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0164A - 关边处理的织物和关边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关边处理的织物和关边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00164A
CN1500164A CNA028074033A CN02807403A CN1500164A CN 1500164 A CN1500164 A CN 1500164A CN A028074033 A CNA028074033 A CN A028074033A CN 02807403 A CN02807403 A CN 02807403A CN 1500164 A CN1500164 A CN 1500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bar
needle
fabric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074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3866C (zh
Inventor
冈本一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500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0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386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386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at a selvedge, e.g. hems or turned we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关边处理的织物和关边处理方法,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关边线圈由比罗纹组织编织部的纱线细的纱线形成,从织物侧端与奇数号的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相连形成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关边线圈、和与偶数号的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相连形成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关边线圈与邻接的最终线圈的里侧重叠,同时,与奇数号的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相连形成的关边线圈和与偶数号的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相连形成的关边线圈相互交叉,在关边处理部不呈现线圈方向不同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线圈,形成外观与起针部相似的织物。

Description

关边处理的织物和关边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将设有多个织针的至少为二个以上的针床以前后对置方式设置的横机,将织物的最终线圈进行防脱散处理的织物和关边处理(伏目处理/welt-process)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横机在编织开始时的侧端部,接着称作起针成圈(编出レ编成)的编织以编织所希望的组织·形状的织物(以下称作地纹部),在织物的编织结束时的侧端部,通过称作关边处理的编织,对织物的最终线圈实施防脱散,能够在横机上编织无需编织结束后的防脱散处理的织物。起针成圈由向前后两针床的针交替喂纱的起针线圈横列以及接着起针线圈横列向钩在前针床和后针床上的织针上的线圈连续喂纱的结束编织线圈横列构成。由上述起针成圈形成织物的编织开始侧端部,起针部不会脱散地保持着。在织物的编织结束侧端部,与成为地纹部的最后的线圈横列的织物的最终线圈相接续地形成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关边线圈,将新形成的线圈与邻接的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重叠后,接着该重叠线圈形成下一个线圈横列的线圈,这样的编织过程反复地进行,实现称作关边处理的编织,其中形成从织物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连续的关边编织线圈列。通过关边处理,织物的编织结束侧端部被不会脱散地保持着。
在关边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关边线圈与邻接的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重叠,并保持在与地纹部的线圈交叉的方向上。通过以往的如此关边处理方法,在实施了关边处理的织物中,在关边处理部呈现方向不同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线圈。因此,例如在编织靠近起针部和关边处理部形成的带状织物时,容易识别起针部和关边处理部的编织组织的不同,很明显,起针部和关边处理部位的外观是不同的。
发明内容的公开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织物是由关边处理过的织物,所述关边处理按如下方式进行:将规定数目的表面线圈和里面线圈交替配置形成罗纹组织物,接着该罗纹组织物的最终线圈而形成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关边线圈与邻接的最终线圈重叠,与该重叠线圈相连而形成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关边线圈形成从关边处理区域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连续的关边编织线圈列,
