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09441A - 内燃机的进气管及安装有该进气管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进气管及安装有该进气管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09441A CN1609441A CN 200410084092 CN200410084092A CN1609441A CN 1609441 A CN1609441 A CN 1609441A CN 200410084092 CN200410084092 CN 200410084092 CN 200410084092 A CN200410084092 A CN 200410084092A CN 1609441 A CN1609441 A CN 16094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let
- air
- suction tude
- weep hole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进气管及安装了该进气管的车辆,内燃机的进气管(4)形成具有使来自外气流入的入口(10a)的空气流弯曲并朝向出口(10d)的弯曲通道部(10b)的空气通道(10)。形成弯曲通道部(10b)的对峙壁(34)在俯视时在来自入口(10a)的空气流入方向(A1)上与入口(10a)相对。把从入口(10a)进入的水排出到外部的排水孔(40)在俯视时位于入口(10a)和对峙壁(34)之间,并且设置在与弯曲通道部(10b)重叠的位置。由此,在从排水孔排出进入进气管内的水时,抑制通气阻力的增加,并且提高排水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大气中导入供给内燃机的空气的进气管及安装了该进气管的车辆。
背景技术
设置在安装于车辆的内燃机上的进气管通常配置在车辆前部,所以雨水或溅起的水的飞沫容易从入口进入。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进气管配置在设于车体前部的散热器上方,从形成于散热器上方的间隙进入的雨水等有时从面对车体前上方开口的大气导入用开口部进入进气管内。并且,进入进气管内的水通过进气管到达在其下游连接的空气滤清器,有可能不能确保内燃机中的燃烧所需的适当的空气量。
因此,为了防止进入进气管内的水到达空气滤清器,在进气管设置排水孔,使所进入的水从排水孔排出到进气管外面,这种技术已被公知。例如,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基座设置了与从进气口进入的水相接触的气水分离板。并且,接触气水分离板并滴落到下方的水通过连接在进气基座底部的排泄管从进气基座排出到外部。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25138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7-73981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2的现有技术中,因为在进气基座内具有作为隔离壁的气水分离板,所以从进气口流入的空气流通过气水分离板弯曲后,在气水分离板的下方折回并绕入相反侧而流过,因此进气通道变复杂化,通气阻力变大。并且,从进气口进入的水接触气水分离板并滴落在进气基座的底部上,在底部上流过后,从设在该底部的排水孔通过排泄管排出到外部,所以很难迅速将水排出。并且,对排出未接触到气水分离板的水和从排水孔未能排出的水未做考虑。另外,也未考虑使和外气一起朝向进气基座的进气口的水不易从进气口进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之一~八的目的在于,在从排水孔排出进入进气管内的水时,抑制通气阻力的增加,并且提高排水性。另外,本发明之二的目的在于,利用追加排水孔可以追加排出所进入的水,促进排水的进行,同时防止或抑制水从追加排水孔进入,确保追加的空气量,容易进行形成有通过进气管形成的空气通道的入口的部件的安装。本发明之四~六的目的在于,在安装了进气管的车辆中,抑制随外气流输送的水进入进气管内。本发明之五、之六的目的在于,容易确保流入进气管的空气量。本发明之七的目的在于,利用避免了进气管和部件的干涉的结构提高进气管的管壁的刚性。本发明之八的目的在于,利用朝向车辆后方开放的追加排水孔可以追加排出所进入的水,促进排水的进行。
本发明之一的内燃机的进气管,形成具有以下部分的空气通道:外气流入的入口;朝向空气滤清器的使空气流出的出口;以及位于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之间,使来自所述入口的空气流弯曲并朝向所述出口的弯曲通道部,所述进气管具有:对峙壁,其作为形成有所述弯曲通道部的管壁,在俯视时在来自所述入口的空气的流入方向上与所述入口相对;和排水部,其为了把从所述入口进入所述空气通道的水排出到外部而形成朝向下方开放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在俯视时位于所述入口和所述对峙壁之间,并且设置在与所述弯曲通道部重叠的位置。
这样,从入口和外气一起进入进气管内的水由于密度大于空气,所以通过其惯性接触形成有弯曲通道部的对峙壁。接触对峙壁后的水附着在对峙壁上并且在对峙壁上流下或从对峙壁离开而落下,从位于俯视时在入口和对峙壁之间与弯曲通道部重叠的位置的排水孔迅速排出到进气管的外部。而且,对峙壁是进气管的管壁,所以作为空气通道的弯曲通道部不会复杂化。
