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5387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5387A
CN1815387A CNA2006100029132A CN200610002913A CN1815387A CN 1815387 A CN1815387 A CN 1815387A CN A2006100029132 A CNA2006100029132 A CN A2006100029132A CN 200610002913 A CN200610002913 A CN 200610002913A CN 1815387 A CN1815387 A CN 1815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belt
tension roller
intermediate transfer
roller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029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15387B (zh
Inventor
乾洋士
又吉晃
桥本光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15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5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15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53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5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chnical problem
    • G03G2215/0158Colour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04Main transfer electrode
    • G03G2215/1623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中间转印带(15),沿此中间转印带(15)配置着各种颜色的图像制作单元(11~14)。通过此些图像制作单元(11~14)将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顺序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像。所述中间转印带(15)由驱动辊(16)、从动辊(17)及张力辊(18)张紧支撑,通过检测对中间转印带(15)施加张力的张力辊(18)的转动速度,求出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在进行套色不准校正控制时,按照该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调整各种颜色调色剂像的写入时机等。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等使用电子照相处理过程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具有中间转印带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把品红(M)、青(C)、黄(Y)及黑(BK)的各种颜色的图像制作单元沿中间转印带配置的所谓串列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把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从图像制作单元顺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在中间转印带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像之后,再把该彩色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以下简称为纸)上。在这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为进行套色不准校正,在中间转印带上形成各种颜色的校准调色剂补丁(registration toner-patch),通过校准传感器(registration sensor),测量各种颜色补丁的偏移量,按照偏移量调动图像写入的时机。
为精确测量所述的偏移量,必须正确地知道中间转印带的线速度,但是中间转印带的线速度因中间转印带和驱动带之间的滑动及周围环境变动引起的驱动辊外径变化等而发生变动。为此,在进行套色不准校正的时候,必须测量中间转印带的线速度。
以往,为降低图像的套色不准,在中间转印带上用封印等按规定的间隔做记号,按照检测这些记号的检测结果得知中间转印带的速度。
此外,已公开的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特开2003-233233号公报)检测跟随中间转印带的转动而被转动的从动辊的速度,计算从该检测速度得到的中间转印带的速度和中间转印带的目标速度间的速度偏差量,根据该速度偏差量校正中间转印带的速度。在该特开2003-233233号公报中也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在低速方式印刷过程中,在中间转印带上形成实图像之前,以1/1速度进行速度校正,在速度校正完了后决定在各低速方式的速度,其后的印刷中就不进行中间转印带的速度校正。
但是,在以高速进行印刷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因为仅由于中间转印带的速度变动产生套色不准,若要像所述的以前的例子那样通过记号检测中间转印带的线速度,就必须在中间转印带上用几微米级的封印做记号,这样做记号在技术上是困难的。
另一方面,像特开2003-233233号公报那样,按照从动辊的转动速度得到中间转印带的线速度,由于中间转印带和从动辊间的滑动,从动辊的转动速度和中间转印带的线速度产生偏差,按照从动辊的转动速度就很难精确得到中间转印带的线速度。其结果,就有了不能够精确进行套色不准校正这样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精确测量中间转印带等的线速度,以精确进行套色不准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达到这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转印带,将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像顺序重叠转印到该转印带表面上或者顺序重叠转印到放置在该转印带表面上的记录纸上,以形成彩色调色剂像;多个图像制作单元,沿所述转印带配置,每单元分别形成一种颜色的调色剂像并且把该调色剂像转印到所述转印带或所述记录纸上;驱动辊,使所述转印带转动;张力辊,与所述驱动辊一起张紧支撑所述转印带,并通过该张力辊对所述转印带施加张力;以及速度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张力辊的转动速度,并输出辊转动速度信号。
