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3402A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3402A
CN1783402A CNA2005101261921A CN200510126192A CN1783402A CN 1783402 A CN1783402 A CN 1783402A CN A2005101261921 A CNA2005101261921 A CN A2005101261921A CN 200510126192 A CN200510126192 A CN 200510126192A CN 1783402 A CN1783402 A CN 17834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parking
bus
bus electrode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261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0797C (zh
Inventor
佐佐木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Publication of CN1783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3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079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079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6Driving circuits for producing the waveforms applied to the driv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using surface discharge panels
    • G09G3/298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using surface discharge panels using non-standard pixel electrod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6Details of flat display driving waveforms
    • G09G2310/066Waveforms comprising a gent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portion, e.g. ramp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using surface discharge panels
    • G09G3/299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using surface discharge panels using alternate lighting of surface-type pane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01J2211/24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具备至少与一方邻接而配置的多个第一总线电极(11a)和多个第二总线电极(12a),和从各总线电极在垂直的方向上以梳齿状引出的透明的多个第一放电电极(11b)和多个第二放电电极(12b),和在垂直方向上平行地延伸的多个第三电极(15)和与第三电极平行地延伸的多个纵隔壁(17a),在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相对的部分上,在通过所述隔壁在横向分割的部分上形成显示单元,第一放电电极(11b)和第二放电电极(12b)从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每隔横向的两个单元交替地突出配置,在各个显示单元中,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11b、12b)相对的边缘向大致纵向延伸,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相对的边缘的间隔逐渐变化。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个人电脑或工作站等显示装置、平面型电视、广告或信息等的显示用等离子体显示器(PDP)使用的AC型等离子体显示装置(PDP装置)。
背景技术
已产品化的AC型彩色PDP是交替地平行地设置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并相互平行地设置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三电极的三电极型PDP。
该3电极型PDP的一般结构是在第一基板上交替地平行设置第一(X)电极第二(Y)电极,在与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上设置在与第一和第二电极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地址)电极,分别以电介质层覆盖电极表面。在第二基板上,还在第三电极之间设置与第三电极平行地延伸的单方向的条纹状的隔壁,或用以分别将单元(cell)分离、与第三电极和第一及第二电极平行配置的二维格子状的隔壁,在隔壁之间形成荧光体层之后,将第一和第二基板相互粘贴。
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电压使整个单元的电极附近的电荷(壁电荷)成为均匀的状态之后,将扫描脉冲依次施加到第二电极上,与扫描脉冲同步地将地址脉冲施加到第三电极上,在点亮的单元内进行有选择地保留壁电荷的地址动作之后,施加放电的邻接的两个电极之间交替地成为相反极性的电极的维持放电脉冲,通过地址动作而保留壁电荷的点亮单元发生维持放电而进行点亮。荧光体层由于放电产生的紫外线的作用而发光,通过第一基板可以看到该发光。因此,第一和第二电极分别由金属材料形成的不透明的总线电极和ITO膜等透明电极(放电电极)形成,通过透明电极看到荧光体层产生的光。具体而言,在第一方向上交替地配置平行地延伸的多个第一总线电极和多个第二总线电极,在相对的第一总线电极和第二总线电极之间设置有透明的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第一放电电极与第一总线电极电连接,第二放电电极与第二总线电极电连接。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有时是与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平行的较好的电极,有时是在各显示单元从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突出的形状。在各显示单元从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突出的形状的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其相对的边缘与第一方向平行,其间隔(间隙宽度)形成一定的平行的狭缝,在狭缝夹持下进行放电。以下也将该狭缝称为放电狭缝。
如上所述,通常使用直线状的平行的放电狭缝,但是,也提出作成各种形状的放电狭缝,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4-71219号公报(专利文献1)提出在单元中狭缝宽度逐渐变化的形状。这样,不提高放电电压就可以得到高的亮度,同时,各单元可以得到均匀的放电。
在彩色PDP中,在与第一方向邻接的三个显示单元中分别区分设置了RGB的3色的荧光体层,由这些RGB的三个显示单元形成一个彩色的像素。从显示品质的角度考虑,在显示画面中,期望一个彩色的像素以相同的间距(pitch)排列,RGB的各显示单元的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延伸的第一方向的宽度(长度),和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宽度(长度)约为1∶3的比例。即,显示单元在第二方向(纵向)上成为细长的形状。因此,如上所述,从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伸出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而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相对的边缘形成与第一方向平行的放电狭缝的形状,由于放电狭缝的长度(相对的边缘的长度)短,所以放电区域窄,不能得到充分的亮度。另外,单元越小,放电狭缝长度越短,从而有放电电压越高的问题。
日本专利特开平7-32064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1-86739号公报(专利文献3)和日本专利特开2001-110324号公报(专利文献4)提出使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从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交替地以梳齿状伸出,在与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的延伸的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边缘相对,形成在第二方向(纵向)上延伸的放电狭缝的电极形状。图1是表示形成专利文献2所述的纵向的放电狭缝的电极形状的现有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设置第一(维持)电极102与第二(扫描)电极101形成梳齿状,第三(地址)电极103与第二电极101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部分重叠。在用W表示的部分发生地址放电,由地址放电所积蓄的电荷使维持(显示)放电扩展到以S表示的区域。其中,专利文献2没有介绍以金属层形成总线电极和以ITO膜等形成透明电极。另外,在本例中,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1即使在不放电的狭缝也接近,所以对面板施加电压时有电力增大的问题。
根据上述电极形状(第二方向的纵长的放电狭缝形状),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遍及纵长的显示单元全区域,经由放电狭缝在短距离下相对,所以可以降低维持放电的电压,同时放电区域宽广,可以得到高亮度。
在形成上述第二方向的纵长的放电狭缝时,在纵长的显示单元内,必须使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相隔规定的间隔并延伸,所以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成为非常细长的形状,从而有容易发生断线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上述日本专利特开平7-320644号公报(专利文献2)记录了使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分别与邻接的显示单元的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成为一体的结构,换言之,成为在邻接的显示单元中共享放电电极的结构。通过该结构,可以扩大电极宽度,从而可以降低断线的发生。
另外,如前所述,在现有的AC型彩色PDP中,在已产品化的主要结构中,反复发生放电(维持放电)的两个电极(X,Y)由透明电极(放电电极)和电阻值小的金属电极(总线电极)构成,是这两个电极(X,Y)放电的间隙(放电狭缝)与上述金属电极的延伸方向(第一方向)大致平行的结构。另一方面,在PDP中,在上述金属电极的延伸方向(第一方向)将正方像素分割为3部分,分别分配给RGB的3色的单元。因此,在一个单元中,两个电极(X,Y)的相对的边缘的长度(第一方向的距离)变短。其中,上述正方像素是由RGB的三个单元构成的,从PDP面垂直方向看大致呈正方形的像素。PDP越高精细化,上述倾向越大。因此,提出将上述透明电极向与金属电极的延伸方向(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第二方向)引出而使两个电极(X,Y)之间的狭缝向与金属电极大致垂直的方向(第二方向)延伸的结构(上述纵长的放电狭缝)。关于这样的技术在日本专利第三144987号公报(专利文献6)中有记录。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712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7-3206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11-8673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1-11032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2801893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第31449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专利文献2~4所记录的纵长的放电狭缝的相对的边缘为平行的直线。因此,由于制造误差等造成相对的边缘的间隔(狭缝宽度)发生变化时,放电开始电压也变化,从而有难以产生稳定的放电的问题。特别是狭缝宽度在面板的各部分(例如在左右)发生不同的误差时,有发生显示模糊的问题。
