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4686B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4686B
CN104204686B CN201380015314.2A CN201380015314A CN104204686B CN 104204686 B CN104204686 B CN 104204686B CN 201380015314 A CN201380015314 A CN 201380015314A CN 104204686 B CN104204686 B CN 1042046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inlet
face
air conditioner
indoor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53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04686A (zh
Inventor
安冨正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04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4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04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46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能够抑制由于环境条件不同而有时底面的吸入口不起作用这样的现象发生。外壳(11)具有顶面吸入口(21)和底面吸入口(22),室内风扇(15)生成从各吸入口(21、22)吸入的空气流。室内热交换器(13)由前侧热交换部(13a、13b)和后侧热交换部(13c)形成大致倒V字型的形状,吸入阻力部(50)用于阻碍从顶面吸入口(21)吸入的空气流。特别是,室内风扇(15)生成从各吸入口(21、22)吸入而流入到后侧热交换部(13c)的室内空气流。吸入阻力部(50)位于与后侧热交换部(13c)对应的顶面吸入口(21)处。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室内机、特别是壁挂式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空调机中有分体式空调机,其由设置于室外的室外机和设置于室内的室内机构成。特别是,在室内机中有安装于室内的壁面等的壁挂式室内机。
作为壁挂式室内机,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11530号公报)所示的壁挂式室内机。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室内机中,在顶面具有顶面吸入口,在底面具有底面吸入口和吹出口。根据该室内机,室内空气从两吸入口被吸入并在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经吹出口而被吹出到室内。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设置室内机的场所的环境条件根据每个场所而不同。这样,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不仅在顶面、在底面也具有吸入口的室内机中,根据设置该室内机的场所的环境条件而有时发生这样的现象:空气主要从顶面的吸入口吸入,另一方面,几乎不从底面的吸入口吸入。特别是,多数情况下,壁挂式室内机在室内也设置在比较靠近天花板的部分,并且室内机的顶面与天花板之间的间隙窄。其结果是,与在室内机的顶面与天花板之间的间隙大的状态下进行性能评价的情况相比,产生室内机的性能的偏差。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抑制由于环境条件不同而有时底面的吸入口不起作用这样的现象发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为壁挂式的空调室内机,其具备外壳、风扇、热交换器和吸入阻力部。外壳具有顶面吸入口和底面吸入口。顶面吸入口从顶面的前侧设置到后侧。底面吸入口设置在底面。风扇位于外壳内部,生成从顶面吸入口和底面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热交换器在外壳内部由前侧热交换部和后侧热交换部组合成从侧面观察时为大致倒V字型而构成。前侧热交换部覆盖风扇的前方,后侧热交换部覆盖风扇的后侧。吸入阻力部阻碍从顶面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并且,吸入阻力部使顶面吸入口的与后侧热交换部对应的部分的吸入阻力大于顶面吸入口的与前侧热交换部对应的部分的吸入阻力。并且,风扇生成从顶面吸入口和底面吸入口吸入而流入到后侧热交换部的空气流。吸入阻力部位于与后侧热交换部对应的顶面吸入口处。
根据该空调室内机,利用吸入阻力部来抑制从顶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因此,即使在空调室内机设置在从顶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增加这样的环境条件下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吸入阻力部而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从顶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增加部分。因此,能够将从顶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与从底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的比率的偏差程度缩小,能够抑制由于环境条件不同而有时底面吸入口不起作用这样的现象发生。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根据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其中,吸入阻力部位于顶面吸入口的与后侧热交换部对应的后侧部分。
