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3460C -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3460C
CN1283460C CN03178605.7A CN03178605A CN1283460C CN 1283460 C CN1283460 C CN 1283460C CN 03178605 A CN03178605 A CN 03178605A CN 1283460 C CN1283460 C CN 128346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op
liquid
nozzle
ejecting portion
liquid ej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786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3578A (zh
Inventor
江口武夫
牛浜五轮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83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35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34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346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032Structure of the pressure chamber
    • B41J2/14056Plural heating elements per ink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 B41J2/07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for many-valued deflection
    • B41J2/08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for many-valued deflection charge-control type
    • B41J2/09Deflec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05Ink jet for printing a discrete number of tones
    • B41J2/2052Ink jet for printing a discrete number of tones by dot superpositioning, e.g. multipass doub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可以打印出高质量图像,其具有增加的灰度数量而不具有复杂的喷头结构,并且适于用在行式喷头中。该液体喷射装置包括喷头,其上的液体喷射部分包括平行设置的喷嘴。液滴可以在从每个液体喷射部分上的喷嘴中喷出的时刻被偏离。通过控制相邻位置上的至少两个不同的液体喷射部分喷射液滴,形成像素列或像素。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喷头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头中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液体喷射部分,每个液体喷射部分具有喷嘴,以及一种利用喷头的液体喷射方法,喷头中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液体喷射部分,每个液体喷射部分具有喷嘴。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技术,该技术通过使从每个液体喷射部分的喷嘴喷射出的液滴发生偏移,以及利用处于相邻位置的多个不同液体喷射部分可以形成一个像素列或一个像素。
背景技术
采用面积比灰度等级法(an area ratio gray-scale method)绘出一图像的方法被认为是在打印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半色调法。在这个面积比灰度等级法中,一图像分解成最小的像素并通过彩色点表示而成。半色调灰度法(halftone gradation method)和抖动图案灰度法(dithering patterngradation method)都被认为是面积比灰度等级法的类型。对于前者,具有不变厚度的点的直径会改变,而对于后者,单位面积中的点密度会改变同时点的直径会保持不变。
喷墨打印机也采用与上述面积比灰度等级法相似的方法。该方法根据每台喷墨打印机的喷头(head)结构而分成下列三种类型。
图18示出了一种利用重叠的方法,这是相关技术的第一实例。图18中,喷头通过喷射液滴并同时沿箭头方向移动(从左到右的方向)而在打印纸上形成点。起先,在喷头的第一移动处(图18中用虚线表示),喷头通过喷射液滴形成点a1和a2,这样构成点a1和a2的区域可以互相重叠。在喷头的第二移动处(图18用实线表示),喷头通过喷射液滴形成点a3和a4,这样点a3和a4可以与形成在第一移动处的点a1和a2分别重叠,并且在喷头移动的方向上相互邻近的点a3和a4也可以互相重叠。
如前所述,形成了一个由四个点a1、a2、a3和a4构成的像素。由四个点a1到a4构成的像素的排列可以表示成五种灰度,其中包括没有点的情况。还有,通过提高在第一和第二移动处形成点位置的精确度,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图19示出了利用液滴大小的方法,这是相关技术的第二实例。在该第二实例中,喷头可以将喷射的液滴大小转变成三个等级。该喷头利用小点b1、中间大小的点b2和大点b3中的任何一个,则可以形成像素。这就是说这种方法可提高打印速度。
图20示出了一种利用点的数量的方法,这是相关技术的第三实例。在这个方法中,点c1、c2、...、连续地喷射出,其中这些点的直径要小于点的间距。另外,在最初形成的点被(渗透物)打印纸吸收之前形成下一个点,该点至少要与最初形成的点重叠。
图20的实例中,在首先形成点c1之后,点c2、c3和c4在点c1被(渗透物)打印纸吸收之前连续形成。这构成一个大点c5(在这种情况中,点c5对应于一个像素)。
上述相关技术中的实例具有下面的缺点。
第一实例中,点a1到a4在一个像素构成区域中必须形成多次(在第一实例中为四次)。因此,具有许多灰度的图片或类似物与打印文档的情况相比需要更长的打印时间。还有,虽然可以获得某些灰度,但是却使增加灰度数量受到限制。
在第二实例中,很难对喷射液滴的大小进行精确的控制,这引起喷射液滴量的变化,并且这也很难得到可靠的图像质量。还有,为了使喷射出的液滴量具有多种类型,那么喷头的结构就要变得复杂,因而这会引起高成本。另外,如果液滴量可以改变,种类的数量也限制在大约三种左右。
另外,当喷头具有不喷射液滴的喷墨部分或喷射不够量的液滴的喷墨部分时,图像的质量会降低。因此,也必须采用如第一实例中采用重叠的打印方式。这引起打印时间长的问题。
在第三实例中,一次液滴喷射之后,需要时间来向喷墨部分填充用于喷墨的墨。因此,直到发生液滴再次喷射需要一定的时间。具体是,例如从用于形成点c1的液滴喷射到形成点c2的液滴喷射需要一定的时间。
结果,在一系列方法中,在行式喷头位移过程中,在一个像素形成区域内,很难在形成的点c1被(渗透物)打印纸吸收之前通过提供液滴来形成点c2、c3和c4。还有,当喷头移动的时候,喷头移动的速度很慢,这样可以在喷墨部分充满墨之后,在一个像素形成区域内,在形成的点c1被(渗透物)打印纸吸收之前形成点c2、c3和c4。因此,这种情况并不实用。
如第一实例和第三实例中所描述的,在喷头喷射墨滴并沿一个行方向(该方向与打印纸移动方向垂直)前后移动的一系列方法中,一个接一个地重叠点a1到a4以形成一个点a5的方法和一个接一个地重叠点c1到c4以形成一个点c5的方法具有特别之处。因此,如果一个行式喷头的喷头部分由于喷嘴在宽度方向上平行设置而不能沿这个行的方向移动的话,那么像第一实例或第三实例的方法基本上是不能使用的。这是因为行式喷头不能沿行的方向移动,所以第一和第三实例不能解决某些喷嘴具有类似无液滴喷射这样的缺陷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完成高清晰度图像的打印,该图像具有增加的灰度数量而不具有复杂的喷头结构,并且提供适用行式喷头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一个喷头的液体喷射装置,该多个喷头中的每一个包括具有喷嘴的多个液体喷射部分,每部分具有喷嘴,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被平行设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包括:喷射偏离部件,用于偏离液滴,该液滴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的每个的喷嘴中喷射,使得所述液滴输送到的位置为从其它相邻液体喷射部分或它的附近位置的喷嘴中喷射的液滴未偏离地被输送到的位置沿多个方向喷射具有偏离的液滴;和喷射控制部件,用于控制喷射,使得通过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相邻位置上的至少两个不同的液体喷射部分沿不同方向喷射液滴,并采用所述喷射偏离部件,液滴被输送到单独列以形成像素列,或者液滴被输送到单独像素区以形成像素当通过按列输送液滴以形成点列时,或者当通过输送液滴以形成点时,使得至少输送所述液滴的两个区域互相重叠,在所述液体喷射部分中,至少使用相邻位置上的两个不同液体喷射部分,并且,所述喷射控制部件通过所述喷射偏离部件来偏离从两个不同液体喷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喷射出的液滴以形成一个点列或点;其中,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包括:用于存储要喷射的液体的液体单元;和多个能量产生元件,用于产生使所述液体单元中存储的液体从所述喷嘴中喷射的能量;其中该多个能量产生元件被沿着所述预定的方向设置在所述液体单元中;所述喷射控制部件在所述液体单元中通过对发生在多个能量产生元件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多个能量产生元件之间的能量的所述不同进行控制,来控制从所述喷嘴中喷射的所述液体的液滴的喷射方向。
根据本发明,通过从至少两个相邻的不同液体喷射部分沿不同方向喷射液滴,可以形成像素列或像素。例如,通过从相邻的液体喷射部分N和(N+1)喷射液滴,液滴可以被输送到一个单独像素区或一个单独像素区列。
因此,利用不同的液体喷射部分可以形成像素或像素列。
而且,根据本发明,从每个液体喷射部分的喷嘴中,至少一个液滴可以不偏离地被喷出,并且该液滴可以被输送以使其被输送到的位置就是从另一个相邻液体喷射部分或它的附近位置的喷嘴中不偏离地喷射液滴所到达的位置。例如,在液滴从相邻液体喷射部分N和(N+1)中喷出的情况下,当从液体喷射部分N和(N+1)喷出的没有偏离的液滴分别输送到的位置分别用位置N和(N+1)表示时,液体喷射部分N可以不偏离地喷射并输送液滴到位置N,并且通过偏离地喷射液滴可以喷射并输送液滴到位置(N+1)。相似地,液体喷射部分(N+1)可以不偏离地喷射并输送液滴到位置(N+1),并且通过偏离地喷射液滴可以喷射并输送液滴到位置N。
当通过按行喷射液滴形成像素列时,或通过输送液滴以使液滴被输送到的至少两个区域互相重叠来形成像素时,喷射可以受到控制,这样通过采用相邻位置的至少两个不同的液体喷射部分,并偏离地从至少一个液体喷射部分喷射出液滴,可以形成该像素列或该像素。例如,在液滴从液体喷射部分N中不偏离地被喷射和输送到位置N后,一个液滴从液体喷射部分(N+1)中喷出并被输送到位置N,该液滴发生偏离。
