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2857A -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52857A CN1752857A CNA2005100748920A CN200510074892A CN1752857A CN 1752857 A CN1752857 A CN 1752857A CN A2005100748920 A CNA2005100748920 A CN A2005100748920A CN 200510074892 A CN200510074892 A CN 200510074892A CN 1752857 A CN1752857 A CN 17528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transferred
- ink powder
- intermediate transfer
- bl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21—Details of unit for develop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0136—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transfer member separable from recording member or vice versa, mode switch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47—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015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onto which the monocolour toner images are superposed before common transfer from the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0173—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onto which the monocolour toner images are superposed before common transfer from the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e.g. 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06—At least one recording member having plural associated developing uni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03G2215/0177—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采用了青色、洋红色、和黄色这三种颜色的中间转印系统、和用于黑色的直接转印系统。转印介质被传送到转印介质传送带上。青色、洋红色、黄色通过中间转印带(3)和二次转印辊(5)中间转印。黑色通过黑色感光体(11)和转印辊(14)直接转印。各种颜色的墨粉通过定影装置而定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打印全彩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电子照相全彩图像由包括黑色墨粉和青色、洋红色及黄色三种打印色墨粉的四种颜色的墨粉形成。
首先描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存在一种已知的串联式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多个四色图像形成单元(每一个都包括感光体、充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和转印装置)排列在(直接式或间接式)转印介质上,并且转印介质经过一次即可形成全彩图像。已知的还有一种4旋转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组装有四色显影装置和单个感光体单元(包括感光体、充电装置、曝光装置、和转印装置),并且在形成四色图像的情况下,(直接式或间接式)转印介质旋转四次,然后四色墨粉图像叠加,从而形成全彩图像。简而言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分成两种类型:串联式和4旋转式。
在串联式情况下,全彩图像利用转印介质通过一次即可形成。另一方面,在4旋转式情况下,形成图像需要大约四倍长的时间。串联式对于高速形成全彩图像来说更有优势。
然而,为了扩大色彩再现范围,全彩(彩色)墨粉需要比单色(非彩色)墨粉更透明。为了获得期望的透明度,全彩墨粉需要比单色墨粉具有更高的定影(也叫“固着”)热量。因此,很难将全彩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速度提高到专门的单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水平。
当形成单色图像时,所希望的是停止没有使用的彩色图像形成单元的操作,来防止可替换部分或耗材部分的损耗。尽管这一点在串联式的结构上是可能的,但是机构会变得复杂,并且有很多困难。
另一方面,在4旋转式中,全彩图像的形成速度很低,但如果仅仅是所需颜色的显影单元与感光体接触的话,这个速度应该足够。因此,当通过4旋转式形成单色图像时,能够获得基本上与串联式相同的打印速度,并且不使用的彩色显影单元可以停用。因此,不需要防止损耗的特殊机构。此外,由于仅仅使用一个感光体单元,因而这种类型的装置的尺寸可以比串联式更小。
如上所述,串联式和4旋转式各有优缺点。很难同时满足彩色图像形成速度、防止可消耗部分的损耗、以及结构简单等所有方面的要求。
接下来,描述清洁装置。
在清洁装置中,清洁刮片会磨损感光体的表层,导致感光体寿命缩短。同步显影/清洁过程可以省却清洁装置,从而延长感光体的寿命。在该处理过程中,初次转印后的残余墨粉被从显影区回收到各个显影装置中。由于针对不同的颜色提供了多个感光体,所以该处理过程在串联式中是可行的,但在4旋转式中基本上行不通。
接下来,描述转印方法。
转印方法分为两类:直接转印法和间接转印法。在直接转印法中,感光体与转印介质(例如,纸)直接接触,然后转印得到墨粉图像。在间接转印法中,墨粉图像先从感光体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上,然后,墨粉图像从中间转印元件二次转印到转印介质(例如,纸)上。由于墨粉图像经过处理步骤会逐渐褪色,所以考虑到墨粉斑点的问题,一次性将墨粉图像从感光体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直接转印法更有优势。
由于墨粉不是100%转印的,所以如果转印次数为一次,则将使由于转印后残留墨粉引起的墨粉损失降至最低。
所输送的转印介质的条件(例如,纸的厚度、表面光洁度、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潮湿率等等)是可变的。因此,在直接转印法中,很难在四个直接转印区域处都保持一致的转印电压条件。在直接转印法中,如果转印效率轻微改变,则色彩再现也将改变。因此,很难获得稳定的色彩再现性。
另一方面,在间接转印法中,由墨粉分散引起的图像质量下降的可能性高于直接转印法,并且由于转印后残余墨粉的出现引起的墨粉损失可能更大。但是,四色墨粉是叠加于保持在装置内固定环境条件中的中间转印元件上的。因此,与墨粉直接叠加在最终转印介质上相比,更容易保持图像质量。此外,间接转印法仅仅需要一次转印,就能转印到条件不太稳定的最终转印介质上,所以能够使由于转印条件(例如,环境)的变化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因此,获得的优点在于,可以容易地获得一致的彩色图像的色彩再现性。除此之外,最终转印介质的转印路径的设计有很高的自由度。
综上所述,直接转印法和间接转印法在图像质量和墨粉消耗效率上各有利弊。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第03-214174号披露了这样一种技术,其中,在彩色打印模式中,墨粉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元件间接地转印到转印介质上,而在单色打印模式中,墨粉图像直接转印到转印介质上。在这种方法中,四色显影装置排列在单个感光体的周围,并且该感光体旋转相应于颜色种数的次数,从而形成彩色图像。在该方法中,全彩图像和单色图像在打印速度上存在很大差别,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在形成全彩图像时,像彩色墨粉一样,黑色墨粉要经历中间转印处理步骤。因此,无法在全彩图像中得到期望的黑色图像的清晰度。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第09-120190号披露了一种具有第一模式(感光体上的墨粉是直接转印的)和第二模式(墨粉是中间转印的)的色彩记录装置。在第二模式中,中间转印带以第一方向旋转,以从感光体进行转印,然后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从中间转印带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然而,为了根据模式来改变中间转印元件的旋转方向,需要一种复杂的机构,因此并不理想。另外,中间转印法中的反向旋转使得必须反转图像数据,这将很不利地导致复杂的处理过程。在该方法中,在全彩图像的情况下,黑色墨粉也通过中间转印而转印到转印介质上。因此,无法达到黑色图像的清晰度。
