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6224A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6224A
CN104746224A CN201410832046.XA CN201410832046A CN104746224A CN 104746224 A CN104746224 A CN 104746224A CN 201410832046 A CN201410832046 A CN 201410832046A CN 104746224 A CN104746224 A CN 1047462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purl loop
yarn
treatment process
knitted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320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前泽芳孝
高木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46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62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8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elas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Abstract

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编织通过使用弹性纱而具备适度的伸缩性并且使用的弹性纱不显眼的压圈处理部。通过交替地反复进行正面线圈处理工序和反面线圈处理工序,对终端线圈列进行压圈处理。正面线圈处理工序中,形成包括终端线圈列的正面线圈在内的重叠线圈,与该重叠线圈接续而编织固定线圈和弹性线圈。反面线圈处理工序中,形成包括终端线圈列的反面线圈在内的重叠线圈,与该重叠线圈接续而编织固定线圈和弹性线圈。其中,第n+1次的重叠线圈通过使第n次的弹性线圈和终端线圈列的线圈中的最接近弹性线圈的位置的正面线圈(反面线圈)在正面线圈(反面线圈)配置于基底部的正面侧(反面侧)的状态下重叠而形成(n为1以上的自然数)。

Description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针织物具备的罗纹组织的基底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的终端线圈列进行压圈处理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横机,在针织物的至少一部分编织罗纹组织的基底部。在该基底部的编织时,也使用横机,对基底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的终端线圈列进行压圈处理。例如,对高圆套领针织套衫的高圆套领部(基底部)的终端线圈列等进行压圈处理是代表性的情况。但是,若进行压圈处理,则容易损害基底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的伸缩性。
作为解决上述伸缩性的问题的手段,例如,使用弹性纱对终端线圈列进行压圈处理,由此确保上述纵行方向终端部的伸缩性。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编织方法:从添纱用喂纱器在使主纱(非弹性纱)和添纱(弹性纱)对齐的状态下给纱,利用这些针织纱进行压圈处理,由此确保基底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的伸缩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132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的课题。
首先,使用弹性纱对终端线圈列进行压圈处理的情况下,构成基底部的非弹性纱的质感和用于压圈处理的弹性纱的质感不同,因此在压圈处理部中弹性纱变得显眼,担心损害针织物的美观。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的编织方法中,虽然能够利用添纱编织使弹性纱变得不显眼,但根据弹性纱的种类不同,有时压圈处理部收缩而形成凸凹。这是因为,由于弹性纱的伸缩性高于非弹性纱的伸缩性,因此在压圈处理部中弹性纱收缩而非弹性纱浮起。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创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编织通过使用弹性纱而具备适度的伸缩性并且使用的弹性纱不显眼的压圈处理部。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备前后相对的一侧针床和另一侧针床且能够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机,对针织物具备的罗纹组织的基底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进行压圈处理。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对于基底部的终端线圈列,在从针织物的使用时成为正面的一侧观察时,使用供给非弹性纱的第一给纱口及供给弹性纱的第二给纱口,交替地反复进行下述正面线圈处理工序和反面线圈处理工序,从而对上述终端线圈列进行压圈处理。
