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9007A - 等离子显示板和等离子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显示板和等离子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99007A
CN1599007A CNA2004100778813A CN200410077881A CN1599007A CN 1599007 A CN1599007 A CN 1599007A CN A2004100778813 A CNA2004100778813 A CN A2004100778813A CN 200410077881 A CN200410077881 A CN 200410077881A CN 1599007 A CN1599007 A CN 1599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lasma display
display panel
sparking
sparking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778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孝
柴田将之
高森孝宏
原田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353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3974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255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6264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Publication of CN1599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90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 G09G3/29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for address discharg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 G09G3/29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for reset discharge, priming discharge or erase discharge occurring in a phase other than addressing
    • G09G3/2927Details of initiali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6Details of flat display driving waveforms
    • G09G2310/066Waveforms comprising a gent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portion, e.g. ramp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 G09G3/29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for lighting or sustain discharg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using surface discharge panels
    • G09G3/298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using surface discharge panels using non-standard pixel electrode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using surface discharge panels
    • G09G3/299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using surface discharge panels using alternate lighting of surface-type pane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01J2211/24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01J2211/323Mutual disposition of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和等离子显示装置。该等离子显示板(PDP)不仅能够降低放电起始电压,而且能够使得放电起始电压在每个单元中是一致的,而不受在制造过程中造成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变化的不利影响,其中,被提供在分别在其中有选择地在放电空间中引发放电用于显示的多个单元的每个中的一对电极具有分别被提供用于放电的相面对的边缘,当从与衬底垂直的方向上看时,所述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并且所述多个单元的每个中的边缘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

Description

等离子显示板和等离子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作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的显示单元、平板电视机或者用于显示广告、信息等的等离子显示器的交流(AC)型等离子显示装置(PDP装置)。
背景技术
在AC型彩色PDP装置中,广泛采用了寻址/显示分离系统,其中用于选择要被用于显示的单元的周期(寻址周期)和用于引发放电以点亮单元用于显示的显示周期(维持周期)是分离的。在该系统中,在寻址周期期间,电荷在要被点亮的单元中被蓄积,而在维持周期期间,通过利用这些电荷,引发放电以进行显示。
PDP装置包括:双电极型装置,其中互相平行地提供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并且互相平行地提供有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和三电极型装置,其中互相平行地交替提供有各自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并且互相平行地提供有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三电极。近来,三电极型PDP已经被广泛使用。此外,已经设计了具有包括起到辅助作用的电极的多于三种电极的结构。
在三电极型PDP的一般结构中,在第一衬底上互相平行地交替提供有第一(X)电极和第二(Y)电极,在与第一衬底面对的第二衬底上提供有在与第一和第二电极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三(寻址)电极,并且电极的每个表面都覆盖电介质层。在第二衬底上,还提供有在第三电极之间与第三电极平行地延伸的单向条状隔离物,或者提供有平行于第三电极以及第一和第二电极而布置的二维栅格状隔离物,以便单元被互相分离开,并且在这些隔离物之间形成荧光体层之后,第一和第二衬底被互相接合在一起。因而,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即电介质层和荧光体层,还有隔离物,被形成在第三电极上。
在通过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将每个单元的电极附近的电荷(壁电荷,wall charge)变成一致状态,并且通过顺序地向第二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并与扫描脉冲同步地向第三电极施加寻址脉冲,来进行寻址,以通过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之间发生放电来有选择地将壁电荷留在要被点亮的单元中之后,通过施加维持放电脉冲,在通过寻址在其中留有壁电荷的要被点亮的单元中引发维持放电,其中,所述维持放电脉冲使得在其间要引起放电的相邻电极交替地具有相反极性。通过由放电所产生紫外线,荧光体层发射可以穿过第一衬底被看到的光。因此,第一和第二电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不透明总线电极和例如ITO(铟锡氧化物)膜的透明电极组成的,在荧光体层中所产生的光可以穿过透明电极被看到。由于一般PDP装置的结构和操作是广泛公知的,所述这里将不再给出详细的说明。
当放电气体被包围在放电空间中,并且放电是在例如PDP中的两个电极之间被引发的时候,公知的是阈值电压(放电起始电压)是基于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d与放电气体的压强p的乘积而确定的,被绘制作为用于表示变化的图形的曲线被称作帕邢(Peschen)曲线,其中横轴表示乘积,纵轴表示放电起始电压。在帕邢曲线中,对于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d与放电气体的压强p的乘积(pd)的某个值,放电电压达到最小值,这种状态被称作帕邢最小点。
在上述三电极型PDP的结构中,第一和第二电极的透明电极通常具有这样的形状,即在每个单元中,电极的边缘以距离d互相面对并平行。从由放电空间中的放电气体的压强p和距离d定义的帕邢曲线获得放电电压,并且确定出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放电起始电压。在这种情况中,因为即使在每个单元中所设计的乘积pd的值是相同的,制造过程中也存在距离d的变化,所以基于乘积pd所确定的放电起始电压在不同单元之间是不同的。因此,对于实际PDP装置中的驱动电压,考虑放电起始电压的变化,放电起始电压被设置得高于帕邢最小点,以便即使在放电起始电压电压中存在变化,也能保证引发放电。
例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特开)No.2001-84907中,描述了乘积pd在三电极型PDP中被设置得高于帕邢最小点。
在三电极型PDP中,一对在其中引发放电的第一和第二电极与它的相邻的一对电极之间的空间(被称作反向隙(reverse slit))被设置得足够宽,以防止发生放电,但是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特开)No.2001-84906中,提出了一种结构,其中通过缩窄空间,使得乘积pd变得小于达到帕邢最小点的值,并且放电起始电压被增大,来防止在反向隙中发生放电。
此外,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特开)No.2001-52623中,描述了在三电极型PDP中,将第一和第二电极的透明电极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一个值,在该值处,乘积pd是帕邢最小点。
如上所述,公知的示例描述了在三电极型PDP中的第三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在所述三电极型PDP中,第一和第二电极被交替地提供在第一衬底上,并且第三电极被提供在第二衬底上,使得与第一和第二电极相交,但是也已经提出了具有各种结构的其他PDP。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特开)No.2003-36052描述了一种PDP,它包括:第一衬底,在所述第一衬底上互相平行地提供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并且在其上提供了电介质层之后,互相平行地提供有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并在其上再次提供电介质层;和第二衬底,在所述第二衬底上互相平行地提供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三电极,使得其面对第一电极,并且在其上提供有电介质层。在这种结构中,在该处引发放电的第一和第二电极被构造使得经过电介质层互相交叉,在交叉点,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是零,并且随着离交叉点的距离增大,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因此,必定有一个点在该处达到了帕邢最小点。
此外,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特开)No.2001-283735描述了一种双电极型PDP,它包括:第一衬底,在所述第一衬底上互相平行地提供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总线电极,并且在其上提供了电介质层之后,互相平行地提供有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二总线电极,并在其上提供有电介质层;和具有隔离物以及荧光体层的第二衬底。在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的交叉点,提供有分别要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的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具有以恒定距离d互相面对的边缘。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特开)No.2001-283735中,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距离d并没有被具体地描述,并且没有对帕邢曲线和帕邢最小点的描述。
发明内容
在上述文件中所描述的结构中,在被引发维持放电的每个单元中,两个透明电极的边缘以恒定的距离d互相面对。当放电气体压强p=13,300Pa时,帕邢最小点在d=100μm时被达到,而当通常所使用的放电气体压强p=67,000pa时,为了达到帕邢最小点,需要将d设置到20μm。但是,对于当前的制造技术来说,由于在制造过程中造成的变化,不容易稳定地形成恒定的距离。具体地说,当距离变得较小时,相邻的电极可能短路。这降低了面板的产品合格率。
此外,使用传统铅基低熔点玻璃的电介质带来了一个问题:当电极之间的距离变得很小时,耐压性不足。
当放电气体压强p被降低时,即使距离d被增大,也可以达到帕邢最小点,但是因为放电气体压强p的降低通常导致例如发光效率和寿命之类的性能劣化,所以这是不理想的。
如上所述,在于其间引发维持放电的两个透明电极的边缘以恒定的距离d相面对的现有技术中,不能防止距离d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此外,由于涂覆的荧光体厚度的变化,相面对的电极之间的放电电压也发生变化。因此,为了保证在每个像素中引发放电,需要提高驱动电压,但是,在这种情况中,因为驱动电路的成本相应地增加,带来了问题。
在上述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特开)No.2003-36052中所描述的PDP装置中,与总线电极相对应的第一和第二电极被形成使得经过电介质层而互相交叉,并且没有提供维持电极,因此,放电被引发在总线电极之间。在交叉点附近,帕邢最小点条件被满足,但是由于第一和第二电极以互相直角交叉,所以随着离开交叉点的距离增大,两个电极之间距离迅速增大,因此,放电仅在交叉点附近被引发,放电不容易如上所述地被引发并传播。此外,由于形成的壁电荷的量有限,所以出现一个问题:即,电荷密度不能被增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维持当前的放电气体压强p的同时降低放电起始电压,并且同时通过使得每个单元中的放电起始电压一致,不受在制造过程中造成的电极之间距离变化的影响,来降低驱动电压。
此外,与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关的另一个目的是同时实现若干效果,例如增加后衬底结构设计中的自由度、提高面板寿命、提高显示亮度、简化制造工艺、简化驱动电路以及增加放电控制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等离子显示板(PDP)的特征在于:在其间引发放电的一对电极包括互相面对的边缘,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并且每个单元中的电极形状基本相同。边缘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使得该距离与被包围在放电空间中的放电气体的压强的乘积可以在帕邢最小点的两侧上取值。
