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4962B -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及针织物 - Google Patents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及针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4962B
CN102264962B CN2009801524209A CN200980152420A CN102264962B CN 102264962 B CN102264962 B CN 102264962B CN 2009801524209 A CN2009801524209 A CN 2009801524209A CN 200980152420 A CN200980152420 A CN 200980152420A CN 102264962 B CN102264962 B CN 1022649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coil
needle
hook
knitted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24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4962A (zh
Inventor
久保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64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4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4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49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04B1/12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with colour pattern, e.g. intarsia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06Non-run fabrics or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利用简单的工序而发挥充分的防脱散效果的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及应用了该防脱散方法的针织物。作为针织纱的防脱散处理,进行以下过程。使给纱口向行进方向移动后使给纱口向所述行进方向的反对侧的方向(逆行方向)移动期间,向织针供给针织纱而形成第一钩挂点(1)和第二钩挂点(2)的过程。使第一钩挂点(1)、第二钩挂点(2)及所述钩挂点(1、2)形成前开始在前后任一个针床上相互接近而钩挂的2个接近线圈(3、4)中的至少一个移圈,从而使第一钩挂点(1)在接近线圈(3)的上侧重叠,而使第二钩挂点(2)在接近线圈(4)的下侧重叠的过程。在接近线圈(3、4)和各钩挂点(1、2)的重叠结束后,使给纱口移动而进行出纱(或入纱)的过程。

Description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及针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使用横机编织针织物时用于在针织物的编织中途切换针织纱的入纱部或出纱部中的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编织成的针织物。
背景技术
在具有饰边花纹、嵌花花纹等的针织物中,在针织物的编织中途进行针织纱的切换。在该切换针织纱的部分上,有利用切换前的针织纱从已编织的针织物部拉出该针织纱的出纱部、和利用切换前的针织纱向已编织的针织物部导入切换后的针织纱的入纱部,需要在这些入纱部及出纱部防止针织纱脱散。由于利用手工作业进行该防脱散是非常繁杂的,因此提出了在横机上进行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进行入纱时,利用对钩挂于针床的针织物的线圈进行集圈后进行了入纱的针织纱编织针织物,在进行出纱时,进行集圈后进行针织纱的出纱。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作为入纱部及出纱部中的针织纱的防脱散处理而利用针织纱形成结头的方法。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394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0993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2的技术考虑如下所示的课题。首先,专利文献1的技术虽然能利用简单的工序高效地进行防脱散处理,但根据针织纱的种类防脱散有可能不充分而导致针织纱脱散。另外,专利文献2的技术虽然作为防脱散处理非常牢固,针织纱几乎不会脱散,但有时工序数多,处理上耗费时间。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创立,其目的在于,提供以简单的工序发挥充分的防脱散效果的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及应用了该防脱散方法的针织物。