其特征在于,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关边线圈由比罗纹组织编织部的纱线细的纱线形成,从织物侧端与奇数号的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相连形成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关边线圈、和与偶数号的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相连形成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关边线圈与邻接的最终线圈的里侧重叠,同时,与奇数号的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相连形成的关边线圈和与偶数号的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相连形成的关边线圈相互交叉。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关边线圈由比罗纹组织编织部的编织所用的纱线的纱支要细的纱线、或者比罗纹组织编织部的编织所用的纱线的挑线根数要少的纱线形成。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关边线圈由伸缩性纱线形成。
此外,本发明的一种使用横机的织物终端部的关边处理方法中,该横机至少具有第1针床和第2针床对置的前后一对针床,各针床具有多个针,前后对置的第1针床和第2针床间的区域作为齿口,并且至少一方针床可左右滑动,该横机还具有向针床的针喂纱的至少一个喂纱口,其特征在于,该关边处理方法包括:
(1)将织物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勾挂在第1针床的针上的第1线圈群与勾挂在第2针床的针上的第2线圈群交替等分(振リ分ける)的工序(工程);
(2)从织物的至少一侧端反复进行以下的步骤(ステップ)a、b、c的工序;
a:向保持着勾挂在所述第1针床的针上的第1线圈群的最终线圈的针和保持着勾挂在第2针床的针上的第2线圈群的最终线圈的针喂纱,以形成相连的新的线圈的步骤;
b:为了使勾挂在所述第1针床的针上的线圈与勾挂在第2针床的针上的线圈上形成的线圈相互卷回,在前后针床间移圈,使与勾挂在所述第1针床上的线圈相连形成的关边线圈和与勾挂在第2针床的针上的线圈相连形成的关边线圈相互交叉的步骤;
c:之后,将与勾挂在所述第1针床的针上的线圈相连形成的新的关边线圈移圈到勾挂着所述第1针床内侧的线圈的针上,从而与第1针床内侧的线圈重叠,将与勾挂在所述第2针床的针上的线圈相连形成的新的关边线圈移圈到勾挂着所述第2针床内侧的线圈的针上,从而与第2针床内侧的线圈重叠的步骤。
采用上述发明的构成的话,使用比罗纹组织编织部的编织所用的纱线要细的纱线例如细纱支的纱线或减少(糸取リ)根数的纱线或者使用伸缩性的纱线等进行关边处理。接着第1线圈群的最终线圈形成的关边线圈和接着第2线圈群的最终线圈形成的关边线圈相互交叉以实现关边处理。接着第1线圈群的最终线圈形成的关边线圈与邻接的第1线圈群的线圈重叠,接着第2线圈群的最终线圈形成的线圈与邻接的第2线圈群的线圈相重叠地在织物的编织结束时隐藏于织物的最终线圈下方,潜入织物的最终线圈的下方。接着奇数号的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形成的关边线圈和接着偶数号的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形成的线圈在前后针床间移圈,以使关边线圈相互交叉。形成关边线圈不会在关边处理部的表面侧显现并且外观与起针部相似的关边处理部。
本发明的另一种使用横机的织物终端部的关边处理方法中,该横机至少具有第1针床和第2针床对置的前后一对针床,各针床具有多根针,前后对置的第1针床和第2针床间的区域作为齿口,并且至少一方针床可左右滑动,该横机还具有向针床的针喂纱的至少一个喂纱口,其特征在于,该关边处理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工程):
(1)将织物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勾挂在第1针床的针上的第1线圈群与勾挂在第2针床的针上的第2线圈群交替等分;
(2)至少以所述第1线圈群侧端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和第2线圈群侧端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为起点,形成2列以上的关边编织线圈列;
(3)在形成所述关边编织线圈列期间,为了使所述各关边编织线圈列从第1线圈群向第2线圈群锯齿状延伸并且从第2线圈群向第1线圈群锯齿状延伸以使各关边编织线圈列交叉,所形成的关边线圈与对置的织物的最终线圈重叠。
采用上述发明的构成的话,接着罗纹组织物的最终线圈,使用比罗纹组织编织部的编织所用的纱线要细的纱线例如细纱支的纱线或减少挑线根数的纱线或者使用伸缩性的纱线等来实现关边处理。关边编织线圈列形成以第1线圈群和第2线圈群的侧端的线圈为起点的至少2列以上的关边编织线圈列。各关边编织线圈列朝向第1线圈群和第2线圈群呈锯齿状延伸,各关边编织线圈列相互为交叉的状态下与织物的最终线圈重叠,以在织物的编织结束时隐藏于织物的最终线圈的下方。各关边编织线圈列相互压入其他的关边编织线圈列。
本发明的关边处理方法的另一特征在于,编织的织物为第1织物和第2织物以各自两端部为连续形成的状态编织的筒状织物,关边处理第1织物期间,第2织物的织物最终线圈保持在任一方针床上,以进行第1织物的关边处理,在第1织物的关边处理结束后,关边处理第2织物。
附图简述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进行关边处理的织物的视图,
图2为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编织线圈横列图,
图3为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编织线圈横列图,
图4为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编织线圈横列图,
图5为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编织线圈横列图,
