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7246A - 光纤维带缆芯线 - Google Patents

光纤维带缆芯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7246A
CN1537246A CNA038007258A CN03800725A CN1537246A CN 1537246 A CN1537246 A CN 1537246A CN A038007258 A CNA038007258 A CN A038007258A CN 03800725 A CN03800725 A CN 03800725A CN 1537246 A CN1537246 A CN 1537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tape core
fiber optics
fiber tape
wave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07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71754C (zh
Inventor
��Ұ���
奥野薰
֮
服部知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537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7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17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175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03Optical cables with ribbon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004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re effective area or mode field radiu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214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tailored to obtain the desired dispersion, e.g. dispersion shifted, dispersion flattened
    • G02B6/02219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dispersion properties in the silica low loss window around 1550 nm, i.e. S, C, L and U bands from 1460-1675 nm
    • G02B6/02266Positive dispersion fibres at 1550 n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395Glass optical fibre with a protective coating, e.g. two layer polymer coating deposited directly on a silica cladding surface during fibre manufa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214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tailored to obtain the desired dispersion, e.g. dispersion shifted, dispersion flattened
    • G02B6/02219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dispersion properties in the silica low loss window around 1550 nm, i.e. S, C, L and U bands from 1460-1675 nm
    • G02B6/02266Positive dispersion fibres at 1550 nm
    • G02B6/02271Non-zero dispersion shifted fibres, i.e. having a small positive dispersion at 1550 nm, e.g. ITU-T G.655 dispersion between 1.0 to 10 ps/nm.km for avoiding nonlinear effec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8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with core or cladding having graded refractive index
    • G02B6/0281Graded index region forming part of the central core segment, e.g. alpha profile, triangular, trapezoidal co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36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core or cladding comprising multiple layers
    • G02B6/03605Highest refractive index not on central axis
    • G02B6/03611Highest index adjacent to central axis region, e.g. annular core, coaxial ring, centreline depression affecting waveguid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62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for mounting fibres to supporting carriers
    • G02B6/3632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for mounting fibres to supporting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al shape of the 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for mounting fibres to supporting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al shape of the 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the 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being groov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29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rengthening or protecting the cables
    • G02B6/443Protective covering
    • G02B6/4431Protective covering with provision in the protective covering, e.g. weak line, for gaining access to one or more fibres, e.g. for branching or tapp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把4条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并列配置在某一平面上,这4条光纤维线束的周围的一部分用带缆材料51被覆,而剩下部分未用带缆材料被覆。用带缆材料51被覆的第1区域和未用带缆材料被覆的第2区域沿着长度方向交替存在。或者,全长用带缆材料被覆。各光纤维线束的玻璃部分,在波长1.55μm中的依据Petermann-I定义的字段状态直径在8μm以下,光缆截止波长在1.26μm以下。

Description

光纤维带缆芯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带缆材料被覆并列配置的多条光纤维形成的光纤维带缆芯线。
背景技术
光纤维带缆芯线,把多条光纤维并列配置,用带缆材料被覆这多条光纤维组成。在使用这样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时,在光纤维带缆芯线的端部单芯分离每条光纤维,在各光纤维的前端连接光连接器,经由该光连接器向各光纤维输入或者输出信号光。
例如,在实开昭61-185008号公报和实开平4-75304号公报中揭示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未用带缆被覆并列配置的多条光纤维外周的全部,只是外周的一部分用带缆材料被覆,剩下的部分没有用带缆材料被覆。通过这样构成,该光纤维带缆芯线可以容易地进行单芯分离。
可是,有时需要不是在光纤维带缆芯线的端部而是在中间部分上进行单芯分离。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在上述公报中揭示构造的光纤维带缆芯线,也需要使用为了在中间部分进行单芯分离的特殊的夹具。
但是,在包含在该光纤维带缆芯线内的多条光纤维中有存在某条光纤维已经用于通信的情况。在这样的状态中,如果在中间部分进行单芯分离,则因为用手指触摸使用中的光纤维,或者,用卡具把使用中的光纤维弯曲为小直径,所以该使用中的光纤维的损失暂时性增加。而且,该损失的增加,会给使用该光纤维的通信以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中间部分进行单芯分离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损失增加的光纤维带缆芯线。
本发明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是用带缆材料被覆并列配置的多条光纤维组成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多条光纤维各自,依据在波长1.55μm中的Petermann-I的定义的模场(mode field)直径在8μm以下,电缆截止波长在1.26μm以下,多条光纤维的周围的一部分用带缆被覆,剩下的部分未用带缆被覆。具有这样的特征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由于只是多条光纤维的外围的一部分用带缆被覆,因而可以容易单芯分离,另外,因为弯曲特性优异,所以即使在中间部分进行单芯分离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损失的增加。
本发明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用带缆材料被覆的第1区域、未用带缆材料被覆的第2区域,沿着长度方向交替存在,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各自的长度方向的长度适宜是10~300mm。对于多条光纤维的并列配置面最好只是一面用带缆材料被覆。带缆材料的厚度最好在多条光纤维各自的半径以下。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光纤维带缆芯线都可以容易单芯分离。
