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1609A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 Google Patents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1609A
CN102041609A CN2010105104704A CN201010510470A CN102041609A CN 102041609 A CN102041609 A CN 102041609A CN 2010105104704 A CN2010105104704 A CN 2010105104704A CN 201010510470 A CN201010510470 A CN 201010510470A CN 102041609 A CN102041609 A CN 102041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knitted fabric
yarn
fabric portion
trim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104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野昌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41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16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所述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不使一方针织物部的针织纱织入另一方针织物部而一边对前后的针织物部的线圈彼此进行压圈处理一边使其接合。在使用位于后针床(BB)侧的后侧给纱口编织在前针床(FB)上钩挂的前侧针织物部、使用位于前针床侧的前侧给纱口编织在后针床上钩挂的后侧针织物部的过程中,进行下述工序1~3。[1]形成使来自前后的给纱口的针织纱彼此相互缠绕的状态,新编织与前侧(后侧)针织物部的线圈ε(线圈ζ)接续的线圈α(线圈β)。[2]将线圈α作为压圈,使其与和线圈α邻接的线圈重合,并将线圈β作为压圈,使其与和线圈β邻接的线圈重合。[3]新形成与重叠线圈γ、δ接续的线圈。

Description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通过该编织方法得到的针织物,所述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横机,一边对在前后针床上钩挂的各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端部的线圈进行压圈处理一边接合前后的针织物部。
背景技术
在通过横机编织针织物的情况下,作为处理成使该针织物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纵行方向端部的线圈)不会解开的方法,可举出压圈处理。压圈处理是指,从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重复进行下述编织的处理:在针织物的最终线圈横列上使邻接的线圈彼此重合,接续该重合的双重线圈(重叠线圈)新形成下一个线圈横列的线圈。
在前后针床上分别编织前后的针织物部时,一边进行上述压圈处理,一边也将前后的针织物部连接在一起。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前针床编织前侧针织物部,并且使用相比前侧针织物部的编织中使用的给纱口靠后针床侧的给纱口在后针床编织后侧针织物部,在连接前后的针织物部时,调换从各给纱口给纱的针床。由此,从前侧给纱口向后针床给纱的针织纱和从后侧给纱口向前针床给纱的针织纱互相缠绕,前后的针织物部一边进行压圈处理一边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652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将一方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纱织入另一方的针织物部,因此在形成接合的前后的针织物部的各针织纱为外观不同的针织纱(形状、颜色各异的针织纱)时,该织入的针织纱变得显眼。特别是在前后的针织物部上使用的针织纱的颜色不同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前后的针织物部的边界上针织纱的颜色发生混杂,可能会损害针织物的外观。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创立,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适用该编织方法编织成的针织物,所述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不使一方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纱织入另一方的针织物部而一边对前后的针织物部的线圈进行压圈处理一边使其彼此接合。
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能够使该针床的织针上钩挂的线圈移圈到其他织针的横机,一边对前后针床上钩挂的各针织物部的线圈进行压圈处理一边接合前后的针织物部。而且,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位于后针床侧的后侧给纱口编织钩挂于前针床上的前侧针织物部、使用位于前针床侧的前侧给纱口编织钩挂于后针床上的后侧针织物部的过程中,进行以下的工序1~3。
[1]形成使从后侧给纱口向前侧针织物部伸出的针织纱与从前侧给纱口向后侧针织物部伸出的针织纱相互搭接地缠绕的状态,通过来自后侧给纱口的针织纱新编织与前侧针织物部的线圈接续的线圈α,并且,通过来自前侧给纱口的针织纱新编织与后侧针织物部的线圈接续的新线圈β的工序。
[2]将线圈α作为压圈,使线圈α与和线圈α邻接的前侧针织物部的线圈重合,并且,将线圈β作为压圈,使线圈β与和线圈β邻接的后侧针织物部的线圈重合的工序。
