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1621A - 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1621A
CN102661621A CN2012101911934A CN201210191193A CN102661621A CN 102661621 A CN102661621 A CN 102661621A CN 2012101911934 A CN2012101911934 A CN 2012101911934A CN 201210191193 A CN201210191193 A CN 201210191193A CN 102661621 A CN102661621 A CN 1026616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er
heat exchange
air
exhaust
type venti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911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1621B (zh
Inventor
织户忍
藤泽秀行
安井伸行
东城正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3599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2047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3660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17071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3660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17071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61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1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1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16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1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air supply to heat-exchangers or bypass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2012/007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 by-pass for bypassing the heat-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设置有阻尼器的流路切换单元实现小型化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该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隔开排气流路(209)和供气流路(210)的分隔板(211);具有排气开口(212)的排气阻尼器承受件(213);以及供气开口(214)。另外,其还具有流路切换单元(222),该流路切换单元上设置有供气阻尼器承受件(215)、开闭排气开口(212)的排气阻尼器(216)、开闭供气开口(214)的供气阻尼器(217)。其中,在排气阻尼器和供气阻尼器上设置有阻尼器侧折曲部(224),在排气阻尼器承受件和供气阻尼器承受件的端部附近沿着阻尼器侧折曲部设置有承受侧折曲部(223)。

Description

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号200680044567.2、申请日2006年4月27日、发明名称为“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在低温地域等使用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防止热交换元件冻结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热交换形换气装置上搭载有换气装置的防止冻结装置(例如,日本实用新型,实开昭62-17743号公报)。
下面,参照图25和图26,对这种换气装置的防止冻结装置进行说明。如图25所示,在本体101的内部交差形成有排气流路102和供气流路103。在它们的交差部上配设有热交换器104。在本体101的吸入侧配置有设有低温流路105和高温流路106的箱体107。在箱体107一方的侧面上设有低温流路入口108和高温流路入口109,另外,在其另一侧面上设有低温流路出口110和高温流路出口111。低温流路出口110连接在本体101的吸入口112上,高温流路出口111与本体的吸入口113连接。具有开口114的隔板115构成为隔开低温流路105和高温流路106,同时也连通这两条通路。并且,还分别设置有:枢接在低温流路105上并交替开闭开口114和低温流路入口108的阻尼器116;以及枢接在高温流路106上并交替开闭开口114和高温流路出口111的阻尼器117。从室外流入低温流路入口108的空气的温度低,从而在热交换器104发生结冰时,转动阻尼器116、117,同时打开开口114,关闭低温流路入口108和高温流路出口111,从而从高温流路入口109流入的高温空气通过热交换器104而融化结冰。
在以往这样的换气装置的防止冻结装置中,阻尼器116、117的用于对低温流路入口108、高温流路出口111和开口114进行开闭的开闭角度必须预备为90度这样的较大的开闭角度。因此,会产生箱体107变得大型的弊端,现在优选箱体107的小型化。
另外,在热交换器104的结冰融化时,因为只向热交换器104的一个方向通高温空气,所以融化需要很长时间。因此,现在要求短时间内融化结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流路切换单元小型化,并且还实现热交换机器的简便化,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结冰的融化,并且,实现低成本化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
(a)进行来自室内的排气流和来自室外的供气流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b)形成排气流的排气用送风机;
(c)设置有形成供气流的供气用送风机的换气单元;
(d)隔开排气流路和供气流路的分隔板;
(e)具有排气流通过的排气开口的、设置在排气流路上的排气阻尼器承受件;
(f)具有供气流通过的供气开口的、设置在供气流路上的供气阻尼器承受件;
(g)开闭排气开口的排气阻尼器;
(h)具有开闭供气开口的供气阻尼器的流路切换单元;
(i)设置在排气阻尼器承受件和供气阻尼器承受件的端部附近的承受侧折曲部;
(j)沿着排气阻尼器承受件和供气阻尼器承受件的承受侧折曲部折曲,并设置在排气阻尼器和供气阻尼器上的阻尼器侧折曲部。
根据上述结构,尤其因为通过折曲且宽度小的排气阻尼器承受件、供气阻尼器承受件、排气阻尼器和供气阻尼器,能够得到大的排气开口和供气开口,所以能够实现流路切换单元的小型化。另外,即使排气阻尼器和供气阻尼器的旋转角度设定得很小,也能够排除排气阻尼器和供气阻尼器成为排气流路和供气流路的障碍的弊端。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上述结构要件(j)的阻尼器侧折曲部向引导风的流动的方向折曲。由此,排气和供气的开口变大,同时收纳性变得优良,实现低压损化、低噪音化,并且能够得到整流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如上述结构要件(d)所示的为了连通排气流路和供气流路而设置的在分隔板开口的循环开口;以及开闭该循环开口的循环阻尼器。
另外,在排气开口、供气开口和循环开口这三个开口上分别配设排气阻尼器、供气阻尼器和循环阻尼器。在融化热交换器的结冰时,通过排气阻尼器和供气阻尼器关闭排气开口和供气开口。如果循环阻尼器打开从而循环开口开口,则在换气单元侧,有温暖的室内空气通过热交换器的一方侧的通风路。温暖的室内空气暖和热交换器之后,进一步形成从循环开口流入供气流路,再通过热交换器的另一方侧的通风路并在室内循环的循环流路。根据这样的结构,热交换器的温暖空气通过两次,从而能够缩短热交换器的结冰的融化时间。并且,排气开口、供气开口和循环开口的大小能够自由地设定。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排气阻尼器、供气阻尼器和循环阻尼器构成在利用排气流和供气流的风压来关闭排气开口、供气开口和循环开口的方向上。这样,在提高排气开口、供气开口和循环开口的气密性的同时,也能够抑制由于供气流和排气流接触而产生凝结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排气阻尼器、供气阻尼器和循环阻尼器形成一体,并由一体化而构成的阻尼器的旋转轴来对这些阻尼器同时进行开闭而构成。由此,因为能够采用一个阻尼器马达,所以能够实现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驱动对排气阻尼器、供气阻尼器和循环阻尼器一体地进行开闭的阻尼器旋转轴的阻尼器马达设置在流路切换单元内。因为能够从流路切换单元的下面侧进行维护,所以与将阻尼器马达设置在外侧的情况相比,下面侧的维护空间不需要增大。因而,能够实现流路切换单元的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阻尼器马达和阻尼器的旋转轴都设置在排气流路内。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连结阻尼器马达和阻尼器的各旋转轴、且可动的杆没有贯通隔开排气流路和供气流路的分隔板,所以分隔板的密封度提高。