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29990B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29990B
CN106929990B CN201611208967.4A CN201611208967A CN106929990B CN 106929990 B CN106929990 B CN 106929990B CN 201611208967 A CN201611208967 A CN 201611208967A CN 106929990 B CN106929990 B CN 1069299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olumn
needle bed
knitted fabric
coil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089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29990A (zh
Inventor
谷河豪
波田埜琢士
前田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929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29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29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299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用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方法而能够编织罗纹风格针织物部。重复进行以下的工序A~D。将钩挂于前后一方的针床FD的对象线圈列分为由n个线圈构成的单元隔开m个线圈的间隔而排列多个的第一线圈列、及由所述第一线圈列以外的线圈构成的第二线圈列,编织第一线圈列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新的第一线圈列的工序A(n、m为任意的正的自然数)。使第二线圈列向另一方的针床BU的空针移动的工序B。编织钩挂于另一方的针床BU的第二线圈列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新的第二线圈列的工序C。使新的第二线圈列向一方的针床FD的空针移动,使新的第一线圈列和新的第二线圈列排列成n×m的罗纹组织状的工序D。

Description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编织罗纹风格针织物部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将针织套衫的下摆或袖口、领子形成为由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构成的罗纹针织物部。罗纹针织物部具有厚度而结实,并且具有伸缩性。但是,在用与身片相同的针织纱编织罗纹针织物部的情况下,若该针织纱为细的针织纱,则担心不能使罗纹针织物部具有充分的厚度和强度。作为其对策之一,在编织罗纹针织物部时,增加针织纱的根数。但是,在用适当支数的针织纱或比其粗的针织纱编织罗纹针织物部以外的部分的情况下,在编织罗纹针织物部时难以增加针织纱的根数。
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提出了例如专利文献1的罗纹风格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专利文献1的罗纹风格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交替地进行相对于钩挂于前针床的第一针织物部将成圈和挑半目(割增やし)组合而编织新的第一针织物部的步骤、及相对于钩挂于后针床的第二针织物部将成圈和挑半目组合而编织新的第二针织物部的步骤。通过进行这种编织,来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在厚度方向接合、且专利文献1的图2所示的罗纹组织那样的外观的针织物。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276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利用与专利文献1不同的方法编织罗纹风格组织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正在被要求。这是因为存在利用专利文献1的罗纹风格针织物的编织方法难以编织的设计的针织物。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创立,其目的之一是提供利用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方法而能够编织罗纹风格针织物部的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且能够在前后的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机,在针织物的一部分编织罗纹风格针织物部,其中,重复进行以下的工序A~D。
[工序A]…将钩挂于前后一方的针床的对象线圈列分为由n个线圈构成的单元隔开m个线圈的间隔而排列多个的第一线圈列、及由所述第一线圈列以外的线圈构成的第二线圈列,编织所述第一线圈列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新的第一线圈列。其中,n、m为任意的正的自然数。
[工序B]…使所述第二线圈列向另一方的针床的空针移动。
[工序C]…编织钩挂于所述另一方的针床的所述第二线圈列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新的第二线圈列。
[工序D]…使所述新的第二线圈列向所述一方的针床的空针移动,使所述新的第一线圈列和所述新的第二线圈列排列成n×m的罗纹组织状。
通过重复进行上述工序A~D,编织由所述新的第一线圈列和所述新的第二线圈列构成的所述罗纹风格针织物部。
上述自然数n、m优选为1~3的程度。关于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的配置,例如,若n=1、m=1则成为下述[1]所示的配置,若n=2、m=1则成为下述[2]所示的配置,若n=2、m=2则成为下述[3]所示的配置。下述[1]~[3]中的○符号表示第一线圈列的线圈,×符号表示第二线圈列的线圈。当然,n和m的组合不限于上述例示。
