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19504A - 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偏流部件、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冷却器及壳体 - Google Patents

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偏流部件、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冷却器及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19504A
CN1419504A CN01807094A CN01807094A CN1419504A CN 1419504 A CN1419504 A CN 1419504A CN 01807094 A CN01807094 A CN 01807094A CN 01807094 A CN01807094 A CN 01807094A CN 1419504 A CN1419504 A CN 1419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gas generator
housing
filtering installation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07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地克人
岩井保范
山﨑征幸
中岛祯浩
波户元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447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23316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447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23316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519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23991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1886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2758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0369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31561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419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95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60R21/264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using only solid reacting substances, e.g. pellets, pow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with means other than bag structure to diffuse or guide inflation fluid

Abstract

圆筒形的偏流部件,其至少能从壳体内部一侧遮挡制在壳体环周侧壁上的排气口。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具有定位、防止短通、吸震、以及隔电隔热的功能,并包括与壳体端面相对的环形部分和抵接着冷却/过滤装置内周面的侧壁部分。圆筒形状冷却/过滤装置具有叠层的金属细网纱。由于气体发生器壳体适于可靠地固定点火器,并常用于形成总高度减小的气体发生器,其中该气体发生器壳体具有用于插入点火器或点火器支撑部件的开孔部分。开孔部分设置有连接部分,用于固定插入的点火器或点火器支撑部件,该连接部分被设置在壳体中央,而不是设置在制有开孔部分的那一侧端面上。本发明还涉及采用这些部件的气体发生器。

Description

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偏流部件、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冷却器 及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气囊上的气体发生器,其中的气囊用于保护乘客免受撞击。另外,本发明还涉及这样一种组成部件:其用于去除由于燃烧(具体来讲,是气体发生装置燃烧时)产生的燃烧产物,具体来讲,该组成部件包括(1)偏流部件,(2)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以及(3)防止短通现象的壳体。另外,本发明还涉及(4)用丝网制成的冷却器。此外,本发明还涉及(5)壳体,在该壳体中,点火器入口还具有弯折部分。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采用了上述特征的气体发生器以及一种气囊设备。
背景技术
气囊系统安装在各种车辆一主要是汽车上,用于当车辆发生高速碰撞时,能用快速充气膨胀的气囊(气袋体)顶撑住乘客,从而防止乘客由于惯性作用而撞击到车辆中诸如方向盘、风挡玻璃等坚硬部分上而受伤。一般情况下,气囊设备包括传感器、控制单元、气垫模块等等部件,且其中的气垫模块包括模壳、气袋、气体发生器等元件,且例如被安装到方向盘上。
在这些部件中,其中的气体发生器被制成这样:当一个点火装置由于撞击作用而被触发时,气体发生装置被引燃,从而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且所产生的气体通过一个排气口喷射到气袋(袋体)中,从而将气袋充气膨大,由此形成了一个缓冲垫,以吸收方向盘和乘客之间的冲击作用。已知的是:由气体发生装置燃烧产生的工作气体一般具有很高的温度,且在某些类型气体发生器所产生的工作气体中还包含一些燃烧副产物。
相应地,在目前现有的气体发生器中,在壳体中设置了过滤装置或冷却/过滤装置,用于在工作气体从壳体中排出之前,滤掉其所含的燃烧产物。
但是,由于现有的普通过滤装置或冷却/过滤装置一般是用丝网制成的,所以尽管可滤掉工作气体中的固体燃烧产物,但是却不能去除掉以流态或半流态生成的燃烧产物。另外,在气体发生装置由于燃烧而产生了碱性烟雾的情况下,就存在这样的可能:由于碱性烟雾与某些部件发生化学反应而出现腐蚀,又新产生了高温的热颗粒,而这些高温颗粒又被排出到壳体之外,其中的部件包括过滤装置、冷却装置等,它们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并被广泛采用。
另外,在现有的普通气体发生器中,在壳体中设置了制成圆筒状的过滤装置或冷却/过滤装置,用于对工作气体中所含的燃烧产物进行净化、以及在工作气体从壳体中排出之前对其进行冷却。
另外,由于圆筒形过滤装置等部件是用来在由气体发生剂燃烧产生的工作气体从排气口排出之前对其进行净化和/或冷却的,所以气体发生装置储放在圆筒形过滤装置等部件的空腔部分中。相应地,过滤装置或冷却/过滤装置具有限定出气体发生装置容纳空间的功能。
因而,在任何普通类型的气体发生器中,通常都采用了具有上述功能的过滤装置或冷却/过滤装置,在其中的气体发生器中,由气体发生装置的燃烧而产生工作气体。考虑到要为气体发生装置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冷却/过滤装置最好是不可活动的,且当工作气体通过时,该冷却/过滤装置最好不会移动。因而,一般来讲,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固定安装冷却/过滤装置,其中的安装方法例如是用壳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夹置冷却/过滤装置等的方法。
但是,考虑到在制造和触发气体发生器时对冷却/过滤装置的性能要求,只是将装置简单地固定在壳体内是不够的,还希望能解决由于冷却/过滤装置的工作而带来的各方面问题。
换言之,考虑到要安全地触发气囊系统,最好所有的工作气体都流过冷却/过滤装置,同时,考虑到在制造气体发生器时,要用冷却/过滤装置为气体发生装置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以其中的一个布置部分最好始终是固定的。另外,在触发气体发生器时,存在这样的可能:某些种类的气体发生剂会将壳体烧成高温状态,从而使与之接触的气囊被损坏。因而,希望上述气体发生器产生的热量至少不会传到排气口一侧的壳体处。另外,在将冷却/过滤装置固定到壳体内部时,最好能牢固地进行安装。
但是,如上所述,只是将冷却/过滤装置简单地安装到壳体内部达不到上述的效果。
反之,之后工作气体将流经冷却装置而从制在壳体上的排气口排出,但是,考虑到对冷却装置的有效利用,最好能阻止工作气体绕过布置在排气口周围的冷却装置。
另外,通常用铸造、锻造或压模成型方法对各种金属进行加工而为气体发生器制造外壳容器,但是,希望能简化外壳容器的制造,并能保证足够的强度。
在冷却装置与壳体的配套方面,还必须要改善普通气体发生器在批量生产时的制造成本和制造过程。
也就是说,由于冷却装置要承受工作气体流过时的压力,对其的安装要保证牢固,且在制造气体发生器时,考虑到还要用冷却装置为气体发生装置形成容纳空间,所以其位置最好能是始终固定的。另外,考虑到要安全地触发气囊系统,希望所有的工作气体都从冷却装置中流过。
另外,考虑到制造过程和制造成本,希望能有一种更为简单的结构,同时还具有上述的功能。
在用于气囊的现有普通气体发生器中,同时采用了主要用于对工作气体进行冷却的冷却器和主要用于对工作气体进行净化的过滤器,或者是采用了一种缝隙结构的、能同时对工作气体进行净化和冷却的冷却器/过滤器,这种装置是通过对层状丝网体进行压缩而制成的。但是,在同时使用冷却器和过滤器的情况下,就需要为它们留出一个空间,且要制出两个部件,从而容器的总体积就必然要变得更大,且增加了制造过程和制造成本。另外,在采用冷却器/过滤器的情况下,其具有对工作气体净化、冷却两方面功能,从而可减小容纳空间,但是,制造该冷却器/过滤器的过程较为复杂。
因此,在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中,对于设置在壳体内用来对工作气体进行净化和冷却的过滤器和冷却器,功能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便于制造及降低制造成本方面则还没有取得显著的进步。
在以此方式制成的气体发生器中,在壳体中布置了包含点火器的点火装置,其作为一个必需的部件,用于引发气体发生器的触发,且其中的点火器与一个布置在壳体外的控制单元电路连接。控制单元具有如下功能:从一用于检测撞击的传感器接收信号、并在对撞击的程度作出判断之后输出触发信号。因而,在对点火器进行布置时,为了能接收到控制单元的触发信号,点火器上与控制单元保持电路连接的部分要外露到壳体之外。
因而,在用于气囊的普通气体发生器中,在壳体上制出了一个用于接纳和安装点火器的开孔部分,且该开孔部分的边缘被制成突伸向壳体外部的圆筒形状。
但是,由于以上述方式制造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是与气袋(袋体)等部件一起设置在一个模壳中的,且该模壳被安装在方向盘中驾驶员一侧、以及前排乘客(但非驾驶员)前方的仪表板中,所以希望该模壳能变得更小一些。尤其是,在将其布置在驾驶员一侧的情况中,由于气体发生器的高度直接影响方向盘的厚度,所以,将壳体的轴向总尺寸限制得小一些将是一项设计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用于去除燃烧产物的组成部件,具体来讲是(1)偏流部件,(2)冷却/过滤装置支撑元件,(3)具有可防止短通结构的壳体,以及(4)用层压丝网制成的冷却器。另外,本发明还涉及(5)壳体,在该壳体中,点火器入口处还具有弯折部分。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在采用了上述的结构特征的气囊上的气体发生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气囊设备。
本发明涉及至少采用了上述组成部件中的一种的气体发生器,并涉及一种气囊设备,且可将其中的某些组成部件组合起来使用。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这样一种方法:通过上述的第(1)、(2)和(3)方面部件等来限制和控制气体的流动路径,从而防止燃烧残留物或其它物质流出,并免受火焰等非正常燃烧气体的影响,由此得到一种理想的气体流出物。
下面将对各个部件进行描述:
(1)偏流元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成部件,其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并使得工作气体中所含的燃烧产物尽可能少地从排气口排出,同时该部件被制成了很简单的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气囊的、并有效地利用了该组成部件的气体发生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偏流部件被用来去除掉流过冷却/过滤装置之后的工作气体中所含的燃烧产物,其中的工作气体是由壳体中的气体发生装置产生的。
换言之,本发明的偏流元件是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组成部件,其中的气体发生器包括位于带排气口的壳体中的这些部件:气体发生装置,用于产生工作气体以将气袋充鼓;圆筒形的冷却/过滤装置,用于对壳体中的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和/或净化,且所述偏流元件上设置有管状部分,该部分被设计成这样的形状:使得其适于与圆筒形气体发生器壳体的内周面相面对,且该管状部件具有这样的形状和/或结构:其能从壳体内侧至少遮挡制在气体发生器壳体环周侧壁上的排气口。
希望上述的偏流部件在其被布置到壳体中时能被制成这样的形状和/或结构:使得气体发生装置燃烧产生的燃烧产物不会从排气口流到壳体外面,同时用于引燃气体发生装置的点火装置的火焰也不会从排气口排出到壳体外部。
例如,该偏流部件能通过使流经冷却/过滤装置后流向排气口的工作气体冲向布置在气体发生器壳体中的所述管状部分,而粘附住工作气体中所含的一种流态或半流态的燃烧产物,从而将这些燃烧产物去除,其中所述管状部分的形状适于被设置成与气体发生器的内周面相面对。
因此,偏流部件中的管状部分必须要被制成这样的形状和/或结构:其能从壳体内侧遮挡气体发生器壳体圆周壁上制出的排气口,或者是被制成这样的形状和/或结构:在将偏流部件布置在壳体内的情况下,其能遮挡冷却/过滤装置上从排气口水平伸出的部分。通过将管状部分制成这样的形状(包括长度)/结构,在将其用在气体发生器中的状态下,流过冷却/过滤装置的工作气体在到达排气口之前将冲击到管状部分上,从而使气流发生偏流。当已流过冷却/过滤装置的工作气体冲撞到偏流部件的管状部分上时,气体中所含的燃烧产物将会粘附到管状部分上,或者由于与偏流部件的撞击而聚集在壳体中,这样就将燃烧产物阻留在了壳体内。因此,就可以防止固态物质从排气口中排出,从而能可靠地防止对气囊的损坏。
该偏流部件的一种实例可包括以上述方式制出的管状部分以及向内延伸的凸缘状环形部分,其中的环形部分与管状部分制成一体。在此情况下,希望环形部分能制成这样:其能与设置在壳体中的冷却/过滤装置的任一端面相接触。
且最好是:上述的偏流部件被设置在壳体中时,具有所述的管状部分,从而在冷却/过滤装置和壳体的内周面之间能为工作气体的通过留出间隙。换言之,管状部分的内径最好能有一部分被制得大于该偏流部件所在气体发生器的冷却/过滤装置的外径,但小于壳体周边的内径。例如,这样的要求可以这样实现:将管状部分上部的内径制成等于冷却/过滤装置的外径,同时还将其中段和下部的内径制成大于上部的内径、但小于壳体周边的内径。
如上所述,该偏流部件是通过将气体引流冲向管状部分来去除工作气体中所含燃烧产物的。因而,该偏流部件最好能被制成既不会由于受工作气体的压力而弯曲,也不会堵上排气口。此要求例如可以这样实现:通过在管状部分下端制成支撑部分,且使其端部径向向外弯曲。在此情况下,该支撑部分就与壳体的内周面接触,从而支撑着管状部分,这样就可以阻止管状部分由于受到工作气体的压力作用而发生扩张。当在管状部分的下端上制出凸缘状支撑部分时,就要在支撑部分中制造通风部分,该通风部分能允许工作气体从其流过。这样的通风部分可这样来实现:在支撑部分中制出多个通孔或将其外周边缘部分或全部地切槽成锯齿状或齿轮状。
上述的偏流部件还可用作烟雾收集部件,用于收集由气体发生装置燃烧产生的燃烧副产物—也就是说半流态的烟雾或固态颗粒烟雾,偏流部件还可用作挡焰板,其能阻挡点火装置或气体发生装置燃烧时产生的火焰,使其不会经排气口窜出到壳体之外。
在偏流部件的管状部分上设置有与冷却/过滤装置的任一端面接触的向内延伸凸缘状环形部分的情况下,在进行设置时,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形部分中央孔洞的内径、以及使内边缘表面与布置在气体发生器壳体中的内圆筒部件的端面接触,来对偏流部件进行定位。例如,如果在内圆筒部件的上制出凸缘状焊接余量边缘,且将该焊接边缘焊接到扩散壳的内表面上,则希望环形部分中央孔洞的内径能被制成与焊接边缘的外径一致。另外,通过将管状部分制成与向内延伸凸缘状环形部分的外周边缘相结合,就可以通过在管状部分和环形部分之间的弯折部分确定出冷却/过滤装置的位置,并能防止所谓的短通现象,从而使得当气体发生器触发工作时,工作气体不会从冷却/过滤装置的端面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流走。这样的方案例如也可以这样实现:用弯折部分支撑着布置在壳体中的圆筒形冷却/过滤装置的外周边缘,并与其接触地贴接在一起。
在将环形部分制成具有适当的弹性(至少是在其厚度方向上)的情况下,由于环形部分的弹性,冷却/过滤装置能被牢固地保持固定着。例如,环形部分可用诸如树脂等弹性材料制成,或者可被弯成具有适当弹性的形状或结构。另外,通过将环形部分制成具有适当的隔热效果,就可以防止冷却/过滤装置的热传到扩散壳上,从而可避免对气囊的损坏,其中,冷却/过滤装置的热量是由于对工作气体的冷却而增多的。例如,环形部分可被制成能形成隔热空间,该空间是通过利用隔热部件形成至少环形部分的冷却/过滤装置一侧的部分、或者是通过对该部分进行弯折来形成的,其中的隔热部件例如为树脂部件。
另外,在环形部分中最好形成侧壁部分,其形状适于同冷却/过滤装置的内周面相接触,用该侧壁部分可确定出冷却/过滤装置的位置,或者可用于防止所述的短通现象,从而使工作气体不能从冷却/过滤装置的端面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流走。在此情况下,侧壁部分与管状部分之间的宽度最好被设计成等于设置在气体发生器壳体中的冷却/过滤装置的厚度。当以上述的方式来调整侧壁部分与管状部分之间的宽度时,冷却/过滤装置就被保持固定在这两部分之间。由此就可利用该偏流部件对冷却/过滤装置牢固地定位安装,并能可靠地防止短通现象。
如上所述,由管状部分、向内延伸凸缘状环形部分、和/或制在环形部分上的侧壁部分组成的偏流部件可以是一个单体部件。在此情况下,偏流部件例如是用压模成型的方法对不锈钢等材料进行加工而制造成的。如果偏流部件被制成了一个单体部件,在制造气囊用气体发生器时,由于只制造和设置一个部件就能同时实行这样一些功能:防止工作气体的短通、对工作气体进行净化和/或定位支持冷却/过滤装置,从而就可极大地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其包括上述的偏流部件。在该气体发生器中,能持久地滤除工作气体中所含的燃烧产物。
也就是说,本文提供了一种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包括一些位于带有排气口的圆筒形壳体中的部件:用于触发气体发生器的点火装置;能在受点火装置触发后产生工作气体从而充胀气囊的气体发生装置;以及用于对工作气体进行净化和/或冷却的圆筒形冷却/过滤装置,其中,在冷却/过滤装置的外周面和壳体的环周侧壁部分的内周面之间留出空间部分,用作工作气体的流动路径;偏流部件设置在所述空间部分中,其形状和/或结构适于对流经冷却/过滤装置后流向排气口的工作气体流进行偏流。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这样一种气体发生器:在该气体发生器中,在圆筒形冷却/过滤装置的外周面和壳体环周侧壁部分的内周面之间设置烟雾收集部件,用于收集气体发生装置燃烧时产生的燃烧副产物—即流态、半流态或固态的烟雾,本发明还提供了—种气体发生器,在该气体发生器中设置了阻焰板,用于防止点火装置或气体发生装置燃烧时产生的火焰经排气口窜到壳体外面。
最好是,上述的偏流部件被设置成与圆筒状冷却/过滤装置的任—端面相接触,此外,在圆筒状冷却/过滤装置的外周面与壳体的环周侧壁部分之间最好能留有用作工作气体流动路径的空间部分,以便于布置偏流部件的一部分,且位于该空间部分中的这部分被制造和布置成能对流经冷却/过滤装置后流向排气口的气流进行偏流。偏流部件上位于空间部分中的那个部分最好被制成包括这样一个部分:其既不与冷却/过滤装置接触,也不与壳体的内周面接触。采用这样的结构,就能确保在偏流部件和冷却/过滤装置之间、以及偏流部件和壳体的内周面形成间隙,由此就用该间隙为工作气体形成通流路径。
在壳体的中央设置内圆筒部件、且该圆筒部件带有连接到壳体端面上的凸缘部分的情况下,内圆筒部件凸缘部分的外径最好是与制在构成偏流部件的环状部分上的中央孔洞的内径相一致。这是因为偏流部件的位置要由这两个部件的配合来确定。
