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4860A - 热交换型换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型换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4860A
CN111094860A CN201780094238.7A CN201780094238A CN111094860A CN 111094860 A CN111094860 A CN 111094860A CN 201780094238 A CN201780094238 A CN 201780094238A CN 111094860 A CN111094860 A CN 111094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
duct
supply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42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土井淳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94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486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1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air supply to heat-exchangers or bypass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44Systems in which all treatment is given in the central station, i.e. all-ai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 F24F2011/000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for admittance of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2012/007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 by-pass for bypassing the heat-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具备: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温度调整盘管(21),其配置在供气风路(11)中的比热交换元件(2)靠下游侧的位置,并加热或冷却在比热交换元件(2)靠下游侧的供气风路(11)通过的空气;回流供气风路,其使室内空气回流到供气风路(11)中的比温度调整盘管(21)靠上游侧的中途位置;风路切换挡板,其切换供气风路(11)和回流供气风路,所述供气风路是取入外部空气的风路;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其检测外部空气的温度;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6),其检测向室外排出的室内空气的温度;以及控制部(31),其控制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温度调整盘管(21)及风路切换挡板的工作。

Description

热交换型换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所述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在向室外排出室内空气的排气流与向室内供给室外空气的供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
背景技术
在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中,存在如下设备:通过使来自室内的排气流与来自室外的供气流在全热交换元件交叉,从而在排气流与供气流之间进行温度及湿度的交换,之后,进一步利用设置于供气风路的温度调整设备调整供气流的温度。在这样的设备中,存在将具有温度调整盘管的其他设备设置在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供气导管上的分离型设备和在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内部具有温度调整盘管的一体型设备。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全热交换换气装置,所述全热交换换气装置在壳体的内部的从室外供给口起到室内供给口为止的室外空气供给通路的中途具备空调盘管。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428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具有温度调整盘管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中,例如在冬季的早晨进行换气及制热时,在屋外的气温及室内的气温均较低的情况下,即使利用全热交换元件在外部空气与室内回流空气之间进行温度交换,由于通过全热交换元件后的供气流的温度较低,因此,即便用温度调整盘管进行温度调节向室内的供气风也不上升到足够的温度的状态会持续,有可能会为了制热而花费时间,或者有可能会成为室内未被制热的状态。
同样地,在夏季,由于室内的温度与外部空气的温度差较小,所以通过温度调整盘管后的供气流的温度不变低,有可能会为了将室内温度冷却到目标温度而花费时间,或者有可能会成为室内未被制冷的状态。
另外,在早晨等时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运转中,由于可预想到在房间的人数没那么多,所以可认为取入新鲜的外部空气的需求不高。在这样的状况下,例如在冬季的情况下,在尽管室内还未被加热就通过换气取入温度较低的外部空气时,存在空气调节的效率较低这样的问题。
特别是,在利用由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和温度调整盘管构成的系统单独地进行换气和空气调节的情况下,即,在除了具备温度调整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以外不设置任何室内空调机的情况下,会显著地产生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具备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和温度调整盘管且能够高效地对向室内供给的空气进行温度调整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是具备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向室内供给室外的外部空气的供气风路及向室外排出室内空气的排气风路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具备热交换型换气装置,所述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具备:框体,所述框体在内部独立地形成有作为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内的供气风路的装置内供气风路和作为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内的排气风路的装置内排气风路;供气用送风机,所述供气用送风机设置于装置内供气风路;排气用送风机,所述排气用送风机设置于装置内排气风路;以及热交换元件,所述热交换元件设置在框体的内部,并在通过装置内供气风路的空气与通过装置内排气风路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具备:温度调整盘管,所述温度调整盘管配置在供气风路中的比热交换元件靠下游侧的位置,并加热或冷却在比热交换元件靠下游侧的供气风路通过的空气;回流供气风路,所述回流供气风路使室内空气回流到供气风路中的比温度调整盘管靠上游侧的中途位置;风路切换挡板,所述风路切换挡板切换供气风路和回流供气风路,所述供气风路是取入外部空气的风路;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所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检测外部空气的温度;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所述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检测向室外排出的室内空气的温度;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热交换型换气装置、温度调整盘管及风路切换挡板的工作。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具备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和温度调整盘管,可以发挥能够高效地对向室内供给的空气进行温度调整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简化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的控制相关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处理电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的运转时的风路的切换工作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的运转时的风路的切换工作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的运转时的风路的切换工作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的运转时的风路的切换工作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的运转时的风路的切换工作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简化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简化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此外,本发明不由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简化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的控制相关的功能结构的图。
