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0485B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 Google Patents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0485B
CN101910485B CN200880123343XA CN200880123343A CN101910485B CN 101910485 B CN101910485 B CN 101910485B CN 200880123343X A CN200880123343X A CN 200880123343XA CN 200880123343 A CN200880123343 A CN 200880123343A CN 101910485 B CN101910485 B CN 1019104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coil
feeding port
needle
knitted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33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0485A (zh
Inventor
植田理沙
前冈茂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10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0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0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04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04B1/12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with colour pattern, e.g. intarsia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使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的针床(FB、BB)和向排列设置在各针床(FB、BB)上的针供给针织纱的多个给纱口(3、4)的横机,通过位于前针床(FB)侧的给纱口(3)向后针床(BB)的针给纱,通过位于后针床(BB)侧的给纱口(4)向前针床(FB)的针给纱,从而进行编织。此时,在各给纱口(3、4)上分别形成线圈,然后,在使各给纱口(3、4)暂时偏向反方向再返回原来方向时形成线圈,由此,在前后的针床(FB、BB)之间使从一方的给纱口(3)给纱的针织纱与从另一方的给纱口(4)给纱的针织纱相互钩挂地缠绕。

Description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下述编织部位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具有利用该方法编织的编织部位的针织物,所述编织部位在使用横机编织针织物时使在前后的针床上分别编织的针织纱彼此钩挂地缠绕而形成。
背景技术
在通过具有前后针床的横机编织的针织物上,具有使针织纱交替地架设在前后针床的针上而编织的部位。例如,专利文献1中,在具有指套/趾套的手套或袜子的指根部/趾根部上,通过使针织纱架设于前后的针织物部,进行将两针织物部接合的根部闭合,该进行根部闭合的部位相当于上述的部位。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使针织纱交替架设于前后针床的针上而形成的针织物的起针部,该起针部相当于上述的部位。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02-052966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WO2002-101133号小册子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为了将一方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纱织入另一方的针织物部,产生线圈的露出。在两针织物部上使用不同颜色的针织纱的情况下,线圈的露出出现织入的针织纱成为不期望的花纹而显眼的现象,成为损害针织物的外观的原因。
此外,利用专利文献2的技术编织的针织物的起针部中,使由前后的一方的针床编织的针织纱架设于另一方的针床而编织,其结果是,构成起针部的针织纱的移动量较小。如果能使该起针部的移动量较大,则能够缓和作用于起针部的张力,因此,虽然期待着提高起针部的强度,但这种编织方法现在并没有提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下述编织部位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具有利用该编织方法编织的编织部位的针织物,使由前后的一方的针床编织的针织纱不架设于另一方的针床而形成所述编织部位。
本发明涉及具有下述编织部位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使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的针床和向排列设置在各针床上的针供给针织纱的多个给纱口的横机,通过位于前针床侧的给纱口向后针床的针给纱,通过位于后针床侧的给纱口向前针床的针给纱,从而编织所述编织部位。而且,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进行以下的步骤1~5,形成在前后的针床之间使从一方的给纱口给纱的针织纱和从另一方的给纱口给纱的针织纱相互钩挂地缠绕的编织部位。
步骤1中,使一方的给纱口先行,使另一方的给纱口后行,通过从各给纱口给纱的针织纱形成线圈或挂圈。
步骤2中,在步骤1之后,使一方的给纱口向与步骤1中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步骤3中,在步骤1之后,使另一方的给纱口向与步骤1中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步骤4中,在步骤2之后,使一方的给纱口向与步骤1中的行进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形成从在步骤1中形成的线圈或挂圈向一方的给纱口延伸的针织纱钩挂在从另一方的给纱口给纱的针织纱上而折回的状态后,形成线圈或挂圈。
