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6777C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6777C
CN1296777C CNB031066267A CN03106626A CN1296777C CN 1296777 C CN1296777 C CN 1296777C CN B031066267 A CNB031066267 A CN B031066267A CN 03106626 A CN03106626 A CN 03106626A CN 1296777 C CN1296777 C CN 129677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imaging device
developing apparatus
develo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066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77454A (zh
Inventor
广田真
山田邦夫
山室隆
楠本保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77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7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67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677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21Details of unit for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03G2215/0177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其中,如果将仅使用正常调色剂成像设备改造成能够用特殊调色剂成像,能够根据特殊调色剂的特性形成适当的图像。所述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元件;第一显影单元,其用于在该图像承载元件上形成包含一种或多种第一显影剂的图像;转印部分,其用于将形成于图像承载元件上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该成像设备上可安装第二显影单元,其用于在该图像承载元件上形成包含与该第一显影剂不同的一种或多种第二显影剂的图像;显影单元判断部分,其用于判断成像设备中包括的显影单元的类型;以及控制单元,其用于对成像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在使用安装到其上的第二显影单元的情况下,在记录介质上的多层叠置图像中的特定高度层中形成包含第二显影剂的图像。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设备,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上述设备的组合设备,更特别地,涉及除正常调色剂图像之外还可获得特殊图像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而言,使用电子照相系统或静电转印系统的成像设备,如复印机或打印机,是广为人知的。在这种成像设备中,通常在纸上形成黑白图像、由黄、青、品红等调色剂形成的全色图像等并输出。此外,与获得这些(平面)图像的技术不同,已经提出了一种用特殊调色剂(发泡调色剂)获得三维图像的技术。例如,本申请人已经分别在JP 2000-131875(a)和JP 2001-194846A中提出了“成像调色剂及其制备方法,三维成像方法及成像设备”和“成像设备”。另外,过去还有人提出过一种用特殊调色剂(金属色的调色剂)获得金色、银色等图像的技术。
但所有成像设备都事先被构造得能够用特殊调色剂(发泡调色剂或金属色调色剂)成像是不合适的。这是因为不需要用特殊调色剂成像的用户将被迫接受不必要的功能和成本。另一方面,完全分开地制造仅使用正常调色剂的成像设备以及使用特殊调色剂和正常调色剂的成像设备是低效率的。因此可以设想,可将使用特殊调色剂的可选择的装置安装在仅使用正常调色剂的成像设备上,从而提供能够满足用户需要的成像设备。
请注意,对于特殊调色剂,本质上需要规定在纸上重叠调色剂的顺序。也就是说,例如,如果通过将发泡调色剂层设置在低于主要用于染色的正常调色剂层(第一显影剂)而将包括发泡调色剂层的调色剂层层压在纸上,则包括第一显影剂的已染色层可由发泡调色剂层从下面抬起,从而获得一个三维图像。另外,很难防止由于第一显影剂中的颜色混合而导致的适当的彩色重现(成像),因而可获得对象的最佳图像。如果在第一显影剂的上层或中间层中形成发泡调色剂层,则彩色可重现性尤其会下降。另外,在将包括金属色调色剂层的调色剂层层压在纸上的情况下,当金属色调色剂层不与其它颜色混合时,可获得更有金属感觉的光泽。因此,可通过相对于其它调色剂层将金属色调色剂层形成在最上层而防止颜色混合,从而获得对象的最佳光学图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并且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其中,如果将仅使用正常调色剂的成像设备修改成能够形成由特殊调色剂形成的图像,则可根据特殊调色剂的特性而形成适当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元件;第一显影单元,其用于在该图像承载元件上形成包含一种或多种第一显影剂的图像;转印部分,其用于将形成于图像承载元件上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该成像设备上可安装第二显影单元,其用于在该图像承载元件上形成包含与该第一显影剂不同的一种或多种第二显影剂的图像;显影单元判断部分,其用于判断成像设备中包括的显影单元的类型;以及控制单元,其用于基于该显影单元判断部分的判断结果而控制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叠置。
这里,第二显影单元可以(替换地)安装,从而替换第一显影单元的整体或一部分,或者可以(附加地)安装,从而增加到第一显影单元上。另外,显影单元还可以一个一个地安装到成像设备上,或者多个显影单元一起安装到成像设备上。另外,显影单元可以仅通过自身安装到成像设备上,或者包括图像承载元件以及显影单元的成像单元可安装到成像设备上。
此外,第一显影剂和第二显影剂可通过下面的特征而区别开:第一显影剂不包含发泡剂,而第二显影剂包含发泡剂,第一显影剂包含非金属色的着色剂,第二显影剂包含金属色的着色剂,第一显影剂包含彩色的着色剂,第二显影剂包含非彩色的着色剂,或者第一显影剂包含一种特定的着色剂,第二显影剂包含与该特定着色剂不同的着色剂。
第一显影剂的例子包括含有黑色着色剂的(一种类型的)显影剂,分别含有黄色、品红和青色着色剂的显影剂,以及除这三种显影剂之外还包括含黑色着色剂的四种显影剂。此外,作为第二显影剂的例子,有包含发泡剂而不包含着色剂的(一种类型的)无色显影剂,包含发泡剂和着色剂的(一种类型的)显影剂,不包含发泡剂而包含金属色着色剂的(一种类型的)显影剂,以及上述显影剂的任意组合的多种显影剂。请注意,发泡剂和着色剂可内部添加或外部添加到显影剂上。
另外,在由控制单元进行的第一控制下,可对成像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在使用安装到其上的第二显影单元的情况下,在记录介质上的多层叠置图像中的特定高度层中形成包含第二显影剂的图像。这里,特定高度层可以是(1)由成像设备自动确定(没有用户的操作),或者(2)在来自用户的指示的基础上确定。
换句话说,在前面(1)的情况下,特定高度层是根据要使用的第二显影单元的类型而自动确定的。例如,如果第一显影剂不包含发泡剂,第二显影剂包含发泡剂,则将特定高度层自动确定为记录介质上的多层叠置图像中的最底层。在另一个例子中,如果第一显影剂包含非金属色着色剂,第二显影剂包含金属色着色剂,则将特定高度层自动确定为记录介质上的多层叠置图像中的最上层。
可替换地,在后面(2)的情况下,设有用户界面部分,来自用户的指示输入该用户界面部分中,该特定高度层是基于来自用户界面部分的指示而确定的。用户界面部分的例子包括成像设备的操作按钮和操作板。在来自用户的指示确定特定高度层的相似情况下,可通过与之联接的计算机(包括打印机驱动器)将来自用户的指示传递到打印机(成像设备)。
控制记录介质上图像的叠置的方法的例子包括:一种方法,由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每个显影单元在图像承载元件上的成像顺序来控制图像在记录介质上的叠置;以及一种方法,由控制单元通过控制转印部分转印图像(到中间转印元件和记录介质上)的顺序来控制图像的叠置。
另外,在由控制单元进行的第二控制下,地成像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在使用安装到其上的第二显影单元的情况下,在一电子照相参数(从例如包括下列各项的组中选择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显影偏压,充电偏压(图像承载表面电势),转印偏压,定影温度,定影速度,以及图像处理参数)的基础上将所形成的包含第二显影剂的图像层压在记录介质上,该电子照相参数与包含第一显影剂的图像被层压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情况下使用的电子照相参数不同。这里,电子照相过程参数可由要使用的第二显影剂单元的类型来确定。
另外,为了判断安装到成像设备上的显影单元的类型,显影单元可根据其显影剂而具有特殊形状,并可具有基于该特殊形状而判断所安装显影单元类型的显影单元判断部分。另外,显影单元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将指示显影单元的显影剂的显影剂信息存储在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还包括该显影单元判断部分,用于基于所读取的显影剂信息而判断所安装的显影单元的类型。另外,如果包括图像承载元件和显影单元的成像单元安装在成像设备上,则成像单元可根据显影剂具有特殊形状,或者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元件;第一显影单元,其用于在该图像承载元件上形成包含一种或多种第一显影剂的图像;转印部分,其用于将形成于图像承载元件上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该成像设备上可安装第二显影单元,其用于在该图像承载元件上形成包含与该第一显影剂不同的一种或多种第二显影剂的图像。
另外,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元件;第一显影单元,其用于在该图像承载元件上形成包含一种或多种第一显影剂的图像;转印部分,其用于将形成于图像承载元件上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该成像设备上可安装第二显影单元,其用于在该图像承载元件上形成包含与该第一显影剂不同的一种或多种第二显影剂的图像,该成像设备包括:用户界面部分,来自用户的指示输入其中;以及控制单元,其用于对成像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在使用安装到其上的第二显影单元的情况下,在记录介质上的多层叠置图像中的特定高度层中形成包含第二显影剂的图像,该特定高度层是基于来自用户界面部分的指示而确定的。
此外,转印单元可只包括一最终转印部分,将图像承载元件上的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可替换地,除最终转印部分之外,转印单元还可设有一中间转印元件和一中间转印部分,由中间转印部分一次将图像承载元件上的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上,进一步由最终转印部分将中间转印元件上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另外,本发明可应用于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设备上。转向显影单元与图像承载元件(感光元件,潜像承载元件)之间的关系,有一种成像设备,其中每个显影单元和承载元件具有一对一的关系,以及一种成像设备,其中每个显影单元和图像承载元件具有N(N为自然数)对一的关系。作为前面成像设备的例子,有一个单体成像设备,一个使用中间转印元件的串联系统的全色成像设备,从其上游侧到下游侧设置有对应于每种颜色的成像单元,等等。作为后面成像设备的例子,有使用旋转系统的显影设备的成像设备,一个全色成像设备,其中对应于每种颜色的显影单元从一图像承载元件的上游侧到下游侧设置,等等。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如果将仅使用正常调色剂成像设备改造成能够用特殊调色剂成像,则可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能够根据特殊调色剂的特性形成适当的图像。
附图说明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一示意性剖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模式1至3的彩色打印机的例子;
图2是一示意性剖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模式1至3的彩色复印机的例子;
图3(a)和3(b)是示意性剖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模式1的彩色打印机或彩色复印机的旋转显影设备;
