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49374A - 酯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酯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49374A
CN1449374A CN01814911A CN01814911A CN1449374A CN 1449374 A CN1449374 A CN 1449374A CN 01814911 A CN01814911 A CN 01814911A CN 01814911 A CN01814911 A CN 01814911A CN 1449374 A CN1449374 A CN 1449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ude product
esterification crude
acid
ester
minu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14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7840C (zh
Inventor
目见田道政
平尾佳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F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OIL AND GREAS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OIL AND GREASE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OIL AND GREASE Ltd
Publication of CN1449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9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784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784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05/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material being a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
    • C10M105/08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material being a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 containing oxygen
    • C10M105/32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4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67/5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liquid-liquid treat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酯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醇和羧酸反应得到酯化粗产物的工序;以及,相对于100重量份该酯化粗产物、添加5~100重量份的烃类溶剂、并使用碱水溶液进行脱酸的工序。根据需要可以再添加醇类溶剂。由此,能够以高收率得到高品质的酯。

Description

酯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酯的制造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以良好的收率得到具有高品质的耐热性优异的酯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酯广泛地应用于化妆品、医药、食品、电子器械、印刷以及润滑剂等领域。近年来,随着使用这些酯的领域的技术进步,对酯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比如对在调色剂用润滑剂中使用的高熔点酯蜡,要求有窄的熔融范围和高的耐热性等功能。因此,要求酯的挥发性物质含量低、含有原料醇、原料羧酸以及具有羟基的酯成分等的含量低、在高温下热失重小等。而对于在冷冻机油中使用的酯,要求有电绝缘性能高、耐热性的水平高等功能。为此,要求酯中夹杂的杂质和导电性的杂质少、酸值和羟基值都低,在高温下水解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都优异。
众所周知,酯是由醇类与羧酸反应生成的。一般说来,在羧酸过剩的系统中进行该反应,由所得到的酯化粗产物通过单独或组合使用经减压拔顶除去过剩羧酸的方法、或者用碱水溶液脱酸的方法、或者由吸附除去羧酸的处理方法进行制造。但是,其中只用减压拔顶不仅不能充分地降低酸值,而且由于在高温下进行,容易招致热劣化,成为损害品质的原因。
因此,通常如在特开平6-271881号公报、特开平7-118681号公报以及特开平9-316479号公报的实施例中所述,在酯化反应结束后,采用碱水溶液脱酸的方法。但是,在此脱酸方法中,由于酯混入碱水层而发生分层不良,所以不理想。特别是在高粘度酯或由直链的长链饱和一元羧酸得到的高熔点酯的情况下,发生分层不良就会成为乳化状态,就不能充分降低酸值,会发生收率显著降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下述这些方法:在脱酸处理时的处理混合物中添加溶解了食盐或芒硝等盐的温水、使酯层和碱水层的比重差加大、以改善分离性能的方法;或者,将含有乳化了的酯层和碱层的混合物就那样减压脱水并进行过滤的方法。但是,用这些方法不仅不能得到充分的改善效果,而且添加的盐和生成的羧酸皂(羧酸盐)还会残存在酯当中,显著地降低酯的品质,产生了新的问题。
此外,也可采用使用了活性白土、酸性白土以及二氧化硅-氧化铝系的合成吸附剂等吸附剂进行吸附处理的精制方法。比如在特开平11-80766号公报的实施例中就记载了由吸附处理进行精制的方法,但是还不能得到在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这点上能满足品质要求的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以高收率得到高品质酯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人等对上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酯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醇和羧酸反应得到酯化粗产物的工序;以及,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该酯化粗产物、添加5~100重量份的烃类溶剂、并使用碱水溶液进行脱酸的工序。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括:除了添加上述烃类溶剂以外、还以相对于100重量份上述酯化粗产物为3~50重量份的比例添加碳原子数为1~3的醇类溶剂、然后使用上述碱水溶液进行脱酸的工序。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烃类溶剂是选自甲苯、二甲苯、环己烷和正庚烷中的至少一种。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酯的熔点为50~100℃。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酯的40℃的动力粘度为60~50,000mm2/s。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为制造酯而使用的羧酸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碳原子数5~30的羧酸是合适的。作为这样的羧酸,可以举出一元羧酸和多元羧酸,饱和的、不饱和的、直链的、支链的都是可以的。
作为一元羧酸,可以举出比如戊酸、异戊酸、己酸、庚酸、2-甲基己酸、3-甲基己酸、4-甲基己酸、5-甲基己酸、2,2-二甲基戊酸、2-乙基戊酸、3-乙基戊酸、异庚酸、辛酸、2-乙基己酸、异辛酸、壬酸、3,5,5-三甲基己酸、异壬酸、癸酸、异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芥子酸、山萮酸、二十四烷酸、蜡酸、褐煤酸、蜂花酸等。
作为多元酸,可以举出比如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碳二酸、十二碳二酸、十三碳二酸、羧基十八碳酸、羧基甲基十八碳酸、二十碳二酸、二聚(ダイマ一)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富马酸、马来酸、偏苯三酸、苯四酸等。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为制造酯使用的醇(原料醇)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使用碳原子数5~30的醇。这样的醇可以是一元醇、多元醇或者在这些醇上加成上环氧化物得到的醚化合物。
作为上述的一元醇,可以举出戊醇、异戊醇、己醇、环己醇、庚醇、辛醇、2-乙基己醇、壬醇、3,5,5-三甲基己醇、异壬醇、癸醇、异癸醇、月桂醇、肉豆蔻醇、鲸蜡醇、硬脂醇、二十碳醇、二十二碳醇、二十四碳醇、二十六碳醇、二十八碳醇、二十九碳醇、三十碳醇等。
作为多元醇,可以举出乙二醇、丙二醇、聚亚烷基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螺环二醇、1,4-亚苯基二醇、1,2,4-丁三醇、1,2,5-戊三醇、1,2,3,6-己四醇、2-甲基-1,2,4-丁三醇、赤藓醇、阿拉伯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缩水山梨糖醇、甘油、2-甲基-丙三醇、新戊基二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2-正丁基-2-乙基-1,3-丙二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乙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1,3,5-三羟甲基苯等。在上述的醇上加成了环氧化物得到的醚类化合物中,作为在烷醇上加成的环氧化物化合物,可以举出亚乙基氧化合物、亚丙基氧化合物和亚丁基氧化合物等。
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烃类溶剂,可以举出芳香族烃类溶剂以及脂肪族烃类溶剂。作为芳香族烃类溶剂,可以举出苯、甲苯、二甲苯等。作为脂肪族烃类溶剂,可以举出异辛烷、正癸烷、异癸烷、正十一烷、环戊烷、正十四烷、正十三烷、正十六烷、正己烷、正戊烷等。在这些当中,特别优选具有中等程度沸点的甲苯、二甲苯、环己烷以及正庚烷。沸点较低的溶剂从安全的观点在处置上要加以注意,而沸点比较高的溶剂,要从酯中除去时需要高温和很长的时间。
作为要把原料醇和羧酸反应生成的酯化粗产物分离时使用的醇类溶剂(分离用醇溶剂),优选碳原子数1~3的醇。作为这样的醇,可以举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等。此分离用醇,适合用于在脱酸处理时容易发生乳化或分层不良的酯化粗产物、比如含有由碳原子数14以上的直链饱和一元羧酸得到的高熔点酯的粗产物脱酸的情况。
作为在脱酸处理时使用的碱水溶液中所含的碱,可以举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金属氢氧化物、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等碱金属盐、碳酸铵等铵盐。在这些当中,优选使用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碱金属盐。
在本发明的酯类制造方法中,首先通过上述羧酸和原料醇的反应进行酯化反应。在此反应中,根据目的酯的特性来适当选择上述羧酸和原料醇的种类和当量比。此反应在有或无催化剂存在下,通常在120~240℃的温度下进行。由这样的酯化反应可得到酯化粗产物。
在得到的酯化粗产物中,添加上述烃类溶剂。相对于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5~100重量份,优选5~80重量份,更优选10~60重量份的烃类溶剂。当烃类溶剂的添加量不足5重量份的情况下,在脱酸工序中,酯化粗产物与碱水溶液的混合物难以使酯层和碱水层分层,由于乳化而不能分离。添加量超过100重量份时,分层或防止乳化的效果不再随着添加量而提高,而在除去溶剂的工序中需要更长的时间,降低了生产率。
在处理进行脱酸处理时容易发生乳化或分离不良的酯化粗产物时,如上所述添加分离用醇是适宜的。通过添加分离用醇,脱酸处理时的分层就更加良好,提高了酯的收率。相对于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醇溶剂的添加量在50重量份以下,优选3~50重量份,特别优选5~30重量份。
在脱酸处理时使用的碱水溶液所含有碱的浓度,5~20重量%是合适的,在该水溶液中含有的碱的量相当于酯化粗产物中酸值的1~2倍当量是合适的。
此脱酸处理是将上述酯化粗产物、烃类溶剂、碱水溶液以及根据需要存在的醇类溶剂混合,由碱中和在酯化粗产物中存在的酸来进行的。通常,是在上述酯化粗产物中加入烃类溶剂和根据需要使用的醇类溶剂,因此加入碱水溶液并加热,通过充分混合来进行的。在进行脱酸处理时的温度,要根据酯化粗产物的粘度进行适当的选择,通常是50~100℃,优选是70~90℃,在低于50℃的温度下,有可能发生分层不良和乳化,而超过100℃时,酯类可能会发生水解。
由于将由脱酸处理产生的含酯油层(酯层)和碱水层分离而除去此碱水层。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使用5~100重量份的温水或热水(50~100℃)洗涤此酯层。反复进行水洗,直到水洗排出的水几乎达到中性(比如pH值达到7或者更低)。然后减压蒸出在酯层中所含的溶剂,得到目的酯。
得到的酯由吸附或蒸馏进行精制处理,可以谋求进一步提高质量。所谓由吸附进行精制处理,是把吸附剂与酯混合,然后进行过滤并回收酯的处理。作为吸附剂,可以举出比如活性白土、酸性白土、二氧化硅-氧化铝为主成分的合成吸附剂、合成沸石、活性炭以及二氧化硅凝胶等。在上述吸附剂当中,在降低酯中的有色物质、树脂类物质以及不饱和化合物时,优选使用活性白土和酸性白土。为了减少金属离子,优选使用合成沸石。另外,为了减少酯的氧化和提高稳定性,优选使用活性炭或合成吸附剂。考虑到对酯类要求的品质、机能和纯度等,这些吸附剂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而在由蒸馏进行精制时,是为了提高酯的纯度而进行的。对蒸馏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优选使用分子蒸馏。作为分子蒸馏装置,比如优选使用史密斯(Smith)式蒸馏装置。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酯类制造方法中,由于使用规定量的烃类溶剂,在脱酸处理时不会引起分层不良或乳化,所以能够以高收率制造高品质的酯。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以用来制造各种类型的酯。比如适合于制造由长链羧酸得到的低沸点挥发性物质含量少的、具有高熔点(比如50~100℃)的蜡酯,或者在常温下是液体、热稳定性优异、绝缘性高的高粘度酯(比如在40℃下的动力粘度是60~50,000mm2/s的酯)。