耐凝结性提高,同时也能够将阻尼器马达配置在接近常温的环境下。因而,阻尼器马达的温度制约得到缓和,从而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阻尼器马达构成为从排气阻尼器、供气阻尼器和循环阻尼器上装拆自如。在对热交换形换气装置进行维护时,因为只要将阻尼器马达卸下即可,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作业。另外,通过将阻尼器马达和阻尼器形成一体,能够以贯通分隔板的方式来配置阻尼器。由此,为了维护阻尼器而在从前必须的分隔板的分隔就不再需要。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使排气阻尼器、供气阻尼器和循环阻尼器的开闭动作都由阻尼器马达自身进行。这样,能够排除阻尼器的开闭速度受风压影响的弊端,也能够抑制冲击声等的产生。并且,与利用弹簧使阻尼器的开闭恢复的情况相比,能够不屈服于风压而更可靠地进行开闭动作。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由杆连结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和阻尼器侧的旋转轴,并且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和阻尼器侧的旋转轴的位置错开。这样,通过由杆结合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和阻尼器的旋转轴,并且使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旋转,使杆往复,进而使阻尼器侧的旋转轴旋转,从而能够错开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的动作角度和阻尼器的动作角度。能够自由地设定阻尼器的动作范围,从而能够实现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阻尼器马达设置在流路切换单元的顶面侧。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即使出现在流路切换单元内发生凝结的情况,也能够排除凝结水积存在阻尼器马达内的弊端,所以能够实现安全性的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使用两个限位开关,阻尼器停止中时停止阻尼器马达的通电。这样,通过停止通电而实现节约电力,同时也能够确保阻尼器马达的长寿命性。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使控制装置等的收纳部向流路切换单元的内部突出,从而形成风路引导件。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收纳部具有风路引导件的功能,所以能够得到减少通气阻力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
(a1)进行室内的高温空气和室外的低温空气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元件;
(b1)具有将高温空气送到室外、将低温空气送入室内的送风机的热交换机器部;
(c1)配置在热交换机器部的室外侧,从低温空气吸入口通向热交换机器部的低温风路;
(d1)从热交换机器部通向高温空气排气口的高温风路;
(e1)在低温风路和高温风路的分隔件上通过空气的开口;
(f1)在低温空气吸入口、高温空气排气口和开口设有具有改变风路的开口面积的开闭功能的阻尼器的冻结防止部。
具有上述结构要件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利用上述结构要件(f1)的阻尼器的开闭功能,将通过热交换元件的高温空气引导向开口。并且,室内的高温空气混入低温空气中,又再次回到室内。将低温空气吸入口和高温空气排气口以及设置在低温风路和高温风路的分隔件上的开口适度地打开。从热交换机器部排出的高温空气的一部分通过设置在低温风路和高温风路的分隔件上的开口,从高温风路进入低温风路,并与从低温空气吸入口吸入的低温空气混合,形成混合空气,在温度上升的状态下被供给向热交换机器部。由此,能够实现热交换元件的冻结防止。并且,从热交换机器部排出的剩余的高温空气能够实现从高温空气排气口向室外排气的经常换气。
另外,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结构是根据从低温空气吸入口吸入的低温空气的温度,利用上述结构要件(f1)的阻尼器对低温空气吸入口、高温空气排气口和开口的通风路面积进行调整。基于从低温空气吸入口吸入的低温空气的温度,对低温空气吸入口、高温空气排气口和开口的开度进行调整。并且,将供给向热交换机器部的空气总是保持在热交换元件不冻结的温度下,同时能够确保最大限度的换气量。
另外,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结构是对低温空气吸入口和高温空气排气口以及开口的通风路面积进行调整的至少两个阻尼器形成一体,使开闭功能联动。由此,能够减少驱动阻尼器的马达,从而实现节省空间化和低成本化。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使阻尼器的开闭功能全都独立,所以能够分别对低温空气吸入口、高温空气排气口和开口进行细微的开度调整。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热交换机器部处于运转停止中时,通过阻尼器从低温空气吸入口和高温空气排气口切断低温空气流入的路径。由此,在热交换机器部处于运转停止中时,能够切断从室外通过低温空气吸入口和高温空气排气口而侵入的低温空气、杂音和噪音。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低温风路中设置有过滤器,所以能够实现对从低温空气吸入口吸入的屋外的污染的低温空气和从热交换机器部排出的通过设置在低温风路和高温风路的分隔件上的开口而从高温风路进入低温风路的屋内的污染的高温空气的净化。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冻结防止部设置在连接热交换机器部和室外的通路配管上。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不管热交换机器部和冻结防止部有没有一体化都受设置空间限制的顶面里,都能够利用通路配管的空间来设置机器。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在冻结防止部上固定热交换机器部的固定件固定在热交换机器部上之后,在固定件上固定冻结防止部。所以,在向热交换机器部固定的情况下,不必将冻结防止部吊起,向之前吊起的热交换机器部的后续安装也成为可能,从而能够提高施工性。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固定件兼作冻结防止部的风路构成零件,所以向热交换机器部固定时,能够减少零件个数。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
(a2)进行室内的排气流和来自室外的供气流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b2)设置有形成排气流的排气用送风机和形成供气流的供气用送风机的换气单元;
(c2)隔开排气流路和供气流路的分隔板;
(d2)排气流通过的排气开口;
(e2)设置在排气流路上的排气阻尼器承受件;
(f2)供气流通过的供气开口;
(g2)设置在供气流路上的供气阻尼器承受件;
(h2)开闭排气开口的排气阻尼器;
(i2)开闭供气开口的供气阻尼器;
(j2)在分隔板开口以连通排气流路和供气流路的循环开口;
(k2)开闭循环开口的循环阻尼器;
(l2)开闭上述各阻尼器的阻尼器马达;
(m2)设置有检测空气温度并对上述各阻尼器进行开闭控制的传感器部的流路切换单元。
在上述结构下,传感器部设置在流路切换单元的供气流和通过循环开口的循环流都接触的位置上。根据这样的结构,低温的室外空气和高温的室内空气这两种气流直接接触在传感器部。传感器部检测供气流的温度和循环流的温度而使各阻尼器开闭,可以切换室外空气的导入和室内空气的循环。因此,不再需要用于切换室外空气的导入和室内空气的循环的定时器等,从而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传感器部由一个温度传感器形成。为了感知两种气流的温度,一般需要两个温度传感器。相对于此,根据本发明,因为利用一个温度传感器就能够感知两种气流的温度,所以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传感器部由C接点的温度传感器形成,所以能够根据接触的气流温度而切换温度传感器的接点。
并且,C接点这一用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明白的。即,C接点兼备A接点及B接点这两种开关功能。A接点是常开(N.O.)类型的,B接点是常关(N.C.)类型的。因此,C接点具有常开类型和常关类型两种功能。