图4是一透视图,表示如何从图3(a)和3(b)的旋转显影设备上取出显影装置;
图5(a)至5(c)是剖视图,表示图3(a)和3(b)的旋转显影设备的显影装置的一突起部分和按钮;
图6是一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模式1至3的彩色打印机和彩色复印机的控制系统的结构;
图7是一流程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模式1至3的彩色打印机和彩色复印机的控制系统的操作;
图8(a1)至8(a4)、8(b1)至8(b4)和8(c)表示在感光鼓、中间转印带和记录纸上叠加调色剂图像的步骤和状态;
图9(a)至9(c)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模式1至5的彩色打印机的图像处理控制;
图10(a)和10(b)是示意性剖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模式2的彩色打印机或彩色复印机的旋转显影设备;
图11(a)至11(c)是示意性剖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模式3的彩色打印机或彩色复印机的旋转显影设备;
图12(a1)至12(a3)、12(b1)至12(b3)和12(c)表示在感光鼓、中间转印带和记录纸上叠加调色剂图像的步骤和状态;
图13(a1)至13(a5)、13(b1)至13(b5)和13(c)表示在感光鼓、中间转印带和记录纸上叠加调色剂图像的步骤和状态;
图14是一示意性剖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模式4和5的彩色打印机或彩色复印机的主要部件;
图15(a)和15(b)用于说明图14的成像部分;以及
图16是一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模式4和5的彩色打印机的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适当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模式进行描述。
实施模式1
图1表示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模式1的成像设备的电子照相系统的彩色打印机100。此外,图2表示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模式1的成像设备的电子照相系统的彩色复印机102。
图1和2中,附图标记100表示彩色打印机和彩色复印机本体。如图2中所示,用于读取由压盘盖61压住的原稿d的图像的原稿读取器101设置在该彩色复印机主体100上方。该原稿读取器101用光源63a和63b照射放置于压盘玻璃62上的原稿d,通过包括一全反射镜64、半反射镜65和66及成像透镜67的缩小光学系统对从原稿d反射到包含CCD的图像读取元件60上的光图像进行扫描和曝光,并用该图像读取元件60以预定的点密度(如16点/毫米)读取由原稿d的染色材料反射的光图像。
由原稿读取器101读取的由原稿d的染色材料反射的光图像作为例如红(R)、绿(G)和蓝(B)三种颜色的原稿反射数据(分别是8位)被发送到一图像处理装置30。该图像处理装置30中,对原稿d的反射率数据进行预定的图像处理,如色调校正、位置偏移校正、亮度/颜色空间转换、伽玛校正、边框删除或颜色/移动编辑。
然后将如上所述在图像处理装置30中受到预定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作为黄(Y)、品红(M)、青(C)和黑(BK)四种颜色的原稿染色材料的递变数据(分别是8位)发送到一光栅输出扫描仪(ROS)12。在ROS 12中,根据原稿染色材料的递变数据用激光束进行图像曝光。
在彩色打印机100和复印机主体100内部设有一个能够形成多个不同颜色调色剂图像的成像部分。该成像部分主要由作为图像曝光部分的ROS 12、一作为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图像承载元件的感光鼓10和一作为显影部分的旋转系统的显影设备13构成,该显影部分能够对形成于感光鼓10上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以形成多个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如图1和2中所示,ROS 12根据原稿复制染色材料的递变数据对一未图示的半导体激光器进行调制,并根据递变数据从该半导体激光器发出一激光束LB。从该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LB由一未图示的旋转多角镜反射和扫描,并在感光鼓10上作为图像承载元件通过一未图示的f·θ透镜和反射镜扫描和曝光。
在其上由ROS 12对激光束LB进行扫描和曝光后的感光鼓10适于沿一箭头方向由一未图示的驱动部分以预定速度旋转和驱动。该感光鼓10的表面由一用于提前充电的充电器Scorotron11以预定的极性(如负极性)和电势充电,然后在根据原稿重制染色材料的递变数据对激光束LB进行扫描和曝光时形成一静电潜像。例如,将感光鼓10的表面均匀地充到-650V,然后在其图像部分对激光束LB进行扫描和曝光,在其上形成曝光部分中为-200V的静电潜像。
在显影区域D中通过设有对应于黄(Y)、品红(M)、青(C)和黑(BK)的显影装置(第一显影单元)13Y至13BK的旋转系统的显影设备13,用充以与感光鼓10的充电极性相同的负极的调色剂(充电染色材料)对形成于感光鼓10上的静电潜像进行逆转显影,并变成一具有预定颜色的调色剂图像T。在这种情况下,向显影装置13Y至13BK的显影辊施加例如-500V的显影偏压。请注意,如果需要,用一预转印充电器14向形成于感光鼓10上的调色剂图像充以负极,并调节调色剂图像的电荷量。
形成于感光鼓10上的每种颜色调色剂(第一显影剂)的调色剂图像(图像)被倍增转印到用作中间转印元件的一中间转印带20上,该中间转印带20设置在感光鼓10下方,与用作第一转印部分的初次转印辊15形成一第一辊隙部分T1。该中间转印带20由一驱动辊21、一从动辊26、一张力辊22和一用作形成一部分二次转印部分的相对辊的支承辊23拉伸和悬挂,并以与感光鼓10的圆周速度相同的移动速度沿一箭头方向旋转支承。
根据要形成的图像颜色用初次转印辊15在叠加状态下将形成于感光鼓10上的黄(Y)、品红(M)、青(C)和黑(BK)四种颜色中的全部或部分调色剂图像顺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一用作记录介质的记录纸P上,该记录介质将在预定时刻通过作用于支承中间转印带20的支承辊23和形成一部分与支承辊23推压接触的二次转印部分的二次转印辊24之间的推压接触力和静电吸引力而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T2。
如图1和2中所示,由拾取辊42及进给和延迟辊43将由一片导向件41支承的具有预定尺寸的记录纸(记录介质)P从一用作记录介质保存元件的片进给盒40进给,该片进给盒40设置在彩色打印机100和复印机主体100的底部。已进给的记录纸P由多个输送辊44和对准辊45在预定的时刻输送到中间转印带20的二次转印位置T2。然后如上所述,用支承辊23和作为二次转印部分的二次转印辊24将具有预定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20一起转印到记录纸P上。
此外,在与中间转印带20分离后,预定颜色从中间转印带20转印到其上的记录纸P被输送到一定影设备50。然后由定影设备50的加热辊51和压力辊52通过加热和加压将调色剂定影在记录纸P上,并由排放辊46排放到彩色打印机100和复印机主体100外部,从而结束形成彩色图像的过程。
请注意,在图1和2中,附图标记16表示在转印过程结束之后从感光鼓10上去除残留的调色剂、纸末等的清洁装置;27表示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20的中间转印带清洁器;25表示用于清洁二次转印辊24的清洁器。此外,中间转印带清洁器27和用于二次转印辊24的清洁器25构造成在预定的时刻与中间转印带20接触或分离。
顺序提及的是,在根据实施模式1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中,可以安装一个对应于发泡调色剂E(含有发泡剂而不含着色剂的第二显影剂)的显影装置(第二显影单元)13E,来代替分别对应于黄(Y)、品红(M)、青(C)和黑(BK)的调色剂(不含发泡剂而含有非金属色着色剂的第一显影剂)的其中一个显影装置(第一显影单元)13Y至13BK。请注意,当由定影设备50加热后,下面说明的发泡调色剂E的体积由于热量而膨胀,并可在记录纸P上形成一三维图像。
如图3(a)和3(b)中所示,旋转系统的显影设备13上在环绕其旋转轴线以扇形均匀分割的四个区域中的每一个中设有第一到第四显影装置13(1)至13(4)。此外,如图4所示,每个显影装置13(1)至13(4)通过在图中的方向B和方向A上施加一力而沿设置于每个显影装置13(1)至13(4)中平行于旋转轴线的导轨和设置于显影设备主体中与导轨相对的导轨支承件滑动,并可拆卸地构造。
通过这种方式,在仅使用黄(Y)、品红(M)、青(C)和黑(BK)的正常调色剂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中,还可通过简单地更换显影装置而用特殊发泡调色剂E形成图像。
此外,如图5(a)至5(c)中所示,在显影设备主体13中,设有一第一按钮(显影单元判断部分)13a和一第二按钮(显影单元判断部分)13b。在每个显影装置13(1)至13(4)中,设有一具有对应于显影剂中所含显影剂特性的形状的突起部分(特殊形状)130。显影设备主体13这样构造,当每个显影装置(1)至(4)安装在显影设备13中时,这些第一和第二按钮13a和13b与突起部分130彼此相对。
这里,在对应于黄(Y)、品红(M)、青(C)和黑(BK)调色剂的每个显影装置13Y至13BK中,形成如图5(a)中所示的第一突起部分130Y至130BK。当显影装置13Y至13BK安装在显影设备主体13上时,只有第一按钮13a被压缩。此外,在对应于发泡调色剂E的显影装置13E中,形成一如图5(b)中所示的第二突起部分130E。当显影装置13E安装在显影设备主体13上时,只有第二按钮13b被压缩。请注意,在对应于下面说明的实施模式2中的金调色剂G的显影装置13G中,形成如图5(c)中所示的第三突起部分130G。当显影装置13G安装在显影设备主体13上时,第一按钮13a和第二按钮13b都被压缩。请注意,尽管为了简化,所说明的显影装置(显影装置Y至BK,显影装置E,和显影装置G)之间有不同,但也可以通过增加按钮和突起部分的组合数量而使显影装置Y至BK各不相同。
另外,当更换根据实施模式1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的显影装置后,根据所更换显影装置中所含的调色剂的特性来自动控制<1>成像顺序,<2>图像处理参数,和<3>电子照相工艺参数。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实施模式1的成像设备不仅能够通过更换显影装置而用特殊发泡调色剂E来成像,而且能够根据发泡调色剂E的特性来形成适当图像。
图6是表示该更新控制系统的结构的功能框图。该控制系统构造有一个作为主要部件的控制单元70。输入控制单元70中的信号是<1>来自第一按钮13a和第二按钮13b的ON/OFF信号,<2>来自包括彩色打印机100或彩色复印机102的触摸板或操作按钮的用户界面装置(用户界面部分)80的指示信号。输出到控制单元70的信号是<1>给定到显影电机13m用于转动旋转系统的显影设备13的驱动指令,<2>用于更新图像处理装置30中的图像处理参数的图像处理更新指令,以及<3>用于更新成像设备每个功能部件中的电子照相过程参数的过程更新指令。
另外,<3>中的过程更新指令包括一给定到一充电电源部分11p用于向充电器11施加充电偏压的充电偏压更新指令,一给定到一显影电源部分13p用于向显影设备13的每个显影装置13(1)至13(4)施加显影偏压的显影偏压更新指令,一给定到初次转印电源部分15p用于向初次转印辊15施加初次转印偏压的初次偏压更新指令,一给定到定影电机50m用于旋转加热辊51和压力辊52的驱动指令,一给定到加热电源部分51p用于向加热辊(调色剂侧定影旋转器)51的卤素灯(加热源)51h施加电力的加热电能更新指令。控制单元70可根据这些过程更新指令来分别控制感光鼓10上的充电电势、显影偏压、初次转印偏压和定影条件。
请注意,作为控制单元70的具体结构,控制单元70设有一硬件结构和一软件结构,该硬件结构包括一中央处理器,一控制装置,一存储装置,一输入/输出装置,一将这些装置相互联接的总线等,该软件结构包括事先储存在存储装置中的控制程序等。控制单元70的功能是由该硬件结构的软件结构实现的。
图7是说明该更新控制系统的操作的流程图。下面根据该流程图对根据实施模式1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的更新控制操作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在对根据实施模式1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的更新控制操作进行描述时,作为其一个例子(实施例1),将描述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在显影初始阶段如图3(a)中所示,在成像设备上安装作为第一显影装置13(1)的对应于黑色调色剂BK的显影装置13BK,作为第二显影装置13(2)的对应于黄色调色剂Y的显影装置13Y,作为第三显影装置13(3)的对应于品红色调色剂M的显影装置13M,作为第四显影装置13(4)的对应于青色调色剂C的显影装置13C,之后如图3(b)中所示,第一显影装置13(1)从对应于黑色调色剂BK的显影装置13BK变成对应于发泡调色剂E的显影装置13E。