由此,从顶面吸入口的后侧部分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变少。因此,能够将从顶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与从底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的比率的偏差程度进一步缩小。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其中,吸入阻力部由外壳的一部分构成。
由此,能够简单地构成吸入阻力部,并且与利用其它部件形成吸入阻力部的情况相比,无需花费成本。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吸入阻力部由与外壳分体的部件构成,安装于顶面吸入口。
由此,能够简单地设置吸入阻力部。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其中,吸入阻力部设置在顶面吸入口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范围。
由此,吸入阻力部能够在长度方向的全长范围堵塞顶面吸入口。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其中,吸入阻力部将顶面吸入口的后侧部分的大约30%以上堵塞。
由此,能够将从顶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与从底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的比率的偏差程度缩小,能够使底面吸入口可靠地发挥作用。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根据第六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其中,吸入阻力部将顶面吸入口的后侧部分的大约50%以上堵塞。
由此,能够将从顶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与从底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的比率的偏差程度进一步缩小。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其中,从底面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速为大约0.5米/秒以上。
这里,吸入阻力部阻碍从与后侧热交换部对应的顶面吸入口的至少一部分吸入的室内空气,使得从底面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风速变成大约0.5米/秒以上。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依赖于设置有空调室内机的环境条件的、从顶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与从底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的比率的偏差程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能够将从顶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与从底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的比率的偏差程度缩小,能够抑制由于环境条件不同而有时底面吸入口不起作用这样的现象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能够将从顶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与从底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的比率的偏差程度进一步缩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能够简单地构成吸入阻力部,并且与利用其它部件形成吸入阻力部的情况相比,无需花费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能够简单地设置吸入阻力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吸入阻力部能够在长度方向的全长范围堵塞顶面吸入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空调室内机,能够将从顶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与从底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的比率的偏差程度缩小,能够使底面吸入口可靠地发挥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空调室内机,能够将从顶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与从底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的比率的偏差程度进一步缩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空调室内机,能够可靠地抑制依赖于设置有空调室内机的环境条件的、从顶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与从底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的比率的偏差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外观图。
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线将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切断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固定于外壳内的情况下的外壳内部的概观图,并且是从空调室内机中将外壳、底框和室内风扇去掉的情况下的图。
图4是清扫单元的概观图。
图5是在图2中将清扫单元附近放大的图。