在这样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其中的偏流部件包括管状部分,其形状适于被设置成与圆筒形壳体的内周面相对,且在管状部分的上端上设置有内延的凸缘状环形部分,其位于靠近冷却/过滤装置的位置,理想的设置情况是这样的:环形部分与冷却/过滤装置的端面接触,且在轴向方向上管状部分能部分地遮挡冷却/过滤装置的外周面。采用这样的设置关系,偏流部件就可以对冷却/过滤装置进行定位和/或支撑。在轴向上对冷却/过滤装置的部分遮挡例如就意味着在轴向方向上局部遮挡住了圆筒形冷却/过滤装置的外周面,也就是说,是沿轴向方向遮挡着预定的一段长度。另外,通过使偏流部件上管状部分的上端部与冷却/过滤装置的外周面相接触,就可以防止所谓的短通现象:即工作气体不流经冷却/过滤装置就直接排出去了。
在具有上述偏流部件的气体发生器中,偏流部件可对冷却/过滤装置进行定位和/或固定。例如可通过在偏流部件上向内延伸地成型出凸缘结构、并用管状部分的凸缘一侧(也就是上端一侧)支撑着冷却/过滤装置端部的外周表面来对冷却/过滤装置进行定位。通过以上述的方式对冷却/过滤装置进行支撑,就可以获得这样的气体发生器:其中的冷却/过滤装置的位置即使在气体发生装置燃烧时也不会发生挪移。
可通过将扩散壳与封壳连接在一起而制出作为气体发生器外壳容器的壳体。其中的扩散壳的形状为有顶盖的圆筒,且在其环周侧壁上制有排气口。封壳的形状为带底的圆筒,其封闭了扩散壳。这两个外壳是用铁或不锈钢等各种金属材料制成的,且它们的开口部分可用各种固接方法连接在一起。
用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至少能对气体发生装置燃烧产生的工作气体进行冷却。这种冷却/过滤装置的一种实施形式可通过将丝网卷成层状体或将网眼金属板卷绕成多层体来制成。当然,即使在用该装置来净化气体发生装置燃烧产生的燃烧产物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这种用丝网或网眼金属板卷制成多层结构的冷却器。
另外,点火装置可以是这样一个装置:其只包括用触发信号触发的电点火类型的点火器,在需要时,其也可与引燃装料组合使用,其中的引燃装料可被点火器的触发而引燃,从而产生炽热的气体和烟雾,以此来引燃气体发生装置。
对于利用燃烧来产生工作气体的气体发生装置,可以使用现有的普通气体发生装置。因而,可使用基于一种无机叠氮化物的叠氮化物气体发生装置、或使用不基于无机叠氮化物的所谓非叠氮化物型气体发生装置,其中的无机叠氮化物例如是常见、而又广泛使用的叠氮钠等物质。在此情况下,在采用燃烧后会产生流态或半流态燃烧产物的气体发生装置、或燃烧后产生碱性烟雾的气体发生装置的前提下,本发明的气体发生装置可达到更为显著的效果,其中的碱性烟雾会导致冷却/过滤装置的腐蚀。这是由于本发明的偏流部件能粘附工作气体中所含的燃烧产物,这是通过使工作气体冲击到偏流部件上而将燃烧产物去除掉的。
上述本发明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再加上冲击传感器、气袋、以及模壳就组成了气囊设备,其中的冲击传感器可检测到撞击而启动气体发生器,气袋中充入气体发生器所产生的气体而膨胀,而模壳则用于储放气袋。气体发生器与可充入工作气体而膨胀的气袋(袋体)一起被储放在模壳中,而组成了气垫模块。当气体发生器上设置用电信号触发的电点火型点火器时,气垫模块与检测撞击的冲击传感器以及控制单元就可组合形成气囊设备,其中的控制单元可根据从冲击传感器输入的信号而向气体发生器输出触发信号。
在该气囊设备中,气体发生器由检测撞击的冲击传感器触发,并从壳体的排气口排出燃烧气体。该燃烧气体流入到气袋中,由此使气袋胀破模壳而向外膨胀,从而形成缓冲垫,以吸收在车辆上坚硬构件与乘客之间的撞击。
本发明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气体发生器,其可阻止壳体内由气体发生装置燃烧产生的固态物质排出到外部,且点火装置燃烧产生的火焰也不会直接窜出。
(2)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其可解决上述普通冷却/过滤装置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并提供一种采用该冷却/过滤装置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
根据本发明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所用的组成部件是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其设置在组成气体发生器的壳体中,且其用于(1)在布置冷却/过滤装置时和/或在触发气体发生器时进行定位,和/或(2)防止工作气体不经过冷却/过滤装置就短通出去,和/或(3)防止气体发生装置燃烧产生的热传到壳体上制有排气口的端面处,和/或(4)利用弹性稳固地保持固定着冷却/过滤装置。
也就是说,本文提供了一种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该部件是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一个组成部件,其中的气体发生器包括位于带有排气口的圆筒状壳体中的气体发生装置以及圆筒状的冷却/过滤装置,其中的气体发生装置可产生工作气体而充胀气袋,冷却/过滤装置用于在壳体中对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和/或净化,该部件至少包括环形部分和侧壁部分,环形部分被设置成与圆筒形壳体的任一端面相对置,而侧壁部分则与冷却/过滤装置的内周面相接触。
组成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的侧壁部分被制成:当该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被设置在壳体中时,其与冷却/过滤装置端部的内周面相接触,以防止所谓的短通现象—即工作气体不经过冷却/过滤装置而直接排出,并能对冷却/过滤装置进行定位。
所述侧壁部分例如可通过在圆周方向上将环形部分弯成U型截面来制成。另外,还可以在环形部分上垂直地连接制成圆筒状的部件来形成该侧壁部分。
在通过弯出U型截面来形成侧壁部分的情况下,最好是:弯折部分的外侧具有垂直于环形部分的垂直面,且弯折部分的内侧倾斜向环形部分的中心。通过在侧壁部分的外侧制出垂直面,可确保该垂直面与冷却/过滤装置的内表面相接触。通过在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步骤中形成该侧壁部分,就可以消除这样的可能性:由于振动等原因,冷却/过滤装置的位置会发生移位,且气体发生剂会进入到冷却/过滤装置的下方。换言之,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被设置成与扩散壳相背的状态,其中的扩散壳为有顶的圆筒状,之后,该支撑部件就确定了冷却/过滤装置的布置位置。在布置冷却/过滤装置时,存在这样的风险:在制造气体发生器过程中,由于振动等原因会使得冷却/过滤装置被摇动,在此情况下,塞装在冷却/过滤装置中空腔中的气体发生装置会进入到冷却/过滤装置下方。但是,通过将侧壁部分制成上述的形状,就再不会在侧壁部分和冷却/过滤装置之间窜入气体发生剂,从而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气体发生装置漏入到冷却/过滤装置下方。
在构成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一部分的环形部分的圆周边缘上最好制有弯折部分,其弯向冷却/过滤装置那一侧,且被设置成与壳体的端面相对。通过将弯折部分制成这样:在被设置在壳体中的状态下,其与冷却/过滤装置端部的外周面相接触,就可以避免所谓的短通现象:即当气体发生器被触发后,工作气体不经过冷却/过滤装置就被排出,且同时可对冷却/过滤装置进行定位。弯折部分最好被制成这样:当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的环形部分被布置成与冷却/过滤装置的端部接触时,其能遮挡冷却/过滤装置端部的外周部。弯折部分沿冷却/过滤装置外周部的延伸的长度可被适当地进行调节,使得冷却/过滤装置的外周部是未被封闭的。
此外,通过将弯折部分与侧壁部分之间的距离设置成等于布置在气体发生器壳体中的冷却/过滤装置在径向方向上的厚度,就可将冷却/过滤装置保持在这两部分之间,由此就可以对冷却/过滤装置稳固地进行定位和固定。
在环形部分的中心部位制有中央孔的情况下,中央孔的内径最好被控制成这样:使得环形部分的内边缘与设置在气体发生器壳体中的内圆筒部件的端面相接触。通过以上述的方式来制造该中央孔,就可以利用布置在壳体中的内圆筒部件对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进行定位,然后,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就可以确定冷却/过滤装置的位置。
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的环形部分最好被制成这样:当其被设置在壳体中时,至少与冷却/过滤装置相接触的那个部分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弹性。环形部分的一种实例可被制成树脂等材质的弹性部件,或者是通过弯成某种形状或结构来制成的,该形状或结构能达到适当的弹性。因此,即使布置在壳体中的圆筒状冷却/过滤装置在轴向方向上没有弹性,但由于上述的弹性,该部分变成了一个缓冲部分,从而将冷却/过滤装置夹持在壳体的上下端面之间。
另外,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最好被制成这样:在其被布置到壳体中的状态下,形成了至少一个与冷却/过滤装置端面相接触的部分,该部分可防止热量从冷却/过滤装置传递到冷却/过滤装置。例如,在环形部分中,至少冷却/过滤装置端面上的一个部分可被制成树脂部件等隔热部件,或者作为备选方案,制成弯曲形状等能在扩散壳和冷却/过滤装置之间形成隔热空间等的结构。因此,就可以避免冷却/过滤装置由于对工作气体进行冷却所增加的热量传导到壳体上,由此避免了对气袋的损坏。
如上所述,包括与壳体的端面相对的环形部分、制在环形部分的外周上的弯折部分、和/或制在环形部分上的侧壁部分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最好被制成一个单体部件。在此情况下,其中的一种实例形式可以是用压模成型的方法对不锈钢进行加工制成的。当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被制成一个单体部件时,就可以在制造气囊用气体发生器时,通过制造和布置单个部件就能同时实行这些效果:防止工作气体的短通、避免热量从冷却/过滤装置传导到壳体上、对冷却/过滤装置进行缓冲和/或对冷却/过滤装置进行定位和支撑。
在该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中,如果要由侧壁部分来确定出布置冷却/过滤装置的位置,则侧壁部分的长度必须要被制成至少能支撑冷却/过滤装置的端部。
另外,通过用侧壁部分将与圆筒状冷却/过滤装置端部内周面相接触的圆筒侧壁与环绕着冷却/过滤装置端部的内周面的环形部分连成一体,就可以抑制工作气体绕过冷却/过滤装置的所谓短通现象。在此情况下,侧壁部分必须要在整个圆周方向上包围着过滤装置端部的内周面。此外,侧壁部分最好被制成与冷却/过滤装置的内周面相接触,从而工作气体就不会经过侧壁部分和冷却器内周面之间的部分而从冷却/过滤装置的端面绕过。
另外,通过用陶瓷或陶瓷纤维等隔热材料制造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的环形部分、或者是通过将环形部分制成带有隔热空间的结构或形状,就可以防止气体发生装置燃烧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壳体端面上,其中,在该壳体端面上制出了排气口。另外,通过用这样的材料来制造环形部分:该材料至少能在与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即环形部分的厚度方向)上自由地弹性延伸和压缩,或者是通过将环形部分制成在上述方向上能自由地弹性延伸和压缩的形状或结构,就可以利用缓冲材料的弹性,使环形部分将冷却/过滤装置稳固地保持、固定在壳体中。
因此,在上述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中,当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上一体地制有内侧壁部分时,则就可以(1)对冷却/过滤装置进行定位,以及(2)防止工作气体绕过冷却/过滤装置的短通现象,其中,在支撑部件中,环形部分的尺寸被设计成可遮挡冷却/过滤装置的端面,内侧壁部分的尺寸适于遮挡冷却/过滤装置端部的内周面。在此情况下,侧壁部分最好被制成沿圆周方向遮挡冷却/过滤装置端部的整个内表面,且环周的侧壁的尺寸被制成可与冷却/过滤装置端部的内周面相接触。
另外,在该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中,至少是将遮挡冷却/过滤装置端面的环形部分制成隔热材质的,或者是将环形部分制成可形成空间的形状,这样就可以(3)防止气体发生装置燃烧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壳体上制有排气口的端部处。且例如通过使部件的环形部分具有适当的弹性、或者将环形部分制成具有弹性的结构,从而在将环形部分制成在垂直于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具有弹性的情况下,(4)就能利用弹性作用稳固地保持固定着冷却/过滤装置。
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最好是用在烟火型气体发生器中,更具体来讲,是用在采用所述冷却/过滤装置的气体发生器中,从而可制出一种在制造和触发时具有良好效果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
也就是说,本文提供了一种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该气囊包括:位于带有排气口的圆筒形壳体中的点火装置、气体发生装置以及圆筒形的冷却/过滤装置,其中的点火装置用于触发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装置用于在受到点火装置触发时产生工作气体,以充胀气袋,冷却/过滤装置用于对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和/或净化,其中,在靠近冷却/过滤装置的位置处设置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该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可防止工作气体从冷却/过滤装置端面与壳体内周面之间流出、和/或对冷却/过滤装置进行定位、和/或防止热量从冷却/过滤装置传导到壳体上、和/或利用弹性将冷却/过滤装置支撑在壳体的上下内表面之间。
上述的气体发生装置例如可以这样实现:将上述任一形式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设置在靠近圆筒形冷却/过滤装置的位置处,其中的冷却/过滤装置被布置在壳体中。在此情况下,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最好被设置成这样:其环形部分与冷却/过滤装置的端面相接触,并在轴向方向上部分地遮挡冷却/过滤装置的内周面。冷却/过滤装置由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进行定位和/或支撑,且该气体发生器的结构最好被设计成这样;其位置不会由于气体发生装置的燃烧压力而移位。
可通过将制成带顶圆筒状的扩散壳与封壳连接在一起而为气体发生器制出作为外壳容器的壳体,其中,在扩散壳的环周壁上制有排气口,封壳为带底的圆筒状,并封闭了扩散壳。这两个外壳都是用铁、不锈钢等各种钢铁材料制成的,且它们的开口部分可以用各种对接方法连接在一起。
除了常见的用于对气体发生装置燃烧产生的工作气体进行冷却的丝网制冷却/过滤装置之外,本冷却/过滤装置中包括的结构也具有将工作气体中所含燃烧产物除去、并对工作气体进行冷却的功能。同样,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冷却器/过滤器:利用层状丝网体将该装置制成复杂的间隙结构,从而除了能对工作气体进行冷却之外,还可以收集工作气体中的燃烧产物。同时,在本发明的冷却/过滤装置被制成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弹性的情况下,由于该装置可被作为一个缓冲部件,所以,即使冷却/过滤装置是用平针织丝网或网眼金属板等不易于在轴向方向上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也可以采用该冷却/过滤装置。冷却/过滤装置一般常被制成基本为圆筒的形状,且被设置到气体发生装置所在位置的外侧。还可以在冷却/过滤装置的外周部上设置一个用叠层丝网体、多孔圆筒体或环带体等制成的外层,用于支撑冷却/过滤装置,并抑制其由于气体发生装置燃烧而产生的膨胀。
在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对于储放在壳体中的气体发生装置,为了能通过燃烧产生出工作气体,除了可使用基于常用无机叠氮化物的叠氮化物气体发生剂之外,还可使用不基于无机叠氮化物的非叠氮化物型气体发生剂,其中,常用无机叠氮化物例如是叠氮钠等物质。本发明对气体发生装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制。
另外,在被触发信号触发时,点火装置用于点火引燃上述气体发生装置,且该点火装置可采用这样的结构;其只包括可被触发信号所触发电点火型点火器,在需要时,其或者也可以与一燃装料配合使用,该引燃装料受点火器触发的引燃,并产生热的气体和烟雾,用于点燃气体发生装置。
该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与气袋(袋体)一道被安放在模壳中,其中的气袋中可充入气体发生器产生的工作气体而膨胀,这样就形成了气囊设备。在该气囊设备中,当冲击传感器检测到撞击时,气体发生器对此作出反应而被触发,且工作气体从壳体上的排气口中排出。工作气体流入到气袋中,然后,气袋胀破模壳而膨胀,这样就在车辆的坚硬构件与乘客之间形成了缓冲垫,从而就可缓冲撞击。
对于本发明中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采用简单的结构就可避免工作气体在冷却/过滤装置的端面处产生短通现象,从而可用冷却/过滤装置对所有的工作气体进行净化和/或冷却,且冷却后洁净的工作气体排到气袋中。同时,也减轻了由于气体发生器的触发而导致的壳体温度升高,尤其是在壳体上形成排气口的端面处,由此就可以避免气袋由于和壳体接触而被烧坏。
另外,在制造气体发生器时,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可对冷却/过滤装置进行定位,因而,在冷却/过滤装置中的一个固定位置处为气体发生装置留出了容纳空间。另外,由于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被制成至少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弹性,因而,其还可以作为壳体内表面与冷却/过滤装置端面之间的缓冲装置,由此就可以将冷却装置可靠地固定在壳体中。
(3)具有防短通结构的壳体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为气囊用气体发生器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壳体,该壳体可稳固地支撑和固定冷却装置,并能防止工作气体的短通,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采用该壳体的气体发生器。
根据本发明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特征在于其壳体的结构,尤其是在于用于支撑并固定冷却装置的组合结构。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本文提供了一种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包括:位于带有排气口的圆筒形壳体中的气体发生装置和圆筒形的冷却装置,其中的气体发生装置用于产生工作气体来充胀气袋,而冷却装置则用于对壳体中的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和/或争化,其中,在组装气体发生器时和/或在触发气体发生器时,冷却装置一端的外周边缘被贴接和/或支撑在弯折部分或台阶部分上,弯折部分或台阶部分制在圆筒形壳体上端部的内表面上和/或下端部的内表面上的。
在组装气体发生器和/或触发气体发生器时,制在圆筒形壳体上端部的内表面和/或下端部的内表面上的弯折部分或台阶部分被制成能贴接和/或支撑着冷却装置任一端部或两端部的外周边缘,由此就防止了工作气体从冷却装置端面与其所接触的壳体内表面之间流过(即所谓的短通现象)。在本说明书中,壳体的上部对应于气体发生器壳体的顶面,其下部对应于气体发生器壳体的底面。另外,所述“气体发生器被触发时”至少包括气体发生装置燃烧产生的工作气体流过冷却装置的时刻。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气体发生器被触发之前、或者在气体发生器被触发之后(例如当工作气体流过冷却装置时),冷却装置中端部的外周边缘可贴接和/或支撑到制在圆筒形壳体上端部内表面和/或下端部内表面的弯折部分或台阶部分上。
