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84746A - 换热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84746A CN1484746A CNA028035437A CN02803543A CN1484746A CN 1484746 A CN1484746 A CN 1484746A CN A028035437 A CNA028035437 A CN A028035437A CN 02803543 A CN02803543 A CN 02803543A CN 1484746 A CN1484746 A CN 14847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heat exchange
- temperature
- exchange element
-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 F24F2011/0006—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using low temperature external supply air to assist cool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2012/007—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 by-pass for bypassing the heat-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寒冷地区也能切实地防止换热元件(11)结冰的换热器组件(5)。换热器组件(5)在室内空间(SI)与外部空间(SO)之间进行热交换换气,它具有换热元件(11),通过上述换热元件(11)的供气通道,通过上述换热元件(11)的排气通道,温度传感器(51),和控制部分。温度传感器(51)检测外气的温度。控制部分进行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和第二防止结冰控制。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在外气温度下降到第一温度时防止换热元件(11)的结冰。第二防止结冰控制在外气温度下降到第二温度(比第一温度更低的温度)时,以比第一防止结冰控制更大的力度,防止换热元件(11)的结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是涉及布置在室内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面向寒冷地带进行热交换换气的换热器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调节室内的空气而对其进行加热和冷却的室内换气法,一般都使用在向室内供应的空气(外气)与从室内排出的空气(排气,回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方法,以减小进行供暖和致冷的空调机的运转负载。
作为进行这种热交换的换气装置的换热器组件是已有的。设置换热器组件是用来为大楼或各种建筑物换气,它或者与空调机等联动,或者单独运转。如图1所示,这种换热器组件设置在进行换气的室内空间SI的顶棚里面。图1中所示的换热器组件5,通过外壳10内的换热元件11,在从室内空间SI排出去的回气RA与外气OA之间进行热交换,把回气RA排放到外部空间SO(排气EA),把热交换后的外气OA作为供气SA送到室内空间SI中。例如,在夏季,用空调机20把室内空间SI冷却到26℃时,换热器组件通过换热元件11使26℃的回气RA与32℃的外气OA进行热交换,并开动供气风扇12,把27.4℃的供气SA送入室内空间SI,同时,开动排气风扇13,把30.6℃的排气EA排入大气(外部空间SO)中。这样,空调机20运转的负荷减小了,减少了能量的消耗。
可是,换热器组件5并不总是要让它进行热交换,在室内空间SI内部的温度高于外部空间SO的气温(以下,称之为外气温度)下进行致冷时,在不进行热交换更节省能量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热交换,只吸入外气,进行普通的换气。在换热器组件5中设有不进行热交换的换气,只进行普通换气时使用的旁通通道,不过,图1中省略了这条旁通通道。使用通过换热元件11的通道还是使用旁通通道,可用图中未表示的挡板来转换。
此外,换热器组件5中还装备了两个温度传感器51、52,用来判断是进行热交换的换气,还是进行普通的换气。如图2所示,温度传感器51布置在能检测到通过换热器元件11之前的回气RA的温度,即,能检测到室内温度的部位。而温度传感器52则布置在能检测到通过换热元件11之前的外气OA的温度,即,能检测到外气温度的部位。
以上所述的换热器组件的规格,决定了外气温度要在-10℃~+40℃的范围内。而且,当把这种换热器组件使用于外气温度在-10℃以下的环境中时,在换热器组件上的凝结水就会结冰。此外,还会在组件内部产生凝结的露水。
为了防止这种换热器组件结冰,在以往的换热器组件中,当外气温度下降到规定温度以下时(例如,-10℃),要控制供气风扇间歇地停止运转,而只进行排气运转。在只进行排气运转时,只有从室内排到外部去的回气流过换热元件,温度在-10℃以下的冰冷的外气几乎不通过换热元件。由于在外气温度下降到-10℃时,仍能使室内保持较高的温度,所以在只进行排气运转时,能依靠回气在换热元件中积蓄热量,从而能缓解因外气而使换热元件结冰的状态。
可是,在严寒地区,在温度下降到-10℃以下之后,可以设想,外气温度还会继续下降到-15℃或者-20℃。对于这样的环境,像以往那样,在下降到规定温度时只进行一定的间歇运转的话,就可能出现不能完全防止换热元件结冰的情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是在严寒地区,也能够很好地防止换热元件结冰的换热器组件。
权利要求1中的换热器组件是一种布置在室内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在换气时能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组件。它具有下列部件:换热元件,通过换热元件的供气通道,通过换热元件的排气通道,温度传感器和控制部分。温度传感器检测外部空间的气温,即外气温度。控制部分进行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和第二防止结冰控制。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在外气温度下降到第一温度的情况下,进行防止换热元件结冰的控制。第二防止结冰控制在外气温度下降到比第一温度还要低的第二温度的情况下,对换热元件进行比防止换热元件结冰的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力度更大的控制。
在这种换热器组件中,能通过供气通道从外部空间向室内空间供气,并且能通过排气通道从室内空间向外部空间排气。而且,由于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都经过换热元件,所以能在换热元件中,在供气与排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此外,在这种换热器组件中,由控制部分对用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外气温度进行监控,当外气温度像以往那样下降到规定的温度(第一温度)时,便进行防止换热元件结冰的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同时,当外气温度下降到低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时,便进行力度更大的第二防止结冰控制。因此,在严寒地区,即使外气温度在下降到第一温度之后,继续下降到只用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其效果不足以防止换热元件的结冰的温度(第二温度)时,就能在外气温度下降到第二温度时,实行第二防止结冰控制,强化防止换热元件结冰的程度。
