算机1100的存储器中。计算机1100从记录表的相同的记录中读取两个信息对(Sa,Ca)和(Sb,Cb),将它们替换到公式3-5中,并记录校正值表中的相同记录数目的记录中的被计算校正值H。
必须注意,通过上述的第一示例,就可以获得用于各栅线的第一信息(Sa,Ca)和第二信息(Sb,Cb)。然后,对各栅线从第一信息(Sa,Ca)和第二信息(Sb,Cb)进行校正值H计算。然后,当实际打印图像时,各栅线的图像数据的等级值基于对应于那个栅线的校正值H而进行校正。结果,浓度非均匀性在通过浓度被校正的多个栅线所构成的图像中受到抑制。
<用于设置浓度校正值的方法的第二示例>
图42显示了根据打印在纸S上的第二示例的校正图案。
在上述的第一示例中,对各墨颜色打印具有不同的浓度值的两个校正图案CP,但是图42中所示的第二示例区别在于对CMYK墨颜色的每个打印三个校正图案CP,以及使用这三个校正图案CP的浓度测量值Ca、Cb和Cc执行线性插值。使用这三个测量值Ca、Cb和Cc,就可以用更高的精度来计算校正值H。必须注意,除了此区别之外,第二示例与上述的第一示例相似。结果,下述的说明集中在不同点上,相同的内容简单说明。此外,对于第一示例,这些说明引用图27中的流程图。
(1)步骤S121:打印校正图案
如图42中所示,对于各CMYK墨颜色,三个条状校正图案CP形成在纸S上。各校正图案CP被打印,这样它们三个浓度值不同。在下述的说明中,黑色(K)作为这些墨颜色的代表示例。
如图42中所示,三个校正图案的两个校正图案CPka、CPkb用如第一示例中的相同的浓度的命令值Sa、Sb进行打印,而剩余的校正图案CPkc用位于这些命令值Sa、Sb之间的命令值Sc进行打印。校正图案CPka、CPkb和CPkc用这三个浓度值的命令值打印的原因是存在直线AB的斜率在高浓度区域和低浓度区域之间不同的可能性,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这将导致插值误差。这将在下面进一步说明。
(2)步骤S122:对各栅线测量校正图案的浓度
如在第一示例中,如图42中所示的三个校正图案CPka、CPkb和CPkc的浓度用扫描仪一栅线接一栅线进行测量。然后,这些测量值Ca、Cb和Cc在如下解释的记录表中进行记录。
图43显示了第二示例的记录表。在这些记录表中,提供了六个区域,这样三个校正图案CPka、CPkb和CPkc的测量值Ca、Cb和Cc和对应于这些测量值的命令值Sa、Sb和Sc可以被记录。在从表的左边的第一区域和第四区域中,测量值Ca和其用于具有较低浓度的校正图案CPka的命令值Sa被记录。在第三区域和第六区域的记录中,测量值Cb和用于具有更高的浓度的校正图案CPkb的其命令值Sb被记录。并且在从左边的第二区域和第五区域的记录中,测量值Cc和用于具有中间浓度的校正图案CPkc的其命令值Sc被测量。必须注意,在此记录的过程中,测量值Ca、Cb、Cc和用于这些校正图案CPka、CPkb和CPkc的相同的栅线数目的命令值Sa、Sb、Sc当然记录在相同记录数目的记录中。
(3)步骤123:设置用于各栅线的浓度校正值
接着,如在上述的第一示例的情况中那样,校正值H通过使用记录在记录表的记录中的命令值Sa、Sb和Sc以及测量值Ca、Cb、Cc的三个信息对(Sa,Ca),(Sb,Cb)和(Sc,Cc)执行线性插值而计算,并且那个校正值H被设置在校正值表中。
但是,必须注意,在此第二示例的线性插值中,三个信息对(Sa,Ca),(Sb,Cb)和(Sc,Cc)被使用,这样校正值H可以比第一示例用更高的精度来计算。即是说,通常,用于上述线性插值的直线AB的斜度可能在高浓度的区域和低浓度的区域之间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如在上述的第一示例中,不可能用使用一条直线而不管浓度的范围的方法来计算适当的校正值H。
另一方面,对第二示例,对于高浓度区域使用两个信息对(Sb,Cb)和(Sc,Cc)执行线性插值,而对于低浓度区域使用两个信息对(Sa,Ca)和(Sc,Cc)执行线性插值。
图44是显示了使用这三个信息对(Sa,Ca),(Sb,Cb)和(Sc,Cc)执行线性插值的视图。必须注意,图44以与图41以相同的格式给出。
如图44所示,三个信息对(Sa,Ca),(Sb,Cb)和(Sc,Cc)每个通过具有坐标(Sa,Ca)的点A、具有坐标(Sb,Cb)的点B和具有坐标(Sc,Cc)的点C而在视图上表述。连接点B、C的直线BC指示高浓度的范围中命令值S的变化和测量值C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而连接点A、C的直线AC指示低浓度的范围中命令值S的变化和测量值C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然后,在其上测量值C变成目标值Ss1的命令值S的值So从通过这两个线AC和BC所构成的视图中读取以确定校正值H。例如,如果目标值Ss1高于如图中所示的点C的测量值Cc,那么用直线BC执行线性插值,且在其上测量值C变成目标值Ss1的命令值S的值So被确定。反过来,如果目标值Ss1小于点C的测量值Cc,那么线性插值用直线AC执行,且在其上测量值C变成目标值Ss1的命令值S的值So被确定。确定的命令值So和参考值Ss之间的差是校正量ΔS,以校正率的形式的校正值H通过将校正量ΔS除以参考值Ss而进行计算。必须注意,此第二示例的线性插值也可以用与第一示例相同的方式来形式化,并且形式化的等式可以通过计算机1100的程序计算以计算所述校正值。这样,进一步的说明被省略。
===(1)第一实施例的其它示例===
上述的实施例主要对于打印机进行描述,但是当然上述的实施例也包括例如打印装置、打印方法和打印系统的公开。
同样,例如,用作实施例的打印机在上述进行了描述。但是,前述的实施例出于阐述本发明的目的,而不应该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当然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髓的情况下被更改和改良并包括功能等同物。特别地,下述的实施例也被包括在本发明中。
<关于打印机>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描述了打印机,但是,对此没有限制。例如,例如本实施例的技术也可以采用用于不同类型的使用喷射技术的记录装置中,包括滤色镜制造装置、上色装置、精细处理装置、半导体制造装置、表面处理装置、三维成形机、液体蒸发装置、有机EL制造装置(特别是高分子EL制造装置)、显示器制造装置、薄膜形成装置以及DNA芯片制造装置。同样,这些方法和制造方法落入本申请的范围之内。
<关于墨>
由于前述的实施例是打印机的实施例,染料墨或者颜料墨从喷嘴中喷射。但是,从喷嘴中喷射的墨不限于这样的墨。
<关于喷嘴>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墨使用压电元件喷射。但是,用于喷射墨的模式不限于此。例如在喷嘴中通过热产生气泡的方法的其它方法也可以被利用。
<关于打印模式>
隔行模式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被描述作为打印模式的示例,但是打印模式不限于此,以及也可以使用所谓的重叠模式。采用隔行模式,单个栅线通过单个喷嘴所形成,而采用重叠模式,单个栅线通过两个或者多个喷嘴所形成。即,采用重叠模式,每次纸S在运载的方向上以固定量F被运载时,在运载移动方向上移动的喷嘴间断地每隔几个像素喷射墨。然后,在另外的一行进中,点被形成以使已经通过其它的喷嘴所形成的间断的点以互补的方式完成。这样,单个栅线通过多个喷嘴完成。
<关于其中墨被喷射的托架运动方向>
前述的实施例描述了其中只当托架向前移动时喷射墨的单方向打印的示例,但是这没有限制,并且也可以执行所谓的其中当托架前后移动时喷射墨的双向打印。
<关于用于打印的墨颜色>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多色打印的示例被描述,其中四个墨颜色青色(C)、洋红色(M)、黄色(Y)和黑色(K)被喷射到纸S上以形成点,但是墨颜色不限于此。例如,除了这些之外,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墨,例如淡青色(LC)和淡洋红色(LM)。
可选地,也可以只使用这四个颜色之一执行单色打印。
<其它考虑>
在前述的第二参考示例中,对于所有的处理模式形成校正图案CP,即,第一上边处理模式、第一中间处理模式、第一下边处理模式、第二上边处理模式、第二中间处理模式、第二下边处理模式,在记录值表中记录校正值,但是对此没有限制。
例如,也可以不形成用于第二上边处理模式、第二中间处理模式、第二下边处理模式的校正图案CP,其中图像在较低的打印分辨率上打印,即,不将校正值记录在对应的校正值表中。即是说,在此情况下,由于没有对应的校正值,实际的打印被执行而没有上述的浓度校正,相应地,哟由于没有执行此校正,实际的打印可以更快地执行。
在第一示例中,参考值Ss被定位在两个信息对(Sa,Ca)和(Sb,Cb)之间,以及在其上测量值C变成目标值Ss1的命令值So通过内插值予以确定,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参考值Ss定位在两个信息对(Sa,Ca)和(Sb,Cb)之外,并通过外插值方式来确定在其上测量值C变成目标值Ss1的命令值So。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精度比内插值差一些。
在第一示例中,校正图案CPka、CPkb的浓度的命令值Sa、Sb被设置成以使参考值Ss变成在二者之间的中间的值,但是,也可以设置命令值Sa、Sb之一,以使它们之一变成参考值Ss。如果这样作,那么校正图案CPka、CPkb的浓度的测量值Ca、Cb之一可以作为靠近目标值Ss1的值而获得。此外,对应目标值Ss1的命令值So通过使用靠近此目标值Ss1的测量值执行线性插值来执行,这样插值精度改良测量值更靠近目标值Ss1的量。这样,通过此线性插值所确定的校正值H的精度增加。
在如上所述的第二示例中,设置到命令值Sa和命令值Sb之间的值的命令值Sc被设置到与参考值Ss不同的值,但是其也可以设置到与参考值Ss相同的值。如果这样做,那么校正图案CPkc的浓度的测量值Cc可以作为靠近目标值Ss1的值获得。此外,对应目标值Ss1的命令值So通过使用靠近此目标值Ss1的测量值Cc通过执行线性插值来确定,这样插值精度改良达测量值Cc更靠近目标值Ss1的量。由此,确定的命令值So的精度提高。结果,通过此线性插值所确定的校正值H的精度增加。
在如上所述的第二示例中,参考值Ss的颜色试样的浓度的测量值被用作读取线性插值中的命令值So的目标值Ss1的值,但是对此没有限制。例如,也可以跨越所有的栅线使用处于三个点的测量值Ca、Cb、Cc的中间测量值Cc的平均值,作为目标值Ss1。如果这样做,那么就可以通过线性插值以更高的校正精度来确定校正值。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从打印机1分开的扫描仪100被用作浓度测量装置,并且在用打印机1打印校正图案CP完成之后,浓度测量用此扫描仪100来执行,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用于光学地测量浓度的传感器也可以在纸S的运载方向上连接到头41的下游侧,以及被打印的校正图案CP的浓度用与执行打印校正图案CP的操作平行的这些传感器进行测量。
2.第二实施例
===(2)第一实施例的公开概述===
一种打印装置,包括通过将墨喷射到介质上用于形成点的多个喷射部分,所述喷射部分沿着预定的方向设置,其中当基于等级值通过喷射墨同时沿与所述预定方向相交的方向移动所述多个喷射部分进行打印图像时,将被打印的图像数据指示形成在介质上的每个点形成单元的等级值,所述图像数据转换为可打印打印数据同时对于各点形成区域执行校正以抑制点排区域之间的浓度非均匀性,其中所述点排通过喷射部分沿着所述运动方向形成,其中校正图案基于第一等级值被打印,所述校正使用通过使用校正图案的浓度的测量值所获得的第一校正信息和对应第二等级值的第二校正值予以执行。
使用此打印方法,图像数据被转换为打印数据,同时对于各点形成区域执行校正以使用至少两组校正信息来抑制点排区域之间的浓度非均匀性,即基于校正图案的第一校正信息和第二校正信息。因此,在基于转换的打印数据打印的图像中,纸的运载方向上的浓度非均匀性与在打印基于使用一组校正信息转换的打印数据所执行的情况相比,可以更为有效地抑制。这样,可以打印更为满意的图像。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对于限定的这些等级值的每个,校正图案基于包括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的多个特定的等级值而被打印。
使用此打印装置,用于获得用于校正的校正信息的校正图案用多个特定的等级值来打印,以及所述多个特定的等级值包括第一等级值,这样就可以通过基于用第一等级值所打印的校正图案通过获得适当的第一校正信息来执行适当的校正。此外,所述多个特定的等级值也包括第二等级值,这样第二校正信息也可以基于实际打印的校正图案来获得。因此,通过使用第一校正信息和利用使用实际打印的校正图案获得的第二校正信息,就可以执行更为适当的校正。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基于指示第一等级值的图像数据的用于打印的新等级值通过至少两组与测量等级值相关的测量值和对应的特定等级值的线性插值来确定,而测量等级值是对各点排区域通过测量包括第一等级值的至少两个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浓度来获得的,所确定的新的等级值与第一等级值相关联,并作为第一校正信息,指示第二等级值基于图像数据打印用的新的等级值,通过至少两组与测量等级值相关的测量值和对应的特定等级值的线性插值来确定,而所述测量等级值是对各点排区域通过测量包括第二等级值的至少两个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浓度来获得,所述确定的新的等级值与第二等级值相关联并作为第二校正信息。
使用此打印装置,用于校正的第一校正信息和第二校正信息是基于通过读取实际打印的校正图案的浓度所获得的测量信息,这样其是适于实际装置的信息,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此校正信息执行适于实际装置的校正。此外,用于确定第一校正信息和第二校正信息的测量信息分别从至少两个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来分别获得,这样其可靠性高于从一组测量信息所获得的校正信息。即是说,所述校正基于两组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的校正信息来执行,这样可以执行更为适当的校正,以及浓度非均匀性可以更为有效地抑制。
如所公知,必须注意,在线性插值中,两个公知值之间的函数值或者其之外的函数值确定作为所有三个划出的点位于相同的直线上的点。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基于包括第一等级值的多个特定等级值,对各特定等级值分别打印校正图案,基于指示第一等级值的图像数据的用于打印的新的等级值,通过至少两组与测量等级值相关的测量值和对应的特定等级值的线性插值来确定,而测量等级值是通过对各点排区域测量包括第一等级值的至少两个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浓度来获得的,所确定的新的等级值与第一等级值相关联并作为第一校正信息,所述第二等级值是最高的可打印等级值,并且那个最高值和用于打印该最高值的等级值是相关联的并用作第二校正信息。
使用此打印装置,用于校正的第一校正信息是基于通过读取至少两个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浓度所获得的测量信息,其是适于实际装置的信息,这样可以通过使用此校正信息执行适于实际装置的校正。此外,所述第二等级值是最高的可打印等级值,这样可以执行到最高可打印等级值的校正。此外,所述第二等级值是最高的可打印等级值,这样任何所确定的新的等级值将不会变得比所述最大可打印等级值更高。因此,新的等级值在不超过最大的可打印等级值的上限的范围之内确定,这样就可以执行适于打印装置的校正。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基于包括第一等级值的多个特定等级值,对每个特定等级值分别打印所述校正图案,基于指示第一等级值的图像数据的用于打印的新的等级值,通过至少两组与测量等级值相关的测量值和对应的特定等级值的线性插值来确定,而所述测量等级值是对各点排区域通过测量包括第一等级值的至少两个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浓度来获得的,所确定的新的等级值与第一等级值相关联,并作为第一校正信息,所述第二等级值是最低的可打印等级值,并且那个最低值和用于打印该最低值的等级值是相关联,并用作第二校正信息。