由本发明得到的上述高熔点的蜡酯,低沸点挥发性物质、原料醇、原料羧酸、具有羟基的酯成分等的含量少,显示出窄的熔融特性。因此能够有效地用于调色剂用的脱模剂等。
由本发明得到的上述在常温下是液体的高粘度酯,其热稳定性和电绝缘性都优异。因此能够有效地用于添加到冷冻机油和特殊油脂中的润滑剂等要求高水平的热稳定性和电绝缘性能的用途上。
(实施例)
由以下的实施例来作为酯类制造方法的示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申请的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30.0g(1.69mol)季戊四醇和1975.9g(6.96mol)硬脂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5小时的反应。得到2042.6g酯化粗产物,酸值10.5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200g甲苯和260g异丙醇(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20重量份烃类溶剂和26重量份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而完成脱酸工序。然后对100重量份使用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进行过滤,得到952.3g最终目的物,该目的物的熔点是77.3℃,酸值0.07mgKOH/g,羟基值0.8mgKOH/g,色相(APHA)5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5.2%。
此实施例1的脱酸处理时的各种条件、分离时的状况以及得到的酯的收率和物性如表1所示。下面所述的实施例2~14以及比较例1~14的结果一并显示在表1~3中。
(比较例1)
在1000.0g实施例1的酯化粗产物中添加20g甲苯(即每100g酯化粗产物添加2重量份的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但酯层和水层不分离,整体呈乳化状态,无法除去水层。因此加入100g的10%芒硝温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后排掉水层部分。反复洗涤4次,直到排出的水的pH值呈中性,将酯层在180℃和1kP的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进行过滤得到903.2g最终目的物,其熔点75.1℃,酸值0.35mgKOH/g,羟基值0.8mgKOH/g,色相(APHA)9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的收率是90.3%
(实施例2)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40.0g(1.76mol)季戊四醇、743.4g(2.90mol)棕榈酸以及1237.1g(4.36mol)硬脂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5小时的反应。得到2051.8g酯化粗产物,酸值10.5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80g甲苯和100g异丙醇(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8重量份烃类溶剂和10重量份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而完成脱酸工序。然后对100重量份所使用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反复水洗5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加入各5g的活性白土SA-1(日本活性白土(株))和活性氧化铝DN-1A(水泽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41.2g最终目的物,该目的物的熔点是67.7℃,酸值0.2mgKOH/g,羟基值1.5mgKOH/g,色相(APHA)6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4.1%。
(比较例2)
在1000.0g实施例2的酯化粗产物中添加100g异丙醇(即每100g酯化粗产物添加10重量份的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但酯层和水层不分离,整体呈乳化状态,无法除去水层。然后,将酯层在100℃和1kPa的条件下减压脱水。然后各加入5g活性白土SA-1(日本活性白土(株))和活性氧化铝DN-1A(水泽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各为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4.6g最终目的物,其熔点63.4℃,酸值0.7mgKOH/g,羟基值1.5mgKOH/g,色相(APHA)9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的收率是94.6%。
(实施例3)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400.0g(2.98mol)三羟甲基丙烷和1842.0g(9.21mol)月桂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5小时的反应。得到2039.4g酯化粗产物,酸值8.8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50g正庚烷和100g乙醇(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5重量份烃类溶剂和10重量份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而完成脱酸工序。然后对100重量份所使用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反复水洗5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加入各5g的活性白土SA-1(日本活性白土(株))和活性氧化铝DN-1A(水泽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02.1g最终目的物,该目的物的熔点是28.0℃,酸值0.2mgKOH/g,羟基值1.4mgKOH/g,色相(APHA)5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0.2%。
(比较例3)
在1000.0g实施例3的酯化粗产物中添加100g甲醇(即每100g酯化粗产物添加10重量份的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6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在酯层和碱水层之间形成一部分乳化层,除去水层。反复水洗5次,直到排出的水的pH值呈中性,将酯层在100℃和1kPa的条件下减压脱水。然后各加入5g活性白土SA-1(日本活性白土(株))和活性氧化铝DN-1A(水泽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各为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843.1g最终目的物,其熔点24.5℃,酸值0.4mgKOH/g,羟基值1.4mgKOH/g,色相(APHA)9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的收率是84.3%。
(实施例4)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340.0g(2.53mol)三羟甲基丙烷和2004.0g(7.83mol)棕榈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5小时的反应。得到2163.1g酯化粗产物,酸值9.2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150g环己烷和100g乙醇(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15重量份烃类溶剂和10重量份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而完成脱酸工序。然后对100重量份使用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反复水洗5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a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加入5g的キョ一ワ一ド500SH(协和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51.2g最终目的物,该目的物的熔点是45.5℃,酸值0.4mgKOH/g,羟基值2.2mgKOH/g,色相(APHA)6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5.1%。
(比较例4)
在1000.0g实施例4的酯化粗产物中添加15g环己烷(即每100g酯化粗产物添加1.5重量份的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酯层和碱水层不能分离,整体呈乳化状态,不能除去水层。因此加入100g的10%芒硝温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然后排出水层。反复水洗5次,直到排出的水的pH值呈中性,将酯层在100℃和1kPa的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加入5gキョ一ワ一ド500SH(协和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各为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13.3g最终目的物,其熔点42.5℃,酸值1.2mgKOH/g,羟基值2.2mgKOH/g,色相(APHA)8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的收率是91.3%。
(实施例5)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160.0g(2.08mol)三羟甲基甲烷和2000.0g(6.41mol)花生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5小时的反应。得到2006.8g酯化粗产物,酸值9.0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100g二甲苯和100g异丙醇(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10重量份烃类溶剂和10重量份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而完成脱酸工序。然后对100重量份使用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反复水洗5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加入5g的キョ一ワ一ド500SH(协和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48.2g最终目的物,该目的物的熔点是74.0℃,酸值0.2mgKOH/g,羟基值3.3mgKOH/g,色相(APHA)4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4.8%。
(比较例5)
在1000.0g实施例5的酯化粗产物中,添加5gキョ一ワ一ド500SH(协和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65.2g最终目的物,其熔点是68.2℃,酸值8.9mgKOH/g,羟基值3.3mgKOH/g,色相(APHA)14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6.5%。
(实施例6)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300.0g(3.26mol)甘油和2013.0g(10.07mol)月桂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5小时的反应。得到2115.7g酯化粗产物,酸值6.9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50g环己烷和100g异丙醇(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5重量份烃类溶剂和10重量份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而完成脱酸工序。然后对100重量份使用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反复水洗5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a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加入各5g的活性白土SA-1(日本活性白土(株))和活性氧化铝DN-1A(水泽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25.3g最终目的物,该目的物的熔点是46.4℃,酸值0.2mgKOH/g,羟基值1.5mgKOH/g,色相(APHA)4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2.5%。
(比较例6)
在1000.0g实施例6的酯化粗产物中添加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酯层和碱水层不能分离,整体呈乳化状态,不能除去水层。因此加入100g的10%芒硝温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然后排出水层。反复水洗5次,直到排出的水的pH值呈中性,将酯层在100℃和1kPa的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
然后加入各5g的活性白土SA-1(日本活性白土(株))和活性氧化铝DN-1A(水泽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861.2g最终目的物,该目的物的熔点是42.1℃,酸值0.7mgKOH/g,羟基值1.5mgKOH/g,色相(APHA)8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86.1%。