因此,通过利用不同的喷射部分,可以形成像素列或像素。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采用至少一个喷头的液体喷射方法,该多个喷头中的每一个包括具有喷嘴的多个液体喷射部分,所示多个液体喷射部分被平行设置,其中:液滴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的每个部分上的喷嘴中喷射,使得所述液滴输送到的位置为从其它相邻液体喷射部分或它的附近位置的喷嘴中喷射的液滴未偏离地被输送到的位置;和当通过按列输送液滴以形成点列时,或者当通过输送液滴以形成点时,使得至少输送所述液滴的两个区域互相重叠,在所述液体喷射部分中,至少使用相邻位置上的两个不同液体喷射部分,并且,偏离从两个不同液体喷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喷射出的液滴以形成一个点列或点;其中,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包括:用于存储要喷射的液体的液体单元;和多个能量产生元件,用于产生使所述液体单元中存储的液体从所述喷嘴中喷射的能量;其中该多个能量产生元件被沿着所述预定的方向设置在所述液体单元中;所述喷射控制部件在所述液体单元中通过对发生在多个能量产生元件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多个能量产生元件之间的能量的所述不同进行控制,来控制从所述喷嘴中喷射的所述液体的液滴的喷射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打印机喷头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热电阻布置的详细平面图和部分侧视图;
图3是在本实施例中的每个单独的热电阻13的情况下获得的墨泡产生时间的差值和墨滴喷射角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4是喷嘴和打印纸之间关系的部分侧视图;
图5是电路草图,在该电路中可以设置等分热电阻的泡发生时间差;
图6是说明在本发明和相关方法中用于喷射控制装置的两种方法(方法1和方法2)的列表;
图7是在象素位置形成点所需要的次数(在每个像素位置形成点所需的次数)数的图表;
图8A、8B和8C示出了用于控制喷射选择装置的“预置格式”和用于控制喷射确定装置的“与用于喷射选择装置的预置格式相一致的格式”的图解;
图9是根据上述格式在打印纸上形成点的过程的图解;
图10是行式喷头一个实例的平面图的图解;
图11是包括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喷射偏离装置的喷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12是墨滴从与象素相邻的喷墨部分中被输送的实例的图解;
图13是墨滴从以另外的格式设置的相邻喷头中被输送出的方向的前视图;
图14是利用沿左右对称方向的墨滴的偏离喷射和墨滴直接喷射,设定奇数个喷射方向的实例的图解;
图15是在双方向喷射(喷射的方向数为偶数)的情况下,由喷墨部分根据喷射执行信号在打印纸上形成像素的处理的图解;
图16是在三方向喷射(喷射的方向数为奇数)的情况下,由喷墨部分根据喷射执行信号在打印纸上形成像素的处理的图解;
图1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喷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18是利用重叠方法的图解,该方法是相关方法的第一实例;
图19是利用液滴量的方法的图解,该方法是现有方法的第二实例;
图20是利用点数量的方法的图解,该方法是现有方法的第三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将在下面结合附图进行描述。
在这部分说明书,“墨滴”就是从喷嘴18(后面描述)喷射出的微量(例如几皮升)的墨(液态)。“点”就是向打印纸或类似物传递墨滴而形成的斑点。“像素”就是图像的最小单元。“像素区”就是形成点的区域。
通过向像素区提供预定数量(零个、一个、或多个)液滴,可以形成没有点的像素(具有一个灰度)、由一个点构成的像素(具有两个灰度)、或由多个点构成的像素(具有三个或更多灰度)。换句话说,一个像素区对应于一个、或零个或多个点。在一种记录介质上通过分布大量的所述像素可以形成图像。
对应于像素的每个点可以从像素区延出而无需完全地落在该像素区中。
喷头结构
图1是一种喷墨打印机(以下简称“打印机”)喷头11解透视图,该打印机采用了本发明了液体喷射装置。在图1中,喷嘴板固定到一个阻隔层16上,喷嘴板17是以分解形式示出的。
在喷头11中,衬底件14包括由硅或类似物构成的半导体衬底15和设置在该半导体衬底15一个表面上的热电阻13(对应于本发明中的能量发生件或热元件)。该热电阻13通过设置在半导体衬底15上的导体部分(未示出)与外部电路形成电连接。
该阻隔层16可以由例如一个曝光硬化的干性膜保护层形成,以及可以通过在半导体衬底15的设有热电阻13的整个表面上层叠保护层,随后在照相平板印刷处理中移除多余部分来形成阻隔层16。
该喷嘴板17上具有多个喷嘴18,该喷嘴板17可以通过例如采用镍的电铸技术来形成。喷嘴板17被固定在阻隔层16上,这样喷嘴18的位置可以与热电阻13的位置相对应,即喷嘴18可以与热电阻13相对。
利用衬底件14、阻隔层16和喷嘴板17可以形成墨室(ink cell)12以包围住热电阻13。特别地,该衬底件14构成墨室12的底壁,阻隔层16构成墨室12的侧壁,以及喷嘴板17构成墨室12的顶壁。对于这种结构,墨室12在图1的右前方具有开口区。该开口区与流过墨的通道(未示出)相连接。
上述喷头11一般包括成百的墨室12,和设在墨室12中的热电阻13。根据打印机控制单元发出的命令对每个热电阻13进行专门的选择,同时对应于热电阻13的墨室12中的墨可以从对着墨室12的喷嘴18中喷射出。
换句话说,由一个连接着喷头11的墨保持装置(未示出)提供的墨充满了该墨室12。通过允许一个脉冲电流在很短时间内流过该热电阻13,例如1到3微秒,该热电阻13可以被迅速加热。结果在与热电阻13相接触的地方形成了一个气态墨泡,该墨泡的膨胀除去了一些量的墨(墨沸腾)。以这种方式,一定量的墨从喷嘴18中以墨滴形式喷射出,并喷到打印纸进而形成一个点,其中喷出墨的量等于与喷嘴18相接触的地方除去的墨的量。
在本说明书中,由一个墨室12、设在墨室12中的热电阻13和设置在它上面的喷嘴18构成的部分也被叫做“喷墨部分(液体喷射部分)”。特别地,该喷头11具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喷墨部分。
喷射偏离装置(deflector)
该喷头11包括一个喷射偏离装置。在这个实施例中,该喷射偏离装置可以使从喷嘴18喷射出的墨滴发生偏离,这个墨滴可以喷到从其它邻近的喷嘴18喷出的未经偏离的墨滴输送到的位置。该喷头11具有下面的结构。
图2包括示出喷头11中的热电阻13的设置方式的详细平面视图和侧视图。在图2的平面视图中,喷嘴18的位置以点划线表示。
如图2所示,在这个实施例的喷头11中,一个墨室12包括被二等分的热电阻13,其以平行方式设置。设置热电阻13的方向(如图2中的水平方向)是设置该喷嘴18的方向。
在其中热电阻具有纵向等分部分的这样的等分类型中,每个分开的热电阻13具有相同的长度和一半的宽度。因此,等分的热电阻13的阻值是原来热电阻13阻值的两倍。通过串联连接等分热电阻13,可以使具有双倍阻值的分开的热电阻13以串联方式连接起来,这样总的阻值是原来热电阻13阻值的四倍。
这里,为了使墨室12中的墨可以沸腾,该热电阻13必须通过向它提供一定量的电能而被加热。这是因为沸腾时所产生的能量被用于喷射墨。当阻值很小时流入的电流则必须增加。然而通过增加热电阻13的阻值,该墨以一个很小的电流就可以达到沸腾。
这也可以减小晶体管或用于流过电流的类似物的大小,因而所占用空间减小。通过减小热电阻13的厚度,可以提高阻值。然而,当考虑到热电阻13选用的材料和它的强度(耐久性)时,会使减小热电阻13的厚度受到限制。因此,通过分开该热电阻13而不降低它的厚度,则可以提高它的阻值。
当一个墨室12具有等分热电阻13时,如果每个热电阻13达到使墨沸腾的温度所需的时间(产生泡的时间)相等的话,那么墨在两个热电阻13上达到沸腾,同时一个墨滴在喷嘴18的中心轴方向上被喷射出。
相反,当等分热电阻13的墨泡产生时间不相同时,墨在等分热电阻13上不会同时沸腾。这改变了喷嘴18中心轴方向上的墨滴的方向,同时墨滴被喷射出并发生了偏离。这也使墨滴偏离了没有发生偏离的喷射墨滴输送到的位置。
图3A和3B的图表示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分开的热电阻13的情况下得到的墨泡发生时间的差值和墨滴喷射角度之间的关系。在图表中示出的值是由计算机计算出的结果。图3A中x向(图表中以垂直轴θx表示的方向)(注意X向并不代表图表的水平轴)代表设置着喷嘴18的方向(平行方式设置着热电阻13的方向)。Y向(图3B中以垂直轴θY表示的方向)(注意Y向并不代表图表的垂直轴)代表垂直于X向的方向,这个方向也是传送打印纸的方向。在X向和Y向两个方向上,未发生偏离的角度以零度表示出,以及从零度开始的变化也被表示出。
图3C的图表示出的是实际测量的数据。偏离电流(在图3C中我们采用了等分热电阻13之间差电流的一半)在水平轴上用等分热电阻13之间泡发生时间的差值表示,墨输送到的位置的偏离量(是在喷嘴和墨输送到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大约为2mm时实际测出的)在垂直轴上用墨喷射的角度(X向)表示。图3C也示出了热电阻13的主电流达到80mA、偏离电流被施加到热电阻13中的一个上、同时墨被喷射并发生偏离这样的情况。
当具有在设置着喷嘴18的方向上等分的热电阻13产生泡的时间差时,墨喷射的角度并不是垂直的,墨在设置着喷嘴18的方向上喷射的角度θx的上升与产生泡的时间差成比例。
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这个特性,即通过提供等分热电阻13和向等分热电阻13提供差电流,可以使热电阻13产生泡的时间出现差异,这也是墨喷射的方向会改变的原因。
当等分电阻的阻值由于像生产失误或类似的这样的原因而彼此不相等时,热电阻13会有泡产生时间的差异。因此,墨的喷射角度不垂直,那么墨输送到的位置就会偏离正确的位置。然而通过向热电阻13提供差电流用于使每个热电阻13产生泡的时间相等,墨喷射的角度可以达到垂直。
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这个特特性,通过使等分热电阻13具有不同的泡产生时间,可以改变墨滴被喷射的角度。
下面将结合图4描述喷射墨滴的角度改变了多少。图4是示出喷嘴18和打印纸P之间关系的部分侧视图。
在图4中,虽然普通的喷墨打印机中喷嘴18的顶部与打印纸P之间的距离H为大约1到2mm,但是在这里假定为H=2mm。
该距离H必须被始终保持几乎不变,因为距离H的改变将会导致每个墨滴到达位置会改变。换句话说,当一个喷嘴18将一个墨滴垂直喷射到打印纸P的表面时,即使该距离H会有轻微地改变,该墨滴输送到的位置并没有改变。反过来,如果一个墨滴的喷射发生了偏离,那么如上面所描述的,该墨滴输送到的位置将会根据距离H的改变而改变。
当喷头11的分辨率为600DPI时,相邻喷嘴18之间的间隔为25.40×1000/600≈42.3(μm)
在本发明中,利用一个以J比特表示的控制信号,墨滴从喷嘴18中喷射出的方向变到2J个不同的方向(这里J代表正整数),2J个方向中墨滴达到的两个最远位置之间的距离是两个相邻喷嘴18之间间隔的(2J-1)倍。当墨滴从喷嘴18中喷射出之前,选择的是2J个方向中的任何一个。
例如,当一个J=2(比特)的信号作为控制信号时,控制信号的种类数为四种,即(0,0)、(0,1)、(1,0)以及(1,1)。这样,墨滴喷射的方向数为2J=4个。当偏离发生时,两个最远的点之间的距离是两个相邻喷嘴18之间间隔的((2J-1)=)3倍。
无论什么时候该控制信号转换成(0,0)、(0,1)、(1,0)和(1,1),可以通过相邻喷嘴18之间的间隔改变墨滴输送到的位置。
在上述的实例中,假定相邻喷嘴18之间间隔(42.3μm)的三倍,即偏离发生时,两个最远点之间的距离为126.9μm,最大的偏离角度2θ(度)为:
tan2θ=126.9/2000≈0.0635。
因此,2θ≈3.6(度)。
下面,将进一步详述使喷射的墨滴偏离的方法。
图5示出的是电路简图,该电路可以使等分热电阻13产生泡的时间出现差异。在这个实例中,通过采用J=2(比特)的控制信号,则流进电阻Rh-A和Rh-B的差电流可以被设置为四种。那么喷射墨滴可以具有四个喷射方向。
图5中,电阻Rh-A和Rh-B分别对应于等分热电阻13的阻值。在这个实施例中,电阻Rh-A的阻值设定成小于电阻Rh-B的阻值。电阻Rh-A和Rh-B之间具有一个可流出偏离电流的连接点(中间点)。三个电阻Rd用来使喷射的墨滴发生偏离。还有,晶体管Q1、Q2和Q3具有开关电阻Rh-A、Rh-B和Rd的作用。
图5中的电路包括二进制控制信号(只有当电流流入时它的状态为“1”)的输入部分C。它包括二进制输入与门L1和L2,以及与门L1和L2的二进制信号(“0”或“1”)的输入部分B1和B2。
这样,当输入部分输入“1”,两个输入部分B1和B2输入“0”时,只有晶体管Q1工作而晶体管Q2和Q3不工作(没有电流流入这三个电阻Rd)。当电流流入电阻Rh-A和Rh-B时,流过电阻Rh-A和Rh-B的电流值相等。由于电阻Rh-A的阻值小于电阻Rh-B的阻值,所以电阻Rh-A的热值就低于电阻Rh-B的热值。在这样的条件下,本实施例(图5)中的墨滴到达最左边。另外,喷射的墨滴输送到的位置被设置为从离开其中具有喷嘴18的基准位置的喷嘴18(喷墨部分)喷射出的液滴未被偏离而被输送到的位置(包括它的周围)(图8B)。