换句话说,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等离子显示板(PDP)包括第一衬底,第二衬底,所述第二衬底被布置使得面对第一衬底,并且其自身与第一衬底之间形成其中包围放电气体的放电空间,在所述放电空间中形成的多个单元,在其中放电被有选择地引发用于显示,和分别在多个单元的每一个中提供的控制放电的一对电极,其中,所述一对电极包括被提供使得互相面对的、其间引发放电的边缘,当从垂直于第一和第二衬底的方向上看时,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并且在多个单元的每一个中,所述边缘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一对电极具有这样的形状,即在其中,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并且乘积pd被设置使得能够在帕邢最小点的两侧取值,因此,即使存在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变化,帕邢最小点的条件也保证会满足。从而,由于在全部单元中达到了帕邢最小点的放电起始电压,在全部单元中可以使得放电起始电压一致,并且可以忽略制造过程中造成的变化的影响,所以驱动电压可以被降低。
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特开)No.7-29498中,描述了具有用于放电的一对电极的等离子显示板,在所述一对电极之间,距离是逐渐变化的,但是其并没有提到帕邢最小点的条件,并且存在一个问题,即因为用于放电的一对电极之间的距离在不同单元中不同,所以不能在整个显示屏上产生一致的显示。
此外,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特开)No.3-233829中,描述了一种气体放电显示元件,包括多对伸出的电极,它们之间的距离互相是不同的,但是其没有提到帕邢最小点的条件,并且也存在一个问题,即光发射起始于伸出的电极的顶端,但是光发射不传播。
与此相对比,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的等离子显示板中,成对的电极(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在每个单元中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并且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因此,可以在全部单元中设置帕邢最小点的放电起始电压。
当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的结构被应用到三电极型PDP装置上时,上述成对的电极各自分别被使得对应于X电极和Y电极,在这两个电极之间引发放电。在这种情况中,这对电极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由第一总线电极和被提供使得与第一总线电极连接的第一放电电极组成,第二电极由第二总线电极和被提供使得与第二总线电极连接的第二放电电极组成,并且在第一放电电极与第二放电电极之间引发维持放电。因此,即使存在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变化,也可以将维持放电起始电压设置到帕邢最小点。维持放电比其他放电消耗更多功率,因此,如果驱动电压可以被降低,则在功耗降低方面的效果将很显著。
当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的结构被应用到三电极型PDP设备上时,有两种可能的结构。在一种结构中,第三(寻址)电极被提供在第一衬底上,在该衬底上提供了第一和第二电极,在另一种结构中,第三电极被提供在与第一衬底相面对的第二衬底上。
当第三电极被提供在第一衬底上时,提供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被提供在第一衬底上,由第一总线电极以及被提供使得与第一总线电极连接的第一放电电极组成,所述第二电极被提供在第一衬底上,由第二总线电极以及被提供使得与多个第二总线电极连接的第二放电电极组成,所述第三电极经过电介质层被提供在第一衬底上的第一和第二电极上,由第三总线电极和第三放电电极组成,所述第三总线电极在基本上与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使得与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相交,所述第三放电电极被提供使得与第三总线电极连接。在这种情况中,可以构造使得当从与第一和第二衬底垂直的方向上看时,第二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三放电电极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
在这种结构中,可以将要在第二放电电极与第三放电电极之间引发的寻址放电的放电起始电压设置到帕邢最小点。此外,由于第二放电电极和第三放电电极是经过电介质层而被提供的,所以即使距离变为零时(即,当它们的一部分互相重叠时),它们也不会短路。
第一总线电极和第二总线电极与第三总线电极交叉,但是提供有隔离物使得重叠于第三总线电极,因此,在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与第三总线电极之间不引发放电。隔离物可以是条状的,并在第三总线电极延伸的方向上延伸,或者可以是二维栅格状的,并各自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延伸的方向上以及第三总线电极延伸的方向上延伸。在二维栅格状隔离物的情况中,如果隔离物的交叉点被做成具有曲线表面,使得交叉点的宽度大于其他部分的宽度,则可以更确定地防止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与第三总线电极之间的放电。
在第二衬底上提供第三电极的结构是一般传统上使用的三电极型结构。类似于上述结构,第一和第二电极被提供在第一衬底上,并被电介质层覆盖,第三电极在基本上与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被提供在第二衬底上,使得与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交叉。
在这种情况中,在第三总线电极之间提供有隔离物壁。隔离物可以可以是条状的,并在第三总线电极延伸的方向上延伸,或者可以是二维栅格状的,并各自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延伸的方向上以及第三总线电极延伸的方向上延伸。在二维栅格状隔离物的情况中,如果隔离物的交叉点被做成具有曲线表面,使得交叉点的宽度大于其他部分的宽度,则可以更确定地防止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与第三总线电极之间的放电。
隔离物之间的凹槽被荧光体层涂覆,可以从第一衬底一侧看到显示。因此,由第二衬底上的荧光体层所产生的可见光可以透过第一衬底被看到,所以,荧光体层的厚度可以被增大,转换效率被提高了。
为了从第一衬底一侧看到显示,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需要具有透光的透明电极,或者透过光线的开孔。当提供有开孔时,可以使用与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相同的材料在相同的层中形成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因此,可以减少步骤的数量。当第三电极被提供在第一衬底上时,这种方法适用于第三放电电极。
第一到第三放电电极的形状可以有各种修改。
每个单元中的电极的形状可以是相同的,但是推荐使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增大的方向与竖直或者水平相邻单元中的方向相反。
当第三电极被提供在第二衬底上时,推荐在单元中将第三电极布置为使得当从与第一和第二衬底垂直的方向上看时,第三电极从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的相面对的边缘的中心朝向较窄距离的一侧移位。
此外,举例来说,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基本上最小值是20μm,最大值是100μm或更小,或者优选地是50μm或更小。当第三电极被提供在第一衬底上时,第二和第三放电电极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基本上最小值是0μm,最大值是100μm或更小,或者优选地是50μm或更小。基于第三电极被提供在第一衬底上的假定,给出对第二和第三放电电极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的如下说明。
当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或者第二和第三放电电极的相面对的边缘的形状是直线的时候,理想的是两个边缘形成锐角,优选地是近似20°。
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或者第二和第三放电电极的相面对的边缘的形状可以是曲线的,或者是其中的距离阶梯式变化的阶梯式的。当边缘是曲线的时候,理想的是距离的变化在朝向较短距离一侧较小,朝向较长距离一侧较大。
理想的是在该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最小的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的拐角分别被做成曲线的。
另外,这样的一种形状是可能的,即其中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或者第二和第三放电电极具有两对直线的边缘,并且在这种情况中,一对边缘被使得形成锐角,另一对边缘被使得形成钝角,即,以大于90°的角度形成边缘。
此外,当第三电极被提供在第一衬底上时,理想的是通过使得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与第三总线电极的交叉点处的宽度比其他部分的宽度窄,降低驱动电容。
覆盖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电介质层是通过气相膜沉积方法形成的电介质层,并使得具有高耐压性,而没有电介质击穿的可能,使得即使当使用刻蚀方法用于形成电极,电介质层可以不会被腐蚀。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也可以被应用于在日本专利No.2801893中所描述的所谓的ALIS系统PDP装置,其中第一总线电极与第二总线电极之间的每个空间都被用作显示线。在这种情况中,第一总线电极的每个都在其两侧上提供有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总线电极的每个都在其两侧上提供有第二放电电极。在这种情况中,可以提供条状隔离物,但是当提供二维栅格状隔离物时,横向隔离物还应当被布置使得交替重叠于第一总线电极和第二总线电极。
此外,本发明还可以被应用到通常的三电极型PDP装置,其中第一总线电极的一侧与第二总线电极的另一侧之间的空间被用作显示线。在这种情况中,在第一总线电极每个的一侧提供有第一放电电极,在第二总线电极每个的接近提供第一放电电极侧的一侧提供有第二放电电极。同样在这种情况中,可以提供条状和二维栅格状隔离物,并且当提供二维栅格状隔离物时,横向隔离物还应当被布置在第一总线电极的没有提供第一放电电极的一侧与第二总线电极的没有提供第二放电电极的一侧之间的空间处。
当第三电极被提供在第一衬底上时,理想的是第三电极被布置在接近放电空间的一侧。
当第三电极被提供在第一衬底上时,理想的是隔离物的高度比传统的三电极型PDP高,并且不小于150μm,不大于300μm。因此,在第二衬底上形成的荧光体层被与要在第一衬底上被引发的放电隔离开,由于可以减小放电对荧光体的破坏,同时,因为涂覆了荧光体的面积可以被增大,所以光发射亮度可以被提高。
在第一和第二衬底被互相接合到一起之后,需要形成通道,用于对空间进行排气并包围放电气体。当第三电极被提供在第一衬底上时,因为在第二衬底上没有电极,所以可以直接刻第二衬底,以便形成用作在其中引发放电的空间的凹槽,以及用作通道的凹槽,所述通道用于对空间进行排气,并在对第二衬底涂敷荧光体的同时包围放电气体,因此,制造工艺可以被简化。此外,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当第一和第二衬底被互相接合到一起时的空隙很小,所以密封材料可以被做得非常薄。因此,可以避免由于传统的密封材料高度与隔离物相同而必需使用低熔点玻璃作为密封材料,因为密封材料的选择没有了限制,所以材料的选择范围可以被扩大。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在第二衬底中刻出凹槽的处理,可以避免必需使用包含铅的玻璃材料作为电介质层、隔离物和第一与第二衬底的密封物,从而可以无铅地制造面板。
理想的是放电气体具有至少包括氖(Ne)和氙(Xe)的组份,并且Xe的混合比例不小于10%。因此,可以防止在提高亮度的同时,帕邢最小点放电的电压升高。
使用具有第一到第三电极的等离子显示板的PDP装置包括用于共同地向第一电极施加电压的第一驱动电路、用于向第二电极施加电压的第二驱动电路和用于向第三电极施加电压的第三驱动电路,其中,第二驱动电路顺序地向第二电极施加扫描脉冲,第三驱动电路与扫描脉冲同步地向第三电极施加寻址脉冲,以通过在单元中引发寻址放电来在交叉点选择要被点亮的单元,其中所述交叉点是已经被施加了扫描脉冲的第二电极与已经被施加了寻址脉冲的第三电极的交叉点,并且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通过交替地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施加维持脉冲,在被选择的要被点亮的单元中重复地引发维持放电。
对于放电控制来说,可以应用各种驱动方法,以加速和稳定放电等,理想的是进行例如这样的驱动方法,即在寻址放电和维持放电之间还没有被引发寻址放电的单元中引发弱放电。
另外,理想的是在寻址周期期间要被施加到第二电极上的扫描脉冲具有负极性,并且它的电势小于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要被施加到第二电极上的维持脉冲的电势。因此,可以保证引发寻址放电。
此外,复位周期由用于在每个电极附近形成预定量的壁电荷的过程以及用于调整壁电荷的量的过程组成,并且在用于调整壁电荷的量的过程中在第二和第三电极之间施加的最大电势差被使得大于在寻址周期期间被施加到第三电极上的电势与除了被施加了扫描脉冲之外的第二电极的电势之间的差值。因此,可以防止在没有被选择的单元中防止寻址放电。
当被提供在同一层中的X电极和Y电极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如上面所描述地变化时,很明显,当等离子显示板在目前的生产技术下被生产时,因为在距离较窄的一侧的X电极和Y电极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发生短路,等离子显示板的产品合格率被降低。这个问题将通过生产技术的改进来解决,但是高合格率地生产第一个方面的等离子显示板是困难的。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等离子显示板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当在目前的生产技术下生产该等离子显示板时,寻址放电的放电起始电压被设置到帕邢最小点,而不降低产品合格率。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等离子显示板被构成使得面板包括:第一衬底;第二衬底,所述第二衬底被布置使得面对第一衬底,并且在第二衬底和第一衬底之间形成其中包围放电气体的放电空间,所述第一衬底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由第一总线电极和被提供使得与第一总线电极连接的第一放电电极组成;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由第二总线电极和被提供使得与第二总线电极连接的第二放电电极组成;覆盖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电介质层;和被提供在电介质层上的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包括:在基本上与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使得与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相交的第三总线电极;和被提供使得与第三总线电极连接的第三放电电极,其中,当从与第一和第二衬底垂直的方向上看时,第二放电电极和第三放电电极具有相面对的边缘,所述边缘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并且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具有相面对的边缘,所述边缘之间的距离是恒定的。
在上述结构中,第三电极可以仅由第三总线电极构成,使得第二放电电极和第三总线电极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