步骤5中,在步骤3之后,使另一方的给纱口向与步骤1中的行进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形成从在步骤1中形成的线圈或挂圈向另一方的给纱口延伸的针织纱钩挂在从一方的给纱口给纱的针织纱上而折回的状态后,形成线圈或挂圈。
作为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实施方式,在编织所述编织部位时,能够以步骤1、2、3、5、4的顺序、或步骤1、3、2、5、4的顺序进行。
此外,作为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在编织所述编织部位时,以步骤1、2、4、3、5的顺序进行。
另一方面,本发明针织物部分,是使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的针床和向排列设置在各针床上的针供给针织纱的多个给纱口的横机编织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所示的编织部位。针织物上具有的编织部位,在针织物的前后的一侧具备一侧线圈列,所述一侧线圈列由一根针织纱构成的多个线圈形成,在针织物的另一侧具备另一侧线圈列,所述另一侧线圈列位于与一侧线圈列相对的位置,由与一侧线圈列的针织纱不同的一根针织纱构成的多个线圈形成。而且,在该编织部位上,将在一侧线圈列上邻接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连接的第一沉降弧与将在另一侧线圈列上邻接的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连接的第二沉降弧相互钩挂地缠绕。
此处,通常在对针织物起针的情况下,在针床的针上形成挂圈,由此形成针织物的起针部。该挂圈在从针床脱离时成为不是通常的线圈的形状的伪线圈。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也能够适用于针织物的起针部的形成,因此,将伪线圈也作为本发明针织物具备的编织部位上的线圈处理,将连接邻接的伪线圈彼此的针织纱也作为本发明针织物具备的编织部位上的沉降弧处理。
作为本发明针织物的一实施方式,优选的是,除了相对于第一沉降弧使第二沉降弧钩挂地缠绕之外,还使不同于第二沉降弧的第三沉降弧钩挂地缠绕。第三沉降弧是在将另一侧线圈列中相对于第四线圈在第三线圈的相反侧邻接的线圈作为第五线圈时,连接第四线圈和第五线圈的沉降弧。
根据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编织具有下述编织部位的针织物,所述编织部位为连接由一方的针床形成的两个线圈的沉降弧和连接由另一方的针床形成的两个线圈的沉降弧相互钩挂地缠绕的状态(以下,也表达为交织的状态)。例如,以步骤1、2、3、5、4的顺序、或步骤1、3、2、5、4的顺序进行时,能够编织具备下述编织部位的本发明针织物,所述编织部位中,一方的针床的线圈列上的沉降弧交织有另一方的针床的线圈列上的沉降弧。此外,以步骤1、2、4、3、5的顺序进行时,能够编织具备下述编织部位的本发明针织物,所述编织部位中,一方的针床的线圈列上的沉降弧交织有另一方的针床的线圈列上的两根沉降弧。
根据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例如在具有指套/趾套的手套或袜子的指根部/趾根部那样接合前后针织物部的情况下,通过该接合部分(本发明针织物上的编织部位),一方的针织物部侧的针织纱不织入另一方的针织物部侧,因此与现有的前后的接合方法一样不产生线圈的露出。而且,该针织物中,针织纱相互钩挂的交织部不固定在针织物部上,是针织纱的移动量较大的构成,因此,穿着针织物时交织部不易拉伸。
此外,根据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在形成针织物的起针部(本发明针织物上的编织部位)的情况下,该起针部的针织纱相互钩挂的交织部不固定,是针织纱的移动量较大的构成,因此,能够使作用于起针部的张力分散。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接合两个筒状针织物的接合部的编织工序图。
图2是实施方式2的关于内裆的起针部的编织工序图。
标号说明
1、2筒状针织物
3前侧给纱口
4内侧给纱口
5交织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适宜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2)。实施方式1、2所记载的编织,均是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上进行。该横机具备在与针床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往复运动的多个给纱口。后述的实施方式1、2的说明所使用的图1、图2中,仅图示了从横机前面侧看去位于前侧(前针床FB侧)的前侧给纱口3、及位于内侧(后针床BB侧)的内侧给纱口4。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中,作为由FB编织的针织纱和由BB编织的针织纱彼此钩挂地编织的编织部位,以在接合两个筒状针织物形成一个大的筒状针织物时形成的接合部为例进行说明。作为接合的两个筒状针织物的具体例,例如可例举出袜子或手套上的邻接的两个指套/趾套、针织套衫等的身片和袖等。另外,在该实施方式1中是处理两个筒状针织物,当然,对于两个以上的数量的筒状针织物也能够进行同样的编织。
图1表示将筒状针织物1和筒状针织物2的邻接侧端彼此接合而强化其接合部的编织的编织工序图。图中,左栏表示编织工序的序号(S+数字),中栏表示各编织工序的编织的方式,右栏表示各编织工序的给纱口的移动方向。图中,大写英语字母A~M表示后针床BB的针,小写英语字母a~m表示前针床FB的针。此外,从配置于FB侧的前侧给纱口3供给的针织纱以粗线表示,从配置于BB侧的内侧给纱口4供给的针织纱以细线表示。而且,●表示在各编织工序中新编织的线圈,○表示钩挂于针上的旧线圈,◎表示重叠线圈,
Figure BPA00001169876400061
表示前侧给纱口3,
Figure BPA00001169876400062
表示内侧给纱口4。此处,为了说明方便,在图1中针的数量表示得比实际少。
S1中,表示了由B、G、f、a包围的筒状针织物1和由I、M、l、h包围的筒状针织物2。从该状态开始,使筒状针织物1和筒状针织物2的相对的侧端彼此重合而形成S2的状态。S2中,在BB的针F、G上,S1所示的BB的针F、G的线圈和I、J的线圈通过移圈而重叠,在FB的针e、f上,S1所示的FB的针e、f的线圈和针h、i的线圈通过移圈而重叠。省略了形成重叠线圈的具体的编织工序。
