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428A - 具有2×1罗纹孔眼组织的筒状编织物基片的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2×1罗纹孔眼组织的筒状编织物基片的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1428A CN1181428A CN97119940A CN97119940A CN1181428A CN 1181428 A CN1181428 A CN 1181428A CN 97119940 A CN97119940 A CN 97119940A CN 97119940 A CN97119940 A CN 97119940A CN 1181428 A CN1181428 A CN 11814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 bar
- pin
- braiding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3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0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698 phosphoru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268 woo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at a selvedge, e.g. hems or turned welt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6—Upper torso garments, e.g. sweaters, shirts, leot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将前后一对针床的相对方向的各6根针,合计为12根针组成一单元。沿着针床配置多个这种单元,分派各单元的前后针床的第1和第6针形成外表针迹,一侧的针床的第2、4针和另一侧的针床的第3、5针形成背面针迹,利用其他的针作为针迹对齐用的空针。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针床配置在前后端的横向编织机,夹着其齿口,利用2×1罗纹孔眼编织前边的织物基片和后边的织物基片的二个侧边相连接构成的筒状织物基片的方法。
最近,在使用横向编织机,将衣身和袖子编成筒状的同时,将它们编成一体,在从编织机取出的状态下,再生产与成品大致相近的毛衣的方法引起人们的注意。将毛衣的袖子或衣身的前侧部分固定在横向编织机的前针床上,将其后侧部分固定在后针床上,可以编织各个部分的两端将其连接成大概略呈筒状的织物基片。用上述方法编成的织物,可以不需要缝制工序,或者即使要也是很少一点,因此,可以减轻缝制工作的繁杂性。由于不需要使用缝纫机缝制,作为编织特性的伸缩性不受损害。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可用于毛衣,各种编织类衣服也可采用。一般,被称为无缝制的编织,本申请人,迄今已在特公平3-75656号,特公平3-16413号,特公平4-15301号,特开平4-153346号等公报中提出了多种方案。
在与本发明主题相关连的筒状体上编织罗纹孔眼的方法,在上述特公开3-75656号和特公平3-16413号中已经公布。特公平3-75656号,公开了一种利用前后有一对针床的所谓的二针床式横向编织机,在筒状体上编织罗纹孔眼的基本技术,利用这种二针床式横向编织机,可以制造无缝制的编织类衣服。特公平3-16413号公布了有关提高1×1罗纹孔眼编成的贴边部分伸缩性强的技术。
2×1罗纹孔眼与上述的1×1罗纹孔眼同样,也是在衣身和袖子贴边部分可以很好利用的编织方法。在衣身和袖子贴边也要求具有伸缩性。但是,没有公布在贴边等中使用的2×1罗纹孔眼编成筒状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2×1罗纹孔眼组织的筒状编织物基片的编织方法,使用前后有针床的横向编织机,由2×1罗纹孔眼构成的筒状体的编织方法,该2×1罗纹孔眼可以在贴边罗纹等上使用。
在本发明中,使用了这样一种横向编织机,其具有前后一对针床,该一对针床在左右方向延伸,而且至少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上述一对针床分别具有多根针,上述一对针床,在其相对部分上形成齿口。而且,上述针床的至少一方可以向左右推压,因此,在上述针床之间,孔眼可以移动。
将第一编织基片附着在第一针床上,将第二编织基片附着在第二针床上,使它们前后重合,并且在第一编织基片和第二编织基片的侧端连接,而编成筒状的织物基片;
并且分配将前后针床的各第1~6针组成的相互相对的,共计12根针构成的针群作为筒状织物基片的2×1罗纹孔眼的一个单元;
以各个单元的第一针床的第1、6针作第一编织基片的外表针迹生成用的织针,以第二针床的第1、6针作为第二编织基片的表面针迹生成用的织针,以第二针床的第2、4针作为第一编织基片背面针迹生成用的织针,以第一针床的第3、5针作为第二编织基片的背面针迹生成用的织针,其他针作为孔眼对齐用的空针。
将这种单元,对于针床上所设定区间内的针反复配置。
(A)、为了编织第二编织基片的2×1罗纹孔眼,将固定在上述各单元的第二针床的第2针和第4针上的孔眼移向第一针床的空针,并将固定在第二针床的空针上的孔眼移向第一针床的第3针和第5针,然后给第二针床的第1、6针和第一针床的第3、5针供给编织线,完成第二编织基片的编织工序;
(B)、为了将第一编织基片孔眼的路径编成2×1罗纹孔眼,将固定在上述各单元的第一针床的第3、5针上的孔眼移向第二针床的空针,而且再将固定在第一针床的空针上的孔眼移向第二针床的第2、4针,然后,第一针床的第1、6针和第二针床的第2、4针供给编织线,从而设置了编织第一织物基片的工序。
反复进行上述(A)、(B)的工序,可以编成由2×1罗纹孔眼组织构成的筒状编织基片。
最好,在反复进行上述(A)、(B)工序之后,将各单元的第一针床的第1针的孔眼和第二针床的第2针的孔眼与第一或第二针床的第2针重合,并且使第二针床的第6针的孔眼和第一针床的第5针的孔眼与第一或第二针床的第5针重合。
在本发明中,分配以大约12针组成的针群作为筒状织物基片的2×1罗纹孔眼的单元,该针群是由上述第一针床的第1~6针和第二针床的第2~7针组成,相互偏移一个针距(本分)构成的。
用各个单元的第一针床的第2、4针(或第1、3针)作为第一编织基片的外表针迹形成用的织针,用第二针床的第5、7针(或第4、6针)作为第一编织基片的背面孔眼形成用的织针,用第一针床的第1、3针(或第2、4)作为第二编织基片的背面孔眼形成用的织针,以第二针床的第4、6针(或第5、7针)作为第二编织基片的外表孔眼形成用的织针,用由第二针床的第5针(或第4针)形成的第一织物基片的背面孔眼对齐用的空针作为第一针床的第5针(或第4针),用由第二针床的第7针(或第6针)形成的第一编织基片的背面针迹对齐用的空针作为第一针床的第6针(或第5针),用由第一针床的第1针(或第3针)形成的第二编织基片的背面针迹对齐用的空针作为第二针床的第2针(或第3针),用由第一针床的第3针(或第4针)形成的第二编织基片的背面针迹对齐用的空针作为第二针床的第3针(或第4针)。
对于针床上的所设定区间的针,反复配置这种单元。
(A)、为了将第二织物基片的孔眼路径编成2×1罗纹孔眼,使固定在上述展开的各单元的第二针床的织针上的第一编织基片的背面针迹移向第一针床的空针,并且使固定在第二针床的空针上的第二织物基片的背面针迹移向第一针床的织针,然后,固定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的第二织物基片的针供给编织线,完成第二织物基片的编织工序。
