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9526A - 一种换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9526A
CN110319526A CN201810267777.2A CN201810267777A CN110319526A CN 110319526 A CN110319526 A CN 110319526A CN 201810267777 A CN201810267777 A CN 201810267777A CN 110319526 A CN110319526 A CN 110319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etection
access
supply
enviro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677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9526B (zh
Inventor
王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6777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95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9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9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9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95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其包括:排气送风通路,其用于从第一环境向第二环境排出空气;供气送风通路,其用于从第二环境向第一环境导入空气;检测用通路,其独立于所述供气送风通路,用于从所述第二环境导入空气;检测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检测用通路中,用于对所述第二环境中的空气中所含的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交叉部,其用于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和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同时,其用于所述检测用通路中流动的空气和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量交换;检测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检测用通路中,且位于所述交叉部的下游一侧。

Description

一种换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换气装置,已知将检测装置设置在新风口,将室外空气中所含的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并将其表示出来,或通过检测装置的检测值来控制换气装置。
具体而言,中国专利CN206803415U公开了一种换气装置,如图10所示,该换气装置包括:壳体13;壳体上设置有吸入外气的新风口17;壳体上设置有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的排风口2;壳体上设置有吸入室内空气的回风口9;壳体上设置有将外气排出室内的进风口8;新风口设置有用于检测室外空气中所含的监测对象物的检测装置16。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的换气装置,由于检测装置有使用范围,在空气质量严峻的环境,比如室外空气温度为-10℃以下或50℃以上,或湿度为95%以上时,通过检测装置的检测值的精度有可能不准确,从而导致表示的值与实际相异,这可能让使用者产生误解,也会因为精度不准确,无法根据检测装置的检测值控制检测装置,这是目前换气装置进行空气检测时遇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目的是即使在空气质量严峻的条件中使用,也能够确保检测装置的检测值的精度。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其包括:排气送风通路,其用于从第一环境向第二环境排出空气;供气送风通路,其用于从第二环境向第一环境导入空气;检测用通路,其独立于所述供气送风通路,用于从所述第二环境导入空气;检测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检测用通路中,用于将所述第二环境中的空气中所含的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交叉部,其用于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和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同时,其用于所述检测用通路中流动的空气和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量交换;所述检测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检测用通路中,且所述交叉部的下游一侧。从而实现预期的目的。
(三)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第二环境的空气从检测用进风口导入后通过检测热交换通路时,与排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第一环境的空气进行温度,或湿度,或温湿度交换,使第二环境的空气达到所设定的温湿度范围内,从而可以确保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现有技术的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现有技术】
2-排风口;8-进风口;9-回风口;13-壳体;16-检测装置;17-新风口。
【本发明】
A-第一环境;B-第二环境;
11-新风口;12-新风风路;13-供气热交换风路;14-送风风路;15-送风口;16-供气用风扇;17-净化装置;
21-回风口;22-回风风路;23-排气热交换风路;24-排风风路;25-排风口;26-排气用风扇;
31-检测用进风口;32-检测用进风风路;33-检测用热交换风路;34-检测用排风风路;35-检测用排风口;36-检测装置;37-检测用风扇;
4-交叉部;41-主要交叉部;42-辅助交叉部;