以后的编织中,使用本发明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在重叠线圈的位置将前后的针织物部接合,强化两个筒状针织物的接合部。在以下的编织工序“S+数字”的后面用括弧表示的“步骤+数字”表示S3~S6的每一个与技术方案1的编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1~5的对应关系。这一点在实施方式2中也一样。
S3(步骤1)中,使前侧给纱口3先行而向BB的针B~F给纱,使内侧给纱口4后行而向FB的针a~e给纱,编织到筒状针织物的编织宽度的中途。两给纱口的先行和后行也可以调换,该情况下,将以后的编织工序的说明中的两给纱口的顺序调换即可。
S4(步骤2+步骤3)中,从在所述S3中编织到筒状针织物的编织宽度的中途的各位置开始,使前侧给纱口3和内侧给纱口4向与S3相反的方向移动。对于使这些给纱口移动的顺序,不管哪个先行均可。根据编织的最后的线圈和各给纱口的位置关系,从各给纱口延伸的各针织纱发生交叉。
S5(步骤5)中,使在S3中后进行编织的内侧给纱口4向与S4相反的方向移动,在FB的针f、g、h、i上进行线圈的形成。通过该S5,连接FB的针e的线圈和针f的线圈的沉降弧变为缠绕在从前侧给纱口3向BB的针F的线圈延伸的针织纱上的状态。
S6(步骤4)中,使在S3中先进行编织的前侧给纱口3向与S4相反的方向移动,在BB的针G、H、I、J上进行线圈的形成。不能使该S6和前阶段的S5顺序相反。
在进行S6以后的编织的情况下,从该S6的状态开始使内侧给纱口4先行、使前侧给纱口3后行而进行返路编织时,在编织宽度的右侧端来自各给纱口的针织纱交叉,变为相同端部接合的状态。
根据以上说明的编织,如S6所示,连接针F的位置的线圈和针G的位置的线圈的沉降弧与连接针e的位置的线圈和针f的位置的线圈的沉降弧形成在前后的针织物部之间相互钩挂地缠绕的交织部5。即,不是将一方的针织物部侧的针织纱织入另一方的针织物部侧的线圈,而是变成前后的针织物部接合,因此,如现有的接合前后针织物部的方法那样不产生针织纱的露出。此外,接合前后针织物部的交织部5不固定在针织物部上,而是也能够柔软地追随前后左右的移动的构成,因此穿着针织物时交织部5难以扯坏。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与两个筒状针织物接合时,成为进行重叠线圈而抑制横方向的延伸的状态,因此不易从表面看到交织部5。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一个接合形成一个针织纱的交织部5,但也可以重复S4~S6多次,连续形成多个交织部5,提高接合部分的强度。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中,作为由FB编织的针织纱和由BB编织的针织纱相互钩挂地编织的编织部位,以接合袖和身片时形成的内裆的起针部为例进行说明。图2是关于内裆的起针部的编织工序图。图2的观察方法与图1相同,但该图中的●及○是挂圈。此外,图2中,省略了保持在针床上的袖和身片的线圈,仅表示了形成内裆的起针部时保持在针床上的挂圈。
S1(步骤1)中,使内侧给纱口4先行,使前侧给纱口3后行,分别在FB的针a和BB的针B上形成挂圈。
S2(步骤2)中,使内侧给纱口4向与S1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其位于相比针B靠左的位置。然后,S3(步骤4)中,使内侧给纱口4再次向与S1相同的方向移动,在相比与针B对应的FB的针b靠右的针c上形成挂圈。通过该S2、S3,连接FB的针a的挂圈和针c的挂圈的针织纱缠绕在从前侧给纱口3向BB的针B延伸的针织纱上。
接着,S4(步骤3)中,使前侧给纱口3向与S1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其位于相比针c靠左的位置。然后,S5(步骤5)中,使前侧给纱口3再次向与S1相同的方向移动,在相比与针c对应的BB的针C靠右的针D上形成挂圈。通过该S4、S5,连接BB的针B的挂圈和针D的挂圈的针织纱缠绕在从内侧给纱口4向FB的针c延伸的针织纱上。
以后,通过重复与S1~S5相同的编织,能够形成S6所示的状态。
根据以上说明的编织,形成具有下述起针部的内裆,所述起针部变为在配置于一方的针床上的线圈列的一根沉降弧上缠绕有配置于另一方的针床上的线圈列的两根沉降弧的状态。对于该起针部,互相缠绕的沉降弧的数量较多,较牢固,同时处于沉降弧彼此的交织部不固定的状态。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不仅适用于实施方式1所示的对于接合多个筒状针织物的接合,也适用于将单个筒状针织物的前后在编织宽度的中途接合的情况。例如,能够利用作为对于领带或围巾等的筒状制品防止前后的错位的编织方法。此外,接合两个筒状针织物时,也可以是如实施方式2所示使两根沉降弧交织在一根沉降弧上的构成,在形成起针部时,也可以是如实施方式1所示使一根沉降弧交织在一根沉降弧上的构成。

Claims (5)

1.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所述针织物具有下述编织部位,使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的针床和向排列设置在各针床上的针供给针织纱的多个给纱口的横机,通过位于前针床侧的给纱口向后针床的针给纱,通过位于后针床侧的给纱口向前针床的针给纱,从而编织所述编织部位,其特征在于,
通过进行以下的步骤1~5,形成在前后的针床之间使从一方的给纱口给纱的针织纱和从另一方的给纱口给纱的针织纱相互钩挂地缠绕的编织部位,
步骤1中,使一方的给纱口先行,使另一方的给纱口后行,通过从各给纱口给纱的针织纱形成线圈或挂圈,
步骤2中,在步骤1之后,使一方的给纱口向与步骤1中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步骤3中,在步骤1之后,使另一方的给纱口向与步骤1中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步骤4中,在步骤2之后,使一方的给纱口向与步骤1中的行进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形成从在步骤1中形成的线圈或挂圈向一方的给纱口延伸的针织纱钩挂在从另一方的给纱口给纱的针织纱上而折回的状态后,形成线圈或挂圈,
