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59948U - 筒状隔热部件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筒状隔热部件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59948U CN208859948U CN201790000518.2U CN201790000518U CN208859948U CN 208859948 U CN208859948 U CN 208859948U CN 201790000518 U CN201790000518 U CN 201790000518U CN 208859948 U CN208859948 U CN 2088599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insulating
- insulating member
- tubular heat
- gap
- flow pa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442589 Convolu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70295 Serpent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14—Arrangements for the insulation of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16L59/147—Arrangements for the insulation of pipes or pipe systems the insulation being located inwardly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pi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24F1/34—Protection means thereof, e.g. covers for refrigerant pip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筒状隔热部件,该筒状隔热部件对在最下部具有折回点的制冷剂配管的弯曲部进行覆盖,所述筒状隔热部件具备:缝隙,形成为向上开口的两端的上端部彼此在上半体分别连结;和引导流路,与包括缝隙的一部分的折回点的上方投影区域连接,并向下方引导液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具有折回点的制冷剂配管的弯曲部进行覆盖的筒状隔热部件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覆盖制冷剂配管的弯曲部的筒状隔热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筒状隔热部件在配管的加热成型前被安装于配管。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筒状隔热材通过热熔接被安装于配管。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750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4-129894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筒状隔热部件为了在加热成型前进行安装,有时在加热成型时或配管焊接时通过热而熔化。专利文献2的筒状隔热材的安装由于借助热熔接,所以作业效率差。
因此,期望筒状隔热部件在不受因热引起的影响的制冷剂配管的焊接后被安装。另外,还期望不需要热熔接等的劳力和时间、作业效率良好地安装。
另一方面,筒状隔热部件覆盖制冷剂配管。因此,在制冷剂配管的表面产生的结露水等液体会流入筒状隔热部件。期望这样的结露水等液体不从筒状隔热部件的表面分散地流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制冷剂配管的连接后作业效率良好且容易地安装并且结露水等液体不从表面分散地流下的筒状隔热部件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对在最下部具有折回点的制冷剂配管的弯曲部进行覆盖,其中,所述筒状隔热部件具备:缝隙,形成为向上开口的两端的上端部彼此在上半体分别连结;和引导流路,与包括上述缝隙的一部分的上述折回点的上方投影区域连接,并向下方引导液体,所述引导流路沿周向形成。
另外,优选所述缝隙形成于所述上半体中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所述弯曲部的内侧。
另外,优选所述缝隙是与延伸的方向正交的剖面越靠径向的内侧则宽度越窄的V字形。
另外,优选所述引导流路与所述缝隙中的最下部的位置连接,并向下方引导所述液体。
另外,优选所述引导流路从所述缝隙起形成至表面的比水平方向的最外径位置靠下方的位置。
另外,优选所述引导流路从所述缝隙起朝向下方形成有一个。
另外,优选所述制冷剂配管形成为弯曲成U字形,
所述两端的所述上端部是分别对所述制冷剂配管覆盖至相同高度的 U字形。
另外,优选所述引导流路是使表面凹陷的槽。
另外,优选所述引导流路为缝隙。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是将上述的筒状隔热部件安装于上述制冷剂配管的装置。
另外,优选将所述筒状隔热部件安装于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位置是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以及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缝隙,形成为向上开口的两端的上端部彼此在上半体分别连结;引导流路,与包括缝隙的一部分的折回点的上方投影区域连接,并向下方引导液体。由此,能够打开缝隙而容易地将筒状隔热部件安装于制冷剂配管。另外,筒状隔热部件能够使在安装后浸入内部的结露水等液体从缝隙向引导流路流动而将其向下方引导。因此,能在制冷剂配管的连接后作业效率良好且容易地安装筒状隔热部件,并且结露水等液体不从表面分散地流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内部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机械室内的安装于制冷剂配管的筒状隔热部件的周边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的侧面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的图6的 A-A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标注了相同附图标记的结构是相同或与之相当的结构,这在说明书全文中共通。并且,说明书全文所示的结构要素的方式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实施方式1.
