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0280A - 小型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小型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0280A
CN1530280A CNA2004100027710A CN200410002771A CN1530280A CN 1530280 A CN1530280 A CN 1530280A CN A2004100027710 A CNA2004100027710 A CN A2004100027710A CN 200410002771 A CN200410002771 A CN 200410002771A CN 1530280 A CN1530280 A CN 15302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engine
side shaft
power unit
rubber bush
push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027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5157C (zh
Inventor
吹田善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30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0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51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515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2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 B62K25/283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for cycles without a pedal crank, e.g. motor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10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over or beside driven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小型摩托车,将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前部支撑于车架、以使该动力单元摆动,该摩托车包括:轴支撑在车架侧的枢轴,轴支撑在车架侧的左右一对车体侧轴,经可自由旋转的轴承构件轴支撑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的发动机侧的发动机侧轴,可摆动地连接枢轴和发动机侧轴的压缩杆,连接车体侧轴和发动机轴的发动机侧悬架连杆,发动机侧悬架连杆的一端经在轴的扭转方向有弹性的车体侧橡胶套筒轴支撑于车体侧轴,发动机侧悬架连杆的另一端经有弹性的发动机侧橡胶套筒轴支撑在发动机侧轴,发动机侧橡胶套筒有连接车体侧轴和发动机侧轴的连线L2的方向上柔软、与连线L2正交的方向上硬的弹簧特性。以简单的结构提高振动吸收性能、且提高操作稳定性。

Description

小型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摩托车,特别涉及一种将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可摆动地支撑在车架上的小型摩托车。
背景技术
过去这种小型摩托车,在行驶时,当后轮越过路面上的凸凹等情况时,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以前部为中心摆动,减小行驶时从动力单元传递给乘员的振动,可以提高乘坐舒适性。例如,专利文献特公昭62-20074号公报(第1页、第2页、图1、图2);专利文献特公平2-23400号公报(第1页、第2页、图2、图3)。
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第一支撑轴,将发动机侧悬架连杆可前后自由摆动地轴支撑在车架上,在该发动机侧悬架连杆的下端利用第二支撑轴支撑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沿大致铅直的方向配置,借此可以进行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的摆动。
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车体侧轴,将发动机侧悬架连杆可自由摆动地轴支撑在车架上,在该发动机侧悬架连杆的上端,利用发动机侧支撑轴支撑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以便可以进行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的摆动。
发明内容
但是,在这样的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可以摆动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的悬架结构中,任何发动机侧悬架连杆均是经由圆筒形的橡胶套筒轴支撑在支撑轴上的,不能吸收发动机的一次振动和二次振动的不同方向上的振动。