图6为示出实施了关边处理的圆筒状织物的视图,
图7为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的编织线圈横列图,
图8为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编织线圈横列图,
图9为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编织线圈横列图,
图10为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编织线圈横列图,
图11为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编织线圈横列图,
图12为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编织线圈横列图,
图13为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编织线圈横列图,
图14为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编织线圈横列图。
实施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双针床的横机,具有可自由进退地安装在形成于上面针槽内的多个织针的针床以其头部面对面的状态下成前后一对地对置配置,在前后针床间的齿口上,具有沿着设置在针床长度方向上的导轨可往复运动的喂纱口。但也可使用在前后一对的下部针床上的至少任意的针床上设有上部辅助针床的三个或四个针床横机。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后针床可相对前针床移动(以下称作位移/ラッキンゲ)的横机。
<第一实施例>
使用图1和图2~图5的编织线圈横列图,说明第一实施例的关边处理2×2罗纹组织物的情况。图1示出作为编织对象的带状织物1。带状织物1从起针部位2起开始进行起针成圈的编织,形成由所希望的编织组织编织成的罗纹组织编织部3后,织物终端部4实施关边处理。由于从起针成圈起接着进行的罗纹组织编织部3的编织相关的内容是与以往相同的,因此,在以下说明中,从结束罗纹组织编织部3的编织的图2的线圈横列1进行说明。在编织线圈横列图中,左右方向的箭头表示编织方向,上下方向的箭头表示移圈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进行关边处理的方向意味着从带状织物1的右端向左端的方向。另外,后针床的位移状态以前后针床为对置状态作为位移原点,在后针床右侧示出是否从该状态位移任意节距。
在线圈横列1中,固定着表面线圈和里面线圈在2每个线圈纵行中交替着的2×2罗纹组织物的最终线圈。前针床FB的针B、C、F、G、J、K上勾挂着表面线圈,后针床BB的针a、d、e、h、i、l上勾挂着里面线圈。在线圈横列2~4中,为了进行相当于起针成圈的关边编织的圆筒形编织(袋编),在线圈横列2中,通过喂纱口10向勾挂表面线圈的针喂纱,在线圈横列3中,向勾挂里面线圈的针喂纱,而在线圈横列4中,向勾挂表面线圈的针喂纱。在线圈横列5中,将前针床FB的针B、F、J的线圈移圈到后针床BB上,在线圈横列6中,将后针床BB左进一个节距后,将在线圈横列5中移圈的线圈分别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上。由此,表面线圈勾挂在前针床FB的每隔一个的针上。在线圈横列7中,后针床BB右移一个节距后,后针床BB的针a、e、i上的线圈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上,在线圈横列8中,后针床BB的针床横移返回,将在线圈横列7中移圈的线圈分别移圈到后针床BB的针上。由此,里面线圈勾挂在后针床BB的每隔一个的针上。
接着,从线圈横列9起,使用与在罗纹组织编织部3的编织中所用的喂纱口10不同的喂纱口11,进行关边处理。在关边处理中使用的喂纱口11供给比喂纱口10所供给的纱支要细的针织用纱。在线圈横列9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在线圈横列9中,从勾挂于前针床FB的针A、C、E、G、I、K上的织物的左端,将奇数号的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称作前线圈群的线圈,用白圈表示。同样,将勾挂在后针床BB的针b、d、f、h、j、l上的偶数号的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称作后线圈群的线圈,用黑圈表示。在线圈横列9中,在关边处理区域,在关边处理的前进方向,将位于最上侧、勾挂在后针床BB的针l上的后线圈群右端的线圈12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L上。然后,在线圈横列10中,在线圈12中,通过在关边处理中使用的喂纱口11形成下个线圈横列的线圈13。在线圈横列11中,将线圈13移回后针床BB的针l上,在线圈横列12中,将后针床BB左移2个节距后,将线圈13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J上。在线圈横列13中,将勾挂在前针床FB的针K上的前线圈群右端的线圈14移圈到后针床BB的针k上。在线圈横列14中,在线圈14上形成下个线圈横列的线圈15,在线圈横列15中,将线圈15移回前针床FB的针K上。然后,在线圈横列16中,将后针床BB右移2个节距后,将线圈15移圈到后针床BB的针i上。此时,由于纱线跨越在前针床FB的针J的线圈13与后针床BB的针j的线圈16间,通过将线圈15移到针i上,前线圈群的线圈与后线圈群的线圈交叉。在线圈横列17中,返回后针床BB的针床横移后,将针j上的线圈16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J上,与线圈13重叠,成为重叠线圈。在线圈横列18中,向针J供纱,以将下个线圈横列的关边线圈17勾挂在重叠线圈上,在线圈横列19中,将线圈17移圈到后针床BB的针j上。在线圈横列20中,将后针床BB左移2个节距后,将线圈17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H上。此时,移圈到针H上的线圈17越过跨越在针i上的线圈15与针I上的线圈18间的针织用纱,移圈到前针床FB上。在线圈横列21中,后针床BB的针床横移返回后,将针I上的线圈18移圈到后针床BB的针i上,与线圈15重叠,成为重叠线圈。在线圈横列22中,向后针床BB的针i喂纱,以形成下个线圈横列的线圈19,在线圈横列23中,将新形成的线圈19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I上,在线圈横列24中,将后针床BB向右移2个节距后,移圈到后针床BB的针g上。以下,以线圈横列17~24的成圈为对象,使线圈向关边处理的进行方向移动,同时,通过反复地进行,前线圈群的线圈和后线圈群的线圈与织物的最终线圈交替地重叠,进行防脱散处理,并从针上取下。