图6是在图3中将过滤器从支承部件中卸下的情况下的图。
图7是图2中的顶面板附近的放大图,并且是从图2中将支承部件和过滤器省略的图。
图8是从上面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情况下的空调室内机的顶面附近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下面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具体例,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图。该空调室内机100安装在室内的壁面等,经制冷剂管道(未图示)而与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未图示)连接。空调室内机100除了进行室内的制冷运转、制热运转以外还能够进行对过滤器25及刷33(图2)自动地进行清扫的自动清扫运转。
如图1至图5所示,该空调室内机100主要具备外壳11、室内热交换器13、室内风扇15、底框17、过滤器25、清扫单元30、支承部件40和吸入阻力部50。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适当地采用了“上”、“下”、“左”、“右”、“正面”、“背面”等表示方向的表述,但这些表示空调室内机100按图1的状态设置于室内的壁面等的状态下的各方向。
(1-1)外壳
如图1所示,外壳11具有在横向(图1中的W方向)细长的箱状的形状。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外壳11由顶面板11a、前面板11b和背面板11c形成立体空间,在该立体空间内收纳有室内热交换器13、室内风扇15、底框17、清扫单元30、支承部件40和吸入阻力部50。顶面板11a主要构成外壳11的顶面,前面板11b主要构成外壳11的正面。另外,前面板11b的上端转动自如地被支承于顶面板11a的一部分,前面板11b能够铰链式地动作。背面板11c主要构成外壳11的背面。该背面板11c通过螺钉固定等而安装于设置在室内的壁面的安装板(未图示),从而空调室内机100被设置在室内的壁面。
并且,在外壳11的顶面板11a,在从该面11a的前侧到后侧的范围设置有顶面吸入口21。通过室内风扇15的驱动而从该顶面吸入口21将该吸入口21附近的室内空气吸入到外壳11内部,并分别送到室内热交换器13的前侧热交换部13a、13b(后述)和后侧热交换部13c(后述)。另外,作为一个示例,图2中的虚线的箭头A表示经顶面吸入口21和前侧热交换部13b而被送至室内风扇15的室内空气流。
此外,外壳11的底面主要由底框17的底部分17a(后述)构成,在该底面形成有底面吸入口22和吹出口23。底面吸入口22设置在比吹出口23靠壁侧的位置,通过吸入流路16而与外壳11的内部连接。通过室内风扇15的驱动而使底面吸入口22附近的室内空气从该底面吸入口22被吸入到外壳11内部,并通过吸入流路16而被送到室内热交换器13的后侧热交换部13c(后述)。作为一个示例,图2中的虚线的箭头B表示从底面吸入口22被送到后侧热交换部13c的室内空气流。吹出口23设置在比底面吸入口22靠空调室内机100的正面侧的位置,通过吹出流路18而与外壳11的内部连接。从各吸入口21、22被吸入并在室内热交换器13进行热交换后的室内空气从吹出口23通过吹出流路18而被吹出到室内。图2的虚线的箭头C表示从吹出流路18经吹出口23而被送到室内的空气流。
从底面吸入口22沿着底框17的流路形成部分17b(后述)而形成有吸入流路16。从吹出口23沿着底框17的流路形成部分17b而形成有吹出流路18。即,可以说,吸入流路16和吹出流路18位于隔着底框17的流路形成部分17b而彼此相邻的位置。
另外,水平挡板23a以相对于外壳11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吹出口23附近。能够通过挡板用马达(未图示)驱动水平挡板23a,水平挡板23a根据空调室内机100的运转状态来对吹出口23进行开闭。并且,水平挡板23a起到改变室内空气的吹出方向的作用,使得从吹出口23吹出的室内空气被引导向使用者所希望的方向。
(1-2)室内热交换器
室内热交换器13由多个翅片和多个传热管构成。室内热交换器13在外壳11内部安装于底框17的一部分。室内热交换器13根据空调室内机100的运转状态而作为蒸发器或冷凝器发挥作用,从而在制冷剂与通过该热交换器13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特别是,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内热交换器13具有从侧面观察时两端向下方弯曲的大致倒V字型的形状,室内风扇15位于其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以下的说明,将具有这样的形状的室内热交换器13中覆盖室内风扇15的前方的热交换部称为“前侧热交换部13a、13b”,将覆盖室内风扇15的后侧的热交换部称为“后侧热交换部13c”。即,本实施方式的室内热交换器13具有前侧热交换部13a、13b和后侧热交换部13c在顶点13d处连接而形成的大致倒V字形状。
另外,在图2中,作为一个示例而示出了前侧热交换部13a、13b具有在室内风扇15的前方进一步弯折的形状的情况。即,前侧热交换部13a、13b构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分成位于下方的部分(即,前侧热交换部13a)和位于上方的部分(即,前侧热交换部13b)。但是,前侧热交换部13a、13b配置成覆盖室内风扇15的前方即可,也可以不是如图2所示那样地沿着上下方向分开的结构。
(1-3)室内风扇
室内风扇15位于外壳11的内部,是在图1所示的W方向上细长的大致圆筒形状的横流式风扇。室内风扇15通过进行驱动而产生如下的室内空气流:分别从顶面吸入口21和底面吸入口22吸入而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3(具体而言是前侧热交换部13a、13b和后侧热交换部13c)后,通过该热交换器13而从吹出口23被提供到室内(参照图2中的虚线的箭头A、B、C)。
该室内风扇15的驱动轴与室内风扇马达(未图示)的输出轴连接。在室内风扇马达驱动时,该马达的输出经输出轴而被传递到室内风扇15的驱动轴,从而室内风扇15能够进行驱动。
(1-4)底框
底框17由底部分17a和流路形成部分17b构成。
底部分17a是构成外壳11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要素,并且露出于底框17中空调室内机100的外部。因此,从空调室内机100的底面观察时,使用者能够目视底部分17a。