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是具备向室内供给外部空气的供气风路11和向室外排出室内空气的排气风路12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所述外部空气是室外空气。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具有在框体1e的内部配置作为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元件2而成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所述框体1e具备取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吸入口1a、向室内供给外部空气的供气排出口1b、取入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吸入口1c及向屋外排出室内空气的排气排出口1d。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是在框体1e的内部具有热交换元件2的空调用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在隐蔽的状态下设置于天花板背面52。另外,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具备安装在框体1e的外部的控制部31和设置在室内53的遥控器32。在图1中,天花板51之上的区域是天花板背面52,天花板51之下的区域是室内53。
此外,在图1中,附图标记OA示出外部空气(Outdoor Air),附图标记SA示出供气(Supply Air),附图标记RA示出回流空气(Return Air),附图标记EA示出排气(ExhaustAir)。
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的供气风路11分为位于比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靠上游侧的位置且与室外连通的上游侧供气风路11a、作为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内的供气风路11的装置内供气风路11b以及位于比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靠下游侧的位置且与室内连通的下游侧供气风路11c这三个风路。
另外,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的排气风路12分为位于比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靠上游侧的位置且与室内连通的上游侧排气风路12a、作为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内的排气风路12的装置内排气风路12b以及位于比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靠下游侧的位置且与室外连通的下游侧排气风路12c这三个风路。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具备装置内供气风路11b和装置内排气风路12b,所述装置内供气风路11b是经由热交换元件2将外部空气吸入口1a与供气排出口1b连结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内的供气风路11,所述装置内排气风路12b是经由热交换元件2将室内空气吸入口1c与排气排出口1d连结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内的排气风路12。装置内供气风路11b和装置内排气风路12b成为相互独立的风路。
装置内供气风路11b是用于向室内供给外部空气OA的风路,具有形成于外部空气吸入口1a与热交换元件2之间的外部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1ba、形成于热交换元件2与供气排出口1b之间的外部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1bb以及形成于热交换元件2的内部的热交换元件供气风路11bc。
装置内排气风路12b是用于向室外排出作为室内空气的回流空气RA的风路,具有形成于室内空气吸入口1c与热交换元件2之间的室内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2ba、形成于热交换元件2与排气排出口1d之间的室内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2bb以及形成于热交换元件2的内部的热交换元件排气风路12bc。通过该结构,装置内供气风路11b与装置内排气风路12b在热交换元件2交叉。
外部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1bb和室内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2bb由热交换元件2分隔。外部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1ba和室内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2ba由热交换元件2分隔。外部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1ba和室内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2bb由平板状的分隔壁7划分。而且,室内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2ba和外部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1bb由分隔壁8分隔。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在装置内供气风路11b具备供气用送风机3,所述供气用送风机3生成从外部空气吸入口1a流向供气排出口1b的供气流的流动。另外,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在装置内排气风路12b具备排气用送风机4,所述排气用送风机4生成从室内空气吸入口1c流向排气排出口1d的排气流的流动。
供气用送风机3配置在外部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1bb内,并在内部具备用于驱动供气用送风机3的未图示的供气用电机。排气用送风机4配置在室内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2bb内,并在内部具备用于驱动排气用送风机4的未图示的排气用电机。供气用电机和排气用电机的旋转速度根据后述控制部31的控制而变化。
在外部空气吸入口1a连接有上游侧供气风路11a,所述上游侧供气风路11a由导管配管构成,是用于取入外部空气OA并使之向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流动的外部空气取入风路。在供气排出口1b连接有下游侧供气风路11c,所述下游侧供气风路11c由导管配管构成,是用于使供气流从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向室内流动的供气排出风路。在室内空气吸入口1c连接有上游侧排气风路12a,所述上游侧排气风路12a由导管配管构成,是用于取入室内空气并使之向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流动的室内空气吸入风路。在排气排出口1d连接有下游侧排气风路12c,所述下游侧排气风路12c由导管配管构成,是用于使排气流从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向屋外流动的排气排出风路。
在下游侧供气风路11c配置有设置在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的外部的温度调整盘管21。温度调整盘管21是能够加热或冷却在下游侧供气风路11c通过的供气流的热交换器。即,温度调整盘管21配置在供气风路中的比热交换元件2靠下游侧的位置,加热或冷却在比热交换元件2靠下游侧的供气风路通过的空气。利用控制部31与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联动地控制温度调整盘管21的运转,以使室内温度到达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的方式对通过下游侧供气风路11c的供气流的温度进行温度调整。即,温度调整盘管21在从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供给的供给空气通过温度调整盘管21时加热通过的供给空气。另外,温度调整盘管21在从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供给的供给空气通过温度调整盘管21时冷却通过的供给空气。
如上所述,在图1中,附图标记OA示出外部空气,附图标记SA示出供气,附图标记RA示出回流空气,附图标记EA示出排气。
外部空气OA从室外经由与建筑物的外部连通的上游侧供气风路11a,从外部空气吸入口1a流入外部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1ba并成为供气流。流入到外部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1ba中的供气流经由热交换元件2、外部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1bb、供气用送风机3、供气排出口1b、下游侧供气风路11c、温度调整盘管21及下游侧供气风路11c向室内吹出。