本发明用于消除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提高振动吸收性能,并且可以提高操作稳定性的小型摩托车。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并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按如下所述的方式构成。
本发明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小型摩托车,具有摆动式动力单元,及通过可自由旋转的轴承构件将所述动力单元的前部轴支撑在车架的动力单元悬架构件上的发动机侧轴,其中,通过发动机侧橡胶套筒,将前述发动机侧轴轴支撑在前述动力单元悬架构件上,所述发动机侧橡胶套筒在动力单元的摆动方向上具有硬的弹簧特性,在与该摆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柔软的弹簧特性。
本发明方案3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其中,所述动力单元悬架构件具有发动机侧悬架构件和压缩构件,通过车体侧橡胶套筒,将所述发动机侧悬架构件的一端部轴支撑在车体侧轴上,通过所述发动机侧橡胶套筒,将所述发动机侧悬架构件的另一端部轴支撑在所述发动机侧轴上,所述压缩构件的一端可摆动地与轴支撑在所述车架侧上的枢轴相连接,而另一端可摆动地与所述发动机侧轴相连接。
本发明方案1、3所述的发明,由于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以前部为中心进行摆动,该摆动方向与由于发动机的一次惯性力造成的一次振动方向一致,因而可以吸收该振动。另一方面,由于发动机侧悬架连杆在连接车体侧轴和发动机侧轴的连线方向上不摆动,而发动机侧橡胶套筒在连接车体侧轴和发动机侧轴的连线方向上是柔软的,因而吸收发动机的二次振动,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同时吸收发动机的一次振动和二次振动。并且,由于发动机侧橡胶套筒相对于发动机侧悬架连杆的扭转方向形成硬的弹簧特性,所以可以提高发动机侧悬架连杆本身的刚性,可以提高操作稳定性。
本发明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在方案1所述的小型摩托车的基础上,所述发动机侧橡胶套筒在与所述摆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置重量减轻部,由此具有柔软的弹簧特性。
本发明方案2所述的发明,发动机侧橡胶套筒,由于设有重量减轻部,所以在连接车体侧轴和发动机侧轴的连线方向上具有柔软的弹簧特性,在与该连线正交的方向上具有硬的弹簧特性,由于结构简单,所以可降低成本,减轻重量。
本发明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至方案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小型摩托车的基础上,前述发动机侧橡胶套筒与前述自由旋转的轴承构件相比配置在车宽度方向的外侧上。
本发明方案4所述的发明,由于发动机侧橡胶套筒配置在比可自由旋转的轴承构件更靠车宽度方向的外侧,所以相对于发动机侧悬架连杆的扭转方向形成更加硬的弹簧特性,因而可以提高发动机侧悬架连杆主体的刚性,可以提高操作稳定性。
本发明方案5所述的发明,是在发明方案3或4所述的小型摩托车的基础上,配置在前述动力单元上的发动机的气缸轴方向是与连接前述车体侧轴和前述发动机侧轴的连线大致相同的方向。
本发明方案5所述的发明,由于配置在动力单元上的发动机的气缸轴方向是与连接车体侧轴和发动机侧轴的连线大致相同的方向,所以可以更加可靠地吸收发动机的二次振动、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同时吸收由发动机的一次惯性力造成的一次振动和二次振动。
本发明方案6所述的发明,是在本发明方案1至5任何一项所述的小型摩托车的基础上,配置在前述动力单元上的发动机缸体的轴向方向为大致水平的方向。
本发明方案6所述的发明,由于配置在动力单元上的发动机缸体的轴向方向为大致水平方向,所以可以降低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的高度,可确保增大座位下部的容纳容积。
本发明方案7所述的发明,是在本发明方案3至6任何一项所述的小型摩托车的基础上,前述压缩构件的两端部经由橡胶套筒轴支撑在前述枢轴和前述发动机侧轴上,前述橡胶套筒在连接前述枢轴和前述发动机侧轴的连线上具有柔软的弹性特性,在与前述连线正交的方向上具有硬的弹簧特性。
本发明方案7所述的发明,由于压缩构件的两端部经由橡胶套筒轴支撑在枢轴和发动机侧轴上,橡胶套筒具有在连接枢轴和发动机侧轴的连线上柔软、在与前述线正交的方向上硬的弹簧特性,所以可以充分地吸收由发动机的一次惯性力造成的一次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小型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车架的侧视图。
图3是悬架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压缩杆的侧视图。
图7是发动机侧悬架连杆的侧视图。
图8是发动机侧悬架连杆的平面图。
图9是发动机侧橡胶套筒的配置部分的侧视图。
图10是沿图9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1a、图11b是说明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的振动吸收的图示。
