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9020A - 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9020A
CN1719020A CNA2005100830501A CN200510083050A CN1719020A CN 1719020 A CN1719020 A CN 1719020A CN A2005100830501 A CNA2005100830501 A CN A2005100830501A CN 200510083050 A CN200510083050 A CN 200510083050A CN 1719020 A CN1719020 A CN 1719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ir
engine
resonator
downstream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830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4019C (zh
Inventor
津田卓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19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9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401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401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ing Evacuation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在引擎一侧上配置变速箱的同时在上述引擎的上面配置空气过滤器,并在此空气过滤器与进气集流腔之间设置有下流侧进气通路,在这个下流侧进气通路上设置有共振器,对于由上述空气过滤器和上述共振器支撑下的进气结构,将上述进气集流腔的上流侧延设在上述引擎的一侧面的更外侧,将上述下流侧进气通路设置在上述变速箱的上面,在上述下流侧进气通路的上面配置上述共振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以使得引擎上面的空气过滤器等的进气系统部件的安装放置空间扩大,可在引擎的上面配置大型的空气过滤器、共振器。

Description

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特别是与扩大进气系统部件的配置空间的进气结构相关联,属于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引擎上,作为进气系统部件,有具有均压箱的进气集流腔和在此进气集流腔的上流侧安装有共振器和空气过滤器。
以往,在引擎的进气结构上,有将均压箱配置于引擎的后方,将空气过滤器配置于引擎的侧面,将共振器与均压箱和空气过滤器邻接的配置方式的先例。
另外,在引擎的进气结构上,在空气过滤器和节流阀体上接续有带有伸缩部分的进气管的同时,在共振器的一个地方有使用弹性支撑手段支撑在车体上的先例。引自“特许文献”特开平10-213027号公报和“特许文献”实开平7-35757号公报。
对于引擎的进气结构,尽量将设置于空气过滤器的下流侧的共振器在节流阀体附近与共振器排出通路进行连接,也就是说,希望使空气过滤器的下流侧的共振器和节流阀体接近起来而进行配置。
但是,对于在引擎的上面配置空气过滤器的情况,近年来由于共振器、空气过滤器趋向大型化,所以无法在引擎的上面将共振器和节流阀体进行临近配置,从而带来进气系统部件的配置空间变小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车辆的引擎结构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引擎一侧上配置变速箱的同时在上述引擎的上面配置空气过滤器,并在此空气过滤器与进气集流腔之间设置有下流侧进气通路,在这个下流侧进气通路上设置有共振器,对于由上述空气过滤器和上述共振器支撑下的进气结构,将上述进气集流腔的上流侧延设在上述引擎的一侧面的更外侧,将上述下流侧进气通路设置在上述变速箱的上面,在上述下流侧进气通路的上面配置上述共振器,以此为特征。
在本发明中,为了达到扩大安装放置空气过滤器等的进气系统部件的空间的目的,将进气集流腔的上流侧延设在引擎的一侧面的更外侧上,将这个进气集流腔的上流侧上接续的下流侧进气通路配置在变速箱的上面,在下流侧进气通路的上面配置共振器,以此而得到实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将进气集流腔的上流侧延设在引擎的一侧面的更外侧上,将这个进气集流腔的上流侧上接续的下流侧进气通路配置在变速箱的上面,在下流侧进气通路的上面配置共振器,可以使得引擎上面的空气过滤器等的进气系统部件的安装放置空间扩大,可在引擎的上面配置大型的空气过滤器、共振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第1实例中引擎的进气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第1实例中空气过滤器结构体的平面图。
图3为图2的箭头III指向的空气过滤器结构体的侧面图。
图4为图2的箭头IV指向的空气过滤器结构体的侧面图。
图5为图2的V-V线上的空气过滤器结构体的剖面图。
图6为第1实例中引擎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箭头VII指向的引擎的俯视图。
图8为图6的箭头VIII指向的引擎的左视图。
图9为第2实例中引擎的平面图。
图中的符号说明;引擎2;变速箱4;缸盖8;进气集流腔34;均压箱40;节流阀体46;主体通路48;空气过滤器结构体50;流入管52;上流侧共振器54;空气过滤器56;排出管58;下流侧共振器60;通路部分82;下流侧共振器管96;下流侧进气通路98;共振器支撑板12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在图6-图8中,在车辆的轮机舱(未图示)内并排安装的多气缸用(3气缸)引擎2,位于该引擎2的下部且与作为该引擎2的左侧连接安装的变速箱4。这个引擎2及变速箱4在曲轴的较长方向即车辆的横方向X(车辆的左右方向)装配在车辆上。