另外,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是细长的透明电极。因此,有容易发生断线的问题。另外,透明电极由ITO膜等形成,与作为金属层的总线电极相比电阻大,对于细长的电极的情况,与靠近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一侧相比,在远离一侧的电压降大,从而有不发生均匀放电的问题。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2记录了在邻接的显示单元中共享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的结构,但是依然存在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的前端部分的电压下降的问题。此外,由于狭缝间隔的制造偏差,开始放电的位置在单元内有偏差,从而有在整个面板上显示模糊等已知的问题。
此外,在制造工序中,将形成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等的第一基板与形成第三电极和隔壁等的第二基板相互粘贴,相互粘贴有误差时,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的隔壁的位置发生变化。在邻接的显示单元中共享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的结构中,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的隔壁的位置向第一方向偏离时,在邻接的单元中,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的面积比随方向的不同而变化,从而产生各单元的放电状态不同的问题。例如,在AC型PDP中,在第一方向上邻接的三个显示单元设置RGB的3色的荧光体层,但是在邻接的显示单元中放电状态不同时,产生色平衡发生变化的问题。
另外,在AC型PDP装置中,通过两个电极之间的反复放电进行显示。因此,期望降低进行反复放电时的驱动电压,降低电力。通过高精细化(即单元横向宽度变窄),单元数越多该倾向的必要性越高。另外,期望缩短对电极的驱动脉冲,从而缩短驱动时间,增加放电次数,提高亮度。此外,期望通过减小在纵长的放电空间中由区域引起的电场的差别,将放电空间内的荷电粒子的密度变为均匀,从而提高发光效率。
本发明以解决上述纵长狭缝的上述问题为目的,第一目的旨在实现在整个显示单元中进行稳定的放电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第二目的旨在实现降低上述断线的发生、降低放电电极的电压降,提高显示单元内的放电的均匀性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第三目的旨在实现可以降低制造工序中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相互粘贴误差的影响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另外,第四目的旨在实现降低在上述两个电极之间反复进行放电时的驱动电压、电力,以及通过缩短驱动脉冲和缩短驱动时间而增加放电次数、提高亮度,并通过减小在纵长的放电空间中由区域引起的电场的差别,将放电空间内的荷电粒子的密度变为均匀,从而提高发光效率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的第一形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上述显示单元的纵长狭缝的宽度,即相对的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的间隔在第二方向(纵向)逐渐地变化。
只要使上述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的间隔的最小值成为接近规定放电开始电压的帕邢最小值(Paschen minimun)的值,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放电开始电压。
此外,只要使上述第一放电电极与第二放电电极相对的边缘的间隔在显示单元的中央附近成为最小,随着从中央附近向第二方向(纵向)偏离而扩大,则在显示单元的中央附近开始放电并向上下扩展,所以,放电从显示单元的中心开始扩展,各显示单元的放电中心的位置相同,所以在显示上是所期望的。
但是,并不限定这样的条件,例如,使上述间隔在靠近第二总线电极侧变窄而在靠近第一总线电极侧变宽,在各显示单元中也可以成为相同的放电的扩展,所以,也可以得到均匀的显示。
使上述狭缝宽度变化的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变形例。例如,可以使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的至少一方的宽度在与总线电极连接的端部与另一端不同。在此情况下,与总线电极连接的端部比另一端的宽度窄时,与不进行放电的总线电极的连接部分的面积减小,所以可以提高放电效率。
另外,使上述狭缝宽度逐渐变化的第一形式,也可以应用于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录的在邻接的显示单元中共享放电电极的结构。
其次,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的第二形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设置有:从第一总线电极向相对的第二总线电极在第二方向支状引出的,与第一放电电极的至少一部分电接触并重叠地设置的第一支总线电极,和从第二总线电极向相对的第一总线电极在第二方向支状引出的,与第二放电电极的至少一部分电接触并重叠地设置的第二支总线电极。
第一和第二支总线电极由金属层形成,与透明电极相比不易发生断线,由于电阻小,所以可以降低电压降。由金属层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支总线电极是不透明的,所以期望与隔壁重叠地设置,不降低单元的开口率。另外,通常金属层是黑色系,而隔壁是白色系,所以通过支总线电极与隔壁重叠,可以减少外光的反射,从而可以改善在明亮的房间内的对比度(明室对比度)。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第三目的,本发明的第三形式的等离子体面板的特征在于:使邻接的显示单元的第一放电电极将隔壁夹在中间邻接地设置,并设置跨越隔壁将这两个第一放电电极连接的第一连接电极,另外,使邻接的显示单元的第二放电电极将隔壁夹在中间邻接地设置,并设置跨越隔壁将这两个第二放电电极连接的第二连接电极。例如,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之和小于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在上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形式,由于第一和第二连接电极的宽度窄,所以即使隔壁的位置向第一方向偏离,与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录的将邻接的显示单元的放电电极形成一体的情况相比,也可以减小放电的电极的面积比的变化。
其中,将第三形式应用于第二形式的设置支总线电极的结构,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另外,第二和第三形式可以与第一形式组合。
上述第二放电电极是在与第三电极之间使发光显示单元发生规定的地址放电的扫描电极时,从与面板的显示面垂直的方向看时,期望第三电极与第二放电电极重叠的面积大于第三电极与第一放电电极重叠的面积。
另外,从与面板的显示面垂直的方向看时,第三电极与第一放电电极也可以不重叠。
为了实现这样的结构,例如在与第二放电电极重叠的部分将第三电极的宽度扩大。另外,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分别配置在第一方向的直线上时,可以交替地改变第三电极的排列间隔。
为了得到均匀的显示单元,期望邻接的显示单元的放电电极相对隔壁为大致线对称的形状,但也可以例如根据显示单元的颜色而改变电极形状或狭缝形状。
期望第一基板的电介质层是用气相蒸镀法形成的高密度的二氧化硅层。在此情况下,第一基板的电介质和保护层的表面具备与第一总线电极、第二总线电极、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的厚度相应的凹凸,通过该间隙进行放电空间的排气和放电气体的注入。
第一第二总线电极可以交替地,即第一、第二、第一、第二这样地配置,也可以第一、第二、第二、第一、第一、第二、第二这样地,第一总线电极和第二总线电极中一方邻接地配置。根据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的配置,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的引出方式也可以有各种变形例,与此相应地第三电极的配置也可以有各种变形例。
在第二方向(纵向)延伸的条纹状的隔壁必须设置。除此以外,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方向(横向)延伸的隔壁(第二隔壁),从而形成二维格子状的隔壁。横向的隔壁可以设置在例如邻接的总线电极之间,也可以分别覆盖总线电极的边缘地设置两个。在邻接的总线电极之间设置横向的隔壁时,由于可以抑制邻接总线电极之间的放电,所以可以缩小总线电极的间隔。另外,如果覆盖总线电极的边缘而设置横向的隔壁,可以使与该边缘相对的放电电极的前端延伸到横向的隔壁的附近,但是边缘未被横向的隔壁覆盖时,就必须使放电电极的前端和总线电极的间隔扩展到不发生放电的程度。在总线电极与放电电极之间发生放电时,虽然不会发生动作上的问题,但是由于总线电极将光遮断,所以一部分发光被浪费。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第四目的,本发明的第四形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在各显示单元的放电的两个电极(第一发电极、第二放电电极)的边缘和上述纵长的放电狭缝的宽度(=放电电极边缘间距离)等的结构中,存在以下的关系。在上述单元单位中,在与上述狭缝相对应,在上述第一方向上,使放电电极的宽度(d1)与上述放电狭缝的宽度(d2)之比小于1(d2/d1<1)。即,d1>d2。换言之,在与各显示单元内的放电空间对应的区域的第一方向上,在狭缝的间隔(d1)与其两侧的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的宽度(d2)(单元内部分)中,使d1比单元横幅区域(M)的1/3大,使d2比单元横向宽度的1/3小。上述放电电极的形状作成例如其边缘为直线的纵长的长方形。
上述d1是从上述两个电极中的一方(X或Y)的放电电极的边缘到另一方(Y或X)的放电电极的边缘的距离。另外,与上述d2对应的放电电极的横向宽度是从一方(例如Y)的放电电极的狭缝侧的边缘到其相反的单元边界附近的边缘(在邻接单元中放电电极独立时)或到由横向的隔壁分割的位置的距离(在邻接单元中放电电极为共同·一体时)。上述隔壁分割的位置(d2的一端)与例如纵向的隔壁的顶部面(与第一基板侧的电介质层和保护层的表面的凹凸部接触的一侧)的单元内侧端部相当,换言之,与侧面上端的位置相当。
即,第四形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备在第一基板上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第一和第二金属电极群,和从该金属电极向与该金属电极的延伸方向(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第二方向)引出的透明电极群,和覆盖该两个金属电极群的电介质层和保护层,和在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上配置的、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三电极群,和与该第三电极群平行地配置的、划分第一方向的像素(显示单元)的隔壁,和涂敷在隔壁和隔壁之间的荧光体层,从上述第一和第二金属电极分别引出的透明电极以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间隙(狭缝)相对,该间隙的第一方向的距离比单元内的透明电极的宽度大。这样,可以减小上述放电空间的电场的差别。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第一~第四形式也可以应用于例如日本专利第二801893号公报(专利文献5)所述的ALIS方式的PDP。
根据本发明,可以以高合格率制造能在整个显示单元进行稳定的均匀的放电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从而可以以低成本地获得高品质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纵向的放电狭缝的现有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PDP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PDP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电极形状的示意图。