日本公开申请公开出版物第2001-75331号披露了这样一项技术,其中,中间转印元件上的转印后残余墨粉通过再充电装置被再充电到相反的极性,并且在位于中间转印元件最上游部分的黑色图像载体的转印位置处转印。在该发明中,在中间转印元件的最上游部分设置有黑色图像形成单元。在黑色图像形成单元的下游端,排列着青色、洋红色、和黄色图像形成单元。按照图像形成单元的排列顺序,墨粉在中间转印元件上叠加,并且在某一时刻转印到在二次转印部件中的最终转印介质上。在这种情况下,在中间转印元件上多种彩色墨粉叠加的图像部分中,远离转印介质的黑色墨粉最不易转印,并且在转印之后非常可能出现残余墨粉。因此,例如,不能清晰转印彩色背景上的黑色字符,并且由于密度低而可能造成线宽不够。此外,将会不利地损失边缘部分的清晰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可以满足涉及全彩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质量和打印速度的需要,并能提高墨粉的消耗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多个图像载体并可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形成除了黑色以外的彩色墨粉图像;初次转印装置,用于将由第一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墨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上;二次转印装置,用于将由初次转印装置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上的墨粉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第二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形成黑色墨粉图像;以及,直接转印装置,用于直接将由第二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黑色墨粉图像转印到墨粉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装置转印到其上的转印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具有第一和第二图像载体并可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包括:将利用第一图像载体形成的除了黑色以外的彩色墨粉图像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上;将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上的除了黑色以外的彩色墨粉图像二次转印到转印介质上;以及,将利用第二图像载体形成的黑色墨粉图像直接转印到墨粉图像被二次转印到其上的转印介质上。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明,一部分将通过以下的描述而现而易见,或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行而了解。通过在下文特别指出的工具和组合可以实现并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结合于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它们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且与上文给出的总体描述和下文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球形度和转印效率之间关系的坐标图;
图5示出了用于中间转印带的分离结构的例子;以及
图6示出了用于中间转印带的分离结构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主控制单元1,用于执行整体控制;操作面板2,用于执行各种设置;彩色扫描部3,用作读取原稿上的彩色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彩色打印部4,用作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彩色打印部4包括:用于执行总体控制的CPU 110;用于存储控制程序等的ROM 111;用于存储数据的RAM 112;用于驱动激光光学系统(未示出)的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驱动器113;用于驱动多角电机(未示出)的多角电机(polygon motor)马区动器114;用于控制纸的传送的传送控制单元115;用于使用充电装置、显影辊、和转印装置(都未示出)来控制充电、显影、和转印过程的过程控制单元116;用于控制定影装置(未示出)的定影控制单元117;以及控制中间转印带分离的分离控制单元118。
接下来,描述第一实施例。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部的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部被配置用来执行彩色墨粉的中间转印和黑色墨粉的直接转印。
中间转印部包括彩色感光体1、充电辊2、中间转印带3、初次转印辊4、二次转印辊5、激光光学系统6、和旋转显影单元7。显影单元7具有旋转结构,并且包括青色显影装置8、洋红色显影装置9、和黄色显影装置10。
直接转印部包括黑色感光体11、充电辊12、黑色显影装置13、转印辊14、和黑色激光光学系统15。
转印介质P被传送到转印介质传送带16上。青色、洋红色、和黄色墨粉通过中间转印带3和二次转印辊5利用中间转印法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黑色墨粉通过感光体11和转印辊14直接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并且通过定影装置17在转印介质P上定影各种颜色。
显影装置8包含作为彩色显影试剂的双组分电子照相显影剂,该双组分电子照相显影剂包括青色墨粉和磁性载体。显影装置9包含作为彩色显影试剂的双组分电子照相显影剂,该双组分电子照相显影剂包括洋红色墨粉和磁性载体。显影装置10包含作为彩色显影工具的双相电子照相显影仪,该双组分电子照相显影剂包括黄色墨粉和磁性载体。
接下来,将描述在具有所述结构的装置内的打印机CPU 110的控制下的图像形成操作。
彩色感光体1的表面通过充电辊2基本均匀地充有正电或负电。通过相应于黄色图像信息而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光学系统6,可在感光体1上形成静电潜像。随后,黄色显影装置10旋转到面对感光体1的位置,从而在感光体1上显影出静电潜像。
此时,当各个显影装置8、9、10旋转并与感光体相对时,施加DC或DC+AC显影偏压。从黄色显影装置10提供的黄色墨粉被充电为与感光体1的表面电位相同的极性。感光体1旋转并传送墨粉图像到初次转印区。通过从中间转印带3的背面由初次转印辊4提供的转印偏压,感光体1上的墨粉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上。
中间转印带3的周长与整数个图像的长度对应。相应于整数个图像的第一彩色墨粉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例如,在中间转印带3具有43cm或更长的周长的情况下,即,“A3”纸的垂直尺寸,周长相应于“A4”纸的水平尺寸的两倍。就是说,对应于两张“A4”纸的图像数据可由一个周长的中间转印带形成。
随后,显影单元7旋转120°,下一个洋红色显影装置9与感光体1相对。感光体1的表面由充电辊2基本均匀地充电。通过相应于洋红色图像信息而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光学系统6,在感光体1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洋红色显影装置9显影出感光体1上的静电潜像。感光体1上的洋红色图像与中间转印带3上的黄色图像对齐,并被转印到黄色图像上。