另外,因为各阻尼器不管处于开闭的哪一种情况下,都能够对阻尼器马达进行通电,所以能够利用阻尼器马达的驱动力对各阻尼器进行开闭。因此,与利用弹簧等的情况相比,能够不屈服于风压而可靠地进行开闭,同时也能够防止在阻尼器开闭时产生杂音、噪音。另外,因为利用一个温度传感器就能对各阻尼器进行开闭,所以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化和电路的简化。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传感器部的周围由隔热材料包围。所以根据隔热材料的种类或厚度来调节传感器部的反应时间,就能够调节传感器部的感度。并且,由于能够自由地调节阻尼器的开闭时间,同时也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所以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设置有围子,使得供气流不直接接触传感器部。所以传感器部的反应时间在供气流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变短,在供气流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变长。利用这种特性,能够自由地调节各阻尼器的开闭时间。并且,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设置有围子,使得通过循环开口的循环流不直接接触传感器部。因为传感器部的反应时间在循环流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变短,在循环流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变长,所以能够自由地调节各阻尼器的开闭时间。并且,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循环阻尼器的一部分形成为起到传感器部的围子的作用。因为在循环阻尼器关闭的状态下,在传感器部上设置围子,从而供气流不直接接触传感器部,所以传感器部的反应时间变长。因此,能够自由地调节各阻尼器的开闭时间。并且,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循环阻尼器上设置有传感器部。所以能够将传感器部调节设置在气流直接接触的部位或不直接接触的部位,能够自由地调节传感器部的反应时间。由此,能够自由调节各阻尼器的开闭时间。并且,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对传感器部采取防水对策。因为能够防止水进入传感器部内部,所以即使产生凝结水也能够防止水的侵入,从而提高针对水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使用时的状态的概略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融化热交换器的结冰时的概略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开口部分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阻尼器马达(damper motor)的安装状态的概略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阻尼器马达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冻结防止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底面侧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底面侧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底面侧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底面侧结构图;
图1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侧面侧和底面侧结构图;
图11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侧面侧和底面侧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通常状态的概略剖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融化结冰时的状态的概略剖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除去阻尼器的流路切换单元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温度传感器和阻尼器马达的关系的回路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传感器部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通常状态的概略剖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融化结冰时的状态的概略剖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通常状态的概略剖面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融化结冰时的状态的概略剖面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通常状态的概略剖面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融化结冰时的状态的概略剖面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通常状态的概略剖面图;
图25是表示以往的换气装置的防止冻结装置的通常的换气状态的结构图;
图26是以往的换气装置的防止冻结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27是以往的换气装置的防止冻结装置的阻尼器部分的结构图。
符号说明
201-室内侧排气口;202-室内侧供气口;203-排气用连接口;204-供气用连接口;205、405-热交换器;206、406-排气用送风机;207、407-供气用送风机;208、408-换气单元;209、409-排气流路;210、410-供气流路;211、411-分隔板;212、412-排气开口;213、413-排气阻尼器承受件;214、414-供气开口;215、415-供气阻尼器承受件;216、416-排气阻尼器;217、417-供气阻尼器;218、418、418A-循环开口;219、419、419C、419D-循环阻尼器;220、420-室外侧排气口;221、421-室外侧供气口;222、422-流路切换单元;223-承受侧折曲部;224-阻尼器侧折曲部;225-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6、423-阻尼器马达;227-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228-杆;229-顶面;230-主控开关;231、426a-第一限位开关;232、426b-第二限位开关;233-收纳部;234-循环流路;301-高温空气;302-低温空气;303-送风机;304-热交换元件;305-热交换机器部;306-低温空气吸入口;307-低温风路;308-高温空气排气口;309-高温风路;310-分隔板;311-开口;312-冻结防止部;313-温度传感器;314、315、316-阻尼器;317-过滤器;318-固定件;319-混合空气;320-通路配管;424、424A-传感器部;425、425B、425C、425D、425E、425F-温度传感器;430-隔热材料;431、431A、431B-围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如图1~图5所示,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一侧面的室内侧上具有室内侧排气口201和室内侧供气口202。另外,在另一侧面上设置排气用连接口203和供气用连接口204,其内部设置有对来自室内的排气流和来自室外的供气流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205和形成排气流的排气用送风机206。
另外,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换气单元208,换气单元208设有形成供气流的供气用送风机207。还具有:将连接在换气单元208的排气用连接口203上的排气流路209和连接在换气单元208的供气用连接口204上的供气流路210分隔开的分隔板211;排气流通过的排气开口212。另外,热交换形换气装置还具有:设置在排气流路209上的排气阻尼器承受件213;具有供气流通过的供气开口214并设置在供气流路210上的供气阻尼器承受件215;开闭排气开口212的排气阻尼器216;以及开闭供气开口214的供气阻尼器217。
另外,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为了连通排气流路209和供气流路210而朝向分隔板211开口的循环开口218;开闭循环开口218的循环阻尼器219;以及在室外侧设置有室外侧排气口220和室外侧供气口221的流路切换单元222。
另外,在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上设置有向引导风的流动的方向折曲的阻尼器侧折曲部224,在排气阻尼器承受件213和供气阻尼器承受件215的端部附近设置有沿着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的阻尼器侧折曲部224折曲的承受侧折曲部223。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以利用排气流和供气流的风压来关闭排气开口、供气开口和循环开口的方向上作用的方式来设置。
另外,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一体设置,并通过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5一体地进行开闭,而且将用于驱动旋转轴225的阻尼器马达226设置在流路切换单元222内。并且,阻尼器马达226和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5设置在排气流路209内部。另外,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227和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5通过杆228连接,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227和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5的位置错开配置,阻尼器马达226设置在流路切换单元222的排气流路209的顶面229上。另外,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的开闭动作可以由阻尼器马达226自身进行。