冷却装置端部外周边缘可贴接和/或支撑到位于圆筒形壳体的端部与环周侧壁部分之间的弯折部分上,在此情况下,就可以通过将冷却装置端部的外周边缘贴接到圆筒形壳体弯折部分的内表面上,来防止工作气体在冷却装置端面与壳体内表面之间流过,其中的壳体与冷却装置相接触。在这样的情况下,壳体中环周侧壁部分内表面的上端一侧和/或下端一侧最好被制成从端部倾斜地径向向外扩开。当将壳体制造成这样的形式后,在冷却装置外侧就可以留出作为工作气体流道的间隙,且冷却装置的整个表面都可用来形成该间隙。例如,如果壳体是由开有排气口的带顶圆筒形扩散壳和带底的圆筒形封壳制成的、且封壳封闭了扩散壳的开口端,则至少其中外壳的环周侧壁部分的内表面被制成从端部倾斜地径向向外扩开。换言之,在形成封壳时,其环周侧壁部分的内表面可被制成这样的形状:其从底面向开口端径向向外地扩展出去。对于上述的形状,除了可采用反锥台形之外,还可采用这样的形状:其是通过从底面的外周边缘倾斜地扩开、并使端部向上树立来形成的。但是,考虑到使壳体的制造变得简单,希望将环周侧壁部分的内表面制成反锥台面形状,从而使弯折部分变得小一些。
因而,根据本发明,本文提供了一种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壳体具有上述的形状,也就是说,在该用于气体发生器的壳体中,其上端一侧和/或下端一侧环周侧壁部分的内表面从端面径向向外倾斜地扩开。
所述弯折部分可制在壳体环周侧壁部分和壳体的上端部和/或下端部之间,从而可将圆筒形冷却装置的外周边缘贴接到弯折部分的内表面上。因此,在组装气体发生器时,可对冷却装置进行定位,在气体发生器的组装完成后,就可将冷却装置固定,然后,在触发气体发生器时,能有效地防止工作气体在冷却装置的端面处出现短通。在此情况下,在壳体中,环周侧壁部分内表面与上端部内表面和/或下端部内表面的内角最好是在90度到150度之间,且更为理想的是在90度到135度之间。这是因为通过将角度调整在上述范围内,就可以根据整个气体发生器的尺寸和容积而保证最理想的间隙宽度。也就是说,气体发生器的壳体最好能尽可能地紧凑和轻质,且通过将环周侧壁部分的内表面与上端部内表面和/或下端部内表面之间的角度调整到上述的范围,就能减小气体发生器的壳体,并能形成作为气体流道的间隙。
上述的壳体可以这样制成:用铸造、锻造、压模成型等方法制出带有排气口的扩散壳及封壳,并将这两个外壳连接在一起而形成容纳空间。可以用各种焊接方法将两外壳连接在一起,例如用电子束焊接、激光束焊接、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凸焊。如果用压模成型工艺加工各种钢板制出扩散壳及封壳,则这两个外壳的制造过程变得更为简单,还能降低制造成本,其中的钢板例如为不锈钢板。另外,通过将这两个外壳上的弯折部分制得尽可能小,能便于执行压模成型。对于扩散壳和封壳的材质,最好用不锈钢,但是,也可以采用镀镍钢板。
在上述的气体发生器中,除了可采用金属丝网所制、且用来对气体发生装置燃烧产生的工作气体进行冷却的普通冷却装置之外,还可以采用这样的冷却装置:其具有将工作气体中所含的燃烧产物除去、并对工作气体进行冷却两方面功能。另外,还可以采用用层叠丝网体制成的复杂间隙结构的冷却器/过滤器,用以对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同时去除工作气体中的燃烧残留物。在本发明中,考虑到要用制在壳体环周侧壁的端部上的弯折部分来支撑、固定冷却装置,所以冷却装置可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不会由于工作气体的通过而发生变形。冷却装置可被制成其在径向方向上的拉伸强度至少应在2450牛到19600牛之间(即在250千克力到2000千克力之间),最好是在4900牛到14700牛之间(在500千克力到1500千克力之间),如此等等,从而具有足够的强度,以防止冷却装置在对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和/或净化时径向向外扩展。上述的冷却装置例如可以用平针丝网或网眼钢板制成。同时,冷却装置外周面上还可设置一个外层,该外层是用层叠丝网体、多孔圆筒体以及环状带体等组成的,用于支撑冷却装置,目的在于抑制其由于气体发生器燃烧的影响而出现膨胀。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使用在对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和/或净化时会径向向外膨胀的冷却装置。在这样的冷却装置中,冷却装置最好被制成这样:使得冷却装置端部径向向外扩展的外周边缘被贴接和/或支撑到制在圆筒形壳体中上端部内表面和/或下端部内表面上的弯折部分或台阶部分上。采用这样的结构,当工作气体流经冷却装置时,就可以防止工作气体从冷却装置端面与壳体的内表面之间流走(及所谓的短通现象),其中的壳体与冷却装置相接触。
因此,用在本发明中的冷却装置需要被设计成这样:在气体发生器被触发后,其端部的外周边缘贴接和/或支撑在壳体弯折部分或台阶部分上,而且,或者其它时候也被贴接和/或支撑着,但是,在气体发生器被触发之前,并不必须要求冷却装置端部的外周边缘贴接和/或支撑在弯折部分或台阶部分上。
对于燃烧产生工作气体的气体发生装置而言,除了可使用基于常用无机叠氮化物的叠氮化物气体发生剂之外,还可使用不基于无机叠氮化物的非叠氮化物型气体发生剂,其中的常用无机叠氮化物例如是广泛采用的叠氮钠等物质。本发明对气体发生装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制。
另外,在被触发信号触发时,点火装置点火引燃上述的气体发生装置,且该点火装置可采用这样的结构:其只包括一个可被触发信号激发的电点火型点火器,在需要时,其也可以与一个引燃装料配合使用,该引燃装料受点火器触发的引燃而产生热的气体和烟雾,以点燃气体发生装置。
同时,如果需要的话,在上述的壳体中,还可以环绕冷却装置端部的内周面设置短通防止装置,在冷却装置的端面和壳体的内表面之间设置吸热和/或隔热部件,在由冷却装置外周面与壳体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内设置偏流部件,以对排气口进行遮挡,如此等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为气囊用气体发生器设置壳体,该壳体适于用在上述的烟火型气体发生器中。
也就是说,本文提供了一种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上的圆筒形壳体,其中的气体发生器用于在发生碰撞时产生工作气体来充胀气袋,其中,在圆筒形壳体上端部内表面和/或下端部的内表面上形成一个弯折部分或台阶部分,在组装气体发生器时和/或触发气体发生器时,弯折部分或台阶部分贴接和/或支撑着布置在壳体中的冷却装置两端部或任一端部的外周边缘。
在将该壳体应用于实际工作方面,该壳体能很容易地应用在根据上文描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上。
另外,上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与气袋(指气袋体)一道安放到模壳中,其中的气袋中充入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就可以膨胀,这样就形成了气囊设备。在该气囊设备中,一旦冲击传感器检测到了碰撞的发生,气体发生器就对此作出反应而触发,工作气体从壳体上的排气口排出。工作气体流入到气囊中,然后,气袋顶破模件盖而膨胀,由此就在车辆上的坚硬构件与乘客之间形成一个吸收冲击能的缓冲垫。
根据本发明,采用简单的结构就能稳固地安装冷却装置,即使是在冷却装置受到工作气体流过时压力作用的条件下,且在制造气体发生器时,冷却装置也能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上,此外,在该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壳体中还实现了对所谓短通现象的抑制,其中的短通现象即是指工作气体不经过冷却装置而从气体发生器直接排出。
由于该壳体的结构简单,所以其制造工艺相对简单,同时还能降低其制造成本。
(4)由叠层丝网组成的冷却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设计一种冷却器/过滤器,其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能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且能以较低的制造成本生产出来,同时能确保在气体发生器触发时有理想的安全性,本发明还涉及采用该冷却器/过滤器的气体发生器。
根据本发明的冷却器/过滤器主要是用于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对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其中的工作气体用于对气袋进行充气,该冷却器/过滤器是用平针丝网缠卷成圆筒状来制成的,其中的平针丝网相对易于制造且较便宜。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来制造冷却器,就可以实现以低成本、容易地制造出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冷却器/过滤器。该冷却器/过滤器被设计成这样:使得其至少能具有对工作气体进行净化和冷却两方面功能中之一,并作为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和/或过滤器。
也就是说,本发明中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包括冷却器/过滤器,其布置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壳体中,用于对气囊的充气气体进行冷却和/或净化,其中,该冷却器/过滤器是通过将丝网叠层而制成的一个圆筒状部件,且当气体在20℃的温度下,以每分1000升的流速经过该部件时,压力损失在9.8帕到980帕之间,且最好是在98到980帕之间,或者是在9.8到98帕之间。该压力损失可根据冷却器/过滤器用在气体发生器中的效果和功能来选定。也就是说,如果压力降小于9.8帕,则当其被用在气体发生器中时,就不大可能充分地实现对气体发生装置燃烧产生的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和净化的功能(冷却器/过滤器的冷却和净化功能),而如果压降大于980帕,则当其用在气体发生器中时,就会对工作气体的通过性产生影响,从而使气体发生器中的压力(也就是指壳体中的压力)变得太高。
根据本发明,考虑到上述冷却器/过滤器的效果、功能或其它因素,就以上述的范围对压降进行调整,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通过使预定量的空气从冷却器/过滤器的内部流出,就可测量出冷却器/过滤器的压降。也就是说,在制成圆筒状冷却器/过滤器的开孔部分中,在其一端上连接第一支撑板,其上设置有供气管,在另一端上连接密闭的第二支撑板,从而可防止空气泄漏。此外,在第二支撑板上连接第二压力计。因而是这样设计的:从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的管道进入到冷却器/过滤器内部的空气全部是从冷却器/过滤器的圆筒侧表面流出去的,其中的第一支撑板固定在冷却器/过滤器的一端上。在此情况下,输送预定量空气的管道必须要具有足够大的截面积和平滑的内表面,以便于精确地测量出压力降。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用于向冷却器/过滤器输送预定量的空气。此时,在支撑板与冷却器/过滤器端部的接触面处设置诸如密封件等的密封装置,以便于使支撑板能牢固地把夹住冷却器/过滤器,从而可防止空气从接触面处泄漏出去。在此状态下,当输入设定量的空气时,进入到圆筒形冷却器/过滤器中的一部分空气就会经其侧面部分流出去,且压力下降,这可确定出冷却器/过滤器的通气阻力,也就是说,确定出一个数值,该数值由安装在另一端的第二支撑板上的第二压力计标出,该数值即为冷却器/过滤器的压降。
该冷却器/过滤器可用平针丝网制成,且例如可制成圆筒状。该平针丝网对应于这样的结构:其是通过将金属丝材料(下文中将称为“线股”)相互交织起来而获得的,其中的金属丝材料可在两个方向上伸张。且可以形成具有各种丝径和间隙密度的结构。
尤其是,在用平针丝网形成的情况下,由于平针丝网的结构可被设计成具有不同的丝径和隙密度,所以可容易地选择丝的直径和容重。通过将丝网叠层起来而可容易地调整压力降。因此,就可以使制造过程和制造成本达到理想的状况。
希望当前所用冷却器/过滤器的容重在0.1到3.5克/立方厘米之间,且最好是在1.0到3.5克/立方厘米、1.5到3.0克/立方厘米或2.0到3.0克/立方厘米之间。例如,容重可被设定在一个大于2.4g/cm3但小于3.5g/cm3或3.0g/cm3的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中冷却器/过滤器最好是用这样的丝网制成的:其是由丝径为0.1到1.0毫米的金属丝材料编织成的,且尤其希望是用丝径在0.2到0.6毫米之间的金属丝材料编织成。如果本发明冷却器/过滤器是用具有如上丝径的金属丝材料制成的,则当冷却器/过滤器被用到气体发生器中时,其几乎不会被工作气体的热量所损坏,并能令人满意地实行对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和净化的功能。尤其是,考虑到要避免其被工作气体的热量所损坏,可采用丝径大于0.3毫米甚至丝径大于0.6毫米的金属丝材料,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必须要按照上述设定的压力降、容重、或者每平方英寸上的网眼数等指标。
另外,在径向方向上的拉伸强度最好被设定在2450N到19600N(即250千克力到2000千克力)之间,尤其是,此拉伸强度更为理想地是被设定在4900N到14700N之间(即500千克力到1500千克力之间)。如果本冷却器/过滤器的拉伸强度被设计成这样,则当其被用到气体发生器中时,就可以防止发生变形,并能有效地对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和净化,且对用于向气袋充气的工作气体进行净化。
另外,在制造冷却器/过滤器时,希望能这样进行设计:在轴向方向上施加4900N(500千克力)作用力的情况下,轴向方向上的压缩幅度被设定为压缩前轴向长度的0.1%到10%,且尤其理想的是将其制为1%到5%。在此情况中,“压缩幅度”是指当在冷却器/过滤器的轴向方向上施加4900N(500千克力)作用力的情况下,其在轴向方向上的被压缩尺寸,由此就可以确保其在轴向方向上的刚度。
另外,本发明中的冷却器/过滤器最好是用这样的丝网制成的:其每平方英寸(即每645.16平方毫米)上的网眼数目在12到32之间,且最为理想的情况是网眼数目在16到24之间。通过采用这样的丝网,就可以实现对燃烧产物的收集和冷却效果,且与此同时,避免了出现热损坏。换言之,如果每平方英寸的网眼数目增加了,则可提高对燃烧产物的收集效果和冷却效果,但是,这样冷却器/过滤器就更易于被烧坏,如果网眼数减小了,则就会获得相反的作用。所有这两种情况都不是最优的。
同样,在本发明中,可以用标准的方法来测量“容重”和“拉伸强度”。
此外,在本发明中用平针丝网制造冷却器/过滤器的情况下,希望能制成这样:使得在两个方向上相互交织的两种线股之一能平行于圆筒形冷却器/过滤器的轴向方向。通过以上述的方式来调整其中的一方向线股,就可以增大冷却器/过滤器在轴向方向上的强度。另外,通过将另一线股布置成沿圆筒形冷却器/过滤器的圆周方向,就可以提高冷却器/过滤器在该方向(即径向方向)上的强度,在该方向上,冷却装置会由于工作气体的作用而变形。另外,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来制造冷却装置,就可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线股之间相互拆散开的情况。也就是说,除非在所要制造冷却器/过滤器的轴向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或与轴向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编织线股,否则线股就会拆解开,且性能会变坏。
当前的冷却器/过滤器可按照如下所述的方式进行制造。
也就是说,由各种钢材制成的平针丝网被卷成圆筒体,且至少焊接其端部,其中的钢材例如为不锈钢等。该平针丝网可以是用金属丝材料组成的,例如,是由直径在0.1到1.0毫米(最好是0.2到0.6毫米)之间的金属丝编织成的,且在垂直于一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被卷绕起来,其中的延伸方向是指相互交织的两种丝材中任一种的延伸方向。对于丝网的卷绕层数,最好能这样进行调整:使得容重在0.1到3.5克/立方厘米(最为理想的是在1.0到3.5克/立方厘米、或1.5到3.0克/立方厘米、或2.0到3.0克/立方厘米)之间,且当温度为20摄氏度、流量为1000升/分时,压力降为9.8到980帕(最为理想的是在9.8到98帕、或98到980帕)之间。使得径向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在2450到19600N(更为理想的是在4900到14700N)之间,在用4900N的力在轴向方向上压缩时,希望其压缩幅度在0.1%到10%的范围内(最好是在1%到0.5%的范围内)。
在将平针丝网卷成圆筒体方面,可将带状的平针丝网卷绕形成多层体,另外,也可用卷成圆筒状的单层平针丝网组合在一起而形成多层体。
对于制造丝网的不锈钢材料,可使用诸如SUS304、SUS316型号(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的型号代码)的钢材,SUS304号奥氏体不锈钢(18Cr-8Ni-0.06C)具有优异的抗腐蚀能力。
在本发明冷却器/过滤器的外侧和/或内侧上可安装一个增强环体,其整个环周方向上具有多个通孔,但是,该部件是非必需的。另外,如果需要的话,通过将具有不同丝径、容重、压力降、压缩幅度和/或拉伸强度的圆筒形丝网体组合在一起,就可将本发明的冷却器/过滤器制成双层结构。
构成上述本发明的任何一个部件都具有令人满意的特性,且当其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冷却器/过滤器中时,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也就是说,本发明还为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冷却器/过滤器提供了如下所述的结构。在此情况下,可随意组合下面的第(41)到第(48)特征。
(41)一种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冷却器/过滤器是通过将丝网叠层布置、并卷成圆筒状来制成的,在温度为20℃、流量为1000升/分的情况下,其压降在9.8帕到980帕之间(最好是在9.8帕到98帕,或98帕到980帕之间)。
(42)一种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冷却器/过滤器的容重在0.1到3.5克/立方厘米之间(最好是在1.0到3.5克/立方厘米、或1.5到3.0克/立方厘米、或2.0到3.0克/立方厘米之间)。
(43)一种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冷却器/过滤器是用丝径在0.1到1.0毫米之间的金属丝材料制成的。
(44)一种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冷却器/过滤器被制成这样,使得其在受到4900牛的轴向力作用时,压缩幅度为该冷却器/过滤器压缩前轴向长度的0.1%到10%。
(45)一种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冷却器/过滤器被制成在径向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在2450N到19600N之间。
(46)一种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冷却器/过滤器用丝网制成圆筒状,并被制成这样:使得交织成丝网的两丝股材料之一是沿冷却器/过滤器的轴向方向的。
(47)一种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冷却器/过滤器是用这样的丝网制成的,该丝网每平方英寸(每645.16平方毫米)上的网眼数在12到32之间。
(48)一种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冷却器/过滤器是用这样的丝网制成的,该丝网是通过对金属丝材料进行平织制成的平针丝网。
另外,通过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采用上述对工作气体进行冷却的冷却器/过滤器就能获得本发明意义上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
也就是说,本文提供了一种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包括:位于带排气口的壳体中的气体发生装置和冷却器/过滤器,其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能产生用来向气袋充气的工作气体,冷却器/过滤器则对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其中,采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却器/过滤器作为其中的冷却器/过滤器。