(实施例7)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300.0g(1.18mol)二季戊四醇和1993.2g(7.79mol)棕榈酸以及2.3g对甲苯磺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5小时的反应。得到2114.2g酯化粗产物,酸值21.1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230g环己烷和120g乙醇(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23重量份烃类溶剂和12重量份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5℃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而完成脱酸工序。然后对100重量份使用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在75℃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进行过滤,得到889.4g最终目的物,该目的物的熔点是73.2℃,酸值0.09mgKOH/g,羟基值1.2mgKOH/g,色相(APHA)6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88.9%。
(比较例7)
在1000.0g实施例7的酯化粗产物中添加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酯层和碱水层不能分离,整体呈乳化状态,不能除去水层。因此加入250g的20%芒硝温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然后排出水层。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的水的pH值呈中性,将酯层在90℃和1kP的条件下减压脱水并进行过滤,得到843.3g最终目的物,该目的物的熔点是71.8℃,酸值是0.60mgKOH/g,羟基值1.2mgKOH/g,色相(APHA)10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84.3%。
(实施例8)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1050.0g(3.22mol)山萮醇和1127.9g(3.32mol)山萮酸以及2.2g对甲苯磺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5小时的反应。得到2107.2g酯化粗产物,酸值8.9mgKOH/g。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130g甲苯、60g二甲苯和30g异丙醇和240g乙醇(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19重量份烃类溶剂和27重量份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5℃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从而完成脱酸工序。然后对100重量份使用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在75℃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进行过滤,得到954.4g最终目的物,该目的物的熔点是73.0℃,酸值0.08mgKOH/g,羟基值0.9mgKOH/g,色相(APHA)55。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5.4%。
(比较例8)
在1000.0g实施例8的酯化粗产物中添加各10gガレオンア一スV2(水泽化学工业(株))和トミタAD300P(富田制药(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各自是100℃、1kP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73.6g最终目的物,其熔点是70.1℃,酸值8.4是8.4mgKOH/g,羟基值是0.9mgKOH/g,色相(APHA)9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7.4%。
(实施例9)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1800.0g(6.69mol)硬脂醇和482.8g(2.30mol)偏苯三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5小时的反应。得到2140.7g酯化粗产物,酸值10.1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100g甲苯和120g乙醇(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10重量份烃类溶剂和12重量份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5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a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加入各5g活性白土SA-1(日本活性白土(株))和活性氧化铝DN-1A(水泽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是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43.2g最终目的物,该目的物的熔点是68.2℃,酸值0.3mgKOH/g,羟基值2.7mgKOH/g,色相(APHA)55。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4.3%。
(比较例9)
在1000.0g实施例9的酯化粗产物中添加各5g活性白土SA-1(日本活性白土(株))和活性氧化铝DN-1A(水泽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是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68.3g最终目的物,该目的物的熔点是65.4℃,酸值9.9mgKOH/g,羟基值2.7mgKOH/g,色相(APHA)10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6.8%。
(实施例10)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1400.0g(7.57mol)月桂醇和819.0g(3.90mol)对苯二甲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5小时的反应。得到2062.0g酯化粗产物,酸值9.9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150g甲苯和100g异丙醇(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15重量份烃类溶剂和10重量份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8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在8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5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a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加入5g活性炭白鹭C(武田药品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是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36.4g最终目的物,其熔点是68.2℃,酸值0.2mgKOH/g,羟基值3.2mgKOH/g,色相(APHA)7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3.6%。
(比较例10)
在1000.0g实施例10的酯化粗产物中添加20g甲苯(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2重量份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8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后酯层和碱水层不分离,整体呈乳化状态,不能除去水层。然后在80℃和1kPa的条件下将酯层进行减压脱水。然后加入5g活性炭白鹭C(武田药品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是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50.2g最终目的物,其熔点是66.4℃,酸值0.8mgKOH/g,羟基值3.2mgKOH/g,色相(APHA)150。对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5.0%。
(实施例11)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1400.0g(7.57mol)月桂醇和819.0g(3.90mol)对苯二甲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5小时的反应。得到2062.0g酯化粗产物,酸值9.9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150g甲苯和100g异丙醇(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15重量份烃类溶剂和10重量份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8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在8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5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a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进行过滤,得到952.3g最终目的物,其熔点是68.1℃,酸值0.4mgKOH/g,羟基值3.2mgKOH/g,色相(APHA)14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5.2%。
(比较例11)
在1000.0g实施例11的酯化粗产物中添加20g甲苯(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2重量份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8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后酯层和碱水层不分离,整体呈乳化状态,不能除去水层。然后在80℃和1kPa的条件下将酯层进行减压脱水,进行过滤,得到962.1g最终目的物,其熔点是66.2℃,酸值0.9mgKOH/g,羟基值3.2mgKOH/g,色相(APHA)25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6.2%。
(实施例12)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300.0g(3.33mol)1,4-丁二醇和1947.8g(6.86mol)硬脂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5小时的反应。在羟基值为5mgKOH/g以下的时刻终止反应。此时得到2106.7g酯化粗产物,酸值9.7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200g环己烷和100g乙醇(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20重量份烃类溶剂和10重量份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8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在8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5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a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加入5g活性炭白鹭C(武田药品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是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15.1g最终目的物,其熔点是69.0℃,酸值0.2mgKOH/g,羟基值3.4mgKOH/g,色相(APHA)8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1.5%。
(比较例12)
在1000.0g实施例12的酯化粗产物中添加20g环己烷(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2重量份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8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后酯层和碱水层不分离,整体呈乳化状态,不能除去水层。然后在100℃和1kPa的条件下将酯层进行减压脱水。然后加入5g活性炭白鹭C(武田药品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是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50.2g最终目的物,其熔点是65.9℃,酸值0.8mgKOH/g,羟基值3.4mgKOH/g,色相(APHA)15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5.0%。
(实施例13)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300.0g(3.33mol)1,4-丁二醇和1947.8g(6.86mol)硬脂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5小时的反应。在羟基值为5mgKOH/g以下的时刻终止反应。此时得到2106.7g酯化粗产物,酸值9.7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200g环己烷和100g乙醇(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20重量份烃类溶剂和10重量份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8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在8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5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a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进行过滤,得到935.2g最终目的物,其熔点是68.9℃,酸值0.4mgKOH/g,羟基值3.4mgKOH/g,色相(APHA)16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3.5%。