本发明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在波长1.55μm中的弯曲直径15mm下的弯曲损失最好在0.1dB/匝(turn)。这种情况下,因为弯曲特性特别优异,所以即使在中间部分进行单芯分离的情况下也可以充分抑制损失的增加。
本发明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光缆截止波长最好在1.00μm以上。这种情况下,该光纤维带缆芯线,适宜用于光通信方面。
本发明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在多条光纤维各自的波长1.3μm中的传输损失最好在0.5dB/km以下,另外,在多条光纤维各自的波长1.3μm以及波长1.55μm各自中的波长分散的绝对值最好在12ps/nm/km以下。这些情况下,可以进行高品质、宽频带的光的长距离传送。
本发明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在单芯分离时的波长1.55μm中的损失变化最好每1芯线在1.0dB以下。上述光纤维芯线,与多条光纤维的并列配置面垂直方向(从各光纤维的光轴中心到带缆材料表面的距离的最大值)的厚度最好在155μm以下。不足150μm更佳。多条光纤维各自用以着色层被覆,着色层和带缆材料中间的粘接力在180度剥离试验中理想的是0.4~5.0g/cm。另外,当把与多条光纤维的并列配置面垂直的方向设置为光纤维带缆芯线的厚度方向时,通过光纤维中心时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的厚度,最好比通过光纤维之间时的上述光纤维带缆芯线的厚度小。这些情况下,因为单芯分离时的损失变换充分小,所以当在通信中使用某条光纤维线束时,可以使给予通信的不良影响充分小。
本发明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最好是多条光纤维各自经拉伸变形1.5%以上的测试检验合格,这种情况下,如果改写Mitsunaga理论(J.Appl.Phys.(1982)53)则弯曲为弯曲直径30mm放置20年时的破断概率在1×10-5以下。另外,最好是多条光纤维各自经拉伸变形2.5%以上的测试检验合格,这种情况下,弯曲为弯曲直径15mm在放置20年时的破断概率是1×10-5/km以下。另外,多条光纤维各自的疲劳系数最好在50以上,这种情况下,在弯曲为弯曲直径30mm放置20年时的破断概率为1×10-5/km以下。在这些情况下,光纤维带缆芯线,即使被弯曲为小直径也可以确保长期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最好多条光纤维各自的包层直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在1.0μm以下。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小光纤维和光连接器的连接损失。
本发明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多条光纤维各自的保护被覆层的厚度最好是15~37.5μm。另外,多条光纤维各自的保护被覆层是1层,其保护被覆层的杨氏模量最好在10kg/mm2以上。另外,多条光纤维各自的保护被覆层是2层,两层的厚度是15~37.5μm,内侧保护被覆层的杨氏模量在0.2kg/mm2以下,外侧保护被覆层的杨氏模量最好在10kg/mm2以上理想。这些情况下,因为可以使各光纤维细直径化,所以可以实现高密度的光纤维带缆芯线。
本发明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是用带缆材料被覆并列配置的多条光纤维组成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多条光纤维各自,依据波长1.55μm中的Petermann-I定义的模场直径在8μm以下,光缆截止波长在1.26μm以下,波长1.55μm中的弯曲直径15mm下的弯曲损失在0.1dB/匝以下。具有这种特征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弯曲特性优异,即使在中间部分进行单芯分离时也可以抑制损失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的斜视图。
图2A以及图2B分别是实施方式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的断面图。
图2C以及图2D分别是实施方式7的光纤维带缆芯线7的断面图。
图3A是实施方式2的光纤维带缆芯线2的断面图。
图3B是实施方式8的光纤维带缆芯线8的断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3的断面图。
图5是实施方式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3的断面图。
图6是实施方式4的光纤维带缆芯线4的断面图。
图7是实施方式5的光纤维带缆芯线5的断面图。
图8是实施方式5的光纤维带缆芯线5的断面图。
图9是实施方式6的光纤维带缆芯线6的断面图。
图10A以及图10B是光纤维线束10的说明图。
图11A、图11B以及图11C分别展示了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的折射率分布例。
图12是展示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的波长分散特性的曲线图。
图13是展示具有阶梯形状折射率分布的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的芯区域11的比折射率差Δ以及外径2a的适宜范围的曲线图。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的制造过程的说明图。
图15A以及图15B是汇总各实施例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的诸特性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而,在图面的说明中在同一要素上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的斜视图。图2A以及图2B,是实施方式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的断面图。图2A展示在光纤维带缆芯线1中用带缆材料被覆部分的断面,图2B展示光纤维线束10的断面,这些断面都是在与光轴垂直的面上切断时的断面。其他的光纤维线束20、30以及40的各自,具有和光纤维线束10相同的构造。
如图1以及图2A所示,光纤维带缆芯线1,在某一平面上并列配置4条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这4条光纤维线束的外围的一部分用带缆材料51被覆,而剩下的部分未用带缆材料被覆。光纤维线束10包含玻璃部分10A和包围它的被覆层10B。光纤维线束20包含玻璃部分20A和包围它的被覆层20B。光纤维线束30包含玻璃部分30A和包围它的被覆层30B。光纤维线束40包含玻璃部分40A和包围它的被覆层40B
特别是实施方式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的用带缆材料51被覆的第1区域和未用带缆材料被覆的第2区域沿着长度方向交替存在。而且,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各自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理想的是10~300mm。如果第1区域比10mm短则带缆材料51的分割有可能出现意外,如果第1区域比300mm长则单芯剥离不容易。另外,如果第2区域比10mm短则单芯分离不容易,如果第2区域比300mm长则带缆材料51分割有可能出现意外。
带缆材料51例如由紫外线硬化树脂组成,理想的是厚度在各光纤维线束的半径以下。第1区域和第2区域,在用涂覆染料涂布带缆材料时,可以通过间断供给带缆材料制作。
如图2B所示,光纤维线束10从光轴中心顺序具有芯区域11、包层区域12、内侧保护被覆层13、外侧保护被覆层14以及着色层15。芯区域11以及包层区域12各自把石英玻璃作为主要成分,包含在玻璃部分10A中。玻璃部分10A的外径是125μm。内侧保护被覆层13、外侧保护被覆层14以及着色层15各自例如由紫外线硬化型树脂构成,包含在被覆层10B中。被覆层10B的外径是250μm左右。内侧保护被覆层13由比较柔软的树脂组成,杨氏模量是0.01~0.2kg/mm2左右。外侧保护被覆层14,由比较硬的树脂组成,杨氏模量在10kg/mm2以上,最好是杨氏模量是40~100kg/mm2左右。最外侧的着色层15具有为了从4条光纤维线束中识别光纤维线束10的特有的颜色。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的弯曲特性优异。因此不是如内侧保护被覆层13以及外侧保护被覆层14那样保护被覆层是2层,保护被覆层可以只是1层。当保护被覆层只是1层的情况下,该保护被覆层使用杨氏模量10~60kg/mm2左右的树脂。另外,保护被覆层的外径也可以小,保护被覆层的膜厚度,当保护被覆层只是1层的情况下,例如可以设置成20~40μm左右,当保护被覆层是2层的情况下例如可以设置成15~50μm左右。理想的是保护被覆层的厚度是15~37.5μm。进而,玻璃部分10A的外径也可以小到60~100μm左右。因为可以这样使各光纤维线束细直径化,所以可以实现高密度的光纤维带缆芯线。
图3A是实施方式2的光纤维带缆芯线2的断面图。该图展示在光纤维带缆芯线2中用带缆材料被覆的部分的断面。和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图1、图2A以及图2B)一样,在该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光纤维带缆芯线2的用带缆材料52被覆的第1区域和未用带缆材料被覆的第2区域沿着长度方向交替存在,理想的是,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各自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是10~300mm。带缆材料52例如由紫外线硬化型树脂构成,理想的是厚度在各光纤维线束的半径以下。和实施方式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相比,实施方式2的光纤维带缆芯线2的带缆材料52的断面形状不同。在该光纤维带缆芯线2中,与4条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的并列配置面垂直的方向的带缆材料的厚度,通过光纤维线束之间时的一方比通过4条光纤维线束的中心时小。即,在光纤维线束10和光纤维线束20之间的位置、光纤维线束20和光纤维线束30之间的位置,以及,光纤维线束30和光纤维线束40之间的位置的各自中,带缆材料52的表面凹陷。这样构成的光纤维带缆芯线2,和上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比较,可以容易进行单芯分离。
进而,实施方式2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把涂覆染料的孔的断面形状在光纤维线束之间设置为使光纤维带缆芯线的厚度小的形状,通过使用该涂覆染料涂布带缆材料来制作。
图4是实施方式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3的斜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3的断面图。光纤维带缆芯线3把4条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并列配置在某一平面上,这4条光纤维线束外周的一部分用带缆材料53被覆,而剩下的部分未用带缆材料被覆。带缆材料53例如由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组成,理想的是厚度在各光纤维线束的半径以下。特别是实施方式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3,对于4条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的并列配置面,只在一面用带缆材料53被覆,另一面未用带缆材料被覆。这样构成的光纤维带缆芯线3,和上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比较,可以容易进行单芯分离。进而,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和实施方式1的情况一样,用带缆材料53被覆的第1区域和未用带缆材料被覆的第2区域理想的是沿着长度方向交替存在,这种情况下,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各自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理想的是10~300mm。