这样,当输入部分C输入“1”,输入部分B1和B2输入“1”和“0”时,两个与晶体管Q2相连的电阻Rd有电流流过(与晶体管Q3串联的连个电阻Rd无电流流过)。结果,流过电阻Rh-B的电流值要小于输入部分B1和B2输入“0”时所流过的电流。然而,也是这样,电阻Rh-A的热值要低于电阻Rh-B的热值。
这样,喷射的墨滴被输送到的位置就是从相邻左侧喷嘴18喷射出的未偏离的墨滴被输送到的位置。
下面,当输入部分C输入“1”,和输入部分B1和B2输入“0”和“1”时,与晶体管Q2相连的电阻Rd有电流流过(与晶体管Q3串联的两个电阻Rd无电流流过)。结果流过电阻Rh-B的电流值远远小于当输入部分B1和B2输入“1”和“0”时所得到的电流值。这样,电阻Rh-A和Rh-B具有相同的热值。这使喷射的墨滴不会发生偏离。
当输入部分C输入“1”,输入部分B1和B2输入“1”和“0”时,与晶体管Q2和Q3相连的三个电阻Rd都有电流流过。结果流过电阻Rh-B的电流值远远小于输入部分B1和B2输入“0”和“1”时流过的电流。这样电阻Rh-A的热值要比电阻Rh-B的热值多。
这样,喷射的墨滴被输送到的位置就是从作为喷墨部分的相邻右侧的喷嘴18喷射出的未偏离的墨滴所输送到的位置。
正如上面所描述的,向电阻Rh-A、Rh-B提供加热条件,Rd可以调整成无论何时输入部分B1和B2的输入变成(0,0)、(1,0)、(0,1)还是(1,1),喷射的墨滴输送到的位置可以在喷嘴18之间的每个间隔内移动。
这可以将喷射的墨滴被输送到的位置变成四个位置,即除了从喷嘴18喷射出的(垂直于一个物体的表面,例如打印机,墨滴被输送到其上面)未发生偏离的墨滴可以被输送到的位置外,还有从离开其中具有喷嘴18的基准位置的喷嘴18(喷墨部分)喷射出的液滴未被偏离而被输送到的位置(包括它的周围),从相邻左侧的喷嘴18喷射出的未偏离的墨滴被输送到的位置,以及从相邻右侧的作为喷墨部分的喷嘴18喷射出的未偏离的墨滴被输送到的位置(图8B)。响应于输入部分B1和B2的输入值,墨滴可以被输送到上述四个位置中(图8B)中的任意一个位置。
喷射控制装置
到现在为止,所述的实施例中也包括一个喷射控制装置。该喷射控制装置以这样的方式控制墨滴(点)的形成,即通过采用这个喷射偏离装置,当墨滴按行(几乎是同一行)被输送以形成一个点列时或者以被输送的墨滴至少一些区域是互相重叠的方式输送墨滴来形成一个点时,至少相邻设置的两个不同的喷墨部分可以工作,并且利用这个喷射偏离装置使从喷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中喷射出的墨滴发生偏离来形成像素列或像素。
图6是说明本发明中喷射控制装置的两种方法(方法1和方法2)和一种相关方法的图表。图6也示出了形成一个像素的情况,其通过按列分布墨滴使被输送的墨滴的至少一些区域互相重叠以形成一个像素。
首先,方法2是前面描述过的实例,该实例中从每个喷墨部分喷出的墨滴被输送到位置可以从四个位置中进行选择。换句话说,通过采用J=2(比特)来控制墨滴被输送到的位置,每个喷墨部分可以使墨滴输送到(2J)=4个位置中的任何一个位置。在图6的方法1和2中,点的分布没有直接地示出。它示出了从多个喷墨部分喷出的点。
图6中沿喷墨部分(喷嘴18)方向上的像素号用N、(N+1)、(N+2)和(N+3)来表示。还有,喷出的墨滴没有偏离地输送到像素号N、(N+1)、(N+2)和(N+3)的喷墨部分分别用N、(N+1)、(N+2)和(N+3)表示(喷墨部分在图6中没有表示)。
当灰度数为2时,墨滴从喷墨部分N、(N+1)、(N+2)和(N+3)喷射出而未偏离,同时输送到像素号为N、(N+1)、(N+2)和(N+3)的位置以形成对应于像素的点。没有墨滴被喷射出的情况对应于灰度数为1的情况。
当灰度数为3时,除了灰度数为2时喷射的墨滴外,对于像素号N,还有一个墨滴从喷墨部分(N-1)中被喷射和输送,并发生偏离,该喷墨部分(N-1)位于图6中的N的左侧((N-1)在图6中没有表示,在(N-1)左侧的喷墨部分为(N-2)、...、等等)。对于像素号(N+1),还有一个墨滴从喷墨部分N中被喷射和输送,并发生偏离。对于像素号(N+2),还有一个墨滴从喷墨部分(N+1)中被喷射和输送,并发生偏离。对于像素(N+3)号,还有一个墨滴从喷墨部分(N+2)中被喷射和输送,并发生偏离。
换句话说,当灰度数为3时,在每个像素中形成具有大于灰度数为2时得到的每个点的直径的点。
当灰度数为4时,除了灰度数为3时喷射的墨滴之外,对于像素号N,还有一个从喷墨部分(N-2)喷射和输送的墨滴,该墨滴发生偏离。对于像素号(N+1),还有一个从喷墨部分(N-1)喷射和输送的墨滴,该墨滴发生偏离。对于像素号(N+2),还有一个从喷墨部分N喷射和输送的墨滴,该墨滴发生偏离。对于像素号(N+3),还有一个从喷墨部分(N+1)喷射和输送的墨滴,该墨滴发生偏离。
换句话说,当灰度数为4时,点在像素区所占的面积要比灰度数为3时所占的面积大。
当灰度数为5时,除了灰度数为4时喷射的墨滴外,还有从喷墨部分(N-3)中喷射的墨滴被偏离并输送到像素号N的位置。对于像素号(N+1),还有从喷墨部分(N-2)喷射的墨滴被偏离并输送。对于像素号(N+2),还有从喷墨部分(N-1)喷射的墨滴偏离和输送。对于像素号(N+3),还有从喷墨部分N喷射的墨滴被偏离和输送。
换句话说,当灰度数为5时,点在像素区所占的面积要比灰度数为4时所占的面积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在灰度数为3、4和5的任何情况下,从一个单一的喷墨部分连续喷射出的墨滴不会被喷射到一个单一的像素号的像素区内。因此,如果从任何一个喷墨部分喷出的墨滴的数量不足时,点所占面积的差别可以减少。
方法1示出了1比特实例。换句话说,通过采用J=1(比特)来控制喷墨部分输送的位置,每个喷墨部分可以使墨滴输送到被输送液滴的(2J=)2个位置。这样,每个喷墨部分可以喷射墨滴而无需偏离,同时可以使墨滴射到从一个相邻喷墨部分喷出的墨滴所输送到的位置。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墨滴从喷墨部分N中喷出并没有被偏离,同时它可以被射到从喷墨部分(N+1)中喷射和输送并没有被偏离的墨滴输送到的位置。
与上面类似,沿设置喷墨部分(喷嘴18,喷墨部分在图6中没有表示)的方向上的像素号用N和N+1表示。还有,喷墨部分分别用N和(N+1)代表,其中当喷射的墨滴未发生偏离时该喷墨部分将墨滴喷射到像素号N和(N+1)的位置。
当灰度数为2时,墨滴从喷墨部分N和(N+1)中喷出并未发生偏离,同时射到像素号N和N+1的位置以形成一个对应于灰度2的像素(点)。
当灰度数为3时,除了灰度数为2时喷射的墨滴之外,对于像素号N,还有从喷墨部分(N-1)喷出的墨滴被偏离和输送。还有,对于像素号(N+1),还有从喷墨部分N喷出的墨滴被输送。
当灰度数为4时,除了灰度数为3时喷射的墨滴之外,还从喷墨部分N中喷出的墨滴没有被偏离并被输送。对于像素号(N+1),还有从喷墨部分(N+1)喷出的墨滴未被偏离,并被输送。
另外,当灰度数为5时,除了灰度数为4时喷射的墨滴之外,对于像素号N,还有从喷墨部分(N-1)喷出的墨滴被偏离和输送。对于像素号(N+1),还有从喷墨部分N喷出的墨滴被偏离,并被输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对所需的灰度数来说,在对应于一个像素号的像素中,通过相同的喷墨部分不是连续地(连续两次)输送墨滴的方式来形成一个点。因此,针对每个喷墨部分的点的变化可以减少。还有,即使来自任何一个喷墨部分的墨滴的数量不足,像素点所占的面积中的变化可以减少。
相反,在相关技术中,在像素号N和N+1中的任何一个中,如果灰度数增加,从相同喷墨部分喷射出的墨滴不断地被输送(由来自一个单独喷墨部分的点构成每个像素)。因此,当来自任何一个喷墨部分的墨滴的数量不足时,只要灰度数增加,墨滴数量的改变就会增加。
下面将描述图像的形成方法,所述方法关于图像复印中像素位置和墨滴喷射时间。
图7中,垂直方向代表任意时间域,水平方向代表任意距离。任意时间域对应于同灰度数相一致的墨滴的喷射完成时间,任意距离对应于同设置喷嘴18的方向相对应的像素位置。换句话说,图7示出了在每个像素位置形成点所需的墨滴被喷出的时间数(例如,在每个像素位置处形成点所需的时间)。在图7中,沿喷嘴18设置方向中针对像素的行(它是在最初(相同的)扫描期间形成的)被称为像素行。在像素行之中,M行和(M+1)行垂直示出。对每个像素来说,可以喷射出最大数量的墨滴,例如P。因此,每个像素具有墨滴喷射时间1到墨滴喷射时间P,并且这些都用时隙表示。换句话说,每个像素中,一个点由最大数量的墨滴P形成(即最大灰度数为P+1,包括无液滴的情况)。从第1到第N像素的位置在图7中水平表示。因此,喷嘴18在设置方向上的数目也是N个。
图7中,对于第M行上的像素号1,四次喷射墨滴并且这四个墨滴可以形成针对像素号1的点。对于第(M+1)行上的像素号1,三次喷射墨滴,由此在与(M+1)行上的像素号1相对应的像素区中形成由各点所占的三个区域。
第M行上的像素号1和第M+1行上的像素号1几乎被输送到同一(像素)列。在其它像素号中的像素也是相似的情况。
如上所述,由一个或多个墨滴在像素(列)号1和第M行像素行形成的像素,和由一个或多个墨滴在像素列号1和第(M+1)行像素行形成的像素,在本实施例中几乎被输送到同一列。这样,用于喷射第一墨滴以在第M行形成像素的一个喷墨部分,和用于喷射第一墨滴以在第(M+1)行形成像素的一个喷墨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受到控制而彼此区别。
利用这种技术,例如,在一个墨滴形成像素的情况下,利用相同的喷墨部分形成的点没有被输送到相同列上的连续位置。类似地,在利用很少(奇数个)数量的墨滴形成像素的情况下,首次采用来形成点的相同喷墨部分应与可将点输送到相同像素列的其它的喷墨部分交替使用。
因此,例如形成像素,同时墨滴由于喷墨部分中的阻隔或类似作用而不能被喷射时,相同喷墨部分的连续使用可以使单独像素列上形成点成为不可能。然而,利用上述技术,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
另外,可以不同于上述技术随机地选择喷墨部分,用于在第M行形成点的喷墨部分和用于喷射第一墨滴以在第M行形成点的喷墨部分中的一个,和用于在第(M+1)行形成点的喷墨部分和用于喷射第一墨滴以在第(M+1)行形成点的喷墨部分中的一个可以受到控制,以便不总是相同。
喷墨部分选择装置和喷射方向(偏离)控制装置
在这个实施例中,该喷射控制器包括喷墨部分选择装置和喷射方向控制装置。
基于现有的格式(方式或模式),该喷墨部分选择装置从多个喷墨部分选择一个或多个喷墨部分用以喷射墨滴。
该喷射方向控制装置在符合上述格式的基础上决定了墨滴喷射的方向,其中该格式是由喷墨部分选择装置选择喷墨部分的格式。
下面结合附图8A、8B和8C描述用于控制喷墨部分选择装置的“预置格式”和用于控制喷射方向控制装置的“符合由喷墨部分选择装置选择喷墨部分格式的格式”。图8A示出作为喷射执行信号的图像信号是如何发送到喷墨部分中的。例如,如图8A所示,用于形成像素N的点的喷射执行信号被输入到喷墨部分N(当偏离没有发生的时候,喷墨部分喷射墨滴到像素N)、和喷墨部分(N-1)、(N+1)和(N+2),其中在循环过程a、b、c和d中这些喷墨部分与喷墨部分N相邻。在循环过程a、b、c和d中,形成一个像素的点。在图8A的实例中,喷射执行信号对应于其中最大灰度数为5的图像信号。
当然,本发明可以形成不同的最大灰度数。例如,2次循环过程a、b、c和d可以形成最大灰度数9。1.5次循环过程a、b、c和d可以形成最大灰度数7。0.5次循环过程a、b、c和d可以形成最大灰度数3,等等。
上述是控制喷墨部分选择装置的“预置格式”的概念。
下面,将描述控制喷射方向控制装置的“符合由喷墨部分选择装置设置的喷墨部分的格式相符合的格式”。
如图8B所示,根据循环过程(cycle)a、b、c和d,喷射方向控制装置使循环过程a、b、c和d中的喷射发生偏离。特别是,在循环过程a、b、c和d中以时间“a”输入的喷射执行信号被输送到喷墨部分(N-1)。图8A中,从喷墨部分(N-1)中,一个墨滴向着瞄准图8B中的像素位置N的方向被喷射并偏离。因此,从喷墨部分(N-1),墨滴被喷射并偏离到像素N的区域。喷墨的控制是在信号B1和B2的基础上完成的。相似的信号B1和B2作为2比特信号与循环过程a、b、c和d间的对比在图8C中示出。
接下来,利用图9描述在上述格式的基础上,在打印纸上形成点的情况。图9示出了在平行输入到喷头11中的喷射执行信号的基础之上利用喷墨部分在打印纸上形成像素的点的处理,喷射执行信号与图像信号相对应。
在图9的实例中,像素N的喷射执行信号的灰度数设定为5,像素(N+1)的喷射执行信号的灰度数设定为2,像素(N+2)的喷射执行信号的灰度数设定为4,像素(N+3)的喷射执行信号的灰度数设定为3。
