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9337C - 小型车辆的发动机的进气量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小型车辆的发动机的进气量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49337C CN1249337C CNB021231419A CN02123141A CN1249337C CN 1249337 C CN1249337 C CN 1249337C CN B021231419 A CNB021231419 A CN B021231419A CN 02123141 A CN02123141 A CN 02123141A CN 1249337 C CN1249337 C CN 124933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throttle
- motor
- air
- coupler
- control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567 combustion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FGRBYDKOBBBPOI-UHFFFAOYSA-N 10,10-dioxo-2-[4-(N-phenylanilino)phenyl]thioxanthen-9-one Chemical compound O=C1c2ccccc2S(=O)(=O)c2ccc(cc12)-c1ccc(cc1)N(c1ccccc1)c1ccccc1 FGRBYDKOBBBPO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95 fuel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61 pathw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9/00—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8—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 F02D9/10—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having pivotally-mounted fla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小型车辆的发动机进气量控制装置,在小型车辆中,在节气阀阀体周围合理地配置控制燃料喷射的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及耦合器。在座椅2正下方的行李箱3和在其下方设置的发动机5之间,设置了具有进气通道17a和节气阀21的节气阀阀体17的小型车辆中,在节气阀阀体17的左右侧面的一个面上安装检测发动机5运转状态的传感器64、73、76和根据该传感器64、73、76的输出信号来控制发动机5的燃料喷射阀20动作的电子控制单元84,与电子控制单元84连接、并且结合口80a对着节气阀阀体17的左右侧面的另一面的耦合器80设置在节气阀阀体17的上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座椅正下方的行李箱和其下方的发动机之间,设置了与该发动机的进气口相连的进气通道、和具有开闭所述进气通道的节气阀的节气阀阀体的小型车辆的发动机的进气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特开2000-138975号公报中公开的小型车辆的发动机的进气量控制装置是大家知道的。
另外,例如日本特开平11-294216号公报中公开的发动机的燃料喷射控制装置也是大家知道的,该装置是在节气阀阀体的上部集中设置增压负压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处理这些输出信号的电子控制单元、及与电子控制单元进行输入输出的耦合器,并根据增压负压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等来控制发动机燃料喷射阀的动作的。
然而,当在前者的小型车辆的发动机的进气量控制装置上采用后者的燃料喷射控制装置时,电子控制单元和耦合器等就会大幅度地在节气阀阀体的上方突出出来,因此要避免与这些发生干涉就要被迫将其上方的行李箱的底部向上移,这样就会导致行李箱容量的减小,这是不被希望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有鉴于此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能使行李箱的底部尽可能保持在低的位置上,在阀体的周围合理配置燃料喷射控制用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和耦合器的前述小型车辆的发动机的进气量控制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于:依次于座椅的下方设置行李箱,于行李箱的下方设置发动机,在行李箱与发动机之间设置与该发动机的进气口相连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进气通道、和具有开闭此通道的节气阀的节气阀阀体的小型车辆中,在节气阀阀体的左右侧面的一个面上安装检测发动机运转状态的传感器和根据该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控制发动机的燃料喷射阀的动作的电子控制单元,在电子控制单元的上部设有耦合器,该耦合器与外部耦合器的结合口对着节气阀阀体的左右侧面的另一面设置在节气阀阀体的上方。