(B)、为了将第一编织物基片的孔眼路径编成2×1罗纹孔眼,使固定在上述展开的各个单元的第一针床的织针上的第二编织基片的背面针迹向着第二针床的空针移动,而且使固定在第一针床的空针上的第一编织基片的背面针迹向着第二针床的织针移动,然后,给固定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的第一织物基片的针供应编织线,而设置一个编织第一编织基片的工序。
反复进行上述(A)、(B)的工序,可以编成由2×1罗纹孔眼组织构成的筒状织物基片。
本发明具体方法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表示不需缝制的编织毛衣;
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2×1罗纹孔眼单元在针床上展开的状态;
图3表示实施例一的针床上的前衣身、后衣身的各个贴边罗纹部分的针迹的固定状态;
图4表示实施例一的贴边部分的编织步骤;
图5表示实施例一的贴边部分以下的编织步骤;
图6表示实施例一的贴边部分以下的另一个编织步骤;
图7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2×1罗纹孔眼单元在针床上的展开状态;
图8表示实施例二的针床上的前衣身、后衣身的各个贴边罗纹部分的针迹的固定状态;
图9表示实施例二的贴边部分的编织步骤;
图10表示实施例二的贴边部分以下的编织步骤;
图11表示实施例二的贴边部分以下的另一种编织步骤。
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用于筒状编织的毛衣的衣身贴边部分的实施例。
本发明中所述的筒状编织基片不只局限于后述实施例中的前后织物基片的两端连接一起的完全的筒状体,还包括前后衣身二端中的一端开放的和象对襟毛线衣一样,在前衣身的中央,编织基片分断开来的等。编织时使用的横编机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而且夹住齿口,在前后方向相对放置的一对前后针床。上述的一对针床分别具有多根针,针迹可能在上述针床之间移动,而且后针床使用可以左右推压的结构。
实施例一
图1表示不需缝制的编织毛衣1。图2的P为用2×1罗纹孔眼组织编成的毛衣贴边罗纹部分5的基本针法,即表示一个单元。单元P由前针床(第一针床)的针A*~F*和后针床(第二针床)的针a*~f*共12根针构成。前贴边罗纹部分5f的2×1罗纹孔眼由使用前针床的1号针A*、后针床的2、4号针b*、d*及前针床的6号针F*形成。后贴边罗纹部分5b,由使用后针床的1号针a*,前针床的3、5号针c*、E*及后针床的6号针f*形成。前针床的2、4号针B*、D*为用后针床的b*、d*针形成前贴边罗纹部的背面针迹时对齐用的空针。在编织后衣身3 b的2×1罗纹孔眼路径时,前衣身3f的背面针迹,预先设置在这些针上。同样,后针床的3、5号针c*、e*为用前针床的c*、E*针形成后衣身3b的背面针迹时对齐用的空针。在编织前衣身3f的2×1罗纹孔眼针迹路径时,后衣身3b的背面针迹,预先设置在这些针上。为了编织这样构成的2×1罗纹孔眼单元P,如图2所示,为了编织具有所希望宽度的筒状编织基片,可在针床上的各针上,适当分配,重复适当数目的P1、P2…。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述单元P在前针床的针A~R,后针床的针a~r上展开,编成贴边罗纹部分。大写字母表示前针床的针,小写字母表示后针床的针。
图3表示将前贴边罗纹部分(第一编织基片)附在前针床的针上,将后贴边罗纹部分(第二编织基片),附在后针床的针上进行编织的状态。图3-A表示分别将前衣身3f的贴边的2×1罗纹孔眼的针迹固定在前针床的针上,将后衣身3b的贴边的2×1孔眼的针迹固定在后针床的针上的状态。白色圆圈表示第一编织基片的针迹,黑色圆圈表示第二编织基片的针迹。这里所述的附着是指,在编织前衣身3f的针迹路径时,如图3-B所示那样,将后衣身3b的针迹固定在后针床的针上,同样,在编织后衣身3b的针迹路径时,如图3-C所示那样,将前衣身3f的针迹固定在前针床的针上。
图4~图6表示毛衣1的贴边部分的编织步骤。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一个供线部件7。首先,使编织线从左向右方向移动,形成后贴边罗纹部分的针迹路径,然后,使编织线从右向左方向移动,形成前贴边罗纹部分的针迹路径。这样,沿顺时针方向,绕圆周供给编织线就可编成筒状的编织基片。在图的右端,用箭头表示针迹路径的编织方向和移动方向。后针床可以相对前针床作推压运动,将针A-a,B-b……放置在推压前的面对面状态的基准位置上。另外,为了说明方便,编织时使用的针数比实际的要少。
以下说明各种编织步骤。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起头线圈部分的编织为步骤1~8,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起头线圈部分的编织为步骤9~12,前后贴边罗纹部分的反复编织为步骤13~16,贴边罗纹部分编成后与衣身编织部分的对齐为步骤17~23,由平孔眼组织构成的衣身部分的编织为步骤24~25。图中的S表示针床上的针迹的固定状态,它是在编织基片最初进行的拔线编织完毕后的状态。这时,前衣身的拉线针迹固定在前针床的针B、D、H、J、N、P上,而后衣身的拉线固定在后针床的针c、e、i、k、o、q上。
在步骤1~8中,接着拉线编织,而编织后衣身3b的起头线圈时,同时进行末端的圆机针织。在步骤1中,将通过后衣身3b的拉线形成的针迹移至前针床的针C、E、I、K、O、Q上。接着,在步骤2,将供线部件7移动至越过左侧端的针A的位置,这时,将编织线钩在针A上。在步骤3,不形成针迹,而只是使供线部件7移动至针A的左侧。上述步骤1~3是在没有推压的基准位置上进行的。
步骤4表示后衣身的贴边部分的起头线圈路径的编织,它是在后针床处在向左边推压针1、5的针距状态下进行的。将供线部件7向右移动,向前后针床的针a、C、f、E、g、i供线,形成针迹。步骤5将供线部件7移动至越过侧端的针R的位置,这时,在将编织线钩在针R上之后,在步骤6,将供线部件7移至针R的右侧。步骤7、8表示末端的圆机针织,它是接在起头线圈路径编成后进行的。在步骤7中,给针r、m、l、g、f、a供线,形成紧接着起头线圈路径的针迹路径。在步骤8中,给针C、E、I、K、O、Q供线,形成针迹路线。
其次,在步骤9~12中,进行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起头线圈,和末端的圆机针织的编织。首先,在步骤9,将固定在前针床的针C、E、I、K、O、Q上的后衣身3b的背面针迹存放在后针床的空针c、e、i、k、o、q上,再将后贴边罗纹部分的针迹全部附在后针床的针上。同时,将后贴边罗纹部分的拉线的针迹移向后针床的针b、d、h、j、n、p上。在步骤10,将后针床向左推压针1、5的针距,进行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起头线圈路径的编织。将供线部件7向左移动,给前后针床的针R、p、M、n、L、j……供线,形成针迹。在步骤2,5中,将钩出的针迹连接起来,在编织基片的两侧,牢固地把前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起头线圈部分连接起来。步骤11、12表示起头线圈编织完后的末端的圆机针织。在步骤11,给针A、F、G、L、M、R供线,形成紧接着起头线圈路径的针迹路径。在步骤12,给针p、n、j、h、d、b供线,形成针迹路径。