5-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换气装置,包括:排气送风通路,其用于从第一环境A向第二环境B排出空气;供气送风通路,其用于从第二环境B向第一环境A导入空气;检测用通路,其独立于所述供气送风通路,用于从所述第二环境B导入空气;检测装置36,其设置在检测用通路中,用于将所述第二环境B中的空气中所含的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交叉部4,其用于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和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同时,其用于所述检测用通路中流动的空气和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量交换;所述检测装置36,其设置在所述检测用通路中,且位于所述交叉部4的下游一侧。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结构,第二环境B的空气从检测用进风口31导入后通过检测热交换通路时,与排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第一环境A的空气进行温度,或湿度,或温湿度交换,使导入的第二环境B的空气达到所设定的温湿度范围内,从而可以确保检测装置36的检测精度。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换气装置,包括:排气送风通路,其用于从第一环境A向第二环境B排出空气;供气送风通路,其用于从第二环境B向第一环境A导入空气;检测装置36,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用于将所述第二环境B中的空气中所含的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净化装置17,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用于将所述第二环境B中的空气中所含的去除对象物进行去除;交叉部4,其用于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和排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量交换;检测装置36,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且位于所述交叉部4的下游一侧;净化装置17,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且位于所述检测装置36的下游一侧。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不需要另外设置检测用通路,可以活用供气送风通路,结构变得更加简约。
在本发明的换气装置中,所述检测用通路包括:检测用进风口31、检测用排风口35;所述第二环境B的空气从所述检测用进风口31向所述检测用通路中导入;所述检测用通路中的空气从所述检测用排风口35排出;所述检测用排风口35连通所述排气送风通路。
所述排气送风通路包括:排气用风扇26,其用于形成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其设置在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且位于所述检测用排风口35的下游一侧。
通过上述结构,排气用风扇26将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从而不需要在检测用通路中另外设置风扇。
本发明的换气装置,包括:供气用风扇16,其用于形成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检测用进风口31连通供气送风通路;所述供气用风扇16,其设置在供气送风通路中,且位于所述检测用进风口31的上游一侧。
通过上述结构,供气用风扇16将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从而不需要在检测用通路中另外设置风扇。
本发明的换气装置,包括:供气用风扇16,其用于形成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其形成所述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
通过上述结构,供气用风扇16将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从而不需要在检测用通路中另外设置风扇。
本发明的换气装置中,所述检测用通路包括:检测用进风口31、检测用排风口35;所述第二环境B的空气从所述检测用进风口31向所述检测用通路中导入;所述检测用通路中的空气从所述检测用排风口35排出;所述检测用排风口35,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所述供气用风扇16,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且位于所述检测用排风口35的下游一侧。
通过上述结构,供气用风扇16将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从而不需要在检测用通路中另外设置风扇。
本发明的换气装置中,所述检测用通路包括:检测用进风口31、检测用排风口35,所述第二环境B的空气从所述检测用进风口31向所述检测用通路中导入;所述检测用通路中的空气从所述检测用排风口35排出;所述检测用进风口31,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所述供气用风扇16,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且位于所述检测用进风口31的上游一侧。
通过上述结构,供气用风扇16将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从而不需要在检测用通路中另外设置风扇。
本发明的换气装置中,所述供气送风通路包括:净化装置17;其用于将所述第二环境B中的空气中所含的去除对象物进行去除。
通过上述结构,第二环境B的空气进入主要交叉部41之前,由于去除对象物将被净化装置17去除,不会堆积在主要交叉部41,从而确保交叉部4的性能。
本发明的换气装置中,所述检测用通路包括:检测用进风口31、检测用排风口35,所述第二环境B的空气从所述检测用进风口31向所述检测用通路中导入;所述检测用通路中的空气从所述检测用排风口35排出。所述检测用进风口31,其设置在供气送风通路中;所述净化装置17,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位于所述检测用进风口31的下游一侧。
通过上述结构,第二环境B的空气进入主要交叉部41之前,由于去除对象物将被净化装置17去除,不会堆积在主要交叉部41,从而确保交叉部4的性能。
本发明的换气装置中,所述检测装置36至少包含颗粒传感器、CO2传感器、TVOC传感器、异味传感器、CO传感器中的一种。所述第二环境B为室外,所述第一环境A为室内。所述第二环境B是指:温度为-10℃以下的环境、或温度为50℃以上的环境、或湿度为95%以上的环境。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参照图1所示。换气装置包括:供气送风通路、排气送风通路、检测用通路;换气装置,其用于在第一环境A和第二环境B之间进行空气交换。例如,设定第一环境A为温度是14℃~27℃、湿度是30%~80%的室内,设定第二环境B为温度是-10℃或50℃以上、湿度是95%以上的室外。
换气装置包括:安装在第一环境A的壳体5;壳体5上设置新风口11、送风口15、回风口21、排风口25;壳体5内部设置交叉部4。
新风口11是连通第二环境B、从第二环境B向壳体5内部导入空气的开口。
送风口15是连通第一环境A、从壳体5内部向第一环境A排出空气的开口。
回风口21是连通第一环境A、从第一环境A向壳体5内部导入空气的开口。
排风口25是连通第二环境B,从壳体5内部向第二环境B排出空气的开口。
交叉部4设置在壳体5内部,包括:主要交叉部41和辅助交叉部42。
主要交叉部41是在下述供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和下述排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量交换的部分。
辅助交叉部42是在下述检测用通路中流动的空气和下述排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量交换的部分。
在此提到的热量交换,具体至少包含温度交换、湿度交换、温湿度交换中的一种。
供气送风通路是新风口11至送风口15的风路,由新风风路12、供气热交换风路13、送风风路14所构成。供气送风通路包括:供气用风扇16,其设置在供气送风通路中,且形成供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