然后,显影单元7进一步旋转120°,下一个青色显影装置8与感光体1相对。感光体1的表面通过充电辊2基本均匀地充电。通过相应于青色图像信息而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光学系统6,在感光体1上形成静电潜像。此外,青色显影装置设备8显影出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感光体1上的青色图像与中间转印带上的黄色图像和洋红色图像对齐,并转印到上面。
从而,在中间转印带3上形成了三种颜色的整数个图像叠加的墨粉图像。
在预定时刻时,转印介质P从纸张进给盘(未示出)供给到传送带16上。在中间转印带3与传送带16相对的二次转印位置上,通过第二转印辊5将三色墨粉图像在某一时间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
此外,在预定时刻时,黑色感光体11通过充电辊12被基本均匀地充上正电或负电。通过相应于黑色图像信息而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光学系统15,在感光体11上形成静电潜像。随后,黑色显影装置13旋转到面对感光体11的位置,从而显影出感光体11上的静电潜像。同时,向显影装置13施加DC或DC+AC显影偏压。在传送转印介质P(三色墨粉在二次转印位置上被转印到其上)的同一时刻,黑色墨粉图像通过黑色感光体11的旋转而传送到面对传送带16的转印位置。对齐黑色墨粉图像,并通过从传送带16的背面由转印辊14提供的转印偏压,转印到转印介质P而覆盖到三色墨粉图像上。
从传送带16上分离出转印了四色墨粉图像的转印介质P,并导入定影装置17。墨粉图像通过定影装置17加热和加压进行定影,并且输出带有定影图像的转印介质P。
在本实施例中,彩色墨粉按照黄色、洋红色、和青色的顺序显影并转印。但是,并不限于这种顺序。
用于感光体的充电器可以是诸如电晕充电器(充电线圈、梳齿型充电器、scorotron等等)、接触式充电辊、非接触式充电辊、或固体充电器的众所周知的充电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激光光学系统6、15作为曝光装置描述。然而,也可以使用其他诸如LED的众所周知的曝光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转印辊子4、5被描述为转印装置。或者,也可以使用其他诸如转印刮片和电晕充电器的众所周知的转印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例子的方式组合感光鼓、中间转印带、和传送带。这些元件可以分别由感光带、中间转印鼓、和转印介质传送鼓代替。
本实施例通过举例方式所采用的方法中,作为使用彩色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的中间转印元件旋转三次,并叠加了三色墨粉。然而,只要不背离本发明的宗旨,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没有提及用于感光体或转印带的清洁元件。可以提供这样的清洁元件。当执行向转印介质的转印时,可以测量转印介质的电阻、图像形成装置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和湿度等,并且根据情况施加最佳转印偏压。
另外,当执行向中间转印带的转印时,可以测量机器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显影墨粉的量等,并且可以选择最佳转印偏压。
为了使由于供给转印介质纸的错误导致装置操作停止、而使大量未转印墨粉残留在感光体或中间转印元件上的可能性最小化,最好在打印开始命令输入之后,马上开始纸张供给,并且在三色墨粉的二次转印位置之前准备好转印介质。从而,可在打印处理步骤的开始阶段检测出错误纸张供给。因此,可以立即停止图像形成步骤,并且防止墨粉的浪费。
例子中的电位可设置为:充电辊电压=-600V(DC)+1.5kVPP2kHz(AC);显影偏压=-400V(DC);中间转印带的初次转印偏压=+300V(DC:可以对三种颜色使用相同的偏压,或偏压可以向后阶段逐步改变);转印元件的二次转印偏压=+1.8kV(DC);以及,转印黑色墨粉图像到转印介质上的转印偏压=+2.0kV(DC)。三色墨粉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转印偏压可以等于或不同于转印黑色墨粉到转印介质上的转印偏压。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间接转印法适用于三种颜色,直接转印法适用于黑色。因此,可使黑色线的边缘清晰,保持全彩图像的色彩再现性不变,并可以从开始到最后保持高图像质量。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部的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部具有串联结构,包括感光体、充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和与各种彩色显影剂关联的转印装置。彩色墨粉间接转印,黑色墨粉直接转印。
串联结构的中间转印部包括:感光体20y、20m、和20c;充电辊21y、21m、和21c;中间转印带22;初次转印辊23y、23m、和23c;显影装置24y、24m、和24c;激光光学系统25y、25m、和25c;以及二次转印辊26。
直接转印部包括黑色感光体20b、充电辊21b、黑色显影装置24b、黑色激光光学系统25b、和转印辊27。
转印介质P从纸张进给盘29供给到传送带30上。青色、洋红色、和黄色墨粉通过中间转印带22和二次转印辊26间接地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黑色墨粉通过感光体20b和转印辊27直接转印到转印介质P上,并且各个颜色的墨粉由定影装置28定影。
接下来,将描述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装置中的打印机CPU 110的控制下的图像形成操作。
打印机CPU 110以预定的时序分别给感光体20y、20m、和20c充电,并利用相关联的激光光学系统25y、25m、和25c的曝光形成静电潜像。随后,打印机CPU 110使用显影装置24y、24m、和24c显影出静电潜像,并根据中间转印带22的旋转,在中间转印带22的预定位置以叠加的方式依次转印所显影出的黄色、洋红色、和青色墨粉图像。在这种情况下,中间转印带22一次通过即形成了三色墨粉图像。
与转印介质传送路径相对的二次转印辊26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2的下游端上某一位置。使用二次转印辊26,打印机CPU 110在某一时刻将三色墨粉图像转印到在预定时间从纸张进给盘供给的转印介质P上。
转印介质P进一步通过传送带30沿转印介质传送路径传送,并且导入与黑色感光体20b相对的位置。在黑色感光体20b上形成的黑色墨粉图像被转印到已经存在三色墨粉图像的转印介质P上。转印介质P进入定影装置28,在那里定影墨粉图像。然后,转印介质P流出装置。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可以以相同的速度形成全彩图像和单色图像,并且可以获得高清晰的黑线和好的色彩重现性。
接下来说明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每个感光体未提供有用作转印后残余墨粉回收/排出机构的清洁元件。
为了在显影区有效地回收转印后残余墨粉,可以沿感光体的旋转方向,在下游端上的电擦除级之前或之后、与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彩色墨粉)和转印部(黑色墨粉)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众所周知的诸如固定刷、旋转刷、横向滑动刷、或非织布等的记忆扰乱元件。
另外,为了将残余墨粉一次性回收到显影装置中,可以设置将墨粉重新提供给感光体的临时回收元件。为了有效实现功能,可向记忆扰乱元件和临时回收元件提供正和/或负电压。感光体的充电装置也可以具有一些或全部这样的类似功能。
例如,记忆扰乱元件为由导电纤维制成的刷子,并且与感光体的接触电阻为107Ω。该刷子安置在感光体周围的电擦除灯的下游端,并且向刷子提供的电压为+300V。刷子可消除转印后残留墨粉的图像结构,墨粉带有调整电荷通过,使得很容易在显影区进行回收。因此,可实现良好的显影/清洁同步性。
对具有93%的黑色墨粉转印到转印介质的转印效率的墨粉回收/废弃机构的系统进行打印率为6%的寿命测试。结果表明,每1000张纸的墨粉消耗量为30g,墨粉排出量为6.5g。另一方面,使用同步显影/回收系统,每1000张的墨粉消耗量降为24g,节省了墨粉供给量和废弃墨粉盒的容量。
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例,通过将转印后残余墨粉回收进显影装置并再使用墨粉,可以提高墨粉消耗效率。
接下来,描述第四实施例。
在第四实施例中,众所周知的诸如橡胶清洁刮片或带电旋转刷的清洁装置与中间转印带加压接触,从而回收中间转印带上的转印后残余墨粉。