这样,由于在外气温度下降到第一温度时的第一防止结冰控制之外,又新设了外气温度下降到第二温度时进行的第二防止结冰控制,所以,即使在严寒地区,这种换热器组件也能切实地防止换热元件的结冰。
权利要求2中的换热器组件是在权利要求1的换热器组件中,还具有组装在上述供气通道中的供气风扇,和组装在上述排气通道中的排气风扇。并且,控制部分在上述第一防止结冰控制时,使上述供气风扇进行间歇运转,在第二防止结冰控制时,使供气风扇在间歇运转时的停止时间所占的比例,大于在第一防止结冰控制时使上述风扇在间歇运转时停止时间所占的比例。
在这种换热器组件中,在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和第二防止结冰控制中,供气风扇进行间歇运转,即,以一定的时间比例暂时停止供气风扇的运转。在供气风扇停止的过程中,停止供气,只由排气风扇进行排气,所以只有室内的暖空气通过换热元件,没有冷空气通过换热元件。因此,在供气风扇停止的时间里,换热元件就积蓄热量,防止了用两台风扇进行供气和排气时,由于外气的冷却而使换热元件结冰。
此外,在外气温度下降到比第一温度低的第二温度时进行的第二防止结冰控制的间歇运转中,供气风扇停止运转时间的比例要比第一防止结冰控制间歇运转时停止运转的时间比例大。因此,虽然在外气温度下降到第二温度时换热元件结冰的危险更大了,但,由于外气对换热元件的冷却时间(供气风扇工作的时间)缩短了,从而能防止换热元件结冰。
权利要求3中的换热器组件是在权利要求2的换热器组件中,其控制部分在第二防止结冰控制时,还使排气风扇进行间歇运转。
在这种换热器组件中,在第二防止结冰控制时,在供气风扇间歇运转之外,还使排气风扇也进行间歇运转。即,在第二防止结冰控制中,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两台风扇都存在暂时停止的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中,由于供气和排气都停止,不进行换气工作了,于是室内空间的温度便上升。这样,停止了排气,使得室内空间的温度上升,就能在以后的排气中防止换热元件结冰。
另外,在停止供气只进行排气的情况下,由于外部空间的外气还会从间隙进入室内空间,妨碍室内温度的上升,因而不能获得供气和排气都停止那样高的防止结冰的效果。
这样,在这种换热器组件中,在第二防止结冰控制时,由于能达到供气和排气两方面都暂时停止的状态,所以有效地防止了换热元件的结冰。
权利要求4中的换热器组件是在权利要求1的换热器组件中,还具有组装在供气通道中的供气风扇,和组装在排气通道中的排气风扇。而且,控制部分在第一防止结冰控制时使供气风扇间歇运转,在第二防止结冰控制时,使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都进行间歇运转。
在这种换热器组件中,首先,当外气温度下降到第一温度时,只让供气风扇进行间歇运转(第一防止结冰控制),然后,当外气温度下降到第二温度时,就使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这两台风扇都进行间歇运转(第二防止结冰控制)。在第二防止结冰控制时,由于供气和排气两方面都停止一段时间,室内空间的温度就会上升。这样,在以后进行排气时,通过换热元件的回气是比较热的气体,从而能有效地防止换热元件的结冰。
权利要求5中的换热器组件是在权利要求2到4中的任何一种换热器组件中,还具有壳体。这种壳体在外部空间一侧具有第一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在室内空间一侧具有第二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此外,在壳体内部还收容了换热元件。供气通道在上述壳体内,是从第一供气口经过换热元件后,一直延伸到第二供气口的通道。排气通道在壳体内,是从第一排气口经过换热元件后,一直延伸到第二排气口的通道。而且,温度传感器布置在供气通道的第一供气口和换热元件之间。
在这种换热器组件中,由于把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供气通道中,详细的说,由于把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外部空间一侧的第一供气口与换热元件之间,所以能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出外气的温度。
权利要求6中的换热器组件,是布置在室内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在换气时能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组件。这种换热器组件具有下列部件:换热元件,供气通道,排气通道,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部分。供气通道是为供气设置的,它通过换热元件。排气通道是为排气设置的,它也通过换热元件。温度传感器是为检测换热元件的排气气流下游部分的温度而设置的。这个温度传感器既可以用来直接检测换热元件的排气气流下游部分的温度,也可以用来检测通过换热元件的排气的温度。控制部分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下降到第一温度的情况下,进行防止换热元件结冰的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下降到比第一温度还要低的第二温度的情况下,进行比防止换热元件结冰的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力度更大的第二防止结冰控制。
一般,由于室内空间的湿度比外部空间的湿度大,在作为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的一部分的换热元件结冰的情况下,可以在换热元件的排气气流的下游部分(靠近气温低的外部空间的部分)看到结冰的现象。以往,对此是根据所检测到的通过供气通道的外气温度与规定的温度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防止换热元件结冰的运转。然而,换热元件是否结冰本来就不是仅仅根据外气温度就能够判断的,而是希望根据容易结冰的换热元件的排气气流的下游部分的温度来进行判断。
有鉴于此,在这种换热器组件中,把温度传感器布置在换热元件的排气气流的下游部分,用以检测该处的温度。因此,就能不是像以往那样,根据外气温度来推断换热元件是否有结冰的可能,而是根据预测可能最先结冰的换热元件排气气流下游部分的温度,来判断换热元件是否可能结冰。
这样,由于能更加准确地判断换热元件结冰的可能性,所以就不会发生在没有必要时,转换到防止结冰的运转方式,也不会在要结冰时,却没有开始防止结冰的运转(防止结冰控制)这样的情况,从而能切实地防止寒冷地区换热元件的结冰。
还有,在这种换热器组件中,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由控制部分进行监控,在所检测到的温度下降到规定的温度(第一温度)时,便进行防止换热元件结冰的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并且,在所检测到的温度下降到比第一温度还要低的第二温度时,则进行控制力度更大的第二防止结冰控制。因此,在寒冷地区,在温度下降到第一温度之后,在换热元件排气气流的下游部分的温度又继续下降,以致达到仅仅依靠第一防止结冰控制不足以取得防止换热元件结冰的效果的第二温度时,便在温度下降到第二温度的时候施行第二防止结冰控制,强化对换热元件结冰的控制力度。
这样,由于在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下降到第一温度时的第一防止结冰控制之外,又设置了检测温度下降到第二温度时进行的第二防止结冰控制,所以,即使在严寒地区,这种换热器组件也能有效地防止换热元件的结冰。
权利要求7中的换热器组件是在权利要求6的换热器组件中,其温度传感器在排气通道的换热元件的排气气流的下游检测排气的温度。
在这种换热器组件中,由于在排气通道的换热元件的排气气流的下游设置了检测排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以能以很高的精度推断换热元件的排气气流的下游部分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换热器组件的一般布置图;
图2是换热器组件构成的模式图;
图3表示换热器组件相对于外气温度的运转状态图;