在所述构成中,还可以包括转印装置,在所述将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像顺序重叠转印到转印带表面上的情况下,把所述转印带上的彩色调色剂像在二次转印位置转印到记录纸上;其中,所述张力辊配置在所述二次转印位置和位于所述转印带转动方向最下游的图像制作单元之间。
根据此发明,由于通过张力辊给转印带施加张力,所以不会发生在张力辊和转印带间的滑动等问题。因此,用速度检测装置测量张力辊的转动速度,能够精确地检测出转印带的线速度。并且,如果根据这样的转印带的线速度检测结果进行套色不准校正,就能够精确地进行套色不准校正,由此能提供总可以形成无套色不准的、清晰漂亮的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如把张力辊配置在通过转印装置进行二次转印的位置与位于转印带的转动方向最下游的图像制作单元之间,通过检测张力辊的转动速度,其结果能够测量颜色刚刚重叠后的转印带的线速度。也就是说,在形成的图像产生套色不准等不合格图像的情况下,由于能够测定刚发生该套色不准后的转印带的线速度,所以能够取得为了正确进行套色不准校正而必需的准确的线速度信息。再说,若在转印带的转动方向上比二次转印位置还靠下游的地方测定转印带的线速度(张力辊的转动速度),由于配置在二次转印位置的驱动辊的驱动影响和二次转印的影响,会有转印带的线速度和在该转印带上正进行图像制作的个别地方的线速度不同的情况,有时不能够取得准确的线速度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串列方式的彩色打印机的简要结构的断面图。
图2是简略表示在图1所示的打印机中只抽出图像形成部的断面图。
图3是简略表示检测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张力辊的转动速度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速度检测装置的位置调整机构的、张力辊轴端的俯视立体图。
图5是表示所述位置调整机构的构件(装载着第二光学传感器的底板)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所述位置调整机构的构件(装载着第二光学传感器的底板和速度检测用传动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所述位置调整机构的构件(装载着第二光学传感器的底板和速度检测用传动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传动件和第二光学传感器的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受光部的受光信号的时间图。
图10是表示简单的位置调整机构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打印机的简要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12是主要表示套色不准校正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浓度校正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串列方式的彩色打印机1的简要结构的断面图。如图1所示,该打印机1包括:位于框体100内部的图像形成部10、供纸部40、定影部50等。此外图2是为了容易理解而简略表示只抽出图像形成部10的断面图。
图像形成部10包括:品红(M)、青(C)、黄(Y)及黑(K)的各颜色的图像制作单元11~14。这些图像制作单元11~14是对纸进行彩色图像或黑白图像形成(印刷)的装置,分别具有沿同一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可以转动的、例如由非晶态硅构成的感光鼓11a~14a,同时具有品红(M)、青(C)、黄(Y)及黑(K)的各颜色的调色剂供给部11b~14b(调色剂盒)。而且在所述感光鼓11a~14a的周围,从转动方向上游按顺序分别配置带电部31、曝光部32、显影部33及清洁部34等。
下面对品红(M)的图像制作单元11的各构成进行说明。首先,带电部31是使感光鼓11a表面均匀地带规定电位的装置。曝光部32是所谓的激光扫描单元,其根据从后面叙述的图像数据存储部62(参照图11)等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生成激光束(LED光),使激光束照射感光鼓11a的表面,在感光鼓11a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像部33是使从该显像部33具有的调色剂供给部11b提供的调色剂附着在感光鼓11a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上,使静电潜像作为调色剂像(品红调色剂像)显像的装置。清洁部34是在向后面叙述的中间转印带15进行调色剂图像的一次转印完成后,清扫残留在感光鼓11a表面上的调色剂的装置。其他的图像制作单元12~14也是同样,分别形成青调色剂像、黄调色剂像及黑调色剂像。
在图像制作单元11~14的上方,配置一次转印辊19a~19d(中间转印辊)及中间转印带15,一次转印辊19a~19d用于进行在感光鼓11a~14a表面显像的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一次转印)。如图1、图2所示,感光鼓11a~14a沿该中间转印带15排列。
中间转印带15包括:张紧支撑在驱动辊16、从动辊17和张力辊18上的规定的带体,以用与感光鼓11a~14a相向配置的一次转印辊19a~19d按压在感光鼓11a~14a上的状态,通过驱动辊16、从动辊17和张力辊18可以进行环形转动。
驱动辊16通过步进电动机等驱动源进行转动驱动,是赋予使中间转印带15环形转动的驱动力的辊。从动辊17设置成可自由转动,通过随驱动辊16而形成的中间转印带15的环形转动而转动,也就是对应于驱动辊16的主动转动,其是通过中间转印带15而被动转动,同时支撑(转动支撑)中间转印带15的辊。
张力辊18与从动辊17一样,被设置成可自由转动,对应于驱动辊16的主动转动,是通过中间转印带15而被动转动,同时支撑该中间转印带15,而且对中间转印带15施加张力,使中间转印带15不松弛的辊。此张力辊18例如通过弹性体(弹簧)等压靠构件18a等压靠力的作用,从中间转印带15的内侧(里面)向外侧(表面)对该中间转印带15施加按压力,使其产生所述张力。这样的张力辊18配置在由后面叙述的二次转印辊20进行二次转印的位置与位于中间转印带15的转动方向最下游的图像制作单元14之间。
又,通过驱动辊16的转动驱动,中间转印带15以图中箭头F所示方向被驱动而转动。如上所述,感光鼓11a~14a与一次转印辊19a~19d相对,夹住中间转印带15,感光鼓11a~14a上的调色剂像通过一次转印辊19a~19d被顺序重叠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在中间转印带15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像。即,在感光鼓11a~14a上形成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各自在环形转动的中间转印带15上时间一致,也就是各调色剂像的位置(例如调色剂像的一个端部)一致,按品红、青、黄和黑的顺序重叠转印(一次转印)。这样在中间转印带15上形成由M、C、Y、K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像构成的彩色图像。