现在假设,在一种或多种颜色已经从感光体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上的情况下,在执行向转印介质的二次转印之前,由于转印介质的供给错误而中断了装置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的回收操作中,首先,将显影偏压降到图像区电压以下,从而在未显影静电潜像残留在感光体上的情况下防止进一步显影。或者,将显影剂携带元件从感光体上分离,以防止显影剂与静电潜像的接触。或者,将显影剂携带元件上的显影剂回收到显影装置中。
因此,施加相比二次转印偏压更接近于感光体表面电压的电压,从而防止墨粉转印到二次转印部的转印介质传送元件上(在初始充电电压为-600V的情况下,设置二次转印偏压为+2kV,在堵塞恢复操作期间,将施加给二次转印装置的偏压设置为+1kV~-600V)。黏附着墨粉的中间转印元件随着转印介质传送元件通过接触区,且不转印墨粉。中间转印元件上的墨粉通过设置在下游端上的清洁装置回收。回收的墨粉作为废墨粉排出。
假设,由于转印介质的传送错误,中间转印元件上的墨粉图像错误地转印到转印介质传送元件上,或在感光体上显影的黑色墨粉转印到转印介质传送元件上。在这种情况下,装置启动堵塞恢复操作,并且在第一电压条件和第二电压条件之间进行切换。另外,为了防止彩色墨粉反向转印到黑色感光体上,应向黑色墨粉转印装置施加基本上与转印墨粉到转印介质上的电压相同的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在黑色感光体上显影的墨粉被转印到转印介质传送元件上,并且通过转印介质传送元件的转动,传送到彩色墨粉的二次转印位置。
向二次转印装置提供这样一个电压,使得墨粉从转印介质传送元件吸引到中间转印元件上。因此,转印介质传送元件上的所有四色墨粉都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上。通过设置在中间转印元件下游端的清洁设备回收墨粉,并将其作为废墨粉排出。在这种情况下,与图像形成时相比,黑色墨粉转印装置被从黑色感光体移开,从而进一步防止了残存在感光体上的黑色墨粉转印到转印介质传送元件上。已经在感光体上显影的黑色墨粉由安装在感光体上的清洁元件回收。或者,黑色墨粉可以通过显影装置回收。
如上所述,根据第四实施例,不需要提供带有清洁装置的转印介质传送元件。清洁元件本身不会耗损,或也不存在由于滑动摩擦引起的转印介质传送元件耗损。从而简化了维护。延长了可替换部分的寿命,或可以省去可替换部分本身。
此外,由于中间转印元件上的墨粉和转印介质传送元件上的墨粉在一个位置上回收,所以可以简化排出废墨粉的结构。
接下来,描述第五实施例。
在第五实施例中,给转印介质传送元件提供了众所周知的诸如橡胶清洁刮片或带电旋转刷的清洁装置。
当发生转印介质的供给错误或传送错误时,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停止,提醒用户清除堵塞在从纸张进给盘到传送路径上某一位置的转印介质。因此,开始堵塞恢复操作。
首先,当没有显影的静电潜像残留在感光体上时,调节显影偏压等于或低于图像区电压,从而防止进一步显影。或者,使显影剂携带元件上的显影剂不与感光体接触(例如,移动感光体带备用辊,移动显影剂携带元件,或将显影剂携带元件上的显影剂回收进显影装置)。
第二,将已经在感光体上显影的墨粉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彩色墨粉)或转印介质传送元件(黑色墨粉)上。或者,施加不执行初次转印的电压,并且通过设置在感光体上的清洁元件回收墨粉。或者,通过电荷清除装置擦除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随后将墨粉回收进显影区的显影装置中。初次转印装置可以从转印位置移开,以防止初次转印。
第三,将中间转印元件上的墨粉在二次转印位置全部转印到转印介质传送元件上。可以应用通常的二次转印偏压或不同的电压。
第四,通过设置在转印介质传送元件上的黑色墨粉转印位置的下游端上的清洁装置全部回收从中间转印元件转印的彩色墨粉和从黑色感光体转印的黑色墨粉。所回收的墨粉作为废墨粉排出。
在通常的打印操作中,在墨粉从中间转印元件二次转印到转印介质之后,能够将中间转印元件上的转印后残余墨粉转印到没有传送转印介质的传送元件上,并且通过设置在传送元件上的清洁元件回收墨粉。
如上所述,根据第五实施例,可以一次性回收中间转印元件和转印介质传送元件上待清除的墨粉。因此,可以简化结构,减少可替换部分的数量,并且可以防止中间转印元件的磨损。
接下来,描述第六实施例。
在第六实施例中,将中间转印元件上的二次转印后残余墨粉转印到转印介质传送元件上。在与黑色感光体的接触位置上,向转印装置施加一个电压,使得产生将墨粉移向黑色感光体的电场。因此,墨粉被转印到黑色感光体上,并且在面对黑色显影装置的位置上将墨粉回收进显影装置中。
本实施例结合了同步显影/清洁,通过同步显影清洁,感光体上的转印后残余墨粉被全部回收进相关联的显影装置中。因此,感光体上的转印后残余墨粉全部回收进关联的显影装置中。另外,通过转印介质传送元件,中间转印元件上的转印后残余墨粉从黑色感光体回收到黑色显影装置中。因此,不会产生将被排出的废弃墨粉。
在确定转印介质传送到预定位置后,优选开始各个感光体的转印操作,因此避免由于纸张进给错误引起的中间转印元件上的转印墨粉的回收或转印介质传送元件上转印墨粉的清洁。
接下来,描述第七实施例。
在第七实施例中,通过诸如乳液聚合/交联法、悬浮聚合法、或熔融造粒法的化学方法、或通过加热并研磨粉末状墨粉的成球工艺获得球形墨粉。
图4示出了球形度和转印效率的关系。
图4中的球形度是由Stokes直径(Ds)和当量体积直径(De)之间的比De/Ds表示的数值。球形墨粉指的是通过相关公式De/Ds≤1.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第5-303233号)或其他众所周知的规定球形度的公式而认为是球形的墨粉。
当使用球形度为1.07的悬浮聚合墨粉时,彩色墨粉从感光体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上的转印效率为98.5%,从中间转印元件到转印介质的转印效率为95%,以及,黑色墨粉从感光体到转印介质的转印效率为97%。由于转印效率很高,并且转印后残余墨粉很少,因而可以在显影装置中令人满意地执行墨粉的回收。当在中间转印元件上的转印后残余墨粉回收为黑色显影剂时所进行的寿命测试结果显示,黑色图像的密度或色度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接下来,描述第八实施例。
在第八实施例中,在墨粉从中间转印元件转印到转印介质的二次转印部中,通过移动设置在中间转印元件后面的备用辊来松开中间转印元件和转印介质之间的接触。
图5示出了在图2中示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于中间转印带的分离结构的例子。具体说来,CPU 110命令分离控制单元118移动备用辊51和52,从而松开在二次转印部上的接触。
图6示出在了图3中示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于中间转印带的分离结构的例子。具体地说,特CPU 110命令分离控制单元118移动备用辊61和62,从而松开在二次转印部上的接触。
如上所述,根据第八实施例,可以利用很少的结构部件来松开接触区的接触。因此,在打印单独的黑色时,可以很容易停止彩色图像形成单元的操作。
接下来,描述第九实施例。
在第九实施例中,以下面的方式组成墨粉。
利用90wt%的聚酯树脂、7wt%的颜料、和3wt%的米糠蜡对墨粉进行混和、研磨、分级。所得的混合物与硅、CCA、和氧化钛颗粒等外部添加剂结合。从而获得平均粒径为7.5μm的墨粉颗粒。所用树脂的分子量分布是具有单峰的锐曲线。墨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4℃,墨粉中钛的软化点为84℃。墨粉与由铁氧体微粒组成的平均粒径为40μm的磁性载体混合,墨粉的含量为7wt%,其中,铁氧体微粒的表面涂覆有有机硅树脂。将混合物进行搅拌,从而形成双组分的显影剂。
定影设备包括与墨粉直接接触的加热辊(外径:40mm)和与转印介质背面接触的加压辊(外径:40mm)。
加热辊具有叠层结构,壁厚为3mm的金属芯(不锈钢、铝、铁、镍、或其他各种合金)涂覆有厚度为1~2mm的固体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等),并且表面进一步涂覆了厚度约为50μm的分离层。加热灯(也叫“加热管”)设置在金属芯中心。另外,加热辊设置有用于检测加热辊温度的热敏电阻(沿加热辊径向方向有2个或更多)和用于检测加热辊表面温度的异常并停止加热的恒温器(在H/R上至少有一个)。
加压辊可以具有与加热辊相同的结构。或者,加压辊可以不设置加热灯,并且可以具有更厚的固体橡胶层。加压辊可以没有表面分离层。加压辊的压力和固体橡胶的弹性形成了3~12mm的辊隙,优选为5~10mm。
与彩色定影装置不同,单色定影装置的加热辊上没有弹性橡胶层,因此能够在高温下以高速定影。在彩色图像定影情况下,为了有效熔融彩色墨粉,需要相对较长的辊隙(定影时间),加热层上设置弹性橡胶层使得不能在过高的温度下定影,这主要由于热阻的限制问题。这是限制全彩图像形成装置高速处理的一个因素。
为了以130mm/sec的处理速度定影彩色墨粉图像,设置加热辊的温度为150℃,并设置辊隙宽度为7mm。定影时间为62秒。