图5是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极形状的详细情况和效果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PDP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PDP装置的分区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PDP装置的驱动波形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电极形状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电极形状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电极形状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电极形状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PDP的电极形状和排列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电极排列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电极排列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电极排列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PDP的电极形状和排列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PDP装置的驱动波形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驱动波形的详细情况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PDP的电极形状和排列的示意图。
图21是表示第五实施例的PDP装置的驱动波形(奇数场(field))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第五实施例的PDP装置的驱动波形(偶数场)的示意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PDP装置中的PDP的电极形状的示意图。
图24是表示第六实施例的电极形状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25是表示第六实施例的电极形状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26是表示第六实施例的PDP的截面和电场的示意图。
图27是表示第六实施例的保持(sustain)期间的电极加电压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第六实施例的PDP的截面在保持期间的电极施加电压的状态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前面基板,2背面基板,11a第一(X)总线电极,11b第一(X)放电电极,11c第一(X)支总线电极,11d第一(X)连接电极,12a第二(X)总线电极,12b第二(X)放电电极,12c第二(X)支总线电极,12d第二(X)接续电极,13介电质层,13a凸部,14保护层,15第三(地址)电极,16介电质层,17a纵隔壁,17b、17b1、17b2横隔壁,18、19、20荧光体层,25切口,31第一驱动电路,32第二驱动电路,33第三驱动电路,34控制电路,35电源电路,90气体分子,91正离子,92电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PDP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具备在横向(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X电极)群和第二电极(Y电极)群,以及在纵向延伸的第三电极(地址电极)群。X电极群和Y电极群交替地配置,X电极和Y电极构成电极对。X电极群与第一驱动电路31连接,被共同驱动。Y电极群与第二驱动电路32连接,扫描脉冲依次施加到各Y电极上,同时,在施加扫描脉冲时以外分别共同驱动。地址电极群与第三驱动电路33连接,与扫描脉冲同步地独立施加地址脉冲。从第一驱动电路31的~第三驱动电路33通过控制电路34控制,从电源电路35向各电路供给电力。
图3是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30的分解斜视图。如图所示,在上述(第一)玻璃基板1上,交替地平行地配置在第一方向(横向)上延伸的第一(X)总线电极11a和第二(Y)总线电极12a。X和Y光透过性电极(放电电极)11b和12b与X和Y总线电极11a、12a重叠地设置,此外,X和Y放电电极11b和12b的一部分从X和Y总线电极11a、12a向成对的总线电极突出。例如,X和Y总线电极11a、12a由金属层形成,放电电极11b、12b由ITO层膜等形成,X和Y总线电极11a、12a的电阻值小于或等于放电电极11b、12b的电阻值。其中,有时也和放电电极11b、12b同样地将ITO层膜等置于上述(第一)玻璃基板1与X和Y总线电极11a、12a之间。
在放电电极11b、12b和总线电极11a、12a之上覆盖这些电极而形成电介质层13。该电介质层13由例如透过可见光的SiO2等构成,用气相成膜法形成。作为电介质层13的形成法,可以应用气相成膜法中的CVD法特别是等离子体CVD法,电介质层13的厚度可以小于约10μm。
此外,在电介质层13之上,形成MgO等的保护层14。该保护层14具备通过离子轰击放出电子而使放电成长,降低放电电压以及降低放电延迟等效果。在该结构中,所有的电极由该保护层14所覆盖,所以,不论哪个电极群成为阴极都可以进行利用保护层的效果的放电。
另一方面,在背面(第二)基板2上,大致平行地配置在与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纵向)上延伸的第三(地址)电极15。地址电极15由例如金属层形成。此外,覆盖地址电极15地形成电介质层16。
在电介质层16之上,形成由纵向隔壁17a和横向隔壁17b构成的二维格子状隔壁17。并且,在由隔壁17和电介质层16形成的沟的侧面和底面,涂敷了在放电时发生的紫外线激励而发生红、绿、蓝的可见光的荧光体层18、19、20。荧光体层18、19、20发生例如红(R)、绿(G)、蓝(B)的光。
将上述第一和第二基板1、2相互粘贴,排出内部的气体,通过注入氖(Ne)-氙(Xe)等放电气体并密封,就完成了显示面板。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PDP的电极形状的局部平面图。如图所示,交替地平行地配置X总线电极11a和Y总线电极12a,构成电极对。在X总线电极11a和Y总线电极12a之间设置横隔壁17b,横隔壁17b设置在与纵隔壁17a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图中表示在横隔壁17b上X总线电极11a和Y总线电极12a不重叠,但是,X总线电极11a和Y总线电极12a的一方或双方也可以在横隔壁17b上重叠。由纵隔壁17a和横隔壁17b分割的一个区间是显示单元。因此,在各显示单元的图的上侧配置Y总线电极12a,在下侧配置X总线电极11a。此外,X支总线电极11c与每隔一个的纵隔壁17a重叠地从X总线电极11a延伸。另外,Y支总线电极12c与不和X支总线电极11c重叠的每隔一个的纵隔壁17a重叠地从Y总线电极12a延伸。换言之,如果X支总线电极11c与第奇数个的纵隔壁17a重叠地设置,则Y支总线电极12c就与第偶数个的纵隔壁17a重叠地设置。X支总线电极11c和Y支总线电极12c由金属层形成,X总线电极11a和Y总线电极12a一体地形成。
X放电电极11b从X总线电极11a向Y总线电极12a呈梳齿状地突出,Y放电电极12b从Y总线电极12a向构成电极对的X总线电极11a呈梳齿状地突出。X放电电极11b以X支总线电极11c为中心向两侧扩展。同样,Y放电电极11b以Y支总线电极12c为中心向两侧扩展。X放电电极11b和Y放电电极12b是透明电极,X总线电极11a与X支总线电极11c和Y总线电极12a与Y支总线电极12c重叠地接触而电连接。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电极形状的详细情况的示意图。如图所示,X放电电极11b的前端到Y总线电极12a的距离D1比从Y总线电极12a到Y放电电极12b的前端的距离LD2短。同样,Y放电电极12b的前端到X总线电极11a的距离D2比从X总线电极11a到X放电电极11b的前端的距离LD1短。因此,梳齿状的X放电电极11b和Y放电电极12b相互延伸到对方的电极之间。另外,X放电电极11b和Y放电电极12b在X总线电极11a和Y总线电极12a侧的宽度分别为T1和T2,在接近前端的部分,宽度逐渐地变窄,前端与X总线电极11a和Y总线电极12a平行。因此,X放电电极11b和Y放电电极12b相对的边缘在由L2表示的区域内间隔d是一定的,在其两侧的L1和L3的区域,间隔d向外侧逐渐地增大。
间隔的最小值(区域L2内的间隔d)设定为可以得到规定放电开始电压的帕邢最小值附近的值。期望X放电电极11b的前端到Y总线电极12a的距离D1和Y放电电极12b的前端到X总线电极11a的距离D2是不开始进行放电的距离。因此,期望距离D1、D2大于X放电电极11b与Y放电电极12b相对的边缘间隔d的最大值。这是为了防止放电电极与总线电极之间的放电引起的发光的一部分被作为金属层的总线电极遮光而造成浪费。如果将横隔壁17b扩展到X和Y总线电极11a、12a与X和Y放电电极11b、12b相对的边缘,就可以防止该部分的放电,所以,可以进一步缩小距离D1和D2。这时,也可以与X放电电极11b和Y放电电极12b相对的边缘间隔d相等或小于该间隔d。
在图5的电极形状中,X放电电极11b和Y放电电极12b之间的放电在中央附近的区域L2中开始,扩展到两侧的区域L1和区域L3。因此,X放电电极11b和Y放电电极12b之间的放电总是以显示单元为中心而发生。
返回到图4,X和Y支总线电极11c、12c由金属层形成,延伸到X和Y放电电极11b、12b的前端附近,从而降低X和Y放电电极11b、12b的前端附近的电压降。另外,X和Y支总线电极11c、12c由金属层形成,但是,由于与纵隔壁17a重叠地设置,所以,不会遮光而降低开口效率。此外,隔壁主要是白色,可以良好地反射外光,与此相对,X和Y支总线电极11c、12c很少反射外光,所以,可以提高明室内的对比度。
另外,地址电极15与Y放电电极12b重叠、与X放电电极11b不重叠地配置,还在Y放电电极12b的部分上宽度增大,从而与Y放电电极12b重叠的面积增大。因此,地址电极15的排列间隔是窄的间隔和宽的间隔交替地重复。如后所述,发光的显示单元的规定的地址放电由于在Y放电电极与地址电极之间进行,所以,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地址放电可靠地发生,从而可以提高地址放电的准确率。另外,由于X放电电极11a与地址电极15不重叠,所以可以降低其间的电容,从而驱动容易。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PDP的截面图。如图所示,在基板1上形成与X和Y放电电极11b、12b对应的ITO膜。该ITO膜也在X和Y总线电极11a、12a的部分上形成。在与其上的X和Y总线电极11a、12a以及X和Y支总线电极11c、12c对应的部分上形成金属层。并且,还形成电介质层13,并在其上形成MgO等保护层14。用气相成膜法使二氧化硅形成电介质层13时,在电介质层13的表面形成与金属层或ITO膜的厚度对应的凹凸。因此,在形成金属层的部分,成为ITO膜、金属层、电介质层和保护层14重叠的厚度,在既未形成金属层也未形成ITO膜的部分上,成为ITO膜和电介质层13和保护层14重叠的厚度。形成与X和Y支总线电极11c、12c对应的金属层的部分最厚,由于该部分位于纵隔壁17a的部分上,所以可以防止横向的电荷干涉。其中,该最厚的部分在X和Y支总线电极11c、12c的前端与X和Y总线电极11a、12a之间的部分切断,从而在纵隔壁17a与该部分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在横向上排列的显示单元的上侧(Y总线电极12a侧)和下侧(X总线电极11a侧)远离地形成。该间隙可以作为放电空间的排气路径和放电气体的填充路径而利用。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例的PDP装置的驱动方法。第一实施例的PDP装置使用与现有相同的驱动方法。图7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PDP装置中显示一个图像(1场:1/60sec)时的分区结构的示意图。PDP的各单元只可以选择点亮和非点亮而改变点亮亮度。即,不能显示灰阶。因此,将一个场分割为进行了规定的加权的多个分区,对各单元通过将在场中点亮的分区组合而进行灰阶显示。各分区通常具备相同的驱动顺序。这里,使用在现行的PDP装置中广泛采用的地址和显示分离方式。
如图7所示,一个场由多个分区(这里是SF1~SF10的10个分区)构成。各分区由复位期间21、地址期间22和保持期间23构成,如果使保持期间23的保持脉冲数(即保持周期)一定,则可由保持期间23的长度决定各分区的亮度权重。各显示单元的灰阶显示,通过将在一个场中点亮的分区组合而进行。其中,如果将消去保持期间形成的壁电荷的动作包含在保持期间23中,则有包含在下一个复位期间21中的情况,但这里是包含在保持期间23的最后。