另外,被覆的第1区域也可以交替存在于相反一侧。相对并列配置面在单侧配置分配器(dispenser),通过从该分配器提供带缆材料,可以制作只是一面用带缆材料被覆的光纤维带缆芯线。
图6是实施方式4的光纤维带缆芯线4的断面图。和上述的实施方式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3(图4,图5)一样,该图所示的实施方式4的光纤维带缆芯线4,相对4条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的并列配置面,只是一面用带缆材料53被覆,另一面未用带缆材料被覆。带缆材料54例如由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组成,理想的是厚度在各光纤维线束的半径以下。和实施方式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3相比,实施方式4的光纤维带缆芯线4的带缆材料54的断面形状不同。在该光纤维带缆芯线4中,与4条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的并列配置面垂直的方向的带缆材料54的厚度,在4条光纤维带缆线束中相邻的2条光纤维线束之间的位置上,比4条光纤维线束的中心位置小。即,在光纤维线束10和光纤维线束20之间的位置、光纤维线束20和光纤维线束30之间的位置,以及,光纤维线束30和光纤维线束40之间的位置的各自上,带缆材料54的表面凹陷。这样构成的光纤维带缆芯线4,和上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3比较,可以更容易进行单芯分离。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和实施方式1的情况一样,用带缆材料54被覆的第1区域和未用带缆材料被覆的第2区域理想的是沿着长度方向在同一侧或者相反一侧交替存在,这种情况下,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各自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理想的是10~300mm。
进而,实施方式4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可以在用分配器涂布带缆材料之后,用接缝板等除去凹陷部分的带缆材料,使剩下的带缆材料硬化而制成。
图7是实施方式5的光纤维带缆芯线5的斜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5的光纤维带缆芯线5的断面图。光纤维带缆芯线5把4条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并列配置在某一平面上,这4条光纤维线束周围的一部分用带缆材料55被覆,而剩下的部分未用带缆材料被覆。带缆材料55例如由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组成,理想的是厚度在各光纤维线束的半径以下。特别是在实施方式5的光纤维带缆芯线5的用带缆材料55被覆的第1区域和未用带缆材料被覆的第2区域沿着长度方向交替存在,理想的是,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各自长度方向的长度是10~300mm。在用带缆材料55被覆的第1区域中,虽然相对4条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的并列配置面在两面都用带缆材料55被覆,但不是将外围的全部都用带缆材料55被覆。即,接合光纤维线束10和光纤维线束20的带缆材料55、接合光纤维线束20和光纤维线束30的带缆材料55、接合光纤维线束30和光纤维线束40的带缆材料55,相互分离。这样构成的光纤维带缆芯线5,和上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比较,可以容易进行单芯分离。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不是第1区域和第2区域沿着长度方向交替存在,而是在长度方向都用带缆材料55被覆。
进而,实施方式5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如用分配器涂布带缆材料,涂布的带缆材料粘合2条光纤维线束,而不粘合3条以上的光纤维线束那样,通过微量调整带缆材料的供给量制作。
图9是实施方式6的光纤维带缆芯线6的断面图。该图所示的实施方式6的光纤维带缆芯线6,4条光纤维带缆芯线10、20、30以及40并列配置在某一平面上,这4条光纤维带缆芯线的周围的一部分用带缆材料56被覆,而剩下的部分未用带缆材料被覆。带缆材料56例如由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组成,理想的是厚度在各光纤维线束的半径以下。用带缆材料56被覆的第1区域和未用带缆材料被覆的第2区域沿着长度方向交替存在,理想的是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各自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是10~300mm。在用带缆材料56被覆的第1区域中,虽然对4条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的并列配置面只是一面用带缆材料56被覆,但并不是用带缆材料56被覆整个该面。即,粘合光纤维线束10和光纤维线束20的带缆材料56、粘合光纤维线束20和光纤维线束30的带缆材料56、粘合光纤维线束30和光纤维线束40的带缆材料56,相互分离。这样构成的光纤维带缆芯线6,和上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5比较,可以容易进行单芯分离。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不是第1区域和第2区域沿着长度方向交替存在,而是在整个长度方向用带缆材料56被覆。
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6中,理想的是用带缆材料被覆的第1区域的长度比未用带缆被覆的第2区域的长度还长。当把光纤维带缆芯线在数km以上的通信用途中使用的情况下,重要的是集合光纤维带缆芯线作为通信电缆的工序,和在通信电缆的铺设时,在各光纤维带缆芯线上加力而各芯线不分散。通过把第1区域设置成比第2区域还长,可以防止光纤维带缆芯线分散。
图2C以及图2D是实施方式7的光纤维带缆芯线7的断面图。图2C是光纤维带缆芯线7的断面,图2D是光纤维带缆芯线10的断面,这些断面都是在与光轴垂直的面上切断时的图。图中所示的光纤维带缆芯线7是4芯线。其它的光纤维线束20、30以及40各自具有和光纤维线束10相同的构造。
如图2C所示,光纤维带缆芯线7把4条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并列配置在某一平面上,这4条光纤维线束的周围,和上述的实施方式1~6不同,沿着整个长度方向用带缆材料51被覆。光纤维线束10包含玻璃部分10A和包围玻璃部分的被覆层10B。光纤维线束20包含玻璃部分20A和包围玻璃部分的被覆层20B。光纤维线束30包含玻璃部分30A和包围玻璃部分的被覆层30B。光纤维线束40包含玻璃部分40A和包围玻璃部分的被覆层40B。带缆材料51例如用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组成。
如图2D所示,光纤维线束10从光轴中心开始顺序是芯区域11、包层区域12、内侧保护被覆层13、外侧保护被覆层14以及着色层15。芯区域11以及包层区域12各自是以石英玻璃为主要成分,包含在玻璃部分10A中。玻璃部分10A的外径是125μm。内侧保护被覆层13、外侧保护被覆层14以及着色层15各自例如由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组成,包含在被覆层10B中。被覆层10B的外径是250μm左右。内侧保护被覆层13由比较柔软的树脂组成,杨氏模量是0.01~0.2kg/mm2。外侧保护被覆层14由比较硬的树脂组成,杨氏模量在10kg/mm2以上,理想的是杨氏模量在40~100kg/mm2。最外层的着色层15用于从4条光纤维线束中识别光纤维线束10的特有的颜色。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的弯曲特性优异。因而,可以不是如内侧保护被覆层13以及外侧保护被覆层14那样保护被覆层是2层,保护被覆层也可以只是1层。当保护被覆层只是1层的情况下,该保护被覆层使用杨氏模量在10~60kg/mm2左右的树脂。另外,保护被覆层的外径小也可以,保护被覆层的膜厚度,当保护被覆层只是1层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成例如20~40μm,当保护被覆层是2层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成例如15~50μm左右。理想的是保护被覆层的厚度是15~37.5μm。进而,玻璃部分10A的外径也可以小于60~100μm。这样因为可以使各光纤维线束细直径化,所以可以实现高密度的光纤维带缆芯线。
图3B是实施方式8的光纤维带缆芯线8的断面图。该断面是在与光轴垂直的面上切断的断面。该图3B所示的光纤维带缆芯线8把4条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并列配置在某一平面上,这4条光纤维线束用带缆材料51被覆。和上述图2C以及图2D所示的光纤维带缆芯线7比较,该光纤维带缆芯线8的带缆材料52的断面形状不同。
在该光纤维带缆芯线8中,与4条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并列配置面垂直的方向的带缆材料52的厚度,与通过4条光纤维线束的中心时相比,通过光纤维线束之间时小。即,在光纤维线束10和光纤维线束20之间的位置、光纤维线束20和光纤维线束30之间的位置,以及光纤维线束30和光纤维线束40之间的位置各自上,带缆材料52的表面凹陷。这样构成的光纤维带缆芯线2,和上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相比,可以容易进行单芯分离。
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包含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8各自中的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其他的光纤维线束20、30以及40各自的玻璃部分也一样。
图10A以及图10B是光纤维线束10的说明图。图10A展示在与光轴垂直的面上切断光纤维线束10时的断面图,图10B展示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的折射率分布图。该光纤维线束10的构成包含:包含光轴中心的外径为2a的芯区域11、包围该芯区域11的外径为2b的包层区域12、包围该包层区域12的外径为2c的被覆层10B
芯区域11以及包层12以石英玻璃(SiO2)为主要材料。芯区域11以及包层区域12的双方或者某一方包含折射率调整用的添加物。而且,芯区域11的折射率n1比包层12的折射率n2高。理想的是,芯区域11实际上具有单峰状的折射率分布,包层12实际上是恒定的折射率。这种情况下,因为折射率分布图简单所以光纤维10的制造容易。