流路形成部分17b是底框17中位于外壳11的内部的要素。流路形成部分17b从底部分17a的一端向上方延伸,并且具有沿着室内风扇15的形状而弯曲的形状。
(1-5)过滤器
过滤器25主要配置在外壳11的顶面板11a与室内热交换器13之间、即相对于室内热交换器13而配置在室内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外壳11的内部。过滤器25覆盖前侧热交换部13a、13b和后侧热交换部13c。并且,过滤器25具有这样的形状:过滤器25的前后方向的后侧端部25b位于比室内热交换器13的顶点13d靠下方的位置。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25具有如下的所谓的大致倒U字形状:其大致中央的部分沿着外壳11的顶面板11a延伸,并且其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端部25a和后侧端部25b比室内热交换器13的顶点13d向下方垂下,从而覆盖室内热交换器13的上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25的后侧端部25b到达大致覆盖后侧热交换部13c的位置,过滤器25的前侧端部25a到达覆盖整个前侧热交换部13b、并且局部地覆盖前侧热交换部13a的上部的位置。由此,过滤器25的与后侧热交换部13c对应的部分能够从主要从底面吸入口22吸入的室内空气中将尘埃除去。过滤器25的与前侧热交换部13a、13b对应的部分能够从主要从顶面吸入口21吸入的室内空气中将尘埃除去。即,可以说,过滤器25用于防止室内热交换器13的表面被室内空气中的尘埃污染。
这样的过滤器25是用例如树脂制的线平织或斜纹编织而成的网,成型为环形(即,环形带状),架设于支承框(未图示)。如图3所示,架设于支承框的过滤器25以从空调室内机100的正面观察时排列在右侧和左侧的方式设置有两个。由于在这些过滤器25未设置有在通常的过滤器可见的那样的加强用的缘或肋,因此过滤器25自身无法维持稳定的形状。因此,过滤器25架设于支承框,从而保持环形的形状。
(1-6)清扫单元
如图5所示,清扫单元30在外壳11内部位于过滤器25附近、更具体而言位于过滤器25的下部的折返部分附近。清扫单元30不仅清扫过滤器25,还对直接清扫过滤器25的刷33(后述)进行清扫,如图2至图6所示,具有清扫单元用框架31、过滤器驱动部32、刷33、刷驱动部34、刷清扫部35、尘埃接收部37和压缩辊38。
如图4所示,清扫单元用框架31具有沿着空调室内机100的长度方向(图1中的W方向)的细长的形状,在其内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刷33。此外,如图5所示,在清扫单元用框架31的上表面形成有开口部31a,清扫单元用框架31位于过滤器25下部的折返部分的更下方。因此,刷33的一部分经该框架31的开口部31a而露出于清扫单元用框架31的上方的空间,并且经开口部31a而能够与过滤器25直接接触。
过滤器驱动部32使过滤器25绕转,由辊32a及辊用马达(未图示)等构成。在辊32a的周面贴附有所谓的起绒编织而成的织物底布。辊32a的周面的织物底布进入到过滤器25的网眼中,在辊32a与过滤器25之间不易发生打滑。辊用马达的输出轴与辊32a的旋转轴连接。通过辊用马达进行驱动,从而辊32a进行旋转,过滤器25能够绕转。
如图4所示,刷33与清扫单元用框架31同样地具有沿着空调室内机100的长度方向细长的形状,具有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为大致圆形的形状。刷33通过与过滤器25直接接触,从而从过滤器25将尘埃除去。如图5所示,这样的刷33由芯材33a和设置于芯材33a的周面的多个线材33b构成,线材33b具有能够与过滤器25接触的长度。此外,刷33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清扫单元用框架31旋转。
刷驱动部34用于使刷33旋转,由例如步进马达构成。即,作为马达的刷驱动部34的输出轴与刷33的旋转轴连接,通过步进马达进行驱动,从而刷33能够进行旋转。例如,在刷33进行旋转时,过滤器25的移动停止,相反地,在过滤器25移动时,刷33成为停止旋转的状态。即,过滤器驱动部32和刷驱动部34能够使过滤器25或刷33相对地移动。
如图4所示,刷清扫部35安装于清扫单元用框架31。如图5所示,刷清扫部35沿着刷33的旋转轴方向配置,并且从清扫单元用框架31的背面朝向刷33突出,并且逆着刷33的旋转方向(即,图5中的刷33部分处的箭头方向)而倾斜。由此,在刷33沿着图5中的箭头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刷清扫部35能够将刷33的线材33b之间的尘埃扫落。
如图2、5所示,尘埃接收部37在安装于清扫单元用框架31的状态下配置在刷33和刷清扫部35的下方。通过刷清扫部35而从刷33扫落的尘埃被贮存在尘埃接收部37内。此外,由于尘埃接收部37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清扫单元用框架31装卸,因此使用者能够将尘埃接收部37从清扫单元用框架31和外壳11中取出而对积存在尘埃接收部37内的尘埃容易进行处理。
压缩辊38是圆柱状的杆状部件,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清扫单元用框架31。这里,如图5所示,压缩辊38以与刷33接触的方式位于刷清扫部35的附近。由此,在刷33向图5中的箭头方向旋转时,压缩辊38随着该刷33的旋转而向与刷33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由于利用该压缩辊38而使积存在尘埃接收部37内的尘埃压缩,因此尘埃比较多地进入到尘埃接收部37内。并且,通过压缩辊38的旋转而使粘度比较高的尘埃被可靠地送到尘埃接收部37。
(1-7)支承部件
如图2所示,支承部件40位于前侧热交换部13a、13b和后侧热交换部13c的上方,如图3、6所示那样地支承作为清扫单元30的一部分的过滤器驱动部32和刷驱动部34。并且,在将过滤器25向空调室内机100安装时,过滤器25沿着支承部件40而从外壳11的正面侧被插入到内部,支承部件40将该过滤器25向外壳11的背面侧引导、并且支承该过滤器25。并且,支承部件40具有如下的形状:作为该部件40的下方侧的端部、并且也是前后方向上的后侧的端部的后侧端部40b位于比室内热交换器13的顶点13d靠后侧且靠下方的位置。