在复位期间21中,进行使整个显示单元内的电荷均匀的处理,用以援助下一个地址期间22的放电。在地址期间22中,进行决定发光显示单元的地址放电。地址放电有在发光单元内形成电荷的方式和消去非发光单元的电荷的方式,这里使用在发光单元内形成电荷的方式。在保持期间23中,在地址期间22所选择的显示单元中反复发生放电,使显示单元发光。并且,消去由保持放电形成的电荷。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分区的驱动波形的示意图。图中,X、Y和A表示在一个分区中施加到X总线电极11a、Y总线电极12a和地址电极15上的驱动波形。X放电电极11b和X支总线电极11c、Y放电电极12b和Y支总线电极12c也从X总线电极11a和Y总线电极12a施加同样的驱动波形。
首先,在复位期间,分别将复位电压41和写入梯形波51施加到X电极和Y电极上,在所有的显示单元中发生复位放电,在电极附近形成壁电荷。然后,分别将调整电压42和调整梯形波52施加到X电极和Y电极上,将形成的壁电荷亮减少到规定量。这样,整个显示单元不论前一个分区的点亮状态如何,都成为可以均匀放电的状态。在复位期间,将0V施加到地址电极上。
在地址期间中,在将规定电压43施加到X电极上的状态下,错开时序地将扫描脉冲53加到Y电极上。与扫描脉冲53相应地将地址脉冲61施加到点亮的地址电极上。这样,就由施加扫描脉冲53的行(Y总线电极)和施加地址脉冲61的列(地址电极)的显示单元的Y放电电极和地址电极发生放电。此时,在Y电极和X电极之间形成大的电场,以Y放电电极与地址电极之间的放电为契机在Y放电电极与X放电电极之间发生放电。通过该放电,在Y放电电极和X放电电极的附近,积蓄与施加到各个电极上的电压极性相反的电荷。这里,在Y电极的附近形成正极性的壁电荷,在X电极的附近形成负极性的壁电荷。于是,就以这样的方式在整个显示面上选择点亮单元。
在下一个保持期间中,将第一保持脉冲44、54施加到X和Y电极上。这样,在地址期间发生地址放电的放电单元中,由壁电荷引起的电压重叠,发生第一次的保持放电。通过第一次的保持放电,在X放电电极和Y放电电极附近积蓄的电荷的极性反转。其次,施加电荷的极性一致的脉冲45、55,发生第二次的保持放电。这时,壁电荷的极性发生反转。然后,改变极性并反复施加到保持脉冲46、56时,反复进行壁电荷的极性反转,从而反复发生保持放电。在保持期间结束时,将单个单元消去脉冲47、57施加到X和Y电极上,仅消去或减少发生保持放电的显示单元的壁电荷。在施加该单个单元消去脉冲47、57时,X放电电极和Y放电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比保持时小,主要由壁电荷引起放电,但是,通过放电使壁电荷减少时,放电停止,放电后形成的壁电荷量也少。这样,可以消去或减少通过保持放电形成的壁电荷。之后,将位移脉冲48、58施加到X和Y电极上,在保留的壁电荷多时,发生弱的消去放电而减少壁电荷。在下一个分区中,再次返回到复位期间。其中,在保持期间中施加0V到地址电极上。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PDP装置,但是,关于电极形状等可以有各种变形例。下面,说明电极形状的变形例。
图9~图12是表示电极形状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9的(A)所示的电极形状是第一实施例的X和Y放电电极11b、12b的边缘通过直线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的是去除去了由光滑的曲线形成的部分及X和Y支总线电极11c、12c。用图9的(A)的电极形状,也可以得到图5所说明的效果。在图9中,省略了地址电极和横隔壁。
图9的(B)所示的电极形状是在图9的(A)的电极形状中使各显示单元的X和Y放电电极11b、12b独立而形成的。其中,也可以使第一实施例的X和Y放电电极11b、12b在各显示单元中成为独立的形状。用图9的(B)的电极形状,也可以得到图5所说明的效果。但是,由于电极变得细长,所以有容易发生断线的问题。
图9的(C)所示的电极形状是使X放电电极11b成为梯形、使Y放电电极12b成为长方形的形状。在图9的(C)的电极形状中,X放电电极11b与Y放电电极12b的相对的边缘的间隔(狭缝宽度)逐渐地变化,最小宽度在接近Y总线电极12a附近侧形成。放电在间隔最小的附近发生,向下侧扩展。由于在所有的显示单元中都成为这样的放电分布,所以在显示单元之间的放电的均匀性良好。
图9的(D)是将图9的(C)的X和Y放电电极11b、12b在各显示单元中采用独立的形状。
图10的(A)的电极形状是在第一实施例的电极形状中,如图9的(A)所示,使X放电电极11b和Y放电电极12b的边缘成为光滑的曲线的例子。
图10的(B)的电极形状是在第一实施例的电极形状中,如图9的(C)所示,使X放电电极11b成为梯形、使Y放电电极12b成为长方形的例子。
图11的电极形状是在第一实施例的电极形状中使X放电电极11b和Y放电电极12b成为长方形的例子。在该例中,X放电电极11b和Y放电电极12b形成的狭缝的宽度为一定,不能得到使放电的分布一定的效果。但是,与现有例相比,由于设置有X和Y支总线电极11c、12c,所以可以防止X放电电极11b和Y放电电极12b的前端的电压降低,从而也可以降低断线的影响。
图12的(A)所示的电极形状不同的地方,是在第一实施例的电极形状中去除了X和Y支总线电极11c、12c,和在与X和Y放电电极11b、12b的纵隔壁17a重叠的部分设置切口25。换言之,在第一实施例的电极形状中,使X和Y放电电极11b、12b在各显示单元中成为独立的形状,设置了将跨越纵隔壁17a而邻接的显示单元的X放电电极11b连接的X接续电极11d,和将跨越纵隔壁17a而邻接的显示单元的Y放电电极12b连接的Y接续电极12d。其中,在该例中,为了易于图示,去除了X和Y支总线电极11c、12c,但是期望设置X和Y支总线电极11c、12c。使X和Y放电电极11b、12b在各显示单元中成为独立的形状时,如本例所述,通过将邻接的显示单元对应的放电电极连接,可以降低断线等的影响。
另外,如第一实施例所示,与将邻接的显示单元对应的放电电极作为一个电极而形成的情况相比,如图12的(A)所示,通过设置切口25,可以降低将面板相互粘贴时横向的位置偏离的影响。下面,参照图12的(B)和(C)说明该效果。
如前所述,放电电极在第一基板1上形成,隔壁17a在第二基板2上形成,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2相互粘贴。在相互粘贴时,有可能发生横向,即X和Y总线电极11a、12a延伸的方向的位置偏离。图12的(B)表示放电电极(11b、12b)为长方形时发生横向的位置偏离的情况。在邻接的显示单元的一方,位置偏离使放电电极的面积增加,在另一方使放电电极的面积减小,改变显示单元的X放电电极11b与Y放电电极12b的面积比,特别是在邻接的显示单元中面积比在相反方向上变化。施加到各单元的X电极和Y电极上的电压由于电极的电阻引起电压降低而不同。因此,X放电电极11b与Y放电电极12b的面积比影响放电的强度,改变发光强度。例如,在AC型彩色PDP中,在第一方向邻接的三个显示单元中设置有RGB的3色的荧光体层,但是,在邻接的显示单元中放电状态不同时,产生色平衡发生变化的问题。
图12的(C)表示设置有切口25的情况。由于有切口25,即使由于相互粘贴的位置偏离而使纵隔壁17a和放电电极(11b、12b)的位置发生偏离,显示单元的X放电电极11b与Y放电电极12b的面积比的变化与没有切口25的情况相比也可以降低。具体而言,位置偏离的影响降低为将左右的电极部分连接的接续电极11d、12d的宽度总和与放电电极(11b、12b)的宽度之比。
以上,说明了第一实施例的电极形状的变形例,但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各种变形例,当然也可以将图示的变形例的特征部分进行组合。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PDP装置的电极形状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的PDP装置具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仅电极形状不同。对于第二实施例的电极形状,在第一实施例的电极形状中设置有图12的(A)所示的切口25,即,使X和Y放电电极11b、12b在邻接的显示单元中独立,设置将它们连接的X和Y接续电极11d、12d。
另外,如图13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横向的一行的电极形状在纵向重复排列。因此,X和Y放电电极11b、12b配置在纵向的一条直线上。与此相应地,地址电极15在Y放电电极12b的部分上以窄的间隔配置,在X放电电极11b的部分以宽的间隔配置。
在第二实施例的PDP中,一行的电极形状重复排列,但重复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变形例。下面,说明重复形状的变形例。
图14是表示重复形状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在该变形例中,如图所示,在上下邻接的行中,X放电电极11b和Y放电电极12b的位置在横向上偏离一个显示单元。地址电极15等间隔地配置,在Y放电电极12b的部分横向上的宽度变宽,以大的面积与Y放电电极12b重叠。因此,地址电极15在每一个显示行具备交替地左右扩展的形状。
图15是表示重复形状的其它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在该变形例中,如图所示,将X总线电极11a和Y总线电极12a每两条交替地排列。X和Y放电电极11b、12b配置在纵向的一条直线上。此时,地址电极15在Y放电电极12b的部分上以窄的间隔配置,在X放电电极11b的部分上以宽的间隔配置,在Y放电电极12b的部分上宽度变宽。
图16是表示重复形状的其它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在该变形例中,如图所示,将X总线电极11a和Y总线电极12a每两条交替地排列。在上下邻接的行中,X放电电极11b和Y放电电极12b的位置在横向上偏离一个显示单元。地址电极15等间隔地配置,在Y放电电极12b的部分横向上的宽度宽,以大的面积与Y放电电极12b重叠。因此,地址电极15在每一个显示行具备交替地左右扩展的形状。
另外,参照本图说明其它变形例。图中的RGB表示作为单元的发光色的红(R)、绿(G)、蓝(B)。在各单元涂敷不同的荧光体,各单元的放电特性随各荧光体的特性及涂敷的膜厚而不同。因此,通过与光源的放电特性一致地改变X和Y的放电电极间隔dr、dg、db,可以使面板整体的放电电压均匀。例如,放电电压按G>B>R的顺序高时,通过按dr>db>dg的顺序减小放电间隔,可以使放电电压一致。其中,不必将3色的狭缝间隔都改变,仅改变某一色的间隔即可。
此外,在地址放电中,通过改变Y放电电极和地址电极的不同的面积(在本图中是重叠宽度Ar、Ag、Ab),可以使放电电压一致。例如,在放电电压按G>B>R的顺序高时,通过使重叠宽度按Ag>Ab>Ar的顺序增大,可以使放电电压一致。此时,不必将3色的重叠宽度都改变,仅改变某一色的重叠宽度即可。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PDP装置的电极形状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的PDP装置具备与第一实施例的PDP装置相同的结构,仅电极形状和隔壁形状不同。第三实施例的电极形状与图15所示的变形例的形状相同,但是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横隔壁17b分为两条横隔壁17b1和17b2,配置为将X和Y总线电极11a、12a的放电电极突出侧的边缘覆盖。这样,就抑制了X和Y放电电极11b、12b的前端部与X和Y总线电极11a、12a之间的放电,所以可以减小其间的距离。另外,在本图中,接续电极11d、12d设置在放电电极11b、12b的狭缝间隔d最窄的部分,即设置在放电开始点的附近。这样,特别可以防止放电开始时的电压降低。该结构也可以与具备接续电极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组合。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PDP装置的驱动波形的示意图。第四实施例的PDP装置除驱动波形之外具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在本发明的PDP中,远离狭缝的放电电极的部分少,所以与现有例相比,放电收敛在短时间内,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壁电荷。因此,必须加快空间电荷的减少,缩短保持放电的重复周期。但是,面板越大型化,越容易发生阻尼振荡等,从而难以施加一定电压的短脉冲。
如图18所示,第四实施例的复位期间和地址期间的驱动波形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但是,使用省略了第一保持脉冲或电荷极性一致脉冲及单个单元消去脉冲等的现有例的驱动波形。与第一实施例一样,也可以设置这些脉冲。在第四实施例的保持期间,使用放电电压施加到两个电极之间的期间以比第一实施例的保持脉冲短的周期变化的保持脉冲。
图19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保持脉冲的详细情况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施加到X电极(X总线电极、X支总线电极和X放电电极)上的保持脉冲和施加到Y电极(Y总线电极、Y支总线电极和Y放电电极)上的保持脉冲反极性地变化,同时,相位约偏离90°。因此,放电电压施加到两个电极之间的是一个脉冲的1/2周期,即使具备相同的脉冲宽度,也可以抑制空间电荷的减少。这样,即使保持脉冲的周期不缩短,也可以维持连续的发生保持放电。这样,可使显示稳定。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PDP装置的电极形状的示意图。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上述专利文献5记录的所谓的ALIS方式的PDP装置,第五实施例是将本发明应用于ALIS方式的PDP装置的例子。第五实施例的PDP装置具备与现有的ALIS方式的PDP装置相同的结构,在总线电极之下具备横肋,电极形状不同。
