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5197A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 Google Patents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5197A
CN102345197A CN2011102085299A CN201110208529A CN102345197A CN 102345197 A CN102345197 A CN 102345197A CN 2011102085299 A CN2011102085299 A CN 2011102085299A CN 201110208529 A CN201110208529 A CN 201110208529A CN 102345197 A CN102345197 A CN 1023451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trim ring
knitted fabric
needle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085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5197B (zh
Inventor
上道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45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5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5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51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该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编织高伸缩性的压圈处理部,该针织物应用该编织方法编织而成。设沿针床的长度方向依次形成压圈的方向为压圈方向(LS)、与压圈方向(LS)相反的方向为始端方向(RS)时,包括:工序A,使在作为压圈处理的对象的对象线圈(1)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新的二个线圈即第一线圈(2)和第二线圈(3)中的一方作为表面线圈形成,另一方作为反面线圈形成;及工序B,使相对于对象线圈(1)向压圈方向接近的接近线圈(4)和第二线圈(3)重合。然后,将在工序B形成的重叠线圈重新规定为新的对象线圈(1),反复进行上述工序A和工序B。

Description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使用横机编织针织物时对钩挂于针床的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端部的线圈进行压圈处理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应用该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得到的针织物。
背景技术
在利用横机编织针织物的情况下,作为进行处理以使该针织物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纵行方向端部的线圈)不脱散的方法,可举出压圈处理。压圈处理是指如下处理:使钩挂于针床的针织物部的线圈中的接近的线圈彼此重合,与这些重合的双层线圈(重叠线圈)连续而形成新线圈,并将这种编织从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反复进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652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现有的压圈处理部很难说具有充分的伸缩性。例如,关于高圆套领针织套衫的衣领,在穿着针织套衫时需要使头通过,但由于设计上的制约不能使其周长太大。因此,希望开发能够编织具有高伸缩性的压圈处理部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创立,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编织高伸缩性的压圈处理部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应用该编织方法而编织成的针织物。
压圈处理部的伸缩性不好的原因,可认为是由于与使接近的线圈彼此重合而成的重叠线圈连续而形成新线圈,因此压圈处理部中的针织纱的伸缩余量小。因此,本发明人在努力研究用于确保压圈处理部中的针织纱的伸缩余量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后,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是使用横机对钩挂于针床的针织物部的线圈进行压圈处理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所述横机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能够使钩挂于该针床的织针的线圈移圈到其他织针。所述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设沿针床的长度方向依次形成压圈的方向为压圈方向、与压圈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始端方向时,包括:工序A,使在作为压圈处理的对象的对象线圈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新的二个线圈即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中的一方作为表面线圈形成,另一方作为反面线圈形成;及工序B,使相对于第二线圈向压圈方向接近的接近线圈和第二线圈重合。并且,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工序B形成的重叠线圈重新规定为新的对象线圈,反复进行上述工序A和工序B。
此处,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的“表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是指在进行压圈处理前从编织针织物部的针床侧观察针织物部时的线圈的状态。例如,若针织物部主要在前针床编织,则通过从前针床侧观察该针织物部时的线圈的状态,判断该线圈为“表面线圈”还是“反面线圈”。另外,在下一段说明的“针织物部的表面侧”是指在压圈处理前钩挂有针织物部的针床侧。例如,若针织物部主要在前针床编织,则针织物部的前针床侧为“针织物部的表面侧”。