更具体而言,支承部件40具有如下形状:其大致中央的部分沿着外壳11的顶面板11a延伸,并且,其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端部40a和后侧端部40b比室内热交换器13的顶点13d向下方垂下,从而支承部件40覆盖室内热交换器13的上方。即,若仅着眼于前侧端部40a和后侧端部40b,则支承部件40具有所谓的大致倒U字型的形状。
并且,如图3、6所示,支承部件40具有隔着在该部件40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间隔部41而设置的左侧部分42和右侧部分43,但如图3所示,架设于支承框的过滤器25安装在该部分42、43的各自的上表面。在将过滤器25向外壳11安装时,首先,在图6的状态下将过滤器25从外壳11的正面侧向外壳11内插入,过滤器25沿着支承部件40的左侧部分42和右侧部分43的上表面而滑动直至过滤器25的后侧端部25b到达支承部件40的后侧端部40b附近。由此,过滤器25如图3所示那样地安装在支承部件40的上表面。因此,如图6所示,从支承部件40的正面观察时,在左侧部分42和右侧部分43各自的左右端部42a、42b、43a、43b设置有与架设于支承框的过滤器25的端面对置、并且供该过滤器25滑动的滑动机构。具体而言,滑动机构由槽及多个突起等形成。即,可以说,左侧部分42和右侧部分43各自的左右端部42a、42b、43a、43b处的滑动机构是用于使过滤器25在支承部件40上移动的结构,不仅在将过滤器25向外壳11安装时、在清扫过滤器25时使过滤器25移动的情况下也是有益的结构。
(1-8)吸入阻力部
吸入阻力部50用于阻碍从顶面吸入口21吸入的空气流,如图2、7、8所示,位于与后侧热交换部13c对应的顶面吸入口21附近。这里,图7是将在图2中在外壳11内部中顶面板11a附近的截面放大的图,并且从图2中省略了支承部件40及过滤器25。图8是从上面观察空调室内机100时的顶面板11a附近的图。
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吸入阻力部50由构成外壳11的顶面板11a及前面板11b、背面板11c以外的部件构成,安装于顶面吸入口21的与后侧热交换部13c对应的后侧部分21a。即,可以说,吸入阻力部50是在顶面吸入口21中位于室内风扇15的后方侧、并且位于室内风扇15的上方的其它部件。进一步地换言之,吸入阻力部50在后侧热交换器13c的上方、并且在空调室内机100的前后方向上位于比室内热交换器13的顶点13d靠后方侧的位置,但不位于其中顶面吸入口21的靠中央处,也可以说是位于背面板11c侧的其它部件。这里,顶面吸入口21的后侧部分21a是指从室内热交换器13的顶点13d到外壳11的背面板11d之间的部分。因此,如图8所示,后侧热交换部13c位于与后侧部分21a对应的外壳11内部,相反地,前侧热交换部13a、13b位于与从室内热交换器13的顶点13d到外壳11的前面板11b之间的前侧部分21b对应的外壳11内部。
另外,吸入阻力部50的材质可以与外壳11的材质同样地由例如树脂构成。或者,吸入阻力部50也可以由金属等构成。
并且,吸入阻力部50在左右方向上设置在顶面吸入口21的长度方向(即,图8中的W方向)的全长范围,如图8所示,从空调室内机100的上面观察时,吸入阻力部5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的大致矩形的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2、7、8中,作为一个示例而示出了吸入阻力部50无间隙地与外壳11的背面板11c接触、并且向外壳11的正面侧(即,外壳11的前面板11b侧)延伸的情况。并且,在图8中,作为一个示例而示出了吸入阻力部50与外壳11的左侧端部11d和右侧端部11e两方接触的情况。
这样,通过吸入阻力部50将顶面吸入口21的后侧部分21a堵塞,从而从顶面吸入口21的后侧部分21a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变少,从外壳11的顶面向外壳11内部被吸入的室内空气主要经未被堵塞的顶面吸入口21的部分(具体而言是前侧部分21b及未被堵塞的后侧部分21a的一部分)而被吸入。因此,即使将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0设置在若未具备吸入阻力部50则从顶面吸入口21吸入的室内空气会增加的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也能够利用吸入阻力部50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从顶面吸入口21吸入的室内空气的增加部分。
另外,上述“环境条件”是表示设置有空调室内机100的场所是怎样的环境的条件。作为环境条件,能够列举例如空调室内机100的设置场所的室内的天花板与该室内机100的顶面的距离比较窄等。
这里,对吸入阻力部50将顶面吸入口21的后侧部分21a堵塞成怎样的程度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吸入阻力部50与设置有空调室内机100的环境条件实际是怎样的条件无关地将顶面吸入口21堵塞成使从底面吸入口22吸入的空气的风速保持大约0.5米/秒(m/sec)以上的程度。具体而言,在设顶面吸入口21的后侧部分21a的面积为100%的情况下,吸入阻力部50将该后侧部分21a的大约30%以上堵塞。并且,优选的是,吸入阻力部50将该后侧部分21a的大约50%以上堵塞。在本实施方式的图2、7、8中,作为一个示例而示出了吸入阻力部50将后侧部分21a的大约60%堵塞的情况。
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从顶面吸入口21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与从底面吸入口22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的比率依赖于设置有空调室内机100的环境条件而产生偏差的情况。因此,能够将从顶面吸入口21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与从底面吸入口22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的比率的偏差程度缩小,能够抑制由于设置有空调室内机100的环境条件不同而有时底面吸入口22不起作用这样的现象发生。
