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1326C - 仪表罩构造 - Google Patents
仪表罩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61326C CN1261326C CN02127884.9A CN02127884A CN1261326C CN 1261326 C CN1261326 C CN 1261326C CN 02127884 A CN02127884 A CN 02127884A CN 1261326 C CN1261326 C CN 126132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instrument
- facial
- wheeled
- ped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5/00—Fuel 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3/00—Other pro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仪表罩构造,该仪表罩构造可以进一步提高仪表的辨视性,并且在物体接触仪表罩时也可以防止损伤仪表。该仪表罩构造具有仪表罩(621)和仪表(625),该仪表罩(621)配置在燃料箱(14)上,并具有在内侧配设着上述仪表(625)的开口部(622),在上述仪表罩(621)的上述开口部(622)的后部侧的端缘部(626)形成着随着向前方去位置变低的截面直线状的倒角部(627),上述仪表(625)的上面部(628)的角度与上述仪表罩(621)的上述倒角部(627)的角度及与该倒角部(627)的后方相连的上面部(632)的角度不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二轮车等中的设在燃料箱上的仪表罩构造。
背景技术
在机动二轮车中,作为设在燃料箱上的仪表罩构造的现有技术,例如有日本特开2000-128052号公报所公开的形式。该仪表罩构造具有仪表和配置在箱上并具有在内侧配设着仪表的开口部的仪表罩,在仪表罩的开口部的后部侧形成着横截面为大致圆弧状的面部。而且,该面部的开口部的紧接着的后方位置的部分与仪表的上面部连续地配置在基本同一平面上。
但是,如上所述,仪表罩的开口部的紧接着的后方位置的部分当与仪表的上面部形成为基本同一平面时,在特别是仪表罩使用电镀构件时,有时该部分反射光。另外,在物体与该仪表罩接触时有容易损伤仪表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进一步提高仪表的目视性,并且在物体与仪表罩接触时也可防止损伤仪表的仪表罩构造。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仪表罩构造包括仪表(例如实施例中的仪表625)和仪表罩(例如实施例中的仪表罩621),该仪表罩配置在燃料箱(例如实施例中的燃料箱14)上,并且具有在内侧配置着上述仪表的开口(例如实施例中的开口部622),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仪表罩的上述开口部的后部侧的端缘部(例如实施例中的端缘部626)形成着随着向前方去变低的断面直线状的倒角部(例如实施例中的倒角部627),使上述仪表的上面部(例如实施例中的上面部628)与上述仪表罩的上述倒角部及与该倒角部的后方相连的上面部(例如实施例中的上面部632)的角度不同。
这样,由于在仪表罩的开口部的后部侧的端缘部形成着随着向前方去位置变低的断面直线状的倒角部,使仪表的上面部的角度与仪表罩的倒角部及与倒角部的后方相连的上面部的角度不同,因此,即使在仪表罩的倒角部及与倒角部的后方相连的上面部反射光,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仪表的辨视性。而且,由于仪表的上面部与仪表罩的倒角部及与倒角部的后方相连的上面部不处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即使在物体接触时也可以难以接触到仪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车架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车架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方向指示灯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方向指示灯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方向指示灯装置的图4的X-X向示图。
图7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方向指示灯装置的图4的Y-Y向示图。
图8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牌照灯的纵剖面图。
图9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图8的ィ向示图。
图10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图8的口向示图。
图1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方向指示灯装置的牌照板安装构造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中央部分的卸下了侧面罩的放大侧视图。
图13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中央部分的卸下了侧面罩的放大侧视图。
图14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中央部分的卸下了侧面罩的放大俯视图。
图15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中心罩的正视图。
图16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中心罩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中心罩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在中心罩上安装了燃料泵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9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吊件的正视图。
图20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支承着点火开关的支杆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21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电池壳体的正视图。
图22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电池壳体的俯视图。
图23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电池壳体的侧视图。
图24是说明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电池壳体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25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后整流罩的侧视图。
图26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消音器配置构造的侧视图。
图27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消音器配置构造的后视图。