根据第二个方面,可以将在第二放电电极与第三放电电极(或者第三总线电极)之间要被引发的寻址放电的放电起始电压设置到帕邢最小点。此外,由于第二放电电极和第三放电电极(或者第三总线电极)是经过电介质层而提供的,所以即使距离变为零(即,当它们的一部分互相重叠时),它们也不会短路。因为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的相面对的边缘是平行的,并且其距离相对较大,因此在第一放电电极与第二放电电极之间不会发生短路。
第二放电电极和第三放电电极(或者第三总线电极)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理想的是在较接近第一放电电极的一侧较窄。按照这种结构,第二放电电极与第三放电电极(或者第三总线电极)之间的寻址放电发生在接近第一放电电极的位置,并且寻址放电容易引起第一放电电极与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放电。
第二放电电极与相邻列的第三总线电极之间的距离比第二放电电极和第三放电电极(或者第三总线电极)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更大。按照这种结构,可以避免在第二放电电极与相邻列的第三放电总线电极之间的错误放电。
第三放电电极与第二总线电极之间的距离理想的是大于第二放电电极和第三放电电极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按照这种结构,可以避免在第三放电电极与第二总线电极之间的错误放电。
理想的是进一步提供被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与第三总线电极的交叉点处的隔离物。按照这种结构,可以避免在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与第三总线电极之间的错误放电。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做出的说明中将变得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PDP装置的一般结构的示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PDP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PDP的截面视图(沿纵向方向)。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PDP的截面视图(沿横向方向)。
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极的形状的示图。
图6是示出了帕邢曲线的示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PDP装置的驱动波形(在奇数编号的场中)的示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PDP装置的驱动波形(在偶数编号的场中)的示图。
图9是示出了后衬底的修改的示例的示图。
图10是示出了使用二维栅格状隔离物的修改的示例的示图。
图11是示出了电极形状的修改的示例的示图。
图12是示出了电极形状的修改的另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13是示出了电极形状的修改的另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极的形状的示图。
图15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驱动波形的示图。
图1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极的形状的示图。
图17是示出了电极形状的修改的另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18是示出了电极形状的修改的另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1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极的形状的示图。
图20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PDP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电极的形状的示图。
图22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PDP装置中的驱动波形(在奇数编号的场中)的示图。
图23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PDP中的电极形状的修改的示例的示图。
图24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PDP中的电极形状的修改的另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25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PDP中的电极形状的修改的另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26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PDP中的电极形状的修改的另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27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PDP中的电极形状的修改的另一个示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本发明被应用于在日本专利No.2801893中所描述的ALIS(表面交替发光)系统的PDP设备,在其中,第三电极(寻址电极)连同第一和第二电极(X和Y电极)被提供在第一衬底(透明衬底)上。由于在上述文件中描述了ALIS系统,所以这里不再给出详细的说明。
图1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PDP装置)的一般结构的示图。如所示意性示出的,等离子显示板30包括在横向方向(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组第一电极(X电极)和一组第二电极(Y电极),以及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一组第三电极(寻址电极)。该组X电极和该组Y电极被交替布置,并且X电极的数目比Y电极的数目多一个。该组X电极被连接到第一驱动电路31,并被划分成一组奇数编号的X电极和一组偶数编号的X电极,每个组被共同地驱动。该组Y电极被连接到第二驱动电路32,扫描脉冲被顺序地施加到Y电极的每一个上,并且同时,除了当施加扫描脉冲的时候,该组Y电极被划分成一组奇数编号的Y电极和一组偶数编号的Y电极,并且每个组被共同地驱动。该组寻址电极被连接到第三驱动电路33,寻址脉冲与扫描脉冲同步地被独立地施加于其上。第一到第三驱动电路31到33被控制电路34控制,并且每个电路从电源电路35被供电。
图2是等离子显示板(PDP)30的分解立体图。如所示意性示出的,在前(第一)玻璃衬底1上,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X)总线电极14和第二(Y)总线电极12被互相平行地交替布置。X和Y光透射电极(放电电极)13和11被提供使得重叠于X和Y总线电极14和12,并且X放电电极13的一部分和Y放电电极11的一部分分别从X总线电极14和Y总线电极12的两侧伸出。X和Y总线电极14和12例如由金属层形成,放电电极13和11由ITO层的膜等形成,X和Y总线电极14和12的阻抗小于或等于放电电极13和11的阻抗。下文中,X放电电极13从X总线电极14的两侧伸出的部分以及Y放电电极11从Y总线电极12的两侧伸出的部分分别被简单地称作X放电电极13和Y放电电极11。
在放电电极13和11以及总线电极14和12上,形成第一电介质层15,使得该电介质层15覆盖这些电极。第一电介质层15由透射可见光的SiO2等构成,并通过气相膜沉积方法被形成。在用于形成第一电介质层15的气相膜沉积方法中,CVD(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尤其是等离子CVD方法,是适合的,并且使用这些方法,可以使得第一电介质层15的厚度近似10μm或更低。通常,通过与传统气相膜沉积方法不同的方法所形成的电介质层的厚度近似30μm。近来,通过电场模拟已经发现,由于电介质层厚度的影响,在电介质的表面上形成的电场的形状并非必然地是与电极形状一致的形状。换句话说,当电介质层厚的时候,很难精确地控制电介质上的电场,并且也很难将相邻电极之间的距离设置得满足帕邢最小点的条件。与此相对比,通过气相膜沉积方法形成的电介质层可以较薄,从而可以精确地控制电介质层上的电场,并容易地设置帕邢最小点的条件。
在第一电介质层15上,第三(寻址)总线电极16和寻址光透射电极(放电电极)17被提供使得与总线电极14和12交叉。寻址总线电极16和寻址放电电极17被提供使得互相重叠,并且寻址放电电极17的一部分从寻址总线电极16伸出。寻址总线电极16例如由金属层形成,寻址放电电极17由ITO层的膜等形成,并且寻址总线电极16的阻抗小于或等于寻址放电电极17的阻抗。类似地,寻址放电电极17的从寻址总线电极16的两侧伸出的部分被简单地称作寻址放电电极17。
有一些情况,其中在上端和下端不提供X放电电极也不提供Y放电电极,而是将多个X和Y总线电极布置成伪电极(dummy electrode),或者在左和右端不提供寻址放电电极,而是将多个寻址总线电极布置成伪电极。
通过气相膜沉积方法形成的第一电介质层15的表面是光滑的,并且容易形成所述的一组X电极和所述的一组Y电极。而且,第一电介质层15没有被除了氢氟酸之外的湿法刻蚀剂腐蚀,因此,即使在用于形成该组X电极和该组Y电极的工艺中,第一电介质层15的质量也不太可能改变。此外,通过气相膜沉积方法形成的第一电介质层15可以做得比通常使用的通过烘焙形成的传统电介质层更薄,因此,在第一电介质层15的倾斜部分高度变化很小,同样由于这一点,容易形成该组寻址电极。另外,介电常数小到通常的铅基低熔点玻璃的约三分之一,因此,即使在两侧形成电极,使得将电介质层夹在其中,电容的增加也很小,并且容易驱动。
在所述的一组寻址电极上,通过气相膜沉积方法形成第二电介质层18,并且在其上进一步形成例如MgO的保护层19。通过离子轰击,保护层19释放电子以引起放电,并且具有如下效果:降低了放电电压,一定程度地防止了放电延迟等。在这种结构中,由于所有电极都被保护层19覆盖,所以即使电极组变为阴极,也可以通过利用保护层的效应引发放电。如上所述,在通过气相膜沉积方法形成的第一电介质层15的两侧布置电极较容易,并且因为电介质层15容易透射可见光,所以它可以被用作前衬底。
另一方面,在背(第二)衬底2上,在纵向方向上形成隔离物20。由隔离物20和后衬底2所形成的凹槽的侧面和底部背荧光体层21、22和23中的一个涂覆,这些荧光体层在放电期间被所产生的紫外线激发,并分别产生红色、绿色和蓝色可见光。
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的PDP 30的局部纵向横截面视图,图4是其局部横向截面视图。前衬底1和后衬底2被密封物24密封,例如Ne、Xe和He的放电气体被包围到由隔离物20包围的放电空间25中。理想的是在放电气体中的Xe的混合比例不小于10%。寻址总线电极16被布置得使得重叠于纵向隔离物20。如所示意性示出的,该组寻址电极被布置在比所述的一组X电极和所述的一组Y电极更接近放电空间的一侧。
图5是示出了电极的形状和单元的结构的局部俯视图。如所示意性示出的,Y总线电极12和X总线电极14被互相平行地交替布置,并且Y光透射放电电极11和X光透射放电电极13分别从每个总线电极的两侧伸出。被伸出以互相面对的Y放电电极11和X放电电极13被形成为使得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逐渐地变化,即,边缘之间的距离具有多个值。X放电电极与总线电极以及Y放电电极与总线电极的连接部分被做得比其他部分更窄。在本实施例中,电极11和13的相面对的边缘被构造成使得形成小于90°的锐角,使得两个边缘在一端靠近,并在另一端互相隔开预定距离d。理想的是电极之间的距离例如在两个边缘最靠近的一端近似20μm,而在另一端近似100μm,或者优选地,50μm。由于电极11和13的相面对的边缘的长度近似100μm,所以相面对的电极的边缘形成的角度是远小于90°的锐角,理想的是该角度近似20°。如以后将描述的,电极之间的距离d是根据帕邢定律基于与被包围气体的压强的关系而被确定的值,该尺寸是一个示例。另外,代替直线边缘,相面对的边缘可以是阶梯式的,这将在后面描述,或者是曲线的,只要电极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在阶梯式边缘的情况中,相面对的边缘是互相平行的,并且由这些边缘所形成的角度基本上是0°。
在X和Y总线电极14和12以及X和Y放电电极13和11上,形成第一电介质层15,并且在其上布置了在与X和Y总线电极14和12基本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寻址总线电极16和寻址放电电极17,并且如所示意性示出的,寻址放电电极17从寻址总线电极16伸出,以面对Y放电电极11。Y放电电极11和寻址总线电极16被形成使得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逐渐地变化,即,边缘之间的距离连续地变化,该距离具有多个不同的值。在本实施例中,电极11和17的相面对的边缘被构造成使得形成小于90°的锐角,使得两个边缘在一端靠近,并在另一端互相隔开预定距离d。由于Y放电电极11和寻址放电电极17被中间的第一电介质层15互相绝缘开,所以在两个边缘最靠近的一端的电极之间距离可以是零。在另一端的距离近似100μm,或者优选地,50μm。由于电极11和13的相面对的边缘的长度近似100μm,所以相面对的电极的边缘形成的角度是远小于90°的锐角,并且优选地,该角度近似20°。类似于X放电电极与Y放电电极的情况,电极之间的距离d是根据帕邢定律基于与被包围气体的压强的关系而被确定的值,而该尺寸是一个示例。另外,代替直线边缘,相面对的边缘可以是阶梯式的或者是曲线的,只要电极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在阶梯式边缘的情况中,相面对的边缘是互相平行的,并且这些边缘所形成的角度基本上是0°。
另外,Y放电电极11和寻址放电电极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在较接近第一放电电极的一侧较窄。因此,Y放电电极11与寻址放电电极17之间的寻址放电发生在接近第一放电电极的位置。该放电容易引起X放电电极13与Y放电电极11之间的放电。
寻址总线电极16被布置成使得重叠于纵向隔离物20,这些纵向隔离物20在横向方向上分隔像素。因此,寻址总线电极16与X和Y总线电极14和12的交叉点被纵向隔离物20覆盖,并没有被暴露给放电空间。由于该原因,可以防止发生从总线电极发起的放电。如果寻址总线电极16与X和Y总线电极14和12的交叉点的宽度被做得比其他部分更窄,则可以降低驱动电容。
下面参考图6说明本发明的操作原理。在图6中,横轴表示在其间引发放电的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d与放电空间中的放电气体的压强p的乘积pd,纵轴表示与乘积pd相对应的放电起始电压,该图形被称作帕邢曲线。放电气体是氖(Ne)、氙(Xe)、氦(He)等的混合物。当放电气体的组份(混合比例)恒定时,如果电极之间的距离d或者放电气体压强p变化,则放电起始电压根据乘积pd而变化,并且由于如图6中所示该曲线为下凸的,所以存在最小放电起始电压。放电起始电压变得最小的点通常被称作帕邢最小点。当放电气体的混合比例例如以这样的方式变化,即Xe的分压被增大,则这时显示出放电起始电压增大的趋势,但是在帕邢最小点的放电起始电压的变化很小。
一般,在如上述文件中所描述的AC型彩色PDP中,d被设计为是恒定的,乘积pd被设置为使得位于帕邢最小点的右侧。这是因为要选择一个区域,使得即使存在制造过程中所引起的电极之间的距离d的变化,与乘积pd相对的电压也只在一个方向上变化,即,在电压增大的方向或者电压减小的方向上。作为用于乘积pd的p和d的一个示例,分别选择了近似67,000Pa和100μm。在这种情况中,如果电极之间的距离被假定是恒定的,则帕邢最小点的放电气体压强近似13,300Pa。与此相对比,如果放电气体压强被设置为67,000Pa,则电极之间的距离d近似20μm。因此,当放电气体压强被设置为67,000Pa,并且两个光透射电极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从0μm到100μm变化,则随着距离的变化,在电极之间必定存在一个距离,在该处放电起始电压达到帕邢最小点,并且从而引发低电压情况下的放电。此外,如果放电气体压强p被设置为40,000Pa,则达到帕邢最小点的电极之间距离近似30μm,因此,随着电极之间的距离从20μm到100μm变化,在电极之间必定存在一个距离,在该处放电起始电压达到帕邢最小点,并且从而可以引发低电压情况下的放电。
即使存在制造过程中所引起的电极尺寸的变化,也会保证在帕邢最小点引发放电,因此减小了在各个单元中的放电的变化。此外,因为电极之间的距离d很小,所以施加电压的时刻与引发放电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延迟实际上被减小了。因此,随着寻址所需要的时间可以被显著地减小,可以通过增加维持放电的数目来提高亮度或者增加渐变等级的数目。