[1]代表性的配置为○×○×○×○×…。在此处,第一线圈列的线圈不需要处于编织宽度方向的端部,因此设为例如×○×○×○×…、或××○×○×○×…这样的配置也可以。第一线圈列的线圈不需要处于编织宽度方向的端部这一点在下述的组合中也同样。
[2]代表性的配置为○○×○○×…。此外,也可以设为×○○×○○×…这样的配置。
[3]代表性的配置为○○××○○××…。此外,也可以设为××○○××○○××…这样的配置。
在此处,上述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在工序D之后进行工序A时,将工序D中钩挂于一方的针床的新的第一线圈列和新的第二线圈列合起来的线圈列设为对象线圈列,进行工序A。
作为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种方式,可举出作为所述罗纹风格针织物部而编织在所述前针床和所述后针床上钩挂成筒状的罗纹风格针织物部的方式。在编织该筒状的罗纹风格针织物部时,在进行将所述前针床作为所述一方的针床的所述工序A,并且进行将所述后针床作为所述一方的针床的所述工序A后,将进行将所述前针床作为所述一方的针床的所述工序B~D,并且进行将所述后针床作为所述一方的针床的所述工序B~D的情况重复进行。
作为上述编织的具体例,可举出重复进行前针床侧的工序A→后针床侧的工序A→前针床侧的工序B~D→后针床侧的工序B~D→…的情况。当然,也可以重复进行后针床侧的工序A→前针床侧的工序A→后针床侧的工序B~D→前针床侧的工序B~D→…。
作为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种方式,可举出如下方式:在编织所述新的第一线圈列和所述新的第二线圈列时,进行将弹性纱作为添纱的添纱编织。
在此处,添纱编织是指将主纱和添纱向横机的织针供给而进行编织的编织方法(例如参照国际公开第2008/139710号、日本专利第3899269号公报)。
作为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种方式,可举出在编织所述罗纹风格针织物部前、或编织所述罗纹风格针织物部后,进行以下的工序W~Z的方式。
[工序W]…使作为钩挂于所述一方的针床的线圈列的终端线圈列向所述另一方的针床移动。
[工序X]…将向所述另一方的针床移动的所述终端线圈列分为由p个线圈构成的单元隔开q个线圈的间隔而排列多个的第三线圈列、及由所述第三线圈列以外的线圈构成的第四线圈列,编织所述第三线圈列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第一反面线圈列。其中,p、q是任意的正的自然数。
[工序Y]…编织所述第四线圈列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第二反面线圈列。
[工序Z]…使所述第一反面线圈列和所述第二反面线圈列以不改变两反面线圈列的编织宽度方向的排列的方式向所述一方的针床移动。
在此处,在编织构成针织物的一部分的地纹针织物部后,在该地纹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上连续而编织罗纹风格针织物部的情况下,地纹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端部的线圈列成为上述工序W的终端线圈列。另外,在编织罗纹风格针织物部后,在该罗纹风格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上连续而编织地纹针织物部的情况下,罗纹风格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端部的线圈列成为上述工序W的终端线圈列。
上述自然数p、q优选设为1~3程度。第三线圈列和第四线圈列的划分方法基于与第一线圈列和第二线圈列的划分方法同样的思路进行即可。例如,将第三线圈列的线圈设为○符号,将第四线圈列的线圈设为×符号时,若p=1、q=1,则可举出例如○×○×○×…这样的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如后述的图3的S4所示,由在工序A中编织的正面线圈构成的新的第一线圈列11、及由在工序C中编织的反面线圈构成的新的第二线圈列21在厚度方向上重叠。而且,新的第一线圈列11的沉降弧11Y和新的第二线圈列21的沉降弧21Y缠绕,新的第一线圈列11和新的第二线圈列21接合。通过由正面线圈构成的新的第一线圈列11和由反面线圈构成的新的第二线圈列21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形成看着是罗纹组织的罗纹风格针织物部,该罗纹风格针织物部成为具有厚度的结实的针织物部。在此处,“正面线圈”是指从一方的针床侧观察时从内部向近前从旧线圈引出的线圈,“反面线圈”是指从一方的针床侧观察时从近前向内部从旧线圈引出的线圈。
通过交替地重复进行将前针床作为一方的针床的工序A~D的情况、及进行将后针床作为一方的针床的工序A~D的情况,能够编织被编织成筒状的罗纹风格针织物部。
通过使用弹性纱作为添纱的添纱编织将弹性纱织入罗纹风格针织物部,由此能够使罗纹风格针织物部具有强的伸缩性。另外,通过向罗纹风格针织物部织入弹性纱,而成为具有厚度的结实的罗纹风格针织物部。
在编织地纹针织物部、及在地纹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上连续而编织罗纹风格针织物部时,在罗纹风格针织物部的编织前或后进行工序W~Z,由此能够强调地纹针织物部与罗纹风格针织物部的边界部分,使罗纹风格针织物部显眼。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针织套衫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表示由图1的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照片的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针织套衫的领子的编织涉及的编织工序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针织套衫的领口的编织涉及的编织工序图。
【标号说明】
FD下部前针床 FU上部前针床
BD下部后针床 BU上部后针床
10对象线圈列
1第一线圈列 11新的第一线圈列 11Y沉降弧
2第二线圈列 21新的第二线圈列 21Y沉降弧
3终端线圈列 33第三线圈列 34第四线圈列
41第一反面线圈列 42第二反面线圈列
100针织套衫(筒状针织物)
50身片 51前身片(地纹针织物部) 52后身片
60袖口(罗纹风格针织物部) 61左袖 62右袖
70领口
80领子(罗纹风格针织物部)