图28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刹车输入装置的侧视图。
图29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刹车输入装置的图28中的X向示图。
图30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刹车踏板的正视图。
图31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刹车踏板的图30中的A-A剖视图。
图32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刹车踏板的俯视图。
图33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踏板的仰视图。
图34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踏板的沿图33所示的B-B线的剖视图。
图35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的侧视图。
图36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的仰视图。
图37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仪表罩的侧剖视图。
图38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仪表罩的俯视图。
图39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散热器支承构造的正视图。
图40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散热器支承构造的侧视图。
图41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接点管接头的图。
图42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吊件的侧视图。
图43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发光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44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发光装置的正视图。
图45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发光装置的侧视图。
图46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发光装置的另外的例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说明中,称为前后及左右方向的描述指的是相对于车体的方向。
图1是表示使用了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整体构成的侧视图。
该机动二轮车是所谓的美国式的机动二轮车,具有车架2、可转动地支承在车架2的前端部的左右一对前叉3、设在该前叉3的上部的前大灯4、设在前叉3的前大灯4的下侧的左右一对的前方向指示灯5、安装在前叉3的上端部并配置在车体前部的上部的掌舵用的操纵手柄6。
另外,该机动二轮车1具有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前叉3上的前轮7、支承在前叉3上并覆盖前轮7的上侧的前挡泥板8、支承在车架2上的发动机9、配置在发动机9的前方的散热器10、由车架2可绕沿左右方向的轴线摆动地设在车体后部的后摆臂部11、自由旋转地悬架在该后摆臂部11的后端部上且由发动机9的驱动力旋转的后轮12、支承在车架2上并覆盖后轮12的上侧的后挡泥板13。
而且,该机动二轮车1还具有配置在车架2的上部的水滴形的燃料箱14、配置在该燃料箱14的后方的驾驶员所乘坐的主车座15、设在该主车座15的后侧的后挡泥板13上的搭乘者乘坐的搭乘者车座16、设在后挡泥板13的后部的左右一对后方向指示灯17、设在后挡泥板13的后部中央的刹车灯18、设在后挡泥板13的后端部的牌照板安装部19。
图2及图3所示,车架2具有:前端的头管21,从该头管21的上部向后方延伸出的主管22,焊接在主管22的后部的上管接头23,从该上管接头23向左右分开并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中心上管24,分别与各中心上管24连接的左右一对后托架25,连接左右的后托架25彼此间的后横管26,从各中心上管24向下方延伸出的中心管27,从各后托架25向下方延伸出的后管28,与中心管27及后管28的下侧连接的左右一对枢板29,在上部连接左右枢板29彼此间的横管30,在下部连接左右枢板29彼此间的横管31,焊接在头管21的下部的接点管接头32,从该接点管接头32向左右分开并向下方且若干斜后方一边倾斜一边延伸的、从下部向基本水平后方延伸并与枢板29连接的左右一对下管33,在主管22的下侧连接接点管接头32和主管22的辅助管34,连接左右的下管33彼此间的前横管35。
发动机9是包括前后一对气缸体38和曲轴箱39的V型两气缸四冲程发动机,该前后一对气缸体38具有气缸盖部37及气缸部36,该曲轴箱39连接设置在上述气缸体38之下,在发动机9的曲轴箱39的后侧连接着变速箱40。发动机9及变速箱40其曲轴箱39的前部通过托架42连接在下管33上,并且曲轴箱39的中间部通过托架43连接在前横管35上,变速箱40的后侧下部通过托架44连接在横管31上,另外变速箱40的后侧上部通过托架45连接在横管30上,由此被车架2支承着。
后摆臂部11从其前端的基部向后方延伸着左右一对叉部46,通过将基部枢支承在设在左右的枢板29上的枢接部47上,可以以该枢接部47为轴向铅垂方向摆动。另外在后摆臂部11的各前端部侧与各后托架25之间夹装着左右一对后缓冲部件48,由此吸收缓和后轮12从地面接受的振动。
如图4、图5所示,上述前方向指示灯装置5包括方向指示灯座102、方向指示灯103、方向指示灯线104,该方向指示灯座102安装在机动二轮车1的前叉3上,该方向指示灯103通过方向指示灯支承基部103a支承在该方向指示灯座102的外侧部,该方向指示灯线104从该方向指示灯103导出,通过上述方向指示灯座102的内部安装到外部。
上述方向指示灯座102由一对座构件105、106构成,该一对座构件105、106形成为将在圆筒状体的一侧部(外侧部)设有圆柱状的突出部102b的构件用沿上述圆筒状体的轴向的平面大致二等分割的形状,上述圆筒状体具有与前叉3的外周部的直径大致相等的内径的轴孔102a,夹着上述前叉3地在该前叉3的前后配置各座构件105、106,在设在一方(前方)的座构件105的两侧的螺孔105a、105a中螺纹结合并紧固螺栓107、107,该螺栓107、107是从开设在另一方(后方)座构件106的两侧的螺栓孔106a、106a穿插,由此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上述前叉3上。
上述一方的座构件105的外侧部的突出部105b形成为另一方的座构件106侧的部分构成为切缺平面105c的大致圆柱状,通过将该突出部105b由螺栓或其它的适当的连接机构可装卸地连接在上述方向指示灯103的方向指示灯支承基部103a上,将上述方向指示灯103支承在座构件105上。
另外,如图6所示,在上述一方的座构件105上在其外端部侧(方向指示灯支承基部103a侧)开口,并在另一方的座构件106侧开口的侧视中为曲柄状的槽105d沿突出部105b的轴线方向(与方向指示灯座102的轴向S垂直的方向)延长到上述螺丝孔105a的临近部后,绕该螺丝孔105a向下方迂回并与和座构件105的与前叉3的外周面相接的内周部连续。
另外,上述槽105d的位于螺丝孔105a的下侧的槽部分105f的横截面形成为大致半圆形。上述槽105d的沿突出部105b的轴线方向的槽部分105e也可以不形成为槽而形成为将另一方的座构件106侧封闭的孔。上述槽105d的槽宽或代替上述槽105d的孔直径比上述方向指示灯线104的直径稍大。