另外,如图5所示,本发明设置有具有C接点的主控开关230,相对于主控开关230串联连接以使与阻尼器马达226之间交替导通的方式而并联设置了第一限位开关231和第二限位开关232这两个限位开关所构成的电路。在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限位开关231检测出关闭状态,第一限位开关231变成打开状态。阻尼器马达226的电源电路打开,对阻尼器马达226的通电停止。
另外,使收纳控制装置等的收纳部233(图1左下侧)向流路切换单元222的排气流路209的内部呈山形状突出,从而形成风路引导件。
在上述结构中,在进行通常的热交换换气运转时,如图1所示,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处于打开状态。为了使循环阻尼器219处于打开状态,在通过阻尼器马达226驱动一体设置的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的状态下,运转热交换形换气装置。此时,利用排气用送风机206将保有室内的热量的室内空气从室内侧排气口201吸入到换气单元208内。排出空气通过热交换器205一方的通路,通过流路切换单元222的排气流路209,然后从室外侧排气口220排出到室外。另一方面,通过供气用送风机207,室外的低温空气从室外侧供气口221流入到供气流路210内,再从供气流路210通过设置在换气单元208上的热交换器205内的另一方的通路,从室内侧供气口202向室内供气,从而进行热交换的换气。
另外,在低温地区使用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情况下,在供气温度低、热交换器205处于结冰状态时,通过阻尼器马达226来驱动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通过排气阻尼器216关闭排气开口212,通过供气阻尼器217关闭供气开口214。
循环阻尼器219通过变成使循环开口218开口的如图2所示的状态,从而使排气用送风机206进入运转状态。如果排气用送风机206运转,则从室内侧排气口201向换气单元208内吸入保有热量的室内空气。排出空气通过热交换器205内一方的通路,利用排出空气含有的热量融化热交换器205的结冰。排出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器205的过程中热量被剥夺。没有被夺取热量而还剩有热量的排出空气从开口的循环开口218经过供气流路210并再次通过热交换器205的另一方侧的通路,加热热交换器205进一步来融化结冰。
总结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其具有:
进行来自室内的排气流和来自室外的供气流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205;
形成排气流的排气用送风机206;
设置有形成供气流的供气用送风机207的换气单元208;
隔开排气流路209和供气流路210的分隔板211;
排气流通过的排气开口212;
设置在排气流路209上的排气阻尼器承受件213;
供气流通过的供气开口214;
设置在供气流路210上的供气阻尼器承受件215;
开闭排气开口212的排气阻尼器216;
开闭供气开口214的供气阻尼器217;
设置有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的流路切换单元222;
设置在排气阻尼器承受件213和供气阻尼器承受件215的端部附近的承受侧折曲部223;
沿着排气阻尼器承受件213和供气阻尼器承受件215的承受侧折曲部223折曲的阻尼器侧折曲部224。
根据这样的结构,尤其通过折曲且宽度小的排气阻尼器承受件213、供气阻尼器承受件215、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能够得到大的排气开口212和供气开口214。能够实现流路切换单元222的小型化,并且即使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的旋转角度设定得很小,也能够排除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成为通过排气流路209和供气流路210的空气的障碍的弊端。
另外,由于使阻尼器侧折曲部224向引导风的流动的方向折曲,因此,能够增大排气开口212和供气开口214,收纳状态变得优良,实现低压损化、低噪音化,同时也能够得到整流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为了连通排气流路209和供气流路210而朝向分隔板211开口的循环开口218;以及开闭循环开口218的循环阻尼器219。并且,在排气开口212、供气开口214和循环开口218这三个开口上分别配设有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在融化热交换器205的结冰时,通过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来关闭排气开口212和供气开口214,循环阻尼器219打开,循环开口218开口。
由此,在换气单元208侧,温暖的室内空气通过热交换器205的一方侧的通路,在加暖热交换器205之后,进一步形成从循环开口218流入供气流路210,通过热交换器205的另一方侧的通路而在室内循环的循环流路234。在热交换器205温暖空气通过两次。能够缩短热交换器205的结冰的融化时间,并且也能够自由设定排气开口212、供气开口214和循环开口218的大小。
另外,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构成为作用于利用排气流和供气流的风压来关闭排气开口、供气开口和循环开口的方向。因此,提高了排气开口212、供气开口214和循环开口218的气密性,同时也能够抑制由于供气流和排气流接触而产生的凝结。
另外,在流路切换单元222内设置阻尼器马达226,阻尼器马达226驱动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5,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5对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一体地进行开闭。与将阻尼器马达226设置在外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流路切换单元222的小型化。并且,因为能够从其下面侧进行维护,所以流路切换单元222的下面侧的维护空间没有增大的必要。
另外,因为将阻尼器马达226和阻尼器的旋转轴227设置在排气流路209内,所以连结阻尼器马达226侧的旋转轴227和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5且可动的杆228没有必要贯通分隔板211,所以分隔板211的密封性提高,并且也能够将阻尼器马达226配置在接近常温的环境下。由此,阻尼器马达226的温度制约得到缓和,从而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阻尼器马达226以从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上装拆自如的方式构成。因此,进行维护时,只要将阻尼器马达226卸下即可,从而能够提高维护性能。另外,在将阻尼器马达226和阻尼器一体构成的情况下,阻尼器以贯通分隔板211的方式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为了对阻尼器进行维护而必须准备的分隔板211的分隔不再需要,因此实现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简易化。
另外,都由阻尼器马达226本身进行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的开闭动作。由此,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的开闭速度不受风压的影响,能够抑制冲击声等的产生。并且,与利用弹簧等来恢复的情况相比,能够不屈服于风压,更可靠地进行开闭动作。
另外,由杆228连结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227和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5,并且错开形成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227和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5的位置,所以使阻尼器马达226侧的旋转轴227旋转,使杆228往复,并使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5可动,从而能够错开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227的动作角度和阻尼器的动作角度,并且能够自由地设定阻尼器的动作范围,从而能够实现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将阻尼器马达226设置在流路切换单元222的顶面229侧,所以即使在产生了凝结水的情况下,也能够排除凝结水积存在阻尼器马达226的弊端,能够充分地确保阻尼器马达226的机械性、电气性上的安全性。
另外,因为使用第一限位开关231和第二限位开关232这两个限位开关,阻尼器停止中则停止对阻尼器马达226的通电,因此通过停止通电能够起到节约用电的效果。
另外,因为使控制装置等的收纳部233以向流路切换单元222的内部呈山形状突出从而构成风路引导件,所以通过使收纳部233成为风路引导件的形状,能够降低通气阻力。
并且,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例如,在输送空气调和机的调和空气的连通管的内部设置的阻尼器形成的流路开闭装置中,通过使用设有折曲部的阻尼器承受件和阻尼器,也可以适用于空气调和机的流路开闭装置。
