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9242A -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49242A
CN1349242A CN01142401A CN01142401A CN1349242A CN 1349242 A CN1349242 A CN 1349242A CN 01142401 A CN01142401 A CN 01142401A CN 01142401 A CN01142401 A CN 01142401A CN 1349242 A CN1349242 A CN 13492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mentioned
discharge
upper electrode
indicating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42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6148C (zh
Inventor
李银哲
金在声
安永准
姜锡东
莘永教
安成容
池性元
李在弘
崔泰完
崔正泌
金泰亨
林谨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000382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364396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000424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364734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0-00702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38902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000702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365506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0-00870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421476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1-00030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392955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349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9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614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614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using surface discharge panels
    • G09G3/298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using surface discharge panels using non-standard pixel electrode arrangements
    • G09G3/298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using surface discharge panels using non-standard pixel electrode arrangements with more than 3 electrodes involved in the oper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02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 G09G2310/0218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with collection of electrodes in groups for n-dimensional address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28Increasing the driving margin in plasma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Gas Discharge Display Tube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可防止亮度不足并且提高效率。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设置不同宽度的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选择放电腔,该放电腔在与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相垂直的数据电极与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中的至少1组的电极之间产生寻址放电;然后在包含于上述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中的电极等中的相互的间距较窄的2个电极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在包含于上述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中的电极等中、以大于产生较短路径的持续放电的电极等的间距的间距,在间隔开的2个电极之间产生较长路径放电。

Description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显示面板,本发明特别涉及防止亮度不足并且可提高效率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面板(Plazma Display Panel:下面称为“PDP”)可通过He+Xe或Ne+Xe气体放电时产生的147nm的紫外线,使荧光体发光的方式显示包含文字和图形的图象。这样的PDP部件不仅容易实现薄膜化处理和形成较大的尺寸,而且提供随着最近的技术开发而大大提高的画质。特别是,3个电极的交流的表面放电型PDP采用通过表面蓄积的壁电荷可降低放电所必需的电压,具有低电压的驱动和较长使用期限的优点,从而防止电极等受到因放电而产生的溅射的影响。
参照图1,过去的3个电极的交流表面放电型PDP(下面称为“3电极PDP”)包括形成于顶部基板(10)上的扫描电极(Y)和保持电极(Z),以及形成于底部基板(18)上的数据电极(X)。
扫描电极(Y)和保持电极(Z)包括相应的宽度较大的透明电极(12Y,12Z)和宽度较窄的金属总线电极(13Y,13Z),它们并排地形成于顶部基板(10)上。由于金属总线电极(13Y,13Z)可将光反射,使对比度降低,故在金属总线电极(13Y,13Z)与顶部基板(10)之间,象图2那样,形成光遮挡层(15Y,15Z)。该遮挡层(15Y,15Z)可吸收通过顶部基板(10)朝向金属总线电极(13Y,13Z)的一侧行进的光。
在顶部基板(10)上,按照覆盖扫描电极(Y)和保持电极(Z)的方式,叠置有顶部电介质层(14)与保护膜(16)。在上述电介质层(14)上,蓄积有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壁电荷。保护膜(16)可防止在等离子发电时产生的溅射造成的顶部电介质层(14)的损坏,并且可提高发出二次电子的效率。该保护膜(16)采用氧化镁(MgO)。
数据电极(X)与扫描电极(Y)和保持电极(Z)相垂直。
在底部基板(18)上形成有底部电介质层(22)和隔壁(24)。在底部电介质层(22)和隔壁(24)的表面上涂敷有荧光体层(26)。隔壁(24)防止水平邻接的放电空间分离而邻接的放电腔之间的光学、电学方面的干扰。荧光体层(26)通过在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激励,产生红色、绿色或兰色中的任何一种的可见光线。
在设置于顶部基板(10)、底部基板(18)和隔壁(24)之间的放电空间中,注入He+Xe或Ne+Xe等的复活性的混合气体。
驱动3个电极的PDP,将1帧划分为发光次数不同的多个子场,以便呈现图象的灰色梯度。各子场划分为下述三个期间:用于均匀地再次产生放电的复位期间、用于选择放电腔的寻址期间,以及针对放电次数呈现灰色梯度的保持期间。在可通过256个灰色梯度显示图象的场合,每1/60秒的帧期间(16.67ms)划分为8个子场等(SF1~SF8)。这8个子场等(SF1~SF8)分别进一步划分为复位期间、寻址期间和保持期间。各子场的复位期间和寻址期间对于每个子场来说是相同的。用于选择腔的寻址放电是数据电极(X)与扫描电极(Y)之间的电位差而造成的。保持期间在各子场中,以2n(其中,n=0、1、2、3、4、5、6、7)的比例增加。按照上述方式,在各子场中,要调整保持期间的持续放电的次数,以呈现图象显示时所必需的灰色等级。持续放电通过交替地供向扫描电极(Y)与保持电极(Z)的较高的电压的脉冲信号而产生。
图3为3电极PDP的驱动波形。
参照图3,在于复位期间供向保持电极(Z)的复位脉冲(Vr)的作用下,产生用于对放电腔进行初始化处理的复位放电。这样的复位脉冲(Vr)也供向扫描电极(Y)。
在寻址期间,依次将扫描脉冲(-Vsc)供向扫描电极(Y),并且将与扫描脉冲(-Vsc)保持同步的数据脉冲(Vd)供向数据电极(X)。在供给有数据脉冲(Vd)的放电腔中产生寻址放电。为使在数据电极(X)与保持电极(Z)之间不产生误放电,将较低的电压电平的正极性的直流电压供向保持电极(Z)。
在保持期间,将持续脉冲(Vs)交替地供向扫描电极(Y)和保持电极(Z)。按照此方式,每当对通过寻址放电而选择的放电腔等供给持续脉冲(Vs)时连续地产生持续放电。
由于该3电极PDP中的扫描电极(Y)与保持电极(Z)位于放电空间的顶部中间处,故放电空间的活用度较低。由此,3个电极PDP中的用于产生持续放电的电压与耗电量较高,在持续放电时,放电和发光的效率较低。如果具体对其进行描述,持续放电是在扫描电极(Y)与保持电极(Z)之间通过表面放电的方式而产生。但是,由于按照放电的电压降低的方式,扫描电极(Y)和保持电极(Z)集中于腔的中间,故在持续放电时,放电路径缩短,放电效率和发光效率降低。为了提高效率,在增加扫描电极(Y)与保持电极(Z)之间的间距的情况下,按照与两个电极之间的间距成比例的方式,放电的电压增加。另外,为了提高效率,在扫描电极(Y)与保持电极(Z)中的至少任何1个的电极宽度变宽的场合,因放电电流的增加,耗电量加大。