进而,所谓“实际上单峰状”的芯区域11的折射率分布,除了包含如图10B所示的理想的阶梯形状外,还包含如图11A所示那样向着芯中央部分折射率变高的形状、如图11B所示那样虽然大致是阶梯形状但是在周边附近折射率略高的形状、如图11C所示那样虽然大致是阶梯形状但在周边附近折射率逐渐减小的形状等。
理想的是,例如芯区域11是添加有GeO2的石英玻璃,包层区域12是添加有F元素的石英玻璃。或者芯区域11是添加有GeO2的石英玻璃,包层区域12实际上是纯石英玻璃。在芯区域11中可以不包含其他折射率上升剂,在包层区域12中可以不包含其他折射率下降剂。通过含有这样的折射率调整用的添加剂,光纤维10的玻璃部分10A可以具有所希望的折射率分布。
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理想的是包层区域12的断面形状接近圆形,使包层直径2b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理想的是在1.0μm以下。这种情况下,把该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连接在光连接器上时的连接损失小。
该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依据在波长1.55μm中的Petermann-I定义的模场直径在8μm以下。在此,依据Petermann-I定义的模场直径MFD用下式定义。
[式1]
MFD = 2 ( 2 ∫ 0 ∞ φ 2 ( r ) r 3 dr ∫ 0 ∞ φ 2 ( r ) rdr ) 1 2
在此公式中的变量r是从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的光轴开始在半径方向上的距离。φ(r)是半径方向上光的电场分布,根据光的波长而不同。
另外,该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的电缆截止波长在1.26μm以下。另外,理想的是电缆截止波长在1.00μm以上。电缆截止波长是在22m长度下的LP11模式的截止波长,是比2m截止波长小的值。另外,该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在波长1.55μm中的弯曲直径15mm下的弯曲损失在0.1dB/匝以下。
图12是展示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的波长分散特性的曲线图。如该图所示,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在波长1.3μm和1.55μm之间具有零分散波长,在波长1.3μm中的波长分散的绝对值在12ps/nm/km以下,在波长1.55μm中的波长分散的绝对值在12ps/nm/km以下。
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在波长1.55μm中的模场直径以及电缆截止波长各自是上述范围的值。其他的光纤维线束20、30以及40各自也一样。由此,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6各自具有优异的弯曲特性,即使在中间部分进行单芯分离时也可以抑制损失的增加。因而,即使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中的某条光纤维线束正在用于通信的情况下,在单芯分离时,也可以使给予使用该光纤维线束的通信的不良影响小。
进而,当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中的某条光纤维线束正在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为了使对使用了该光纤维线束的通信的不良影响足够小,光纤维带缆芯线1~6的各自理想的是单芯分离时的波长1.55μm中的损失变化在1.0dB以下。在单芯分离已经有信号通过的在用的光纤维时,如果损失变化超过1.0dB,则该光纤维传输的通信瞬间中断。为了不引起瞬间中断而中间分支在用线,最好是通过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的中心与并列配置面垂直方向的厚度不足155μm,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各自的着色层和带缆材料之间的粘合力在180度剥离试验中理想的是0.4~5.0g/cm。另外,如图3A、图3B或者图6所示的构成那样在相邻的2个光纤维线束之间的位置上理想的是带缆材料的厚度小。有关剥离试验后述。
另外,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理想的是波长1.3μm中的传送损失在0.5dB/km以下。其他的光纤维线束20、30以及40各自也一样。这种情况下,光纤维带缆芯线1~6各自可以进行长距离传送。
另外,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在波长1.3μm以及波长1.55μm各自中的波长分散绝对值是上述范围的值。其他的光纤维线束20、30以及40各自也一样。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6的各自可以传送波长1.3μm带以及波长1.55μm带两个波长带的信号光。
另外,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理想的是依据在波长1.3μm中的Petermann-I定义的模场直径在6μm以上。这种情况下,该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在和在波长1.3μm中具有零分散波长的标准的单模光纤维热粘接时,连接损失小。另外,即使在热粘接这样的光纤维线束之间时,因轴偏移引起的损失也小。其他的光纤维线束20、30以及40各自也一样。
另外,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各自,理想的是经拉伸变形1.5%以上的测试检验合格,这种情况下,弯曲为弯曲直径30mm放置20年时的破断概率在1×10-5/km以下。另外,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各自经拉伸变形2.5%以上的测试检验合格更理想,这种情况下,弯曲为弯曲直径15mm在放置20年时的破断概率是1×10-5/km以下。进而,光纤维10、20、30以及40各自的疲劳系数最好在50以上,这种情况下,在弯曲为弯曲直径30mm放置20年时的破断概率为1×10-5/km以下。在这些情况下,光纤维带缆芯线1~6各自即使被弯曲为小直径也可以确保长期的可靠性。
图13是展示具有阶梯形状的折射率分布的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的芯区域11的比折射率差Δ以及外径2a的适宜范围的曲线图。该图把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的芯区域11的比折射率差Δ作为横轴,把芯区域11的外径2a作为纵轴。芯区域11的比折射率差Δ,以包层区域12的折射率为基准。在该图中,分别展示波长1.3μm中的波长分散为-12ps/nm/km的线,波长1.55μm中的波长分散为+12ps/nm/km的线,波长1.55μm中的依据Petermann-I定义的模场直径为8μm的线,以及波长1.3μm中的依据Petermann-I定义的模场直径为6μm的线。用这4条线包围的范围是适宜的范围。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的制造步骤。图14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的制造步骤的说明图。在供料装置100内,设置卷盘111~114、松紧调节滚121~124及引导滚轮130。在卷盘111上卷绕光纤维线束10。在卷盘112上卷绕光纤维线束20,在卷盘113上卷绕光纤维线束30,在卷盘114上卷绕光纤维线束40。光纤维线束10,由卷盘111纺出,由松紧调节滚轮121给予数10g的张力,经由引导滚轮130,送到集线装置210。光纤维线束20,由卷盘112纺出,由松紧调节滚轮122给予数10g的张力,经由引导滚轮130,送到集线装置210。光纤维线束30,从卷盘113纺出,由松紧调节滚轮123给予数10g的张力,经由引导滚轮130送到集线装置210。另外,光纤维线束40,从卷盘114纺出,由松紧调节滚轮124给予数10g的张力,经由引导滚轮130送到集线装置210。
4条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各自经由被设置在引导滚轮130上的引导槽,被送到集线装置210,进而被送到涂布装置220。4条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在被配置在涂布装置220上的时刻于一平面上密实接触并列配置,在其涂布装置220中在外围涂布紫外线硬化型树脂。该紫外线硬化型树脂从加压式的树脂罐230提供。在涂布装置中有染料和分配器。如果让光纤维线束通过装满作为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的带缆材料的染料,则可以在其周围涂布带缆材料。或者,可以从分配器压出带缆材料在行进方向的光纤维线束表面上涂布带缆材料。如果从分配器间断进行带缆材料的压出,则可以在光纤维线束的表面上间断地涂布带缆材料。而且,涂布了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的4条光纤维线束,在紫外线照射装置240中照射紫外线,使该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硬化。该硬化后的紫外线硬化型树脂成为带缆材料51,从而制造4芯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光纤维带缆芯线1,进一步经由引导滚轮310、送出绞盘320以及卷绕张力控制松紧调节滚轮330,送到卷绕装置340。在该卷绕装置340中,光纤维带缆芯线1,经由引导滚轮341,被卷绕在卷盘342上。这时的卷绕张力被设定为数十g~数百g。
作为带缆材料51,例如,使用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列的强韧性树脂,使用杨氏模量是200~1000MPa(更理想的是400~1000),破断强度是3.0~6.0MPa的材料。进而,如果带缆材料51的杨氏模量小于400MPa(更理想的是200MPa),则在接受侧压时容易引起传送损失的增加,在表面上容易发粘(ベタつき)。另一方面,如果带缆材料51的杨氏模量大于1000MPa,则在带缆材料51硬化时的收缩应力大,容易增加传送损失。另外,如果破断强度小于3.0MPa,则在受到变形时容易破坏,在带缆的制造时和铺设时容易受到光纤维带缆芯线破坏等的损伤。另一方面,如果破断强度大于6.0MPa,则带缆材料强固,难以单芯分离光纤维带缆芯线。
另外,为了防止在单芯分离时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各自的着色层从保护被覆层脱落,在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各自的着色层和带缆材料51之间的粘合力在180度剥离试验中理想的是0.4~5.0g/cm。进而,如果该粘合力小于0.4g/cm,则当把光纤维带缆芯线放置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的时,在着色层和带缆材料之间发生水泡,损失容易增加。另一方面,如果该粘合力大于5.0g/cm,则着色层和带缆材料的粘接强固,难以单芯分离光纤维带缆芯线,或者,着色层容易从光纤维线束脱落。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是4芯线。4芯的光纤维线束各自具有图10B所示的折射率分布,把包层直径125μm的单模光纤维作为玻璃部分,是在该玻璃部分的周围具有由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列的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组成的内侧保护被覆层、外侧保护被覆层以及包含着色层的外径250或者255μm的被覆层的线束。进而,在以下说明的实施例1~12中是250μm,在实施例13~25中是255μm。内侧保护被覆层的厚度是约37μm,外侧保护被覆层的厚度是约23μm,着色层的厚度是约5μm。内侧保护被覆层的杨氏模量是0.1kg/mm2,外侧保护被覆层的杨氏模量是85kg/mm2。而且,在图14所示的制造步骤中制造光纤维带缆芯线。光纤维带缆芯线的卷绕张力是150g。