在步骤13,为了进行下面的后贴边罗纹部分的2×1罗纹孔眼的编织,可以一次将固定在后针床的针d、b、h、j、n、p上的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安放在前针床的空针B、D、H、J、N、P上。与此同时,在步骤9,将存放在后针床的针c、e、i、k、o、q上的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向前针床的针C、E、I、K、O、Q移动,替代后针床上相应的针。在步骤14,使供线部件7向右方向移动,一边同时给针a、C、E、f、g、I供线,编织后贴边罗纹部分的2×1罗纹针迹路径。在步骤15,与步骤9相同,对准下一个前贴边罗纹部分的针迹。在步骤16,将供线部件7向左方向移动,同时一边给针R、p、n、M、L、j……供线,编织前贴边罗纹部分的2×1罗纹的针迹路径。当适当地重复几次上述步骤13~16的四个步骤时,可以将所希望长度的贴边罗纹部分编成筒状。利用本实施例的编织方法,可使后针床停在确定位置,可以进行针迹路径的形成和对齐,可以进行高效率的编织。为此,采用具有二个凸轮系统以上的多重凸轮系统的横编机,假如把上述各步骤分配在凸轮系统上,生产率可以更提高。
步骤17~23表示为了紧接着贴边罗纹部分继续编织衣身部分,针迹的对齐情况。首先,在步骤17,将后针床,向右推压一个针距,并将固定在后针床b、h、n上的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向前针床的针C、I、O移动。在步骤18中,将后针床向左推压一个针距,使固定在前针床的针A、G、M上的前贴边罗纹部分的外表针迹向着后针床的针b、h、n移动。然后,在步骤19,在使这些针再度向前针床的针B、H、N移动的同时,将固定在后针床的针d、j、p上的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向针D、J、P移动。其次,在步骤20,将后针床向右推压一个针距,使在步骤17中移至前针床的针C、I、O上的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向着后针床的针b、h、n移动。然后,在步骤21,将这些针移向前针床的针B、H、N。这样,由后针床的针b、h、n形成的背面针迹与早先移至前针床的针B、H、N上的前贴边罗纹部分的外表针迹重叠。这时,前贴边罗纹部分的针迹变成每隔一根针B、D、F、H、J…固定,完成了前衣身3f的编织准备。
在步骤21,将固定在后针床的针e、k、q上的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移至前针床的针E、K、Q上。在步骤22,使后针床向右推压一个针距,将固定在后针床的针f、l、r上的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表面针迹,向着前针床的针G、M、S移动。此后,在步骤23,将后针床向右推压2个针距,再次使这些针向着后针床的针e、k、q移动在步骤24,使固定在前针床的针E、K、Q上的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移至固定后针床的后贴边罗纹部分的外表针迹的针e、K、q上并与之重叠。这样就完成了为了编织后衣身3b的准备。
在步骤25、26中,编织由紧接着贴边罗纹部分的平孔眼组织构成的衣身部分的最初的针迹路径。在步骤25,编织后衣身3b的孔眼路径,在步骤26,编织前衣身3f的孔眼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单元的前针床的第3、5针形成后贴边部分的背面针迹,而利用后针床的第2、4针,形成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但是,也可以不这样,而用前针床的第2、4针形成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而利用后针床的第3、5针,形成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也可以。
实施例二
其次,再说明另一个实施例。图7与实施例一中的图2对应,表示用于编织本实施例的2×1罗纹孔眼的单元。单元Q由前针床的1~6号针A*~F*和后针床的2~7号针a*~f*的总共12根针构成。前贴边罗纹部分的2×1罗纹孔眼,由前针床的2、4号针B*、D*和后针床的5、7号针d*、f*进行编织,而后贴边罗纹部分的罗纹孔眼,用前针床的1、3号针A*、C*和后针床的4、6号针c*、e*进行编织。前针床的5号针E*为由后针床的5号针d*形成的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对齐用的空针,而6号针F*为由后针床的7号针f*形成的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对齐用的空针。在编织后贴边罗纹部分的2×1罗纹孔眼时,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保存在这些针上。同样,后针床的2号针a*为由前针床的1号针A*形成的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对齐用的空针,而3号针b*为用前针床的3号针C*形成的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对齐用的空针。当编织前贴边罗纹部分的2×1罗纹孔眼时,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保存在这些针上。将上述的单元Q在前针床的针A~R,后针床的针b~s上展开,编成贴边罗纹部分。
图8与图3对应。图8-A表示前贴边罗纹部分的2×1罗纹编织的孔眼固定在前针床的针上,而后贴边罗纹部分的2×1罗纹孔眼的针迹固定在后针床的针上。图9~图11表示编织步骤。与先前的实施例同样,按后贴边的罗纹部分,前贴边的罗纹部分,后贴边的罗纹部分…的顺序,沿顺时针方向,在周围上供线,即可编织筒状编织基片的各个针迹路径。
下面说明各个编织步骤。后贴边罗纹部分起始线圈的编织在步骤1-4中进行,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起始线圈部分的编织在步骤5~9中进行,前后贴边罗纹部分的反复编织在步骤10~15中进行,贴边罗纹部分编成后,为了编衣身,而对齐针迹和衣身部分1的路径编织在步骤16~26中进行。图中的S表示利用拉线编织完了的状态,针床上针迹固定的状态。前贴进罗纹部分的拉线针迹固定在前针床的针B、D、H、J、N、P上,后贴边罗纹部分的拉线固定在后针床的针c、e、i、k、o、q上。
在步骤1~4中,编织与拉线编织接着的后贴边罗纹部的起始线圈和末端的圆机针织的孔眼路径。首先,在步骤1中,将后针床向左推压2个针距,将后贴边罗纹部分的拉线的针迹向前针床的针A、C、G、I、M、O移动。在步骤2,使针床处在推压状态,将供线部件7向右方向移动,给前后针床的针A、d、C、f、G、j…供线,编织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起头线圈路径。接着,在步骤3,给针r、p、l、j、f、d供线,在步骤4,由于推压在基准位置,可给针A、C、G、I、M、O供线,进行接着上述起头线圈路径的末端圆机针织的编织。
其次,在步骤5~9,进行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起头线圈和末端的圆机针织的编织。首先,在步骤5,将固定在前针床的针C、I、O上的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保留在后针床的空针c、i、o上。其次,在步骤6,将后针床向左推压1个针距,将固定在前针床的针A、G、M上的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保留在后针床的空针b、h、n上。这样,可将后贴边罗纹部分的针迹全部附着在后针床的针上。在步骤7,在将针床从基准位置向左推压2个针距的状态下,将供线部件7向左方向移动,给前后针床的针s、P、q、N、m、J…供线,纺织前贴边的起头线圈的路径。之后,在步骤8,给针B、D、H、J、N、P供线。接着,在步骤9,将针床推压至基准位置,给针s、q、m、k、g、e供线,编织接下去的末端的圆机针织路径。在本实施例中,省略了与先前实施例的图3的步骤2、3、5、6相对应的编织。