为了解决这样的3电极PDP的问题,人们提出了将用于产生持续放电的电极分离成4区间的5电极PDP。
参照图4和图5,过去的5电极PDP包括:第1和第2触发电极(TY,TZ),该第1和第2触发电极(TY,TZ)按照位于放电腔的中间部的方式形成于顶部基板(30)上;第1和第2保持电极(SY,SZ),该第1和第2保持电极(SY,SZ)按照位于放电腔的边缘侧的方式形成于顶部基板(30)上;数据电极(X),该数据电极(X)按照与触发电极等(TY,TZ)和保持电极(SY,SZ)相垂直的方式形成于底部基板(40)上。
触发电极等(TY,TZ)和保持电极(SY,SZ)分别包括宽度较大的透明电极和宽度较窄的金属总线电极,它们并排地形成于顶部基板(10)上。触发电极等(TY,TZ)的构成使因电极之间的间距(Ni)较小而即使用较低的电位差也容易产生放电。第1触发电极(TY)供给有扫描脉冲,还具有下述作用,即在供向数据电极(X)的数据脉冲的电位差的作用下,产生寻址放电。保持电极等(SY,SZ)之间设置有触发电极等(TY,TZ),电极之间的间距(Wi)较宽。该电极和保持电极等(SY,SZ)通过触发电极等(TY,TZ)之间的放电而形成的空间的电荷以及壁电荷产生较长路径放电。
在顶部基板(30)上,按照覆盖触发电极等(TY,TZ)与保持电极等(SY,SZ)的方式,叠置有顶部电介质层(36)和保护膜(38)。在顶部电介质层(36)上,蓄积有在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壁电荷。保护膜(38)防止在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溅射造成的顶部电介质层(36)的损坏,并且可提高二次电子的排出。该保护膜(38)采用氧化镁(MgO)。
在底部基板(40)上形成底部电介质层(44)和隔壁(46)。在底部电介质层(44)和隔壁(46)的表面上涂敷荧光体层(48)。隔壁(46)防止水平相邻的放电空间分离而邻接的放电腔之间的光学、电学方面的干扰。荧光体层(48)通过在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激励,呈现红色、绿色或兰色中的任何一种的可见光线。
在设置于顶部基板(30)、底部基板(40)和隔壁(46)之间的放电空间,注入He+Xe或Ne+Xe等的复活性的混合气体。
5电极PDP与3电极PDP相同,将1帧划分为发光次数不同的多个子场,对其进行驱动,以便呈现图象的灰色梯度。下面结合图6和图7对该情况进行具体描述。
图6和图7表示5电极PDP的触发/持续驱动装置和其输出波形。
参照图6,5电极PDP的驱动装置包括:第1保持驱动器(58),该第1保持驱动器(58)用于驱动第1保持电极(SY);第1触发驱动器(56),该第1触发驱动器(56)用于驱动第1触发电极(TY);第2保持驱动器(62),该第2保持驱动器(62)用于驱动第2保持电极(SZ);第2触发驱动器(60),该第2触发驱动器(60)用于驱动第2触发电极(TZ)。
第1保持驱动器(58)在寻址期间,将负极性的直流电压供向第1保持电极(SY),然后在保持期间将持续脉冲供向第1保持电极(SY)。
第1触发驱动器(56)在寻址期间将负极性的扫描脉冲供向第1触发电极(TY),然后在保持期间将持续脉冲供向第1触发电极(TY)。
第2保持驱动器(62)在寻址期间将正极性的直流电压供向第2保持电极(SZ),然后在保持期间将持续脉冲供向第2保持电极(SZ)。
第2触发驱动器(60)在复位期间将复位脉冲供向第2触发电极(TZ),然后,在寻址期间将正极性的直流电压供向第2触发电极(TZ)。另外,第2触发驱动器(60)在保持期间将持续脉冲供向第2触发电极(TZ)。
另一方面,从图中未示出的数据驱动器,向数据电极(X)提供与扫描脉冲保持同步的数据脉冲。
参照图7,在复位期间,将电压电平较高的正极性复位脉冲(Vrest)供向第2触发电极(TZ)。从而,对整个画面的放电腔等进行复位放电,在生成均匀量的壁电荷的同时,对其进行初始化处理。为使在第2触发电极(TZ)与数据电极(X)之间不产生误放电,将电压电平较低的正极性的脉冲信号供向数据电极(X)。
在寻址期间,依次将扫描脉冲(-Vsc)供向第1触发电极等(TY)。与供给1根水平线的数据电极等(X)的同时,将与扫描脉冲(-Vsc)保持同步的数据脉冲(Vd)供向数据电极(X)。供给有数据脉冲(Va)的放电腔在数据电极(X)与第1触发电极等(TY)之间的电压差和内部的壁电荷的作用下,产生寻址放电。
在保持期间,同时地将触发脉冲(Vt)与持续脉冲(Vs)分别供向第1触发电极等(TY)与第1保持电极(SY)。另外,同时地将触发脉冲(Vt)与持续脉冲(Vs)分别供向第2触发电极等(TZ)与第2保持电极(SZ)。在这里,设定触发脉冲(Vt)的电压电平小于持续脉冲(Vs)的电平值。在将第1触发脉冲(Vt)供向第1触发电极(TY)时,产生寻址放电的放电腔等在第1触发电极(TY)与第2触发电极(TZ)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由于该较短路径放电,在通过寻址放电选择的放电腔等内产生空间电荷和壁电荷。通过上述较短路径放电产生的空间电荷和壁电荷相对连续的第1和第2保持电极(SY,SZ)之间的较长路径放电,提供点火效应。即,较短路径放电造成的点火效应导致第1保持电极(SY)与第2保持电极(TY,TZ)之间的的较长路径放电。更具体地说,通过触发电极等(TY,TZ)之间的较短路径放电,在电极之间的间距较大的保持电极等(SY,SZ)之间,可以较低的电压产生较长路径放电。
按照上述方式,5电极PDP因以较长路径方式产生持续放电,通过该放电产生的紫外线量增加,通过该紫外线激励的荧光体(48)的发光量较多,由此,放电和发光效率比3电极PDP高。
但是,过去的5电极PDP中的第1触发电极(TY)的宽度较小,故在寻址放电时,难于在第1触发电极(TY)上蓄积足够量的壁电荷。如果寻址放电时产生的壁电荷较少,则持续放电本身所需的外部施加电压较高。其结果是,过去的5电极PDP的耗电量较大,无法获得可满足的水平的放电效率。
由于过去的5电极PDP在寻址放电时未形成足够的壁电荷,故具有不产生持续放电、即产生亮度不足的问题。
还有,由于5电极PDP中的触发脉冲(Vt)与持续脉冲(Vs)的电压电平不同,故必须象图6那样,分别驱动触发电极等(TY,TZ)与保持电极等(SY,SZ),这样具有驱动电路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可提供防止PDP产生亮度不足、并且提高效率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顶部基板和底部基板,该顶部基板和底部基板相对,其间间隔设置有多个放电腔,;第1顶部电极组,该第1顶部电极组包括具有规定宽度的至少1个以上的电极,该第1顶部电极形成于上述顶部基板上;第2顶部电极组,该第2顶部电极组包括具有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不同宽度的至少1个以上的电极,该第2顶部电极组与第1顶部电极组邻接并形成于上述顶部基板上;数据电极,该数据电极按照与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相垂直的方式形成于上述底部基板上。
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顶部电极组的宽度大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
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包括宽度较大的透明电极以及其宽度小于上述透明电极的金属总线电极。
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透明电极和上述金属总线电极之间形成光遮挡层。
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中的任何1组中的电极仅仅由金属总线电极构成。
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顶部基板和上述金属总线电极之间形成光遮挡层。
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隔壁,该隔壁形成于上述底部基板上,用于从空间上将放电腔分隔开;电介质层,该电介质层按照覆盖上述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的方式形成于上述顶部基板上;保护膜,该保护膜形成于上述电介质层上;荧光体,该荧光体涂敷于上述隔壁与上述底部基板上。
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上述隔壁由条状型和格子型中的任何一种形式形成。
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设置包含具有规定宽度的至少1个以上的电极的第1顶部电极组;设置包含具有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不同宽度的至少1个以上的电极的第2顶部电极组;在与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相垂直的数据电极与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中的至少1组的电极之间产生寻址放电,并选择放电腔;在包含于上述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中的电极等中的相互的间距较窄的2个电极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在包含于上述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中的电极等中、以大于产生较短路径的持续放电的电极等的间距的间距,在间隔开的2个电极之间产生较长路径放电。
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在该显示面板中设置有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和数据电极,该第1顶部电极组包括具有规定宽度的至少1个以上的电极,该第2顶部电极组包括具有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不同宽度的至少1个以上的电极,该数据电极与上述顶部电极组相垂直;数据驱动器,该数据驱动器将数据脉冲供向上述数据电极;扫描驱动器,该扫描驱动器将与上述数据脉冲保持同步的扫描脉冲供向上述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中的至少1组中的电极,在数据电极与供给有扫描脉冲的电极之间产生寻址电极,并选择放电腔;较短路径的保持驱动器,其在包含于上述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中的电极等中的相互间距较窄的2个电极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较长路径的保持驱动器,其在包含于上述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中的电极等中、以大于产生较短路径的持续放电的电极等的间距的间距,在间隔开的2个电极之间产生较长路径放电。