图4是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构成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5可与空调装置等空调机20联动,或者也可以单独运转,它是为大楼等各种设施进行换气而设置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5设置在作为建筑物内的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SI的顶棚里面,用管道31把室内空间SI与建筑物的外部空间SO联结起来。这种换热器组件5在进行热交换换气时,借助于换热元件11,在从室内空间SI排出的回气RA与外气OA之间进行热交换,将回气RA排出到外部空间SO去(排气EA),而把经过热交换后的外气OA作为供气SA送入室内SI中。此外,换热器组件5除了能进行这种热交换换气运转之外,也能用于通过旁通通道进行普通的换气运转。
<构成>
如图2所示,换热器组件5主要由下列各部分构成:包括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的壳体10;收容在壳体10内部中央的换热元件11;供气风扇12;排气风扇13;控制部分(图中未表示)。
壳体10是容纳了换热元件11的,大致呈矩形体的箱子,具有在外部空间SO一侧的第一供气口10a和第二排气口10d,以及在室内空间SI一侧的第二供气口10b和第一排气口10c。供气通道是从第一供气口10a经过换热元件11后,一直延伸到第二供气口10b的通道。排气通道是从第一排气口10c经过换热元件11后,一直延伸到第二排气口10d的通道。
换热元件11,是所谓的全热交换器,具有互相正交的流道交叉层叠的结构。其中,朝向某一方向的流道组合在壳体10内的供气通道中,而向另一方向的流道则组合在壳体10内的排气通道中。
供气风扇12布置在供气通道的下游端,用于让外气OA从第一供气口10a流入壳体10内。此外,排气风扇13布置在排气通道的下游,用于让作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SI内的空气(回气)RA从第一排气口10c流入壳体10内。
此外,换热器组件5还具有不是进行热交换换气,而是进行普通换气时用的旁通通道,但这条通道在图2中省掉了。借助于挡板(图中未表示),可以在通过换热元件11的通道与旁通通道之间进行转换。
还有,在换热器组件5中还装备了两个用来判断要进行热交换换气还是普通换气的温度传感器51、52。如图2所示,温度传感器51布置在检测通过换热元件11之前的外气OA的温度,即能检测外气温度的场所。具体的说,温度传感器51布置在壳体10内供气通道的第一供气口10a与换热元件11之间。此外,温度传感器52布置在检测通过换热元件11之前的回气RA的温度,即能检测室内温度的场所。具体的说,温度传感器52布置在壳体10内排气通道的第一排气口10c与换热元件11之间。
另外,检测外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1检测到的结果,还作为后面所说的进行防止结冰控制的条件。
<控制>
换热器组件5的控制部分,根据温度传感器51、52的检测结果等,控制供气风扇12和排气风扇13的工作过程。
[普通换气控制]
换热器组件5的控制部分,可根据温度传感器51、52所检测到的室内温度和外气温度,进行普通换气控制。在有联动的空调装置等的空调机20的情况下,在其运转状态中加入普通的换气控制。在这种普通的换气控制中,换热器组件5可在热交换换气运转与普通换气运转之间转换。
在热交换换气运转时,供气风扇12和排气风扇13都工作,当换热器组件5开始运转时,室内空间SI中的回气RA被吸入壳体10内,通过换热元件11之后,变成排气EA,从壳体10的内部排到外部空间SO中去。此外,外部空间的外气OA被吸入壳体10内,通过换热元件11之后,变成供气SA,从换热器组件5送向室内空间SI。
这种热交换换气的运转过程,在夏天致冷时,在冬天取暖时,在外部空间SO的温度低于室内空间SI时的致冷时,在外部空间SO的温度高于室内空间SI时的取暖时,要根据各种不同的状况进行不同的运转过程。下面,说明这种工作过程中的一个例子。
冬天,在用空调机20取暖,使室内空间SI加热到20℃的情况下,换热器组件5在20℃的回气RA与0℃的外气OA之间进行热交换,开动供气风扇12,在把15℃的供气SA送入室内空间SI的同时,开动排气风扇13,把5℃的排气EA排到大气(外部空间SO)中。这样,就减小了空调机20加热运转的负载,防止了能量的浪费。
此外,换热器组件5的控制部分,根据各温度传感器51、52检测的结果,判断出与其进行上述热交换换气,还不如进行普通换气更节省能量时,便转换图中未表示的挡板,利用旁通通道进行普通的换气运转。在这种普通的换气运转中,外气OA不与回气RA进行热交换,直接进入室内空间SI中。
[防止结冰的控制]
在外气温度下降到-10℃时,换热器组件5的控制部分为了防止换热元件11结冰,可根据外气温度进行两种不同的防止结冰的控制。这两种防止结冰的控制就是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和第二防止结冰控制。
第一防止结冰控制是在外气温度下降到-10℃的情况下,进行防止换热元件结冰的控制。在第一防止结冰控制中,排气风扇13始终在工作,而供气风扇12则在60分钟内的最初15分钟停止工作(以下,称这种运转方式为第一运转),如此反复循环地运转。
第二防止结冰控制是在外气温度下降到-15℃的情况下进行比第一防止结冰控制更强大的防止换热元件结冰的控制。在第二防止结冰控制中,供气风扇12和排气风扇13都进行间歇运转。具体的说,在第二防止结冰控制中,供气风扇12和排气风扇13都在停止60分钟后,重新开始进行5分钟的工作(以下,称这种运转方式为第二运转),如此反复循环地运转。
接着,参照图3,说明使用这两种防止结冰控制时运转状态是如何变化的。
在普通换气运转(由于外气的温度低,这里说的是换热换气运转)中,由温度传感器51经常监控外气的温度,当外气温度降低到一10℃以下时,便进行第一防止结冰控制。于是,只有供气风扇12开始进行间歇运转(第一运转)。
在第一运转中,始终对外气温度进行监控,包括供气风扇12停止运转的15分钟在内。在这种第一运转中,在供气风扇12停止的时间里,由于没有寒冷的外气OA通过换热元件11,所以对换热元件11的冷却减缓了。
可是,当外气温度过低时,可以设想,只采用第一运转就不能达到防止换热元件11结冰的目的了。于是,在外气温度达到-15℃以下时,控制部分停止进行第一防止结冰控制,代之以进行第二防止结冰控制。这种从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向第二防止结冰控制的转变,即使是在第一运转的过程当中,也要强制地进行。
在第二运转中,供气风扇12和排气风扇13一起反复地进行60分钟的停止运转和5分钟的工作。这样,由于在60分钟的间隔中停止了换气,在这一段时间里室内的温度就会上升。因此,在排气风扇13再一次开始运转时,通过换热元件11的是温暖的室内的回气RA,从而能防止换热元件11的结冰。另外,在第二运转中,供气风扇12和排气风扇13在5分钟的运转过程中,仍由温度传感器51对外气温度进行监控。
在第二运转过程中对外气温度进行监控的结果,如果外气温度上升,并且在进行监控的5分钟时间内,外气温度持续地在-13℃以上,则在这一次供气风扇12和排气风扇13运转5分钟之后,从第二防止结冰控制转换为第一防止结冰控制。
此外,在第一运转中,外气温度的监控是始终在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供气风扇12在工作的45分钟时间内外气温度的持续状态来判断,是否回到普通的换气运转。具体的说,在第一防止结冰控制中,如果供气风扇12在45分钟的工作过程中,外气温度高于-8℃的状态持续5分钟以上,便立即从第一运转转变为普通的换气运转。
<换热器组件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5中,用温度传感器51所检测到的外气温度,由控制部分进行监控,与以往一样,当外气温度下降到规定温度(-10℃)时,便进行防止换热元件11结冰的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并且,当外气温度下降到-15℃时,则进行控制力度更大的第二防止结冰控制。
具体的说,在第一防止结冰控制中,只进行暂时停止供气风扇12的第一运转,而在第二防止结冰控制中,则进行供气风扇12和排气风扇13都暂时停止的第二运转。在后一种第二运转中,由于有供气和排气两方面都停止的时间段(60分钟),所以室内空间SI的温度上升,在以后进行排气时,通过换热元件11的是比较暖热的回气RA,因而能有效地防止换热元件11的结冰。