着色层和带缆材料之间的粘合力,通过在带缆材料中添加硅添加剂进行调整。作为带缆材料,使用把PTMG(聚丁二醇)、TDI(甲苯二异氰酸酯)以及HEA(丙烯酸羟乙基酯)共聚合成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列低聚物作为基础的树脂。作为带缆材料的树脂稀释单体,使用添加有N-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氧化物变性双酚A二丙烯酸酯以及作为光开始剂的ィルガキュァ184的树脂。带缆材料的杨氏模量是80kg/mm2
剥离试验在以下所述条件下进行。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上,涂布厚度约20μm的形成外侧保护被覆层的树脂,使用金属卤化物灯,在空气中照射光量为100mJ/cm2的紫外线,使该树脂硬化。之后,通过旋转涂敷涂布约10μm厚度的形成着色层的树脂,在氮气中照射光量为75mJ/cm2的紫外线,使该树脂硬化。而后,在通过旋转涂敷涂布约80μm厚度的形成带缆材料的树脂,在氮气中照射光量为100mJ/cm2的紫外线,使该树脂硬化。其后,在把这样制成的3层树脂膜在23℃、50%RH下放置24小时后,从PET基板中取出,剥离着色层和带缆材料之间的一部分制成夹持端,使用拉伸试验机,相互在相反方向上以拉伸速度200m/min拉伸着色层以及带缆材料各自的夹持端。该180度的剥离试验,在温度23℃、湿度50%RH下进行,样品宽度是45mm。
单芯分离如以下那样进行。在各光纤维线束(长度10m)的一个端面上连接光源,在另一个端面上连接受光器。而且,从单芯分离光纤维带缆芯线的中间部分的50cm左右的作业开始到结束期间,从光纤维线束的一个端面射入从光源输出的波长1.55μm的光,用受光器检测从另一个端面射出的光的功率,监测传输损失的变化。在单芯分离时,使用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分割卡具TS-1/4。
实施例1-5还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单芯分离。在各光纤维线束(长度10m)的一个端面上连接光源,在另一个端面上连接受光器。而且,从单芯分离光纤维带缆芯线的中间部分的50cm左右的作业开始到结束期间,使从光源输出的1.55μm的光从光纤维线束的一个端面入射,用受光器检测从另一端面射出的光的功率,监视传送损失的变化。在单芯分离时,把厚度0.1mm的树脂薄膜插入未被带缆材料被覆的部分的光纤维线束之间,沿着光纤维线束移动切割带缆材料。
对于实施方式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如上所述制造并评价实施例1~12各自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图15A是汇总各实施例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的诸特性的图表。在该图中,从上面开始顺序表示,波长1.55μm中的依据Petermann-I定义的模场直径(MFD,单位μm),光缆截止波长(单位μm),在波长1.55μm中的弯曲直径15mm中的弯曲损失(单位dB/匝),单芯分离时的波长1.55μm中的损失变化(单位dB),带缆材料的厚度(单位μm),着色层和带缆材料之间的粘合力(单位g/cm),带缆材料表面凹陷的有无,测试检验时的光纤维线束的拉伸变形,疲劳系数,长期可靠性,波长1.3μm中的传输损失(单位dB/km),波长1.3~1.55μm中的波长分散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单位ps/nm/km),包层直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单位μm),以及波长1.55μm中的光连接器的连接损失(单位dB)。进而,传输损失以及波长分散各自在用光纤维线束单体测定的情况下和在成为光纤维带缆芯线后测定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差异。实施例1以及2各种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全部满足上述理想范围或者理想条件。进而,在图中,左向箭头表示和左栏记述内容相同。
实施例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在波长1.55μm中的模场直径是7.9μm,光缆截止波长是1.1μm,在波长1.55μm中的弯曲直径15mm下的弯曲损失是0.02dB/匝,单芯分离时的波长1.55μm中的损失变化是0.7dB,带缆材料的厚度是145μm,着色层和带缆材料之间的粘合力是4.9g/cm,带缆材料表面有凹陷(即图3A所示的构成),测试检验时的光纤维线束的拉伸变形是1.5%,疲劳系数是110,在弯曲直径15mm下放置20年期间的破断概率是10-5/km以下,波长1.3μm中的传送损失是0.4dB/km,  波长分散是11ps/nm/km,包层直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是0.9μm,另外,光连接器的连接损失是0.6dB。进而,在实施例1中,各光纤维线束的玻璃部分被涂布碳涂层,由此疲劳系数为110。在以下的实施例1~12中,被覆着带缆材料的部分的长度是250mm,未被覆的部分的长度是20mm,两者交替配置。
实施例2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比较,在模场直径小到6.9μm、波长1.55μm中的弯曲直径15mm中的弯曲损失小到0.01dB/匝以下,以及在单芯分离时的波长1.55μm中的损失变化是0.5dB方面不同。
实施例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比较,在带缆材料的厚度大到155μm,以及,在单芯分离时的波长1.55μm中的损失变化大到0.8dB方面不同。
实施例4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相比,在着色层和带缆材料之间的粘合力小到0.3g/cm这一点,以及,在单芯分离时的波长1.55μm中的损失变化小到0.6dB这一点上不同。另外,该实施例4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如果在85℃、85%RH下放置30天则传输损失增加。
实施例5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相比,在着色层和带缆材料之间的粘合力大到5.1g/cm这一点,以及,在单芯分离时的波长1.55μm中的损失变化大到0.9dB这一点上不同。另外,本实施例5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在单芯剥离时,着色层被剥离,剩下带缆材料。进而,本实施例5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如果在85℃、85%RH下放置30天则传输损失增加。
实施例6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相比,在测试检验时的光纤维线束的拉伸变形小到1.2%这一点,疲劳系数小到22这一点,以及在弯曲直径30mm下20年期间破断概率在5×10-4/km以下这一点上不同。
实施例7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相比,在测试检验时的光纤维线束的拉伸变形大到2.5%这一点,以及,疲劳系数小到22这一点不同。
实施例8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相比,在疲劳系数小到22这一点,以及在弯曲直径30mm下20年间破断概率在10-5/km以下这一点上不同。
实施例9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相比,在弯曲直径30mm下20年间破断概率在10-5/km以下这一点上,以及,在波长1.3μm中传输损失大到0.6dB/km这一点上不同。
实施例10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相比,在弯曲直径30mm下20年间破断概率在10-5/km以下这一点上,以及,在波长分散大到13ps/nm/km这一点上不同。
实施例1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相比,在弯曲直径30mm下20年间破断概率在10-5/km以下这一点上,以及,包层直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大到1.1μm这一点,以及,光连接器的连接损失大到1.1dB这一点上不同。
实施例12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相比,在弯曲直径30mm下20年间破断概率在10-5/km以下这一点上,以及,包层直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小到0.4μm这一点,以及,光连接器连接损失小到0.4dB这一点上不同。
如比较以上的实施例1~12各自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的诸特性判定那样,无论哪条光纤维带缆芯线在中间部分进行单芯分离时,都可以把损失的增加抑制在0.9dB以下。特别是模场直径小的实施例2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弯曲损失也最小,单芯分离时的损失增加也最小。
实施例1~12都不使用特别的分割卡具,也可以容易单芯分离光纤维带缆芯线。从实施方式1~6中的选择、在实施方式1~6中,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各自长度的设定,以及,带缆材料厚度的设定,只要根据光纤维带缆芯线的使用环境,在上述范围内设定即可。例如,如果是拧或者弯曲光纤维带缆芯线的环境下,则增加第1区域长度,缩短第2区域长度,增加带缆材料的厚度,设置成实施方式1即可。如果施加在光纤维带缆芯线上的拧或者弯曲小,容易进行单芯分离,则设置成实施方式6即可。
同样,实施方式7以及实施方式8都是制造并评价实施例13~25各自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图15B是汇总各实施例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的诸特性的图表。在该图15B中,从上面开始顺序表示,波长1.55μm中的依据Petermann-I定义的模场直径(MFD,单位μm),光缆截止波长(单位μm),在波长1.55μm中的弯曲直径15mm下的弯曲损失(单位dB/匝),单芯分离时的波长1.55μm中的损失变化(单位dB),带缆材料的厚度(单位μm),着色层和带缆材料之间的粘合力(单位g/cm),带缆材料表面凹陷的有无,测试检验时的光纤维线束的拉伸变形,疲劳系数,长期可靠性,波长1.3μm中的传输损失(单位dB/km),波长1.3~1.55μm中的波长分散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单位ps/nm/km),包层直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单位μm),以及,波长1.55μm中的光连接器的连接损失(单位dB)。进而,传输损失以及波长分散各自在用光纤维线束单体测定的情况下,和在成为光纤维带缆芯线后测定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差异。实施例13以及14各自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全部满足上述理想范围或者理想条件。进而,在图中,左向箭头表示和左栏记述内容相同。