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以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由形成至少3个以上的保持电极构成一组保持电极组,其中用于产生寻址放电的电极的宽度较大。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过去的3个电极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放电腔的透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3个电极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顶板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3个电极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波形图;
图4为表示过去的5个电极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一个放电腔的平面图;
图5为表示图4所示的5个电极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顶板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图4所示的5个电极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的方框图;
图7为表示图4所示的5个电极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的波形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一个放电腔的透视图;
图9为表示图8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顶板的剖视图;
图10A~10D为分阶段表示图8和图9中的扫描电极和保持电极等之间的放电过程的剖视图;
图11为表示图8和图9中的扫描电极和保持电极等之间的放电时所采用的阳极光柱周围区域的图;
图12为表示形成于图8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金属总线电极上形成的光阻挡层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一个放电腔的透视图;
图14为表示13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顶板的剖视图;
图1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一个放电腔的透视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顶板的剖视图;
图1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一个放电腔的透视图;
图18为表示图17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顶板的剖视图;
图19为表示适合采用图17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格子型的隔壁的场合的电极设置顺序的平面图;
图20为表示适合采用图17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条状形式的隔壁的场合的电极设置顺序的平面图;
图21为表示图17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的视图;
图22为表示图17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第1实施例的驱动波形的波形图;
图23A~23E为分阶段表示图17所示的扫描/触发电极与保持电极等之间的放电过程的剖视图;
图24为表示图17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第2实施例的驱动波形的波形图;
图25为表示图17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第3实施例的驱动波形的波形图;
图26为表示图17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第4实施例的驱动波形的波形图;
图2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一个的放电腔的透视图;
图28为表示从上方看到的图27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一个放电腔的透视图;
图29为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一个放电腔的透视图;
图30为表示从上方看到的图29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一个放电腔的透视图;
图31为表示图27和图29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32为表示图27和图29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对参照附图等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容易明白上述目的以外的本发明的不同目的和优点等。
下面参照图8~32,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具体进行描述。
参照图8和图9,本发明的PDP包括以并排方式形成于顶部基板(70)上的扫描电极(WY),第1和第2保持电极(Z1,Z2)。在底部基板(78)上形成扫描电极(WY),沿第1和第2保持电极(Z1,Z2)相垂直的方向形成数据电极(X)。
第1保持电极(Z1)设置于扫描电极(WY)和第2保持电极(Z2)之间。第1和第2保持电极(Z1,Z2)之间的间距(Si)小于扫描电极(WY)和第1保持电极(Z1)之间的间距(SSWi)。在这里,第1和第2保持电极(Z1,Z2)之间的间距(Si)在30~80μm的范围内选择。
扫描电极(WY)包括较大宽度的透明电极(72Y)与较窄宽度的金属总线电极(73Y)。另外,扫描电极(WY)也可对应较大宽度的金属总线电极。在扫描电极(WY)中,透明电极(72Y)的宽度在100~300μm的范围内选择,金属总线电极(73Y)的宽度在50~120μm的范围内选择。可通过该扫描电极(WY)与数据电极(X)的相对放电来选择放电腔。另外,扫描电极(WY)通过与第1保持电极(Z1)的表面放电,在保持期间的初期,产生较短路径放电,同时,扫描电极(WY)与第2保持电极(Z2)产生持续放电。为此,在寻址期间,向扫描电极(WY)供给扫描脉冲,该扫描脉冲与供向数据电极(X)的数据脉冲保持同步,另外在保持期间,向扫描电极(WY)供给持续脉冲。
第1和第2保持电极(Z1,Z2)分别包括较大宽度的透明电极(72Z1,72Z2)与较小宽度的金属总线电极(73Z1,73Z2)。在保持电极(Z1,Z2)中,透明电极(72Z1,72Z2)的宽度窄于扫描电极(WY)的相应电极(72Y)的宽度。第1保持电极(Z1)可不由透明电极(72Z1)、而仅仅由金属总线电极(73Z1)形成。在保持电极等(Z1,Z2)中,透明电极(72Z1,72Z2)的宽度在100~300μm的范围内选择,金属总线电极(73Z1,73Z2)的宽度在50~120μm的范围内选择。
在顶部基板(70)上,按照覆盖扫描电极(WY)和保持电极等(Z1,Z2)的方式,叠置顶部电介质层(74)和保护膜(76)。在顶部电介质层(74)上,存储有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壁电荷。该顶部电介质层(74)的厚度最好大于约25μm,以便限制放电电流。保护膜(76)防止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溅射造成的顶部电介质层(74)的损伤,并且提高二次电子的放出量。该保护膜(76)通常采用氧化镁(MgO)。
在底部基板(78)上形成底部电介质层(82)和隔壁(84)。在该底部电解质层(82)与隔壁(84)的表面上涂敷荧光体层(86)。该隔壁(84)按照将沿水平相邻的放电空间分离的方式,以条状的形式形成。该隔壁(84)防止放电腔之间的光学、电学方面的干扰。荧光体层(86)通过在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激励,产生红色、绿色或兰色中的任何一种的可见光线。隔壁(84)还可通过下述格子型的隔壁形成,该格子型的隔壁沿垂直和水平方向围绕放电腔,以便在水平和垂直的放电腔等之间将放电空间隔离。
在设置于顶部基板(70)、底部基板(780和隔壁(84)之间的放电空间,注入He+Xe或Ne+Xe等的复活性的混合气体。
第1和第2保持电极(Z1,Z2)由同一线分离,通过同一驱动器共同地供给持续脉冲。另外,第1和第2保持电极(Z1,Z2)由相互不同的驱动器驱动,以供给电压的值不同的脉冲。
本发明的PDP通过将1帧划分为发光次数不同的多个子场来进行驱动,以便呈现图象的灰度等级。各子场分为用于对整个画面进行初始化处理的复位期间,用于选择放电腔的寻址期间和针对放电次数呈现灰度等级的保持期间。在寻址期间,通过数据电极(X)和扫描电极(WY)之间的相对放电来选择腔。通过该寻址放电,在覆盖于扫描电极(WY)和保持电极等(Z1,Z2)上的电介质层(74)上,形成壁电荷。由于在集中地形成壁电荷的扫描电极(WY)上的电解质层(74)中,扫描电极(WY)的宽度越宽,则放电腔的壁电荷越多,故持续放电所必需的电压越低,显然,选择的放电腔可更稳定地产生持续放电,由此,防止亮度不足。在保持期间,借助施加于通过寻址放电而选择的放电腔内的壁电荷与扫描电极(WY)上施加的持续脉冲,对扫描电极(WY)和第1保持电极(SZ1)的间隙产生一次放电。另外,该一次较短路径放电的点火效应使在扫描电极(WY)和第2保持电极(Z2)之间产生的较长路径的放电电压降低。
保持期间的放电过程可象图10A~10D那样分阶段地表示。
在保持期间的开始时刻,向保持电极(WY)供给正极性的持续脉冲。如果采用该方式,如图10A所示,在扫描电极(WY)上,形成负极性的壁电荷,在保持电极等(Z1,Z2)上,因具有与扫描电极(WY)之间的相对的电位差而形成正极性的壁电荷。第1保持电极(Z1)和扫描电极(WY)之间,象图10B那样,产生较短路径放电。与此同时,利用第1保持电极(Z1)与扫描电极(WY)之间的较短路径放电的点火效应,在第2保持电极(Z2)与扫描电极(WY)之间产生长路径放电。如果按照上述方式,产生一次持续放电,则象图10C那样,在保持电极等(Z1,Z2)以及扫描电极(WY)上形成的壁电荷的极性反转。如果第1正极性的持续脉冲施加于保持电极等(Z1,Z2)上,则象图10D那样,在第1保持电极(Z1)与扫描电极(WY)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利用该点火效应,在第2保持电极(Z2)与扫描电极(WY)之间,以较低电压产生较长路径放电。