而且,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的“接近线圈”是在工序A之前钩挂于针床的线圈中的、在实施工序B时位于始端方向的端部的线圈。
上述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根据将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哪一个作为表面线圈、将第二线圈配置于针织物部的表面侧还是反面侧,考虑以下4种模式的变形。
[1]第一线圈=表面线圈、第二线圈=反面线圈、将第二线圈配置于针织物部的表面侧
[2]第一线圈=反面线圈、第二线圈=表面线圈、将第二线圈配置于针织物部的表面侧
[3]第一线圈=表面线圈、第二线圈=反面线圈、将第二线圈配置于针织物部的反面侧
[4]第一线圈=反面线圈、第二线圈=表面线圈、将第二线圈配置于针织物部的反面侧
在这4种模式的编织中,尤其优选[2]的编织,即,在工序A中,将第一线圈作为反面线圈、将第二线圈作为表面线圈,在工序B中,以将第二线圈配置于针织物部的表面侧的方式使第二线圈重合于接近线圈。
作为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方式,在将第一线圈作为反面线圈、将第二线圈作为表面线圈、以将第二线圈配置于针织物部的表面侧的方式使第二线圈重合于接近线圈的情况下,优选在工序A中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步骤1)在使给纱口向压圈方向移动的期间形成第一线圈。
(步骤2)使给纱口相比第一线圈向始端方向移动。
(步骤3)使第一线圈移圈到相对的针床。
(步骤4)使给纱口相比第一线圈向压圈方向移动。
(步骤5)在使给纱口向始端方向移动的期间形成第二线圈。
另外,本发明针织物是具有压圈处理部的针织物,所述压圈处理部通过使用横机从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反复进行使接近的线圈彼此重合并形成在该重叠线圈连续的压圈的步骤而形成,所述横机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能够使钩挂于该针床的织针的线圈移圈到其他织针。并且,本发明针织物的压圈处理部中的压圈的特征在于,由在重叠线圈的纵行方向上连续形成的第一线圈、及在第一线圈的纵行方向上连续形成且与所述重叠线圈接近的线圈重合的第二线圈构成,这些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一方为表面线圈,另一方为反面线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编织如下的本发明针织物:压圈处理部中的压圈由在纵行方向上连续的二个线圈构成,所述二个线圈的一方作为表面线圈,另一方作为反面线圈。在该针织物中,压圈由在纵行方向上连续的二个线圈形成,由此能够使压圈的伸缩余量比现有技术大。因此,本发明针织物的压圈处理部相比现有针织物的压圈处理部具有优良的伸缩性。另外,通过将形成压圈的二个线圈的一方作为表面线圈、将另一方作为反面线圈,形成压圈紧凑地重叠的状态。其结果是,若形成由表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构成的压圈,则不会像仅由二个表面线圈(或反面线圈)形成压圈的情况那样,使压圈庞大。
另外,在上述(1)~(4)的编织中,由(2)的编织得到的压圈处理部成为在针织纱的配置上外观最良好的压圈处理部。
根据包括上述步骤1~5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在编织过程中将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连接的针织纱将第一线圈拉向始端侧而使其扭转。其结果是,完成的针织物的压圈处理部被卷入针织物的反面侧,压圈处理部的端部的线变得光滑。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针织物的编织工序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针织物中的压圈处理部的线圈图。
图3是实施方式2的针织物的编织工序图。
图4是实施方式2的针织物中的压圈处理部的线圈图。
标号说明
A~J 织针
FB 前针床  BB 后针床
LS 压圈方向  RS 始端方向
1 对象线圈(线圈、重叠线圈)
2 第一线圈(线圈、反面线圈)
3 第二线圈(线圈、表面线圈)
4 接近线圈(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编织,均对使用了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针床、和在前后的针床间能够进行线圈的移圈的两针床横机的编织例进行说明。当然,所使用的横机也可以是四针床横机。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如图1的S1所示通过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对钩挂于前针床的针织物部进行压圈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在该图1中,为了便于理解说明,使织针的数量少于实际的编织中使用的数量而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编织方法也能够适用于筒状地钩挂于前针床和后针床的筒状针织物的压圈处理。
图1中的左侧的“字母+数字”表示工序编号,左右方向的箭头表示给纱口(图中的▽)的移动方向,“K”+箭头表示编织方向,上下方向或倾斜方向的箭头表示移圈的方向。图中的A~J表示前针床(以下记为FB)及后针床(以下记为BB)的织针。另外,图中的○表示钩挂于针床的线圈,◎表示重叠线圈,●表示在各编织工序中编织的线圈,在各编织工序中实际进行的动作以粗线表示。此外,在图中,对于伴随横移的移圈,省略该横移的动作。
图1的S1中,表示使给纱口向纸面右方向移动而编织成针织物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的状态。从该状态开始,通过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对针织物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进行压圈处理。压圈处理从纸面右方向的端部开始,朝向左方向进行,因此以后将纸面右方向称为始端方向RS,将左方向称为压圈方向LS。此处,在对针织物部钩挂于FB和BB双方的筒状针织物进行压圈处理的情况下,在FB上的压圈处理结束后,以纸面左方向为始端方向RS进行BB上的压圈处理即可。
