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5504A - 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5504A
CN1675504A CNA03818866XA CN03818866A CN1675504A CN 1675504 A CN1675504 A CN 1675504A CN A03818866X A CNA03818866X A CN A03818866XA CN 03818866 A CN03818866 A CN 03818866A CN 1675504 A CN1675504 A CN 1675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er
room
conditioner according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188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85179C (zh
Inventor
大塚雅生
白市幸茂
大西龙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75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5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51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517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92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electrical means, e.g. by applying electrostatic fields or high voltages
    • F24F8/194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electrical means, e.g. by applying electrostatic fields or high voltages by filtering using high volt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3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i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80Electric char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室内空气从设在室内机(1)的顶面和正面的吸入口(4a,4c)吸入,在与室内热交换器(9)进行热交换之后,空气从吹出口(5)的第一开口部(5a)送入室内。当到预定时间时,侧叶片(11a,11b)摆动以关闭第一开口部(5a),导风板(14)摆动以开启第二开口部(5b)。其结果为,在通过分支通道(13)循环之后,在气流通道(6)内循环的调节空气从第二开口部(5b)送出,然后被向上导引。当第一开口部(5a)开启时,通过预定的摆动操作,根据空气调节机的运转条件比如侧叶片(11a,11b)的方向而改变导风板(14)的方向。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机,其调节吸入的空气然后将它送入房间内。
背景技术
图28是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一种传统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该室内机1具有被保持于机箱2内的本体。前面板3可拆卸地连接到机箱2上,前面板3的顶面和正面上形成有吸入口4a和4c。机箱2的背面上形成有卡爪(未示出)。机箱2通过那些卡爪与一块安装于墙壁上的安装板连接而被支承于墙壁上。
在前面板3的下端与机箱2的下端之间的间隙内形成有吹出口5,该吹出口5基本上为矩形形状并且在室内机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在室内机1的内部形成有气流通道6,该气流通道6将吸入口4a和4c与吹出口5连通。在气流通道6内,设置有用于使空气吹出的风机7。比如采用横流风机作为风机7。
在朝向前面板3的位置设有空气过滤器8,它收集并移除通过吸入口4a和4c吸入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在气流通道6中,在风机7与空气过滤器8之间,设有室内热交换器9。
该室内热交换器9被连接到设置于室外的压缩机(未示出)上。当压缩机被驱动时,开始制冷循环。当该制冷循环开始时,在冷却运转中,室内热交换器9被冷却到低于环境温度的温度;在加热运转中,室内热交换器9被加热到高于环境温度的温度。
在室内热交换器9的前部和后部的下面,设有排水盘10。排水盘10收集在冷却或者除湿运转期间从室内热交换器9上滴下的凝露。在气流通道6内,在吹出口5附近,设有水平叶片(louver)11a和11b。水平叶片11a和11b允许送风角在基本水平方向与向下方向之间的垂直方向上变化。在水平叶片11a和11b的后面,设有垂直叶片12,其允许送风角在左右方向上变化。
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当其开始运转时,风机7被驱动而旋转。另外,一种制冷剂从室外机(未示出)流向室内热交换器以开始一个制冷循环。结果,空气通过吸入口4a和4c被吸入室内机1,而空气中所含的灰尘被空气过滤器8除去。
吸入室内机1的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9进行热交换,因而被冷却或者加热。空气然后经过气流通道6,并且其方向可以由垂直叶片12和水平叶片11a和11b在右/左和上/下方向上调节,然后通过吹出口5被向下吹出到房间内。
空气调节机的运转一开始,房间内的空气就需要被快速循环。为此,风机7以高速旋转,从而已经与室内热交换器9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被强制地吹出吹出口5。图29示出了此时房间内空气流的流动情况。经过吹出口5(参见图28)向下吹出的空气(B)沿着一个箭头所示的路径在房间R内循环,然后回流到吸入口4a和4c。
当室温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异变小时,风机7被控制使得风量逐渐减小成微风,而水平叶片11a和11b被控制使得风向基本上水平。图30示出了此时房间内空气流的流动情况。经过吹出口5(参见图28)以大致水平方向吹出的空气(B′)沿着一个箭头所示的路径在房间R内循环,然后回流到吸入口4a和4c。
一些传统的公知空气调节机在室内机1的内部加装一个离子发生装置用于产生离子。这种空气调节机将离子与调节后空气一起通过吹出口5吹出,以产生一种通过消毒作用而获得的净化空气的效果,以及一种令人松弛的效果。
上述传统的空气调节机通常安装在一个高于使用者身高的位置,空气经过吹出口5以在一个大致水平方向与一个向下方向之间的某一方向吹出。图31示出了在所谓的稳定冷却状态下房间内的温度分布情况,即,作为在前述图29和30所示房间R内进行冷却运转的结果,此时,设定温度(28℃)在基本程度上已经达到。
房间R是如此宽敞以致占据了6个塌塌米(2,400mm高,3,600mm宽,2,400mm深)。测量是在分别在高度和宽度方向上相互间隔600mm的6点乘以8点共计48点位置上进行的,这些点位于图30中房间R内的由点划线所标识的中间截面上。而且,在所述稳定冷却状态下,空气流具有下面的特性:风量柔和,而且风向基本上水平。
此图示出了下面的情况。被吹出室内机的冷空气具有较大的比重,因而向下流动。结果,比设定温度28℃低约5℃的风流入房间R的中间部分。这样,当在已经大部分达到设定温度之后空气仍保持吹入时,使用者不断地接收到冷空气或者热空气。这就使使用者感到不舒适,而且,在除湿或者冷却运行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局部降低了使用者的体温而损害使用者的健康。另外,房间R的温度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趋向于具有明显的变化。
图32示出了在稳定的冷却状态下,当离子与调节后空气一起被吹入房间内时离子浓度的分布情况。房间R具有与上述图29至31相同的尺寸,而且测量是在与图31所示相同的横截面上进行的。设定温度为28℃,风量是柔和的,且风向基本上是水平的。图中的箭头标识出在测量期间所观察到的空气流。
这里,正离子H+(H2O)n和负离子O2 -(H2O)n是由一个离子发生器产生的,并经过吹出口5被吹出。图中所示的数值代表在不同点上的离子浓度(每cm3内的离子数),符号“+”和“-”分别表示正离子和负离子。
此图示出了下面的情况。由于从室内机1吹出的空气流是微弱的,离子不会到达房间R的角落,导致在与室内机1相对的墙壁表面附近以及室内机1正下方的区域内的离子浓度低。就是说,房间角落里的离子浓度比房间其它位置的低,导致消毒或者松弛效果不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传统技术所涉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其能够在冷却或除湿操作过程中实现对于健康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该空气调节机被安装在房间内的墙壁表面上,并且调节由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然后通过吹出口将该空气沿向下和向上的方向吹出,该调节后的空气的吹出方向根据该空气调节机的运行状态或者根据房间内的空气调节状态而改变。
通过采用此结构,当空气调节机运转时,通过设置在空气调节机上的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被调节,然后通过吹出口被吹出,比如向下吹出。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态或者房间内的空气调节状态改变时,此刻空气通过吹出口被吹出,比如向上吹出。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态涉及:比如,用于改变向下吹风的方向的风向板的方向、空气调节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室内机的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空气调节机的吹出风量、执行制冷循环的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空气调节机所消耗的电流、以及吸入室外机的风量。另一方面,房间内的空气调节状态包括:房间内的温度、房间内的湿度、房间内的空气纯度、以及房间内的离子浓度,其中空气纯度被认为是致臭物质的存在率或者灰尘量。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可以设置导向面,其形成通向吹出口的空气循环通道的上壁,并且是倾斜的以致于向前升高。采用此结构,当空气调节机运转时,经设置在空气调节机上的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被调节,然后通过吹出口被向下吹出。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态或者房间内的空气调节状态改变时,吹出方向被改变成向上,因而调节后的空气此刻就沿着该导向面流动并沿该导向面的延长线方向吹出。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可以设置导风板,其通过开启和关闭该吹出口从而沿所需的方向导引空气,在此情形下,该导风板的开启状态基于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态或者基于房间内的空气调节状态而改变。采用此结构,当空气调节机运转时,经过设置空气调节机上的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被调节,并且导风板的方向被设定成比如向下,以便调节后空气通过吹出口被向下吹出。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态或者房间内的空气调节状态改变时,导风板的方向被改变成向上,因而调节后的空气此刻就通过吹出口被向上吹出。该导风板可以被制造成一具有水平旋转轴的挡板(flap),在此情形下,吹出方向是通过控制该挡板的开启角度而改变的。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该导向面的前沿可以被设置成从其周边突出。通过采用此结构,可使得已经到达导向面的前沿的调节后的空气就不会沿着空气调节机的正面流动。这防止了短路。
为了形成所述导向面的突出前沿,可以形成一个从该导向面的前沿向后延伸的平面或者曲面。该导向面可以被形成为从吹出口突出,或者可以形成在吹出口的内部。这就使得由导风部的壁面或者由形成于面板中的凹槽部的壁面形成所述平面或者曲面,该导风部从设在正面上的前面板突出。
在所述导风板设在吹出口的上部以及风向板设在吹出口的下部的情形下,当导风板被关闭时,调节后的空气向下吹出。基于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态,当导风板被开启时,调节后的空气向下和向上吹出;当风向板被关闭时,调节后的空气向上吹出。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任何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风向板的方向能够根据使用者的指示发生改变。采用此结构,不管运转状态如何,调节后的空气的吹出方向能够根据使用者的指示被改变。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任何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导风板的方向能够根据基于使用者的指示所选择的运转模式发生改变。采用此结构,当使用者选择一个运转模式时,比如加热或者冷却,则导风板的方向能够被设定为适合该运转模式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任何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采用了抑制装置用以抑制根据使用者的指示沿向上方向吹出空气。采用此结构,当使用者起动该抑制装置时,即使当运转状态或者房间内的空气调节状态变化时,空气也不会向上吹出。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图2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吹出口周围的部分;