由于本发明的PDPMS的扫描电极(WY)与第2保持电极(Z2)之间的间距较大,故在放电时,呈现阳极光柱区域,放电效率与亮度增加。下面结合图11的辉光放电管与放电区域的电位分布,对该情况进行具体描述。
从图11知道,在阴极辉光区域,电压增加较大。与此相反,在阳极光柱区域,在电压几乎保持一定的同时,具有较高的亮度。其结果是,由于电极之间的间距较大的扫描电极(WY)与第2保持电极(Z2)之间的阳极光柱区域产生放电,发光量增加,与此同时,耗电量减小。
再说一下,由于在本发明的PDP中,扫描电极(WY)的宽度较宽,故可产生足够的壁电荷,由于扫描电极(WY)与第2保持电极(Z2)之间的间距较大,故效率提高。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在扫描电极(WY)仅仅通过较大宽度的金属总线电极(73WY)形成的场合,在金属总线电极(73WY)与顶部基板(70)之间形成光遮挡层(75Y),以便防止外部光的反射造成的对比度的降低。同样,在第1和第2保持电极(Z1,Z2)中,在金属总线电极(73Z1,73Z2)与顶部基板(70)之间,形成具有导电性的光遮挡层(75Z1,75Z2)。在这里,光遮挡层(75Y,75Z1,75Z2)具有导电性。
图13和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PDP。
参照图13和图14,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PDP与第1和第2保持电极(Z1,WZ2)的宽度按照不同值设定。第2保持电极(WZ2)包括宽度较大的透明电极(72WZ2)与宽度较小的金属总线电极(73WZ2)。该第2保持电极(WZ2)按照下述方式设定,该方式为:透明电极(72WZ2)的宽度大于第1保持电极(Z1)的透明电极(72Z1),从而在放电时,存储于电介质层(74)上的壁电荷的量增加,放电路径进一步延长。
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PDP与图8和图9所示的PDP相比较,除了保持电极等(Z1,WZ2)的宽度不同以外,不同的组成部分等是相同的,其动作实质上相同。
图15和图16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PDP。
参照图15和图16,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PDP将宽度较大的扫描电极(CWY)放置于中间,第1和第2保持电极(SZ1,SZ2)以并排的方式形成于顶部基板(90)上。在底部基板(98)上,沿与扫描电极(CWY),第1和第2保持电极(SZ1,SZ2)相垂直的方向,形成数据电极(X)。
扫描电极(CWY)与保持电极等(SZ1,SZ2)分别包括较大宽度的透明电极(92Y,92Z1,92Z2)与较小宽度的金属总线电极(93Y,93Z1,93Z2)。在保持电极(Z1,Z2)中,透明电极(92Z1,92Z2)的宽度窄于扫描电极(CWY)的宽度(92Y)。扫描电极(CWY)与第2保持电极(SZ2)之间的间距(Si)窄于扫描电极(CWY)与第1保持电极(SZ1)之间的间距(SSWi)。扫描电极(CWY)通过与数据电极(X)的相对放电而选择放电腔。另外,扫描电极(CWY)通过第2保持电极(SZ2)的表面放电,在保持期间的初期,产生较短路径放电,并且在其与第1保持电极(SZ1)之间,产生较长路径放电。为此,在寻址期间,向扫描电极(CWY)供给扫描脉冲,该扫描脉冲与供向数据电极(X)的数据脉冲保持同步,在保持期间,向扫描电极(X)供给持续脉冲。
在顶部基板(90)上,按照覆盖扫描电极(CWY)和保持电极等(SZ1,SZ2)的方式,叠置顶部电介质层(94)和保护膜(96)。
在底部基板(98)上形成底部电介质层(102)和隔壁(104)。在底部电介质层(102)与隔壁(104)的表面上涂敷荧光体层(106)。该隔壁(104)由条状型或格子型中的任何一种形式形成。
在设置于顶部基板(90)、底部基板(98)和隔壁(104)之间的放电空间,注入He+Xe或Ne+Xe等的复活性的混合气体。
保持期间的放电按照下述方式进行。
在保持期间的开始时刻,由于电极之间的间距较小的扫描电极(CWY)与第2保持电极等(Z2)之间的电位差,产生较短路径放电。在利用该较短路径放电造成的点火效应,交替地向扫描电极(CWY)和第1保持电极(SZ1)供给持续脉冲时,在扫描电极(CWY)和第1保持电极(Z1)之间,连续地产生较长路径放电。
图17和图18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PDP。
参照图17和图18,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PDP将位于放电腔的中间的扫描/触发电极(TY)置于中间,按照分别设置于放电腔的两端的方式,于在顶部基板(110)上形成第1和第2保持电极(SWZ1,SWZ2)。在底部基板(122)上,沿与扫描/触发电极(TY),第1和第2保持电极(SWZ1,SWZ2)相垂直的方向,形成数据电极(X)。
扫描/触发电极(TY)为宽度较小的金属总线电极。另外,扫描/触发电极(TY)还包括宽度较大的透明电极以及宽度较小的金属总线电极。扫描/触发电极(TY)以等距离与左右侧相邻的第1和第2保持电极(SWZ1,SWZ2)间隔开。该扫描/触发电极(TY)与数据电极(X)一起产生寻址放电,与第1和第2保持电极(SWZ1,SWZ2)中的任一个一起,在保持期间的初期,产生较短路径放电。
第1和第2保持电极(SWZ1,SWZ2)包括宽度较大的透明电极(112Z1,112Z2)以及宽度较小的金属总线电极(113Z1,113Z2)。第1和第2保持电极(SWZ1,SWZ2)分别设置于放电腔的两端,伴随交替供给的持续脉冲,连续地产生持续放电。由于利用触发电极(TY)与数据电极(X)之间的较短路径放电的点火效应,故该持续放电所需要的电压降低。
在顶部基板(110)上,按照覆盖扫描/触发电极(TY)与保持电极等(SWZ1,SWZ2)的方式,叠置有顶部电介质层(114)和保护膜(116)。在顶部电介质层(114)上,蓄积有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壁电荷。保护膜(116)防止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溅射造成的顶部电介质层(114)的损伤,并且提高二次电子的放出量。该保护膜(116)通常采用氧化镁(MgO)。
在底部基板(118)上形成有底部电介质层(122)和隔壁(124)。在底部电介质层(122)和隔壁(124)的表面上涂敷荧光体层(126)。隔壁(124)由格子形式形成。另外,隔壁(124)也可为条状型。
在设置于顶部基板(110)、底部基板(118)和隔壁(124)之间的放电空间,注入He+Xe或Ne+Xe等的复活性的混合气体。
对第1和第2保持电极(SWZ1,SWZ2)交替地供给持续脉冲,以便产生持续放电。在垂直相邻接的放电腔等的第1和第2保持电极(SWZ1,SWZ2)的设置顺序相同的场合,由于垂直相邻接的放电腔等的第1和第2保持电极(SWZ1,SWZ2)相互对合,当供向它们的电压的电位差达到产生放电的程度时,就会在垂直邻接的放电腔等之间产生误放电。为了防止这样的误放电,最好使第1和第2保持电极(SWZ1,SWZ2)在垂直邻接的放电腔等之间的的设置顺序相反。该情况还同样适合于前述的实施例等。
在适合采用格子型的隔壁(124)的场合,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放电腔等被隔离,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邻接的放电腔之间难于产生放电。因此,象图19那样在适合采用格子型的隔壁(124)的场合,在第1保持电极(SWZ1)—扫描/触发电极(TY)—第2保持电极(SWZ2)—第2保持电极(SWZ2)上同样地设置也行。
在象图20那样,适合采用条状型的隔壁(124B)的场合,在垂直邻接的放电腔等之间空间电荷的移动是自由的,没有绝缘体。如果在适合采用条状型的隔壁(124B),在垂直邻接的放电腔等之间,第1保持电极(SWZ1)与第2保持电极(SWZ2)邻接,则在它们之间产生放电的电位差,从而产生误放电。因此,在适合采用条状型的隔壁(124B)的场合,垂直邻接的放电腔等的电极等应按照第1保持电极(SWZ1)—扫描/触发电极(TY1)—第2保持电极(SWZ2)—第2保持电极(SWZ2)—扫描/触发电极(TY2)—第1保持电极(Sy)的形式设置。
图21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PDP的驱动装置。
参照图21,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PDP的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扫描/触发电极(TY)的扫描/触发驱动器(112),用于分别驱动第1保持电极(SWZ1)和第2保持电极(SWZ2)的第1和第2保持驱动器(128,129),用于驱动数据电极(120)的数据驱动器(120)。
扫描/触发驱动器(112)在寻址期间,依次地向扫描/触发电极(TY)供给负极性的扫描脉冲。另外,扫描/触发驱动器(112)在保持期间,将正极性的直流电压或与持续脉冲保持同步的脉冲信号供向扫描/触发电极(TY)。
第1保持驱动器(128)在保持期间将持续脉冲共同地供向第1保持电极等(SWZ1)。
第2保持驱动器(154)在保持期间,将与供向第1保持电极(SWZ1)的持续脉冲交替的持续脉冲,共同地供向第2保持电极等(SWZ2)。
数据驱动器(120)可将与扫描脉冲保持同步的数据脉冲供向数据电极等(X)。
下面结合图22和图23A~23D,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PDP的驱动方法进行描述。在图22中,将复位期间省略。
参照图22,在寻址期间,在将数据脉冲(Vd)供向数据电极(X)的同时,将负极性的扫描脉冲(-Vsc)供向扫描/触发电极(TY)。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则由于数据电极(X)与扫描/触发电极(TY)之间的电位差,在所选择的放电腔内产生寻址放电。由于该寻址放电,在扫描/触发电极(TY)上形成正极性的壁电荷,在数据电极(X)上蓄积负的壁电荷。
在保持期间的初期,在a时刻,开始将正极性的触发直流电压(Vt)供向扫描/触发电极(TY)。通过该正极性的触发直流电压(Vt),产生寻址放电的放电腔等会在扫描/触发电极(TY)与数据电极(X)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因该较短路径放电而产生的电子等集中于扫描/触发电极(TY)上。因此,在保持期间的初期时刻(a),在扫描/触发电极(TY)上,象图23那样形成负极性的壁电荷。