(比较例13)
在1000.0g实施例13的酯化粗产物中添加20g环己烷(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2重量份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8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后酯层和碱水层不分离,整体呈乳化状态,不能除去水层。然后在100℃和1kPa的条件下将酯层进行减压脱水,进行过滤,得到967.1g最终目的物,其熔点是65.9℃,酸值0.9mgKOH/g,羟基值3.4mgKOH/g,色相(APHA)22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6.7%。
(实施例14)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400.0g(3.77mol)二乙二醇和1770.4g(7.76mol)肉豆蔻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5小时的反应。此时得到2014.3g酯化粗产物,酸值10.5mgKOH/g。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100g正庚烷和180g乙醇(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10重量份烃类溶剂和18重量份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进行过滤,得到936.2g最终目的物,其熔点是53.0℃,酸值0.12mgKOH/g,羟基值1.3mgKOH/g,色相(APHA)6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3.6%。
(比较例14)
在1000.0g实施例14的酯化粗产物中添加各10g的ガレオンア一スV2(水泽化学工业(株))和トミタAD300P(富田制药(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各自是100℃、1kP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60.2g最终目的物,其熔点是50.3℃,酸值10.2mgKOH/g,羟基值1.3mgKOH/g,色相(APHA)9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6.0%。
下面把实施例1~14和比较例1~14的结果显示在表1~3中。
在下面的表1~3中,“分离时的状况”表示脱酸处理时酯层和水层分离的状态。○表示分离良好,没有发生乳化,而×表示分离不良,而且发生了乳化。△表示在油层和水层之间产生了乳化层,发生了分层不良。—表示没进行脱酸处理。
表1
酯的原料 脱酸处理溶剂(重量份)a) 分离时的状况 收率(%)     酯的物理性能 吸附处理
   熔点(℃)     酸值(mgKOH/g)    色相(APHA)
实施例1 季戊四醇硬脂酸 甲苯(20)异丙醇(26)     ○   95.2    77.3     0.07     50
比较例1 季戊四醇硬脂酸 甲苯(2)10%芒硝     ×   90.3    75.1     0.35     90
实施例2 季戊四醇棕榈酸硬脂酸 甲苯(8)异丙醇(10)     ○   94.1    67.7     0.2     60 活性白土SA-1活性氧化铝DN-1
比较例2 季戊四醇棕榈酸 异丙醇(2)     ×   94.6    63.4     0.7     90 活性白土SA-1活性氧化铝DN-1
实施例3 三羟甲基丙烷月桂酸 正庚烷(5)乙醇(10)     ○   90.2    28.0     0.2     50 活性白土SA-1活性氧化铝DN-1
比较例3 三羟甲基丙烷月桂酸 甲醇(10)     △   84.3    24.5     0.4     90 活性白土SA-1活性氧化铝DN-1
实施例4 三羟甲基丙烷棕榈酸 环己烷(15)乙醇(10)     ○   95.1    45.5     0.4     60 キョ一ワ一ド500SH
比较例4 三羟甲基丙烷棕榈酸 环己烷(1.5)10%芒硝     ×   91.3    42.5     1.2     80 キョ一ワ一ド500SH
实施例5 三羟甲基甲烷花生酸 二甲苯(10)异丙醇(10)     ○   94.8    74.0     0.2     40 キョ一ワ一ド500SH
比较例5 三羟甲基甲烷花生酸     —   96.5    68.2     8.9     140 キョ一ワ一ド500SH
实施例6 甘油月桂酸 环己烷(5)异丙醇(10)     ○   92.5    46.4     0.2     40 活性白土SA-1活性氧化铝DN-1
比较例6 甘油月桂酸 10%芒硝     ×   86.1    42.1     0.7     80 活性白土SA-1活性氧化铝DN-1
a)相对于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的重量份
表2
酯的原料 脱酸处理溶剂(重量份)a) 分离时的状况 收率(%)           酯的物理性能 吸附处理
  熔点(℃)     酸值(mgKOH/g)   色相(APHA)
实施例7 二季戊四醇棕榈酸 环己烷(23)乙醇(12)     ○   88.9   73.2     0.09    60
比较例7 二季戊四醇棕榈酸 20%芒硝     ×   84.3   71.8     0.60    100
实施例8 山萮醇山萮酸 甲苯(13)二甲苯(6)异丙醇(3)乙醇(24) 95.4 73.0 0.08 55
比较例8 山萮醇山萮酸     —   97.3   70.1     8.4    90 ガレオンア一スV2トミタAD300P
实施例9 硬脂醇偏苯三酸 甲苯(10)乙醇(12)     ○   94.3   68.2     0.3    55 活性白土SA-1活性氧化铝DN-1
比较例9 硬脂醇偏苯三酸     —   96.8   65.4     9.9    100 活性白土SA-1活性氧化铝DN-1
实施例10 月桂醇对苯二甲酸 甲苯(15)异丙醇(10)     ○   93.6   68.2     0.2    70 活性炭白鹭C
比较例10 月桂醇对苯二甲酸 甲苯(2)     ×   95.0   66.4     0.8    150 活性炭白鹭C
实施例11 月桂醇对苯二甲酸 甲苯(15)异丙醇(10)     ○   95.2   68.1     0.4    140
比较例11 月桂醇对苯二甲酸 甲苯(2)     ×   96.2   66.2     0.9    250
a)相对于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的重量份
表3
酯的原料 脱酸处理溶剂(重量份)a) 分离时的状况 收率(%)              酯的物理性能 吸附处理
  熔点(℃)     酸值(mgKOH/g)   色相(APHA)
实施例12 1,4-丁二醇硬脂酸 环己烷(20)乙醇(10)     ○    91.5   69.0     0.2    80 活性炭白鹭C
比较例12 1,4-丁二醇硬脂酸 环己烷(2)     ×    95.0   65.9     0.8    150 活性炭白鹭C
实施例13 1,4-丁二醇硬脂酸 环己烷(20)乙醇(10)     ○    93.5   68.9     0.4    160
比较例13 1,4-丁二醇硬脂酸 环己烷(2)     ×    96.7   65.9     0.9    220
实施例14 二乙二醇肉豆蔻酸 正庚烷(10)乙醇(18)     ○    93.6   53.0     0.12    60
比较例14 二乙二醇肉豆蔻酸     —    96.0   50.3     10.2    90 ガレオンア一スV2トミタAD300P
a)相对于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的重量份
上述的实施例1~14和比较例1~14各自表示以高熔点酯蜡为目的的制造例子。在实施例1~14中,脱酸处理的分层状态都是良好的,而且得到的酯酸值低、色相良好、熔点高。而在比较例1~14中,脱酸处理时由于乳化引起分层不良,收率低、熔点低、酸值高而且色相不佳。而不用碱进行脱酸处理,只是进行吸附处理的酯,熔点低、酸值高而且色相不佳。
在以下所示的实施例15~28中,实施例15~17以及比较例15~17,表示的是以要求高质量的液压油、压延油和切削油用的酯为目的的制造例子。实施例18~28以及比较例18~28,表示的是以各种要求高质量的特殊油脂类用酯、冷冻机油用酯为目的的制造例子。
(实施例15)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80.0g(2.09mol)三羟甲基丙烷和1942.1g(6.89mol)油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5小时的反应。此时得到2088.3g酯化粗产物,酸值17.5mgKOH/g。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200g甲苯和150g异丙醇(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20重量份烃类溶剂和15重量份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在9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添加各5g的ガレオンア一スV2(水泽化学工业(株))和トミタAD300P(富田制药(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各自是100℃、1kP和3小时。然后进行过滤,得到911.7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64.2mm2/s,流动点-35℃,酸值0.11mgKOH/g,羟基值0.5mgKOH/g,色相(APHA)190。相对于对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1.2%。
将本实施例的脱酸处理时的各条件、分离时的状况和所得到的酯的收率和物理特性示于表2中。后述的实施例16~28以及比较例15~28的结果也合在一起示于表2中。
(比较例15)
在1000.0g实施例15的酯化粗产物中,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但酯层和碱水层不分离,整体呈乳化状态无法除去水层。因此加入200g的20%芒硝温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再静置30分钟后废弃水层部分。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并在9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90℃和1kP条件下减压脱水,然后添加各5g的ガレオンア一スV2(水泽化学工业(株))和トミタAD300P(富田制药(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各自是100℃、1kP和3小时。然后进行过滤,得到760.7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64.1mm2/s,流动点为-35℃,酸值0.20mgKOH/g,羟基值0.5mgKOH/g,色相(APHA)45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76.1%。
(实施例16)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530.0g(3.95mol)三羟甲基丙烷和1843.0g(12.80mol)辛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反应,在羟基值为3mgKOH/g以下的时刻结束反应。此时得到2009.5g酯化粗产物,酸值1.5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150g甲苯(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15重量份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a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添加5g活性炭白鹭C(武田药品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各自是100℃、1kPa和3小时。然后进行过滤,得到915.1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16.7mm2/s,流动点为-50℃以下,酸值0.12mgKOH/g,羟基值0.5mgKOH/g,色相(APHA)5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1.5%。
(比较例16)
在1000.0g实施例16的酯化粗产物中,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在酯层和碱水层之间可以形成一部分乳化层,继续静置30分钟并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00℃和1kPa条件下减压脱水。
然后加入5g活性炭白鹭C(武田药品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各自是100℃、1kPa和3小时。然后进行过滤,得到901.2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16.7mm2/s,流动点为-50℃以下,酸值0.16mgKOH/g,羟基值0.5mgKOH/g,色相(APHA)6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0.1%。
(实施例17)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380.0g(2.83mol)三羟甲基丙烷和1184.4g(4.27mol)油酸以及806.6g(1.40mol)二聚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2小时的反应。此时得到2203.5g酯化粗产物,酸值3.8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100g正庚烷(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10重量份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a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添加5g的キョ一ワ一ド500SH(协和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然后进行过滤,得到934.2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540.6mm2/s,流动点-35℃,酸值0.6mgKOH/g,羟基值15.5mgKOH/g,色相(APHA)21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3.4%。