如图7所示,上述另一方的座构件106,在外侧部侧(方向指示灯支承基部103a侧)设有在上述一方的座构件105的突出部105b的切缺平面105c上抵接着结合面106b、同时将外端部106c与上述方向指示灯支承基部103a抵接而与上述突出部105b一起形成圆柱状的突出部102b的突出部106d。而且,在另一方的座构件106的内侧设有槽106e,该槽106e其一端侧与上述一方的座构件105中的槽部分105f相连,在沿与方向指示灯座102的轴孔102a的方向S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后在另一端侧(与上述突出部106d相反的侧)向下方开口。
上述槽106e由环状槽106g、槽部分106i、槽部分106m构成,该环状槽106g具有比上述方向指示灯线104的直径稍大的槽宽和槽深,并且沿与上述前叉3相接的圆弧状内周面106f的周向形成,上述槽部分106i与上述环状槽106g的一端侧(具有上述突出部106b的侧)相连并沿与一方座构件105相接的另一方的座构件106的抵接面106h形成,具有比上述方向指示灯线104的直径稍大的直径的半圆形状的横截面,上述槽部分106m形成在与一方的座构件105相隔间隙105g地面对的另一方的座构件106的相对面106j的附近位置,其上端(在图7中的下端)与上述环状槽106g的另一端侧(与具有上述突出部106b的侧相反的侧)相连,其下端(在图7中的上端)具有开口于另一方的座构件106的下端面(图7中的上端面)106k上的比上述方向指示灯线104的直径稍大的槽宽和槽深。
上述一方的座构件105的槽105d和另一方的座构件106的槽106e构成在方向指示灯座102的内部穿过方向指示灯线104的导线穿过孔108,在该导线穿过孔108中,从上述方向指示灯103的方向指示灯支承基部103a导出的方向指示灯线104在穿到突出部105b的槽部分105e中后,迂回螺丝孔105a而从槽部分105f、106i通过环状槽106g绕前叉3的外周部半周经过槽部分106m而从另一方的座构件106的下端取出到外部,朝向所需的部位配线。
在方向指示灯座102的突出部102b(突出部105b、106b)与方向指示灯103的方向指示灯支承基部103a的安装部上设有密封件(图未示),用于防止雨水通过上述导线穿过孔108进入方向指示灯103的内部。
另外,上述前方向指示灯5表示的是安装在前叉3的右侧(相对于机动二轮车1的行走方向的右侧)的管上,但是,安装在前叉3的左侧的前方向指示灯(方向指示灯装置)除了与右侧的方向指示灯5相互错开着的点之外,其构成是相同的。
在上述牌照板安装部19上安装着牌照灯110和由它照明的牌照板(号码板)111。
如图8所示,在后挡泥板13的后端部固定着安装板114,该安装板114在与大致棱形的开口部112对应的里面侧在上方具有三个阴螺纹构件113,并且围着上述开口部112的周缘在表面侧固定安装着大致棱形环状的缓冲橡胶115,牌照灯110中的带有圆倒角的大致棱形状的灯罩116(参照图9)在沿该缓冲橡胶115的周围形成的环状槽115a中安装着周缘,覆盖着上述开口部112。
另外,在上述灯罩116上,在上方设有穿过上述阴螺纹构件113用的三个通孔116a,在其下方设有灯收容部116c,该灯收容部116c在其上部具有从上方看车体的后方侧成为凸部的大致圆弧状或凸部带有圆角的三角形的开口116b,在该灯收容部116c中收容着牌照灯110的灯本体117。另外,穿过上述灯罩116的通孔116a的上述安装板114的阴螺纹构件113上由螺栓118a固定着安装板118,上述牌照板111通过支承板119安装在该安装板118上。
上述灯本体117具有基座120、灯123、透镜124,该灯123螺纹旋合在灯座121上,并穿在设在上述基板120上的卡口式的安装孔121中而被固定在该基座120上,上述透镜124包围着该灯123地固定在上述基座120上。上述透镜124由从上方看车体的后方侧成为凸部的大致圆弧状或凸部带有圆角的三角形状的水平的上面部125、与该上面部125的周围相连并朝向下方去的垂直状的侧面部126、沿上面部125和侧面部126的基部连续的筒状的胴面部127构成,沿车体的中心线的断面是一边(斜下方)开放的大致五角形状,上述胴面部127的自由端的局部部位由焊接等与上述基座120的表面接合,由此,透镜124与基座120结合为一体。
另外,如图10所示,上述透镜124的上面部125的外形从上方看为车体的后方侧成为凸部的大致圆弧或凸部带有圆角的三角形状,其基部侧的一方(与灯泡123相邻的内侧)的透镜面125a上设有棱镜128,另一(从灯泡123离开的外侧)的透镜面125b为平滑面。其棱镜128是将相对车体的中心线平行地朝向的棱镜要素128a沿相对该中心线垂直的方向排列多个而构成的。各棱镜要素128a形成为将其顶部朝向灯泡123侧突出的前后方向长的四棱锥形状,在上述上面部125的透面部125a上一体地形成着所谓的鱼眼切面。
另外,上述侧面部126形成为基本沿上面部125的外形的曲面,在与上述灯泡123相邻的侧的内面的上方侧设有反射面126a,该反射面126a在到达上述棱镜128的接近部的曲面的整个范围上进行反射灯泡123的光的粗面加工。
上述构成的灯本体117在将上述透镜124的凸部朝向车体后方、并将上面部125朝上的状态下,插入上述灯罩116的灯收容部116c中,使上面部125露出于开口116b,同时将侧面部126与灯收容部116中的、形成为与透镜124的侧面部126同样的曲面的后壁面116d的背面侧相接触,通过由图中未示的螺栓将上述侧面部126固定在上述后壁面116d的背面上,而将灯本体117安装在灯收容部116c中。另外,图中的符号129是覆盖灯泡123的灯座122侧的背面盖,将其上端侧插入上述安装板114的结合孔中并安装固定,将下端侧用螺栓130固定在安装板114上。
以下,参照图11说明用于将牌照板111安装在牌照板安装部19上的上述安装板118和支承板119。
上述安装板118用稍微横长且具有突出部118b、118b的大致矩形状的板材形成,该突出部118b、118b在下端部侧向左右突出,在其中央部在下方设有横长的大致矩形的缺口部130,并且在该缺口部130的上方设有三棱锥状的凹部131,另外,在从该凹部131与其上方相连地设置扁平的凹部132上开有螺栓孔132a。
相当于上述凹部131的三棱锥的底面的三角形状的安装板部131a其车体的前方侧变高地倾斜着,在相当于三角形的各顶部的位置附近开设着三个螺栓孔131b,从该螺栓孔131b穿过的上述螺栓118a与固定在上述牌照板安装部19的安装板114(参照图8)上的上述阴螺丝构件113螺纹配合并紧固,将上述安装板118在将其板面与上述牌照灯110的灯本体117的前方上部垂直的状态下安装在牌照板安装部19上。
另外,在上述安装板118上,在上述缺口部130的上端附近的两侧的对称位置上设有牌照板安装用的螺栓孔133、133和处于其稍上方的横向长的长孔134、134,同时在该长孔134、134的上方设有下侧为四方形孔135、135、上侧为纵长的滑动孔136、136,该滑动孔136、136与上述四方形孔135、135相连并向上方延伸到安装板118的上端附近,另外,在上述缺口部130的两侧的比上述螺栓孔133更下方的位置设有反射板安装用孔137、137。
另外,上述支承板119是由具有与上述安装板118的上半部的宽度相同宽度的横长的矩形板材形成,在其中央,在前面119a上突出地设有与上述安装板118的凹部132的后面抵接的座部138,同时,开设有贯通该座部138的纵长的螺栓孔134,另外,在后面119b上将上述螺栓孔139的周围形成为凹部而形成座面140。
另外,在上述支承板119的后面119b上在上端部的两侧的对称的位置上设有钩片141、141,该钩片141、141向后面侧突出并向下弯曲,同时在下端部附近的两侧的对称位置设有向前面119a侧突出的横断面为T字状的结合部142、142。该结合部142、142形成为可通过上述安装板118的四方形孔135、135的正面看为四方形,上述结合部142的T字状的纵边部142a穿到上述安装板118的滑动孔136中,T字状的横边部142b可与安装板118的前面结合。
而且,在上述那样的形成的安装板118和支承板119中,在将支承板119的结合部142、142穿过安装板118的四方形孔135、135并将两者背靠背接触后,将支承板相对安装板118向上方滑动,支承板119的结合部142、142的纵边部142a穿在安装板118的滑动孔136、136中,横边部142b与安装板118结合,安装板118与支承板119在前后不相对活动。在该状态下,在决定了支承板119相对于安装板118的高度位置后,将安装螺栓143从支承板119的后面侧穿入上述螺栓孔139和安装板118的螺栓孔132a,在安装板118的前面侧旋合螺母进行临时固定,将支承板119支承在安装板118上。