本发明的防脱散方法,是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并能够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机,编织具有用于在针织物的编织中途切换针织纱的入纱部及/或出纱部的针织物时,所述入纱部或出纱部中的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并且,本发明的防脱散方法的特征在于,在针床上,在入纱部中设使针织纱进入的方向为针织纱的行进方向,在出纱部中设即将形成出纱部前的编织方向为针织纱的行进方向,并设与该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为逆行方向时,包括以下的过程:
在使给纱口向行进方向移动后使给纱口向逆行方向移动的期间,向织针供给针织纱而形成第一钩挂点和第二钩挂点;
使第一钩挂点、第二钩挂点及从这些钩挂点形成前开始在前后任一个针床上相互接近而钩挂的2个接近线圈中的至少一个移圈,从而使两个钩挂点中的任一钩挂点在接近线圈中的一个接近线圈的上侧重叠,而使另一钩挂点在所述接近线圈中的另一接近线圈的下侧重叠;
在接近线圈和各钩挂点的重叠结束后,使给纱口向行进方向或逆行方向移动而进行入纱或出纱。
此处,本发明的防脱散方法中的接近线圈的定义是在针床上相邻的2个线圈或在中间隔着1个线圈而并排的2个线圈。另外,在本发明的防脱散方法中,在已经钩挂于针床的线圈或挂圈上重叠其他线圈或挂圈的情况下,将前者定义为下侧,将后者定义为上侧。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防脱散方法的一方式,优选的是,在进行入纱或出纱的过程中,使给纱口向行进方向移动。
在如上所述规定的本发明的防脱散方法中,钩挂点的形成步骤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在逆行方向上至少形成1个钩挂点。例如,既可以在行进方向上形成第一钩挂点,在逆行方向上形成第二钩挂点,也可以在行进方向不形成钩挂点而在逆行方向上形成2个钩挂点。第一钩挂点和第二钩挂点的位置关系优选的是,第一钩挂点配置在行进方向侧,第二钩挂点配置在逆行方向侧。另外,使2个钩挂点分别在针织物部的各接近线圈的上下分开而重叠即可,其重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在入纱部、出纱部上分别存在优选的编织步骤。以下表示其优选的编织步骤。
通过本发明的防脱散方法,优选在进行出纱部的防脱散时进行包括以下步骤的编织。
(步骤1)…在一个针床上朝向行进方向进行编织的中途,在相对的另一针床的织针上形成由挂圈构成的第一钩挂点。
(步骤2)…使相比第一钩挂点靠逆行方向侧的所述接近线圈中的一个接近线圈移圈到相对的另一针床的空针。
(步骤3)…使给纱口向逆行方向移动,在步骤2中通过移圈而成为空针的织针上形成由挂圈构成的第二钩挂点。
(步骤4)…使在步骤1中形成的第一钩挂点与另一接近线圈重叠,并且使在步骤2中移圈后的一个接近线圈与在步骤3中形成的第二钩挂点重叠。
(步骤5)…使给纱口向行进方向移动,使利用该针织纱的针织物的编织结束。
通过本发明的防脱散方法,优选在进行入纱部的防脱散时进行包括以下步骤的编织。
(步骤1)…使给纱口向行进方向移动。
(步骤2)…使相比步骤1中给纱口停止的位置靠逆行方向侧的所述接近线圈中的一个接近线圈移圈到相对的另一针床的空针。
(步骤3)…使给纱口向逆行方向移动,在步骤2中通过移圈成为空针的织针上形成由挂圈构成的第一钩挂点,并且在相比第一钩挂点靠逆行方向侧的另一针床的空针上形成由挂圈构成的第二钩挂点。
(步骤4)…使在步骤2中移圈后的一个接近线圈移圈到一个针床,与在步骤3中形成的第一钩挂点重叠,并且使在步骤3中形成的第二钩挂点移圈到一个针床,与另一接近线圈重叠。
(步骤5)…使给纱口向行进方向移动,利用已入纱的针织纱开始形成新针织物部。
另外,本发明的针织物,涉及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并能够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机而编织,并具有用于在针织物的编织中途切换针织纱的入纱部及/或出纱部的针织物。该针织物包括:钩挂线圈α,在入纱部与作为通过入纱新形成的针织物部的始端的端部线圈直接相连,在出纱部与作为通过出纱结束编织的针织物部的终端的端部线圈直接相连;钩挂线圈β,与钩挂线圈α接近而形成,并与钩挂线圈α直接相连;及入纱部或出纱部的余端,与钩挂线圈β直接相连。并且,其特征在于,从端部线圈到余端的针织纱在编织宽度方向上至少折返一次,钩挂线圈α和钩挂线圈β分别在针织物部的接近的各线圈的前后分开而重叠。
此处,本发明的针织物中的接近线圈的定义是某线圈和相对于该线圈具有以下位置关系的线圈。
(1)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即线圈横列方向上相邻的线圈。
(2)在线圈横列方向上隔着一个线圈相邻的线圈。
(3)与线圈横列方向上的相邻一个的线圈连续而沿纵行方向形成的新线圈。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针织物的一方式,优选余端的针织纱卷绕于重叠有钩挂线圈β的线圈的沉降弧。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防脱散方法与专利文献2的防脱散方法相比,能通过简单的工序进行入纱部或出纱部的防脱散。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防脱散方法,能够编织具有如下的入纱部或出纱部的本发明的针织物,所述入纱部或出纱部为利用进行入纱的针织纱或进行出纱的针织纱形成的钩挂线圈α和钩挂线圈β分别在针织物部的接近的各线圈的前后分开重叠而成。本发明的针织物,在入纱部或出纱部上针织纱复杂地互相缠绕,因此,虽然不如根据专利文献2形成的针织物,但与根据专利文献1形成的针织物相比,针织纱难以脱散。
另外,在本发明的防脱散方法中,设进行入纱或出纱的过程中的给纱口的移动方向为行进方向时,防脱散处理的过程中的针织纱的轨迹成为行进方向→逆行方向→行进方向,成为进行了牢固的防脱散处理的入纱部或出纱部。特别是,将第一钩挂点配置于行进方向侧,将第二钩挂点配置于逆行方向侧,使从第二给纱点向后供给的针织纱向行进方向侧延伸时,成为进行了更牢固的防脱散处理的入纱部或出纱部。