图12是说明发动机气缸轴方向为水平方向的配置的图示。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小型摩托车
2         车架
20        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
20a       发动机
31        枢轴
32a、32b  车体侧轴
33        轴承构件
34        发动机侧轴
35        压缩杆
36        发动机侧悬架连杆
60c       车体侧橡胶套筒
61c       发动机侧橡胶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的实施形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形式。
图1是小型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车架的侧视图,图3是悬架机构的侧视图,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压缩杆的侧视图,图7是发动机侧悬架连杆的侧视图,图8是发动机侧悬架连杆的平面图,图9是发动机侧橡胶套筒的配置部分的侧视图,图10是沿图9的X-X线的剖视图,图11a、图11b是说明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的振动吸收的图示,图12是说明发动机的缸体轴向方向为水平方向的配置的图示。
根据该实施形式的小型摩托车1具有车架2,如图1至图5所示,该车架2由头管3、从该头管3向后下方延伸的一根下管4、通过连接用板5连接到该下管4上且向车体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撑杆6、7等构成。
在头管3上可旋转地设置有转向轴11。在该转向轴11的上部设有手把12,在下部设置前叉13,前轮14轴支撑在该前叉13的下部。
从头管3经下管4、进而沿着左侧的后撑杆6的前侧配置燃料箱15,在最上部设置给油口15a,给油口15a配置在头管3的附近。
在左右一对后撑杆6、7上,设有座椅支撑杆8~10,利用座椅支撑杆8~10支撑座椅16。在座椅16的下方配置储物箱17,将安全帽18、19容纳在储物箱17中。
并且,在左右一对后撑杆6、7的前侧,经由悬架机构30可摆动地支撑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20的前侧。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20的后侧经由后缓冲器21支撑在左右一对后撑杆6、7的后部上。后轮22轴支撑在该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20上。
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20,将发动机20a和动力传递机构20b形成一体,经由动力传递机构20b将发动机20a的动力传递给后轮22。
在手把12上设置头灯罩23。由车体罩24罩住构成车驾2的头管3、下管4、左右一对后撑杆6、7等。
在图2至图8中,表示将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20的前部支撑在车架2上,可以摆动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20的悬架机构30。
该悬架机构30具有:轴支撑在车架侧上的枢轴31、轴支撑在车架侧上的左右一对车体侧轴32a、32b、经由可自由旋转的轴承构件33a、33b轴支撑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20的发动机侧的发动机侧轴34、可摆动地连接枢轴31和发动机侧轴34的压缩杆35、连接车体侧轴32a、32b和发动机侧轴34的发动机侧悬架连杆36。
各托架40、41以向下方伸出的方式固定在左右一对后撑杆6、7上,所述一对托架40、41由横向构件42连接起来。如图4所示,托架40的内侧板40a和外侧板40b外周的弯曲部40a1、40b1彼此焊接在一起,将外周不弯曲的安装部40a2、40b2焊接到后撑杆6上。如图4所示,托架41的内侧板41a和外侧板41b外周的弯曲部41a1、41b1彼此焊接在一起,外周不弯曲的安装部41a2、41b2焊接到后撑杆7上。
形成向着内侧板40a和外侧板40b的后方延伸的延伸部40a3、410b3,将该延伸部40a3、40b3焊接到后撑杆6上。
如图5和图6所示,压缩杆35的一个端部设有圆筒支撑部35a,在该圆筒支撑部35a上设有使内筒50a和外筒50b之间形成一体的橡胶套筒50c,在另一端部上设有圆筒支撑部35b,在该圆筒支撑部35b上设有使内筒51a和外筒51b之间形成一体的橡胶套筒51c。在该橡胶套筒50c、51c上分别形成重量减轻部50c1、50c2和重量减轻部51c1、51c2,以便在连接作为内筒50a轴心的枢轴31的轴心O1和作为内筒51a轴心的发动机侧轴34的轴心O2的连线L1的轴线方向上具有柔软的弹簧特性,在与连线L1正交的方向上具有硬的弹簧特性。
如图5所示,压缩杆35的一个端部,将圆筒支撑部35a抵住托架40的延伸部40a3、40b3,将由螺栓构成的枢轴31贯穿插入到内筒50a中。在该枢轴31的前端螺纹配合有螺母52,并将圆筒支撑部35a紧固固定到延伸部40a3、40b3上,借此将压缩杆35的一个端部轴支撑在枢轴31上。
压缩杆35的另一端部将圆筒支撑部35b的内筒51a贯穿于由螺栓构成的发动机侧轴34上,在该发动机侧轴34的前端部上螺纹配合有螺母53,以进行紧固固定,将压缩杆35的另一端部轴支撑在发动机侧轴34上。