接着,将牌照板111使其上端侧与上述支承板119的钩片141、141的内侧接触地与支承板119的后面对接,将设在下端部的两侧的螺栓孔111a、111a与上述安装板118的螺栓孔133、133或长孔134、134对齐后,从牌照板111的后面侧将安装螺栓144穿在其中,在安装板118的前面侧拧上螺母进行紧固,从而将牌照板111固定在安装板118上。
在上述牌照板111的螺栓孔111a、111a与安装板118的螺栓孔133、133或长孔134、134对齐时,通过滑动孔136、136和结合部142、142的配合而将支承板119相对安装板118向上下进行移动调节,在两者的孔对齐时,将穿在上述支承板119的螺栓孔139和安装板138的螺栓孔132a中的临时紧固着的安装螺栓143正式紧固而将支承板119牢固地固定在安装板118上。
另外,上述安装板118和支承板119通过使用黑色材质的材料或在适当的材料上涂敷黑色涂料而将其色调形成为黑色,组合安装板118和支承板119而构成的牌照板用安装面为了与根据二轮车目的地而不同的规格的牌照板111相对应而设定为充分大的宽度尺寸和高度尺寸,牌照板111的背面不由刹车灯单元18内的尾灯145直接照射,该刹车灯单元18在安装板118和支承板119的前方安装在后挡泥板13上。
如图12所示,对由散热器10进行的发动机冷却及与其相附随的气化器的加温装置201进行说明,在上述发动机9的变速器40的侧部配设着冷却水泵202,该冷却水泵202的排出口通过发动机冷却水配管203与上述发动机9的图12中的右侧的气缸部36的发动机冷却水流入口连接。在该右侧流入气缸部36的发动机冷却水在通过形成在该气缸部36的壁部上的图中未示的冷却水套后被分为二,其中之一方到达形成在与该气缸部36的发动机冷却水流入口相反侧的发动机冷却水流出口,而另一方到达形成在其上方的右侧的气缸盖部37的上面部的发动机冷却水流出口。
右侧的气缸部36的发动机冷却水流出口通过发动机冷却水连通管204与左侧气缸部36的发动机冷却水流入口连接。流入该左侧的气缸部的发动机冷却水在通过了形成在该气缸部36的壁部中的图中未示的冷却水套后,到达形成于其上方的左侧的气缸盖部37的上面部的发动机冷却水流出口。而且该左侧的气缸盖部37的发动机冷却水流出口通过发动机冷却水配管205与配置在主管22的下方的恒温阀206的阀壳的流入口连接。另外,上述右侧的气缸盖部37的发动机冷却水流出口通过发动机冷却水配管207与恒温阀206的阀壳的流入口连接。
恒温阀206的流出口通过发动机冷却水配管208与散热器10的上部流入口连接,散热器10的下部流出口通过发动机冷却水配管209与上述冷却水泵202的吸入口连接。
从连接上述左右的气缸部36、36的发动机冷却水连通管204分支出气化器加温配管211,该气化器加温配管211的前端与形成在气化器212上的发动机冷却水流入口连接着。另外,从设在气化器212上的发动机冷却水流出口延伸出气化器加温配管213,该下游侧的气化器加温配管213通过合流部215与旁配管214连接,该旁配管214连接上述恒温阀206的阀壳的流出口和上述冷却水泵202的吸入口。
在此,上述发动机冷却水配管203、发动机冷却水连通管204、发动机冷却水配管205、207、208、209构成作为连接发动机9和散热器10的循环路线的散热器配管。另外,该散热器配管的发动机冷却水配管208、208的内径比旁配管214的内径大。
另外,上述恒温阀206是根据流动在其内部的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进行开闭,例如,在“闭”时,将发动机冷却水配管205、207不与发动机冷却水配管208连通而只与旁配管214连通,在“开”时,将发动机冷却水配管205、207与发动机冷却水配管208及旁配管214双方连通。
而且,伴随着发动机9的起动,冷却水泵202起动,但在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未到达规定温度时,恒温阀206处于关闭的状态,发动机冷却水在从冷却水泵202经过发动机冷却水配管203、左右的气缸部36,发动机冷却水配管205、207、恒温阀206的阀壳、旁配管214再返回冷却水泵202的路径中循环。
这时,通过右侧的气缸部36后的适当地被加温的发动机冷却水在通过了发动机冷却水连通管204时,其一部分被分支后通过气化器加温配管211被导引到气化器212,加温该气化器212。加温后的发动机冷却水经过气化器加温配管213及旁配管214再返回到冷却水泵212。
其后,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上升,当超过了规定温度时,打开恒温阀206。于是,打开从发动机冷却水配管205、207通过发动机冷却水配管208到达散热器10,从其处经过发动机冷却水配管209再返回到冷却水泵202的路径,发动机冷却水也向该路径循环。开始使用散热器10进行发动机冷却。
这时,由于配管阻力的关系,流动在上述旁配管214中的发动机冷却水的流量减少,流动在通过散热器10侧的路径(散热器配管系统)的发动机冷却水的流量变多。因此,流动在气化器212中的发动机冷却水的流量必然减少,不会将气化器212加热到必要以上。
接着对车体大致中央的发动机辅机类的配置构造及点火开关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在安装在车架2的横管30上的托架45上以横架在车架2的左右一对管件24、27的方式安装着用于支承发动机9的发动机吊件220。另外,在左右中心管30的前侧由安装在发动机吊件220和中心管27上的托架222支承并安装着中心罩221(参照图17)。
在此,发动机吊件220除了支承着发动机9和中心罩221之外,还具有支承点火开关223的功能。对此在以后进行详述。
如图15~图18所示,中心罩221是由树脂制造,其具有形成为大致方形的板状部225和立起部226,该立起部226在该板状部225的左右以该中心罩221安装在车架上时以车体为基准向后方延伸的方式被设置着。如图17所示,在左右的立起部226上分别在其上下设有被安装固定孔227,这些被安装固定孔227在被与形成在上述发动机吊件220和托架222上的安装固定孔对齐的状态下由螺栓等的适当的固定机构固定,由此,该中心罩221被固定在车架2上。
中心罩221也不限定于是树脂制造,也可以是用铝合金等的金属制造。
如图15所示,在中心罩221的板状部225的上部隔开适当的间隔设有两个零件安装孔228,在该零件安装孔228上通过螺栓等的固定机构安装着点火线圈229。另外,如图16~图18所示,在板状部225的下部沿上下方向隔开适当间隔设有以车体为基准向后方延伸的舌片安装固定部230,该舌片安装固定部230通过插入并安装固定在形成在燃料泵231的侧方的结合孔232上而在横置的状态下将燃料泵231安装在中心罩221上。另外,在图13中,223是从燃料箱14通过过滤器234向燃料泵231供给燃料的管,235是从燃料泵231向气化器212供给燃料的管。
如图19所示,上述发动机吊件220形成为大致棱形,在该图的右侧(在组装车体时车体后方)的端部附近上下隔着规定间隔地形成着被安装固定孔240,而且在上部中央形成着安装固定孔241,另外在左侧端部附近形成着安装固定孔242。被安装固定孔240是在与安装在车架2的横管30上的托架45的安装固定孔对齐的状态下通过螺栓等的固定机构被固定的部分,安装固定孔241是通过螺栓等的适当的固定机构安装固定中心罩221的下部的部分,安装固定孔242是通过螺栓等的固定机构安装固定发动机9的部分。
在发动机吊件220上设有向与发动机的悬架方向不同的方向(在图19中上方)延伸的延伸部244,在该延伸部244上在其长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形成着两个安装固定孔245,在这些安装固定孔245中通过支杆247安装着点火开关223(参照图13)。
如图20所示,支杆247在其右侧(组装时的后方)端部附近上下隔开间隔地形成着被固定在发动机吊件220上的被安装固定孔248,在其左侧端部附近形成着与点火开关229的安装孔对齐的安装固定孔249,另外,在其左侧缘部形成着在车体组装时向内方立起地被弯曲的加强部250。
另外,支杆247的被安装固定孔248与发动机吊件220的安装固定孔245对应。
接着对书类及工具的收纳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3、图14所示,在中心罩221的后方,在由车架2的中心管247、后管28、主车座15包围的部分上配置着蓄电池箱261。