90下摆(罗纹风格针织物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1中,基于图1~4说明使用四针床横机编织嵌入型的针织套衫100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的横机也可以是两针床横机。
图1所示的针织套衫100(筒状针织物)具有身片50和袖(左袖61·右袖62)。身片50通过前身片51和后身片52连接成筒状而形成。在该身片50的纵行方向终端部形成有前身片51侧呈大致U字状的领口70,在该领口70设有筒状的领子80。
本例的针织套衫100中,领子80、袖口60、下摆90成为通过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编织的罗纹风格针织物部。如作为由图1的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照片的图2所示,领子80编织成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沿编织宽度方向交替地排列的罗纹风格。另外,虽然照片未示出,但袖口60、下摆90也编织成罗纹风格。
基于图3的编织工序图说明罗纹风格的领子(罗纹风格针织物部)80的具体编织步骤。图3中,仅对于领子80的前侧的编织进行说明。图中的“S+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编号,FD表示下部前针床,FU表示上部前针床,BD表示下部后针床,BU表示上部后针床。BD、BU相对于FD、FU能够左右横移,且在前后的针床间能够进行线圈的移圈。各编织工序中关于编织动作的部分由粗线表示,并且在该工序中新编织的线圈涂黑表示。图中所示的箭头表示线圈的移动方向。
S0中,示出前身片51的线圈钩挂于FD的织针A~P,后身片52的线圈钩挂于BD的织针A~P的状态。这些线圈是形成领口70(图1)的线圈。从该S0的状态起使用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编织1×1的罗纹风格的领子80(图1)。
S1中,为了方便,将钩挂于FD(一方的针床)的构成前身片51的线圈列(S0的对象线圈列10)分为由n个线圈构成的单元隔开m个线圈的间隔而排列多个的第一线圈列1、及由第一线圈列1以外的线圈构成的第二线圈列2(工序A的一部分)。本例中,以设n=1、m=1的1×1的排列划分第一线圈列1和第二线圈列2。并且,钩挂于FD的织针B、D、F、H、J、L、N、P的第二线圈列2保持原样,编织钩挂于FD的织针A、C、E、G、I、K、M、O的第一线圈列1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新的第一线圈列11(工序A的剩余部分)。
在此处,能够在n=1~3、m=1~3的范围内适宜变更。例如也可以以1×2、2×1、2×2的排列划分第一线圈列1和第二线圈列2。由此,能够编织1×2、2×1、2×2…的罗纹风格的领子80。
S2中,使钩挂于FD的织针B、D、F、H、J、L、N、P的第二线圈列2的线圈向相对的BU的织针B、D、F、H、J、L、N、P移动(工序B)。在此处,如S1所示,将新的第一线圈列11中的相邻的线圈彼此连接的沉降弧11Y从FD侧观察时横穿过第二线圈列2的线圈的反面侧。因此,通过S2的第二线圈列2的移动,新的第一线圈列11的沉降弧11Y被第二线圈列2的线圈牵拉,而跨过FD和BU之间。
S3中,编织钩挂于BU的织针B、D、F、H、J、L、N、P的第二线圈列2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新的第二线圈列21(工序C)。通过该S3,将新的第二线圈列21中的相邻的线圈彼此连接的沉降弧21Y与新的第一线圈列11中的沉降弧11Y交叉。
S4中,使S3中编织的新的第二线圈列21的线圈向FD的织针B、D、F、H、J、L、N、P移动(工序D)。此时,设新的第一线圈列11和新的第二线圈列21排列成n×m的罗纹组织状。即,以S1中的第一线圈列1和第二线圈列2的排列成为相同的排列的方式,使新的第一线圈列11和新的第二线圈列21排列。
S4之后,还要编织领子80的前侧的情况下,在进行第k次(k=2以上)的S1时,将在第k-1次的S4中钩挂于FD的线圈列11、21规定为对象线圈列10,进行第k次的S1。另外,在第k次的S1中将对象线圈列10分为第一线圈列1和第二线圈列2时,进行与第1次的S1相同的划分方法。由此,能够编织在从领子80的外侧观察时由正面线圈构成的新的第一线圈列11和由反面线圈构成的新的第二线圈列21交替地排列而成的1×1的罗纹组织状的领子80(图1、2)。
在此处,将领子80的前侧和后侧这两方设为罗纹风格针织物部的情况下,进行将FD作为一方的针床的工序A(S1)后,进行将BD作为一方的针床的工序A。并且,在进行将FD作为一方的针床的工序B~D(S2~S4)后,进行将BD作为一方的针床的工序B~D。以后,重复进行将FD作为一方的针床的工序A、将BD作为一方的针床的工序A、将FD作为一方的针床的工序B~D、及将BD作为一方的针床的工序B~D。
上述罗纹风格的领子80中,如S4所示新的第一线圈列11和新的第二线圈列21成为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状态,并且通过沉降弧11Y和沉降弧21Y缠绕而将两线圈列11、21接合,并一体化。因此,成为结实的具有厚度的领子80。另外,通过沉降弧11Y、21Y,领子80的伸缩性高于平针组织。在此处,在编织第一线圈列1和第二线圈列2时,进行使用弹性纱作为添纱的添纱编织,由此能够提高领子80的伸缩性。通过使弹性纱的种类变化,而能够使领子80的伸缩性变化。需要说明的是,弹性纱比针织套衫100的编织所用的通常的针织纱细,因此即使进行添纱编织,针织纱也不会从织针的针钩溢出。
通过在图3的S2之后或S3之后进行垫纱编织,能够使领子80更加具有厚度。垫纱编织是指例如日本特开2007-277738号公报记载的那样,将线圈分配到前后的针床,并在该分配后的线圈之间夹入垫纱线材的编织。
<变形例>
在编织图1所示的领子80之前,通过对领口70的编织精心设计,而能够如图2的照片所示那样使领子80显眼。基于图4的编织工序图说明其编织步骤。图4的观察方法与图3相同。
图4的T0中,示出在FD钩挂作为前身片51(地纹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终端的线圈列的终端线圈列3,在BD钩挂后身片52的终端线圈列的状态。从该状态起,在T1中,使钩挂于FD的终端线圈列3向BU移动(工序W)。