利用这种定影装置,彩色墨粉互相融化而显示出透明度,并获得了良好的色彩重现性。但是,特别在单色图像的情况下,不需要完全融化黑色墨粉来显示透明度。在钛的软化温度以上的温度进行加压时,黑色墨粉会在转印介质上定影。例如,假设温度为20℃的墨粉层进入加热辊设置为150℃的定影装置中,在接近辊隙出口处的墨粉层的温度达到大约150℃。在这种情况下,达到钛的84℃的软化点所需时间为30秒,约为原时间一半。考虑到软化的墨粉液化并进入纸纤维内部所需的时间,可以认为黑色墨粉在大约为彩色墨粉所需时间的2/3时间内定影。
因此,黑色单色打印的处理速度可以增加到1.5倍。而不用改变定影装置的温度设置和几何条件,黑色单色图像可以在具有30张/分钟输出速度的全彩图像形成装置中以45张/分钟的速度形成。
接下来,描述第十实施例。
根据第十实施例的彩色形成装置采用彩色墨粉间接转印系统和黑色墨粉直接转印系统。彩色图像形成单元和黑色图像形成单元分别马区动。
在黑色单色打印时,彩色墨粉中间转印元件的二次转印位置从转印介质上分开,并且停止彩色图像形成单元的操作。黑色图像形成单元和转印介质传送系统的速度增加到普通速度的1.2~2倍。从而进行黑色单色图像的打印。
根据第十实施例,即使当速度增加时,黑色墨粉的定影质量仍然很好,并且图像质量也极好。
此外,利用彩色图像形成单元的串联结构,可以令人满意地提高全彩图像形成速度和黑色图像形成速度。
接下来,描述第十一实施例。
在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黑色图像形成单元的感光体的周长被制成彩色感光体的周长的1.5倍。另外,存储黑色显影剂的空间被制成存储彩色显影剂的空间的1.5倍,并且显影剂载体元件的直径也被制成1.5倍大。
因此,到寿命结束时可打印纸张数增加约1.5倍。
当执行黑色单彩色打印时,停止彩色图像形成单元的操作。从而,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总打印张数,可以降低彩色图像形成单元的损耗率。
如果黑色图像形成单元和彩色图像形成单元被设计成相同的尺寸,则黑色图像形成单元将更早损耗。但是,由于黑色图像形成单元尺寸上设计成1.5倍大,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打印张数,彩色图像形成单元的损耗率和黑色图像形成单元的损耗率能够基本上相等。
如上所述,根据第十一实施例,所有图像形成单元的维护周期相等,因而可以有效地执行设备维护。
接下来,描述第十二实施例。
在第十二实施例中,结合第九实施例描述的研磨墨粉通过扩散过程成为球形,并获得平均球形度为1.09的球形墨粉。将墨粉与由表面包裹有机硅树脂的铁氧体颗粒组成的平均粒径为43μm的磁性载体混合,墨粉含量为7wt%。从而获得双组分显影剂。
彩色图像形成单元具有串联结构。感光鼓的直径为30mm。感光鼓由scorotron充电器以-650V均匀充电,并通过半导体激光使感光鼓的成像区曝光并放电。因此,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存储300g双组分显影剂。在外径为18mm的显影辊上安装磁刷。显影辊和感光体彼此相对,距离为500μm。显影辊上施加的显影偏压为-350V。
与黄色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在第一感光体上形成,并且第一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由第一显影装置的黄色墨粉显影。通过第一感光体的旋转,经过显影的墨粉图像被传送到面对中间转印带的位置。中间转印带由体积电阻为109Ω的聚酰亚胺制成。在面对第一感光体的中间转印带后面设置有第一导电弹性橡胶辊。施加500V电压,感光体上的墨粉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
类似地,在第二感光体上形成的洋红色墨粉图像被传送到第二初次转印区,在那里,第二感光体与第二导电弹性橡胶辊和中间转印带接触。施加+480V电压给第二导电弹性橡胶辊,并且洋红色墨粉图像与黄色图像对齐转印。
此外,通过施加+470V电压给第三导电橡胶辊,在第三个初次转印位置类似地转印青色墨粉图像。
在各个墨粉图像转印后,大约5%~7%的转印后残余墨粉残留在感光体上。转印之后,在感光体上残留的静电潜像通过电擦除灯被擦除。通过设置在下游并提供有+300V电压的导电纤维刷(接触电阻为108Ω)扰乱转印后残余墨粉的图像结构。感光体被再次充电、曝光、并移动到显影区。
此时,黏附在新静电潜像的无图像区的转印后残余墨粉由通过显影偏压和感光体产生的电场吸引,并被回收进显影装置中。从而可执行同步显影/清洁。
在三色墨粉图像对准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之后,转印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的转动被传送,并到达面对转印介质传送路径的位置。在预定时刻,转印介质从纸张进给盘供给,转印介质电被吸附到转印介质传送带,并被传送。
转印介质与中间转印带上的墨粉图像接触。通过设置在传送带后的导电弹性橡胶转印辊施加的+2kV转印偏压,在某一时间,三色墨粉图像被二次转印到转印介质上。
转印介质传送带由聚酰亚胺制成,具有1011Ω的体积电阻。另一方面,黑色感光体鼓直径为45mm。感光体鼓通过scorotron充电器以-650V均匀充电,根据黑色图像数据,通过半导体激光使表面电压放电。从而形成静电潜像。黑色显影装置存储450g黑色双组分显影剂。在外径为27mm的显影辊上安装用于黑色显影剂的磁刷。显影辊和感光体彼此相对,距离为500μm。向显影辊施加-350V显影偏压。
在黑色感光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利用黑色墨粉显影。通过旋转感光体,经过显影的墨粉图像被传送到面对转印介质传送带的位置。在面对感光体的位置上的传送带后面设置导电弹性橡胶辊。感光体、被传送的转印介质、传送带、和转印辊相互接触。通过对转印辊施加+1.8kV电压,感光体上的黑色墨粉图像被转印到转印介质的三色墨粉图像之上。
从传送带分离转印介质,并将其导入定影装置。通过加热加压来定影墨粉图像,并输出带有定影图像的转印介质。
黑色感光体的结构与彩色感光体相似,同步执行显影/清洁。
当黑色单色打印时,安置在彩色墨粉二次转印位置的中间转印带后面的备用辊向远离转印介质的方向移动2mm~10mm(因此,至少移动了一个用于维持中间转印带拉力的拉伸辊)。结果,二次转印接触区被设置成非接触状态,并且彩色图像形成单元(显影装置、感光体、中间转印带、以及用于给充电、显影、转印、电擦除、和记忆扰乱供电的电源)的操作被中断。
从纸张进给盘供给的转印介质被吸引到转印介质传送带上,并且转印介质在不经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彩色墨粉二次转印区。在黑色墨粉转印位置,墨粉图像从黑色感光体转印到转印介质上,并定影。此时,处理速度增加1.2~2倍,因此可以高速获得黑色单色图像。在这种情况下,也不需要改变定影装置等的设置温度。
由于墨粉经受了球形化过程,所以比没有处理的墨粉具有更高的转印效率。因此,由于装置具有串联结构,所以可以设置初次转印偏压低于获得最大转印效率时的电压值,因此使得反向转印可能性最小化。相对较多的转印后残余墨粉通过记忆扰乱刷进行扰乱,并且墨粉被回收进显影装置进行再利用。因此,墨粉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且不会产生废弃墨粉。
在二次转印位置,不用担心反向转印,并且可以选择最大转印效率的转印条件。但是,由于其厚度和湿度,中间转印介质具有可变电阻。甚至即使测出了这些参数并选择了最优的转印偏压,也总是会存在少量的转印后残余墨粉。由于中间转印介质上的转印后残余墨粉包含三种颜色墨粉的混合物,所以不可能将混合墨粉回收进各自的彩色显影装置中。
因此,转印后残余墨粉将被转印到没有传送转印介质的那部分转印介质传送路径上(对于具有光滑表面和稳定电阻值的转印介质传送带,转印效率最大为100%)。在墨粉从黑色感光体转印到转印介质的黑色转印位置上,向转印辊施加约+300V的电压。此外,通过感光体表面充电产生电场,从而将转印后残余彩色墨粉转印到黑色感光体上。
通过从中间转印带转印到转印介质传送带时施加的高正电压,使得墨粉带正电。通过使黑色感光体带负电,可以将转印后残余墨粉转印到感光体上。
在实施例中,彩色墨粉以黄色、洋红色、青色的顺序显影并转印。该顺序并不被限制于此。
各个电压的最优值由于温度和湿度的环境条件以及由于装置寿命引起的时间依赖的变量而变化。通过图像维护处理可以改变这些值,并且它们也不被限制在上面提及的这些值。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满足全彩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质量方面的要求。
另外,实施例可以满足全彩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速度和单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速度方面的要求。
此外,可以提高墨粉的消耗效率,并且不产生废弃墨粉。能够延长各种耗损部分的寿命,并且利于维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具有多个图像载体(1、11)并可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形成除黑色外的彩色墨粉图像;初次转印装置(3),用于将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所述墨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上;