实施例1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在波长1.55μm中的模场直径是7.9μm,光缆截止波长是1.1μm,在波长1.55μm中的弯曲直径15mm下的弯曲损失变化是0.02dB/匝,在单芯剥离时的波长1.55m中的损失变化是0.7dB,带缆材料的厚度是145μm,着色层和带缆材料之间的粘合力是4.9g/cm,带缆材料表面有凹陷(即图3B所示的构成),测试检验时的光纤维线束的拉伸变形是1.5%,疲劳系数是110,弯曲直径15mm下20年间破断概率在10-5/km以下,波长1.3μm中的传输损失是0.4dB/km,波长分散是11ps/nm/km,包层直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是0.9μm,另外,光连接器的连接损失是0.6dB。进而,在实施例1中,各光纤维线束的玻璃部分被涂布碳涂层,由此疲劳系数为110。
实施例14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比较,在模场直径小到6.9μm这一点、在波长1.55μm中的弯曲直径15mm下的弯曲损失小到0.01dB/匝以下这一点上,以及,在单芯分离时的波长1.55μm中的损失变化是0.5dB这一点上不同。
实施例15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比较,在带缆材料的厚度大到155μm这一点上,以及,在单芯分离时的波长1.55μm中的损失变化大到0.8dB这一点上不同。
实施例16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相比,在着色层和带缆材料之间的粘合力小到0.3g/cm这一点上,以及,在单芯分离时的波长1.55μm中的损失变化小到0.6dB这一点上不同。另外,该实施例16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如果在85℃、85%RH下放置30天则传输损失增加。
实施例17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相比,在着色层和带缆材料之间的粘合力大到5.1g/cm这一点,以及,在单芯分离时的波长1.55μm中的损失变化大到0.9dB这一点上不同。另外,本实施例17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在单芯剥离时,着色层被剥离,剩下带缆材料。
实施例18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相比,在带缆材料的表面没有凹陷这一点上,以及,在单芯分离时的波长1.55μm中的损失变化大到0.8dB这一点上不同。
实施例19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比较,在测试检验时的光纤维线束的拉伸变形小到1.2%这一点上,疲劳系数小到22这一点上,以及在弯曲直径30mm下20年间破断概率在5×10-4/km以下这一点上不同。
实施例20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相比,在测试检验时的光纤维线束的拉伸变形大到2.5%这一点上,以及,疲劳系数小到22这一点上不同。
实施例2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相比,在疲劳系数小到22这一点上,以及在弯曲直径30mm下20年间破断概率在10-5/km以下这一点上不同。
实施例22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相比,在弯曲直径30mm下20年间破断概率在10-5/km以下这一点上,以及,在波长1.3μm中传输损失大到0.6dB/km这一点上不同。
实施例2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相比,在弯曲直径30mm下20年间破断概率在10-5/km以下这一点上,以及,在波长分散大到13ps/nm/km这一点上不同。
实施例24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相比,在弯曲直径30mm下20年间破断概率在10-5/km以下这一点上,以及,包层直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大到1.1μm这一点,以及,光连接器的连接损失大到1.1dB这一点上不同。
实施例25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和实施例1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相比,在弯曲直径30mm下20年间破断概率在10-5/km以下这一点上,和包层直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小到0.4μm这一点,以及,光连接器的连接损失小到0.4dB这一点上不同。
如比较以上的实施例13~25各自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的诸特性判定那样,在全面被覆的实施方式7以及8中,无论哪条光纤维带缆芯线在中间部分进行单芯分离时,都可以把损失的增加抑制在0.9dB以下。特别是模场直径小的实施例14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弯曲损失也最小,单芯分离时的损失增加也最小。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弯曲特性优异,即使在中间部分进行单芯分离也可以抑制损失的增加。

Claims (21)

1.一种光纤维带缆芯线,用带缆材料被覆并列配置的多条光纤维构成,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条光纤维的每一条光纤维,在波长1.55μm中的依据Petermann-I定义的模场直径在8μm以下,光缆截止波长在1.26μm以下,
上述多条光纤维的周围的一部分用上述带缆材料被覆,而剩余部分未用上述带缆材料被覆。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用上述带缆材料被覆的第1区域和未用上述带缆材料被覆的第2区域沿着长度方向交替存在,上述第1区域和上述第2区域各自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是10~300mm。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相对上述多条光纤维的并列配置面,只有一个面用上述带缆材料被覆。
4.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带缆材料的厚度在上述多条光纤维各自的半径以下。
5.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在波长1.55μm中的弯曲直径15mm下的弯曲损失在0.1dB/匝以下。
6.一种光纤维带缆芯线,用带缆材料被覆并列配置的多条光纤维构成,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条光纤维的每一条光纤维,在波长1.55μm中的依据Petermann-I定义的模场直径在8μm以下,光缆截止波长在1.26μm以下,波长1.55μm中的弯曲直径15mm下的弯曲损失在0.1dB/匝以下。
7.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光纤维各自的保护被覆层是1层,该保护被覆层的杨氏模量在10kg/mm2以上。
8.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与上述多条光纤维的并列配置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上述带缆材料的厚度,在通过上述多条光纤维之间时比通过上述多条光纤维各自的中心时大。
9.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光缆截止波长在1.00μm以上。
10.权利要求1~9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光纤维各自在波长1.3μm中的传送损失为0.5dB/km以下。
11.权利要求1~10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光纤维各自在波长1.3μm和波长1.55μm中的波长分散的绝对值分别为12ps/nm/km以下。
12.权利要求1~11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在单芯分离时的波长1.55μm中的损失变化为1.0dB以下。
13.权利要求1~12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与上述多条光纤维的并列配置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厚度小于155m。
14.权利要求1~13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光纤维分别用着色层被覆,上述着色层和上述带缆材料之间的粘合力在180度剥离试验中是0.4~5.0g/cm。
15.权利要求1~14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光纤维分别合格地通过拉伸变形为1.5%以上的测试检验。
16.权利要求1~15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光纤维分别合格地通过拉伸变形为2.5%以上的测试检验。
17.权利要求1~16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光纤维各自的疲劳系数在50以上。
18.权利要求1~16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光纤维各自的包层直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在1.0μm以下。
19.权利要求1~17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光纤维各自的保护被覆层的厚度是15~37.5μm。
20.权利要求1~18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光纤维各自的保护被覆层是1层。
21.权利要求1~6或8~19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光纤维各自的保护被覆层是2层,两层的厚度是15~37.5μm,内侧保护被覆层的杨氏模量在0.2kg/mm2以下,外侧保护被覆层的杨氏模量在10kg/mm2以上。
CNB038007258A 2002-05-28 2003-05-28 光纤维带缆芯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175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4161/2002 2002-05-28
JP154148/2002 2002-05-28
JP2002154161 2002-05-28
JP2002154148 2002-05-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7246A true CN1537246A (zh) 2004-10-13
CN100371754C CN100371754C (zh) 2008-02-27

Family

ID=29585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072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1754C (zh) 2002-05-28 2003-05-28 光纤维带缆芯线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116872B2 (zh)
EP (1) EP1515170A4 (zh)
JP (1) JP4049154B2 (zh)
KR (1) KR100960185B1 (zh)
CN (1) CN100371754C (zh)
CA (1) CA2475970A1 (zh)