在引擎2上,配有下侧的气缸块6、和上侧的缸盖8、和安装在气缸块6下部的油盘10、和安装在缸盖8的上部的气缸盖12。
气缸块6上,在车辆的横方向X上,在由曲轴14支撑轴的同时,在车辆的右方,安装有水泵16及交流发电机18,另外在车辆前方的下部安装有滤油器20。
在曲轴14的车辆右边的一端上安装有曲轴皮带轮22。这个曲轴14的车辆的左边的另一端,连接着变速箱4。
在曲轴皮带轮22和水泵16的水泵皮带轮24和交流发电机18的交流发电机皮带轮26上卷有皮带28。
在缸盖8上,车辆的前方处装配着排气集流腔30。在这个排气集流腔30上连接着催化转化器32。这个催化转化器32上连接着排气管(未图示)。
另外,在缸盖8的后面,装配着进气集流腔34。在此进气集流腔34上,如图1所示,具备与缸盖8的后面结合的进气集流腔法兰盘36、和与该进气集流腔法兰盘36连接的各管道38、和与这些管道38的上流侧相连接的均压箱40。
进气集流腔法兰盘36由集流腔安装螺栓(双头螺栓)42及集流腔安装螺母44安装在缸盖8的后面。
进气集流腔34的上流侧管道38延设在车辆横方向X的车辆右边的引擎2的一个侧面的更外侧。
均压箱40在变速箱4一侧且延设在该变速箱4的上方。在此均压箱40上,车辆的左边安装着节流阀体46。这个节流阀体46在指向车辆的前后方向Y上形成主体通路48。均压箱40与节流阀体46在引擎2的一侧的车辆的左方的变速箱4的上面,在车辆的前后方向Y上呈直线排列连接。
如图1所示,在引擎2的上面,设置有空气过滤器结构体50。这个空气过滤器结构体50由流入管52、和上流侧共振器54、和空气过滤器56、和排出管58、和下流侧共振器60一体组合而成,安装在引擎2的气缸盖12和进气集流腔34上。也就是说,空气过滤器56和共振器60由引擎2支撑配置。
流入管52配置在车辆右侧,是将从吸入口62导入到空气过滤器56的设备,并接续于空气过滤器56的入口部分64上,由引擎2支撑。
上流侧共振器54与接续在流入管52的途中的上流侧共振器管道66上,用于抑制流入管52内的进气脉动。
对于流入管52,在将上流侧共振器64的前端插入到上流侧共振器54的管道插入孔68的同时,通过用空气过滤器56侧的固定用法兰盘70的螺栓插孔72上插过的固定螺栓74将其固定在空气过滤器56的固定部分76上,并由引擎2侧的空气过滤器56及上流侧共振器54支撑。
对于空气过滤器56,在引擎2的上面的气缸盖12的上面,配置在车辆的右方,并如图4所示,由上盒78和下盒80和内部的空气过滤器(未图示)一体组成,是将从流入管52导入的进气进行过滤的设备。
在这个空气过滤器56上,内部设置有将已过滤的进气导入到排出管58的通路部分82。
对于排出管58,是将空气过滤器56来的进气进行引导的空气管道,在一端接续在通路部分82的出口部分84的同时,另一端与位于变速箱4上方且为车辆后方侧的节流阀体46接续,在延设在车辆横方向X上的车辆左方的同时,配置在引擎上面的前侧(车辆前方侧)。
对于此排出管58,由与通路部分82的出口部分84接续并指向车辆的横方向X的上流侧管道部分86、和通过与上流侧管道部分86接续的弯曲部分88指向车辆前后方向Y上的与节流阀体46的主体通路48接续的下流侧管道部分90组成。
对于下流侧共振器60,由车辆前后方向Y上配置的前侧盒92和后侧盒94结合组成,是在空气过滤器56上整体安装的,在通过排出管58上的连接部件下流侧共振器96进行接续的同时,从排出管58的上方经过均压箱40的上方延设。
对于下流侧共振器管道96,与紧邻节流阀体46的前面的与紧邻主体通路48的连接部位的排出管58的下流侧管道部分90接续,并指向上方向进行配置。在这个下流侧共振器96上接续着下流侧共振器96的前侧盒92的前部。
另外,对于下流侧共振器60,延设到与空气过滤器56的下流侧接续的排出管58的上面,由空气过滤器56支撑。
这样,对于空气过滤器56的下流侧,由排出管58和节流阀体46和均压箱40来组成下流侧进气通路98。这个下流侧进气通路98配置在空气过滤器56和进气集流腔34之间且变速箱4的上面。另外,下流侧进气通路98接续在进气集流腔34的上流侧上,具备排出管58。这个排出管58在下流侧共振器60的前方,延设在车辆的横方向X上。
另外,对于下流侧进气通路98,具备接续在进气集流腔34的均压箱40和接续在均压箱40上的节流阀体46,在节流阀体46和均压箱40在车辆的前后方向Y上以直线形式排列设置,同时在节流阀体46和均压箱40的上面在车辆的前后方向Y上延设下流侧共振器60。
在此下流侧进气通路98的下方缸盖8的后面,如图6所示,安装有热盒100。
对于这样组成的空气过滤器结构体50,如图1所示,在气缸盖12的车辆前方侧的前侧装配轮毂102上与上方的上流侧共振器54的前侧突出部分104结合,并在气缸盖12的车辆后方侧的后侧,装配轮毂106通过上流侧共振器54侧的后侧弹性体108由后侧装配螺栓110固定,同时在空气过滤器56和下流侧共振器60之间的来自上方的进气集流腔34的中央侧,装配轮毂112上通过中央侧弹性体114由中央侧安装螺栓116固定,进而在均压箱40的车辆后方侧上方设置的共振器侧,装配轮毂118通过上方的上流侧共振器54侧的共振器侧弹性体120,由共振器侧装配螺栓122固定,如此支撑在引擎2上。
另外,下流侧共振器60与下流侧进气通路98的排出管58连接,且设置在下流侧进气通路98的上面,也就是说,一直延设到排出管58的上面,由与空气过滤器56的下盒80形成一体的共振器支撑板124支撑。也就是说,如图2、图5所示,在下流侧共振器60的下侧车辆的横方向X上并排设置的结合突出部分126、126,由从空气过滤器56侧开始向车辆右方延设的共振器支撑板124的结合孔部分128、128结合支撑。
在气缸盖12上,车辆的左方有盖侧增强装配轮毂130,盖侧增强装配轮毂130匹配插在进气集流腔34的集流腔侧的增强装配轮毂132上,通过的增强装配螺栓134固定。
另外,在气缸盖12上,车辆的后方,接续着通气软管136。这个通气软管136接续在通路部分82的通气软管连接部分138上。
同时,在气缸盖12的后部的PCV安装部分140上,借助PCV阀门142与PCV软管144接续。这个PCV软管144连接在进气集流腔34的PCV软管连接部分146上。
在紧邻排出管58的节流阀门46的前面的下流侧管部分90上,附设有VSV阀门(空气量调整阀门)148。在这个VSV阀门148上,接续着VSV吸入软管150。这个VSV吸入软管150接续在进气集流腔34的软管连接部分152上。