新风风路12是新风口11至主要交叉部41的风路。
供气热交换风路13是供气送风通路中的进行热量交换的部分。
送风风路14是主要交叉部41至送风口15的风路。
排气送风通路是回风口21至排风口25的风路,由回风风路22、排气热交换风路23、排风风路24所构成。排气送风通路包括:排气用风扇26,其设置在排气送风通路中,且形成排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
回风风路22是回风口21至主要交叉部41的风路。
排气热交换风路23是排气送风通路中的进行热量交换的部分。
排风风路24是主要交叉部41至排风口25的风路。
检测用通路是独立于供气送风通路的通路,检测用通路包括:检测用进风口31、检测用排风口35;检测用进风口31连通第二环境B,向检测用通路中导入第二环境B的空气;检测用排风口35排出检测用通路中的空气。
检测用通路由检测用进风风路32、检测用热交换风路33、检测用排风风路34所构成。
检测用通路中包括检测装置36。
检测用进风风路32是检测用进风口31至辅助交叉部42的风路。
检测用热交换风路33是检测用通路中的进行热量交换的部分。
检测用排风风路34是辅助交叉部42至检测用排风口35的风路。
检测装置36设置在检测用进风风路32中,即设置在检测用通路中,位于辅助交叉部42的下游一侧。
检测装置36对从检测用进风口31导入的第二环境B中的空气中所含的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
检测装置36至少包含一种传感器,例如,颗粒传感器、CO2传感器、TVOC传感器、异味传感器、CO传感器中的一种。
通过上述结构,第二环境B的空气从检测用进风口31导入后通过检测用热交换风路33时,与排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第一环境A的空气进行温度,或湿度,或温湿度交换,使第二环境B的空气达到所设定的温度,或湿度,或温湿度范围内,从而可以确保检测装置36的检测精度。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具有多种实现形式,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检测用排风口35设置在排风风路24中。检测用进风口31设置在新风风路12中。在其他实现形式中,检测用进风口31也可以设置在壳体5上,直接导入第二环境B的空气。排气用风扇26设置在排风风路24中,且位于排风风路24中的检测用排风口35的下游一侧的位置,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和排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供气用风扇16设置在送风风路14中,形成供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
通过上述结构,排气用风扇26将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从而不需要在检测用通路中另外设置风扇。
如图2所示,检测用排风口35设置在排风风路24中。在其他实现形式中,检测用排风口35也可以设置在壳体5上,直接排出检测用通路中的空气。检测用进风口31设置在新风风路12中。排气用风扇26设置在回风风路22中,形成排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供气用风扇16设置在新风风路12中,且位于新风风路12中的检测用进风口31的上游一侧的位置,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和供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
通过上述结构,供气用风扇16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从而不需要在检测用通路中另外设置风扇。
如图3所示,检测用排风口35设置在排风风路24中。检测用进风口31设置在新风风路12中。排气用风扇26设置在排风风路24中,且位于排风风路24中的检测用排风口35的下游一侧的位置,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和排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供气用风扇16设置在新风风路12中,且位于新风风路12中的检测用进风口31的上游一侧的位置,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和供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
通过上述结构,供气用风扇16及排气用风扇26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从而不需要在检测用通路中另外设置风扇。
如图4所示,检测用排风口35设置在排风风路24中。在其他实现形式中,检测用排风口35也可以设置在壳体5上,直接向第二环境B排出检测用通路中的空气。检测用进风口31设置在新风风路12中。在其他实现形式中,检测用进风口31也可以设置在壳体5上,直接导入第二环境B的空气。排气用风扇26设置在回风风路22中,形成排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供气用风扇16设置在送风风路14中,形成供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检测用通路中还设置有检测用风扇37,用于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通过上述结构,可以独立控制检测用通路中流动的空气流量。
如图5所示,检测用排风口35设置在送风风路14中。检测用进风口31设置在新风风路12中。在其他实现形式中,检测用进风口31也可以设置在壳体5上,直接导入第二环境B的空气。排气用风扇26设置在排风风路24中,形成排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供气用风扇16设置在送风风路14中,且位于送风风路14中的检测用排风口35的下游一侧的位置,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和供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
通过上述结构,供气用风扇16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从而不需要在检测用通路中另外设置风扇。
如图6所示,检测用排风口35设置在送风风路14中。在其他实现形式中,检测用排风口35也可以设置在壳体5上,直接向第一环境A排出检测用通路中的空气。检测用进风口31设置在新风风路12中。排气用风扇26设置在回风风路22中,形成排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供气用风扇16设置在新风风路12中,且位于新风风路12中的检测用进风口31的上游一侧的位置,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和供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
通过上述结构,供气用风扇16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从而不需要在检测用通路中另外设置风扇。
如图7所示,检测用排风口35设置在送风风路14中。在其他实现形式中,检测用排风口35也可以设置在壳体5上,直接向第一环境A排出检测用通路中的空气。检测用进风口31设置在新风风路12中。排气用风扇26设置在排风风路24中,形成排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供气用风扇16其设置在新风风路12中,且位于新风风路12中的检测用进风口31的上游一侧的位置,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和供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