[正面线圈处理工序]…形成包括终端线圈列的正面线圈在内的重叠线圈α,与该重叠线圈α的纵行方向接续而使用上述非弹性纱编织固定线圈β,与该固定线圈β的纵行方向接续而使用上述弹性纱编织弹性线圈γ。其中,在设n为1以上的自然数时,第n+1次的正面线圈处理工序的重叠线圈α通过使在第n次的正面线圈处理工序中编织的弹性线圈γ、和终端线圈列的线圈中的最接近弹性线圈γ的位置的正面线圈χ在正面线圈χ配置于基底部的正面侧的状态下重叠而形成。
[反面线圈处理工序]…形成包括终端线圈列的反面线圈在内的重叠线圈δ,与该重叠线圈δ的纵行方向接续而使用上述非弹性纱编织固定线圈ε,与该固定线圈ε的纵行方向接续而使用上述弹性纱编织弹性线圈ζ。其中,在设n为1以上的自然数时,第n+1次的反面线圈处理工序的重叠线圈δ通过使在第n次的反面线圈处理工序中编织的弹性线圈ζ、和终端线圈列的线圈中的最接近弹性线圈ζ的位置的反面线圈ω在反面线圈ω配置于基底部的反面侧的状态下重叠而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可举出如下方式:固定线圈β设为反面线圈,固定线圈ε设为正面线圈。
作为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可举出如下方式:基底部为1×1的罗纹组织以外的罗纹组织的情况下,通过移圈使基底部的终端线圈列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交替排列,形成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交替地排列的1×1的罗纹组织的终端线圈列。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在利用罗纹组织完成的基底部的压圈处理部的编织中利用弹性纱,因此能够使压圈处理部具有适度的伸缩性。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在压圈处理部中使弹性纱不显眼。这是因为,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在压圈处理部中的从外部不易看见的位置隐藏弹性纱。
根据在包括终端线圈列的正面线圈在内的重叠线圈α的纵行方向上编织由反面线圈构成的固定线圈β,在包括终端线圈列的反面线圈在内的重叠线圈δ的纵行方向上编织由正面线圈构成的固定线圈ε的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抑制基底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卷曲的情况。这是因为,在纵行方向上正面线圈(反面线圈)连续的话纵行方向终端部容易卷曲,但通过在正面线圈(反面线圈)在纵行方向上连续的终端的位置编织反面线圈(正面线圈),能够抑制上述纵行方向终端部卷曲的情况。
通过使基底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的终端线圈列形成为1×1的罗纹组织,能够美丽地完成压圈处理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中编织的高圆套领针织套衫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对高圆套领部的终端线圈列进行压圈处理的编织工序的前半部分的编织工序图。
图3使表示对高圆套领部的终端线圈列进行压圈处理的编织工序的后半部分的编织工序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压圈处理部中的线圈的状态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FB  前针床(一侧针床)  BB  后针床(另一侧针床)
100  针织套衫(针织物)
10  高圆套领部(基底部)
10E  终端线圈列
6  压圈处理部
1  第一给纱口  1Y  非弹性纱
2  第二给纱口  2Y  弹性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使用两针床横机的编织例,所述两针床横机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前针床(以下记为FB)和后针床(以下记为BB)。该横机中,在前后的针床间能够进行线圈的移圈,并且横机具备的BB能够沿左右横移。当然,也能够使用四针床横机,进行实施方式的编织。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中,如图1所示,编织具备罗纹组织的高圆套领部(基底部10)的针织套衫(针织物)100。该针织套衫100中,在基底部10的纵行方向终端部排列的终端线圈列使用非弹性纱和弹性纱进行压圈处理,由此形成压圈处理部6。以下,基于图2、3说明该压圈处理的编织步骤。
<<编织方法>>