发动机侧轴34通过轴环54a~54c贯穿插入到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20的发动机20a的曲柄箱20a1中,通过由球轴承构成的可自由旋转的轴承构件33轴支撑曲柄箱20a1。
如图7至图10所示,发动机侧悬架连杆36将从平面观察形成U字形且具有左右支撑臂部37a、37b的车体侧连杆37,以及具有将左右两侧弯曲竖起的支撑部38a、38b的发动机侧连杆38焊接起来,形成一体。
将圆筒支撑部37c、37d焊接到车体侧连杆37的左右支撑臂部37a、37b上,在该圆筒支撑部37c、37d上设置使各内筒60a和外筒60b之间形成一体的车体侧橡胶套筒60c。车体侧橡胶套筒60c为圆筒状,其弹簧特性在所有方向上是相等的,在轴的扭转方向上具有弹性。
并且,将圆筒支撑部38c、38d焊接到车体侧连杆38的左右支撑臂部38a、38b上,在该圆筒支撑部38c、38d上设置使各内筒61a和外筒61b之间形成一体的发动机侧橡胶套筒61c。发动机侧橡胶套筒61c分别形成重量减轻部61c1、61c2,以使其在连接作为圆筒支撑部37c、37d轴心的车体侧轴32a、32b的轴心O3和作为发动机侧连杆38的圆筒支撑部38c、38d的轴心的发动机侧轴34的轴心O2的连线L2的轴线方向上具有柔软的弹簧特性,在与该连线L2正交的方向上具有硬的弹簧特性。
如图4和图5所示,发动机侧悬架连杆36,首先将圆筒支撑部37c、37d抵靠在托架40和托架41之间,从托架40的安装孔40b4,将车体侧轴32a插入到内侧板40a、圆筒支撑部37c的内筒60a中,并通过垫圈70a用螺母71a将圆筒支撑部37c紧固固定到车体侧轴32a的前端部上。同样,从托架41的安装孔41b4,将车体侧轴32b贯穿插入到内侧板41a、圆筒支撑部37d的内筒60a中,经由垫圈70b用螺母71b将圆筒支撑部37d紧固固定到车体侧轴32b的前端部上。
其次,将发动机侧连杆38的圆筒支撑部38c、38d抵靠在曲柄箱20a1的外侧上,从右侧的圆筒支撑部38d侧,将发动机侧轴34贯穿插入到圆筒支撑部38d的内筒61a、轴环54b、54c、54a、圆筒支撑部38c的内筒61a中,将压缩杆35的圆筒支撑部35b的内筒51a贯穿在该发动机侧轴34的前端上,并用螺母53紧固固定。
这样,经由在轴的扭转方向上具有弹性的车体侧橡胶套筒60c、60c,将作为发动机侧悬架连杆36一端部的车体侧连杆37轴支撑在车体侧轴32a、32b上,经由具有弹性的发动机侧橡胶套筒61c、61c,将作为发动机侧悬架连杆36另一端部的发动机侧连杆38轴支撑在发动机侧轴34上。该发动机侧橡胶套筒61c、61c,形成在连接车体侧轴32a、32b的轴心O3和发动机侧轴34的轴心O2的连线L2的方向上具有柔软的弹簧特性、在与该连线L2正交的方向L3上具有硬的弹簧特性的结构。
因而,如图11a、图11b所示,配置在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20上的发动机20a的缸体轴向方向C为大致水平的方向,并且发动机20a的缸体轴向方向C是与连接车体侧轴32a、32b的轴心O3和发动机侧轴34的轴心O2的连线大致相同的方向。
而且,当发动机20的瞬间旋转中心为O10,发动机20a的重心为G时,发动机20a的一次惯性力的一次振动方向为A方向,发动机20a的二次振动方向为B方向。
该小型摩托车1,当在行驶中后轮22越过路面的凸凹等情况时,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20以前部为中心进行摆动。发动机侧悬架连杆36以车体侧轴32a、32b为中心摆动。该摆动方向是与连接车体侧轴32a、32b和发动机侧轴34的连线L2正交的方向D,该摆动方向D和发动机20a的一次惯性力形成的一次振动方向A基本一致,因而,可以吸收该振动(图11a)。
但是,发动机侧悬架连杆36在连接车体侧轴32a、32b的轴心O3和发动机侧轴34的轴心O2的连线L2的方向上不摆动,而通过使发动机侧橡胶套筒61c、61c在连接车体侧轴32a、32b的轴心O3和发动机侧轴34的轴心O2的连线L2的轴线方向上较软,吸收发动机20a的二次振动(图11b),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可以吸收由发动机的一次惯性力形成的一次振动和二次振动。
并且,由于发动机侧橡胶套筒61c、61c相对于发动机侧悬架连杆36的扭转方向具有硬的弹簧特性,所以可以提高发动机侧悬架连杆本身的刚性,可以提高操作稳定性。
并且,发动机侧橡胶套筒61c、61c,借助重量减轻部、形成在连接车体侧轴32a、32b的轴心O3和发动机侧轴34的轴心O2的连线L2的轴线方向上具有柔软的弹簧特性、在与该连线L2正交的方向上具有硬的弹簧特性的结构,从而结构简单,可以降低成本、减轻重量。
并且,发动机侧橡胶套筒61c、61c与可自由旋转的轴承构件33、33相比配置在车宽度方向的外侧,可以将发动机侧橡胶套筒61c和发动机侧橡胶套筒61c的距离设定得较大,相对于发动机侧悬架连杆36的扭转方向形成更加硬的弹簧特性,可以提高发动机侧悬架连杆主体的刚性,可以提高操作稳定性。
并且,配置在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20上的发动机20a的缸体轴方向C是与连接车体侧轴32a、32b的轴心O3和发动机侧轴34的轴心O2的连线L2大致相同的方向,可以更加可靠地吸收发动机20a的二次振动。
并且,压缩杆35的一端部经由橡胶套筒50c轴支撑在枢轴31上,另一端部经由橡胶套筒51c轴支撑在发动机侧轴34上,该橡胶套筒50c、51c在连接枢轴31的轴心O1和发动机侧轴34的轴心O2的连线L1的方向上具有柔软的弹簧特性、在与连线L1正交的方向上具有硬的弹簧特性,因此,可以充分吸收由发动机20a的一次惯性力造成的一次振动(图11a)。