驱动辊16与二次转印辊20(转印装置)相对,夹住中间转印带15。从后面叙述的供纸部40将纸P输送到由驱动辊16张紧支撑的中间转印带15与二次转印辊20的夹缝部,将中间转印带15上的彩色调色剂像转印(二次转印)到纸P上。此外,从动辊17与软毛刷15a相对,夹住中间转印带15,通过软毛刷15a去除中间转印带15上残留的调色剂。
打印机1具有向图像形成部10供纸的供纸部40。供纸部40包括:供纸盒41,装入各种尺寸的纸;运送通道42,是运送纸的通道;以及运送辊43,输送运送通道42中的纸,把从供纸盒41一张张取出的纸P向二次转印辊20和中间转印带15的夹缝部输送。此外供纸部40把经二次转印了彩色图像的纸P向后面叙述的定影部50输送,再把经此定影处理的纸向设在打印机1主体上部的出纸盘101排出。
在运送通道42中比二次转印辊20更靠下游的适当地方,设置定影部50。定影部50是使转印到纸上的调色剂像定影的部分。定影部50具有热辊51和压辊52,用热辊51的热把纸P上的调色剂熔融,用压辊52施加压力,把调色剂像定影在纸P上。
在如上构成的打印机1中,本实施方式还包括:配置在与张力辊18相面对位置的第一光学传感器21(参照图1、图2);配置在张力辊18的轴端附近的第二光学传感器24(参照图3)。第一光学传感器21由反射型的光学读取传感器或摄影元件等构成,具有作为校准传感器及图像浓度传感器的功能,光学读取被印刷到中间转印带15上的校准检测图形(registration detection pattern)及浓度检测图形。把第一光学传感器21的检测信号输出到后面叙述的控制部60(参照图11),在图像浓度控制及套色不准校正控制时使用。
第二光学传感器24具有作为速度检测装置的功能,检测张力辊18的转动速度,输出辊转动速度信号。图3是张力辊18的端部附近的俯视立体图。在图3中,速度检测用传动件22(遮光构件)连接在张力辊18的转动轴18b上,转动轴18b和传动件22同步转动。该传动件22是圆板形的,按规定的角度间隔形成例如扇形的开口。第二光学传感器24固定配置在打印机框体23(相当于图1的框体100的一部分)的适当部位,包括发光部和受光部,其组装成该发光部和受光部隔着传动件22相面对。
在这样的构成中,由张力辊18的转动,传动件22同步转动,按照其转动,从发光部入射到受光部的光在传动件22的开口部以外的部分(遮光部)被间断地遮挡。因此,根据入射到受光部的光的遮光间隔能够检测出传动件22的转动速度,即张力辊18的转动速度。该第二光学传感器24的检测信号(间断的受光信号)也输出到后面叙述的控制部60。
因为通过如上所述的张力辊18的压靠构件18a对中间转印带15施加张力,所以在中间转印带15和张力辊18之间极难产生滑动。其结果,由于张力辊18正确地随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转动,所以通过测量张力辊18的转动速度,能够精确地得到中间转印带15的转动速度(线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张力辊18配置在由二次转印辊20进行二次转印的位置与位于中间转印带15的转动方向最下游的图像制作单元14之间。为此,检测这样的张力辊18的转动速度,就能够测量颜色刚刚重叠后的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即,在形成的图像产生套色不准等不合格图像的情况下,由于能够测定刚发生此套色不准后的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所以能够取得用于进行正确套色不准校正而必需的准确的线速度信息。
但是,张力辊18是通过压靠构件18a被压靠的状态下与中间转印带15抵接。为此,张力辊18有时会因振动等影响而出现微动,或由于中间转印带15的温度、湿度变化或老化等引起的伸缩而出现位置变动。因此,若把第二光学传感器24固定配置在打印机框体23内,传动件22和第二光学传感器24的发光部及受光部的相对位置关系有变动,就会发生不能够高精度地检测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的情况。为此,为不使传动件22和第二光学传感器24的相对位置发生偏移,优选具备位置调整机构。
下面按照图4~图7说明相对于传动件22,第二光学传感器24的位置调整机构的一个例子。在张力辊18的转动轴18b的端部安装速度检测用传动件22,其包括四个扇形的开口部221和位于这些开口部221之间的遮光部222。此外,在传动件22和张力辊18的侧端之间,夹着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转动轴18b的轴承构件181。在该轴承构件181上设置有支撑件182和安装配件184,同时压靠构件18a的端部与该轴承构件181抵接。即,从压靠构件18a给轴承构件181施加推压力,这样的推压力成为张力辊18对中间转印带15施加的张力。此外,如图4所示,轴承构件181嵌入一对直立设置的加强件231之间,通过压靠构件18a可在被压靠的方向上,即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但向其他方向的横向偏转是被限制的。
另一方面,第二光学传感器24和规定的电子元件243一起装载在底板240上。如图5所示,在底板240的前部240F,形成可插入传动件22的凹切部240H,在使该凹切部240H和具有第二光学传感器24的空间部24H(夹遮光构件的空间)位置一致的状态下,把第二光学传感器24安装在底板240上。由此,以中间夹着传动件22的状态,可以在第二光学传感器24所具有的发光部241和受光部242之间进行投受光。
该底板240与轴承构件181一体安装。即,将底板240的前部240F固定在与轴承构件181一体化的固定构件183(和轴承一体的构件)的固定部位183F上(图5只把固定构件183抽出进行描绘)。由此,在轴承构件181位置变动的情况下,通过固定构件183,底板240也同样发生位置变动。
底板240的后部240B是被与打印机框体23一体的钩形构件232卡止。此外,如图7所示,后部240B的背面抵接于用于压靠的弹簧244,该后部240B由弹簧244的压靠力向钩形构件232的内侧周壁挤压着。还有,底板240的侧壁240S抵接于与打印机框体23一体的凸片233(即,侧壁240S被凸片233导向),限制该底板240的横向偏转。
因为装载着第二光学传感器24的底板240被设置成这样的安装方式,所以,当张力辊18(轴承构件181)在直立设置的加强件231间上下移动时,则通过固定构件183把此上下移动传递给底板240的前部240F。接着,底板240以被钩形构件232卡止的后部240B为可动支点,在其侧壁240S被凸片233导向的情况下,跟踪张力辊18向上下移动。因此,尽管安装在转动轴18b上的传动件22由于张力辊18的上下移动而发生位置变动,但因为安装在底板240的前部240F上的第二光学传感器24也同样发生位置变动,所以传动件22和第二光学传感器24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会发生偏移。因此,能够正确检测出张力辊18的转动速度。再说,实现可动支点并不限定于采用上面所述的结构,例如,可采用铰链以实现可动支点。
下面根据图8和图9对这一点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传动件22和第二光学传感器24的配置关系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受光部242的受光信号的时间图。如上所述,传动件22是把扇形开口部221和遮光部222在周向转动方向交替配置的圆板形构件,第二光学传感器24的发光部241及受光部242隔着该传动件22相向配置。此外,标记Q表示通过发光部241及受光部242的投受光点。
