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5731A - 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05731A
CN1505731A CNA028089529A CN02808952A CN1505731A CN 1505731 A CN1505731 A CN 1505731A CN A028089529 A CNA028089529 A CN A028089529A CN 02808952 A CN02808952 A CN 02808952A CN 1505731 A CN1505731 A CN 1505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ypass
valve
mentioned
valve opening
intake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089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1368C (zh
Inventor
秋山裕茂
下川润一
铃木修
上田稔
林徹
赤松俊二
岛田信弘
斋藤则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Keihin Corp
Keihin D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Keihin D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Keihin D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05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5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13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136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9/00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8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 F02D9/10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having pivotally-mounted fla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1/00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 F02D11/06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characterised by non-mechanical control linkages, e.g. fluid control linkages or by control linkages with power drive or assistance
    • F02D11/10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characterised by non-mechanical control linkages, e.g. fluid control linkages or by control linkages with power drive or assistance of the electric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35/00Controlling engines, dependent on conditions exterior or interior to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D35/0015Controlling engines, dependent on conditions exterior or interior to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exhaust gas sensors
    • F02D35/0023Controlling air supply
    • F02D35/003Controlling air supply by means of by-pass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9/00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8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 F02D9/10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having pivotally-mounted flaps
    • F02D9/1035Details of the valve housing
    • F02D9/106Sealing of the valve shaft in the housing, e.g. details of the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9/00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8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 F02D9/10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having pivotally-mounted flaps
    • F02D9/1065Mechanical control linkage between an actuator and the flap, e.g. including levers, gears, springs, clutches, limit stops of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C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OR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FOR MACHINES, ENGINES OR PUMPS OTHER THAN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 F05C2201/00Metals
    • F05C2201/02Light metals
    • F05C2201/021Alumini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它使控制部件(28)的结合面(28f)结合在与节流阀体(17)的吸气通道(17a)平行的安装面(27f)上,在这两个面(27f、28f)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与吸气通道(17a)的上游连通的旁通通道上游槽(32i)和与吸气通道(17a)的下游连通的旁通通道下游槽(32o),在控制部件(28)上设置连通旁通通道上游槽(32i)和旁通通道下游槽(32o)之间的阀孔(34),把设在该阀孔(34)上的旁通阀(25)和其致动器(28)与吸气通道(17a)平行地设在器件模块(11)上。这样,可以使具有旁通阀及致动器的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紧凑化,同时可以提高加工性和组装性。

Description