步骤5中,在步骤3之后,使另一方的给纱口向与步骤1中的行进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形成从在步骤1中形成的线圈或挂圈向另一方的给纱口延伸的针织纱钩挂在从一方的给纱口给纱的针织纱上而折回的状态后,形成线圈或挂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步骤1、2、3、5、4的顺序、或步骤1、3、2、5、4的顺序进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步骤1、2、4、3、5的顺序进行。
4.一种针织物,使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的针床和向排列设置在各针床上的针供给针织纱的多个给纱口的横机编织,其特征在于,
具有以下的编织部位,
所述编织部位,在针织物的前后的一侧具备一侧线圈列,所述一侧线圈列由一根针织纱构成的多个线圈形成,在针织物的另一侧具备另一侧线圈列,所述另一侧线圈列位于与一侧线圈列相对的位置,由与一侧线圈列的针织纱不同的一根针织纱构成的多个线圈形成,
将在一侧线圈列上邻接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连接的第一沉降弧与将在另一侧线圈列上邻接的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连接的第二沉降弧相互钩挂地缠绕。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织物,进一步将在将另一侧线圈列中相对于第四线圈在第三线圈的相反侧邻接的线圈作为第五线圈时,使连接第四线圈和第五线圈的第三沉降弧与第一沉降弧相互钩挂地缠绕。
CN200880123343XA 2007-12-28 2008-12-15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04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41422 2007-12-28
JP2007341422 2007-12-28
PCT/JP2008/003774 WO2009084167A1 (ja) 2007-12-28 2008-12-15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0485A CN101910485A (zh) 2010-12-08
CN101910485B true CN101910485B (zh) 2011-06-15

Family

ID=40823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334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0485B (zh) 2007-12-28 2008-12-15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226417B1 (zh)
JP (1) JP5414538B2 (zh)
CN (1) CN101910485B (zh)
WO (1) WO20090841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8006B2 (ja) * 1994-08-02 2003-10-20 昭文 山中 高粘性液体注射装置
JP5330188B2 (ja) * 2009-10-20 2013-10-3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JP5479048B2 (ja) * 2009-11-25 2014-04-23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JP5443250B2 (ja) * 2010-04-20 2014-03-1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筒状編地
JP5695862B2 (ja) 2010-08-25 2015-04-0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出し方法
JP2012251262A (ja) * 2011-06-03 2012-12-20 Shima Seiki Mfg Ltd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JP5736254B2 (ja) * 2011-06-30 2015-06-1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出し方法、および編地
JP5991858B2 (ja) * 2012-06-11 2016-09-1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解れ止め方法
JP5955241B2 (ja) * 2013-02-15 2016-07-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糸の解れ止め方法
EP2835461B1 (de) * 2013-08-09 2019-05-15 H. Stoll AG &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strickstücks auf einer Flachstrickmaschine mit autark angetriebenen Fadenführern, die eine Reversalfahrt durchführen
JP6211482B2 (ja) * 2014-08-08 2017-10-1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フットウェアの編成方法
TW201632094A (zh) * 2014-12-25 2016-09-16 島精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鞋之編織方法、鞋之製造方法、及鞋
CN107574551B (zh) * 2017-08-02 2019-11-08 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 双针板普通电脑横机编织一次成型无缝弹力裤的方法