本发明之二是根据本发明之一的内燃机的进气管,在所述空气通道中,在形成位于所述弯曲通道部和所述出口之间的下游通道部的管壁上形成追加排水孔,所述追加排水孔在所述弯曲通道部中的空气流的弯曲方向不与所述入口重叠的位置朝向和所述流入方向相同的方向开放,具有降低进气噪声的消音室的消音部在所述追加排水孔的下方,在俯视时与所述追加排水孔整体重叠的位置,向与所述流入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这样,未从排水孔排出而通过弯曲通道部的水,在附着于连接对峙壁的管壁的状态下和空气一起流过下游通道部,从追加排水孔排出到外部。而且,利用在追加排水孔的正下方突出设置的消音部防止或抑制来自下方的水通过追加排水孔进入进气管内。另外,在入口或弯曲通道部因水或异物等被部分堵塞致使空气不易通过时,可以通过追加排水孔将外气导入进气管内。
本发明之三是根据本发明之一或二的内燃机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具有:形成有所述入口的由具有橡胶状弹性的弹性材料构成的导入部;和形成有弯曲通道部的管主体,形成于所述管主体的突起嵌合在形成于所述导入部的贯通孔中,由此将所述导入部安装在所述管主体上。
这样,为了把导入部安装在管主体上,只要把管主体的突起嵌合在具有橡胶状弹性的导入部的贯通孔中即可。
本发明之四是一种车辆,在安装了本发明之一~三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的车辆中,设置使朝向所述入口的外气流的一部分从朝向所述入口的方向偏向的偏向部件。
这样,在朝向入口的外气流接触偏向部件时,随外气流输送的水利用其惯性接触偏向部件并从外气中分离,水份变少的外气流向入口。
本发明之五是根据本发明之四的车辆,在所述偏向部件设置允许外气贯通流过所述偏向部件的贯通通道。
这样,朝向偏向部件的外气流的一部分不会通过偏向部件而偏向,而通过贯通通道穿过偏向部件朝向入口。
本发明之六是根据本发明之四或五的车辆,所述偏向部件被设置在仅在所述入口的靠近所述弯曲通道部中的空气流的弯曲方向的部分、在所述弯曲方向与所述入口重叠的位置。
这样,在入口处,从靠近弯曲方向的部分进入的水容易在对峙壁下游流过,虽然难以排出,但通过朝向靠近弯曲方向的入口部分的外气输送的水利用其惯性接触偏向部件并从外气中分离,水份变少的外气流向入口。并且,偏向部件仅和入口的一部分重叠,所以外气流的一部分不会通过偏向部件偏向而是朝向入口。
本发明之七是根据本发明之四~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在所述进气管的管壁上形成用于避免与从安装在所述车辆上的散热器延伸的冷却水通道形成部件干涉的凹部。
这样,利用避免与冷却水通道形成部件干涉的凹部,在管壁上形成局部弯曲部分,所以提高管壁的刚性。
本发明之八是一种车辆,在安装了本发明之一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的车辆中,在形成位于所述空气通道的所述弯曲通道部和所述出口之间的下游通道部的后壁上形成追加排水孔,所述追加排水孔在所述弯曲通道部中的空气流的弯曲方向不与所述入口重叠的位置朝向后方开放。
这样,未从排水孔排出而通过弯曲通道部的水,在附着于连接对峙壁的后壁的状态下和空气一起流过下游通道部,从在车辆的前后方向朝向后方开放的追加排水孔排出到外部。此时,在车辆加速时等,朝向后方的惯性力作用于进入下游通道部的水,由此进一步促进水从追加排水孔的排出。
根据本发明之一可以发挥以下效果。即,在所进入的水接触对峙壁后,从排水孔迅速排出到进气管的外部,所以提高排水性,而且空气通道不会复杂化,可以抑制通气阻力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之二,在本发明之一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挥以下效果。即,未能从排水孔排出的水从追加排水孔排出到外部,所以可以进行所进入的水的追加排出,促进排水的进行。而且,利用消音部可以防止或抑制水从追加排水孔进入,而不需设置专用的防止进水部件。另外,在入口和弯曲通道部空气不易通过时,通过从追加排水孔导入外气,可以确保追加的空气量。
根据本发明之三,在本发明之一或二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挥以下效果。即,形成有入口的导入部在管主体上的安装只要将突起嵌合在贯通孔中即可,所以容易进行导入部的安装。
根据本发明之四,在前述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挥以下效果。即,接触偏向部件并将水分离后的外气流向入口,所以在安装了进气管的车辆中,可以抑制随外气流输送的水进入进气管内。
根据本发明之五,在本发明之四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挥以下效果。即,朝向偏向部件的外气的一部分穿过偏向部件流向入口,所以相应地增加流入进气管的空气量,容易确保空气量。
根据本发明之六,在本发明之四或五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挥以下效果。即,随朝向靠近弯曲方向的入口部分的外气输送的水接触偏向部件并从外气中分离,水份变少的外气流向入口,所以能够抑制随外气流输送的水进入进气管内。并且,外气流的一部分不会通过偏向部件偏向而是朝向入口,所以容易确保流入进气管的空气量。