在张力辊18处于规定位置的情况下,在发光部241亮灯状态下,传动件22绕转动轴18b转动,投受光点Q通过开口部221时从受光部242检测出受光信号,另一方面,通过遮光部222时,因为光被遮挡,从受光部242检测不出受光信号。为此,来自受光部242的受光信号,检测出的是如图9(a)所示的脉冲信号。因此,通过求该脉冲间隔(时刻t1、t2的时间间隔),能够检测出传动件22的转动速度,也就是张力辊18的转动速度。
在此,在传动件22(张力辊18)上升,传动件22相对于投受光点Q相对地向上偏移的情况下,开口部221的转动方向上游边缘221E到投受光点Q的时刻只是滞后上升的部分。为此,受光信号的相位成为滞后相位。即,如图9(b)所示,在时刻tx,若传动件22上升,则检测出的受光信号比在规定位置时的受光开始时刻t1,只延迟相当于所述上游边缘221E的时间滞后Δt。下面的受光开始时刻t2也同样只延迟Δt。
相反,在传动件22下降,传动件22相对于投受光点Q相对地向下偏移的情况下,开口部221的转动方向上游边缘221E到投受光点Q的时刻只是超前下降部分。为此,受光信号的相位成为超前相位。即,如图9(c)所示,在时刻tx,若传动件22下降,则检测出的受光信号比在规定位置时的受光开始时刻t1,只超前相当于所述上游边缘221E的时间超前部分Δt。下面的受光开始时刻t2也同样被检测出只超前Δt。
若由于传动件22和第二光学传感器24发生相对的位置偏移,而产生所述的受光信号脉冲相位偏移,就不能够正确检测出脉冲间隔,其结果也就不能够很精确地得到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由此也不能进行高精度的套色不准校正。但是,使其具备如图4~图7所示的位置调整机构,使第二光学传感器24随传动件22的位置变动而移动,则能够不产生这样的受光信号脉冲相位偏移。
另外,相对于传动件22的位置变动,只要使第二光学传感器24能随着移动就可以,位置调整机构的方式是自由的。图10是表示简单的位置调整机构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在此表示的是把凸缘部185与轴承构件181一体设置,此外,装载第二光学传感器24的底板240上设置有同样的凸缘部245,把这些凸缘部185、245重叠,用小螺钉186固定的例子。即使是这样的方式,也能够抑制传动件22和第二光学传感器24的相对位置偏移。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电气构成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打印机1的简要电气构成的框图。在该打印机1中包括:网络I/F(接口)部61、图像数据存储部62、操作面板部63、传感器部64(相当于第一光学传感器21及第二光学传感器24)、记录部65及控制部60。
网络I/F部61是控制在通过LAN等网络连接的个人计算机(PC)等信息处理装置之间接收和发送各种数据的部分。图像数据存储部62是临时存储通过网络I/F部61从PC等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的部分。操作面板部63设置在打印机1的正面,具有作为输入来自用户的各种操作指示(命令)的输入键的功能,或表示规定信息的部分。传感器部64是检测有关校准检测图形、浓度检测图形及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的信息的部分。
记录部65是以存储在所述图像数据存储部62等中的图像数据为基础,在纸上进行印刷的部分。记录部65具有图像形成部651、转印部652、供纸部653和定影部654。图像形成部651相当于图1、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部10,是在感光鼓11a~14a上形成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的部分。转印部652具有中间转印带15、驱动辊16、从动辊17、张力辊18、一次转印辊19a~19d和二次转印辊20等,如同图1、图2说明的那样,是把感光鼓11a~14a上的调色剂像(彩色图像或黑白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15转印到纸上的部分。另外,供纸部653及定影部654分别相当于前面说明的供纸部40及定影部50。
控制部60包括:存储各种控制程序的ROM(只读存储器)、作为工作区域具有临时保存数据功能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从ROM读取并执行所述控制程序等的微型计算机等,该控制部60承担打印机1整体动作控制的部分,向所述各功能部分发送和接收各种控制信号。该控制部60具有带速度计算部601、套色不准校正控制部602及浓度校正控制部603。
带速度计算部601通过取得第二光学传感器24的受光信号(如图9所示的脉冲信号;辊转动速度信号),求出其受光和遮光的间隔(脉冲间隔),由此计算出张力辊18的转动速度,即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
套色不准校正控制部602根据从第一光学传感器21输出的校准检测信号,即校准检测图形的读取信号,计算出套色不准量。还有,参照用带速度计算部601求得的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信息,进行决定套色不准校正量的计算。即,按照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来变化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的写入位置,按照预定的目标转动速度和用带速度计算部601求得的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的偏差,修正从校准检测信号求得的套色不准量,决定套色不准校正量(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的写入时机调整量)。
浓度校正控制部603根据从第一光学传感器21输出的浓度检测电压值,即浓度检测图形的读取信号,及在没有印刷浓度检测图形的状态下第一光学传感器21输出的背景电压值,进行确定浓度校正量的计算。即,得到背景电压值和浓度检测电压值的偏差,比较此偏差和对应于预先规定的浓度的目标电压值,求得浓度校正量。
下面对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动作(套色不准校正控制动作及图像浓度控制动作)进行说明。图12是主要表示套色不准校正控制动作的流程图。若接通打印机1的电源,连接在驱动辊16的转动轴上的步进电动机(图中未表示)开始驱动,中间转印带15被驱动而转动(步骤S1)。此时,通过软毛刷15a清洁中间转印带15(步骤S2)。
其次,通过控制部60确认动作方式(动作模式),即确认设定的是浓度校正方式还是套色不准校正方式(步骤S3)。在设定为套色不准校正方式的情况下,通过图像制作单元11~14,各种颜色以规定的校准检测图形印刷到中间转印带15上(步骤S4)。通过第一光学传感器21(校准传感器)检测出这些校准检测图形,作为表示套色不准量的校准检测信号被输出到控制部60的套色不准校正控制部602(步骤S5)。同时,通过第二光学传感器24测量出张力辊18的转动速度,根据从第二光学传感器24输出的辊转动速度信号,通过带速度计算部601计算出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步骤S6)。