在将持续脉冲(Vs)供向第2保持电极(SWZ2)的时刻,产生较短路径放电的放电腔等象图23B那样,在扫描/触发电极(TY)与第2保持电极(SWZ2)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由于该较短路径放电,扫描/触发电极(TY)因与第2保持电极(SWZ2)相对的电位差而产生正极性的壁电荷,在第2保持电极(SWZ2)上形成负极性的壁电荷。
每当利用因较短路径放电而产生的壁电荷与空间电荷、即点火效应,将持续脉冲(Vs)交替地供向第1和第2保持电极(SWZ1,SWZ2)的时刻等(c,d,e),会在第1和第2保持电极(SWZ1,SWZ2)之间产生较长路径放电。
在c时刻,如果将持续脉冲(Vs)供向第1放电保持电极(Sy),则象图23那样,在扫描/触发电极(TY)与第2保持电极(SWZ2)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与此同时,会在第1和第2保持电极(SWZ1,SWZ2)之间产生较长路径放电。由于该放电,在第1保持电极(SWZ1)上形成负极性的壁电荷,在扫描/触发电极(TY)与第2保持电极(SWZ2)上形成与以前的状态(图23B)相反极性的壁电荷。
在d时刻,如果将持续脉冲供向第2保持电极(SWZ2),则象图23D那样,在扫描/触发电极(TY)与第2保持电极(SWZ2)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与此同时,会在第1和第2保持电极(SWZ1,SWZ2)之间产生较长路径放电。由于这样的放电,在第1保持电极(SWZ1)上形成负极性的壁电荷,在扫描/触发电极(TW)与第2保持电极(SWZ2)上形成与以前的状态(图23C)相反极性的壁电荷。
在e时刻,如果将持续脉冲供向第1保持电极(SWZ1),则象图23E那样,在扫描/触发电极(TY)与第2保持电极(SWZ2)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与此同时,会在第1和第2保持电极(SWZ1,SWZ2)之间产生较长路径放电。由于该放电,在第1保持电极(SWZ1)上形成负极性的壁电荷,在扫描/触发电极(TW)与第2保持电极(SWZ2)上形成与以前的状态(图23C)相反极性的壁电荷。
图24~26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PDP的不同的驱动波形等。在图24~26中,将复位期间省略。
参照图24,在a时刻,将其电压大于持续脉冲(Vs)的电压电平的触发脉冲(Vta)供向扫描/触发电极(TY)。如果采用该方式,则在扫描/触发电极(TY)与数据电极(X)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此时,在扫描/触发电极(TY)上,象图23A那样形成壁电荷。在b时刻,将其电压低于持续脉冲(Vs)的电压电平的正极性的直流电压(Vtb)供向扫描/触发电极(TY)。由于该正极性的直流电压(Vtb),在扫描/触发电极(TY)与第2保持电极(SWZ2)之间产生可造成放电的电位差,在扫描/触发电极(TY)与第2保持电极(SWZ2)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由于该较短路径放电,在扫描/触发电极(TY)与第2保持电极(SWZ2)之间,象图23B那样,形成壁电荷。
在第1次的持续脉冲(Vs)的供给时刻,按照图24那样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较短路径放电的点火效应的方式,与供向扫描/触发电极(TY)的正极性的直流电压(Vtb)保持同步。另外,第1次持续脉冲(Vs)的供给时刻还相对供向扫描/触发电极(TY)的正极性的直流电压(Vtb)的供给时刻滞后规定时间。
在将第1次的持续脉冲供向第2保持电极(SWZ2)后,如果交替地将持续脉冲(Vs)供向第1和第2保持电极(SWZ1,SWZ2),则象图23C~图23E所示的那样,连续地进行较长路径放电。在按照此方式产生较长路径放电期间,将正极性的直流电压(Vtb)供向扫描/触发电极(TY)。
象图24那样,在将持续脉冲(Vs)供向扫描/触发电极(TY)之前,如果供给其电压大于保持电极(Vs)的触发脉冲(Vta)、并供给正极性的直流电压(Vtb),则可提高形成于扫描/触发电极(TY)上的壁电荷的量。
参照图25,在保持期间的初期a-b期间的时期,仅仅将其电压大于持续脉冲(Vs)的电压电平的触发脉冲(Vta)供向扫描/触发电极(TY)。如果按照此方式,在扫描/触发电极(TY)与数据电极(X)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在b时刻以后的保持期间,不对扫描/触发电极(TY),施加其他的电压。在此场合,由于扫描/触发电极(TY)与供给有持续脉冲(Vs)的保持电极等(SWZ1,SWZ2)之间具有电位差,故可通过较短路径放电与较长路径放电,象图23B~图23E那样,形成壁电荷。
参照图26,将其电压大于持续脉冲(Vs)的电压电平的触发脉冲(Vta)供向扫描/触发电极(TY),将其电压小于持续脉冲(Vs)的电压电平的脉冲(Vtac)供向扫描/触发电极(TY)。在触发脉冲(Vta)之后,供向扫描/触发电极(TY)的脉冲与供向第1保持电极(SWZ1)的持续脉冲(Vs)保持同步。
如果将触发脉冲(Vta)供向扫描/触发电极(TY),则会产生较短路径放电,象图23A那样,在触发电极(T)上形成壁电荷。在交替地将持续脉冲(Vs)供向保持电极等(SWZ1,SWZ2)时,会产生较长路径与较短路径放电。在按照此方式产生较长路径与较短路径放电时,在各电极等(TY,SWZ1,SWZ2)上,象图23B~图23E那样,形成壁电荷。在触发脉冲后,供向扫描/触发电极(TY)的脉冲(Vtac)更增大了与保持电极等(SWZ1,SWZ2)之间的电位差,从而提高了壁电荷量。
图27~3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5个电极的PDP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
参照图27~28,本发明的实施例的5个电极的PDP包括:较大宽度的第1触发电极(WT1);其宽度小于第1触发电极(WT1)的第2触发电极(TT2);将第1和第2触发电极置于其间、设置于放电腔的两端的保持电极等(SS1,SS2)。
第1和第2触发电极(WT1,TT2)与保持电极等(SS1,SS2)分别包括宽度较大的透明电极和宽度较小的金属总线电极,它们并排地形成于顶部基板(130)上。在底部基板(130)上形成触发电极等(WT1,TT2)和与保持电极等(SS1,SS2)相垂直的数据电极(X)。
第1触发电极(WT1)的宽度大于第2触发电极(TT2)与保持电极等(SS1,SS2)。第1触发电极(WT1)供给有持续脉冲,由于与供向数据电极(X)的数据脉冲之间的电位差,而会产生寻址放电。由于第1触发电极(WT1)的电极宽度较大,故在寻址放电时,形成于第1触发电极(WT1)上的壁电荷量增多。另外,第1触发电极(WT1)由通过寻址放电而产生的壁电荷与从外部供给的触发电压与第2触发电极(TT2)一起,在保持期间的初期,会产生较短路径的短路径放电。第1触发电极(WT1)与第2触发电极(TT2)之间的间距设定得较窄可使得以较低的电压稳定地产生较短路径放电。第2保持电极(SS2)与第2触发电极(TT2)之间的间距设定得大于第1触发电极(WT1)与第2触发电极(TT2)之间的间距。
为了使触发电极等(WT1,TT2)设置于其间,而使保持电极等(SS1,SS2)位于放电腔的两端,它们之间的间距较大。利用在触发电极等(WT1,TT2)之间产生的较短路径放电而造成的点火效应,该保持电极等(SS1,SS2)会产生较长路径放电。对于保持电极等(SS1,SS2)之间的间距,由于其分别位于放电腔的两端,所以放电距离最大。
在顶部基板(130)上,按照覆盖触发电极等(WT1,TT2)与保持电极(SS1,SS2)的方式,叠置顶部电介质层(134)和保护膜(136)。在顶部电介质层(134)上,蓄积有等离子放电时所产生的壁电荷。保护膜(136)防止等离子放电时所产生的溅射造成的顶部电介质层(134)的损伤,并且可提高二次电子的放出。该保护膜通常采用氧化镁(MgO)。
在底部基板(138)上,形成底部电介质层(142)与隔壁(144)。在底部电介质层(142)与隔壁(144)的表面上涂敷荧光体层(146)。隔壁(144)将沿水平邻接的放电空间分离,防止光学、电学方面的干扰。荧光体层(146)通过等离子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而激励,产生红色、绿色或兰色中的任何一种颜色的可视光线。
向设置于顶部基板(130)、底部基板(138)和隔壁(144)之间的放电空间,注入He+Xe或Ne+Xe等的复活性混合气体。
参照图29和图30,本发明的实施例5个电极的PDP包括:宽度较大的第1和第2触发电极(WT,WT2);将第1和第2触发电极(WT1,WT2)置于其间、设置于放电腔的两端的第1和第2保持电极等(SS1,SS2)。
本实施例在与图27和图28所示的5个电极的PDP相对比时,除了相邻地设置于放电腔的中间的第1和第2触发电极(WT1,WT2)的全部宽度大于保持电极等(SS1,SS2)的宽度之外,其余组成部分实质上是相同的。
按照上述方式,由于第1和第2触发电极(WT1,WT2)的宽度较大,故通过较短放电形成的壁电荷与空间电荷的量较多,由此保持电极等(SS1,SS2)之间的较长路径放电所必需的电压本身降低。
图31和图32表示本发明的5个电极PDP的驱动装置和其输出波形。
参照图31,本发明的5个电极PDP的驱动装置包括:第1保持驱动器(150),该第1保持驱动器(150)用于驱动第1保持电极(SS1)和第1触发电极(WT1);触发驱动器(152),该触发驱动器(152)用于驱动第2触发电极(TT2,WT2);第2保持驱动器(154),该第2保持驱动器(154)用于第2保持电极(SS2);数据驱动器(156),该数据驱动器(156)用于驱动数据电极(X)。
第1保持驱动器(150)在寻址期间依次将负极性的扫描脉冲供向第1保持电极(SS1)和第1触发电极(WT1)。另外,第1保持驱动器(150)在保持期间,将持续脉冲供向第1保持电极(SS1)与第1触发电极(WT1)。
触发驱动器(152)在复位期间将复位脉冲供向第2触发电极(TT2,WT2),并且在寻址期间将正极性的直流电压供向第2触发电极(TT2,WT2)。另外,第2触发驱动器(152)在保持期间将持续脉冲供向第2触发电极(TT2,WT2)。
第2保持驱动器(154)在寻址期间将正极性的直流电压供向第2保持电极(SS2),然后在保持期间将持续脉冲供向第2保持电极(SS2)。供向第2保持电极(SS2)的持续脉冲的电压电平高于供向第1和第2触发电极等(WT1,TT2,WT2)与第1保持电极(SS1)的持续脉冲。
数据驱动器(156)将与扫描脉冲保持同步的数据脉冲供向数据电极等(X)。
参照图32,在复位期间将电压电平较高的正极性的复位脉冲(Vrest)供向第2触发电极(TT2,WT2)。如果按照此方式对整个画面的放电腔进行复位放电,在产生均匀的量的壁电荷的同时,进行初始化处理。此时,将电压电平较低的正极性的脉冲信号供向数据电极(X),以使第2触发电极(TT2,WT2)与数据电极(X)之间不产生误放电。
在寻址期间,依次将扫描脉冲(-Vsc)供向第1触发电极等(WT1)与第1保持电极等(SS1)。依次将扫描脉冲(-Vsc)供向数据电极(X)。与水平线的数据电极等(X)同时,将与扫描脉冲(-Vsc)保持同步的数据脉冲(Vd)供向数据电极(X)。此时,供给有数据脉冲(Va)的放电腔由于包含第1触发电极(WT1)与第1保持电极(SS1)的电极组与数据电极(X)之间的电压差与内部的壁电荷的左右而产生寻址放电。通过该寻址放电,在包括第1触发电极(WT1)和第1保持电极(SS1)的电极组中的较宽面积中形成足够量的壁电荷。