回流空气RA从室内经由与室内连通的上游侧排气风路12a,从室内空气吸入口1c流入室内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2ba并成为排气流。流入到室内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2ba中的排气流经由热交换元件2、室内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2bb、排气用送风机4及下游侧排气风路12c作为排气EA向室外吹出。
在室内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2ba配置有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所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检测在室内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2ba通过的空气的温度即外部空气的温度。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在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的电源为接通状态的期间以预先设定的既定的周期检测外部空气的温度,并将检测出的外部空气的温度的信息发送给后述的控制部31。
另外,在室内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2ba配置有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6,所述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6通过检测在室内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2ba通过的空气的温度即作为室内空气的回流空气的温度,从而检测室内温度。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6在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的电源为接通状态的期间以预先设定的周期检测室内空气的温度,并将检测出的室内空气的温度的信息发送给后述的控制部31。
另外,在构成外部空气取入风路的上游侧供气风路11a的中途连接有分支供气风路13,所述分支供气风路13由导管配管构成,并使上游侧供气风路11a与室内连通。即,在上游侧供气风路11a连接有分支供气风路13,所述分支供气风路13从供气风路11中的比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靠上游侧的上游侧供气风路11a的中途位置分支,并使上游侧供气风路11a与室内连通。
而且,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设置有风路切换挡板,所述风路切换挡板切换供气风路11和回流供气风路,所述供气风路11是取入外部空气的风路,所述回流供气风路是使室内空气回流到供气风路中的比温度调整盘管21靠上游侧的中途位置并使室内空气循环的风路。即,在上游侧供气风路11a的中途设置有第一风路切换挡板22,所述第一风路切换挡板22配置在供气风路中的比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靠上游侧的上游侧供气风路11a的中途位置,并切换第一风路和第二风路,所述第一风路是堵塞分支供气风路13并且将上游侧供气风路11a开放而取入外部空气的风路,所述第二风路是堵塞上游侧供气风路11a的上游侧并且使上游侧供气风路11a的比分支供气风路13靠下游侧的部分与分支供气风路13连通而使室内空气循环的风路。而且,第二风路是回流供气风路。
第一风路切换挡板22例如由在上游侧供气风路11a内部旋转的板构成,通过控制部31的控制,电机控制部23使电机24驱动,由此,能够使第一风路切换挡板22在上游侧供气风路11a内的方向变化,并对第一风路和第二风路进行切换。
控制部31具有作为工作控制部的功能和作为通信部的功能,所述工作控制部控制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温度调整盘管21及风路切换挡板的工作,所述通信部进行风路切换信号的发送及与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内的其他构成部的信息通信。控制部31基于用遥控器32受理并从遥控器32发送来的、指示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的工作的信息,或者基于预先设定在控制部31的指示工作的信息,对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的工作进行控制。控制部31基于用遥控器32受理并从遥控器32发送来的、指示温度调整盘管21的工作的信息,或者基于预先设定在控制部31的指示工作的信息,对温度调整盘管21的工作进行控制。另外,控制部31基于用遥控器32受理并从遥控器32发送来的、指示第一风路切换挡板22的工作的信息,或者基于预先设定在控制部31的指示工作的信息,对第一风路切换挡板22的工作进行控制。
控制部31在温度调整盘管21以加热空气的制热运转模式或冷却空气的制冷运转模式运转时,在利用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的外部空气的温度及利用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室内空气的温度满足既定的温度条件的情况下,实施将第一风路切换挡板22配置在从供气风路11切换为回流供气风路的位置的第一切换控制。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实施第一切换控制,从而使第一风路切换挡板22的方向从堵塞分支供气风路13并且开放上游侧供气风路11a的位置,变化为堵塞上游侧供气风路11a的上游侧并且使上游侧供气风路11a的比分支供气风路13靠下游侧的部分与分支供气风路13连通的位置。由此,风路从第一风路切换为第二风路。
即,控制部31在温度调整盘管21以制热运转模式运转且利用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的外部空气的温度为既定的第一温度阈值以下、利用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室内空气的温度为既定的第二温度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实施第一切换控制。既定的第一温度阈值是用于判定在温度调整盘管21以制热运转模式运转的情况下控制部31是否实施第一切换控制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的温度阈值。既定的第二温度阈值是用于判定在温度调整盘管21以制热运转模式运转的情况下控制部31是否实施第一切换控制的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6的温度阈值。
另外,控制部31在温度调整盘管21以制冷运转模式运转且利用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的外部空气的温度为既定的第三温度阈值以上、利用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室内空气的温度为既定的第四温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实施第一切换控制。既定的第三温度阈值是用于判定在温度调整盘管21以制冷运转模式运转的情况下控制部31是否实施第一切换控制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的温度阈值。既定的第四温度阈值是用于判定在温度调整盘管21以制冷运转模式运转的情况下控制部31是否实施第一切换控制的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6的温度阈值。
另外,控制部31在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后,在温度调整盘管21的设定温度与利用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室内空气的温度的温度差成为既定的温度差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实施使第一风路切换挡板22返回到从作为回流供气风路的分支供气风路13切换为供气风路11的位置的第二切换控制。既定的温度差阈值是用于判定在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后控制部31是否实施第二切换控制的、温度调整盘管21的设定温度与室内空气的温度的温度差的阈值。
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第三温度阈值、第四温度阈值及温度差阈值预先存储于控制部31。另外,用户能够通过操作遥控器32,从而将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第三温度阈值、第四温度阈值及温度差阈值设定为任意的值。
控制部31例如作为图3所示的硬件结构的处理电路而实现。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处理电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在利用图3所示的处理电路实现控制部31的情况下,通过使处理器101执行存储于存储器102的程序,从而实现控制部31。另外,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器及多个存储器协作而实现上述功能。另外,也可以是,将控制部31的功能中的一部分作为电子电路安装,并使用处理器101及存储器102实现其他部分。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同样地使处理器101执行存储于存储器102的程序,从而实现电机控制部23。另外,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器及多个存储器协作而实现电机控制部23的功能。另外,也可以是,将电机控制部23的功能中的一部分作为电子电路安装,并使用处理器101及存储器102实现其他部分。