之后,通过套色不准校正控制部602,根据所述校准检测信号计算出套色不准量(步骤S7)。然后通过套色不准校正控制部602判断求得的套色不准量是否构成需要校正程度的套色不准(步骤S8)。在判定为没有发生套色不准的情况下(在步骤S8为“否”),结束套色不准校正控制,解除套色不准校正方式(步骤S9),返回步骤S3。
另一方面,在判定发生套色不准的情况下(在步骤S8为“是”),套色不准校正控制部602从带速度计算部601取得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信息,求出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转动速度的偏差,按照该偏差修正根据校准检测信号求得的套色不准量,进行求套色不准校正量的计算(步骤S10)。然后,套色不准校正控制部602按照求得的套色不准校正量校正图像写入时机(步骤S11)。例如,校正曝光部32的激光照射时机。然后再返回步骤S3,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直到消除套色不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这样的套色不准校正控制时,由于是按照张力辊18的转动速度得到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所以能够精确地得到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其结果能够精确地进行套色不准校正。特别是,如果具有图4~图7所示的位置调整机构,即使在张力辊18发生位置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高精度地检测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可以准确地进行套色不准校正。
还有,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张力辊18配置在二次转印的位置(二次转印辊20)与位于中间转印带15的转动方向最下游的图像制作单元14之间,所以能够测量颜色刚刚重叠后的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能够提高套色不准校正控制的精度。此外,用张力辊18的转动速度得到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而且由于把校准传感器(第一光学传感器21)与张力辊18相向配置,能取得用校准传感器检测的套色不准量和中间转印带15的线速度的相关值,能够提高套色不准校正控制的精度。
另一方面,在步骤S3判定是设定为浓度校正方式的情况下,进行如图13所示的浓度校正控制。另外,在步骤S3判定是没有设定浓度校正方式或套色不准校正方式的任一种情况下(在步骤S3为“否”),确认是否给与了运行结束指令(步骤S 13),若是运行结束的情况(在步骤S13为“是”)结束处理,若是运行没有结束的情况(在步骤S13为“否”),返回步骤S3反复处理。
图13是表示浓度校正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在中间转印带15上没有形成调色剂像的状态下,通过第一光学传感器21(浓度传感器)测量中间转印带15的表面状态。也就是测量没有形成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15的浓度,把背景电压值从第一光学传感器21赋予控制部60的浓度校正控制部603(步骤S21)。
接下来,通过图像制作单元11~14,对于各种颜色,将浓度检测图形印刷到中间转印带15上(步骤S22),通过第一光学传感器21检测出这些浓度检测图形的浓度,将此作为浓度检测电压值赋予浓度校正控制部603(步骤S23)。
浓度校正控制部603得到所述背景电压值和浓度检测电压值的偏差,比较此偏差和对应于预先规定的浓度的目标电压值,求出浓度校正量。也就是控制装置按照背景电压值、浓度检测电压值及目标电压值计算出浓度校正量(步骤S24)。然后通过浓度校正控制部603,判定求得的浓度校正量是否在预先规定的阈值范围内(步骤S25)。假如判定是在所述阈值范围内,不需要浓度校正(在步骤S25为“否”),解除浓度校正方式(步骤S26)。另一方面,在离开所述阈值范围的情况下(在步骤S25为“是”),浓度校正控制部603发出,例如用于进行显影偏移值校正和曝光部32的激光输出值校正等的浓度校正信号(步骤S27)。然后,返回步骤S3,重复同样的处理。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采取例如如下的变形实施方式。
(1)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彩色调色剂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的表面上,通过二次转印辊20把彩色调色剂像转印到纸P上的例子,但也可以把纸P放置在中间转印带15的表面,把来自图像制作单元11~14的调色剂像顺序重叠转印到纸P上。
(2)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举的是按M、C、Y、K颜色的顺序进行调色剂转印调色的构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按Y、M、C、K的顺序等任意的顺序进行调色剂转印调色的构成。
(3)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是采用具有两个辊(从动辊17和张力辊18)作为从动一侧的辊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三个以上的辊作为从动一侧的辊的结构。此外,关于主动一侧的辊也可以不像所述实施方式那样采用一个(驱动辊16),而是具有两个以上。另外,在设置两个以上张力辊18的情况下,只要是检测出至少一个张力辊18的转动速度的结构就可以。
(4)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把中间转印带15张紧支撑在驱动辊16、从动辊17及张力辊18三个辊上的例子,但也可以省去从动辊17,把中间转印带15张紧支撑在驱动辊16及张力辊18两个辊上。
(5)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把打印机1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但也能够应用复印机、传真机或这些设备的复合机。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印带,将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像顺序重叠转印到该转印带表面上或者顺序重叠转印到放置在该转印带表面上的记录纸上,以形成彩色调色剂像;
多个图像制作单元,沿所述转印带配置,每单元分别形成一种颜色的调色剂像并且把该调色剂像转印到所述转印带或所述记录纸上;
驱动辊,使所述转印带转动;
张力辊,与所述驱动辊一起张紧支撑所述转印带,并通过该张力辊对所述转印带施加张力;以及
速度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张力辊的转动速度,并输出辊转动速度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印装置,在所述将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像顺序重叠转印到转印带表面上的情况下,把所述转印带上的彩色调色剂像在二次转印位置转印到记录纸上;其中,