<空调装置200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简要结构图。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200构成为利用配管将室外机100与室内机 300连接。
在将室外机100与室内机300连接的配管内填充有用于进行热的收授的制冷剂。制冷剂通过在室外机100与室内机300之间循环,能够对配置有室内机300的空间实施制冷或制热。作为制冷剂的种类,能够例示R32 或R410A等。
室外机100具备压缩机1、室外热交换器2、膨胀阀3、四通阀4以及螺旋桨式风扇5。室内机300具备室内热交换器6与作为室内风扇的螺旋桨式风扇7。
<室外机100的外观结构>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外机 100的外观立体图。如图2所示,从正面观察空调装置200的室外机100 在上部具有顶面面板101。室外机100在底面具有底板102。室外机100 在前表面具有前表面面板103。室外机100在右面具有右面面板104。室外机100在前表面面板103与右面面板104之间具有维护面板105。这样,室外机100通过顶面面板101、底板102、前表面面板103、右面面板104 以及维护面板105构成壳体。
<室外机的内部结构>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外机 100的内部立体图。如图2所示,从正面观察空调装置200的室外机100 的内部在左侧具有送风机室20a。另外,室外机100在右侧具有机械室20b。送风机室20a与机械室20b被分隔件8分开。
作为室外机100内部的各部件,室外热交换器2与螺旋桨式风扇7配置于送风机室20a内。室外热交换器2位于具有脚部的底面的底板102之上。螺旋桨式风扇7在室外空气向室外热交换器2流动的方向位于上游侧。
压缩机1、未图示的电气部件、膨胀阀3以及制冷剂配管9配置于机械室20b。压缩机1位于具有脚部的底面的底板102之上。电气部件对螺旋桨式风扇5的旋转速度、压缩机1的制冷剂压缩量或膨胀阀3的阀开度等进行控制。制冷剂配管9将压缩机1与室外热交换器2连结。另外,制冷剂配管9使制冷剂在室外机100的内外流通。
<筒状隔热部件10的周边结构>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机械室20b内的安装于制冷剂配管9的筒状隔热部件10的周边部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在机械室20b设置有制冷剂配管9。在制冷剂配管9安装有筒状隔热部件10。即,将筒状隔热部件10安装于制冷剂配管9的位置为空调装置200的室外机100的内部。
筒状隔热部件10安装于制冷剂配管9,该制冷剂配管9具有在最下部具有折回点9a的U字形的弯曲部。筒状隔热部件10是覆盖U字形的制冷剂配管9的U字形。筒状隔热部件10的两端的上端部10a、10b分别覆盖制冷剂配管9直至相同的高度为止。
此外,筒状隔热部件10也可以不是U字形。筒状隔热部件10例如可以是像J字形等那样具有弯曲部的形状。另外,筒状隔热部件10例示了圆筒状。然而,筒状隔热部件10也可以是四棱筒状或六棱筒状等多棱筒状。
<筒状隔热部件10的结构>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10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筒状隔热部件10呈U字形。筒状隔热部件10为橡胶软管。筒状隔热部件10具有缝隙11,该缝隙11形成为向上开口的两端的上端部10a、10b彼此在上半体10c分别连结。更详细而言,缝隙11沿筒状隔热部件10的U字形形成于筒状隔热部件10的上半体10c中的U字形的制冷剂配管9的弯曲部的内侧。缝隙11将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间隔形成为恒定。这里,筒状隔热部件10的上半体10c在相对于圆筒状的筒状隔热部件10延伸的方向的剖面表示上半部分的圆弧部分。
筒状隔热部件10具备形成为使表面凹陷的槽的引导流路12。引导流路12在包括缝隙11的一部分的制冷剂配管9的折回点9a的上方投影区域中的正上位置具有起点11a。引导流路12与缝隙11中的最下部的位置的起点11a连接,向下方引导结露水等液体。引导流路12沿筒状隔热部件10的周向形成。引导流路12在筒状隔热部件10的一侧从缝隙11起朝向下方只形成有一个。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10的侧面俯视图。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 10的图6的A-A剖视图。如图7所示,缝隙11形成为与筒状隔热部件 10的中心轴方向正交的剖面越靠筒状隔热部件10的径向内侧则宽度越窄的V字形。另外,引导流路12从起点11a起形成至水平方向的最外径位置12a为止。此外,引导流路12也可以从起点11a起形成至比水平方向的最外径位置12a靠下方的位置为止。另外,引导流路12的槽宽形成为恒定。
<筒状隔热部件10的作用>
通过将缝隙11形成为V字形,使得通过针对制冷剂配管9压入缝隙 11就能够容易地安装筒状隔热部件10。另外,由于缝隙11的外周侧的间隔很宽,所以在筒状隔热部件10的安装时容易压入安装于制冷剂配管9。另外,由于缝隙11的内周侧的间隔窄,所以在筒状隔热部件10的安装后,筒状隔热部件10难以从制冷剂配管9脱离。这样,在制冷剂配管9的焊接结束了的组装后,不需要以热熔敷为代表的借助粘接剂的粘接就将筒状隔热部件10安装于制冷剂配管9。另外,通过将缝隙11的间隔设定为恒定,能够遍及制冷剂配管9的U字形的弯曲部整体使筒状隔热部件10的紧贴度提高。由此,在筒状隔热部件10的安装后,筒状隔热部件10难以从制冷剂配管9脱离。
这样,由于筒状隔热部件10在制冷剂配管9的组装后被安装,所以筒状隔热部件10不会因配管焊接而熔化。另外,由于形成有缝隙11,所以能够不使用粘接剂便将筒状隔热部件10容易地安装于制冷剂配管9。