如上所述,在循环过程a、b、c和d中针对每个像素的喷射信号输送到每个预定的喷墨部分中,并且在同一循环过程中,每个喷墨部分会喷射具有循环过程a、b、c和d并被偏离的墨滴。周期a、b、c和d分别对应于时间间隔a、b、c和d,并且一个循环过程a、b、c和d形成针对一个像素的一个点。例如,在周期a中,针对像素N的喷射执行信号输送到喷墨部分(N-1),针对像素(N+1)的喷射执行信号输送到喷墨部分N,针对像素(N+2)的喷射执行信号输送到喷墨部分(N+1),针对像素(N+3)的喷射执行信号输送到喷墨部分(N+2)。
从喷墨部分(N-1)喷出的墨滴沿方向a以偏离方式被喷射,并被输送到打印纸上像素N的位置。同时,从喷墨部分N喷出的墨滴沿方向a以偏离方式被喷射,并被输送到打印纸上像素(N+1)的位置。同时,从喷墨部分(N+1)喷出的墨滴沿方向a以偏离方式被喷射,并被输送到打印纸上像素(N+2)的位置。同时,从喷墨部分(N+2)喷出的墨滴沿方向a以偏离方式被喷射,并被输送到打印纸上像素(N+3)的位置。
输送到打印纸上像素位置的墨滴对应于两个灰度。因为像素(N+1)的喷射执行信号的灰度数为2,所以这形成了像素(N+1)的点。随后在时间间隔a、b、c和d中会重复相似的过程。
结果,在像素N上,形成了与灰度数为5相对应的点。在像素(N+1)上,形成了与灰度数为2相对应的点。在像素(N+2)上,形成了与灰度数为4相对应的点。在像素(N+3)上,形成了与灰度数为3相对应的点。
偏离控制装置
在这个实施例中,喷射控制装置包括偏离控制装置,该装置决定喷射偏离装置是否偏离从喷嘴18中喷射出的墨滴。
换句话说,代替控制喷墨部分总是偏离地喷射墨滴的方式,在类似打印对象和打印速度这样的打印条件基础上,它可以决定喷射的墨滴是否发生偏离。例如,通过提供一个具有偏离控制装置的打印操作单元或类似单元,打印机用户可以依赖于使用目的在操作模式之间转换。
作为实例,当文件部分和图片(图像)部分都要打印时,在这样的情况下,黑墨仅仅用来打印文件部分而没有灰度,而在需要高速打印甚至打印一幅图片的情况下,普通模式作为操作模式,并且墨滴像平常一样被喷射,这样墨滴被输送到的位置分别对应于喷墨部分(即墨滴以未偏离的方式被喷射)。相反,在图片模式情况下,如在这个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多个不同的喷墨部分用来形成一个像素,并且控制至少一个喷墨部分喷射和输送墨滴以形成一个像素。
上述打印控制可以实现有效的打印。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连续的喷头,包括单独的喷头11,其中喷头11在完成打印的同时可以沿行的方向移动,本发明还应用于行式喷头,其中的喷头11沿喷射部分的方向平行设置。
图10是示出行式喷头10的平面图的组成。图10示出了四个喷头11(N-1,N,N+1和N+2)。为了形成行式喷头11,多个喷头11设置成每个喷头利用图1中的喷头部分11(薄片)来构成,其中图1中的喷头部分11包括喷嘴板17。
通过向喷头11的顶部上焊接喷嘴板17,其中喷嘴板17中的喷嘴18形成位置与喷头11的喷墨部分相对应,形成了行式喷头11。
对于行式喷头10,每个喷头11不能在行的方向上移动。因此,当具有多个灰度的点形成的时候,相关技术仅仅利用从一个单独的喷墨部分喷射出的墨滴形成点。然而,通过采用本发明,多个相邻的不同喷墨部分可以用来形成具有多个灰度的点。
还有,对于行式喷头10,当墨滴不能被喷射或没有可以喷射足够墨的喷射部分时,在对应于喷墨部分的像素列中,墨滴根本没有被喷射,或者墨滴几乎没有被喷射。因此没有形成点并出现了垂直的空白条,从而降低了打印图像的质量。然而,通过采用本发明,替代了不能喷射足够墨滴的喷墨部分,其他相邻的喷墨部分也可以喷射墨滴。因此,通过在行式喷头10上应用本发明得到的优点要远远大于连续喷头的优点。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实施例中的喷射偏离装置作为更明确的实例,从喷嘴18喷出的墨滴的方向同第一实施例相比具有更多的变化。换句话说,第一实施例中从喷嘴18喷出一个墨滴具有四个方向,如图8所示。然而,本发明不仅局限于第一实施例示出的喷射方向。因此,第二实施例描述了一个实例,该实例中墨滴可以沿喷嘴18的设置方向对应于喷嘴18(喷墨部分)的中心轴被喷射到八个方向(由相等的左侧方向数和右侧方向数构成),下面将会描述。
在随后的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中,省略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部分的描述。
图11示出了一个喷射控制电路50,其包括一个第二实施例中的喷射偏离装置。
在第二实施例中,喷墨单元12中的等分电阻13(图11中的电阻Rh-A和Rh-B)串联连接。电阻13的阻值彼此近似相等。这样,通过向彼此串联连接的电阻13输入完全相同的电流值,墨滴可以从喷嘴18中不偏离地被喷射出。
一个电流镜电路(以下称为“CM”电路)连接到(中间点)两个彼此串联连接的热电阻13。通过采用CM电路以允许电流流入或从热电阻的连接点中流出,流入热电阻13的电流量是有差异的。基于这种差异,喷射受到控制这样从喷嘴18喷射出的墨滴可以沿喷嘴18(喷墨部分)的设置方向被偏移。
第二实施例中上述结构的使用,同第一实施例相比可以更灵活地设定墨滴被喷射的方向。
图11中,电源Vh用来向电阻Rh-A和Rh-B提供电压。
图11中的喷射控制电路50包括晶体管M1到M21。晶体管M4、M6、M9、M11、M14、M16、M19和M21为PMOS晶体管,其它的晶体管为NMOS晶体管。晶体管对M4和M6、M9和M11、M14和M16、M19和M21分别构成了CM电路。喷射控制电路50包括四个CM电路。
例如,在由晶体管M4和M6构成的CM电路中,晶体管M6的栅极和漏极与晶体管M4的栅极相连。这样,可以向晶体管M4和M6持续提供相等的电压,并且近似相等的电流流入其中。其它的CM电路也是相似地提供这样的电压和电流。
晶体管M3和M5起到电流开关电路的作用,利用这个作用可以控制电流(由M2提供的)是通过由晶体管M4和M6组成的CM电路流入电阻Rh-A和Rh-B,还是借助晶体管M3从电阻Rh-A和Rh-B的连接点中流出。
类似地,晶体管对M8和M10、M13和M15、M18和M20分别为CM电路的第二开关单元,该CM电路由晶体管对M9和M11、M14和M16、M19和M21构成。
在由晶体管M4和M6组成的CM中以及晶体管M3和M5构成的开关单元中,晶体管M4和M3的漏极互相连接,晶体管M6和M5的漏极互相连接。其余的开关单元也是这样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
电流镜电路组成部分的晶体管M4、M9、M14和M19的漏极,和晶体管M3、M8、M13和M18的漏极都与电阻Rh-A和Rh-B的中点连接。
晶体管M2、M7、M12和M17的漏极电流用来作为CM电路的恒流源,并且它们的漏极分别与晶体管M3、M8、M13、M18的背栅极和源极相连。
晶体管M1的漏极与电阻Rh-B串联连接。当喷射执行输入开关A为状态“1”(ON)时开启,并允许电流流入电阻Rh-A和Rh-B(同时地)。换句话说,晶体管M1作为向电阻Rh~A和Rh-B提供电流的开关。
与门X1到X9的输出端子与晶体管M1、M3、M5等等的栅极相连。与门X1到X7为双输入类型,并且与门X8和X9为三输入类型。与门X1到X9输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与喷射执行输入开关A相连。
同门(XNOR)X10、X12、X14和X16每一个都有一个与偏离方向开关C相连的输入端子,并且同门X10、X12、X14和X16的其它输入端子分别与偏离控制开关J1到J3和偏离角度校正开关S相连。
偏离方向开关C用于在设置喷嘴18的任一方向(对同一控制信号而言)上转换墨滴喷射的方向。当偏离方向开关C改变它的状态(“0”到“1”或“1”到“0”)  ,同门X10、X12、X14和X16的其它输入的输入逻辑(由节点J1到J3和S提供)会转换。
偏离控制开关J1到J3用来决定用于改变墨滴喷射方向的偏离量。例如,当输入端子J3处于状态“1”(ON),并且与开关C相连的同一门的另一个输入为“1”时,同门X10的输出为“1”。
每个同门X10、...、X16的输出端子与每个与门X2、...、X8的一个输入端子相连,并且经由每个或非门X11、...、X17与每个与门X3、..、X9的输入端子相连。每个与门X8和X9的一个输入端子与喷射角度校正开关K相连。
偏离范围控制端子B用来限定用于晶体管M2、...、M17的电流,其中晶体管M12、...、M17作为CM电路的恒流源,并且该端子与每个晶体管M2、...、M17的栅极相连。因为一个适当的电压(Vx)作用到偏离范围控制端子B上,则向晶体管M2、...、M17的所有栅极提供了栅极电源电压(Vgs),所以会有电流流入晶体管M2、...M17的每个漏极。
在上述结构中,在每个晶体管M1到M21中括号里的表达式“XN”(N=1,2,4或50)表示元件的并联状态。例如,表达式“X1”(M12、...、M21)表示标准元件。表达式“X2”(M7、...、M11)表示一个与两个标准元件并联连接等效的元件。换言之,表达式“XN”表示与N个元件并联连接等效的元件。
晶体管M2、M7、M21和M17分别表示具有表达式“X4”、“X2”、“X1”和“X1”。这样,通过向每个晶体管的栅极和接地提供适当的电压,它们的漏极电流的比例为4∶2∶1∶1。
因此在图11中,对提供给偏离控制节点的同一栅极源电压(Vx)来说,每个晶体管的M2、...、M17漏极电流与这些括号中的数是成比例的。
其漏极与电阻Rh-B相连的晶体管M1的源极,以及作为CM电路恒流源的晶体管M2、..、M17的源极都接地(GND)。
下面,关于喷射控制电路50的操作,首先,由晶体管M4和M6、和作为开关元件的晶体管M3和M5组成的电流镜电路将在下面描述。
只有当喷射执行输入开关A为状态“1”(ON)时,才会喷射墨滴。在这个实施例中,当墨滴从喷嘴18中喷出时,喷射执行输入开关A在1.5微秒(1/64)期间内设定为状态“1”(ON),同时电源Vh(大约9V)向电阻Rh-A和Rh-B提供电压。其中已经喷射了墨滴的墨室12被重新充满墨的时间设定为94.5微秒(63/64),同时喷射执行输入开关A设定成状态“0”(OFF)。
例如,当喷射执行输入开关A的状态为“1”时,偏离范围控制端子B具有电压Vx(模拟电压),偏离方向开关C的状态为“1”,偏离控制开关J3的状态为“1”,同门的输出的输出为“1”。这样,这个输出“1”和喷射执行输入开关A的状态“1”输入到与门X2,并且与门X2的输出为1。因此,晶体管M3导通。
当同门的输出为“1”时,或非门X11的输出为“0”。这样。这个输出“0”和喷射执行输入开关A的状态“1”输入到与门X3中,那么与门X3的输出为“0”并且晶体管M5关断。
因为晶体管M4和M3的漏极彼此连接,并且晶体管M6和M5的漏极也彼此连接,所以当晶体管M3为导通状态、晶体管M5为关断状态时,电流从电阻Rh-A流向晶体管M3,但是由于晶体管M5为关断状态没有电流流向晶体管M6。还有,当没有电流流向晶体管M6时,由于电流镜电路的特性而使晶体管M4也没有电流流过。因为晶体管M2为导通状态,在上面的情况下,晶体管M3、M4、M5和M6中,电流仅从晶体管M3流向M2。
这样,没有电流流入晶体管M4和M6。因为电流可以流过晶体管M3,那么流经电阻Rh-A的电流分流到晶体管M3和电阻Rh-B中。流经晶体管M3的电流流过晶体管M2并导向接地,其中晶体管M2为导通状态。流经电阻Rh-B的电流流过晶体管M1然后导向接地,其中晶体管M1为开状态。这样,流过两个电阻的电流之间的关系是I(Rh-A)>I(Rh-B),其中表达式“I(XX-X)”代表流经XX的电流。
偏离控制开关J3为状态1时的情况已经描述过。在上述条件下,偏离控制开关J3为状态“0”的情况,即偏离控制开关J3具有不同的输入(开关A和C与上面类似设定成状态1)的情况如下:
这样的情况下,同门X10的输出变为“0”,这使与门X2有“0”和“1”作为输入。这样,它的输出为“0”。从而晶体管M3关断。
当同门X10的输出为“0”时,或非门X11的输出为“1”。这样与门X3的输入为“1”和“1”,从而导通晶体管M5。
在晶体管M5为导通状态期间,电流流入晶体管M6,由于CM电路的特性,这使电流流入晶体管M4中。
这样,由电源Vh提供电流并流入电阻Rh、晶体管M4和M6中。所有流经电阻Rh-A的电流会流入电阻Rh-B中(流经电阻Rh-A的电流没有分流到晶体管M3中,因为晶体管M3处于关断状态)。所有流经晶体管M4的电流流入电阻Rh-B,因为晶体管M3处于关断状态。流经晶体管M6的电流流入晶体管M5中。
因此,当偏离控制开关J3为状态“1”时,流经电阻Rh-A的电流分流到电阻Rh-B和晶体管M3中。当偏离控制开关J3为状态“0”时,不仅有流经电阻Rh-A的电流还有流经晶体管M4的电流会流入电阻Rh-B中。结果,流入两个电阻的电流的关系用I(Rh-A)<I(Rh-B)表示。两种情况(偏离控制开关J3状态为“1”和“0”)中的比例是对称的。
通过按上面方式使流入电阻Rh-A和Rh-B的电流量不同,则等分热电阻13之间的泡产生时间是有差异的。这可以改变了墨滴喷射的方向。
在偏离控制开关J3为状态“1”和“0”两种情况下,墨滴发生偏离的方向可以被对称地转换到设置喷嘴18的方向上的位置。