[3]新形成与所述重叠线圈接续的线圈的工序。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方式,在将沿针床的长度方向依次形成压圈的方向作为压圈方向、将与压圈方向相反的朝向开始形成压圈的部分的方向作为始端方向时,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优选包括以下的工序A~C。
[A]使前后一方的给纱口先移动,使另一方后移动,并使两给纱口向压圈方向移动,与由包括前后的针织物部中的始端方向端部的线圈的1线圈以上的线圈构成的线圈列接续而形成新的线圈列的工序。
[B]在维持工序A的先移动/后移动的关系的状态下,一边使两给纱口向始端方向移动,一边与在工序A中形成的各线圈列接续而形成包括所述线圈α的新线圈列和包括所述线圈β的新线圈列的工序。
[C]以使在工序B中形成的各线圈列中位于压圈方向端部的所述线圈α、β成为压圈的方式,使各线圈列向压圈方向移圈的工序。
[D]重复进行上述工序A~C的编织的工序。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针织物,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能够使该针床的织针上钩挂的线圈移圈到其他织针的横机编织而成,前侧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端部的一部分和后侧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端部的一部分接合。本发明的针织物包括前侧针织物部的前侧基点线圈、通过形成前侧针织物部的针织纱紧接着前侧基点线圈之后形成的前侧压圈、后侧针织物部的后侧基点线圈、通过形成后侧针织物部的针织纱紧接着所述后侧基点线圈之后形成的后侧压圈。而且,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特征在于,将前侧基点线圈和前侧压圈直接连接的针织纱与将后侧基点线圈和后侧压圈直接连接的针织纱彼此搭接地缠绕。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在连接前后的针织物部时,一方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纱不织入另一方的针织物部。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编织的针织物中,不会产生通过现有的接合方法编织的针织物中可看到的线圈的渗色。
根据具备编织工序A~C的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通过往复编织确保纵行方向的长度后,使作为压圈的线圈向压圈方向移圈,因此,包含该移圈后的线圈的部分不会向压圈方向抽丝。另外,根据该编织方法,在往复编织的两端部上针织纱互相缠绕,因此前后的针织物部的连接较牢固,且连接的部分也不会散开。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针织物的编织工序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针织物的局部放大照片。
图3是变形例的针织物的编织工序示意图。
图4是通过现有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编织的针织物的局部放大图。
标号说明
1~10 织针
FB 前针床           BB 后针床
RS 压圈方向         LS 始端方向
20F 前侧针织物部    20B 后侧针织物部
α线圈(前侧压圈)    β线圈(后侧压圈)
γ,δ重叠线圈
ε线圈(前侧基点线圈)ζ线圈(后侧基点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编织,均对使用下述两针床横机的编织例进行说明,所述两针床横机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针床和用于使钩挂于针床的织针上的线圈移圈的移圈针床(例如参照日本专利3000461号)。另外,即使是不具备移圈针床的两针床横机,也能够通过设置移圈用的空针来实施本实施方式的编织。当然,使用的横机也可以是四针床横机。
[第1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如图1的S1所示对前针床(以下称FB)上钩挂的前侧针织物部20F和后针床(以下称BB)上钩挂的后侧针织物部20B一边进行压圈处理一边接合的例子。供参照的图1的左栏中记载的“S+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序号,右栏中记载的箭头表示给纱口的移动方向。此处,右栏中上方表示的给纱口先移动,其下方表示的给纱口后移动。另外,图1中,○表示针床上钩挂的线圈,●表示在各编织工序中编织的线圈,◎表示重叠线圈,
Figure BSA00000310594300051
表示前侧给纱口,
Figure BSA00000310594300052
表示后侧给纱口。而且,在图1中,从纸面左侧开始形成压圈,朝向右侧依次进行压圈处理,因此将纸面右方向称为“压圈方向RS”,将纸面左方向称为“始端方向LS”。另外,说明的图的观察方法在后述的图3中也相同。
图1的S1中,表示下述状态:通过来自后侧给纱口的针织纱编织前侧针织物部20F,通过来自前侧给纱口的针织纱编织后侧针织物部20B,在编织宽度方向的左侧端部使来自两给纱口的针织纱交叉。关于两针织纱,不仅作为供给源的给纱口不同,颜色也不同。从该S1的状态开始,如以下所示,一边进行压圈处理一边接合前后的针织物部20F、20B。
首先,S2中,使后侧给纱口先移动并向压圈方向RS移动,形成与包括编织宽度方向左端的线圈的FB的织针1、2上钩挂的线圈接续的新线圈,并且使前侧给纱口后移动并向压圈方向RS移动,形成与包括编织宽度方向左端的线圈的BB的织针1、2上钩挂的线圈接续的新线圈。在该S2的编织结束的时点,在始端方向LS侧前侧针织物部20F的针织纱和后侧针织物部20B的针织纱相互搭接地缠绕,形成在压圈方向RS侧从前后的给纱口向各针织物部20F、20B延伸的针织纱彼此在FB-BB间交叉的状态。另外,在S2的编织结束的时点钩挂于FB(BB)的织针2上的线圈ε(ζ)是本发明针织物中的前侧基点线圈(后侧基点线圈)。
另外,S2中在FB和BB上分别形成的线圈列为包含始端方向LS端部的线圈的2线圈,但如后述的变形例所示也可以为1线圈,或者也可以为3线圈以上。