在该气体发生器中,最好是采用这样一种气体发生装置:其燃烧时能产生的燃烧副产物为熔融态烟雾。气体发生装置的一种实例可以是这样一种气体发生剂,其含有燃料和氧化剂,并采用了碱式硝酸铜作为氧化剂。对于其中的燃料,可采用胍基衍生物或其混合物。
在采用了燃烧时产生的燃烧副产物为熔融态烟雾的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在壳体中,在工作气体流经冷却器/过滤器到排气口的流动路径上最好设置偏流部件。通过以上述的方式设置偏流部件,工作气体中所含的熔融态烟雾在经过冷却器/过滤器之后就撞击和/或粘附到偏流板上了,这样就可以将它们从工作气体中除去。
因此,在壳体中最好布置该偏流部件,该部件上设置有用来对工作气体的流动进行偏流的环形偏流板。同时,该偏流部件最好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使得偏流板能在一定距离处遮挡冷却器/过滤器的外侧,且偏流板的尺寸被设计成能至少遮挡与排气口水平对置的部分。在壳体内侧壁与冷却器/过滤器外周面之间形成了用作工作气体流道的间隙的情况下,该偏流板最好是设置在该间隙中,且壳体和冷却器/过滤器最好被设置成距离一定的距离,以至少遮挡它们上与排气口水平对置的部分。
该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与气袋(袋体)一起被储放到模壳中,这样就形成了气囊设备,其中的气袋中可充入气体发生器所产生的气体而膨胀。一旦冲击传感器检测到发生碰撞时,气体发生器就对此作出反应而被触发,该气囊设备从壳体上的排气口排出工作气体。工作气体流入到气袋中,从而,气袋就胀破模件盖而发生膨胀,且在车辆上的坚硬构件与乘客之间形成吸收冲击的缓冲垫。
由于本发明的冷却器/过滤器采用了相对易于制造且便宜的平针丝网,所以可实现对冷却器/过滤器制造成本的控制。另外,在制造该冷却器/过滤器时,冷却器/过滤器是通过将丝网卷绕而简单地制成的,这样就便于冷却器/过滤器本身的制造过程。
另外,在设有冷却器/过滤器的气体发生器中,可通过结合所述的偏流板而形成这样一种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实现了对总容积和重量的限制、并能可靠地将气体发生装置燃烧产生的固体烟雾清除出去。另外,即使在工作气体流过时,这样的冷却器/过滤器也几乎不发生变形,因此,就可有效地防止工作气体在冷却器/过滤器的端面处出现所谓的短通现象。
(5)在点火器的入口处具有弯折部分的壳体
根据本发明,本文提供了一种用于气体发生器的壳体,其最好是用于制造对总高度有要求的气体发生器,其中,该壳体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并能对包括点火器的点火装置进行牢固的固定,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有总高限制的气体发生器。
根据本发明的、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上的壳体的特征在于:用于设置和固定点火器的形状和结构,或者用于固定点火器的一个部件。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上的壳体是圆筒形壳体,其用在可产生工作气体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其中的气体发生器在发生撞击时产生工作气体以对气袋进行充气,其特征在于:圆筒状壳体的其中一个端面上具有开孔部分,用于插入和固定点火器或设置壳体中的点火器支撑部件,其中的开孔部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插入点火器或点火器支撑部件的连接部分,且连接部分是设置在壳体的内侧,而不是设置在制有开孔部分的端面上。设置在圆筒形壳体任一端面上的开孔部分上被制出弯到壳体内部的管状部分。
因此,即使壳体的高度不变,也可以增加其内部的容积,且弯到壳体内的管状部分的一端支撑着底板,底板设置在壳体中,用于支撑气体发生装置,从而可防止底板在重压方向(也就是在支撑着气体发生剂一侧的相反方向)上的移动。
制在圆筒形壳体底面中的开孔部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点火器、或插入到该开孔部分中的点火器支撑部件的连接部分。点火器或点火器支撑部件例如可以是用焊接等方法进行固定。此外,在点火器的周围可设置引燃装料,一旦点火器被触发,则该引燃装料就被点燃而燃烧,从而产生高热的气体和烟雾,以此来点燃气体发生装置,这样就形成了所述的点火装置。点火器是这样制成的:在壳体中设置并固定金属部分,且该金属部分可与用树脂材料等制出的部分制成一体,该部分可被触发信号所激发,或者按照备选方案,这两个部分都是通过对金属部分进行压边而一体地制出的。在将点火器直接安装到开孔部分的情况下,可以用焊接等方法将金属部分整体地固定到开孔部分的连接部分上。另外,在壳体中设置了用于安装点火器的点火器支撑部件的情况下,可以用焊接等方法整体地固定点火器支撑部件,在点火器支撑部件中,点火器被固定到开孔部分的连接部分上。例如,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气体发生器中,壳体中设置有内圆筒部件,且在该圆筒部件中形成了点火装置的容纳腔,则点火器可通过压接的方式固定到内圆筒部件的下端开口上。在此情况下,该内圆筒部件就起到了一个点火器支撑部件的功能。因此,在这样的状态下,内圆筒部件就可以用焊接等方法整体地固定到开孔部分的连接部分上。如果点火器支撑装置或点火器用焊接等方法整体地固定到开孔部分的连接部分上,就可防止这些部分掉落下来。此时,通过在开孔部分上设置连接部分就可以将点火器支撑部件或点火器安装在壳体中,而不是安装在壳体上制有开孔部分的端面上,这样就能限制壳体的总高。
在本发明中,壳体被制成了基本为圆筒的壳体,在该壳体中,用于安装点火器支撑部件或点火器的连接部分被设置在壳体内部了,而不是安装在壳体的端面上—也就是说,安装在壳体轴向方向的中心线上。在此情况下,可在壳体的端面上设置凹凸形的肋条,以增大其强度,且此时,连接部分可被设置在壳体的内部,而不是设置在壳体上最突出的部分上。
另外,根据本发明,还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圆筒形壳体,其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上,其中的气体发生器在发生碰撞时可产生一种工作气体,以对气囊进行充气,其特征在于:在圆筒形壳体的任一端面上制出了开孔部分,该开孔部分带有弯到壳体内的管状部分。
在该壳体中,在任一端面上制有开孔部分,且开孔部分上设置有弯到壳体中的管状部分。
在上述的本发明中,制在壳体端部上的开孔被设计成这样:使得点火器或点火器支撑部件被设置在了壳体内部,且制在开孔部分中的管状部分被制成其内表面与点火器或内管部件的外周面保持接触。另外,管状部分的长度最好是在壳体轴向长度的10%到100%之间,该管状部分设置在壳体任一端面上的开孔部分中,另外,该管状部分的轴向长度最好是在4到37毫米之间。这是因为,通过将管状部分制成具有上述的长度,就可以防止安装在开孔部分内的点火器支撑部件或点火器被摇晃,因而能更为稳固地对其进行支撑。另外,在将管状部分的长度设定为壳体轴向长度的100%的情况下,由于管状部分自身就作为了内圆筒部件,从而只用两个部件就可以形成所谓的双层圆筒型气体发生器,在该气体发生器中,壳体内部被隔成两个腔,其中的两个部件也就是指扩散壳和封壳。
另外,在上述的壳体中,在制有开孔部分的端面上,开孔部分的周沿部分最好能在壳体内倾斜向开孔部分的中央。这是因为:通过制成上述的方式,即使在将点火器支撑部件或点火器焊接到靠近开孔部分入口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焊接部分设置在壳体内部,而不是设置在壳体的端面上,也就是说焊接部分位于壳体轴向方向的中央。另外,在结构方面,通过将开孔部分的周边制成倾斜的,就可以防止在该部分出现应力集中。
上述的壳体可以用扩散壳和封壳构成的,其中的扩散壳为带顶的圆筒形状,并带有排气口,封壳为带底的圆筒形,其与扩散壳一起形成了壳体的内部空间,在此情况下,开口可被制在封壳一侧上。
这两个外壳都可以通过铸造、锻造、或压模成型等工艺对各种钢铁材料进行加工来制出,其中的钢材例如为不锈钢。用各种钢材形成的这两个外壳以面对面的状态对接成一体就可以围成一个内部空间,该空间用于容纳气体发生装置等部件。这两个外壳可以用各种焊接方法对接在一起,例如用电子束焊接、激光束焊接、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凸焊等。在用压模成型工艺加工不锈钢等各种钢板来制出扩散壳及封壳的情况下,这两个外壳的制造过程变得更为简单,并能降低制造成本。对于扩散壳和封壳的材质,最好用不锈钢,但是,也可以采用镀镍钢板等其它材料。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包括:位于带有排气口的圆筒形壳体中的点火装置和气体发生装置,点火装置包括一点火器,其可被触发信号所激发而点火,气体发生装置能产生一种工作气体,以此对气囊进行充气,其中,所述圆筒形壳体采用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壳体。
一旦接收到触发信号或类似信号,点火装置就被触发,以点火引燃气体发生装置,该点火装置仅由电点火型点火器构成,该电点火器由触发信号所触发,在需要时,其也可与引燃装料组合使用,其中的引燃装料由于点火器的触发而被引燃,从而产生炽热的气体和烟雾,以此来引燃气体发生装置。在该气体发生器中,在壳体中设置了内圆筒部件,且在内圆筒部件中形成了点火装置的容纳腔,包括点火器的点火装置就被放置和固定在内圆筒部件中,而内圆筒部分则被布置和固定在开孔部分中,该开孔部分制在壳体的任一端上。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内圆筒部件就充当了点火器的支撑部件。另外,还可以将带有金属部分的点火器直接固定到开孔部分上,在此条件下,金属部分就通过焊接等方法被整体地固定到开孔部分的连接部分上。
在这样的气体发生器中,必须要为气体发生器设置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至少上述特征的壳体,但是,还可以对壳体之外的其它结构作出调整,例如,可对应于触发性能的要求而对气体发生装置的组成和形状、冷却器的设置、用于对气体发生装置燃烧产生的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和/或净化的过滤器或其它部件等作出调整。例如,对于燃烧产生工作气体的气体发生装置,除了可采用基于广泛采用的无机叠氮物的叠氮化合物气体发生剂之外,还可采用不基于无机叠氮物的非叠氮物气体发生剂,其中无机叠无机叠物例如为叠氮化钠。另外,对于壳体本身,与工作性能的要求相对应,除对壳体任一端部上开孔部分附近的部分进行调整之外,还可对其它结构进行调整,例如排气口的尺寸与数目、壳体的尺寸、总体形状、以及容纳空间等。
上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与气袋(袋体)一道装在模壳中,其中的气袋可充入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而发生膨胀,这样就组成了气囊设备。在该气囊设备中,当冲击传感器检测到发生冲击时,气体发生器被触发,从排气口排出工作气体。工作气体流入到气袋中,由此使气袋顶破模件盖而膨出,从而在车辆上的坚硬构件和乘客之间形成冲击缓冲缓冲垫。
根据本发明,还可以设计这样一种壳体:其最好是用来制造一种结构简单、总高度有限的气体发生器,并能牢固地固定点火装置中的点火器,还可设计一种总高度有限的气体发生器。
具体来讲,在圆筒形壳体任一端面上制有开孔部分、且点火器等部件被安装到弯向壳体内的管状部分中的情况下,管状部分的一端能用来支撑底板,该底板将气体发生装置支撑在燃烧室中。
另外,尽管本发明的壳体限制了总高度,但在气体发生器的外径和高度不变的前提下,壳体的内部容积仍能得以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剖视图,表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1)方面和第(4)方面实施例中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采用了偏流部件等装置;
图2是一个透视图,表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1)方面的其它形式实施例中的偏流部件;
图3是一个垂向剖开的透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2)方面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4是一个垂直剖面图,表示了用根据第(2)方面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制成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
图5是一个垂直剖面图,表示了用根据第(2)方面中其它形式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制成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
图6是一个透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4)方面的冷却/过滤装置的一种实施例。
图7是一个垂向剖开的轴测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1)、(3)和第(5)方面的一种气体发生器;
图8中的示意图表示了一种气囊设备,其采用了本发明第(1)到第(5)任一方面的设计。
对附图标号描述
1或101    扩散壳
2或102      封壳
3或103      壳体
4           内圆筒部件
5或107      冷却/过滤装置
6或104      点火器
7或105      引燃装料
8或106      气体发生剂
11          排气口
12          支撑部分
13          通气部分
16          环形部分
17          侧壁部分
18          偏流部件
19          管状部分
20          内圆筒部件
21          扩张部分
23          中央开口
50          (扩散壳一侧的)环形部分
51          (扩散壳一侧的)倾斜部分
52          (扩散壳一侧的)环周侧壁部分
54          (封壳一侧的)环形部分
55          (封壳一侧的)环周侧壁部分
56          (封壳一侧的)弯折部分
57          (扩散壳一侧的)弯折部分
150         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
151         环形部分
152         侧壁部分
154         弯折部分
321         不锈钢线股
321a、321b  线股
200         气体发生器
201    冲击传感器
201    半导体型加速度传感器
203    模壳
204    气袋
207    方向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如下的实施例中实现了具有本发明如上性能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
实施例1—(1)偏流部件
图1是一个垂向剖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中所示,该气体发生器包括壳体3,该壳体是由扩散壳1和封壳2组成的,扩散壳1为带顶的圆筒状并开有排气口11,封壳2为带底的圆筒形,其封盖了扩散壳1,气体发生器还包括电点火型点火器6、引燃装料7以及气体发生装置(其也就是一些气体发生剂8),气体发生装置可受点火装置的触发而产生工作气体,以对气袋进行充气,气体发生器还包括冷却/过滤装置(其也就是冷却器5),其被设置在燃烧室9的壳体3之间,用于对由气体发生剂8燃烧产生的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其中的燃烧室中储存着气体发生剂8。在冷却器5靠近扩散壳1的那一端部处设置了偏流部件18,其具有管状部分19。
点火装置安装在点火装置容纳腔10中,该容纳腔是在一内圆筒部件4中形成的,该部件的凸缘部分24焊接到壳体3顶部的内表面上。且点火装置所在的空间通过多个导焰孔14与设置在圆筒部件外侧的燃烧室9相通,导焰孔14制在内圆筒部件4的环周侧壁上。
在该实施例中,燃烧后会产生流态化或半流态化燃烧产物的气体发生剂8被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储存在燃烧室9中。由于燃烧时产生的燃烧产物能被下文中的偏流部件18可靠地除去,所以即使是产生这种燃烧产物的气体发生剂8也可以得到应用。气体发生剂8的一种实例可以是这样一种气体发生剂:其包括可燃物和氧化剂,其中的氧化剂采用了碱式硝酸铜。
另外,由于冷却器5布置在燃烧室9径向外侧,形成圆筒形的丝网冷却器5尽管在轴向方向上的弹性较小也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这是因为,通过布置下述的偏流部件,就可以完成该冷却器的组装。这样的冷却器5可通过将多孔金属板或平针丝网卷成一个圆筒体制成。
在该实施例中,偏流部件18包括管状部分19、环形部分16以及侧壁部分17,管状部分19在轴向上部分地遮挡着冷却器5的外周面,环形部分16向内弯折从而在管状部分19的端部形成了凸缘状结构,其与冷却器5的端面相接触,侧壁部分17与环形部分16制为一体,用于与冷却器5的内周面接触。在这些部分中,管状部分19被制成这样:其形状和长度使得其能从壳体3内侧遮挡着制在壳体3环周侧壁上的排气口11。
管状部分19被制得基本上为圆筒形,其从冷却器5位于扩散壳那一侧的端面延伸而遮挡住排气口11所在的部位,并进一步向下延伸(也就是延伸向封壳2一侧)。在管状部分19上制出了扩张部分21,其向外并径向扩张,由于设置了该扩张部分,管状部分就能被设计成其大部分面积不与壳体3的内周面和冷却器5相接触。因此,工作气体在经过冷却器5之后就冲撞到偏流部件18的管状部分19的内表面上,并流经管状部分19外周面和壳体3内周面之间,而从排气口11排出。另外,该管状部分19还挡住了从内圆筒部件19的导焰孔14中喷出的火焰,使其不能经过冷却器5而从排气口11直接窜出,其中的内圆筒部件19中设置了点火装置。相应地,该实施例中的偏流部件18被设计成这样:使得管状部分19向下延伸的部分要超出设置排气口11和导焰孔14的部位。
在此情况下,如果管状部分19太长,则就存在管状部分19受工作气体的压力作用而向外张开或发生变形、从而封闭了排气口的风险,其中的工作气体是由气体发生装置燃烧产生的。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在长度足够大的管状部分19中,为了防止管状部分受工作气体的压力作用而向外张开,甚至在管状部分开口那一侧的端部上制出了支撑部分12,该支撑部分在径向方向上被向外弯成凸缘形状。由于该支撑部分12的端部可顶接在壳体3的内周面上,所以可阻止管状部分19在工作气体的压力作用下而向外张开。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中平面图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偏流器那样,在支撑部分12上、沿圆周方向以设定的间距制出了多个通气部分13,它们是在径向方向上向内切出的凹口。采用这些部分,工作气体在流过冷却器5之后,能通过通风部分13到达排气口11处。如上所述,在偏流部件18的管状部分19端部制有支撑部分12的情况下,支撑部分12的端部能与壳体3的内侧壁相接触,但是,在管状部分19的轴线上,至少有一段环周壁被设计成不与壳体3的内周面及冷却器5接触,由此就能为工作气体留出一条流动通路。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示的偏流部件18包括向内延伸的凸缘状环形部分16,其与管状部分19制成一体,侧壁部分17与环形部分16制在一起,其遮挡着冷却器5上部(在扩散壳1一侧)的内周面。因此,冷却器5在扩散壳1那一侧端部的内周面—端面—外周面都被包盖住了,这样就可以防止工作气体发生短通现象,即其从冷却器5的端面与壳体3内周面之间流走。
另外,管状部分19被弯折成了曲柄形状,从而就在封壳2的那一侧(即下端侧)形成了扩张部分21,其在径向方向上向外扩开,在扩散壳1一侧(即环形部分16一侧)的部分被制成与冷却器5的外径相适配。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来制造这一部分,就将冷却器5间置定位在了管状部分19中直径与冷却器5外径相对应的部分与环形部分16的侧壁部分17之间。被偏流部件18以这样的方式夹持着的冷却器5不会由于充气气体的流过而发生移动,并能可靠地保持由偏流部件18对冷却器5夹持所形成的设定位置。
另外,环形部分16中与冷却器5的端面接触的部分—即位于冷却器5端面和壳体3内表面之间的部分作为冷却器5与壳体内表面之间的一个缓冲部分,也就是说,该部分被制成了这样的结构:其可在冷却器5的轴向方向上自由地弹性化。通过将该部分制成这样的形式,其就成为了安装冷却器5装置时的缓冲部分,且由于该弹性的作用,冷却器5可被保持在壳体3的上下内表面之间。根据此实施例,该弹性是通过将与冷却器5对应的部分弯折成向外倾斜来形成的,但是,也可以采用任何能产生弹性的形状,另外,也可以用树脂等材料制出一个弹性部件。另外,如图7所示,环形部分16上与冷却器5端面接触的部分也可以被制成平板状。在图7所示的气体发生器中,采用了图2所示的偏流部件。