在本发明中,如图5所示,在其间引发放电的两个放电电极的相面对的边缘被做得在一端互相靠近,并沿着形成锐角的两个表面分开,使得它们在另一端分开近似100μm,因此,如上所述,在每个单元中保证在帕邢最小点引发放电。气压p和电极之间的距离d仅仅是示例,并且可以设置任何区域,只要乘积pd的范围包括了帕邢最小点。例如,当放电气体压强p是40,000Pa时,达到帕邢最小点的电极之间距离近似30μm,并且电极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可以在10μm与20μm之间。电极之间距离的最大值可以近似50μm,但是如果考虑了制造过程中所引起的电极之间距离的变化,则理想的是所设计的值近似100μm。电极之间的距离没有上限,而是基于单元自身的尺寸确定最大的距离的。但是,上限越低,在其中d接近帕邢最小点的范围越大,并且放电的概率被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理想的是隔离物的高度近似在150μm与300μm之间。在电极(寻址电极)也被形成在后衬底上的传统结构中,为了降低在前衬底上的电极和后衬底上的电极之间被引发的放电的电压,隔离物的高度通常为近似150μm。与此相对比,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后衬底上没有提供电极,所以隔离物的高度可以被做得更高。由于这一点,因为在前衬底上的维持放电是在离荧光体较大距离上被引发的,所以可以一定程度地防止由于放电的离子溅射导致的荧光体质量劣化,从而,延长了寿命。荧光体层被形成在在放电空间中的后衬底底部和隔离物侧面上,但是,如果隔离物非常高,则需要增加底部上的荧光体的厚度,超过必需的量,造成增加了浪费的工时。因此,理想的是隔离物的高度近似在150μm与300μm之间。
在PDP的每个单元中,只可以选择点亮状态或者不点亮状态,而发光亮度不能变化,即,不能产生具有渐变的显示。因此,一个帧被划分为具有预定权重的多个子场,通过组合对于每个单元的在帧中要被点亮的子场来产生渐变显示。每个子场通常具有相同的驱动序列。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PDP装置是ALICE系统类型的,并且显示线被定义在各个X电极和各个Y电极之间的所有空间中。例如,第一显示线被定义在第一X电极与第一Y电极之间,第二显示线被定义在第一Y电极与第二X电极之间,第三显示线被定义在第二X电极与第二Y电极之间,第四显示线被定义在第二Y电极与第三X电极之间。换句话说,奇数编号的显示线被定义在奇数编号的X电极与同一奇数编号的Y电极之间,以及偶数编号的X电极与同一偶数编号的Y电极之间,而偶数编号的显示线被定义在奇数编号的Y电极与下一偶数编号的X电极之间,以及偶数Y编号的电极与下一奇数编号的X电极之间。一个显示场被划分为奇数场和偶数场,并且在奇数场中,奇数编号的显示线被显示,而在偶数场中,偶数编号的显示线被显示。奇数场和偶数场分别由多个子场组成。
图7和图8是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PDP装置中的一个子场中的驱动波形的示图。图7示出了在奇数场中的驱动波形,图8示出了在偶数场中的驱动波形,它们被施加到奇数编号的X电极(X1)、奇数编号的Y电极(Y1)、偶数编号的X电极(X2)、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以及寻址电极(A)上。下面首先说明奇数场。
要被施加到X电极上的驱动波形包括用于在每个单元中通过重复地在其中引发弱放电而形成壁电荷的复位脉冲41、用于调整剩余壁电荷量的补偿电压42、用于选择显示线的选择脉冲43和44、维持脉冲45、46、48和49以及擦除脉冲47。
要被施加到Y电极上的驱动波形包括用于在每个单元中通过重复地在其中引发弱放电而形成壁电荷的复位缓波(obtuse wave)51、用于调整剩余壁电荷量的补偿缓波52、当要被点亮的单元被选择时要被施加到Y电极上的扫描脉冲53和54、用于通过弱放电反转在将不被点亮的单元中的壁电荷极性的调整脉冲55、用于重复地引发维持放电的维持脉冲56、57、59和60以及擦除脉冲58。
要被施加到寻址电极上的驱动波形包括寻址脉冲61。
在复位周期开始时,通过被施加到Y电极上的复位缓波51以及被施加到X电极上的复位脉冲41,在X放电电极13和Y放电电极11之间产生了电势差。因为这里施加了电压逐渐变化的复位缓波51,所以弱放电以及电荷形成被重复,在每个单元中形成了一致的壁电荷。所形成的壁电荷的极性在X放电电极附近是正的,在Y放电电极附近是负的,同时正电荷被形成在寻址放电电极的附近。在寻址电极被形成在后衬底2上的三电极型结构的传统面板中,因为在后衬底上的电荷由施加给布置在前衬底上的电极的电压所控制,所以需要高的复位电压,但是在本实施例的PDP中,因为只控制前衬底上的电荷,所以复位电压可以被降低。
接着,通过被施加到Y电极的补偿缓波52以及被施加到X电极上的补偿电压42,以缓变波形施加了具有与通过复位所形成的壁电荷相反的极性的电压,单元中的壁电荷量通过弱放电被减少。
下一个寻址周期被划分为第一半周期和第二半周期。在第一半周期期间,在对奇数编号的X电极X1施加选择脉冲43并对偶数编号的X电极X2以及偶数编号的Y电极Y2施加0V的状态中,扫描脉冲53被施加到奇数编号的Y电极Y1,而施加的位置顺序地变化。在对每个奇数编号的Y电极Y1施加负电压的状态中,负扫描脉冲53被施加于其上,以便施加具有更加大的绝对值的负脉冲,而施加的位置顺序地变化。与扫描脉冲53的施加相同步地,寻址脉冲61被施加到寻址放电电极上。当与已经被施加了扫描脉冲的Y电极与寻址电极的交叉点相对应的单元要被点亮时,施加寻址脉冲61,而当该单元将不被点亮时,不施加寻址脉冲61。此时,在复位周期期间所形成的壁电荷的极性与要被施加到Y电极和寻址电极中的每个上的脉冲的极性相同,并且要被施加的电压可以通过所讨论的壁电荷被降低。由于这一点,在已经同时被施加了选择脉冲43、扫描脉冲53和寻址脉冲61的单元中,寻址放电被引发。该放电在X放电电极附近形成了负壁电荷,在Y放电电极附近形成了正壁电荷。换句话说,在奇数编号的X电极X1与奇数编号的Y电极Y1之间的显示线中选择了要被点亮的单元。如上所述,通过寻址放电所形成的电荷的极性与在上述复位放电期间所形成的电荷的极性相反。在还没有被施加选择脉冲43的偶数编号的X放电电极附近,以及在还没有被施加扫描脉冲53的偶数编号的Y放电电极附近,在复位周期末尾的壁电荷被维持。
在寻址周期的第二半周期期间,在对偶数编号的X电极X2施加选择脉冲44并对奇数编号的X电极X1以及Y电极Y1施加0V的状态中,扫描脉冲54被施加到偶数编号的Y电极Y2,而施加的位置顺序地变化,并且寻址脉冲61被施加到寻址电极上。因此,要被点亮的单元以与上面所描述的类似的方式,在偶数编号的X电极X2与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之间的显示线中被选择。因此,在寻址周期的第一半周期和第二半周期期间,在奇数编号的显示线中在要被点亮的单元中引发了寻址放电,并且作为结果,已经完成了对要被点亮的单元的选择。
在寻址周期的末尾,具有负极性的电荷调整脉冲55只被施加到Y电极上。在已经在其中引发了寻址放电的单元中,已经在Y放电电极11附近形成了正电荷,这些正电荷将用来使得降低电荷调整脉冲的电压,从而没有引发放电。另一方面,在还没有在其中引发寻址放电的单元中,在Y放电电极11的附近已经形成了负电荷,这些负电荷将被相加到电荷调整脉冲的电压上,使得增大了该电压,从而引发放电。此时,对X电极和寻址电极没有施加电压,并且电极之间的电势很小,因此,放电延迟很大并且强度很小。由于该原因,电荷调整脉冲需要大于或等于20μs的一段时间,并且在放电之后所形成的电荷量很小,因此,在还没有在其中引发寻址放电的单元中,随后的维持脉冲没有引发放电。
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维持放电脉冲45、46、59和60被同相位地施加到奇数编号的X电极X1和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上,并且维持放电脉冲48、49、56和57被同相位地施加到偶数编号的X电极X2和奇数编号的Y电极Y1上。维持放电脉冲45、46、59和60具有与维持放电脉冲48、49、56和57相反的相位。因此,具有大绝对值的维持脉冲的电压被施加在奇数编号的X电极X1与奇数编号的Y电极Y1之间,以及偶数编号的X电极X2与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之间,并且维持脉冲的电压没有被施加在奇数编号的Y电极Y1与偶数编号的X电极X2之间,以及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与奇数编号的X电极X1之间。换句话说,维持脉冲电压被施加到奇数编号的显示线上,并且维持脉冲电压没有被施加到偶数编号的显示线上。
在维持放电周期开始时,负维持放电脉冲45和59被施加到奇数编号的X电极X1和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上,并且正维持放电脉冲48和56被施加到偶数编号的X电极X2和奇数编号的Y电极Y1上。在已经在其中引发寻址放电的单元中,在X放电电极附近形成了负壁电荷,在Y放电电极附近形成了正壁电荷,这些壁电荷将用来使得增加由被施加到奇数编号的X电极X1上的维持脉冲45以及被施加到奇数编号的Y电极Y1上的维持脉冲56所引起的电势差,从而,在奇数编号的X电极X1与奇数编号的Y电极Y1之间引发了维持放电。另一方面,这些壁电荷将用来降低由被施加到偶数X电极X2上的维持脉冲48以及被施加到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上的维持脉冲59所引起的电势差,因此,第一维持脉冲在偶数编号的X电极X2与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之间没有引发维持放电。由于在奇数编号的X电极X1和奇数编号的Y电极Y1之间所引发的维持放电,壁电荷的极性被反转,并且在奇数编号的X放电电极X1附近形成正壁电荷,在奇数编号的Y放电电极Y1附近形成负壁电荷。
接着,维持脉冲被反转,并且具有正极性的维持放电脉冲46和60被施加到奇数编号的X电极X1和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上,并且具有负极性的维持放电脉冲49和57被施加到偶数编号的X电极X2和奇数编号的Y电极Y1上。在已经在其中在偶数编号的X电极X2与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之间引发了寻址放电的单元中,没有首先引发维持放电,因此,在寻址周期末尾的壁电荷被维持了,并且这些壁电荷将用来增加由被施加到偶数X电极X2上的维持脉冲49以及被施加到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上的维持脉冲60所引起的电势差,在偶数编号的X电极X2与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之间引发了维持放电。另外,在已经在其中在奇数编号的X电极X1与奇数编号的Y电极Y1之间引发了维持放电的单元中,在奇数编号的X放电电极X1附近形成负壁电荷,在奇数编号的Y放电电极Y1附近形成正壁电荷,并且这些壁电荷用来使得增加由被施加到奇数编号的X电极X1上的维持脉冲46以及被施加到奇数编号的Y电极Y1上的维持脉冲57所引起的电势差,因此,在奇数编号的X电极X1与奇数编号的Y电极Y1之间引发了维持放电。由于这些维持放电,壁电荷的极性被反转。因此,通过重复地施加维持脉冲同时反转极性,重复地引发了维持放电。
维持脉冲的数量是根据子场的亮度的权重而确定的,并且具有较大亮度权重的子场具有较长的维持放电周期。
在子场的末端,通过擦除脉冲47和58,在已经在其中引发了维持放电的被点亮的单元中引发擦除放电,由维持放电所形成的壁电荷量被减少。此时,在还没有在其中引发维持放电的单元中,因为壁电荷量很小,所以没有引发放电。
如上说明了在奇数场中的每个子场中的操作和驱动波形。如上所述,在奇数场中,通过奇数编号的显示线的发光产生了显示。
在偶数场中,如图8所示,在复位周期期间,与在奇数场中相同的脉冲被施加到每个电极上。在寻址周期的第一半周期期间,选择脉冲43被施加到偶数编号的X电极X2上,并且在对奇数编号的X电极X1和偶数编号的Y电极Y2施加0V的状态中,扫描脉冲53被施加到奇数编号的电极Y1上,而施加的位置顺序地变化。在寻址周期的第二半周期期间,选择脉冲43被施加到奇数编号的X电极X1上,并且在对偶数编号的X电极X2和奇数编号的Y电极Y1施加0V的状态中,扫描脉冲54被施加到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上,而施加的位置顺序地变化。因此,在奇数编号的Y电极Y1与奇数编号的X电极X2之间以及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与奇数编号的X电极X1之间的显示线中,即在偶数编号的显示线中,在要被点亮的单元中引发了寻址放电,并且选择了这些要被点亮的单元。
在维持放电期间,维持放电脉冲65和66以及维持放电脉冲56和57四个全部同相位地被施加到奇数编号的X电极X1和奇数编号的Y电极Y1上,维持放电脉冲67和68以及维持放电脉冲59和60四个全部同相位地被施加到偶数编号的X电极X2和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上。维持放电脉冲65、66、56和57具有与维持放电脉冲67、68、69和60相反的相位。因此,具有大绝对值的维持脉冲的电压被施加在奇数编号的Y电极Y1与偶数编号的X电极X2之间以及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与奇数编号的X电极X1之间。因此,在奇数编号的显示线中引发了维持放电。
如上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PDP装置,但是可以存在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PDP的各种修改,下面说明一些修改。
图9是示出了后衬底的修改的一个示例的示图。在第一实施例中,只有纵向隔离物20被提供作为隔离物,而在本修改中,隔离物具有二维栅格形状,并且包含纵向隔离物20和横向隔离物28。本修改中的后衬底是通过喷砂方法等形成的,其中放电空间25和排气空间26被直接刻在后衬底2中。排气孔27从排气空间26伸出到后衬底2的侧面,并将用来排出空气,以及在前衬底1被接合到后衬底上之后包围放电气体,提供有一个或多个孔。由于后衬底2的表面差不多要与前衬底1的表面相接触,所以密封材料24的高度不要求很大,与其中高度较大的图3和图4不同,因此,材料的选择范围可以放宽。如果纵向隔离物与横向隔离物的交叉点的宽度被做得比其他部分大,则可以更肯定地防止总线电极之间的放电。
图10是示出了当使用具有二维栅格形隔离物的后衬底2时,电极与隔离物之间关系的示图。如所示意性示出的,纵向隔离物20被布置使得重叠于总线电极16,而横向隔离物28被布置使得重叠于X总线电极14和Y总线电极12。
图11是示出了寻址放电电极17的修改的示图。在本修改中,寻址放电电极17以与形成寻址总线电极16相同的工艺形成,并且在寻址放电电极17中以网眼图案形成透过光线的开孔29。因此,寻址放电电极17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不透光。网眼图案开孔透过在荧光体层中产生的光线。因此,用于形成寻址放电电极的工艺可以被除去,制造工艺可以被简化。
图12是示出了X放电电极13和Y放电电极11的修改的一个示例的示图,与图11类似地,X放电电极13和Y放电电极11由与X总线电极14和Y总线电极12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提供了网眼图案的开孔使得可以让在荧光体层中产生的光线透过。
图13是示出了X放电电极13、Y放电电极11和寻址放电电极17的形状的另一个示例的示图。如图13所示,X放电电极13和Y放电电极11的相面对的边缘各自被形成为阶梯式的,并且X放电电极13和Y放电电极11之间的距离阶梯式的变化。由于对于Y放电电极11和寻址电极17的相面对的边缘,Y放电电极11的边缘是直线的,而寻址放电电极17的边缘是阶梯式的,所以,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阶梯式的变化,并且在每个阶梯中线性的变化。即使从放电电极的这些形状,也能得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在电极具有多个凸起并提供有多对相面对的凸起,并且每对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结构中,帕邢条件下的放电被引发,但满足该条件的放电并不传递,因此,不能得到足够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例中,本发明被应用到ALIS系统PDP装置上,但是本发明还可以被应用到不使用ALIS系统的三电极型PDP装置上。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本发明被应用到没有使用ALIS系统的三电极型PDP装置上。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PDP装置的等离子显示板中的单元中的结构和电极形状的局部俯视图。第二实施例中的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用于形成电极的方法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是相同的,因此,这里只说明不同之处。如所示意性示出的,Y总线电极12和X总线电极14互相平行地依次布置,并且Y放电电极11从Y总线电极12的一侧伸出,X放电电极13从X总线电极14的与Y放电电极11相面对的一侧伸出。寻址放电电极17从寻址总线电极16伸出。纵向隔离物20被提供使得重叠于寻址总线电极16。横向隔离物28被提供在Y总线电极12与X总线电极14之间Y放电电极11和X放电电极13没有伸出的地方。纵向隔离物20和横向隔离物28构成了二维栅格。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的,Y放电电极11和X放电电极13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变化,并且Y放电电极11和寻址放电电极17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也变化。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第二实施例中的电极形状可以有修改。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PDP装置使用具有图14中所示的结构和电极形状的等离子显示板。驱动电路和驱动波形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为了参考,在图15中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驱动波形。