因此,当偏离控制开关J3为状态“1”和偏离控制开关J3为状态“0”时,通过调整偏离范围控制端子B的电压Vx,墨滴被输送到的两个位置之间的间距可以与两个相邻喷墨部分(喷嘴18)之间的间距相等,并且从相邻喷墨部分的喷嘴18喷出的墨滴可以被输送到像素区中,如图12所示。
这会使与第一实施例中墨滴被输送到的位置(像素列的位置)是喷嘴18的中央位置的情况是不同的。
上述情况列出了偏离控制开关J3仅为开启或关断的情况。如果开关J2和11与开关J3混合设置在一起,那么流入电阻Rh-A和Rh-B的电流流量可以以更精细的步长来设定。
特别是,通过采用偏离控制开关J3,流入晶体管M4和M6的电流可以受到控制。通过采用偏离控制开关J2,流入晶体管M9和M11的电流可以受到控制。另外,通过采用偏离控制开关J1,流入晶体管M14和M16的电流可以受到控制。
如上所述,漏极电流可以按4∶2∶1的比例提供给晶体管M4和M6,晶体管M9和M11,以及晶体管M14和M16。因此,通过采用三比特,即偏离控制开关J1到J3,墨滴发生偏离的方向可以变成八个等级,其中(J1状态,J2状态,J3状态)=(0,0,0)、(0,0,1)、(0,1,0)、(0,1,1)、(1,0,0)、(1,0,1)、(1,1,0)和(1,1,1)。
通过改变提供给晶体管M2、M17、M12和M17栅极和接地之间的电压,那么电流值可以得到改变。这样,可以通过改变这些晶体管的漏极电流并保持它们的比例为4∶2∶1,来改变一个等级中的偏离量。
因此,当通过采用以J比特表示的(在第二实施例只能个以J1、J2和J3比特表示)控制信号来使墨滴的喷射被偏离到偶数2J个不同方向时,从同一个喷墨部分中被输送出的点两个最远位置之间的距离是两个相邻喷墨部分(喷嘴18)之间的距离的(2J-1)倍。(J=1的情况在图12中示出)。这样,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中,墨滴喷射的2J个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可以进行选择,并且墨滴可以在设置喷嘴18的方向上被输送到八个像素区中的任何一个上。
偏离角度校正开关S和K在用于改变墨滴喷射方向的开关控制方面,与偏离控制开关J1到J3是相似的,但是却在以校正墨滴喷射角度为目的的使用上不同的。开关S和K可以独立于开关J而受到控制。在这个实施例中,采用形成偏离角度校正开关S和K的两个比特来进行校正。
喷射角度校正开关K用来确定校正是否完成,设置了喷射角度校正开关K,则当它的状态为“1”时校正完成了,而它的状态为“0”时校正没有完成。
偏离角度校正开关S用来确定其中在设置喷嘴18上的方向的校正被执行。
例如,当喷射角度校正开关K为状态“0”(校正没执行)时,因为每个与门X8和X9的输入至少有一个是“0”,所以与门X8和X9的两个输出为“0s”。这样,晶体管M18和M20关断,关断了晶体管M19和M21。这使流入电阻Rh-A和Rh-B的电流没有变化。
相反,当喷射角度校正开关K为状态“1”而偏离角度校正开关S为状态“0”,并且偏离方向开关C为状态“0”时,同门X16的输出为“1”。这样,与门X8的全部三个输入以“1”状态输入,这使它的输出为“1”状态,并且导通晶体管M18。因为与门X9的一个输入由或非门X17设定成“0”,那么与门的输出为“0”,从而关断了晶体管M20。因此晶体管M20的关状态使得晶体管M21中没有电流流过。
电流镜电路的特性使晶体管M19也没有电流流入。然而,晶体管M18的导通状态也使电流从电阻Rh-A和Rh-B电阻中点流到晶体管M18中。这样,流到Rh-B中的电流比流到电阻Rh-A中的电流减少。因此,墨滴喷射的角度得到了校正,并且墨滴被输送到的位置利用设置喷嘴18方向上的一个预定量可以得到校正。
上述校正操作是在喷墨部分单元或喷头11单元中完成的。墨滴从一个喷头11的喷墨部分喷出的方向会发生变动而非永远不变的情况是很常见的。通常,误差(变动)的范围是有限的,并且当墨滴喷射的方向(墨滴被输送到的位置)处于一个预定范围内的时候,这个方向被认为是正常的。然而,例如,一个喷墨部分喷出墨滴的方向的偏移同其它喷墨部分相比太大了,墨滴喷射间距的一致性受到破坏,其以条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了校正这样的位置偏移,对每个喷墨部分的校正被执行(改变喷墨发向)。
关于墨滴喷射方向的校正,一旦墨滴被输送的校正位置在预定范围内,那么校正量不必再进行调整,除非喷射方向的特性会随时间改变。
因此,有必要确定对于一个喷头11的喷墨部分的校正必须被执行,或对于喷头11的校正必须被执行,并且还要确定在要求校正的情况下需要多大的校正量。为了与预定的校正量一致,偏离角度校正开关S和K可以开启或关断。
如上所述,通过设定偏离方向开关C具有输入状态“1”或“0”,偏离的方向在设置喷嘴18的方向上的位置上可以对称地改变。
在第二实施例的行式喷头10中,如图10中的实例,喷头11(具有相同的规格或结构)沿打印纸宽度方向设置,并且以重复的方式设置,这样相邻的喷头11可以彼此相对(每个喷头11以相对于相邻喷头11旋转180度的方式设置)。这样,相同的信号从偏离控制开关J1到J3输到两个相邻的喷头。一个喷头中的偏离方向与另一个喷头的偏离方向相反。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向每个喷头板的偏离方向开关C提供相同的状态(“1”或“0”),可以使整个喷头的偏离方向跟J1到J3供给的相同信号完全一致。
因此,当行式喷头由以重复方式设置的喷头11构成时,针对喷头N、N+2、N+4等等例如喷头11中偶数位置的偏离方向开关C设定成状态“0”,并且针对奇数喷头N+1、N+3、N+5等等的偏离方向开关C设定成状态“1”,由此行式喷头20中每个喷头的偏离方向可以完全不变。
图13是一幅正视图,示出了从相邻的喷头11喷射的墨滴的方向,其中喷头11是以重复方式设置的。相邻的喷头11分别称为喷头N和N+1。如果在这种情况中没有设置偏离方向开关C,那么通过设定每个喷头N和N+1,使墨滴喷射方向偏离垂直方向θ角,如图13所示,因为喷头N和N+1是按每个喷头相对于其它喷头旋转180度后设置的方式来布置的,所以两个喷头都具有对称的喷射方向,这样从喷头N喷射的方向变到方向Z1,同时从喷头N+1喷射的方向变为Z2。
然而,因为第二实施例中,通过提供偏离方向开关C,并且例如将针对喷头N的偏离方向开关C的状态设定为“0”和针对喷头N+1的偏离方向开关C的方向开关的状态设定为“1”,所以喷头N喷射的方向可以变到方向Z1,从喷头N+1喷射的方向可以变到方向Z2’,这样沿设置喷嘴18的方向上喷射的方向可以不变。
如上所述,通过向其它开关提供相同的信号并且仅改变偏离方向开关C的输入,从以重复方式设置的喷头11喷射的方向可以相同地设定。
墨滴的喷射设定成具有偶数2J个不同的方向的情况已经描述过了。在喷射控制电路50中,通过设定偏离范围控制端子B具有零值或Vx值(这种情况中的直流电压值),出自喷嘴18的墨滴的喷射可以设置成具有奇数个方向。换句话说,通过设定偏离范围控制端子B具有Vx值,如上所述,墨滴的喷射沿设置喷嘴18的方向调整成具有偶数个方向,这些方向由相等的左侧方向数和右侧方向数组成。另外,通过设定偏离范围控制端子B具有零值,可以直接喷射的墨滴少于从喷嘴18输送出的无偏离的液滴。因此,利用墨滴的喷射偏离到相等数量的左右侧方向上,以及墨滴的未偏离喷射,可以实现对于喷射的奇数个方向(见图14)。
这样,控制信号由(J(2J)+1)比特表示,以及喷射的方向数为奇数(2J+1)个不同方向数。这里,可这样调整墨滴的喷射,通过调整偏离范围控制端子B(=Vx)的只,在(2J+1)个方向中,两个墨滴可以被输送到的最远位置之间的距离是两个墨滴喷射部分(喷嘴18)之间的距离(图14中的x)的2J倍(2J×x,其中J=1的情况在图14中示出),并且当墨滴被喷射时,可以调整成(2J+1)个方向中的任何一个。
这使墨滴不仅可以输送到喷嘴N下的像素区N,还可以输送到它两侧的相邻像素区N-1和N+1这样的情况成为可能。
还有,墨滴被输送到的每个位置与每个喷嘴18的位置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的喷射偏离装置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喷射偏离装置,对喷射方向的调整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而言是更方便的,并且可以调整出各种喷射方向。
图15和16分别示出了处理,在这个处理中,双方向喷射的情况下(喷射的方向数为偶数)和三方向喷射的情况(喷射的方向数为奇数)情况下,像素基于由喷墨部分输送到喷头11中的喷射执行信号的基础上在打印纸上形成,这对应于图9中的第一实施例的处理。因为图15和16中的像素形成过程与利用图9描述的过程相似,所以这部分的说明省略了。
如上所述,通过采用第二实施例中的喷射偏离装置,如图15和16所示,输送到喷头11中的各种形式的喷射执行信号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被设定,其是利用在打印纸上形成像素的喷墨部分来设定的。
第三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中,通过将偏离范围控制端子B的输入调整为零,这样墨滴可以不偏离地被喷射。方便的喷射控制形式就是如图17中示出的喷射控制电路50A。
虽然图11中的喷射控制电路50包括四个CM电路,但是图17中的喷射控制电路仅包括一个CM电路(由晶体管M31和M32组成),由此可以完成整个电路结构的简单化。图11中的四个CM电路中,晶体管M14和M16用“X4”表示(平行的晶体管数),晶体管M9和M11用“X2”表示,晶体管M4和M6以及晶体管M19和M21用“X1”表示。在图17中的喷射控制电路50A中,以“X8”表示的元件用于晶体管M31和M32,以使这些晶体管的漏极电流量同喷射控制电路50中全部上述晶体管的漏极电流和相等。
当“X8”元件用作晶体管M31和M32时,它们看起来在硅(衬底)上需要大的空间。
然而,如果独立的晶体管设置在相同的电路中时,那么对于每个晶体管需要八个接线端子,因为它有一个漏极、一个源极等等。因此,同设有八个独立的晶体管和连带接线的情况相比,即使晶体管本身相对占用了较大的空间。采用“X8”的单一的晶体管的情况还是大大减小了整体所占用的面积。
因此,通过形成一个单独的CM电路,该电路如图17中的喷射控制电路50A中所示,整个电路的结构可以简化,并且可以完成与图11中的喷射控制电路50相似的功能。
这个电流镜电路的开关元件(与利用晶体管M1的第一开关元件相比的第二开关元件)仅由晶体管M33和M34组成。换言之,在第三实施例中没有设置如图11中所见的四组第二开关元件,而是仅仅设置了一组第二开关元件。图11中,晶体管M3和M5用“X4”表示,晶体管M8和M10用“X2”表示,晶体管M13、M15、M18和M20用“X1”表示。相反,用“X8″表示的元件被用于晶体管M33和M34时,以使可以提供与图11中全部上述晶体管的电流和相等的足够漏极电流容量。
晶体管M1的源极和背栅极(backgate)都接地,晶体管M33和M34的源极连到相同的电路上(电流源),这个电路将在后面描述,并且它们的背栅极都接地。每个或非门X21、X22和X2 3的输出分别与晶体管M1、M33和M34的栅极相连。
喷射控制电路50A包括一个电路,该电路包括向晶体管M33和M34提供电流的电流源单元。这个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端子Z、第二控制端子D1、D2和D3和晶体管M61到M66。
电流源单元由三个电流源元件组成。换言之,通过以平行方式连接(1)晶体管M62构成电流源元件,其具有一个以“X4”表示的(电流)容量,(2)由晶体管M64构成的电流源元件,其具有一个以“X2”表示的(电流)容量,和(3)由晶体管M66构成的电流源元件,其具有以“X1”表示的(电流)容量,就形成了这个电流源单元。
还有,将与构成电流源元件的晶体管的电流容量具有相等电流容量的晶体管(晶体管M61、M63和M65)连接起来作为电流源的开关元件。第2控制端子D3到D1连接到形成开关元件的晶体管的栅极。
电阻Rh-A和Rh-B,晶体管M1和喷射执行开关A与图11中的这些部分相同。
在图17中的喷射控制电路50A中,为了第三实施例中IC设计的方便性,喷射执行输入开关A采用负逻辑。因此,启动喷射时,“0”输入到喷射执行输入开关A中。
因此,当“0”输入到喷射执行输入开关A中,并且0状态输入到或非门X21中时,它的输出为“1”,从而导通晶体管M1。
当喷射执行输入开关A的输入为“0”时,通过输入“0”到变极性开关Dp中,或非门X22的全部输入为“0”状态,X22的输出变为“1”。这导通了晶体管M3。在上面的情况中(喷射执行输入开关A为状态“0”并且变极性开关Dp的状态为“0”),由于或非门X23的输入为“1”和“0”,所以输出为“0”,从而关断晶体管M34。
这样,从晶体管M32到M34没有电流流过,所以基于CM电路的特性,没有电流流过晶体管M31。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提供了电阻电源电压Vh时,因为有电流流入晶体管M33,所以有电流从Rh-A和Rh-b之间的点流向晶体管M33。结果,Rh-A的电流增加,并且Rh-b的电流减少。流经晶体管M33的电流流到接地,流经电阻Rh-B的电流经过晶体管M1流到接地。这样,流过电阻Rh-A和Rh-B的电流具有I(Rh-A)>I(Rh-B)的关系。