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的改良,这种改良是把绕过节流阀的旁通通道连接在节流阀体的设有节流阀的吸气通道上,把开关驱动旁通阀的致动器连接在开关该旁通通道的旁通阀上。
背景技术
这种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是公知的,例如已经在日本实公平6-45654号公报上公开。
以往的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是在节流阀体中形成整个旁通阀,同时把旁通阀和致动器安装在节流阀体上,所以节流阀体需要进行复杂的加工,必须把所有部件安装在节流阀体本身上,有组装性能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性和组装性良好,而且结构紧凑的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是把绕过节流阀的旁通通道连接在节流阀体的设有节流阀的吸气通道上,把开关驱动旁通阀的致动器连接在开关该旁通通道的旁通阀上,其第一特征是,使控制部件的结合面结合在与吸气通道的轴线平行地形成于节流阀体上的安装面上;旁通通道由以下各部分构成:旁通通道入口,它设置并穿过节流阀体,连通在节流阀上游的吸气通道与上述安装面之间;旁通通道出口,它设置并穿过节流阀体,连通在节流阀下游的吸气通道与上述安装面之间;旁通通道上游槽,它在上述安装面与结合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并与上述旁通通道入口连接;旁通通道下游槽,它在上述安装面与结合面的至少一方上形成,并与上述旁通通道出口连接;阀孔入口,它设置在上述控制部件上,与上述旁通通道上游槽的下游端部连接;阀孔出口,它设置在上述控制部件上,与上述旁通通道下游槽的上游端部连接;以及阀孔,它设置在上述控制部件上,连通在上述阀孔入口和阀孔出口之间;以及在上述控制部件内,布置成与上述吸气通道平行的,在上述阀孔内开关上述阀孔入口与阀孔出口的旁通阀,和开关该旁通阀的致动器。
上述致动器与后述的本发明的第1及第2实施例中的步进电机39和228相对应。
根据第一特征,可以使由控制部件、旁通阀和致动器等构成的控制部件组件与节流阀体平行地制造,有助于提高生产率。
特别是,构成旁通通道的主要部分的旁通通道上游槽和旁通通道下游槽,能在起模时,在节流阀体的安装面或控制部件的结合面上形成,制造极其容易,而且旁通阀和致动器布置成与控制部件的结合面平行,所以能把旁通通道上游槽和旁通通道下游槽布置成与旁通阀和致动器互相接近,能设置在厚度较薄的控制部件上,因此,能减小控制部件从节流阀体上凸出的程度,实现吸气量控制装置整体的紧凑化。
另外,如果把控制部件从节流阀体上拆卸下来,就能很方便地进行旁通通道和旁通阀、致动器等的维修。
此外,通过改变控制部件的节流阀及致动器的规格,能够很方便地使用同一种节流阀体制成不同规格的发动机吸气量控制装置,从而能提高节流阀体生的生产批量。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是,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把上述节流阀体的吸气通道布置成大致呈水平状态;在上述旁通通道的中间部位设置与上述吸气通道大致平行的筒状阀孔,以及分别在该阀孔的下面设置开口的,并分别连接旁通通道下游侧和上游侧的阀孔入口和阀孔出口,并把用于开关阀孔入口和阀孔出口的,能够在其中滑动的活塞状旁通阀嵌装在阀孔中,并且使旁通阀的两端面之间连通。
根据该第二特征,无论任何压力传递到阀孔中,也不会在活塞状旁通阀轴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产生压力差,因此,使用较小的致动器的出力,就能使旁通阀很轻快地动作,控制旁通通道的吸气量,在提高旁通阀的反映性能的同时,还能减小致动器的出力,进而能使其小型化。
而且,借助于把阀孔,即,把旁通阀布置成与吸气通道平行,就能实现吸气量控制装置的紧凑化。
另外,通过使旁通通道的阀孔入口和阀孔出口在阀孔的下面上开口,尘埃等异物就不易从阀孔入口和阀孔出口进入阀孔,从而能提高旁通阀工作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是,在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一方面使上述阀孔入口处于始终向阀孔开放的状态,另一方面,用旁通阀来开关上述阀孔出口。
根据该第三特征,在发动机停止运转的状态下,通常,由于旁通阀使阀孔出口处于全闭状态,所以即使在吸气通道的下游侧发生的燃料气体进入旁通通道下游侧,也能由旁通阀阻止其进入阀孔。因此,能防止驱动旁通阀的致动器暴露于燃料气体中,能确保其寿命。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特征是,在第一~第三特征的任何一个特征的基础上,在节流阀的大致水平地布置的阀轴的上方,把在同一条轴线上相互并排的旁通阀和致动器布置成使前者朝向吸气通道的上游侧,使后者朝向其下游侧,并且,旁通通道的下游一侧的长度,设定得比在旁通通道的阀孔的上游一侧的长度长。
根据该第四特征,能把致动器及旁通阀均衡地布置在节流阀轴上方,有助于吸气量控制装置的紧凑化。
而且,由于把旁通通道的阀孔下游一侧的长度设定得足够长,所以在吸气通道下游侧发生的燃料气体难以通过足够长的旁通通道下游部分,因此,防止了燃料气体进入阀孔,能保护致动器。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特征是,在第一~第四特征的任一特征的基础上,在动力装置的使汽缸体前倾的发动机上,把上述节流阀体安装成使吸气通道的上游端朝向后方,该动力装置由摩托车的车体车架支承,能上下摇动,在其后端部支承着后轮。
根据该第五特征,不用特别增加吸气量控制装置的整体高度,就能将其安装在发动机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吸气量控制装置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2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沿图2中3-3线的剖面图。
图4是上述吸气量控制装置分解后的立体图。
图5是该吸气量控制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箭头6的向视图。
图7是沿图5中箭头7的向视图。
图8是沿图7中箭头8的向视图。
图9是沿图7的9-9线的剖面图。
图10是沿图5的10-10线的剖面图。
图11是沿图5的11-11线的剖面图。
图12是沿图5的12-12线的剖面图。
图13是图12的旁通阀周边部分的放大图。
图14是沿图5的14-14线的剖面图。
图15是沿图13的15-15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16A是从旁通阀的计量槽侧看的侧面图。
图16B是从旁通阀的键槽侧观看时的侧面图。
图17是图12的17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18是具有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吸气量控制装置的摩托车用发动机的重要部分的纵向剖面图。
图19是上述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20是沿图19的20-20线的剖面图。
图21是沿图20的21-21线的剖面图。
图22是沿图21的22-22线的剖面图。
图23是沿图21的23-23线的剖面图。
图24是沿图20的24-24线的剖面图。
图25是沿图24的25-25线的剖面图。
图26是沿图25的箭头26看时旁通阀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首先,从图1~图17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开始说明。
在图1~图3中,摩托车1是一种小型摩托车,其动力单元4布置在把串列式座席2兼作盖子用的,前后方向长的物品箱3的正下方。动力单元4由使汽缸体6大幅度前倾的发动机5,和把在该发动机5的曲柄箱9一侧向后方延伸的变速箱体10连成一体的无级变速机8所构成,变速箱体10的后端部上,用枢轴支承着驱动轮,即后轮16。