(比较例17)
在1000.0g实施例17的酯化粗产物中,加入5g的キョ一ワ一ド500SH(协和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然后进行过滤,得到989.1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521.2mm2/s,流动点-35℃,酸值3.6mgKOH/g,羟基值15.5mgKOH/g,色相(APHA)30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8.9%。
(实施例18)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800.0g(5.96mol)三羟甲基丙烷和1052.1g(7.31mol)辛酸、406.1g(2.36mol)癸酸以及560.6g(3.84mol)己二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2小时的反应。反应结束以后,在1kPa的减压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脂肪酸,此时得到2082.6g酯化粗产物,酸值5.5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200g二甲苯和50g乙醇(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20重量份烃类溶剂和5重量份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并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a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进行过滤,得到943.3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245.1mm2/s,流动点-32.5℃,酸值0.5mgKOH/g,羟基值20.2mgKOH/g,色相(APHA)8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4.3%。
(比较例18)
在1000.0g实施例18的酯化粗产物中,加入20g二甲苯(即相对于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2重量份的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一部分油层和水层发生乳化,添加100g的10%芒硝温水溶液,此后继续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a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进行过滤,得到919.2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240.0mm2/s,流动点-35.0℃,酸值0.8mgKOH/g,羟基值20.2mgKOH/g,色相(APHA)10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1.9%。
(实施例19)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500.0g(1.97mol)二季戊四醇、917.2g(6.37mol)2-乙基己酸、1000.0g(6.37mol)3,5,5-三甲基己酸以及2.1g氧化锡,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5小时的反应。反应结束以后,在1kPa的减压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脂肪酸,此时得到2020.9g酯化粗产物,酸值0.8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100g甲苯(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10重量份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并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a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加入各5g的活性白土SA-1(日本活性白土(株))和活性氧化铝DN-1A(水泽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26.1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227.6mm2/s,流动点-40℃,酸值0.01mgKOH/g,羟基值0.1mgKOH/g,色相(APHA)9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2.6%。
(比较例19)
在1000.0g实施例19的酯化粗产物中,加入20g二甲苯(即相对于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2重量份的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一部分油层和水层发生乳化,此后继续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00℃和1kP条件下减压脱水。然后加入各10g的活性白土SA-1(日本活性白土(株))和活性氧化铝DN-1A(水泽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然后进行过滤,得到884.2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227.1mm2/s,流动点-40℃,酸值0.01mgKOH/g,羟基值0.1mgKOH/g,色相(APHA)15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88.4%。
(实施例20)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520.0g(2.04mol)二季戊四醇和1943.4g(13.50mol)2-乙基己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5小时的反应。反应结束以后,在1kPa的减压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脂肪酸(2-乙基己酸)。
此时得到2048.2g酯化粗产物,酸值1.2mgKOH/g。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200g甲苯(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20重量份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并在9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加入各5g的ガレオンア一スV2(水泽化学工业(株))和トミタAD300P(富田制药(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和3小时。然后进行过滤,得到949.3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143.6mm2/s,流动点-40℃,酸值0.01mgKOH/g,羟基值0.4mgKOH/g,色相(APHA)6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4.9%。
(比较例20)
在1000.0g实施例20的酯化粗产物中,加入25g甲苯(即相对于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2.5重量份的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酯层和碱水层不能分离,整体呈乳化状态而不能除去水层。因此加入250g的10%芒硝温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继续静置30分钟,排掉水层部分。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并在9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加入各5g的ガレオンア一スV2(水泽化学工业(株))和トミタAD300P(富田制药(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和3小时。然后进行过滤,得到863.0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143.6mm2/s,流动点-40℃,酸值是0.01mgKOH/g,羟基值0.4mgKOH/g,色相(APHA)12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86.3%。
(实施例21)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900.0g(8.64mol)新戊基二醇、694.2g(5.34mol)正庚酸和909.6g(6.23mol)己二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5小时的反应。反应结束以后,在5kPa的减压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脂肪酸(正庚酸和己二酸)。此时得到2083.2g酯化粗产物,酸值4.3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200g二甲苯(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20重量份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并在9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加入各5g的ガレオンア一スV2(水泽化学工业(株))和トミタAD300P(富田制药(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和3小时。然后进行过滤,得到956.5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267.5mm2/s,流动点-50℃以下,酸值0.01mgKOH/g,羟基值0.6mgKOH/g,色相(APHA)3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5.7%。
(比较例21)
在1000.0g实施例21的酯化粗产物中,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后,但酯层和碱水层不分离,整体呈乳化状态,无法除去水层。因此加入300g的10%芒硝温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后废弃水层部分。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并在9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90℃和1kP条件下减压脱水。然后加入各5g的ガレオンア一スV2(水泽化学工业(株))和トミタAD300P(富田制药(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和3小时。然后进行过滤,得到950.8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267.5mm2/s,流动点-50℃以下,酸值是0.01mgKOH/g,羟基值0.6mgKOH/g,色相(APHA)7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5.1%。
(实施例22)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610g(5.86mol)新戊基二醇和1771.0g(12.30mol)2-乙基己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反应,在羟基值为3mgKOH/g以下的时刻终止反应。反应结束以后,在1kPa的减压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脂肪酸。此时得到2026.8g酯化粗产物,酸值1.8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80g甲苯(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8重量份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并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a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使用史密斯式蒸馏装置在180℃和10~500Pa下,以4mL/min的流油量将得到的酯进行蒸馏,得到825.1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7.4mm2/s,流动点-50℃以下,酸值0.01mgKOH/g以下,羟基值0.1mgKOH/g,色相(APHA)4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82.5%。
(比较例22)
在1000.0g实施例22的酯化粗产物中,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后,油层和水层一部分乳化,继续静置30分钟后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00℃和1kPa条件下减压脱水。然后使用史密斯式蒸馏装置在180℃和10~500Pa下,以4mL/min的流油量将得到的酯进行蒸馏,得到810.2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7.4mm2/s,流动点-50℃以下,酸值是0.01mgKOH/g以下,羟基值0.1mgKOH/g,色相(APHA)5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81.0%。
