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3071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3071B
CN101673071B CN2009101743585A CN200910174358A CN101673071B CN 101673071 B CN101673071 B CN 101673071B CN 2009101743585 A CN2009101743585 A CN 2009101743585A CN 200910174358 A CN200910174358 A CN 200910174358A CN 101673071 B CN101673071 B CN 101673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transfer printing
recording medium
mentioned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43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3071A (zh
Inventor
须藤和久
高桥充
久间数修
加藤勉
深尾刚
川原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73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3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3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30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设有由多个辊部件架设的转印运送带(8),载置运送记录介质,使其通过直接转印位置及二次转印位置,从第一像载置体通过中间转印带(6)将图像二次转印在记录介质上,沿着记录介质运送方向,第二像载置体设在二次转印位置的上游侧或下游侧,从所述第二像载置体将图像直接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光传感器检测从第一像载置体及第二像载置体最终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或转印运送带(8)的图像,设有控制手段,根据光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图像形成条件。提供能实现省资源化及降低成本、且能抑制转印在记录介质上的各图像间的位置偏移的图像形成装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复印机,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多个图像形成部,分别与包含黑色的多色对应,形成与自身具有的像载置体上对应的色的图像,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为人们所公知(专利文献1等)。
[专利文献1]特开2006-201743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直接转印位置以及二次转印位置,所述直接转印位置是将在黑色的图像形成部形成的黑色图像直接转印在记录介质上,所述二次转印位置是将从剩余的其他色的图像形成部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其他色图像,从中间转印带上二次转印在记录介质上。沿着记录介质运送方向,该二次转印位置位于所述直接转印位置的上游侧。中间转印带由多个辊部件可回转地架设着,通过所述多个辊部件之一的驱动辊使得中间转印带回转。又,设有由多个辊部件架设的可回转的转印运送带,载置记录介质运送,使其通过所述直接转印位置及二次转印位置。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转印运送带使得记录介质通过所述直接转印位置及二次转印位置,在记录介质上使得在所述二次转印位置转印在记录介质上的其他色图像和在所述直接转印位置转印在记录介质上的黑色图像叠合,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形成彩色图像。
看一下图像形成装置的运行状况,黑白图像所占比例为70~80%左右,若考虑形成彩色图像时,也消耗黑色色调剂,从省资源化或成本角度等考虑,希望形成图像时能抑制黑色色调剂的消耗量。
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那样,通过将在黑色的图像形成部形成在像载置体上的黑色图像直接转印在记录介质上,与如其他色的图像形成部那样,从像载置体通过中间转印带将黑色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场合相比,转印效率高。因此,从像载置体直接将黑色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与从像载置体通过中间转印带将黑色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相比,能抑制在黑色图像形成部将黑色图像形成在像载置体上时的黑色色调剂的消耗量。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转印运送带载置运送记录介质,在记录介质上在直接转印位置及二次转印位置转印各图像,因此,各图像的转印位置不同,存在转印在记录介质上的各图像之间易发生位置偏移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二次转印位置与所述直接转印位置相比,位于沿记录介质运送方向的上游侧,但是,即使所述二次转印位置与所述直接转印位置相比,位于沿记录介质运送方向的下游侧,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实现省资源化及降低成本、且能抑制转印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位置偏移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中间转印带,可回转地架设在多个辊部件上;
第一像载置体,与该中间转印带的表面对向配置;
第一图像形成手段,在该第一像载置体上形成图像;
一次转印手段,将形成在所述第一像载置体上的图像一次转印在所述中间转印带上;
二次转印手段,将转印在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图像二次转印在记录介质上;
第二像载置体,沿着记录介质运送方向,设在二次转印位置的上游侧或下游侧,所述二次转印位置系从所述中间转印带向记录介质二次转印图像的位置;
第二图像形成手段,在所述第二像载置体上形成图像;
直接转印手段,将形成在所述第二像载置体上的图像直接转印在记录介质上;
记录介质运送带,载置运送记录介质,使得记录介质通过从所述第二像载置体直接将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的直接转印位置及所述二次转印位置,该记录介质运送带由多个辊部件可回转地架设着;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特征在于:
与所述中间转印带或记录介质运送带对向,设置图像检测手段,用于检测各图像间的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
在上述第一像载置体及第二像载置体上分别形成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将所述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转印在所述中间转印带或记录介质运送带上,使其到达与所述中间转印带对向的所述图像检测手段的位置或与所述记录介质运送带对向的所述图像检测手段的位置,通过该图像检测手段检测所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设有控制手段,其根据所述图像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控制图像形成条件,以便抑制各图像间的位置偏移。
(2)在上述(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直接转印位置或上述二次转印位置之中,将记录介质运送方向下游侧的转印位置设为转印结束位置;
将用于除去所述记录介质运送带上附着物的记录介质运送带清洁手段设置在沿着记录介质运送带回转方向、上述转印结束位置的下游侧;