根据本等离子显示板的实际条件,与帕邢最小点相对应的距离变得接近或者小于目前的生产技术下不引起短路的最小距离。如上所述,因为第二放电电极和第三放电电极是经过电介质层而提供的,即使距离变得很小,例如零(即,它们的一部分互相重叠),它们也不会短路。但是,当X放电电极和Y放电电极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很窄时,很明显,因为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形成在同一表面上,所以在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之间会发生短路。当在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之间发生短路时,等离子显示板变得有缺陷,并且面板的产品合格率降低。这增加了面板的产品成本。这个问题将通过生产技术的改进来解决。但是,在目前的生产技术下,用足够低的成本生产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并不容易。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可以在目前的生产技术下被生产,而不降低产品合格率。
图16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电极的形状和单元的结构的局部俯视图。通过将图16的电极形状与图5的相比较,很明显,由于Y放电电极11和X放电电极13的相面对的边缘是平行的,并且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是恒定的,因此第三实施例的电极形状与第一实施例的电极形状是不同的。另外,为了在两个电极之间重复放电,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外形和相同的面积,并且基本上是对称的。在本实施例中,Y放电电极11和X放电电极13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例如是50μm。Y和X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是通过考虑各种条件而确定的,这些条件例如是放电气体的压强、生产的尺寸公差等等。上述值仅仅是一个示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因为Y放电电极11和X放电电极13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是恒定的,并且是相对较大的,所以即使由于生产误差造成Y和X放电电极的大小和位置变化,也不会发生短路。因此,产品合格率没有降低。
此外,因为Y放电电极11和寻址放电电极17的相面对的边缘被形成为距离逐渐变化,所以总是存在满足帕邢最小点条件的一个位置。因此,寻址放电起始电压可以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被降低。
此外,Y放电电极11和寻址放电电极17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d在较接近X放电电极13的一侧较窄。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按照电极的这种形状,Y放电电极11和寻址放电电极17之间的放电容易引起X放电电极13和Y放电电极11之间的放电。
Y放电电极11与相邻一列的寻址总线电极之间的距离d1比Y放电电极11和寻址放电电极17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更宽。按照这种结构,可以避免Y放电电极11与相邻列的寻址放电总线电极16之间的错误放电。
寻址放电电极17与Y总线电极12之间的距离d2比Y放电电极11与寻址放电电极17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更宽。按照这种结构,可以避免寻址放电电极17与Y总线电极12之间的错误放电。如上所述,Y电极(包括Y放电电极11和Y总线电极12)与寻址放电电极17之间的放电理想地在接近X放电电极13的位置发生。
第三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另外,对第一实施例的修改也可以被应用到第三实施例。关于第三实施例的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被省略。
第三实施例也可以具有各种修改。下面,描述对第三实施例的修改。
在彩色等离子显示板中,红色、绿色和蓝色的荧光体层被顺序地提供在每列中。如上所述,荧光体层被涂覆在隔离物(肋)20的侧面和底面。荧光体层分别具有不同的涂覆特性,于是,从在第一衬底表面的保护层19到各自的荧光体层的表面的距离是不同的。距离的不同影响的放电特性。特别地,因为寻址放电电极17被布置在接近肋20的位置,所以距离的不同影响了Y放电电极11与寻址放电电极17之间的放电特性。当Y放电电极11与寻址放电电极17之间的放电特性不同时,帕邢曲形也改变了。
在第三实施例中,Y放电电极11与寻址放电电极17之间的距离变化,使得在距离改变的范围内必然存在帕邢最小点条件。但是,当每种颜色中的帕邢曲线变化时,电极之间的距离也应该变化。
图17示出了一种修改,其中对于各个颜色R(红)、G(绿)和B(蓝),Y放电电极11与寻址放电电极17之间的距离以不同的形式变化,并且距离的变化范围被设置为对各个颜色是最优的。除了寻址放电电极17r、17g、17b的形状对于各个颜色是不同的以外,图17中所示的电极形状具有与图16中的电极形状相同的形状。红色单元的寻址放电电极17r具有这样的形状,即寻址放电电极17r与Y放电电极11之间的距离从零变化到dr,绿色单元的寻址放电电极17g具有这样的形状,即寻址放电电极17g与Y放电电极11之间的距离从零变化到dg,蓝色单元的寻址放电电极17b具有这样的形状,即寻址放电电极17b与Y放电电极11之间的距离从零变化到db。图17中所示的示例具有dr>db>dg的形状。
在图17所示的修改中,Y放电电极11与寻址放电电极17r、17g、17b之间的最小距离在所有的彩色单元中都等于零,而Y放电电极11与寻址放电电极17r、17g、17b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分别不同的。但是,举例来说,最小和最大距离两者都可以是不同的。
图18示出了电极形状的另一种修改。在该修改中,X放电电极13具有与Y放电电极11的边缘相平行的边缘,但是X放电电极13的形状是矩形的,与Y放电电极11的形状不同。另外,省略了在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寻址放电电极17。放电发生在Y放电电极11与寻址总线电极16之间。如图中所示,每个隔离物(肋)20被布置成重叠于寻址总线电极16的右侧的一半,并且在寻址总线电极16与Y总线电极12和X总线电极14相交的地方,被扩宽以重叠于寻址总线电极的全部宽度。Y放电电极11具有与图16中的形状相类似的形状,并且Y放电电极11与寻址总线电极16之间的距离从零变化到d。在Y放电电极11与寻址总线电极16之间的距离从零变化到d的部分中,寻址总线电极16并不重叠于隔离物(肋)20,因此,可以在这样的部分中发生放电。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因为Y放电电极11与寻址总线电极16之间的距离从零变化到d,所以总是存在与帕邢最小点相对应的距离。
相邻列的寻址总线电极16的接近的边缘被隔离物(肋)20重叠,并且该接近的边缘与Y放电电极11之间的距离d1大于Y放电电极11与寻址总线电极16之间的最大距离d。因此,在相邻列的寻址总线电极16与Y放电电极11之间不发生放电。
此外,寻址放电电极17可以由金属层制成,它可以在产生寻址总线电极16的时候同时被产生。在这种情况中,寻址放电电极17从寻址总线电极16伸出的部分应当较小,使得Y放电电极11和寻址放电电极17的相面对的边缘变得更接近隔离物(肋)20。通过这样,虽然寻址放电电极17是由不透明的金属层制成的,光的减弱也可以较小。
图19是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电极的形状和单元的结构的局部俯视图。第四实施例是一个示例,其中第三实施例的电极形状被应用到一般的不是ALIS型等离子显示板的第二实施例的三电极型等离子显示板上。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和特征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相同。因此,省略对第四实施例的详细的说明。
在第一到第四实施例中,第一(X)电极、第二(Y)电极和第三(寻址)电极全部被提供在透明的第一(前)衬底上。这提供了一个优点,即Y电极与寻址电极之间的驱动电压也可以被降低,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两层电极被布置在衬底中的一个上,则覆盖它们的电介质层的厚度被增大,在电介质表面上所形成的电场的形状与原始的电极的形状之间的差别被变大了,并且距离的高度精确控制将变得很困难。与此相对比,被广泛使用的传统三电极型PDP装置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X和Y电极被提供在透明的前衬底上,寻址电极被提供在后衬底上,虽然Y电极与寻址电极之间的驱动电压不能被减小,但是每个电极上的电介质层的厚度可以被减小,因此,没有带来上述问题。在下面的第五实施例中,本发明被应用到广泛使用的传统的三电极型PDP装置上,其中寻址电极被提供在后衬底上。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是具有与图1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的ALIS系统PDP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面板的结构。
图20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PDP)的分解立体图。如所示意性示出的,在前(第一)玻璃衬底1上,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X)总线电极14和第二(Y)总线电极12被互相平行地交替布置,X和Y放电电极13和11被提供使得重叠于总线电极。在放电电极13和11以及总线电极14和12上,第一电介质层15被提供使得覆盖这些电极。第一电介质层15由SiO2等构成,通过气相膜沉积方法形成。第一电介质层的厚度近似小于或等于10μm。例如MgO的保护层进一步形成于其上。
另一方面,在后衬底2上,第三(寻址)电极36被提供使得与X和Y总线电极14和12垂直相交,其中所述第三(寻址)电极36是金属层。由SiO2等构成通过气相膜沉积方法形成的电介质层37被形成使得覆盖寻址电极36。纵向隔离物20被形成于其上,使得位于寻址电极36之间,并且由纵向隔离物20和电介质层37所形成的凹槽的侧面和底部被荧光体层21、22和23涂覆,这些荧光体层被放电期间所产生紫外线激发,并产生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可见光。前衬底1和后衬底2用密封物互相被接合到一起,由Ne、Xe、He等构成的放电气体被包围在被隔离物20所围绕的放电空间中。理想地是放电气体中的氙的混合比例大于或等于10%,并且气体压强近似为50,000到70,000Pa。
如上所述,根据第五实施例的PDP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PDP的不同在于第三(寻址)电极27被提供在后(第二)衬底上,而其他结构是类似的,因此这里不给出说明。
图21是示出了第五实施例中的单元的电极形状和结构的局部俯视图。如所示意性示出的,Y总线电极12和X总线电极14互相平行地交替布置,并且光透射Y放电电极和X放电电极13分别从每个总线电极的两侧伸出。形成被伸出使得互相面对的Y放电电极11和X放电电极13,使得互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逐渐地变化,如所示意性示出的。电极之间的距离d例如在两个边缘最靠近的一端近似20μm,在另一端近似100μm,或者优选地50μm。电极11和13的相面对的边缘的长度近似100μm,所以相面对的边缘形成的角度远小于90°,理想的是近似20°。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电极之间的距离d是根据帕邢定律基于与被包围的放电气体的压强的关系而确定的。另外,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代替直线边缘,相面对的边缘可以是阶梯式的边缘,或者是曲线的边缘,只要电极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
在基本上垂直于X和Y总线电极14和12的方向上延伸的寻址电极16被布置成使得当从垂直于衬底1和2的方向上看去时,其重叠于Y放电电极11和X放电电极13。从而,隔离物20被布置在位置横向相邻的各个Y放电电极11和各个X放电电极之间,定义出了单元。
在第五实施例中,如上所述,Y放电电极11与X放电电极13之间的放电可以被设置到帕邢最小点状态,但是Y放电电极11与寻址电极16之间距离保持与以前一样。但是,在三电极型PDP装置中,Y放电电极11与X放电电极13之间的放电所消耗的功率较大,因此,如果Y放电电极11与X放电电极13之间的放电可以被设置到帕邢最小点状态,就可以获得显著的效果。
图22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PDP装置中的一个奇数子场中的驱动波形的示图。由于图22中的驱动波形与图7中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波形类似,因此下面只说明不同之处。
在第五实施例中,X放电电极与Y放电电极之间的放电起始电压被降低,但是寻址电极与Y电极之间的放电电压保持与以前一样,因此,需要使得寻址放电更容易发生。通过使得用于在复位周期期间调整剩余壁电荷量的补偿缓波86的最终电势高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电势,来使得在复位周期末尾的剩余壁电荷的量变大,这样使得寻址放电更容易发生。在第一实施例中,扫描脉冲87和88的电势与要被施加到Y电极上的负维持脉冲92和94的电势相同,但是在第三实施例中,扫描脉冲87和88的电势被使得低于要被施加到Y电极上的负维持脉冲92和94的电势,以便更肯定地引发寻址放电。
此外,在寻址周期中,寻址脉冲99也被施加到还没有被施加扫描脉冲的单元上。如果复位周期期间的剩余壁电荷量被增大,则在没有被施加扫描脉冲的Y电极与寻址电极之间的放电的可能性被增大,即,引发了错误的寻址放电。因此,通过使得寻址脉冲99的电压更小,发生错误寻址放电的可能性被降低了。具体地说,在复位周期期间调整剩余电荷的时候,要被施加在Y电极与寻址电极之间的电压(补偿缓波86的最终电势与寻址电极的电势(这里是零)之间的差值)被使得大于在寻址周期期间没有被施加扫描脉冲的Y电极的电势与寻址脉冲的电势之间的差值。由于Y电极与寻址电极之间的放电是通过补偿缓波86的最终电势的施加而完成的,所以即使在调整剩余电荷的时候电压小于上述电压,也不会引发放电,从而防止了错误的寻址放电被引发。
此外,维持放电周期期间的波形具有如下不同。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寻址周期的末尾施加电荷调整脉冲55之后,维持脉冲被同时施加到奇数编号和偶数编号的X电极X1和X2以及奇数编号和偶数编号的Y电极Y1和Y2上。与此相对比,在第五实施例中,在施加电荷调整脉冲89之后,维持脉冲75和90被施加到奇数编号的X电极X1和奇数编号的Y电极Y1上,而该维持脉冲没有施加到偶数编号的X电极X2和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上,然后,维持脉冲76和91被施加到偶数编号的X电极X2和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上,而该维持脉冲没有被施加到奇数编号的X电极X1和奇数编号的Y电极Y1上。这是因为壁电荷的量被使得与由第一维持脉冲所形成的壁电荷的量相等。