当喷射执行输入开关A输入“0”并且变极性开关Dp的输入为“1”时,或非门X21的两个输入与前面情况相似都为“0”状态,X21的输出为“1”,从而导通该晶体管M1。
还有,因为或非门X22的输入为“1”和“0”,它的输出为“0”,从而关断晶体管M33。因为或非门X23的两个输入都为“0”状态,它的输出为“1”,从而导通晶体管M34。在晶体管M34为导通状态期间,电流流经晶体管M34,并且由于电流流过和CM电路的特性允许电流也流入晶体管M31。
因此,除了流经电阻Rh-A的电流之外,还有流经晶体管M31的电流流入电阻Rh-B。结果,流过电阻Rh-A的电流和流过Rh-B的电流有I(Rh-A)<I(Rh-B)的关系。
因此,类似于图11中的喷射控制电路50,使发生偏离的电流可以被取出(draw from)或流入电阻Rh-A和Rh-B的中点。
图17中的喷射控制电路50A与图11中的电路50在下列各点中不同:
在喷射控制电路50A中,通过每个第二控制端子输入“1”或“0”,可以改变从电流源单元输出的电流值。通过改变输入到第一控制端子Z的电压,输出电流值的比例换算可以随意地完成。
因此,通过向第一控制端子Z和接地提供一个适当电压Vx,并且分别操作控制端子D1到D3,输出电流值可以按从0(Id)到7(Id)的八个等级进行控制,同时漏极电流Id用作一个等级(当Dp只保持在某个固定值时)。因此,因为提供的电压Vx中的变化可以改变漏极电流Id(与Vx有关的全部晶体管),所以整个电流可以按比例变化。
还有,因为变极性开关Dp设置到除三个第二控制端子D1、D2和D3之外的端子中,所以比特总数为四。
因此,图17中的喷射控制电路50A使十五个输出电流只以增量1的方式从-7变到+7(×Id),同时在Id=0处有一处重叠,这是在所有的J1到J3比特为“0”时出现的,并且电路50A的变化与图11中的喷射控制电路50不同。
这样,可设定的输出电流值数为奇数,其中包括零(无偏离)。
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将偏离范围控制端子B的模拟输入值调整到零,可以出现墨滴喷射而不发生偏离的情况。在第三实施例中,在第二控制端子D1、D2和D3以及变极性开关Dp的控制下,可以喷射墨滴而未发生偏离,同时第一控制端子Z的输入值保持在某个适当值。
还有,在第三实施例中的喷射控制电路50A中,通过一直向第二控制端子D1(LSB)提供输入“1”(第二控制端子D1为“0”的情况省略),输出电流值的个数可以调整成偶数。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已经被描述过了。然而,本发明可以进行如下所示的各种修改而不局限于描述过的实施例。
(1)例如,第一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一个由J比特表示的控制信号,墨滴可以在偶数2J个不同方向上被偏离,并且墨滴被输送到的两个最远位置之间的距离可以是两个相邻喷嘴18之间间距的(2J-1)倍。
然而,这种调整不限于此,通过采用一个J+K(比特)表示的控制信号,墨滴可以在偶数2(J+K)个不同方向上被偏离,并且墨滴被输送到的两个最远位置之间的距离可以是两个相邻喷嘴18之间间距的(2J-1)倍,同时墨滴被输送到的位置在间距上发生变化,这个间距是两个相邻喷嘴18之间间距的1/2K
这可以采用K比特作为用于校正的控制信号。换句话说,当将K设定成例如2时用于校正相对于标准位置的位置偏移时,其中标准位置是墨滴被输送到的位置,墨滴被输送到的位置在间距上会改变,这个间距为两个相邻喷嘴18之间间距的1/2K(=1/4)。当刚开始供电时,向每个喷墨部分的内存提供一个K比特控制信号,例如喷墨部分可以进行墨滴喷射时,根据设定在内存中的并且在打印过程中不会变的K比特控制信号,加上这个J比特控制信号,其中这个控制信号的提供是根据墨滴喷射命令的。
(2)在第一实施例中,J=2的情况(图6中,J=1和2)的实例已经描述过了,这样J比特控制信号作用已经清楚了。在第二实施例中,J=3的实例已经描述过,其中可以采用J=3或更多的控制信号。上述K比特控制信号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3)在上面实施例中,通过改变流入等分热电阻13的平衡电流,达到墨滴沸腾的所需时间(泡产生时间)具有差异。本发明没有局限于此,但是向具有相等阻值的等分热电阻13提供电流的时间可以设定成不相同。例如,通过向两个热电阻13提供独立的开关,并且以一个微小的时间差值开启每个开关,每个热电阻13的墨达到沸腾的所需时间可以变得不同。另外,改变流入每个热电阻13的电流,和设定电流流动持续的时间不同,这两方面可以结合起来采用。
(4)上述实施例示出了两个热电阻13设置在一个单独墨单元12中的情况。采用二等分的结构是因为元件的耐久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并且电路结构可以简化。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在一个单独墨单元12中采用至少三个以平行方式设置的热电阻13(能量产生元件)。
(5)在上述实施例中,热电阻13为发热型能量产生元件。然而,可以采用由除电阻之外的物质来组成。能量产生元件不局限于热电阻,还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能量产生元件。例如,可以采用静电喷射式或压电式能量产生元件。
静电喷射式能量产生元件包括一个振动器和两个设置在振动器下面的电极,并且它们之间有一个空气层。向两个电极提供电压,这引起了振动器向下扭曲,之后,通过将电压变为零伏,可以释放出静电力。然后,当振动器回到初始状态时,产生的弹性力可用来喷射墨滴。
这样,为了使每个能量产生元件发出的能量不同,例如,当振动器回到初始状态时(通过将电压变到零伏而释放出静电力),两个能量发出元件可以具有时间上的差异,或者在能量发生元件之间提供的电压可以不同。
压电式能量产生元件具有一个层式结构,其包括一个压电元件,在压电元件两个表面上设置有电极,还包括一个振动器。通过向压电元件两个表面上的电极提供一个电压,压电作用可以在振动器中产生一个扭曲力矩,这样振动器产生扭曲和变形。利用这个变形来喷射墨滴。
还有,与上面类似,为了使每个能量产生元件产生的能量不同,当向两侧的电极提供电压时,两个压电元件受到的控制为具有时间上的差异,或者向两个压电元件提供的电压可以不同。
(6)在上述实施例中,墨滴可以沿设置喷嘴18的方向上被偏离。这是因为在沿设置喷嘴18的方向上分开的热电阻平行设置。然而设置喷嘴18的方向和墨滴偏离的方向并不总是一致的,即使两者都有偏移,也可以预料到其优点与设置喷嘴18的方向与墨滴偏离的方向完全一致的情况下的优点大体上相同。因此,如果发生偏移不会有问题。
(7)在上述实施例中,一台打印机采用的喷头11如实例所示。本发明中的喷头11不仅局限于打印机,还可以应用在各种液体喷射装置中。例如,喷头11也可以应用在喷射用于检测生物样本的含有DNA溶液的装置中。
根据本发明,通过采用多个不同的液体喷射部分,可以形成像素或像素列。这样,从液体喷射部分喷出的墨滴在数量上的差异可以变为最小,从而防止了打印质量的下降。
如果液体喷射部分,其喷射不足的墨滴或由于污物、灰尘等导致其不能喷射墨滴,这种影响可以降到最低,利用一个喷头可提高打印质量,可能这个喷头相对一个普通喷头来说通常被认为是有缺点的。
另外,取代了设置的备用喷头,即使会有一个液体喷射部分不能喷射液滴,另一个相邻的液体喷射部分可以为有故障的液体喷射部分提供补偿并且可以喷射液滴。
另外,在利用多个液滴形成一个像素的情况下,液滴可以被输送以使其可以一个接一个地重叠而无需多次移动一个喷头(无需完成多次扫描),这可以提高打印速度。

Claims (24)

1.一种具有多个喷头的液体喷射装置,该多个喷头中的每一个包括具有喷嘴的多个液体喷射部分,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被平行设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包括:
喷射偏离部件,用于偏离液滴,该液滴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的每个的喷嘴中喷射,使得所述液滴输送到的位置为从其它相邻液体喷射部分或它的附近位置的喷嘴中喷射的液滴未偏离地被输送到的位置;和
喷射控制部件,当通过按列输送液滴以形成点列时,或者当通过输送液滴以形成点时,使得至少输送所述液滴的两个区域互相重叠,在所述液体喷射部分中,至少使用相邻位置上的两个不同液体喷射部分,并且,所述喷射控制部件通过所述喷射偏离部件来偏离从两个不同液体喷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喷射出的液滴以形成一个点列或点;
其中,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包括:
用于存储要喷射的液体的液体单元;和
多个能量产生元件,用于产生使所述液体单元中存储的液体从所述喷嘴中喷射的能量;其中
该多个能量产生元件被沿着所述预定的方向设置在所述液体单元中;
所述喷射控制部件在所述液体单元中通过对发生在多个能量产生元件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多个能量产生元件之间的能量的所述不同进行控制,来控制从所述喷嘴中喷射的所述液体的液滴的喷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所述喷射偏离部件喷射朝向设置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的喷嘴的方向偏离的液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设置所述喷射偏离部件,使得从每个液体喷射部分的喷嘴中偏离地喷射出的液滴沿偶数个不同的方向被输送,该偶数个方向根据用J比特表示的控制信号用2J表示,其中J表示正整数,并且从同一个喷嘴中沿2J个方向被输送出的液滴两个最远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各喷嘴中两个相邻喷嘴之间间距的(2J-1)倍;以及
当液滴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的每个的喷嘴中喷射出时,所述喷射控制部件选择2J个方向中的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设置所述喷射偏离部件,使得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的每个的喷嘴中偏离地喷射出的液滴沿奇数个不同的方向被输送,这个奇数个方向根据用(J+1)比特表示的控制信号用(2J+1)表示,其中J表示正整数,并且从同一个喷嘴中沿(2J+1)方向被输送出的液滴两个最远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各喷嘴中两个相邻喷嘴之间间距的2J倍;以及
当液滴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的每个的喷嘴中喷射出时,所述喷射控制部件选择(2J+1)个方向中的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设置所述喷射偏离部件,使得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的每个部分上的喷嘴中偏离地喷射出的液滴沿偶数个不同的方向被输送,这个偶数个方向根据用(J+K)比特表示的控制信号用2(J+K)表示,其中J和K表示正整数,并且使得从同一个喷嘴中沿2J个方向被输送出的液滴的两个最远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喷嘴间距的(2J-1)倍;并且喷射的液滴被输送到的位置可以选择在相邻喷嘴间距的1/2K倍的位置处;以及
当液滴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的每个部分上的喷嘴中喷射出时,所述喷射控制部件选择2(J+K)个方向中的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设置所述喷射偏离部件,使得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的每个部分上的喷嘴中偏离地喷射出的液滴沿奇数个不同的方向被输送,这个奇数个方向根据用(J+K+1)比特表示的控制信号用(2(J+K)+1)表示,其中J和K表示正整数,并且使得从同一个喷嘴中沿(2J+1)个方向被输送出的液滴的两个最远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各喷嘴中两个相邻喷嘴之间间距的2J倍;并且喷射的液滴被输送到的位置可以选择在喷嘴间距的1/2K倍的位置处;以及