图2、3是压圈处理的编织工序图。图中的左栏的“字母+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编号,右栏表示针床中的编织状态,在各工序中实际进行的操作以粗线表示。右栏中,为了说明的方便,仅示出针床的一部分,将BB的横移动作省略。这些图的大写字母示出织针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位置。另外,从自FB侧观察的纵深侧(BB侧)向近前侧(FB侧)从旧线圈引出的线圈即正面线圈由△符号表示,从自FB侧观察的近前侧向纵深侧从旧线圈引出的线圈即反面线圈由▽符号表示,重叠线圈由双层圆圈表示。此外,图2、3中,为了说明的方便,仅示出高圆套领部10的前侧部分的编织。
S0中,示出使供给非弹性纱1Y的第一给纱口1向纸面右方向移动,编织由在基底部10的纵行方向终端部排列的多个线圈构成的终端线圈列10E的状态。终端线圈列10E为在从FB侧观察时,由钩挂于FB的织针B、D、F、H的正面线圈和钩挂于BB的织针A、C、E、G的反面线圈构成的1×1的罗纹组织。
此外,终端线圈列10E不限定于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交替地逐一排列的1×1的罗纹组织,也可以为1×2、2×1、2×2等的罗纹组织。基底部10为1×1的罗纹组织以外的罗纹组织的情况下,优选通过移圈使终端线圈列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交替地排列,形成为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交替地排列的1×1的罗纹组织的终端线圈列10E。这是因为,在交替地进行后述的正面线圈处理工序和反面线圈处理工序时,容易备齐线圈的移动距离等编织条件,能够美丽地完成压圈处理部6。
从S0的状态起向纸面左方向(以后,有时也称为压圈方向)进行压圈处理。即,图2、3中的纸面右侧为压圈处理的始端侧,纸面左侧为压圈处理的终端侧。
[压圈处理的始端编织工序]
图2的S1~S3所示的工序是在实施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前编织压圈处理的始端的工序。始端的编织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通过如S1~S3所示那样进行,能够美丽地完成压圈处理部6(参照图1)的始端。此外,S1~S3所示的始端编织工序不是必须的工序,也可以立刻实施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S1中,使钩挂于BB的织针A、C、E、G的反面线圈(▽符号)分别移圈到FB的织针A、C、E、G。该移圈用于避免在以后的编织中针织纱织入终端线圈列10E。
S2中,首先使钩挂于FB的织针B的正面线圈(△符号)移圈到BB的织针B。该正面线圈是终端线圈列10E的正面线圈中的位于压圈处理的最始端侧的正面线圈。另外,S2中,使基底部10的编织所利用的第一给纱口1向压圈方向移动,与移圈到BB的织针B的正面线圈的纵行方向接续,编织由非弹性纱1Y构成的反面线圈(线圈)λ。通过与正面线圈的纵行方向接续而编织反面线圈λ,能够抑制基底部10的纵行方向终端部卷曲的情况。在此处,由非弹性纱1Y构成的线圈λ也可以为正面线圈,但在该情况下,无法得到抑制上述终端部的卷曲的效果。能够取代此,省略S2中的从FB向BB的正面线圈的移圈。
S3中,使供给弹性纱2Y的第二给纱口2向压圈方向移动,与S2中编织的反面线圈λ的纵行方向接续,编织由弹性纱2Y构成的反面线圈(线圈)μ。在此处,由弹性纱2Y构成的线圈μ也可以为正面线圈,不管该线圈μ为正面线圈还是为反面线圈,给基底部10带来的效果都没有区别。但是,由S2中的非弹性纱1Y构成的线圈λ为反面线圈(正面线圈)的情况下,若设由弹性纱2Y构成的线圈μ也为反面线圈(正面线圈),则能够省略使线圈λ移圈的工时,故而优选。
S1~S3所示的始端编织工序结束后,开始图3的S4以后所示的基于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压圈处理。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是通过交替地反复进行正面线圈处理工序和反面线圈处理工序,而对终端线圈列10E进行压圈处理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本例中,如S1~S3所示与终端线圈列10E的正面线圈的纵行方向接续而编织始端编织工序的线圈μ,因此先进行反面线圈处理工序。如果假设与终端线圈列10E的反面线圈的纵行方向接续而编织始端编织工序的线圈,则先进行正面线圈处理工序即可。
[第一次的反面线圈处理工序]
S4中,使钩挂于FB的织针A、C的终端线圈列10E的反面线圈分别移圈到BB的织针A、C。S5中,使钩挂于BB的织针B的始端编织工序的线圈μ移圈到FB的织针C,并且使钩挂于BB的织针A的终端线圈列10E的反面线圈移圈到FB的织针B。而且,S6中,使钩挂于BB的织针C的终端线圈列10E的反面线圈移圈到FB的织针B,形成包括终端线圈列10E的反面线圈在内的重叠线圈δ。通过该S4~S6,能够将重叠线圈δ配置在相比线圈μ靠针织物100的反面侧(S6中重叠线圈δ和线圈μ都钩挂于FB,但构成重叠线圈δ的反面线圈的沉降弧与线圈μ的反面侧交叉)。
S7中,使第一给纱口1向始端方向移动,与重叠线圈δ的纵行方向接续,编织由非弹性纱1Y构成的固定线圈(留め編目)ε,将重叠线圈δ固定。固定线圈ε在FB编织,因此为正面线圈。通过与反面线圈彼此的重叠线圈δ的纵行方向接续而编织正面线圈(固定线圈ε),能够抑制基底部10的纵行方向终端部卷曲的情况。此外,固定线圈ε也可以为反面线圈,但该情况下,担心上述终端部容易卷曲。