接着,S3中,使后侧给纱口先移动,使前侧给纱口后移动,并向始端方向LS移动,通过来自后侧给纱口的针织纱在FB的织针2、1上形成线圈,通过来自前侧给纱口的针织纱在BB的织针2、1上形成线圈。在该S3的编织结束的时点,形成如下状态:将S2中在FB的织针2上形成的前侧基点线圈ε和S3中在该线圈ε的纵行方向上继续形成的线圈α直接连接的针织纱,缠绕于将S2中在BB的织针2上形成的后侧基点线圈ζ和S3中在该线圈ζ的纵行方向上继续形成的线圈β直接连接的针织纱。通过这些针织纱的缠绕,前后的针织物部连接在一起。
进而,由S3中在BB的织针2、1上形成的两个线圈构成的线圈列通过移圈针(以下称TRJ)移圈到该BB的织针3、2上(S4),由S3中FB的织针2、1上形成的两个线圈构成的线圈列通过TRJ移圈到该FB的织针3、2上(S5)。在这些S4、S5结束的时点,通过FB(BB)的织针3,形成S3中在织针2上钩挂的线圈α(线圈β)和在其压圈方向上邻接的织针3上钩挂的线圈重叠的重叠线圈γ(重叠线圈δ)。另外,由于在S2、S3中进行往复2线圈横列的编织,确保纵行方向的长度,因此在S4、S5中进行线圈的移圈时,在针织纱上不会作用无用的张力,在完成的针织物上不会产生抽丝。
接着,S6中,使后侧给纱口先移动,使前侧给纱口后移动,并向压圈方向RS移动,通过来自后侧给纱口的针织纱在FB的织针2、3上形成线圈,通过来自前侧给纱口的针织纱在BB的织针2、3上形成线圈(S6)。在该S6的编织结束的时点,在S3的结束时形成的针织纱的交叉被固定,在始端方向LS侧的端部也形成前后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纱彼此缠绕的状态,前后的针织物部20F、20B连接在一起。
此处,若观察S6的线圈的配置状态,与S2中的线圈的配置状态相比,前后的针织物部的线圈各减少1个,整体上各向压圈方向RS偏移1针。因此,S6以后的压圈处理重复进行与S2~S6相同的编织即可。
根据以上说明的编织工序,能够使前后一方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纱不织入另一方的针织物部而将前后的针织物部连接。其结果,如图2的针织物的局部放大照片所示,在前后的针织物部的边界上针织纱的颜色不会混杂。
[变形例]
在该变形例中,基于图3的编织示意图说明几个不进行图1的S2、S3所示的往复编织而一边对前后的针织物部进行压圈处理一边将其连接的例子。
首先,以下说明纸面左侧的A-1~A-4。A-1是在前后针床上前后的针织物部20F、20B钩挂的状态。从该状态开始,使后侧给纱口先移动,使前侧给纱口后移动,并向压圈方向RS移动,编织接续线圈ε(线圈ζ)的线圈α(线圈β)(参照A-2)。然后,使给纱口向始端方向LS移动后,使线圈α(线圈β)移圈到其相邻的线圈(参照A-3),形成重叠线圈γ(重叠线圈δ)。以后重复A-2~A-4的编织即可。
接着,以下对于纸面右侧的B-1~B-4进行说明。B-1与上述A-1相比,是从前后的给纱口伸出的针织纱的上下关系相反的状态。从该状态开始,使前后的给纱口向压圈方向RS移动(参照B-2),保持该B-2的先移动/后移动的关系不变,使两给纱口向始端方向LS移动,编织线圈α(线圈β)(参照B-3)。然后,一边使线圈α(线圈β)向压圈方向RS移圈一边形成重叠线圈γ(重叠线圈δ)。以后重复进行B-2~B-4的编织即可。
在该变形例的编织中,也能够使前后一方的针织物部的线圈不织入另一方的针织物部而将前后的针织物部连接在一起。

Claims (3)

1.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能够使该针床的织针上钩挂的线圈移圈到其他织针的横机,一边对前后针床上钩挂的各针织物部的线圈进行压圈处理一边接合前后的针织物部,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位于后针床侧的后侧给纱口编织钩挂于前针床上的前侧针织物部、使用位于前针床侧的前侧给纱口编织钩挂于后针床上的后侧针织物部的过程中,进行以下的工序:
形成使从后侧给纱口向前侧针织物部伸出的针织纱与从前侧给纱口向后侧针织物部伸出的针织纱相互搭接地缠绕的状态,通过来自后侧给纱口的针织纱新编织与前侧针织物部的线圈接续的线圈α,并且,通过来自前侧给纱口的针织纱新编织与后侧针织物部的线圈接续的新线圈β的工序;
将线圈α作为压圈,使线圈α与和线圈α邻接的前侧针织物部的线圈重合,并且,将线圈β作为压圈,使线圈β与和线圈β邻接的后侧针织物部的线圈重合的工序;以及
新形成与所述重叠线圈接续的线圈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沿针床的长度方向依次形成压圈的方向作为压圈方向、将与压圈方向相反的朝向开始形成压圈的部分的方向作为始端方向时,包括以下工序:
工序A,使前后一方的给纱口先移动,使另一方后移动,并使两给纱口向压圈方向移动,与由包括前后的针织物部中的始端方向端部的线圈的1线圈以上的线圈构成的线圈列接续而形成新的线圈列;
工序B,在维持工序A的先移动/后移动的关系的状态下,一边使两给纱口向始端方向移动,一边与在工序A中形成的各线圈列接续而形成包括所述线圈α的新线圈列和包括所述线圈β的新线圈列;
工序C,以使在工序B中形成的各线圈列中位于压圈方向端部的所述线圈α、β成为压圈的方式,使各线圈列向压圈方向移圈;以及
工序D,重复进行上述工序A~C的编织。
3.一种针织物,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能够使该针床的织针上钩挂的线圈移圈到其他织针的横机编织而成,前侧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端部的一部分和后侧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端部的一部分接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侧针织物部的前侧基点线圈;
通过形成前侧针织物部的针织纱紧接着前侧基点线圈之后形成的前侧压圈;
后侧针织物部的后侧基点线圈;以及
通过形成后侧针织物部的针织纱紧接着后侧基点线圈之后形成的后侧压圈,
将前侧基点线圈和前侧压圈直接连接的针织纱与将后侧基点线圈和后侧压圈直接连接的针织纱彼此搭接地缠绕。
CN2010105104704A 2009-10-20 2010-10-13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Pending CN1020416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41768 2009-10-20