使用此打印装置,由于用于校正的第一校正信息是基于通过读取至少两个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浓度所获得的测量信息,其是适于实际装置的信息,这样可以通过使用此校正信息执行适于实际装置的校正。此外,第二等级值是最低的可打印等级值,这样就可以执行校正直到最低的可打印等级值。此外,第二等级值是最低的可打印等级值,这样任何所确定的新的等级值将不会变成比最低的可打印等级值更小。因此,新的等级值在不超过可打印等级值的下限的范围之内确定,这样就可以执行适于打印装置的校正。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为了确定用于打印第一等级值的图像的新的等级值,使用三组分别对应第一等级值、高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和低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的测量信息,如果基于第一等级值的表示将被打印的图像的浓度的等级值高于对应第一等级值的测量信息的测量等级值,那么使用对应第一等级值的测量信息和对应高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的测量信息来执行线性插值,而如果基于第一等级值的表示将被打印的浓度的等级值小于对应第一等级值的测量信息的测量等级值,那么使用对应第一等级值的测量信息和对应小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的测量信息来执行线性插值,以确定打印第二等级值图像的新的等级值,使用三组分别对应第二等级值、高于第二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和低于第二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的测量信息,如果基于第二等级值的表示将被打印的图像的浓度的等级值高于对应第二等级值的测量信息的测量等级值,那么使用对应第二等级值的测量信息和对应高于第二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的测量信息来执行线性插值,而如果基于第二等级值的表示将被打印的浓度的等级值小于对应第二等级值的测量信息的测量等级值,那么使用对应第二等级值的测量信息和对应小于第二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的测量信息来执行线性插值。
为了确定用第一等级值打印图像的新的等级值,使用三组分别对应第一等级值、高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和低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的测量信息。因此,基于第一等级值的表示将被打印的图像的浓度的等级值,在对应高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的测量信息的测量等级值和对应低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等级值的测量信息的测量等级值之间。如果基于第一等级值的表示将被打印的图像的浓度的等级值高于对应第一等级值的测量信息的测量等级值,那么使用包括三组测量信息中更高的测量等级值的两组测量信息来执行线性插值,而如果其更小,那么使用包括三组测量信息中更小的测量等级值的两组测量信息来执行线性插值,这样不管基于第一等级值的表示将被打印的浓度的等级值较大或者较小,都可以可靠地确定新的等级值。
此外,为了确定打印具有第二等级值的图像的新的等级值,使用三组分别对应第二等级值、高于第二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和低于第二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的测量信息。因此,基于第二等级值的表示将被打印的图像的浓度的等级值,在对应高于第二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的测量信息的测量等级值和对应低于第二等级值的特定等级值的测量信息的测量等级值之间。如果基于第二等级值的表示将被打印的图像的浓度的等级值高于对应第二等级值的测量信息的测量等级值,那么使用包括三组测量信息的更高的测量等级值的两组测量信息来执行线性插值,而如果其更小,那么使用包括三组测量信息的更小的测量等级值的两组测量信息来执行线性插值,这样不管基于第二等级值的表示将被打印的浓度的等级值较大或者较小,都可以可靠地确定新的等级值。
此外,测量值的改变相对等级值的改变对于可打印等级值的整个区域不是恒定的,这样,当确定新的等级值时用两组测量信息执行线性插值意味着新的等级值基于测量值的改变相对有限的等级值范围中的等级值的改变所确定。即是说,用于使用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打印图像的新的等级值用靠近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的测量信息所确定。因此,适于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的新的等级值被确定,并且就可以用所确定的新的浓度值执行更为适当的校正。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基于第一等级值的表示将被打印的图像的浓度的等级值是对应各个点排区域的第一等级值的测量信息的测量等级值的平均值,以及基于第二等级值的表示将被打印的图像的浓度的等级值是对应各个点排区域的第二等级值的测量信息的测量等级值的平均值。
当获得校正信息时基于第一等级值的表示将被打印的图像的浓度的等级值是对应各个点排区域的第一等级值的测量信息的测量等级值的平均值,以及将此平均值作为参考进行校正。此外,当获得校正信息时基于第二等级值的表示将被打印的图像的浓度的等级值是对应各个点排区域的第二等级值的测量信息的测量等级值的平均值,以及将此平均值作为参考进行校正。因此,由于此校正,就可以抑制浓度非均匀性同时打印具有适于实际装置的浓度的图像。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基于第一等级值的表示将被打印的图像的浓度的等级值是浓度与具有实际将被打印的第一等级值的浓度的图像相同的浓度的浓度试样的测量等级值,以及基于第二等级值的表示将被打印的图像的浓度的等级值是浓度与具有实际将被打印的第二等级值的浓度的图像相同的浓度的浓度试样的测量等级值。
基于第一等级值用于获得校正信息的将被打印的图像的浓度的等级值是浓度与具有实际上将被打印的第一等级值的浓度的图像相同的浓度试样的测量等级值,以及校正使用此浓度试样的测量等级值作为参考来执行。此外,基于第二等级值用于获得校正信息的将被打印的图像的浓度的等级值是浓度与具有实际上将被打印的第二等级值的浓度的图像相同的浓度试样的测量等级值,以及校正使用此浓度试样的测量等级值作为参考来执行。因此,就可以执行这样校正以使用新的等级值打印的图像变成具有实际上应该被打印的浓度的图像。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在将被打印的图像数据上执行校正。
使用此打印装置,例如颜色转换处理或者半色调处理的多个图像过程在将图像数据转换为打印数据时来执行,以及通过将图像数据进行用于抑制浓度非均匀性的校正,就可以在没有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的情况下很容易执行校正,因为其是被校正的原始图像数据。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用于除了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之外的等级值打印的新的等级值通过对第一校正信息和第二校正信息的线性插值所确定。
使用此打印装置,用于以除了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之外的等级值打印的新的等级值通过两组校正信息,即第一校正信息和第二校正信息的线性插值来确定。因此,不管用于打印的等级值,对于此等级值的新的等级值变成从两组校正信息所获得的较高可靠性的等级值,这样就可以适当地校正任何等级值并打印有利的图像。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喷射部分可以基于通过图像数据所表示的等级值通过喷射墨而形成多个尺寸的点,图像的浓度通过改变指示其中多个尺寸的点在预定的区域之内所形成的比例的点产生率所表述,产生率数据表分别设置用于将第一校正信息与点产生率相关联,第二校正信息与点产生率相关联,以及校正基于产生率数据表来执行。
使用此打印装置,分别用于将第一校正信息与点产生率相关联以及第二校正信息与点产生率相关联的产生率数据表,在将图像数据转换为打印数据时用于半色调处理,并且通过将产生率数据表进行用于抑制浓度非均匀性的校正,就可以在不影响除了半色调处理之外的图像处理的算法的情况下执行校正。因此,很容易执行校正而没有让用于图像处理的算法变得复杂。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对应于除了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之外的等级值的点产生率,通过对其中第一校正信息与点产生率相关联的第一产生信息和其中第二校正信息与点产生率相关联的第二产生信息的线性插值予以确定。
使用此打印装置,对应除了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之外的等级值的点产生率通过第一产生信息和第二产生信息的线性插值来确定。因此,当用任何等级值打印时,对于此等级值的点产生率变成了从两组产生信息所获得的具有很高可靠性的点产生率,这样就可以对任何等级值执行适当的校正并打印有利的图像。
在前述的打印装置中,优选地,对各墨颜色设置多个沿着预定的方向设置的喷射部分,对各个颜色打印校正图案,以及对各色执行校正。
使用此打印装置,对各个墨颜色设置喷射部分,这样就可以执行多色打印。此外,对于各色执行校正,这样就可以有利地抑制通过多色打印所打印的图像中的浓度非均匀性。
也可以实现这样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在包括多个喷射部分的打印装置上通过喷射墨在介质上形成点,喷射部分沿着预定的方向设置,其中将被打印的图像数据指示形成在介质上的各点形成单元的等级值,当基于等级值通过喷射墨同时在与所述预定的方向相交的运动方向上移动多个喷射部分来打印图像时,图像数据转换为可打印的打印数据同时执行对于各点形成区域的校正,以在其中通过喷射部分沿着运动方向形成的点排区域之间抑制浓度非均匀性,基于第一等级值打印校正图案的功能,并使用通过用校正图案的浓度的测量值所获得的第一校正信息和对应第二等级值的第二校正信息来执行校正。
此外,也可以实现一种打印系统,包括计算机和多个用于在介质上通过喷射墨形成点的喷射部分,所述喷射部分连接到计算机并沿着预定的方向设置,其中将被打印的图像数据指示形成在介质上的各点形成单元的等级值,当基于等级值通过喷射墨同时在与预定的方向上相交的运动方向上移动多个喷射部分以打印图像时,所述图像数据转换为可打印的打印数据,同时执行对于各点形成区域的校正以在其中通过喷射部分沿着运动方向形成的点排区域之间抑制浓度非均匀性,其中基于第一等级值打印校正图案,使用校正图案的浓度的测量值所获得的第一校正信息和对应第二等级值的第二校正信息执行校正。
此外,也可以实现一种打印方法,包括步骤,基于第一等级值打印用于获得校正信息的校正图案,所述校正信息用于执行校正以抑制其中通过多个用于通过喷射墨在介质上形成点的喷射部分所形成的点排区域之间的浓度非均匀性,喷射部分沿着预定的方向设置并且点排沿着与预定的方向相交的运动方向延伸;当基于指示形成在介质上的点形成单元的等级值的将被打印的图像数据的等级值、通过喷射墨同时移动在与预定的方向相交的运动方向中的多个喷射部分执行打印时,将图像数据转换为可打印的打印数据,同时使用第一校正信息和对应第二等级值的第二校正信息对于各点形成区域执行校正,以抑制其中通过喷射部分沿着运动方向所形成的点排区域之间的浓度非均匀性,其中所述第一校正信息通过使用第一等级值打印的校正图案的浓度的测量值来获得,所述校正图案使用第一等级值打印。
===(2)打印系统的结构===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打印系统的实施例。
图45显示了打印系统的外部结构的说明视图。此打印系统设有喷墨打印机2001(此后,简单称为“打印机2001”)、计算机3100、显示装置3200、输入装置3300和记录/再现装置3400。打印机2001是用于在例如纸、布或者薄膜上打印图像的打印装置。必须注意,下述说明以代表性的介质纸S作为示例(参看图47)而进行。
通信连接到打印机2001的计算机3100具有安装在其上的应用程序或者打印机驱动器3110(参看图52),并将对应将被打印到打印机2001的图像的打印数据输出,用打印机2001打印图像。例如是键盘3300A和鼠标3300B的输入装置3300用于输入对应用程序操作指令和打印机驱动器3110的设置等。例如,软盘驱动器3400A和CD-ROM驱动器3400B可以用作例如记录/再现装置3400。
打印机驱动器3110是用于实现例如用于设置例如显示装置3200上的打印条件的屏幕的功能、将从应用程序输出的图像数据转换为打印数据的功能的程序。打印机驱动器3110记录在例如软盘FD或者CD-ROM的记录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打印机驱动器3110也可以通过因特网下载到计算机3100上。此程序由实现不同功能的代码组成。
必须注意,“打印装置”较狭义的意义上是打印机2001,但是较宽的意义上其指的是通过打印机2001和计算机3100所构成的系统。
===(2)打印机的结构===
<打印机的结构>
图46是此实施例的打印机2001的整体结构的方框图。图47是此实施例的打印机2001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48是此实施例的打印机2001的整体结构的侧向横截面图。图49显示了喷嘴安置在头2041的下表面中的视图。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2001的基本结构使用这些视图进行说明。
此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2001具有运载单元2020、托架单元2030、头单元2040、传感器2050和控制器2060。从作为外部装置的计算机3100接收打印数据的打印机2001使用控制器60控制不同的单元(运载单元2020、托架单元2030和头单元2040)。控制器2060根据从计算机3100所接收的打印数据控制所述多个单元,并将图像打印到纸S上。传感器2050监测打印机2001之内的条件,并将此检测的结构输出到控制器2060。控制器2060根据从传感器2050输出的检测结果控制各单元。
用作用于运载纸S的运载机构的运载单元2020将纸S运载到可打印位置,并且在打印的过程中将纸S以预定的运载量运载纸S。
运载单元2020包括纸供给辊2021、运载电动机2022(此后,也称为“PF电动机”)、运载辊2023、压印盘2024和纸释放辊2025。纸供给辊2021是用于将插入到纸插入开口中的纸S供给到打印机2001的辊。纸供给辊2021具有形状象字母D的横截面形状,其圆周部分的长度被设置比至运载辊2023的运载距离更长。因此,通过让纸供给辊从其中其圆周部分从纸表面移除的状态中旋转一周,就可以将纸S运载所述周向部分的长度并使纸S的前边到达运载辊2023。运载电动机2022是用于在运载方向上运载纸的电动机,并通过例如DC电动机所构成。运载辊2023是用于运载已经通过纸供给辊2021供给到可打印区域的纸S的辊,并通过运载电动机2022驱动。压印盘2024在打印的过程中从纸S的后表面侧支撑纸S。在运载方向上压印盘2024的下游侧上,纸释放辊2025是用于在运载的方向上运载纸S的辊。纸释放辊2025与运载辊2023同步旋转。
运载单元2030设有托架2031和托架电动机2032(此后称为“CR电动机”)。托架电动机2032是用于在预定的方向上(此后这也称为“托架运动方向”)前后移动托架2031的电动机,并由DC电动机构成。托架2031保持容纳墨的可移除墨盒2090。用于从用作喷射部分的喷嘴中喷射墨的头2041连接到托架2031。这样,通过前后移动托架2031,头2041和喷嘴也在托架运动方向上前后移动。
头单元2040用于将墨喷射到纸S上。头单元2040具有头2041。头2041包括多个喷嘴,并间断地从这些喷嘴中喷射墨。托架运动方向上延伸的点排通过从喷嘴间断喷射墨同时头2041在托架运动方向上移动而形成在纸S上。此外,在托架运动方向上延伸的点排所形成的区域能够被虚拟地在纸上确定为在托架运动方向上延伸的像素排,所述虚拟确定的区域称为“点排区域”。在此,“像素”为虚拟限定在纸上的方盒,所述方盒限定通过从作为喷射部分的喷嘴中喷射墨而在纸上形成的点的位置。换言之,像素是介质上点可以在其上形成的区域,并可以表述为“点形成单元”。喷嘴的安置、头2041的结构、用于驱动头2041的驱动电路,以及用于驱动头2041的方法将在下面进一步说明。
传感器2050包括例如线性编码器2051、旋转编码器2052、纸检测传感器2053和纸宽度传感器2054。线性编码器2051用于在托架运动方向上检测托架2031的位置,并具有设置成在托架运动方向上延伸的带状(belt-shaped)切口板,以及连接到托架2031并检测形成在切口板中的切口的光电断路器。旋转编码器2052用于检测运载辊2023的旋转量,并具有与运载辊2023的旋转一起旋转的盘状切口板,以及用于检测在切口板中形成的切口的光电断路器。