(实施例23)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610g(5.86mol)新戊基二醇和1771.0g(12.30mol)2-乙基己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反应,在羟基值为3mgKOH/g以下的时刻终止反应。反应结束以后,在1kPa的减压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脂肪酸。此时得到2026.8g酯化粗产物,酸值1.8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80g甲苯(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8重量份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并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a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添加5gキョ一ワ一ド500SH(协和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得到935.1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7.4mm2/s,流动点-50℃以下,酸值0.01mgKOH/g以下,羟基值0.1mgKOH/g,色相(APHA)5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3.5%。
(比较例23)
在1000.0g实施例23的酯化粗产物中,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后,油层和水层一部分乳化,继续静置30分钟后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a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添加5gキョ一ワ一ド500SH(协和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00.2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7.4mm2/s,流动点-50℃以下,酸值是0.01mgKOH/g以下,羟基值0.1mgKOH/g,色相(APHA)6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0.0%。
(实施例24)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50.0g(1.84mol)季戊四醇、883.0g(6.13mol)的2-乙基己酸、962.7g(6.13mol)3,5,5-三甲基己酸和1.5g(0.01mol)次磷酸钠,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反应,在羟基值为3mgKOH/g以下的时刻终止反应。反应结束以后,在1kPa的减压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脂肪酸。此时得到2051.9g酯化粗产物,酸值1.4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100g甲苯(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10重量份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并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a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添加5gキョ一ワ一ド500SH(协和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25.1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69.2mm2/s,流动点-40℃,酸值0.01mgKOH/g,羟基值0.5mgKOH/g,色相(APHA)4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2.5%。
(比较例24)
在1000.0g实施例24的酯化粗产物中,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后,油层和水层一部分乳化,继续静置30分钟后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00℃和1kPa条件下减压脱水。然后添加5gキョ一ワ一ド500SH(协和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12.1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69.2mm2/s,流动点-40℃,酸值是0.01mgKOH/g以下,羟基值0.5mgKOH/g,色相(APHA)6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1.2%。
(实施例25)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350.0g(3.30mol)季戊四醇、1057.3g(7.34mol)的2-乙基己酸、797.9g(5.54mol)辛酸、166.8g(0.97mol)癸酸、2.6g四异丙氧基钛和1.4g(0.01mol)次磷酸钠,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反应,在羟基值为3mgKOH/g以下的时刻终止反应。反应结束以后,在1kPa的减压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脂肪酸。此时得到2009.4g酯化粗产物,酸值2.1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150g环己烷(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15重量份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并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a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添加各5g活性白土SA-1(日本活性白土(株))和活性氧化铝DN-1A(水泽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15.0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33.4mm2/s,流动点-40℃,酸值0.11mgKOH/g,羟基值2.1mgKOH/g,色相(APHA)6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1.5%。
(比较例25)
在1000.0g实施例的酯化粗产物中,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后,油层和水层一部分乳化,加入250g的10%芒硝温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后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将此酯层在180℃和1kPa条件下减压脱水。然后添加各5g活性白土SA-1(日本活性白土(株))和活性氧化铝DN-1A(水泽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04.0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33.4mm2/s,流动点-40℃,酸值是0.15mgKOH/g以下,羟基值2.1mgKOH/g,色相(APHA)7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0.4%。
(实施例26)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400.0g(2.94mol)季戊四醇和2078.8g(13.16mol)的3,5,5-三甲基己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5小时的反应。反应结束以后,在1kPa的减压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脂肪酸。此时得到2040.2g酯化粗产物,酸值0.8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100g甲苯(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10重量份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钠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并在9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添加各5gガレオンア一スV2(水泽化学工业(株))和トミタAD300P(富田制药(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和3小时。然后进行过滤,得到954.7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104.8mm2/s,流动点-20℃,酸值0.01mgKOH/g,羟基值0.8mgKOH/g,色相(APHA)35。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5.5%。
(比较例26)
在1000.0g实施例26的酯化粗产物中,添加15g甲苯(即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添加1.5重量份的烃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后,但酯层和碱水层不能分离,整体呈乳化状态无法除去水层。因此加入200g的10%芒硝温水溶液,在9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后排出水层部分。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并在9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添加各5gガレオンア一スV2(水泽化学工业(株))和トミタAD300P(富田制药(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然后进行过滤,得到926.0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104.8mm2/s,流动点-20℃,酸值是0.01mgKOH/g,羟基值0.8mgKOH/g,色相(APHA)6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2.6%。
(实施例27)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750.0g(5.77mol)2-乙基己醇和1556.5g(5.48mol)的硬脂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0小时的反应。反应结束以后,在1kPa的减压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醇。此时得到2144.1g酯化粗产物,酸值0.8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100g甲苯和100g异丙醇(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10重量份烃类溶剂和10重量份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并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直到排出水的pH值达到中性。将此酯层在180℃和1kPa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使用史密斯式蒸馏装置在200℃和10~500Pa下,以4mL/min的流油量将得到的酯进行蒸馏,得到825.2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9.7mm2/s,流动点5.0℃,酸值0.1mgKOH/g,羟基值0.1mgKOH/g,色相(APHA)3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82.5%。
(比较例27)
将1000.0g实施例27的酯化粗产物,使用史密斯式蒸馏装置在200℃和10~500Pa下,以4mL/min的流油量进行蒸馏,得到764.2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7.4mm2/s,动力粘度(40℃)为9.7mm2/s,流动点5.0℃,酸值是0.1mgKOH/g,羟基值0.1mgKOH/g,色相(APHA)8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76.4%。
(实施例28)
在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器和冷却管的3升四口烧瓶中加入750.0g(5.77mol)2-乙基己醇和1556.5g(5.48mol)的硬脂酸,在220℃和氮气流下,在常压下蒸馏出反应生成的水进行10小时的反应。反应结束以后,在1kPa的减压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醇。此时得到2144.1g酯化粗产物,酸值0.8mgKOH/g。
在1000.0g此酯化粗产物中添加100g甲苯和100g异丙醇(即每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添加10重量份烃类溶剂和10重量份醇类溶剂),加入相当于酯化粗产物酸值1.5倍当量的1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0℃下搅拌30分钟。静置30分钟除去水层,完成脱酸工序。然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酯化粗产物加入2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并在70℃下搅拌30分钟后,静置30分钟,排出水层部分。反复水洗4次。将残余酯层在180℃和1kP条件下减压蒸出溶剂。然后,加入各5g的活性白土SA-1(日本活性白土(株))和活性氧化铝DN-1A(水泽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34.3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9.7mm2/s,流动点5.0℃,酸值0.1mgKOH/g,羟基值0.1mgKOH/g,色相(APHA)4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3.4%。