由于采用以上两种不同的运转方式进行防止结冰控制,即使在温度下降到-10℃之后,外气温度继续下降(直到-15℃),仅靠反复地进行第一运转,不能获得充分防止换热元件11的结冰的效果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第二运转,用第二防止结冰控制,来强化防止换热元件11结冰的程度。这样,即使在寒冷地区,也能切实地防止换热器组件5中换热元件11的结冰。
[第二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是通过进行第一防止结冰控制的第一运转,和通过第二防止结冰控制的第二运转,使得防止换热元件11结冰的程度具有较大的差别的,在第一运转中,只暂时停止供气风扇12的工作,而在第二运转中,供气风扇12和排气风扇13这两台风扇都暂时停止工作。
可是,由于换热元件11的耐寒性能,和加热室内空间SI的空调机20的能力等的差别,可以设想,也有不必要进行以上那种强化的第二运转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按照以下的方式来设定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和第二防止结冰控制。
在第二实施例中,在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和第二防止结冰控制时,只让供气风扇12按照规定的时间比例暂时停止运转。即,无论是在第一防止结冰控制还是在第二防止结冰控制时,排气风扇13始终在工作。此外,在进行第二防止结冰控制的运转中,使供气风扇12停止工作的时间,比在进行第一防止结冰控制时停止的时间比例大。例如,在进行第一防止结冰控制的运转中,供气风扇12停止工作的时间与工作时间的比例为15分钟比45分钟,而在进行第二防止结冰控制的运转中,供气风扇12停止工作时间与工作时间的比例为50分钟比10分钟。
[第三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只根据检测外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1所检测到的温度,来判断开始还是结束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和第二防止结冰控制。但,也可以再加上用检测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2所检测到的温度,作为进行这种判断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更加准确地推定换热元件11结冰的可能性,能够更加适当地确定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和第二防止结冰控制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第四实施例]
图4是本发明为大楼或各种设施换气而设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6,它与空调机等联动,或者单独运转。这种换热器组件6在热交换换气运转时,借助于换热元件11,使从室内空间S1送来的回气RA与外气OA之间进行热交换,把回气RA排到外部空间SO中去(排气EA),把经过热交换的外气OA作为供应的空气SA送入室内空间SI中。此外,除了这种热交换换气运转之外,换热器组件6还能利用旁通通道,经常进行普通的换气运转。
<构成>
如图4所示,换热器组件6主要由下列零件构成:含有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的的壳体10;容纳在壳体10内部中央的换热元件11;供气风扇12;排气风扇13;控制部分(图中未表示)。
壳体10、换热元件11和供气风扇1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此外,换热器组件6还具有不是在热交换换气时使用的,而是在进行普通换气时使用的旁通通道,不过,在图4中省略了这条通道。通过换热元件11的通道和旁通通道是借助于图中未表示的挡板来转换的。
还有,在换热器组件6中还装备了为判断是进行热交换换气,还是进行普通的换气用的两个温度传感器51、52,以及为判断是否要进行后述的防止结冰的控制用的温度传感器53。温度传感器51和52的布置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而温度传感器53则如图4所示,设置成用来检测换热元件11的排气气流的下游部分11a的温度,以便检测出排气EA的气温(以下,称之为排气温度)。具体的说,温度传感器53布置在壳体10内排气通道的换热元件11与第二排气口10d之间。
<控制>
换热器组件6的控制部分根据温度传感器51、52、53的检测结果等等,控制供气风扇12和排气风扇13的工作。
[普通的换气控制]
换热器组件6的控制部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组件5的控制部分一样地进行普通的换气控制。
[防止结冰的控制]
换热器组件6的控制部分,在由温度传感器53检测出排气温度降低到0℃时,为了防止换热器组件11结冰,要根据排气温度进行两种不同的防止结冰控制。这两种防止结冰控制就是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和第二防止结冰控制。
第一防止结冰控制是在排气温度下降到0℃的情况下,进行防止换热元件结冰的控制。在第一防止结冰控制中,使排气风扇经常工作,而供气风扇12的工作则反复地在60分钟内的最初15分钟停止运转(以下,称这种运转为第一运转)。
第二防止结冰控制是在排气温度下降到-3℃的情况下,进行比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力度更大的防止换热元件结冰的控制。在第二防止结冰控制中,供气风扇12和排气风扇13都进行间歇运转。具体的说,在第二防止结冰控制中,供气风扇12和排气风扇13都反复地在停止60分钟后,再开始只有5分钟的工作运转(以下,称这种运转为第二运转)。
接着,说明使用两种防止结冰控制的时候,运转状态是如何变化的。
在普通的换气运转(因为外气温度低,此时进行的是热交换换气)过程中,由温度传感器53时刻监视着排气温度,当上述排气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便实行第一防止结冰控制。此时,只有供气风扇12开始进行间歇运转(第一运转)。
在第一运转的过程中,包括供气风扇12停止的15分钟在内,仍时刻监视着排气温度。在这种第一运转中,由于供气风扇12在停止运转的时间内,寒冷的外气OA不再通过换热元件11了,所以减缓了换热元件的冷却。
可是,当排气的温度进一步降低时,可以设想,已经不可能依靠第一运转来达到防止换热元件11结冰的目的了。因此,这时,当排气温度达到-3℃以下时,控制部分便停止实行第一防止结冰控制,代之以实行第二防止结冰控制。这种从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到第二防止结冰控制的转换,即使在第一运转的中途,也要强制地进行。
在第二运转的过程中,供气风扇12和排气风扇13都一起反复地进行60分钟的停止运转和5分钟的工作。这样,由于换气工作间歇地停止了60分钟,在这个时间内,室内的温度上升了。因此,在排气风扇13再次开始运转时,通过换热元件11的是暖和的室内回气RA,所以能防止换热元件11结冰。另外,在第二运转中,在供气风扇12和排气风扇13的5分钟运转过程中,也要由温度传感器53对排气温度进行监视。
如果第二运转过程中对排气温度监视的结果,排气温度上升了,并且在进行监视的5分钟时间内,排气温度继续在0℃以上,则在供气风扇12和排气风扇13运转5分钟之后,从第二防止结冰控制转换到第一防止结冰控制。
此外,在第一运转中,对排气温度的监视也是一直在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在供气风扇12工作的45分钟的时间内,要根据排气温度的持续状态来判断,是否要返回普通的换气运转。具体的说,在第一防止结冰控制时,在供气风扇45分钟的工作过程中,当排气温度超过+2℃的状态持续5分钟以上时,立即就从第一运转转换到普通的换气运转状态。
<换热器组件的特点>
[1]