通过上述的编织,关边处理的织物中,接着后线圈群的最终线圈形成的关边线圈13和接着前线圈群的最终线圈形成的关边线圈15交叉,关边线圈17与19交叉。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关边线圈13、15、17、19由于在织物的编织结束时,成为织物的最终线圈16、18的下侧的方式进行重叠,关边线圈13、15、17、19潜入织物的最终线圈16、18的下方。因此,方向不同的关边线圈隐入最终线圈中,不会在织物终端部的表面侧显现。另外,使用比罗纹组织编织部3编织时所用的针织用纱要细的纱线来形成关边处理部。在线圈的高度方向对关边编织线圈列施力时,以同样的线圈长度形成的线圈朝高度方向的伸度受穿过线圈内的、构成下个线圈横列的线圈的针织用纱粗细的影响。在朝线圈的高度方向伸长的方向施力时,对于较细纱线,线圈长度的大部分朝线圈高度方向变换,线圈在高度方向的弹性佳,而在使用较粗纱线时,由于线圈长度的一部分朝线圈宽度方向变换,与使用较细纱线时相比,线圈高度方向的弹性差。如此,通过使用比罗纹组织编织部3的编织所用的纱线要细的纱线来编织,关边处理部的弹性得以增加。此外,即使关边处理部收缩,并且关边编织线圈列发生松弛,因关边编织线圈列隐藏在最终线圈的下方,不会影响关边处理部的外观。
另外,在进行上述实施例那样的关边处理前进行筒状编织时,关边处理部位成为罗纹组织编织部→筒状编织(结束(止め)线圈横列2~4)→关边处理(线圈横列5~24)。在关边处理中形成的关边线圈由于潜入织物最终线圈的下方,关边处理部位成为一种编织,该编织与相反地进行以起针线圈横列→结束线圈横列(筒状编织)→罗纹组织编织部的顺序编织的起针成圈的编织同样,关边处理部形成与起针部同样的编织组织。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关边处理单层织物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如图6所示,将前侧织物21和后侧织物22在其两端连续形成的筒状织物23进行关边处理。关边处理筒状织物时,编织线圈横列如图7所示,在线圈横列1中,所有的后侧织物的线圈(四方)勾挂在后针床BB上的每隔一个的针上,以编织表面侧织物21。接着,在线圈横列2中,进行线圈的转移,在线圈横列3中,前侧织物的所有线圈(白圈)勾挂在前针床FB的针上,以编织后侧织物22。在线圈横列4中,再次进行线圈的转移,通过反复进行线圈横列1~4的编织,以编织筒状的织物23。另外,上述编织的详细内容由日本专利公告号平3-75656所公开,因此省略了对其详细说明。罗纹组织编织部24的编织结束后,进行相当于图2的线圈横列2~4的筒状编织后,如线圈横列5所示,将后侧织物的所有线圈(四方)勾挂在后针床BB上,等分出将前侧织物21的线圈勾挂在前针床FB的针上的后线圈群的线圈(白圈)和勾挂在后针床BB的针上的后线圈群的线圈(黑圈)。线圈横列5相当于图3的线圈横列9,之后,以后侧织物勾挂在后针床BB的针上的状态下,将前侧织物根据图2~5的关边处理方法进行关边处理。前侧织物21的关边处理结束后,将后侧织物22如图7的线圈横列6那样,等分成勾挂在前针床FB上的前线圈群的线圈(白四方)和后线圈群的线圈(黑四方)。然后,通过从左向右进行与图2~图5同样的关边处理,可关边处理筒状织物23。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关边处理2×2罗纹组织物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通过将罗纹组织物的最终线圈成为图3的线圈横列8的状态和进行最终线圈的等分,可关边处理其他的罗纹组织的织物。另外,在1×1罗纹组织时,由于是与图3的线圈横列8的移圈结束时刻同样地,以前后针床交替配置的状态下进行编织的,因此,无需将织物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交替地等分于第1针床和第2针床上的线圈横列5~8的工序。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变更各部的构成。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不必在关边处理前接着罗纹组织编织部进行筒状编织。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是采用比罗纹组织编织部的编织所用的纱线要细的纱支的纱线来形成关边编织线圈列的,但除了使用细纱支的纱线外,也可减少挑线根数,或使用弹力耐纶等伸缩性纱线。
<第二实施例>
下面,使用图8~图14的编织线圈横列,以编织2×1罗纹组织时为例说明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也编织图1所示的带状织物。采用2×1罗纹组织编织,以前后针床的位相为0.5节距左右并且为向右0.5节距的状态下进行编织,在图8的线圈横列1中,勾挂着罗纹组织编织部的最终线圈。在线圈横列2中,将后针床BB的针a、d、g、j的线圈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A、D、G、J上,在线圈横列3中,将后针床左移一个节距,将线圈横列2中移圈的线圈分别移圈到后针床BB的针b、e、h、k上。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勾挂在前针床FB上的最终线圈称作前线圈群的线圈,用白圈表示,而将勾挂在后针床BB针上的最终线圈称作后线圈群的线圈,用黑圈表示。