图3是一电路图,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制冷循环;
图4是一方框图,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
图5是一方框图,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控制器的结构;
图6是一透视图,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吹出的空气流的状态;
图7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运转状态;
图8是一透视图,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吹出的空气流的状态;
图9是一示意图,示出当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正在运转时在房间的中间截面上观察到的温度分布;
图10是一示意图,示出当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正在运转时在房间的中间截面上观察到的离子浓度分布;
图11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导风板的方向变化情况;
图12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运转状态;
图13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图14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吹出口周围的部分;
图15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运转状态;
图16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导风板的方向变化情况;
图17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运转状态;
图18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图19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图20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图21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第五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运转状态;
图22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图23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第六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运转状态;
图24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图25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图26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图27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图28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一种传统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图29是一透视图,示出一种传统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吹出的空气流的流动情况;
图30是一透视图,示出上述传统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吹出的空气流的流动情况;
图31是一示意图,示出当上述传统空气调节机正在运转时在房间的中间截面上观察到的温度分布;
图32是一示意图,示出当上述传统空气调节机正在运转时在房间的中间截面上观察到的离子浓度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便于描述,诸如在图28至32的传统实例中示出的部件被标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具有被保持于机箱2内的本体。
机箱2的背面上形成有卡爪(未示出)。机箱2通过那些卡爪与一块被安装于墙壁上的安装板连接而被支承于墙壁上。前面板3可拆卸地连接到机箱2的正面上,从而盖住所述本体。在机箱2的顶面上形成有吸入口4a。在前面板3的上端与机箱2之间留有一间隙,从而形成吸入口4c。
在前面板3的下端与机箱2的下端之间的间隙内形成有吹出口5。该吹出口5由第一和第二开口5a和5b组成,每一个开口都在室内机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基本上是矩形形状。在第一和第二开口5a和5b之间没有清晰的边界,但是,为了便于描述,将吹出口5的下部称为第一开口5a,而将吹出口5的上部称为第二开口5b。沿着第二开口5b的上端,形成有一与前面板3成一体的导风部20,使之从面板上突出。
在室内机1的内部,形成有气流通道6,该气流通道6将吸入口4a和4c与吹出口5连通。在气流通道6的内部,在机箱2的前面,设有风机7,用于将空气吹出。比如,采用一个横流风机作为风机7。
在朝向前面板3的位置设有空气过滤器8,它收集并移除通过吸入口4a和4c所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灰尘。在气流通道6中,在风机7与空气过滤器8之间,设有室内热交换器9。在前面板3与室内热交换器9之间留有一空间,以便延伸出一预定的距离。通过吸入口4a和4c吸入的空气经过此空间,以致与室内热交换器9形成大面积的接触。
该室内热交换器9被连接到一压缩机62上(参见图3)。当压缩机被驱动时,开始一个制冷循环。当该制冷循环开始时,在冷却运转中,室内热交换器9被冷却到低于环境温度的温度;在加热运转中,室内热交换器9被加热到高于环境温度的温度。在室内热交换器9与空气过滤器8之间,设有温度传感器61(参见图3),其检测所吸入空气的温度。在室内机1的侧部,设有控制器60(参见图30),其控制空气调节机的驱动。
在室内热交换器9的前部和后部的下面,设有排水盘10,排水盘10收集在冷却或者除湿运转期间从室内热交换器9上滴下的凝露。前侧排水盘10被安装到前面板3上,而后侧排水盘10与机箱2形成为整体。
在前侧排水盘10上设有离子发生装置30,其发射面30a朝向气流通道6。从离子发生装置30的发射面30a产生的离子被发射到气流通道6内,然后通过吹出口5被吹入到房间内。该离子发生装置30具有一个发射电极,以便通过电晕放电产生正离子或者负离子,当外加电压为正时产生正离子,主要由H+(H2O)n组成,当外加电压为负时产生负离子,主要由O2 -(H2O)m组成。
离子H+(H2O)n和O2 -(H2O)m一起聚集在微生物的表面上,并附寄在空气中的靠空气传播的细菌比如微生物上。如下面的公式所表示,这些离子相互碰撞从而在靠空气传播的细菌上产生原子团、特别是[·OH](羟基)和H2O2(过氧化氢),因而消灭它们,实现灭菌。
      (1)
                   (2)
(3)
根据其使用的目的,离子发生装置30的运转可以被在以下三个模式之间切换:在一个模式中它产生的负离子多于正离子,在一个模式中它产生的正离子多于负离子,在另一个模式中它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数量大致相等。
在气流通道6内,在吹出口5的第一开口5a附近,设有水平的叶片11a和11b(风向板)使之朝向外部。水平叶片11a和11b允许送风角在一个基本水平方向与一个向下方向之间的垂直方向上变化。在水平叶片11a和11b的后面,设有垂直叶片12,其允许送风角在左右方向上变化。
第二开口5b通过分支通道13与气流通道6连通,该分支通道13沿向上倾斜的方向从气流通道6上分叉。气流通道6与分支通道13一起形成了空气循环通道用于空气循环。在分支通道13的开口端,设有导风板14,其具有一旋转轴14a枢装在前面板3上。导风板14被进行过绝热处理以防止发生凝露现象。
图2是一剖面图,示出吹出口5周围部分的细节。分支通道13的上壁面13a是一个倾斜的表面以便向前升高。导风部20的底面是沿着分支通道13的上壁面13a形成的,从而将从第二开口5b吹出的空气平滑地导入到房间内。
图3是一电路图,示出空气调节机的制冷循环。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被连接到室外机上。室外机(未示出)包括压缩机62,四位转换阀63,室外热交换器64,风机65和流速控制机构66。压缩机62的一端由四位转换阀63通过一根制冷管67连接到室外热交换器64上。压缩机62的另一端由四位转换阀63通过制冷管67连接到室内热交换器9上。室外热交换器64与室内热交换器9由流速控制机构66通过制冷管67连接到一起。
当冷却运转开始时,压缩机62被驱动,风机7旋转。这就开始了制冷循环68,其中,制冷剂从压缩机62通过四位转换阀63、室外热交换器64、流速控制机构66、室内热交换器9以及四位转换阀63流回压缩机62。
当该制冷循环被执行时,在冷却运转中,室内热交换器9被冷却到低于室温的温度;在加热运转中,四位转换阀63被切换,从而风机65旋转,并且制冷剂被反向循环。结果,室内热交换器9被加热到一个高于室温的温度。
图4是一方框图,示出空气调节机的结构。控制器60设有一个微型计算机,并根据使用者的操作以及用于检测所吸入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1的馈送而控制风机7、压缩机62、离子发生装置30、垂直叶片12、水平叶片11a和11b以及导风板14的驱动。
图5是一方框图,示出控制器60的详细结构。控制器60包括CPU71,其执行各种算术运算。输入电路72和输出电路73被连接到CPU上,前者接收一输入信号,后者输出由CPU71所执行的运算结果。还设有存储器74,将要由CPU71执行的算术运算以及运算结果被临时存储在存储器74中。
输入电路72接收由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所检测的信号,该检测器76检测水平叶片11a和11b的旋转角(参见图1)。输出电路73被连接到导风板驱动器75上,该驱动器75设有电动机以用于驱动导风板14(参见图1)。
如下文将描述的,当第一开口5a开启时,导风板14关闭第二开口5b,从而调节后的空气被向下吹出。当第二开口5b开启时,则水平叶片11a和11b旋转以稍微开启第一开口5a,从而调节后的空气被向上吹出。
通过遥控装置(未示出)的操作,当第一开口5a开启时,第二开口5b能被关闭。在此情形下,水平叶片11a和11b的角度被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检测。根据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检测的角度,控制器60驱动导风板驱动器75。
用于从遥控装置接收操作信号的光接收部(未示出)的输出被馈送到控制器60。通过遥控装置的预定操作,而与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的检测结果无关,导风板14能够被导风板驱动器75驱动。
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中,当其运转开始时,风机7被驱动而旋转。此外,制冷剂从室外机(未示出)流向风机7以执行制冷循环。结果,空气通过吸入口4a和4c被吸入到室内机1中,而空气中所含的灰尘被空气过滤器8除去。
吸入室内机1的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9进行热交换,因而被冷却或者被加热。然后空气通过气流通道6,之后其方向被垂直叶片12和水平叶片11a和11b分别在右/左和上/下方向上进行调节,接着通过吹出口5的第一开口5a被以基本上水平至向下的方向(如箭头A1所示)吹入房间。同时,导风板14保持关闭,因而没有空气通过第二开口5b吹出。
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一开始时,房间内的空气就需要很快地循环。为此,风量比如被设定为“强”以使风机7高速旋转,从而与室内热交换器9已经进行热交换的空气通过吹出口5被有力地吹出。图6示出了此时整个房间内的空气流的状态。经过第一开口5a(参见图1)向下吹出的空气(B)沿着箭头所示的路径在房间R内循环,然后回流到吸入口4a和4c。
当温度传感器61检测出室温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异已经变小时,风机7被控制使得风量逐渐减小比如成“微风”。此外,如图7所示,水平叶片11a和11b被旋转以稍微开启第一开口5a,且导风板14被旋转以致开启第二开口5b。
因而,由吸入4a和4c吸入的空气通过气流通道6和分支通道13循环,然后通过第二开口5b以及通过水平叶片11a和11b之间的间隙向上吹出。此时,沿着分支通道13的上壁面13a循环的空气沿着导风部20的底面20a平稳地流动,导风部20的前沿20b就切断了柯安达效应(Coanda effect,附壁效应)。这样,调节后的空气被径直在一个向前、向上的方向上(由箭头A2标识),从而不沿着前面板3流动。
图8示出此时空气中的空气流的状态。经过第一和第二开口5a和5b沿向前、向上的方向吹出(参见图7)的空气(B″)沿着由箭头所示的路径在房间R内循环,然后回流到吸入口4a和4c。防止使用者不断地接收冷或者热空气,因而使用者就不会感觉到不舒适。这提高了舒适性。而且,在制冷运转期间能够防止使用者的体温被局部降低。这提高了对健康的安全性。
因为水平叶片11a和11b被如此控制以致稍微打开第一开口5a,由于柯安达效应,从第一开口5a吹出的空气直接沿着水平叶片11a和11b向上吹出。此时,调节后的空气沿着水平叶片11a和11b的两侧经过,因而在其不同的两侧之间没有产生温差。这就防止发生凝露现象。在水平叶片11a和11b被经过绝热处理的情形下,第一开口5a可以被关闭。
由于水平叶片旋转,它们被成形为当旋转时可以避免与气流通道6的壁面发生干涉。这样,假如水平叶片被制造成单一的板形件,当第一开口5a被关闭时,就留出了一宽的间隙,导致空气通过该间隙泄漏而直接吹向使用者。为了防止此现象,最好是,比如在此实施例中,水平叶片11a和11b被制成多个板形件,以便当第一开口关闭时,只留出一小的间隙。
而且,以不同的角度设置所述多个水平叶片11a和11b能够很容易地将调节后的空气沿着单个水平叶片11a和11b向上导引,因而减少了空气通过间隙泄漏并向下吹出。最好是,使得导风板14在颜色和形状方面具有类似于水平叶片的外观,以便导风板14看起来是水平叶片的一部分。这有利于改善外观。
另一方面,由于有导风部20,从第二开口5b吹出的调节后的空气被在一个向前、向上的方向上以一种射流的形式吹出,而不是沿着前面板3流动。这防止了短路,即,调节后的空气通过吸入口4a和4c回流到室内机1的现象。