(实施方式2)
参照图6~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如图6~图8所示,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通过送风机303和热交换元件304对室内的高温空气301和室外的低温空气302进行热交换。另外,该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旁通风路,该旁通风路由如下部分构成:进行室外的供气和室内的排气的热交换机器部305;配置在该热交换机器部305的室外侧、从低温空气吸入口306到达热交换机器部305的低温风路307;从热交换机器部305到达高温空气排气口308的高温风路309;以及设置在低温风路307和高温风路309的分隔板310上的开口311。另外,在从低温空气吸入口306吸入的低温空气302和从热交换机器部305排出再从高温风路309通过开口311回到低温风路307的高温空气301通过的低温风路307上设置有过滤器317,在低温空气吸入口306、高温空气排气口308和开口311上设有通过阻尼器314、315和316来执行开闭功能的冻结防止部312。
如图7所示,在冻结防止部312的低温空气吸入口306的上游配置温度传感器313,根据温度并通过阻尼器来改变冻结防止部312的低温空气吸入口306、高温空气排气口308和开口311的开度。根据这样的结构其能够自由地调整从低温空气吸入口306吸入到低温风路307的低温空气302的量、从高温风路309排放到高温空气排气口308的高温空气301的量、以及从高温风路309通过开口311再回到低温风路307的高温空气301的量。
另外,低温空气吸入口用的阻尼器314和高温空气排气口用的阻尼器315将低温空气吸入口306和高温空气排气口308控制在全开状态。并且,在分隔板开口用的阻尼器316将开口311控制为全闭状态时,从热交换机器部305排出的高温空气301通过高温风路309,从高温空气排气口308全部排放到室外。在从低温空气吸入口306吸入的低温空气302通过低温风路307而供给向热交换机器部305的运转状态下,如果在从低温空气吸入口306吸入的室外的低温空气302的温度比冻结热交换元件304的温度高的状态下,在温度传感器313进行了判断时,继续运转状态。另外,如果在从低温空气吸入口306吸入的室外的低温空气302的温度比冻结热交换元件304的温度低的状态下,在温度传感器313进行了判断时,如图8所示,低温空气吸入口用的阻尼器314和高温空气排气口用的阻尼器315控制减小低温空气吸入口306和高温空气排气口308的开度。此时,分隔板开口用的阻尼器316打开开口311,从而高温空气301的一部分从高温风路309通过开口311进入低温风路307。另外,其与从低温空气吸入口306吸入的低温空气302混合成为混合空气319,在温度上升的状态下被供给向热交换机器部305,从而能够防止热交换元件304的冻结。
另外,从热交换机器部305排出,而没有从开口311进入低温风路307的残留的高温空气301从高温空气排气口308排出到室外。该动作因为一直使热交换形换气装置进行换气,所以能够实现防止热交换元件304的冻结。
另外,基于低温空气302的温度,使低温空气吸入口用的阻尼器314、高温空气排气口用的阻尼器315和分隔板开口用的阻尼器316动作,从而改变低温空气吸入口306、高温空气排气口308和开口311的开度。由此,即使从低温空气吸入口306吸入的低温空气302的温度变化,也能够将供给向热交换机器部305的混合空气319保持在热交换元件304不冻结的下限温度,并且也能够进行最大限度的换气。
另外,从低温空气吸入口306吸入的室外的低温空气302的温度上升,在处于比冻结热交换元件304的温度高的状态时,在温度传感器313进行了判断的情况下,回到图7所示的运转状态。
另外,可以对从低温空气吸入口306吸入的屋外污染的低温空气302和从热交换机器部305排出并通过开口311从高温风路309进入低温风路307的屋内的污染的高温空气301进行净化,从而能够得到混合空气319和屋外的低温空气302。
总结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其具有:
进行室内的高温空气301和室外的低温空气302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元件304;
具有将高温空气301送到室外、将低温空气送入室内的送风机的热交换机器部305;
配置在热交换机器部305的室外侧,从低温空气吸入口306通向热交换机器部305的低温风路307;
从热交换机器部通向高温空气排气口308的高温风路309;
在低温风路307和高温风路309的分隔板310上通过空气的开口311;
以及在低温空气吸入口306、高温空气排气口308和开口311具备具有改变风路开口面积的开闭功能的阻尼器314、315和316的冻结防止部312。
(实施方式3)
参照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在图9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2中相同的结构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9所示,形成的结构是:在使低温空气吸入口306、高温空气排气口308以及开口311的开度变化的低温空气吸入口用的阻尼器314、高温空气排气口用的阻尼器315以及分隔板开口用的阻尼器316之中,使两个阻尼器一体化并使动作联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减少驱动阻尼器314、315和316的马达,从而节省空间并实现低成本化。
另外,使低温空气吸入口306、高温空气排气口308和开口311的开度变化的低温空气吸入口用阻尼器314、高温空气排气口用阻尼器315和分隔板开口用阻尼器316的动作全部独立。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能够不受其他阻尼器的动作的影响,可以分别改变低温空气吸入口306、高温空气排气口308和开口311各自的通风路面积,所以能够自由地调整混合空气319的温度和换气量。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10所示。在图10中,对于与图9中相同的结构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所以省略其说明。
如图10所示,在热交换机器部305处于运转停止中时,通过低温空气吸入口用的阻尼器314和高温空气排气口用的阻尼器315来关闭低温空气吸入口306和高温空气排气口308。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热交换机器部305处于运转停止中时切断从室外通过低温空气吸入口306和高温空气排气口308而侵入的低温空气302或声音。
(实施方式5)
实施方式5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11A、图11B所示。在图11A、11B中,对于与图7~图10中相同的结构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11A所示,冻结防止部312与热交换机器部305构成为一体,并被设置在连通室内外的通路配管320上。
根据上述结构,实现了热交换机器部305和冻结防止部312的一体化。图11B表示将热交换机器部305和冻结防止部312通过通路配管320进行连接的结构。根据该结构,例如即使在设置空间小的顶面内部,也能够利用通路配管320的空间实现机器的设置。
(实施方式6)
实施方式6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12所示。在图12中,对于与图6~图11B中相同的结构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如图12所示,在将冻结防止部312固定在热交换机器部305上的情况下,将兼备冻结防止部312的风路结构的固定件318固定在热交换机器部305上。之后,将冻结防止部312固定在固定件318上。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冻结防止部312固定在热交换机器部305上时,不必从上方悬吊冻结防止部312。另外,之后向预先吊起的热交换机器部305上的安装也成为可能,从而能够提高施工性。
另外,由于兼备构成风路的零件和固定件318,所以能够减少热交换机器部的零件个数。并且,实施方式6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通过将从室内排出的高温空气的一部分混入从室外供给的低温空气,所以能够适用于在防止热交换元件冻结的同时也需要一直换气的换气装置领域等用途。
(实施方式7)
实施方式7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13~图16所示。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一侧面的室内侧上设有室内侧排气口401和室内侧供气口402,在另一侧面上设有排气用连接口403和供气用连接口404。另外,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内部具有对来自室内的排气流和来自室外的供气流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405。另外,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形成排气流的排气用送风机406、以及具有形成供气流的供气用送风机407的换气单元408。并且还具有:连接在换气单元408的排气用连接口403上的排气流路409;分隔与换气单元408的供气用连接口404连结的供气流路410的分隔板411;以及排气流通过的排气开口412。