S8中,使第二给纱口2向始端方向移动,与固定线圈ε的纵行方向接续,编织由弹性纱2Y构成的弹性线圈ζ。弹性线圈ζ在FB上编织,因此虽然是正面线圈,但也可以是反面线圈。弹性线圈ζ不管是反面线圈还是正面线圈,都在基底部10的特性上不产生大的差别。本例中,在S8的开始时固定线圈ε钩挂于FB,因此弹性线圈ζ为正面线圈的情况比弹性线圈ζ为反面线圈的情况的编织效率好。这是因为,能够省去使固定线圈ε移圈的工时。
[第一次的正面线圈处理工序]
S9中,使钩挂于FB的织针C的始端编织工序的线圈μ和钩挂于FB的织针B的弹性线圈ζ分别移圈到BB的织针C和织针B。并且,S10中,使线圈μ和弹性线圈ζ分别移圈到FB的织针D和织针C。通过上述S9、S10,在FB的织针D上形成包括终端线圈列10E的正面线圈(S9的织针D的线圈)在内的重叠线圈α。此外,在S9、S10中使弹性线圈ζ沿压圈方向靠近,是因为在后述的第2次的反面线圈处理工序中容易形成重叠线圈δ。
S11中,使钩挂于FB的织针D的重叠线圈α移圈到BB的织针D后,使第一给纱口1向压圈方向移动,与重叠线圈α的纵行方向接续而形成固定线圈β,将重叠线圈α固定。固定线圈β在BB上编织,因此为反面线圈。重叠线圈α包括终端线圈列10E的正面线圈,因此若与重叠线圈α接续的固定线圈β为反面线圈,则能够抑制基底部10的纵行方向终端部卷曲的情况。此外,与反面线圈处理工序中的固定线圈ε同样地,固定线圈β也可以为正面线圈。
S12中,使第二给纱口2向压圈方向移动,与钩挂于BB的织针D的固定线圈β的纵行方向接续,编织由弹性纱2Y构成的弹性线圈γ。弹性线圈γ在BB上编织,因此为反面线圈。此外,与反面线圈处理工序中的弹性线圈ζ同样,弹性线圈γ也可以为正面线圈。
[第2次以后的反面线圈处理工序及正面线圈处理工序]
若观察S12中的压圈处理的始端侧的线圈的配置状态,则可知与图2的S3变得相同。因此,第2次以后的反面线圈处理工序及正面线圈处理工序与图3的S4~S12同样地进行即可。
首先,第2次的反面线圈处理工序的重叠线圈δ通过使S 12所示的第一次的反面线圈处理工序中编织的弹性线圈ζ和终端线圈列10E中的最接近弹性线圈ζ的位置的反面线圈ω重叠而形成。具体而言,按照与S4~S6同样的步骤,使弹性线圈ζ向FB的织针D移圈后,使反面线圈ω向该织针D移圈。其结果是,在反面线圈ω配置于基底部10的反面侧的状态下使两线圈ζ、ω重叠。
另外,第2次的正面线圈处理工序的重叠线圈α通过使在S12所示的第一次的正面线圈处理工序中编织的弹性线圈γ和终端线圈列10E中的最接近弹性线圈γ的位置的正面线圈χ重叠而形成。具体而言,按照与S9、S10同样的步骤,使弹性线圈γ向正面线圈χ被钩挂的FB的织针F移圈。其结果是,在正面线圈χ配置于基底部10的正面侧的状态下使线圈γ、χ重叠。
在第3次以后的反面线圈处理工序及正面线圈处理工序中,也同样地进行上述第2次的反面线圈处理工序及正面线圈处理工序。即,设n为1以上的自然数时,第n+1次的重叠线圈α(重叠线圈δ)通过使第n次的弹性线圈γ(弹性线圈ζ)和终端线圈列10E中的最接近弹性线圈γ(弹性线圈ζ)的位置的正面线圈χ(反面线圈ω)在正面线圈χ(反面线圈ω)配置于基底部10的正面侧(反面侧)的状态下重叠而形成。
如以上说明那样,通过交替地进行反面线圈处理工序和正面线圈处理工序,能够对终端线圈列10进行压圈处理。
[压圈处理部中的线圈的状态]
图4是表示基于图2、3编织的压圈处理部6中的线圈的状态的示意图。该图4中,为了容易理解哪个线圈的纵行方向上哪个线圈连续、哪个线圈与哪个线圈重叠,将线圈简化,也不进行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区分。图4中,将弹性纱相比其他针织纱以粗线表示。另外,图4中,利用箭头和罗马数字表示线圈的连接,在相同的罗马数字的部分将针织纱连接。例如,从固定线圈β延伸的箭头的前端的罗马数字“I”与朝向固定线圈ε的箭头的根部的罗马数字“I”连接。此外,标注有罗马数字“IV”和“iv”的针织纱分别与未图示的固定线圈β和弹性线圈γ连接。
如图4所示,在重叠线圈α(δ)的纵行方向上连续而编织固定线圈β(ε)和弹性线圈γ(ζ),上段的弹性线圈γ(ζ)成为压圈。这样,通过编织固定线圈β(ε)和弹性线圈γ(ζ)的二段的线圈,能够避免基底部10的纵行方向终端部在编织宽度方向上过度地收缩的情况。另外,将基底部10在编织宽度方向上牵拉时,由弹性纱构成的弹性线圈γ(ζ)伸长,因此能够避免基底部10的伸长被过度地约束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使罗纹组织的基底部10的纵行方向终端部具有适度的伸缩性。
另外,如图4所示,在重叠线圈α中,以正面线圈χ成为基底部10的正面侧的方式使非弹性纱的正面线圈χ和弹性纱的弹性线圈γ重叠,在重叠线圈δ中,以反面线圈ω成为基底部10的反面侧的方式使非弹性纱的反面线圈ω和弹性纱的弹性线圈ζ重叠。因此,由具有不同于非弹性纱的质感的弹性纱构成的弹性线圈γ、ζ在被夹于由非弹性纱构成的正面线圈χ与反面线圈ω之间的状态下难以从基底部10的外部看见。其结果是,在压圈处理部6中能够使弹性纱不显眼。

Claims (3)

1.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备前后相对的一侧针床和另一侧针床且能够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机,对针织物具备的罗纹组织的基底部的纵行方向终端部进行压圈处理,其中,
对于所述基底部的终端线圈列,在从针织物的使用时成为正面的一侧观察时,使用供给非弹性纱的第一给纱口及供给弹性纱的第二给纱口,交替地反复进行下述工序,从而对所述终端线圈列进行压圈处理:
正面线圈处理工序,形成包括所述终端线圈列的正面线圈在内的重叠线圈α,与该重叠线圈α的纵行方向接续而使用所述非弹性纱编织固定线圈β,与该固定线圈β的纵行方向接续而使用所述弹性纱编织弹性线圈γ;及