一般,由于室内空间SI的湿度高于外部空间SO的湿度,所以,成为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的一部分的换热元件11结冰的情况下,可在图4所示的换热元件的排气下游部分11a处看到结冰现象。以前,对于这种情况是用检测通过供气通道的外气温度,并与规定的温度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是否要进行防止换热元件11结冰的运转。可是,换热元件11是否结冰,本来就不是仅仅用外气温度就能判断的,而应该根据容易结冰的换热元件11的元件的排气下游部分11a的温度来进行判断。
有鉴于此,在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6上,新设置了一个温度传感器53,用它检测通过元件排气下游部分11a的排气EA的温度(排气温度),间接地检测出换热元件11的元件排气下游部分11a的温度。
这样,就能准确地判断换热元件11结冰的可能性,减少在没有必要时为实行防止结冰控制而转换运转状态,或者已经在结冰了,却不实行防止结冰控制等等不适当的情况,从而能切实地防止换热元件11在寒冷地区结冰。
[2]
在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6中,由控制部分来监视温度传感器53所检测出来的排气温度,在排气温度下降到规定温度(0℃)时,便进行防止换热元件11结冰的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并且,当排气温度下降到-3℃时,则进行控制力度更大的第二防止结冰控制。
具体的说,在第一防止结冰控制中,进行只有供气风扇12暂时停止的第一运转;而在第二防止结冰控制中,则进行供气风扇12和排气风扇13都暂时停止的第二防止结冰控制。在后一种第二运转中,由于有了供气和排气两方面都停止的时间段(60分钟),所以室内空间SI的温度就会上升,此后再进行排气时,通过换热元件11的是比较温暖的回气RA,因而有效地防止了换热元件11的结冰。
这样,由于使用了两种不同运转过程的防止结冰控制,即使在温度下降到0℃之后,只反复进行第一运转来防止换热元件11结冰的效果不够充分,而排气温度又确实下降到了-3℃的情况下,便转换为进行第二防止结冰控制的第二运转,以强化防止换热元件11结冰的程度。这样,即使在寒冷地区,也能切实防止换热器组件6中换热元件11的结冰。
<第四实施例的变型>
可以使用直接检测出换热元件11的排气下游部分11a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来代替上述检测流过换热元件11的排气的气温的温度传感器53。
利用本发明的换热器组件,由于在外气温度下降到第一温度时的第一防止结冰控制之外,还新设了外气温度下降到第二温度时的第二防止结冰控制,所以,即使在寒冷地区,也能切实地防止换热元件的结冰。
Claims (7)
1.一种布置在室内空间(SI)与外部空间(SO)之间,在换气时能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组件(5),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下列部件:
换热元件(11);
通过上述换热元件(11)的供气通道;
通过上述换热元件(11)的排气通道;
检测上述外部空间(SO)中的外部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1);
控制部分,该控制部分在上述外部空气的温度下降到第一温度的情况下,进行防止上述换热元件(11)结冰的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在上述外部空气温度的温度下降到比上述第一温度还要低的第二温度的情况下,进行比防止上述换热元件(11)结冰的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力度更大的第二防止结冰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5),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下列部件:
组装在上述供气通道中的供气风扇(12);
组装在上述排气通道中的排气风扇(13);并且
上述控制部分在上述第一防止结冰控制时,使上述供气风扇(12)进行间歇运转,在上述第二防止结冰控制时,使上述供气风扇(12)在间歇运转时停止时间所占的比例,大于在上述第一防止结冰控制时使上述供气风扇(12)在间歇运转时停止时间所占的比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组件(5),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分在上述第二防止结冰控制时,使上述排气风扇(13)进行间歇运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5),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下列部件:
组装在上述供气通道中的供气风扇(12);
组装在上述排气通道中的排气风扇(13);并且
上述控制部分在上述第一防止结冰控制时,使上述供气风扇(12)进行间歇运转,在上述第二防止结冰控制时,使上述供气风扇(12)和上述排气风扇(13)都进行间歇运转。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换热器组件(5),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壳体(10),该壳体(10)收容上述换热元件(11),并且在外部空间(SO)一侧具有第一供气口(10a)和第二排气口(10d),在室内空间(SI)一侧具有第二供气口(10b)和第一排气口(10c);并且,
上述供气通道在上述壳体(10)内,是从上述第一供气口(10a)经过上述换热元件(11)后,一直延伸到上述第二供气口(10b)的通道;
上述排气通道在上述壳体(10)内,是从上述第一排气口(10c)经过上述换热元件(11)后,一直延伸到上述第二排气口(10d)的通道;
上述温度传感器(51)布置在上述供气通道的上述第一供气口(10a)和上述换热元件(11)之间。
6.一种布置在室内空间(SI)与外部空间(SO)之间,在换气时能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组件(6),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下列部件:
换热元件(11);
用于通过上述换热元件(11)进行供气的供气通道;
用于通过上述换热元件(11)进行排气的排气通道;
用于检测上述换热元件(11)的排气气流下游部分(11a)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3);以及
控制部分,该控制部分在上述温度传感器(53)所检测到的温度下降到第一温度的情况下,进行防止上述换热元件(11)结冰的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在上述温度传感器(53)所检测到的温度下降到比第一温度还要低的第二温度的情况下,进行比防止上述换热元件(11)结冰的第一防止结冰控制力度更大的第二防止结冰控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组件(6),其特征在于,上述温度传感器(53)在上述排气通道的上述换热元件(11)的排气气流的下游检测排气的温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49058/2001 | 2001-11-14 | ||
JP2001349058A JP3744409B2 (ja) | 2001-11-14 | 2001-11-14 | 熱交換器ユニット |
JP349058/01 | 2001-11-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84746A true CN1484746A (zh) | 2004-03-24 |
CN1229603C CN1229603C (zh) | 2005-11-30 |
Family
ID=19161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80354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9603C (zh) | 2001-11-14 | 2002-11-01 | 换热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983794B2 (zh) |