通过限定编织步骤作为出纱部中的防脱散方法,能够编织具有卷绕于重叠有钩挂线圈β的接近线圈的沉降弧的出纱部的针织物。该出纱部中,使出纱部的余端的针织纱拉伸时,该针织纱将重叠有钩挂线圈β的接近线圈的根部拉紧,因此成为具有难以脱散的出纱部的针织物。
通过限定编织步骤作为入纱部中的防脱散方法,入纱部的余端的针织纱卷绕于重叠有钩挂线圈β的接近线圈的沉降弧,因此成为进行了更牢固的防脱散处理的入纱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出纱部的防脱散方法的第一编织工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出纱部的防脱散方法的第二编织工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入纱部的防脱散方法的编织工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2。实施例1~2所记载的编织均对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针床的两针床横机而切换针织纱时的编织步骤进行说明。当然,所使用的横机也可以为四针床横机。
实施例1
图1、图2是表示出纱部中的防脱散方法的编织步骤的编织工序图,图中的FB表示前针床,BB表示后针床,a~f用点表示织针的位置,▼表示给纱口。另外,这些图中用粗线表示的针织纱形成的Ω状部分表示线圈,V字状部分表示挂圈。
图1的S0中,表示在BB的织针a~f上钩挂线圈的状态。从该状态开始,结束钩挂于针床的针织物部的编织,进行编织中使用了的针织纱的出纱。即将形成出纱部之前的编织方向为纸面左方向,在本实施例中,设该方向为行进方向,与行进方向相反一侧的方向为逆行方向(纸面右方向)。
首先,S1中,使S0中所示的针织物部的编织中使用了的给纱口向左方向移动,形成作为该针织物部的终端的端部线圈0(BB的织针f的线圈)之后,在FB的织针d形成由挂圈构成的第一钩挂点1。接着,S2中,使钩挂于BB的织针e的线圈4(接近线圈)移圈到相对的FB的织针e。此处,端部线圈0的位置可以为BB的织针e的位置,该情况下,端部线圈0兼作接近线圈。此外,在S1中取代在FB的织针d上形成挂圈,也可以在钩挂于BB的织针d的线圈上形成由集圈线圈构成的第一钩挂点1。
接着,在图2的S3中,使给纱口向右方向移动,形成从第一钩挂点1延伸的针织纱向编织宽度方向折返后的状态,在BB的织针e形成由挂圈构成的第二钩挂点2。然后,在S4中,使在图1的S1中形成的第一钩挂点1与钩挂于BB的织针d的线圈3(接近线圈)重叠,并且使在图1的S2中预置于FB的织针e的线圈4返回到BB的织针e以与在S3中形成的第二钩挂点2重叠。此处,在S1中利用BB的织针d进行集圈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S3中的第一钩挂点1的移圈。
最后,如S5所示,使给纱口向纸面左侧(行进方向)移动,将作为出纱部的余端的针织纱9从针织物部拉出。拉出针织纱9时,如S5所示,也可以对针织物部的线圈(BB的织针b)进行集圈,从而提高防脱散的效果。该集圈也可以对行进方向的其他线圈进行。
然后,从S5的状态开始,开始形成与钩挂于BB的织针的线圈群接续的新针织物部。若形成新针织物部,则第一钩挂点1作为与终端线圈0直接相连的线圈(钩挂线圈α)而织入针织物部,第二钩挂点2作为与余端9直接相连的线圈(钩挂线圈β)织入针织物部。此外,开始形成上述新针织物部时,例如,进行后述的实施例2所示的入纱即可。
通过该实施例所示的编织工序而编织成的出纱部中,钩挂线圈α和钩挂线圈β在针织物的前后分开配置,一对钩挂线圈和一对相邻线圈的针织纱彼此交叉的部位较多,因此难以脱散。另外,从钩挂线圈β(第二钩挂点2)延伸的余端的针织纱9卷绕于线圈4和与其右侧相邻的线圈的沉降弧,将余端的针织纱9向纸面左方向拉伸时,余端的针织纱9挤绞线圈4的根部,因此入纱部的针织纱难以脱散。
另外,在该编织工序中,若使用搭载有多个三角系统的横机,则能够分别通过使三角座滑架向一方向移动一次而进行S1和S2、S3和S4,编织工序变得非常简单。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基于图3对用于对钩挂于针床的既有的针织物部导入与该针织物部不同的针织纱,并编织与该针织物部的线圈接续的新线圈构成的针织物部的入纱进行说明。图3是实施例2的编织工序图,其观察方法与图1、图2相同。在该图3中,使针织纱进入的方向为纸面左方向,设该方向为行进方向,与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为逆行方向。
首先,在S1中,使供给与编织了钩挂于BB的织针a~f的线圈的针织纱不同的针织纱的给纱口向纸面左侧(行进方向)移动,并使其在超过织针d的位置停止。在S2中,使钩挂于BB的织针d的线圈3(接近线圈的一方)移圈到相对的FB的织针d。
在S3中,使给纱口向纸面右侧(逆行方向)移动,形成从余端9延伸的针织纱向编织宽度方向折返后的状态,在BB的织针d上形成由挂圈构成的第一钩挂点1后,在FB的织针e上形成由挂圈构成的第二钩挂点2。然后,在S4中,使在S2中预置在FB的织针d上的线圈3与钩挂于相对的BB的织针d的第一钩挂点1重合,并且使在S3中形成于FB的织针e的第二钩挂点2与钩挂于相对的BB的织针e的线圈4(接近线圈的另一方)重合。此外,S3中的第二钩挂点2可以为在BB的织针e形成的集圈线圈,该情况下,不需要进行S4中的第二钩挂点2的移圈。
然后,从S4的状态开始使给纱口向纸面左方向(行进方向)移动,形成未图示的始端线圈,开始编织新针织物部。这样编织成的针织物中,第二钩挂点2作为与始端线圈直接相连的线圈(钩挂线圈α)织入针织物部,第一钩挂点1作为与余端9直接相连的线圈(钩挂线圈β)织入针织物部。