请注意,下面描述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对应于黑色调色剂BK的显影装置13BK由对应于发泡调色剂E的显影装置13E代替。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是可以根据要获得的图像适当选择用于替换的显影装置。因此能够替换对应于另一种调色剂的显影装置。例如,用对应于发泡调色剂E的显影装置13E替换对应于黄色调色剂Y的显影装置13Y。
图8(a1)至8(a4)和8(b1)至8(b4)表示在根据实施模式1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中形成和叠加调色剂图像的步骤。图8(a1)至8(a4)表示在感光鼓10上形成调色剂图像D1至D4的步骤。图8(b1)至8(b4)表示在中间转印带20上形成和叠加调色剂图像D1至D4的步骤。图8(c)表示在记录纸P上叠加调色剂图像D1至D4的步骤。
本实施例中,在初始阶段(见图1和2),由黑色调色剂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和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分别在显影区域D中感光鼓10上顺序显影。这些调色剂图像在初次转印位置T1中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最后,由黑色调色剂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和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在中间转印带20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叠加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T2第二次同时转印到记录纸P上。结果,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和由黑色调色剂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在记录纸P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
接下来,在将第一显影装置13(1)从显影装置13BK改变到显影装置13E之后,当成像后,进行图7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更新控制操作。
首先,控制单元70判断显影装置(第二显影单元)13E是否安装在显影设备13上(图7中的S1)。也就是说,在第一按钮13a为“OFF”而第二按钮13b为“ON”的情况下,当安装了显影装置13E时,控制单元70判断显影装置13已安装(见图5(b))。
在安装了显影装置13E的情况下,控制单元70判断显影装置(第二显影单元)13E是否已使用(图7中的S2)。在彩色打印机100的情况下,在来自与彩色打印机100联接的个人计算机的成像指令中是否包括三维成像指令的基础上进行上述判断。可替换地,在彩色复印机102的情况下,在三维成像指令是否已经从用户通过用户界面装置(用户界面部分)102直接输入的基础上进行上述判断。
如果使用显影装置13E,则控制单元70对成像设备的成像顺序进行更新(图7中的S3)。也就是说,控制单元70向显影电机13m发送一驱动指令,从而以如下方式更新成像顺序:在更换显影装置之前,控制单元70以第一显影装置13(1)(=13BK)、第二显影装置13(2)(=13Y)、第三显影装置13(3)(=13M)和第四显影装置13(4)(=13C)这样的顺序将显影装置13(1)至13(4)移动到与感光鼓10相对的显影区域D,由显影装置13(1)至13(4)对图像进行显影,而在更换显影装置后,控制单元70以第二显影装置13(2)(=13Y)、第三显影装置13(3)(=13M)、第四显影装置13(4)(=13C)和第一显影装置13(1)(=13E)这样的顺序将显影装置13(1)至13(4)移动到与感光鼓10相对的显影区域D,由显影装置13(1)至13(4)对图像进行显影。
通过如上所述更新成像顺序,在更换显影装置后,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和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分别在显影区域D中的感光鼓10上顺序显影(见图1和2)。这些调色剂图像在初次转印位置T1中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最后,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和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在中间转印带20上从底层层压到顶层。层压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T2第二次同时转印到记录纸P上。结果,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和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在记录纸P上从底层层压到顶层。也就是说,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总是构成最底层。
此外,在使用显影装置13E的情况下,控制单元70对成像设备的图像处理参数进行更新(图4中的S4)。也就是说,控制单元70向图像处理装置30发送一图像处理更新指令,从而首先改变递变数据的类型,其次进行图像处理,使得由其它调色剂Y至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不形成在调色剂图像上具有发泡调色剂E的轮廓部分(在很小的宽度上)。
这里,改变递变数据的类型从而完成图像处理,从而获得其中使用黄(Y)、品红(M)和青(C)递变数据的所谓全黑版的递变数据,而不是获得单一黑色(BK)的递变数据,并进行图像处理,而在更换显影装置之前,从原稿d的反射数据获得黄(Y)、品红(M)、青(C)和黑色(BK)(分别是8位)四种颜色的递变数据;并为三维图像重新生成递变数据。
此外,进行如上所述的图像处理是为了不在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轮廓部分中形成由其它调色剂Y至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或者为了仅在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上表面上形成由其它调色剂Y至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并且不在图像上有发泡调色剂E的一侧(倾斜表面)形成由其它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
被二次转印到记录纸P上的由调色剂Y、M、C和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不是以与正常全色图像相同的方式形成的。如图9(a)所示,进行图像处理,从而不在三维图像的轮廓部分中预定非常小的宽度(约几微米到40微米)上形成由调色剂Y、M和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该三维图像是在形成由调色剂Y、M和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后用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更具体地,将图像处理调整成,由图像处理装置30的边缘检测电路检测三维图像的边缘部分,且不在三维图像的边缘部分中预定非常小的宽度上生成Y、M和C的递变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b)所示,在三维图像的边缘部分中,可在三维图像的外周边中一预定非常小的宽度上设定一间隙。可替换地,如图9(c)所示,可在三维图像的内周边中一预定非常小的宽度上设定一间隙。
通过完成这种图像处理,在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三维图像的轮廓部分中形成了一个宽度非常小的间隙。因此,即使支承本体如记录纸P弯曲,也不会在形成于三维图像轮廓部分中由调色剂Y、M和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上施加不能承受的张力或压力,由调色剂Y、M和C形成的调色剂不会损坏。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形成具有足够耐久性的三维全色图像。
此外,在使用显影装置13E的情况下,控制单元70对成像设备(图7中的S5)的电子照相过程参数进行更新。也就是说,控制单元70分别向充电电源部分11p、显影电源部分13p、初次转印电源部分15p、二次转印电源部分23p、定影电机50m和加热电源部分51p发送充电偏压更新指令、显影偏压更新指令、初次转印偏压更新指令、二次转印偏压更新指令、驱动指令和加热电能更新指令。
因此能够对下列各项进行控制:当显影装置13E进行显影时感光鼓10上的充电电势和显影偏压;当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时的初次转印偏压;当带有发泡调色剂E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时的二次转印偏压;以及当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时的定影速度和定影温度。与此同时,可根据发泡调色剂E和正常调色剂的材料、要获得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质量、膨胀后三维图像的高度等来改变定影温度和定影速度。另外,还可改变定影温度和定影速度中的一个或者二者都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仅发泡调色剂E的定影速度可减小到仅正常调色剂的定影速度的20%到95%,仅发泡调色剂E的定影温度可增加到仅正常调色剂的定影温度的5%到40%。
在自动更新和确定了上述成像顺序、图像处理参数和电子照相过程参数之后,控制单元70进行成像(图7中的S6)。这里,包含该未定影发泡调色剂E的调色剂图像的高度是55到60微米。之后,通过定影装置30的加热辊31和压力辊32的热量和压力来完成定影操作,使发泡调色剂E中的粘合树脂熔化,发泡调色剂E中的发泡剂发泡。从而将Y、M和C的三维图像和全色图像定影到记录纸P上。定影到记录纸P上的三维图像膨胀到130微米的高度。请注意,定影过程是在下列条件下完成的:定影温度为150℃,加热辊51与压力辊52之间的辊隙宽度为4.8毫米,定影速度为35毫米/秒。
请注意,尽管显影顺序是根据实施例1中已安装显影装置的类型而自动确定的,但成像设备可以构造成使用户能够通过用户界面装置(用户界面部分)80而个人确定显影顺序。
请注意,尽管实施例1中描述的是这样的情况:由对应于应当形成记录纸P上最底层(图8中的D4)的发泡调色剂E的显影装置13E替换对应于形成记录纸P上最上层(图8中的D1)的发泡调色剂BK的显影装置13BK,但表1和2中还是示出了实施例2至6中的其它例子。
[表1]
  D1   D2   D3   D4
  实施例1   BK   Y   M   C
  实施例2   BK   Y   C   M
  实施例3   BK   M   Y   C
  实施例4   BK   M   C   Y
  实施例5   BK   C   Y   M
  实施例6   BK   C   M   Y
[表2]
  D1   D2   D3   D4
  实施例1   Y   M   C   E
  实施例2   Y   C   M   E
  实施例3   M   Y   C   E
  实施例4   M   C   Y   E
  实施例5   C   Y   M   E
  实施例6   C   M   Y   E
表1表示在更换显影装置之前调色剂图像D1至D4的组合。表2表示在更换显影装置之后调色剂图像D1至D4的组合。另外,还可用对应于应当形成记录纸P上最底层(图8中的D4)的发泡调色剂E的显影装置13E替换对应于形成记录纸P上最上层之外其它层(图8中的D2、D3和D4)的调色剂的显影装置13。
实施模式2
在根据实施模式2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中,可将对应于金色调色剂G(不包含发泡剂而包含金属色着色剂的第二显影剂)的显影装置(第二显影单元)13G安装在设备上,来代替对应于黄色(Y)、青色(C)、品红(M)和黑色(BK)各颜色调色剂(不包含发泡剂而包含非金属色着色剂的第一显影剂)的其中一个显影装置(第一显影单元)13Y至13BK。请注意,与根据实施模式1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中相同的结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其描述。
如图10(a)和10(b)中所示,旋转显影设备13上设有在通过环绕旋转轴线将设备切割成四个扇形而获得的每个区域中彼此不同的第一至第四显影装置13(1)至13(4)。如图4中所示,显影装置13(1)至13(4)的结构是可拆卸安装的,并可通过相对于显影设备主体在图中的方向B或A上施加一力而沿设置于每个显影装置13(1)至13(4)中平行于旋转轴线的导轨和设置于显影设备主体中与导轨相对的导轨支承件滑动。
因此在仅使用黄(Y)、品红(M)、青(C)和黑(BK)的正常调色剂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中,可通过简单地更换显影装置而用特殊金色调色剂G形成图像。
实施例7
