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54366U - 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454366U CN203454366U CN201290000273.0U CN201290000273U CN203454366U CN 203454366 U CN203454366 U CN 203454366U CN 201290000273 U CN201290000273 U CN 201290000273U CN 203454366 U CN203454366 U CN 2034543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mentioned
- pipe
- pipe arrangement
- refriger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6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refrigerant piping outside the heat exchanger within the unit ca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能防止由于位于热交换器的侧部的配管类与冷媒出入口管的接触而导致的凝结水泄漏的空气调节机。具备:热交换器(5),其设置在箱体内;以及侧板(18),其安装到该热交换器的侧面部分,在侧板设有将热交换器的侧面部分和安装到热交换器的冷媒出入口管(13)之间分隔的分隔构件(30),利用该分隔构件避免冷媒出入口管与位于热交换器的侧面的配管类(弯管等)接触,防止由热交换器侧部的配管类产生的凝结水沿着冷媒出入口管向设备外排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箱体内具备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在空气调节机中,由箱体内的热交换器产生的凝结水由位于热交换器的下方的排水盘接收,从排水盘向设备外排出。另外,在热交换器的侧部作为冷媒管的蜿蜒部的U形弯管等配管类露出,这些配管类也结露而产生凝结水。因此,还需要进行这些配管类产生的凝结水的排水处理。
以往,在热交换器的侧部设有支承配管类的侧板,从配管类产生的凝结水被侧板引导而被导入排水盘,向设备外排出。另外,在热交换器的侧部设有:入口侧辅助管,其与配管类一起将冷媒导入热交换器;以及出口侧辅助管,其从热交换器将冷媒供给到其它冷冻循环构成构件(压缩机或室外热交换器)。专利文献1表示这些冷媒出入口管和配管类接近配置在热交换器的侧部的例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001-9098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冷媒出入口管为了防止其结露而被隔热材料被覆形成,因此不必担心由于冷媒出入口管而在其隔热材料的表面产生结露,但由于在狭窄的空间接近配置配管类和出入口管,因此有可能使配管类和冷媒出入口管接触,由配管类产生的结露水(凝结水)沿着被覆冷媒出入口管的隔热材料表面向设备外泄漏。
特别是由于冷媒出入口管配置在箱体的背面板侧,因此有时会沿着安装室内单元的室内墙壁泄漏。
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结构的空气调节机,其能够防止由于位于热交换器的侧部的配管类与冷媒出入口管的接触而使凝结水向设备外泄漏。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具备:热交换器,其设置在箱体内;以及侧板,其设置在上述热交换器的侧部,收纳设置在该热交换器的侧部的配管类和冷媒出入口管,在上述侧板设有将上述热交换器的侧部的配管类和上述冷媒出入口管之间分隔的分隔构件。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利用分隔构件来避免冷媒出入口管与配管类接触,因此能防止由热交换器的配管类产生的凝结水沿着冷媒出入口管向设备外排出。
优选上述分隔构件在至少上述配管类和上述冷媒出入口管的上下方向从最上方位置朝向配置有上述冷媒出入口管的箱体的背面侧配设。
根据上述构成,在从冷媒出入口管中的最高位置向背面侧向下倾斜的部分,结露的配管类与冷媒出入口管不接触,因此,能防止凝结水沿着冷媒出入口管向设备外漏出。虽然前面侧也从冷媒出入口管中的最高位置向下倾斜,但即使该部分与配管类接触,其凝结水也从前下方的排水盘向设备外流出,因此没有问题。
另外,冷媒出入口管通常被隔热材料覆盖。另外,在上述侧板采用如下结构:在其外侧部形成与其它收纳部(例如电装部件收纳部)区分的分区壁,由上述分区壁和上述分隔构件夹持被隔热材料被覆的冷媒出入口管。
根据上述构成,利用分隔构件将热交换器的配管类和被隔热材料覆盖的冷媒出入口管之间分隔,因此,冷媒出入口管被定位,减小了与箱体的配管出口部的位置偏差,能节省产品组装时冷媒出入口管的矫正等操作。
此外,作为分隔构件,可以包括将冷媒出入口管的隔热材料与热交换器的配管类分隔的板状壁材,或者包括将冷媒出入口管的隔热材料与热交换器的配管类分隔的突起。
利用这种构成简单的壁材、突起,能防止热交换器的侧部的配管类与冷媒出入口管的接触,能防止由配管类产生的凝结水向设备外泄漏。
实用新型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分隔构件防止热交换器的出入口管的表面与位于热交换器的侧面的配管类接触,能够防止由热交换器的侧部的配管类产生的凝结水沿着冷媒出入口管向设备外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室内单元的内部的纵截面图。