纸检测传感器2053用于检测将被打印的纸S的前边的位置。当纸S通过纸供给辊2021被朝向运载辊2023供给时,纸检测传感器2053设置在其可以检测纸S的前边位置的位置上。必须注意,纸检测传感器2053是通过机械机构检测纸的前边的机械传感器。具体而言,纸检测传感器2053具有可以在纸运载方向上旋转的杠杆,并且此杠杆被设置以使其突入到在其中纸被运载的路径中。同样,当纸S被运载时,纸的前边与杠杆相接触并且杠杆被旋转。这样纸检测传感器2053通过用例如光电断路器检测杠杆的运动来检测纸S的前边的位置以及纸S是否存在。
纸宽度传感器2054连接到托架203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9中所示,其相对其在运载方向上的位置连接在与最上游侧喷嘴基本相同的位置上。纸宽度传感器2054是反射光学传感器,并用光接收部分接收从发光部照射到纸S上的光的反射光,并基于通过发光部所接收的光的强度,检测纸S是否存在。纸宽度传感器2054检测纸S的边缘的位置,同时通过托架2031被移动,从而检测纸S的宽度。纸宽度传感器2054也根据条件检测纸S的前边。
控制器2060是用于执行打印机2001的控制的控制单元。控制器2060具有接口部分(I/F)2061、CPU 2062、存储器2063和单元控制电路2064。接口部分2061用于在作为外部装置的计算机3100和打印机2001之间交换数据。CPU 2062是用于执行打印机2001的整体控制的算术处理装置。存储器2063是用于保证工作区域和用于存储例如CPU 2062用的程序的区域,并包括例如RAM、EEPROM或者ROM的存储装置。CPU 2062根据存储在存储器2063中的程序通过单元控制电路2064控制不同的单元2020、2030和2040。在此实施例中,存储器2063的部分区域被用作用于存储校正表的校正表存储部分2063a,这将在后面说明。
<关于喷嘴的布置和头的结构>
如图49中所示,黑色墨喷嘴排Nk、青色墨喷嘴排Nc、洋红色墨喷嘴排Nm和黄色墨喷嘴排Ny形成在头2041的下表面中。各喷嘴排设有n个(例如n=180)喷嘴,所述喷嘴是用于喷射各种颜色墨的喷射开口。喷嘴排的多个喷嘴以恒定的间隔(喷嘴节矩:k·D)以排设置在与托架2031的运动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即在纸S的运载方向上。此处,D是运载的方向上(即,形成在纸S上的点的最高的分辨率上的间隔)的最小点节矩。同样,k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例如,如果喷嘴节矩是180dpi(1/180英寸),在运载方向上的点节矩是720dpi(1/720),那么k=4。必须注意,在此处所示的示例中,喷嘴排的喷嘴是朝向上游侧上的喷嘴变小的分配数字(#1-#n)。即,喷嘴#1比喷嘴#n定位在在运载方向上更下游。当这些喷嘴排设置在头2041中时,其中点通过单点形成操作所形成的区域变宽,允许打印时间减小。同样,这些喷嘴排对各墨颜色进行设置,这样通过适当地从这些喷嘴排喷射墨,就可以执行多色打印。
此外,各喷嘴具有与其中存储墨的墨盒2090相连通的墨通道,并在墨通道中途设有压力室(在示例中未示出)。压力室被配置以使它们的体积通过驱动元件、例如设置以从喷嘴喷射墨滴的压电元件(附图中未示出)的驱动元件而收缩和膨胀。
<关于头的驱动>
图50是头单元2041的驱动电路的说明视图。此驱动电路设置在此前所提及的单元控制电路之内。如附图中所示,驱动电路设有原始驱动信号产生部分2644A和驱动信号成形部分2644B。在此实施例中,对各喷嘴排,即,对于颜色黑色(K)、青色(C)、洋红(M)和黄色(Y)的各喷嘴排设置驱动电路,这样压电元件对各喷嘴排独立地驱动。在附图中各信号的名字的端部上的括号的数目指示信号被供给的喷嘴的数字。
如上所述的压电元件每次在驱动脉冲W1或者W2(参看图51)被供给到其时变形,改变了压力室之内的墨上的压力。换言之,当预定的时间周期的电压在设置于压电元件的两端上的电极之间施加时,压电元件每次电压施加的时间周期变形并且变形分开压力室的一部分的弹性薄膜(侧壁)。压力室的体积根据压电元件的此变形而改变,并且由此压力室体积的此改变,压力室之内的墨上的压力改变。由于墨上的此压力改变,墨滴从对应的喷嘴#1-#n喷射。
原始驱动信号产生部分2644A产生通过喷嘴#1-#n所共用的原始信号ODRV。本实施例的原始驱动信号ODRV是其中托架2031移动对应一个像素的距离的时间的过程中其中两种类型的驱动脉冲W1、W2被输出的信号。
驱动信号成形部分2644B与打印信号PRT(i)一起接收来自原始驱动信号产生部分的原始驱动信号ODRV。驱动信号PRT(i)是其等级根据上述的两比特打印数据改变的信号。驱动信号成形部分2644B成形对应打印信号PRT(i)的电平原始驱动信号ODRV,并将其朝向喷嘴#1-#n的压电元件输出作为驱动信号DRV(i)。喷嘴#1-#n的压电元件根据来自驱动信号成形部分2644B的驱动信号DRV所驱动。
<关于头的驱动信号>
图51是用于解释不同信号的时序图。即,此视图显示了用于不同信号的时序图,即原始驱动信号ODRV、打印信号PRT(i)和驱动信号DRV(i)。
原始驱动信号ODRV是用于让喷嘴#1-#n共用的信号,并从原始驱动信号产生部分2644A输出到驱动信号成形部分2644B。本实施例的原始驱动信号ODRV包括在其中根据打印分辨率托架2031移动对应一个像素(如下称为“单个像素周期”)的距离的时间之内的两个脉冲,即第一脉冲W1和第二脉冲W2。第一脉冲W1是用于导致小尺寸(此后称为“小墨滴”)的墨滴以从喷嘴中喷射的驱动脉冲。第二脉冲W2是用于导致中间尺寸的墨滴(此后称为“中间墨滴”)从喷嘴喷射的驱动脉冲。换言之,通过将第一脉冲W1供给到压电元件,小墨滴从喷嘴喷射。当此小墨滴登录到纸S上时,形成小尺寸的点(较小点)。相似地,通过将第二脉冲W2供给到压电元件,中间墨滴从喷嘴喷射。当此中间墨滴登录到纸S上时,形成中间尺寸(中间点)的点。
打印信号PRT(i)是对应分配到从计算机等所传输的打印数据中的像素的各像素的数据的信号。即,打印信号PRT(i)是对应包括在打印数据中的像素数据的信号。在此实施例中,打印信号PRT(i)是每像素具有两个比特信息的信号。必须注意,驱动信号成形部分2644B根据打印信号PRT(i)的电平成形原始驱动信号ODRV,并输出驱动信号DRV(i)。
驱动信号DRV是根据打印信号PRT的电平通过阻挡原始驱动信号ODRV所获得。即,当打印数据是“1”时,那么打印信号PRT变成高电平,且驱动信号成形部分2644B允许用于原始驱动信号ODRV的驱动脉冲未改变地通过并将其设置作为驱动信号DRV(i)。另一方面,当打印数据是“0”,那么打印信号PRT变成低电平,且驱动信号成形部分2644B阻挡原始驱动信号ODRV的驱动脉冲。然后,来自驱动信号成形部分2644B的驱动信号DRV(i)单独地供给到对应的压电元件。压电元件根据供给到它们的驱动信号DRV(i)进行驱动。
当打印信号PRT(i)对应两比特的数据“01”时,那么只有第一脉冲W1在单个像素周期的第一半中输出。相应地,较小墨滴从喷嘴中喷射,在纸S上形成较小点。当打印信号PRT(i)对应两比特的数据“10”时,那么只有第二脉冲W2在单个像素周期的第二半中输出。相应地,中间墨滴从喷嘴输出,在纸S上形成介质点。当打印信号PRT(i)对应两比特数据“11”,那么第一脉冲W1和第二脉冲W2在单个像素周期的过程中输出。相应地,较小墨滴和中间墨滴从喷嘴连续地喷射,在纸S上形成较大尺寸的点(大点)。这样,打印机2001能够形成多个尺寸的点(此处,三种类型)。当打印信号PRT(i)对应两比特数据“00”,那么第一脉冲W1或者第二脉冲W2在像素周期的过程中都没有从喷嘴输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尺寸的墨滴从喷嘴中喷射,并且没有点形成在纸S上。
如上所述,三个像素周期中的驱动信号DRV(i)被成形,以使其可以具有对应打印信号PRT(i)的四个不同值的四个不同的波形。
===(2)打印机驱动器===
<关于打印机驱动器>
图52是通过打印机驱动器3110所执行的基本过程的示意解释图。已经描述的结构元件被分配以相同的参考数字,这样进一步的说明省略。
在计算机3100上,例如视频驱动器3102、应用程序3104和打印机驱动器3110的计算机程序在安装到计算机3100上的操作系统下操作。视频驱动器3102具有根据来自应用程序1104和打印机驱动器3110的显示命令例如在显示装置3200上显示用户界面的功能。
应用程序3104例如具有图像编辑等的功能并产生与图像(图像数据)相关的数据。用户可以给予指令以通过应用程序3104的用户界面打印通过应用程序3104编辑的图像。在接收到打印指令时,应用程序3104将图像数据输出到打印机驱动器3110。
打印机驱动器3110从应用程序1104接收图像数据,并将所接收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可以打印的打印数据,并将所转换的打印数据输出到打印机2001。图像数据具有用作将被打印的图像的像素的数据的像素数据。像素数据通过RGB或者CMYK颜色的每个的等级值所表示。等级值然后根据后面将描述的处理阶段转换,并最终在打印数据阶段转换为对应将被将形成在纸(例如点的颜色和尺寸的数据)上的点的打印数据。
打印数据是可以通过打印机2001所解释的格式的数据,并包括像素数据和各种命令数据。此处,“命令数据”指的是用于指示打印机2001执行特定操作的数据,并是例如指示运载量的数据。
为了将从应用程序1104所输出的图像数据转换为打印数据,打印机驱动器3110执行例如分辨率转换、颜色转换、半色调处理和光栅化的过程。下述是通过打印机驱动器3110所执行的各种过程的描述。
分辨率转换是用于从应用程序1104所输出的图像数据(文本数据、图像数据等)转换为用于在纸S上用于打印图像的分辨率的过程。例如,当打印分辨率限定为720×720dpi时,那么从应用程序1104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分辨率720×720dpi的图像数据。
像素数据插值和稀化(thining)是此转换方法的示例。例如,如果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低于已经限定的打印分辨率,那么线性插值等被执行以在相邻的像素数据之间产生新的像素数据。另一方面,如果图像数据的分辨率高于打印分辨率,那么像素数据被稀化,例如以设定的比将图像数据的分辨率设置到均匀的打印分辨率。
同样,在此分辨率转换处理中,通过将此图像数据适于打印区域的尺寸而执行(在实际中,墨喷射到其上的区域)尺寸调节。
必须注意,通过应用程序1104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像素数据表示以RGB颜色空间中所表述的许多等级(例如256等级)的等级值。表示这样的RGB等级值的像素数据此后称为“RGB像素数据”,由此RGB像素数据所形成的图像数据被称为“RGB图像数据”。
颜色转换处理是用于将RGB图像数据的RGB像素数据转换为以CMYK颜色空间所表达的许多等级(例如256等级)的等级值的数据。此处,C、M、Y和K是打印机2001的墨颜色。C表示青色,M表示洋红,Y表示黄色,K表示黄色。此后,具有CMYK等级值的像素数据称为CMYK图像数据。颜色转换处理通过打印机驱动器3110参照将RGB等级值与CMYK等级值相关联的表(颜色转换查看表LUT)来执行。
半色调处理是用于将具有许多等级值的CMYK像素数据转换为具有少数几个等级值的CMYK像素数据,这可以通过打印机2001所表达。例如,通过半色调处理,表示256个等级值的CMYK像素数据转换为表示四个等级值的2比特CMYK像素数据。2比特数据CMYK像素数据为对于各颜色例如指示“无点形成”(二进制值“00”)、“较小点形成”(二进制值“01”)、“中间点形成”(二进制值“10”)和“较大点形成”(二进制值“11”)的值。
抖动等被用于这样的半色调处理以产生2比特CMYK像素数据,打印机2001使用所述CMYK像素数据能够形成散布点。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抖动进行的半色调处理将在下面说明,并且也可以使用γ-校正或者误差扩散等。同样,用于本实施例的半色调处理的方法,后面将描述的浓度校正,即,用于各点排区域的校正被执行以在点排区域之间抑制浓度非均匀性。
光栅化是用于将已经进行半色调处理的CMYK图像数据转换为其中其将被传输到打印机2001的数据序列的过程。已经光栅化的数据作为打印数据输出到打印机2001。
<通过抖动进行的半色调处理>
此处,通过抖动进行的半色调处理将被更为详细地描述。图53是通过抖动进行的半色调处理的流程图。打印机驱动器3110根据此流程图执行下述步骤。
首先,在步骤S300中,打印机驱动器3110获得CMYK图像数据。CMYK图像数据由对各墨颜色C、M、Y和K的256个等级值所表达的图像数据构成。换言之,CMYK图像数据包括用于青色(C)的C图像数据、用于洋红(M)的M图像数据、用于黄色(Y)的Y图像数据和用于黑色(K)的图像数据。此C、M、Y和K图像数据分别由指示墨颜色的等级值的C、M、Y和K像素数据所构成。必须注意,下述说明可以应用到C、M、Y和K图像数据的任一,尽管只有K图像数据作为代表示例进行描述。
打印机驱动器3110对K图像数据中的所有的K像素数据执行步骤S301至S311的过程,同时连续地改变将被处理的K图像数据。通过此过程,K图像数据转换为用于各K像素数据表示如上所述的四个等级的等级值的2比特数据。
此转换过程此处将详细地描述。首先,在步骤S1301中,根据将被处理的K像素数据的等级值来设置较大点等级LVL。此设置通过下述过程来执行,使用例如产生率表。此处,等级数据指的是将点产生率0-100%与256个等级值0-255相关的值。此处,“点产生率”指的是其中以恒定等级值在均匀区域中再现的所有像素之中形成点的像素的比例。例如,让我们假设用于特定的等级值的点产生率是较大点65%,中间点25%,以及较小点10%,在此点产生率上,在垂直的方向上由10个像素对水平方向上10个像素所形成的100个像素的区域被打印。在这种情况下,对于100个像素,65个像素通过较大点所形成,25个像素通过中间点所形成,以及10个像素通过较小点所形成。
图54是显示了用于设置大、中、小点的等级数据的产生率表的视图。此视图中的水平轴是等级值(0-255),左边上的垂直轴是点产生率(%),右边上的垂直轴是等级数据(0-255)。如图54中的细实线所示的曲线SD指示小点用的点产生率(等级数据),粗实线所示的曲线MD指示中间点的点产生率(等级数据),以及如虚线所示的曲线LD指示较大点的产生率(等级数据)。
在步骤S301中,对应等级值的等级数据LVL从较大点的曲线LD中读取。例如,如图54所示,如果将被处理的K像素数据的等级值是gr,那么较大点的等级数据LVL被确定是从与曲线LD相交的点的ld。实际上,曲线LD以一维表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3100之内的例如ROM的存储器(未示出)中,打印机驱动器3110确定通过参考此表所确定的等级数据。
在步骤S1302中,确定如上述所设置的等级数据LVL是否高于阈值THL。此处,点是开或者关的确定使用抖动执行。阈值THL对于所谓的抖动矩阵的各个像素块设置到不同的值。此实施例使用其中从0-254的值由16×16方形像素块所表达的抖动矩阵。
图55是显示了点如何根据抖动判断是开或者关的视图。为了说明,图55只显示了一些K像素数据。首先,K像素数据的等级数据LVL在对应K像素数据的抖动矩阵上与像素块的阈值THL进行比较。然后,如果等级数据LVL高于阈值THL,点设置为开,如果等级数据LVL小一些,点设置为关。在此示例中,点矩阵的阴影区域的像素数据是其中点被设置为开(即,点被形成)的K像素数据。换言之,在步骤S1302中,如果等级数据LVL高于阈值THL,那么过程进行到步骤S1310,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1303。此处,如果过程前进到步骤S1310,那么打印机驱动器3110存储被处理的值,分配二进制值“11”以指示像素数据(2比特数据)表示较大点,然后,过程前进到步骤S1311。然后,在步骤S1311中,确定是否所有的K像素数据已经被处理。如果处理完成,那么半色调处理结束,如果处理没有结束,那么处理移动到还没有被处理的K像素数据,过程回到步骤S1301。
另一方面,如果过程前进到步骤S1303,那么打印机驱动器3110设置用于中间点的等级数据LVM。用于中间点的等级数据LVM基于等级值通过如上所述的产生率表设置。即是说,在如图54所示的示例中,对应等级值gr的等级数据LVM被确定为2d,所述2d通过与曲线MD的相交所指示,所述曲线MD指示用于中间点的产生率。
接着,在步骤S1304中,通过将中间点的等级数据LVM与阈值THM比较,以判断中间点是开或者是关。用于确定点是开或者关的方法与用于较大点的方法相同,但是,当确定中间点是否开或者关时,用于此确定的阈值THM被设置为与用于较大点的阈值THL不同的值。即,如果使用用于较大点和中间点的相同的抖动矩阵确定点开或者关,那么点可能是开的像素块在二种情况下是相同的。即,当较大点是关时,有很大的可能性中间点也是关。结果,存在中间点的产生率低于所需的产生率的危险。为了避免此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二者使用不同的抖动矩阵。即,通过改变对于较大点和中间点趋于开的像素块,这些点被适当地形成。
图56A和图56B显示了用于评估较大点的抖动矩阵和用于评估中间点的抖动矩阵之间的关系。在此实施例中,如图56A所示的第一抖动矩阵TM用于较大点。如图56B所示的第二抖动矩阵UM用于中间点。第二抖动矩阵UM通过在运载的方向上在中心处镜像第一抖动矩阵TM中的阈值所获得。如前所述,本实施例使用16×16的矩阵,但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图56A、56B显示了4×4的矩阵。必须注意,也可以对较大点和中间点使用完全不同的抖动矩阵。