在摩托车1的车体框架11中,一方面,在支承物品箱3的左右一对上部车架11a、11a与从前管延伸出来的左右一对下管11b、11b的向上的后端部的连接部分上,设有上部托架12、12,另一方面,在发动机5的曲柄箱9的上面,形成了左右一对下部托架13、13,用两端由上部托架12、12支承的可以摇动的曲柄状发动机吊架14的中间部分,来支承可以摇动的下部托架13、13。这样,动力单元4就由车体框架11来支承,可以上下摇动。在后部车架11、11与变速箱体10之间,安装了用于缓冲其上下摇动的后缓冲器26。
在连接在汽缸体6前端的汽缸盖7上,形成了其上游端朝向车体后方开口的吸气口7a,把吸气通道17a连接在该吸气口7a上的节流阀体17,通过连接管15安装在汽缸盖7上。此时,节流阀体17的吸气通道17a在使其上游端朝向后方的同时,还具有略微向上倾斜的斜度θ。因此,实质上节流阀体17是卧式的。空气滤清器19借助于通过发动机架14上方的吸气管18连接在上述节流阀体17的后端。
朝向吸气口17a的下游端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20安装在汽缸盖7上。
下面,详细说明具有上述节流阀体17的本发明的吸气量控制装置。
如图4~图8所示,在节流阀体17的吸气通道17a上,设有用于开关该吸气通道的蝶型节流阀21,支承该节流阀21的阀轴22水平横向穿过吸气通道17a,并支承在节流阀体17的左右两侧壁上,能够转动。在该阀轴22向节流阀体17一侧突出的一端,固定着节流鼓23,一根节流钢丝绳24和把节流阀21向闭合方向推压的复位弹簧25连接在该节流鼓上,节流钢丝绳24用图中未表示的节流操作部件来牵引,以打开节流阀21。
在阀轴22的另一端突出的节流阀体17的外侧壁上,一体形成了与吸气通道17a平行,与阀轴22垂直的安装法兰27。与节流阀体17分别成形的,用合成树脂制成的控制部件28的结合面28f,通过多个螺栓29、29…结合在该安装法兰27上,可以拆卸。在这些节流阀体17和控制部件28之间,形成绕过节流阀21并与吸气通道17a连通的旁通通道30。
如图4、图9及图13所示,旁通通道30由以下各部分构成:旁通通道入口31i,它穿过节流阀体17,使吸气通道17a的在节流阀21上游的一侧与上述安装法兰27的安装面27f连通;旁通通道出口31o,它穿过节流阀体17,使吸气通道17a的在节流阀21下游的一侧与上述安装法兰27的安装面27f连通;旁通通道上游槽32i,它在上述安装法兰27的安装面27f上形成,其一端与旁通通道入口31i连通;旁通通道下游槽32o,它在上述安装法兰27的安装面27f上形成,其一端与旁通通道出口31o连通;阀孔入口33i,它在上述控制部件28上形成,与旁通通道上游槽32i的另一端连通;阀孔出口33o,它在上述控制部件28上形成,与旁通通道下游槽32o的另一端连通;以及有底的筒状阀孔34,它在连通这些阀孔入口33i和阀孔出口33o的控制部件28上形成,与吸气通道17a平行。此时,阀孔34布置在旁通通道入口31i和旁通通道出口31o的上方,阀孔入口33i和阀孔出口33o在该阀孔34的下面开口。旁通通道上游槽及下游槽32i、32o的开放面由控制部件28的结合面28f覆盖。
在图12和图13中,用于控制阀孔入口33i和阀孔出口33o之间的连通量的活塞状旁通阀35安装在阀孔34中,可以自由滑动。向轴线方向驱动旁通阀35的驱动部件37,通过可以相互向径向变位的十字接头50与旁通阀35连接,步进电机39的输出轴39a通过螺旋机构40连接该驱动部件37。即,在丝杠上形成的输出轴39a旋合在驱动部件37的螺孔41中,通过该输出轴39a的旋转使驱动部件37向轴线方向进退,同样也可以通过十字接头50使旁通阀35进退。
步进电机39设置成与阀孔34同轴线,插入在控制部件28的一侧面上开口的致动器壳体42中,并且用通过密封部件43旋合在该致动器壳体42上的开口处的塞头44保持在致动器壳体42的开口部分中。
如图13、图16A和图16B所示,在旁通阀35中设有朝向阀孔34的底部开口的较深的圆筒状有底空心部分45,以及连通该有底空心部分45内外的切口状键槽47和计量槽48。从阀孔34的底部竖起来的键49结合在键槽47中,起到允许旁通阀35滑动,但使其不能转动的作用。计量槽48是与阀孔出口33o对应布置的,它由槽宽固定的,沿着旁通阀35的轴向延伸的宽广部分48a,和一端与其相连,并随着远离宽广部分48a而使槽宽变小的锥形部分48b所构成。
如图13和图15所示,上述十字接头50由以下部分构成:第1方孔51,被设在旁通阀35上,并邻接上述有底空心部分45;连接部件53,在第1横方向X上可以滑动地嵌合在该第1方孔51中;和第2方孔52,被设在该连接部件53上,嵌合有在与第1横方向X垂直的第2横方向Y上可以滑动的上述驱动部件37。驱动部件37的形成状态较长,以贯通连接部件53,同时在其另一端设有接触连接部件53和旁通阀35的一端面的大法兰37a。在连接部件53的另一端形成位于有底空心部分45内的小法兰37b,在该小法兰37b和旁通阀35之间设有把该阀35吸附在大法兰37a侧的保持弹簧54。因此,旁通阀35通过大法兰37a和保持弹簧54被弹性地夹持在驱动部件37的轴线方向上,同时该阀35的轴线方向两面通过第1及第2方孔51、52和该阀35及阀孔34之间的滑动间隙而相互连通。连接部件53通过面临旁通阀35的第1方孔51的阶梯部件35a和驱动部件37的大法兰37a被夹持在轴线方向。
如图9、图13和图14所示,与吸气通道17a平行并且同轴并列的旁通阀35和步进电机39被布置在水平设置在节流阀21上的阀轴22的上方。而且,旁通阀35被布置得朝向吸气通道17a的上游侧,步进电机39被布置得朝向吸气通道17a的下游侧,相应地旁通通道下游槽32o长于旁通通道上游槽32i。
因此,通过将阀孔34布置成与旁通阀35的吸气通道17a平行的状态,可以实现吸气量控制装置的紧凑化。另外,步进电机39和旁通阀35可以平衡良好地布置在节流阀轴22的上方,这也有助于吸气量控制装置的紧凑化。
在图12及图13中,致动器壳体42的直径大于同轴并列在其前方的阀孔34,在与阀孔34的境界处形成环状阶梯部件55。在该环状阶梯部件55和安装在致动器壳体42上的步进电机39的前端面之间夹持密封部件57。即,在向致动器壳体42安装步进电机39的同时,密封部件57被保持在该前端面和环状阶梯部件55之间的一定位置,所以组装性良好。
该密封部件57由环状的合成树脂制加强板58和包围它的模压结合在该加强板58上的橡胶制弹性保护膜59构成。在该弹性保护膜59的外圆周形成前后一对侧凸缘60、60,在其内圆周面形成内圆周凸缘61,该侧凸缘60、60分别紧密结合上述环状阶梯部件55和步进电机39的前端面,内圆周凸缘61紧密结合输出轴39a的根部外圆周面。这些侧凸缘60、60和内圆周凸缘61通过加强板58被保持成合适的密封姿势,所以能够经常发挥良好的密封功能。
在加强板58上穿设多个固定孔62,向这些孔中填充弹性保护膜59,提高加强板58和弹性保护膜59的结合力。通过用合成树脂制作该加强板58,可以实现密封部件57的轻量化。
在图5、图10及图11中,控制部件28上安装了用于检测节流阀21的开度的节流传感器64。节流传感器64具有:嵌合在形成于控制部件28外侧面上的安装凹部65中的壳体66;在上述壳体66内,连接在节流阀21的阀轴22端部上的转子67;和固定在壳体66上,检测转子67的旋转角度,将其作为节流阀21的开度的固定件68。
如图5、图9及图14所示,在节流传感器64的安装凹部65一侧,在节流阀体17和控制部件28上,设有与安装法兰27垂直,并在吸气通道17a上游侧开口的第1传感器安装孔71。用于检测吸气通道17a上游的温度的吸气温度传感器73,从控制部件28一侧安装在这个安装孔71内。另外,在节流阀体17上形成了在吸气通道17a下游侧开口的增压降压检测孔74,在控制部件28上形成了位于上述第1传感器安装孔71正上方的第2传感器安装孔72。连通上述增压降压检测孔74和第2传感器安装孔72的连通路径75,是从节流阀传感器64下方绕过的弯曲槽,它在安装法兰27的安装面27f上形成。此外,在第2传感器安装孔72上,安装了通过增压降压检测孔74检测吸气通道17a的下游侧吸气负压,即检测发动机5增压降压的增压降压传感器76。这样,吸气温度传感器73和增压降压传感器76布置成相互接近。
作为旁通通道30上游端的旁通通道入口31i,布置在上述第1传感器安装孔71中,比安装孔71更接近吸气通道17a上游侧。连通路径75布置成从节流阀传感器64下方绕过,与此相对应,旁通通道下游槽32o则布置成从节流阀传感器64上方绕过。
在图4~图8和图14中,在控制部件28上部,设置了上下扁平的联接器80。联接器80由与控制部件28一体成形的联接器主体81,和埋设于其中的多个连接件82构成,该联接器主体81越过安装法兰27,一直延伸到节流阀体17的正上方,使结合口80a朝向与控制部件28相反的方向。在结合口80a上结合着与电源等相连的电线束86的外部联接器83。