图3是表示取下室内单元的前面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图3的状态取下过滤器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带侧板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6是取下前面板的状态下的空气调节机的正视图。
图7是热交换器的侧板的立体图。
图8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侧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分体型空气调节机的室内单元为例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中,将前面板10侧设为前侧,将背面板7侧设为背面或后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前面板10朝向背面板7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另外从正面看前面板10,将其横向设为左右方向。
在这种空气调节机中,被收纳于室内单元内部的热交换器和被收纳于未图示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限流装置(均未图示)由冷媒管连接来构成冷冻循环,可执行制冷、制热、除湿等各种运转模式。
室内单元如图2所示,在箱体1内具备:通风路径4,其从吸入口2至吹出口3;热交换器5,其配置在该通风路径4的风的流向的上游侧;以及鼓风风扇(横流风扇)6,其配置在上述通风路径4中比热交换器5靠风的流向的下游侧的位置。
箱体1如图1所示,背面板7、左右壳8、9、前面板10以及排水盘单元11相互组合而形成为箱形,构成室内单元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外包装。
背面板7为保持箱体内部的横流风扇6和热交换器5的一部分而形成为前面打开的箱形,在其背面侧形成有收纳连接到热交换器5的冷媒出入口管13的凹状的收纳部(省略图示),并且具备能安装到室内墙壁的平面部。在背面板7的前面侧具备后引导板12,上述后引导板12将来自横流风扇6的送风向吹出口3引导。而且,背面板7的左右侧壁(省略图示)支撑横流风扇6的旋转轴部,并且横流风扇6的旋转轴部可旋转。
箱体1的左右壳8、9(右壳8、左壳9)配置在背面板7的左右两侧。在形成于背面板7的左右侧壁(省略图示)和左右壳8、9之间的空间部,能够收纳横流风扇6的电机、电装部件以及从热交换器5的侧面突出的配管类14及上述冷媒出入口管13。
在本例中,如图6所示,正面看时在右侧侧壁的外侧形成风扇电机15的电机收纳部16,而且在其右侧形成电装部件收纳部17。另外,从电机收纳部16的前面向上侧设有侧板18,上述侧板18收纳从热交换器5的侧面突出的配管类14和冷媒出入口管13。
热交换器5如图2所示,在通风路径4的送风上游侧设置在吸入口2的附近。该热交换器5的前面侧的热交换器5a和背面侧的热交换器5b从侧面看时配置为倒V字形。
在各热交换器5a、5b中,冷媒管蜿蜒状地排列,并且与这些冷媒管正交地设有多个散热片。在本例中,如图5所示,作为从各热交换器5a、5b的侧面安装板28向侧方突出的配管类14,设有:构成蜿蜒状的流路的一部分,从侧面安装板28向侧方突出的U字形的弯管14a;连接相邻的热交换器5a、5b彼此的冷媒流路的コ字形的过桥弯管14b;以及检测热交换器5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元件收纳管14c。
而且,热交换器5(5a、5b)连接着用于使热交换前的冷媒流入的入口管和热交换后的冷媒流出的出口管。各个管中在制冷运转与制热运转时冷媒的流动方向相反。例如,在本申请的配管类产生结露的现象是热交换器5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的情况。其主要在制冷运转时,图5所示的13b成为入口侧,13a成为出口管。另外,各个管是用于安装时与在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之间具备的配管连接的管,被称为辅助管(入口侧辅助管13b、出口侧辅助管13a)。
而且,在热交换器5a、5b中,为了构成多个流路,设有从出口侧将冷媒流路合流的Y字形分支管19。该分支管19连接到供给冷媒的出口侧辅助管13a的末端。
另外,热交换器5的冷媒管的入口形成在与热交换器5a、5b的出口相同的一侧。多个流路聚集在冷媒管的入口侧,在热交换器5的侧面部形成一个冷媒管入口。该冷媒管入口连接着U字管20。U字管20从配管类14的最上部位置弯曲为倒L字形,而且在下方位置弯曲为U字形而向上方延伸设置,其末端连接到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入口侧辅助管13b的末端。
入口侧辅助管13b和出口侧辅助管13a沿着热交换器5的侧面排列并且由隔热材料36被覆,外表面不结露,由两辅助管13a、13b构成冷媒出入口管13。冷媒出入口管13在其最下端位置连接到配管类14的分支管19和U字管20,沿着热交换器5的侧面向上方引导,最上方位置配置在比配管类14中的任一个高的位置,为了从其最上方位置沿着背面板7的背面侧而弯曲,沿着背面板7与热交换器5平行地排列。
此外,在本例中,如图5所示,虽然表示出冷媒出入口管13从最上方位置水平地朝向背面侧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从最上方位置朝向下方的排列。
在前面侧的热交换器5a的下方,配置有作为上述排水盘单元11的一个构成构件的截面为向上打开的コ字形的排水盘25。排水盘25的右侧部延伸设置到侧板18的下方,设定为能够接收到来自侧板18的凝结水的长度。另外,在背面侧的热交换器5b的下方配置有后侧排水盘26,上述后侧排水盘26形成在背面板7的后引导板12的背面侧。虽未图示,但背面侧的后侧排水盘26也以能够接收从侧板18上的配管类滴下的凝结水的方式延伸设置在右侧。