另外,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设置在排气流路409上的排气阻尼器承受件413;以及供气流通过的供气开口414。具有设置在供气流路410上的供气阻尼器承受件415;以及开闭排气开口412的排气阻尼器416。并且,还具有:开闭供气开口414的供气阻尼器417;为了连通排气流路409和供气流路410而朝向分隔板411开口的循环开口418;开闭循环开口418的循环阻尼器419;以及在室外侧设有室外侧排气口420和室外侧供气口421的流路切换单元422。
另外,排气阻尼器416、供气阻尼器417以及循环阻尼器419形成一体,并构成为对它们一体地进行开闭,对排气阻尼器416、供气阻尼器417以及循环阻尼器419进行一体开闭驱动的阻尼器马达423设置在排气流路409内。
另外,将检测空气温度的传感器部424设置在流路切换单元422内的循环开口418的附近。传感器部424利用一个C接点的温度传感器425形成。如图16中表示的电路图所示,在具有C接点的温度传感器425和阻尼器马达423之间,串联连接以交互导通的方式并联设有第一限位开关426a和第二限位开关426b的限位开关426。在排气阻尼器416和供气阻尼器417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限位开关426a检测出关闭状态,第一限位开关426a变成打开状态。阻尼器马达423的电源电路打开,对阻尼器马达423的通电停止。
在上述结构中,在进行通常的热交换换气运转时,如图13所示,排气阻尼器416和供气阻尼器417置于打开状态,循环阻尼器419置于关闭状态。利用排气用送风机406将带有室内热量的室内空气从室内侧排气口401吸入到换气单元408内。排出空气通过热交换器405一方的通路,再通过流路切换单元422的排气流路409从室外侧排气口420排出到室外。
一方面,通过供气用送风机407,室外的空气从室外侧供气口421流入供气流路410内,再从供气流路410通过设置在换气单元408上的热交换器405内的其他通路,从室内侧供气口402供给向室内,从而进行热交换换气。
另外,在低温地区使用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情况下,在供气温度低、热交换器405处于结冰状态时,传感器部424检测,通过阻尼器马达423来驱动排气阻尼器416、供气阻尼器417和循环阻尼器419,通过排气阻尼器416来关闭排气开口412。另外,通过供气阻尼器417关闭供气开口414,循环阻尼器419打开循环开口418,变成图14所示的状态,从而排气用送风机406进入运转状态。此时,保有热量的室内空气从室内侧排气口401被吸入换气单元408内,排热空气通过热交换器405内的一方的通路,再利用排热空气含有的热量来融化热交换器405的结冰。
并且,通过热交换器405但没有被夺取热量而还剩有热量的排出空气通过开口的循环开口418经过供气流路410,再次通过热交换器405的另一方侧的通路,加热热交换器405来进一步融化结冰。
下面,对温度传感器425和阻尼器马达423以及各阻尼器的动作关系进行说明。
图16表示打开排气阻尼器416和供气阻尼器417、循环阻尼器419关闭循环开口的状态。第一限位开关426a处于打开状态,阻尼器马达423停止。此时,温度传感器425与供气流路410的供气流接触。
在这种状态下,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继续运转,温度传感器425感知供气流的低温度,当热交换器405接近结冰状态时,从温度传感器425的接点425A切换到接点425B,通过第二限位开关426b对停止的阻尼器马达423进行通电。阻尼器马达423运转,排气阻尼器416和供气阻尼器417关闭排气开口412和供气开口414,循环阻尼器419开放从而循环开口418打开。如果进入这种状态,则第一限位开关426a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限位开关426b变成打开状态,停止对阻尼器马达423的通电。
而且,从室内侧排气口401排出的排出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器405之后,通过循环开口418进入供气流路410内。形成从供气流路410再次通过热交换器405并向室内侧供气口402供气的循环流路429,融化热交换器405的结冰。在由温度传感器425检测到的温度变成规定温度以上时,温度传感器425从接点425B切换到接点425A,经过第一限位开关426a向阻尼器马达423通电。另外,由阻尼器马达423将排气阻尼器416和供气阻尼器417置于打开状态,而将循环阻尼器419置于关闭状态。此时,进行通常的热交换换气运转,此时的电路为图16所示的状态。即,温度传感器425连接在接点425A上,第一限位开关426a处于打开状态,是停止对阻尼器马达423进行通电的状态。
在此总结实施方式7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其具有:
进行室内的排气流和来自室外的供气流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405;
形成排气流的排气用送风机406;
形成供气流的供气用送风机407;
设置有排气用送风机406和供气用送风机407的换气单元408;
隔开排气流路409和供气流路410的分隔板411;
排气流通过的排气开口412;
设置在排气流路409上的排气阻尼器承受件413;
供气流通过的供气开口414;
设置在供气流路410上的供气阻尼器承受件415;
开闭排气开口412的排气阻尼器416;
开闭供气开口414的供气阻尼器417;
在分隔板411开口以连通排气流路409和供气流路410的循环开口418;
开闭循环开口418的循环阻尼器419;
开闭各阻尼器的阻尼器马达423;
检测空气温度的传感器部424;
以及设置传感器部424的流路切换单元422。
并且,传感器部424设置在流路切换单元422的供气流路410内的循环开口418的附近。由此,因为低温的室外空气和高温的室内空气这两种气流直接与传感器部424接触,所以传感器部424检测出供气流的温度和循环流的温度,通过开闭各阻尼器,能够切换室外空气的导入和室内空气的循环。根据这样的结构,不再需要设置用于切换室外空气的导入和室内空气的循环的定时器等设备,从而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
另外,因为传感器部424由一个温度传感器425形成,所以按照原来为了感知两种气流的温度,一般需要两个温度传感器,但是相对于此根据实施方式7,利用一个温度传感器425就能够感知两种气流的温度,从而能够以低成本实现电路的简化。
另外,因为由C接点的温度传感器425形成传感器部424,所以能够根据接触的气流温度来切换接点。不管各阻尼器处于开闭的哪一种情况下,都能够对阻尼器马达423进行通电。能够利用阻尼器马达423的驱动力对阻尼器进行开闭,所以与利用弹簧等的情况相比,能够不屈服于风压可靠地进行开闭。并且,也能够防止在阻尼器开闭时产生动作音。另外,因为利用一个温度传感器425就能对阻尼器进行开闭,所以能够进一步实现成本的降低化和电路的简化。
(实施方式8)
实施方式8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17所示。如图17所示,传感器部424A的周围由隔热材料430包围。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包围周围的隔热材料430的种类或厚度的不同而使反应时间不同,检测气流温度的传感器部424A利用这一点,能够自由调节传感器部424A的感度。并且,由于能够自由地调节阻尼器的开闭时间,并且用一个传感器部424A就可以应付,所以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设备,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
(实施方式9)
实施方式9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18所示。如图18所示,其设置有围子431,使得供气流不直接接触温度传感器425B。
在上述结构中,在气流不直接接触温度传感器425B的情况下,到传感器检测出规定温度为止的时间变短。另一方面,在气流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检测时间变长。因此,改变围子431的形状,改变对应于温度传感器425B的气流的接触程度。由此,能够自由地调节排气阻尼器416A、供气阻尼器417A以及循环阻尼器419A的开闭时间。并且,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
(实施方式10)
实施方式10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19所示。如图19所示,其设置有围子431,使得通过循环开口418A的循环流不直接接触温度传感器425C。
在上述结构中,温度传感器425C的反应时间在循环气流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变短,在循环气流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变长。通过改变围子431A的形状而改变对应于温度传感器425C的气流的接触的程度,从而能够自由地调节排气阻尼器416B、供气阻尼器417B以及循环阻尼器419B的开闭时间。另外,形成围子431A使得将从循环开口418A流入的空气量一分为二。由此,减少与温度传感器425C接触的空气的流动,也可以使温度传感器425C的检测程度可变。由此,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
(实施方式11)
实施方式10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20和图21所示。循环阻尼器419C的一部分形成为起到温度传感器425D的围子431B的作用。
在上述结构中,在循环阻尼器419C关闭了循环开口418B的状态下,在循环阻尼器419C的一部分上形成的围子431B成为温度传感器425D的围子。从而阻挡供气流直接接触温度传感器425D。因此,温度传感器425D的反应时间变长。并且,能够自由地调节各阻尼器的开闭时间,并且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
并且,在循环阻尼器419C打开循环开口418B的状态下,在循环阻尼器419C上形成的围子431B位于循环流路429外。
(实施方式12)