根据本发明之七,在本发明之四~六任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挥以下效果。即,利用用于避免进气管的管壁和冷却水通道形成部件的干涉的凹部,提高管壁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之八,在前述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挥以下效果。即,未能从排水孔排出的水从追加排水孔排出到外部,所以可以进行所进入的水的追加排出,促进排水的进行。而且,在车辆加速时等,利用作用于所进入的水的朝向后方的惯性力,进一步促进水从追加排水孔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进气管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安装了图1所示进气管的车辆的车体的概略的右侧视图。
图3是从图2所示车辆的前方观看时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进气管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进气管的右侧视图。
图6是图5所示进气管的VI向视图。
图7是图4的VII-VII向视剖面图。
图8是图4所示进气管的管主体的俯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管主体的正视图。
图10是图9的X-X向视剖面图。
符号说明
1进气装置;2机罩(bonnet);3发动机室;4进气管;5连接管装置;6空气滤清器:7连接管;8发动机罩(engine cover);9管;10空气通道;10a入口;10b弯曲通道部;10c下游通道部;10d出口;11导入部;12管主体;12e排水部;13隔壁;14前格栅;15散热器;16外气通道;17流入口;18偏向部件;19、20开口缘;21连接部;22突起;23配合部;23a贯通孔;30上游开口;31连接部;32配合部;33突起;34对峙壁;35、36后壁;37管壁;38壁部;40排水孔;41追加排水孔;50侧支管;51连接口;60接头;61冷却水管;V车辆;A1流入方向;A2弯曲方向;W1、W2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适用了本发明的进气管4构成的安装在车辆V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1的一部分,和未图示的内燃机主体一起配置在车辆V的前部通过机罩2覆盖上部而形成的发动机室3内。
进气装置1具有:在发动机室3内导入大气中的空气即外气的进气管4;包括连接在进气管4的下游端的蛇腹结构的连接管5a的连接管装置5;连接管装置5的下游端连接的空气滤清器6;通过连接在空气滤清器6的出口的连接管7连通空气滤清器6的节气门主体(未图示)。连接管装置5通过管9连通作为消音装置的共振器,共振器一体地形成在覆盖所述内燃机上部的发动机罩8上,用于降低进气噪声。
参照图1、图4,通过进气管4形成的空气通道10具有:外气流入的入口10a;朝向空气滤清器6的空气流出的出口10d;以及均位于入口10a和出口10d之间的弯曲通道部10b和下游通道部10c。弯曲通道部10b位于入口10a和下游通道部10c之间,使来自入口10a的空气流朝向下游通道部10c弯曲,下游通道部10c将弯曲后的空气流引导到出口10d。
进气管4具有:形成有入口10a的导入部11;具有分别形成弯曲通道部10b、下游通道部10c和出口10d的弯曲部12b、下游部12c和导出部12d的管主体12。在导出部12d连接着连接管5a。
参照图2-图4,进气管4配置在散热器15的上方,并且配置在左右方向(也是车宽方向)的中央即车体中心线的右侧,散热器15配置在被固定于构成车体车架的前部一部分的隔壁13的前端部的前格栅14的后方。此处,隔壁13和前格栅14均是车体侧部件。另外,本说明书的前后左右与车辆V的前后左右一致。
配置在机罩2和隔壁13之间的导入部11具有形成有朝向前方斜上方开口的入口10a的周缘的开口缘20。开口缘20具有:安装在隔壁13的前端部的上面13a的底部20a;从底部20a的左右两端部向后方斜上方延伸,并且上部20b1与底部20a平行的半圆形状或俯视时为“コ”状的密封部即挠性密封唇20b(也参照图6、图7)。并且,通过使密封唇20b的上部20b1接触机罩2的内面来密封机罩2和导入部11之间,以抑制在发动机室3内朝向入口10a的外气流(以下称为外气流)通过机罩2和导入部11之间向后方泄漏。
从车辆V的前方朝向车体前端的外气主要通过形成于发动机室3内的外气通道16朝向入口10a。该外气通道16形成为其上部由机罩2限定着,其下部由前格栅14和隔壁13限定着,具有车体前端部的流入口17,此处流入口17形成在机罩2的前端部和位于发动机室3内的前格栅14之间。因此,车外的外气从流入口17流入发动机室3内,并通过外气通道16到达位于流入口17上方的入口10a。
在入口10a和隔壁13的前方,在机罩2和前格栅14之间的外气通道16的中途,在机罩2的下面设置偏向部件18,用于使朝向入口10a的外气流朝向从入口10a偏离的方向,此处为朝向左右方向中的一方即右方。左右方向长于上下方向的板状偏向部件18通过插通在设于其安装部18a的贯通孔18b中的卡子18c固定在机罩2上,并且在机罩2被关闭的状态下跨越整个左右方向接触前格栅14的上面14a。
通过偏向部件18容易改变外气流方向,另一方面,和外气流一起通过外气通道16的水滴等的水由于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大部分凭借其惯性接触并附着在偏向部件18上,然后在偏向部件18上流下,滴落在外气通道16的外部。因此,通过偏向部件18将外气中的水分离,水份变少的外气流向入口10a,所以通过该偏向部件18抑制水进入进气管4内。