另外,关于吸入阻力部50将顶面吸入口21的后侧部分21a堵塞成怎样的程度的具体数值,除了使室内风扇15的风量为最小风量的条件、堵塞该后侧部分21a的大约30%以上或者大约50%以上这样的条件、从底面吸入口22吸入的空气的风速变成大约0.5米/秒以上的条件以外,还考虑压力损失等而根据机上计算、模拟及实验等来适当地确定。
(1-9)其它结构
除了上述以外,空调室内机100具备室内控制部(未图示),所述室内控制部对构成该室内机100的各种设备进行控制。室内控制部是由CPU和存储器构成的微型计算机,并且被容纳在外壳11的前方部分。例如,室内控制部与挡板用马达和室内风扇马达连接,通过对这些马达进行驱动控制,从而进行水平挡板23a的开闭控制及角度控制、室内风扇15的风量控制等。
(2)特征
(2-1)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0中设置有顶面吸入口21和底面吸入口22,利用吸入阻力部50堵塞与后侧热交换部13c对应的顶面吸入口21。由此,利用吸入阻力部50来抑制从顶面吸入口21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因此,即使将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0设置在若未具备吸入阻力部50则从顶面吸入口21吸入的室内空气会增加的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也能够利用吸入阻力部50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从顶面吸入口21吸入的室内空气的增加部分。因此,能够将从顶面吸入口21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与从底面吸入口22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的比率的偏差程度缩小,能够抑制由于环境条件不同而有时底面吸入口22不起作用这样的现象发生。
并且,由于从顶面吸入口21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与从底面吸入口22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的比率的偏差程度变小,因此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3中的室内空气的量的由于环境条件而导致的偏差也变小。即,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3中的室内空气的量不限于空调室内机100设置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能够大致固定。因此,能够防止空调室内机100的性能因设置场所而不同。
(2-2)
特别是,吸入阻力部50位于顶面吸入口21的与后侧热交换部13c对应的后侧部分21a。由此,从顶面吸入口21的后侧部分21a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变少。因此,能够将从顶面吸入口21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与从底面吸入口22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的比率的偏差程度进一步缩小。
(2-3)
此外,吸入阻力部50由与外壳11分体的部件简单地构成,能够可靠地堵塞外壳11的顶面吸入口21的后侧部分21a。
(2-4)
此外,吸入阻力部50设置在顶面吸入口21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范围。由此,吸入阻力部50能够在长度方向的全长范围堵塞顶面吸入口21。
(2-5)
此外,吸入阻力部50将顶面吸入口21的后侧部分21a的大约30%以上堵塞,从而能够将从顶面吸入口21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与从底面吸入口22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的比率的偏差程度缩小,使底面吸入口22可靠地发挥作用。
(2-6)
特别是,吸入阻力部50将顶面吸入口21的后侧部分21a的大约50%以上堵塞,从而能够将从顶面吸入口21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与从底面吸入口22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的比率的偏差程度进一步缩小。
(2-7)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阻力部50阻碍从顶面吸入口21的后侧部分21a吸入的室内空气,使得从底面吸入口22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风速变成大约0.5米/秒以上。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依赖于设置有空调室内机100的环境条件的、从顶面吸入口21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与从底面吸入口22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的比率的偏差程度。
(3)变形例
以上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变更。
(3-1)变形例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吸入阻力部50由与外壳11分体的部件构成。但是,吸入阻力部50也可以由外壳11的一部分构成。在该情况下,例如,通过外壳11的顶面板11a以缩小顶面吸入口21的方式延伸而构成吸入阻力部50。
由此,能够简单地构成吸入阻力部50,并且与利用其它部件形成吸入阻力部50的情况相比,无需花费成本。
(3-2)变形例B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图2、7、8,示出了吸入阻力部50与外壳11的背面板11c无间隙地接触、并且向外壳11的正面侧延伸的情况。但是,吸入阻力部50也可以在与背面板11c分离的状态下堵塞顶面吸入口21的后侧部分21a的至少一部分。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图8,示出了吸入阻力部50与外壳11的左侧端部11d和右侧端部11e两方接触的情况。但是,吸入阻力部50也可以与外壳11的左侧端部11d和/或右侧端部11e不接触而分离。