然后,在步骤S1304中,如果中间点等级数据LVM高于中间点阈值THM,那么确定中间点必须是开,以及过程前进到步骤S1309,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1305。此处,如果过程前进到步骤S1309,那么打印机驱动器3110将“10”的值分配给被处理的K像素数据,并将其存储为指示中间点的像素数据,然后,过程前进到步骤S1311。然后,在步骤S1311中,确定所有的K像素数据是否已经被处理。如果处理完成,那么半色调处理结束,如果处理没有结束,那么处理移动到还没有被处理的K像素数据,过程回到步骤S1301。
另一方面,如果过程前进到步骤S1305,那么较小点等级数据LVS以较大点和中间点的等级数据被设置的相同方式设置。用于较小点的抖动矩阵优选地与用于中间点和较大点的不同,以防止如上所讨论的较小点的产生率的减小。
然后,在步骤S1306中,打印机驱动器3110比较等级数据LVS和较小点的阈值THS,如果较小点的等级数据LVS高于较小点的阈值THS,那么过程前进到步骤S1308。否则其前进到步骤S1307。此处,当过程前进到步骤S1308,那么用于指示较小点的像素数据的“01”值被分配给被处理的K像素数据,并且此值被存储,然后过程前进到步骤S1311。在步骤S1311中,确定是否所有的K像素数据已经被处理。如果处理没有完成,那么处理转换到还没有被处理的K像素数据,过程回到步骤S1301。另一方面,如果处理完成,那么用于K图像数据的半色调处理结束,以及半色调处理以用于其它颜色的图像数据的相同的方式来执行。
另一方面,如果过程前进到步骤S1307,那么打印机驱动器3110将值“00”分配给被处理的K像素数据并将其存储为指示点不存在的像素数据,然后,过程前进到步骤S1311。在步骤S1311中,确定所有的K像素数据是否已经被处理。如果处理没有完成,那么处理转换到还没有被处理的K像素数据,过程回到步骤S1301。另一方面,如果处理完成,那么用于K图像数据的半色调处理结束,以及半色调处理以用于其它颜色的图像数据的相同的方式来执行。
===(2)关于打印操作===
图57是在打印的过程中操作的流程图。如下所描述的各种操作根据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通过控制不同的单元的控制器2060而实现。此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不同的过程的代码。
接收打印命令(S1001):控制器2060通过来自计算机3100的接口部分2061接收打印命令。此打印命令被包括在从计算机3100所传输的打印数据的头部中。然后控制器2060分析包括在所接收的打印数据中的各种的命令的内容,并使用各种的单元来执行下述例如纸供给操作、运载操作和点形成操作。
纸供给操作(S1002):接着,控制器2060执行纸供给操作。纸供给操作是用于移动将被打印的纸S的过程并将其定位在打印开始位置(所谓的“分度位置”)。换言之,控制器2060旋转纸供给辊2021,以将将被打印的纸S供给到运载辊2023上。接着,控制器2060旋转运载辊2023以将从纸供给辊2021所供给的纸S定位在打印开始位置上必须注意,当纸已经定位在打印开始位置上时,头2041的至少一些喷嘴与纸S相对。
点形成操作(S1003):接着,控制器2060执行点形成操作。点形成操作是从在托架运动方向上移动的头2041间断喷射墨的操作,以在纸S上形成点。控制器2060驱动托架电动机2032以在托架运动方向上移动托架2031。同样,控制器2060导致墨根据打印数据在托架2031移动的周期的过程中从头2041中喷射。然后,如上所述,如果从头2041喷射的墨登陆到纸S上,那么点形成在纸S上。在这种情况下,当墨从喷嘴中喷射同时移动托架2031,在运动方向上延伸的点排(下面也称为“栅线”)被形成在纸S上。
运载操作(S1004):接着,控制器2060执行运载操作。运载操作是用于相对头2041在运载方向上移动纸的过程。控制器2060驱动运载电动机2022以旋转运载辊2023并由此在运载方向上运载纸S。通过此运载操作,头2041变得能够从前述点形成操作中所形成的点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上形成点。
纸释放判断(S1005):接着,控制器2060确定是否释放已经被打印的纸S。在此确定中,如果有将被打印在被打印的纸S上的数据,纸没有被释放。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2060交替地重复点形成操作和运载操作直到没有需要打印的数据,逐渐地将点所形成的图像打印在纸S上。当没有任何数据被打印在被打印的纸S上时,控制器2060释放那张纸S。即,控制器2060通过旋转纸释放辊2025而将被打印的纸S释放到外部。必须注意,是否释放纸可以基于包括在打印数据中的释放命令予以确定。
判断打印是否完成(S1006):接着,控制器2060确定是否继续打印。如果下张纸S将被打印,那么新的纸通过纸供给操作(S1002)来供给,并且打印继续。如果没有后续的纸S需要被打印,那么打印操作终止。
===(2)关于浓度非均匀性在图像中发生的原因===
在使用CMYK墨打印的多色图像中所发生的浓度非均匀性通常是由于发生在这些墨颜色的每个中的浓度非均匀性。出于此原因,通常被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单独地抑制各墨颜色中的浓度非均匀性而用于抑制以多色打印的图像中的浓度非均匀性。
相应地,下述是浓度非均匀性发生在以单色打印的图像中的原因的说明。图58显示了在纸S的运载的方向上以单色打印的图像所发生的浓度非均匀性。
在如图58中所示的运载方向上的浓度非均匀性显示为平行于托架运动方向的带(为了方便,也称为“水平带”)。这些水平带的浓度非均匀性例如由于喷嘴之间的墨喷射量中的差异而发生,而且它们也由于喷嘴的处理精度的差异而发生。即,从喷嘴所喷射的墨的传输方向的变化可能由于喷嘴的处理精度中的差异而发生。由于传输方向上的此变化,通过登录到纸S上所形成的点的位置可能在从目标形成位置在运载方向上偏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这些点所构成的栅线r的形成位置也在运载方向上从目标形成位置偏离。出于此原因,在运载方向上相邻栅线r之间的间隔周期地宽或者窄。当宏观上观察时,这些显示作为水平带的浓度非均匀性。即是说,由于相邻栅线r之间的间隔周期地宽或者窄,其中比应该形成的更多的点或者点部分宏观地看起来更暗,而比应该形成的更少的点或者点部分宏观地看起来更淡。此处栅线r是通过间断地喷射墨同时移动托架2031在托架运动方向上延伸所形成的点排。
必须注意,浓度非均匀性的原因也适用于其它墨颜色。只要如果CMYK颜色之一具有此趋势时,浓度非均匀性将出现在以多色打印的图像中。
===(2)用于打印本实施例的图像的方法===
图59是根据本实施例在用于打印图像的方法中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各步骤的概述将在下面参照此流程图进行说明。首先,打印机2001组装到制造线上(S1110)。接着,主管检测的操作人员设置用于校正的浓度的校正表(S1120)在打印机2001中。此时设置的校正表与通过在浓度校正的过程中被校正的值设置的校正表不同。例如,如果被校正的值是表示各像素的等级的图像数据(点形成单元),那么其是用于校正对应作为将被打印的图像的数据供给的各个像素的等级值的图像数据校正表。并且如果将被校正的值是当将图像数据转换为打印数据时用于半色调处理的等级数据(点产生率),那么用于将对应各像素的等级值转换成等级数据的产生率表被设置。此处,表示用于校正图像数据或者点产生率的值并将它们转换为新的数据的校正表被存储在打印机2001中,或者更为精确地存储在校正表存储部分2063a(参看图46)中。
接着,打印机2001被装运(S1130)。然后,已经购买了打印机2001的用户执行图像的实际打印,并且在此实际打印时,打印机2001对于各栅线基于存储在校正表存储部分2063a中的校正表而对各栅线执行浓度校正,将图像打印在纸S上(S1140)。此处,“实际打印”指的是用于打印预定的图像,例如自然图像,与打印预定的测试图案例如校正图案等相对。根据本实施例打印图像的方法通过校正值设置过程(步骤S1120)和图像的实际打印(步骤S1140)来实现。相应地,步骤S1120和步骤S1140如下所述。
<步骤S1120:设置用于抑制浓度非均匀性的浓度校正值>
图60是显示了用于在设置校正表中使用的装置的方框图。必须注意,已经描述的结构元件被分配相同的参考数字并且没有进一步地说明。在图60中,安置在检测线上的计算机3100A运行进程内校正程序。此进程内校正程序可以执行校正表产生过程。使用此校正表产生过程,用于目标点排区域的校正表基于通过读取已经用扫描仪100打印到纸S上的校正图案所获得的数据组(例如,预定分辨率的256个等级的灰度数据)。必须注意,校正表产生过程将在下面更为详细地描述。同样,通过计算机3100A所运行的应用程序将用于打印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CP的打印数据输出到打印机2001。
图61是设置在计算机3100A的存储器中的记录表的示意视图。记录表对各个墨颜色准备。对于各色打印的校正图案CP的测量值被记录在对应的记录表中。
记录表记录通过测量已经用多个表示不同浓度值的等级值(下面称为“特定的等级值”)打印的多个校正图案CP(将在下面解释)所获得的被测量等级值C。记录表进一步地记录与被测量的等级值C相关的各个校正图案的特定的等级值S。在本实施例中,8个校正图案根据用于各色的8个特定的等级值来打印,以及各校正图案的浓度被测量。
在各记录表中,对各个浓度准备两个区域。即是说,在记录表中,对应被测量的等级值C和特定的等级值S的八组测量信息对于各点排区域进行存储。具体而言,在最左的区域中和从附图中左边开始的第九区域,基于根据8个特定的等级值的最低特定等级值所打印的校正图案的测量信息被记录。即是说,在最左的区域中,校正图案CPa的被测量等级值Ca被记录,以及从左的第九区域中,校正图案CPa的特定的等级值Sa被记录。在从左的第二区域以及从左的第十区域中,具有8个特定等级值的第二最低特定等级值的校正图案CPb的被测量等级值Cb以及校正图案CPb的特定的等级值Sb被分别记录。这样,一系列浓度值的被测量的等级值C和特定的等级值S被记录在各区域中。在从左的第八区域中,8个特定等级值的最高特定等级值的校正图案CPh的被测量等级值Ch被记录,并且在最右的区域中,8个特定等级值的最高特定等级值Sh被记录。
各记录被给予一个记录数目。记录数目对应在纸的可打印区域的运载方向上的长度所预期的点排区域的数目。被测量等级值Ca、Cb,…,Ch和用于各浓度的校正图案CPa、CPb,…,CPh的相同点排区域的特定等级值Sa,Sb,…,Sh都用相同的记录数目在记录中记录。
图62是图59中的步骤S1120的过程的流程图。用于设置校正表的过程参考此流程图在下面进行说明。
此设置过程包括打印校正图案CP(S1121)的步骤,读取校正图案CP(S1122)的步骤,测量各点排区域(S1123)的像素浓度的步骤,以及根据各点排区域中的浓度的被测量的等级值设置校正表的步骤(S1124)。这些步骤将在下面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打印在校正图案上的特定的等级值是对应例如10%、20%、30%、40%、50%、60%、70%和80%的浓度值的8个等级值。可打印浓度区域从浓度0到100%的浓度,以及对应浓度0的等级值是最小值“0”,而对应100%浓度的等级值是最高值“255”。
(1)关于校正图案CP的打印(S1121):
首先,在步骤S1121中,对于各个墨颜色校正图案CP被打印在纸S上。此处检测线上的操作人员将打印机2001连接到检测线上的计算机3100A,并使用打印机2001打印用于确定校正值的校正图案CP。换言之,操作人员执行操作以通过计算机3100A的用户界面打印校正图案CP。通过此操作,计算机3100A读取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打印图案CP的打印数据,并将此打印数据输出到打印机2001。打印机2001根据打印数据在纸S上打印校正图案CP。必须注意,打印校正图案CP的打印机2001是校正表将被设置的打印机2001。换言之,单独地对各个打印机2001设置校正表。
图63是显示了被打印的校正图案CP的示例的视图。如图中所示,被打印的本实施例的校正图案CP通过墨颜色和浓度被划分开。在此示例中,校正图案CP根据上述的用于各墨颜色的8个特定等级值而被打印。8个等级值是10%、20%、30%、…、80%,打印根据对应这些浓度值的特定等级值来执行。校正图案CP的打印数据是下述打印数据,所述打印数据为如果通过分配给所有的像素的对应各个浓度的特定等级值所获得的CMYK图像数据通过打印机驱动器进行半色调处理和光栅化处理时将被产生的打印数据。因此,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校正图案CP的打印数据被设置,以使当带状校正图案CP根据指示各浓度值的等级值通过理想的打印装置打印时,那么它们每个以均匀的浓度打印。即是说,通过理想的打印装置所打印的各校正图案CP在运载方向上的整个区域之上将以相同的浓度打印。此处,“理想的打印装置”指的是根据设计被处理和所制造的打印装置,并指的是这样的打印装置:通过使用该打印装置,点通过从喷嘴所喷射的墨滴形成在目标位置上。
由用于各墨颜色的8个校正图案CP所形成的校正图案组之间的差异基本上只是在墨颜色不同。出于此原因,此后,由用于黑色(K)的8个校正图案CPk所形成的校正图案组被描述为代表性校正图案组。同样,如上所述,对于用于该多色打印中的各个墨颜色,多个打印中的浓度非均匀性被抑制,但是用于抑制浓度非均匀性的方法是相同的。因此,只是以颜色黑色(K)作为代表示例来给出一些下述的说明,但是,相同的说明也可以应用到其它的墨颜色C、M和Y。
作为黑色(K)的校正图案CPk,根据8个特定等级值,具有8种程度的浓度的长形带在运载的方向上被打印。运载方向上的打印区域在纸S的运载方向上在整个区域之上延伸。换言之,其从上边连续地形成到纸S的下边。同样,校正图案CPk的八个带在托架运动方向上被形成彼此平行。
校正图案CPk以根据打印模式,即,根据其是否以交错的模式或者带供给模式的纸运载量和喷嘴的墨喷射时间来进行打印。用隔行模式或者带供给模式打印的图像的栅线以及形成这些栅线的喷嘴根据打印模式而不同,这样,优选地,在将通过这些栅线所形成的各点排区域上用于抑制浓度非均匀性的校正图案,必须以实际用于实际打印的纸运载量和喷嘴的墨喷射时间来打印,即,其必须对各打印模式和对各打印处理模式来打印。例如,在带供给模式中,纸被运载对应喷嘴排的长度的距离,并且打印在其中栅线以相同的节距作为喷嘴节距形成的打印处理模式来执行。在隔行模式中,打印用其中在纸的前边和后边上纸只用较小的量进行运载和只用较小数目的预定喷嘴进行打印的处理模式来执行。并且在除了前边和后边之外的部分中,打印用其中栅线通过使用尽可能多的喷嘴同时通过以固定量运载纸而形成的打印处理模式来执行。此外,在所谓的其中纸没有页边距打印的无边界打印的情况下,在纸的前边和后边上,打印只通过与设置在压印盘2024(参看图48)中的槽2024a相对的喷嘴来执行,并且在除了前边和后边之外的部分中,打印用其中栅线通过使用尽可能多的喷嘴同时通过固定量运载纸而形成的打印处理模式来执行。通过用与实际打印相同的纸运载量和喷嘴的墨喷射时间来打印不同的校正图案,就可以使用基于这些校正图案所获得的校正表增加浓度校正的精度并可靠地抑制浓度非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使用基于用于各色的8个不同的等级值而打印的校正图案的示例,但是用于各色的等级值的数目不限于8个。但是,当等级值的数目变大时,即使可以执行更适当的浓度校正,需要用于打印校正图案的过程、读取校正图案以及设置校正表的过程和校正过程的时间增加。另一方面,当等级值的数目太小,就有不能执行适当的浓度危险。
(2)读取校正图案CP(步骤S1122):
如图63所示的校正图案CPka、CPkb、…、CPkh的每个的浓度通过浓度测量装置对各点排区域进行测量,所述浓度测量装置光学地测量对应的浓度。此浓度测量装置是可以对各点排区域测量在托架运动方向上即在沿着其点排区域延伸的方向上的预定数目的像素的平均浓度的装置。浓度测量装置的示例是公知技术中的扫描仪。必须注意,各点排区域的浓度通过预定数目的像素的平均浓度评估的原因是因为即使基于其中各像素被设置到相同的等级值的图像数据而执行打印,由于半色调处理,在像素中形成的点(包括未形成点)的尺寸将仍然根据像素到像素而不同。即,一个像素不能表示整个排的点排区域的浓度。
必须注意,在本实施例中,“点排区域的浓度的测量”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栅线的浓度的测量”相同。
图64A和图64B分别显示了扫描仪的纵向横截面视图和俯视图。扫描仪100包括文件101放置在其上的文件玻璃102,以及读取托架104,所述读取托架104通过此文件玻璃102朝向文件101并在预定的运动方向上移动。读取托架104设有将光照射到文件101上的曝光灯106和用于接受在垂直于运动方向的方向上在预定的范围之上通过原始文件101所反射的光。图像以预定的读取分辨率从文件101上读取,同时在运动的方向上移动读取托架104。必须注意,图64A中的虚线指示光的路径。
如图64B中所示,校正图案CP在其上打印的用作文件101的纸被放置在文件玻璃102上,将其点排区域与垂直方向对齐。这样,在点排区域的方向上预定数目的像素的平均浓度可以对各点排区域单独地读取。优选地,读取托架104的运动的方向上的读取分辨率比点排区域的节矩窄几个整数倍。这样,就很容易让已经读入的被测量的浓度值与点排区域相互关联。
图65显示了校正图案CPk的被测量的浓度值的示例。图65的水平轴指示点排区域数目,垂直轴指示被测量的浓度的等级值。此处,点排区域数目是从纸的前边侧开始在纸上被虚拟地分配到各点排区域的数目。