在保持期间,同步地将持续脉冲(Vs,Vss)供向包括第1触发电极(WT1)和第1保持电极(SS1)的电极组与第2保持电极(SS2),并且持续脉冲(Vs)以与这些电极(WT1,SS1,SS2)交替的方式供向第2触发电极(TT2,WT2)。如果按照此方式,在保持期间的初期,由于第1次供向寻址放电形成的放电腔的内部壁电压与第1触发电极(WT1)的持续脉冲的电压的作用,在第1和第2触发电极(WT1,WT2,TT2)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为了在寻址期间、在第1触发电极(WT1)和第1保持电极(SS1)上形成足够量的壁电荷,供向第1触发电极(WT1)和第1保持电极(SS1)的持续脉冲的电压的值较低。通过第1和第2触发电极(WT1,WT2,TT2)之间的较短路径放电,在放电腔内产生较多的荷电粒子和壁电荷。每当利用这样的空间电荷和壁电荷的点火效应、交替地将持续脉冲供向第1和第2保持电极(SS1,SS2)时,便产生较长路径放电。
                       本发明效果
按照上述方式,本发明的PDP的驱动方法和装置将至少3个以上的保持电极等作为一保持电极组,其中用于产生寻址放电的电极的宽度设定得较大。因此,由于本发明的PDP与驱动方法和装置通过寻址放电产生足够量的电荷粒子等,故持续放电所必需的电压可降低,因此使耗电量和效率提高。此外,由于本发明的PDP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通过寻址放电而产生足够量的电荷粒子,故可稳定地产生持续放电,可防止亮度不足。
本发明的PDP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在仅仅通过较宽的金属总线电极形成电极的场合,在基板与金属桥电极之间形成光遮挡层,可将因外部光的反射造成的对比度的降低达到最小。另外,由于本发明的PDP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通过一个驱动电路、驱动用于产生较短路径放电的触发电极以及用于产生较长路径放电的保持电极,故可简化驱动电路,降低成本。
通过上面描述的内容,在为本领域的普通人员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进和改动。比如,本领域的普通人员根据加宽用于产生寻址放电的电极的宽度的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可预想到在3个电极的PDP中,将扫描电极的宽度加宽。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不限于说明书的具体描述的内容,而必须根据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范围确定。

Claims (26)

1.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部基板和底部基板,在该顶部基板和底部基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放电腔;第1顶部电极组,形成于上述顶部基板上,该第1顶部电极组包括具有规定宽度的至少1个以上的电极;第2顶部电极组,与第1顶部电极组邻接并形成于上述顶部基板上,该第2顶部电极组包括具有与上述顶部电极组不同宽度的至少1个以上的电极;数据电极,该数据电极按照与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相垂直的方式形成于上述顶部基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顶部电极组的宽度大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包括:第1保持电极,该第1保持电极按照与顶部电极组邻接的方式设置;第2保持电极,在该第2保持电极之间设置有第1保持电极,该第2保持电极以较大的距离与第2顶部电极组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顶部电极组包括至少1个扫描电极,在其与上述数据电极之间产生寻址放电、并选择上述放电腔,并且相对上述已选择的放电腔,在其与上述第1保持电极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在其与第2保持电极之间产生较长路径放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电极与第1保持电极之间的间距与第1和第2保持电极之间的间距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电极与第1保持电极之间的间距大于第1和第2保持电极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具有较小宽度的保持电极,该电极用于相对按照与上述第2顶部电极组相邻的方式设置而选择的放电腔,在其与第2顶部电极组之间,以较短路径产生放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顶部电极组包括:与上述较小宽度的保持电极相邻接的较大宽度的保持电极;扫描电极,该扫描电极以大于上述较小宽度的保持电极与较大宽度的保持电极之间的间距的间距、与上述较小宽度的保持电极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较小宽度的保持电极与较大宽度的保持电极之间的间距在30~80μm的范围内选择。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顶部电极组包括至少1个扫描电极,该电极用于选择在其与上述数据电极之间产生寻址放电的放电腔,并相对已选择的放电腔在其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之间产生持续放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包括:第1保持电极,该第1保持电极与上述扫描电极相邻接而设置,产生较短路径的持续放电;第2保持电极,在该第2保持电极之间设置上述扫描电极,该第2保持电极与上述第1保持电极以较大的距离间隔开,以大于上述扫描电极与第1保持电极之间的间距的间距与上述扫描电极间隔开,在其与扫描电极之间产生较长路径的持续放电。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顶部电极组包括第1和第2保持电极,在该第1和第2保持电极之间设置第2电极组,该第1和第2保持电极分别设置于上述放电腔的两端。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包括扫描电极,该扫描电极在其与数据电极之间产生寻址放电,选择上述放电腔,并且相对已选择的放电腔在其与第1和第2保持电极中的至少1个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包括:触发电极,该触发电极按照与上述扫描电极相邻的方式设置,产生较短路径的保持放电;第1和第2保持电极,在该第1和第2保持电极之间设置上述扫描电极和触发电极,该第1和第2保持电极分别设置于放电腔的两端,用于产生较长路径的保持放电。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顶部电极组包括:第1触发电极,该第1触发电极在其与数据电极之间产生寻址放电,选择上述放电腔;第2触发电极,该第2触发电极与上述第1触发电极邻接,用于相对已选择的放电腔产生较短路径的持续放电。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包括第1和第2保持电极,在该第1和第2保持电极之间设置第1和第2触发电极,该第1和第2保持电极分别设置于上述放电腔的两端,相对已选择的放电腔产生较长路径的持续放电。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包括宽度较大的透明电极、以及其宽度小于该透明电极的金属总线电极。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透明电极和金属总线电极之间形成光遮挡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中的任何一组的电极仅仅由金属总线电极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和金属总线电极之间形成光遮挡层。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隔壁,该隔壁形成于上述底部基板上,用于从空间上将放电腔隔开;电介质层,该电介质层按照覆盖上述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的方式形成于上述顶部基板上;保护膜,该保护膜形成于上述电介质层上;荧光体,该荧光体涂敷于上述隔壁与上述底部基板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隔壁由条状型和格子型中的任何一种形式形成。
23.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设置包含具有规定宽度的至少1个以上的电极的第1顶部电极组;设置包含具有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不同宽度的至少1个以上的电极的第2顶部电极组;在与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相垂直的数据电极与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中的至少1组的电极之间产生寻址放电,并选择放电腔;在包含于上述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中的电极等中的相互的间距较窄的2个电极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在包含于上述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中的电极等中、以大于产生较短路径的持续放电的电极等的间距的间距,在间隔开的2个电极之间产生较长路径放电。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顶部电极组的宽度大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