基于第一特征,通过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和耦合器的分散配置,即使是在节气阀阀体周围的狭小空间,也可以很容易地设置这些装置,特别是由于耦合器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实现扁平化,即使将其设置在节气阀阀体的上方,也无需将上方行李箱的底部大部分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实现行李箱容量的扩大化。
而且,由于耦合器与外部耦合器的结合口对着电子控制单元的相反侧,使外部耦合器对耦合器的连接不会影响到电子控制单元和发动机等,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其安装性和维修性良好。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在与进气通道垂直的左右方向上设置节气阀的阀轴,在该阀轴与电子控制单元相反侧的一端固定着节气阀鼓轮,与该节气阀鼓轮连接的节气阀拉线,是穿过耦合器结合口的下方设置的。
基于第二特征,可避免节气阀拉线和与耦合器连接的外部耦合器的线束的干涉,提高了安装性和维修性。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在第二特征的基础上,与节气阀鼓轮连接的节气阀拉线是从节气阀鼓轮向后方延伸,然后弯曲成U字状再向前方延伸设置的。
基于第三特征,即使节气阀阀体与发动机一同摇动,由于节气阀拉线中主要呈U字状的弯曲部不致过度弯曲,可以防止对节气阀拉线产生过度的应力,确保其耐久性。
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在第二或第三特征的基础上,在节气阀鼓轮上连接向节气阀的关闭方向对所述节气阀鼓轮施予紧力的回动弹簧、和抵抗该回动弹簧的紧力并受到节气阀操作部件的牵引从而将节气阀打开的一束节气阀拉线,该节气阀拉线是穿过节气阀鼓轮的下侧被拉出的。
基于第四特征,节气阀鼓轮以及耦合器的结合口不仅限于设置在节气阀阀体的同侧,在耦合器结合口的周围,可以确保不影响到节气阀拉线的比较大的作业空间,使外部耦合器向该结合口的连接可以容易地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装有本发明的进气量控制装置的自动二轮车的侧面图。
图2是图1中2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图2中3-3线剖面图。
图4是上述进气量控制装置的分解轴测图。
图5是该进气量控制装置的侧面图。
图6是图5中6的向视图。
图7是图5中7的向视图。
图8是图7中8的向视图。
图9是图7中9-9线剖面图。
图10是图5中10-10线剖面图。
图11是图5中11-11线剖面图。
图12是图5中12-12线剖面图。
图13是图12中旁通阀周围部分的放大图。
图14是图2中14-14线剖面图。
图15是图13中15-15线放大剖面图。
图16(A)是从旁通阀的计量沟槽侧所示的侧面图;图16(B)是从旁通阀的键槽侧所示的侧面图。
图17是图12中17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来介绍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装有本发明的进气量控制装置的自动二轮车的侧面图。图2是图1中2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3是图2中3-3线剖面图。图4是上述进气量控制装置的分解轴测图。图5是该进气量控制装置的侧面图。图6是图5中6的向视图。图7是图5中7的向视图。图8是图7中8的向视图。图9是图7中9-9线剖面图。图10是图5中10-10线剖面图。图11是图5中11-11线剖面图。图12是图5中12-12线剖面图。图13是图12中旁通阀周围部分的放大图。图14是图2中14-14线剖面图。图15是图13中15-15线放大剖面图。图16(A)是从旁通阀的计量沟槽侧所示的侧面图;图16(B)是从旁通阀的键槽侧所示的侧面图。图17是图12中17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首先,图1~图3中,自动二轮车1通过在双联式座椅2兼用做顶盖并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行李箱3的正下方配置动力单元4,而构成轻便式摩托车。动力单元4由使缸体6大幅度前倾的发动机5以及与向后延伸到该发动机5的曲轴箱9一侧的变速箱10一体连接的无级变速器8构成,该变速箱10的后端部支撑着驱动轮后轮16。
在自动二轮车1的车架11上,在支持行李箱3的左右一对上车架11a、11a、与从头管延伸出来的一对左右车架下舌11b、11b的朝向上的后端部相连接的连接部上设置上支架12、12,另一方面,在发动机5的曲轴箱9的上面形成一对左右的下支架13、13,在上部支架12、12上两端部可以摇动地受到支撑的曲柄状的发动机悬架14的中间部,可以摇动地支撑下支架13、13。这样,动力单元4由支架11可以上下摇动地支持着,在后部支架11、11与变速箱10之间,安装可以缓冲其上下摇动的反冲单元26。
在与缸体6的前端连接的缸盖7上形成输入端面向车体后方开口的进气口7a,将进气通道17a连接到该进气口7a上的节气阀阀体17通过连接管15安装在缸盖7上。同时,节气阀阀体17在行李箱3和发动机5上,其进气通道17a延伸在前后方向并且大致水平地设置。因此,节气阀阀体17是卧式的。通过经过发动机悬架14的上方的进气通道18,将空气滤清器19连接在该节气阀阀体17的后端部。