另外,维持脉冲77和维持脉冲92被施加到奇数编号的X电极X1和奇数编号的Y电极Y1上,而该维持脉冲没有被施加到偶数编号的X电极X2和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上。这之后,维持脉冲被同时地施加到奇数编号和偶数编号的X电极X1和X2以及奇数编号和偶数编号的Y电极Y1和Y2上,并且该过程被重复。然后,最终的维持脉冲被施加到偶数编号的X电极X2和偶数编号的Y电极Y2上,但是不施加到奇数编号的X电极X1和奇数编号的Y电极Y1上。这是用于调整维持放电的极性,并用于使得与其相关的维持放电的数量相等。最终,电压比正维持电压低的脉冲81被施加到X电极上,并且同时电压与负维持脉冲相等的脉冲96被施加到Y电极上,以引发放电,从而,由维持放电所形成的剩余壁电荷的量被降低至一定程度。因为这种放电只发生在已经发生维持放电的单元中,即只在被点亮的单元中,所以它应当被认为与对渐变显示有贡献的亮度有关。
因为偶数场可以以相类似的方式说明,所以这里不给出其说明。上面说明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波形的不同之处,但是很显然,如果对于条件设置存在足够的余地,则可以利用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波形获得通常的操作。
图21中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的电极的形状在每个单元中是相同的,但是可以有各种修改,下面参考图23到图27说明这些修改中的一些。
在第五实施例中,只提供了纵向隔离物,所以,因为维持放电在竖直方向上传播,存在发生后显示(after display)的可能。此外,当X和Y电极13和11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增大时,单元中光发射的中心的位置从中心移位。这意味着发起光发射的位置也移位了。如果光发射的中心移位,并且光发射在竖直方向上传播,即光发射传播到更可能发生光发射的位置,则当形状如图21中所示的那样时,很可能发生错误显示。如图23所示,如果X和Y放电电极13和11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在单元中增大的方向被使得与在向上或向下方向上与其竖直相邻的单元中的方向相反,则因为在上面的和下面的单元中的光发射中心在相反的方向上移位,所以这种错误显示的可能性被降低。
如果单元中的光发射中心被移位,则会不利地影响可视角度特性。因此,如图24所示,X和Y放电电极13和11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在单元中增大的方向被使得与在向右或向左方向上与其横向相邻的单元中的方向相反。因此,光发射中心在单元中移位的方向被使得与在与其横向相邻的单元中的方向不同,因此,因为光发射中心位置的移位在整个面板中被平均了,所以可以防止光发射的中心在一个方向上移位,并且可视角度特性被改善。
图25示出了当同时作出图23和图24中所示的修改时的形状,其中X和Y放电电极13和11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在单元中增大的方向被使得与在向上或向下方向上或者在向右或向左方向上与其竖直或者横向相邻的单元中的方向相反,从而两种效果可以都被获得。
此外,如图26所示,通过在朝向在X和Y放电电极13和11的相面对的边缘之间较短距离的方向上移位寻址电极36的位置,面对寻址电极的Y放电电极11的面积可以被增大,因此,可以使得寻址放电更容易地发生。但是,这种结构不能被应用到图23和图25中所示的修改中。
图27是示出了第五实施例中的电极形状的另一种修改的示图,其中X和Y放电电极13和11的相面对的边缘是曲线的,并且距离的变化在朝向较短距离的方向上较小,在朝向较大距离的方向上较大。因此,即使当设置误差较大时,也可以肯定地设置帕邢最小点。
如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类似于第三实施例,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这种情况中,即在不使用ALIS系统的传统PDP中,寻址电极被提供在后衬底上,其中显示线只被定义在X电极的一侧与相邻Y电极的与其相面对的一侧之间,并且在X电极的另一侧与另一相邻Y电极的与其相面对的一侧之间不定义显示线。
如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存在对本发明的各种修改,并且可以将在第一到第五实施例中所说明的每种结构和修改与在其他实施例中的结构或修改相结合。例如,在第五实施例中所说明的结构,其中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在单元中增大的方向被使得与在其竖直或者横向相邻的单元中的方向相反,也可以被应用到第一到第四实施例上。相反地,在第一到第四实施例中的X和Y电极的形状可以被应用到第五实施例上。此外,在第一和第五实施例中的驱动波形的一部分也可以被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上。
根据本发明,如上面所说明的,不仅可以降低放电电压,也可以使得每个单元中的放电起始电压变得一致,而不论在制造过程中所引起的电极之间的距离的如何变化。
此外,本发明带来了这些效果,即在设计后衬底(第二衬底)结构中的自由度被增大了,寿命被提高了,亮度被增大了,制造工艺被简化了,驱动电路被简化了,放电控制被稳定了,等等。
再者,本发明使得可以使放电起始电压在每个单元中一致,从而,放电起始电压可以被设置得较低,并且电路的成本可以被降低。另外,因为面板的结构可以被简化,所以制造成本可以被降低。结果,可以以低的成本实现具有优异显示质量的PDP装置。

Claims (72)

1.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第一衬底;第二衬底,所述第二衬底被布置使得面对所述第一衬底,并且在所述第二衬底和所述第一衬底之间形成其中包围放电气体的放电空间;在所述放电空间中形成的多个单元,在其中放电被有选择地引发用于显示;和分别在所述多个单元的每一个中提供的、控制所述放电的一对电极,其中,所述一对电极包括被提供使得互相面对的用于引发放电的边缘,当从垂直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的方向上看时,所述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并且在所述多个单元的每一个中,所述边缘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一对电极具有:由被提供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一总线电极以及被提供使得与所述第一总线电极连接的第一放电电极组成的第一电极;和由被提供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二总线电极以及被提供使得与所述第二总线电极连接的第二放电电极组成的第二电极,
其中,还在覆盖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电介质层上提供有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包括:在基本上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使得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相交的第三总线电极;和被提供使得与所述第三总线电极连接的第三放电电极,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三放电电极具有相面对的边缘,并且当从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垂直的方向上看时,所述边缘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纵向隔离物被提供在所述第二衬底上,并被布置使得重叠于所述第三电极,并且包括有被涂覆在所述纵向隔离物之间的荧光体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一对电极具有:由被提供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一总线电极以及被提供使得与所述第一总线电极连接的第一放电电极组成的第一电极;和由被提供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二总线电极以及被提供使得与所述第二总线电极连接的第二放电电极组成的第二电极,
其中,还在所述第二衬底上提供有第三电极,第三电极在基本上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使得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相交,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被电介质层覆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纵向隔离物被提供在所述第二衬底上,并被布置在所述第三电极之间,并且包括有被涂覆在所述纵向隔离物之间的荧光体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所述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所述距离在单元中增大的方向与在向上或者向下的方向上与该单元竖直相邻的单元中的方向相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所述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所述距离在单元中增大的方向与在向右或者向左的方向上与该单元横向相邻的单元中的方向相反。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三电极被布置在单元中,使得当从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垂直的方向上看时,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所述相面对的边缘的中心朝向较短的距离的方向移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中的至少一个被形成使得与所述第一总线电极或者所述第二总线电极的连接部分的宽度比其他部分的宽度更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是光透射的透明电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具有透光的开孔,并在由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相同材料制成的相同的层中。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三放电电极是光透射的透明电极。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三放电电极具有透光的开孔,并在由与所述第三总线电极相同材料制成的相同的层中。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所述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20μm。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所述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100μm,或者优选地,小于或等于50μm。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三放电电极的所述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100μm,或者优选地,小于或等于50μm。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具有的互相面对的边缘是直线的,并且形成锐角。
1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三放电电极具有的互相面对的边缘是直线的,并且形成锐角。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在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成对的所述相面对的边缘中,在其中不引发放电的相面对的边缘是以大于90°的角度形成的。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在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三放电电极的成对的所述相面对的边缘中,在其中不引发放电的相面对的边缘是以大于90°的角度形成的。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具有互相面对的边缘,并且所述边缘之间的距离阶梯式地变化。
2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三放电电极具有互相面对的边缘,并且所述边缘之间的距离阶梯式地变化。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具有互相面对的曲线边缘。
2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三放电电极具有互相面对的曲线边缘。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相面对的曲线边缘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在朝向较短距离的方向上较小,在朝向较大距离的方向上较大。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在该处所述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最小的拐角是曲线的。
2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三放电电极的、在该处所述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最小的拐角是曲线的。
2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覆盖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所述电介质层是通过气相膜沉积方法形成的。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电介质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μm。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被提供在所述第一总线电极的两侧上,所述第二放电电极被提供在所述第二总线电极的两侧上。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被提供在所述第一总线电极的每一个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放电电极被提供在所述第二总线电极每个的在其上提供了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的一侧上。
3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包括有被布置使得重叠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的横向隔离物,并且所述横向隔离物和所述纵向隔离物形成二维栅格。
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还包括有横向隔离物,所述横向隔离物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总线电极的在其上没有提供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总线电极的在其上没有提供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一侧之间,并且所述横向隔离物和所述纵向隔离物形成二维栅格。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隔离物的交叉点是曲线的,并且所述交叉点的宽度比其他部分的宽度大。
3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和所述第二总线电极与所述第三总线电极的交叉点的宽度比其他部分的宽度窄。