25.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该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在该显示面板中设置有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和数据电极,该第1顶部电极组包括具有规定宽度的至少1个以上的电极,该第2顶部电极组包括具有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不同宽度的至少1个以上的电极,该数据电极与上述顶部电极组相垂直;数据驱动器,该数据驱动器将数据脉冲供向上述数据电极;扫描驱动器,该扫描驱动器将与上述数据脉冲保持同步的扫描脉冲供向上述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中的至少1组中的电极,在数据电极与供给有扫描脉冲的电极之间产生寻址放电,并选择放电腔;较短路径的保持驱动器,其在包含于上述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中的电极等中的相互间距较窄的2个电极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较长路径的保持驱动器,其在包含于上述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中的电极等中、以大于产生较短路径的持续放电的电极等的间距,在间隔开的2个电极之间产生较长路径放电。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顶部电极组的宽度大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
CNB01142401XA 2000-07-05 2001-07-05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614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00038274A KR100364396B1 (ko) 2000-07-05 2000-07-05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구동방법
KR38274/00 2000-07-05
KR1020000042445A KR100364734B1 (ko) 2000-07-24 2000-07-24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구동방법
KR42445/00 2000-07-24
KR70259/00 2000-11-24
KR10-2000-0070259A KR100389020B1 (ko) 2000-11-24 2000-11-24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70260/00 2000-11-24
KR1020000070260A KR100365506B1 (ko) 2000-11-24 2000-11-24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구동방법
KR10-2000-0087060A KR100421476B1 (ko) 2000-12-30 2000-12-30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전극구조
KR87060/00 2000-12-30
KR10-2001-0003007A KR100392955B1 (ko) 2001-01-18 2001-01-18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전극구조
KR03007/01 2001-0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9242A true CN1349242A (zh) 2002-05-15
CN100466148C CN100466148C (zh) 2009-03-04

Family

ID=27555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4240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6148C (zh) 2000-07-05 2001-07-05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7133005B2 (zh)
EP (1) EP1174851A3 (zh)
JP (1) JP3727868B2 (zh)
CN (1) CN100466148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9085C (zh) * 2003-11-29 2008-02-13 三星Sdi株式会社 等离子显示板驱动方法
CN100369088C (zh) * 2003-11-28 2008-02-13 三星Sdi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0428297C (zh) * 2004-02-10 2008-10-22 三星Sdi株式会社 等离子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0433096C (zh) * 2004-11-16 2008-11-12 三星Sdi株式会社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00464362C (zh) * 2003-12-01 2009-02-25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放电中心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维持放电波形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26186B1 (ko) * 2000-12-28 2004-04-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구동방법
CN1653509A (zh) * 2002-05-16 2005-08-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对等离子显示板内垂直串扰的抑制
KR100488449B1 (ko) 2002-09-12 2005-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7329990B2 (en) * 2002-12-27 2008-02-12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having different sized electrodes and/or gaps between electrodes
JP2005031479A (ja) * 2003-07-08 2005-02-03 Nec Plasma Display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KR20050051039A (ko) * 2003-11-26 2005-06-0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560477B1 (ko) * 2003-11-29 2006-03-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JP4580162B2 (ja) * 2003-12-01 2010-11-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KR100648716B1 (ko) * 2004-05-24 2006-11-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KR100578887B1 (ko) * 2004-05-31 2006-05-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구동방법
JP2006154830A (ja) * 2004-12-01 2006-06-15 Lg Electronics Inc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及び駆動装置
JPWO2006080128A1 (ja) * 2005-01-31 2008-08-07 株式会社ティーティーティー 放電型表示装置
KR20060091951A (ko) * 2005-02-16 2006-08-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 패널 및 그 형성 방법
US7990341B2 (en) * 2005-07-26 2011-08-02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imited Plasma display device
KR100737179B1 (ko) * 2005-09-13 2007-07-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762250B1 (ko) * 2006-05-30 2007-10-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762252B1 (ko) * 2006-05-30 2007-10-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63506B2 (ja) 1990-08-07 1999-10-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3207472B2 (ja) 1991-10-25 2001-09-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TW255017B (zh) * 1991-12-26 1995-08-21 Toshiba Co Ltd
JP3234270B2 (ja) 1992-03-19 2001-12-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3547461B2 (ja) 1993-08-24 2004-07-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581465B2 (ja) * 1994-09-28 1997-02-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とその駆動方法
JP3647498B2 (ja) 1995-02-20 2005-05-1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671870B2 (ja) * 1995-05-02 1997-11-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3121247B2 (ja) * 1995-10-16 2000-12-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Ac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駆動方法