在缸盖7上安装有面向进气口7a的输出端的喷射燃料用的燃料喷射泵20。
下面,详细介绍包括上述节气阀阀体17在内的本发明的进气量控制装置。
如图4~图8所示的那样,在节气阀阀体17的进气通道17a上,设置可以打开关闭此通道的碟型节气阀21,支持该阀的阀轴22,在水平方向上截断进气通道17a,在节气阀阀体17的左右两侧壁上可以旋转地支撑着。该阀轴22在节气阀阀体17的一侧凸起的一端上,固定安装着节气阀鼓轮23,节气阀鼓轮23上连接着单束节气阀拉线24和在关闭节气阀21的方向上施予紧力的回动弹簧25,通过在图中没有表示的节气阀拉线24的节气阀操作部件的牵引作用开放节气阀21。
在阀轴22的另一端凸起的节气阀阀体17的外侧壁上,形成与之成一体结构的,与进气通道17a平行、与阀轴22垂直的连结法兰27,与节气阀阀体17另外成形的合成树脂控制块28带有多个螺栓29、29...并与连结法兰27装卸可能地连接着。在这些节气阀阀体17以及控制块28之间,形成绕过节气阀21并与进气通道17a连接的旁通管30。
如图4、图9及图13所示,旁通管30由以下构成:旁通管入口31i,所述旁通管入口31i穿设在通过进气通道17a的节气阀21,将其输入端连通到前述连结法兰27的接合面上的节气阀阀体17中;和旁通管出口31o,所述旁通管出口31o穿设在通过进气通道17a的节气阀21将其输出端连通到前述连结法兰27的接合面上的节气阀阀体17上;和旁通管输入槽32i,所述旁通管输入槽32i是在前述连结法兰27的接合面上形成的,其一端与旁通管入口31i连接;和旁通管输出槽32o,所述旁通管输出槽32o是在前述连结法兰27的接合面上形成的,其一端与旁通管出口31o连接;和阀孔入口33i,所述阀孔入口33i是在控制块28上形成的,并与旁通管输入槽32i的另一端连通;和阀孔出口33o,所述阀孔出口33o是在控制块28上形成的,并与旁通管输出槽32o的另一端连通;和阀孔34,所述阀孔34是在连通这些阀孔入口33i和阀孔出口33o的控制块28上形成的与进气通道17a平行的有底的圆筒状的阀孔。阀孔34设置在旁通管入口31i及旁通管出口31o的上方,在该阀孔34的下面,开有阀孔入口33i及阀孔出口33o。
在图12和图13中,阀孔34上可以滑动自由地嵌装着控制着阀孔入口33i及阀孔出口33o之间的连通量的圆筒状的旁通阀35,通过欧式联轴节50,在径向上可以相互变位地将在轴向上驱动旁通阀35的驱动部件37连接到该旁通阀35上,通过螺纹机构40,将步进电机39的输出轴39a连接到该驱动部件37上。也就是说,位于螺纹轴上的输出轴39a与驱动部件37的螺纹孔41进行螺纹接合,并通过该输出轴39a的旋转,使驱动部件37在轴向上前进或后退,进而通过欧式联轴节50,使旁通阀35也同样地可以前进或后退。
该步进电机39与阀孔34同轴设置,并在插入于控制块28的一个侧面上开口的螺纹腔42的同时,受到通过密封部件43与该螺纹腔42的开口部进行螺纹安装的塞子44的支撑。
如图16(A)和16(B)所示,在旁通阀35上设置:面向阀孔34的底部而开口比较深的圆筒状的有底中空部45、连通该有底中空部45的内部和外部的切槽状的键槽47和计量槽48,通过从阀孔34的底部凸起的键49与键槽47的匹配结合,即允许旁通阀35可以滑动的同时亦可使其止动。计量槽48是与阀孔出口33o对应配置的,由在槽的宽度一定时沿旁通阀35的轴向延伸的宽幅部48a和随着远离宽幅部48而槽的宽度变小的锥形部48b构成。
如图13和图15所示,前述欧式联轴节50由与前述有底中空部45邻接并设置在旁通阀35上的第一角孔51、与该第一角孔51在第一横向X轴上可以滑动地嵌装的连接部件53、设置在该连接部件53上并且前述驱动部件37在与第一横向X轴成直角的第二横向Y轴上可以滑动地嵌装的第二角孔52构成。为了能贯通连接部件53,使驱动部件37的形状较长,并在其一端设置与连接部件53及旁通阀35的一个端面相抵接的大法兰37a。而且在连接部件53的另一端形成位于有底中空部45内的小法兰37b,该小法兰37b与旁通阀35之间,卷曲设置从该阀35向大法兰37a施与紧力的保持弹簧54。因此,旁通阀35在驱动部件37上被大法兰37a和保持弹簧54在轴向上有弹性地夹持,同时该阀35在轴向的两面通过第一和第二角孔51、52、该阀35及阀孔34之间的滑动间隙等相互连通。另外,连接部件53被与旁通阀35的第一角孔51临近的部分35a和驱动部件37的大法兰37a在轴向上夹持。
如图9、图13和图14所示,与进气通道17a平行并且在同轴上排列的旁通阀35和步进电机39设置在与节气阀21水平设置的阀轴22的上方。而且旁通阀35与进气通道17a的输入侧、步进电机39与进气通道17a的输出侧分别相向设置,随之使旁通管输出槽32o比旁通管输入槽32i的长度更长。
因此,阀孔34与旁通阀35的进气通道17a相平行设置从而实现了进气量控制装置的紧凑化。而且步进电机39及旁通阀35可以沿节气阀轴22的上方合理的配置,这也对进气量控制装置的紧凑化有所贡献。
在图12及图13中,螺纹腔42与在其前方同轴排列的阀孔34相比直径较大,从而在阀孔34的边界上形成环状部55。在该环状部55与装在螺纹腔42上的步进电机39的前端面之间夹持着密封部件57。也就是说密封部件57在向螺纹腔42上安装步进电机39的同时,能够使其前端面与环状部55之间保持在固定位置,所以安装性能良好。
该密封部件57由环形的合成树脂加强板58和在加强板58上将其包围的模压橡胶弹性覆盖59构成。弹性覆盖59的外圆部形成前后一对边凸缘60、60,还在内圆面上分别形成内圆凸缘61,该边凸缘60、60与前述环状部55及步进电机39的前端面分别紧连,内圆凸缘61与输出轴39a的根部的外圆面紧连。这些边凸缘60、60及内圆凸缘61通过加强板58保持在适宜的密封位置可常时发挥良好的密封性能。
在加强板58上穿透设置着多个瞄孔62,这些瞄孔被弹性覆盖59填充着,使加强板58及弹性覆盖59的结合力较高。加强板58由合成树脂所制,从而实现了密封部件57的轻量化。