通过该实施例所示的编织工序编织成的入纱部,与实施例1同样,钩挂线圈α和钩挂线圈β在针织物的前后分开配置,因此难以脱散。另外,从钩挂线圈β(第一钩挂点1)延伸的余端的针织纱9卷绕于线圈3和在其左侧相邻的线圈的沉降弧,使余端的针织纱9向纸面右方向拉伸时,余端的针织纱9挤绞线圈3的根部,因此入纱部的针织纱难以脱散。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能分别通过使具备多个三角系统的三角座滑架向一方向移动一次而进行S1和S2、S3和S4。
<其他实施例>
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以形成了余端的针织纱卷绕于接近线圈的沉降弧的状态的出纱部及入纱部的编织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这种编织方法。本发明的防脱散方法的要点在于,第一钩挂点和第二钩挂点分别在各接近线圈的上下分开而重叠,例如也可以进行以下所示的编织。
在图1、2所示的出纱部的编织中,也可以将第一钩挂点1配置于线圈3的下侧、将第二钩挂点2配置于线圈4的上侧。该情况下,首先,使线圈3移圈至FB,在通过该移圈而变为空针的BB的织针上形成第一钩挂点1。然后,使移圈到FB的线圈3与BB的第一钩挂点1重叠。另外,对于线圈4不进行移圈,在线圈4形成由集圈线圈构成的第二钩挂点2,或在与线圈4相对的FB的空针形成挂圈后,使该挂圈与线圈4重叠。
在图3所示的入纱部的编织中,也可以将第一钩挂点1配置于线圈3的上侧,将第二钩挂点2配置于线圈4的下侧,在该情况下,对于线圈3不进行移圈,在BB的线圈3形成由集圈线圈构成的第一钩挂点1,或在与线圈3相对的FB的空针形成挂圈后,使该挂圈与线圈3重叠。另外,预先使线圈4移圈到FB的空针,通过该移圈在成为空针的BB的织针上形成第二钩挂点2。然后,使移圈到FB的线圈4与BB的第二钩挂点2重叠即可。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中,示出了在BB上编织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应用了防脱散方法的例子,但本发明的防脱散方法当然能够应用于在FB上编织的针织物,也能够应用于使用FB和BB编织的筒状针织物的前后的边界部。
标号说明
0端部线圈(终端线圈)
9余端的针织纱
1第一钩挂点2第二钩挂点
3、4线圈(接近线圈)

Claims (6)

1.一种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是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并能够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机,编织具有用于在针织物的编织中途切换针织纱的入纱部及/或出纱部的针织物时,所述入纱部或出纱部中的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针床上,在入纱部中设使针织纱进入的方向为针织纱的行进方向,在出纱部中设即将形成出纱部前的编织方向为针织纱的行进方向,并设与该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为逆行方向时,包括以下过程:
在使给纱口向行进方向移动后使给纱口向逆行方向移动的期间,向织针供给针织纱而形成第一钩挂点和第二钩挂点;
使第一钩挂点、第二钩挂点、从这两个钩挂点形成前开始在前后任一个针床上相互接近而钩挂的2个接近线圈这四者中的至少一个移圈到相对的针床,从而使两个钩挂点中的任一钩挂点在接近线圈中的一个接近线圈的上侧重叠,而使另一钩挂点在所述接近线圈中的另一接近线圈的下侧重叠;
在接近线圈和各钩挂点的重叠结束后,使给纱口向行进方向或逆行方向移动而进行入纱或出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入纱或出纱的过程中,使给纱口向行进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在前后任一个针床上编织的针织物部的编织结束,而使该针织物部的针织纱出纱时,进行包括以下步骤的编织:
步骤1,在一个针床上朝向行进方向进行编织的中途,在相对的另一针床的织针上形成由挂圈构成的第一钩挂点;
步骤2,使相比第一钩挂点靠逆行方向侧的所述接近线圈中的一个接近线圈移圈到相对的另一针床的空针;
步骤3,使给纱口向逆行方向移动,在步骤2中通过移圈而成为空针的织针上形成由挂圈构成的第二钩挂点;
步骤4,使在步骤1中形成的第一钩挂点与另一接近线圈重叠,并且使在步骤2中移圈后的一个接近线圈与在步骤3中形成的第二钩挂点重叠;
步骤5,使给纱口向行进方向移动,使利用该针织纱的针织物的编织结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在前后任一个针床上编织的针织物部使与该针织物部不同的针织纱入纱时,进行包括以下步骤的编织:
步骤1,使给纱口向行进方向移动;
步骤2,使相比步骤1中给纱口停止的位置靠逆行方向侧的所述接近线圈中的一个接近线圈移圈到相对的另一针床的空针;
步骤3,使给纱口向逆行方向移动,在步骤2中通过移圈成为空针的织针上形成由挂圈构成的第一钩挂点,并且在相比第一钩挂点靠逆行方向侧的另一针床的空针上形成由挂圈构成的第二钩挂点;
步骤4,使在步骤2中移圈后的一个接近线圈移圈到一个针床,与在步骤3中形成的第一钩挂点重叠,并且使在步骤3中形成的第二钩挂点移圈到一个针床,与另一接近线圈重叠;
步骤5,使给纱口向行进方向移动,利用已入纱的针织纱开始形成新针织物部。
5.一种针织物,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并能够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机而编织,并具有用于在针织物的编织中途切换针织纱的入纱部及/或出纱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钩挂线圈α,在入纱部与作为通过入纱新形成的针织物部的始端的端部线圈直接相连,在出纱部与作为通过出纱结束编织的针织物部的终端的端部线圈直接相连;