如图21~图24所示,蓄电池箱261除了形成着收纳蓄电池的蓄电池收纳部261之外,还一体地形成着收纳书类和工具的书类·工具收纳部263。即,在该蓄电池箱261中,图21、图22中的右侧(车体组装时的后部侧)成为蓄电池收纳部262,其前侧为书类·工具收纳部263。
如图24所示,蓄电池箱261被分为下侧的箱本体264和盖265,该盖265为了覆盖上述箱本体264的被敞开的上方而由适当的固定机构固定在箱本体264上。另外,盖265被分为覆盖蓄电池收纳部262的上方第一盖266和覆盖书类·工具收纳部263的上方的第二盖267。其箱本体264和第一盖266及第二盖267分别由树脂吹塑成形而制作。
箱本体264由构成蓄电池收纳部262的第一箱状部分268和形成在该箱部分268的图21、图22中的左侧并构成书类·工具收纳部263的第二箱状部分269构成。在第一箱状构件268和第二箱状构件269之间设有分隔两者的隔壁270。而且,箱本体264由安装在外侧的支承杆271固定在车架2侧(参照图13)。
如图21、图24所示,在形成上述书类·工具收纳部的第二箱状部分269的侧方设有用于使书类S和工具T出入的开口273。上述书类·工具收纳部263被分为开口274附近侧和开口273的里侧,其收纳部中的与开口接近的侧是工具收纳部274,开口的里侧是书类收纳部275。
在第二盖267上一体地形成着开闭盖277,该开闭盖277用于封闭形成在工具收纳部274的图24中的下侧壁上的上述开口273。开闭盖277其在向箱本体264组装上时的与工具收纳部263的外壁角部相对的部分做成为薄壁部278,从该薄壁部278向外方被弯折着。另外,在开闭盖277上设有用于安装固定在箱本体264的安装固定部279上的锁定部280,通过锁定部280可维持封闭上述开口273的状态。图24是表示打开开口273将书类S和工具T收纳在书类·工具收纳部263中的步骤。
用于出入上述书类等的开口273在将该蓄电池箱261装入车架2上时,从中心管27和后管28之间的开口部分向外部露出地被定位。
接着对后挡泥板13进行说明,如图25所示,该后挡泥板13是由将铁板等的薄板构件冲压成形为断面为U字状的构件,具有沿着后轮12的外周面并与后轮12隔开适当间隔地配置着地圆弧面部301和形成为从该圆弧面部301的左右两个缘部分别向后轮的中心轴线侧延伸的大致扇子状的左右侧面302。
另外,在后挡泥板13上在其圆弧面部301和左右侧面302的所需部位分别设有作为被安装部的安装固定孔303,通过在该安装固定孔303中穿上例如螺栓并由螺母紧定而将该后挡泥板13安装在车架2上。在此,上述安装固定孔303形成在后挡泥板13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
另外,在作为后挡泥板13的侧面302的从形成着成为上述被安装部的安装固定孔303的部分离开的位置即后端部形成着幅宽304,幅宽部304其宽度尺寸Wa比另一侧面302的宽度尺寸Wb大。而且,在幅宽部304上相互隔开适当的间隔形成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三条凹部305。由这些凹部305构成的加强部306形成在比后挡泥板的侧面302的宽度方向中央更靠近侧面的开放缘侧即内方的位置。
另外,这些凹部305是在冲压加工该后挡泥板13时一体地被成形的。
如图26、图27所示,在上述各气缸体38的气缸盖部37上分别连接着用于消除发动机9的排气声的消音器。与前侧的气缸体38的气缸盖部37连接的消音器501具有与气缸盖部37连接的排气管部502和比该排气管部502直径大的进行消音的消音器部503。该消音器501的排气管部502从与气缸体38相对的连接端部向下方延伸,在发动机9的下侧弯曲后沿曲轴箱39及变速箱40的下部向水平后方延伸,在变速箱40的后侧与消音器部503连接。该消音器503配置在车体的右侧。另外,在该消音器501中,相对排气管部502独立地制作的组装在该排气管部502的中间部的催化剂支承部504上配置着图中未示的三元催化剂,用于提高由直到活性化之前的时间缩短化而带来的起动时的催化性能的提高。
另外,连接在后侧的气缸体38的气缸盖部37上的消音器506也具有与气缸盖部37连接的排气管部507和比该排气管部507直径大的进行消音的消音器部508。该消音器506的排气管部507从与气缸体38相对的连接端部向下方延伸,在沿变速箱40的上部向后方且斜下方延伸后向水平后方延伸,并与消音器部508连接。该消音器部508配置在作为与上述消音器部503相同侧的车体的右侧。另外,在该消音器506中也在相对排气管部507独立地制作的组装在该排气管部502的中间部的催化剂支承部508上配置着图中未示的三元催化剂,用于提高由直到活性化之前的时间缩短化而带来的起动时的催化性能的提高。
二根消音器501及506其消音器部503和消音器部508相互上下间隔地水平被配置着。另外,下侧的消音器部503其后端部水平延伸到与后轮12的轴线接近的位置,上侧的消音器部508水平延伸到比消音器部503更靠后侧。
而且,如图27所示,下侧的消音器501的消音器部503配置在后摆臂部11的右侧的叉部46的垂直下方。即,该消音器部503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后摆臂部11的右侧的叉部46向下侧偏移若干,而且在左右方向上其一部分与后摆臂部11的右侧的11部46重叠。
另外,上侧的消音器506的消音器部508配置在比下侧的消音器部503更靠车体的左右方向中的外侧,配置在后摆臂部11的叉部46的右方外侧。即,该消音器部508在上下方向上其一部分与后摆臂部11的右侧的叉部46重叠,并且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后摆臂部11的11部46向外侧偏移。
在此,下侧的消音器部503和上侧的消音器部508通过螺栓固定分别固定其上的连接构件510而相互被连接固定。
另外,在上侧的消音器部508上在其后摆臂部11侧固定着止挡构件511。该止挡构件511,在翻倒时当上下的消音器501、506向左右方向中的车体侧变形时与后摆臂部11接触而限制上侧的消音器506进一步向左右方向中的车体侧变形,其结果,限制了与上侧的消音器506连接的下侧的消音器501进一步向左右方向的车体侧变形,防止该下侧的消音器501的消音器部503与后轮12的盘式刹车器的盘512接触。
在上述的车架2的右侧的下降管33的下部前端部安装着图28及图29所示的刹车输入装置520。
该刹车输入装置520具有螺栓固定在下管33上的踏板托架521和由焊接固定在踏板托架521上的一体支杆519,该一体支杆519具有向上方延伸的主气缸支承部522和刹车枢轴座部523。
另外,该刹车输入装置502具有刹车枢轴(支承轴)524、刹车踏板525、刹车臂(作动构件)526,该刹车枢轴在沿左右方向的状态状将其两端可旋转地支承在刹车枢轴座部523上,该刹车踏板525固定在该刹车枢轴524的车体右侧的一端部,该刹车臂526可摆动地连接在刹车枢轴524的车体侧的另一端部。这样配置的结果可使刹车踏板525与车体较远离地配置在车体的右方外侧位置。
在此,刹车踏板525具有踏板板部550、踏板杆部551和销552,该踏板板部550用于由驾驶员导入踏力,上述踏板杆部551其基端侧可转动地支承在车体侧,并从该基端侧向前斜上方延伸出而且在其前端侧可摇动地支承着踏板板部550,上述销552用于将踏板板部550支承在踏板杆部551上。
另外,刹车输入装置520具有夹装在刹车臂526与一体支杆519之间的回位弹簧527、安装在主气缸支杆部522的后侧并且其输入部528与刹车臂526连接的主气缸(作动部)529、安装在主气缸支杆部522的上端部并在与主气529之间进行刹车液的给排的储油箱530。在此,主气缸529配置在车架2的下降管33的左右方向中的外端部的内侧(车体内部侧)(图中未示)。
另外,踏板托座521在配置在刹车踏板525的附近的状态下支承着用于承载驾驶员的脚的踏板(踏板构件)531。即使在没有设置刹车输入装置520的车体左侧也设有踏板托座521,由该踏板521支承着用于承载驾驶员的脚的踏板531。
在上述的刹车输入装置520中,当驾驶员踏下刹车踏板525时,刹车踏板525与将其连在一端部的刹车枢轴524一体转动,使与刹车踏板525相离地连接在该刹车枢轴524的另一端部的刹车臂526一体地转动。由此,刹车臂526将主气缸529的输入部528向上方推压,使主气缸529产生刹车液压。