WO (1) WO200310049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8710A (zh) * 2011-06-03 2014-02-26 株式会社藤仓 光纤带芯线的制造方法及用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光纤带芯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25346A1 (ja) * 2002-09-11 2004-03-25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Ltd. 低偏波モード分散特性の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及びその心線の動的粘弾性測定法
JP2005338317A (ja) * 2004-05-26 2005-12-08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心線
JP4477555B2 (ja) * 2005-03-01 2010-06-0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および光インターコネ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DE102005012689B3 (de) * 2005-03-18 2006-11-23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Bandes
DE102005028659B3 (de) 2005-06-15 2006-06-08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optischen Faserbändchens mit mehreren optischen Einzelfasern
JP2007094228A (ja) * 2005-09-30 2007-04-12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心線
JP2008058662A (ja) * 2006-08-31 2008-03-13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ならびに光インターコネ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08058664A (ja) * 2006-08-31 2008-03-13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ならびに光インターコネ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08058663A (ja) * 2006-08-31 2008-03-13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ならびに光インターコネ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WO2009025041A1 (ja) * 2007-08-22 2009-02-26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光ファイバリボン芯線
CN101932430B (zh) * 2007-11-30 2013-12-04 帝人芳纶有限公司 由复丝制造的柔性连续带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163045A (ja) * 2008-01-08 2009-07-23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およびその分割方法
CN102681119B (zh) 2008-06-30 2015-01-28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纤缆线以及光纤带
US9054434B2 (en) * 2009-11-25 2015-06-09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wiring harness, and wiring harness
JP2011232733A (ja) * 2010-04-07 2011-11-1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
JP6017415B2 (ja) 2010-04-30 2016-11-02 コーニング オプティカル コミュニケイションズ リミテッ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 カンパニー 接近特徴部付き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L2633355T3 (pl) 2010-10-28 2021-01-11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Kable światłowodowe z wytłaczanymi cechami dostępowymi oraz sposoby wytwarzania kabli światłowodowych
CN103260846B (zh) 2010-11-23 2016-05-11 康宁光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接入特征结构的光纤电缆
US8682124B2 (en) 2011-10-13 2014-03-25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Access features of armored flat fiber optic cable
US9274302B2 (en) 2011-10-13 2016-03-01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Fiber optic cables with extruded access features for access to a cable cavity
US9323022B2 (en) 2012-10-08 2016-04-26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Methods of making and accessing cables having access features
JP5564026B2 (ja) * 2011-10-18 2014-07-3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及びその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を収納し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US9201208B2 (en) 2011-10-27 2015-12-01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Cable having core, jacket and polymeric jacket access features located in the jacket
US9176293B2 (en) 2011-10-28 2015-11-03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Buffered fibers with access features
JP2013134342A (ja) * 2011-12-26 2013-07-0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コネクタ付き多芯光ファイバ
JP5391296B2 (ja) * 2012-03-02 2014-01-1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及びその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を収納し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US8909014B2 (en) 2012-04-27 2014-12-09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Fiber optic cable with access features and jacket-to-core coupling,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2015517679A (ja) 2012-05-02 2015-06-22 エーエフエル・テ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エルエルシー リボン型光ファイバー構造体を有する円形で小径の光ケーブル
US9482839B2 (en) 2013-08-09 2016-11-01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Optical fiber cable with anti-split feature
US9389382B2 (en) * 2014-06-03 2016-07-12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Fiber optic ribbon cable and ribbon
US20160266343A1 (en) * 2015-03-09 2016-09-15 Ofs Fitel, Llc Optical-Fiber Ribbon With Reduced-Diameter Optical Fibers
WO2017023516A1 (en) * 2015-07-31 2017-02-09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Rollable optical fiber ribbon
EP3400467A4 (en) * 2016-01-08 2019-07-17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IMPROVED OPTICAL FIBERS FOR LOW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JP2017134267A (ja) * 2016-01-28 2017-08-0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WO2017145955A1 (ja) * 2016-02-23 2018-12-1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間欠連結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間欠連結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コード
EP3428703B1 (en) * 2016-04-08 2022-05-18 Fujikura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fiber tape
WO2018062364A1 (ja) 2016-09-30 2018-04-0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着色心線、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着色心線の製造方法
KR102326802B1 (ko) * 2016-09-30 2021-11-15 가부시키가이샤후지쿠라 광섬유 리본, 광섬유 케이블, 및 광섬유 리본의 제조 방법
MX2020000080A (es) 2017-07-05 2020-02-17 Corning Res & Dev Corp Cable plano con alta densidad de fibras.