钩挂线圈β,与钩挂线圈α接近而形成,并与钩挂线圈α直接相连;及
入纱部或出纱部的余端,与钩挂线圈β直接相连,
从端部线圈到余端的针织纱在编织宽度方向上至少折返一次,
钩挂线圈α和钩挂线圈β分别在针织物部的接近的各线圈的前后分开而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余端的针织纱卷绕于重叠有钩挂线圈β的线圈的沉降弧。
CN2009801524209A 2008-12-24 2009-11-30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及针织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49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27049 2008-12-24
JP2008327049 2008-12-24
PCT/JP2009/006480 WO2010073491A1 (ja) 2008-12-24 2009-11-30 編糸の解れ止め方法、および編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4962A CN102264962A (zh) 2011-11-30
CN102264962B true CN102264962B (zh) 2013-09-25

Family

ID=42287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242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4962B (zh) 2008-12-24 2009-11-30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及针织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390393A1 (zh)
JP (1) JP5414696B2 (zh)
KR (1) KR101356441B1 (zh)
CN (1) CN102264962B (zh)
WO (1) WO20100734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56981B1 (ko) * 2010-04-26 2014-01-29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세이키 세이사쿠쇼 인접하는 편성포부의 접합방법 및 편성포
JP5669607B2 (ja) * 2010-07-23 2015-02-1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JP5881479B2 (ja) * 2012-03-06 2016-03-0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糸の解れ止め方法
JP5991858B2 (ja) * 2012-06-11 2016-09-1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解れ止め方法
JP5955212B2 (ja) * 2012-12-20 2016-07-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糸の解れ止め方法
JP5955241B2 (ja) * 2013-02-15 2016-07-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糸の解れ止め方法
JP6292828B2 (ja) * 2013-06-14 2018-03-1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糸の解れ止め方法、および編地
JP2015161053A (ja) * 2014-02-28 2015-09-0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解れ止め方法
JP6153509B2 (ja) * 2014-12-27 2017-06-2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成方法
JP6257565B2 (ja) * 2015-09-09 2018-01-1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糸の固定方法
CN113481647B (zh) * 2021-07-29 2022-08-12 珠海建轩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单面毛圈的织物编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16A (zh) * 1990-07-17 1992-02-1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加工织物末端部分的方法
JP3099304B2 (ja) * 1994-09-01 2000-10-1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解れ止め方法
CN1760420A (zh) * 2004-10-11 2006-04-19 江南大学 一种抗脱散纬编织物结构
CN101310058A (zh) * 2005-11-17 2008-11-1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机的针织纱切断及保持方法以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39496B2 (ja) 1994-08-02 2006-11-0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糸余端部の処理方法