当液滴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每个部分上的喷嘴中喷射出时,所述喷射控制部件选择(2(J+K)+1)个方向中的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当通过沿设置喷墨部分的方向上输送至少一个液滴到一个单列的第M行上来形成像素,其中M表示正整数,并且通过输送至少一个液滴到设置所述单一像素列的第(M+1)行上来形成像素时,所述喷射控制部件控制喷射,使得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用于第一喷射以在第M行形成像素的液体喷射部分不同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用于第一喷射以在第(M+1)行形成像素的液体喷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当通过沿设置喷墨部分的方向上输送至少一个液滴到单独像素列的第M行上来形成像素,其中M表示正整数,并且通过输送至少一个液滴到设置所述单一像素列的第M+1行上来形成像素时,所述喷射控制部件控制喷射,使得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的同一液体喷射部分不用于第一喷射以在第M行形成像素,并且不用于第一喷射以在第(M+1)行形成像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所述喷射控制部件包括:
液体喷射部分选择部件,用于在预置格式的基础上,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选择至少一个液体喷射部分用于液体喷射,和
喷射方向确定部件,用于在与所述预置格式一致的格式的基础上,确定被选择的喷射部分进行液滴喷射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所述喷射控制部件包括偏离确定部件,用于确定所述喷射偏离部件是否应该偏离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的每个部分上的喷嘴中喷射的液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能量产生单元为多个加热元件,用于通过使用响应于能量的提供由所述加热元件在所述液体单元的液体中产生的泡,从喷嘴中喷射所述液体单元中的液体;
在所述液体单元中,该加热元件沿设置液体喷射部分的方向设置;和
第一加热元件包括在所述液体单元中的所述多个加热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并且第二热元件包括加热元件中的至少另一个,第一和第二加热元件由所述喷射偏离部件控制,以使提供的能量有差异,使得液滴可以根据这个能量差从喷嘴中偏离地喷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喷头沿设置液体喷射部分的方向排列以形成行式喷头。
13.一种采用多个喷头的液体喷射方法,该多个喷头中的每一个包括具有喷嘴的多个液体喷射部分,所示多个液体喷射部分被平行设置,其中:
液滴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的每个部分上的喷嘴中喷射,使得所述液滴输送到的位置为从其它相邻液体喷射部分或它的附近位置的喷嘴中喷射的液滴未偏离地被输送到的位置;和
当通过按列输送液滴以形成点列时,或者当通过输送液滴以形成点时,使得至少输送所述液滴的两个区域互相重叠,在所述液体喷射部分中,至少使用相邻位置上的两个不同液体喷射部分,并且,偏离从两个不同液体喷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喷射出的液滴以形成一个点列或点;其中,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包括:
用于存储要喷射的液体的液体单元;和
多个能量产生元件,用于产生使所述液体单元中存储的液体从所述喷嘴中喷射的能量;其中
该多个能量产生元件被沿着所述预定的方向设置在所述液体单元中;
所述喷射控制部件在所述液体单元中通过对发生在多个能量产生元件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多个能量产生元件之间的能量的所述不同进行控制,来控制从所述喷嘴中喷射的所述液体的液滴的喷射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方法,其中液滴朝向设置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的喷嘴的方向偏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方法,其中:
设置喷射,使得从每个液体喷射部分的喷嘴中偏离地喷射出的液滴沿偶数个不同的方向被输送,该偶数个方向根据用J比特表示的控制信号用2J表示,其中J表示正整数,并且从同一个喷嘴中沿2J个方向被输送的液滴的两个最远位置之间的距离是所述各喷嘴中两个相邻喷嘴之间间距的(2J-1)倍;以及
当液滴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的每个的喷嘴中喷射出时,选择2J个方向中的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方法,其中:
设置喷射,使得液滴从多个液体喷射部分的每个液体喷射部分上的喷嘴中沿奇数个不同的方向偏离地喷射,该奇数个方向根据用(J+1)比特表示的控制信号用(2J+1)表示,其中J表示正整数,并且从同一个喷嘴中沿(2J+1)方向被输送出的液滴的两个最远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各喷嘴中两个相邻喷嘴之间间距的2J倍;以及
当液滴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的每个部分上的喷嘴中喷射出时,选择(2J+1)个方向中的一个。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方法,其中:
设置喷射,使得液滴从多个液体喷射部分的每个液体喷射部分上的喷嘴中沿偶数个不同的方向偏离地喷射,这个偶数个方向根据用(J+K)比特表示的控制信号用2(J+K)表示,其中J和K表示正整数,并且使得从同一个喷嘴中沿2J个方向被输送出的液滴的两个最远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喷嘴中两个相邻喷嘴之间间距的(2J-1)倍;并且使得喷射的液滴被输送到的位置可以选择在喷嘴间距的1/2K倍的位置处;以及
当液滴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的每个部分上的喷嘴中喷射出时,选择2(J+K)个方向中的一个。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方法,其中:
设置喷射,使得液滴从多个液体喷射部分的每个液体喷射部分上的喷嘴中沿奇数个不同的方向偏离地喷射出,该奇数个方向根据用(J+K+1)比特表示的控制信号用(2(J+K)+1)表示,其中J和K表示正整数,并且使得从同一个喷嘴中沿(2J+1)个方向被输送出的液滴的两个最远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喷嘴中喷嘴间距的2J倍;并且使得喷射的液滴被输送到的位置可以选择在相邻喷嘴间距的1/2K倍的位置处;以及
当液滴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的每个部分上的喷嘴中喷射出时,选择(2(J+K)+1)个方向中的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方法,其中当通过沿设置液体喷射部分的方向上输送至少一个液滴到单一像素列的第M行上来形成像素,其中M表示正整数,并且通过输送至少一个液滴到设置所述单一像素列的第(M+1)行上来形成像素时,进行控制,使得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用于第一喷射以在第M行形成像素的液体喷射部分不同于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用于第一喷射以在第(M+1)行形成像素的液体喷射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方法,其中当通过沿设置液体喷射部分的方向上输送至少一个液滴到单一像素列的第M行上来形成像素,其中M表示正整数,并且通过输送至少一个液滴到设置所述单一像素列的第(M+1)行上来形成像素时,进行控制,使得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的同一液体喷射部分不用于第一喷射以在第M行形成像素,并且不用于第一喷射以在第(M+1)行形成连续像素。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方法,其中:
其在预置格式的基础上,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中选择至少一个液体喷射部分用于液体喷射,和
在与所述预置格式一致的格式的基础上,选择其中被选择的液体喷射部分进行液滴喷射的方向。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方法,其中确定从所述多个液体喷射部分的每个部分上的喷嘴中喷射的液滴是否应该被偏离。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方法,其中:
所述多个能量产生元件是多个加热元件,用于通过使用响应于能量的提供由加热元件在所述液体单元的液体中产生的泡,从喷嘴中喷射所述液体单元中的液体;
在所述液体单元中,该加热元件沿设置液体喷射部分的方向设置;和
第一加热元件包括所述液体单元中的多个加热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并且第二加热元件包括加热元件中的至少另一个,控制第一和第二加热元件,以使提供的能量有差异,使得液滴可以根据这个能量差从喷嘴中偏离地喷出。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方法,其中喷头沿设置液体喷射部分的方向排列以形成行式喷头。
CN03178605.7A 2002-06-03 2003-06-03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346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61928 2002-06-03
JP161928/02 2002-06-03
JP161928/2002 2002-06-03
JP2003037343A JP4023331B2 (ja) 2002-06-03 2003-02-14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037343/2003 2003-02-14
JP037343/03 2003-0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3578A CN1483578A (zh) 2004-03-24
CN1283460C true CN1283460C (zh) 2006-11-08

Family

ID=29552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7860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3460C (zh) 2002-06-03 2003-06-03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6916077B2 (zh)
EP (1) EP1369248B1 (zh)
JP (1) JP4023331B2 (zh)
CN (1) CN1283460C (zh)
DE (1) DE60319182T2 (zh)
SG (1) SG1300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3331B2 (ja) * 2002-06-03 2007-12-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US7222927B2 (en) 2002-12-12 2007-05-29 Sony Corporation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and liquid discharge method