所述张力辊配置在所述二次转印位置和位于所述转印带转动方向最下游的图像制作单元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装置,调整由所述多个图像制作单元形成每种颜色的调色剂像的写入时机,以进行套色不准校正控制,并且,
该控制装置,把用所述辊转动速度信号来表示所述张力辊的转动速度作为所述转印带的线速度,按照该线速度决定套色不准校正量,其中,
所述套色不准校正量表示所述写入时机的校正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校准传感器,隔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张力辊相向配置,在进行套色不准校正控制时,检测在所述转印带上形成的每种颜色的校准检测图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置调整机构,在所述张力辊通过规定的压靠装置被施加压靠力而产生位置变动、所述速度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张力辊的转动速度的情况下,使所述速度检测装置和所述张力辊的相对位置不产生偏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检测装置包括:
遮光构件,安装在所述张力辊的转动轴上,与该张力辊同步转动;以及
光学传感器,装载在规定的底板上,具有相向配置的发光部和受光部,由该发光部和受光部形成可以夹所述遮光构件的空间,其中,
所述底板的一部分固定在所述张力辊的转动轴的轴承上或与轴承一体的构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板的一侧端部装载着所述光学传感器,这侧端部固定在所述张力辊的转动轴的轴承上或与轴承一体的构件上,
所述底板的另一侧端部由允许所述底板随张力辊的位置变动而跟着移动的可动支点支撑着。
CN2006100029132A 2005-01-31 2006-01-27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153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22940 2005-01-31
JP2005-022940 2005-01-31
JP2005022940 2005-01-31
JP2005-335609 2005-11-21
JP2005335609A JP4860245B2 (ja) 2005-01-31 2005-11-21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35609 2005-1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5387A true CN1815387A (zh) 2006-08-09
CN1815387B CN1815387B (zh) 2010-05-12

Family

ID=36756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0291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15387B (zh) 2005-01-31 2006-01-27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7263321B2 (zh)
JP (1) JP4860245B2 (zh)
CN (1) CN181538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4405A (zh) * 2009-08-31 2011-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
CN101206434B (zh) * 2006-12-15 2011-04-20 夏普株式会社 带转印装置
CN101450557B (zh) * 2007-12-05 2012-02-01 株式会社东芝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带装置
CN103862863A (zh) * 2012-12-17 2014-06-18 施乐公司 通过使用带表面速度测量调节打印频率来改善图像质量
CN112046148A (zh) * 2020-09-03 2020-12-08 武汉华茂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凹版印刷机废品控制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3362A (ja) * 2004-11-04 2006-05-2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860245B2 (ja) * 2005-01-31 2012-01-2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49044B2 (ja) * 2005-07-07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87700A (ja) * 2006-01-11 2007-07-26 Ricoh Co Ltd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8270049B2 (en) 2006-08-01 2012-09-18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resolu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spatial variance of color separation misregistration
US8274717B2 (en) 2006-08-01 2012-09-25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color separation misregistration
US7894109B2 (en) 2006-08-01 2011-02-22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spatial variance of color separation misregistration
JP4995636B2 (ja) * 2006-10-13 2012-08-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860490B2 (ja) * 2007-01-10 2012-0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US7826095B2 (en) 2007-01-16 2010-11-02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color separation misregistration utilizing frequency-shifted halftone patterns that form a moiré pattern