另外,由于沿筒状隔热部件10的周向设置引导流路12,所以能够对流入至筒状隔热部件10的内部的结露水等液体在筒状隔热部件10的表面流动的方向进行控制。通过引导流路12为槽,由此筒状隔热部件10的U 字形的顶点部分亦即起点11a难以翻向外侧,筒状隔热部件10与制冷剂配管9紧贴而难以脱离。通过引导流路12在筒状隔热部件10的周向的一方仅设置有一个,由此能够仅在筒状隔热部件10的一侧排出结露水等液体。在未设置引导流路12的一侧不流下结露水等液体。由此,结露水等液体不会落到存在于未设置引导流路12的一侧的部件配置区域。由此,设置于制冷剂配管9的下部的接水盘等能够小型化。
<缝隙11的变形例>
此外,缝隙11也可以使筒状隔热部件10中的U字形的顶点附近的间隔大于筒状隔热部件10的U字形的两个上端部10a、10b侧的间隔。据此,虽然筒状隔热部件10中的U字形的顶点附近的紧贴度降低,但能够更容易地进行U字形的顶点附近的筒状隔热部件10的压入安装。
另外,缝隙11只要形成为两侧的向上开口的上端部10a、10b彼此在筒状隔热部件10的上半体10c分别连结即可。因此,缝隙11可以在筒状隔热部件10的上半体10c形成于制冷剂配管9的弯曲部的内侧部分以外,或者相对于筒状隔热部件10中的成为制冷剂配管9的弯曲部的内侧的假想线沿倾斜方向形成。另外,除了直线状之外,缝隙11也可以形成为曲线状或蛇行线状等。
<引导流路12的变形例>
此外,引导流路12可以不是槽,而是缝隙。在引导流路12为缝隙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获得结露水等液体的排出效果不变,且筒状隔热部件 10的U字形的顶点亦即正上位置的起点11a灵活地变形而容易与制冷剂配管9嵌合。此外,引导流路12可以形成为与缝隙11接触的部分的宽度大于远离缝隙11的部分的槽宽。据此,即便在结露水等液体的量多时,能够流入至筒状隔热部件10的U字形的顶点亦即起点11a附近的结露水等液体也不会泄露而集中于一点排出。
另外,引导流路12也可以构成为在筒状隔热部件10的安装后以引导结露水等液体的方式随后由作业者形成。另外,引导流路12也可以形成有多个。多个引导流路12可以从缝隙11起在筒状隔热部件10的两侧分别形成。多个引导流路12也可以从缝隙11起集中地形成于筒状隔热部件 10的一侧。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10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缝隙11可以将筒状隔热部件10的折回点 9a的上方投影区域形成为大的孔部11b。而且,引导流路12可以从孔部 11b与偏移了制冷剂配管9的折回点9a的正上位置的起点11a连结。这样,引导流路12的起点11a并不仅局限于筒状隔热部件10的折回点9a的上方投影区域中的正上位置。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10的立体图。可以如图9所示,引导流路12从起点11a起向下方形成至水平方向的最外径位置12a以上为止。另外,引导流路12可以向要引导结露水等液体的方向弯曲形成。
<实施方式1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筒状隔热部件10对在最下部具有折回点9a的制冷剂配管9的弯曲部进行覆盖。筒状隔热部件10具备缝隙11,该缝隙11 形成为向上开口的两端的上端部10a、10b彼此在上半体10c分别连结。筒状隔热部件10具备引导流路12,该引导流路12与包括缝隙11的一部分的折回点9a的上方投影区域连接,并向下方引导液体。
根据该结构,能够打开缝隙11容易地将筒状隔热部件10安装于制冷剂配管9。另外,筒状隔热部件10能够使安装筒状隔热部件10后浸入内部的结露水等液体从缝隙11向引导流路12流动并将其向下方引导。因此,能够在制冷剂配管9的连接后作业效率良好且容易地安装筒状隔热部件 10,并且结露水等液体不从表面分散地流下。
根据实施方式1,缝隙11形成于上半体10c中的制冷剂配管9的弯曲部的内侧。
根据该结构,筒状隔热部件10使安装筒状隔热部件10后浸入内部的结露水等液体难以从不与引导流路12连结的位置的缝隙11溢出。即,结露水等液体容易被从缝隙11引导至引导流路12。结果,结露水等液体不从筒状隔热部件10的表面分散地流下。
根据实施方式1,缝隙11是与延伸的方向正交的剖面越靠径向的内侧则宽度越窄的V字形。
根据该结构,仅通过针对制冷剂配管9压入缝隙11就能够容易地安装筒状隔热部件10。即,缝隙11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中的外周侧的间隔宽。由此,在安装筒状隔热部件10时,筒状隔热部件10容易压入安装于制冷剂配管9。另外,缝隙11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中的内周侧的间隔窄。由此,在安装筒状隔热部件10后,筒状隔热部件10难以从制冷剂配管9脱离。这样,在制冷剂配管9的组装后,不使用粘接剂就将筒状隔热部件10安装于制冷剂配管9。
根据实施方式1,引导流路12与缝隙11中的最下部的位置连接,向下方引导液体。
根据该结构,制冷剂配管9在弯曲部的最下部具有折回点9a。安装筒状隔热部件10后浸入内部的结露水等液体存积于筒状隔热部件10的最下部。因此,筒状隔热部件10使结露水等液体从缝隙11更有效地流动至引导流路12。
根据实施方式1,引导流路12从缝隙11起形成至表面的比水平方向的最外径位置12a更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在从缝隙11延伸至筒状隔热部件10的比水平方向的最外径位置12a更靠下方位置的引导流路12中流动的结露水等液体随后沿重力方向流下。其结果是,结露水等液体不从筒状隔热部件10的表面分散地流下。
根据实施方式1,引导流路12沿周向形成。
根据该结构,通过针对制冷剂配管9压入缝隙11就能够安装筒状隔热部件10。此时,沿筒状隔热部件10的周向形成的引导流路12使筒状隔热部件10在相对于中心轴方向正交的方向折弯变形,容易压入筒状隔热部件10。其结果是,在安装筒状隔热部件10时,筒状隔热部件10更容易压入安装于制冷剂配管9。
根据实施方式1,引导流路12从缝隙11起朝向下方形成有一个。
根据该结构,引导流路12仅设置于筒状隔热部件10的周向的一侧。因此,能够仅在筒状隔热部件10的一侧排出结露水等液体。由此,在筒状隔热部件10的不排出结露水等液体的相反侧不流下结露水等液体。其结果是,结露水等液体不落到存在于该相反侧的部件配置区域。