EP (1) | EP1445549B1 (zh) |
JP (1) | JP3744409B2 (zh) |
CN (1) | CN1229603C (zh) |
AT (1) | ATE556275T1 (zh) |
AU (1) | AU2002343840B2 (zh) |
CA (1) | CA2434950C (zh) |
ES (1) | ES2382327T3 (zh) |
WO (1) | WO2003042602A1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17869C (zh) * | 2004-06-24 | 2008-09-1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通风系统 |
CN1946971B (zh) * | 2004-04-26 | 2010-06-16 | 丹佛斯公司 | 换热器 |
CN101324358B (zh) * | 2007-06-13 | 2012-06-1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热交换换气装置 |
CN101317041B (zh) * | 2005-12-14 | 2012-07-1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
CN101680675B (zh) * | 2007-05-15 | 2012-08-2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热交换式换气装置 |
CN102661621A (zh) * | 2005-12-14 | 2012-09-1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
CN105928172A (zh) * | 2016-06-15 | 2016-09-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导风板及全热交换器 |
CN105980783A (zh) * | 2014-01-31 | 2016-09-28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换气装置 |
CN107228465A (zh) * | 2016-03-23 | 2017-10-03 |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 全热交换装置和全热交换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10319526A (zh) * | 2018-03-28 | 2019-10-11 |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换气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566804B1 (ko) * | 2004-01-17 | 2006-04-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환기장치 |
JP2005233494A (ja) * | 2004-02-19 | 2005-09-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
JP4565936B2 (ja) * | 2004-09-03 | 2010-10-20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KR101182454B1 (ko) | 2006-01-18 | 2012-09-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열교환장치의 제어방법 |
US20080083230A1 (en) * | 2006-10-06 | 2008-04-10 | Richard Giallombardo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dehumidification |
JP4803816B2 (ja) * | 2006-12-19 | 2011-10-26 | 株式会社長府製作所 | デシカント空調機 |
JP5022026B2 (ja) * | 2006-12-27 | 2012-09-12 |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 デシカント空調装置 |
CA2596151A1 (en) * | 2007-08-03 | 2009-02-03 | Air Tech Equipment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ventilation system |
JP5194721B2 (ja) * | 2007-10-31 | 2013-05-0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調湿装置 |
GB2457713B (en) * | 2008-02-22 | 2012-08-08 | Nuaire Ltd | Ventilation unit |
ES2717342T3 (es) * | 2008-06-18 | 2019-06-20 | Daikin Ind Ltd | Dispositivo de ventilación |
KR101474498B1 (ko) * | 2008-06-23 | 2014-12-2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환기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CN101634477B (zh) * | 2008-07-25 | 2011-0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热交换器及通信装置 |
JP5347420B2 (ja) * | 2008-10-15 | 2013-11-20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
EP2345855A4 (en) * | 2009-03-30 | 2012-06-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THERMAL EXCHANGE VENTILATION DEVICE |
KR101034936B1 (ko) * | 2009-11-02 | 2011-05-17 |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 전열교환형 환기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JP5569066B2 (ja) * | 2010-03-17 | 2014-08-13 | Toto株式会社 | 浴室乾燥装置 |
EP2581675B1 (en) * | 2010-06-11 | 2019-08-2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
JP5617585B2 (ja) * | 2010-07-07 | 2014-11-0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
US20120118985A1 (en) * | 2010-11-16 | 2012-05-17 | Braebum Systems, LLC | Control for air handler |
CN103221752B (zh) * | 2010-12-22 | 2016-06-2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系统和调湿装置 |
KR101257087B1 (ko) * | 2011-01-11 | 2013-04-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원격 제어 장치와,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및 공기 조화 시스템의 실외기 원격 제어 방법 |