即使在根据构成校正图案CPk的所有的点排区域用的相同浓度的等级值执行打印时,如图65中所示的被测量的等级值尺寸在点排区域之中相当地变化。这些变化是通过在墨喷射方向上由上述的变化所导致的浓度非均匀性。即是说,被测量等级值对各点排区域进行测量,这样如果相邻的栅线的间隔较窄,那么一部分相邻的栅线也读入那个点区域之内,并且这样较高的浓度被测量,而如果间隔更宽,那么需要被读入的一部分栅线在点排区域之外,这样较小的浓度被测量。
现在,扫描仪100通信连接到计算机3100。此外,用扫描仪100所读取的校正图案的浓度的测量值记录在安置于计算机3100的存储器中的记录表中,与栅线的数目相关。必须注意,从扫描仪100所输出的浓度非均匀性是通过256个等级值所表示的等级值(即,不表示图像信息而只表示亮度的数据)。此处,使用此等级值的原因是如果测量值包括颜色信息,那么用于通过该墨颜色的等级值表示的那些测量值的另外的过程必须被执行,这样处理变得更加复杂。
根据8个特定等级值所打印的校正图案CPka、CPkb、…、CPkh的浓度值在各点排区域中通过扫描仪100测量,被测量的等级值Ca、Cb、…、Ch被记录在如图61所示的记录表中。
(3)步骤S1123:设置用于各点排区域的校正表
为了执行用于在运载方向上抑制浓度非均匀性的浓度校正,可以想象根据一组校正信息校正所有的图像数据,例如,用通过被打印图像数据和被校正的新的等级值所指示的等级值所给出的一对校正信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多组对应不同的浓度值的校正信息来校正它们而更为合适地和更为有效地抑制浓度非均匀性。因此,获得多组校正信息,以及图像数据校正表或者产生率表使用所获得的多组校正信息来设置。
<设置图像数据校正表的情况>
图66存储在设置于打印机2001的存储器2063中的校正表存储部分2063a中的图像数据校正表的示意图。
在其是经受校正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如图66中所示的图像数据表被存储在校正表存储部分2063a中。对于各墨颜色准备图像数据校正表,并包括用于记录已经被校正的新的等级值的记录。各记录被分配记录数字,并且基于测量的等级值所计算的被校正新的等级值在具有与这些被测量的等级值用的记录相同的记录数目的记录中被记录。这些记录的数目等于在纸上的可打印区域的运载方向上对应所述长度的点排区域的数目。
首先,多组校正信息使用8对测量信息(Sa,Ca)、(Sb,Cb)、…、(Sh,Ch)来获得,所述对通过记录表的记录中通过上述方法所记录的特定的等级值Sa、Sb、…、Sh和被测量等级值Ca、Cb、…、Ch所形成。在设置图像数据校正表的情况下,校正信息是信息对,所述信息对通过表示预定的浓度的等级值和那个浓度的被校正新的等级值被赋予各点排区域(记录)。
各等级值的记录信息通过如下确定。首先,给定的一组校正信息通过使用8组测量信息的三个来获得。相似地,例如,获得总共四组校正信息。接着,使用所获得的四组校正信息和两组用于最高等级值和最低等级值的校正信息来执行线性插值,以及计算对应于其它的等级值的被校正新的等级值。被计算的被校正新等级值和指示它们各自的浓度的等级值彼此相关联,并作为校正信息组,并存储在对应于图像数据校正表的预定浓度区域中。例如,为了获得对应30%浓度的校正信息,测量10%的浓度的校正图案中的浓度,30%的浓度的校正图案中的浓度,以及50%的浓度的校正图案中的浓度,使用三组测量信息执行线性插值。此外,为了获得对应50%浓度的校正值信息,测量30%的浓度的校正图案中的浓度,50%的浓度的校正图案中的浓度,以及70%的浓度的校正图案中的浓度,使用这些三组被测量的信息来执行线性插值。这样,被校正的新的等级值使用三组测量信息来计算,所述三组测量信息从对其将确定新的等级值的浓度的校正图案和例如那个浓度的±20%的校正图案来获得。
图67是描述使用三组校正信息执行的线性插值的图表。此视图的水平轴表示通过图像数据所给定的黑色(K)的等级值(在下面称为“数据等级值”)S。视图的垂直轴指示测量值C的灰度等级值(在下面称为“被测量等级值”)。视图上的点的坐标通过(S,C)所指示。
如所公知,在线性插值中,两个公知的值之间的函数值和及其之外的函数值被确定作为用于所有的三个画出的点位于相同的直线上的点。在本实施例中,公知的值是三对测量信息(Sa,Ca),(Sb,Cb)和(Sc,Cc),将被确定的值是在其上被测量的等级值C变成目标值Ss1的数据等级值S。必须注意,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值Ss1是表示基于预定的等级值将被打印的图像的浓度的等级值,并且是与实际将被打印的预定的等级值的浓度的图像浓度相同的颜色试样(浓度试样)的被测量等级值。此处,目标值是当用扫描仪100读取与三组等级信息的中间中的被测量信息的等级值所表达的浓度相同的浓度的颜色试样(浓度试样)时输出的灰度被测量等级值。此颜色试样表示浓度的绝对参考值,即,如果通过扫描仪100所测量的被测量等级值C通过目标值Ss1所表示,那么这显示被测量的目标出现在此中间值Sb的浓度上。即是说,将用目标值Ss1的浓度打印的浓度对应目标浓度。此目标浓度不必然必须作为颜色试样的浓度,并且例如其也可以作为对各点排区域所测量的被测量浓度值的平均值。如果使用颜色试样,不仅可以抑制浓度非均匀性,而且可以用颜色试样的浓度作为参考来校正被打印图像的浓度。此外,如果使用被测量等级值的平均值,那么测量颜色试样的任务变得不必要,并且就可以抑制浓度非均匀性,同时更快地获得校正信息。
如图67所示,例如,8对测量信息的三对测量信息(Sa,Ca),(Sb,Cb)和(Sc,Cc)分别在图上通过具有坐标(Sa,Ca)的点A、具有坐标(Sb,Cb)的点B以及具有坐标(Sc,Cc)的点C来分别表达。连接点B和C的直线BC显示了数据等级值S的变化和浓度较高的范围中的被测量等级值C中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连接点A、B的直线AB显示了数据等级值S的变化和浓度较低的范围中的被测量等级值C中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此外,在其上被测量等级值C变成目标值Ss1的数据等级值S的值So从由两个线AB和BC所构成的图中读取,并作为三组测量信息的中间值Sb的测量信息的浓度的被校正新等级值So。例如,如果目标值Ss1高于如图中点B的被测量等级值Cb,那么用直线BC执行线性插值,以及在其上被测量等级值C变成目标值Ss1的数据等级值S作为被校正的新等级值So。反过来,如果目标值Ss1小于点B的被测量等级值Cb,那么用直线AB来执行线性插值,以及在其上被测量的等级值C变成目标值Ss1的数据等级值S作为被校正的新的等级值So。
这样,例如,对应30%的校正信息从用于10%浓度、30%浓度和50%浓度的校正图案来获得,对应40%的校正信息从用于20%浓度、40%浓度和60%浓度的校正图案来获得,对应50%的校正信息从用于30%浓度、50%浓度和70%浓度的校正图案来获得,以及对应60%的校正信息从用于40%浓度、60%浓度和80%浓度的校正图案来获得。
图68说明了将给予到被提供的图像数据的数据等级值与被校正的新的等级值相关联的图像数据校正表的视图。
在图68的视图中,水平轴表示通过图像数据所指示的黑色(K)的等级值S,垂直轴指示被校正的新的等级值。已经获得的被校正新的等级值被画出作为用于对应30%的数据等级值(例如77),对应40%的数据等级值(例如102)、对应50%的数据等级值(例如128)和对应60%的数据等级值(例如153)的数据,校正信息组通过直线连接。这样,如果两组信息通过直线连接,这些被连接的校正信息组是第一校正信息,而另外一个是第二校正信息。在此情况下,在其中对应可以以被打印图像的最低浓度(即,浓度0)的等级值“0”的区域中,以及对应浓度0的等级值So“0”通过直线与对应30%浓度的校正信息连接,用于30%浓度的校正信息是第一校正信息,而对应浓度0的等级值“0”以及用于浓度0的等级值So“0”是第二校正信息。此外,在其中对应最高浓度(即100%的浓度)的等级值“255”以及用于100%浓度的等级值So“255”通过直线与用于60%浓度的校正信息相连,对应60%浓度的校正信息是第一校正信息,以及对应100%浓度的等级值“255”和用于100%浓度的等级值So“255”是第二校正信息。
图像数据校正表根据此视图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从对应浓度值0、30%、40%、50%和60%的区域所获得的被校正新的等级值被存储。然后,对于例如30%浓度和40%浓度之间的浓度值,即除了30%浓度和40%浓度之外的浓度值,的被校正新的浓度值,用于使用相同的浓度打印所有的点排区域的新的等级值通过将30%浓度的等级值作为第一等级值、用于40%浓度的等级值作为第二等级值来确定,并用与30%浓度相关的第一校正信息(C30,So 30)以及与40%浓度相关联的第二校正信息(C40,So40)执行线性插值,且这些新的浓度值被存储在图像数据校正表的对应的区域中。
例如,如果表示35%的浓度的等级值C35用作图像数据,那么根据图68的视图,其被转换为So35作为被校正的新的等级值。其中对应数据等级值的被校正的新的等级值被确定的方式可以通过下述公式来表述。
连接与30%浓度相关的第一校正信息和与40%浓度相关的第二校正信息的线可以通过下述公式1来表述:
Sox=[(So30-So40)/(C30-C40)]·(Cx-CO)+So30    (公式1)
当C35替换公式1中的任意数据等级值时,那么用于具有35%浓度的图像数据的被校正新等级值Sox可以被确定。
用于执行确定被校正新的等级值的计算的程序被存储存储器中,所述存储器设置在如上所述的检测线上的计算机3100A中。
用于通过计算所获得的各浓度值的被校正新的等级值被存储在如图66中所示的图像数据校正表的对应的区域中(S1124b)。即是说,计算机3100A首先从记录表的相同的记录读取三组测量信息(Sa,Ca)、(Sb,Cb)和(Sc,Cc)来获得一组校正信息。相似地,总共四组校正信息从这些三组测量信息中获得。通过将从四组校正信息所获得的两组校正信息和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的校正信息的上述组插入公式1,计算在对应这两个校正信息组的两个浓度值之间的被校正新的等级值,并且此被计算的校正新的等级值被记录在图像数据校正表中的相同的记录数的记录中。
然后,在颜色转换的CMYK图像数据的像素数据的每个根据图像数据校正表在半色调处理中转换为被校正的新的等级值之后,像素数据通过上述的抖动来处理,此后,执行光栅化处理,将像素数据转换为打印数据。打印机基于被转换的打印数据来执行打印,这样其中在纸的运载方向上浓度非均匀性被抑制的有利图像可以被打印。
<设置产生率表的情况>
图69是存储在设置于打印机2001的存储器2063中的校正表存储部分2063a中的产生率表的示意视图。
如果等级数据(点产生率)进行校正,那么如图69所示的产生率表被存储在校正表存储部分2063a中并对各墨颜色单独准备,如同记录表那样。记录表具有用于将被校正的记录值的记录。各记录被分配记录数字,并且基于测量的等级值所计算的校正值在具有被测量的等级值的记录相同的记录数目的记录中被记录。这些记录的数目等于在纸上在可打印区域的运载方向上对应所述长度的点排区域的数目。
首先,多组校正信息使用8对测量信息(Sa,Ca)、(Sb,Cb)、…、(Sh,Ch)来获得,所述测量信息对通过记录表的记录中特定的等级值Sa、Sb、…、Sh和通过上述方法所记录的被测量等级值Ca、Cb、…、Ch形成。在设置点产生表的情况下,获得四对产生信息,所述对通过从8组测量信息所获得的四组校正信息和对应各校正信息的特定等级值的被校正等级数据所给出。
根据如图67中所示的原理,基于用于预定的浓度值的测量信息用于从8组测量信息计算被校正的新的等级值以获得四组校正信息的方法,与如上所解释的设置图像数据校正表的情况相同,这样进一步的说明被省略。
此外,测量等级值C变成目标值Ss1的数据等级值S的值So从图67中通过两条线AB和BC所构成的视图中读取,并作为对应三组测量信息的中间值Sb的测量信息的浓度的被校正的新等级值So。
在此被校正新的等级值So和处于三组测量信息的中间的三组测量信息中间的测量信息的特定的等级值Sb之间的偏差是校正量ΔS。校正率H通过将此校正量ΔS除以处于三组测量信息中间的测量信息的特定等级值Sb来计算(校正率=ΔS/Sb)。
顺便提及的是,下述是当通过公式所表述的校正率H。
首先,当直线AB是将10%浓度的直线与图67中的30%浓度的信息连接的直线,然后,此直线AB可以以下述公式2表述:
C=[(Ca-Cb)/(Sa-Sb)]·(S-Sa)+Ca        (公式2)
如果公式2被用于求解命令值S,目标值Ss1替换测量值C,那么在其上测量等级值C变成目标值Ss1的被校正新的命令值So可以用下述公式3表述。
So=(Ss1-Ca)/[(Ca-Cb)/(Sa-Sb)]+Sa      (公式3)
相似地,当连接30%浓度信息和50%浓度的信息的直线是直线BC时,那么直线BC可以通过下述公式4来表述:
C=[(Cb-Cc)/(Sb-Sc)]·(S-Sb)+Cb        (公式4)
如果此公式4被用于求解命令值S,目标值Ss1替换测量值C,那么在其上测量等级值C变成目标值Ss1的被校正新的命令值So可以用下述公式5表述。
So=(Ss1-Cb)/[(Cb-Cc)/(Sb-Sc)]+Sb      (公式5)
另一方面,数据等级值S的校正量ΔS通过公式6表示,以及校正率H通过公式7表述。
ΔS=So-Sb    (公式6)
H=ΔS/Sb=(So-Sb)/Sb    (公式7)
结果,公式3、5和7是用于获得校正率H的公式,并通过将具体值替换这些公式中的Ca、Cb、Cc、Sa、Sb、Sc和Ss1,就可以确定用于预定浓度的校正率H。
用于执行这些公式计算的程序被存储在设置在检测线上的计算机3100A中的存储器中。此外,通过这些计算所确定的校正率H被存储在设置于计算机3100A中的存储器中。换言之,计算机3100A从记录表的相同记录中读取三个信息对(Sa,Ca)、(Sb,Cb)和(Sc,Cc),并将这些替换为公式3、公式5和公式7以计算校正率H,然后将所计算的校正值记录在存储器中。
点产生率表的等级数据根据校正率H,即30%浓度、40%浓度、50%浓度和60%浓度而被校正,所述校正率H用于对应通过步骤124中所确定的特定的等级值的浓度值。例如,让我们假设当表示30%浓度等级值是“77”,用于30%浓度的校正率H是“+0.1”,用于对应已经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点产生率表的等级值“77”的中间点的等级数据LVM在用于中间点的曲线MD中是“45”,以及用于较小点的等级数据LVS在用于较小点的曲线SD中是“20”。在这种情况下,用于中间点的等级数据LVM和用于较小点的等级数据LVS每个校正“+0.1”,这样用于中间点的等级数据LVM被改变到“50”,用于较小点的等级数据LVS被改变到“22”。对应点产生率表的等级值“77”的用于较大点的等级数据LVL在用于较大点的曲线LD中是“0”,这样其没有被校正。这样,对应特定的浓度的较大点、中间和较小点的等级数据被校正。结果,产生其中特定的等级值S与用于较大点、中间点和较小点的校正等级数据L相关的四组产生信息(S,L)。此处,以从最小的浓度的顺序,用于较大点的四组产生信息是(SL1,LL1)、(SL2,LL2)、(SL3,LL3)和(SL4,LL4),用于中间点的四组产生信息是(SM1,LM1)、(SM2,LM2)、(SM3,LM3)和(SM4,LM4),以及用于较小点的四组产生信息是(SS1,LS1)、(SS2,LS2)、(SS3,LS3)和(SS4,LS4)。
图70是说明将给予到所供给的图像数据的数据等级值与被校正的等级数据L相关的产生率表的视图。
如在图54中所示的未校正产生率表中,图70中的视图的水平轴指示通过图像数据所指示的黑色(K)的数据等级值(0-255),左侧上的垂直轴指示点产生率(%),右侧上的垂直轴指示等级数据(0-255)。在图70中,现有的产生率表为了说明起见通过点线所指示。然后,已经获得的被校正等级数据L作为用于对应30%浓度的数据等级值(例如77)、对应40%浓度的数据等级值(例如102)、对应50%的数据等级值(例如128)和对应60%的数据等级值(例如153)画出,校正信息组通过直线连接。在此情况下,将对应于能够通过打印图像表示的最小浓度即0%的浓度设置为等级值“0”,且将用于0浓度的等级数据设置为“0”,将对应于最高浓度即100%的浓度设置为等级值“255”,且将用于100%浓度的等级数据设置为“255”,对应于30%的浓度的校正信息和对应于60%的浓度的校正信息分别通过直线连接。由此,如果产生信息中的两组通过直线连接,这些被连接的产生信息的组中的一个是第一产生信息,另一个是第二产生信息。在此条件下,在其中能够以被打印图像表达的最小浓度的区域,即对应浓度0的等级值“0”和对应浓度0的等级数据“0”通过具有用于30%浓度的产生信息的直线相连接所形成的区域,用于30%浓度的产生信息是第一校正信息,而对应浓度0的等级值“0”和用于浓度0的等级数据“0”是第二产生信息。在其中对应最高浓度即100%的浓度的等级值“255”的区域中,用于100%浓度的等级数据“255”通过具有60%浓度的产生信息的直线连接,用于60%浓度的产生信息是第一校正信息,对应100%浓度的等级值“255”和用于100%浓度的等级数据“255”是第二产生信息。
产生率表根据此图表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从对应浓度值0、30%、40%、50%和60%的区域所获得的校正等级数据与用于较大点、中间点、较小点的曲线相关联存储。然后,例如,用于在30%的浓度和40%的浓度之间的浓度值,即,除了30%浓度和40%浓度之外的浓度值,与30%浓度相关的第一产生信息(C30,L30)以及与40%浓度相关的第二产生信息(C40,L40)通过线性插值确定,将表示30%浓度的等级值作为第一等级值,以及将表示40%浓度的等级值作为第二等级值,用于用相同的浓度打印所有的点区域的等级数据L被确定,并存储在产生率表的对应的区域中。