在描述根据实施模式2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的更新控制操作之前,作为其一个例子(实施例7),将描述下面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初始阶段,如图10(a)中所示,安装有作为第一显影装置13(1)的对应于黄色调色剂Y的显影装置13Y,作为第二显影装置13(2)的对应于品红色调色剂M的显影装置13M,作为第三显影装置13(3)的对应于青色调色剂C的显影装置13C,和作为第一显影装置13(4)的对应于黑色调色剂BK的显影装置13BK。之后如图10(b)中所示,用作为第二显影装置13(2)的对应于金色调色剂G的显影装置13G替换对应于品红调色剂M的显影装置13M。
请注意,下面描述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对应于品红调色剂M的显影装置13M由对应于金色调色剂G的显影装置13G代替。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是可以根据要获得的图像适当选择用于替换的显影装置。因此,能够用对应于金色调色剂G的显影装置13G替换对应于其它调色剂如黄色调色剂Y的显影装置13Y。
本实施例中,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和由黑色调色剂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分别在显影区域D中的感光鼓10上顺序显影(见图1和2,以及图8(a1)至8(a4))。这些调色剂图像顺序地在初次转印位置T1中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最后,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和由黑色调色剂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在中间转印带20上从底层层压到顶层(见图1和2,以及图8(b4))。叠加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T2第二次同时转印到记录纸P上。结果,由黑色调色剂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和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在记录纸P上从底层层压到顶层(见图1、2和8(c))。
接下来,在将第二显影装置13(2)从显影装置13M改变成显影装置13G之后,当成像时,如实施模式1中那样进行图7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更新控制操作。
这里,控制单元70向显影电机13m发送一驱动指令,从而以如下方式更新成像顺序:在更换显影装置之前,控制单元70以第一显影装置13(1)(13Y)、第二显影装置13(2)(13M)、第三显影装置13(3)(13C)和第四显影装置13(4)(13BK)这样的顺序将显影装置13(1)至13(4)移动到与感光鼓10相对的显影区域D,由显影装置13(1)至13(4)对图像进行显影,而在更换显影装置后,控制单元70以第二显影装置13(2)(13G)、第一显影装置13(1)(13Y)、第三显影装置13(3)(13C)和第四显影装置13(4)(13BK)这样的顺序将显影装置13(1)至13(4)移动到与感光鼓10相对的显影区域D,由显影装置13(1)至13(4)对图像进行显影。
通过如上所述更新成像顺序,在更换显影装置后,由金色调色剂G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和由黑色调色剂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分别在显影区域D中的感光鼓10上顺序显影(见图1和2)。这些调色剂图像顺序地在初次转印位置T1中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最后,由金色调色剂G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和由黑色调色剂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在中间转印带20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叠加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T2第二次同时转印到记录纸P上。结果,由黑色调色剂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和由金色调色剂G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在记录纸P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也就是说,由金色调色剂G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总是构成最上层。
此外,在使用显影装置13G的情况下,控制单元70对成像设备的图像处理参数进行更新(图7中的S4)。也就是说,控制单元70向图像处理装置30发送一图像处理更新指令,从而改变递变数据的类型。
这里,改变递变数据的类型从而完成图像处理,从而重新产生金色G的递变数据,而不产生品红M的递变数据,而在更换显影装置之前,从原稿d的反射数据获得黄(Y)、品红(M)、青(C)和黑色(BK)(分别是8位)四种颜色的递变数据。
此外,在使用显影装置13G的情况下,控制单元70对成像设备的电子照相过程参数进行更新(图7中的S5)。也就是说,控制单元70分别向充电电源部分11p、显影电源部分13p、初次转印电源部分15p、二次转印电源部分23p、定影电机50m和加热电源部分51p发送充电偏压更新指令、显影偏压更新指令、初次转印偏压更新指令、二次转印偏压更新指令、驱动指令和加热电能更新指令。
因此能够对下列各项进行控制:当显影装置13G进行显影时感光鼓10上的充电电势和显影偏压;当带有金色调色剂G的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时的初次转印偏压;当带有金色调色剂G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时的二次转印偏压;以及当带有金色调色剂G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时的定影速度和定影温度。与此同时,可根据金色调色剂G和正常调色剂的材料、要获得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质量、膨胀后三维图像的高度等来改变定影温度和定影速度。另外,还可改变定影温度和定影速度中的一个或者二者都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仅金色调色剂G的定影速度可减小到仅正常调色剂的定影速度的20%到95%,仅金色调色剂G的定影温度可增加到仅正常调色剂的定影温度的5%到40%。
在自动更新和确定了上述成像顺序、图像处理参数和电子照相过程参数之后,控制单元70进行成像(图7中的S6)。
请注意,在实施例7中,即使在替换了显影装置13(2)之后,也使用对应于其它颜色调色剂(黄色(Y)和青色(C))的显影装置13Y和13C。但在替换显影装置13(2)之后,还可以在控制下省去显影装置13Y和13C。在这种情况下,在替换显影装置之后,第二显影装置13(2)(13G)和第四显影装置13(4)(13BK)以这个顺序移动到面向感光鼓10的显影区域D,并被用于显影。
请注意,尽管实施例7中描述的是这样的情况:由对应于应当形成记录纸P上最上层(见图8中的D1)的金色调色剂G的显影装置13G替换对应于形成记录纸P上从最上面层数第二层(图8中的D2)的品红调色剂M的显影装置13M,但表3和4中还是示出了实施例8至12中的其它例子。
[表3]
  D1   D2   D3   D4
  实施例7   Y   M   C   BK
  实施例8   Y   C   M   BK
  实施例9   M   Y   C   BK
  实施例10   M   C   Y   BK
  实施例11   C   Y   M   BK
  实施例12   C   M   Y   BK
[表4]
  D1   D2   D3   D4
  实施例7   Y   G   C   BK
  实施例8   Y   G   M   BK
  实施例9   M   G   C   BK
  实施例10   M   G   Y   BK
  实施例11   C   G   M   BK
  实施例12   C   G   Y   BK
表3表示在更换显影装置之前调色剂图像D1至D4的组合。表4表示更换显影装置之后调色剂图像D1至D4的组合。另外,对应于形成记录纸P的从最上层数第二层之外其它层(见图8中的D1,D3和D4)的调色剂的显影装置13同样可以由对应于应当构成记录纸P最上层(见图8中的D1)的金色调色剂G的显影装置13G替换。
实施模式3
在根据实施模式3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中,可将对应于黄色(Y)、品红(M)和青色(C)各颜色调色剂(不包含发泡剂而包含非金属色着色剂的第一显影剂)的各显影装置13Y至13C,以及对应于发泡调色剂E(不包含着色剂而包含发泡剂的第二显影剂)的显影装置(第二显影单元)13E安装在设备上。另外,还可以将对应于金色调色剂G(不包含发泡剂而包含非金属色着色剂的第二显影剂)的显影装置(第二显影单元)13G安装到其上。请注意,与根据实施模式1或2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中相同的结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其描述。
如图11(a)至11(c)中所示,旋转显影设备13上设有在通过环绕旋转轴线将设备切割成四个扇形而获得的每个区域中彼此不同的第一至第五显影装置13(1)至13(5)。如图4中所示,显影装置13(1)至13(5)的结构是可拆卸安装的,并可通过相对于显影设备主体在图中的方向B或A上施加一力而沿设置于每个显影装置13(1)至13(5)中平行于旋转轴线的导轨和设置于显影设备主体中与导轨相对的导轨支承件滑动。
因此,在仅使用黄(Y)、品红(M)和青(C)的正常调色剂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中,可通过只增加显影装置而用特殊发泡调色剂E形成图像。
实施例13
在描述根据实施模式2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的更新控制操作之前,作为其一个例子(实施例13),将描述下面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初始阶段,如图11(a)中所示,安装有作为第一显影装置13(1)的对应于黄色调色剂Y的显影装置13Y,作为第二显影装置13(2)的对应于品红色调色剂M的显影装置13M,和作为第三显影装置13(3)的对应于青色调色剂C的显影装置13C。之后如图11(b)中所示,安装有作为第四显影装置13(4)的对应于发泡调色剂E的显影装置13E。另外,如图11(c)中所示,安装有作为第五显影装置13(5)的对应于金色调色剂G的显影装置13G。
本实施例中,在初始阶段(见图1和2,以及图12(a1)至12(a3)),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和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分别在显影区域D中感光鼓10上顺序显影。这些调色剂图像顺序地在初次转印位置T1中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见图12(b1)至12(b2))。最后,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和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在中间转印带20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见图1和2及12(b3))。叠加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T2第二次同时转印到记录纸P上。结果,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和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在记录纸P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见图1和2及12(c))。
接下来,在将显影装置13E添加到空的第四显影装置13(4)中用于成像的情况下,与实施模式1相似地进行图7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更新控制操作。
这里,控制单元70向显影电机13m发送一驱动指令,从而在增加显影装置之后,第一显影装置13(1)(13Y)、第二显影装置13(2)(13M)、第三显影装置13(3)(13C)和第四显影装置13(4)(13E)以这样的顺序移动到与感光鼓10相对的显影区域D,并被用于显影。