实施方式12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22和图23所示。其在循环阻尼器419D上设有温度传感器425E。
在上述结构中,其能够将温度传感器425E调节设置在气流直接接触的部位或不直接接触的部位。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调节温度传感器425E的反应时间。由此,能够自由地调节各阻尼器的开闭时间,并且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
(实施方式13)
实施方式13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24所示。如图24所示,构成为对温度传感器425F实施防水对策。
在上述结构中,因为能够防止水进入温度传感器425F内,所以即使在流路切换单元422A内产生凝结水,也能够防止水侵入温度传感器425F内,因此能够充分确保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安全性。
另外,因为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室内空气循环的循环流路内设有除去尘埃的空气净化机构,并在供给室外的新鲜空气的供气流路上设有连通循环流路的循环开口,所以能够在供气流路的循环开口附近设置一个检测空气中的污染度的污染度检测传感器。因此,其也可以适应于外部空气的供给和室内空气的净化交替进行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用途上。
工业实用性
通过利用设有折曲部的阻尼器承受部和阻尼器,也能够将在输送空气调和机的调和空气的连通管内部设置的阻尼器形成的流路开闭装置利用于空气调和机的流路开闭装置中。
还可以适用于通过将从室内排出的高温空气的一部分混入从室外供气的低温空气中,从而防止热交换元件的冻结,同时需要经常进行换气的换气装置领域的用途中。
其还能够适用于在室内空气循环的循环流路内设有除去尘埃的空气净化机构,在供给室外的新鲜空气的供气流路上设有连通循环流路的循环开口,并在供气流路的循环开口附近设置一个检测空气中的污染度的污染度检测传感器,从而能够交替进行外部空气的供给和室内空气的净化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用途中。

Claims (9)

1.一种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其具有热交换机器部和冻结防止部,
所述热交换机器部具有热交换元件和送风机,
所述冻结防止部具有低温风路、高温风路以及阻尼器,
所述阻尼器具有改变风路的开口面积的开闭功能,
在所述低温风路和所述高温风路的分隔件上设有开口,
根据所述低温空气的温度使所述阻尼器动作来控制所述高温空气与所述低温空气混合后的混合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从所述低温空气吸入口吸入的低温空气的温度,利用阻尼器来对所述低温空气吸入口和高温空气排气口以及开口的通风路面积进行调整。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低温空气吸入口和所述高温空气排气口以及开口的通风路面积进行调整的、两个以上的阻尼器形成一体,形成使开闭功能联动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器的开闭功能全都独立。
5.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交换机器部处于运转停止中时,利用所述阻尼器切断低温空气从低温空气吸入口和高温空气排气口流入的路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低温风路中设置有过滤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冻结防止部设置在连接热交换机器部和室外的通路配管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冻结防止部上固定热交换机器部的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热交换机器部上,并在所述固定件上固定所述冻结防止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兼备所述冻结防止部的风路构成零件。
CN201210191193.4A 2005-12-14 2006-04-27 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Active CN1026616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59953A JP4720475B2 (ja) 2005-12-14 2005-12-14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JP2005-359953 2005-12-14
JP2005-366074 2005-12-20
JP2005366074A JP2007170713A (ja) 2005-12-20 2005-12-20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JP2005-366073 2005-12-20
JP2005366073A JP2007170712A (ja) 2005-12-20 2005-12-20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45672A Division CN101317041B (zh) 2005-12-14 2006-04-27 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1621A true CN102661621A (zh) 2012-09-12
CN102661621B CN102661621B (zh) 2014-04-30

Family

ID=38162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91193.4A Active CN102661621B (zh) 2005-12-14 2006-04-27 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962030B1 (zh)
KR (1) KR100993445B1 (zh)
CN (1) CN102661621B (zh)
WO (1) WO2007069349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3996A (zh) * 2014-05-16 2014-07-30 布朗(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双向流主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88125A (zh) * 2016-10-21 2017-01-04 击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全热回收新风净化系统
CN106969437A (zh) * 2017-04-12 2017-07-21 张翼鹏 金属热交换器室内外双循环的空气净化系统
CN107228465A (zh) * 2016-03-23 2017-10-03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全热交换装置和全热交换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8302686A (zh) * 2016-08-12 2018-07-20 图内迪马可·扎纳塔有限公司 用于对内部环境或第一环境的通风进行分析和控制的组件
CN108369018A (zh) * 2015-12-22 2018-08-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热交换式换气装置
CN108603676A (zh) * 2016-02-19 2018-09-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的安装方法及热交换器的拆卸方法
CN111094860A (zh) * 2017-09-22 2020-05-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型换气系统
TWI801178B (zh) * 2021-06-18 2023-05-01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除濕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17004A (ko) * 2007-08-13 2009-02-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열교환기용 온도보상히터 보호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1978223B (zh) * 2008-04-16 2013-09-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风路切换装置及使用该风路切换装置的热交换换气装置
SE534485C2 (sv) * 2009-01-26 2011-09-06 Cellomatic Ab En ventilationsansordning
ITVI20130040A1 (it) * 2013-02-25 2014-08-26 Alessia Boaro Unita¿ di trattamento dell¿aria
US8955764B1 (en) * 2013-10-24 2015-02-17 Ahmd Abdallah Al-Jassem Qanaei Building heat exchange system