以此方式,有可能防止空气调节机的致冷或者加热效率降低,并能防止在前面板3的表面上凝露的增加以及在室内热交换器9的表面上冷凝水的凝结或扩大。因而,就有可能防止冷凝水或者冻冰的融化水排放到房间内,并能防止机箱2、前面板3等由所形成的冰施加的压力下发生变形或者损坏。
另外,因其接触面与前面板3结合形成的空气粘性而导致的风速下降能被防止。这样,空气流能到达房间内的每一个角落,从而提高了房间内的搅动效率。此外,由于导风部20设置在前面板3的下端并从那里突出,室内机1的外观未被破坏,导风部20的前沿20b衰减了柯安达效应,防止了短路。
图9示出在所谓的稳定冷却状态下所观察到的房间内的温度分布情况,作为在图6和8所示房间R内执行冷却运转的结果,设定温度(28℃)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如在前述和在图29至32所示的传统实例中那样,房间R是如此的宽敞以致占据了6个塌塌米(2,400mm高,3,600mm宽,2,400mm深)的空间,且测量是在分别在高度和宽度方向上相互间隔600mm的6点乘以8点共计48点位置上进行的,这些点位于图8中由点划线所标识的中间截面上。而且,在该稳定冷却状态下,空气流具有下面的特性:风量柔和,风向基本上向上。
如图8和9清晰所示,从室内机1的第一和第二开口5a和5b沿向前、向上的方向吹出调节后的空气被导风部20导引而到达房间R的天花板。空气之后沿着天花板表面、然后沿着与室内机1相对的墙壁面、再后沿着地面、接着沿着安装室内机1的墙壁面流动,直到空气最后通过吸入口4a和4c从室内机1的两侧被吸入到室内机1内。
以此方式,空气流达到了在房间宽度上的搅动,使得房间R内的温度分布围绕设定温度而均匀分布。就是说,有可能获得一个舒适的空间,除了房间R的上部之外,使用者的整个生活空间基本上被均匀地保持在28℃的设定温度,并且几乎没有任何风直接吹向使用者。
图10示出在与上述相同的房间R内当离子发生装置30被驱动时所观察到的离子浓度分布,在所述稳定冷却状态下,离子与调节后的空气一起被吹入房间内。测量是在与图9相同的截面D上进行的(参见图8)。设定温度是28℃,风量是柔和的,方向向上。图中的箭头示出在测量期间所观察到的空气流流动情况。图中示出的数值代表不同点的离子浓度(每cm3内的离子数),符号“+”和“-”分别表示正离子和负离子。
此图示出了下面的情况。如上所述,由于柯安达效应,与调节后的空气一起,离子沿着天花板表面、然后沿着与室内机1相对的墙壁面、再后沿着地面、接着沿着安装室内机1的墙壁面流动,直到离子最后通过吸入口4a和4c从室内机1的两侧被吸入到室内机1内。因而,空气流快速地到达了房间R的角落。这样,就可能使得在房间R角落内的离子浓度比传统方式所获得的要高。通常,空气趋向于滞留在房间的角落里,导致象传统的技术那样降低了空气纯度性能。然而,具有了上述效果,就可能大大地提高房间角落里的空气纯度性能。
通过采用离子发生装置30使之在房间内产生并释放比正离子更多的负离子,就可能获得因负离子而带来的松弛效果。即使在此情形下,就可能获得如上所述的均匀的离子浓度。
通过交替地采用由室内机1的吹出口5的第二开口5b沿着向前、向上的方向吹出的空气流和由吹出口5的第一开口5a沿着向前、向下的方向吹出的空气流,也有可能使离子遍布整个房间。这使得有可能增加房间角落里的离子浓度,并能将离子排放到房间的大致中间部位。以此方式,有可能从整体上增加房间内的离子浓度,并使房间内的离子浓度更加均匀。
而且,如上所述,通过遥控装置的操作,当第一开口5a打开时,第二开口5b能被关闭。此时,如图11所示,比如,假如水平叶片11a和11b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角是0°,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被设定为+30°。这允许调节后的空气通过第一开口5a沿着基本上水平的方向以及通过第二开口5b向上吹出。
当水平叶片11a和11b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角是-30°,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被设定为0°。这允许调节后的空气通过第一开口5a向下以及通过第二开口5b沿着一个基本水平的方向吹出。同样,当水平叶片11a和11b的倾角是-10°和-20°,则导风板14被分别设定为+20°和+10°。
因而,即使调节后的空气通过第一开口5a被有力地吹出,调节后的空气也被通过第二开口5b沿着基本水平至向上的方向吹出。这使得有可能快速冷却或者加热房间直至房间的每一个角落。
当水平叶片11a和11b的倾角变得接近于水平时,则导风板14的倾斜度变得更加向上,以致调节后的空气通过吹出口5沿着向前、向上的方向吹出。空气然后回流到位于吹出口5之上的吸入口4a和4c,结果,空气在房间的上部循环。这使得有可能减少了在房间下部循环的调节后的空气的量。这样,通过将水平叶片11a和11b设定在一个需要的角度,就有可能改变房间内的循环型式使之达到使用者想要的目的,并因而获得改善的舒适性。
当预定的操作信号从遥控装置传送到光接收部时,无论水平叶片11a和11b的倾角如何,则导风板14被设定在所需的角度上。比如,假如使用者的指示是“风向1”,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设定在+30°;假如使用者的指示是“风向2”,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设定在+20°;假如使用者的指示是“风向3”,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设定在0°。以此方式,有可能使风向的设定适合使用者的偏好。
如果使用者所选择的操作模式是“强风冷却”或者“柔风加热”,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设定在0°。如果使用者所选择的操作模式是“柔风冷却”、“微风加热”、“离子消毒”、用下文所述的除臭装置“除臭”、用下文所述的气味传感器和灰尘传感器或者类似物进行“空气净化”,则导风板14被设定在+20°。如果使用者所选择的操作模式是“微风冷却”或者“除湿”,则导风板14被设定在+30°。如果使用者所选择的操作模式是“强风加热”,则导风板14被设定在一个能够覆盖第二开口5b的位置。
以此方式,可将风向设定成能最好地适合使用者所选择的操作模式,使得具有更高或者更低吹出温度的调节后的空气的部分被更多地向上吹出。这使得有可能减少热或冷空气直吹使用者,因而进一步减少了使用者的不舒适性。
当通过第二开口5b吹出的风量变得非常小时,导风部20的前沿20b不再衰减柯安达效应。结果,比如,当吹出的风量被设定为比“微弱”更弱比如“很微弱”时,如图12所示,在导风部20的上方产生涡流25,此外,通过第二开口5b向上吹出的调节后的空气通过吸入口4a和4c被吸入(如箭头A3所示)。因而,就可能强制地导致短路。
这使得正离子和负离子循环通过室内机1的内部,并因而对室内机1的内部消毒,实现对室内机1的净化。此时,假如调节后的空气的温度低,则冷凝水会凝结或者结冰,导致因冷凝水的飞溅或者所结成的冰施加的压力引起的损坏。为了防止发生此现象,最好是将温度设定成比在冷却运行中高些。
同样,对空气调节机执行除湿操作时,当与室内热交换器9进行热交换被除湿的低温空气以微风的形式向上吹出时,就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通过采用二次加热干燥型的除湿装置就可以实现除湿操作,该除湿装置在室内热交换器内设有蒸发器和冷凝器。
这就是说,通过上述蒸发器内的热交换器冷却和除湿的空气然后被上述冷凝器内的热交换器加热,再吹出到房间内。这使得有可能执行除湿而不会降低室温。此时,有可能防止冷凝器内其温度已经升高但仍然低于体温的空气一直直吹使用者,从而使房间内的温度分布均匀。
假如在接近室内机1的天花板上有横梁或者障碍物,从那里看是在向前、向上的方向上,则由第二开口5b向上吹出的空气被返回来,然后通过吸入口4a和4c吸入,结果短路的比例更大。这可以通过在遥控装置上或者在室内机1上设置一个开关(抑制装置)来解决,上述开关用于防止导风板14开启以及空气流沿着向前向上的方向吹出。这使得有可能以一种适合于所用空气调节机的状况的方式控制风向。
在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9之前,导风部20的顶面和前侧排水盘10的顶面与空气接触,而导风部20的底面和前侧排水盘10的底面与已经通过吹出口5吹出的调节后的空气接触。这样,由于导风部20与前侧排水盘10的不同侧面之间存在温差,它们具有凝结的倾向。为了防止这种凝结现象,最好是在导风部20和前侧排水盘10上安装由树脂泡沫或类似材料制成的绝热元件。导风部20和前侧排水盘10可以被制成中空并设有由空气或真空层形成的绝热元件。
图13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在上述图1至17的第一实施例中示出的那些部件被标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上壁面13a不从吹出口5突出,而且,取代导风部20(参见图1),在前面板3上形成有一个大致矩形的凹槽部28,其在室内机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在其它方面,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14示出上述凹槽部28周围的部分。正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分支通道13的上壁面13a是倾斜的从而向前升高的表面。凹槽部28设置在前面板3与上壁面13a之间,凹槽部28的底面28a与分支通道13的上壁面13a一起形成了尖的突出部29。
以与上述方式类似的方式,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开始时,房间内的空气通过吸入口4a和4c被吸入室内机1。吸入室内机1的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9进行热交换,从而被冷却或者被加热。空气然后穿过气流通道6,之后其方向分别由垂直叶片12和水平叶片11a和11b在右/左和上/下方向上调节,然后通过吹出口5沿着一个基本水平至向下的方向(如箭头A1所示)被吹入房间内。
当温度传感器61(参见图4)检测出室温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异已经变小时,风机7被控制使得风量逐渐减小比如成“微风”。此外,如图15所示,水平叶片11a和11b被旋转以稍微开启第一开口5a,并且导风板14被旋转以致开启第二开口5b。
因而,通过气流通道6循环的调节后的空气再通过分支通道13循环,然后通过第二开口5b以及通过水平叶片11a和11b之间的间隙吹出。这里,由凹槽部28形成的突出部29衰减了柯安达效应,从而,如箭头A2所示,空气沿着向前、向上的方向以射流的形式吹出,而不是沿着前面板3流动。
通过遥控装置的操作,当第一开口5a开启时,第二开口5b被打开,如图16所示,比如,假如水平叶片11a和11b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角是0°,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被设定为+30°。这允许调节后的空气通过第一开口5a沿着基本上水平的方向以及通过第二开口5b向上吹出。
当水平叶片11a和11b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角是-30°时,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被设定为0°。这允许调节后的空气通过第一开口5a向下以及通过第二开口5b沿着一个基本水平的方向吹出。同样,当水平叶片11a和11b的倾角是-10°和-20°时,则导风板14被分别设定为+20°和+10°。
因而,正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即使调节后的空气通过第一开口5a被有力地吹出,调节后的空气也被通过第二开口5b沿着一个基本水平至向上的方向吹出。这使得有可能快速冷却或者加热房间直至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当水平叶片11a和11b的倾角变得接近于水平时,则导风板14的倾斜度也变得接近于水平,减少了在房间下部循环的调节后的空气的量。这样,通过将水平叶片11a和11b设定在一个需要的角度,就有可能改变房间内的循环型式使之达到使用者想要的目的,并因而获得改善的舒适性。
当通过第二开口5b吹出的风量变得非常小时,突出部29不再使得柯安达效应衰减。结果,比如,当吹出的风量被设定为比“微弱”更弱比如“很微弱”时,如图17所示,在凹槽部28内产生一种涡流25,此外,通过第二开口5b向上吹出的调节后的空气通过吸入口4a和4c被吸入(如箭头A3所示)。因而,就可能强制地导致短路。这允许正离子和负离子循环通过室内机1的内部,并因而对室内机1的内部消毒,实现对室内机1的净化。
图18和图19是示意性侧视剖面图,分别示出本发明第三和第四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在这些图中,在上述图1至17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示出的那些部件被标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气流通道6内附设有温度传感器81,以便用于检测调节后的空气的吹出温度。
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取代上述图5所示的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的输出,而将上述温度传感器81的输出馈送到控制器60,从而,基于温度传感器81的检测结果,导风板驱动器75被驱动。在其它方面,这些实施例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
以与上述方式类似的方式,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开始时,房间内的空气通过吸入口4a和4c被吸入室内机1。吸入室内机1的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9进行热交换,从而被冷却或者被加热。空气然后穿过气流通道6,之后其方向分别由垂直叶片12和水平叶片11a和11b在右/左和上/下方向上调节,然后通过吹出口5沿着基本水平至向下的方向(如箭头A1所示)被吹入房间内。
当温度传感器61(参见图4)检测出室温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异已经变小时,风机7被控制使得风量逐渐减小比如成“微风”。此外,如图7或图15所示,水平叶片11a和11b被旋转以稍微开启第一开口5a,并且导风板14被旋转以致开启第二开口5b。
因而,通过气流通道6循环的调节后的空气再通过分支通道13循环,然后通过第二开口5b以及通过水平叶片11a和11b之间的间隙吹出。这里,由导风部20的前沿或者突出部29衰减了柯安达效应,从而,如箭头A2所示(参见图7或图15),空气沿着向前、向上的方向以射流的形式吹出,而不是沿着前面板3流出。