JP5538270B2 (ja) * | 2011-02-24 | 2014-07-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換気装置 |
JP5845388B2 (ja) * | 2011-03-10 | 2016-01-20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
US9175872B2 (en) | 2011-10-06 | 2015-11-03 | Lennox Industries Inc. | ERV global pressure demand control ventilation mode |
EP2772696B1 (en) * | 2011-10-28 | 2020-07-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device |
US10747243B2 (en) * | 2011-12-14 | 2020-08-18 | Ademco Inc. | HVAC controller with HVAC system failure detection |
CN103225869B (zh) * | 2012-01-31 | 2017-02-22 |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 寒冷地热交换装置 |
JP5787860B2 (ja) * | 2012-11-08 | 2015-09-3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換気装置 |
JP2014119204A (ja) * | 2012-12-18 | 2014-06-30 | Daikin Ind Ltd | 温調システム |
JP5668766B2 (ja) * | 2013-02-07 | 2015-02-1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換気装置 |
US20160102873A1 (en) * | 2013-05-28 | 2016-04-14 | Fusion HVAC Pty Ltd. | Packaged HeatPump with Integrated Smokespill |
JP2015068544A (ja) * | 2013-09-27 | 2015-04-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換気装置 |
CN104266300A (zh) * | 2014-09-11 | 2015-01-07 | 河南中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 室内空气转换装置 |
JP6473064B2 (ja) * | 2015-09-29 | 2019-02-2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換気装置 |
DE112018005045T5 (de) | 2017-10-24 | 2020-08-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Ventilator |
JP7396144B2 (ja) * | 2020-03-19 | 2023-12-12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空調換気システム |
FR3113941B1 (fr) * | 2020-09-04 | 2023-06-09 | Aereco | Echangeur thermique amélioré pour ventilation double flux |
JP7539354B2 (ja) | 2021-07-07 | 2024-08-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224635A1 (de) * | 1981-10-23 | 1983-05-05 | Mitsubishi Denki K.K., Tokyo | Ventilationsvorrichtung |
JPS6219634A (ja) * | 1986-03-07 | 1987-01-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凍結防止装置 |
JP2503119Y2 (ja) * | 1989-08-22 | 1996-06-26 |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 熱回収型換気装置 |
US4971137A (en) * | 1989-11-09 | 1990-11-20 | American Energy Exchange, Inc. |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with frost preventing means |
JPH05141737A (ja) * | 1991-05-24 | 1993-06-0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換気装置 |
JPH05157299A (ja) | 1991-12-03 | 1993-06-22 | Daikin Ind Ltd | 熱交換換気装置 |
JP3473127B2 (ja) * | 1994-10-03 | 2003-12-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調換気扇 |
CA2140232C (en) * | 1995-01-13 | 2004-04-13 | Peter Karl Grinbergs | Heat recovery ventilator |
JP2973879B2 (ja) | 1995-08-10 | 1999-11-08 |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 空気清浄器 |
JP3463723B2 (ja) | 1996-10-18 | 2003-11-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清浄機の制御装置 |
JPH10227513A (ja) | 1997-02-18 | 1998-08-2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の制御装置 |
JP3242021B2 (ja) * | 1997-04-08 | 2001-12-25 | 松下精工株式会社 | 熱交換気扇 |
JP3456883B2 (ja) * | 1997-11-05 | 2003-10-14 | 松下エ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換気装置 |
JPH11230600A (ja) * | 1998-02-16 | 1999-08-2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調換気装置 |
JPH11304206A (ja) * | 1998-04-27 | 1999-11-05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US6176305B1 (en) * | 1998-11-09 | 2001-01-23 | Building Performance Equipment Inc. | Ventilator system and method |
JP2000171069A (ja) * | 1998-12-04 | 2000-06-23 | Emoto Kogyo Kk | 熱交換換気装置 |
JP4656777B2 (ja) | 2001-08-31 | 2011-03-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換気装置 |
-
2001
- 2001-11-14 JP JP2001349058A patent/JP374440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