在步骤10、11中,为了进行后贴边罗纺部分的2×1罗纹孔眼的编织,将针迹对齐。首先,在步骤10,如果在将固定在后针床的针e、k、q上的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保留在前针床的针E、K、Q上的同时,则在步骤5,可使保留在后针床的空针c、i、o上的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向着前针床的针C、I、O移动。其次,在步骤11,在使后针床向左推压一个针距,将固定在针g、m、s上的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保留在前针床的针F、L、R上的同时,在步骤6,将保留在后针床的空针b、h、n上的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向着前针床的针A、G、M移动。在步骤12,一边将供线部件7向右方向移动,推压在基准位置,一边给针A、C、d、f、G、i…供线,编织后贴边罗纹部分的2×1罗纹孔眼路径。在步骤13、14,为了编织下面要进行的前贴边罗纹部分的编织,要对齐针迹,在将固定在前针床的针C、E、I、K、O、Q上的针迹移向后针床的针c、e、i、k、o、q的同时,将固定在前针床的针C、A、F、G、L、M、R上的针迹移向后针床的针b、g、h、m、n、s。在步骤15,将供线部件7向左方向移动,同时一边给针s、q、p、n、m、k…供线,编织前贴边罗纹部分的2×1罗纹孔眼路径。适当地多现重复上述的步骤10~15的6个步骤,可将贴边罗纹部分编成筒状。
重复完了后,在步骤16~21,再每隔前后一个路径,在贴边罗纹部分上形成针迹路径。在步骤16~18,编织后贴边罗纹部分的针迹路径,进行针迹的对齐和针迹的形成,进行与上述步骤10~12相同的编织。接着,在步骤19、20中,在进行用于下一个前贴边罗纹部分的针迹路径的编织的针迹对齐的同时,在贴边罗纹部分编织完成了的后衣身上,对齐针迹,以便于编织衣身。在步骤19,将后针床向左推压一个针距,将固定在前针床的针A、C、G、I、M、O上的后贴边罗纹部分的最终路径的背面针迹移至后针床的针b、d、h、j、n、p上,结果,固定在前针床的针C、I、O上的背面针迹与固定在针d、j、p上的外表针迹重叠。同时,为了编织前贴边罗纹部分,固定在前针床的空针f、l、r上的背面针迹移动至后针床的针g、m、s处。在步骤20,向基准位置推压,将固定在前针床的空针E、K、Q上的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移至后针床的针e、k、q处。在步骤21,编织前贴边罗纹部分的针迹路径。
在步骤22,使后针床向左推压一个针距,在使固定在后针床的针e、k、q上的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与固定在针D、J、P上的外表针迹重叠的同时,将固定在针g、m、s上的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移至前针床的针F、L、R处。在这个步骤结束的状态下,前贴边罗纹部分的针迹和后贴边罗纹部分的针迹分别固定在前针床的针B、D、F、H、J…上,和后针床的针b、d、f、h、j…上。在步骤23,将供线部件7向右方向移动,给后针床的上述针供线,编织后衣身3b的最初的针迹路径。接着,在步骤24、25,将固定在后针床的上述针上的后衣身3b的针迹向左移动一个针距,将后衣身3b的针迹固定在针a、c、e、g、i…上。这样,固定针床上各针迹的针变为对着针床的空针。在步骤26,将供线部件7向左移动,给前针床的针R、P、N、L、J…供线,编织前衣身3f的最初的针迹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用装置的前针床的第2、4针作出前贴边的外表针迹,用后针的第5、7针作出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用前针床的第1、3针作出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和用后针床的第4、6针,作出后贴边罗纹部分的外表针迹。将利用后针床的第5针形成的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对齐用的空针作为前针床的第5针。将利用后针床的第7针形成的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对齐用的空针作为前针床的第6针,将利用前针床的第1针形成的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对齐用的空针作为后针床的第2针,将利用前针床的第3针形成的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对齐用的空针作为后针床的第3针。但是,也可以不这样,而利用前针床的第1、3针形成前贴边罗纹部分的外表针迹,利用后针床的第4、6针形成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利用前针床的第2、4针形成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利用后针床的第5、7针形成后贴边罗纹部分的外表针迹。另外,也可以将利用后针床的第4针形成的前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对齐用的空针作为前针床的第4针,将利用后针床的第6针形成的前贴边罗纹部分背面针迹对齐用的空针作为前针床的第5针,将利用前针床的第3针形成的后贴边罗纹部分的背面针迹对齐用的空针作为后针床的第3针,将利用前针床的第4针形成的后贴边罗纹部分背面针迹对齐用的空针作为后针床的第4针。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构成单元的针A*、a*位于编织宽度的左端,展开3次(整数次)。这样,由于在前贴边罗纹部分和后贴边罗纹部分编织宽度的边界部分上是连续编织,2×1罗纹孔眼花纹不会散开,因此编织物的外观不会受损害。为了使2×1罗纹孔眼花纹不致散开,可以使编织宽度的左端从针A*、a*或针D*、d*开始,而纺织宽度的右端,在针F*、f*或C*、c*处结束,而将单元展开。但是,单元也不必一定按上述方式那样展开,可以使编织物的左端从针A*、a*~针F*、f*中的任何一根针开始,而右端在任何一根针处结束。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毛衣1的贴边部分上编织由2×1罗纹孔眼组织构成的编织基片,然而,不是仅限于贴边部分,也可以将袖口和整个衣身编织成罗纹孔眼。再者,对于例如袜子和护身等的筒状体的编织,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筒状罗纹孔眼编织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得到伸缩性很好的筒状编织基片等效果。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要构思的范围内,也可以作一些变型。当比较图3~图6的实施例一和图7~图11的实施例二时,由于实施例一在重复部分不伴随有推压运动,因此,与实施例二比较,可以利用高速进行处理。在实施例中,采用了二个针床的横向编织机,也可以采用四个针床的横向编织机。