在ALIS方式的PDP中,将多个X总线电极和Y总线电极交替地配置,X总线电极的条数比Y总线电极的条数多一条。X放电电极从最高位和最低位的X总线电极向内侧的Y总线电极突出,X和Y放电电极从除此以外的X总线电极和Y总线电极向两侧突出。
在第五实施例的电极形状中,在两侧Y支总线电极12c每隔一个纵隔壁17a与纵隔壁17a重叠地从Y总线电极12a向两侧突出,此外,Y放电电极12b包含Y支总线电极12c而从Y总线电极12a向两侧突出。同样,X支总线电极11c和X放电电极11b从上下邻接的X总线电极11a向两侧突出,X支总线电极11c和X放电电极11b以及Y支总线电极12c和Y放电电极12b在横向交替地配置。
X和Y放电电极11b、12b分别具备与第二实施例的放电电极类似的形状。另外,由于横隔壁17b将X总线电极11a和Y支总线电极12a覆盖而被设置,所以,可以使X和Y放电电极11b、12b的前端部与X和Y总线电极11a、12a的间隔比第一实施例小。
在ALIS方式中,在第奇数个的X总线电极与第奇数个的Y总线电极之间和第偶数个的X总线电极与第偶数个的Y总线使之间形成第奇数个的显示行,在第奇数个的Y总线电极与第偶数个的X总线电极之间和第偶数个的Y总线电极与第奇数个的X总线电极之间形成第偶数个的显示行,第奇数个的显示行和第偶数个的显示行在奇数场和偶数场中交替地进行隔行扫描。
另外,图21和图22是表示第五实施例的PDP装置的驱动波形的示意图,图21表示奇数场的驱动波形,图22表示偶数场的驱动波形。其中,这里使用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第一保持脉冲、电荷极性一致脉冲、单个单元消去脉冲等都不使用的现有例的驱动波形,但是,也可以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设置这些脉冲。
对于ALIS方式,在上述专利文献5中有记录,所以,这里省略对驱动方法的详细说明。
第五实施例的X和Y放电电极11b、12b具备与第二实施例类似的形状,所以,用ALIS方式的PDP装置可以得到与第二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PDP装置的结构。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PDP装置的PDP的电极形状的示意图。第六实施例的PDP装置具备与第一实施例等相同的结构,PDP的电极形状不同。在第六实施例的电极形状中,以上述图1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电极形状为基准,放电电极和放电狭缝的宽度的设计不同。本PDP的驱动波形与例如上述图8相同。
在图23中,在显示面板表面上,在与由各显示单元的隔壁(17a、17b)分割的放电空间对应的区域(作为例子,表示与像素对应的邻接的区域C1、C2、C3)中,具备上述长方形的X和Y放电电极11b、12b和由它们的边缘形成的纵长·长方形的放电狭缝。放电电极(11b、12b)在邻接的显示单元中是共同·一体结构。另外,具备在横隔壁17b上重叠的各总线电极(11a、12a)。此外,具备在纵隔壁17a上重叠的各支总线电极(11c、12c)。另外,地址电极15不与X放电电极11b重叠,而与Y放电电极12b的单元内横宽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配置。对于横隔壁17b,可以是上述各结构。
作为横向(第一方向)的距离的设计,所注重的是各放电电极(11b、12b)的单元内区域(C1~C3)的横向宽度(d2)和放电狭缝的横向宽度(d1)。将X和Y放电电极11b、12b的单元内横向宽度采用相同的d2(与无上述横向的位置偏离的情况对应)。d1是相对的放电电极(11b、12b)的边缘间隔。d2是从放电电极(11b、12b)的狭缝侧的边缘到纵隔壁17a的单元内侧上端部的距离。d1和d2与纵向(第二方向)的位置无关,在纵向上是相同的。
在上述图11所示的结构中,在与上述d1、d2相当的距离的关系中,取d1<d2。即,使放电电极的单元内横向宽度大于放电狭缝间隔。另一方面,在本第六实施例的PDP中,如图23所示,在各单元内区域(C1~C3)中,是d1>d2(即d2/d1<1)的结构。另外,设各单元内区域(C1~C3)的横向宽度为M,则d1>M/3,并且d2<M/3。
其中单元内的两个放电电极(11b、12b)的横向宽度可以是不同的结构,但期望是相同(d2)的结构。
图24~图25表示第六实施例的PDP的电极形状的变形例。图24所示的电极形状与在上述图23所示的结构中的X和Y放电电极11b、12b与在邻接显示单元中为共同·一体相对,如上述图9(B)等所示,各显示单元的X和Y放电电极11b、12b独立。另外,是除去X和Y支总线电极11c、12c的结构,但是也可以设置。d1和d2的关系与图23的结构相同。各放电电极(11b、12b)的横向宽度(d2)是从狭缝侧的一方的边缘到与纵隔壁17a的单元内侧上端部对应的另一方的边缘的距离。用本电极形状,也可以得到与图23相同的效果。
图25所示的电极形状是和上述图13等同样地将上述图23所示的横向的一行电极形状的结构在纵向上重复设置的结构。重复的形状和上述第二实施例一样可以是各种变形例。在图25的例中,在上下邻接的行中,X放电电极11b和Y放电电极12b的横向的位置和突出的方向相同。地址电极15靠近Y放电电极12b侧减小间隔而配置。
第六实施例的PDP装置不限于上述变形例,可以是与上述第一~第五实施例的各特征组合的结构。在上述d1、d2中,采用随上述第二方向有差别的结构时,则使例如它们的平均值成为与上述d1>d2相当的关系。
图26是第六实施例的PDP的截面图。表示在横向上与放电狭缝对应的截面。在第一基板1上,特别是在纵隔壁17a的上部,依次形成X和Y放电电极11b、12b(ITO膜)、X和Y支总线电极11c、12c(金属层)、电介质层13(SiO2)和保护层14(MgO)。另外,在与纵隔壁17a的顶部面接触的区域形成上述电介质层13和保护层14的表面上的凹凸部分。该凹凸部分在形成与X和Y支总线电极11c、12c对应的金属层的部分(凸部13a)最厚,位于纵隔壁17a的顶部部分上。在放电空间中,在包含纵隔壁17a的侧面的隔壁之间,区别地涂敷荧光体层(18、19、20)。在单元内区域的横向宽度(M)中,放电狭缝的横向宽度(d1)和放电电极(11b、12b)的单元内部分的横向宽度(d2)是d1>d2的关系。如图所示,d2是从放电电极(11b、12b)的狭缝侧的边缘到与纵隔壁17a的顶部的单元内侧端部对应的位置的距离。在放电空间中,通过施加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压产生所示的电场。
图27和图28是说明本第六实施例的保持期间的阴极电极(这时为Y放电电极12b)附近的放电机制的概念图。图28与图26的放电空间的放大图相当,表示与图27对应的状态。图27是表示在保持期间内,Y总线电极12a为阴极、X总线电极11a为阳极时的放电电极12b、11b上的电荷的状态的说明图。通过施加电压,在例如区域C2中,负电荷通过Y总线电极12a和Y支总线电极12c积蓄在Y放电电极12b的单元内部分(d2),正电荷通过X总线电极11a和X支总线电极11c积蓄在X放电电极12b的单元内部分(d1)。
在图28中,在阳极电极(11b)和阴极电极(12b)之间施加产生电位差Vs的电压时,在该两个电极之间产生单元内的放电空间中所示的电场。通过该电场,阴极电极(12b)附近的正离子(用「+」符号表示)91与阴极电极(12b)附近的保护层14的区域(d2范围内)碰撞,产生电子(用“-”符号表示)92。该电子92通过电场的作用向阳极电极(11b)侧移动,在途中与气体分子90碰撞,产生正离子91和电子92。通过反复进行,放电成长。此时,正离子91与保护层14碰撞时的能量以及电子92与气体分子90碰撞时的能量随电场的强度而不同。另一方面,电场是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Vs与距离之比,所以,在两个电极附近侧为Vs/d1,而在两个电极的远离侧为Vs/(d1+d2)。因此,与d1相比d2越小,则单元内的电场越均匀,放电空间的电场密度也越均匀,所以可以进行高效放电。在根据上述条件进行上述d1、d2等的设计中,期望d1>d2。
下面,说明上述d2的下限(确保最低限度所必须的宽度)。在AC型PDP中,在电极附近形成壁电荷。因此,形成壁电荷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就是透明电极(11b、12b)的单元内部分的宽度(d2),最低必须约为30μm(=下限值)。另一方面,由于纵隔壁17a是与电介质层13相同的电介质的一种,所以在纵隔壁17a与保护层14接触的位置(顶部面)附近,在没有保护层14的纵隔壁17a的侧面产生电场,一部分正离子91吸引到纵隔壁17a侧,对放电的成长没有贡献。对放电没有贡献的区域与电介质层13的厚度有关,厚度为30μm,则约为30μm,厚度为10μm,则约为10~15μm。根据电介质层13的厚度,d2的长度必须考虑对放电没有贡献的区域的大小。
作为一例,在纵隔壁17a的间距为200μm、纵隔壁17a的顶部的横向宽度为40μm时,设电介质层13的厚度为10μm,则放电区域的横向距离为160μm(2×d2+d1=200-40=160μm)。设作为两个透明电极的边缘的间隔的d1为70μm,则d2为45μm((160-70)/2=45μm),满足上述d1>d2,同时,即使对上述放电没有贡献的区域为15μm,形成壁电荷的区域也在30μm(45-15=30μm)以上,满足上述条件d1>d2。
根据第六实施例,通过驱动电压的降低、驱动时间的缩短和减小电场的差别可以提高发光效率。另外,可以缓和放电向第二基板2侧扩展的量降低的荧光体(18、19、20)随时间的变化(通过上述d1>d2的关系可以得到该效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变形例,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有各种变形例,各个实施例和变形例的特征可以应用于其它实施例和变形例。
(发明方面1)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基板和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的、在与上述第一基板之间形成封入放电气体的放电空间的第二基板,上述第一基板具备在第一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至少在一方邻接地配置的多个第一总线电极和多个第二总线电极、从各第一总线电极向相对的上述第二总线电极在与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以梳齿状引出的透明的多个第一放电电极、从各第二总线电极向相对的上述第一总线电极在上述第二方向以梳齿状引出的透明的多个第二放电电极以及覆盖上述多个第一总线电极、上述多个第二总线电极、上述多个第一放电电极和上述多个第二放电电极的电介质层和保护层;上述第二基板具备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平行地延伸的多个第3电极、在上述第二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个隔壁、在上述第二基板的表面和上述隔壁的侧面形成的荧光体层,在上述第一总线电极与上述第二总线电极相对的部分,在由上述隔壁分割的部分形成显示单元,上述第一放电电极和上述第二放电电极从上述第一总线电极和上述第二总线电极交替地突出地配置,在各显示单元中,上述第一放电电极与上述第二放电电极相对的边缘在上述第二方向延伸,上述第一放电电极与上述第二放电电极相对的边缘的间隔逐渐地变化。
(发明方面2)
如发明方面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放电电极和上述第二放电电极相对的边缘的间隔在上述显示单元的第二方向的中央附近最小,随着从中央向上述第二方向偏离而扩大。
(发明方面3)
如发明方面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放电电极和上述第二放电电极相对的边缘的间隔在接近上述第二总线电极的一侧窄。
(发明方面4)
如发明方面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放电电极和上述第二放电电极中的至少一方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总线电极侧的端部的宽度与另一端的宽度不同。
(发明方面5)
如发明方面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放电电极和上述第二放电电极中的至少一方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总线电极侧的端部的宽度壁另一端的宽度窄。
(发明方面6)
如发明方面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备从各第一总线电极向相对的上述第二总线电极在上述第二方向引出的与上述第一放电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设置的第一支总线电极和从各第二总线电极向相对的上述第一总线电极在上述第二方向引出的与上述第二放电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设置的第二支总线电极。
(发明方面7)
如发明方面1~发明方面6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放电电极是在与上述第三电极之间发生规定发光的显示单元的地址放电的扫描电极,从与该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垂直的方向看时,上述第三电极与上述第二放电电极重叠的面积比上述第三电极与上述第一放电电极重叠的面积大。