在空气过滤器56上,接续有真空制动软管154。这个真空制动软管154接续在均压箱40的软管安装部分156上。
进气集流腔34上设置有入热软管连接部分158。在这个入热软管连接部分158上接续有连接热盒100的入热连接软管160。
另外,在进气集流腔34上,设置有出热软管连接部分162。在这个出热软管连接部分162上,连接有与冷却水入口阀(未图示)连接的出热软管164。
下面对第1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由流入管52的吸入口62进入的进气,在上流侧共振器54处将脉动抑制后,由空气过滤器56进行过滤,然后通过通路部分82到达排出管58,在下流侧共振器60处抑制脉动,从节流阀体46经均压箱40,并从进气集流腔34导入引擎2。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引擎2的上面装置有将空气过滤器56的下流侧共振器60设为整体空气过滤器56,并使从进气集流腔34的进气集流腔法兰盘42向外延伸的管道38向比引擎2的曲轴较长方向的车辆横方向X上的一侧面更外侧延出,进而在配置在引擎2的一侧上的变速箱4的上面使均压箱40和节流阀体46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呈直线排列连接,另外在节流阀体46的车辆前后方向Y上延伸的通路48上连接着配置在引擎2的上面的前侧上的排出管58。
对于此排出管58,具有连接在主体通路48上的车辆前后方向Y上的下流侧管部分90,和连接在借助此下流侧管部分90和弯曲部分88进行连接设置的在曲轴方向(车辆左右方向)的车辆横方向X上延伸的在空气过滤器56的一侧上形成的出口部分84上的下流侧管部分86。
这样将由排出管58和节流阀体46和均压箱40构成的下流侧进气通路结构体98装配在引擎2一侧的变速箱4上面,并在排出管58和节流阀体46和均压箱40的上面装配在车辆的前后方向Y上延出的空气过滤器56的下流侧的下流侧共振器60。
这个空气过滤器56的下流侧的下流侧共振器60被安装在与空气过滤器56形成一体的共振器支撑板132上,这个由下流侧共振器60和空气过滤器56和排出管58组成的空气过滤器结构体50被安装在引擎2和均压箱40上,由引擎2支撑。并且,空气过滤器56的下流侧的下流侧共振器60由前侧盒92和后侧盒94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结合组成,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下流侧共振器管96与紧邻前侧盒92的前部部位和排出管58和主体通路48的连接部位的前面连接。
这样,将进气集流腔34的上流侧延设在引擎2的一侧面的更外侧,将下流侧进气通路98装配在变速箱4的上面,由于在下流侧进气通路98的上面装配共振器60,故使引擎2的上面的放置空气过滤器56等的进气系统部件的空间扩大,从而可以在引擎2的上面装配大型的空气过滤器、共振器。
另外,下流侧进气通路98具备排出管58,由于这个排出管58在下流侧共振器60的前方车辆横方向X上延设,所以排出管58借助行进风进行冷却,这样排出管58的下流侧进气通路98的填充效率上升,可提高引擎的性能及耐久性。
同时,对于下流侧进气通路98,具备接续在进气集流腔34上的均压箱40和接续在这个均压箱40上的节流阀体46,在将节流阀体46与均压箱40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呈直线并列装配的同时,由于在节流阀体46和均压箱40的上面将下流侧共振器60在车辆前后方向Y上延设,所以可以将大容量的共振器规整地装配在空气过滤器的侧面,即使共振器大型化,也能将进气系统紧凑装配。
而且,由于下流侧共振器60延设到与空气过滤器56的下流侧接续的排出管58的上面,所以可以装配更大型的共振器,可使引擎的性能更加加强。
另外,由于下流侧共振器60由空气过滤器56支撑,所以使空气过滤器56与下流侧共振器60形成一体,可以在引擎2上一次安装。
进而,由于下流侧共振器60接续在紧邻节流阀体46的前面的排出管58上,故可以在节流阀体46的邻近处接续共振器60,使下流侧共振器60可以得到高效率的性能。
还有,由于接续在空气过滤器56的上流侧的流入管52由引擎2侧支撑,所以可以由引擎2支撑引擎2的进气系统,可将在引擎2侧发生的震动防止传播到车体侧。
实施例2:图9为本发明的特别结构,表示第2实施例。
在此第2实施例中,将与上述第1实施例中功能相同的地方以同一符号进行标注说明。
这个第2实施例的特征点如下。即下流侧共振器60由前侧盒92和后侧盒94组成,而且,设定所需的容量,前侧盒92和后侧盒94可以相对的滑动位移,例如设置为后侧盒94可相对于前侧盒92进行滑动,将这个后侧盒94用固定手段(未图示)固定在指定位置上。
根据这个第2实施例,例如车辆的设计状态,如在车辆为低底盘或高底盘的情况下,将后侧盒94进行滑动,使下流侧共振器60适合低底盘和高底盘所需的容量,以设定为相对于车辆的设计的最佳状态的容量,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引擎2的性能。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为:将进气集流腔的上流侧延设到引擎的一侧面的更外侧,将接续在进气集流腔34的上流侧上的下流侧进气通路装配在变速箱的上面,在下流侧进气通路的上面装配共振器,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结构。

Claims (8)

1.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其特征是:在车辆的横方向上搭载引擎和变速箱,在上述引擎的上面配置空气过滤器的同时在上述引擎的后面装配吸气集流腔,并在此空气过滤器与进气集流腔之间由下流侧进气通路进行接续,在这个下流侧进气通路上接续共振器,对于由上述空气过滤器和上述共振器支撑在上述引擎上的进气构造,将上述进气集流腔的上流侧在上述车辆的横方向上延设在上述引擎的一侧面的上述变速箱侧,将上述下流侧进气通路延设在上述变速箱的上面且为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在上述下流侧进气通路的上面配置上述共振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其特征是:上述下流侧进气通路具备与空气过滤器的下流侧接续的排出管,按照车辆的横方向延设在上述共振器