并且,由于入口10a位于比流入口17高的位置,所以来自流入口17的外气流在外气通道16的中途,被在上下方向位于流入口17和入口10a之间的前格栅14的上部及隔壁13的前端部偏向后到达入口10a。
另外,在偏向部件18设置由允许接触偏向部件18的外气的一部分穿过的贯通孔构成的贯通通道18d。贯通通道18d在不破坏偏向部件18的抑制水进入进气管4的功能的范围内形成为合适的数目和形状。并且,与没有贯通通道18时相比,利用贯通通道18可以增加从入口10a流入的空气量。
参照图4、图5,导入部11利用由具有橡胶状弹性的弹性材料形成的部件构成,是不同于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管主体12的其他部件。并且,导入部11具有连接形成有上下方向扁平的入口10a的开口缘20的筒状连接部21。并且,参照图8、图9,形成有弯曲通道部10b的上游开口30并且嵌合在连接导入部11的弯曲部12b的一部分即连接部31的外侧的连接部21具有:连接底部20a的底壁21a;连接密封唇20b,并且整体上构成为半圆形状的上壁21b;及连接底壁21a和上壁21b的左右一对侧壁21c、21d。
底壁21a具有:接触隔壁13的上面13a(参照图2、图3)的前端部21a1;覆盖连接部31的下壁31a外侧的里面部21a2。并且,通过前端部21a1与隔壁13的接触,防止或抑制来自两者之间的外气泄漏。另外,进气管4利用将导入部11插入形成于前端部21a1的多个插通孔21c的固定部件被固定在隔壁13上,管主体12通过与管主体12一体形成的多个托架12h被固定在车体车架上,由此被固定在车体上。
一并参照图3、图6、图7,在里面部21a2形成作为配合部的朝向上方的多个突起22,在上壁21b形成作为配合部的朝向下方的多个突起22。形状相同的各个突起22具有轴部22a和直径大于轴部22a的头部22b,轴部22a嵌合在形成于连接部31的下壁31a和上壁31b的对应突起22的多个配合部32的切槽32a中,在底壁21a和头部22a之间及上壁21b和头部22a之间分别夹持着底壁31a和上壁31b。另外,在由形成于连接部21的左右侧壁21c、21d的一对配合部23的长孔构成的贯通孔23a中嵌合着作为配合部的一对突起33,突起33分别在连接部31的左右侧壁31c、31d的左方和右方突出形成,并且形状与贯通孔23a相吻合。
并且,通过这些突起22和配合部32乃至配合部23和突起33的各自配合,将导入部11固定安装在管主体12上。此时,嵌合在连接部31外侧的连接部21的尺寸形成为,以与嵌合前的自然状态相比稍微变大的状态嵌合在连接部31上,以使其橡胶状弹性力作用于连接部31。
并且,在贯通孔23a和突起33之间、以及与对应连接部21的两侧壁21c、21d的连接部31的两侧壁31c、31d之间形成较小的间隙,以便在入口10a被异物等部分堵塞时,通过贯通孔23a流入的外气可以经过侧壁21c、21d和侧壁31c、31d之间供给进气管4内。
参照图4、图5、图8-图10,管主体12除弯曲部12b、下游部12c和导出部12d外,具有形成有将进入进气管4内的水排出到进气管4外部的排水孔40的排水部12e。这些弯曲部12b、下游部12c、导出部12d和排水部12e由管主体12的管壁构成。
弯曲部12b相对在前方延伸的连接部31即上游部以大致水平状态在左右方向,此处是朝向所述车体中心线在左方弯曲成L状。并且,弯曲部12b具有对峙壁34,其为形成有弯曲通道部10b的管壁,并且在成为来自入口10a的主流的空气的俯视时流入方向A1(参照图4、图8)与入口10a相对。对峙壁34在弯曲部12b相对连接部31的弯曲方向A2(也是弯曲通道部10b的空气流的弯曲方向A2,此处为左方向)观看时,是弯曲通道部10b侧为凹形状的弯曲壁(参照图5)。
在下游部12c的管壁中连接对峙壁34并在弯曲方向A2延伸形成下游通道部10c的管壁即后壁35上形成追加排水孔41。由开口面积小于排水孔40的圆孔构成的追加排水孔41,用于把进入空气通道10的水当中的、以附着在位于追加排水孔41的上游的后壁35内面上的状态、随来自弯曲通道部10b的空气输送并朝向出口10d流过下游通道部10c的水向外部排放,而形成为在弯曲方向A2与入口10a不重叠的位置朝向和流入方向A1相同的方向、此处为朝向后方开放。
参照图4、图5、图9,在追加排水孔41的下方是具有降低进气噪声的消音室的消音部,由前端部被堵塞的管构成的侧支管50在俯视时与追加排水孔41整体重叠的位置朝向后方突出。并且,配置在进气管4的后方的发动机罩8(参照图1)的前部侧面8a位于接近连接形成于后壁35的连接口51的侧支管50的位置,追加排水孔41以比侧支管50从后壁35向后方的突出量稍大的间隔与发动机罩8(参照图1)相面对。
排水部12e由从弯曲部12b向下方延伸的筒状壁构成,利用下端部形成排水孔40的出口40a。排水孔40设置在俯视时在入口10a和对峙壁34之间与弯曲通道部10b重叠的位置。并且,排水部12e具有在流入方向A1,位于对峙壁34的下部的朝向下方的延长线上的壁即后壁36,排水孔40和出口40a,在俯视时,在流入方向A1具有大于上游开口30的上下方向宽度W0(参照图9)的最大宽度W1,在弯曲方向A2具有大于最大宽度W1的最大宽度W2。并且,排水孔40和出口40a的弯曲方向A2的最大宽度W2大于最大宽度W1,由此在弯曲通道部10b朝向下游部12c随气流输送并落下的水或在对峙壁34流下的水容易从排水孔40排出。并且,排水孔40和出口40a,如图4所示,被设置在入口10a的靠近弯曲方向A2的相反方向的大致一半部分、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入口10a的大致右半部分在弯曲方向A2与入口10a重叠的位置。