(发明方面8)
如发明方面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电极与上述第二放电电极重叠的部分的宽度宽。
(发明方面9)
如发明方面1~发明方面6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从与该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垂直的方向看时,上述第三电极与上述第一放电电极不重叠。
(发明方面10)
如发明方面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跨越上述隔壁将显示单元的上述第一放电电极与和上述显示单元的一方的横向邻接的显示单元的上述第一放电电极连接的第一接续电极和跨越上述隔壁将上述显示单元的上述第二放电电极与和上述显示单元的另一方的横向邻接的显示单元的上述第二放电电极连接的第二接续电极。
(发明方面11)
如发明方面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接续电极和上述第二接续电极中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上述第一放电电极和上述第二放电电极最接近的地方的附近。
(发明方面12)
如发明方面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接续电极和上述第二接续电极的上述第二方向的宽度之和比上述第一放电电极和上述第二放电电极的上述第二方向的宽度窄。
(发明方面13)
如发明方面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接续电极和上述第二接续电极的上述第二方向的宽度与上述第一放电电极和上述第二放电电极的上述第二方向的宽度相同。
(发明方面14)
如发明方面10~发明方面13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从各第一总线电极向相对的上述第二总线电极在上述第二方向与上述隔壁重叠地引出的、与上述第一接续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第一支总线电极和从各第二总线电极向相对的上述第一总线电极在上述第二方向与上述隔壁重叠地引出的与上述第二接续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设置的第二支总线电极。
(发明方面15)
如发明方面10~发明方面14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从与该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垂直的方向看时,上述第三电极与上述第一放电电极不重叠。
(发明方面16)
如发明方面10~发明方面14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放电电极是在与上述第三电极之间发生规定发光的显示单元的地址放电的扫描电极,从与该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垂直的方向看时,上述第三电极与上述第二放电电极重叠的面积比上述第三电极与上述第一放电电极重叠的面积大。
(发明方面17)
如发明方面1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电极与上述第二放电电极重叠的部分的宽度宽。
(发明方面18)
如发明方面1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三电极的排列间隔交替地变化。
(发明方面19)
如发明方面10~发明方面18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隔壁的两侧邻接的显示单元的上述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相对上述隔壁是线对称的形状。
(发明方面20)
如发明方面10~发明方面18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的形状不同。
(发明方面21)
如发明方面1~发明方面20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电介质层是用气相蒸发法形成的二氧化硅层。
(发明方面22)
如发明方面2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电介质层和保护层的表面具备与上述第一总线电极、上述第二总线电极、上述第一放电电极和上述第二放电电极的厚度相应的凹凸。
(发明方面23)
如发明方面1~发明方面22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备在上述第一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个第二隔壁,上述多个隔壁与上述多个第二隔壁形成二维格子状的隔壁。
(发明方面24)
如发明方面2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二隔壁分别配置在上述第一总线电极与上述第二总线电极之间。
(发明方面25)
如发明方面2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总线电极和上述第二总线电极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二隔壁重叠地配置。
(发明方面26)
如发明方面1~发明方面25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放电电极与上述第二放电电极的间隔在上述荧光体层不同的显示单元中不同。
(发明方面27)
如发明方面1~发明方面25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电极的配置或形状在上述荧光体层不同的显示单元中不同。
(发明方面28)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基板和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地配置的形成在与上述第一基板间封入放电气体的放电空间的第二基板,上述第一基板具备在第一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至少在一方邻接地配置的多个第一总线电极和多个第二总线电极、从各第一总线电极向相对的上述第二总线电极在与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以梳齿状引出的透明的多个第一放电电极、从各第二总线电极向相对的上述第一总线电极在上述第二方向以梳齿状引出的透明的多个第二放电电极以及覆盖上述多个第一总线电极、上述多个第二总线电极、上述多个第一放电电极和上述多个第二放电电极的电介质层和保护层;上述第二基板具备在上述第二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个第三电极和在上述第二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个隔壁,在上述第一总线电极和上述第二总线电极相对的部分,在由上述隔壁分割的部分形成显示单元,上述第一放电电极和上述第二放电电极从上述第一总线电极和上述第二总线电极交替地突出地配置,在各显示单元中,还具备上述第一放电电极和上述第二放电电极相对的边缘在上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从各第一总线电极向相对的上述第二总线电极在上述第二方向与上述隔壁重叠地引出的与上述第一接续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第一支总线电极和从各第二总线电极向相对的上述第一总线电极在上述第二方向与上述隔壁重叠地引出的与上述第二接续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设置的第二支总线电极。
(发明方面29)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基板和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地配置的形成在与上述第一基板之间封入放电气体的放电空间的第二基板,上述第一基板具备在第一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至少在一方邻接地配置的多个第一总线电极和多个第二总线电极、从各第一总线电极向相对的上述第二总线电极在与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以梳齿状引出的透明的多个第一放电电极、从各第二总线电极向相对的上述第一总线电极在上述第二方向以梳齿状引出的透明的多个第二放电电极以及覆盖上述多个第一总线电极、上述多个第二总线电极、上述多个第一放电电极和上述多个第二放电电极的电介质层和保护层;上述第二基板具备在上述第二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个第三电极和在上述第二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个隔壁,在上述第一总线电极和上述第二总线电极相对的部分,在由上述隔壁分割的部分形成显示单元,上述第一放电电极和上述第二放电电极从上述第一总线电极和上述第二总线电极交替地突出地配置,在各显示单元中,还具备上述第一放电电极和上述第二放电电极相对的边缘在上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跨越上述隔壁将显示单元的上述第一放电电极和与上述显示单元的一方邻接的显示单元的上述第一放电电极连接的第一接续电极和跨越上述隔壁将上述显示单元的上述第二放电电极与和上述显示单元的另一方邻接的显示单元的上述第二放电电极连接的第二接续电极。
(发明方面30)
如发明方面2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从各第一总线电极向相对的上述第二总线电极在上述第二方向与上述隔壁重叠地引出的与上述第一接续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第一支总线电极和从各第二总线电极向相对的上述第一总线电极在上述第二方向与上述隔壁重叠地引出的与上述第二接续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设置的第二支总线电极。
(发明方面31)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发明方面1~发明方面30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将驱动信号施加到上述多个第一总线电极上的第一电极驱动电路、将驱动信号施加到上述多个第二总线电极上的第二电极驱动电路和将驱动信号施加到上述多个第三电极上的第三电极驱动电路。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降低驱动狭缝为纵向的PDP时的驱动电压,所以可以降低电路成本。这样,可以以低成本实现显示品质良好的PDP装置。
本发明应用于PDP、特别是高精细面板和装置。

Claims (16)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具备第一基板,和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在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形成封入放电气体的放电空间的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基板具备:
在第一方向上平行地延伸的至少与一方邻接地配置的多个第一总线电极和多个第二总线电极;
从各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向着相对的所述第二总线电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以梳齿状引出的透明的多个第一放电电极;
从各所述第二总线电极向着相对的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以梳齿状引出的透明的多个第二放电电极;和
覆盖所述多个第一总线电极、所述多个第二总线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放电电极的电介质层和保护层,
所述第二基板具备: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平行地延伸的多个第三电极;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平行地延伸的多个隔壁;和
在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和所述隔壁的侧面上形成的荧光体层,
在所述第一总线电极与所述第二总线电极相对的部分、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相对的部分,以及由所述隔壁分割的部分上形成显示单元,