通过如上所述更新成像顺序,在更换显影装置后,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品红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和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分别在显影区域D中的感光鼓10上顺序显影(见图1和2)。这些调色剂图像顺序地在初次转印位置T1中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见图8(b1)至8(b3))。最后,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品红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和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在中间转印带20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叠加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T2第二次同时转印到记录纸P上。结果,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由品红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和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在记录纸P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也就是说,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总是构成最底层。
另外,当使用显影装置13E时,与实施模式1相似,控制单元70对成像设备的图像处理参数(图7中的S4)和电子照相过程参数(图7中的S5)进行更新。在自动更新和确定了上述成像顺序、图像处理参数和电子照相过程参数之后,控制单元70进行成像(图7中的S6)。
接下来,在将显影装置13G增加到空的第四显影装置13(5)中用于成像的情况下,进行与实施模式2相似的如图7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更新控制操作。
这里,控制单元70向显影电机13m发送一驱动指令,从而在增加显影装置之后,第五显影装置13(5)(13G)、第一显影装置13(1)(13Y)、第二显影装置13(2)(13M)、第三显影装置13(3)(13C)和第四显影装置13(4)(13E)以这样的顺序移动到与感光鼓10相对的显影区域D,并被用于显影。
通过如上所述更新成像顺序,在更换显影装置后,由金色调色剂G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品红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和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5)分别在显影区域D中的感光鼓10上顺序显影(见图1和2及图13(a1)至13(a5))。这些调色剂图像顺序地在初次转印位置T1中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见图13(b1)至13(b4))。最后,由金色调色剂G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品红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和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5)在中间转印带20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见图13(b5))。叠加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T2第二次同时转印到记录纸P上。结果,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5)、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由品红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和由金色调色剂G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在记录纸P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也就是说,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5)总是构成最底层,而由金色调色剂G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总是构成最上层。
另外,当使用显影装置13G时,与实施模式1相似,控制单元70对成像设备的图像处理参数(图7中的S4)和电子照相过程参数(图7中的S5)进行更新。在自动更新和确定了上述成像顺序、图像处理参数和电子照相过程参数之后,控制单元70进行成像(图7中的S6)。
请注意,在实施例13中,是假定从最上层观察,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在记录纸P上分别用于黄色调色剂Y、品红调色剂M和青色调色剂C而描述的。但还是用表5至表7表示了实施例14至18中的其他例子。
[表5]
  D1   D2   D3
  实施例13   Y   M   C
  实施例14   Y   C   M
  实施例15   M   Y   C
  实施例16   M   C   Y
  实施例17   C   Y   M
  实施例18   C   M   Y
[表6]
  D1   D2   D3   D4
  实施例13   Y   M   C   E
  实施例14   Y   C   M   E
  实施例15   M   Y   C   E
  实施例16   M   C   Y   E
  实施例17   C   Y   M   E
  实施例18   C   M   Y   E
[表7]
  D1   D2   D3   D4   D5
  实施例13   G   Y   M   C   E
  实施例14   G   Y   C   M   E
  实施例15   G   M   Y   C   E
  实施例16   G   M   C   Y   E
  实施例17   G   C   Y   M   E
  实施例18   G   C   M   Y   E
表5表示在增加显影装置之前调色剂图像D1至D3的组合。表6表示在增加(一个)显影装置之后调色剂图像D1至D4的组合。表7表示在增加(两个)显影装置之后调色剂图像D1至D5的组合。
实施模式4
在根据实施模式4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中,作为对应于黄色(Y)、青色(C)、品红(M)和黑色(BK)各颜色调色剂(不包含发泡剂而包含非金属色着色剂的第一显影剂)的其中一个成像单元(第一成像单元)1Y至1BK的替换,可将对应于发泡调色剂E(不包含着色剂而包含发泡剂的第二显影剂)的成像单元(第二成像单元)1E安装到其上。可替换地,还可以将对应于金色调色剂G(不包含发泡剂而包含非金属色着色剂的第二显影剂)的成像单元(第二成像单元)1G安装到其上。
图14表示根据实施模式4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的一主要部分。图15(a)表示根据实施模式4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的成像部分。图16是一功能框图,表示根据实施模式4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的更新控制系统。请注意,与根据实施模式1至3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中相同的结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其描述。
如图15(a)中所示,在中间转印带20的输送方向上从上游侧到下游侧设置有四个成像单元1(1)至1(4)。在第一成像单元1(1)至第四成像单元1(4)中,在各感光鼓10(1)至10(4)上形成不同类型的调色剂图像。这些调色剂图像在各初次转印位置T1(1)至T1(4)处彼此顺序重叠,并转印到其上。成像单元1(1)至1(4)分别设有感光鼓10和初次转印辊15及充电辊,曝光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和非易失性存储器(未图示)。这里,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显影单元判断部分)中,存储关于由对应的成像单元1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类型。
另外,在根据实施模式4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中,构造有能够与中间转印带20接触和分离的二次转印辊24和带清洁装置27。另外,在从二次转印位置延伸到定影位置的记录纸路径上,设有纸输送带装置47。
图16是一功能框图,表示更新控制系统的结构。该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单元70构成。控制单元70的输入信号分成下列各项:(1)来自各非易失性存储器1M(1)至1M(4)的调色剂信号;和(2)来自包括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的触控板或操作按钮的用户界面装置80的指示信号。控制单元70的输出信号分成下列各项:(1)二次转印辊24和带清洁装置27与之接触或分离的螺线管24s和27s的驱动指令;(2)用于更新成像设备30中的成像参数的成像更新指令;以及(3)用于更新成像单元1(1)至1(4)的每个功能部分中的电子照相过程参数的过程更新指令。
实施例19
在描述根据实施模式4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的更新控制操作之前,作为其一个例子(实施例19),将描述下面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初始阶段,包括作为第一成像装置1(1)的对应于黄色调色剂Y的成像装置1Y,作为第二成像装置1(2)的对应于品红色调色剂M的成像装置1M,作为第三成像装置1(3)的对应于青色调色剂C的成像装置1C,和作为第四成像装置1(4)的对应于黑色调色剂BK的成像装置1BK。之后,作为第四成像单元1(4)的对应于黑色调色剂BK的成像单元1BK由对应于发泡调色剂E的成像单元1E替换。
本实施例中,在初始阶段(见图14和8(a1)至8(a4)),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和由黑色调色剂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分别在显影区域D中感光鼓10上顺序显影。这些调色剂图像在初次转印位置T(1)至T(4)中顺序地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最后,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和由黑色调色剂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在中间转印带20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见图14和8(b4))。叠加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T2第二次同时转印到记录纸P上。结果,由黑色调色剂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和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在记录纸P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
接下来,在用作为第四成像单元1(4)的对应于发泡调色剂E的成像单元1E替换对应于黑色调色剂BK的成像单元1BK之后,进行成像,与实施模式1相似地完成图7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更新控制操作。
首先,控制单元70判断成像单元1E是否安装在成像部分1上(图7中的S1)。也就是说,控制单元70读取存储在各非易失性存储器1M(1)至1M(4)上的信息,并判断调色剂的类型。当成像单元1E安装在其上时,控制单元70判断成像单元E是否被使用(图7中的S2)。
当使用成像单元1E时,控制单元70更新成像设备的成像顺序(图7中的S3)。本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成像顺序没有改变。通过如上所述确定成像顺序,在更换成像装置之后,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和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分别在显影区域D中感光鼓10上顺序显影(见图14)。这些调色剂图像在初次转印位置T(1)至T(4)中顺序地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见图8(b1)至8(b3))。最后,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和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在中间转印带20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叠加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T2第二次同时转印到记录纸P上。结果,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和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在记录纸P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也就是说,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总是构成最底层。随后的操作与实施模式1至3中相同。