参照图4,使外气偏向的偏向部件18被设置在仅在入口10a的靠近弯曲方向A2的部分、在该实施方式中是仅在左半部分在弯曲方向A2与入口10a重叠的位置。由此,在入口10a中,从靠近下游通道部10c的部分流入进气管4内的外气在弯曲通道部10b中在接近下游通道部10c的位置流入,所以具有水容易进入下游通道部10c,进入进气管4内的水不易从排水孔40排出的趋势。但是,朝向入口10a中靠近下游通道部10c的部分的外气流接触偏向部件18,将水从外气中分离,水份变少的外气流向入口10a,所以抑制水的进入。
另外,如图9、图10所示,跨越弯曲部12b和下游部12c的在弯曲方向A2从入口10a的中央部到追加排水孔41的下游部分的范围,成为形成有弯曲通道部10b和下游通道部10c在下方延伸的较宽的扩宽通道部的扩宽部12f,利用在扩宽部12f的下游端的上方立起的阶梯部12g,抑制附着在与阶梯部12g的上面相比位于下方的弯曲部12b和下游部12c内面上的水流向出口10d。并且,积存在扩宽部12f的底部12f1的水朝向排水部12e逐渐被引导到在下方弯曲的底部12f1,并从排水孔40排出到外部。
并且,在弯曲部12b中,在连通接近导入部11的下游部即连接部31的底壁31a的管壁37形成半圆形状的壁部38,该壁部38形成有用于避免从散热器15(参照图2)延伸的冷却水出口用接头60与冷却水管61的干涉的凹部,在该凹部内收容接头60的一部分和冷却水管61的一部分。并且,利用在弯曲通道部10b侧为凸形状的该壁部38提高形成有上游开口30的连接部31的刚性。此处,接头60和冷却水管61均是从散热器15(参照图2)延伸的冷却水通道形成部件。另外,接头60与散热器15(参照图2)形成为一体或不与散热器15形成为一体而连接在散热器15上。
下面,说明前述结构的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从大气中导入燃烧用空气的所述内燃机的进气管4具有:形成有弯曲通道部10b并且在流入方向A1与入口10a相对的对峙壁34;为了将从入口10a进入空气通道10的水排出到外部而形成朝向下方开放的排水孔40的排水部12e,排水孔40在俯视时位于入口10a和对峙壁34之间并且设置在与弯曲通道部10b重叠的位置,由此从入口10a和外气一起进入进气管4内的水由于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因其惯性而接触形成有弯曲通道部10b的对峙壁34。接触对峙壁34后的水附着在对峙壁34上并在对峙壁34上流下或者从对峙壁34离开而落下,从在俯视时位于入口10a和对峙壁34之间并且设置在与弯曲通道部10b重叠的位置的排水孔40迅速排出到进气管4的外部,所以提高排水性,防止或抑制进入进气管4内的水到达空气滤清器6。而且,对峙壁34是进气管4的管壁,所以弯曲通道部10b不会复杂化,抑制进气管4内的空气的通气阻力的增加。
跨越弯曲部12b和下游部12c的在弯曲方向A2从入口10a的中央部到追加排水孔41的下游部分的范围形成为扩宽部12f,利用扩宽部12f的下游端的阶梯部12g抑制附着在与阶梯部12g的上面相比位于下方的弯曲部12b和下游部12c内面上的水流向出口10d,积存在扩宽部12f的底部12f1的水在底部12f1被引导着从排水孔40排出到外部,从这一点讲,可以防止或抑制进入进气管4内的水到达空气滤清器6。
在形成有下游通道部10c的后壁35上形成追加排水孔41,追加排水孔41在弯曲通道部10b中的空气流的弯曲方向A2不与入口10a重叠的位置朝向和流入方向A1相同的方向即后方开放,降低进气噪声的侧支管50在追加排水孔41的下方,在俯视时与追加排水孔41整体重叠的位置向后方突出,由此,未能从排水孔40排出而通过弯曲通道部10b的水,以附着在连接对峙壁34的后壁35上的状态和空气一起流过下游部12c,并从追加排水孔41排出到外部,所以可以进行所进入的水的追加排出,促进排水的进行。而且,利用设在追加排水孔41正下方的侧支管50防止或抑制来自下方的水通过追加排水孔41进入进气管4内,而不需要设置专用的防止进水部件。另外,在入口10a或弯曲通道部10b因水或异物等被部分堵塞致使空气不易通过时,可以通过追加排水孔41将外气导入进气管4内,所以能够确保追加的空气量。
形成于后壁36的追加排水孔41在弯曲通道部10b中的空气流的弯曲方向A2不与入口10a重叠的位置朝向后方开放,由此可以进行所进入的水的追加排出,促进来自进气管4的排水的进行,并且在车辆V加速时等,由于朝向后方的惯性力作用于进入下游通道部10c的水,所以进一步促进了水从追加排水孔41的排出。另外,追加排水孔41朝向后方开放,由此来自前方的水不易进入,并且通过使其面对着发动机罩8,可以进一步抑制水的进入。
进气管4具有:形成有入口10a的由具有橡胶状弹性的弹性材料构成的导入部11;形成有弯曲通道部10b、下游通道部10c和出口10d的管主体12,形成于管主体12的突起33嵌合在导入部11的贯通孔23a中,由此将导入部11安装在管主体12上,所以在将导入部11安装在管主体12上时,只要将管主体12的突起嵌合在具有橡胶状弹性的导入部11的贯通孔中即可,容易进行导入部11的安装。
在安装了内燃机的进气管4的车辆V中,设置使朝向入口10a的外气流的一部分从朝向入口10a的方向偏向的偏向部件18,由此在朝向入口10a的外气流接触偏向部件18时,随外气流输送来的水利用其惯性接触偏向部件18并从外气中分离,水份变少的外气流向入口10a,所以在安装了进气管4的车辆V中,抑制随外气流输送的水进入进气管4内。
在偏向部件18设置允许外气贯通流过偏向部件18的贯通通道18d,由此朝向偏向部件18的外气流的一部分不会因偏向部件18而偏向,而是通过贯通通道18d穿过偏向部件18朝向入口10a,所以相应地增加流入进气管4的空气量,容易确保空气量。