如图28~图32所示,上述刹车踏板525包括踏板板部550、踏板杆部551、销552、弹簧553及防止销552脱出用的垫圈554。上述踏板板部550用于由驾驶员导入踏力,上述踏板杆部551其基端侧可转动地支承在车体侧,并从该基端侧向前斜上方延伸出而且在其前端侧可摇动地支承着踏板板部550,上述销552用于将踏板板部550支承在踏板杆部551上,上述弹簧553将销552插入其内侧并将踏板板部550向摇动方向中的一侧弹压。
踏板杆部551将其基端部固定在沿其左右方向配置的刹车枢轴524的车体中的外侧的端部位置,其结果具有可转动地支承在车体侧的伸出部556。该伸出部556是板状的构件,在将其厚度方向沿左右方向、而且从其基端侧向前斜上方延伸出的状态下其基端侧与刹车枢轴524连接。
踏板杆部551在其伸出部556的伸出前端侧具有沿与该伸出部556交叉的方向设置的、可摇动地支承上述踏板板部550的支承部557。该支承部557是板状,在将厚度方向沿伸出部556的长度方向的状态下从伸出部556的前端向右方向延伸出再从其前端向上突出。这些伸出部556和支承部557形成为一体,具体地讲,通过将形成为板状的构件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
支承部557在其突出于其前端侧的上方的突出部558上形成着贯通其厚度方向的孔部559。
踏板板部550具有面状的一对踏面形成部561、一对安装部562、连接部563,该踏面形成部561其表面侧由驾驶员踏的橡胶等的罩560覆盖,上述一对安装部562从该踏面形成部561向与罩560相反的方向延伸,在配置于踏板杆部551的支承部557的两侧的状态下可摇动地安装在支承部557上,上述连接部563在与踏面形成部561相反的一侧连接一对安装部562彼此间。
上述一对踏板形成部561形成为长方形,从与各安装部562的连接部563相反侧的端缘部相互构成同一平面地向相反方向延伸。一对踏面形成部561将宽度方向沿该延伸方向。
另外,一对安装部562具有倾斜部564,该倾斜部564构成为从踏面形成部561的伸出量越向踏面形成部561的长度方向中的一侧越变小的倾斜形状,只在该倾斜部564上形成连接部563,在未形成着该连接部563的安装部562的部分上形成着贯通两安装部562的孔部565。
该一对踏面形成部561、一对安装部562及一个连接部563形成为一体,具体地讲,通过弯曲加工形成为板状的构件而形成。
而且,在将踏板板部550的一对安装部560配置在踏板杆部551的支承部557的两侧的状态下,将销552插入安装部562的孔部565及支承部557的孔部559中,再将销552配置在内侧地设置弹簧553,在该销552上结合垫圈554,由此将踏板板部550支承在踏板杆部551上。
这时,通过在与踏板杆部551中的支承部557的伸出部556相反侧的抵接部566上抵接踏板板部550的连接部563,决定踏板板部550相对踏板杆部551的一方的摆动极限位置,而且,踏板板部550由弹簧553的弹力而被向使连接部563与抵接部556抵接的方向弹压。即,在处于该摆动的极限位置时,在踏板部550的通常状态下,在该通常状态中踏板板部550成为沿车体的左右方向的状态。而且,在从下侧对踏板板部550施加若干力时,踏板板部550的右端侧向上方移动地进行转动。
上述的踏板(踏板装置)531是用于承载驾驶员的脚的构件,如图33和图34所示,具有驾驶员承载脚的载置部580、从该载置部580向下方突出的并在车体倾动时接地的倾斜传感器581。
载置部580形成为与其长度方向平行的一端缘部侧的两角部被弯曲的大致平板状,在与其长度方向平行的另一端缘部形成着自由转动地支承在踏板托架521上的安装部582。即,如图28所示,在踏板托架521上形成着在沿大致铅垂的方向的状态下配置在前后的一对支承部583,在这些支承部583上可转动地安装着踏板531的安装部582。在此,安装在踏板托架521上的状态下的踏板531将其长度方向沿车体的长度方向并从车体向左右方向中的外方突出,从该状态可向使突出前端侧位于上方的方向摆动。
在载置部580的下面侧且与安装部582相反的侧,在车体中的前后方向的前后两侧位置分别形成着从载置部580向下方突出的倾斜传感器581。各倾斜传感器581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上长,而且形成为沿载置部580的角部若干弯曲的形状,构成为相互镜面对称的形状。在此,倾斜传感器581其在车体倾动时接地的下面的接地面部584构成为大致平面状。
而且,踏板531一体地形成着这些载置部580和两处的倾斜传感器581。即,踏板531例如是由模铸铝合金而成,在模铸时一体地成形载置部580和两处的倾斜传感器581。
车体中的左右踏板托架521的支承部583的构造是相同的构造,因此,在左右的踏板托架521上安装着相同形状的踏板531。
对于在后部侧载置在上述后挡泥板13上的主车座15的更后侧载置在后挡泥板13上的搭乘者车座16,将该搭乘者车座16的前部安装在后挡泥板13上的构造如图35和图36所示,在后挡泥板13上安装着安装支承杆600,用该安装支承杆600支承搭乘者车座16的左右两侧部。
主车座15形成为在其后部侧形成着俯视为V字状、侧视也是V字状尖的突部601的形状(所谓的手枪名射手型)其前部侧载置在车架2上,其后部侧载置在后挡泥板13上。而且,在该状态下主车座15其前部侧由螺栓固定在燃料箱14的附近的车架2上,同时其后部侧也由螺栓固定在安装在车架2上的支杆等上(未图示)。
用安装搭乘者车座16的安装支承杆600与主车座15的凸部的俯视形状相吻合地具有构成俯视为V字形状的中间部602,另外,具有从该中间部602的两端分别向相同方向弯曲的支承部603。而且,安装支承杆603在将中间部602顺沿主车座15的凸部601的外侧的状态、即将支承部603配置在比中间部602更前侧的状态下,在中间部602处由螺栓固定在后挡泥板13上。这时,安装支承杆600的两支承部603成为其厚度方向沿车体的左右方向并从后挡泥板13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的状态,而且,成为在前后方向上与主车座15的凸部601重合的状态。
搭乘者车座16在其前部形成着凹部604,以便可以覆盖固定在后挡泥板13上的主车座15的尖形状的凸部601,另外,在其后部下面上安装着后部支承杆605。另外,在搭乘者车座16在其前部的左右两侧设有安装部607。而且,搭乘者车座16在将主车座15的凸部601嵌合在其凹部604中的状态下载置在后车座13上的状态中,其左右两侧的安装部607分别由螺栓固定在安装在支承杆600的左右两侧的支承部603上,另外,其后部侧由后部支承杆605安装在后挡泥板13上。在将搭乘者车座16的左右两侧的安装部607安装在安装支承杆600的左右两侧的支承部603上时,张设在搭乘者车座16的表面上的车座皮带608其两端部也连接在支承部603上。即安装支承杆600还支承着车座皮带608。在此,搭乘者车座16的形成着凹部604的前部其厚度由于该凹部604而变薄,但是通过与主车座15的凸部601重合,在实质上成为它们相加的壁厚。
如图37所示,在上述的燃料箱14上在其上面侧安装着支承构件620,通过该支承构件620等安装着表面上形成着电镀层的主罩621。在主罩621上如图38所示地在其前后设有开口部622、623,后侧的开口部623形成为圆形状,前侧的开口部622形成为从扇形去除了中心侧小的扇形的形状。在这些开口部622、623的内侧配设着仪表(在图37中只表示着配设在前侧的开口部622中的仪表625)。
另外,在仪表罩621的前侧的开口部622的后部侧的端缘部626上形成着随着向前方去变低的倾斜着的断面形状(沿前后且铅垂的断面形状)是直线状的倒角部627。而且,配置在该开口部622内的仪表625其上面部628的后部侧的端缘部629的高度位置在倒角部627的下端部630的高度位置以下。
另外,在与仪表罩621的倒角部627的后部相连的上面部632的前方延长上配置着开口部622的前部侧的端缘部633。另外,仪表625的上面部628的前部侧的端缘部634几乎与开口部622的前部侧的端缘部533的高度位置一致。
以上的结果,仪表625的上面部628的角度与仪表罩621的倒角部627及与该倒角部627的后部相连的上面部632不同,具体地讲,与倒角部627的后部相连的上面部632其前侧位于上侧地以规定角度倾斜着,倒角部627其前侧位于下侧地以规定的角度倾斜着,仪表625的上面部628以比与倒角部627的后部相连的上面部623大的规定角度其前侧位于上侧地倾斜着。
焊接在支承着前叉3的车架2的头管21上的接点管接头32如图39~图41所示地具有角筒状的嵌合部641和圆筒状的一对下部嵌合部642,该角筒状的后部嵌合部641在其一侧设有将圆筒沿轴线平行地切断的安装部640,并相对于该安装部640向反方向延伸出,上述一对下部嵌合部642从安装部640与嵌合部641之间相互呈镜面对称地延伸出。该接点管接头32是由白心可锻铸铁形成的一体成形件,它可以用芯子成形为比较自由的形状,而且可以由脱碳处理充分地获得焊接强度。