(3-3)变形例C
此外,如已说明的那样,为了阻碍从顶面吸入口21的后侧部分21a吸入的室内空气流而设置本发明的吸入阻力部。因此,吸入阻力部也可以设置成这样:在从外壳11的顶面板11a向下方离开的位置处堵塞后侧部分21a的至少一部分。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将从顶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与从底面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的比率的偏差程度缩小,能够抑制由于环境条件不同而有时底面吸入口不起作用这样的现象发生。因此,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作为设置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壁挂式室内机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00空调室内机
11外壳
11a顶面板
11b前面板
11c背面板
13室内热交换器
13a、13b前侧热交换部
13c后侧热交换部
15室内风扇
17底框
21顶面吸入口
21a顶面吸入口的后侧部分
22a顶面吸入口的前侧部分
22底面吸入口
23吹出口
25过滤器
30清扫单元
32过滤器驱动部
34刷驱动部
40支承部件
50吸入阻力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11530号公报

Claims (6)

1.一种空调室内机(100),其为壁挂式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所述空调室内机具备:
外壳(11),该外壳具有:顶面吸入口(21),其从顶面的前侧设置到后侧;和底面吸入口(22),其设置在底面;
风扇(15),其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生成从所述顶面吸入口和所述底面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
热交换器(13),其在所述外壳内部由覆盖所述风扇的前方的前侧热交换部(13a、13b)和覆盖所述风扇的后侧的后侧热交换部(13c)组合成从侧面观察时为大致倒V字型而构成;以及
吸入阻力部(50),其用于阻碍从所述顶面吸入口(21)吸入的空气流,并且使所述顶面吸入口的与所述后侧热交换部对应的部分的吸入阻力大于所述顶面吸入口的与所述前侧热交换部对应的部分的吸入阻力,
所述风扇生成从所述顶面吸入口和所述底面吸入口吸入而流入到所述后侧热交换部(13c)的空气流,
所述吸入阻力部(50)位于与所述后侧热交换部(13c)对应的所述顶面吸入口(21)处,
所述吸入阻力部(50)由所述外壳(11)的一部分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其中,
所述吸入阻力部(50)位于所述顶面吸入口(21)的与所述后侧热交换部(13c)对应的后侧部分(21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其中,
所述吸入阻力部(50)设置在所述顶面吸入口(21)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其中,
所述吸入阻力部(50)将所述顶面吸入口(21)的所述后侧部分(21a)的30%以上堵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其中,
所述吸入阻力部(50)将所述顶面吸入口(21)的所述后侧部分(21a)的50%以上堵塞。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其中,
从所述底面吸入口(22)吸入的空气的风速为0.5米/秒以上。
CN201380015314.2A 2012-03-22 2013-02-13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1042046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5994 2012-03-22
JP2012065994A JP5447566B2 (ja) 2012-03-22 2012-03-22 空調室内機
PCT/JP2013/053340 WO2013140896A1 (ja) 2012-03-22 2013-02-13 空調室内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4686A CN104204686A (zh) 2014-12-10
CN104204686B true CN104204686B (zh) 2015-12-02

Family

ID=49222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5314.2A Active CN104204686B (zh) 2012-03-22 2013-02-13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2829815B1 (zh)
JP (1) JP5447566B2 (zh)
KR (1) KR101543982B1 (zh)
CN (1) CN104204686B (zh)
ES (1) ES2609523T3 (zh)
RU (1) RU2560346C1 (zh)
WO (1) WO20131408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4838A (zh) * 2014-09-14 2014-12-17 深圳市沃森空调技术有限公司 分体壁挂式室内机