通过遥控装置的操作,当第一开口5a开启时,第二开口5b被打开。此时,比如,假如由温度传感器81检测到的吹出温度是10℃或者更低,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被设定为+30°。假如吹出温度在10℃至15℃的范围内,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20°,而且,假如吹出温度为15℃或者更高,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0°。
由于低温空气的比重大于高温空气的比重,根据吹出温度而变化导风板14的角度使得调节后的空气具有较低的吹出温度而被更向上地吹出。这就减小了直接吹向使用者的低温空气,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使用者的不舒适性。
图20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在上述图18示出的第三实施例中的那些部件被标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省去了水平叶片11a和11b(参见图18),导风板14能够旋转以便被设定在下列不同位置之一:导风板关闭吹出口5的位置,导风板允许调节后的空气能够沿着基本上水平至向下的方向吹出的位置,导风板允许调节后的空气能够沿着向前、向上的方向吹出的位置,以及导风板强制造成短路的位置。在其它方面,该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相同。
以与上述方式类似的方式,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开始时,房间内的空气通过吸入口4a和4c被吸入室内机1。吸入室内机1的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9进行热交换,从而被冷却或者被加热。空气然后穿过气流通道6,之后其方向分别由垂直叶片12和导风板14在右/左和上/下方向上调节,然后通过吹出口5沿着基本水平至向下的方向(如箭头A1所示)被吹入房间内。
当温度传感器61(参见图4)检测出室温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异已经变小时,风机7被控制使得风量逐渐减小比如成“微风”。此外,如图21所示,导风板14被旋转。因而,通过气流通道6循环的调节后的空气被通过吹出口5吹出,如图所示。这里,由导风部20的前沿20b衰减了柯安达效应,从而,如箭头A2所示,空气沿着一个向前、向上的方向以射流的形式吹出,而不是沿着前面板3流动。这样,就获得了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通过遥控装置的操作,导风板14的开启角度能够变化。此时,比如,假如由温度传感器81检测到的吹出温度是10℃或者更低,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被设定为+30°。假如吹出温度在10℃至15℃的范围内,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20°,而且,假如吹出温度为15℃或者更高,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0°。这样,正如第三实施例一样,就可能减小了直吹使用者的低温空气,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使用者的不舒适性。
图22是一示意性侧视剖面图,示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在上述图19示出的第四实施例中的那些部件被标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省去了水平叶片11a和11b(参见图19),导风板14能够旋转以便被设定在下列不同位置之一:导风板关闭吹出口5的位置,导风板允许调节后空气能够沿着基本上水平至向下的方向吹出的位置,导风板允许调节后空气能够沿着向前、向上的方向吹出的位置,以及导风板强制造成短路的位置。在其它方面,该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相同。
以与上述方式类似的方式,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开始时,房间内的空气通过吸入口4a和4c被吸入室内机1。吸入室内机1的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9进行热交换,从而被冷却或者被加热。空气然后穿过气流通道6,之后其方向分别由垂直叶片12和导风板14在右/左和上/下方向上调节,然后通过吹出口5沿着一个基本水平至向下的方向(如箭头A1所示)被吹入房间内。
当温度传感器61(参见图4)检测出室温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异已经变小时,风机7被控制使得风量逐渐减小比如成“微风”。此外,如图23所示,导风板14被旋转。因而,通过气流通道6循环的调节后空气被通过吹出口5吹出,如图所示。这里,突出部29衰减了柯安达效应,从而,如箭头A2所示,空气沿着一个向前、向上的方向以射流的形式吹出,而不是沿着前面板3流动。这样,就获得了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通过遥控装置的操作,导风板14的开启角度能被改变。此时,比如,假如由温度传感器81检测到的吹出温度是10℃或者更低,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被设定为+30°。假如吹出温度在10℃至15℃的范围内,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20°,以及,假如吹出温度为15℃或者更高,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0°。这样,正如第三实施例那样,就可能减小了直吹使用者的低温空气,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使用者的不舒适性。
图24和图25是示意性侧视剖面图,分别示出本发明第七和第八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在这些图中,在上述图1至17所示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那些部件被标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这些实施例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省去了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参见图5)。
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温度传感器61被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9与空气过滤器8之间,而且,在图5中,温度传感器61的输出被馈送到控制器60,从而,基于温度传感器61的检测结果,导风板驱动器75被驱动。在其它方面,这些实施例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
以与上述方式类似的方式,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开始时,房间内的空气通过吸入口4a和4c被吸入室内机1。吸入室内机1的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9进行热交换,从而被冷却或者被加热。空气然后穿过气流通道6,之后其方向分别由垂直叶片12和水平叶片11a和11b在右/左和上/下方向上调节,然后通过吹出口5沿着基本水平至向下的方向(如箭头A1所示)被吹入房间内。
当温度传感器61检测出室温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异已经变小时,风机7被控制使得风量逐渐减小比如成“微风”。此外,如图7或图15所示,水平叶片11a和11b被旋转以稍微开启第一开口5a,并且导风板14被旋转以致开启第二开口5b。
因而,通过气流通道6循环的调节后空气再通过分支通道13循环,然后通过第二开口5b以及通过水平叶片11a和11b之间的间隙吹出。这里,导风部20的前沿20b或者突出部29衰减了柯安达效应,从而,如箭头A2所示(参见图7或图15),空气沿着一个向前、向上的方向以射流的形式吹出,而不是沿着前面板3流出。这样,就获得了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通过遥控装置的操作,当第一开口5a开启时,第二开口5b被打开。此时,比如,假如在冷却运转中,吸入空气的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差是1℃或者更低,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被设定为+30°。假如吸入空气的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差在1℃至5℃的范围内,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20°,以及,假如吸入空气的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差为5℃或者更高,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0°。以此方式,正如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那样,就可能减小了直吹使用者的冷空气,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使用者的不舒适性。这里,如如第五和第六实施例中那样,基于温度传感器61的检测结果,可以驱动导风板驱动器75。
图26和图27是示意性侧视剖面图,分别示出本发明第九和第十实施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已在上述图1至17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示出的那些部件被标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这些实施例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具有相同的结构,除了下列不同之外:取代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参见图5),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2,以便用于检测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
在图5中,温度传感器82的输出被馈送到控制器60,从而,基于温度传感器82的检测结果,导风板驱动器75被驱动。在其它方面,这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而且,取代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的输出,而将上述温度传感器82的输出馈送到控制器60,从而,基于温度传感器82的检测结果,导风板驱动器75被驱动。在其它方面,这些实施例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
以与上述方式类似的方式,当空气调节机的运转开始时,房间内的空气通过吸入口4a和4c被吸入室内机1。吸入室内机1的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9进行热交换,从而被冷却或者被加热。空气然后穿过气流通道6,之后其方向分别由垂直叶片12和水平叶片11a和11b在右/左和上/下方向上调节,然后通过吹出口5沿着基本水平至向下的方向(如箭头A1所示)被吹入房间内。
当温度传感器61(参见图4)检测出室温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异已经变小时,风机7被控制使得风量逐渐减小比如成“微风”。此外,如图7或图15所示,水平叶片11a和11b被旋转以稍微开启第一开口5a,并且导风板14被旋转以致打开第二开口5b。
因而,通过气流通道6循环的调节后空气再通过分支通道13循环,然后通过第二开口5b以及通过水平叶片11a和11b之间的间隙吹出。这里,导风部20的前沿20b或者突出部29衰减了柯安达效应,从而,如箭头A2所示(参见图7或图15),空气沿着向前、向上的方向以射流的形式吹出,而不是沿着前面板3流出。这样,就获得了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通过遥控装置的操作,当第一开口5a开启时,第二开口5b被打开。此时,比如,假如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是10℃或者更低,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被设定为+30°。假如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在10℃至15℃的范围内,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20°。假如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为15℃或者更高,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0°。这样,正如第一和第二实施例那样,就可能减小了直吹使用者的冷空气,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使用者的不舒适性。这里,可以设置一个如在第五和第六实施例中设置的温度传感器一样的温度传感器82。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该实施例具有与上述图1至12所示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除了下列不同之外:取代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参见图5),而设有一个转速检测器。该转速检测器用于检测风机7的转速并从而检测通过吹出口5吹出的调节后空气的量。在图5中,转速检测器的输出被馈送给控制器60,从而,根据该转速检测器的检测结果,驱动导风板驱动器75。在其它方面,此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相同。