JP6675057B2 (ja) * 2015-09-25 2020-04-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SE542351C2 (en) * 2017-10-20 2020-04-14 Swegon Operations Ab Flow control arrangement for an air ventilation system
KR102185231B1 (ko) * 2017-11-17 2020-12-01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공기조화기
KR200489341Y1 (ko) * 2018-04-17 2019-06-04 주식회사 하츠 복합열교환 환기장치
CA3050503C (en) 2019-07-24 2020-05-26 Inline Heat Recovery Inc. Heat recovery uni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7743U (zh) * 1985-07-18 1987-02-02
JPS63190837U (zh) * 1987-05-27 1988-12-08
CN1484746A (zh) * 2001-11-14 2004-03-24 ͬ�Ϳ�ҵ��ʽ���� 换热器组件
JP2005233494A (ja) * 2004-02-19 2005-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55628A1 (en) * 1995-08-08 1997-02-09 Yvon Turcotte Combined air exchange and air conditioning unit
DE29611515U1 (de) * 1996-07-02 1996-09-05 Siegenia Frank Kg Umluft-Be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Zwangslüftungsgerät
JP3635987B2 (ja) * 1999-05-27 2005-04-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風路切換え装置
WO2005057089A1 (ja) * 2003-12-11 2005-06-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換気装置の凍結防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7743U (zh) * 1985-07-18 1987-02-02
JPS63190837U (zh) * 1987-05-27 1988-12-08
CN1484746A (zh) * 2001-11-14 2004-03-24 ͬ�Ϳ�ҵ��ʽ���� 换热器组件
JP2005233494A (ja) * 2004-02-19 2005-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3996A (zh) * 2014-05-16 2014-07-30 布朗(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双向流主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53996B (zh) * 2014-05-16 2017-08-29 布朗(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双向流主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69018A (zh) * 2015-12-22 2018-08-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热交换式换气装置
CN108603676A (zh) * 2016-02-19 2018-09-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的安装方法及热交换器的拆卸方法
CN108603676B (zh) * 2016-02-19 2020-12-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的安装方法及热交换器的拆卸方法
CN107228465A (zh) * 2016-03-23 2017-10-03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全热交换装置和全热交换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8302686A (zh) * 2016-08-12 2018-07-20 图内迪马可·扎纳塔有限公司 用于对内部环境或第一环境的通风进行分析和控制的组件
CN108302686B (zh) * 2016-08-12 2021-05-04 图内迪马可·扎纳塔有限公司 用于对内部环境或第一环境的通风进行分析和控制的组件
CN106288125A (zh) * 2016-10-21 2017-01-04 击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全热回收新风净化系统
CN106969437A (zh) * 2017-04-12 2017-07-21 张翼鹏 金属热交换器室内外双循环的空气净化系统
CN111094860A (zh) * 2017-09-22 2020-05-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型换气系统
TWI801178B (zh) * 2021-06-18 2023-05-01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除濕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69349A1 (ja) 2007-06-21
KR20080072882A (ko) 2008-08-07
EP1962030B1 (en) 2014-03-12
EP1962030A4 (en) 2010-09-15
CN102661621B (zh) 2014-04-30
EP1962030A1 (en) 2008-08-27
KR100993445B1 (ko) 2010-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7041B (zh) 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CN102661621B (zh) 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CN212362204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US7987680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06678963A (zh) 多功能空调
US9664405B2 (en) Control system for energy recovery ventilator
CN204629742U (zh) 一种转阀式空气净化制冷空调器
JP2011202814A (ja)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KR100937928B1 (ko) 항온항습 기능을 갖는 외기도입 에어컨 및 이의 운용방법
KR100667230B1 (ko) 제상 댐퍼를 갖는 폐열회수 장치 및 제상 제어 방법
SE508957C2 (sv) Regenerativ värmeåtervinningsenhet innefattande värmeackumulator som genom en svängningsrörelse uppvisar en spjällfunktion samt värmeåtervinningsaggregat med två ihopkopplade värmeåtervinningsenheter
CN104676751A (zh) 一种对室内空气净化制冷的方法及转阀式空调器
CN110762693B (zh) 多功能双向流新风机
CN212299314U (zh) 新风机
KR200406144Y1 (ko) 전열교환형 환기장치
CN114151860A (zh) 一种新风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4001426A (zh) 一种气流可换向的新风机及换向方法
CN2345889Y (zh) 可换气式空调机
WO2005057089A1 (ja) 換気装置の凍結防止装置
KR20080011507A (ko) 외기도입장치의 제어방법
CN211372659U (zh) 室内空气调节系统
CN220507100U (zh) 一种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系统
CN209181102U (zh) 用于柜机的空气处理模块和柜机
CN219868267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213178692U (zh) 富氧效果的新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

Assignee: Guangdong Matsushita Environment System Co., Ltd.

Assignor: Matsushita Ecology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58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Heat exchange type ventilato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707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