- 2002-11-01 CN CNB028035437A patent/CN122960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11-01 US US10/250,759 patent/US698379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11-01 ES ES02775485T patent/ES2382327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11-01 CA CA002434950A patent/CA2434950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11-01 AT AT02775485T patent/ATE556275T1/de active
- 2002-11-01 EP EP02775485A patent/EP144554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11-01 WO PCT/JP2002/011479 patent/WO2003042602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2-11-01 AU AU2002343840A patent/AU2002343840B2/en not_active Ceased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46971B (zh) * | 2004-04-26 | 2010-06-16 | 丹佛斯公司 | 换热器 |
CN100417869C (zh) * | 2004-06-24 | 2008-09-1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通风系统 |
CN102661621B (zh) * | 2005-12-14 | 2014-04-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
CN101317041B (zh) * | 2005-12-14 | 2012-07-1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
CN102661621A (zh) * | 2005-12-14 | 2012-09-1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
CN101680675B (zh) * | 2007-05-15 | 2012-08-2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热交换式换气装置 |
CN101324358B (zh) * | 2007-06-13 | 2012-06-1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热交换换气装置 |
CN105980783A (zh) * | 2014-01-31 | 2016-09-28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换气装置 |
CN105980783B (zh) * | 2014-01-31 | 2017-08-29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换气装置 |
CN107228465A (zh) * | 2016-03-23 | 2017-10-03 |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 全热交换装置和全热交换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07228465B (zh) * | 2016-03-23 | 2021-08-27 |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 全热交换装置和全热交换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05928172A (zh) * | 2016-06-15 | 2016-09-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导风板及全热交换器 |
CN105928172B (zh) * | 2016-06-15 | 2019-08-0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导风板及全热交换器 |
CN110319526A (zh) * | 2018-03-28 | 2019-10-11 |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换气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40177627A1 (en) | 2004-09-16 |
CA2434950A1 (en) | 2003-05-22 |
EP1445549A1 (en) | 2004-08-11 |
EP1445549B1 (en) | 2012-05-02 |
CA2434950C (en) | 2007-09-18 |
JP3744409B2 (ja) | 2006-02-08 |
JP2003148780A (ja) | 2003-05-21 |
WO2003042602A1 (fr) | 2003-05-22 |
US6983794B2 (en) | 2006-01-10 |
ATE556275T1 (de) | 2012-05-15 |
CN1229603C (zh) | 2005-11-30 |
EP1445549A4 (en) | 2007-12-05 |
ES2382327T3 (es) | 2012-06-07 |
AU2002343840B2 (en) | 2004-09-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29603C (zh) | 换热器组件 | |
CN1198085C (zh) | 制水装置 | |
CN1896643A (zh) | 热电联产系统 | |
CN1743775A (zh) | 风冷变频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
CN1673535A (zh) | 能够防止逆变器过热的车用空调器 | |
CN1224810C (zh) | 空调装置的压力调整装置及具有压力调整装置的空调装置 | |
CN1673638A (zh) | 车辆空调器 | |
CN1637352A (zh) | 复合制冷采暖系统 | |
CN100346111C (zh)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737456A (zh) | 具有干燥器的发电和空调系统 | |
CN1786618A (zh) | 热电联合系统 | |
CN1789843A (zh) | 用于控制热电联产系统的方法 | |
CN1330756A (zh) | 空气调节装置 | |
CN1896644A (zh) | 热电联产系统 | |
CN1043923C (zh) | 在热源单元上连接多个室内单元的空气调节装置 | |
CN1737465A (zh) | 热电联产系统 | |
CN1573104A (zh) | 压缩机输出计算单元和使用该单元的控制单元 | |
CN1517628A (zh) | 空调装置和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704705A (zh) | 冰箱蒸发器的除霜装置 | |
CN1284951C (zh) | 空调机 | |
CN1723370A (zh) | 空调系统 | |
CN1281902C (zh) | 空调装置 | |
CN1573250A (zh) | 空调机 | |
CN1212492C (zh) | 具换气功能的空调器 | |
CN1719137A (zh) | 换气系统风量的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130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