在线圈横列4中,通过供给比罗纹组织编织部编织所用的纱线要细的纱支的纱线的喂纱口30,向勾挂后线圈群的右端线圈31的后针床BB的针1喂纱,以形成1列线圈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关边线圈32。在线圈横列5中,将由线圈横列4中形成的线圈32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M上。在线圈横列6中,向前针床FB的针M喂纱,以形成下个线圈横列的线圈33,在线圈横列7中,将由线圈横列6中形成的线圈33移圈到后针床BB的针1上。在线圈横列8中,将后针床BB左移2个节距后,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I上,以与织物的最终线圈34重叠。接着,在线圈横列9中,返回后针床BB后,向勾挂前线圈群的线圈35的前针床FB的针L喂纱,以形成2列线圈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最初的关边线圈36。在线圈横列10中,将由线圈横列9中形成的线圈36移圈到后针床BB的针l上。在线圈横列11中,向后针床BB的针l喂纱,随之形成关边线圈37,在线圈横列12中,将在线圈横列11中形成的线圈37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L上。在线圈横列13中,将后针床BB右移3个节距后,将在线圈横列11中形成的线圈37移圈到后针床BB的针i上,以与织物的最终线圈38重叠。接着,在线圈横列14中,返回后针床BB后,向勾挂后线圈群的线圈39的后针床BB的针k喂纱,以形成3列线圈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最初的关边线圈40。在线圈横列15中,将后针床BB右移1个节距后,将在线圈横列14中形成的线圈40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L上,在线圈横列16中,向前针床FB的针L连续喂纱以形成关边线圈41。在线圈横列17中,将在线圈横列16中形成的线圈41移圈到后针床BB的针k上,在线圈横列18中,将后针床BB左移3个节距后,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H上,以与织物的最终线圈42重叠。在线圈横列19中,向勾挂前线圈群的线圈44的前针床FB的针K喂纱,以形成4列线圈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最初的关边线圈45。在线圈横列20中,将在线圈横列19中形成的线圈45移圈到后针床BB的针k上,在线圈横列21中,向后针床BB的针k喂纱,以形成下个线圈横列的关边线圈46。在线圈横列22中,将在线圈横列21中形成的线圈46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K上,在线圈横列23中,将后针床BB右移3个节距后,将在线圈横列21中形成的线圈46移圈到后针床BB的针h上,以与后线圈群的线圈48重叠。
在线圈横列24中,向勾挂在前针床FB的针i上的重叠线圈喂纱,以形成与第1关边编织线圈列相连的关边线圈51。在线圈横列25中,将后针床BB向右移一个节距后,将线圈51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J上。在线圈横列26中,进一步形成相连的关边线圈52,在线圈横列27中,将线圈52移圈到后针床BB的针i上,进而在线圈横列28中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F上,以与后线圈群的线圈53重叠。在线圈横列29中,向前针床FB的针I的重叠线圈喂纱,以在2列线圈的关边编织线圈列中形成关边线圈54。在线圈横列30中,将线圈54移圈到后针床BB的针i上。在线圈横列31中,形成关边线圈55,在线圈横列32中,将线圈55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I上,在线圈横列33中,将后针床BB右移3个节距后,移圈到后针床BB的针f上,以与前线圈群的线圈56重叠。接着,在线圈横列34中,后针床BB的针床横移返回,向后针床BB的针h的重叠线圈喂纱,以在3列线圈的关边编织线圈列中形成下个线圈横列的关边线圈57。在线圈横列35中,将后针床BB右移1个节距后,将在线圈横列34中形成的线圈57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I上,在线圈横列36中,进一步形成相连的关边线圈58。在线圈横列37中,将线圈58移圈到后针床BB的针h上,在线圈横列38中,将后针床BB左移3个节距后,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E上,以与前线圈群的线圈59重叠。在线圈横列39中,后针床BB的针床横移返回后,向针H上的重叠线圈喂纱,以在4列线圈的关边编织线圈列中形成下个线圈横列的关边线圈60,在线圈横列40中,将线圈60移圈到后针床BB的针h上。在线圈横列41中,形成相连的关边线圈61,在线圈横列42中,移圈到前针床FB的针H上,在线圈横列43中,将后针床BB右移3个节距后,移圈到后针床BB的针e上,以与后线圈群的线圈62重叠。
以下,在将成为编织对象的线圈加以变更的同时向关边处理的方向反复地进行形成线圈横列24~28所示的1列线圈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编织、形成线圈横列29~33所示的2列线圈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编织、形成线圈横列34~38所示的3列线圈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编织、形成线圈横列39~43所示的4列线圈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编织。通过进行以上的编织,在线圈横列4中,以前针床FB的针K、L和后针床BB的针k、l为起点的4个关边编织线圈列以前线圈群和后线圈群为锯齿状延伸,成为各关边编织线圈列交叉的关边处理。