采用此结构,通过遥控装置的操作,当第一开口5a开启时,第二开口5b被打开,根据风量大小可以改变导风板14的角度。比如,假如设定风量是“强”,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被设定为0°。假如设定风量是“柔和”,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20°。假如设定风量是“温和”,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30°。
这样,当风量小时,调节后空气就向上吹出以防止距离缩短,风达到该距离并因而获得冷却或加热房间直至其每一个角落的效果。反之,当风量大时,调节后空气就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吹出以减少调节后空气向向上方向的不必要的吹出,并因而实现有效的冷却或加热。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转速检测器以取代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在第五和第六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转速检测器以取代温度传感器61。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该实施例具有与上述图1至12所示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除了下列不同之外:取代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参见图5),而设有一个频率检测器。该频率检测器用于检测压缩机62(参见图3)的频率。在图5中,频率检测器的输出被馈送给控制器60,从而,根据该频率检测器的检测结果,驱动导风板驱动器75。在其它方面,此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相同。
采用此结构,通过遥控装置的操作,当第一开口5a开启时,第二开口5b被打开,根据压缩机62的频率大小可以改变导风板14的角度。比如,假如频率是70Hz或者更高,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被设定为+30°。假如频率在40Hz至70Hz的范围内,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20°。假如频率是40Hz或者更低,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0°。
在冷却运转中,当压缩机62的频率高时,冷却性能提高,导致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变低。当压缩机62的频率低时,冷却性能降低,导致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变高。因而,以与上述方式类似的一种方式,有可能使得具有较低吹出温度的调节后空气的部分被更多地向上吹出。这样,就有可能减少低温空气直吹使用者,因而进一步减少了使用者的不舒适性。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一个频率检测器以取代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在第五和第六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一个频率检测器以取代温度传感器61。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该实施例具有与上述图1至12所示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除了下列不同之外:取代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参见图5),而设置消耗电流检测器。该检测器设有变流器或者类似装置,其产生与电流成正比的二次电压,并检测空气调节机运转时所消耗的电流。在图5中,该消耗电流检测器的输出被馈送给控制器60,从而,根据该消耗电流检测器的检测结果,驱动导风板驱动器75。在其它方面,此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相同。
采用此结构,通过遥控装置的操作,当第一开口5a开启时,第二开口5b被打开,根据空气调节机运转时所消耗的电流大小可以改变导风板14的角度。比如,假如操作电流是12A或更高,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被设定为+30°。假如操作电流在7A至12A的范围内,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20°。假如操作电流是7A或更低,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0°。
当空气调节机的操作电流较大时,则压缩机62的频率(参见图3)被期望是较高的,从而在冷却运转中,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变低。当空气调节机的操作电流小时,则压缩机62的频率被期望是较低的,从而在冷却运转中,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变高。因而,以与上述方式类似的一种方式,有可能使得具有较低吹出温度的调节后空气的部分被更多地向上吹出。这样,就有可能减少低温空气直吹使用者,因而进一步减少了使用者的不舒适性。
空气调节机的操作电流可以增大,这不仅是压缩机62的频率增大的结果,而且是室外负载增加或其它因素的结果。当压缩机62的频率增大时,电流突然变大。因而导风板14可能会因单位时间内的电流变化而被驱动。比如,适当地,只要电流变化为1A或更低,则上述控制就不执行,而仅仅当电流变化大于1A时,才执行上述控制。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消耗电流检测器以取代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在第五和第六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消耗电流检测器以取代温度传感器61。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该实施例具有与上述图1至12所示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除了下列不同之外:取代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参见图5),而设置室外转速检测器。该室外转速检测器检测室外机上的风机65的转速,并因而检测通过它的吸入口(未示出)被吸入到室外机的风量。在图5中,该室外转速检测器的输出被馈送给控制器60,从而,根据该室外转速检测器的检测结果,驱动导风板驱动器75。在其它方面,此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相同。
采用此结构,通过遥控装置的操作,当第一开口5a开启时,第二开口5b被打开,根据被吸入室外机的风量大小可以改变导风板14的角度。比如,假如所吸入的风量为“强”,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被设定为+30°。假如所吸入的风量为“柔和”,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20°。假如所吸入风量为“温和”,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0°。
在冷却运转中,当压缩机62(参见图3)的频率高时,则由室外机的风机65吸入的风量就变大,从而冷却性能提高,而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变低。当压缩机62(参见图3)的频率低时,则由室外机的风机65吸入的风量就变小,从而冷却性能降低,室内热交换器9的温度变高。因而,以与上述方式类似的一种方式,有可能使得具有较低吹出温度的调节后空气的部分被更多地向上吹出。这样,就有可能减少低温空气直吹使用者,因而进一步减少了使用者的不舒适性。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一个室外转速检测器以取代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在第五和第六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一个室外转速检测器以取代温度传感器61。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该实施例具有与上述图1至12所示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除了下列不同之外:取代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参见图5),而设置一个湿度传感器。该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9与空气过滤器8之间,用于检测所吸入空气的湿度。在图5中,该湿度传感器的输出被馈送给控制器60,从而,根据该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驱动导风板驱动器75。在其它方面,此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相同。
采用此结构,通过遥控装置的操作,当第一开口5a开启时,第二开口5b被打开,根据所吸入空气的湿度大小可以改变导风板14的角度。比如,假如吸入空气的湿度与设定湿度之间的差值为20%或更高,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被设定为+30°。假如吸入空气的湿度与设定湿度之间的差值在5%至20%的范围内,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20°。假如吸入空气的湿度与设定湿度之间的差值为5%或更低,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0°。
这样,当吸入空气的湿度与设定湿度之间的差值大时,则调节后空气被更多地向上吹出,以致房间内的空气被完全搅动。这使得房间的每个角落能够快速地获得一种合适的湿度平衡。反之,当吸入空气的湿度与设定湿度之间的差值小时,则调节后空气被沿着基本水平的方向吹出,以致减少了空气沿向上方向的不必要吹出。这能够获得有效的空气调节效果。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湿度传感器以取代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在第五和第六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湿度传感器以取代温度传感器61。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例。该实施例具有与上述图1至12所示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除了下列不同之外:取代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参见图5),而设置灰尘传感器(纯度检测装置)。该灰尘传感器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9与空气过滤器8之间,用于检测所吸入空气中的灰尘因而检测房间内的空气纯度。在图5中,该灰尘传感器的输出被馈送给控制器60,从而,根据该灰尘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驱动导风板驱动器75。在其它方面,此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相同。
采用此结构,通过遥控装置的操作,当第一开口5a开启时,第二开口5b被打开,根据所吸入空气中的灰尘量可以改变导风板14的角度。比如,假如吸入空气中的灰尘量大,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被设定为+30°。假如吸入空气中的灰尘量中等,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20°。假如吸入空气中的灰尘量小,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0°。
这样,当吸入空气中所含的灰尘量大时,则调节后空气被更多地向上吹出,以致房间内的空气被完全搅动。这使得房间内的灰尘能被吸入室内机,并从而允许空气能被空气过滤器8快速地净化。这使得能够在短时间内净化整个房间内的空气。反之,当吸入空气中所含的灰尘量小时,则调节后空气被沿着基本水平的方向吹出,以致减少了空气沿向上方向的不必要吹出。这能够获得有效的空气调节效果。希望采用HEPA过滤器(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或者电气除尘器以取代空气过滤器8(参见图1),以提供更加有效的空气净化效果。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灰尘传感器以取代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在第五和第六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灰尘传感器以取代温度传感器61。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除了再设置除臭装置以取代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参见图5)以及设置气味传感器(纯度检测装置)之外,其它结构与上述图1至1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该气味传感器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9与空气过滤器8之间,用于检测所吸入空气中的致臭物质的浓度,因而检测房间内的空气纯度。在图5中,该气味传感器的输出被馈送给控制器60,从而,根据该气味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驱动导风板驱动器75。在其它方面,此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相同。