当采用上述编织方法时,在将第一编织基片和第二编织基片的侧端连接成筒状体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横向编织机,编织伸缩性改善的2×1罗纹孔眼,这对通过无缝制的编织实现编织物编织的多样化有帮助。在本发明中,由于针迹密度大,因此,可以得到强度高,而且伸缩性好的筒状2×1的肋条形编织物。
Claims (3)
1.一种具有2×1罗纹孔眼组织的筒状编织物基片的编织方法,在这种利用2×1罗纹孔眼构成的编织组织编织筒状编织基片的方法中,采用横向编织机,该机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而且在前后方向相互相对的至少一对前后针床,上述一对针床分别具有多根针,而上述一对针床在相对部位形成齿口,并且,上述针床的至少一个可以向左右推压,针迹可以在上述针床间移动,将第一编织基片附着在第一针床上,而将第二编织基片附着在第二针床上,使它们前后重叠,并且第一编织基片和第二编织基片在编织宽度的侧边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
将由前后针床的各第1~6针组成的相互相对配置的共计12根针构成的针群适当分配作为筒状编织基片的2×1罗纹孔眼的单元;
将各个单元的第一针床的第1、6针作为形成第一编织基片的外表针迹用的织针,将第二针床的第1、6针作为形成第二编织基片的外表针迹用的织针,将第二针床的第2、4针作为形成第一编织基片的背面针迹用的织针,将第一针床的第3、5针作为形成第二编织基片背面针迹用的织针,将其他的针作为针迹对齐用的空针;
相对于针床上的所定区间的针,反复配置这个单元;
(A)、为了将第二编织基片编成2×1罗纹孔眼,使固定在上述各单元的第二针床的第2、4针上的针迹移动至第一针床的空针上,而且将固定在第二针床的空针上的第二编织基片的背面针迹移至第一针床的第3、5针处,之后,给第二针床的第1、6针和第一针床的第3、5针供应编织线,编织第二编织基片;以及
(B)、为了将第一编织基片编成2×1罗纹孔眼,使固定在上述各单元的第一针床的第3、5针上的针迹移至第二针床的空针处,而且使固定在第一针床的空针上的第一编织基片的背面针迹移至第二针床的第2、4针处,之后,给第一针床的第1、6针和第二针床的第2、4针供应编织线,编织第一编织基片;
反复进行上述(A)、(B)工序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2×1罗纹孔眼组织的筒状编织物基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反复进行上述(A)、(B)的工序后,使各单元的第1针床的第一针的针迹和第2针床的第二针的针迹,在第一或第二针床的第2针上重叠,而且使第二针床的第6针的针迹与第一针床的第5针的针迹,在第一或第二针床的第5针上重叠。
3.一种具有2×1罗纹孔眼组织的筒状编织物基片的编织方法,在该方法中,可以利用2×1罗纹孔眼构成的孔眼组织,编织筒状编织基片,该方法采用横向编织机,该机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而且在前后方向相互相对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上述一对针床分别具有多根针,再者,上述一对针床在其相对部位形成齿口,上述针床的至少一方可以向左右推压,针迹可以在上述针床之间移动,将第一编织基片附着在第一针床上,而将第二编织基片附着在第二针床上,使它们前后重叠,而且第一编织基片和第二编织基片,在编织宽度的侧边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
将由上述第一针床的第1~6针和第二针床的第2~7针组成,再由相互移动一个针距的共计12根针构成的针群作为筒状编织基片的2×1罗纹孔眼的单元;
将各个单元的第一针床的第2、4针(或者第1、3针)作为形成第一编织基片的外表针迹用的织针,将第二针床的第5、7针(或第4、6针)作为形成第一编织基片用的织针,将由第一针床的第1、3针(或第2、4针)作为形成第二编织基片的背面针迹用的织针,将由第二针床的第4、6针(或第5、7针)作为第二编织基片的外表针迹形成用的织针,将由第二针床的第5针(或第4针)形成的第一编织基片背面针迹对齐用的空针作为第一针床的第5针(或第4针),将由第二针床的第7针(或第6针)形成的第一编织基片的背面针迹对齐用的空针作为第一针床的第6针(或第5针),将由第一针床的第1针(或第3针)形成的第二编织基片的背面针迹对齐用的空针,作为第二针床的第2针(或第3针),将利用第一针床的第3针(或第4针)形成第二编织基片背面针迹对齐用的空针作为第二针床的第3针(或第4针);
对于针床上的所设定区间的针,可以反复地配置这个单元;
(A)、为了将第二编织基片编成2×1罗纹孔眼,将固定在上述各单元的第二针床的织针上的第一编织基片的背面针迹移至第一针床的空针处,并且将固定在第二针床的空针上的第二编织基片的背面针迹移至第一针床的织针处,之后,向固定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的第二编织基片的针供应编织线,编织第二个编织基片;
(B)、为了将第一编织基片编成2×1罗纹孔眼,使固定在上述各单元的第一针床的织针上的第二编织基片的背面针迹移至第二针床的空针处,并将固定在第一针床的空针上的第一编织基片的背面针迹移至第二针床的织针处,之后,给固定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的第一编织基片的针供应编织线,编织第一编织基片;
反复进行上述的(A)、(B)工序的操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86266/1996 | 1996-10-29 | ||
JP286266/96 | 1996-10-29 | ||
JP08286266A JP3126315B2 (ja) | 1996-10-29 | 1996-10-29 | 2×1ゴム編み組織を有する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1428A true CN1181428A (zh) | 1998-05-13 |
CN1104518C CN1104518C (zh) | 2003-04-02 |
Family
ID=17702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71199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518C (zh) | 1996-10-29 | 1997-10-28 | 具有2×1罗纹线圈组织的筒状针织物的针织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873266A (zh) |
EP (1) | EP0839940B1 (zh) |
JP (1) | JP3126315B2 (zh) |
KR (1) | KR100469827B1 (zh) |
CN (1) | CN1104518C (zh) |
DE (1) | DE69721443T2 (zh) |
ES (1) | ES2192655T3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6542C (zh) * | 2002-09-04 | 2007-01-24 | 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 罗纹针织部分的制造方法及其织物 |
CN102808275A (zh) * | 2011-06-02 | 2012-12-05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具有孔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其针织物 |