通过上述编织成为关边处理的织物中,由于关边线圈33、37、41、46、52、55、58、61在织物编织结束时成为最终线圈34、38、42、48、53、56、59、62的下侧的方式与之重叠,关边线圈33、37、41、46、52、55、58、61潜入织物的最终线圈34、38、42、48、53、56、59、62的下方。因此,方向不同的关边线圈不会在织物终端部的表面侧显现。另外,包含在前线圈群中的织物的最终线圈和包含在后线圈群中的织物的最终线圈交叉着相互靠近,填补了间隙。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以第4个(4目)线圈的线圈为起点形成4列关边编织线圈列的,但也可从织物侧端开始,以前线圈群和后线圈群侧端纵行的线圈的各自作为线圈群侧端的线圈的、在针L和针l上的线圈为起点,形成至少2列以上的关边编织线圈列。如上述实施例那样,形成3列以上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情况下,关边编织线圈列相互交叉变得复杂,能够更可靠地隐藏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关边线圈。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是以2×1罗纹组织的场合加以说明的,但并不限于2×1罗纹组织,也可对采用其他编织组织,例如1×1罗纹组织、2×2罗纹组织等的编织组织进行编织的织物实施关边处理。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织物的端缘不会呈现在关边处理部的线圈方向不同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关边线圈,关边处理部成为与起针部相似的外观,同时,可形成弹性佳的关边处理部。

Claims (6)

1、一种织物,该织物是由关边处理过的织物,所述关边处理按如下方式进行:将规定数目的表面线圈和里面线圈交替配置形成罗纹组织物,接着该罗纹组织物的最终线圈而形成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关边线圈与邻接的最终线圈重叠,与该重叠线圈相连而形成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关边线圈形成从关边处理区域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连续的关边编织线圈列,
其特征在于,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关边线圈由比罗纹组织编织部的纱线细的纱线形成,从织物侧端与奇数号的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相连形成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关边线圈、和与偶数号的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相连形成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关边线圈与邻接的最终线圈的里侧重叠,同时,与奇数号的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相连形成的关边线圈和与偶数号的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相连形成的关边线圈相互交叉。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关边线圈由比罗纹组织编织部的编织所用的纱线的纱支要细的纱线、或者比罗纹组织编织部的编织所用的纱线的挑线根数要少的纱线形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关边线圈由伸缩性纱线形成。
4、一种使用横机的织物终端部的关边处理方法,该横机至少具有第1针床和第2针床对置的前后一对针床,各针床具有多个针,前后对置的第1针床和第2针床间的区域作为齿口,并且至少一方针床可左右滑动,该横机还具有向针床的针喂纱的至少一个喂纱口,其特征在于,该关边处理方法包括:
(1)将织物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勾挂在第1针床的针上的第1线圈群与勾挂在第2针床的针上的第2线圈群交替等分的工序;
(2)从织物的至少一侧端反复进行以下的步骤a、b、c的工序;
a:向保持着勾挂在所述第1针床的针上的第1线圈群的最终线圈的针和保持着勾挂在第2针床的针上的第2线圈群的最终线圈的针喂纱,以形成相连的新的线圈的步骤;
b:为了使勾挂在所述第1针床的针上的线圈与勾挂在第2针床的针上的线圈上形成的线圈相互卷回,在前后针床间移圈,使与勾挂在所述第1针床上的线圈相连形成的关边线圈和与勾挂在第2针床的针上的线圈相连形成的关边线圈相互交叉的步骤;
c:之后,将与勾挂在所述第1针床的针上的线圈相连形成的新的关边线圈移圈到勾挂着所述第1针床内侧的线圈的针上,以与第1针床内侧的线圈重叠,将与勾挂在所述第2针床的针上的线圈相连形成的新的关边线圈移圈到勾挂着所述第2针床内侧的线圈的针上,以与第2针床内侧的线圈重叠的步骤。
5、一种使用横机的织物终端部的关边处理方法,该横机至少具有第1针床和第2针床对置的前后一对针床,各针床具有多个针,前后对置的第1针床和第2针床间的区域作为齿口,并且至少一方针床可左右滑动,该横机还具有向针床的针喂纱的至少一个喂纱口,其特征在于,该关边处理方法包括:
(1)将织物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勾挂在第1针床的针上的第1线圈群与勾挂在第2针床的针上的第2线圈群交替等分的工序;
(2)至少以所述第1线圈群侧端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和第2线圈群侧端线圈纵行的最终线圈为起点,形成2列以上的关边编织线圈列的工序;
(3)在形成所述关边编织线圈列期间,为了使所述各关边编织线圈列从第1线圈群向第2线圈群锯齿状延伸并且从第2线圈群向第1线圈群锯齿状延伸以使各关边编织线圈列交叉,所形成的关边线圈与对置的织物的最终线圈重叠的工序。
6、按照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关边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编织的织物为第1织物和第2织物以各自两端部呈连续状态编织的筒状织物,关边处理第1织物期间,第2织物的织物最终线圈保持在任一方针床上,以进行第1织物的关边处理,在第1织物的关边处理结束后,关边处理第2织物。
CNB028074033A 2001-03-26 2002-03-22 关边处理的织物和关边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386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88884 2001-03-26