作为主要的功能,遥控器32具有作为操作部的功能和作为通信部的功能,所述操作部受理设定操作,所述通信部在与控制部31之间进行通信并进行信息的收发。遥控器32受理关于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的工作等的各种控制的指令。遥控器32将从用户受理的各种指令发送给控制部31。另外,在由用户选择了温度调整盘管21的设定温度、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第三温度阈值、第四温度阈值及温度差阈值等的设定值时,遥控器32将选择的设定值发送给控制部31。即,用户能够通过操作遥控器32,从而将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第三温度阈值、第四温度阈值及温度差阈值设定为任意的值。
接着,说明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的运转时的利用第一风路切换挡板22进行的风路的切换工作。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的运转时的风路的切换工作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
首先,在将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的电源设为接通时,在步骤S10中,控制部31判定温度调整盘管21的当前的运转是否为制热运转。
例如在当前为冬季且温度调整盘管21的当前的运转为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0中为Yes的情况下,在步骤S20中,控制部31判定利用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的当前的外部空气的温度是否为0℃以下。该情况下的0℃是既定的第一温度阈值。
在当前的外部空气的温度为0℃以下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20中为Yes的情况下,在步骤S30中,控制部31判定利用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当前的室内空气的温度即室内温度是否为10℃以下。该情况下的10℃是既定的第二温度阈值。
在当前的室内温度为10℃以下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30中为Yes的情况下,在步骤S40中,控制部31将指示风路的切换的风路切换信号发送给第一风路切换挡板22并实施第一切换控制,从第一风路切换为第二风路。仅在被发送风路切换信号期间,第一风路切换挡板22以从第一风路切换为第二风路的方式使方向变化。
接着,在步骤S50中,控制部31判定温度调整盘管21的设定温度与利用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当前的室内空气的温度的温度差是否为3℃以下,即是否为(温度调整盘管21的设定温度-当前的室内温度≤3℃)。
在温度调整盘管21的设定温度与利用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当前的室内空气的温度的温度差不是3℃以下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50中为No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40。
在温度调整盘管21的设定温度与利用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当前的室内空气的温度的温度差为3℃以下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50中为Yes的情况下,在步骤S70中,控制部31停止风路切换信号的发送并实施第二切换控制,从第二风路切换为第一风路,并结束一系列的风路的切换工作。
另外,在步骤S20中为No的情况下及在步骤S30中为No的情况下,在步骤S70中,控制部31停止风路切换信号的发送并实施第二切换控制,从第二风路切换为第一风路,并结束一系列的风路的切换工作。
另一方面,在温度调整盘管21的当前的运转不是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0中为No的情况下,在步骤S60中,控制部31判定温度调整盘管21的当前的运转是否为制冷运转。
例如在当前为夏季且温度调整盘管21的当前的运转为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60中为Yes的情况下,在步骤S80中,控制部31判定利用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的当前的外部空气的温度是否为35℃以上。该情况下的35℃是既定的第三温度阈值。
在当前的外部空气的温度为35℃以上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80中为Yes的情况下,在步骤S90中,控制部31判定利用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当前的室内空气的温度即室内温度是否为30℃以上。该情况下的30℃是既定的第四温度阈值。
在当前的室内温度为30℃以上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90中为Yes的情况下,在步骤S100中,控制部31将风路切换信号发送给第一风路切换挡板22并实施第一切换控制,从第一风路切换为第二风路。
接着,在步骤S110中,控制部31判定温度调整盘管21的设定温度与利用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当前的室内空气的温度的温度差是否为3℃以下,即是否为(温度调整盘管21的设定温度-当前的室内温度≤3℃)。
在温度调整盘管21的设定温度与利用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当前的室内空气的温度的温度差不是3℃以下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10中为No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00。
在温度调整盘管21的设定温度与利用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当前的室内空气的温度的温度差为3℃以下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10中为Yes的情况下,在步骤S70中,控制部31停止风路切换信号的发送并实施第二切换控制,从第二风路切换为第一风路,并结束一系列的风路的切换工作。
另外,在步骤S80中为No的情况下及在步骤S90中为No的情况下,在步骤S70中,控制部31停止风路切换信号的发送并实施第二切换控制,从第二风路切换为第一风路,并结束一系列的风路的切换工作。
上述本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在温度调整盘管21以制热运转模式或制冷运转模式运转时,在利用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的外部空气的温度及利用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室内空气的温度满足既定的温度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31自动地实施将第一风路切换挡板22配置在从供气风路11切换为回流供气风路的位置的第一切换控制。因此,能够自动地从作为取入外部空气的风路的供气风路11切换为回流供气风路,能够将室内空气而不是外部空气取入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所述回流供气风路是使室内空气回流到供气风路中的比温度调整盘管21靠上游侧的中途位置并使室内空气循环的风路。由此,与将外部空气取入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的情况相比,能够迅速地对供给到室内的空气的温度进行温度调整,能够使室内的温度迅速地上升。
对于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而言,例如即使在冬季的早晨等时外部空气温度和室内温度均较低且通过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的空气的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与将外部空气取入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的情况相比,也能够迅速地加热供给到室内的空气的温度,能够使室内的温度迅速上升。
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仅用兼具换气功能和温度调整功能的设备来实现室内的空气调节。通过使用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从而减少设置的设备及导管配管这样的材料,另外,即使在为了降低使用的电力而谋求空调系统的简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舒适的室内环境。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2中,说明在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后经过既定的时间的情况下控制部31实施第二切换控制的情况。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的运转时的风路的切换工作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图5所示的流程图在代替步骤S50而实施步骤S210、代替步骤S110而实施步骤S220这一点与图4所示的流程图不同。
在步骤S210中,控制部31判定在实施步骤S40中的第一切换控制后是否经过30分钟,即在开始风路切换信号的发送后是否经过30分钟。
在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后没有经过30分钟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210中为No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40,并继续进行第一切换控制。另外,在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后经过30分钟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210中为Yes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70。