并且,在该实施形式中,如图12所示,由于配置在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20上的发动机20a的缸体轴方向C为大致水平方向,所以可以降低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20的高度,确保座位下的容纳容积较大可以配置化油器80和空气滤清器81。
如上面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方案1和3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以前部为中心进行摆动,该摆动方向和发动机的一次惯性力造成的振动方向一致,因此,可以吸收该振动。另一方面,发动机侧悬架连杆在连接车体侧轴和发动机侧轴的连线方向上不摆动,而发动机侧橡胶套筒在连接车体侧轴和发动机侧轴的连线的方向上柔软,借此吸收发动机的二次振动,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吸收由发动机的一次惯性力造成的一次振动和二次振动。并且,由于发动机侧橡胶套筒相对于发动机侧悬架连杆的扭转方向形成硬的弹簧特性,所以可以提高发动机侧悬架连杆本身的刚性,可以提高操作稳定性。
在本发明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发动机侧橡胶套筒借助重量减轻部,形成在连接车体侧轴和发动机侧轴的连线方向上具有柔软的弹性特性,在与该连线正交的方向上具有硬的弹簧特性的结构,由于结构简单,所以可降低成本、减轻重量。
在本发明方案4所述的发明中,发动机侧橡胶套筒与可自由旋转的轴承构件相比配置在车宽度方向的外侧上,相对于发动机侧悬架连杆的扭转方向形成更硬的弹簧特性,因而,可以提高发动机侧悬架连杆本身的刚性,可以提高操作稳定性。
在本发明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配置在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上的发动机的缸体轴方向是与连接车体侧轴和发动机侧轴的连线大致相同的方向,从而,更加可靠地吸收发动机的二次振动,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吸收由发动机的一次惯性力造成的一次振动和二次振动两者。
在本发明方案6所述的发明中,由于配置在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上的发动机的缸体轴方向为大致水平的方向,所以可以降低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可以确保座位下的容纳容积较大。
在本发明方案7所述的发明中,压缩构件的两端部经由橡胶套筒轴支撑在枢轴和发动机侧轴上,在连接橡胶套筒和枢轴的连线上具有柔软的弹性特性,在与前述连线正交的方向上具有硬的弹簧特性,因此,可以充分地吸收由发动机的一次惯性力造成的一次振动。

Claims (7)

1.一种小型摩托车,具有摆动式动力单元,及通过可自由旋转的轴承构件(33a、33b)将所述动力单元的前部轴支撑在车架的动力单元悬架构件上的发动机侧轴(34),其特征在于,通过发动机侧橡胶套筒(61c),将前述发动机侧轴(34)轴支撑在前述动力单元悬架构件上,所述发动机侧橡胶套筒(61c)在动力单元的摆动方向上具有硬的弹簧特性,在与该摆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柔软的弹簧特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侧橡胶套筒(61c)在与所述摆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置重量减轻部(61c1、61c2),由此具有柔软的弹簧特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悬架构件具有发动机侧悬架构件(36)和压缩构件(35),通过车体侧橡胶套筒(60c),将所述发动机侧悬架构件(36)的一端部轴支撑在车体侧轴(32a、32b)上,通过所述发动机侧橡胶套筒(61c),将所述发动机侧悬架构件(36)的另一端部轴支撑在所述发动机侧轴(34)上,所述压缩构件(35)的一端可摆动地与轴支撑在所述车架侧上的枢轴(31)相连接,而其另一端可摆动地与所述发动机侧轴(34)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侧橡胶套筒(61c)与所述可自由旋转的轴承构件(33a、33b)相比配置在车宽度方向的外侧上。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其特征在于,配置所述摆动式动力单元上的发动机的缸体轴方向是与连接所述车体侧轴(32a、32b)的轴心和所述发动机侧轴(34)的轴心的连线大致相同的方向。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小型摩托车,其特征在于,配置在所述摆动式动力单元上的发动机气缸的轴方向为大致水平的方向。
7.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构件(35)的两端部通过橡胶套筒(50c、51c)轴支撑在所述枢轴(31)和所述发动机侧轴(34)上,所述橡胶套筒(50c、51c)在连接所述枢轴(31)的轴心和所述发动机侧轴(34)的轴心的连线的轴线方向上具有柔软的弹性特性,在与所述连线正交的方向上具有硬的弹簧特性。
CNB2004100027710A 2003-03-12 2004-01-20 小型摩托车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451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66975 2003-03-12