首先,在S2中,使钩挂于FB的织针I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终端的线圈(对象线圈1)移圈到相对的BB的织针I。然后,在S3中,使给纱口向压圈方向LS移动,形成与在S2中移圈来的钩挂于BB的织针I上的线圈1连续(接续)的线圈(第一线圈2)。在S3中形成的线圈2为反面线圈。
在随后的S4中,使在S3中形成的反面线圈2移圈至FB的织针I,在S5中,与该反面线圈2连续而形成线圈(第二线圈3)。在该S5中形成的线圈3为表面线圈。
通过上述S2~S5,形成在S1中钩挂于织针的线圈列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2段线圈列(第1段的线圈列由反面线圈2构成,第2段的线圈列由表面线圈3构成)。在与S5连续的S6以后,使用这2段线圈列进行压圈处理。
S6中,使钩挂于FB的织针H且与在S5中形成的表面线圈3相邻的线圈(接近线圈4)移圈到相对的BB的织针H。接近线圈4是如下线圈:在S1中钩挂于织针的多个线圈中在S5结束的阶段还钩挂于织针的多个线圈中的位于始端方向RS的端部的线圈。并且,使在S5中形成的表面线圈3与所述移圈到BB的织针H的线圈4重合(S7)。在该S7中重叠于线圈4的线圈3相对于线圈4配置在针织物的表面侧。
S8中,将在S7形成的钩挂于BB的织针H的重叠线圈重新规定作为新的对象线圈1,形成与该重叠线圈1连续的第一线圈2。然后,使该第一线圈2移圈到相对的FB的织针H(S9),进而形成与在S9移圈从而钩挂于FB的织针H的第一线圈2连续的新的第二线圈3(S10)。
以后,通过反复进行S6~S10的编织,能够对针织物的最终线圈横列进行压圈处理。图2中示出应用以上说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而编织成的针织物中的压圈处理部附近的线圈图。在图2中用标号表示的线圈对应于在图1中用标号表示的线圈。如该图2所示,压圈处理部中的压圈由在纵行方向上连续的第一线圈2和第二线圈3这两个线圈构成,因此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上具有大的伸缩余量。另外,由于第一线圈2作为反面线圈,第二线圈3作为表面线圈,因此在实际的针织物中由这些线圈2、3构成的压圈美观地收纳于对象线圈1和接近线圈4之间,因此压圈处理部的外观良好。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中,基于图3、4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编织方法进行说明。图3、4的观察方法与实施方式1的图1、2相同。
首先,从编织成T1所示的针织物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状态开始,与实施方式1同样,使FB的织针I的线圈(对象线圈1)移圈到相对的BB的织针I(T2),形成与该移圈后的线圈1连续的反面线圈(第一线圈2)(T3)。
接着,与实施方式1同样,形成与在T3形成的反面线圈2连续的表面线圈(第二线圈3),但在该实施方式2中,在形成表面线圈3之前使给纱口向左右摆动,形成反面线圈2扭转的状态。具体而言,使给纱口暂时相比在T3形成的反面线圈2向始端方向RS侧移动,从给纱口延伸的针织纱形成向始端方向RS横穿反面线圈2的表面侧的状态(T4),然后使该反面线圈2移圈到相对的FB的织针I(T5)。进而,使给纱口相比反面线圈2向压圈方向LS侧移动,从给纱口延伸的针织纱形成向压圈方向LS横穿反面线圈2的反面侧的状态(T6)。然后,使给纱口反转,在向始端方向RS移动的期间,形成与反面线圈2连续的表面线圈3(T7)。
在随后的T8中,使给纱口相比织针H向压圈方向LS侧移动,从给纱口延伸的针织纱形成向压圈方向LS横穿线圈3、4的反面侧的状态。接着,使钩挂于FB的织针H的线圈(接近线圈4)移圈到相对的BB的织针H(T9),使在T7形成的表面线圈3重合于该线圈4从而形成重叠线圈(T10)。然后,将T10的重叠线圈重新规定作为对象线圈1,使给纱口相比钩挂于织针H的重叠线圈1向始端方向RS侧移动,形成针织纱向始端方向RS横穿重叠线圈1的表面侧的状态(T11),立即使给纱口向压圈方向LS反转,形成与重叠线圈1连续的反面线圈2(T12)。
若观察T12的线圈的钩挂状态,则成为与T3大致相同的状态。在T12以后,反复进行与T4~T12同样的编织即可。图4中示出应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2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而编织成的针织物中的压圈处理部附近的线圈图。如该图4所示,通过从第一线圈2连接到第二线圈3的针织纱,将第一线圈2向被扭转的方向牵拉,因此,为了要解除该被扭转的状态而使第一线圈2朝向纸面内侧倒下。其结果是,针织物的端部被向纸面内侧卷入,端部的线光滑且外观良好。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例如也能够更换实施方式1的编织工序的一部分而实施。图1的S2~S7中,将第一线圈2作为反面线圈,将第二线圈3作为表面线圈,但也可以第一线圈2作为表面线圈、第二线圈3作为反面线圈的方式适当更换编织工序。另外,在图1的S6、S7中,使第二线圈3与接近线圈4的表面侧重叠,但也可以先进行S7后进行S6,使第二线圈3重叠于接近线圈4的反面侧。另外,在压圈处理中,也可以设置2段在编织宽度方向上具有2个线圈以上的宽度的线圈列。该情况下,可以使构成第2段的线圈列的线圈的至少一个(也可以为全部)作为压圈与接近线圈重合。当然,在该情况下,若使第1段的线圈列由反面线圈(或表面线圈)构成,则第2段的线圈列由表面线圈(反面线圈)构成。

Claims (4)

1.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横机对钩挂于针床的针织物部的线圈进行压圈处理,所述横机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能够使钩挂于该针床的织针的线圈移圈到其他织针,其特征在于,
设沿针床的长度方向依次形成压圈的方向为压圈方向、与压圈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始端方向时,包括:
工序A,使在作为压圈处理的对象的对象线圈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新的二个线圈即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中的一方作为表面线圈形成,另一方作为反面线圈形成;及
工序B,使相对于第二线圈向压圈方向接近的接近线圈和第二线圈重合,
将在工序B形成的重叠线圈重新规定为新的对象线圈,反复进行上述工序A和工序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工序A中,将第一线圈作为反面线圈,将第二线圈作为表面线圈,