CN103866479A (zh) * | 2014-03-04 | 2014-06-18 |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由双针床横编机编织织可穿2×1罗纹组织织物的方法 |
CN103866482A (zh) * | 2014-03-05 | 2014-06-18 |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由双针床横编机编织织可穿2×2罗纹组织织物的方法 |
CN103866478A (zh) * | 2014-03-04 | 2014-06-18 |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由双针床横编机编织织可穿1×1罗纹组织织物的方法 |
CN104264355A (zh) * | 2014-08-27 | 2015-01-07 |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由双针床横编机编织金属线织物的方法 |
CN106455753A (zh) * | 2014-05-02 | 2017-02-22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鞋帮及鞋帮的编织方法 |
CN110612368A (zh) * | 2017-05-02 | 2019-12-24 |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 具有管状提花针织结构的上身服装 |
CN111304808A (zh) * | 2020-03-09 | 2020-06-19 |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 一种两针板圆筒状2x1紧罗纹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
US10912340B2 (en) | 2017-05-02 | 2021-02-09 | Nike, Inc. |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ubular-jacquard knit structure |
US10920345B2 (en) | 2017-05-02 | 2021-02-16 | Nike, Inc. |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hree-dimensional knit structures |
US11142854B2 (en) | 2018-10-03 | 2021-10-12 | Nike, Inc. |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hree-dimensional knit structures |
US11484068B2 (en) | 2015-11-03 | 2022-11-01 | Nike, Inc. | Flat-knit support garment for upper torso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79747B1 (fr) * | 1998-06-15 | 2000-08-18 | Terrot |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article tricote et article ainsi obtenu |
DE10027534A1 (de) * | 2000-06-02 | 2001-12-13 | Stoll & Co H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Hohlkörper-Gestricks |
EP1396565B1 (de) * | 2002-09-04 | 2008-03-19 | H. Stoll GmbH & Co.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Ripp-Gestrick-Sektionen |
JP5695862B2 (ja) * | 2010-08-25 | 2015-04-08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編地の編出し方法 |
JP5698482B2 (ja) * | 2010-09-17 | 2015-04-08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筒状編地の外増やし方法、および編地 |
DE102011012767A1 (de) | 2010-09-18 | 2012-03-22 | H. Stoll Gmbh & Co. K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chlauchgestricks |
JP5736250B2 (ja) * | 2011-06-28 | 2015-06-17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
JP5905347B2 (ja) * | 2012-06-29 | 2016-04-20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編地の編成方法 |
JP2014025159A (ja) * | 2012-07-25 | 2014-02-06 | Shima Seiki Mfg Ltd | 編地の編成方法 |
JP6084041B2 (ja) * | 2013-01-10 | 2017-02-22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編物基材の形成方法、編物基材、および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ック |
US10100445B2 (en) * | 2014-04-03 | 2018-10-16 | Nike, Inc. | Method of forming a unitary knit article using flat-knit construction |
JP6501824B2 (ja) * | 2017-05-29 | 2019-04-17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編地の接合方法 |
JP7434035B2 (ja) * | 2020-04-01 | 2024-02-20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
CN114000251B (zh) * | 2021-11-05 | 2023-01-13 |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 一种全成型侧缝仿手缝装饰线的编织方法及其组织和织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185299A (en) * | 1966-06-07 | 1970-03-25 | Courtaulds Ltd | Knitting Method |
JPS60194154A (ja) * | 1984-03-07 | 1985-10-02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横編機による袋編地の編成方法 |
JPH0268337A (ja) * | 1988-09-01 | 1990-03-07 | Shima Seiki Seisakusho:Kk | ゴム編組織を有する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