偏向部件18被设置在仅在入口10a的靠近弯曲通道部10b中的空气流的弯曲方向A2的部分、在弯曲方向A2与入口10a重叠的位置,由此在入口10a中,从靠近弯曲方向A2的部分进入的水容易流过对峙壁34的下游,虽然难以排出,但是随朝向靠近弯曲方向A2的入口部分的外气输送的水,因其惯性接触偏向部件18并从外气中分离,水变少的外气流向入口10a,所以抑制随外气流输送的水进入进气管4内,并且由于偏向部件18仅与入口10a的一部分重叠,所以外气流的一部分不会通过偏向部件18偏向而是朝向入口10a,所以容易确保流入进气管4的空气量。
导入部11的密封唇20b的上部20b1接触机罩2的内面,由此将机罩2和导入部11之间密封,以抑制在发动机室3内朝向入口10a的外气流通过机罩2和导入部11之间向后方泄漏,因此提高来自入口10a的外气导入效率,可以增加流入进气管4内的空气量,并且抑制发动机室3内的热气流入进气管4内。通过导入部11的前端部与隔壁13的接触,防止或抑制来自两者之间的外气泄漏,所以在这一点讲提高来自入口10a的外气导入效率。
在外气通道16的中途,外气流通过在上下方向位于流入口17和入口10a之间的前格栅14和隔壁13偏向后到达入口10a,所以和偏向部件18相同,利用前格栅14和隔壁13也可以将随外气流输送的水从外气中分离,抑制水进入进气管4内。
在弯曲部12b中,在接近入口10a和导入部11的管壁即与连接部31的平坦底壁31a连接的管壁37形成半圆形状的壁部38,该壁部38形成有用于避免接头60和冷却水管61的干涉的凹部,由此在管壁37形成局部弯曲部分即壁部38,所以利用用于避免管壁37和接头60或冷却水管61的干涉的凹部,提高进气管4的管壁中因接近入口10a而刚性较低的部分即连接部31所连接的管壁37的刚性。而且,通过提高管壁37的刚性,形成有上游开口30的并嵌合在连接部31上的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导入部11以稳定的嵌合状态被连接部31保持着。另外,在通过壁部38形成的凹部内收容接头60的一部分和冷却水管61的一部分,所以能够使进气管4和散热器15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接近配置,可以紧凑地配置进气管4和散热器15。
以下说明改变前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结构的实施方式的变更结构。
偏向部件18只要设在外气通道16的中途即可,也可以设在前格栅14和隔壁13上。空气通道10可以在尽可能地抑制水的通过的范围内由单数的贯通孔构成。入口10a可以不朝向前方。也可以不在偏向部件18形成贯通通道18d。
导入部11是不同于管主体12的其他部件,但导入部和管主体也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
Claims (8)
1.一种内燃机的进气管(4),形成具有以下部分的空气通道(10):外气流入的入口(10a);朝向空气滤清器(6)的空气流出的出口(10d);以及位于所述入口(10a)和所述出口(10d)之间,使来自所述入口(10a)的空气流弯曲并朝向所述出口(10d)的弯曲通道部(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管(4)具有:对峙壁(34),其为形成有所述弯曲通道部(10b)的管壁(37),在俯视时在来自所述入口(10a)的空气的流入方向(A1)上与所述入口(10a)相对;和排水部(12e),其为了把从所述入口(10a)进入所述空气通道(10)的水排出到外部而形成朝向下方开放的排水孔(40),所述排水孔(40)在俯视时位于所述入口(10a)和所述对峙壁(34)之间,并且设置在与所述弯曲通道部(10b)重叠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管(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通道(10)中,在形成位于所述弯曲通道部(10b)和所述出口(10d)之间的下游通道部(10c)的管壁(37)上形成追加排水孔(41),所述追加排水孔(41)在所述弯曲通道部(10b)的空气流的弯曲方向(A2)上不与所述入口(10a)重叠的位置朝向和所述流入方向(A1)相同的方向开放,具有降低进气噪声的消音室的消音部在所述追加排水孔(41)的下方,在俯视时与所述追加排水孔(41)整体重叠的位置,向与所述流入方向(A1)相同的方向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具有:形成有所述入口(10a)的由具有橡胶状弹性的弹性材料构成的导入部(11);和形成有弯曲通道部(10b)的管主体(12),形成于所述管主体(12)的突起(33)嵌合在形成于所述导入部(11)的贯通孔(23a)中,由此将所述导入部(11)安装在所述管主体(12)上。