带有这种联接器80的控制部件28,呈与上述安装法兰27相反的一侧的外端面开放的箱形,在该外端面上设置了电子控制单元84的基板84a。此时,上述吸气温度传感器73、增压降压传感器76、节流传感器64的连接端子64a和联接器80的连接件82内端(参照图10~图12),都用锡焊直接焊接在基板84a上。标号85表示附设在基板84a上的各种半导体元件。
因此,在卧式节流阀体17中,即使由于发动机5的吸气回喷现象使得燃料油滴等异物从吸气通道17a进入增压降压检测孔74,由于在增压降压检测孔74和位于其上方的增压降压传感器76之间通过连通路径75而有了很大的压差,并且在连通路径75是流路阻力大的弯曲路径,所以上述异物不能上升到增压降压传感器76中,因此可以保护增压降压传感器76不受异物损伤,能够确保其功能及耐久性。
另外,由于在节流传感器64一侧集中布置了吸气温度传感器73和增压降压传感器76,所以能把它们集中连接到电子控制单元84,从而能实现电子控制单元84的紧凑化。
此外,由于构成连通路径75的槽,以及构成旁通通道30的主要部分的旁通通道上游槽和下游槽32i、32o,都在节流阀体17的安装法兰27的安装面27f上形成,所以它们能在节流阀体17成形的同时成形,不需要为形成它们而进行特别的加工,从而能够提高生产率。
此外,旁通通道入口31i布置在位于第2传感器安装孔72下方的第1传感器安装孔71中,比该安装孔71更接近吸气通道17a的上游侧,所以第1、第2传感器安装孔71、72和旁通通道入口31i能集中地布置而互不干涉,有助于控制部件28的紧凑化。
还有,由于旁通通道下游槽32o和连通路径75布置成从下方包围着节流传感器64的状态,所以,旁通通道下游槽32o和连通路径75能紧凑地布置在节流传感器64周围而互不干涉,从而进一步有助于控制部件28的紧凑化。
再回到图4,在带有联接器80的控制部件28的外端面上,一方面,在一条对角线上的一对角部上,形成了定位突起87,在另一条对角线上的角部上,形成螺孔88,另一方面,在基板84a上设有与定位突起87对应的定位孔89,和与螺孔88对应的螺钉孔90,使上述定位孔89与定位突起87嵌合,把穿过螺钉孔90的螺钉91拧在螺孔88中,从而能将基板84a固定在控制部件28的规定位置上。
此外,如图12和图17所示,在步进电机39与基板84a之间,大致呈长方体的合成树脂制造的连接块92定位和固定在控制部件28中。在连接块92埋设多个引线框架93、93…,在各引线框架93一端形成的连接端子93a,通过锡焊直接与基板84a连接,在各引线框架93另一端形成连接孔94。
另一方面,从设置在步进电机39外侧面上的突出的端子引出部件95的前端面(步进电机39向致动器壳体42插入的方向上的前端面)上,突出多个连接销96、96…,这些连接销96、96…在步进电机39插入致动器壳体42中的同时,插入上述连接孔94、94…中。
电子控制单元84根据节流传感器64、增压降压传感器76、吸气温度传感器73及其他图中未表示的发动机转数传感器和发动机温度传感器等输出的信号,不仅控制步进电机39和燃料喷射阀20,也控制点火装置(图中未表示)等的工作,所以信号及电力的传递是通过联接器80和结合在其上的外部联接器83来进行的。
如图4和图9所示,在安装法兰27的安装面27f上形成了旁通通道上游槽32i、旁通通道下游槽32o、第1传感器安装孔71、增压降压检测孔74和包围着连通路径75周围的密封槽97,在其上安装了与控制部件28紧密结合的密封部件98,以保持上述旁通通道上游槽32i、旁通通道下游槽32o等的气密性。
如图4、图11和图12所示,用于收容电子控制单元84的,用铝合金板材制造的盖101,像印盒那样嵌合在带联接器80的控制部件28外端部的外圆周上形成的阶梯式嵌合面100上。此时,在这些嵌合面上形成的配合突起105和配合孔106(参照图4及图11)弹性地配合在一起。铝合金盖101用冲压法加工铝合金板而成,具有没有褶皱的良好外观。因此,由于铝合金盖101使控制部件28具有良好的外观,所以当像摩托车1那样把控制部件28露出在外部时,就很有效果。
在控制部件28设有浇注口102(参见图8和图14),该浇注口102接近盖101的开放端面,在连通盖101内部的同时,在盖101的相反一侧开口。然后,使盖101朝向下方,把合成树脂103从浇注口102浇注到在盖101内,一直到盖101的像印盒那样嵌合部位,从而包围电子控制单元84,并使盖101的套筒嵌合部位密封。
上述浇注的树脂103保护电子控制单元84不受雨水、尘埃、振动等侵袭,特别是密封了盖101嵌合在控制部件28上的像印盒那样的嵌合部位,可以有效地防水、防尘,另外,利用浇注的树脂103的粘接力可以加强盖101与控制部件28的结合力。
而且,由于把电子控制单元84收容在盖101内,盖101朝向下方,而从上方浇注口102浇注合成树脂103,所以能使用最小必要量的浇注树脂103,就能有效保护电子控制单元84与盖101的结合,而且,还能防止合成树脂103从盖101进入上方的旁通阀35和步进电机39中。
在进行浇注时,可以一面从浇注口102看到合成树脂在盖101内的浇注状态,一面很方便地调整浇注量。另外,使浇注树脂103包围各种传感器64、73、76的连接端子64a、73a、76a,和连接块92的连接端子93a在基板84a上的连接部位,所以能够提高上述连接端子64a、73a、76a、93a的耐振性。
在图3和图7中,具有上述各种传感器64、73、76和电子控制单元84的控制部件28布置在节流阀体17的左右一侧,而联接器80布置在节流阀体17的上方,即,节流阀体17与物品箱3的底壁之间。由于将各种传感器64、73、76,电子控制单元84和联接器80分散地布置,即使是在摩托车1的节流阀体17周围的狭小空间里,也能很容易地布置这些部件,特别是,因为联接器80可以做成上下扁平的状态,所以,即使将其布置在节流阀体17上方,也几乎不需要使上方的物品箱3的底部向上方移动,因而能够扩大物品箱3的容积。
而且,由于把联接器80与外部联接器83的结合口80a朝向电子控制单元84的相反一侧,所以能够容易地把外部联接器83连接在联接器80上,而不会受电子控制单元84和发动机5的妨碍,组装性及维修性良好。
另外,把节流鼓23固定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阀轴22的与电子控制单元84相反侧的一端上,而连接该节流鼓23的节流钢丝绳24布置成从联接器80的结合口80a下方通过的状态(参见图8)。这样,就避免了节流钢丝绳24和与联接器80结合的外部联接器83的电线束86的干涉,能够提高组装性和维修性。
还有,如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联接节流鼓23的节流钢丝绳24通过节流鼓23的下侧先向后方延伸,在发动机架14的曲柄部分内弯曲成U字形后,再沿着车体框架11一侧的下管11b向前方延伸,连接在设在车把36(图1)上的节流操作部件(图中未表示)上。
于是,在操纵摩托车1的方向的过程中,动力单元4随着后缓冲器单元26的伸缩而上下摇动时,节流阀体17虽然也与动力单元4一起摇动,但,随着这种摇动,由于节流钢丝绳24的弯曲,主要是通过U字形弯曲部分的合理弯曲,能防止节流钢丝绳24产生过大的应力,确保其耐久性。而且,尽管节流鼓23和联接器80的结合口80a布置在节流阀体17的同一侧,但由于按上面上述的那样只布置单独一根节流钢丝绳24,所以能确保联接器80的结合口80a周围不受节流钢丝绳24的妨碍的比较大的作业空间,使外部联接器83能很容易地联接在结合口80a上。
下面,说明上述吸气量控制装置的作用。
在节流阀21全闭时,电子控制单元84根据节流传感器64、吸气温度传感器73和增压降压传感器76等的输出信号,判断发动机起动时、快速怠转时、正常怠转时、发动机制动时等的发动机运转条件,以获得与此对应的旁通阀35的开度,使步进电机39工作,带动输出轴39a正转或反转。
当输出轴39a正转或反转时,驱动部件37便沿着轴线方向进退,通过连接部件53使旁通阀35沿着阀孔34前后滑动,增加或者减小计量槽48相对于阀孔出口33o的开口面积,即,增加或者减小旁通通道30的开度,控制旁通通道30的吸气流量。特别是,通过使计量槽48的锥形部分48b相对于阀孔出口33o的进退,能从零到规定的最大值,极为细微地控制上述吸气流量。结果,发动机的起动、快速怠转和正常怠转就能自动地正确进行。
此时,即使由于旁通阀35和步进电机39的输出轴39a的轴线相互之间的制作误差的原因,使得十字接头50发生错移时,但,由于这种错移被连接部件53沿着第1横方向X的移动和驱动部件37沿着第2横方向Y的移动所吸收,所以即使错移了也没有关系,仍能保证旁通阀35顺畅地滑动,同时能借助于保持弹簧54抑制旁通阀35的振动。