另外,在偏流部件18的环形部分16上,与冷却器5端面相对应的部分最好被设计成具有适当的隔热效果,这样就可防止冷却器5由于对工作气体进行冷却而增加的热量传导到扩散壳1,从而能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对气袋的损坏。这样的隔热效果例如可这样实现:如图中(指图1)所示那样,将这一部分向外弯折,从而在冷却器5和壳体3之间形成一个隔热空间。
本实施例中环形部分16中央开口23的端面与内圆筒部件4的凸缘24相接触,如图1所示,内圆筒部件4设置在壳体3中。因此,偏流部件18在壳体3中的位置就被确定了,之后就能由偏流部件18来确定冷却器5的位置。也就是说,通过使壳体3中内圆筒部件4上凸缘部分的外径与组成偏流部件18的环形部分16上中央开口的内径相同,就可以容易地制造气体发生器。
在以上述方式制成的气体发生器中,一触发信号首先触发点火器6,然后由点火器点燃引燃装料7,引燃装料7的火焰通过内圆筒部件4上的导焰孔14窜到气体发生剂8的容纳空间中。引燃装料的火焰引燃了气体发生剂8。即使出现了部分火焰直接穿过了冷却器5的情况,火焰也只能碰到偏流部件18的管状部分19上,这样就防止了火焰从排气口11直接喷出。气体发生剂8在被引燃装料的火焰引燃后产生的工作气体经过冷却器5而到达间隙20中,此间隙20是由冷却器5的外周面和壳体3的内周面围成的。可以会有这样的情况:某些种类的气体发生剂所产生的工作气体在经过冷却器5之后还可能含有流态化或半流态化的燃烧产物,但是该燃烧产物会碰撞并粘附到间隙20处的偏流部件18管状部分19上,从而从工作气体中被去除掉。另外,由于腐蚀冷却器5产生的物质会粘附到偏流部件18的管状部分19上,所以也可以从工作气体中清除出去。
因此,能可靠地去除掉工作气体中所含的燃烧产物等杂质,从排气口11排出的工作气体将是很清洁的。
在图1中,排气口11和导焰孔14分别被密封带15封住,且气体发生剂8被底板支撑着,从而储存在燃烧室中。另外,该实施例中所述的偏流部件18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还可以起到一个烟雾收集部件或一个阻焰板的作用。
实施例2—(2)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
图3中是一个垂向剖开的轴测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的一种实施例在使用状态时的情形。
图中所示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也就是冷却器支撑部件150)处于安装阶段,其被设计成这样:在气体发生器的壳体中,用不锈钢等各种钢材一体地制出环形部分151、弯折部分154、以及侧壁部分152,环形部分151设置成与形成排气口111的那一侧—也就是扩散壳101端部的内表面相对;弯折部分154在环形部分的外周边缘上制出,侧壁部分151与冷却/过滤装置(即冷却器107)的端部内周面接触。侧壁部分152是通过将环形部分151进行弯折而一体地制出的,并使得其尺寸适于在圆周方向上以一定的宽度覆盖冷却器107端部内周面的整个表面。另外,弯折部分154与侧壁部分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冷却器107的厚度。
在布置冷却器107时,作为冷却装置支撑部件150一部分的侧壁部分152可起到定位的作用,这是通过其外周面与冷却器107的内周面相接触来实现的,同时还能防止气体发生剂燃烧产生的工作气体从冷却器107的端部绕过而出现短通。另外,制在环形部分151外周边缘的弯折部分154还与冷却器107端部的外周边缘接触,从而在对冷却器107进行设置时,可起到定位的作用,同时也能防止工作气体的短通。
此外,作为冷却装置150一部分、且位于排气口所在端面(即位于扩散壳的顶部内表面)相对侧的环形部分151被设计成这样:与冷却器107的端面128相对的那一部分在朝向外周面的径向方向上向下倾斜。因此,该冷却器支撑部件150就表现出一定的弹性,其可在垂直于该平面的方向上自由地弹性变形。另外,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来制造环形部分151,就在冷却器107的端面128和壳体上部的内表面129之间形成了空间153。该空间部分153作为隔热空间153可防止工作气体流过时储集的热量传导到扩散壳101的端面上,在该端面上制有排气口。在此情况下,即使环形部分被制成这样一个部件:其具有适当的弹性和隔热能力,但没有制出在径向方向上向外周面斜向下倾斜的结构,其也具有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3—(2)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
图4是一个剖视图,表示了一种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冷却装置支撑部件150(也就是说,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
图中所示的气体发生器被设计成这样:用内部圆筒部件113将扩散壳101和封壳102组成的壳体103分隔成两个腔室:点火装置容纳腔123和气体发生剂容纳腔122。点火装置容纳腔123中包括点火器104和引燃装料105,它们组成点火装置,在发生碰撞时,该装置被触发而点燃气体发生剂106,燃烧室122中储放了气体发生剂106和基本为碟状的底板118,气体发生剂可被点火装置触发引燃而产生工作气体,底板118用于支撑气体发生剂106,并用于防止气体发生剂的移动。在扩散壳101的环周侧壁部分110上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了多个排气口111,且排气口111被密封条125所遮挡。内圆筒部分113被设计成装入到封壳102的中央开孔112中。扩散壳101和封壳102通过将对应的凸缘部分115和116在靠近壳体103轴向中间水平截面的位置处搭接起来、并用激光焊连接在一起而构成了壳体103。
设置在壳体101中、用于对气体发生剂106点燃后产生的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和净化的冷却器107(冷却/过滤装置)被设置成环绕着气体发生剂106,并在内圆筒部件113的外周部位围成了一个环形腔—即用于储放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122。可以通过在径向方向上层叠不锈钢平针丝网、并在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上进行压紧来制成冷却器107。对于该冷却器107,即使在轴向方向上几乎不具有任何弹性的冷却器也是可以采用的。尤其是,在图3所示的冷却器107中,冷却器被制成在轴向方向上缩短到设置在扩散壳101那一侧的端面128上的冷却装置支撑部件150的程度。在壳体103的外周侧壁和冷却器107之间形成了间隙109,且该间隙109起到了气体流道的作用。
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支撑部件150的环形部分151被设置在冷却器107的轴向端部和扩散壳101的上内表面129之间。在与壳体内周面相对的环形部分151中,与冷却器端面相接触的那一部分被制成在径向方向上斜向下地倾向外周面。环形部分151与遮挡着冷却器107上部(即扩散壳一侧)内周面的圆筒侧壁部分152制成一体。环形部分151被夹在冷却器107和扩散壳101之间,由此就在二者之间形成了空间部分153。该空间部分153作为一个隔热空间可防止热量从冷却器传导向扩散壳。与此同时,环形部分151还可在垂直于平面的方向上自由地弹性变形。这样就可以利用该弹性将冷却器107夹持在壳体的上下端面之间。对于该环形部分,如图5中所示另一实施例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那样,也可以将环形部分不倾斜地布置在冷却器107的端面上。
另外,由于冷却装置支撑部件150中设置了侧壁部分152和弯折部分154,所以由气体发生剂106燃烧产生的工作气体就不会绕过冷却器107的端面。因此,所有的工作气体都会流过冷却器107,这样,从排气口排出的工作气体已被适当地冷却了,且其中所含的、由燃烧产生的燃烧产物已被清除出去。
在该实施例中,侧壁部分152是通过将环形部分151弯成一个大体为“U”形的结构来形成的。更具体来讲,侧壁部分152是这样制出的:其外侧(也就是与冷却器107接触的那一侧)具有垂直于环形部分的表面,且弯折部分的内侧(即内圆筒部件113的那一侧)被制成倾斜的,从而凹向环形部分的中央。通过形成该侧壁部分152,就可以防止储存在燃烧室122中的气体发生剂在组装气体发生器时进到冷却器107的端面上。
另外,在环形部分151的中央处制出了一个开孔部分(也即是中央开孔155),其尺寸适于与内圆筒部件113的凸缘状端面相接触。因此,当内圆筒部件113被固定到扩散壳101上时,冷却装置支撑部件150的布置位置就由中央开孔155所确定,且冷却器107的安装位置能由冷却装置支撑部件150定出。因而,能更便利和可靠地组装成该气体发生器。
同时,在冷却器107的内周面还设置了基本上为多孔圆筒体的笼框(图中未示出),用来保护冷却器107免受火焰的烧炽、并防止气体发生剂106与冷却器107直接接触,其中的火焰是由气体发生剂106燃烧产生的。
基本为碟形的底板118设置在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122中,燃烧室122是在内圆筒部件113的外部与壳体101的内部之间形成的,底板具有与气体发生剂106接触的环形部分119和中心孔120,内圆筒部件113的外壁就装在该中心孔120中。环形部分119支撑着气体发生剂106,并阻止了其产生运动,从而可消除由于振动而将气体发生剂挤碎、从而改变其表面积的风险。在内圆筒部件113中安装点火器104那一侧的端部处制出了一个弯边部分121,且点火器104由该弯边部分121固定。另外,在内圆筒部件113的环周侧壁上以相同的间距设置了多个导焰孔126,且这些导焰孔126被密封带127所封闭。
在图中所示的气体发生器中,在发生碰撞时,点火器104将引燃装料105点燃,其产生的火焰冲破封闭着内圆筒部件113上导焰孔126的密封带127,而进入到燃烧室122中。在燃烧室122中的气体发生剂106被引燃装料105的火焰点燃,从而生成工作气体。当工作气体流过冷却器107时被净化和冷却,然后再经过间隙109,最后冲破封闭排气口111的密封带125而从排气口111排出。
对于该气体发生器,在制造时,冷却器107由冷却装置支撑部件150的侧壁部分152和弯折部分154定位,且利用环形部分151的弹性可靠地固定该冷却器107。另外,在被触发时,由于冷却装置支撑部件的侧壁部分152和弯折部分154限制了工作气体的短通,所以所有的工作气体都被冷却器107净化和/或冷却。另外,由于冷却器支撑部件150的环形部分可防止冷却器107所蓄集的热量传导到扩散壳上,所以在气体发生器被触发时扩散壳的温度不会很高。由此能更可靠地消除气袋被损坏的可能性。
实施例4—(3)可防止短通的壳体
图7是一个剖视图,表示了一种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所采用的壳体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设计的。
该图所示的气体发生器包括点火装置、气体发生装置(也就是指气体发生剂8),它们都位于带排气口11的壳体3中,点火装置包括电点火类型的点火器6和引燃装料7,气体发生装置在被点火装置触发时能产生工作气体来将气袋充胀,此外,冷却/过滤装置(也就是指冷却器5)被设置在储放气体发生剂8的燃烧室9和壳体3环周侧壁部分之间,用于对气体发生剂8燃烧产生的工作气体进行冷却。此外,在冷却器5位于扩散壳1那一侧的端部设置了偏流部件18,其带有管状部分19。
点火装置被安装在点火装置容纳腔10中,该点火装置容纳腔10是在内圆筒部件4的内部形成的,内圆筒部件4上设置有凸缘部分24,凸缘部分焊接到壳体3上端部的内表面上。点火装置容纳腔10通过制在内圆筒部件4环周侧壁上的多个导焰孔14与圆筒部件外侧的燃烧室9相通。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3包括扩散壳1和封壳2,扩散壳被制成带顶的圆筒形,顶上带有排气口,封壳2被制成带底的圆筒形,其封合了扩散壳。这两个外壳都是通过压模成型方法对不锈钢进行加工而制得的。
在该实施例中,扩散壳1具有第一环形部分50,其形成了壳体的顶面(即上端部分);斜角部分51,其倾斜向下,且环绕着环形部分50;环周的侧壁部分51,其从斜角部分51垂直于环形部分向下延伸,其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排气口;凸缘部分53,其从环周侧壁部分向径向方向延伸。在另一方面,封壳2具有第二环形部分54,其形成了壳体的底面(即下端部),且在其中央处设置了点火装置承装孔;环周侧壁部分55从第二环形部分54的外周边缘向上弯折,并以径向向外的姿态倾斜;凸缘部分58,从环周侧壁部分的端部径向向外扩展。以这样的方式制出的这两个外壳通过对接在一起而成为一体。
在该壳体3中,封壳2的环周侧壁部分55倾斜向扩散壳1的环周侧壁部分52,由于存在倾斜部分51,所以环周侧壁部分52在径向方向上要比第一环形部分50更向外扩出,位于封壳2的第二环形部分54和环周侧壁部分55之间的弯折部分56被调整成这样:其内角θ在90度到135度之间。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环形部分50和54被制成相同大小。因此,布置在壳体中的冷却器5的上端部的外周面被制在扩散壳1上第一环形部分50与倾斜部分51之间的弯折部分57垫着偏流部件18支撑着,冷却器5下端面的外周则被制在封壳2中第二环形部分54和环周侧壁部分55之间的弯折部分56直接支撑着。如上所述,在布置冷却器5时,通过用壳体上的两弯折部分56、57支撑着冷却器5上下端部的外周面,就用两弯折部分支撑、定位了冷却器。另外,在气体发生器触发时,冷却器5被顶压着与弯折部分接触,从而由弯折部分支撑着,这样就能防止其松动,且冷却器5的上端部被偏流部件18包围着,从而可贴接到扩散壳1的弯折部分57上,且冷却器5下端部的外周边缘与封壳2的弯折部分56直接贴接。由此就防止工作气体从壳体的内表面和冷却器5之间通过(即短通现象)。
在此情况下,对于壳体的制造,在扩散壳的第一环形部分50和/或封壳的第二环形部分54上制出肋状的增强部件和/或增强台阶部分,以提高壳体的强度。
设置在壳体中的冷却器5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其在受到工作气体流过时的压力作用时不会在径向方向上向外扩张。这是因为,如果冷却器5由于气体的流过而发生扩张,则冷却器5与壳体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20就会被闭合,从而实际上并不能起到气体流道的作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的冷却器5被制成其在径向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变为12054N(1230千克力)。
在气体发生剂8燃烧产生的燃烧产物为流态或半流态的情况下,偏流部件18是有用的。换言之,偏流部件18通过将燃烧产物粘附到其管状部分19上、或者是使得燃烧产物撞击到管状部分上并向下滴流而将气体发生剂燃烧产生的液态燃烧产物去除。另外,在偏流部件18中,由于与冷却器5端面接触的环形部分16被制有适当的弹性,所以在轴向方向上弹性很小的丝网冷却器5也可以采用,其被布置在燃烧室9的径向外侧。另外,在该偏流部件18中,与冷却器5的内周面相接触的侧壁部分17与环形部分16制成一体。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就能对冷却器5进行定位和固定了,并能防止所谓的短通现象—即工作气体不经过冷却器而直接排出。
在以上述方式制出的气体发生器中,当接收到触发信号时,引燃装料7被点火器6点燃,引燃装料产生的火焰通过内圆筒部件4上的导焰孔14窜到气体发生剂8的容纳空间中。引燃装料7的火焰点燃了气体发生剂8,即使部分火焰能从冷却器5中直接穿过,其也会碰到偏流部件18的管状部分19,这样就挡住了火焰,使其不能从排气口11直接窜出。由气体发生剂8被引燃装料7的火焰点燃所产生的工作气体流经冷却器5而到达冷却器5外周面与壳体3内周面之间的间隙20中。在流过冷却器5之后的工作气体中仍含有的流态或半流态燃烧产物的情况下,通过使燃烧产物碰撞到间隙20中偏流部件18的管状部分19上,就可以使其粘附到管状部分19上而从气体中除去。
在图7,排气口11和导焰孔14分别被密封带15封闭了,且气体发生剂8被底板22支撑着,并储存在燃烧室中。另外,在该实施例,以偏流部件18描述的部件在结构没有变化的前提下就可起到烟雾收集部件或阻焰板的作用。
实施例5—(4)由叠层丝网“冷却器/过滤器”组成的冷却器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5是这样制成的:通过将用不锈钢321制成的、丝直径为0.4毫米的平针丝网卷成圆筒形状,然后在外周方向层叠十二层而形成。在该实施例中,所用丝网每平方英寸(645.16平方毫米)面积上的网眼数目为20。图中所示的冷却器/过滤器5被设计成这样:线股321a和321b在两正交的方向上平织在一起,在其中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线股321a以圆筒状冷却器/过滤器的轴向方向进行卷绕,另一线股321b则沿冷却器/过滤器的环周方向进行卷绕。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了将线股321a和321b正交地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平针丝网。在此实施例中,例如采用了这样的平针丝网:其中丝线的直径为0.4毫米,且每平方英寸的网眼数为20,在受到4900N的轴向压力时,其在轴向方向上的压缩幅度不超过压缩前幅度的5%。也就是说,该圆筒形冷却器/过滤器被制成这样:其轴向长度约为31毫米,其压缩幅度在1到1.5毫米的范围内。另外,冷却器/过滤器被制成这样:其在径向方向上的拉伸强度为12054N(1230千克力),容重为2.66克/立方厘米,在流量为1000升/分和温度为20℃的条件下,压力损失在294帕到441帕(30到45毫米高水柱)之间。
当以这样的方式来制造冷却器/过滤器5时,制造过程变得简单,且能降低制造成本。换句话讲,通过采用相对易于制造且价格便宜的平针丝网,就能通过卷绕的方法简单地制出冷却器/过滤器,并降低其成本,同时还便于该冷却器/过滤器的制造。
另外,如同该实施例中的冷却器/过滤器5那样,通过将相互交织的线股321中的一种线股321a布置在冷却器/过滤器5的轴向上,各条线股321a和321b就可以支撑和约束冷却器/过滤器在轴向和径向方向上的膨胀和压缩。因而,当该冷却器/过滤器5被设置在壳体中用于对工作气体进行净化时,其并不会径向向外膨胀,且几乎不发生变形,这样就限制了工作气体在冷却器/过滤器5的端面与壳体内表面之间流出而出现短通。也就是说,当工作气体流过时,能避免冷却器/过滤器5出现非正常弯曲,这样就可以防止工作气体从冷却器/过滤器5的端面与壳体的内表面之间流出。
实施例6—(4)由叠层丝网组成的冷却器
“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
图1表示了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一种实施例,在该气体发生器中采用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形式的冷却器/过滤器5。该气体发生器包括壳体3、中央圆筒部件4以及本发明的冷却器/过滤器5,壳体是由扩散壳1和封壳2组成的,扩散壳1大体上被制成圆筒状并带有顶盖,封壳2大体上被制成带底的圆筒体,中央圆筒部件4设置在壳体3中的中央部位,冷却器/过滤器5则被设置成环包着中央圆筒部件4。
扩散壳1是通过对不锈钢板进行压模成型来制出的,且在其环周侧壁上、沿圆周方向以相等的间距设置了多个排气口11。封壳2也是用压模成型的方法对不锈钢板进行加工来制成的,且在其中央部位处开有开孔,该孔的边缘在轴向方向上向外弯折,从而形成弯折部分12,且该弯折部分的内周面构成了中央开孔13。
中央圆筒部件4是由不锈钢管制成的,且其一端被装配到中央开孔13中,并在其另一端上制出向外延出的凸缘部分,其被焊接到扩散壳1的内表面上。中央圆筒部件4还形成了点火装置容纳腔10,用于将点火装置容纳在该腔室中,并在环周侧壁那侧的另一端部具有一排通孔14。点火装置包括点火器6和引燃装料7,点火器可被从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输出的信号所触发,并点燃引燃装料7,点火器6被布置在点火装置容纳腔10中,并通过使中央圆筒部件4的一端卷边而固定。那排通孔14被铝带15封闭着。
此处采用的冷却器/过滤器5是通过将平针丝网卷绕成多层体制成的,且该冷却器/过滤器5被布置成环绕着中央圆筒部件4。冷却器/过滤器5还在中央圆筒部件4的外周部位形成了环形腔—即燃烧室9,也就是说,该环形腔位于中央圆筒部件4的外周和冷却器/过滤器5的内表面之间。
制成圆柱状的气体发生剂8带有一个孔洞,气体发生剂8作为气体发生装置装入到燃烧室9中,并被环状底板22支撑着。在该实施例中,对于该气体发生剂8,采用了含可燃物和氧化剂的发生剂,其中的氧化剂例如可采用碱式硝酸铜。如果采用上述的气体发生剂8,则会由碱式硝酸铜产生出熔融态的铜雾,但是,由于铜的熔点很高(1053℃),所以只要冷却到约1000℃,就可以容易地清除出此烟雾,因而就可以防止烟雾从气体发生器中排出。