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在安装了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管(4)的车辆(V)中,设置使朝向所述入口(10a)的外气流的一部分从朝向所述入口(10a)的方向偏向的偏向部件(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V),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偏向部件(18)设置允许外气贯通流过所述偏向部件(18)的贯通通道(18d)。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V),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向部件(18)仅在所述入口(10a)的靠近所述弯曲通道部(10b)中的空气流的弯曲方向的部分、在所述弯曲方向(A2)与所述入口(10a)重叠的位置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V),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管(4)的管壁(37)上形成用于避免与从安装在所述车辆(V)上的散热器(15)延伸的冷却水通道形成部件(61)干涉的凹部。
8.一种车辆(V),其特征在于,在安装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管(4)的车辆(V)中,在形成位于所述空气通道(10)的所述弯曲通道部(10b)和所述出口(10d)之间的下游通道部(10c)的后壁(35)上形成追加排水孔(41),所述追加排水孔(41)在所述弯曲通道部(10b)的空气流弯曲方向(A2)上不与所述入口(10a)重叠的位置朝向后方开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357080A JP3865248B2 (ja) | 2003-10-16 | 2003-10-16 | 内燃機関の吸気ダクトおよび該吸気ダクトが搭載された車両 |
JP2003357080 | 2003-10-16 | ||
JP2003-357080 | 2003-10-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09441A true CN1609441A (zh) | 2005-04-27 |
CN1609441B CN1609441B (zh) | 2010-04-21 |
Family
ID=34614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41008409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09441B (zh) | 2003-10-16 | 2004-10-18 | 内燃机的进气管及安装有该进气管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865248B2 (zh) |
CN (1) | CN1609441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56353A (zh) * | 2007-12-12 | 2009-06-17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前部结构 |
CN102555782A (zh) * | 2010-10-07 | 2012-07-11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车辆燃烧用空气的进气管 |
CN106994897A (zh) * | 2015-12-25 | 2017-08-01 | 铃木株式会社 | 进气护罩构造 |
CN110678351A (zh) * | 2017-03-24 | 2020-01-10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中的吸气构造 |
CN111655996A (zh) * | 2018-01-17 | 2020-09-1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空气滤清器 |
CN113508222A (zh) * | 2019-12-18 | 2021-10-15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进气管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237635B2 (en) * | 2004-07-12 | 2007-07-03 | Honda Motor Co., Ltd. | Automobile over-bulkhead air intake system |
JP2007008302A (ja) * | 2005-06-30 | 2007-01-18 |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 | 外気導入ダクト |
JP5715180B2 (ja) * | 2013-04-12 | 2015-05-0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吸気ダクト構造 |
CN104791153A (zh) * | 2014-01-16 | 2015-07-22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四轮车辆的进气构造 |
CN113294273B (zh) * | 2021-04-23 | 2024-07-30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摩托车、空滤器总成及进气接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44185Y (zh) * | 1992-08-06 | 1993-10-20 | 张志健 | 汽车空气滤清器 |