此外,在旁通阀35全闭的状态下,虽然发动机5的吸气负压作用在朝向阀孔出口33o的旁通阀35的侧面上,但,由于此时十字接头50允许旁通阀35向上述吸气负压作用方向平行移动,所以旁通阀35可靠地紧密结合在阀孔出口33o周围,能够防止旁通吸气从阀孔出口33o泄漏出去,或者,能将其控制得极少。因此,对于阀孔34和旁通阀35不需要特别严格的尺寸精度,有助于提高生产率。
还有,旁通阀35轴线方向的两个端面,通过十字接头50的第1和第2方孔51、52,以及该阀35及阀孔34之间的滑动间隙而相互连通,所以,无论传递到阀孔34的任何压力,都不会在旁通阀35的轴线方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产生压力差,因此,即使步进电机39的出力较小,旁通阀35也能轻快地工作。这除了意味着旁通阀35的反应性能好之外,还能实现减小步进电机39的出力,进一步说,能使其小型化。
此外,由于保持弹簧54把旁通阀35从阀孔入口33i推压到阀孔出口33o方向,并且这种推压力由直接拧在步进电机39的输出轴39a上的驱动部件37的大法兰37a支承着,特别是,当输出轴39a向旁通阀35关闭方向旋转时,驱动部件37通过大法兰37a把旁通阀35直接向闭合方向推压,因此,与保持弹簧54的存在与否无关,都能提高旁通阀35的闭合速度。
另一方面,如果打开节流阀21,则与开度的增大相适应的吸气量通过吸气通道17a供应给发动机5,从而能控制其出力。
可是,在这种吸气量控制装置中,在节流阀体17的安装法兰27上结合着与其不是同一个零件的带联接器80的控制部件28,由于在这个控制部件28上安装旁通阀35、步进电机39、吸气温度传感器73、增压降压传感器76、节流传感器64和电子控制单元84,所以能够并行地进行节流阀体17的加工,和含有控制部件28的控制系统组件的制作,特别是,在把控制部件28结合在节流阀体17上之前,向联接器80连结合适的电源,就能检查步进电机39、旁通阀35、各种传感器64、73、76、电子控制单元84等的功能,因此只有检查合格的产品才安装到节流阀体17上去,不会使组装作业徒劳,从而能提高生产率。
而且,由于把电子控制单元84设置在控制部件28的外端面上,通过该单元使步进电机39、各种传感器64、73、76和联接器80之间在电气上连接起来,所以能够简化步进电机39、各种传感器64、73、76及联接器80之间的接线,能进一步提高其组装性能。
另外,在步进电机39上设有向致动器壳体42的插入方向突出的连接销96,由于嵌入这根连接销96的连接孔94设置在控制部件28一侧的与联接器80相连的引线框架93上,所以当把步进电机39安装到控制部件28上去时,步进电机39与联接器80之间就在电气上连接起来了,不需要特别的电气连接作业,能进一步提高组装性能。
此外,由于具有上述连接孔94的引线框架93埋设在步进电机39和电子控制单元84之间,定位和固定控制部件28上的小零件的连接块92中,所以,与埋设在大零件的控制部件28中相比,这种埋设极其容易而且准确,能通过把连接块92设置在控制部件28上,准确地把引线框架93的连接孔94布置在规定位置,从而保证与步进电机39的连接销96的可靠嵌合。
还有,与设置电子控制单元84的控制部件28的外端面不同,装有步进电机39的致动器壳体42设置成在控制部件28的外圆周面上开口的状态,所以在实现控制部件28的紧凑化的同时,能任意装、卸步进电机39,而与电子控制单元84的设置无关,从而能够方便地进行步进电机39和旁通阀35的维修。
在发动机5停止运转的过程中,阀孔34内的空气中的水分有时会凝结在阀孔34的内壁上,但由于设置在阀孔34和致动器壳体42之间的密封部件57能阻止凝结后的水滴进入步进电机39,所以能够保护步进电机39,提高其耐久性。
特别是,由于密封部件57夹持在阀孔34与致动器壳体42之间的环状阶梯部分55和步进电机39之间,而在其内圆周面上具有紧密结合在步进电机39的输出轴39a的根部外圆周面上的内圆周凸缘61,所以内圆周凸缘61相对于输出轴39a的旋转面的摩擦阻力极小,能够消除对旁通阀35的反应性能的影响,而且,即使是输出轴39a的前端露出于阀孔34内的旁通阀35,也可以通过这单独一个密封部件57可靠地把步进电机39和阀孔34之间密封住。即,不论旁通阀35的结构如何,这种密封部件57都能使用,其适用范围很广。
此外,在发动机5停止运转的过程中,通常,由于旁通阀35使阀孔出口33o处于全闭状态,所以即使在吸气通道17a下游侧产生的燃料气体进入旁通通道30的下游侧,也能由旁通阀35阻止其进入阀孔34。所以,即使万一上述密封部件57的密封功能降低时,也能防止步进电机39暴露于燃料气体之下,能够确保其耐久性。
另外,由于旁通通道30的在阀孔34下游一侧的长度设定得足够长,所以在吸气通道17a下游一侧产生的燃料气体难以通过足够长的旁通通道的下游部分,因此能够防止燃料气体进入阀孔34,进一步有助于保护步进电机39。
此外,在旁通通道30中,所占据的位置高于旁通通道入口31i和旁通通道出口31o的阀孔入口33i和阀孔出口33o,在阀孔34的下面开口,所以尘埃等异物不易从阀孔入口33i及阀孔出口33o进入阀孔34,从而可能提高旁通阀35的动作可靠性。
下面,说明图18~图26中所示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
图18中,动力单元4安装在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摩托车车体上,构成该动力单元4的发动机和无级变速箱8的结构也和第1实施例相同,所以图18中对发动机5和无级变速机8的各部分都标以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发动机5的汽缸盖7上形成的吸气口7a,通过吸气管251与节流阀体201的吸气通道202连接。此时,吸气通道202的上游端朝向车辆后方,并且其上游侧与吸气管251一起,具有向上倾的斜度θ。吸气通道202的上游端呈漏斗状,并与空气滤清器连接。
在图19和图20中,在节流阀体201的中间部分两侧,分别形成了具有与吸气通道202的轴线垂直的轴孔204、204’的一对凸台203、203’,用这些轴孔204、204’支承的,能自由旋转的阀轴206上,固定着用于开关吸气通道202的蝶型节流阀205。在阀轴206的一端,固定着用于连接与节流操作部件(未图示)相连的节流钢丝绳209的节流鼓207。在阀轴206的另一端固定着用于检测节流阀205的开度的节流传感器208的转子208a。
在节流阀体201的一侧,形成了与其成为一体的,接近吸气通道202,并具有与其轴线平行的底面210f的壳体210。上述另一侧凸台203’则突出于壳体210的底面210f上,该凸台203’的轴孔204’和底面210a布置成相互垂直的状态。壳体210的底面210f是安装面,在该安装面210f上重叠着收容在壳体210中的控制部件211的结合面211f,并且,控制部件211用螺栓212固定在节流阀体201上。此外,在壳体210的开放面上用螺栓214固定着使其气密闭合的盖板213。
在控制部件211上形成了用于收容上述另一方凸台203’和转子208a的第1收容孔237,在该第1收容孔237的内壁上安装了感应线圈208b。感应线圈208b与转子208a协同工作,构成用电来检测节流阀205的开度的节流传感器208。
如图19~图23所示,从节流阀体201一直到控制部件211,形成了旁通通道215。该旁通通道215由以下各部分构成:旁通通道入口220(参照图21及图22),它穿过设置在节流阀体201上,以便节流阀205的上游侧连通吸气通道202与上述安装面210f;旁通通道入口221(参照图21及图23),它穿过并设置在节流阀体201上,以便在节流阀205的下游侧连通吸气通道202与上述安装面210f;旁通通道上游槽216,它在控制部件211的结合面211f上形成,一端与旁通通道入口220连接;旁通通道下游槽217,它也在控制部件211的结合面211f上形成,一端与旁通通道入口221连接;阀孔入口223,它在旁通通道上游槽216的下游端槽底开口;阀孔出口224,它在旁通通道下游槽217的上游端槽底开口;以及筒状阀孔222,它在用于连通这些阀孔入口223和阀孔出口224之间的节流阀体201上形成。这样,旁通通道215便绕过节流阀205,连接在吸气通道202上。
此时,旁通通道入口220、旁通通道入口221和上述轴孔204、204’都布置成互相平行的状态,可以用多轴钻床一次就把它们加工出来。如图21所示,阀孔出口224布置在阀孔入口223上方,并偏向旁通通道入口220一侧。筒状阀孔222布置成与吸气通道202平行,且接近旁通通道上游槽216及旁通通道下游槽217,并且使阀孔222与阀孔入口223及阀孔出口224两者处于重叠的状态。这样,由于阀孔222布置成与吸气通道202平行,所以在节流阀体201与吸气管251连接的状态下,阀孔222便位于下侧,带有与吸气通道202相同的微小的斜度θ(参见图19)。