在工序B中,以将第二线圈配置于针织物部的表面侧的方式使第二线圈重合于接近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工序A中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在使给纱口向压圈方向移动的期间形成第一线圈的步骤1;
使给纱口相比第一线圈向始端方向移动的步骤2;
使第一线圈移圈到相对的针床的步骤3;
使给纱口相比第一线圈向压圈方向移动的步骤4;及
在使给纱口向始端方向移动的期间形成第二线圈的步骤5。
4.一种针织物,具有压圈处理部,所述压圈处理部通过使用横机从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反复进行使接近的线圈彼此重合并形成在该重叠线圈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压圈的步骤而形成,所述横机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能够使钩挂于该针床的织针的线圈移圈到其他织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圈处理部中的压圈,由在重叠线圈的纵行方向上连续形成的第一线圈、及在第一线圈的纵行方向上连续形成且与所述重叠线圈接近的线圈重合的第二线圈构成,
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一方为表面线圈,另一方为反面线圈。
CN201110208529.9A 2010-07-23 2011-07-21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Active CN1023451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6485 2010-07-23
JP2010-166485 2010-07-23
JP2011-027733 2011-02-10
JP2011027733A JP5669607B2 (ja) 2010-07-23 2011-02-10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5197A true CN102345197A (zh) 2012-02-08
CN102345197B CN102345197B (zh) 2014-08-20

Family

ID=44658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8529.9A Active CN102345197B (zh) 2010-07-23 2011-07-21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410085B1 (zh)
JP (1) JP5669607B2 (zh)
CN (1) CN10234519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0796A (zh) * 2019-10-21 2021-05-07 智能针织软件(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74908B2 (ja) 2014-02-27 2018-02-0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伏目方法
JP6257565B2 (ja) 2015-09-09 2018-01-1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糸の固定方法
JP2023023257A (ja) 2021-08-04 2023-02-1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及び編地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49544A2 (en) * 1990-03-28 1991-10-02 Shima Seiki Mfg., Ltd. Connective knitting method of belt-shaped knit end and belt-knit fabric having the end part linked in knit state
CN1058816A (zh) * 1990-07-17 1992-02-1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加工织物末端部分的方法
EP0781880A1 (en) * 1995-12-28 1997-07-02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Binding-off method, bound knitted fabric, and CAD apparatus therefor
EP1211341A1 (en) * 1999-07-13 2002-06-05 Shima Seiki Mfg., Ltd Welt-seaming method excellent in stretchability
CN1409779A (zh) * 1999-12-17 2003-04-0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包缝处理方法与包缝处理的针织物及用于包缝处理的cad装置
CN1444670A (zh) * 2000-07-28 2003-09-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伏针处理方法和伏针处理的针织品以及用于伏针处理的cad装置
CN1500164A (zh) * 2001-03-26 2004-05-2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关边处理的织物和关边处理方法
WO2010073491A1 (ja) * 2008-12-24 2010-07-0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糸の解れ止め方法、および編地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1278B2 (ja) * 1997-01-20 2000-12-25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終端部の編成方法及び該編地終端部の編成方法により編成された編地
JP3954324B2 (ja) * 2001-05-24 2007-08-0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伏目方法および伏目処理された編地