侧板18如图7所示,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一体成形件,以沿着侧面看时为倒V字形的热交换器5a、5b的方式形成为侧面看时的倒V字形。并且,侧板18由螺丝等安装到热交换器5的侧面安装板28,并且由螺丝等固定到背面板7,被箱体1收纳固定。在该侧板18,收纳有在其表面侧从热交换器5突出的U形弯管14a等配管类14和冷媒出入口管13。另外,侧板18为了区分相邻的电装部件收纳部17(参照图6),在电装部件收纳部侧竖立设置有分区壁29,其区分而使得由配管类14产生的凝结水不向电装部件侧流出。
另外,如图7所示,在侧板18的表面侧设有:左侧配管类收纳部18a,其收纳热交换器5的U形弯管14a等配管类14;管收纳部18b,其收纳冷媒出入口管13;以及分隔构件30,其分隔两收纳部18a、18b。
如图5~图7所示,分隔构件30包括将U形弯管14a等配管类14和冷媒出入口管13之间分隔的俯视为L字形的板状壁材。包括板状壁材的分隔构件30与热交换器5的侧面安装板28和分区壁29平行。另外,形成以下结构:使壁材的后侧端部向配管类收纳部18a侧折弯,尽量避免配管类14和冷媒出入口管13接触。
分隔构件30位于前端从侧面看时形成为半圆弧状的侧板18的顶上部,在比顶上部靠后侧形成分隔构件30。在比侧板18的顶上部靠前侧,由于冷媒出入口管13连接到分支管19和U字管20,因此难以设置分隔构件30,因此分隔构件30至少从侧板18的顶上部靠后侧设置。因此,从冷媒出入口管13中的最上方位置到背面侧,热交换器5的配管类14和冷媒出入口管13不接触。
此外,前面侧从冷媒出入口管13中的最上方位置向下倾斜,但在该部分,即使冷媒出入口管13和配管类14接触而使凝结水流到冷媒出入口管13,也会向位于前下方的排水盘25排出,因此没有问题。
由分隔构件30和其外侧的分区壁29形成的管收纳部18b的间隔宽度设定为夹着由隔热材料36被覆的冷媒出入口管13的程度。由于由分隔构件30和分区壁29夹着冷媒出入口管13,因此,能对冷媒出入口管13进行定位。
另外,在本例中,由于侧板18从侧面看时形成为半圆弧状,因此,在里面(纵深处面)形成半圆弧状的支承部(省略图示),还发挥覆盖横流风扇6的风扇电机15的一部分的电机盖的功能。即,上述侧板18收纳从热交换器5的侧部突出的配管类14和冷媒出入口管13,但在其里面侧构成电机收纳部16的一部分,还发挥作为覆盖风扇电机15的前面上侧1/3程度的电机盖的功能。
此外,如图1所示,吸入口2形成在由前面板10和背面板7包围的箱体1的顶面部,在其里面侧配置空气过滤器21,上述空气过滤器21从被吸入到箱体1的通风路径4的空气中除去尘埃。
另外,如图2所示,在前面板10和内部的热交换器5之间,从箱体1能装拆地在箱体内内置有清扫单元24,上述清扫单元24具备对空气过滤器21进行清扫的刷22和集尘箱23。上述空气过滤器21组装到上述清扫单元24的引导路径并可沿着吸入口2移动。另外,空气过滤器21可通过打开前面板10来从前侧取出。
排水盘单元11具备:周缘构件31,其在中央部形成有吹出口3;横百叶栅32,其能转动地设于吹出口3的前方,在关闭姿势下堵塞前面开口;整流板33,其在横百叶栅32的后侧配置于吹出口3并对来自横流风扇6的风进行整流;以及多个纵百叶栅34,其能摆动地配置在横百叶栅32的后方。
周缘构件31的下侧构件35构成箱体1的下侧外包装,其后端部卡止到背面板7的前侧部,并且周缘构件31、即排水盘单元11由螺钉固定到箱体1的背面板7,在维修横流风扇6时,可旋松螺钉来取下。下侧构件35的上表面设为以与背面板7的后引导板12连续的方式缓慢地向前方下降而倾斜的送风引导面。
在横流风扇6中,规定长度的多个叶片圆筒状地排列而构成叶轮,设于其左右两端的旋转轴能旋转地支撑于箱体1的左右侧壁,使从热交换器侧吸入的空气沿着从下方朝向前方的通风路径壁朝向吹出口3侧送风。在该横流风扇6的正面看时的右侧配置有风扇电机15。
在上述构成中,在制冷运转时(或除湿运转时)室内单元的热交换器5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冷媒管被流入到热交换器5的冷媒冷却,在热交换器5的散热片、从热交换器5向侧方突出的配管类14的表面结露。结露的凝结水落到下方的排水盘25而向设备外排出。在热交换器5的侧部的配管类14上结露的凝结水也沿着侧板18落到排水盘25。另外,从热交换器的侧部的配管类14中位于比其最上方位置靠后方背面侧的配管类也产生凝结水,但这些凝结水沿着侧板18落到背面侧的后侧排水盘26(参照图2)并向设备外排出。
此时,在侧板18,配管类14和冷媒出入口管13接近配置,因此,配管类14有可能与冷媒出入口管13的隔热材料36接触,但在本例中,从最上方位置向后侧形成有包括板状的壁材的分隔构件30,因此,能避免配管类14和冷媒出入口管13或被覆冷媒出入口管的隔热材料接触。因此,能防止由热交换器5的配管类14产生的凝结水沿着冷媒出入口管13的隔热材料36向设备外排出。
另外,由于热交换器5的侧部的冷媒出入口管13被夹在分隔构件30和其外侧的分区壁29之间而被定位,因此,能减小与箱体1的配管出口部(省略图示)的位置偏差,能够省去产品组装时出入口管13的配管矫正等操作。即,与冷媒出入口管13连接的分支管19,在其位置精度低时,有可能使分流的冷媒流量发生变化,而无法得到所期望的能力。因此,分支管19的配管布局变得重要。在本例中,由于冷媒出入口管13被分区壁29和分隔构件30夹住而被定位,因此,能够得到所期望的制冷制热能力。
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许多修改、变更。例如分隔构件30不限于图7所示的板状壁材,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将冷媒出入口管13的隔热材料36和热交换器5的配管类14之间分隔的突起30a。