如图24~图25所示,活塞型旁通阀225嵌装在阀孔222中,能自由滑动。为了不使旁通阀225旋转,设置在阀孔222的内圆周面上,成为一体的键242嵌在其外圆周上的键槽241中。
在旁通阀225上设有在阀孔222内开口的凹部225a,和使该凹部225a与阀孔出口224连通的计量用的切口槽226,在旁通阀225的低开度区,控制该切口槽226通向阀孔出口224的开口面积,对旁通吸气量进行微调,在高开度区,用旁通阀225的端面控制阀孔出口224的通向阀孔222的开口面积,对旁通吸气量进行较大幅度的调节。
在旁通阀225上侧的步进电机228沿着上述斜度θ(参照图19)布置,并布置成与阀225同轴线,步进电机228的转子228a通过螺旋机构227与旁通阀225连接。即,具有螺孔231的工作部件232嵌合安装在旁通阀225的中心部分,不能旋转,与转子228a结合成一体的丝杠230拧在该工作部件232的螺孔231中。步进电机228的定子228b收容固定在与控制部件21 1的阀孔222相连的第2收容孔238中。
在工作部件232的一端,形成了压接在旁通阀225的上述凹部225a的项面上的膨大部分232a,而压板235则嵌合在其另一端,在压板235与旁通阀225之间,设有使旁通阀225压接在上述台肩部分232a上的螺旋弹簧245。这样,工作部件232就和旁通阀225连接成一体。
再回到图21~图23,在控制部件211的结合面211f上,还形成了包围着旁通通道上游槽216和旁通通道下游槽217的密封槽246。当把上述结合面211f重叠在节流阀体201的安装面210f上时,紧密结合在安装面210f上的密封部件247便装在密封槽246上了。这样,各槽216、217的开放面便由被装面210f所封闭,呈气密状态。
第3和第4收容孔239、240在控制部件211与上述结合面211f相反一侧的外面上开口,第4收容孔240则通过控制部件211的连通槽250和节流阀体201的节流孔249,与吸气通道202的下游侧连通。此外,感应部件234a朝向上述旁通通道上游槽216的吸气温度传感器234安装在第3收容孔239中,感应部件233a朝向连通槽250的增压降压传感器233则安装在第4收容孔240中。
分别由上述节流传感器208、增压降压传感器233和吸气温度传感器234检测到的节流阀开度θth、增压降压Pb和吸气温度Ta,以及经由图中未表示的发动机冷却水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发动机温度Te等有关发动机运转条件的信息,输入到与上述步进电机228连接的电子控制单元236中。
于是,通过把旁通阀225、步进电机288、感应线圈208b、增压降压传感器223及和吸气温度传感器234安装在控制部件211上,构成控制部件组件243。
下面,说明第二实施例的作用。
在节流阀205全闭时,电子控制单元236根据所输入的节流阀开度θth、增压降压Pb、吸气温度Ta、发动机温度Te等有关发动机运转条件的信息,计算供应给步进电机228的电量,并向各部件送电,使转子228a进行正转或反转,以便获得与发动机起动时、快速怠转时、正常运转时、发动机制动时等等发动机运转条件相对应的旁通阀225的最佳开度。当转子228a正转或反转时,通过螺旋机构227一边使其减速,一边把运动传递给活塞型旁通阀225,使其沿着轴线方向移位,从而能对旁通阀225的开度进行极为精细的调节。
然后,当旁通阀225位于靠近步进电机228的高开度位置时,由于旁通阀225的端面朝向阀孔出口224,所以流过旁通通道215并吸入发动机内的吸气量,通过阀孔222向着阀孔出口224的开口面积较大,因而能控制在与发动机起动和快速怠转运转相对应的较多的量。此外,当旁通阀225位于低开度位置时,由于旁通阀225的切口槽226朝向阀孔出口224,所以流过旁通通道215的吸气量,通过切口槽226向着阀孔出口224的开口面积较小,因而能精细地控制在与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和发动机制动相对应的。
如果把节流阀205打开,使得与其开度相适应的吸气量通过吸气通道202供应给发动机,发动机便转移到出力运转范围。
这种吸气量控制装置中,由于在安装在与节流阀体210成为一体的壳体210上,可以拆卸的控制部件211中,安装了旁通阀225、步进电机228、感应线圈208b、增压降压传感器223和吸气温度传感器234,构成了控制部件组件243,所以能够减少对节流阀体201的加工,同时控制部件组件243能与节流阀体201并行制作,因而能提高生产率。而且,通过从节流阀体201上卸下控制部件211,可以方便地对旁通通道215、旁通阀225、节流传感器208等进行维修。此外,通过改变控制部件211上的节流阀225、步进电机228、各种传感器208、233、234的规格,使用同一个节流阀体201,就能简单地提供不同规格的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从而能增大节流阀体201的生产批量。此外,这种吸气量控制装置具有广泛的通用性,所以不仅能扩大设计的自由度,还能增大生产批量,降低成本。
此外,构成旁通通道215主要部分的旁通通道上游槽216、旁通通道下游槽217、阀孔入口223和阀孔出口224,能在起模时在控制部件211的结合面211f上一次形成,制作极其容易,而且连通阀孔入口223与阀孔出口224之间的阀孔222布置成与控制部件211的结合面211f平行,所以能使旁通通道上游槽216、旁通通道下游槽217和阀孔222布置成互相很接近,能形成厚度较薄的控制部件,因此,可以减小控制部件211凸出于节流阀体的程度,能使整个吸气量控制装置紧凑化。
此外,在摩托车的发动机5上安装了节流阀体201的状态下,通过螺旋机构227连接起来的旁通阀225和步进电机228,具有接近水平的很小的斜度θ,所以即使随着车辆的行驶而产生上下振动时,旁通阀225和步进电机228的连接部分,即,螺旋机构227也不会剧烈地上下振动,从而避免了因该机构227的振动而产生的磨损,能稳定地实现旁通阀225的计量性能。
而且,由于旁通阀225和步进电机228上所具有的斜度θ是使步进电机228位于上侧,所以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即使漏气和废气中的油、水分等流动性异物从吸气通道202进入旁通通道215的阀孔222中,这些异物也不会上升到步进电机228一侧,因此可以提高步进电机228工作的可靠性。
本发明不仅仅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范围内,在设计上可以有各种变化。

Claims (5)

1.一种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它把绕过节流阀(21、105)的旁通通道(17a、202)连接在节流阀体(17、201)的设有节流阀(21、105)的吸气通道(17a、202)上,把开关驱动旁通阀(35、225)的致动器(39、228)连接在开关该旁通通道(30、215)的旁通阀(30、215)上;其特征在于,
使控制部件(28、211)的结合面(28f、211f)结合在与吸气通道(17a、202)的轴线平行地形成于节流阀体(17、201)上的安装面(27f、210f)上;
旁通通道(30、215)由以下部分构成:
旁通通道入口(31i、220),它设置并穿过节流阀体(17、201),连通在节流阀(21、205)上游的吸气通道(17a、202)与上述安装面(27f、210f)之间;
旁通通道出口(31o、221),它设置并穿过节流阀体(17、201),连通在节流阀(21、205)下游的吸气通道(17a、202)与上述安装面(27f、210f)之间;
旁通通道上游槽(32i、216),它在上述安装面(27f、210f)与结合面(28f、211f)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并与上述旁通通道入口(31i、220)连接;
旁通通道下游槽(32o、217),它在上述安装面(27f、210f)与结合面(28f、211f)的至少一方上形成,并与上述旁通通道出口(31o、221)连接;
阀孔入口(33i、223),它设置在上述控制部件(28、211)上,与上述旁通通道上游槽(32i、216)的下游端部连接;
阀孔出口(33o、224),它设置在上述控制部件(28、211)上,与上述旁通通道下游槽(32o、217)的上游端部连接;以及