在图5、图10和图11中,控制块28上安装着检测节气阀21的开度的节气阀传感器64,该节气阀传感器64设置:在控制块28的外侧面上形成的与安装凹陷部65嵌装的外壳66;在该外壳66内与节气阀21的阀轴22的端部连结的转子67;固定在外壳66上,用以检测作为节气阀21的开度的该转子67的旋转角度的定子68。
如图5、图9和图14所示,在位于该节气阀传感器64的安装凹陷部65的一侧,节气阀阀体17和控制块28上设置与连结法兰27垂直并在进气通道17a的输入侧开口的第一传感器安装孔71,在此检测进气通道17a的输入温度的进气温度传感器73从控制块28的一侧安装。而且分别形成在节气阀阀体17上于进气通道17a的输出侧开口的增压负压检测孔74、和在控制块28上位于前述第一传感器安装孔71的正上方的位置上的第二传感器安装孔72,连通这些增压负压检测孔74和第二传感器安装孔72的通路75作为迂回在节气阀传感器64下方的弯曲沟槽,形成于连结法兰27的接合面上。而且在第二传感器安装孔72上安装通过增压负压检测孔74来检测进气通道17a的输出侧的进气负压即发动机5的增压负压的增压负压传感器76。这些进气温度传感器73和增压负压传感器76相互邻近设置。
旁通管30的输入端即旁通管入口31i在上述第一传感器安装孔71上,从该安装孔71临近进气通道17a的输入侧地设置。通路75迂回在节气阀传感器64的下方设置,与此相对,旁通管输出槽32o迂回在节气阀传感器64的上方设置。
在图4、图8和图14中,上下扁平的耦合器80设置在控制块28的上部。该耦合器80由与控制块28成一体的耦合器主体81和埋设在其里面的多个连接接头82构成,该耦合器主体81越过连结法兰27延伸到节气阀阀体17的正上方,结合口80a面向与控制块28相反的方向。在该结合口80a上连接着与电源等相连的线束86的外部耦合器83。
装有这样的耦合器80的控制块28,形成开放了前述连结法兰27与相反侧的外端面的盒形结构,在其外端面设置电控单元84的基板84a。同时,在基板84a上,前述进气温度传感器73、增压负压传感器76、节气阀传感器64的连接端子64a以及耦合器80的连接接头82的内端,通过焊锡被直接连接(参照图10~图12)。符号85表示安置在基板84a上的各种半导体元件。
而且,在卧式节气阀阀体17中,即使由于发动机5的进气反吸现象,燃料油滴等异物从进气通道17a浸入增压负压检测孔74,但因为在增压负压检测孔74和位于其上方的增压负压传感器76之间,通过通路75产生巨大的落差并且通路75又是阻力较大的弯曲通路,所以上述异物无法进到增压负压传感器76,因此异物保护了增压负压传感器76,确保其功能和耐久性。
由于进气温度传感器73和增压负压传感器76集中设置在节气阀传感器64的一侧,所以这些可以集中地与电子控制单元84连接,从而可以实现该单元84的紧凑化。
由于成为通路75的沟槽和成为旁通管30的主要部分的旁通管输入槽和输出槽32i、32o,形成在节气阀阀体17的连结法兰27的接合面上,所以,可以与节气阀阀体17的成型同时进行成型,这些成型无需进行特殊的加工,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由于旁通管入口31i在邻近位于第二传感器安装孔72的下方的第一传感器安装孔71上,从该安装孔71邻近进气通道17a的输入侧地设置,所以,第一、第二传感器安装孔71、72以及旁通管入口31i可以互相间不产生干涉地集中设置,从而对控制块28的紧凑化有所贡献。
由于旁通管输出槽32o及通路75是从上至下包围着节气阀传感器64而设置的,所以旁通管输出槽32o及通路75可以在节气阀传感器64周围相互不干涉地设置,从而对控制块28的进一步紧凑化有所贡献。
再回到图4,装有耦合器80的控制块28的外端面上的一个对角线的一对角上和在另一个对角线的角上分别形成定位销87和螺纹孔88,另一方面,在基板84a上设置与定位销87对应的定位孔89和与螺纹孔88对应的螺钉孔90,该定位孔89与定位销87嵌装,通过插入螺钉孔90的螺钉91与螺纹孔88的螺纹结合,将基板84a固定在控制块28的规定位置。
如图12和图17所示,在控制块28上,步进电机39与基板84a之间定位固定着大致呈长方体的合成树脂连接件92。在该连接件92上,埋设多个引线框93、93...,在各引线框93的一端成形的连接端子93a通过焊锡与基板84a直接连接,在各引线框93的另一端形成连接孔94。
另一方面,从突起设置在步进电机39的外侧面的端子引出部95的前端面(向步进电机39的螺纹腔42插入方向前方侧端面)突出来多个连接销96、96...,这些连接销96、96...在插入步进电机39的螺纹腔42的同时,嵌入上述连接孔94、94...。
电子控制单元84,根据节气阀传感器64、增压负压传感器76、进气温度传感器73之外的、在图中无表示的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和发动机温度传感器等的输出信号,不仅控制步进电机39以及燃料喷射泵20也控制点火装置(无图示)等的动作,信号以及电力的授受通过耦合器80及与之连结的外部耦合器83进行。
如图4及图9所示,在连结法兰27的接合面上形成旁通管输入槽32i、旁通管输出槽32o、第一传感器安装孔71、增压负压检测孔74以及包围通路75的周围的密封槽97,在其上安装着与控制块28密封连接的密封部件98,从而保持旁通管输出槽32o等的气密性。
如图4、图11和图12所示,在装有耦合器80的控制块28的外端部的外周上形成的阶梯状嵌装面100上,接榫严实地嵌装着收容电子控制单元84的铝合金板制的罩101。同时,在这些嵌装面上形成的止动突起部105和止动孔106(参照图4及图11)有弹性的匹配结合。该罩101是冲压成型的铝合金板,无褶皱具有良好的外观。因此,罩101可以使控制块28的外观良好,在二轮车中露出控制块28的外部时可以发挥作用。
在控制块28上,设置邻近罩101的开放端面、在与罩101的内部连通的同时在与罩101相反的一侧上开口的浇注口102(参照图8和图14)。而且罩101朝下,从浇注口102到罩101内合成树脂103浇注到罩101的接榫严实嵌装部,从而在包围电子控制单元84的同时,罩101的接榫严实嵌装部被密封。