T2中,使终端线圈列3分为由p个(=1~3个)线圈构成的单元隔开q个线圈(=1~3个)的间隔而排列多个的第三线圈列33、及由第三线圈列33以外的线圈构成的第四线圈列34,并编织在第三线圈列33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第一反面线圈列41(工序X)。终端线圈列3的划分方法可以与编织罗纹风格针织物部(领子80)时的对象线圈列10(图3)的划分方法相同,也可以与之不同。若使终端线圈列3的划分方法与对象线圈列10的划分方法相同,则前身片51与领子80的边界部分的外观变得良好。本例中,编织由钩挂于BU的织针A、C、E、G、I、K、M、O的线圈、即终端线圈列3的隔出一个的线圈构成的第三线圈列33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第一反面线圈列41。
T3中,编织钩挂于BU的织针B、D、F、H、J、L、N、P的线圈、即T2中没有编织线圈的线圈(第四线圈列34)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第二反面线圈列42(工序Y)。并且,T4中,使第一反面线圈列41和第二反面线圈列42以不改变两反面线圈列41、42的编织宽度方向的排列的方式向FD移动(工序Z)。
根据以上说明的编织,将第一反面线圈列41(第二反面线圈列42)的相邻的线圈彼此连接的沉降弧如图2所示向身片50的正面侧露出,形成针迹状的领口70。其结果是,能够强调领口70,使领子80显眼。
除了前身片51以外在后身片52也形成针迹状的领口70的情况下,在进行图4的T1、T2之后,使BU的全部的线圈(第一反面线圈列41和第四线圈列34的线圈)向FD移动。接着,使后身片52的线圈从BD向FU移动(相当于T1),编织后身片52的一部分的线圈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第一反面线圈列(相当于T2),使该FU的全部的线圈向BD移动。接着,使与前身片51相关的FD的线圈(第一反面线圈列41和第四线圈列34的线圈)向BU移动后,进行沿第四线圈列34的纵行方向编织第二反面线圈列42的T3、及使BU的全部的线圈(反面线圈列41、42的线圈)向FD移动的T4。最后,使与后身片52相关的BD的线圈向FU移动后,相对于后身片52编织第二反面线圈列(相当于T3),使FU的全部的线圈向BD移动(相当于T4)。
在此处,图4所示的编织也能够在编织罗纹风格针织物部后进行。例如可举出如下情况:按照图3的编织工序将图1的下摆90(袖口60)形成为罗纹风格针织物部后,编织身片50(袖61、62)的情况下,将下摆90(袖口60)的纵行方向终端的线圈列作为终端线圈列3,进行图4所示的编织。在图4所示的编织结束后,在反面线圈列41、42的纵行方向接续而编织身片50(袖61、62)即可。
<实施方式2>
若应用实施方式1所示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则也能够编织米兰诺罗纹风格的组织和蜂窝花纹风格的组织。在编织米兰诺罗纹风格的组织的情况下,在图3的S3之后,接续钩挂于FD和BU的线圈而进行筒状编织后,进行S4即可。另外,在编织蜂窝花纹风格的组织的情况下,在图3的S4之后,将与钩挂于FD的全部的线圈接续的线圈列至少编织一列后,进行S1即可。
此外,应用实施方式1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也能够编织鹿点花纹风格的组织。例如,在FD侧(BD侧)的第k次的S1中将对象线圈列10分为第一线圈列1和第二线圈列2时,可以设为与FD侧(BD侧)的第k-1次的S1相反的划分方法。

Claims (5)

1.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且能够在前后的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机,在针织物的一部分编织罗纹风格针织物部,其中,
重复进行以下的工序:
工序A,将钩挂于前后一方的针床的对象线圈列分为由n个线圈构成的单元隔开m个线圈的间隔而排列多个的第一线圈列、及由所述第一线圈列以外的线圈构成的第二线圈列,编织所述第一线圈列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新的第一线圈列;
工序B,使所述第二线圈列向另一方的针床的空针移动;
工序C,编织钩挂于所述另一方的针床的所述第二线圈列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新的第二线圈列;及
工序D,使所述新的第二线圈列向所述一方的针床的空针移动,使所述新的第一线圈列和所述新的第二线圈列排列成n×m的罗纹组织状,
通过重复进行以上的工序A~工序D,编织由所述新的第一线圈列和所述新的第二线圈列构成的所述罗纹风格针织物部,
其中,n、m为任意的正的自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
作为所述罗纹风格针织物部而编织在所述前针床和所述后针床上钩挂成筒状的罗纹风格针织物部时,
重复进行如下工序:在进行将所述前针床作为所述一方的针床的所述工序A,并且进行将所述后针床作为所述一方的针床的所述工序A后,
进行将所述前针床作为所述一方的针床的所述工序B~D,并且进行将所述后针床作为所述一方的针床的所述工序B~D。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
在编织所述新的第一线圈列和所述新的第二线圈列时,进行将弹性纱作为添纱的添纱编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
在编织所述罗纹风格针织物部前、或编织所述罗纹风格针织物部后,进行以下的工序:
工序W,使作为钩挂于所述一方的针床的线圈列的终端线圈列向所述另一方的针床移动;
工序X,将向所述另一方的针床移动的所述终端线圈列分为由p个线圈构成的单元隔开q个线圈的间隔而排列多个的第三线圈列、及由所述第三线圈列以外的线圈构成的第四线圈列,编织所述第三线圈列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第一反面线圈列;
工序Y,编织所述第四线圈列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第二反面线圈列;及
工序Z,使所述第一反面线圈列和所述第二反面线圈列以不改变两反面线圈列的编织宽度方向的排列的方式向所述一方的针床移动,
其中,p、q是任意的正的自然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
在编织所述罗纹风格针织物部前、或编织所述罗纹风格针织物部后,进行以下的工序:
工序W,使作为钩挂于所述一方的针床的线圈列的终端线圈列向所述另一方的针床移动;
工序X,将向所述另一方的针床移动的所述终端线圈列分为由p个线圈构成的单元隔开q个线圈的间隔而排列多个的第三线圈列、及由所述第三线圈列以外的线圈构成的第四线圈列,编织所述第三线圈列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第一反面线圈列;