另外,还可以从侧板18的顶上部不仅向后侧而且向前侧设置分隔构件30。这样,冷媒出入口管13不会沿着侧板18的顶上部弯曲,即使在比顶上部靠前侧存在冷媒出入口管13的向下部分,配管类14也不会与冷媒出入口管13接触,因此,由配管类14产生的凝结水不会与冷媒出入口管13或隔热材料接触,因此提高了可靠性。
附图标记说明
1 箱体
2 吸入口
3 吹出口
4 通风路径
5 热交换器
5a 前面侧热交换器
5b 背面侧热交换器
6 鼓风风扇
6a 旋转轴(电机轴)
7 背面板
8 右壳
9 左壳
10 前面板
11 排水盘单元
12 后引导板
13 冷媒出入口管
13a 出口侧辅助管(制冷运转时的冷媒出口)
13b 入口侧辅助管(制冷运转时的冷媒入口)
14 配管类
14a U形弯管
14b 过桥弯管
14c 温度检测元件收纳管
15 风扇电机
16 电机收纳部
17 电装部件收纳部
18 管引导用侧板
18a 配管类收纳部
18b 管收纳部
19 分支管
20 U字管
21 空气过滤器
22 刷
23 集尘箱
24 清扫单元
25 排水盘
26 后侧排水盘
28 安装板
29 分区壁
30 分隔构件
30a 分隔突起
31 周缘构件
32 横百叶栅
33 整流板
34 纵百叶栅
35 下侧构件
36 隔热材料
Claims (7)
1.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热交换器,其设置在箱体内;以及侧板,其设置在上述热交换器的侧部,收纳设置在该热交换器的侧部的配管类和冷媒出入口管,在上述侧板设有将上述热交换器的侧部的配管类与上述冷媒出入口管之间分隔的分隔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隔构件在至少上述配管类和上述冷媒出入口管的上下方向从最上方位置朝向配置有上述冷媒出入口管的箱体的背面侧配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媒出入口管被隔热材料覆盖,在上述侧板采用如下结构:在其外侧部形成与其它收纳部区分的分区壁,由上述分区壁和上述分隔构件夹持被隔热材料被覆的冷媒出入口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分隔构件包括将冷媒出入口管的隔热材料与热交换器的配管类分隔的板状壁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分隔构件包括将冷媒出入口管的隔热材料与热交换器的配管类分隔的突起。
6.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热交换器,其构成为在箱体内由前面侧的热交换器和背面侧的热交换器从侧面看时配置为倒V字形;以及侧板,其设置在上述热交换器的侧部,收纳设置在该热交换器的侧部的配管类和冷媒出入口管,
在上述侧板设有分隔构件,上述分隔构件包括将上述热交换器的侧部的配管类与上述冷媒出入口管之间分隔的板状壁材,
上述冷媒出入口管沿着热交换器的侧面排列并且由隔热材料覆盖,在其前侧的最下端位置连接到前面侧的热交换器的配管类,沿着前面侧的热交换器的侧面被向上方引导,其最上方位置配置在比上述配管类中的任一个高的位置,从其最上方位置向箱体的背面 侧水平或者朝向下方配置,
上述分隔构件在上述配管类和上述冷媒出入口管的上下方向从最上方位置朝向配置有上述冷媒出入口管的箱体的背面侧配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媒出入口管被隔热材料覆盖,在上述侧板采用如下结构:在其外侧部形成与其它收纳部区分的分区壁,由上述分区壁和上述分隔构件夹持被隔热材料被覆的冷媒出入口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31707A JP5192558B2 (ja) | 2011-02-17 | 2011-02-17 | 空気調和機 |
JP2011-031707 | 2011-02-17 | ||
PCT/JP2012/053800 WO2012111798A1 (ja) | 2011-02-17 | 2012-02-17 | 空気調和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454366U true CN203454366U (zh) | 2014-02-26 |
Family
ID=46672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90000273.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54366U (zh) | 2011-02-17 | 2012-02-17 | 空气调节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192558B2 (zh) |
CN (1) | CN203454366U (zh) |
WO (1) | WO201211179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8859948U (zh) * | 2017-06-07 | 2019-05-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筒状隔热部件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CN111670327A (zh) * | 2018-02-09 | 2020-09-1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配管配置构造和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