上述浇注树脂103通过保护电子控制单元84不受雨水、尘埃和振动的影响,特别是密封了罩101的控制块28的接榫严实嵌装部,可以起到防水、防尘的效果,进而通过浇注树脂103的粘接力能够加强与罩101的控制块28的结合力。
而且,由于电子控制单元84容纳在罩101内,该罩101朝下,从上方的浇注口102浇注合成树脂103,所以能够以所需的最小限度的浇注树脂103高效率地进行电子控制单元84的保护和罩101的结合,从而可以防止从罩101向旁通阀35及步进电机39浸入合成树脂103。
浇注时,从浇注口102目测向罩101内浇注合成树脂的状态,同时可以很容易地调整浇注量。另外由于浇注树脂103包围着各种传感器64、73、76的连接端子64a、73a、76a以及连接件92的连接端子93a对基板84a的连接部,所以可以提高上述连接端子64a、73a、76a、93a的耐振性能。
再回到图3和图7,装有前述各种传感器64、73、76及电子控制单元84的控制块27设置在节气阀17的左右一侧,与此相对,耦合器80设置在节气阀17的上方即节气阀17和行李箱3的底壁之间。通过各种传感器64、73、76及电子控制单元84和耦合器80这样的分散设置,即使在二轮车1中节气阀17周围的狭小空间,也可以容易地将其设置,特别是耦合器80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实现扁平化,从而即使将其设置在节气阀17的上方,也无需将上方的行李箱3的底部大部分上移,增大了行李箱3的容积。
而且,耦合器80与外部耦合器83的结合口80a面向电子控制单元84的相反侧,所以耦合器80对外部耦合器83的连接不会影响到电子控制单元84和发动机5等,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其安装性和维修性良好。
另外,在延伸于左右方向上的阀轴22与电子控制单元84的相反侧的一端固定安装着节气阀鼓轮23,与该节气阀鼓轮23连接的节气阀拉线24是穿过耦合器80的结合口80a的下方设置的(参照图8)。这样,避免了与节气阀拉线24和耦合器80连接的外部耦合器83的线束86之间的干涉,提高了安装性和维修性。
如图2、图3、图7及图8所示,与节气阀鼓轮23连接的节气阀拉线24,通过节气阀鼓轮23的下部一度向后延伸,在发动机悬架14的曲柄部内弯曲成U字状之后沿着车架11一侧的车架下舌11b向前延伸,与设置在方向盘36(图1)上的节气阀操作部件(无图示)连接。
自动二轮车1在转向中,动力单元4随着反冲单元26的伸缩上下移动时,节气阀阀体17也与动力单元4一起摇动,由于节气阀拉线24中主要呈U字状的弯曲部没有过度弯曲,可以防止对节气阀拉线24产生过度的应力,确保其耐久性。而且,节气阀鼓轮23及耦合器80的结合口80a不拘泥于设置在节气阀阀体17的同侧,通过向上述的那样配设单一的节气阀拉线24,可以确保在耦合器80的结合口80a的周围,能有不影响到节气阀拉线24的较大的作业空间。外部耦合器83与该结合口80a的连接容易进行。
下面介绍一下上述进气量控制装置的作用。
节气阀21全闭时,电子控制单元84根据节气阀传感器64、进气温度传感器73以及增压负压传感器76等的输出信号,判定发动机起始时、快速怠速时、正常怠速时以及发动机制动时等发动机的运转条件,得到与此对应的旁通阀35的开度,驱动步进电机39,使输出轴39a正转或反转。
输出轴39a正转或反转时,驱动部件37在轴向上前进或后退,通过连接部件53,使旁通阀35沿阀孔34前后滑动,使相对计量槽48的阀孔出口33o的开口面积即旁通管30的开度增减,从而控制旁通管30的进气流量。特别是,使计量槽48的锥形部48b相对阀孔出口33o前进或后退,从而,可以将上述进气流量从零到所定的最大值进行详细的控制。其结果使发动机起动、快速怠速以及正常怠速能适当自动地进行。
欧式联轴节50,即使在旁通阀35与步进电机39的输出轴39a的相互轴线上存在起因于制作误差的偏移,但是,该偏移由于连接部件53沿第一横向X轴的移动和驱动部件37沿第二横向Y轴的移动而被吸收,所以与该偏移无关,能够保证旁通阀35顺利地滑动,同时通过保持弹簧54来控制旁通阀35的振动。
旁通阀35在全闭状态时,在邻近阀孔出口33o的旁通阀35的侧面上发动机5的进气负压起作用,但是由于此时允许欧式联轴节50向旁通阀35的上述进气负压作用方向平行移动,所以旁通阀35在阀孔出口33o的周围确实密封,从而可以防止从阀孔出口33o泄漏旁通管的进气,或将其泄漏控制在最小。因此,阀孔34和旁通阀35上无需特别高的尺寸精度,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贡献。
由于,旁通阀35轴向的两端面上,欧式联轴节50的第一及第二角孔51、52等通过该阀35及阀孔34间的滑动间隙相互间是连通的,所以,无论多大的压力传到阀孔34上,旁通阀35的轴向两端面间也不会产生压力差,因此,即使步进电机39以较小的输出功率,也能保证旁通阀35轻快地动作。这意味着提高了旁通阀35的敏感度,实现了步进电机39的小输出功率化,进而实现了小型化。
而且,旁通阀35通过保持弹簧54从阀孔入口33i向阀孔出口33o的方向施与紧力,同时,与步进电机39的输出轴39a直接螺纹结合的驱动部件37的大法兰37a支撑该紧力,所以,特别是当输出轴39a向旁通阀35的关闭方向旋转时,驱动部件37通过大法兰37a直接将旁通阀35向关闭方向推压,从而与保持弹簧54的存在无关,可以提高旁通阀35的关闭速度。
另一方面,如果开放节气阀21,随其开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进气,通过进气通道17a供给到发动机5,从而可以控制其输出功率。