JP88884/2001 2001-03-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0164A true CN1500164A (zh) 2004-05-26
CN1283866C CN1283866C (zh) 2006-11-08

Family

ID=18943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740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3866C (zh) 2001-03-26 2002-03-22 关边处理的织物和关边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761048B2 (zh)
EP (1) EP1380677B1 (zh)
JP (1) JP3987802B2 (zh)
KR (1) KR100706658B1 (zh)
CN (1) CN1283866C (zh)
DE (1) DE60227160D1 (zh)
WO (1) WO200207734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1520A (zh) * 2009-11-25 2011-05-2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CN102345197A (zh) * 2010-07-23 2012-02-0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4328601A (zh) * 2013-07-12 2015-02-04 H.斯托尔两合公司 用于使得针织物脱圈的方法
CN106192173A (zh) * 2015-04-15 2016-12-07 刘正福 辅料组织结构的编织方法
CN110616497A (zh) * 2019-09-18 2019-12-27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双针床圆筒套收结构编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86268B2 (en) * 2005-04-01 2012-10-16 Gunze Limited Freely cuttable garment
JP4814078B2 (ja) * 2006-12-29 2011-11-0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端部を伏せ目処理する方法および伏せ目処理された編地
US8191218B2 (en) 2009-07-01 2012-06-05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Components Group North America, Inc. Deck seam with reduced selvage
JP2012122175A (ja) * 2010-12-10 2012-06-28 Shima Seiki Mfg Ltd 編地の伏目方法、および編地
JP2012251262A (ja) * 2011-06-03 2012-12-20 Shima Seiki Mfg Ltd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JP5979911B2 (ja) * 2012-02-27 2016-08-3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終端部のパイピング処理方法
JP5940411B2 (ja) * 2012-08-08 2016-06-2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
JP6025484B2 (ja) 2012-10-03 2016-11-1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伏目方法、および編地
TWI585254B (zh) * 2013-04-23 2017-06-01 島精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編織物之編織方法
JP6274908B2 (ja) 2014-02-27 2018-02-0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伏目方法
US11925230B2 (en) 2019-04-05 2024-03-12 Drymax Technologies, Inc. Chinstrap sock with metal-containing yarn
KR102460427B1 (ko) * 2021-03-12 2022-10-31 주식회사 아이디모드 의류의 트임부 중첩구조를 개선한 홀가먼트 편직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03028C2 (de) * 1982-01-29 1984-08-09 H. Stoll Gmbh & Co, 7410 Reutling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aschenware
JPH0765258B2 (ja) 1990-07-17 1995-07-1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端部処理方法
JP3075656B2 (ja) * 1993-09-07 2000-08-14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ガスメータ
KR100392480B1 (ko) * 1995-04-10 2003-11-28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세이키 세이사쿠쇼 횡편기를사용한바인딩오프방법과,그방법으로바인딩오프된편성포
EP0781880B1 (en) * 1995-12-28 2001-12-05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Binding-off method, bound knitted fabric, and CAD apparatus therefor