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其特征是:上述下流侧进气通路具备上述进气集流腔的均压箱和与该均压箱接续的节流阀体,在上述节流阀体和上述均压箱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以直线状排列,同时在上述节流阀体与上述均压箱的上面将上述共振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进行延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其特征是:上述共振器一直延设到上述空气过滤器的下流侧上接续的排出管的上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其特征是:上述共振器由上述空气过滤器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其特征是:上述共振器接续在紧邻并位于上述节流阀体的前面的排出管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其特征是:接续在上述空气过滤器的上流侧的流入管由上述引擎侧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其特征是:上述共振器由前侧盒和后侧盒组成,并设置为通过设定所需的容量,使上述前侧盒与上述后侧盒可以进行相对的滑动位移。
CNB2005100830501A 2004-07-29 2005-07-13 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401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22200A JP4415257B2 (ja) 2004-07-29 2004-07-29 エンジンの吸気構造
JP2004222200 2004-07-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9020A true CN1719020A (zh) 2006-01-11
CN100394019C CN100394019C (zh) 2008-06-11

Family

ID=359031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1136359U Expired - Lifetime CN2911221Y (zh) 2004-07-29 2005-07-13 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
CNB20051008305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4019C (zh) 2004-07-29 2005-07-13 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1136359U Expired - Lifetime CN2911221Y (zh) 2004-07-29 2005-07-13 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15257B2 (zh)
CN (2) CN2911221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3310A (zh) * 2009-09-02 2011-04-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
CN102530149A (zh) * 2010-12-28 2012-07-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V形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风引入结构
CN109083776A (zh) * 2017-06-14 2018-12-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内燃机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进气导管结构
CN114294135A (zh) * 2022-01-05 2022-04-08 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发动机的进气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15257B2 (ja) * 2004-07-29 2010-02-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構造
CN102438461B (zh) 2008-05-02 2014-07-16 洲际大品牌有限责任公司 不含食糖的甘露糖醇糖食及其制作方法
JP5425491B2 (ja) * 2009-02-17 2014-0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WO2011044373A2 (en) 2009-10-08 2011-04-14 Cadbury Adams Usa Llc Co-extruded layered candy and gum apparatus and methods
PL2316279T3 (pl) 2009-10-30 2014-03-31 Intercontinental Great Brands Llc Bezcukrowy wyrób cukierniczy, sposoby jego wytwarzania oraz zastosowanie do wytwarzania wielowarstwowych wyrobów cukierniczych
JP7115884B2 (ja) * 2018-03-29 2022-08-09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内燃機関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01639B2 (ja) * 1996-08-27 2004-12-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系配置構造