然而,这样的进气量控制装置,在节气阀阀体17的连接法兰27上与之个别连接着装有耦合器80的控制块28,在该控制块28上安装着旁通阀35、步进电机39、进气温度传感器73、增压负压传感器76、节气阀传感器64及电子控制单元84,所以,节气阀阀体17的加工和包括控制块28在内的控制系统安装体的制作可以同时进行,特别是在控制块28与节气阀阀体17接合前,通过电源等与耦合器80的恰当的连接,可以对步进电机39、旁通阀35、各种传感器64、73、76、电子控制单元84等进行机能检测,因此,只有检查合格的部件才能安装在节气阀阀体17上,从而,安装作业不会产生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且,控制块28的外端面上设置电子控制单元84,通过它,步进电机39、各种传感器64、73、76及耦合器80之间进行电气连接,从而简化了步进电机39、各种传感器64、73、76及耦合器80之间的连接线,进一部提高了安装性能。
在步进电机39上,设置面向螺纹腔42插入的方向凸起的连接销96,嵌入该连接销96的连接孔94设置在与控制块28一侧的耦合器80连接的引线框93上,从而在向控制块28安装步进电机39的同时,步进电机39及耦合器80之间被电气连接,无需特别的电气连接作业,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性能。
在步进电机39及电子控制单元84之间,带有上述连接孔94的引线框93被埋设在定位固定在控制块28上的小连接件92中,这种埋设与埋在大的控制块28上相比,更容易准确地进行,而且通过将连接件92设置在控制块28上,使引线框93的连接孔94可以准确地设置在固定位置上,保证了步进电机39与连接销96准确地进行嵌装。
装有步进电机39的螺纹腔42与设置了电子控制单元84的控制块28的外端面不同,它是在控制块28的外圆面上开口的,所以在控制块28实现了紧凑化的同时,步进电机39的装卸可以不影响电子控制单元84的设置,从而使步进电机39及旁通阀35的维修可以很容易地进行。
发动机5在运转停止中,阀孔34内的空气水分有时在阀孔34的内壁上结露,由于在阀孔34及螺纹腔42之间设置了密封部件57,所以可阻止结出的水滴浸入步进电机39,保护了步进电机39,提高了其耐久性。
密封部件57被夹在阀孔34及螺纹腔42之间的环状阶梯部55与步进电机39之间,由于在其内圆面上设置了与步进电机39的输出轴39a的根部的外圆面密封连接的内圆凸缘61,所以,内圆凸缘61相对输出轴39a的旋转面摩擦阻力极小,可以不对旁通阀35的敏感性产生影响,而且,即使是输出轴39a的端部露在阀孔34内的旁通阀35用单一的密封部件,也可以用所述单一的密封部件57确实地将步进电机39和阀孔34之间密封。也就是说,不涉及旁通阀35的结构,该密封部件57的适用范围很广。
另外,发动机5在停止运转时,通常,由于旁通阀35的阀孔出口33o处于全闭状态,所以,即使在进气通道17a的输出侧产生的燃料废气浸入旁通管30的输出侧,通过旁通阀35,也能阻止其浸入阀孔34。因此,即使万一前述密封部件57的密封性能下降了,也可以防止步进电机39受燃料废气的腐蚀,确保了其耐久性。
由于旁通管30从阀孔34到输出侧的长度被设定得足够长,所以在进气通道17a的输出侧产生的燃料废气,很难通过长度足够长的旁通管的输出侧,因此防止了燃料废气浸入阀孔34,进一步对保护步进电机39有所贡献。
旁通管30中,由于比旁通管入口31i和旁通管出口31o位置高的阀孔入口33i和阀孔出口33o是在阀孔34的下面开口的,因此阀孔入口33i和阀孔出口33o的尘埃等异物很难浸入阀孔34,从而可以避免因异物的侵入而导致旁通阀35的动作不良。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其根本内容的范围内可以做各种设计上的变更。比如,旁通管输入槽32i、旁通管输出槽32o及通路75可以设置在控制块28的连结法兰27的接合面一侧。
如上所述,基于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依次于座椅的下方设置行李箱,行李箱的下方设置发动机,在行李箱与发动机之间设置与该发动机的进气口相连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进气通道和具有开闭此通道的节气阀的节气阀阀体的小型车辆中,在节气阀阀体的左右侧面上安装检查发动机运转状态的传感器和根据该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控制发动机的燃料喷射阀的动作的电子控制单元,由于与电子控制单元连接并且外部耦合器的结合口对着节气阀阀体的另一左右侧面的耦合器设置在节气阀阀体的上方,所以,通过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和耦合器的分散配置,即使是在节气阀阀体周围的狭小空间,也可以很容易地设置这些装置,特别是由于耦合器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实现扁平化,即使将其设置在节气阀阀体的上方,也无需将上方行李箱的底部大部分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实现行李箱容量的扩大化。
而且,由于耦合器与外部耦合器的结合口对着电子控制单元和其相反侧,使耦合器对耦合器的连接不会影响到电子控制单元和发动机等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其安装性和维修性良好。
基于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于与进气通道垂直的左右方向上设置节气阀的阀轴,在该阀轴与电子控制单元相反一侧的一端固定着节气阀鼓轮,与该节气阀鼓轮连接的节气阀拉线,是穿过耦合器结合口的下方设置的,从而,可避免节气阀拉线和与耦合器连接的外部耦合器的线束的干涉,提高了安装性和维修性。
基于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第二特征的基础上,与节气阀鼓轮连接的节气阀拉线是当其向后方延伸后,即弯曲成U字状而向前延伸地设置的,从而,即使节气阀阀体与发动机一同摇动,由于节气阀拉线中主要呈U字状的弯曲部没有过度弯曲,可以防止对节气阀拉线产生过度的应力,确保其耐久性。