而且,在安装部640处将该接点管接头32焊接在头管21上,通过焊接其安装部640的全周而将接点管接头32固定在头管21上,通过在该接点管接头32的角筒状的后部嵌合部641的内侧嵌合角筒状的副管34,沿其全周焊接它们而将副管34固定在接点管接头32上。通过在该接点管接头32的圆筒状的各下部嵌合部642的内侧分别嵌合圆筒状的下降管33,沿全周焊接它们,将两下降管33固定在接点管接头32上。另外,通过用白心可锻铸铁形成接点管接头32,如上所述地插入副管34及下降管33并由焊接结合,可以不需要对位地焊接副管34和下降管33。而且,接点管接头32被燃料箱14和前叉夹着,配置在外观上显眼的部分上,但是可以形成为副管34和下降管33相连的形状而使外观良好。
从支承前叉3的车架2的头管21通过接点管接头32向两方向分支并下降延伸出的左右一对下降管33分别具有从头管21向下方延伸的下方延伸部650、从该下方延伸部650的下部向后方弯曲的弯曲部651、从弯曲651的下部向后方延伸的后方延伸部652,散热器10在收纳在左右一对下延伸部650之间的状态下被支承着。
即,散热器10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将其长度方向沿下降管33的下方延伸部650,并且沿全长与下方延伸部650在前后方向上重合,被支承下方延伸部650上。
在散热器的后侧即发动机9侧设有风扇653,在散热器10的前侧安装着具有开口部654a的另外的罩654。在散热器10的上面部655的左右方向中的中央部向上方突出地设有导入口部657,该导入口部657安装着流动冷却水的水管656。在散热器的下面部658的左右方向的一侧上向下方突出地设有排出口部660,该排出口部660安装着流动冷却水的冷却水管659。在此,在导入口部657中通过冷却水管656从发动机9侧导入冷却前的冷却水,从排出口部660通过冷却水管659朝向发动机9侧排出冷却后的冷却水。
在散热器10的上部,在朝向上侧的上面部655上朝向上突出地设有左右一对的上部支承部662。另外,在散热器10的上侧设有上部安装构件663,该上部安装构件663被支承在左右下方延伸部650上,用于连接左右下方延伸部650彼此间。而且,散热器10的左右一对上部支承部662都由螺栓固定在上部安装构件663上。由此,散热器10其上部被固定在下方延伸部650上。
在散热器10的下部,在朝向下侧的下面部658上,在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具体地讲在右侧设有向下方突出的下部支承部665,该下部支承部665被支承在发动机吊件(支承构件)664上,该发动机吊件664用于将发动机9支承在下降管33的托架42上。
即,用于将发动机9支承在下降管33上的发动机吊件664形成为图42所示的形状,具有主板部669、支承板部670,该主板部669上形成着安装孔667和支承孔668,该安装孔667由螺栓固定在由焊接固定在图40所示的下方延伸部650的后侧上的托架42的上下的固定部666上,上述支承孔668在由这些安装孔667固定在下降管33和托架42上的状态下配置在安装孔667的后方,并在形成着用螺栓固定在发动机9的曲轴箱39的前端部,上述支承板部670从该主板部669向前方延伸用于支承散热器10。
在支承板部670上,在其前端侧形成着支承孔672。在该支承孔672中安装着金属封油环673,在该金属封油环673内侧的嵌合孔674中插入散热器10的下部支承部665。由此,散热器10的下部被支承在下方延伸部650上。
而且,如上所述,在支承于两下方延伸部650上的上部安装构件663上由螺钉固定着两上部支承部662,在安装在车体的右侧的下降管33上的发动机吊件664的金属封油环673上插入下部支承部665的状态下,散热器10在左右的下方延伸部650之间将其长度方向沿下方延伸部650,而且成为沿其全长在与下方延伸部650在前后方向上重合的状态下被支承着的支承状态。另外散热器10其自身只通过上部支承构件662及下部支承构件665支承在下降管33上。
因此在处于该支承状态时,在散热器10的左右侧面部657与下降管33的两下方延伸650之间不配置一切连接它们的另外的支承构件。即,在由螺栓固定在下降管33的固定构件666上的状态下,发动机吊件664的主板部669作为整体位于下方延伸部650的后侧,该发动机吊件664不会位于散热器10与下方延伸部650之间。
上述的前方向指示灯(发光装置)5和后方向指示灯(发光装置)17也可以如下地构成。
前方向指示灯(发光装置)5和后方向指示灯(发光装置)17如图43~图45所示,具有发光装置本体694、罩695,该发光装置本体694具有合成树脂制的透镜692和壳体693;该合成树脂制透镜692具有透明性,它包括可透光的大致圆板状的发光正面部690和可透光的大致圆筒状的发光侧面部691;上述壳体693在其发光侧面部691的与发光正面部690相反的侧安装上述透镜692、并在其内侧配置着灯泡等的图中未示的发光部,上述壳体693不透明,上述罩695不透明,是相对独立的构件,它只覆盖着发光装置本体694的透镜692的发光侧面部691的一部分。在此,可透光的发光正面部690和发光侧面部691由于内部的发光部发光而对外部发光。另外,所谓发光正面部690的“正面”是指主发光方向,在是前方向指示灯5时,是车体的前方,在是后方向指示灯17时,是车体的后方。
罩695形成为其前端缘部696将发光侧面部691的侧视中的露出越往下侧越大的倾斜形状,换言之,形成为越往发光侧面部691的上面部侧越用大面积覆盖着的倾斜形状。该罩695与透镜692一起固定在壳体693上。另外,在罩695的表面和壳体693的表面上形成着相同颜色的电镀层。
如图46所示,也可以将罩695的前端缘部696形成为侧视为圆弧形状,以便使透镜692的发光侧面部691的侧视中的露出在上下方向中的中间部最大。
根据本实施例的仪表罩构造,由于在仪表罩621的开口部622的后部侧的侧缘部626上形成着随着朝着前方去变低的截面直线状的倒角部627,仪表625的上面部628的角度与仪表罩621的倒角部627及与倒角部627的后方相连的上面部632的不同,因此即使由仪表罩625的倒角部627及与倒角部627的后方相连的上面部632反光,也可进一步提高仪表625的辨视性。
由于仪表625的上面部628与仪表罩621的倒角部627及与倒角部627的后方相连的上面部632不构成同一平面,因此即使在仪表罩621与物体接触时,物体也难以接触到仪表625。即在使仪表625的上面部628的角度与仪表罩621的倒角部627及与倒角部627的后方相连的上面部632的不同时,如上所述,将仪表625的上面部628的后部侧的端缘部629的高度位置设定为倒角部627的下端部630的高度位置以下,将仪表625的上面部628的前部侧的端缘部634与处于和倒角部627的后方相连的上面部632的延长线上的开口部622的前部侧的端缘部633的高度位置一致,通过使各角度不同,可以将仪表625的上面部628比仪表罩621的开口部622的周围的上面部632更凹入。由此,即使物体接触时也可难以接触到仪表625的上面部628。
因此,在可以进一步提高仪表625的辨视性的同时,即使在物体接触时也可防止损伤仪表625。
如上详述,根据本发明的仪表罩构造,由于在仪表罩的开口部的后部侧的端缘部形成着随着朝向前方去变低的断面直线状的倒角部,使仪表的上面部的角度与仪表罩的倒角部及和倒角部的后方相连的上面部不同,因此即使在仪表罩的倒角部和与倒角部的后方相连的上面部反射光也可进一步提高仪表的辨视性。而且,由于仪表的上面部不会与的倒角部和与倒角部的后方相连的上面部构成同一平面,因此即使物体接触时也可难以接触到仪表。
因此,在可以进一步提高仪表的辨视性的同时,即使在物体接触时也可防止损伤仪表。
Claims (2)
1.一种仪表罩构造,该仪表罩构造具有仪表罩和仪表,该仪表罩配置在燃料箱上,并具有在内侧配设着上述仪表的开口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仪表罩的上述开口部的后部侧的端缘部形成着随着向前方去位置变低的截面直线状的倒角部,
相对于上述仪表罩的上述倒角部的角度及该倒角部的后方相连的上面部的角度,使上述仪表的上面部的角度不同,
仪表的上面部,相对于仪表罩的上面部位于下方,