JP4856572B2 (ja) * 2007-03-14 2012-01-18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8228559B2 (en) 2007-05-21 2012-07-24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color separation misregistration utilizing a broadband multi-channel scanning module
JP2009008741A (ja) * 2007-06-26 2009-01-15 Ricoh Co Ltd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72471B2 (ja) * 2008-03-28 2013-08-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94467A (ja) * 2008-06-05 2009-12-17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30281A (ja) * 2008-06-27 2010-02-12 Canon Inc 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KR101488446B1 (ko) * 2008-10-28 2015-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모터 제어방법
JP5310033B2 (ja) * 2009-01-28 2013-10-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93666B2 (ja) * 2009-03-27 2011-10-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213813B2 (en) * 2009-07-29 2012-07-03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velocity errors in a movable image carrier of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5145366B2 (ja) * 2010-02-25 2013-02-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線速測定方法
JP5152223B2 (ja) * 2010-02-26 2013-02-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5111562B2 (ja) * 2010-05-31 2013-01-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カム駆動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ベルト搬送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5854754B2 (ja) * 2010-11-22 2016-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47032B2 (ja) * 2012-06-29 2016-01-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96103B2 (ja) * 2012-07-24 2015-04-0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5273579B2 (ja) * 2012-10-22 2013-08-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162509B1 (en) * 2014-03-31 2015-10-20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for detecting inoperative inkjets in printheads ejecting clear ink using thermal substrates
JP7000056B2 (ja) * 2017-07-18 2022-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05279A (ja) * 1991-10-18 1993-04-2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用紙検知装置
US5612771A (en) * 1993-09-07 1997-03-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having multiple image forming units for creating multiple toner images in registry
US5740492A (en) * 1995-05-26 1998-04-14 Ricoh Company, Ltd.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9146329A (ja) * 1995-11-20 1997-06-0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42963A (ja) * 1996-11-15 1998-05-29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7173A (ja) * 1997-06-16 1999-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625407B2 (ja) * 1999-01-14 2005-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記憶媒体、およびベルト体厚さ情報の更新方法
JP3469503B2 (ja) * 1999-05-24 2003-11-25 株式会社東芝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038954B2 (ja) * 2000-03-14 2008-01-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R2823273B1 (fr) * 2001-04-06 2003-07-18 Roulements Soc Nouvelle Roulement pourvu d'une gaine d'assemblage d'un capteur
US6725002B2 (en) * 2001-08-31 2004-04-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3233233A (ja) 2002-02-08 2003-08-22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質調整制御方法
JP3901647B2 (ja) * 2002-04-04 2007-04-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907209B2 (en) * 2002-07-18 2005-06-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ndem-typ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transfer belt