JP2003066975A JP4400777B2 (ja) 2003-03-12 2003-03-12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0280A true CN1530280A (zh) 2004-09-22
CN100445157C CN100445157C (zh) 2008-12-24

Family

ID=32767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27710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45157C (zh) 2003-03-12 2004-01-20 小型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1457413B1 (zh)
JP (1) JP4400777B2 (zh)
CN (1) CN100445157C (zh)
DE (1) DE602004013390T2 (zh)
ES (1) ES2305596T3 (zh)
TW (1) TWI26589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4818B (zh) * 2007-02-28 2012-04-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挂装置
CN101909977B (zh) * 2008-08-01 2012-11-2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踏板型车辆
CN103832522A (zh) * 2012-11-21 2014-06-04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引擎吊架结构
CN108025786A (zh) * 2015-09-08 2018-05-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
CN115180060A (zh) * 2022-08-02 2022-10-14 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悬置连接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55584A (ja) 2005-07-25 2007-03-0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4690813B2 (ja) 2005-07-29 2011-06-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低床式車両
JP4820207B2 (ja) * 2005-08-31 2011-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パワーユニット懸架装置
JP4537927B2 (ja) * 2005-09-30 2010-09-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パワーユニット支持構造
JP5036329B2 (ja) 2007-01-25 2012-09-2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MY164484A (en) * 2007-03-30 2017-12-29 Yamaha Motor Co Ltd Straddle-type vehicle
JP2010215214A (ja) * 2009-02-19 2010-09-30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
CN103085934B (zh) * 2011-11-03 2014-10-29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引擎吊架
ES2627052T3 (es) * 2011-11-25 2017-07-26 Honda Motor Co., Ltd. Scooter eléctrico
JP6133662B2 (ja) * 2013-03-29 2017-05-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ユニットスイングエンジンの懸架構造
DE102014200765A1 (de) 2014-01-17 2015-07-2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nordnung zur Schwingungsentkopplung eines Motors für motorisierte Zweiradfahrzeuge mit einer Triebsatzschwinge
JP6220702B2 (ja) * 2014-03-03 2017-10-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WO2019187885A1 (ja) * 2018-03-27 2019-10-0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リーン車両
JP2020015475A (ja) 2018-07-27 2020-01-3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55079A (en) * 1978-10-17 1980-04-22 Honda Motor Co Ltd Engine support structure of autobicycle