工序Y,编织所述第四线圈列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第二反面线圈列;及
工序Z,使所述第一反面线圈列和所述第二反面线圈列以不改变两反面线圈列的编织宽度方向的排列的方式向所述一方的针床移动,
其中,p、q是任意的正的自然数。
CN201611208967.4A 2015-12-25 2016-12-23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Active CN1069299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55131A JP6526554B2 (ja) 2015-12-25 2015-12-25 編地の編成方法
JP2015-255131 2015-1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29990A CN106929990A (zh) 2017-07-07
CN106929990B true CN106929990B (zh) 2019-04-23

Family

ID=59010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08967.4A Active CN106929990B (zh) 2015-12-25 2016-12-23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526554B2 (zh)
KR (1) KR101824551B1 (zh)
CN (1) CN106929990B (zh)
DE (1) DE102016015185A1 (zh)
IT (1) IT2016001301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210887A1 (de) * 2017-07-06 2019-01-10 Shima Seiki Mfg., Ltd. Gestrick-Strickverfahren und Gestrick
JP7233205B2 (ja) * 2018-11-26 2023-03-0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及び編地
CN110067070B (zh) * 2019-04-04 2020-08-18 斓帛针织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竖纹复合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10093710A (zh) * 2019-05-13 2019-08-06 斓帛针织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紧密度1x1罗纹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11304808B (zh) * 2020-03-09 2021-07-16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两针板圆筒状2x1紧罗纹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CN111304807B (zh) * 2020-03-09 2021-07-16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两针板圆筒状1x1紧罗纹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JP7434035B2 (ja) * 2020-04-01 2024-02-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JP7509660B2 (ja) 2020-11-05 2024-07-0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成方法、及び編地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82438A (en) * 1936-08-29 1938-03-29 Henry Harold Holmes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atterned rib fabrics
GB556084A (en) * 1942-03-16 1943-09-20 Edwin Wildt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knitted fabric and machines for producing same
CN1296542C (zh) * 2002-09-04 2007-01-24 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罗纹针织部分的制造方法及其织物
RO122816B1 (ro) * 2007-02-07 2010-02-26 Constanţa Comandar Tricot cu două feţe şi procedeu de realizare a acestuia
CN102140725A (zh) * 2010-02-03 2011-08-0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添纱编织方法
CN103572479A (zh) * 2012-07-25 2014-02-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5143537A (zh) * 2013-04-23 2015-12-0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1234184A1 (en) 2000-02-29 2001-09-12 Shima Seiki Mfg., Ltd. Yarn carrier of weft knitting machine
JP4180527B2 (ja) * 2004-01-30 2008-11-1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プレーティングによるワイドリブ組織の編成方法
JP2007277738A (ja) 2006-04-03 2007-10-25 Shima Seiki Mfg Ltd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デザイン装置