二次转印装置(5),用于将由所述初次转印装置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元件上的所述墨粉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
第二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形成黑色墨粉图像;以及直接转印装置(14),用于将由所述第二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所述黑色墨粉图像直接转印到所述转印介质上,所述墨粉图像通过所述二次转印装置转印到所述转印介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其表面上承载有静电潜像;曝光装置,用于以彩色图像数据为基础曝光所述图像载体并形成静电潜像;以及多种不同颜色墨粉的显影装置,用于对所述曝光装置形成的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与彩色墨粉数目相对应的多个装置,每个装置均包括:图像载体,其表面上承载有静电潜像;曝光装置,用于以彩色图像数据为基础曝光所述图像载体并形成静电潜像;以及显影装置,用于对所述曝光装置形成的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次转印装置连续地叠加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多种颜色的墨粉图像,并转印所述墨粉图像到所述中间转印元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分离装置,用于当即将形成黑色单色图像时,将所述中间转印元件从用于传送所述转印介质的传送装置上分离,并停止所述第一图像形成装置和所述中间转印元件的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装置,用于当即将形成黑色单色图像时执行控制,使通过所述第二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的速度高于彩色图像的形成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所述第二图像形成装置,使得构成所述第一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或全部单元以大尺寸形成。
8.一种用于具有第一和第二图像载体并可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将使用所述第一图像载体形成的除黑色以外的彩色墨粉图像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上;
将初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元件上的除黑色以外的所述彩色墨粉图像二次转印到转印介质上;以及
将使用所述第二图像载体形成的黑色墨粉图像直接转印到所述转印介质上,所述墨粉图像被二次转印到所述转印介质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第一图像载体连续形成黄色、洋红色、和青色彩色墨粉图像,并且,所述形成的彩色墨粉图像被连续地初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元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载体包括用于形成黄色墨粉图像的第一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形成洋红色墨粉图像的第二图像形成装置、和用于形成青色图像的第三图像形成装置,并且黄色、洋红色、和青色的彩色墨粉图像被连续地初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元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即将形成黑色单色图像时,所述中间转印元件被从传送所述转印介质的传送元件上分离,并停止所述第一图像形成装置和所述中间转印元件的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即将形成黑色单色图像时,执行控制,使得通过所述第二图像载体的图像形成速度高于彩色图像的形成速度。
13.一种具有多个感光体(1、11)并可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第一图像形成部,用于形成除黑色外的彩色墨粉图像;
初次转印辊(3),用于将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所述墨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
二次转印辊(5),用于将由所述初次转印辊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所述墨粉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
第二图像形成部,用于形成黑色墨粉图像;以及直接转印辊(14),用于将由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所述黑色墨粉图像直接转印到所述转印介质上,所述墨粉图像通过所述二次转印辊被转印到所述转印介质上。
14.一种具有第一和第二感光体(1、11)并可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初次转印辊(3),用于将使用所述第一感光体形成的除黑色以外的彩色墨粉图像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
二次转印辊(5),用于将被初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除黑色以外的彩色墨粉图像二次转印到传送介质上;以及
转印辊(14),用于将使用所述第二感光体形成的黑色墨粉图像直接转印到所述转印介质上,所述墨粉图像被二次转印到所述转印介质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0/944,011 US7274900B2 (en) | 2004-09-20 | 2004-09-20 |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US10/944,011 | 2004-09-2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52857A true CN1752857A (zh) | 2006-03-29 |
Family
ID=36074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100748920A Pending CN1752857A (zh) | 2004-09-20 | 2005-06-03 |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274900B2 (zh) |
JP (1) | JP2006085138A (zh) |
CN (1) | CN1752857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95789A (zh) * | 2009-08-19 | 2011-03-30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CN101293430B (zh) * | 2007-04-24 | 2011-04-27 | 蒂雅克股份有限公司 | 印刷装置及油墨片材 |
CN101673071B (zh) * | 2008-09-11 | 2012-04-25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13102259A (zh) * | 2021-04-12 | 2021-07-13 | 深圳市爱租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智能扫描的分流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228088B2 (en) * | 2005-01-21 | 2007-06-05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lor image forming method |
JP2006251535A (ja) * | 2005-03-11 | 2006-09-21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US7509077B2 (en) * | 2005-11-30 | 2009-03-24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Method and printing machine used for printing with the use of toner |