根据实施方式1,制冷剂配管9形成为弯曲成U字形。筒状隔热部件 10的两端的上端部10a、10b是分别对制冷剂配管9覆盖到相同高度的U 字形。
根据该结构,筒状隔热部件10呈U字形,两端的上端部10a、10b 分别为相同的高度。因此,筒状隔热部件10容易在缝隙11处打开,作业者容易将筒状隔热部件10安装于制冷剂配管9。另外,筒状隔热部件10 可以正反颠倒安装,不存在作业者的安装错误,作业效率良好。
根据实施方式1,引导流路12是使表面凹陷的槽。
根据该结构,与由缝隙构成引导流路12的情况相比,筒状隔热部件 10的最下部的起点11a难以翻向外侧。由此,筒状隔热部件10与制冷剂配管9紧贴而难以脱离。
根据实施方式1,引导流路12为缝隙。
根据该结构,能够保持获得结露水等液体的排出效果不变,且筒状隔热部件10的最下部的起点11a灵活地变形而容易与制冷剂配管9嵌合。
根据实施方式1,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的空调装置200将筒状隔热部件 10安装于制冷剂配管9。
根据该结构,在制冷剂配管9的连接后作业效率良好且容易地安装筒状隔热部件10,并且结露水等液体不从筒状隔热部件10的表面分散流下。
根据实施方式1,将筒状隔热部件10安装于制冷剂配管9的位置为空调装置200的室外机100的内部。
根据该结构,在制冷剂配管9产生结露水等液体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外机100的内部,筒状隔热部件10能够安装于制冷剂配管9。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缩机;2…室外热交换器;3…膨胀阀;4…四通阀;5…螺旋桨式风扇;6…室内热交换器;7…螺旋桨式风扇;8…分隔件;9…制冷剂配管;9a…折回点;10…筒状隔热部件;10a…上端部;10b…上端部;10c…上半体;11…缝隙;11a…起点;11b…孔部;12…引导流路;12a…最外径位置;20a…送风机室;20b…机械室;100…室外机;101…顶面面板; 102…底板;103…前表面面板;104…右面面板;105…维护面板;200…空调装置;300…室内机。
Claims (11)
1.一种筒状隔热部件,对在最下部具有折回点的制冷剂配管的弯曲部进行覆盖,其中,所述筒状隔热部件具备:
缝隙,形成为向上开口的两端的上端部彼此在上半体分别连结;和
引导流路,与包括所述缝隙的一部分的所述折回点的上方投影区域连接,并向下方引导液体,
所述引导流路沿周向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隔热部件,其中,
所述缝隙形成于所述上半体中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所述弯曲部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状隔热部件,其中,
所述缝隙是与延伸的方向正交的剖面越靠径向的内侧则宽度越窄的V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状隔热部件,其中,
所述引导流路与所述缝隙中的最下部的位置连接,并向下方引导所述液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状隔热部件,其中,
所述引导流路从所述缝隙起形成至表面的比水平方向的最外径位置靠下方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状隔热部件,其中,
所述引导流路从所述缝隙起朝向下方形成有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状隔热部件,其中,
所述制冷剂配管形成为弯曲成U字形,
所述两端的所述上端部是分别对所述制冷剂配管覆盖至相同高度的U字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状隔热部件,其中,
所述引导流路是使表面凹陷的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状隔热部件,其中,
所述引导流路为缝隙。
10.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将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筒状隔热部件安装于所述制冷剂配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将所述筒状隔热部件安装于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位置是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内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7/021141 WO2018225189A1 (ja) | 2017-06-07 | 2017-06-07 | 筒状断熱部材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59948U true CN208859948U (zh) | 2019-05-14 |
Family
ID=64567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9000051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59948U (zh) | 2017-06-07 | 2017-06-07 | 筒状隔热部件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39643B2 (zh) |
CN (1) | CN208859948U (zh) |
WO (1) | WO201822518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9120450A (ja) * | 2017-12-28 | 2019-07-2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の熱源ユニット |