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从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和所述第二总线电极交替地突出地配置,在各所述显示单元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相对的边缘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
在所述显示单元内,所述第一放电电极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相对的边缘的间隔逐渐地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相对的边缘的间隔在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中央附近最小,随着从所述中央附近接近所述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而增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跨越所述隔壁,将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与所述显示单元的一方的横向邻接的显示单元的所述第一放电电极连接的第一接续电极,和跨越所述隔壁,将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和与所述显示单元的另一方的横向邻接的显示单元的所述第二放电电极连接的第二接续电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备:
从各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向着相对的所述第二总线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隔壁重叠地引出,与所述第一接续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设置的第一支总线电极;和
从各所述第二总线电极向着相对的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隔壁重叠地引出,与所述第二接续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设置的第二支总线电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放电电极是在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使发光的所述显示单元发生规定的地址放电的扫描电极,从与该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垂直的方向看时,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重叠的面积比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重叠的面积大。
6.如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多个第二隔壁,所述多个隔壁和所述多个第二隔壁形成二维格子状的隔壁。
7.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具备第一基板,和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在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形成封入放电气体的放电空间的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基板具备:
在第一方向上平行地延伸的至少与一方邻接地配置的多个第一总线电极和多个第二总线电极;
从各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向着相对的所述第二总线电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以梳齿状引出的透明的多个第一放电电极;
从各所述第二总线电极向着相对的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以梳齿状引出的透明的多个第二放电电极;和
覆盖所述多个第一总线电极、所述多个第二总线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放电电极的电介质层和保护层,
所述第二基板具备: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平行地延伸的多个第三电极;和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平行地延伸的多个隔壁,
在所述第一总线电极与所述第二总线电极相对的部分,即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相对的部分,以及由所述隔壁分割的部分上形成显示单元,
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从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和所述第二总线电极交替地突出地配置,在各所述显示单元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相对的边缘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
具备从各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向着相对的所述第二总线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隔壁重叠地引出而设置的第一支总线电极;和
从各所述第二总线电极向着相对的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隔壁重叠地引出而设置的第二支总线电极。
8.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具备第一基板,和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在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形成封入放电气体的放电空间的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基板具备:
在第一方向上平行地延伸的至少与一方邻接地配置的多个第一总线电极和多个第二总线电极;
从各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向着相对的所述第二总线电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以梳齿状引出的透明的多个第一放电电极;
从各所述第二总线电极向着相对的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以梳齿状引出的透明的多个第二放电电极;和
覆盖所述多个第一总线电极、所述多个第二总线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放电电极的电介质层和保护层,
所述第二基板具备: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平行地延伸的多个第三电极;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平行地延伸的多个隔壁;和
在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和所述隔壁的侧面上形成的荧光体层,
在所述第一总线电极与所述第二总线电极相对的部分,即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相对的部分,以及由所述隔壁分割的部分上形成显示单元,
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设置在所述各个显示单元上,从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和所述第二总线电极交替地突出地配置,在各所述显示单元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相对的边缘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
具备跨越所述隔壁,将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与所述显示单元的一方邻接的显示单元的所述第一放电电极连接的第一接续电极;和
跨越所述隔壁,将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和与所述显示单元的另一方邻接的显示单元的所述第二放电电极连接的第二接续电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备:
从各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向着相对的所述第二总线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隔壁重叠地引出,与所述第一接续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设置的第一支总线电极;和
从各所述第二总线电极向着相对的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隔壁重叠地引出、与所述第二接续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设置的第二支总线电极。
10.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具备第一基板,和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在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形成封入放电气体的放电空间的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基板具备:
在第一方向上大致平行地延伸的至少与一方邻接地配置的多个第一总线电极和多个第二总线电极;
从各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向着相对的所述第二总线电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以梳齿状引出的透明的多个第一放电电极;
从各所述第二总线电极向着相对的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以梳齿状引出的透明的多个第二放电电极;和
覆盖所述多个第一总线电极、所述多个第二总线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放电电极的电介质层和保护层,
所述第二基板具备: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多个第三电极;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大致平行地延伸、区分显示单元的多个隔壁;和
在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和所述隔壁的侧面上形成的荧光体层,
在所述第一总线电极与所述第二总线电极相对的部分,即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相对的部分,以及由所述隔壁分割的部分上形成显示单元,
在各所述显示单元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间隙相对,是所述间隙的第一方向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的所述显示单元内的第一方向的距离大的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各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的间隙的距离比从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的所述间隙相对的边缘到所述隔壁的侧面上端部的距离大。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邻接的所述显示单元共享、跨越所述隔壁一体的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0~12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的间隙的距离是随着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显示单元的中央附近最窄的端部而增宽的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0~13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跨越所述隔壁,将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与其一方的横向邻接的显示单元的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电连接的第一接续电极;和