CN101668886B (zh) 2007-05-02 2011-12-0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添纱编织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和设计装置
JP5905347B2 (ja) * 2012-06-29 2016-04-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
JP5940411B2 (ja) * 2012-08-08 2016-06-2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
JP2014227611A (ja) 2013-05-17 2014-12-0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リブ風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リブ風編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82438A (en) * 1936-08-29 1938-03-29 Henry Harold Holmes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atterned rib fabrics
GB556084A (en) * 1942-03-16 1943-09-20 Edwin Wildt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knitted fabric and machines for producing same
CN1296542C (zh) * 2002-09-04 2007-01-24 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罗纹针织部分的制造方法及其织物
RO122816B1 (ro) * 2007-02-07 2010-02-26 Constanţa Comandar Tricot cu două feţe şi procedeu de realizare a acestuia
CN102140725A (zh) * 2010-02-03 2011-08-0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添纱编织方法
CN103572479A (zh) * 2012-07-25 2014-02-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5143537A (zh) * 2013-04-23 2015-12-0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15282A (ja) 2017-06-29
JP6526554B2 (ja) 2019-06-05
IT201600130193A1 (it) 2018-06-22
DE102016015185A1 (de) 2017-06-29
KR101824551B1 (ko) 2018-02-01
CN106929990A (zh) 2017-07-07
KR20170077046A (ko) 2017-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2999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1910485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4164737B (zh) 罗纹风格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罗纹风格针织物
EP2157219B1 (en) Knitting method for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CN10357248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08656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CN104695122B (zh) 编织物的编成方法
JP2017515988A (ja) ニット製品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2191616B (zh) V领尖端部的编织方法及具有v领的编织物
CN102859057A (zh) 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
CN102534972B (zh) 多层结构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4514074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534980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965802A (zh) 折回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6987989B (zh) 针织纱的固定方法
CN102345197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4746224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3866481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2965823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3361863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619008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3572485A (zh)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CN103510263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899793B (zh) 用于制造带有装饰线迹的针织物的方法和所制得的针织物
CN104878514B (zh) 针织物的压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