JP7293783B2 (ja) * | 2019-03-25 | 2023-06-20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空気調和装置用室外機 |
WO2021064845A1 (ja) * | 2019-10-01 | 2021-04-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14555A1 (de) * | 1969-03-28 | 1970-11-12 | P,H, Thermal Products Ltd., Baildon, Yorkshire (Großbritannien) | Rohrisolierung |
JPH08303814A (ja) * | 1995-05-10 | 1996-11-2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H0927069A (ja) * | 1995-07-11 | 1997-01-2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自動販売機の結露水排水装置 |
JP2009204238A (ja) * | 2008-02-28 | 2009-09-10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における配管構造 |
JP5192558B2 (ja) * | 2011-02-17 | 2013-05-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5985862B2 (ja) * | 2012-04-10 | 2016-09-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パイプカバー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
2017
- 2017-06-07 CN CN201790000518.2U patent/CN20885994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06-07 JP JP2019523274A patent/JP673964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06-07 WO PCT/JP2017/021141 patent/WO201822518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739643B2 (ja) | 2020-08-12 |
WO2018225189A1 (ja) | 2018-12-13 |
JPWO2018225189A1 (ja) | 2019-1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859948U (zh) | 筒状隔热部件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
EP2180267A2 (en) | Outdoor unti of air conditioner | |
JP6625229B2 (ja) |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 |
CN203908004U (zh) | 热泵热水器 | |
KR101786965B1 (ko) | 헤더유닛 및 이를 가지는 열교환기 | |
CN105299956A (zh) | 压缩机回油控制装置、方法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 |
CN104457037A (zh) | 蒸发器集成组件 | |
CN108418335B (zh) | 一种室内机的电机防水结构、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5485971A (zh) | 管翅式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203203153U (zh) | 热交换器 | |
WO2012042689A1 (ja) | 蓄熱装置及び該蓄熱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
CN106091114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5910354A (zh) | 空气调节机 | |
WO2012042690A1 (ja) | 蓄熱装置及び該蓄熱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
CN204373795U (zh) | 用于空调器的温度传感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3964447U (zh) | 热泵系统 | |
JP4634530B1 (ja) | 蓄熱装置及び該蓄熱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
CN104976825A (zh) | 换热器组件及其应用 | |
CN106288525A (zh) | 微通道换热器及冰箱、风冷冰箱 | |
JP6131621B2 (ja) | 油分離器 | |
CN104748462A (zh) |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及空调系统 | |
CN108361831B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06973709U (zh) | 制冷设备 | |
KR101222609B1 (ko) | 열교환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08361814B (zh) | 一种导流碗、具有其的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