例如,如果表示35%浓度的等级值C35给作图像数据,那么其根据图70的视图,被转换为L35作为被校正的等级数据。
对应数据等级值的被校正等级数据被确定的方式可以通过下述公式来表述。例如,连接与30%浓度相关的第一产生信息和与40%浓度相关的第二产生信息的线可以通过下述公式8来表述:
Lx=[(L30-L40)/(C30-C40)]·(Cx-C30)+L30      (公式8)
当C35对任意数据等级值Cx插入公式7,那么用于具有35%浓度的图像数据的被校正等级数据Lx可以被确定。
用于执行确定被校正等级数据L的计算的程序被存储在设置在上述的检测线上的计算机3100A中的存储器中。
顺便提及的是,为了确定在0浓度和30%浓度之间的浓度区域的等级数据,0浓度的等级数据作为“0”,以及为了确定60%浓度和100%浓度之间的浓度区域的等级数据,100%浓度的等级数据作为最大值“255”,并执行线性插值。这样,通过将0浓度的等级数据设置为“0”,100%浓度的等级数据设置为“255”,被校正的等级数据将变得低于最小值“0”并不会变得高于最大值“255”,从而其可以设置适当的校正量。在此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延伸在作为相邻的浓度区域的30%浓度和40%浓度之间的浓度区域图表来确定0浓度和30%浓度之间的浓度区域的等级数据L,并通过延伸50%浓度和60%浓度之间的浓度区域的图表来确定60%浓度和100%浓度之间的浓度区域的等级数据。但是,在此情况下,被校正等级数据有可能超过可以通过打印机所设置的最大值“255”或者低于(undercut)最小值“0”,由此上述确定校正值的方法更为适当。
这样,用于从0浓度到100%浓度的所有浓度值的等级数据被确定。基于被确定的等级数据,所有的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点产生表的数据被替换,并且新的点产生表被产生并存储在校正表存储部分2063a中。
用于通过计算所获得的浓度值的被校正等级数据被存储在对应如图69所示的产生率表的区域中。即是说,计算机3100A首先通过从记录表的相同记录中读出三组测量信息(Sa,Ca)、(Sb,Cb)和(Sc,Cc)来获得校正信息和校正率H。总共四组校正信息和四个校正率H以相似的方式获得。被校正的等级数据从所获得的四组校正信息和四个校正率H确定,且获得四组产生信息。然后,这四组产生信息的两组产生信息,最低等级值的产生信息和最高等级值的产生信息在公式8中被替换以计算在对应这两组产生信息的等级值之间的被校正等级数据,以及被计算的被校正等级数据记录在与产生率表中相同的记录数目的记录中。
然后,在从应用供给的图像数据进行了分辨率转换过程和颜色转换过程之后,图像数据在当执行半色调过程时基于被校正的产生率表转换为被校正等级数据之后,通过执行光栅化过程转换为打印数据。在运载的方向上浓度非均匀性在通过让打印机根据所转换的打印数据执行实际的打印而在被抑制的方向上有效地校正。因此,就可能对各墨颜色和各处理模式减小各点排区域中的浓度的变化,并且这样就可以抑制浓度非均匀性。
===(2)第二实施例的其它示例===
上述的实施例主要对于打印机2001进行说明,但是当然上述的实施例也包括例如打印装置、打印方法和打印系统的公开。
例如,打印机2001作为一个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前述的实施例出于澄清本发明的目的,并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本发明当然可以被更改并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髓的情况下进行改良并包括功能等同物。特别地,下述的实施例也被包括在本发明中。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校正在纸运载方向上发生的浓度非均匀性的打印机和打印方法被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此校正方法应用到沿着运载方向延伸的条状浓度非均匀性所述条状浓度非均匀性由打印机2001的机构所导致,例如当移动头安装到其上的托架时的震荡。
<关于打印机>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描述了打印机2001,但是,对此没有限制。例如,例如本实施例的技术也可以采用用于各种类型的使用喷射技术的记录装置中,包括滤色镜制造装置、上色装置、微细处理装置、半导体制造装置、表面处理装置、三维成形机、液体蒸发装置、有机EL制造装置(特别是高分子EL制造装置)、显示器制造装置、薄膜形成装置以及DNA芯片制造装置。同样,这些方法和制造方法落入本申请的范围之内。
<关于墨>
由于前述的实施例是打印机2001的实施例,染料墨或者颜料墨从喷嘴喷射。但是,从喷嘴喷射的墨不限于这样的墨。
<关于喷嘴>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墨使用压电元件喷射。但是,用于喷射墨的模式不限于此。例如在喷嘴中通过热产生气泡的方法的其它方法也可以被利用。
<关于浓度校正的目的>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CMYK数据和通过半色调过程转换的等级数据进行了校正,但是对此没有限制。例如,也可以在分辨率转换过程中所获得的RGB图像数据上执行浓度校正。此外,在前述的实施例中,解释了其中校正表被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方法,但是对此没有限制,并且也可以在存储器中存储用于计算多组对应预定的浓度值、被校正的等级值和被校正的等级数据的校正信息的计算程序,以及当将图像数据转换为打印数据时执行计算。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过程对各个图像数据来执行,这样打印机的产量有减小的危险,这样通过上述的实施例显示了更好的效果。
<关于其中墨被喷射的托架运动方向>
前述的实施例描述了其中只当托架2031向前移动时喷射墨的单方向打印示例,但是这没有限制,并且也可以执行所谓的双向打印,其中当托架2031前后移动时,墨被喷射。
<关于用于打印的墨颜色>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多色打印的示例被描述,其中四个墨颜色青色(C)、洋红色(M)、黄色(Y)和黑色(K)被喷射到纸S上以形成点,但是墨颜色不限于此。例如,除了这些之外,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墨,例如淡青色(LC)和淡洋红色(LM)。
可选地,也可以只使用这四个颜色之一执行单色打印。

Claims (34)

1.一种用于在介质上打印图像的打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基于第一等级值通过从在预定的运动方向上移动的多个喷嘴中喷射墨并在与运动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形成多个点线来打印校正图案;
对于每个点线,通过逐个点线地测量校正图案的浓度来获得对应第一等级值的第一信息;以及
通过根据第一信息和对应于与第一等级值不同的第二等级值的第二信息校正各点线,以将由多个校正的点线所构成的图像打印在介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针对各点线计算校正值;以及
由已经根据所述校正值分别校正的多个点线所构成的图像被打印在介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基于第二等级值的校正图案被打印;以及
针对各点线,对应于第二等级值的第二信息通过逐个点线地测量此校正图案的浓度来获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浓度和基于第二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浓度逐个点线地被测量,以及校正值从各点线的测量值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通过交替重复从在运动方向上移动的多个喷嘴中喷射墨以在介质上形成点的点形成操作和在与运动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运载所述介质的运载操作,而在相交的方向上形成多个点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针对墨的各颜色设置有多个喷嘴;
通过打印各颜色的校正图案针对各颜色计算校正值;以及
根据各颜色的校正值,针对各颜色校正图像的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在其处浓度变成目标值的等级值通过使用两个信息对执行线性插值来确定,所述两个信息对是由两个校正图案中的一个的等级值和测量值所形成的一对以及由两个校正图案的另外一个的等级值和测量值所形成的一对;以及
通过将所确定的等级值和对应目标值的参考等级值之间的偏差除以参考等级值所获得的值作为校正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两个信息对中的一个的等级值高于参考值,而另外一个的等级值小于参考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所述两个信息对中的一个的等级值与参考值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获得三个信息对,所述三个信息对是由每个都基于不同的等级值的三个校正图案中的一个的所述等级值和一个测量值所形成的一对,所述三个校正图案的另外一个的所述等级值和一个测量值所形成的一对,以及所述三个校正图案的再另外一个的所述等级值和一个测量值所形成的一对;
如果浓度目标值高于三个信息对的第二最大测量值,那么在其处浓度变成目标值的等级值使用包括此第二最大测量值的信息和包括高于所述第二最大测量值的测量值的信息通过线性插值来确定;
如果浓度目标值小于三个信息对的第二最大测量值,那么在其处浓度变成目标值的等级值使用包括此第二最大测量值的信息和包括小于所述第二最大测量值的测量值的信息通过线性插值来确定;以及
通过将所确定的等级值和对应目标值的参考等级值之间的偏差除以该参考等级值所获得的值作为校正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最大等级值与所述参考值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所述目标值是基于所述三个等级值的第二等级值的校正图案中的所有点线的浓度测量值的平均值。
13.根据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所述目标值是表示参考值的浓度的浓度试样的浓度测量值。
14.根据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所述参考值从中间色调区域的浓度范围中选择。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所述浓度测量值是灰度测量值。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用于打印图像的图像数据包括用于形成在介质上的各点形成单元的等级值;
如果没有校正值与这些形成单元相关,那么:
基于将等级值与点形成率相关联的产生率表,对应于形成单元的等级值的产生率被读出;以及
根据已经读出的产生率在介质上的各形成单元中形成点;以及
如果校正值与这些形成单元相关联,那么:
当从产生率表读取对应于等级值的产生率时,对应于通过将等级值改变所述校正值而获得的值的产生率被读出;以及
根据已经读出的产生率,在介质上的各形成单元中形成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点产生率指示形成在具有均匀的等级值并由预定数目的形成单元所构成的区域之内形成的点的数目与该预定数目的比例。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所述喷嘴能够形成多个尺寸的点;以及
在产生率表中,对于点的各尺寸,设置所述产生率和所述等级值之间的关系。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校正图案的浓度使用光学地测量浓度的浓度测量装置进行测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对于特定的等级值中的每一个,分别基于包括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的特定等级值而打印校正图案。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使用其中第一等级值和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以及其中与第一等级值不同的特定的等级值和基于该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通过执行线性插值来确定用于形成对应于第一等级值的浓度的新的等级值,并将所确定的新的等级值与第一等级值相关联,来获得第一信息;以及
使用其中第二等级值和基于第二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以及其中与第二等级值不同的特定的等级值和基于该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通过执行线性插值来确定用于形成对应第二等级值的浓度的新的等级值,并将所确定的新的等级值与第二等级值相关,来获得第二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分别基于包括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等级值,对于各特定的等级值打印校正图案;
使用其中第一等级值和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以及其中与第一等级值不同的特定的等级值和基于该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通过执行线性插值确定用于形成对应于第一等级值的浓度的新的等级值,并将所确定的新的等级值和第一等级值相关联,来获得第一信息;以及
第二信息对应于可打印等级值在其处变得最大的第二等级值。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分别基于包括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等级值,对于各个特定的等级值打印校正图案;
使用其中第一等级值和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以及其中与第一等级值不同的特定的等级值和基于该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通过执行线性插值来确定用于形成对应于第一等级值的浓度的新的等级值,并将所确定的新的等级值和第一等级值相关联,来获得第一信息;以及
第二信息对应于可打印等级值在其处变得最小的第二等级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获得下述信息,即其中第一等级值和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其中高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和基于此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以及其中低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等级值和基于此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
如果对应于第一等级值的浓度高于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那么使用其中第一等级值和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和其中高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和基于此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来执行线性插值;
如果对应第一等级值的浓度小于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那么使用其中第一等级值和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和其中低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等级值和基于此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的信息,来执行线性插值;以及