采用此结构,通过遥控装置的操作,当第一开口5a开启时,第二开口5b被打开,根据所吸入空气中致臭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导风板14的角度。比如,假如吸入空气中致臭物质的浓度大,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被设定为+30°。假如吸入空气中致臭物质的浓度中等,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20°。假如吸入空气中致臭物质的浓度小,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0°。
这样,当吸入空气中致臭物质的浓度大时,则调节后空气被更多地向上吹出,以致房间内的空气被完全搅动。这使得房间内的空气能被吸入室内机,并从而允许空气能被除臭装置快速净化。这使得能够在短时间内净化整个房间内的空气。反之,当吸入空气中致臭物质的浓度小时,则调节后空气被沿着基本水平的方向吹出,以致减少了空气沿向上方向的不必要吹出。这能够获得有效的空气调节效果。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气味传感器以取代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在第五和第六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气味传感器以取代温度传感器61。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例。除了设置一个离子传感器以取代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参见图5)之外,该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上述图1至1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该离子传感器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9与空气过滤器8之间,用于检测所吸入空气中的离子浓度。在图5中,该离子传感器的输出被馈送给控制器60,从而,根据该离子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驱动导风板驱动器75。在其它方面,此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相同。
采用此结构,通过遥控装置的操作,当第一开口5a开启时,第二开口5b被打开,根据所吸入空气中的离子浓度可以改变导风板14的角度。比如,假如吸入空气中的离子浓度低,则控制器60控制使导风板14被设定为+30°。假如吸入空气中的离子浓度中等,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20°。假如吸入空气中的离子浓度高,则导风板14被设定为0°。
这样,当吸入空气中的离子浓度低时,则含有大量离子的调节后空气被更多地向上吹出,以致房间内的空气被完全搅动。这使得离子能够快速扩散至整个房间。反之,当吸入空气中的离子浓度高时,则调节后空气被沿着一个基本水平的方向吹出,以致减少了空气沿向上方向的不必要吹出。这能够获得有效的空气调节效果。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一个离子传感器以取代风向板角度检测器76;在第五和第六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一个离子传感器以取代温度传感器61。
在第一至第十八实施例的任何实施例中,分支通道13的上壁面13a没有必要必须是一个平面,只要它被成形为向前升高即可;比如,它可以被成形为多个平面,或者被成形为一个曲面。导风部20的顶面(参见图1)和凹槽部28的底面(参见图13)可以被成形为一个从分支通道13的上壁面13a的前沿向上倾斜或者向下倾斜的表面。就是说,只要导风部20和突出部29被如此成形以致于将在柯安达效应下趋向于沿着前面板3的正面流动的空气流切断即可,它们可以具有除了第一至十八实施例所给出形状之外的任何形状。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调节后空气通过吹出口向下和向上吹出。从而,就能够防止使用者不断地接收冷或热风,并防止使用者感觉不舒服,因而获得改善的舒适性。而且,空气的吹出方向可以根据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态或者根据房间内的空气调节状态进行变化。这样,比如,在运转起动之后就能够立即将调节后空气通过吹出口向下吹出,以快速执行空气调节,然后一旦完成房间内的空气调节,就将调节后空气向上吹以获得更高的舒适性。即使在运转起动之后,调节后空气通过吹出口被有力地向下吹出,调节后空气也能够通过吹出口沿着基本上水平至向上的方向吹出,这依赖于运转状态,比如风向板的方向。这使得能够快速对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进行冷却和加热。
而且,形成通向吹出口的空气循环通道的上壁并且倾斜以向前升高的导向面、以及从该导向面的前沿向后延伸的平面或曲面,都是由凹槽部或导风部形成的。这使得能够防止通过吹出口向上吹出的空气在柯安达效应下有沿着空气调节机的正面流动的趋势,而且实现它也不损坏空气调节机的外观。
因而,能够防止短路并进而提高冷却或者加热效率。在冷却和除湿操作中,还能够防止凝露的增加,并防止冷凝水的结冰和生成。这使得能够防止冷凝水或者冰融化生成的水排放到房间内,并防止在所形成冰的压力下空气调节机的变形或者损坏。
而且,由于向上吹出的调节后空气不会沿着空气调节机的正面流动,就能够防止因空气的粘性导致的风速降低。这允许调节后空气以高速射流的形式到达房间的天花板,然后沿着与空气调节机相对的墙壁面、之后沿着地面、接着沿着安装室内机的墙壁面流动。这样,空气流就到达了房间的每个角落,使得空气能在房间宽度上的搅动。就是说,能够获得一个舒适的空间,在该空间内,除了房间R的上部,在使用者的整个生存空间内温度分布是均匀的,而且几乎没有任何风直吹使用者。
根据本发明,导风板的方向可以根据风向板的方向变化。通过减少调节后空气在房间的下部循环,使得能够改变房间内的空气循环型式以符合使用者的要求。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导风板的方向可以根据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态改变,诸如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温度、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空气调节机所消耗的电流、或者通过室外吸入口所吸入的风量。比如,这允许使得具有较低吹出温度的调节后空气的部分被更多地向上吹出,从而减少低温空气直吹使用者。这使得能够进一步减少使用者的不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导风板的方向可以根据通过吹出口吹出的风量改变。因而,比如,当风量小时,调节后空气就被更多的向上吹出以防止风的传播距离缩短,使得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冷却或加热。当风量大时,调节后空气就沿着一个大致水平方向吹出以减少调节后空气向向上方向的不必要的吹出,从而实现有效的冷却或加热。
根据本发明,导风板的方向可以根据空气中的空气调节状态改变,比如,通过吸入口所吸入空气的温度、通过吸入口所吸入空气的湿度、或者离子浓度。因而,比如,当吸入空气的空气调节程度与由使用者设定的空气调节程度之间的差异大时,调节后空气就被更多的向上吹出以完全搅动整个房间内的空气。这使得能够快速地提高空气调节程度直至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并因而在短时间内实现整个房间内的空气调节。相反,当吸入空气的空气调节程度与由使用者设定的空气调节程度之间的差异小时,调节后空气就沿着一个基本上水平的方向吹出以减少调节后空气向向上方向的不必要的吹出,实现有效的空气调节。
根据本发明,导风板的方向可以根据通过吹出口所吸入的空气中的灰尘量、或者致臭物质的含量改变。这样,比如,当吸入空气含有大量杂质时,调节后空气被更多的向上吹出以完全搅动整个房间内的空气。这使得能够将房间内的杂质吸入室内机并从而快速地净化空气。这样,就能够在短时间内调节整个房间内的空气。相反,当吸入空气含有少量杂质时,调节后空气就沿着一个基本上水平的方向吹出以减少其向向上方向的不必要的吹出,实现有效的空气调节。
根据本发明,采用一个抑制装置能够抑制空气从第二开口吹出。这能够使短路最小化,也就是,因在室内机附近存在墙壁或者障碍物,向上吹出的空气被返回并通过吹出口被吸入的现象。因而,能够以一种适合所用空气调节机状态的方式控制风向。

Claims (27)

1.一种空气调节机,其安装在房间内的墙壁面上并调节经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然后通过吹出口将该空气沿向下和向上的方向吹出,
其中,该调节后的空气的吹出方向根据该空气调节机的运行状态或者根据该房间内的空气调节状态而改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导向面,该导向面形成一通向吹出口的空气循环通道的上壁,该空气循环通道是倾斜的以便向前升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导风板,该导风板通过开启和关闭该吹出口从而沿所需的方向导引该空气,该导风板的开启状态基于该空气调节机的运行状态或者基于该房间内的空气调节状态而改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设置在吹出口,并构造成一具有水平旋转轴的挡板,空气的吹出方向是通过控制该挡板的开启角度而改变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的前沿设置成从其周边突出。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一个从所述导向面的前沿向后延伸的平面或曲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或曲面是一个比通过导向面从其前沿向前延伸所获得的表面更加向后缩回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覆盖空气调节机的正面的面板,所述导向面及该平面或曲面是由从该面板突出的导风部的壁面形成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覆盖空气调节机的正面的面板,所述平面或曲面是由设在该面板的正面中的凹槽部的壁面形成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离子发生装置以用于产生离子,离子与调节后的空气一起被吹入房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检测房间内离子浓度的离子传感器,并且根据房间内的空气调节状态的变化而改变调节后的空气的吹出方向,上述房间内空气调节状态的变化被看作是由该离子传感器检测到的离子浓度的变化。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风向板,其用于改变空气经过该吹出口的下部吹出的方向,并且根据运转状态的变化而改变调节后的空气经过该吹出口的上部吹出的方向,上述运转状态的变化被看作是该风向板的方向的变化。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后的空气的吹出方向根据运转状态的变化而改变,上述运转状态的变化被看作是经过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温度的变化。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后的空气的吹出方向根据运转状态的变化而改变,上述运转状态的变化被看作是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变化,该热交换器通过与所吸入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调节空气的温度。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后的空气的吹出方向根据运转状态的变化而改变,上述运转状态的变化被看作是经过过吹出口吹出的风量的变化。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后的空气的吹出方向根据运转状态的变化而改变,上述运转状态的变化被看作是执行制冷循环的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的变化。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后的空气的吹出方向根据运转状态的变化而改变,上述运转状态的变化被看作是空气调节机所消耗的电流的变化。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室外机,其吸入外部空气以与之进行热交换,而且,所述调节后的空气的吹出方向根据运转状态的变化而改变,上述运转状态的变化被看作是室外机所吸入的空气量的变化。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后的空气的吹出方向根据房间内空气调节状态的变化而改变,上述空气调节状态的变化被看作是经过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温度的变化。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检测房间内湿度的湿度传感器,并且所述调节后的空气的吹出方向根据房间内空气调节状态的变化而改变,上述空气调节状态的变化被看作是该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的变化。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检测房间内空气纯度的纯度检测装置,并且所述调节后的空气的吹出方向根据房间内空气调节状态的变化而改变,上述空气调节状态的变化被看作是该纯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房间内空气纯度的变化。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纯度检测装置是气味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房间内空气中所含的致臭物质,或者是灰尘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房间内空气中所含的灰尘量。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后的空气的吹出方向能够根据使用者的指示而改变。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后的空气的吹出方向能够根据由使用者的指示所选择的运转模式而改变。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抑制装置,其用于根据使用者的指示禁止空气沿着向上方向吹出。