通过上述结构,供气用风扇16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从而不需要在检测用通路中另外设置风扇。
如图8所示,检测用排风口35设置在送风风路14中。检测用进风口31设置在新风风路12中。在其他实现形式中,检测用进风口31也可以设置在壳体5上,直接导入第二环境B的空气。排气用风扇26设置在回风风路22中,形成排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供气用风扇16设置在新风风路12中,且位于新风风路12中的检测用进风口31的上游一侧的位置,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和供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
通过上述结构,供气用风扇16形成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从而不需要在检测用通路中另外设置风扇。
在图1至图8的实现形式中,检测用进风口31设置在新风风路12中。
新风风路12包括:对第二环境B中的空气中所含的去除对象物进行去除的净化装置17;净化装置17设置在检测用进风口31和主要交叉部41之间的位置。去除对象物具体指:例如,粒子、尘埃、粉尘等。
通过上述结构,第二环境B的空气进入主要交叉部41之前,净化装置17将去除第二环境B中的空气中所含的去除对象物,从而可以确保交叉部4的性能。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换气装置,以下仅针对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进行描述。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相对于第一实施例中所示的换气装置,没有独立的检测用通路。
检测装置36设置在送风风路14中,对新风口11导入的第二环境B的空气中所含的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
净化装置17设置在送风风路14中,对新风口11导入的第二环境B的空气中所含的去除对象物进行净化。
通过上述结构,不需要另外设置检测用通路,活用供气送风通路,从而结构变得更加简单。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发明有了清楚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例如:
(1)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排气送风通路,其用于从第一环境向第二环境排出空气;
供气送风通路,其用于从第二环境向第一环境导入空气;
检测用通路,其独立于所述供气送风通路,用于从所述第二环境导入空气;
检测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检测用通路中,用于对所述第二环境中的空气中所含的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
交叉部,其用于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和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同时,其用于所述检测用通路中流动的空气和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量交换;
所述检测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检测用通路中,且位于所述交叉部的下游一侧。
2.一种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排气送风通路,其用于从第一环境向第二环境排出空气;
供气送风通路,其用于从第二环境向第一环境导入空气;
检测装置,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用于对所述第二环境中的空气中所含的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
净化装置,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用于将所述第二环境中的空气中所含的去除对象物进行去除;
交叉部,其用于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和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量交换;
所述检测装置,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且位于所述交叉部的下游一侧;
所述净化装置,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且位于所述检测装置的下游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用通路包括:
检测用进风口,所述第二环境的空气从所述检测用进风口向所述检测用通路中导入;
检测用排风口,所述检测用通路中的空气从所述检测用排风口排出;
所述检测用排风口,其连通所述排气送风通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送风通路包括:
排气用风扇,其用于形成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其设置在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且位于所述检测用排风口的下游一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供气用风扇,其用于形成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
所述检测用进风口,其连通所述供气送风通路;
所述供气用风扇,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且位于所述检测用进风口的上游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供气用风扇,其用于形成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的气流;
所述供气用风扇,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形成所述检测用通路中的气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用通路包括:
检测用进风口,所述第二环境的空气从所述检测用进风口向所述检测用通路中导入;
检测用排风口,所述检测用通路中的空气从所述检测用排风口排出;
所述检测用排风口,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
所述供气用风扇,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且位于所述检测用排风口的下游一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用通路包括:
检测用进风口,所述第二环境的空气从所述检测用进风口向所述检测用通路中导入;
检测用排风口,所述检测用通路中的空气从所述检测用排风口排出;
所述检测用进风口,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