确定用于形成对应于第一等级值的浓度的新的等级值。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构成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各点线的浓度的平均值作为对应于第一等级值的浓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浓度试样的浓度测量值作为对应于第一等级值的浓度。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用于打印图像的图像数据包括用于形成在介质上的各点形成单元的等级值;以及
各点线的浓度通过校正各形成单元的等级值来进行校正。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用于形成对应于除了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之外的等级值的浓度的新的等级值,通过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线性插值来确定。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用于等级值的点产生率基于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进行校正。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用于除了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之外的等级值的点产生率,通过第一等级值的点产生率和第二等级值的点产生率的线性插值予以确定。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
针对墨的各颜色设置多个喷嘴;
针对各颜色,通过基于第一信息以各颜色打印校正图案,来获得所述第一信息;以及
各点线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逐个颜色地进行校正。
32.一种用于在介质上打印图像的打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通过从在预定的运动方向上移动的多个喷嘴中喷射墨并在与运动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形成多个点线,来打印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以及基于与第一等级值不同的第二等级值的校正图案;
对于各点线,通过逐个点线地测量校正图案的浓度来获得对应于第一等级值的第一信息和对应于第二等级值的第二信息;
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计算对各点线的校正值;以及
由已经分别根据校正值进行了校正的多个点线所构成的图像被打印在介质上;
其中:
通过交替重复从在运动方向上移动的多个喷嘴中喷射墨以在介质上形成点的点形成操作以及在与运动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运载所述介质的运载操作,而在相交的方向上形成多个点线;
针对墨的各颜色设置多个喷嘴;
通过以各颜色打印校正图案针对各颜色计算校正值;以及
根据各颜色的校正值,针对各颜色校正图像的浓度;
获得三个信息对,所述三个信息对是由每个基于不同的等级值的三个校正图案之一的所述等级值和一个测量值所构成的一对,由所述三个校正图案中另外一个的所述等级值和测量值所构成的一对,以及由所述三个校正图案中再另外一个的所述等级值和测量值所构成的一对;
如果浓度目标值高于三个信息对的第二最大测量值,那么在其处浓度变成目标值的等级值通过使用包括此第二最大测量值的信息和包括高于第二最大测量值的测量值的信息进行线性插值予以确定;
如果浓度目标值小于三个信息对的第二最大测量值,那么在其处浓度变成目标值的等级值通过使用包括此第二最大测量值的信息和包括小于第二最大测量值的测量值的信息进行线性插值予以确定;以及
通过将所确定的等级值和对应于目标值的参考等级值之间的偏差除以该参考等级值所获得的值作为校正值;
所述第二最大等级值与所述参考值相同;
所述目标值是基于三个等级值的第二等级值的校正图案中的所有的点线的浓度测量值的平均值;
所述目标值是表示参考值的浓度的浓度试样的浓度测量值;
所述参考值从中间色调区域的浓度范围中选择;
所述浓度测量值是灰度测量值;
用于打印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包括用于形成在介质上的各点形成单元的等级值;
如果没有校正值与这些形成单元相关联,那么:
基于将等级值与点形成率相关联的产生率表,对应于形成单元的等级值的产生率被读出;以及
根据已经读出的产生率在介质上的各形成单元中形成点;以及
如果校正值与这些形成单元相关联,那么:
当从产生率表读取对应于等级值的产生率时,对应于通过将等级值改变所述校正值所获得的值的产生率被读出;以及
根据已经读出的产生率,在介质上的各形成单元中形成点;
点产生率表示形成在具有均匀的等级值并由预定数目的形成单元所形成的区域之内所形成的点的数目与该预定数目的比例;
所述喷嘴能够形成多个尺寸的点;以及
在产生率表中,对于点的各尺寸,设置产生率和等级值之间的关系;以及
校正图案的浓度使用光学地测量浓度的浓度测量装置进行测量。
33.一种用于在介质上打印图像的打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通过从在预定的运动方向上运动的多个喷嘴中喷射墨并在与运动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形成多个点线,来基于第一等级值打印校正图案;
对于各点线,通过逐个点线地测量校正图案的浓度来获得对应第一等级值的第一信息;以及
根据第一信息和对应于与第一等级值不同的第二等级值的第二信息,通过校正各点线将由所述多个校正的点线所构成的图像打印在介质上;
其中:
对于各个特定的等级值,分别基于包括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等级值来打印校正图案;
使用其中第一等级值和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以及其中与第一等级值不同的特定的等级值和基于该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的信息,通过执行线性插值以确定用于形成对应于第一等级值的浓度的新的等级值,并将所确定的新的等级值与第一等级值相关联,来获得第一信息;以及
所述第二信息对应于在其处可打印等级值变成最高或最低的所述第二等级值;
获得下述信息,即其中第一等级值和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其中高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和基于此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以及其中低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等级值和基于此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
如果对应第一等级值的浓度高于基于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那么使用其中第一等级值和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以及高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的等级值和基于此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来执行线性插值;
如果对应第一等级值的浓度小于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那么使用其中第一等级值和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以及其中低于第一等级值的特定等级值和基于此特定的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测量值相关联的信息,来执行线性插值;以及
确定用于形成对应于第一等级值的浓度的新的等级值;以及
构成基于第一等级值的校正图案的各点线的浓度的平均值作为对应于第一等级值的浓度;
用于打印图像的所述图像数据包括用于形成在介质上的各点形成单元的等级值;以及
各点线的所述浓度通过校正各形成单元的等级值来进行校正;
用于形成对应于除了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之外的等级值的浓度的新的等级值,通过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线性插值来确定;
用于等级值的点产生率基于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进行校正;
用于除了第一等级值和第二等级值之外的等级值的点产生率,通过第一等级值的点产生率和第二等级值的点产生率的线性插值予以确定;
对于墨的各颜色设置多个喷嘴;
对于各颜色,通过基于第一信息以各颜色打印校正图案来获得第一信息;以及
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逐个颜色地对各点线进行校正。
34.一种用于在介质上打印图像的打印系统,包括:
在预定的运动方向上运动的多个喷嘴;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
通过从多个移动喷嘴中喷射墨并在与运动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形成多个点线,基于第一等级值来打印校正图案;
对于各点线,通过逐个点线地测量校正图案的浓度来获得对应于第一等级值的第一信息;以及
通过根据第一信息和对应于与第一等级值不同的第二等级值的第二信息对各点线进行校正,以将多个校正的点线所构成的图像打印在介质上。
CN2004800323303A 2003-10-31 2004-10-28 打印方法和打印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48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3774/2003 2003-10-31
JP2003373774 2003-10-31
JP037136/2004 2004-02-13
JP2004037136 2004-02-13
PCT/JP2004/016006 WO2005042256A1 (ja) 2003-10-31 2004-10-28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4895A true CN1874895A (zh) 2006-12-06
CN1874895B CN1874895B (zh) 2010-11-10

Family

ID=34554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3233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4895B (zh) 2003-10-31 2004-10-28 打印方法和打印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70402B2 (zh)
EP (1) EP1679192A4 (zh)
JP (2) JP4677902B2 (zh)
CN (1) CN1874895B (zh)
WO (1) WO200504225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2058A (zh) * 2010-10-05 2012-05-0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打印机
CN108340675A (zh) * 2017-01-25 2018-07-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方法、打印方法、图像处理装置、打印装置
CN109572227A (zh) * 2017-09-29 2019-04-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控制装置、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CN113829758A (zh) * 2020-06-23 2021-12-24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打印数据修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1787B2 (en) * 2004-02-13 2010-02-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metho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printing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system, and correction pattern
US7715069B2 (en) * 2005-04-28 2010-05-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easuring density, printing method, method of calculating correction valu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correction value
JP2007021780A (ja) * 2005-07-12 2007-02-01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07083704A (ja) * 2005-08-25 2007-04-05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印刷プログラム、印刷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前記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7143109A (ja) * 2005-10-17 2007-06-07 Riso Kagaku Corp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08044274A (ja) * 2006-08-18 2008-02-28 Seiko Epson Corp 補正値の設定方法、補正値設定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044277A (ja) * 2006-08-18 2008-02-28 Seiko Epson Corp 補正値の設定方法、補正値設定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356718B2 (ja) 2006-08-25 2009-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4366514B2 (ja) 2006-08-25 2009-1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US7648216B2 (en) * 2006-08-30 2010-01-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for printing on a print media
US20090033694A1 (en) * 2007-07-31 2009-02-05 Yang Shi Printer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rtifact free and borderless printing
US8274706B2 (en) * 2009-01-16 2012-09-25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lftone independent temporal color drift correction in hi-addressability xerographic printers