反面线圈处理工序,形成包括所述终端线圈列的反面线圈在内的重叠线圈δ,与该重叠线圈δ的纵行方向接续而使用所述非弹性纱编织固定线圈ε,与该固定线圈ε的纵行方向接续而使用所述弹性纱编织弹性线圈ζ,
其中,在设n为1以上的自然数时,
第n+1次的正面线圈处理工序的所述重叠线圈α通过使在第n次的正面线圈处理工序中编织的所述弹性线圈γ、和所述终端线圈列的线圈中的最接近所述弹性线圈γ的位置的正面线圈χ在所述正面线圈χ配置于所述基底部的正面侧的状态下重叠而形成,
第n+1次的反面线圈处理工序的所述重叠线圈δ通过使在第n次的反面线圈处理工序中编织的所述弹性线圈ζ、和所述终端线圈列的线圈中的最接近所述弹性线圈ζ的位置的反面线圈ω在所述反面线圈ω配置于所述基底部的反面侧的状态下重叠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
所述固定线圈β设为反面线圈,所述固定线圈ε设为正面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
所述基底部为1×1的罗纹组织以外的罗纹组织的情况下,通过移圈使所述终端线圈列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交替排列,形成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交替地排列的1×1的罗纹组织的终端线圈列。
CN201410832046.XA 2013-12-27 2014-12-26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Pending CN1047462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73027A JP2015127466A (ja) 2013-12-27 2013-12-27 編地の編成方法
JP2013-273027 2013-12-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6224A true CN104746224A (zh) 2015-07-01

Family

ID=53372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32046.XA Pending CN104746224A (zh) 2013-12-27 2014-12-26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27466A (zh)
KR (1) KR101603891B1 (zh)
CN (1) CN104746224A (zh)
DE (1) DE10201401888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89984A (ja) * 2018-04-27 2019-10-3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及び編地
CN111218761A (zh) * 2018-11-26 2020-06-0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3166A (zh) * 2015-08-20 2015-12-09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纬编罗纹织物的编织方法、纬编罗纹织物和衣服
JP6501824B2 (ja) * 2017-05-29 2019-04-1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接合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13296B2 (ja) * 1999-01-25 2008-07-0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伏目処理方法
CN102041609A (zh) * 2009-10-20 2011-05-0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808276A (zh) * 2011-06-03 2012-12-0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3290610A (zh) * 2012-02-27 2013-09-1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终端部的滚边处理方法
CN102471960B (zh) * 2009-08-12 2013-11-2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3296A (ja) 1990-09-03 1992-04-14 Hitachi Ltd 原子炉及び燃料集合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13296B2 (ja) * 1999-01-25 2008-07-0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伏目処理方法