在步骤S220中,控制部31判定在实施步骤S100中的第一切换控制后是否经过30分钟,即在开始风路切换信号的发送后是否经过30分钟。
在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后没有经过30分钟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220中为No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00,并继续进行第一切换控制。另外,在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后经过30分钟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220中为Yes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70。
在进行上述流程的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3中,说明控制部31具有时刻功能且控制部基于当前的时刻和既定的时刻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和第二切换控制的情况。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的运转时的风路的切换工作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图6所示的流程图在代替步骤S20及步骤S30而实施步骤S310、代替步骤S50而实施步骤S320、代替步骤S80及步骤S90而实施步骤S330、代替步骤S110而实施步骤S340这一点与图4所示的流程图不同。
在步骤S310中,控制部31判定当前的时刻是否经过了上午6时。在当前的时刻没有经过上午6时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310中为No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310。另外,在当前的时刻经过了上午6时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310中为Yes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40。
在步骤S320中,控制部31判定当前的时刻是否经过了上午8时。在当前的时刻没有经过上午8时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320中为No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40。另外,在当前的时刻经过了上午8时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320中为Yes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70。
在步骤S330中,控制部31判定当前的时刻是否经过了上午6时。在当前的时刻没有经过上午6时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330中为No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330。另外,在当前的时刻经过了上午6时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330中为Yes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00。
在步骤S340中,控制部31判定当前的时刻是否经过了上午8时。在当前的时刻没有经过上午8时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340中为No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00。另外,在当前的时刻经过了上午8时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340中为Yes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70。
即,在本实施方式3中,控制部31在当前的时刻为既定的时刻之前且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正在运转的情况下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在当前的时刻经过了既定的时刻的情况下实施第二切换控制。
在进行上述流程的控制的情况下,控制部31基于当前的时刻自动地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及第二切换控制并切换风路。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的效果。这样的风路的控制适合用于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利用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的例如办公室及学校这样的场所。通过上述风路的控制,在早晨时等室内的换气的必要性较小且温度调整的需求较高时,能够与用户的要求相匹配地使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的作用从换气装置的作用变化为室内空调机的作用。上述风路的控制特别是在室内没有配置其他室内空调机的情况下能够用一台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承担换气装置的作用和室内空调机的作用这两种任务,这是有用的。
实施方式4.
在本实施方式4中,说明控制部31在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后使供气用送风机3的风量比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前增加的情况。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的运转时的风路的切换工作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图7所示的流程图在实施步骤S410、步骤S420及步骤S430这一点与图4所示的流程图不同。
在步骤S410中,控制部31在实施步骤S40中的第一切换控制后进行如下控制:使供气用送风机3的风量比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前增加并设为最大档位(notch)。
在步骤S430中,控制部31在实施步骤S100中的第一切换控制后进行如下控制:使供气用送风机3的风量比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前增加并设为最大档位。
在步骤S420中,控制部31进行如下控制:使在步骤S410及步骤S430中增加后的供气用送风机3的风量返回到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前的状态。
通过进行上述流程的控制,从而能够在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后自动地使供气用送风机3的风量比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前增加,能够更迅速地进行室内空气的温度调整。
实施方式5.
在本实施方式5中,说明控制部31针对排气用送风机4的风量在从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后起到实施第二切换控制为止的期间切换为使排气用送风机4停止的控制、使排气用送风机4的风量比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前降低的控制及使排气用送风机4的风量继续为与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前相同的状态的控制中的任意的控制的情况。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的运转时的风路的切换工作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图8所示的流程图在实施步骤S510、步骤S520及步骤S530这一点与图4所示的流程图不同。
在步骤S510及步骤S530中,控制部31在实施步骤S40中的第一切换控制后,按照从遥控器32发送的风量指示信息,切换为使排气用送风机4停止的控制、使排气用送风机4的风量比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前降低的控制及使排气用送风机4的风量继续为与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前相同的状态的控制中的任意的控制并实施。另外,排气用送风机4的风量的控制能够在任意的定时变更。
在步骤S520中,控制部31进行如下控制:使在步骤S510及步骤S520中变更后的排气用送风机4的风量返回到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前的状态。
通过进行上述流程的控制,从而能够在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后将排气用送风机4的风量变更为任意的风量,能够在减小风量的情况下更迅速地进行室内空气的温度调整。
另外,控制部31也能够针对排气用送风机4的风量在从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后起到实施第二切换控制为止的期间实施使排气用送风机停止的控制、使排气用送风机的风量比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前降低的控制及使排气用送风机的风量继续为与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前相同的状态的控制中的预先决定并设定于控制部31的任一种控制。
通过进行上述控制,从而能够在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后将排气用送风机4的风量变更为任意的风量,能够在减小风量的情况下更迅速地进行室内空气的温度调整。
实施方式6.