跨越所述隔壁,将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和与其另一方的横向邻接的显示单元的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电连接的第二接续电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从各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向着相对的所述第二总线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隔壁重叠地引出而设置的第一支总线电极;和
从各所述第二总线电极向着相对的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隔壁重叠地引出而设置的第二支总线电极。
16.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是在两个电极之间进行反复放电的AC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15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将驱动信号施加到所述多个第一总线电极上的第一电极驱动电路;
将驱动信号施加到所述多个第二总线电极上的第二电极驱动电路;和
将驱动信号施加到所述多个第三电极上的第三电极驱动电路。
CNB2005101261921A 2004-11-30 2005-11-30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079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45575 2004-11-30
JP2004345575 2004-11-30
JP2005300008A JP5007036B2 (ja) 2004-11-30 2005-10-14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5300008 2005-10-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3402A true CN1783402A (zh) 2006-06-07
CN100570797C CN100570797C (zh) 2009-12-16

Family

ID=36639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619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0797C (zh) 2004-11-30 2005-11-30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55285B2 (zh)
JP (1) JP5007036B2 (zh)
KR (1) KR100806009B1 (zh)
CN (1) CN10057079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78474B1 (ko) * 2005-09-08 2007-1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WO2008120268A1 (ja) * 2007-03-28 2008-10-09 Hitachi,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8115387B2 (en) 2007-03-30 2012-02-14 Hitachi,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WO2009044433A1 (ja) * 2007-10-05 2009-04-09 Hitachi,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04851370B (zh) * 2015-05-06 2018-04-10 深圳金立翔视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的led显示屏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4987B2 (ja) 1994-05-26 2001-03-12 松下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放電型表示装置
KR100226834B1 (ko) 1997-06-27 1999-10-15 구자홍 칼라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상부전극 구조
JP3984559B2 (ja) * 1997-08-19 2007-10-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ガス放電パネル
JP4063959B2 (ja) * 1998-06-19 2008-03-1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KR100326557B1 (ko) * 1998-08-29 2002-09-17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디스플레이패널의유지전극
JP3470629B2 (ja) * 1999-02-24 2003-11-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100322073B1 (ko) * 1999-03-31 2002-02-04 김순택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01110324A (ja) 1999-10-12 2001-04-20 Sony Corp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
JP2002008548A (ja) * 2000-06-22 2002-01-11 Nec Corp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2042662A (ja) * 2000-07-24 2002-02-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3624233B2 (ja) * 2000-08-29 2005-03-02 パイオニア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交流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2203487A (ja) * 2000-10-27 2002-07-19 Sony Corp 交流駆動型プラズマ表示装置
US6628077B2 (en) * 2000-10-27 2003-09-30 Sony Corporation Alternating current driven type plasma display
JP2002150948A (ja) * 2000-11-08 2002-05-24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
JP3688213B2 (ja) * 2001-03-21 2005-08-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電極構造
JP2002298742A (ja) * 2001-04-03 2002-10-11 Ne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ラズマ表示装置
JP2002324490A (ja) * 2001-04-24 2002-11-08 Nec Kagoshima Ltd Ac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0442254B1 (ko) * 2002-02-27 2004-07-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04071219A (ja) 2002-08-02 2004-03-04 Sony Corp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
JP2004071421A (ja) * 2002-08-08 2004-03-04 Sony Corp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
US6838826B2 (en) * 2003-01-28 2005-01-04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Discharge electrode structure of plasma display panel
KR100739048B1 (ko) * 2004-04-20 2007-07-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07036B2 (ja) 2012-08-22
US7755285B2 (en) 2010-07-13
KR100806009B1 (ko) 2008-02-26
CN100570797C (zh) 2009-12-16
US20060145626A1 (en) 2006-07-06
JP2006185903A (ja) 2006-07-13
KR20060060602A (ko) 2006-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1160C (zh) 高分辨率高亮度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263068C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470064A (zh) 气体放电屏
CN1165938C (zh) 气体放电板
CN1258203C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286137C (zh) 气体放电面板和气体放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790593A (zh) 气体放电屏
CN100350541C (zh) 发光特性良好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476039A (zh) 交流电驱动型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CN100346439C (zh) 包括具有双重间隙的维持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制法
CN1535456A (zh) 等离子体显示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420520A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78340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295734C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31946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536605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
CN1527345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822288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
CN1295733C (zh) 高精细和高亮度ac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0545990C (zh) 等离子体显示平板
CN1992133A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614734A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581409A (zh) 等离子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
CN1830014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818995A (zh) 等离子显示设备,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PLASMA DISPLA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6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61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Plasma Display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16

Termination date: 201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