请注意,尽管显影顺序是根据实施例19中已安装显影装置的类型而自动确定的,但成像设备可以构造成使用户能够通过用户界面装置80而个人确定显影顺序。
实施例20
在描述根据实施模式4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的更新控制操作之前,作为其一个例子(实施例20),将描述下面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初始阶段,包括作为第一成像装置1(1)的对应于黄色调色剂Y的成像装置1Y,作为第二成像装置1(2)的对应于品红色调色剂M的成像装置1M,作为第三成像装置1(3)的对应于青色调色剂C的成像装置1C,和作为第四成像装置1(4)的对应于黑色调色剂BK的成像装置1BK。之后,作为第四成像单元1(4)的对应于黑色调色剂BK的成像单元1BK由对应于金色调色剂G的成像单元1G替换。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9相似,最后,由黑色调色剂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和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在记录纸P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见图14和8(c))。
接下来,在用作为第四成像单元1(4)的对应于金色调色剂G的成像单元1G替换对应于黑色调色剂BK的成像单元1BK之后,进行成像,与实施模式19相似地完成图7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更新控制操作。
首先,控制单元70判断成像单元1G是否安装在成像部分1上(图7中的S1)。也就是说,控制单元70读取存储在各非易失性存储器1M(1)至1M(4)上的信息,并判断调色剂的类型。当成像单元1G安装在其上时,控制单元70判断成像单元E是否被使用(图7中的S2)。
当使用成像单元1G时,控制单元70更新成像设备的成像顺序(图7中的S3)。本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成像顺序以下述方式改变。也就是说,首先,在初次转印位置T1(4)用成像单元1G将金色调色剂G的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当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位置T2和清洁位置时,控制单元70向每个螺线管24s和27s发送驱动指令。从而将二次转印辊24和带清洁装置27与中间转印带20分隔开。然后,当金色调色剂G的调色剂图像随中间转印带20的旋转而经过初次转印位置T1(1)至T1(3)时,黄色调色剂Y、品红调色剂M和青色调色剂C的调色剂图像重叠用于初次转印。
在以这种方式确定成像顺序时,在更换成像装置之后,由金色调色剂G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首先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见图8(b1))。接下来,调色剂图像(D1)与中间转印带20一起大约旋转一周,随后,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和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顺序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见图8(b2)至8(b4))。最后,由金色调色剂G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和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在中间转印带20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叠加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T2第二次同时转印到记录纸P上。结果,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和由金色调色剂G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在记录纸P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也就是说,由金色调色剂G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总是构成最上层。随后的操作与实施模式1至3中相同。
实施模式5
在根据实施模式5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中,可将对应于黄色(Y)、青色(C)、品红(M)和黑色(BK)各颜色调色剂(不包含发泡剂而包含非金属色着色剂的第一显影剂)的成像单元(第一成像单元)1Y至1BK,以及对应于发泡调色剂E(不包含着色剂而包含发泡剂的第二显影剂)的成像单元(第二成像单元)1E,或者对应于金色调色剂G(不包含发泡剂而包含金属色着色剂的第二显影剂)的成像单元(第二成像单元)1G安装到其上。请注意,与根据实施模式4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中相同的结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其描述。
实施例21
在描述根据实施模式5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的更新控制操作之前,作为其一个例子(实施例21),将描述下面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初始阶段,包括作为第一成像装置1(1)的对应于黄色调色剂Y的成像装置1Y,作为第二成像装置1(2)的对应于品红色调色剂M的成像装置1M,作为第三成像装置1(3)的对应于青色调色剂C的成像装置1C,和作为第四成像装置1(4)的对应于黑色调色剂BK的成像装置1BK。之后,增加作为第五成像单元1(5)的对应于发泡调色剂E的成像单元1E。
如图15(b)中所示,在增加作为第五成像单元1(5)的对应于发泡调色剂E的成像单元1E后,进行成像,与实施模式1相似地完成图7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更新控制操作。
当使用成像单元1E时,控制单元70更新成像设备的成像顺序(图7中的S3)。本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成像顺序没有改变。通过如上所述确定成像顺序,在更换成像单元之后,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由黑色调色剂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和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5)分别在显影区域D中感光鼓10上顺序显影(见图14)。这些调色剂图像在初次转印位置T(1)至T(5)中顺序地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见图13(b1)至13(b5))。最后,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由黑色调色剂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和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5)在中间转印带20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叠加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T2第二次同时转印到记录纸P上。结果,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5)、由黑色调色剂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和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在记录纸P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也就是说,由发泡调色剂E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5)总是构成最底层。随后的操作与实施模式1至3中相同。
实施例22
在描述根据实施模式4的彩色打印机100和彩色复印机102的更新控制操作之前,作为其一个例子(实施例22),将描述增加对应于金色调色剂G的成像单元1G的情况。
如图15(b)中所示,在增加作为第五成像单元1(5)的对应于金色调色剂G的成像单元1G后,进行成像,与实施模式21相似地完成图7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更新控制操作。
当使用成像单元1G时,控制单元70更新成像设备的成像顺序(图7中的S3)。本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成像顺序以下述方式改变。也就是说,首先,在初次转印位置T1(4)用成像单元1G将金色调色剂G的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当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位置T2和清洁位置时,控制单元70向每个螺线管24s和27s发送驱动指令。从而将二次转印辊24和带清洁装置27与中间转印带20分隔开。然后,当金色调色剂G的调色剂图像随中间转印带20的旋转而经过初次转印位置T1(1)至T1(4)时,黄色调色剂Y、品红调色剂M和青色调色剂C的调色剂图像重叠用于初次转印。
在以这种方式确定成像顺序时,在更换成像装置之后,由金色调色剂G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首先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见图13(b1))。接下来,调色剂图像(D1)与中间转印带20一起大约旋转一周,随后,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和由黑色调色剂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5)顺序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见图13(b2)至13(b5))。最后,由金色调色剂G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和由黑色调色剂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5)在中间转印带20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叠加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T2第二次同时转印到记录纸P上。结果,由黑色调色剂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5)、由青色调色剂C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4)、由品红色调色剂M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3)、由黄色调色剂Y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2)和由金色调色剂G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在记录纸P上从底层叠加到顶层。也就是说,由金色调色剂G形成的调色剂图像(D1)总是构成最上层。随后的操作与实施模式1至4中相同。
发泡调色剂
下面详细说明实施模式1至5中使用的发泡调色剂E。发泡调色剂E是至少包含粘合树脂和发泡剂的用于成像的调色剂,将发泡剂基本上不暴露于调色剂表面的调色剂用作发泡调色剂E。
任何发泡剂均可以使用,而没有特殊的限制,只要它在加热后体积膨胀即可。它在正常温度下可以是固体或液体。此外,发泡剂的材料并不限于包含单一物质的材料,而且可以是包含多种物质的材料或者是功能材料如微胶囊颗粒。发泡剂的发泡温度的优选范围根据用于形成三维图像的设备种类而不同。在用图1或2中所示的普通打印机或复印机形成三维图像的情况下,发泡温度最好等于或低于加热或定影温度。
作为发泡剂,例如可使用包含由于热分解而产生气体的物质作为主要材料的发泡剂。更具体地,发泡剂的例子包括碳酸氢盐如产生二氧化碳的碳酸氢钠,产生氮气的NaNO2和NH4Cl的混合物,偶氮成分如偶氮二异丁腈和重氨胺基苯,以及产生氧气的过氧化物等。