JP3985446B2 (ja) * 2000-11-21 2007-10-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系構造
JP4042331B2 (ja) * 2001-01-29 2008-02-06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系構造
JP2003161217A (ja) * 2001-11-28 2003-06-06 Toyoda Gosei Co Ltd 吸気装置
JP2003161216A (ja) * 2001-11-28 2003-06-06 Toyoda Gosei Co Ltd 吸気装置
JP4243832B2 (ja) * 2002-12-11 2009-03-2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構造
JP4415257B2 (ja) * 2004-07-29 2010-02-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構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3310A (zh) * 2009-09-02 2011-04-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
CN102003310B (zh) * 2009-09-02 2013-01-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
CN102530149A (zh) * 2010-12-28 2012-07-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V形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风引入结构
CN109083776A (zh) * 2017-06-14 2018-12-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内燃机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进气导管结构
CN114294135A (zh) * 2022-01-05 2022-04-08 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发动机的进气结构
CN114294135B (zh) * 2022-01-05 2023-04-07 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发动机的进气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11221Y (zh) 2007-06-13
CN100394019C (zh) 2008-06-11
JP2006037910A (ja) 2006-02-09
JP4415257B2 (ja) 2010-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19020A (zh) 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
CN1249332C (zh) 内燃机的排气装置
JP5948883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AU2009319996B2 (en) Supercharger system for motorized vehicles and related transportation
EP2517953A1 (en)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with supercharger
US880711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an air cleaner into a radiator fan shroud
CN1229572C (zh) 燃料喷射式发动机的燃料软管的安装结构
CN1392927A (zh) 进气歧管
CN1692220A (zh) 踏板型自动二轮车的吸气装置
CN1456474A (zh) 踏板型摩托车
CN102337992A (zh) 可变进气类型的空气滤清器
CN101804848B (zh) 两轮摩托车用发动机
CN1292164C (zh) 发动机进气结构
JP2016148280A (ja)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付き内燃機関
JP4235946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構造
CN216588829U (zh) 进气装置
CN202138215U (zh) 汽车冷却模块的组装结构
EP0408880B1 (en) An air intake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9578182A (zh) 车辆用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CN203362267U (zh) 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进气管及呼吸系统
JP2020200782A (ja) 過給機付き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CN109424423A (zh) 车辆用中间冷却器的配管结构
WO2015152404A1 (ja)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燃料噴射装置
CN116291862A (zh) 一种新型高效前驱发动机总布置
JP2000045780A (ja) 過給機付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