(比较例28)
在1000.0g实施例28的酯化粗产物中,加入各5g活性白土SA-1(日本活性白土(株))和活性氧化铝DN-1A(水泽化学工业(株))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00℃、1kPa和3小时,进行过滤得到968.2g最终目的物,其动力粘度(40℃)为9.6mm2/s,流动点5.0℃,酸值是0.7mgKOH/g,羟基值0.1mgKOH/g,色相(APHA)90。相对于供脱酸处理的酯化粗产物,收率为96.8%。
下面在表4~6中表示出实施例15~28以及比较例15~28的结果。在表4~6中,“分离时的状况”表示脱酸处理时酯层和水层分离的状态。○表示分离良好,没有发生乳化,而×表示分离不良,或者发生了乳化。△表示在油层和水层之间产生了乳化层,发生了分层不良。
表4
酯的原料 脱酸处理溶剂(重量份)a) 分离时的状况 收率(%)                   酯的物理性能 吸附处理
动力粘度(mm2/s)     酸值(mgKOH/g)     色相(APHA)
实施例15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 甲苯(20)异丙醇(15)     ○   91.2     64.2     0.11     190 ガレオンア一スV2トミタAD300P
比较例15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 20%芒硝     ×   76.1     64.1     0.20     450 ガレオンア一スV2トミタAD300P
实施例16 三羟甲基丙烷辛酸 甲苯(15)     ○   91.5     16.7     0.12     50 活性炭白鹭C
比较例16 三羟甲基丙烷辛酸     △   90.1     16.7     0.16     60 活性炭白鹭C
实施例17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 正庚烷(10)     ○   93.4     540.6     0.6     210 キョ一ワ一ド500SH
比较例17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     —   98.9     521.2     3.6     300 キョ一ワ一ド500SH
实施例18 三羟甲基丙烷辛酸、癸酸己二酸 二甲苯(20)乙醇(5)     ○   94.3     245.1     0.5     80
比较例18 三羟甲基丙烷辛酸、癸酸己二酸 二甲苯(2)10%芒硝     △   91.9     240.0     0.8     100
实施例19 二季戊四醇2-乙基己酸3,5,5-三甲基己酸 甲苯(10)     ○   92.6     227.6     0.01     90 活性白土SA-1活性氧化铝DN-1
比较例19 二季戊四醇2-乙基己酸3,5,5-三甲基己酸 甲苯(2)     △   88.4     227.1     0.01     150 活性白土SA-1活性氧化铝DN-1
a)相对于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的重量份
表5
酯的原料 脱酸处理溶剂(重量份)a) 分离时的状况 收率(%)               酯的物理性能 吸附处理
  动力粘度(mm2/s)     酸值(mgKOH/g)   色相(APHA)
实施例20 二季戊四醇2-乙基己酸 甲苯(20)     ○   94.9     143.6     0.01    60 ガレオンア一スV2トミタAD300P
比较例20 二季戊四醇2-乙基己酸 甲苯(2.5)10%芒硝     ×   86.3     143.6     0.01    120 ガレオンア一スV2トミタAD300P
实施例21 新戊基二醇正庚酸己二酸 甲苯(20) 95.7 267.5 0.01 30 ガレオンア一スV2トミタAD300P
比较例21 新戊基二醇正庚酸己二酸 10%芒硝 × 95.1 267.5 0.01 70 ガレオンア一スV2トミタAD300P
实施例22 新戊基二醇2-乙基己酸 甲苯(8)     ○   82.5     7.4     0.01    40
比较例22 新戊基二醇2-乙基己酸     △   81.0     7.4     0.01    50
实施例23 新戊基二醇2-乙基己酸 甲苯(8)     ○   93.5     7.4     0.01    50 キョ一ワ一ド500SH
比较例23 新戊基二醇2-乙基己酸     △   90.0     7.4     0.01    60 キョ一ワ一ド500SH
实施例24 季戊四醇2-乙基己酸3,5,5-三甲基己酸 甲苯(10) 92.5 69.2 0.01 40 キョ一ワ一ド500SH
比较例24 季戊四醇2-乙基己酸3,5,5-三甲基己酸 91.2 69.2 0.01 60 キョ一ワ一ド500SH
a)相对于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的重量份
表6
酯的原料 脱酸处理溶剂(重量份)a) 分离时的状况 收率(%)                酯的物理性能 吸附处理
  动力粘度(mm2/s)      酸值(mgKOH/g)    色相(APHA)
实施例25 季戊四醇2-乙基己酸辛酸、癸酸 环己烷(15) 91.5 69.2 0.11 60 活性白土SA-1活性氧化铝DN-1
比较例25 季戊四醇2-乙基己酸辛酸、癸酸 10%芒硝 90.4 33.4 0.15 70 活性白土SA-1活性氧化铝DN-1
实施例26 季戊四醇3,5,5-三甲基己酸 甲苯(10)     ○   95.5     104.8     0.01     35 ガレオンア一スV2トミタAD300P
比较例26 季戊四醇3,5,5-三甲基己酸 甲苯(1.5)10%芒硝     ×   92.6     104.8     0.01     60 ガレオンア一スV2トミタAD300P
实施例27 2-乙基己醇硬脂酸 甲苯(10)异丙醇(10)     ○   82.5     9.7     0.1     30
比较例27 2-乙基己醇硬脂酸     —   76.4     9.7     0.1     80
实施例28 2-乙基己醇硬脂酸 甲苯(10)异丙醇(10)     ○   93.4     9.7     0.1     40 活性白土SA-1活性氧化铝DN-1
比较例28 2-乙基己醇硬脂酸     —   96.8     9.6     0.7     90 活性白土SA-1活件氧化铝DN-1
a)相对于100重量份酯化粗产物的重量份
实施例15~28在脱酸处理时的分层状态都是良好的,所得到的酯的酸值低,有良好的色相。与此相反,在比较例15~28中,在脱酸处理时发生乳化,或者在油层和水层之间产生乳化层,发生分层不良。
酯的评价(实施例19~24以及比较例19~24)
对于在实施例19~24以及比较例19~24中得到的酯进行密封管试验,用以评价该酯的热稳定性。而为了研究在酯中溶解的导电性杂质,要测定该酯的体积电阻率。这些试验的方法如下所示。
(a)密封管试验
在一根玻璃管当中放入10g预先把水含量调节到1,000ppm的酯、5g氟利昂R-407C(氟利昂R-134a和氟利昂R-125和氟利昂R-32的重量比为52∶25∶23)以及长度为10mm的铁片、铜片以及铝片各一片,然后将它们密封。在175℃下将它们加热14日以后,测试作为基础油的酯的酸值和色相(APHA),与试验前进行比较。
(b)电绝缘性能
在25℃下测定酯的体积电阻率(JIS C2101)。
上述各试验的测定结果如表7中所示。
表7
                  (a)密封管试验 (b)体积电阻率(Ω·cm)
     酸值(mgKOH/g)       色相(APHA)
  试验前   试验后   试验前   试验后
实施例19    0.01    0.02     90     100    6.4×1014
比较例19    0.01    0.06     150     210    3.9×1014
实施例20    0.01    0.02     60     80    5.8×1014
比较例20    0.01    0.12     120     190    3.3×1012
实施例21    0.01    1.2     30     90    2.6×1013
比较例21    0.01    3.9     70     270    8.2×1012
实施例22    0.01    0.02     40     60    2.4×1013
比较例22    0.01    0.03     50     70    1.1×1013
实施例23    0.01    0.5     50     70    2.2×1013
比较例23    0.01    0.9     60     80    1.0×1013
实施例24    0.01    0.01     40     50    4.6×1014
比较例24    0.01    0.08     60     100    2.3×1014
由密封管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9~24的酯,在试验后酸值和色相(APHA)的升高得到抑制,表明热稳定性是优异的。由于体积电阻率较高,由此可知该酯中的导电性杂质含量较少。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酯的制造方法,能够以高收率制造高质量的酯,在对由醇和羧酸的反应得到酯化粗产物进行脱酸处理时,可以不引起分层不良或者乳化。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用于制造各种酯。比如由本发明得到的高熔点蜡酯,含有的低沸点挥发性物质少,显示出窄的熔融特性,因此可以有效地用于调色剂的脱模剂。而由本发明得到的在常温下是液体的高粘度酯,热稳定性和电绝缘性能都优异。因此,作为冷冻机油以及特殊油脂用润滑油,能够有效地用于要求有高水平热稳定性和电绝缘性能的用途中。

Claims (5)

1.一种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醇和羧酸反应得到酯化粗产物的工序;以及
相对于100重量份该酯化粗产物、添加5~100重量份的烃类溶剂、并使用碱水溶液进行脱酸的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除了添加所述烃类溶剂以外、还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酯化粗产物为3~50重量份的比例添加碳原子数为1~3的醇类溶剂、然后使用所述碱水溶液进行脱酸的工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烃类溶剂是选自甲苯、二甲苯、环己烷和正庚烷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酯的熔点为50~100℃。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酯的40℃的动力粘度为60~50,000mm2/s。
CNB018149111A 2000-09-11 2001-09-10 酯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19784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275623 2000-09-11
JP275623/2000 2000-09-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9374A true CN1449374A (zh) 2003-10-15
CN1197840C CN1197840C (zh) 2005-04-20

Family

ID=18761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149111A Expired - Lifetime CN1197840C (zh) 2000-09-11 2001-09-10 酯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939980B2 (zh)
EP (1) EP1327625B9 (zh)
JP (1) JP4887596B2 (zh)
KR (1) KR100801865B1 (zh)
CN (1) CN1197840C (zh)
AU (2) AU8451401A (zh)
DE (1) DE60143903D1 (zh)
ES (1) ES2357809T3 (zh)
WO (1) WO2002022548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7825A (zh) * 2012-09-04 2013-01-23 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 一种复合固体酸催化制备多元醇酯类润滑油的方法
CN103450293A (zh) * 2012-05-29 2013-12-18 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 酯化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4232323A (zh) * 2013-06-24 2014-12-24 益海(连云港)油化工业有限公司 脂肪酸异辛酯的制备工艺
CN106431910A (zh) * 2016-09-22 2017-02-22 山东瑞捷新材料有限公司 无酸催化合成酯类航空发动机油基础油的方法
CN106431909A (zh) * 2016-09-22 2017-02-22 山东瑞捷新材料有限公司 无酸催化合成季戊四醇油酸酯的方法
CN106748759A (zh) * 2015-11-24 2017-05-31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生物基季戊四醇脂肪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08976120A (zh) * 2018-08-27 2018-12-1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十六酸十六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53631A (zh) * 2016-05-03 2019-01-04 佩什托普公司 用于生产酯的方法
CN109180476A (zh) * 2018-08-27 2019-01-1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高碳醇酯及其制备方法
TWI675824B (zh) * 2014-06-04 2019-11-01 日商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多分支脂肪族酯的製造方法
CN113233977A (zh) * 2021-05-17 2021-08-10 江南大学 一种均相合成对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的方法
CN114507559A (zh) * 2022-02-25 2022-05-17 大连大平油脂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氧化稀土的柴油抗磨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44557A (zh) * 2022-03-24 2022-06-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异硬脂醇异硬脂酸酯的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35434B2 (ja) * 2001-01-12 2010-03-17 日油株式会社 エステルワックスおよび該ワックスを用いたトナー