JP7425006B2 (ja) * 2020-02-17 2024-01-3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15305629B (zh) * 2022-08-08 2024-05-28 常熟市国光机械有限公司 衬经衬纬双轴向针织结构的横机纱线喂入装置及编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52966A1 (fr) * 2000-12-27 2002-07-11 Shima Seiki Mfg.,Ltd. Gant tricote
WO2002101133A1 (fr) * 2001-06-12 2002-12-19 Shima Seiki Mfg., Ltd. Textile a tricoter ayant une structure etablie et procede permettant de le tricoter
JP2008248415A (ja) * 2007-03-29 2008-10-16 Shima Seiki Mfg Ltd 指股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6272B2 (ja) * 1994-02-21 2001-01-2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天竺ジャカードの筒状編地編成方法
JP3121283B2 (ja) * 1997-03-26 2000-12-25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TW538161B (en) * 2000-01-31 2003-06-21 Shima Seiki Mfg Knit wear knitt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52966A1 (fr) * 2000-12-27 2002-07-11 Shima Seiki Mfg.,Ltd. Gant tricote
WO2002101133A1 (fr) * 2001-06-12 2002-12-19 Shima Seiki Mfg., Ltd. Textile a tricoter ayant une structure etablie et procede permettant de le tricoter
JP2008248415A (ja) * 2007-03-29 2008-10-16 Shima Seiki Mfg Ltd 指股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084167A1 (ja) 2011-05-12
EP2226417B1 (en) 2016-03-09
WO2009084167A1 (ja) 2009-07-09
EP2226417A4 (en) 2015-01-14
JP5414538B2 (ja) 2014-02-12
CN101910485A (zh) 2010-12-08
EP2226417A1 (en) 201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0485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1263251B (zh) 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CN101395313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
CN112962204B (zh) 用于提高全成型服装夹位强度的编织方法及其加固结构
CN102264962B (zh)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及针织物
CN101084333B (zh) 双层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TW480299B (en)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portion of knit wear by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knit wear
CN101248228B (zh) 罗纹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208656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KR100768346B1 (ko) 횡편기에 의한 니트웨어의 칼라 부분의 편성방법 및 그니트웨어
CN101395312B (zh) 形成放针线圈的方法及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的内侧形成放针线圈的针织物
CN106929990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3572480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859057A (zh) 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
CN103031660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041609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965802A (zh) 折回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TW538161B (en) Knit wear knitting method
CN102534980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EP2385160B1 (en) Knitting method of tubular knitted fabric
KR20170030436A (ko) 편사의 고정방법
CN102965823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4746224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345197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EP2208814B1 (en) End-connecting method for doubly-cylindrical fabri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