JP2009241768A JP5330188B2 (ja) 2009-10-20 2009-10-20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1609A true CN102041609A (zh) 2011-05-04

Family

ID=43530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04704A Pending CN102041609A (zh) 2009-10-20 2010-10-13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319969B1 (zh)
JP (1) JP5330188B2 (zh)
CN (1) CN102041609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8276A (zh) * 2011-06-03 2012-12-0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995258A (zh) * 2011-09-07 2013-03-2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起口方法
CN103572479A (zh) * 2012-07-25 2014-02-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4452062A (zh) * 2013-09-24 2015-03-2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编机中的起口方法
CN104746224A (zh) * 2013-12-27 2015-07-0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JP2019189984A (ja) * 2018-04-27 2019-10-3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及び編地
CN115467072A (zh) * 2021-06-11 2022-12-1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绒头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筒状绒头针织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81310A (ja) * 2021-05-26 2022-12-0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3204A (en) * 1976-05-24 1978-04-11 Evgeny Ivanovich Petrov Single ply hosiery welt and method of attachment
EP0420482A1 (en) * 1989-09-28 1991-04-03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 fabric and knitting method thereof
EP0468687A1 (en) * 1990-07-17 1992-01-29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for processing end portion of fabric
CN1062386A (zh) * 1990-09-19 1992-07-0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织品连续编织法及用该法编成的端部呈连结状之筒状织品
CN1273671C (zh) * 1999-12-17 2006-09-0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关边处理方法与关边处理的针织物及用于其中的cad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60448A (ja) 1982-03-17 1983-09-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衛生洗浄装置
JP2723452B2 (ja) 1993-08-23 1998-03-09 株式会社多川商事 自鳴型タグ警報装置
WO2009084167A1 (ja) * 2007-12-28 2009-07-09 Shima Seiki Mfg., Ltd.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EP2465983B1 (en) * 2009-08-12 2016-03-23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Fabric format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3204A (en) * 1976-05-24 1978-04-11 Evgeny Ivanovich Petrov Single ply hosiery welt and method of attachment
EP0420482A1 (en) * 1989-09-28 1991-04-03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 fabric and knitting method thereof
EP0468687A1 (en) * 1990-07-17 1992-01-29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for processing end portion of fabric
CN1062386A (zh) * 1990-09-19 1992-07-0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织品连续编织法及用该法编成的端部呈连结状之筒状织品