在与上述仪表罩的倒角部的后部相连的上面部的前方延长上设置上述开口部的前部侧的端缘部,并且仪表的上面部的前部侧的端缘部基本与开口部的前部侧的端缘部的高度位置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罩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的所述上面部的后部侧的端缘部的高度设定为基本上与倒角部的下端部的高度相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82457/2001 | 2001-09-17 | ||
JP2001282457A JP4094264B2 (ja) | 2001-09-17 | 2001-09-17 | メーターカバー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05047A CN1405047A (zh) | 2003-03-26 |
CN1261326C true CN1261326C (zh) | 2006-06-28 |
Family
ID=19106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212788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1326C (zh) | 2001-09-17 | 2002-08-14 | 仪表罩构造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719327B2 (zh) |
JP (1) | JP4094264B2 (zh) |
CN (1) | CN1261326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50716A (ja) * | 2005-08-15 | 2007-03-01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自動二輪車のメーター取付構造 |
JP2007276624A (ja) * | 2006-04-06 | 2007-10-25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のメータ装置 |
JP2008024290A (ja) * | 2006-06-23 | 2008-02-07 | Yamah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 |
JP2009090885A (ja) * | 2007-10-10 | 2009-04-30 | Yamah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 |
US9597954B2 (en) * | 2015-01-27 | 2017-03-21 |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 Exhaust support system for an off-road vehicle |
JP6316463B1 (ja) * | 2017-01-24 | 2018-04-2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ユニッ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1026355B (it) * | 1974-09-10 | 1978-09-20 | Honda Motor Co Ltd | Perfezionamento nelle motociclette |
JP4108192B2 (ja) * | 1998-08-26 | 2008-06-2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用燃料タンク |
JP2000128052A (ja) | 1998-10-27 | 2000-05-09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のメータカバー構造 |
US6237710B1 (en) * | 1998-10-26 | 2001-05-29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Locking arrangement for motorcycle |
-
2001
- 2001-09-17 JP JP2001282457A patent/JP409426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
- 2002-08-14 CN CN02127884.9A patent/CN126132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8-16 US US10/219,763 patent/US671932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30052482A1 (en) | 2003-03-20 |
JP2003089378A (ja) | 2003-03-25 |
US6719327B2 (en) | 2004-04-13 |
JP4094264B2 (ja) | 2008-06-04 |
CN1405047A (zh) | 2003-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83514C (zh) | 车辆的后部构造 | |
CN1590728A (zh) | 摩托车的排气控制系统 | |
CN101045476A (zh) | 车辆尾灯单元以及配备有该尾灯单元的摩托车 | |
US20100328963A1 (en) | Lighting system | |
US9150268B2 (en) | Fuel tank and pump assembly, and motorcycle including same | |
US11407464B2 (en) | Front structure of saddle riding vehicle | |
JP5186469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ヘッドライト支持構造 | |
CN1496879A (zh) | 低位踏板式车辆的发动机装载结构 | |
US20180264993A1 (en) | Headlight structure of saddled vehicle | |
CN1314888C (zh) | 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 |
JP2007085235A (ja) |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マフラー | |
CN1261326C (zh) | 仪表罩构造 | |
CN1222436C (zh) | 两轮摩托车车架结构 | |
CN1280150C (zh) | 机动二轮车的前整流罩支承构造 | |
CN1235917A (zh) | 小型摩托车的脚蹬部结构 | |
CN1153716C (zh) | 自动摩托车 | |
CN1521036A (zh) | 用于小型车辆的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设备的安装结构 | |
CN1079758C (zh) | 机动二轮车的车架构造 | |
CN1153714C (zh) | 自动摩托车 | |
US7325952B2 (en) | Lamp and motorcycle provided with the lamp | |
CN1096983C (zh) | 小型摩托车的固定手柄设置部结构 | |
CN1270058C (zh) | 消音器 | |
CN1144720C (zh) | 车辆前部结构 | |
JP4118542B2 (ja) | ステップ装置 | |
JP2006015990A (ja) | 自動二輪車用半透明ボディパネ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28 Termination date: 20110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