JP3601220B2 (ja) 1996-11-18 2004-1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5851732A (en) 1997-03-06 1998-12-2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lasma display panel device fabrication utilizing black electrode between substrate and conductor electrode
JPH10333636A (ja) * 1997-03-31 1998-12-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3644789B2 (ja) * 1997-04-22 2005-05-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3687715B2 (ja) * 1997-08-13 2005-08-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Ac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EP1398814B1 (en) 1997-08-19 2009-12-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Gas discharge panel
JP3111949B2 (ja) * 1997-11-07 2000-11-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KR100516122B1 (ko) * 1998-01-26 2005-12-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장치의 유지전극구조
JP3705914B2 (ja) * 1998-01-27 2005-10-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306996A (ja) * 1998-02-23 1999-11-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基板
US6380677B1 (en) 1998-07-16 2002-04-30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electrode
KR100285630B1 (ko) 1998-08-06 2001-04-02 구자홍 다층셀을가지는플라즈마표시장치및그구동방법
KR100326535B1 (ko) * 1999-02-09 2002-03-25 구자홍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전극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300407B1 (ko) 1998-10-14 2001-09-06 김순택 플라즈마표시장치
KR100341313B1 (ko) * 1998-11-16 2002-06-21 구자홍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과 구동장치 및 방법
JP3470629B2 (ja) * 1999-02-24 2003-11-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100300422B1 (ko) 1999-02-25 2001-09-26 김순택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00285814A (ja) 1999-03-31 2000-10-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c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1160361A (ja) 1999-09-21 2001-06-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基板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100880774B1 (ko) 2000-01-25 2009-02-02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가스방전패널
JP2002170493A (ja) 2000-11-29 2002-06-14 Ne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6853144B2 (en) 2002-06-28 2005-0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lasma display with split electrode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9088C (zh) * 2003-11-28 2008-02-13 三星Sdi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US7616176B2 (en) 2003-11-28 2009-11-10 Samsung Sdi Co., Ltd. Plasma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0369085C (zh) * 2003-11-29 2008-02-13 三星Sdi株式会社 等离子显示板驱动方法
CN100464362C (zh) * 2003-12-01 2009-02-25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放电中心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维持放电波形的方法
CN100428297C (zh) * 2004-02-10 2008-10-22 三星Sdi株式会社 等离子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0433096C (zh) * 2004-11-16 2008-11-12 三星Sdi株式会社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174851A2 (en) 2002-01-23
US7133005B2 (en) 2006-11-07
CN100466148C (zh) 2009-03-04
EP1174851A3 (en) 2007-03-07
US7514870B2 (en) 2009-04-07
US20020003515A1 (en) 2002-01-10
US20070108903A1 (en) 2007-05-17
JP2002093329A (ja) 2002-03-29
JP3727868B2 (ja) 2005-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49242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
CN1165938C (zh) 气体放电板
CN1535456A (zh) 等离子体显示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750068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505082A (zh)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CN1417832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783180A (zh) 高分辨率高亮度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787051A (zh)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838210A (zh)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801274A (zh)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790461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804974A (zh) 等离子体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650339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89853C (zh) 等离子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295733C (zh) 高精细和高亮度ac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79751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841463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80854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317687C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180618C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581409A (zh) 等离子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
CN1897083A (zh)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941040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809857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845222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Termination date: 2014070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