JP2001055651A (ja) * 1999-08-11 2001-02-27 Tsudakoma Corp 横編地における渡り糸の括結解れ止め法
TW470795B (en) 1999-08-31 2002-01-01 Shima Seiki Mfg Knitting method for waste yarn disposal
JP5511146B2 (ja) * 2007-03-06 2014-06-04 日清紡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成型編地
JP3142666U (ja) * 2008-04-10 2008-06-19 三岡繊維株式会社 生地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16A (zh) * 1990-07-17 1992-02-1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加工织物末端部分的方法
JP3099304B2 (ja) * 1994-09-01 2000-10-1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解れ止め方法
CN1760420A (zh) * 2004-10-11 2006-04-19 江南大学 一种抗脱散纬编织物结构
CN101310058A (zh) * 2005-11-17 2008-11-1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机的针织纱切断及保持方法以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55651A 2001.02.27
JP特许第3099304号B2 2000.08.1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4962A (zh) 2011-11-30
EP2390393A1 (en) 2011-11-30
KR20110098715A (ko) 2011-09-01
KR101356441B1 (ko) 2014-02-03
WO2010073491A1 (ja) 2010-07-01
JP5414696B2 (ja) 2014-02-12
JPWO2010073491A1 (ja) 201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4962B (zh)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及针织物
CN101910485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4574C (zh) 针织加工织物末端部分的方法
CN100503923C (zh) 通过添纱制造阔罗纹组织的编织方法
JP5306997B2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EP2982786B1 (en) Method for forming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CN102859057B (zh) 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
CN101395313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
CN10303166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851866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1395312B (zh) 形成放针线圈的方法及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的内侧形成放针线圈的针织物
CN103882613A (zh)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
CN103993414A (zh) 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
CN102965802A (zh) 折回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534980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7142601B (zh)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7268162B (zh) 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
CN102345197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JP2017053063A (ja) 編糸の固定方法
CN102619008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JP3406085B2 (ja) 筒状編地の編み幅側縁部に縄柄を編成する方法
CN102140725B (zh) 添纱编织方法
CN102373563A (zh) 邻接的编织部的接合方法及编织物
KR19990077454A (ko) 코늘이기방법
CN104831459A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Termination date: 201411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