CN109844414B (zh) * 2016-10-19 2021-06-01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CN112696260B (zh) * 2020-04-09 2021-12-14 淮北市智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设备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5504A (zh) * 2002-08-05 2005-09-28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906447A (zh) * 2003-11-28 2007-01-31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1162098A (zh) * 2006-10-11 2008-04-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1196317A (zh) * 2006-12-08 2008-06-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1360954A (zh) * 2006-01-20 2009-02-04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70154B (en) * 1992-08-26 1996-08-28 Toshiba Kk Air conditioner
JPH1019340A (ja) * 1996-06-27 1998-01-2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0205644A (ja) * 1999-01-20 2000-07-2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4206577B2 (ja) * 1999-08-25 2009-01-1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2001116346A (ja) * 1999-10-20 2001-04-27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1280645A (ja) * 2000-03-31 2001-10-1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1311530A (ja) * 2000-04-28 2001-1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03130386A (ja) * 2001-10-19 2003-05-0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5504A (zh) * 2002-08-05 2005-09-28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906447A (zh) * 2003-11-28 2007-01-31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1360954A (zh) * 2006-01-20 2009-02-04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1162098A (zh) * 2006-10-11 2008-04-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1196317A (zh) * 2006-12-08 2008-06-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95038A (ja) 2013-09-30
KR101543982B1 (ko) 2015-08-11
RU2560346C1 (ru) 2015-08-20
EP2829815A1 (en) 2015-01-28
EP2829815A4 (en) 2015-08-12
CN104204686A (zh) 2014-12-10
KR20140132009A (ko) 2014-11-14
WO2013140896A1 (ja) 2013-09-26
JP5447566B2 (ja) 2014-03-19
ES2609523T3 (es) 2017-04-20
EP2829815B1 (en) 2016-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8138B (zh) 空调机的过滤器清扫机构
JP5595371B2 (ja) 空気調和機
EP2792964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3597294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WO2009090887A1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4204686B (zh) 空调室内机
KR20080007858A (ko) 공기조화기
JP2010255955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US7694526B2 (en) Shielding member and indoor unit of an air conditioner
JP6563156B1 (ja) 空気調和機
CN102124280A (zh) 过滤器清扫单元以及空调机
CN203454366U (zh) 空气调节机
EP1701106A2 (en) Ventilating system
CN203310006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3370578A (zh) 空气调节机
EP2249095A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JP443308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6877535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19143961A (ja) 空気調和機
JP506731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10068051B (zh) 风管机的出风框组件及风管机
KR20090022106A (ko) 공기조화기
TWI706088B (zh) 空調機
KR20150004053A (ko) 공기조화장치
JP2009287841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