其它形式的发泡剂包括封装在低温下蒸发的低沸点物质(在正常温度下可以是液态或固态)的微胶囊颗粒发泡剂(下面在某些情况下称作“微胶囊型发泡剂”)。微胶囊型发泡剂由于高发泡而优选。在用于本实施模式成像的调色剂用在普通打印机、复印机等的情况下,包含在微胶囊中的低沸点物质需要至少在一低于加热和定影温度的温度下蒸发。更具体地,该物质在100℃或更低,优选在50℃或更低,更优选在25℃或更低的温度下蒸发。但由于微胶囊型发泡剂的热反应性不仅取决于作为核心物质的低沸点物质的沸点,而且取决于壁材料的软化点,低沸点材料的优选沸点范围并不限制在上述范围。低沸点物质的例子包括新戊烷,新已烷,异戊烷,异丁烯和异丁烷。在它们之中,异丁烷是优选的,它相对于微胶囊的壁材料稳定且具有高的热膨胀系数。
作为微胶囊的壁材料,这样的材料是优选的,它对调色剂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溶剂具有耐溶剂性,且当封装在微胶囊中的低沸点物质蒸发时不透气体。此外,在用于本实施模式成像的调色剂用在普通打印机、复印机等中时,壁材料需要在低于加热和定影温度的温度下软化和膨胀。作为微胶囊的壁材料,已经常规使用的壁材料可以广泛地使用。例如,优选使用均聚物如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苯乙烯、聚丙烯腈、聚丁二烯和聚丙烯酸酯,以及它们的共聚物。其中,亚乙烯基二氯和聚丙烯腈的共聚物是优选的,因为它与粘合树脂具有高粘结性,并具有高的耐溶剂性。
本实施模式的调色剂中发泡剂的优选含量范围根据发泡剂的类型而变化。通常是5-50%重量,优选是10-40%重量。当发泡剂的含量是5%重量或更小时,调色剂的热膨胀会变得实际上不充分。另一方面,当发泡剂的含量超过50%重量时,调色剂中粘合树脂的百分比会变得相对不充分,导致还能获得充分的定影特性这样的问题。
用于本实施模式三维成像的调色剂的粘合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任何一般用作调色剂树脂的树脂。更具体地,可使用聚酯树脂、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硅酮树脂、环氧树脂、二烯树脂、苯酚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等等。其中,聚酯树脂更优选。
在本实施模式中,可将两种或多种聚酯树脂结合,还可将其它树脂与本实施模式的粘合树脂结合。作为其它树脂,有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硅酮树脂、环氧树脂、二烯树脂、苯酚树脂、萜烯树脂、香豆素树脂、酰胺树脂、酰胺-酰亚胺树脂、丁缩酸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以及天然蜡树脂如巴西棕榈蜡。本实施模式中,最好使用聚酯树脂作为主要成分,并添加0-30%重量的其它树脂。此外,在将发泡剂分配到粘合树脂单体中通过悬浮和聚合而生产调色剂时,可使用在粘合树脂中能够悬浮和聚合的单体。
当发泡调色剂E的调色剂颗粒被切片并用显微镜观察薄片时,发现调色剂至少包含粘合树脂和发泡剂颗粒,而发泡剂颗粒包含在调色剂的核心部分侧而不损失发泡特性。由于发泡调色剂E的调色剂颗粒的结构中发泡剂基本上不暴露于其表面,调色剂具有高的热膨胀性,与此同时,有利地相对于记录介质保持粘结特性和充电稳定性。
请注意,本文中“基本上不暴露于其表面”指的是,例如,在观察五十个调色剂颗粒的电子显微图时,发现有80%或更多的调色剂中的发泡剂根本不暴露于其表面。此外,最好在调色剂中均匀地将发泡剂作为颗粒分配,因为可以更大地改进相对于记录介质的粘结特性和充电稳定性。
在实施模式1的发泡调色剂E中不含着色剂。但也可以包含着色剂而对调色剂进行染色和显现。作为被分配的着色剂,可使用公知的有机或无机颜料、染料或溶于油的染料。总之,对于100份重量的调色剂来讲,大约1到100份重量百分比的这些着色剂是适当的,尽管它取决于调色剂的颗粒直径或显影量。
此外,发泡调色剂E中可包含磁性物质,从而赋予调色剂磁性。作为一种磁性物质,可适当地使用公知的一种。另外,发泡调色剂E中可包含分型剂,如果这样要求的话。这是优选的,因为可通过在调色剂中包含分型剂而防止在发泡调色剂E与记录纸接触且定影于其上时的偏离现象等。请注意,可将充电控制剂添加到发泡调色剂中,如果这样要求的话。另外,在发泡调色剂E中可包含公知的外部添加剂,以控制其可流动性和显影特性。
作为生产发泡调色剂E的一种方法,例如可通过这样的过程来生产发泡调色剂E,该过程包括悬浮和分配油相的步骤,其中至少粘合树脂和发泡剂以水相溶解和/或分配在溶剂中,以及从颗粒中去除溶剂的步骤。此外,发泡调色剂E可通过这样的过程生产,该过程包括对粘合树脂的单体进行悬浮和聚合的步骤,其中至少发泡剂以水相溶解或分配。在发泡调色剂E中,包含75%重量的作为粘合树脂的粘合聚合物,和25%重量的扩展剂Expancel461。这种发泡调色剂E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大约为30微米。
在使用发泡调色剂E时,显影系统可以是两成分显影系统、非磁性一成分显影系统和磁性一成分显影系统中的任一种。本实施模式中,采用两成分显影系统来成像。作为调色剂成分,在发泡调色剂和不发泡全色调色剂中可包含用于实现无油热定影的蜡。在本实施模式中,采用不含蜡的调色剂用于发泡调色剂和不发泡彩色调色剂,通过装有油系统的软辊定影设备来成像。

Claims (15)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承载元件;
第一显影单元,其用于在该图像承载元件上形成包含一种或多种第一显影剂的图像;
转印部分,其用于将形成于图像承载元件上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该成像设备上可安装第二显影单元,其用于在该图像承载元件上形成包含与该第一显影剂不同的一种或多种第二显影剂的图像;
显影单元判断部分,其用于判断成像设备中包括的显影单元的类型;以及
控制单元,其用于对成像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在使用安装到其上的第二显影单元的情况下,在记录介质上的多层叠置图像中的特定高度层中形成包含第二显影剂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特定高度层是根据要使用的第二显影单元的类型而自动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显影剂不包含发泡剂,第二显影剂包含发泡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特定高度层是记录介质上的多层叠置图像中的最底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显影剂包含非金属色着色剂,第二显影剂包含金属色着色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特定高度层是记录介质上的多层叠置图像中的最上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用户界面部分,来自用户的指示输入该用户界面部分中,该特定高度层是基于来自用户界面部分的指示而确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每个显影单元在图像承载元件上的成像顺序来控制图像在记录介质上的叠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通过控制转印部分转印图像的顺序来控制图像的叠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对成像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在使用安装到其上的第二显影单元的情况下,基于电子照相参数将所形成的包含第二显影剂的图像层压在记录介质上,该电子照相参数与包含第一显影剂的图像被层压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情况下使用的电子照相参数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子照相参数是由要使用的第二显影剂单元的类型确定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显影单元可根据其显影剂而具有特殊形状,显影单元判断部分基于该特殊形状而判断所安装的显影单元的类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显影单元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将指示显影单元的显影剂的显影剂信息存储在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还包括该显影单元判断部分,用于基于所读取的显影剂信息而判断所安装的显影单元的类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可通过替换第一显影单元的整体或一部分来安装第二显影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可通过附加到第一显影单元上来安装第二显影单元。
CNB031066267A 2002-08-20 2003-02-26 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677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9848/2002 2002-08-20
JP2002239848A JP2004077931A (ja) 2002-08-20 2002-08-20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7454A CN1477454A (zh) 2004-02-25
CN1296777C true CN1296777C (zh) 2007-01-24

Family

ID=31185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662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6777C (zh) 2002-08-20 2003-02-26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885830B2 (zh)
EP (1) EP1391791A1 (zh)
JP (1) JP2004077931A (zh)
CN (1) CN129677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28620B2 (ja) * 2002-08-20 2009-02-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69644B2 (ja) * 2002-10-29 2009-05-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62247B2 (ja) * 2005-04-26 2011-03-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862525B2 (ja) * 2006-07-14 2012-01-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21583B2 (ja) * 2006-12-15 2009-08-2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831178B2 (en) * 2007-07-13 2010-11-09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by electrography
US7965961B2 (en) * 2007-07-13 2011-06-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ing of raised multidmensional toner by electography
KR20110048071A (ko) * 2008-09-04 2011-05-09 썬 케미칼 코포레이션 여러 금속외관들을 생성하기 위한 금속-안료화 잉크의 중간색조 인쇄
US8538285B2 (en) * 2010-04-28 2013-09-17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er and fusing system
US8611774B2 (en) 2010-04-28 2013-12-17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ing and fusing toner extended toner piles
JP5533580B2 (ja) * 2010-11-16 2014-06-25 カシオ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59204B2 (ja) * 2012-09-11 2015-01-2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8153B2 (ja) * 2012-11-26 2017-04-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765454B2 (ja) 2013-05-16 2015-08-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172B1 (ja) * 2013-06-03 2014-06-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173B1 (ja) * 2013-06-04 2014-06-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83230B2 (ja) * 2013-06-19 2017-08-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37340B2 (ja) * 2013-07-11 2015-06-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転写方法