冷却器/过滤器5是由环状部件18定位的,且其移动也被抑制了。该环状部件18是通过对不锈钢板的压模成型制出的,其包括部分覆盖扩散壳1内表面的环形部分16;从环形部分16弯折出的圆筒状侧壁部分17,其与冷却器/过滤器5端部的内表面相接触,从而环围着中央圆筒部件4的外凸缘。环形部分16中与冷却器/过滤器5端面相接触的部分最好被制成具有适当的弹性。也就是说,最好是形成这样的形状:其至少可在冷却器/过滤器5的轴向方向上是弹性化的,例如可采用弹性部件或采用基本为“S”形的剖面结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在对壳体3进行布置时存在的缺陷,该缺陷是由于该实施例中所示的冷却器/过滤器5是这样制成的:在两个方向上延伸的线股中的一种线股是沿冷却器/过滤器5的轴向方向形成的,因而在轴向上没有弹性。另外,由于在环状部件18中制有侧壁部分17,其支撑着冷却器/过滤器5端部的内表面,因而就可以防止所谓的短通现象,即气体发生剂8燃烧产生的工作气体从冷却器/过滤器5的端面处绕过。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气体发生剂8采用碱式硝酸铜作为氧化剂,所以由该气体发生剂燃烧产生了熔融态的铜雾。然后,为了能有效地清除掉铜雾,在上述的环状部件18上设置了偏流板19,该偏流板是通过将环形部分向外弯折成圆筒状体来形成的,其部分地覆盖冷却器/过滤器5。该偏流板19被设计成在壳体3中至少能覆盖冷却器/过滤器5上从壳体3内的排气口11水平伸出的部分,且最好是设置在冷却器/过滤器5的外周面与壳体3的内侧壁之间,从而在这两个表面之间形成一个预定的间隙20。采用这样的结构,由气体发生器燃烧产生的铜雾就会在经过冷却器/过滤器5的过程中被冷却,烟雾撞击到偏流板19上,并粘附在该偏流板上而向下滴流,这样就能将该铜雾从气流中分离出去。在冷却器/过滤器5外周面与壳体3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20还作为工作气体的流动路径。
为了防止外界潮气侵入到壳体3中,扩散壳1的排气口11被一铝带15封闭着。
在以上述方式制造的气体发生器中,当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检测到冲击时,其信号就传送到点火器6,点火器6被触发,由此点燃了引燃装料7,从而产生出高温火焰。此火焰冲破铝带15的封挡,而从那排通孔14冲出,然后进入到由冷却器/过滤器5围成的燃烧室9中。进入到燃烧室9中的火焰点燃了靠近通孔14处的气体发生剂,并被环状部件18的侧壁部分所阻挡而偏折向燃烧室9下部的气体发生剂8,以将其点燃。因而,气体发生剂8就被完全点燃了,从而产生出高温、高压的气体。此燃烧气体(也就是工作气体)流过冷却器/过滤器5,在此过程中,由于冷却器/过滤器5的冷却作用,气体被冷却,而过滤器5又具有集尘作用,所以燃烧残余物就被收集起来了,从而经过冷却和净化的燃烧气体(即工作气体)就流到了气体流道(间隙20)中,并从排气口11排出到气袋(图中未示出)中。因此,气袋就被充气而膨胀,从而在乘客和坚硬构件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垫,这样保护了乘客免受撞击。
实施例7—(5)点火器的入口处也具有弯折部分的壳体
图7中的剖视图表示了一种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采用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气体发生器壳体。
图中所示的气体发生剂包括点火装置、气体发生装置(也就是指气体发生剂8),它们都位于带排气口11的壳体3中,点火装置包括电点火类型的点火器6和引燃装料7,气体发生装置在被点火装置触发时能产生工作气体来将气袋充胀,其中,在储放气体发生剂8的燃烧室9和壳体3的环周侧壁部分之间设置了冷却/过滤装置(也就是指冷却器5),用于对气体发生剂8燃烧产生的工作气体进行冷却。此外,在冷却器5位于扩散壳1那一侧的端部设置了偏流部件18,其带有管状部分19。
点火装置安装在点火装置容纳腔10中,且点火装置容纳腔10是在一个圆筒形的内圆筒部件4中形成的,该内圆筒部件4上设置有凸缘部分24,该凸缘部分被焊接到壳体上端部的内表面上。点火装置容纳腔10通过多个制在内圆筒部件4环周侧壁上的导焰孔14与圆筒部件外侧的燃烧室9相通。且在内圆筒部件4中,组成点火装置的点火器6被安装在内圆筒部件的下端一侧,且该端部被进行卷边处理,以对安装在封壳2开孔部分60中的点火器6进行固定,从而使点火器6在安装好之后不会从壳体3的底面上突出。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内圆筒部件4起到了点火器支撑部件的作用。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3包括扩散壳1和封壳2,扩散壳被基本上制成带顶的圆筒形状,并设有排气口,封壳也被制成大体为圆筒的带底结构,其用于封闭扩散壳1。这两个外壳都可以用不锈钢压模成型制出。
在该实施例中,扩散壳1具有第一环形部分50,其形成了壳体的顶面(即上端部);并包括斜角部分51,其倾斜向下地环绕着环形部分50;环周的侧壁部分52,其从斜角部分51垂直于环形部分向下延伸,在该部分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排气口11;以及凸缘部分53,其从环周侧壁部分向径向方向延伸。在另一方面,封壳2具有第二环形部分54,其形成了壳体的底面(即下端部),并在其中央处设置了点火装置承装孔,在第二环形部分的中央制有开孔部分60,并设置有弯向壳体中的管状部分61,环周侧壁部分55从第二环形部分54的外周边缘向上弯折,并以径向向外的姿态倾斜,从环周侧壁部分的端部径向向外扩展出凸缘部分58。以这样的方式制出的这两个外壳通过对接成一体而构成了壳体,该壳体是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外包壳。
在以这种方式制出的壳体中,内圆筒部件4被插入到制在封壳一侧端面的开孔部分60中,且插入到开孔部分60中的内圆筒部件4被焊接固定到开孔部分入口附近的位置处。在该开孔部分中,焊接固定内圆筒部件4的连接部分62被设置在壳体内侧,而不是设置在壳体的底面上,也就是说,没有设置在封壳的底面上。尤其是,在该实施例中,开孔部分的周边被设计成向壳体的中央倾斜,这样就将开孔部分的连接部分62设置在了壳体内部,而不是设置在壳体的底面上。另外,开孔部分60被制成与内圆筒部件的外径和形状相适配,以便于内圆筒部件的插入和固定。
这样,由于开孔部分60上设置了弯折到壳体3中的管状部分61,所以能更为牢固地固定内圆筒部件4。而且,由于管状部分61被弯折到了壳体3内部,所以就不会出现只有管状部分61在壳体3轴向上突伸出去的情况,因而,就限制了壳体3的总高度,因而也就限制了气体发生器的总高度,与此相反,如果上述的气体发生器被制成与管状部分61弯折到壳体3外侧的气体发生器高度相同,则对于相同的高度和外径,壳体的内部容积有了很大的增加。
另外,由于管状部分61被弯折到壳体3内,所以即使在如该实施例中所示那样的的情况中—即用于支撑气体发生装置的基本为环状的底板22安装到内圆筒部件4之外,并将其设置在燃烧室9中,由于底板上向内固定着内圆筒部件4的部分与管状部分61的端部接触,所以底板22能被管状部分61支撑着。
该实施例中的气体发生器对应于这种类型的气体发生器:其最好是设置在驾驶员一侧,具体来讲,其被设计成总高度(也就是指轴向长度)约为35毫米。在以上述方式制成的气体发生器中,设置在开孔部分60中的管状部分61被制成其长度约为壳体轴向长度的17%,因而也就是约为6毫米长。
在壳体3中,封壳2的环周侧壁部分55倾斜向扩散壳1上的环周侧壁部分52,由于斜角部分51,环周侧壁部分52径向向外扩张的程度要大于第一环形部分50,且在封壳2的第二环形部分54和环周侧壁部分55之间形成了弯折部分56,对该弯折部分进行调整,使得其内角θ在90度到135度之间。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环形部分50和54被制成相同大小。因此,制在扩散壳1第一环形部分50与倾斜部分51之间的弯折部分57垫着偏流部件18支撑着布置在壳体中的冷却器5的上端部外周面,冷却器5下端面的外周被制在封壳2第二环形部分54和环周侧壁部分55之间的弯折部分56直接支撑着。在布置冷却器5时,通过以这样的方式利用壳体上两弯折部分56、57支撑着冷却器5上下端部的外周面,就实现了用两弯折部分支撑、定位冷却器5。另外,在气体发生器触发时,冷却器5被顶压着与弯折部分接触,从而由弯折部分支撑着,这样就能防止其松动,且冷却器5的上端部被偏流部件18包围着,从而可贴接到扩散壳1的弯折部分57上,且冷却器5下端部的外周边缘与封壳2的弯折部分56直接贴接。由此就防止工作气体从壳体的内表面和冷却器5之间通过(即短通现象)。
在此情况下,在制造壳体时,还可以在扩散壳的第一环形部分50和/或封壳的第二环形部分54上制出肋状的增强部件和/或增强台阶部分,以提高壳体的强度。
设置在壳体中的冷却器5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其在受到工作气体流过的压力作用时不会在径向方向上向外扩张。这是因为,如果冷却器5由于气体的流过而发生扩张,则冷却器5与壳体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20就会被闭合,从而不能起到气体流道的作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的冷却器5被制成其在径向方向上的拉伸强度为12054N(1230千克力)。
在气体发生剂8燃烧产生的燃烧产物为流态或半流态的情况下,偏流部件18是有用的。这是因为:偏流部件18通过将燃烧产物粘附到其管状部分19上、或者是使得燃烧产物撞击到管状部分上并向下滴流而将气体发生剂燃烧产生的液态燃烧产物去除。另外,在偏流部件18中,由于与冷却器5端面接触的环形部分16被制有适当的弹性,所以也可以采用那些在轴向方向上弹性很小的丝网冷却器5,其被布置在燃烧室9的径向外侧。另外,在该偏流部件18中,与冷却器5的内周面相接触的侧壁部分17与环形部分16制成一体。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就能对冷却器5进行定位和固定了,并能防止所谓的短通现象—即工作气体不经过冷却器而直接排出。
在以上述方式制出的气体发生器中,当接收到触发信号时,引燃装料7被点火器6点燃,引燃装料产生的火焰通过内圆筒部件4上的导焰孔14窜到气体发生剂8的容纳空间中。引燃装料7的火焰点燃了气体发生剂8,即使部分火焰能从冷却器5中直接穿过,其也会被偏流部件18的管状部分19挡住,这样就防止了火焰从排气口11直接窜出。由气体发生剂8被引燃装料7的火焰点燃所产生的工作气体流经冷却器5而到达冷却器5外周面与壳体3内周面之间的间隙20中。在流过冷却器5之后的工作气体中仍含有流态或半流态燃烧产物的情况下,通过使燃烧产物碰撞或粘附到间隙20中偏流部件18的管状部分19上,就可以将其从工作气体中分离出去。
在图7,排气口11和导焰孔14分别被密封带15封闭了,且气体发生剂8被底板22支撑着,并储存在燃烧室中。另外,在该实施例,如偏流部件18所述的部件在结构没有变化的前提下就可起到烟雾收集部件或阻焰板的作用。
实施例8气囊设备
上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与气袋(袋体)一起装入到模壳中,其中的气袋中充入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而膨胀,这样就形成了气囊设备。
当冲击传感器检测到发生碰撞时,该气囊设备对此作出响应而被触发,燃烧气体从壳体上的一排气口排出。燃烧气体流入到气袋中,从而使气袋冲破模件顶盖而胀出,由此就形成了缓冲垫,其能吸收乘客与车辆上坚硬构件之间冲击。
图8表示了气囊设备,其包括采用电点火装置的气体发生器。
该气囊设备包括气体发生器200、冲击传感器201、控制单元202、模壳203以及气袋204。气体发生器采用了参照图1、4、5和7中任一附图所述的气体发生器。该气囊设备的触发性能被进行调整,以使得在气体发生器的起始触发阶段,气袋对乘客的冲击力能尽可能地小。
冲击传感器201例如可包括一个半导体类型的加速度传感器。该半导体型传感器被设计成这样:在硅钢片的梁上设置四个半导体应变仪,梁在存在加速度时会发生偏折,且四个半导体应变仪是被桥接的。当受到加速度作用时,梁发生偏折,从而在其表面上产生应变。由于该应变的作用,半导体应变仪的阻值就发生变化,该阻值的变化可被表达为与加速度大小成比例的电压信号。
控制单元202中设置了点火判断逻辑电路,且设计成半导体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被输入到该点火判断逻辑电路中。当传感器201输出的冲击信号到达时,控制单元202开始执行运算,如果计算结果超过一个确定的值,则就向气体发生器200中的点火器5或104输出触发信号。
模壳203例如是用聚氨脂制成的,并带有模壳顶盖205。气袋204和气体发生器200被储放在模壳203中,从而组成气垫模块。该气垫模块如果要安装到汽车中的驾驶员一侧,则一般被安装到方向盘207上。
气袋204是用尼龙(例如尼龙66)、聚脂材料等制成的,且其袋口206环绕着气体发生器的排气口,气袋以折叠状态固接到气体发生器的环形部分上。
当机动车发生碰撞时,半导体型加速度传感器201检测到冲击,且该信号被传递到控制单元202,当传感器输出的冲击信号超过某一特定值时,控制单元202开始执行运算。如果计算结果超过某一设定值,则控制单元202向气体发生器200的点火器输出触发信号。相应地,点火器6或104被触发,而将气体发生剂点燃,气体发生剂燃烧而产生气体。该气体喷入到气袋204中,从而使气袋顶破摸件顶盖205而膨出,这样就形成了缓冲垫,其能吸收方向盘207与乘客之间的冲撞力。

Claims (88)

1.一种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偏流部件,该部件是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一个组成部件,在带有排气口的圆筒形壳体中气体发生器包括气体发生装置,用于产生工作气体,来将气袋充鼓;圆筒形的冷却/过滤装置,用于对壳体中的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和/或净化,其中:
管状部分具有使得其能够设置成与圆筒形气体发生器壳体的内周面相面对的形状,且该管状部件具有这样的形状和/或结构:其至少能从壳体内部一侧遮挡形成在气体发生器壳体环周侧壁上的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流部件,其特征在于:偏流部件包括管状部分和向内延伸的凸缘状环形部分,管状部分被设计成在壳体内部一侧遮挡制在气体发生器壳体的环周侧壁上的排气口,环形部分被制成与冷却/过滤装置任一端面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流部件,其特征在于:管状部分被制成遮挡着冷却/过滤装置上从排气口水平伸出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所述的偏流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气体发生器壳体中,管状部分被制成在管状部分和冷却/过滤装置之间、以及管状部分与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工作气体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所述的偏流部件,其特征在于:管状部分被制成其上部的内径与冷却/过滤装置的外径相同,其中部和下部的内径大于其上部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所述的偏流部件,其特征在于:管状部分被设计成这样:至少在其轴向方向的一端上制有支撑部分,其带有在径向方向上向外弯折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分被制成与壳体的内周面相接触并支撑着管状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偏流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支撑部分上制出通气部分,其能允许工作气体通过。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所述的偏流部件,其特征在于:偏流部件被制成这样的形状和/或结构:能防止气体发生装置燃烧产生的燃烧产物从排气口排出到壳体之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所述的偏流部件,其特征在于:偏流部件被制成这样的形状和/或结构:其能防止点火装置的火焰和/或气体发生装置燃烧产生的火焰从排气口窜出到壳体之外,其中的点火装置用于点燃气体发生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所述的偏流部件,其特征在于:偏流部件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凸缘状环形部分,该部分被制成与冷却/过滤装置的任一端面相接触,且在环形部分上以这样的形式制出中央开孔:其内缘端面的尺寸适于同内圆筒部件的端面相接触,其中的内圆筒部件设置在气体发生器的壳体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所述的偏流部件,其特征在于:偏流部件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凸缘状环形部分,该部分被制成与冷却/过滤装置的任一端面相接触,管状部分被制成连接到环形部分的外周边缘上,在管状部分和环形部分之间的弯折部分被制成这样的形状和/或结构:其能对冷却/过滤装置进行定位和/或防止在气体发生器被触发时工作气体从冷却/过滤装置的端面与壳体内周面之间流走。
13.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所述的偏流部件,其特征在于:偏流部件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凸缘状环形部分,该部分被制成与冷却/过滤装置的任一端面相接触,且在环形部分上设置有侧壁部分,其形状适于与冷却/过滤装置的内周面相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偏流部件,其特征在于:侧壁部分被制成这样的形状和/或结构:其能对冷却/过滤装置进行定位和/或防止在气体发生器被触发时工作气体从冷却/过滤装置的端面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流走。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偏流部件,其特征在于:侧壁部分被制成这样:使得侧壁部分和管状部分之间的宽度等于设置在气体发生器壳体中的冷却/过滤装置的厚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到15中任一所述的偏流部件,其特征在于:偏流部件被制成为一个单体部件。
17.一种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包括:
用于触发气体发生器的点火装置,其位于带排气口的圆筒形壳体中;
气体发生装置,其在被点火装置触发时能产生工作气体,从而将气袋充胀;以及
圆筒形的冷却/过滤装置,用于对工作气体进行净化和/或冷却;其中
在圆筒形冷却/过滤装置的外周面与壳体环周侧壁部分的内周面之间围成了一个空间部分,该空间部分为工作气体形成了流动通路,在该空间中设置了偏流部件,其形状和/或结构能对流过冷却/过滤装置后流向排气口的工作气流进行偏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偏流部件与圆筒形冷却/过滤装置的其中一个端面相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为工作气体形成了流动通路的空间在圆筒形冷却/过滤装置的外周面与壳体环周侧壁部分的内周面之间围成,且偏流部件的一部分设置在该空间部分中,从而可对流经冷却/过滤装置后流向排气口的工作气流进行偏流。
20.根据权利要求17到19中任一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偏流部件上具有一个部分,其位于由圆筒形冷却/过滤装置的外周面与壳体环周侧壁部分的内周面围成的空间中,其既不与冷却/过滤装置接触,也不与壳体的内周面相接触。
21.一种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其包括:
用于触发气体发生器的点火装置;
气体发生装置,其位于带排气口的圆筒形壳体中,该装置在被点火装置触发时能产生工作气体,从而将气袋充胀;以及
圆筒形的冷却/过滤装置,用于对工作气体进行净化和/或冷却;其中
在圆筒形冷却/过滤装置的外周面与壳体环周侧壁部分的内周面之间围成了空间部分,该空间部分为工作气体形成了流动通路,在该空间部分中设置了烟雾收集部件,用于收集和/或除去工作气体中所含的燃烧副产物。
22.一种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其包括:
用于触发气体发生器的点火装置,其位于带排气口的圆筒形壳体中;
气体发生装置,其在被点火装置触发时能产生工作气体,从而将气袋充胀;以及
圆筒形的冷却/过滤装置,用于对工作气体进行净化和/或冷却;其中
在圆筒形冷却/过滤装置的外周面与壳体环周侧壁部分的内周面之间围成了一个空间部分,该空间部分为工作气体形成了流动通路,在该空间中设置了阻焰板。
23.一种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其包括:
用于触发气体发生器的点火装置,其位于带排气口的圆筒形壳体中;
气体发生装置,其在被点火装置触发时能产生工作气体,从而将气袋充胀;以及
圆筒形的冷却/过滤装置,用于对工作气体进行净化和/或冷却;其中
在圆筒形冷却/过滤装置的附近设置如权利要求1到16之一所述的偏流部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偏流部件使其环形部分与冷却/过滤装置的端面相接触,并用管状部分在轴向上局部地遮挡了冷却/过滤装置的外周面。