CN102471960B (zh) * 2009-08-12 2013-11-2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041609A (zh) * 2009-10-20 2011-05-0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808276A (zh) * 2011-06-03 2012-12-0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3290610A (zh) * 2012-02-27 2013-09-1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终端部的滚边处理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89984A (ja) * 2018-04-27 2019-10-3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及び編地
JP7063707B2 (ja) 2018-04-27 2022-05-0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及び編地
CN111218761A (zh) * 2018-11-26 2020-06-0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CN111218761B (zh) * 2018-11-26 2021-07-2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27466A (ja) 2015-07-09
DE102014018886A1 (de) 2015-07-02
KR101603891B1 (ko) 2016-03-16
KR20150077342A (ko) 2015-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0485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4164737B (zh) 罗纹风格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罗纹风格针织物
CN103290609B (zh) 带穗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KR101347667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CN10208656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CN10357248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692999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3993414B (zh) 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
KR101603889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JP4852092B2 (ja) 増し目を形成する方法および編地の編幅方向端部よりも内側に増し目が形成されている編地
CN104746224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3806207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2965802A (zh) 折回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234867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
KR20130027415A (ko) 편성포의 편성시작방법
CN102140725B (zh) 添纱编织方法
CN105839279A (zh) 针织物的起底方法
CN102345197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619008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EP2392708A1 (en) Method for knitting knitwear with collar having v-neck point and knitted fabric
EP2653596B1 (en) Knitting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CN107142601B (zh)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EP2418310B1 (en) Joining method of adjacent knitted fabric parts, and knitted fabric
JP2016008364A (ja) 編出し方法
CN104878514A (zh) 针织物的压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003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