JPH02229248A (ja) * | 1989-03-03 | 1990-09-12 | Shima Seiki Seisakusho:Kk |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
US5211035A (en) * | 1990-03-27 | 1993-05-18 | Drassel, Inc.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plit-heel sock |
JPH0765258B2 (ja) * | 1990-07-17 | 1995-07-12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編地の端部処理方法 |
JP2530254B2 (ja) * | 1990-10-31 | 1996-09-04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編地の端部処理方法及び端部に意匠的処理を施してなる編地 |
JP2538421B2 (ja) * | 1990-12-13 | 1996-09-25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ニツト製品に於ける衿首用編地の編成方法 |
KR930005416A (ko) * | 1991-08-21 | 1993-03-23 | 정용문 | 통화 우선 순위를 가지는 전화기의 브랜치 접속방법 및 그 접속회로 |
DE69232234T2 (de) * | 1991-09-19 | 2002-06-13 | Shima Seiki Mfg. Ltd., Wakayama | Verfahren zum Stricken von nahtlosen Kleidungstücken an Flachstrickmaschinen |
IT1271974B (it) * | 1993-03-05 | 1997-06-10 | Benetton Spa | Procediment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un capo di abbigliamento completo su di una macchina rettilinea a due fronture con aghi a linguetta |
JP3406085B2 (ja) * | 1994-10-12 | 2003-05-12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筒状編地の編み幅側縁部に縄柄を編成する方法 |
-
1996
- 1996-10-29 JP JP08286266A patent/JP312631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
- 1997-10-28 EP EP97308606A patent/EP083994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0-28 KR KR1019970055676A patent/KR10046982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10-28 ES ES97308606T patent/ES2192655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0-28 US US08/958,586 patent/US5873266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0-28 DE DE69721443T patent/DE69721443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0-28 CN CN97119940A patent/CN110451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6542C (zh) * | 2002-09-04 | 2007-01-24 | 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 罗纹针织部分的制造方法及其织物 |
CN102808275A (zh) * | 2011-06-02 | 2012-12-05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具有孔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其针织物 |
CN102808275B (zh) * | 2011-06-02 | 2014-07-09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具有孔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其针织物 |
CN103866479A (zh) * | 2014-03-04 | 2014-06-18 |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由双针床横编机编织织可穿2×1罗纹组织织物的方法 |
CN103866478A (zh) * | 2014-03-04 | 2014-06-18 |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由双针床横编机编织织可穿1×1罗纹组织织物的方法 |
CN103866482A (zh) * | 2014-03-05 | 2014-06-18 |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由双针床横编机编织织可穿2×2罗纹组织织物的方法 |
CN103866482B (zh) * | 2014-03-05 | 2015-09-23 |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由双针床横编机编织织可穿2×2罗纹组织织物的方法 |
CN106455753A (zh) * | 2014-05-02 | 2017-02-22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鞋帮及鞋帮的编织方法 |
CN104264355A (zh) * | 2014-08-27 | 2015-01-07 |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由双针床横编机编织金属线织物的方法 |
CN104264355B (zh) * | 2014-08-27 | 2016-04-06 |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由双针床横编机编织金属线织物的方法 |
US11484068B2 (en) | 2015-11-03 | 2022-11-01 | Nike, Inc. | Flat-knit support garment for upper torso |
CN110612368A (zh) * | 2017-05-02 | 2019-12-24 |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 具有管状提花针织结构的上身服装 |
US10912340B2 (en) | 2017-05-02 | 2021-02-09 | Nike, Inc. |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ubular-jacquard knit structure |