基于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第二或第三特征的基础上,节气阀鼓轮与在节气阀的关闭方向施予紧力的回动弹簧和相对该回动弹簧的紧力并受到牵引将节气阀打开的一束节气阀拉线连接,该节气阀拉线是从节气阀鼓轮的下侧被拉出的,从而,节气阀鼓轮以及耦合器的结合口不仅限于设置在节气阀阀体的同侧,在耦合器结合口的周围,不影响到节气阀拉线的范围内可以确保比较大的作业空间,使外部耦合器向该结合口的连接可以容易地进行。
Claims (4)
1.一种小型车辆的发动机的进气量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在座椅(2)正下方的行李箱(3)和设置在所述行李箱下方的发动机(5)之间,设置具有与该发动机(5)的进气口(7a)相连的进气通道(17a)、和开闭此进气通道(17a)的节气阀(21)的节气阀阀体(17),
其特征在于,在节气阀阀体(17)的左右侧面的一个面上,安装检测发动机(5)运转状态的传感器(64、73、76)、和根据该传感器(64、73、76)的输出信号来控制发动机(5)的燃料喷射阀(20)的动作的电子控制单元(84),在所述电子控制单元(84)的上部设有耦合器(80),该耦合器(80)与外部耦合器(83)的结合口(80a)对着节气阀阀体(17)的左右侧面的另一面设置在节气阀阀体(17)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车辆的发动机的进气量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与进气通道(17a)垂直的左右方向上设置节气阀(21)的阀轴(22),在该阀轴(22)与电子控制单元(84)相反侧的一端固定着节气阀鼓轮(23),与该节气阀鼓轮(23)连接的节气阀拉线(24),是穿过耦合器(80)的结合口(80a)的下方设置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车辆的发动机的进气量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与节气阀鼓轮(23)连接的节气阀拉线(24)是从所述节气阀鼓轮向后方延伸,然后弯曲成U字状再向前方延伸设置的。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小型车辆的发动机的进气量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节气阀鼓轮(23)上连接向节气阀(21)的关闭方向对所述节气阀鼓轮施予紧力的回动弹簧(25)、和抵抗该回动弹簧(25)的紧力并受到节气阀操作部件的牵引从而将节气阀(21)打开的一束节气阀拉线(24),该节气阀拉线(24)是穿过节气阀鼓轮(23)的下侧而被拉出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264528A JP3975065B2 (ja) | 2001-08-31 | 2001-08-31 | 小型車両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の吸気量制御装置 |
JP264528/2001 | 2001-08-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03695A CN1403695A (zh) | 2003-03-19 |
CN1249337C true CN1249337C (zh) | 2006-04-05 |
Family
ID=19091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2314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9337C (zh) | 2001-08-31 | 2002-06-19 | 小型车辆的发动机的进气量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975065B2 (zh) |
CN (1) | CN1249337C (zh) |
ES (1) | ES2214948B1 (zh) |
IT (1) | ITTO20020632A1 (zh) |
TW (1) | TW5274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14574B2 (ja) * | 2003-08-26 | 2008-07-0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吸気量制御装置及び吸気量制御方法 |
JP4778871B2 (ja) * | 2006-09-29 | 2011-09-2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吸気制御装置 |
JP5184503B2 (ja) * | 2009-12-24 | 2013-04-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JP5380337B2 (ja) | 2010-03-16 | 2014-01-0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小型車両におけるスロットルボディへの配線構造 |
JP5335749B2 (ja) * | 2010-09-28 | 2013-11-0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