阀孔(34、222),它设置在上述控制部件(28、211)上,连通在上述阀孔入口(33i、223)和阀孔出口(33o、224)之间;以及
在上述控制部件(28、211)内,布置成与上述吸气通道(17a、202)平行的,在上述阀孔(34、222)内开关上述阀孔入口(33i、223)与阀孔出(33o、224)的旁通阀(35、225),和开关该旁通阀(35、225)的致动器(39、22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把上述节流阀体(17)的吸气通道(17a)布置成大致呈水平状态;在上述旁通通道(30)的中间部位设置与上述吸气通道(17a)大致平行的筒状阀孔(34),以及分别在该阀孔(34)的下面设置开口的,并分别连接旁通通道(30)下游侧和上游侧的阀孔入口(33i)和阀孔出口(33o),并把用于开关阀孔入(33i)和阀孔出(33o)的,能够在其中滑动的活塞状旁通阀(35)嵌装在阀孔(34)中,并且使旁通阀(35)的两端面之间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方面使上述阀孔入口(33i、223)处于始终向阀孔(34、222)开放的状态,另一方面,用旁通阀(35、225)来开关上述阀孔出(33o、224)。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节流阀(21)的大致水平地布置的阀轴(22)的上方,把在同一条轴线上相互并排的旁通阀(35)和致动器(39)布置成使前者(35)朝向吸气通道(17a)的上游侧,使后者(39)朝向其下游侧,并且,把从旁通通道(30)的下游端到阀孔出口(33o)的长度,设定得比从旁通通道(30)的上游端到阀孔入(33i)的长度长。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动力装置(4)的使汽缸体(6)前倾的发动机(5)上,把上述节流阀体(17、201)安装成使吸气通道(17、201)的上游端朝向后方,该动力装置(4)由摩托车(1)的车体车架(11)支承,能上下摇动,在其后端部支承着后轮(16)。
CNB028089529A 2001-04-27 2002-04-19 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136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32575/2001 2001-04-27
JP2001132575 2001-04-27
JP264606/2001 2001-08-31
JP2001264606 2001-08-31
JP2002057791A JP3986850B2 (ja) 2001-04-27 2002-03-04 エンジンの吸気量制御装置
JP57791/2002 2002-03-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5731A true CN1505731A (zh) 2004-06-16
CN1301368C CN1301368C (zh) 2007-02-21

Family

ID=27346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895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1368C (zh) 2001-04-27 2002-04-19 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1384873B1 (zh)
JP (1) JP3986850B2 (zh)
CN (1) CN1301368C (zh)
DE (1) DE60238182D1 (zh)
TW (1) TW593873B (zh)
WO (1) WO200209725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8518A (zh) * 2010-09-16 2012-04-04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开度侦测装置
CN101203669B (zh) * 2005-06-23 2013-03-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化油器用电子控制装置
CN105683531A (zh) * 2012-12-07 2016-06-15 皮尔伯格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内燃机的翻板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5065B2 (ja) * 2001-08-31 2007-09-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の吸気量制御装置
WO2004074661A1 (ja) 2003-02-20 2004-09-02 Mikuni Corporation 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ユニット及び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ユニットを備えるスロットル装置
JP4512018B2 (ja) * 2005-09-28 2010-07-28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電動モータのスロットルボディへの取り付け構造
JP4154418B2 (ja) * 2005-11-07 2008-09-24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スロットルボディ及びセンサハウジング間の位置決め固定構造
JP4191721B2 (ja) * 2005-11-07 2008-12-03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BRPI0618279B1 (pt) 2005-11-07 2020-12-22 Keihin Corporation sistema de admissão de um motor
JP2007239560A (ja) * 2006-03-07 2007-09-20 Mikuni Corp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および二輪車
JP4635924B2 (ja) * 2006-03-22 2011-02-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吸気モジュール
JP2007332904A (ja) * 2006-06-16 2007-12-27 Mikuni Corp 弁装置及びアイドル空気量制御装置
JP4920323B2 (ja) * 2006-06-29 2012-04-18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補助吸気量制御装置及び吸気装置
EP2128006B1 (en) * 2007-02-22 2019-04-24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riding type vehicle
JP5259561B2 (ja) * 2009-12-22 2013-08-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TWI426028B (zh) * 2010-09-07 2014-02-11 Kwang Yang Motor Co Vehicle opening detection device
JP5841733B2 (ja) * 2011-03-28 2016-01-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駆動モータユニットの冷却構造
JP2013108457A (ja) * 2011-11-22 2013-06-06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噴射装置の配置構造