DE102004017222A1 (de) * 2004-04-05 2005-10-20 Cognis Ip Man Gmbh Sensorische Wachse für kosmetische und/oder pharmazeutische Formulierungen
DE102004017221A1 (de) * 2004-04-05 2005-10-20 Cognis Ip Man Gmbh O/W-Gel-Zusammensetzungen mit Estern des Pentaerythrits oder dessen Oligomeren
JP5220275B2 (ja) * 2005-12-05 2013-06-26 協同油脂株式会社 グリース組成物及び軸受
US7790816B2 (en) * 2006-08-04 2010-09-07 Univation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of maintaining heat transfer capacity in a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system
JP5237543B2 (ja) * 2006-10-25 2013-07-1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グリース
JP5125691B2 (ja) * 2008-03-31 2013-01-23 日油株式会社 ポリオキシアルキレンポリオール脂肪酸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DE102009048774A1 (de) * 2009-10-08 2011-04-28 Oxea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r Farbaufhellung von Polyolestern
DE102009048772A1 (de) * 2009-10-08 2011-04-21 Oxea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olestern
JP5759836B2 (ja) * 2011-09-02 2015-08-05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生分解性潤滑油組成物
JP5975262B2 (ja) 2012-04-26 2016-08-23 日油株式会社 冷凍機油用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6503220B2 (ja) * 2015-04-30 2019-04-17 上野製薬株式会社 4−ヒドロキシ安息香酸長鎖エステルの精製方法
CN105001082A (zh) * 2015-06-30 2015-10-28 百川化工(如皋)有限公司 一种新戊基多元醇月桂酸酯的制备工艺
PL3320066T3 (pl) 2015-07-09 2021-08-23 Cargill, Incorporated Zastosowanie przyspieszaczy na bazie bezwodnków kwasowych do produckji estrów poliolu o wysokiej czystości
CN115260063B (zh) * 2022-08-26 2024-05-07 新乡市瑞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润滑油抗磨添加剂巯基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88194A (en) * 1950-12-22 1952-03-04 Standard Oil Dev Co Synthetic lubricant
DE1444851A1 (de) * 1959-03-12 1968-11-07 Tenneco Chem Schmiermittelzusammensetzung
US4314071A (en) * 1978-10-25 1982-02-02 Babler James H Method of preparing monoesters
JPS55147243A (en) 1979-05-08 1980-11-17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Diester and lubricating oil using the same
JPH01207258A (ja) 1988-02-12 1989-08-21 Japanese Res & Dev Assoc Bio Reactor Syst Food Ind 脱酸方法
US4868324A (en) * 1988-05-24 1989-09-19 Celanese Engineering Resins, Inc. Purification of diphenyl phthalates
US5686630A (en) * 1993-09-29 1997-11-11 Chronopol, Inc. Purifying cyclic esters by aqueous solvent extraction
DE4226174A1 (de) * 1992-08-07 1994-02-10 Solvay Fluor & Derivate Polyglycerinfettsäureestergemisch
JPH06271881A (ja) 1993-03-19 1994-09-27 Sanken Kako Kk 合成潤滑油
JPH07118681A (ja) 1993-10-22 1995-05-09 Tonen Corp 冷凍機油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H0913063A (ja) 1995-06-27 1997-01-14 Kao Corp 潤滑油組成物
JPH09316479A (ja) 1996-05-29 1997-12-09 Tonen Corp 冷凍機油組成物および該冷凍機油組成物を含有する冷凍機用流体組成物
JPH1180766A (ja) 1997-09-02 1999-03-26 Kao Corp グリース基油
JPH11321116A (ja) 1998-05-08 1999-11-2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熱転写記録媒体
JPH11322697A (ja) 1998-05-12 1999-11-24 Sumika Fine Chemicals Co Ltd N−〔(2’−シアノビフェニル−4−イル)メチル〕−l−バリンベンジルエステルの製造法および該化合物の新規塩
DE19940991B4 (de) * 1999-08-28 2007-04-05 Celanese Chemicals Europe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Esterweichmachern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0293A (zh) * 2012-05-29 2013-12-18 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 酯化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2887825A (zh) * 2012-09-04 2013-01-23 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 一种复合固体酸催化制备多元醇酯类润滑油的方法
CN104232323A (zh) * 2013-06-24 2014-12-24 益海(连云港)油化工业有限公司 脂肪酸异辛酯的制备工艺
TWI675824B (zh) * 2014-06-04 2019-11-01 日商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多分支脂肪族酯的製造方法
CN106748759A (zh) * 2015-11-24 2017-05-31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生物基季戊四醇脂肪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09153631B (zh) * 2016-05-03 2022-03-11 佩什托普公司 用于生产酯的方法
CN109153631A (zh) * 2016-05-03 2019-01-04 佩什托普公司 用于生产酯的方法
CN106431910A (zh) * 2016-09-22 2017-02-22 山东瑞捷新材料有限公司 无酸催化合成酯类航空发动机油基础油的方法
CN106431909A (zh) * 2016-09-22 2017-02-22 山东瑞捷新材料有限公司 无酸催化合成季戊四醇油酸酯的方法
CN106431909B (zh) * 2016-09-22 2019-02-12 山东瑞捷新材料有限公司 无酸催化合成季戊四醇油酸酯的方法
CN106431910B (zh) * 2016-09-22 2019-02-12 山东瑞捷新材料有限公司 无酸催化合成酯类航空发动机油基础油的方法
CN109180476A (zh) * 2018-08-27 2019-01-1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高碳醇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76120B (zh) * 2018-08-27 2021-03-16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十六酸十六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76120A (zh) * 2018-08-27 2018-12-1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十六酸十六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33977A (zh) * 2021-05-17 2021-08-10 江南大学 一种均相合成对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的方法
CN114507559A (zh) * 2022-02-25 2022-05-17 大连大平油脂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氧化稀土的柴油抗磨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44557A (zh) * 2022-03-24 2022-06-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异硬脂醇异硬脂酸酯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30038734A (ko) 2003-05-16
JP4887596B2 (ja) 2012-02-29
US20030187292A1 (en) 2003-10-02
AU2001284514C1 (en) 2006-11-09
WO2002022548A1 (en) 2002-03-21
EP1327625B9 (en) 2011-05-11
EP1327625A1 (en) 2003-07-16
AU2001284514B2 (en) 2006-05-18
AU8451401A (en) 2002-03-26
DE60143903D1 (de) 2011-03-03
EP1327625A4 (en) 2005-11-16
ES2357809T3 (es) 2011-04-29
KR100801865B1 (ko) 2008-02-12
US6939980B2 (en) 2005-09-06
EP1327625B1 (en) 2011-01-19
CN1197840C (zh) 2005-04-20
JPWO2002022548A1 (ja) 2004-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7840C (zh) 酯的制造方法
CN1262628C (zh) 用于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制冷机油组合物
CN1221542C (zh) 从含有母育酚的混合物中分离母育酚的方法
CN1142993C (zh) 制备脂肪酸酯的方法和含脂肪酸酯的燃料
EP2961729B1 (en) The preparation of biopolyol esters for lubricant application
CN101066909A (zh) 粗甘油基产物、其纯化方法及其在二氯丙醇生产中的应用
CN1914167A (zh) 分离戊烯腈异构体的方法
CN1882522A (zh) 从甘油生产二氯丙醇的方法,甘油最终来自生物柴油生产中动物脂肪的转化
CN1726181A (zh) 脂酯-催化的海产品油的酯化
CN85107676A (zh) 甘油酯油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精制法
CN1062895C (zh) 多元醇酯基润滑剂和含该润滑剂的制冷工作流体
CN1708469A (zh) 生产羧酸的方法和生产羧酸的系统
CN1057557C (zh) 与氢氯氟烃和氢氟烃制冷剂一起使用的制冷机油组合物
CN1077484A (zh) 合成润滑油
CN1914147A (zh) 金刚烷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13975C (zh) 炔属醇及其下游产品的制备方法
CN1185201C (zh) 氧化丙烯和/或丙烯醛所得到的丙烯酸的纯化方法
CN100349854C (zh) (甲基)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249002C (zh) 苯酚与苯酚衍生物工业中二元酚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及装置
CN1062593C (zh) 多羟基酯基润滑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987C (zh) 以聚苯基甲烷为基础的组合物及其制法和作为电介质的应用
CN1205169C (zh) 制备酯的方法
CN1273085A (zh) 口红用组合物
CN1106383A (zh) 高碱性硫化碱土金属酚盐及其制备方法
CN1723256A (zh) 适用于宽温度范围的传热流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JAPAN OIL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NOF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Nof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Japan Oil and Grease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