25.根据权利要求17到24中任一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冷却/过滤装置被偏流部件定位和/或支撑着,且即使在受气体发生装置的燃烧压力作用下,其位置也不会发生移位。
26.一种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该部件是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组成部件,其中的气体发生器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其位一带有排气口的圆筒状壳体中,可产生工作气体而充胀气袋,气体发生器还包括圆筒状的冷却/过滤装置,用于对壳体中的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和/或净化,其中,冷却器/过滤器支撑部件包括环形部分和侧壁部分,环形部分被设置成至少与圆筒形壳体的一个端面相对置,而侧壁部分则与冷却/过滤装置的内周面相接触。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被设置在壳体中时,该部件上的侧壁部分与冷却/过滤装置端部的内周面相接触,并防止在气体发生器被触发时出现短通现象和/或对冷却/过滤装置进行定位,在发生短通时,工作气体不经过冷却/过滤装置而直接排出。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在环形部分的外周边缘上制出了弯折部分,其弯向冷却/过滤装置的那一侧。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弯折部分与侧壁部分之间在径向方向上的距离与冷却/过滤装置的厚度相同,其中的冷却/过滤装置设置在气体发生器的壳体中。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被设置在壳体中时,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的弯折部分与冷却/过滤装置端部的外周边缘相接触,并防止在气体发生器被触发时出现短通现象和/或对冷却/过滤装置进行定位,在发生短通时,工作气体不经过冷却/过滤装置而直接排出。
31.根据权利要求26到30中任一所述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侧壁部分是通过沿圆周方向将环形部分弯折成U型截面来形成的。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通过将环形部分弯折成U型截面形状制出的侧壁部分具有与环形部分垂直的表面,其位于弯折部分的外侧,且在弯折部分的内侧,侧壁部分倾斜地延伸向环形部分的中央。
33.根据权利要求26到32中任一所述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在环形部分的中央部位处设置了中央开口,且该中央开口内边缘的尺寸被设计成适于与内圆筒部件的端面相接触,其中的内圆筒部件设置在气体发生器的壳体中。
34.根据权利要求26到33中任一所述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该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上制有一个部分,当该部件被设置在壳体中时,此部分与冷却/过滤装置的端面相接触,且该部分在部件的厚度方向上具有弹性。
35.根据权利要求26到34中任一所述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该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上制有一个部分,当该部件被设置在壳体中时,此部分与冷却/过滤装置的端面相接触,并能防止热量从冷却/过滤装置传到壳体上。
36.根据权利要求26到35中任一所述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该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被制成一个单体部件。
37.一种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其包括:
用于触发气体发生器的点火装置,其位于带排气口的圆筒形壳体中;
气体发生装置,其在被点火装置触发时能产生工作气体,从而将气袋充胀;以及
圆筒形的冷却/过滤装置,用于对工作气体进行净化和/或冷却;其中
在圆筒形冷却/过滤装置的附近设置了制成单体部件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以防止工作气体从冷却/过滤装置的端面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流走、和/或对冷却/过滤装置进行定位、和/或防止热量从冷却/过滤装置传到壳体上、和/或利用弹性将冷却/过滤装置支撑在壳体的上下内表面之间。
38.一种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其包括:
用于触发气体发生器的点火装置,其位于带排气口的圆筒形壳体中;
气体发生装置,其在被点火装置触发时能产生工作气体,从而将气袋充胀;以及
圆筒形的冷却/过滤装置,用于对工作气体进行净化和/或冷却;其中
在圆筒形冷却/过滤装置的附近设置了如权利要求26到36任一所述的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使其环形部分与冷却/过滤装置的端面接触,并用侧壁部分在轴向上局部地遮挡了冷却/过滤装置的内周面。
40.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冷却/过滤装置被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定位和/或支撑着,且即使在受气体发生装置的燃烧压力作用下,其位置也不会发生移位。
41.一种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其包括:
气体发生装置,其能产生工作气体而将气袋充胀,其位于带排气口的圆筒形壳体中;以及
圆筒形的冷却装置,位于带排气口的圆筒形壳体中,用于对工作气体进行净化和/或冷却;其中
在组装气体发生器和/或触发气体发生器时,冷却装置端部的外周边缘贴接和/或支撑到弯折部分或台阶部分上,其中的弯折部分或台阶部分制在圆筒形壳体的上端部和/或下端部的内表面上。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组装气体发生器和/或触发气体发生器时,制在圆筒形壳体的上端部和/或下端部内表面上的弯折部分或台阶部分被制成贴接和/或支撑着冷却装置一端或两端的外周边缘,以防止工作气体从冷却装置的端面与其所接触的壳体内表面之间流走。
43.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组装气体发生器和/或触发气体发生器时,冷却装置端部的外周边缘贴接和/或支撑到弯折部分的内表面上,弯折部分位于圆筒形壳体的端部和环周侧壁部分之间。
44.根据权利要求41到43中任一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圆筒形壳体的上端部和/或下端部处,环周侧壁部分的内表面从端部径向向外倾斜地扩张开。
45.根据权利要求41到44中任一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圆筒形壳体是由扩散壳和封壳组成的,扩散壳为带顶的圆筒形状,其带有排气口,封壳为带底的圆筒状,用于封闭扩散壳的开口端,且至少一个壳被制成这样:环周侧壁部分的内表面从端部径向向外倾斜地扩张开。
46.根据权利要求41到45中任一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圆筒形壳体是由扩散壳和封壳组成的,扩散壳为带顶的圆筒形状,其带有排气口,封壳为带底的圆筒状,用于封闭扩散壳的开口端,且封壳被制成这样:其环周侧壁部分的内表面从底面处径向向外扩张向开口端。
47.根据权利要求41到46中任一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圆筒形壳体是由扩散壳和封壳组成的,扩散壳为带顶的圆筒形状,其带有排气口,封壳为带底的圆筒状,用于封闭扩散壳的开口端,且封壳环周侧壁部分的内表面被制成反锥台面形状。
48.根据权利要求41到47中任一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圆筒形壳体中,环周侧壁部分的内表面与上端部和/或下端部内表面之间的内角在90度到150度之间。
49.根据权利要求41到48中任一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圆筒形冷却/过滤装置的外周面与圆筒形壳体环周侧壁部分的内表面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为工作气体形成了流动通路,
50.根据权利要求41到49中任一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圆筒形冷却装置被设计成这样:其强度足以防止冷却装置在对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和/或净化时在径向方向上向外胀开。
51.根据权利要求41到50中任一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圆筒形冷却装置被设计成在径向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在2450N到19600N之间。
52.根据权利要求41到49中任一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圆筒形冷却装置被制成在对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和/或净化时会在径向上向外胀,且冷却装置端部的径向外胀的外周边缘被贴接和/或支撑到弯折部分或台阶部分上,其中的弯折部分或台阶部分制在圆筒形壳体上端部和/或下端部的内表面上。
53.一种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其包括:
气体发生装置,用于产生工作气体而将气袋充胀;以及
圆筒形的冷却/过滤装置,其位于带排气口的圆筒形壳体中,用于对工作气体进行净化和/或冷却;其中
壳体下端侧和/或上端侧环周侧壁部分的内表面从端部倾斜地径向向外扩张开。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圆筒形壳体是由扩散壳和封壳组成的,扩散壳为带顶的圆筒形状并带有排气口,封壳为带底的圆筒状,用于封闭扩散壳的开口端,且至少一个壳被制成这样:环周侧壁部分的内表面从端部径向向外倾斜地扩张开。
55.根据权利要求53或54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圆筒形壳体中,环周侧壁部分的内表面与上端部和/或下端部内表面之间的内角在90度到150度之间。
56.一种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上的壳体,该壳体是圆筒形壳体,其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上,其中的气体发生器用于在发生撞击时产生工作气体而向气袋充气,其中,在圆筒形壳体上端部和/或下端部的内表面上制出了弯折部分或台阶部分,当组装气体发生器和/或触发气体发生器时,冷却装置一端或两端的外周边缘贴接和/或支撑到该弯折部分或台阶部分上。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制在圆筒形壳体上端部和/或下端部内表面上的弯折部分或台阶部分被制成贴接和/或支撑着壳体中冷却装置一端或两端的外周边缘,以防止燃烧气体从冷却装置的端面与其所接触的壳体内表面之间流走。
58.根据权利要求56或5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圆筒形壳体上端侧和/或下端侧的环周侧壁部分的内表面从端部径向向外倾斜地扩张开。
59.根据权利要求56到58中任一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中,位于上端部与环周侧壁部分之间的弯折部分的内表面、和/或位于下端部与环周侧壁部分之间的弯折部分的内表面被设计成可防止工作气体从壳体中冷却装置端面与其所接触的壳体内表面之间流走。
60.根据权利要求56到59中任一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圆筒形壳体是由扩散壳和封壳组成的,扩散壳为带顶的圆筒形状,其带有排气口,封壳为带底的圆筒状,用于封闭扩散壳的开口端,且封壳被制成从其底面向开口端径向向外扩张。
61.根据权利要求56到60中任一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是由扩散壳和封壳组成的,扩散壳为带顶的圆筒形状,其带有排气口,封壳为带底的圆筒状,用于封闭扩散壳的开口端,且封壳环周侧壁部分的内表面被制成反锥台面形状。
62.根据权利要求56到61中任一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中,环周侧壁部分的内表面与上端部和/或下端部内表面之间的内角在90度到150度之间。
63.一种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其设置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壳体中,用于对充入气囊中的工作气体进行冷却和/或净化,其中该冷却器/过滤器是用层叠丝网的方法制成的,其为圆筒状,在温度为20℃、流量为1000升/分的情况下,该冷却器/过滤器的压力损失为9.8帕到980帕。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在温度为20℃、流量为1000升/分的情况下,该冷却器/过滤器的压力损失为98帕到980帕。
65.根据权利要求63或64所述的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冷却器/过滤器的容重为0.1到3.5克/立方厘米。
66.根据权利要求63或64所述的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冷却器/过滤器的容重为1.0到3.5克/立方厘米。
67.根据权利要求63或64所述的、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冷却器/过滤器的容重为1.5到3.0克/立方厘米。
68.根据权利要求63到67之一所述的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对于制成冷却器/过滤器的丝网,其金属丝的直径在0.1毫米到1.0毫米之间,
69.根据权利要求63到68之一所述的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在轴向方向上向冷却器/过滤器施加4900N压力的情况下,冷却器/过滤器的压缩幅度为该冷却器/过滤器压缩前轴向长度为0.1%到10%。
70.根据权利要求63到69之一所述的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冷却器/过滤器被设计成在径向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在2450N到19600N之间。
71.根据权利要求63到70之一所述的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冷却器/过滤器被制成这样:组成丝网的、相互交织的丝线材料中其中一个方向上的丝线顺着冷却器/过滤器的轴向延伸。
72.根据权利要求63到71之一所述的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冷却器/过滤器是用这样的丝网制成的:其每平方英寸(645.16平方毫米)上网眼的数目在12到32之间。
73.根据权利要求63到72之一所述的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中的冷却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丝网是平针丝网,这样的丝网是通过对金属丝线进行平织而形成的。
74.一种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包括:
气体发生装置,用于产生工作气体而将气袋充胀;
冷却器/过滤器,用于对工作气体进行冷却;以及
气体发生装置和冷却器/过滤器被安装在带排气口的壳体中,
其中,冷却器/过滤器是如权利要求63到73之一所述的冷却器/过滤器。
75.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气体发生装置包含可燃物和氧化剂,其中的氧化剂为碱式硝酸铜。
76.根据权利要求74或75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气体发生装置包括(a)一种胍基衍生物或其混合物、以及(b)碱式硝酸铜。
77.根据权利要求74到76之一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中安装了偏流部件,其带有环形的偏流板,用于对工作气体的流动路径进行偏折,该偏流部件被设置成使偏流板离开一定距离地遮挡着冷却器/过滤器的外侧,且偏流板的尺寸被设计成能至少遮挡冷却器/过滤器上从排气口水平伸出的部分。
78.根据权利要求74到77之一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和冷却器/过滤器之间形成了间隙,该间隙构成了工作气体的流动路径,偏流部件上制成环形的偏流板位于该间隙中,壳体和冷却器/过滤器被布置成离开一定距离,且至少遮挡了从排气口水平伸出的部分。
79.一种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上的壳体,该壳体是圆筒形壳体,其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上,其中的气体发生器用于在发生冲击时产生工作气体而向气袋充气,其中,
圆筒形壳体上具有开孔部分,用于插入、固定点火器或位于壳体中的点火支撑部件,
开孔部分上设置有连接部分,用于固定插入的点火器或点火器支撑部件,该连接部分位于壳体的内侧,而不是位于制有开孔部分的端面上。
80.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圆筒形壳体任一端面上的开孔部分包括弯到壳体内的管状部分。
81.一种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上的壳体,该壳体是圆筒形壳体,其用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上,其中的气体发生器用于在发生撞击时产生工作气体而向气袋充气,其中,
在圆筒形壳体的任一端面上设置有开孔部分,其带有弯到圆筒形壳体内的管状部分。
82.根据权利要求80或8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开孔部分被设计成能安装点火器或位于壳体中的点火器支撑部件,且开孔部分的管状部分被设计成其内表面与点火器或点火器支撑部件的外周面接触。
83.根据权利要求80到82之一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开孔部分中管状部分的长度被设计为壳体轴向长度的10%到100%。
84.根据权利要求80到83之一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开孔部分中管状部分的轴向长度被设计为4到37毫米。
85.根据权利要求79到84之一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这样进行设计:使得设置在任一端面上的开孔部分的圆周面在壳体内部倾斜地延伸向开孔部分的中央。
86.根据权利要求79到85之一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是由扩散壳和封壳组成的,扩散壳为带顶的圆筒形状,其带有排气口,封壳为带底的圆筒状,扩散壳与封壳一起围成了壳体的内部空间,且开孔部分制在封壳上。
87.一种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其包括:
点火装置,其包括可被触发信号激活的点火器:
气体发生装置,用于产生工作气体而将气袋充胀;以及
点火装置和气体发生装置被安装在带排气口的圆筒形壳体中,
其中,壳体是如权利要求79到86之一所述的圆筒形壳体。
88.一种气囊设备,其包括:
气囊用气体发生器;
冲击传感器,用于检测冲击,从而触发气体发生器;
气袋,其充入气体发生器产生的工作气体而膨胀;以及
容纳气袋的模壳,
其中,气体发生器是如权利要求17到25、37到55、74到78、以及87之一所述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
CN01807094A 2000-02-22 2001-02-21 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偏流部件、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冷却器及壳体 Pending CN14195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4766/2000 2000-02-22