2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风向板,其用于改变空气经过吹出口下部吹出的方向,并且经过吹出口上部沿着导向面吹出的调节后的空气的方向根据运转状态的变化而改变,上述运转状态的变化被看作是该风向板的方向的变化。
2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设置在吹出口的上部,设置有风向板,其用于改变空气经过吹出口下部吹出的方向,该导风板的方向根据运转状态的变化而改变,上述运转状态的变化被看作是该风向板的方向的变化。
CNB03818866XA 2002-08-05 2003-07-31 空气调节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517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26918A JP4259822B2 (ja) 2002-08-05 2002-08-05 空気調和機
JP226918/2002 2002-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5504A true CN1675504A (zh) 2005-09-28
CN100385179C CN100385179C (zh) 2008-04-30

Family

ID=31492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1886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5179C (zh) 2002-08-05 2003-07-31 空气调节机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1553358B1 (zh)
JP (1) JP4259822B2 (zh)
CN (1) CN100385179C (zh)
AU (1) AU2003252448A1 (zh)
ES (1) ES2560238T3 (zh)
HK (1) HK1081258A1 (zh)
PT (1) PT1553358E (zh)
WO (1) WO2004013542A1 (zh)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5318A (zh) * 2010-01-22 2011-07-27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的排水盘
WO2012000336A1 (zh) * 2010-06-29 2012-0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2954539A (zh) * 2011-08-18 2013-03-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包括该室内机的空调机
CN101821556B (zh) * 2007-10-23 2013-03-06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2089590B (zh) * 2008-07-02 2013-09-18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4204686A (zh) * 2012-03-22 2014-12-1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
CN104214835A (zh) * 2014-08-20 2014-12-17 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出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4864493A (zh) * 2014-02-20 2015-08-2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35518A (zh) * 2015-08-07 2015-12-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5180271A (zh) * 2015-08-07 2015-1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5180268A (zh) * 2015-08-07 2015-1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5180269A (zh) * 2015-08-07 2015-1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5180270A (zh) * 2015-08-07 2015-1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5180267A (zh) * 2015-08-07 2015-1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5276784A (zh) * 2014-06-19 2016-01-27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5683667A (zh) * 2013-10-29 2016-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CN106152462A (zh) * 2016-08-23 2016-11-23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正负离子发生器和空调器
CN107278255A (zh) * 2016-02-03 2017-10-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的室内机
CN107401775A (zh) * 2017-07-28 2017-11-2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内导风板及具有其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940696A (zh) * 2017-12-14 2018-04-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8105960A (zh) * 2017-12-14 2018-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8119982A (zh) * 2017-12-14 2018-06-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9764408A (zh) * 2017-11-10 2019-05-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CN111397177A (zh) * 2020-03-20 2020-07-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循环送风的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CN112254278A (zh) * 2020-10-10 2021-0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送风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361552A (zh) * 2020-10-30 2021-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板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12747382A (zh) * 2019-10-31 2021-05-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47421A (zh) * 2019-10-31 2021-05-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44579A (zh) * 2021-03-18 2021-06-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32610A (ja) * 2005-11-11 2007-05-31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
KR20070060875A (ko) * 2005-12-09 2007-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3972948B2 (ja) * 2006-01-04 2007-09-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WO2007083501A1 (ja) * 2006-01-20 2007-07-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空気調和機
JP4708199B2 (ja) * 2006-01-20 2011-06-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014618B2 (ja) * 2006-01-20 2007-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014617B2 (ja) * 2006-01-20 2007-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9002604A (ja) * 2007-06-22 2009-01-08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4262771B1 (ja) * 2007-12-21 2009-05-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186240B2 (ja) * 2008-02-22 2013-04-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0276335A (ja) * 2010-08-09 2010-12-09 Sharp Corp イオン発生装置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JP5536158B2 (ja) 2011-12-28 2014-07-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JP5884720B2 (ja) * 2012-12-20 2016-03-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887316B2 (ja) * 2013-08-30 2016-03-1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4697143B (zh) * 2015-03-12 2017-07-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JP6314949B2 (ja) * 2015-10-06 2018-04-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内機
JPWO2019016982A1 (ja) * 2017-07-20 2020-05-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EP3657081A4 (en) 2017-09-12 2020-08-05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AIR CONDITIONER
CN207422394U (zh) * 2017-09-12 2018-05-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7962910U (zh) * 2018-01-31 2018-10-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056950B (zh) * 2019-04-30 2021-09-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设备
AU2020349932B2 (en) * 2019-09-17 2023-03-16 Daikin Industries, Ltd.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114719420A (zh) * 2022-03-21 2022-07-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制热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47466Y2 (zh) * 1976-12-17 1981-11-06
JP2882920B2 (ja) * 1991-09-05 1999-04-1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100197683B1 (ko) * 1995-11-25 1999-06-15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토출구 개폐장치
JPH09315141A (ja) * 1996-03-29 1997-12-09 Zexel Corp 陰イオン発生装置
JP3392644B2 (ja) * 1996-06-26 2003-03-31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JP3302906B2 (ja) * 1997-07-15 2002-07-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3433072B2 (ja) * 1997-10-29 2003-08-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2372599Y (zh) * 1999-04-02 2000-04-05 海尔集团公司 辅助加热的空调室内机