JP5303533B2 (ja) * | 2010-10-01 | 2013-10-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スロットルボディに対する回路基板の取付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1259443B (it) * | 1992-10-29 | 1996-03-18 | Weber Srl | Dispositivo di alimentazione aria per un motore a combustione interna. |
US5711271A (en) * | 1995-05-05 | 1998-01-27 | Robert Bosch Gmbh | Throttle apparatus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JP3436455B2 (ja) * | 1996-05-15 | 2003-08-1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ンジンのスロットルボディ |
DE19628379A1 (de) * | 1996-07-13 | 1998-01-15 | Pierburg Ag | Kunststoff-Drosselklappenstutzen |
JP3986850B2 (ja) * | 2001-04-27 | 2007-10-03 |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 エンジンの吸気量制御装置 |
-
2001
- 2001-08-31 JP JP2001264528A patent/JP397506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
- 2002-05-08 TW TW091109562A patent/TW52746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6-19 CN CNB021231419A patent/CN124933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7-18 IT IT2002TO000632A patent/ITTO20020632A1/it unknown
- 2002-07-26 ES ES200201775A patent/ES2214948B1/es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S2214948B1 (es) | 2005-12-16 |
JP2003074383A (ja) | 2003-03-12 |
ES2214948A1 (es) | 2004-09-16 |
ITTO20020632A1 (it) | 2004-01-19 |
ITTO20020632A0 (it) | 2002-07-18 |
CN1403695A (zh) | 2003-03-19 |
JP3975065B2 (ja) | 2007-09-12 |
TW527466B (en) | 2003-04-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01368C (zh) | 发动机的吸气量控制装置 | |
CN1900510A (zh) | 废气再循环设备 | |
CN1721674A (zh) | 内燃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 |
JP5162333B2 (ja) | 汎用エンジンの吸気制御装置 | |
CN1754717A (zh) | 燃料电池二轮车 | |
CN1249337C (zh) | 小型车辆的发动机的进气量控制装置 | |
CN1314889C (zh) | 发动机的进气量控制装置 | |
CN101468707B (zh) | 踏板型自动二轮车 | |
CN1779220A (zh) | 机动两轮车及机动两轮车用发动机 | |
CN1313722C (zh) | 发动机控制装置、电子控制单元及电子控制单元壳体 | |
CN100540871C (zh) | 节流阀系统以及传感器单元 | |
US8343265B2 (en) | Air cleaner apparatus | |
CN1639459A (zh) | 旁路通道吸气量控制装置中的密封结构 | |
CN1609441A (zh) | 内燃机的进气管及安装有该进气管的车辆 | |
JP3906501B2 (ja) | 過給機付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 |
JP4474080B2 (ja) | エンジンの吸気量制御装置 | |
CN1274952C (zh) | 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 |
JP2003074444A (ja) | バイパス吸気量制御装置 | |
CN101042196A (zh) | 截止阀 | |
JP2003074378A (ja) | エンジンの吸気量制御装置 | |
JP3975159B2 (ja) | エンジン用スロットルボディ装置 | |
CN1761806A (zh) | 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配置结构、节气门体发热部件安装结构 | |
CN1550659A (zh) | 燃料喷射装置的燃料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05 Termination date: 2013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