CN1273671C (zh) * 1999-12-17 2006-09-0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关边处理方法与关边处理的针织物及用于其中的cad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8276A (zh) * 2011-06-03 2012-12-0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995258A (zh) * 2011-09-07 2013-03-2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起口方法
CN102995258B (zh) * 2011-09-07 2014-09-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起口方法
CN103572479A (zh) * 2012-07-25 2014-02-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4452062A (zh) * 2013-09-24 2015-03-2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编机中的起口方法
CN104746224A (zh) * 2013-12-27 2015-07-0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JP2019189984A (ja) * 2018-04-27 2019-10-3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及び編地
JP7063707B2 (ja) 2018-04-27 2022-05-0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及び編地
CN115467072A (zh) * 2021-06-11 2022-12-1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绒头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筒状绒头针织物
CN115467072B (zh) * 2021-06-11 2024-04-0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绒头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筒状绒头针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19969B1 (en) 2013-03-06
EP2319969A1 (en) 2011-05-11
JP5330188B2 (ja) 2013-10-30
JP2011089218A (ja) 2011-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1609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1910485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0503923C (zh) 通过添纱制造阔罗纹组织的编织方法
CN101395313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
CN102264962B (zh)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及针织物
CN10208656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CN101263251B (zh) 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KR101449502B1 (ko) 프린지 부착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CN10303166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KR101577287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CN105121724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3451835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1395312B (zh) 形成放针线圈的方法及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的内侧形成放针线圈的针织物
EP2447399A2 (en) Knitting method on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a plurality of yarn feeders and a corresponding knitted fabric
CN102264963B (zh) 内放针方法及针织物
CN102292486B (zh) 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
CN107142601B (zh)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JP3406085B2 (ja) 筒状編地の編み幅側縁部に縄柄を編成する方法
CN102140725B (zh) 添纱编织方法
CN102345197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4746224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3361863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286839B (zh) 内加针方法及编织物
CN104878514A (zh) 针织物的压圈方法
CN109423752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10504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