所述供气用风扇,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且位于所述检测用进风口的上游一侧。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送风通路包括:
净化装置,其用于将所述第二环境中的空气中所含的去除对象物进行去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用通路包括:
检测用进风口,所述第二环境的空气从所述检测用进风口向所述检测用通路中导入;
检测用排风口,所述检测用通路中的空气从所述检测用排风口排出;
所述检测用进风口,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
所述净化装置,其设置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且位于所述检测用进风口的下游一侧。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其至少包含颗粒传感器、CO2传感器、TVOC传感器、异味传感器、CO传感器中的一种。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环境为室外,所述第一环境为室内。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环境,其温度是-10℃以下的环境,或其温度是50℃以上的环境,或其湿度是95%以上的环境。
CN201810267777.2A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换气装置 Active CN1103195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7777.2A CN110319526B (zh)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换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7777.2A CN110319526B (zh)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换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9526A true CN110319526A (zh) 2019-10-11
CN110319526B CN110319526B (zh) 2021-02-12

Family

ID=68110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67777.2A Active CN110319526B (zh)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换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952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3282A (ja) * 1998-12-24 2000-07-14 Aisin Seiki Co Ltd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CN1484746A (zh) * 2001-11-14 2004-03-24 ͬ�Ϳ�ҵ��ʽ���� 换热器组件
JP2010255960A (ja) * 2009-04-27 2010-1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換気装置
CN205957388U (zh) * 2016-08-08 2017-02-15 刘红艳 一种智能新风空气净化一体系统
CN106871320A (zh) * 2016-09-26 2017-06-20 沃姆环境设备启东有限公司 增氧型冷凝热排风新风机
CN206563398U (zh) * 2017-01-19 2017-10-17 江苏大翔科技有限公司 带环境检测功能新风机组
CN207094943U (zh) * 2017-06-30 2018-03-13 上海睿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吊顶新风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3282A (ja) * 1998-12-24 2000-07-14 Aisin Seiki Co Ltd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CN1484746A (zh) * 2001-11-14 2004-03-24 ͬ�Ϳ�ҵ��ʽ���� 换热器组件
JP2010255960A (ja) * 2009-04-27 2010-1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換気装置
CN205957388U (zh) * 2016-08-08 2017-02-15 刘红艳 一种智能新风空气净化一体系统
CN106871320A (zh) * 2016-09-26 2017-06-20 沃姆环境设备启东有限公司 增氧型冷凝热排风新风机
CN206563398U (zh) * 2017-01-19 2017-10-17 江苏大翔科技有限公司 带环境检测功能新风机组
CN207094943U (zh) * 2017-06-30 2018-03-13 上海睿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吊顶新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9526B (zh) 2021-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94941U (zh) 新风换气机
CN108758752A (zh) 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7963043U (zh) 一种具有防逆流功能的新风换气机
CN110319526A (zh) 一种换气装置
CN205720162U (zh) 一种室内空气环境监测设备的空气检测系统
CN201293530Y (zh) 灭菌干燥机隧道内部差压平衡系统的保护装置
CN109171555A (zh) 一种双风道接头及吸尘器
CN205995902U (zh) 一种除尘通风系统
CN206191766U (zh)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CN111121260A (zh) 一种送风装置
CN207702559U (zh) 人造龙卷风空气加湿净化仿真壁炉
CN106023756A (zh) 一种模拟真实人体咳嗽的装置
CN208716226U (zh) 仪器盒及具有其的输送设备
CN206191696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105865797B (zh) 一种飞机发动机灭火试验总成
CN206131313U (zh) 一种带有空气检测组件的空气处理装置
CN205717703U (zh) 新风主机
CN207540077U (zh) 一种带空气检测功能的新风系统
CN207570090U (zh) 一种优化型全热交换器
CN208635127U (zh) 一种定型机排风白烟消除装置
CN212410386U (zh) 气流检测系统
CN207179923U (zh) 热回收新风设备
CN206803371U (zh) 一种玉石活化车间风机臭氧联动型空气净化系统
CN108338598A (zh) 一种电子设备销售柜
CN205481410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