DE102012221697A1 (de) * 2012-11-28 2014-05-28 Robert Bosch Gmbh Motorsteuereinheit
DE102013101939B4 (de) * 2013-02-27 2018-12-13 Pierburg Gmbh Antriebsanordnung für ein Aggregat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BR112015020570B1 (pt) * 2013-03-14 2022-03-15 Hitachi Astemo, Ltd Conjunto de corpo de acelerador com dispositivo de controle de ultrapassagem anexado
JP6125297B2 (ja) * 2013-04-01 2017-05-10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バイパス制御装置付きスロットルボディ組立体
JP6297338B2 (ja) * 2014-01-27 2018-03-20 株式会社ミクニ 流量制御弁
JP6244216B2 (ja) * 2014-02-07 2017-1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スロットルケーブルの配索構造
JP6202530B2 (ja) * 2014-03-12 2017-09-27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エンジンの吸気量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57947U (ja) * 1984-03-29 1985-10-21 日本電子機器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アイドルスピ−ド制御弁
JPH0645654Y2 (ja) * 1986-01-17 1994-11-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H0631179Y2 (ja) * 1987-02-26 1994-08-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機関の吸気量制御装置
FR2718490B1 (fr) * 1994-04-06 1996-07-05 Solex Vanne à deux étages pour l'alimentation en air d'injecteurs de moteur à combustion interne.
US5711271A (en) * 1995-05-05 1998-01-27 Robert Bosch Gmbh Throttle apparatus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10299624A (ja) * 1997-04-22 1998-11-10 Hitachi Ltd 内燃機関のアイドル回転数制御装置
JPH11280526A (ja) * 1998-03-25 1999-10-12 Keihin Corp アイドル空気量制御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3669B (zh) * 2005-06-23 2013-03-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化油器用电子控制装置
CN102398518A (zh) * 2010-09-16 2012-04-04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开度侦测装置
CN105683531A (zh) * 2012-12-07 2016-06-15 皮尔伯格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内燃机的翻板装置
US9915208B2 (en) 2012-12-07 2018-03-13 Pierburg Gmbh Flap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5683531B (zh) * 2012-12-07 2018-07-10 皮尔伯格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内燃机的翻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38182D1 (de) 2010-12-16
WO2002097253A1 (fr) 2002-12-05
JP3986850B2 (ja) 2007-10-03
JP2003148303A (ja) 2003-05-21
TW593873B (en) 2004-06-21
CN1301368C (zh) 2007-02-21
EP1384873B1 (en) 2010-11-03
EP1384873A4 (en) 2009-01-21
EP1384873A1 (en) 2004-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1368C (zh) 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
US9957928B2 (en) Supercharging system for engine
EP1081034A2 (en) Vehicular fuel tank structure
CN100349717C (zh) 内燃机节气门装置的成型方法
CN1590728A (zh) 摩托车的排气控制系统
US10308315B2 (en) Saddle-ridden vehicle
CN1990332A (zh) 鞍乘型车辆的风挡装置
CN100350139C (zh) 节气门体和节气门阀的同时成形方法
US20090101642A1 (en) Fuel inlet structure of resin fuel tank, resin fuel tank having fuel inlet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resin fuel tank
CN102003290B (zh) 一种塑料电喷节气门体总成
JP6130212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装置
CN1376606A (zh) 机动二轮车的前整流罩支承构造和挡风构造
CN1314889C (zh) 发动机的进气量控制装置
CN1249337C (zh) 小型车辆的发动机的进气量控制装置
US8343265B2 (en) Air cleaner apparatus
CN1639459A (zh) 旁路通道吸气量控制装置中的密封结构
JP2009103024A (ja) 燃料噴射弁の取付構造
EP2372130B1 (en) Wiring configuration for throttle body in small vehicle
CN1261326C (zh) 仪表罩构造
JP4474080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量制御装置
CN1109187C (zh) 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
CN1274952C (zh) 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CN1297736C (zh) 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CN206668413U (zh) 一种汽车电子节气门
JP5180686B2 (ja) バックボーン型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燃料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4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