JP2009175359A (ja) * | 2008-01-23 | 2009-08-06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008971A (ja) * | 2008-06-30 | 2010-01-14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655681B (zh) | 2008-08-18 | 2012-06-13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设备 |
JP5435331B2 (ja) * | 2009-03-05 | 2014-03-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370032B2 (ja) | 2009-09-14 | 2013-12-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99880B2 (ja) | 2009-05-26 | 2014-05-2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5229111B2 (ja) * | 2009-05-26 | 2013-07-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0276906A (ja) * | 2009-05-29 | 2010-12-09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281943A (ja) * | 2009-06-03 | 2010-12-16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02288B2 (ja) | 2009-06-18 | 2014-01-2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1008178A (ja) * | 2009-06-29 | 2011-01-13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48051B2 (ja) * | 2009-07-06 | 2014-03-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338535B2 (ja) * | 2009-07-15 | 2013-11-1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5549254B2 (ja) * | 2009-07-16 | 2014-07-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229144B2 (ja) * | 2009-07-17 | 2013-07-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5327625B2 (ja) * | 2009-07-29 | 2013-10-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617206B2 (ja) * | 2009-08-27 | 2014-11-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24106B2 (ja) * | 2009-09-10 | 2014-02-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554089B2 (en) * | 2009-11-13 | 2013-10-08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Job error correction in a multi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 engine |
US20110116838A1 (en) * | 2009-11-13 | 2011-05-19 | Shifley James D | Dual diverter |
US8634756B2 (en) * | 2009-11-13 | 2014-01-21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Resource error correction in a multi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ngine |
US20110116845A1 (en) * | 2009-11-13 | 2011-05-19 | Shifley James D | Multipass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 engine |
US8306461B2 (en) * | 2009-11-13 | 2012-11-06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Multi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 engine |
US8559831B2 (en) * | 2009-11-13 | 2013-10-15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Sheet registration for a multipass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
JP5423403B2 (ja) * | 2010-01-07 | 2014-02-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5440187B2 (ja) * | 2010-01-07 | 2014-03-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517046B2 (ja) * | 2010-02-23 | 2014-06-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77713B2 (ja) * | 2010-03-15 | 2014-04-2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83185B2 (ja) * | 2010-03-17 | 2014-05-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5102645A (ja) * | 2013-11-25 | 2015-06-0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00198A (en) | 1982-12-10 | 1985-02-1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ultiple roller magnetic brush developer having development electrode voltage switching |
JPH03214174A (ja) | 1990-01-19 | 1991-09-19 | Toshiba Corp | 静電印刷方法及び静電印刷装置 |
JPH05341617A (ja) * | 1992-06-12 | 1993-12-24 | Toshiba Corp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JPH07244414A (ja) * | 1994-03-07 | 1995-09-19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990701A (ja) * | 1995-09-27 | 1997-04-04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502706B2 (ja) | 1995-10-25 | 2004-03-0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カラー記録装置 |
JPH1055094A (ja) * | 1996-08-09 | 1998-02-24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455067B2 (ja) * | 1997-07-01 | 2003-10-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JP3982096B2 (ja) | 1998-04-10 | 2007-09-26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フルカラー現像用トナーおよびフル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