KR101760343B1 (ko) * 2010-08-23 2017-07-21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장치에서 축소 이미지를 인쇄하는 방법
JP5582073B2 (ja) * 2011-03-11 2014-09-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データ生成装置、印刷データ生成方法および印刷データ生成プログラム
JP5695615B2 (ja) * 2012-08-29 2015-04-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93148A (ja) * 2014-03-31 2015-1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補正用データ作成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補正用データ作成方法
JP6451398B2 (ja) * 2015-02-24 2019-01-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補正装置および出力装置
JP7151239B2 (ja) 2018-07-24 2022-10-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21008051A (ja) * 2019-06-28 2021-0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21030647A (ja) 2019-08-28 2021-03-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条件の決定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JP7476496B2 (ja) 2019-08-28 2024-05-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条件の決定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1746A (en) * 1987-05-04 1990-07-17 Chesley F. Carlson Company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determining the densities of a graphic image
US5285220A (en) * 1989-11-22 1994-0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tone correction for individual recording heads
JP3040425B2 (ja) * 1990-05-11 2000-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0628887A3 (en) * 1991-02-22 1995-07-19 Canon Kk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712666A (en) * 1991-08-09 1998-01-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JP2974468B2 (ja) * 1991-09-11 1999-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117849B2 (ja) 1992-08-24 2000-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濃度むら補正機能を有する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濃度むら補正方法
JPH06175452A (ja) 1992-12-11 1994-06-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H06340073A (ja) * 1993-06-02 1994-12-13 Citizen Watc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DE69329191T2 (de) * 1993-06-18 2001-01-18 Xeikon N.V., Mortsel Anschlaglaser Drucker mit Gleichmässigkeitskorrektur
DE69421031T2 (de) * 1993-07-30 2000-04-13 Canon K.K., Tokio/Tokyo Bildausgabeanlage und Bilderzeugungsgerät zur Korrektur von Ungleichmässigkeiten in der Dichte
US5625755A (en) * 1994-07-01 1997-04-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onal correction in binary printing devices by predistortion of image data utilizing ink reduction processing
US6386673B1 (en) * 1994-07-27 2002-05-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output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ation system for correcting density unevenness
JP2952399B2 (ja) * 1995-07-28 1999-09-27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および印字濃度調整方法
US6354688B1 (en) * 1998-04-27 2002-03-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US6297888B1 (en) * 1998-05-04 2001-10-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alignment of print heads
US6517267B1 (en) * 1999-08-23 2003-02-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process using a plurality of drive signal types
JP4681751B2 (ja) * 2000-05-01 2011-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EP1190864A1 (de) 2000-09-21 2002-03-27 GRETAG IMAGING Tradin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Drucken von digitaler Bildinformation
JP3880831B2 (ja) * 2001-10-10 2007-02-14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インキプリセット方法
JP4528481B2 (ja) * 2002-04-05 2010-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滴の大きさの誤差に応じてドットの記録率を変える印刷
US7201462B2 (en) * 2002-07-24 2007-04-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rrecting ejection driving
JP2004174751A (ja) 2002-11-25 2004-06-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752506B2 (ja) * 2003-10-31 2011-08-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方法
JP4464126B2 (ja) * 2003-12-22 2010-05-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当該装置における画像形成制御方法
JP4513346B2 (ja) * 2004-02-04 2010-07-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US7419238B2 (en) * 2004-02-10 2008-09-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method,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system, and printed medium
US7661787B2 (en) * 2004-02-13 2010-02-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metho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printing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system, and correction pattern
JP4665403B2 (ja) * 2004-02-16 2011-04-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US7401896B2 (en) * 2005-03-30 2008-07-22 Fujifilm Corporation Liquid droplet ejection head, liquid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US7826096B2 (en) * 2005-09-16 2010-11-02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5101008B2 (ja) * 2005-12-14 2012-12-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JP4356720B2 (ja) * 2006-08-29 2009-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2058A (zh) * 2010-10-05 2012-05-0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打印机
US8953234B2 (en) 2010-10-05 2015-0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inter
CN104842655A (zh) * 2010-10-05 2015-08-1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打印机
CN104842655B (zh) * 2010-10-05 2017-06-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打印装置
CN108340675A (zh) * 2017-01-25 2018-07-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方法、打印方法、图像处理装置、打印装置
CN108340675B (zh) * 2017-01-25 2021-05-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方法、打印方法、图像处理装置、打印装置
CN109572227A (zh) * 2017-09-29 2019-04-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控制装置、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CN109572227B (zh) * 2017-09-29 2021-08-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控制装置、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CN113829758A (zh) * 2020-06-23 2021-12-24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打印数据修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29758B (zh) * 2020-06-23 2022-10-21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打印数据修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79192A4 (en) 2008-08-20
JPWO2005042256A1 (ja) 2007-04-26
EP1679192A1 (en) 2006-07-12
JP4941591B2 (ja) 2012-05-30
WO2005042256A1 (ja) 2005-05-12
US20070121130A1 (en) 2007-05-31
US7570402B2 (en) 2009-08-04
JP2011073451A (ja) 2011-04-14
JP4677902B2 (ja) 2011-04-27
CN1874895B (zh) 201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4895A (zh) 打印方法和打印系统
CN1221390C (zh) 打印装置和方法、打印控制装置和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258445C (zh) 采用具有多个喷墨加热器的喷墨头的喷墨设备
CN1234533C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CN1251871C (zh) 打印系统、打印控制器、打印装置、控制和打印方法及墨盒
CN1283460C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方法
CN1299239C (zh) 图象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75980C (zh) 彩色喷墨记录方法
CN1244796C (zh) 记录介质判别方法及记录装置
CN1079735C (zh) 采用串行记录头的图象记录装置
CN1874894A (zh) 打印方法、打印设备、打印系统和测试图形
CN100340403C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753785A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CN101077662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187193C (zh) 喷墨图像形成方法和喷墨图像形成装置
CN1684829A (zh) 液体喷射装置和打印系统
CN1167278A (zh)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光束扫描装置
CN1083775A (zh) 使用不同性能墨水的喷墨记录方法及其设备
CN1671557A (zh) 记录设备、记录方法、程序以及计算机系统
CN1957594A (zh) 点数据处理装置、图像输出系统及其方法
CN1914036A (zh) 打印设备、打印方法、程序和打印系统
CN1694811A (zh) 液体喷射装置、计算机系统和液体喷射方法
CN10103846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836905A (zh)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CN1796119A (zh)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打印用数据生成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0

Termination date: 201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