JP44767/2000 2000-02-22
JP2000044766A JP2001233166A (ja) 2000-02-22 2000-02-22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のデフレクター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JP2000044767A JP2001233167A (ja) 2000-02-22 2000-02-22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のクーラント/フィルター手段支持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JP51993/2000 2000-02-28
JP2000051993A JP2001239913A (ja) 2000-02-28 2000-02-28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1994/2000 2000-02-28
JP2000051994 2000-02-28
JP2000188655A JP4627581B2 (ja) 2000-06-23 2000-06-23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のハウジング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JP188655/2000 2000-06-23
JP36937/2001 2001-02-14
JP2001036937A JP2001315611A (ja) 2000-02-28 2001-02-14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のクーラント/フィルタ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9504A true CN1419504A (zh) 2003-05-21

Family

ID=27554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807094A Pending CN1419504A (zh) 2000-02-22 2001-02-21 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偏流部件、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冷却器及壳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6926304B2 (zh)
EP (1) EP1258401B1 (zh)
KR (1) KR100755205B1 (zh)
CN (1) CN1419504A (zh)
AU (1) AU2001234104A1 (zh)
WO (1) WO200106255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9134A (zh) * 2012-03-27 2014-11-26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4755327A (zh) * 2012-11-02 2015-07-01 株式会社大赛璐 人员约束装置用气体发生器
CN105073512A (zh) * 2013-03-05 2015-11-18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气囊模块
CN105667446A (zh) * 2014-12-05 2016-06-15 天合安全气囊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开启装置的燃烧室、混合充气机和排放流体的方法
CN109353304A (zh) * 2018-11-06 2019-02-19 延锋汽车智能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气体发生器和充气式安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4664C (zh) * 2001-11-15 2008-04-30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气体发生器
JP4136944B2 (ja) * 2002-02-06 2008-08-20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US7155353B2 (en) * 2002-04-25 2006-12-26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harging capacitance of capacitor
US20040155444A1 (en) * 2002-12-09 2004-08-12 Naoki Matsuda Gas generator for air bag
JP4994574B2 (ja) * 2004-01-07 2012-08-0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用フィルタ
JP4532124B2 (ja) * 2004-01-07 2010-08-25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ガス発生器用フィルタ
JP4370177B2 (ja) * 2004-01-29 2009-11-25 中央発條株式会社 インフレータ用濾過部材及びインフレータ用濾過部材の製造方法
DE112005000325B4 (de) * 2004-02-10 2013-04-18 Chuo Hatsujo K.K. Filterelement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dasselbe
US7648163B2 (en) * 2004-08-10 2010-01-19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Gas generator for air bag
JP4896389B2 (ja) * 2004-11-02 2012-03-14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の展開制御装置
US7448649B2 (en) * 2004-11-17 2008-11-11 Automotive Systems Laboratory, Inc. Gas generator
JP4970813B2 (ja) * 2006-03-22 2012-07-11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車両の人員拘束装置用ガス発生器
JP4878206B2 (ja) * 2006-04-28 2012-02-15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インフレータ
CN101472772B (zh) * 2006-06-20 2011-04-20 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 保持器以及气体发生器
DE102006060410A1 (de) * 2006-06-30 2008-01-03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Kantenemittierender Halbleiterlaserchip
US10717032B2 (en) 2006-09-21 2020-07-21 Acs Industries, Inc. Expanded metal filters
US9700825B2 (en) * 2006-09-21 2017-07-11 Acs Industries, Inc. Expanded metal filters
JP4926659B2 (ja) * 2006-11-07 2012-05-09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WO2008084605A1 (ja) * 2007-01-12 2008-07-1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953998B2 (ja) * 2007-09-18 2012-06-13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人員拘束装置用ガス発生器
US20090176892A1 (en) * 2008-01-09 2009-07-09 Pharmain Corporation Soluble Hydrophobic Core Carrier Compositions for Delivery of Therapeutic Agents,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JP5667367B2 (ja) * 2009-03-06 2015-02-12 オートリブ エー・エス・ピー・インク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ガス発生器
US9505076B2 (en) * 2012-01-25 2016-11-29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uxiliary shielding gas filter for a welding apparatus
JP6031250B2 (ja) * 2012-04-23 2016-11-24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US8684405B2 (en) 2012-05-17 2014-04-01 Arc Automotive Inc. Grain retainer construction for air bag inflator
CN103737160A (zh) * 2014-01-29 2014-04-23 蚌埠金威滤清器有限公司 氩弧焊环型焊缝定位冷却器
US9673287B2 (en) * 2014-12-15 2017-06-0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mericas Corp. Reliable and robust electrical contact
JP6563825B2 (ja) 2015-02-09 2019-08-21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6946097B2 (ja) * 2017-07-21 2021-10-06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US10625765B2 (en) * 2018-09-20 2020-04-21 Darlene Love Reflective steering wheel cover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74210A (ja) * 1989-12-04 1991-07-29 Nippon Koki Kk エアバック展開用ガス発生装置のガス濾過フィルタ
JPH042542A (ja) * 1990-04-19 1992-01-0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エアバッグガス発生器用フイルター
JPH0487859A (ja) * 1990-07-31 1992-03-19 Nippon Koki Kk エアバック展開用ガス発生装置
US5087070A (en) * 1990-12-18 1992-02-11 Trw Inc. Method of assembling an inflator for a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JP2959593B2 (ja) 1991-07-15 1999-10-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アバック用インフレータの製造方法
JPH06255441A (ja) * 1993-03-03 1994-09-13 Tokai Rika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インフレータ用クーラント
JPH07215163A (ja) * 1994-01-27 1995-08-15 Daicel Chem Ind Ltd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AU665157B2 (en) * 1994-03-14 1995-12-14 Morton International, Inc. An inflator for a motor vehicle passenger-side airbag module
JPH07285413A (ja) 1994-04-18 1995-10-31 Nippon Reinz Co Ltd 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のインフレータ用フィルター
JP2938755B2 (ja) * 1994-04-18 1999-08-25 日本ラインツ株式会社 インフレータ用フィルター
US5466420B1 (en) * 1994-07-26 1998-10-06 Morton Int Inc Air bag inflator
JPH0976869A (ja) 1995-09-18 1997-03-25 Nippon Reinz Co Ltd インフレータ用フィル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9207705A (ja) * 1995-11-28 1997-08-12 Nippon Kayaku Co Ltd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3218200B2 (ja) * 1996-04-08 2001-10-15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のクーラント
US6234521B1 (en) * 1996-04-08 2001-05-22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Airbag inflator and an airbag apparatus
DE19618040A1 (de) * 1996-05-04 1997-11-06 Temic Bayern Chem Airbag Gmbh Gehäuse für einen Rundgasgenerator
JP3784161B2 (ja) 1998-01-12 2006-06-07 日本ラインツ株式会社 インフレータ用フィルタ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032979C1 (en) * 1998-02-18 2001-10-16 Autoliv Asp Inc Adaptive output inflator
JPH11244629A (ja) 1998-02-26 1999-09-14 Nippon Reinz Co Ltd インフレータ用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
JP2000016226A (ja) * 1998-06-26 2000-01-18 Daicel Chem Ind Ltd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315322B1 (en) * 1999-03-05 2001-11-13 Trw Inc. Air bag inflator
US6364353B2 (en) * 1999-06-07 2002-04-02 Trw Inc. Dual stage air bag inflator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9134A (zh) * 2012-03-27 2014-11-26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4169134B (zh) * 2012-03-27 2017-03-15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4755327A (zh) * 2012-11-02 2015-07-01 株式会社大赛璐 人员约束装置用气体发生器
CN105073512A (zh) * 2013-03-05 2015-11-18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气囊模块
CN105073512B (zh) * 2013-03-05 2018-08-10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气囊模块
CN105667446A (zh) * 2014-12-05 2016-06-15 天合安全气囊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开启装置的燃烧室、混合充气机和排放流体的方法
CN105667446B (zh) * 2014-12-05 2019-06-28 天合安全气囊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开启装置的燃烧室、混合充气机和排放流体的方法
CN109353304A (zh) * 2018-11-06 2019-02-19 延锋汽车智能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气体发生器和充气式安全装置
CN109353304B (zh) * 2018-11-06 2024-04-23 延锋汽车智能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气体发生器和充气式安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1062558A1 (en) 2001-08-30
KR20020081339A (ko) 2002-10-26
EP1258401B1 (en) 2017-10-11
US6926304B2 (en) 2005-08-09
EP1258401A4 (en) 2006-01-04
US20030010247A1 (en) 2003-01-16
AU2001234104A1 (en) 2001-09-03
US7441803B2 (en) 2008-10-28
KR100755205B1 (ko) 2007-09-04
US20060151978A1 (en) 2006-07-13
EP1258401A1 (en) 2002-11-20
US20050184497A1 (en) 2005-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19504A (zh) 气囊用气体发生器、偏流部件、冷却/过滤装置支撑部件、冷却器及壳体
CN1101321C (zh) 气囊充气机及气囊装置
CN1216759C (zh) 多级气囊气体发生器和气囊装置
CN1268510C (zh) 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
CN1492817A (zh) 气体发生器
CN1138659C (zh) 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以及气囊装置
CN1181995C (zh) 混合式充气机
CN1399597A (zh) 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和气囊装置
CN1275805C (zh) 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及气囊装置
CN1356944A (zh) 多段膨胀型混合充气机
CN1284693C (zh) 充气器
CN100335317C (zh) 多级式气囊装置、连接器和多级气囊气体发生器
JPH10181516A (ja)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72572C (zh) 供有流体燃料的空气包充气机
CN1407933A (zh) 混合式充气机
CN101041347A (zh) 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以及气囊装置
CN1095459A (zh) 带余气量报警装置的盒式气体燃料筒体及加工方法
CN1868980A (zh) 充气器和气囊系统
CN1720158A (zh) 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
CN1153723A (zh) 可流动换向的供有燃料的流体充气机
JPH07186872A (ja)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