JP2001242680A (ja) * | 1999-06-14 | 2001-09-07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該装置に用いるユニット装置、並びにベルト装置 |
JP2001075331A (ja) | 1999-09-06 | 2001-03-23 | Konica Corp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209232A (ja) * | 1999-11-19 | 2001-08-03 | Sharp Corp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175048A (ja) * | 1999-12-20 | 2001-06-29 | Murata Mach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175091A (ja) * | 1999-12-20 | 2001-06-29 | Murata Mach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169339A (ja) * | 2000-12-05 | 2002-06-14 |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 静電荷像の現像方法 |
JP2002182447A (ja) * | 2000-12-14 | 2002-06-26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186281A (ja) * | 2001-12-14 | 2003-07-03 |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 電子写真装置 |
JP2004029056A (ja) * | 2002-06-21 | 2004-01-29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464092B2 (ja) * | 2002-09-30 | 2010-05-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205944A (ja) * | 2002-12-26 | 2004-07-22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205943A (ja) * | 2002-12-26 | 2004-07-22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04
- 2004-09-20 US US10/944,011 patent/US727490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4-19 JP JP2005121437A patent/JP2006085138A/ja active Pending
- 2005-06-03 CN CNA2005100748920A patent/CN1752857A/zh active Pending
-
2007
- 2007-08-20 US US11/892,060 patent/US746385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93430B (zh) * | 2007-04-24 | 2011-04-27 | 蒂雅克股份有限公司 | 印刷装置及油墨片材 |
CN101673071B (zh) * | 2008-09-11 | 2012-04-25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1995789A (zh) * | 2009-08-19 | 2011-03-30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CN101995789B (zh) * | 2009-08-19 | 2013-11-06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CN113102259A (zh) * | 2021-04-12 | 2021-07-13 | 深圳市爱租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智能扫描的分流系统 |
CN113102259B (zh) * | 2021-04-12 | 2022-02-25 | 深圳市爱租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智能扫描的分流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6085138A (ja) | 2006-03-30 |
US20060062608A1 (en) | 2006-03-23 |
US7274900B2 (en) | 2007-09-25 |
US7463855B2 (en) | 2008-12-09 |
US20070286650A1 (en) | 2007-1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52857A (zh) |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92808C (zh) | 彩色成象装置 | |
US7444107B2 (en) |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having a unit for conveying toner and carrier particles from a cleaning unit to a developing unit | |
CN100337167C (zh) | 成像设备及其更换部件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程序 | |
CN175286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 |
US9857734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713083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06201743A (ja)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 |
CN1673877A (zh) | 调色剂、使用其的显影设备和显影方法 | |
CN1573620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 |
US20200117119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3156351A (ja)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
JP646811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 |
US20100232850A1 (en) | Image form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7369147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CN101458481B (zh) | 显影单元、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
CN1455303A (zh) | 成像装置 | |
CN1782915A (zh) | 显影盒和具有该显影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 |
CN1728008A (zh) | 充电装置及配备有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 |
CN1791842A (zh) | 色剂、色剂制造方法和图像形成方法 | |
JP201208836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0023843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0714002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飛散トナー回収方法 | |
KR100782861B1 (ko) |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 |
JP2005274819A (ja) | トナー及びそのトナー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