3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三电极被布置在较接近所述放电空间的一侧。
3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隔离物的高度不小于150μm,并且不大于300μm。
3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二衬底包括凹槽,所述凹槽用作通道,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被接合到一起之后将所述放电气体包围在所述放电空间中。
3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放电气体至少由氖和氙构成,并且氙的混合比例大于或等于10%。
40.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用于向被提供在所述多个单元中的第一电极的每个施加电压的第一驱动电路;用于向被提供在所述多个单元中的第二电极的每个施加电压的第二驱动电路;和用于向被提供在所述多个单元中的第三电极的每个施加电压的第三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电路顺序地向所述第二电极的每个施加扫描脉冲,所述第三驱动电路与所述扫描脉冲同步地向所述第三电极的每个施加寻址脉冲,并且通过在交叉点引发寻址放电要被点亮的单元被选择,其中所述交叉点是已经被施加了所述扫描脉冲的所述第二电极与已经被施加了所述寻址脉冲的所述第三电极的交叉点,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通过交替地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维持脉冲,在所述被选择的要被点亮的单元中重复地引发维持放电。
41.一种用于驱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包括:复位周期,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第一脉冲,形成第一壁电荷,以便在由第一电极的每个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的每个与所述第三电极的每个的交叉点定义的每个单元中引发放电;寻址周期,用于通过向所述第二电极施加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附近的壁电荷的极性相同的第二脉冲,以及通过向所述第三电极施加与所述第二脉冲极性相反的第三脉冲,在要被点亮的所述单元中形成第二壁电荷;以及维持放电周期,用于通过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交替地施加维持脉冲,在已经在其中形成了用于放电的所述第二壁电荷的单元中重复地引发维持放电。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寻址周期和所述维持放电周期期间,通过向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电压脉冲,在已经在其中引发了所述寻址放电的单元中引发弱放电。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寻址周期期间要被施加到所述第二电极上的所述扫描脉冲具有负极性,并且所述扫描脉冲的电势小于在所述维持放电周期期间要被施加到所述第二电极上的所述维持脉冲的电势。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复位周期包括用于在每个电极附近形成预定量的壁电荷的步骤,和用于调整所述壁电荷的量的步骤,以及
其中,在用于调整所述壁电荷的量的步骤中要被施加在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的最大电势差大于在所述寻址周期期间要被施加到所述第三电极上的所述电势与除了被施加了所述扫描脉冲之外的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电势之间的电势差。
45.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第一衬底;第二衬底,所述第二衬底被布置使得面对所述第一衬底,并且在所述第二衬底和所述第一衬底之间形成其中包围放电气体的放电空间;
所述第一衬底包括:
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总线电极和被提供使得与所述第一总线电极连接的第一放电电极;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总线电极和被提供使得与所述第二总线电极连接的第二放电电极;
覆盖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电介质层;和
被提供在所述电介质层上的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包括:在基本上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使得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相交的第三总线电极;和被提供使得与所述第三总线电极连接的第三放电电极,以及
其中,当从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垂直的方向上看时,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三放电电极具有相面对的边缘,所述边缘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并且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具有相面对的边缘,所述边缘之间的距离基本上是恒定的。
46.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第一衬底;第二衬底,所述第二衬底被布置使得面对所述第一衬底,并且在所述第二衬底和所述第一衬底之间形成其中包围放电气体的放电空间;
所述第一衬底包括:
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总线电极和被提供使得与所述第一总线电极连接的第一放电电极;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总线电极和被提供使得与所述第二总线电极连接的第二放电电极;
覆盖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电介质层;和
第三总线电极,所述第三总线电极被提供在所述电介质层上,并且在基本上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使得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相交,以及
其中,当从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垂直的方向上看时,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三总线电极具有相面对的边缘,所述边缘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并且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具有相面对的边缘,所述边缘之间的距离基本上是恒定的。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还包括纵向隔离物,所述纵向隔离物被提供在所述第二衬底上,并被布置使得当从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垂直的方向上看时,重叠于所述第三总线电极的一个边缘,而不重叠于所述第三总线电极的另一个边缘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其中,所述第三总线电极的没有与所述纵向隔离物重叠的所述边缘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
48.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与所述第三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在较接近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的一侧较窄。
49.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当从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垂直的方向上看时,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与所述第三总线电极之间的距离在较接近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的一侧较窄。
50.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当从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垂直的方向上看时,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与相邻列的所述第三总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与所述第三放电电极的所述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
51.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当从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垂直的方向上看时,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与相邻列的所述第三总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与所述第三总线电极的所述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
52.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当从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垂直的方向上看时,所述第三放电电极与所述第二总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与所述第三放电电极的所述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
53.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还包括隔离物,所述隔离物当从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垂直的方向上看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与所述第三总线电极的交叉点处。
54.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还包括隔离物,所述隔离物当从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垂直的方向上看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与所述第三总线电极的交叉点处。
55.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面积。
56.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面积。
57.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基本上是对称的。
58.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基本上是对称的。
59.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等离子显示板由用于彩色显示的三基色的单元组成,以及
其中,当从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垂直的方向上看时,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三放电电极的所述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和距离的变化在不同基色的单元中不同。
60.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等离子显示板由用于彩色显示的三基色的单元组成,以及
其中,当从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垂直的方向上看时,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三总线电极的所述相面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和距离的变化在不同基色的单元中不同。
61.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三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三总线电极在相同的处理中被制造。
62.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是透明的,以透过光线。
63.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是透明的,以透过光线。
64.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三放电电极是透明的,以透过光线。
65.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覆盖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所述电介质层是通过气相膜沉积方法形成的。
66.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覆盖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所述电介质层是通过气相膜沉积方法形成的。
67.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被提供在所述第一总线电极的两侧上,所述第二放电电极被提供在所述第二总线电极的两侧上。
68.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被提供在所述第一总线电极的两侧上,所述第二放电电极被提供在所述第二总线电极的两侧上。
69.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被提供在所述第一总线电极每个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放电电极被提供在所述第二总线电极每个的在其上提供了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的一侧上。
70.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被提供在所述第一总线电极每个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放电电极被提供在所述第二总线电极每个的在其上提供了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的一侧上。
71.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用于向第一电极的每个施加电压的第一驱动电路;用于向第二电极的每个施加电压的第二驱动电路;和用于向第三电极的每个施加电压的第三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电路顺序地向所述第二电极的每个施加扫描脉冲,所述第三驱动电路与所述扫描脉冲同步地向所述第三电极的每个施加寻址脉冲,并且通过在交叉点引发寻址放电要被点亮的单元被选择,其中所述交叉点是已经被施加了所述扫描脉冲的所述第二电极与已经被施加了所述寻址脉冲的所述第三电极的交叉点,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通过交替地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维持脉冲,在所述被选择的要被点亮的单元中重复地引发维持放电。