JP3164507B2 (ja) * 1996-05-20 2001-05-0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1×1リブ編地の伏せ目処理方法
DE60044195D1 (de) * 1999-07-13 2010-05-27 Shima Seiki Mfg Verfahren zum nähen von einem saum mit ausgezeichneter dehnbarkeit
TW487754B (en) * 1999-12-17 2002-05-21 Shima Seiki Mfg Welt seaming method and welt-seamed knitted fabric, and CAD device for welt seaming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1520A (zh) * 2009-11-25 2011-05-2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CN102071520B (zh) * 2009-11-25 2014-07-0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CN102345197A (zh) * 2010-07-23 2012-02-0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345197B (zh) * 2010-07-23 2014-08-20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4328601A (zh) * 2013-07-12 2015-02-04 H.斯托尔两合公司 用于使得针织物脱圈的方法
CN104328601B (zh) * 2013-07-12 2017-04-26 H.斯托尔两合公司 用于使得针织物脱圈的方法
CN106192173A (zh) * 2015-04-15 2016-12-07 刘正福 辅料组织结构的编织方法
CN110616497A (zh) * 2019-09-18 2019-12-27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双针床圆筒套收结构编织方法
CN110616497B (zh) * 2019-09-18 2020-11-03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双针床圆筒套收结构编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80677A4 (en) 2004-06-16
WO2002077344A1 (fr) 2002-10-03
DE60227160D1 (de) 2008-07-31
US6761048B2 (en) 2004-07-13
JPWO2002077344A1 (ja) 2004-07-15
CN1283866C (zh) 2006-11-08
US20040093908A1 (en) 2004-05-20
KR20030092019A (ko) 2003-12-03
EP1380677A1 (en) 2004-01-14
JP3987802B2 (ja) 2007-10-10
KR100706658B1 (ko) 2007-04-11
EP1380677B1 (en) 2008-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3866C (zh) 关边处理的织物和关边处理方法
US6151922A (en) Method of knitting inlaid fabric and inlaid fabric knitted by the method
CN1961107A (zh) 通过添纱制造阔罗纹组织的编织方法
CN101310056B (zh) 可插入经纱的横机和该横机中的编织方法
CN1075134C (zh) 使用针织横机的缝合方法和用该方法缝合的针织物
CN1277966C (zh) 筒状针织物的条纹编织方法及其针织物
CN1023136C (zh) 具有开缝部位的圆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84180C (zh) 针织拉链
CN1226476C (zh) 用横机形成的针织物的衣领针织方法及其针织设计装置
CN1181428A (zh) 具有2×1罗纹孔眼组织的筒状编织物基片的编织方法
CN1029019C (zh) 筒状织品连续编织法及用该法编成的端部呈连结状之筒状织品
KR100585254B1 (ko) 편성포 및 그 편성방법
CN101068963A (zh) 用横机编织的针织衣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292114C (zh) 具有新型起口构造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518616A (zh) 用横机编织的带衣领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US6581417B2 (en) Knit wear knitting method
CN1167840C (zh) 具有不同成圈高度的成型针织物生产方法
CN1079654C (zh) 针织拉链系带的制造方法及其设备
CN1678782A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JP2678100B2 (ja) 経編機
EP2180093B1 (en) Cylindrical fabric knitting method
CN1409779A (zh) 包缝处理方法与包缝处理的针织物及用于包缝处理的cad装置
CN1086751C (zh) 在横机上编织一种针织物的方法
CN100441758C (zh) 一种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专用装置
CN1254038A (zh) 一种具有纬纱导杆和两个或多个经纱导杆的驱动机构的窄幅钩编针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