US10920345B2 (en) | 2017-05-02 | 2021-02-16 | Nike, Inc. |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hree-dimensional knit structures |
US11118288B2 (en) | 2017-05-02 | 2021-09-14 | Nike, Inc. |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ubular-jacquard knit structure |
CN110612368B (zh) * | 2017-05-02 | 2021-11-05 |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 具有管状提花针织结构的上身服装 |
US11225735B2 (en) | 2017-05-02 | 2022-01-18 | Nike, Inc. |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ubular-jacquard knit structure |
US11486068B2 (en) | 2017-05-02 | 2022-11-01 | Nike, Inc. |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hree-dimensional knit structures |
US11560654B2 (en) | 2017-05-02 | 2023-01-24 | Nike, Inc. |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ubular-jacquard knit structure |
US11788217B2 (en) | 2017-05-02 | 2023-10-17 | Nike, Inc. |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hree-dimensional knit structures |
US11142854B2 (en) | 2018-10-03 | 2021-10-12 | Nike, Inc. |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hree-dimensional knit structures |
CN111304808B (zh) * | 2020-03-09 | 2021-07-16 |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 一种两针板圆筒状2x1紧罗纹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
CN111304808A (zh) * | 2020-03-09 | 2020-06-19 |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 一种两针板圆筒状2x1紧罗纹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9721443T2 (de) | 2003-11-20 |
US5873266A (en) | 1999-02-23 |
JPH10131001A (ja) | 1998-05-19 |
EP0839940A2 (en) | 1998-05-06 |
KR19980033237A (ko) | 1998-07-25 |
KR100469827B1 (ko) | 2005-05-19 |
EP0839940A3 (en) | 1999-04-14 |
ES2192655T3 (es) | 2003-10-16 |
EP0839940B1 (en) | 2003-05-02 |
CN1104518C (zh) | 2003-04-02 |
JP3126315B2 (ja) | 2001-01-22 |
DE69721443D1 (de) | 2003-06-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518C (zh) | 具有2×1罗纹线圈组织的筒状针织物的针织方法 | |
EP0989219B1 (en) | Method of knitting inlaid fabric | |
CN1277966C (zh) | 筒状针织物的条纹编织方法及其针织物 | |
CN1023136C (zh) | 具有开缝部位的圆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
CN101910485B (zh)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 |
CN1961107A (zh) | 通过添纱制造阔罗纹组织的编织方法 | |
CN1075134C (zh) | 使用针织横机的缝合方法和用该方法缝合的针织物 | |
CN1526039A (zh) | 针织衣类编织方法 | |
CN1029019C (zh) | 筒状织品连续编织法及用该法编成的端部呈连结状之筒状织品 | |
CN1167840C (zh) | 具有不同成圈高度的成型针织物生产方法 | |
CN1313663C (zh) | 由横机进行的针织品的领部针织方法及其针织品 | |
CN1283866C (zh) | 关边处理的织物和关边处理方法 | |
CN1292114C (zh) | 具有新型起口构造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
CN1250792C (zh) | 针织品编织方法 | |
CN1867713A (zh) | 具有突起部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具有突起部的筒状针织物 | |
CN102264963B (zh) | 内放针方法及针织物 | |
US8051684B2 (en) | Knitted tulle | |
WO2001029300A9 (en) | Wholly elastic knitted fabrics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the same | |
CN101029427A (zh) | 生产带花纹的针织物的方法 | |
CN110592788B (zh) | 一种仿席编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
US5174134A (en) | Knitting method of thick fabric less in elasticity | |
EP0638678A1 (en) | A method for increasing stitches at an intermediate position in a row of stitches of a rib knit fabric | |
CN1296542C (zh) | 罗纹针织部分的制造方法及其织物 | |
EP0421041A1 (en) | A double-faced knitted fabric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 |
US20060081013A1 (en) | Three-dimensional flexible repeatedly permanently deformable knit fabric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402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