JP5737379B1 (ja) * 2013-12-18 2015-06-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38203A (ja) * 2014-01-23 2015-07-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808457B (zh) * 2014-01-24 2017-12-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5148756A (ja) * 2014-02-07 2015-08-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834194B (zh) * 2014-02-07 2020-03-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JP6156178B2 (ja) * 2014-02-18 2017-07-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59257B2 (ja) * 2014-07-08 2019-01-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39963B2 (ja) * 2014-09-05 2019-07-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28109B2 (ja) * 2014-12-18 2017-11-0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US9835968B2 (en) 2015-06-05 2017-12-05 Ui Technologies, Inc. Toner cartridge printer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ver printing and under printing
US9488932B1 (en) * 2015-06-05 2016-11-08 U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verting a toner cartridge printer to a white, clear, or fluorescent toner printer
US9835981B2 (en) * 2015-06-05 2017-12-05 U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verting a toner cartridge printer to a metallic, clear fluorescent, or light toner printer
US10310446B2 (en) 2015-06-05 2019-06-04 U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converting a toner cartridge printer to a sublimation toner printer
JP6691674B2 (ja) * 2015-07-29 2020-05-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58032B2 (ja) 2016-02-04 2020-03-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222253B2 (ja) 2016-02-25 2017-11-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42939B1 (ja) * 2016-03-29 2017-06-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1071508A (ja) * 2019-10-29 2021-05-06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発泡性画像形成用トナー組成物
JP2023130829A (ja) * 2022-03-08 2023-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1408A (en) * 1987-07-29 1989-10-03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material for recording images in three dimensions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ing same
US5180650A (en) * 1992-01-31 1993-01-19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s with conductive colored magnetic particles
JP2000131875A (ja) * 1998-10-26 2000-05-1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その作製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立体画像の形成方法なら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94846A (ja) * 1999-11-01 2001-07-1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EP1124165A1 (en) * 1995-04-07 2001-08-16 Indigo N.V. Toner partic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40961A (ja) * 1984-12-12 1986-06-28 Sharp Corp 複写機の現像色表示装置
US5541720A (en) * 1993-10-14 1996-07-30 Konica Corporatio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process cartridge and a color developing unit
US5887217A (en) * 1995-12-25 1999-03-2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searches for toner cartridges in need of replacement
JP3541691B2 (ja) * 1997-10-03 2004-07-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収納容器
JP3982735B2 (ja) * 1999-01-29 2007-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回転型現像装置または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378026B2 (ja) * 1999-04-02 2009-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1013830A (ja) * 1999-06-28 2001-01-19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6308018B1 (en) * 1999-08-18 2001-10-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301460B1 (en) * 2000-09-21 2001-10-0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ll-in-one toner cartridge
JP2002296885A (ja) * 2001-03-30 2002-10-09 Brother Ind Ltd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1408A (en) * 1987-07-29 1989-10-03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material for recording images in three dimensions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ing same
US5180650A (en) * 1992-01-31 1993-01-19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s with conductive colored magnetic particles
EP1124165A1 (en) * 1995-04-07 2001-08-16 Indigo N.V. Toner particles
JP2000131875A (ja) * 1998-10-26 2000-05-1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その作製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立体画像の形成方法なら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94846A (ja) * 1999-11-01 2001-07-1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7454A (zh) 2004-02-25
US6885830B2 (en) 2005-04-26
EP1391791A1 (en) 2004-02-25
JP2004077931A (ja) 2004-03-11
US20040037573A1 (en) 2004-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6777C (zh) 成像设备
CN1287236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308780C (zh) 成像设备和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上的处理盒
CN1292315C (zh) 彩色图像的形成方法以及彩色图像的形成装置
CN1090768C (zh) 显影盒及使用该显影盒的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204462C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301446C (zh) 透明涂层形成设备及使用该设备的彩色成像设备
CN1928731A (zh) 成像设备
CN1752857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1055513A (zh) 图像处理装置
CN1493931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421749A (zh) 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38472A (zh)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
CN167727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855123A (zh) 成像系统和成像装置
CN1304907C (zh) 成像设备
CN1625219A (zh) 图像形成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CN1310099C (zh) 成像装置及其方法和产品、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N2816858Y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809305B2 (en) Cleaning unit for roller member supporting bel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580968A (zh) 能够实现光泽度均匀的成像装置
US7265871B2 (en) Image 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62974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52525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503071A (zh) 成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24

Termination date: 201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