JP2001082793A (ja) * 1999-09-16 2001-03-30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JP3438684B2 (ja) * 1999-11-05 2003-08-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JP2001286542A (ja) * 2000-04-06 2001-10-16 Tabai Espec Corp 加湿脱臭装置
JP3744784B2 (ja) * 2000-10-04 2006-0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2002213791A (ja) * 2001-01-22 2002-07-31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Cited B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1556B (zh) * 2007-10-23 2013-03-06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2089590B (zh) * 2008-07-02 2013-09-18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2135318A (zh) * 2010-01-22 2011-07-27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的排水盘
WO2012000336A1 (zh) * 2010-06-29 2012-0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2954539B (zh) * 2011-08-18 2015-04-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包括该室内机的空调机
CN102954539A (zh) * 2011-08-18 2013-03-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包括该室内机的空调机
CN104204686B (zh) * 2012-03-22 2015-12-0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
CN104204686A (zh) * 2012-03-22 2014-12-1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
CN105683667B (zh) * 2013-10-29 2018-09-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CN105683667A (zh) * 2013-10-29 2016-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CN104864493A (zh) * 2014-02-20 2015-08-2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76784A (zh) * 2014-06-19 2016-01-27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5276784B (zh) * 2014-06-19 2018-02-06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4214835A (zh) * 2014-08-20 2014-12-17 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出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5180269B (zh) * 2015-08-07 2018-01-1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5180267A (zh) * 2015-08-07 2015-1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5180270A (zh) * 2015-08-07 2015-1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5180269A (zh) * 2015-08-07 2015-1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5135518A (zh) * 2015-08-07 2015-12-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5135518B (zh) * 2015-08-07 2017-10-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5180268B (zh) * 2015-08-07 2017-10-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5180271B (zh) * 2015-08-07 2017-10-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5180268A (zh) * 2015-08-07 2015-1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5180271A (zh) * 2015-08-07 2015-1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5180267B (zh) * 2015-08-07 2018-02-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7278255A (zh) * 2016-02-03 2017-10-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的室内机
CN107278255B (zh) * 2016-02-03 2019-12-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的室内机
CN106152462B (zh) * 2016-08-23 2022-03-0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正负离子发生器和空调器
CN106152462A (zh) * 2016-08-23 2016-11-23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正负离子发生器和空调器
CN107401775B (zh) * 2017-07-28 2020-12-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内导风板及具有其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401775A (zh) * 2017-07-28 2017-11-2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内导风板及具有其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9764408A (zh) * 2017-11-10 2019-05-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CN109764408B (zh) * 2017-11-10 2022-09-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CN107940696A (zh) * 2017-12-14 2018-04-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8119982B (zh) * 2017-12-14 2020-10-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8105960A (zh) * 2017-12-14 2018-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8119982A (zh) * 2017-12-14 2018-06-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7940696B (zh) * 2017-12-14 2020-08-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8105960B (zh) * 2017-12-14 2021-04-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2747382A (zh) * 2019-10-31 2021-05-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47421B (zh) * 2019-10-31 2022-06-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47421A (zh) * 2019-10-31 2021-05-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97177B (zh) * 2020-03-20 2021-07-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循环送风的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CN111397177A (zh) * 2020-03-20 2020-07-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循环送风的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CN112254278A (zh) * 2020-10-10 2021-0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送风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361552A (zh) * 2020-10-30 2021-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板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12944579A (zh) * 2021-03-18 2021-06-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系统
CN112944579B (zh) * 2021-03-18 2022-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53358A4 (en) 2008-04-02
AU2003252448A1 (en) 2004-02-23
JP2004069127A (ja) 2004-03-04
EP1553358B1 (en) 2015-11-18
WO2004013542A1 (ja) 2004-02-12
CN100385179C (zh) 2008-04-30
ES2560238T3 (es) 2016-02-18
EP1553358A1 (en) 2005-07-13
PT1553358E (pt) 2016-03-03
JP4259822B2 (ja) 2009-04-30
HK1081258A1 (en) 2006-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5504A (zh) 空气调节机
CN1906445A (zh) 空气调节机
CN1392940A (zh) 空调器
CN1796892A (zh) 空调系统的室内单元
JP2007205711A (ja) 空気調和機
JP399549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4007817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7051866A (ja) 空気調和機
CN2694155Y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空气导向构件
CN100335849C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JP4722210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694153Y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746575A (zh) 空调器
JP2004101128A (ja) 空気調和機
CN2694152Y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849491A (zh) 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冰箱
CN1727765A (zh) 空调器
CN1888700A (zh) 空调器
CN1888604A (zh) 空调器的配管结构
CN1865796A (zh) 用于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CN2667374Y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693770A (zh) 一体型空调器
CN1693768A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1888701A (zh) 空调器的过滤器固定结构
CN1553090A (zh) 整体式空调器的空气导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125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8125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30

Termination date: 201607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