JP2004220007A (ja) * 2002-12-27 2004-08-05 Ricoh Co Ltd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とベルト移動速度補正方法
JP2004252295A (ja) * 2003-02-21 2004-09-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170245B2 (ja) * 2004-03-22 2008-10-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49651B2 (ja) * 2004-10-27 2012-06-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駆動制御方法、ベルト駆動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60245B2 (ja) * 2005-01-31 2012-01-2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6434B (zh) * 2006-12-15 2011-04-20 夏普株式会社 带转印装置
CN101450557B (zh) * 2007-12-05 2012-02-01 株式会社东芝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带装置
CN102004405A (zh) * 2009-08-31 2011-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
CN102004405B (zh) * 2009-08-31 2014-02-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
CN103862863A (zh) * 2012-12-17 2014-06-18 施乐公司 通过使用带表面速度测量调节打印频率来改善图像质量
CN112046148A (zh) * 2020-09-03 2020-12-08 武汉华茂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凹版印刷机废品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046148B (zh) * 2020-09-03 2022-03-11 武汉华茂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凹版印刷机废品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60245B2 (ja) 2012-01-25
CN1815387B (zh) 2010-05-12
US7406282B2 (en) 2008-07-29
JP2006235584A (ja) 2006-09-07
US7657214B2 (en) 2010-02-02
US20070258736A1 (en) 2007-11-08
US20060171748A1 (en) 2006-08-03
US7263321B2 (en) 2007-08-28
US20080124127A1 (en) 2008-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1538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253049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色ずれ補正方法
JP60392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01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色ずれ補正方法
JP4958414B2 (ja) ハイブリッドリフレックス書込により画像の色位置を合わせるプリンタ
JP3604683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タンデムドラム式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026676A (ja) ベルト走行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025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463108B1 (en) Light emission control device, light e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09778B2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EP1898269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deviation correcting method
JP2006084812A (ja) 像担持体速度変動位相差の検出方法及び該方法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588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590133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80016A (ja) 中間転写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と中間転写体の移動速度補正方法及び感光体回転速度補正方法
US8094177B2 (en) Modifying rotation speed within an image-forming device
JP20081858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175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0716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647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1866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10758A (ja) ベルト移動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77382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レジスト調整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レジスト調整方法
JP20082251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251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