图9是简化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200的结构的示意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200在温度调整盘管25被组入到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内部的热交换元件2的下游侧这一点与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不同。
在温度调整盘管25被组入到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内部的热交换元件2的下游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5所示的控制,能够得到与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同样的效果。另外,通过将温度调整盘管25预先组入到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的内部,从而使得构成下游侧供气风路11c的导管配管的配设变容易。
实施方式7.
图10是简化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300的结构的示意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300在代替第一风路切换挡板22而将第二风路切换挡板26设置在分隔壁8的一部分的位置这一点与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不同。与第一风路切换挡板22同样地,第二风路切换挡板26是切换供气风路和回流供气风路的风路切换挡板,所述供气风路是取入外部空气的风路,所述回流供气风路使室内空气回流到供气风路中的比温度调整盘管靠上游侧的中途位置。
在分隔壁8形成有旁通开口8a,所述旁通开口8a使外部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1bb内的成为供气用送风机3的上游的区域与室内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2ba连通。另外,在外部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1bb配置有第二风路切换挡板26,所述第二风路切换挡板26是开闭旁通开口8a的开闭部。以使在室内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2ba中流动的排气流的至少一部分流动到外部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1bb为目的,旁通开口8a设置在外部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1bb与室内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2ba之间。
在利用第二风路切换挡板26关闭旁通开口8a的情况下,成为外部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1bb与室内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2ba独立的状态,不会产生从室内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2ba向外部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1bb的排气流的旁通流。
另一方面,通过将第二风路切换挡板26设为全开,从而成为室内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2ba与外部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1bb经由旁通开口8a连通的状态,并且能够将在外部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1bb中与热交换元件2相邻的区域、即外部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1bb中的热交换元件2与供气用送风机3之间封闭。由此,从室内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2ba通过旁通开口8a的排气流的旁通流在外部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1bb中流动。而且,供气风路11中的比第二风路切换挡板26靠上游侧的空气流不向比第二风路切换挡板26靠下游侧的位置流动。
即,第二风路切换挡板26是切换第三风路和第四风路的、配置在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内的供气风路中的比热交换元件靠下游侧的位置的风路切换挡板,所述第三风路是将装置内供气风路中的比热交换元件靠下游侧的部分与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内的排气风路中的比热交换元件靠上游侧的部分分隔、并且将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内的供气风路中的比热交换元件靠下游侧的部分开放而取入外部空气的风路,所述第四风路是将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内的供气风路中的比热交换元件靠上游侧的部分堵塞并且使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内的供气风路中的比热交换元件靠下游侧的部分与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内的排气风路中的比热交换元件靠上游侧的部分连通而使室内空气循环的风路。而且,第二风路是回流供气风路。
对于按上述方式代替第一风路切换挡板22而具备第二风路切换挡板26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300而言,能够得到与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0同样的效果。另外,在热交换型换气系统300中,也能够应用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6示出的技术。此外,在热交换型换气系统300的情况下,虽然旁通流不通过热交换元件2,但由于旁通流不是外部空气而是室内空气,因此,与将外部空气取入热交换型换气系统300的情况相比,能够迅速地加热向室内供给的空气的温度,能够使室内的温度迅速上升。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示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例,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技术彼此组合,既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技术与其他公知的技术组合,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范围省略、变更结构的一部分。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a外部空气吸入口,1b供气排出口,1c室内空气吸入口,1d排气排出口,1e框体,2热交换元件,3供气用送风机,4排气用送风机,5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6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7、8分隔壁,8a旁通开口,11供气风路,11a上游侧供气风路,11b装置内供气风路,11ba外部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1bb外部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1bc热交换元件供气风路,11c下游侧供气风路,12排气风路,12a上游侧排气风路,12b装置内排气风路,12ba室内空气热交换前风路,12bb室内空气热交换后风路,12bc热交换元件排气风路,12c下游侧排气风路,13分支供气风路,21、25温度调整盘管,22第一风路切换挡板,23电机控制部,24电机,26第二风路切换挡板,31控制部,32遥控器,51天花板,52天花板背面,53室内,100、200、300热交换型换气系统,101处理器,102存储器。

Claims (15)

1.一种热交换型换气系统,所述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具备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向室内供给室外的外部空气的供气风路及向室外排出室内空气的排气风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具备的所述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具备:
框体,所述框体在内部独立地形成有作为所述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内的所述供气风路的装置内供气风路和作为所述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内的所述排气风路的装置内排气风路;
供气用送风机,所述供气用送风机设置于所述装置内供气风路;
排气用送风机,所述排气用送风机设置于所述装置内排气风路;以及
热交换元件,所述热交换元件设置在所述框体的内部,并在通过所述装置内供气风路的空气与通过所述装置内排气风路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所述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具备:
温度调整盘管,所述温度调整盘管配置在所述供气风路中的比所述热交换元件靠下游侧的位置,并加热或冷却在比所述热交换元件靠下游侧的所述供气风路通过的空气;
回流供气风路,所述回流供气风路使所述室内空气回流到所述供气风路中的比所述温度调整盘管靠上游侧的中途位置;
风路切换挡板,所述风路切换挡板切换所述供气风路和所述回流供气风路,所述供气风路是取入外部空气的风路;
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所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外部空气的温度;
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所述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检测向所述室外排出的所述室内空气的温度;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热交换型换气装置、所述温度调整盘管及所述风路切换挡板的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温度调整盘管为加热空气的制热运转模式及冷却空气的制冷运转模式中的一方且利用所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外部空气的温度及利用所述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室内空气的温度满足既定的温度条件的情况下,实施将所述风路切换挡板配置在从所述供气风路切换为所述回流供气风路的位置的第一切换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温度调整盘管为加热空气的制热运转模式且利用所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外部空气的温度为既定的第一温度阈值以下、利用所述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室内空气的温度为既定的第二温度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实施所述第一切换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温度调整盘管为制冷运转模式且利用所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外部空气的温度为既定的第三温度阈值以上、利用所述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室内空气的温度为既定的第四温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实施所述第一切换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实施第一切换控制后,在所述温度调整盘管的设定温度与利用所述回流空气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室内空气的温度的温度差成为既定的温度差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实施使所述风路切换挡板返回到从所述回流供气风路切换为所述供气风路的位置的第二切换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实施所述第一切换控制后经过既定的时间的情况下,实施使所述风路切换挡板返回到从所述回流供气风路切换为所述供气风路的位置的第二切换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温度调整盘管为制热运转模式及制冷运转模式中的一方的情况下,基于当前的时刻和既定的时刻,实施将所述风路切换挡板配置在从所述供气风路切换为所述回流供气风路的位置的第一切换控制和使所述风路切换挡板返回到从所述回流供气风路切换为所述供气风路的位置的第二切换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热交换型换气系统正在运转的情况下实施所述第一切换控制,在当前的时刻经过所述既定的时刻的情况下实施所述第二切换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实施所述第一切换控制后使所述供气用送风机的风量增加。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针对所述排气用送风机,在从实施所述第一切换控制后起到实施所述第二切换控制为止的期间,能够切换为使所述排气用送风机停止的控制、使所述排气用送风机的风量比实施所述第一切换控制前降低的控制及使所述排气用送风机的风量继续为与实施所述第一切换控制前相同的状态的控制中的任意的控制并实施。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针对所述排气用送风机,在从实施所述第一切换控制后起到实施所述第二切换控制为止的期间,实施使所述排气用送风机停止的控制、使所述排气用送风机的风量比实施所述第一切换控制前降低的控制及使所述排气用送风机的风量继续为与实施所述第一切换控制前相同的状态的控制中的预先决定的任一个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调整盘管配置在所述装置内供气风路中的比所述热交换元件靠下游侧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调整盘管配置在比所述装置内供气风路靠下游侧的下游侧供气风路的中途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具有分支供气风路,所述分支供气风路从所述供气风路中的比所述热交换型换气装置靠上游侧的上游侧供气风路的中途位置分支,并使所述上游侧供气风路与室内连通,
所述风路切换挡板是切换第一风路和第二风路的、配置在所述供气风路中的比所述热交换型换气装置靠上游侧的上游侧供气风路的中途位置的第一风路切换挡板,所述第一风路是堵塞所述分支供气风路并且将所述上游侧供气风路开放而取入外部空气的风路,所述第二风路是堵塞所述上游侧供气风路的上游侧并且使所述上游侧供气风路的比所述分支供气风路靠下游侧的部分与所述分支供气风路连通而使室内空气循环的风路,
所述第二风路是所述回流供气风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路切换挡板是切换第三风路和第四风路的、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内的所述供气风路中的比所述热交换元件靠下游侧的位置的第二风路切换挡板,所述第三风路是将所述装置内供气风路中的比所述热交换元件靠下游侧的部分与所述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内的所述排气风路中的比所述热交换元件靠上游侧的部分分隔、并且将所述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内的所述供气风路中的比所述热交换元件靠下游侧的部分开放而取入外部空气的风路,所述第四风路是将所述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内的所述供气风路中的比所述热交换元件靠上游侧的部分堵塞并且使所述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内的所述供气风路中的比所述热交换元件靠下游侧的部分与所述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内的所述排气风路中的比所述热交换元件靠上游侧的部分连通而使室内空气循环的风路,
所述第四风路是所述回流供气风路。
CN201780094238.7A 2017-09-22 2017-09-22 热交换型换气系统 Withdrawn CN1110948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34337 WO2019058517A1 (ja) 2017-09-22 2017-09-22 熱交換型換気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4860A true CN111094860A (zh) 2020-05-01

Family

ID=65809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4238.7A Withdrawn CN111094860A (zh) 2017-09-22 2017-09-22 热交换型换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78645A1 (zh)
EP (1) EP3686501B1 (zh)
JP (1) JP6833050B2 (zh)
CN (1) CN111094860A (zh)
WO (1) WO201905851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4308A (zh) * 2021-11-19 2022-03-25 广东伊斐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热补偿分体式全热交换新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87063B2 (ja) * 2018-07-11 2020-04-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換気システム
JP6753486B1 (ja) * 2019-05-10 2020-09-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EP4036486A1 (en) * 2021-01-29 2022-08-03 Daikin Industries, Ltd. Integrated hvac system for a building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01726A (en) * 1981-06-17 1983-01-19 Tri Mark Metal Corp Recirculating air heater