72.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用于向第一电极的每个施加电压的第一驱动电路;用于向第二电极的每个施加电压的第二驱动电路;和用于向第三总线电极的每个施加电压的第三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电路顺序地向所述第二电极的每个施加扫描脉冲,所述第三驱动电路与所述扫描脉冲同步地向所述第三总线电极的每个施加寻址脉冲,并且通过在交叉点引发寻址放电要被点亮的单元被选择,其中所述交叉点是已经被施加了所述扫描脉冲的所述第二电极与已经被施加了所述寻址脉冲的所述第三总线电极的交叉点,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通过交替地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维持脉冲,在所述被选择的要被点亮的单元中重复地引发维持放电。
CNA2004100778813A 2003-09-18 2004-09-16 等离子显示板和等离子显示装置 Pending CN15990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26440 2003-09-18
JP326440/2003 2003-09-18
JP135321/2004 2004-04-30
JP2004135321A JP4339740B2 (ja) 2003-09-18 2004-04-30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4225550A JP4262648B2 (ja) 2004-08-02 2004-08-02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25550/2004 2004-08-02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732341A Division CN1992133A (zh) 2003-09-18 2004-09-16 等离子显示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9007A true CN1599007A (zh) 2005-03-23

Family

ID=3419876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732341A Pending CN1992133A (zh) 2003-09-18 2004-09-16 等离子显示板
CNA2004100778813A Pending CN1599007A (zh) 2003-09-18 2004-09-16 等离子显示板和等离子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732341A Pending CN1992133A (zh) 2003-09-18 2004-09-16 等离子显示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21867B2 (zh)
EP (1) EP1517349A3 (zh)
KR (2) KR100660073B1 (zh)
CN (2) CN1992133A (zh)
TW (1) TWI2788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78878B1 (ko) * 2004-04-29 2006-05-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12358B1 (ko) * 2004-05-31 2006-08-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37466B1 (ko) * 2004-11-17 2006-10-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578936B1 (ko) * 2004-11-30 2006-05-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구동방법
KR100658725B1 (ko) * 2005-08-16 2006-12-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766921B1 (ko) * 2005-10-11 2007-10-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5000172B2 (ja) 2006-03-29 2012-08-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ガス放電表示装置
US20100127623A1 (en) * 2007-03-28 2010-05-27 Hitachi,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US20100271351A1 (en) * 2007-07-27 2010-10-28 Akihiro Takagi Method for driving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KR20090095301A (ko) * 2008-03-05 2009-09-0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09147696A1 (ja) * 2008-06-03 2009-12-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8179041B2 (en) * 2008-09-04 2012-05-15 Hitachi,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US8179042B2 (en) * 2008-09-04 2012-05-15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imited Plasma display panel, plasma display panel uni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lasma display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05170A (en) 1977-02-24 1978-09-13 Sony Corp Discharge display unit
JPS53105365A (en) 1977-02-25 1978-09-13 Sony Corp Discharge display unit
JPS63149053A (ja) 1986-07-01 1988-06-21 Nippon Steel Corp 異形断面をもつ金属または合金薄帯の製造方法
JP3123053B2 (ja) 1990-02-06 2001-01-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ガス放電表示素子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963506B2 (ja) 1990-08-07 1999-10-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3156258B2 (ja) 1991-02-22 2001-04-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ガス放電表示素子の駆動方法
KR930011646B1 (ko) 1991-08-24 1993-12-16 삼성전관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소자
JP3442107B2 (ja) * 1993-07-13 2003-09-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3466092B2 (ja) 1997-08-19 2003-11-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ガス放電パネル
JPH1196921A (ja) 1997-09-19 1999-04-09 Fujitsu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19990056758A (ko) * 1997-12-29 1999-07-15 김영환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480742B1 (ko) * 1998-01-13 2005-08-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디스플레이패널
KR100263857B1 (ko) 1998-03-31 2000-08-16 김순택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JP4063959B2 (ja) * 1998-06-19 2008-03-1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00357462A (ja) 1998-10-23 2000-12-26 Sony Corp 平面型プラズマ放電表示装置と駆動方法
WO2000075951A1 (fr) 1999-06-04 2000-1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fficheur a plasma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associe
JP2001052623A (ja) 1999-06-04 2001-02-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ガス放電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700919B2 (ja) 1999-09-07 2005-09-28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コイルばねの連続式ショットブラスト設備におけるコイルばねの搬送方法並びにその装置および車輪付きケージ
JP3456175B2 (ja) 1999-09-16 2003-10-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3428520B2 (ja) 1999-09-16 2003-07-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0807941B1 (ko) * 2000-01-25 2008-02-28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가스방전패널
JP2001283735A (ja) 2000-03-29 2001-10-12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1319577A (ja) 2000-05-12 2001-11-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2008548A (ja) 2000-06-22 2002-01-11 Nec Corp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3624233B2 (ja) * 2000-08-29 2005-03-02 パイオニア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交流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6628077B2 (en) 2000-10-27 2003-09-30 Sony Corporation Alternating current driven type plasma display
JP3688213B2 (ja) * 2001-03-21 2005-08-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電極構造
US7256550B2 (en) * 2001-11-15 2007-08-14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KR100426191B1 (ko) 2001-11-19 2004-04-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02197981A (ja) 2001-11-27 2002-07-1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4183421B2 (ja) 2002-01-31 2008-11-1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及び駆動回路並びに表示装置
JP2003257321A (ja) 2002-03-06 2003-09-1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4205655A (ja) * 2002-12-24 2004-07-22 Sony Corp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13998A (en) 2005-04-16
EP1517349A2 (en) 2005-03-23
CN1992133A (zh) 2007-07-04
KR100660073B1 (ko) 2006-12-26
KR20060095915A (ko) 2006-09-05
KR100756141B1 (ko) 2007-09-05
US20050062422A1 (en) 2005-03-24
TWI278808B (en) 2007-04-11
EP1517349A3 (en) 2008-04-09
KR20050028857A (ko) 2005-03-23
US7521867B2 (en) 2009-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1160C (zh) 高分辨率高亮度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263068C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165938C (zh) 气体放电板
CN100343887C (zh) 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的方法
CN1599007A (zh) 等离子显示板和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535456A (zh) 等离子体显示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790593A (zh) 气体放电屏
CN1505082A (zh)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CN1625764A (zh) 液晶显示器及修改其灰度信号的方法
CN1841629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707570A (zh) 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及制造其的方法
CN1251164C (zh) 可显示高质量图像的气体放电显示装置
CN1527345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295734C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773583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N1295733C (zh) 高精细和高亮度ac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845228A (zh) 等离子显示板、等离子显示器及其驱动装置和方法
CN1504981A (zh) 在每个单位发光区域内具有多个放电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862637A (zh)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614734A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78340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282213C (zh) 在位于一对行电极上的多个单元内进行放电的屏板
CN1870079A (zh) 阵列显示装置
CN1928956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581409A (zh) 等离子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