NZ760304A (en) * 2017-07-11 2022-05-27 Prysmian Spa An optical fiber ribbon assembly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7063217B2 (ja) * 2018-09-27 2022-05-0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US20220404571A1 (en) * 2019-11-05 2022-12-22 Ofs Fitel, Llc Low-attenuation rollable optical fiber ribbon
US20230393350A1 (en) * 2020-09-14 2023-12-07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ptical fiber ribb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fiber ribbon
EP4215965A4 (en) * 2020-09-16 2024-03-06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OPTICAL FIBER RIBBON AND SUB-BAND TYPE OPTICAL FIBER RIBBON
WO2022093664A1 (en) * 2020-10-29 2022-05-05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Intermittently bonded optical fiber ribbon with joining ribbon matr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10540A (en) 1977-03-08 1978-09-2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Optical fiber
JPS5955076A (ja) 1982-09-24 1984-03-29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薄膜太陽電池
JPS5955706U (ja) * 1982-10-07 1984-04-1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フアイバリボン
JPS59228204A (ja) * 1983-06-09 1984-12-2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テープ状光フアイバの製造方法
JPS61185008A (ja) 1985-02-08 1986-08-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発電プラントの監視制御装置
DE3608309A1 (de) * 1986-03-13 1987-09-17 Kabelmetal Electro Gmbh Bandleitung mit lichtwellenleitern
JPS6313008A (ja) 1986-07-04 1988-01-20 Fujikura Ltd テ−プ型フアイバケ−ブ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DE3624124A1 (de) * 1986-07-17 1988-01-21 Kabelmetal Electro Gmbh Nachrichtenkabel mit lichtwellenleitern
JPH01138514A (ja) * 1987-11-26 1989-05-31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心線
US4838643A (en) * 1988-03-23 1989-06-13 Alcatel Na, Inc. Single mode bend insensitive fiber for use in fiber optic guidance applications
GB8815977D0 (en) * 1988-07-05 1988-08-10 British Telecomm Transmission line ducts
JPH02211412A (ja) * 1989-02-13 1990-08-22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心線並びにケーブル及び当該ケーブルの後分岐方法
JPH0475304A (ja) 1990-07-17 1992-03-10 Mosutetsuku:Kk 縦捲き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4166808A (ja) * 1990-10-30 1992-06-12 Fujikura Ltd 薄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
JPH0475304U (zh) * 1990-11-13 1992-07-01
JPH0519144A (ja) * 1991-07-11 1993-01-29 Fujikura Ltd 光フアイバ
US5276759A (en) * 1992-01-09 1994-01-04 Raychem Corporation Flat cable
JPH0667071A (ja) * 1992-08-24 1994-03-11 Hitachi Cable Ltd テープユニット型光ファイバ及び光ケーブル
AU6765294A (en) * 1993-09-27 1995-04-18 W.L. Gore & Associates, Inc. Flexible cable
FR2725041B1 (fr) * 1994-09-23 1996-11-22 Alcatel Cable Cable a fibres optiques
JP3748917B2 (ja) * 1995-05-31 2006-02-22 昭和電線電纜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3685520B2 (ja) 1995-06-01 2005-08-17 昭和電線電纜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心線
JP3560687B2 (ja) 1995-06-08 2004-09-02 昭和電線電纜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3568629B2 (ja) * 1995-06-09 2004-09-22 昭和電線電纜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心線
JP3773584B2 (ja) * 1996-03-04 2006-05-10 トヨクニ電線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ーテープケーブル
JP3746871B2 (ja) * 1997-04-14 2006-02-15 Jsr株式会社 液状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H11218622A (ja) * 1998-02-03 1999-08-10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
DE69942476D1 (de) * 1998-04-30 2010-07-22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Optische Faser
JPH11311726A (ja) * 1998-04-30 1999-11-09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
WO2000031573A1 (fr) * 1998-11-26 2000-06-02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bre optique et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optique renfermant celle-ci
US6532329B1 (en) * 2000-03-29 2003-03-11 Alcatel Identification scheme for splittable ribbon products
JP2002062451A (ja) * 2000-08-21 2002-02-28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分散シフトファイバ
JP2003279780A (ja) * 2002-01-15 2003-10-02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光ケーブル及び光ファイバ付き光コネク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8710A (zh) * 2011-06-03 2014-02-26 株式会社藤仓 光纤带芯线的制造方法及用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光纤带芯线
CN103608710B (zh) * 2011-06-03 2016-06-01 株式会社藤仓 光纤带芯线的制造方法及用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光纤带芯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60185B1 (ko) 2010-05-27
JPWO2003100495A1 (ja) 2005-09-29
EP1515170A4 (en) 2005-06-15
JP4049154B2 (ja) 2008-02-20
US20050226573A1 (en) 2005-10-13
WO2003100495A1 (en) 2003-12-04
KR20040111323A (ko) 2004-12-31
CN100371754C (zh) 2008-02-27
US7116872B2 (en) 2006-10-03
EP1515170A1 (en) 2005-03-16
CA2475970A1 (en) 2003-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37246A (zh) 光纤维带缆芯线
TWI666471B (zh) 光纖帶芯線及光纖纜線
CN1119683C (zh) 宽频带光纤、光纤芯线、光线缆芯
CN100365458C (zh) 具有优先撕裂部分的可剥离缓冲层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522953A (ja) 優先的分離順序を有する光ファイバリボン
JP2008511869A (ja) 1または2以上の優先的引裂き部分を備えた光ファイバリボ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703064B2 (en) Durable optical fiber ribbons and methods of making optical fiber ribbons
US20220155540A1 (en) Flexible Optical-Fiber Ribbon
WO2022009798A1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4664300B2 (ja) 優先引裂部分を有する光ファイバリボン
EP3074802B1 (en) High installation performance blown optical fibre unit,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4206048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856759B1 (en) Method of making optical fiber ribbon
US20130188915A1 (en) Plastic optical fiber unit and plastic optical fiber cable using same
CN107076943B (zh) 具有可伸缩模块的光缆和用于制造模块的方法
JP2000231042A (ja) 分割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
JP2005222080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及び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
JP2002116358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2001070B2 (en) Flexible optical-fiber ribbon
US20230393350A1 (en) Optical fiber ribb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fiber ribbon
JPH1123924A (ja) 光ファイバ心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728860A (zh) 光纤
JP2004354889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
JP2004029087A (ja) テープ状光ファイバ心線の製造装置,製造方法およびテープ状光ファイバ心線
JPH11194242A (ja) 光ファイバ心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