JP4814078B2 (ja) * 2006-12-29 2011-11-0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端部を伏せ目処理する方法および伏せ目処理された編地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49544A2 (en) * 1990-03-28 1991-10-02 Shima Seiki Mfg., Ltd. Connective knitting method of belt-shaped knit end and belt-knit fabric having the end part linked in knit state
CN1058816A (zh) * 1990-07-17 1992-02-1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加工织物末端部分的方法
EP0781880A1 (en) * 1995-12-28 1997-07-02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Binding-off method, bound knitted fabric, and CAD apparatus therefor
EP1211341A1 (en) * 1999-07-13 2002-06-05 Shima Seiki Mfg., Ltd Welt-seaming method excellent in stretchability
CN1409779A (zh) * 1999-12-17 2003-04-0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包缝处理方法与包缝处理的针织物及用于包缝处理的cad装置
CN1444670A (zh) * 2000-07-28 2003-09-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伏针处理方法和伏针处理的针织品以及用于伏针处理的cad装置
CN1500164A (zh) * 2001-03-26 2004-05-2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关边处理的织物和关边处理方法
WO2010073491A1 (ja) * 2008-12-24 2010-07-0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糸の解れ止め方法、および編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0796A (zh) * 2019-10-21 2021-05-07 智能针织软件(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和装置
CN112760796B (zh) * 2019-10-21 2022-05-13 智能针织软件(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5197B (zh) 2014-08-20
EP2410085A1 (en) 2012-01-25
EP2410085B1 (en) 2014-02-26
JP2012041668A (ja) 2012-03-01
JP5669607B2 (ja) 2015-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656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CN101910485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264962B (zh)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及针织物
EP2634299B1 (en) Knitting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with fringe
CN10692999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KR101498443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JPWO2008136185A1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EP2366820B1 (en) Knitting method of V-neck peak and knitwear having V-neck
KR20060061348A (ko) 스트라이프 패턴을 구비하는 통 모양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및 스트라이프 패턴을 구비하는 통 모양 편성포
CN102345197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KR101449913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KR101449504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편성포
CN102965823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4746224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US6079232A (en) Widening method
CN102995267B (zh)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
US5174134A (en) Knitting method of thick fabric less in elasticity
EP2392708B1 (en) Method for knitting knitwear with collar having v-neck point and knitted fabric
JP5452791B2 (ja) 側端部を補強した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その編地
CN102140725B (zh) 添纱编织方法
KR101844739B1 (ko) 통모양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CN103306029B (zh)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
EP2431510A1 (en) Method of knitting tubular fabric, and tubular fabric
JP2010281010A (ja) ニットウエアのv首部編成方法
CN104878514A (zh) 针织物的压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