JPS613751Y2 (zh) * 1981-01-09 1986-02-05
US4487285A (en) * 1982-01-12 1984-12-11 Honda Motor Co., Ltd. Engine suspension system
JPS6220074A (ja) 1985-07-19 1987-01-28 Canon Inc 画像処理方法
JPH0223400A (ja) 1988-07-12 1990-01-25 Ricoh Co Ltd Dp演算回路
JP3237782B2 (ja) * 1992-07-31 2001-12-1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ユニットスイング式エンジンの懸架構造
JP2001213379A (ja) * 2000-02-07 2001-08-07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クッション構造
CN2529008Y (zh) * 2002-02-25 2003-01-01 江门力擎动力有限公司 摩托车发动机悬挂吊耳减振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4818B (zh) * 2007-02-28 2012-04-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挂装置
CN101909977B (zh) * 2008-08-01 2012-11-2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踏板型车辆
CN103832522A (zh) * 2012-11-21 2014-06-04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引擎吊架结构
CN103832522B (zh) * 2012-11-21 2016-06-08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引擎吊架结构
CN108025786A (zh) * 2015-09-08 2018-05-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
CN108025786B (zh) * 2015-09-08 2020-10-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
CN115180060A (zh) * 2022-08-02 2022-10-14 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悬置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57413A2 (en) 2004-09-15
JP2004276643A (ja) 2004-10-07
DE602004013390D1 (de) 2008-06-12
JP4400777B2 (ja) 2010-01-20
ES2305596T3 (es) 2008-11-01
CN100445157C (zh) 2008-12-24
TWI265892B (en) 2006-11-11
DE602004013390T2 (de) 2009-06-10
EP1457413A3 (en) 2006-05-10
TW200426066A (en) 2004-12-01
EP1457413B1 (en) 2008-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30280A (zh) 小型摩托车
CN1475393A (zh) 带摆动机构的三轮车
CN1121330C (zh) 机动二轮车的后叉安装结构
CN1754754A (zh) 二轮摩托车
CN1603146A (zh) 车辆横向稳定杆装置安装结构
CN1939802A (zh) 机动两轮车
CN1496914A (zh) 带摇动机构的三轮车
CN1754760A (zh) 车架结构
JP4129297B2 (ja) 自転車用後部懸架装置
CN1895959A (zh) 电动自行车
CN100591572C (zh) 机动两轮车
CN1267294C (zh) 车辆的后轮悬架装置
CN1754758A (zh) 摩托车
CN1196616C (zh) 摩托车的燃油箱支承结构
CN1939800A (zh) 两轮机动车
CN1749095A (zh) 跨乘式车辆
CN1305729C (zh) 自行车用车身架构造
CN1535889A (zh) 摇动式自动三轮车
CN1272211C (zh) 机动二轮车
CN1903644A (zh) 低踏板式车辆
CN1211247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用车体构架
CN1196622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发动机支承构造
CN1923601A (zh) 机动二轮车的后轮悬挂装置
CN1907800A (zh) 一种后悬挂系统
CN1116194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后缓冲部件的安装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2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