-
2003
- 2003-10-16 JP JP2003357080A patent/JP386524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10-18 CN CN 200410084092 patent/CN160944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56353A (zh) * | 2007-12-12 | 2009-06-17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前部结构 |
CN101456353B (zh) * | 2007-12-12 | 2014-03-12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前部结构 |
CN102555782A (zh) * | 2010-10-07 | 2012-07-11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车辆燃烧用空气的进气管 |
CN106994897A (zh) * | 2015-12-25 | 2017-08-01 | 铃木株式会社 | 进气护罩构造 |
CN106994897B (zh) * | 2015-12-25 | 2019-05-10 | 铃木株式会社 | 进气护罩构造 |
CN110678351A (zh) * | 2017-03-24 | 2020-01-10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中的吸气构造 |
CN111655996A (zh) * | 2018-01-17 | 2020-09-1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空气滤清器 |
CN113508222A (zh) * | 2019-12-18 | 2021-10-15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进气管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09441B (zh) | 2010-04-21 |
JP2005120920A (ja) | 2005-05-12 |
JP3865248B2 (ja) | 2007-0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062639B1 (en) | Dual inlet air induction system with panel filter for vehicle engine | |
CN100396541C (zh) | 摩托车 | |
KR101178227B1 (ko) | 통합된 흡기 시스템 | |
CN1609441A (zh) | 内燃机的进气管及安装有该进气管的车辆 | |
CN1974255A (zh) | 汽车冷却装置 | |
CN208349374U (zh) | 抽油烟机 | |
CN1966966A (zh) | 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 |
CN108716442A (zh) | 具有并联污染物管理特征的被动管理机罩和充压室进给的进气系统 | |
CN101468707B (zh) | 踏板型自动二轮车 | |
CN1123691C (zh) |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 |
US20050076871A1 (en) | Air intake system for automobiles | |
JP6197644B2 (ja) |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 |
US6491734B1 (en) | Air clean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internally formed air inlet pipe | |
JP2017082740A (ja) | 内燃機関 | |
CN1721686A (zh) | 发动机 | |
JP6562299B2 (ja) |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 |
CN106133301B (zh) | 车辆用内燃机的辅机装配结构 | |
JP5252306B2 (ja) |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 |
JP7456258B2 (ja) | 車載エンジンの吸気通路構造 | |
CN208982191U (zh) | 一种摩托车空滤器 | |
JP2006233926A (ja) | エンジンの吸気系構造 | |
CN1213218C (zh) | 机动二轮车的漏出气体处理装置 | |
JP7371534B2 (ja) | エンジンにおけるブローバイガス還流構造 | |
CN207212530U (zh) | 一种汽车空滤器进气道结构 | |
JP7415773B2 (ja) |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21 Termination date: 2014101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