EP1132690A1 (de) * 2000-03-09 2001-09-12 KRANTZ-TKT GmbH Vorrichtung zur Temperierung und/oder Belüftung eines Raumes
JP2002206778A (ja) * 2001-01-12 2002-07-26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2531303Y (zh) * 2001-03-30 2003-01-1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换气装置
JP2005164113A (ja) * 2003-12-02 2005-06-23 Max Co Ltd 換気装置
JP2006292300A (ja) * 2005-04-12 2006-10-26 Hiromi Komine 外気導入型空調機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EP2116786A1 (en) * 2007-02-23 2009-11-11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ing and ventilating device
JP2011052904A (ja) * 2009-09-02 2011-03-17 Sharp Corp 換気システム
CN102661621A (zh) * 2005-12-14 2012-09-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47890A1 (de) * 1980-12-19 1982-07-29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Gmbh, 2000 Hamburg "vorrichtung zum belueften und heizen von innenraeumen"
JPH0842893A (ja) 1994-07-29 1996-02-16 Daikin Ind Ltd 全熱交換換気装置
JP4796234B2 (ja) * 2000-04-19 2011-10-19 株式会社ハーマン 換気装置
US20050087616A1 (en) * 2003-10-17 2005-04-28 Attridge Russell G. Thermal balanc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JP4042688B2 (ja) * 2003-12-16 2008-02-0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浴室空調装置
JP4565936B2 (ja) * 2004-09-03 2010-10-2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20060130502A1 (en) * 2004-12-16 2006-06-22 Wruck Richard A Virtual controller for mixed air low temperature protection of HVAC systems
KR100907603B1 (ko) * 2007-11-09 2009-07-14 지에스칼텍스 주식회사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및 에너지 절감형 공조시스템
CN105765311B (zh) * 2013-11-26 2019-03-0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供排型换气装置
WO2015173909A1 (ja) * 2014-05-14 2015-1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外気処理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01726A (en) * 1981-06-17 1983-01-19 Tri Mark Metal Corp Recirculating air heater
EP1132690A1 (de) * 2000-03-09 2001-09-12 KRANTZ-TKT GmbH Vorrichtung zur Temperierung und/oder Belüftung eines Raumes
JP2002206778A (ja) * 2001-01-12 2002-07-26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2531303Y (zh) * 2001-03-30 2003-01-1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换气装置
JP2005164113A (ja) * 2003-12-02 2005-06-23 Max Co Ltd 換気装置
JP2006292300A (ja) * 2005-04-12 2006-10-26 Hiromi Komine 外気導入型空調機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CN102661621A (zh) * 2005-12-14 2012-09-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EP2116786A1 (en) * 2007-02-23 2009-11-11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ing and ventilating device
JP2011052904A (ja) * 2009-09-02 2011-03-17 Sharp Corp 換気システ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4308A (zh) * 2021-11-19 2022-03-25 广东伊斐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热补偿分体式全热交换新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234308B (zh) * 2021-11-19 2023-04-07 广东伊斐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热补偿分体式全热交换新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058517A1 (ja) 2019-12-19
EP3686501B1 (en) 2023-03-01
EP3686501A4 (en) 2020-08-26
US20200378645A1 (en) 2020-12-03
EP3686501A1 (en) 2020-07-29
JP6833050B2 (ja) 2021-02-24
WO2019058517A1 (ja) 2019-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3686B (zh)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CN111094860A (zh) 热交换型换气系统
CN106679079A (zh)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WO2019008694A1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US11300316B2 (en) Air blowing device and indoor air conveying system using same
WO2010116824A1 (ja) 熱交換換気装置
CN111630324A (zh) 空调系统及换气装置
JP2001304645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4579810B2 (ja)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AU2004230976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015206570A (ja) 換気装置及び換気空調システム
GB2244148A (en) Ventilation system
JP3622754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H0612347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4293849A (ja) 屋内の空気流通システム
JP3306010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JP7251086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US6694769B2 (en) Ventilation and air heating treatment installation in a building comprising several housing units
JP2001108271A (ja) 換気装置、それを用いた空調換気システム及び建物
JPH08200782A (ja) 換気空調装置
JP4425695B2 (ja) 換気空調装置
JPH09287803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装置
JP3919046B2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温水回路
JP2012193915A (ja) 天井埋込型浴室空気調和機
JPH0719526A (ja) 室内における全空調システムとその換気、空調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