JP2004237697A (ja) * 2003-02-10 2004-08-26 Sony Corp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2005001346A (ja) 2003-06-16 2005-01-06 Sony Corp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4099584B2 (ja) * 2003-08-14 2008-06-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調整方法
US7364278B2 (en) 2004-03-03 2008-04-29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3969428B2 (ja) * 2004-03-03 2007-09-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5246861A (ja) * 2004-03-05 2005-09-15 Sony Corp 吐出制御装置、吐出制御方法、印刷装置、画像信号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3969429B2 (ja) * 2004-03-08 2007-09-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吐出装置及び打滴制御方法
US7252372B2 (en) 2004-03-08 2007-08-07 Fujifilm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ejection control method
JP4643162B2 (ja) * 2004-03-25 2011-03-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制御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制御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022691B2 (ja) * 2004-09-28 2007-12-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35018B2 (ja) * 2005-03-25 2011-12-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US7673976B2 (en) * 2005-09-16 2010-03-09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ntinuous ink jet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a plurality of break-off times
US7637585B2 (en) * 2007-06-05 2009-12-2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alftone printing on an inkjet printer
JP4909321B2 (ja) * 2008-07-09 2012-04-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686464B2 (ja) * 2010-06-29 2015-03-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US8714677B2 (en) * 2010-10-01 2014-05-06 Zamtec Ltd Inkjet printhead with join regions seamlessly compensated by directional nozzles
EP3461639B1 (en) 2017-09-27 2022-01-12 HP Scitex Ltd Printhead nozzles orientation
EP3749525A4 (en) * 2018-03-14 2021-09-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DUNDANCY PRINTING MODES
JP6931805B2 (ja) * 2018-11-27 2021-09-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選別装置
JP7357240B2 (ja) * 2020-02-25 2023-10-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5730A (en) * 1984-11-14 1986-03-11 Metromedia, Inc. Ink jet printing randomizing droplet placement apparatus
GB8810241D0 (en) * 1988-04-29 1988-06-02 Am Int Drop-on-demand printhead
JP2836749B2 (ja) * 1989-05-09 1998-1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噴射記録ヘッド
AU657930B2 (en) * 1991-01-30 1995-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Nozzle structures for bubblejet print devices
JPH06210856A (ja) 1993-01-14 1994-08-02 Sony Corp オンデマンド型の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装置
JPH1199651A (ja) * 1997-07-31 1999-04-13 Canon Inc 液体吐出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US5940996A (en) * 1998-01-26 1999-08-24 Cummings; William D. Material ejecting loader bucket
US6074046A (en) * 1998-03-06 2000-06-13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er apparatus capable of varying direction of an ink droplet to be ejected therefrom and method therefor
JP3787448B2 (ja) * 1998-12-21 2006-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1249348B1 (en) * 1999-12-28 2005-06-29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Line-scanning type ink jet recorder
US6561616B1 (en) * 2000-10-25 2003-05-13 Eastman Kodak Company Active compensation for changes in the direction of drop ejection in an inkjet printhead
US6478414B2 (en) * 2000-12-28 2002-11-12 Eastman Kodak Company Drop-masking continuous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3211666A (ja) 2002-01-28 2003-07-29 Sharp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並びに複合機
JP2004001364A (ja) * 2002-04-16 2004-01-08 Sony Corp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4023331B2 (ja) * 2002-06-03 2007-12-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231232A1 (en) 2003-12-18
CN1483578A (zh) 2004-03-24
DE60319182D1 (de) 2008-04-03
SG130008A1 (en) 2007-03-20
US7198344B2 (en) 2007-04-03
US6916077B2 (en) 2005-07-12
JP4023331B2 (ja) 2007-12-19
DE60319182T2 (de) 2009-02-12
US20050206669A1 (en) 2005-09-22
EP1369248B1 (en) 2008-02-20
JP2004058649A (ja) 2004-02-26
EP1369248A1 (en) 2003-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3460C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方法
CN1082444C (zh) 采用具有多个喷墨加热器的喷墨头的喷墨设备
CN1526551A (zh) 用于排放液体的液体排放装置和方法
CN1079735C (zh) 采用串行记录头的图象记录装置
CN1283461C (zh) 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喷射方法
CN1575990A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方法
CN1874895A (zh) 打印方法和打印系统
CN1473706A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方法
CN1234533C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CN1572497A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的密度调整方法和系统
CN1480327A (zh) 液体喷出装置及方法、显示装置用面板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0340403C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684829A (zh) 液体喷射装置和打印系统
CN1187193C (zh) 喷墨图像形成方法和喷墨图像形成装置
CN1865007A (zh) 液体喷出喷头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874894A (zh) 打印方法、打印设备、打印系统和测试图形
CN1957594A (zh) 点数据处理装置、图像输出系统及其方法
CN1914036A (zh) 打印设备、打印方法、程序和打印系统
CN1960875A (zh) 打印头基板、打印头、头盒和打印设备
CN1700988A (zh) 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喷射方法
CN1275770C (zh) 喷液设备和喷液方法
CN1942320A (zh) 成像装置
CN10103846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816450A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方法
CN1836905A (zh)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08

Termination date: 201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