CN108759059A (zh) * | 2018-08-28 | 2018-11-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底壳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US11466891B2 (en) | 2018-12-25 | 2022-10-11 |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
CN209263169U (zh) * | 2018-12-25 | 2019-08-1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04807U (ja) * | 1982-01-11 | 1983-07-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ツト |
JPS60155826U (ja) * | 1984-03-22 | 1985-10-17 | 松下精工株式会社 | 壁掛形室内機の結露水飛散防止装置 |
JPH05172359A (ja) * | 1991-12-25 | 1993-07-09 | Toshiba Corp | 空気調和機 |
JP3885779B2 (ja) * | 2003-07-30 | 2007-02-2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の熱交換器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WO2009096211A1 (ja) * | 2008-01-30 | 2009-08-06 |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 空気調和機の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
2011
- 2011-02-17 JP JP2011031707A patent/JP519255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2-17 CN CN201290000273.0U patent/CN20345436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2-02-17 WO PCT/JP2012/053800 patent/WO201211179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172851A (ja) | 2012-09-10 |
JP5192558B2 (ja) | 2013-05-08 |
WO2012111798A1 (ja) | 2012-08-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422953B2 (ja) | 空気調和機用室内機 | |
CN203454366U (zh) | 空气调节机 | |
CN102245975B (zh) | 天花板埋入型空调室内机 | |
CN105378389A (zh) | 空调器 | |
JP2010255955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 |
KR20140056465A (ko) | 공기조화기 | |
JP6458984B2 (ja) |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 |
CN100472140C (zh) | 空调机 | |
CN101779084A (zh) | 空调 | |
EP2436996B1 (en) | Ventilating apparatus | |
CN101772677A (zh) | 空调 | |
CN20331000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WO2023202191A1 (zh) | 一种窗式空调器 | |
CN101078556B (zh) |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底盘 | |
CN104204686B (zh) | 空调室内机 | |
JP6218685B2 (ja) | 床置き形空気調和機の据付器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JP2011208847A (ja) | ダ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 |
JP2005195199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02878623A (zh) | 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 |
CN217357181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357186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4811722B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4811731B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8442518U (zh) | 一种风管机 | |
CN219300884U (zh) | 一种室内机、空调器及吊顶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