沿着记录介质运送带回转方向,在上述转印结束位置的下游侧,在从载置在所述记录介质运送带的所述记录介质与该记录介质运送带分离的分离位置到所述记录介质运送带清洁手段的配设位置之间的所述记录介质运送带的表面对向的位置,设置所述图像检测手段。
(3)在上述(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包含上述第一像载置体的多个像载置体配设为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对向;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中间转印带清洁手段,除去中间转印带上的附着物;
接离手段,使得所述中间转印带和记录介质运送带接离;
第二图像检测手段,用于检测从上述多个像载置体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设置在与从上述二次转印位置到中间转印带清洁手段配设位置之间的中间转印带的表面对向的位置;
具有单色模式,仅仅将上述第二像载置体上形成的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在该记录介质上形成单色图像;
在所述单色模式时,通过所述接离手段,使得中间转印带和记录介质运送带分离;
在上述多个像载置体上形成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用于调整使得各图像位置在中间转印带上在所定范围内一致,将所述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上,用所述第二图像检测手段检测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位置,所述控制手段根据该检测结果,控制向所述多个像载置体的图像形成条件。
(4)在上述(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单色模式结束后,使用上述第二像载置体以及上述多个像载置体开始形成图像前,在上述多个像载置体之一的像载置体以及上述第二像载置体上形成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最终转印在记录介质运送带上,通过所述图像检测手段检测记录介质运送带上的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位置,所述控制手段根据该检测结果,控制向各像载置体的图像形成条件。
(5)在上述(3)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单色模式中,转印在中间转印带上的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落在上述二次转印位置期间,通过偏压施加手段对所述二次转印手段施加偏压,通过静电力产生将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吸向中间转印带侧那样的电场。
(6)在上述(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直接转印位置或上述二次转印位置之中,将记录介质运送方向下游侧的转印位置设为转印结束位置;
将分别形成在上述第一像载置体及第二像载置体的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最终转印在记录介质运送带上;
沿着记录介质运送带回转方向,分离位置位于上述转印结束位置的下游侧,载置在记录介质运送带的记录介质与记录介质运送带分离,在与从上述转印结束位置到上述分离位置之间的记录介质运送带的表面对向的位置,设置上述图像检测手段。
(7)在上述(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通过图像检测手段检测记录介质通过该图像检测手段的对向位置,当在所定时间没有检测到记录介质通过时,实行纸堵塞显示。
(8)在上述(6)或(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第一图像形成手段及第二图像形成手段在上述第一像载置体及第二像载置体形成的图像是色调剂像;
通过上述图像检测手段检测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量,当该检测到的色调剂量没有处于所定范围内时,实行调整向上述第一像载置体或第二像载置体的图像形成条件,或调整一次转印手段或二次转印手段,实行其中至少一方。
(9)在上述(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直接转印位置或上述二次转印位置之中,将记录介质运送方向下游侧的转印位置设为转印结束位置;
设置用于除去中间转印带上附着物的中间转印带清洁手段;
将分别形成在上述第一像载置体及第二像载置体的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最终转印在中间转印带上;
在与从上述转印结束位置到中间转印带清洁手段的配设位置之间的中间转印带的表面对向的位置,设置图像检测手段。
(10)在上述(2)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转印带为弹性带。
在本发明中,通过图像检测手段检测转印在中间转印带或记录介质运送带的所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并且,通过控制手段,根据图像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控制图像形成条件,以便抑制各图像间的位置偏移。由此,能抑制发生转印在记录介质上的各图像间的位置偏移。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能实现省资源化及降低成本,且能抑制转印在记录介质上的各图像间的位置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表示形成在转印运送带上的图案图像的立体图。
图3是构成例1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4是构成例2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5是表示接离装置一例的模式图。
图6是表示中间转印带和转印运送带分离状态的模式图。
图7是表示在构成例2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控制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构成例3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9是构成例4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10表示色调剂形状,其中,(a)用于说明形状系数SF-1,(b)用于说明形状系数SF-2。
图1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色调剂的外形形状的概略图,其中,(a)是色调剂外观,(b)是色调剂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的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的实施形态。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概略构成图。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彩色数字复合机),配置为串列方式,沿着中间转印带6串列配置黄色图像形成单元(以下简记为“Y”)30Y,青色图像形成单元(以下简记为“C”)30C,品红色图像形成单元(以下简记为“M”)30M。黑色图像形成单元(以下简记为“B”)30B独立设置在沿着记录纸移动方向的所述串列配列的上游位置。在本实施形态中,配置为在图像形成单元30B中形成的黑色图像直接转印在记录纸上。
在图2所示的作为各色潜像载置体的各感光体1Y、1C、1M、1B周围,设有使得感光体1Y、1C、1M、1B表面带电的充电装置2Y、2C、2M、2B,通过激光在带电的感光体1Y、1C、1M、1B表面形成潜像的曝光装置5,向感光体1Y、1C、1M、1B上的潜像供给色调剂形成色调剂像的显影装置3Y、3C、3M、3B,除去附着在感光体1Y、1C、1M、1B表面的色调剂等附着物的清洁装置4Y、4C、4M、4B。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的清洁装置4Y、4C、4M、4B系刮板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毛刷辊,磁刷清洁方式。另外,曝光装置5并不局限于激光方式,也可以是LED方式等。又,感光体1Y、1C、1M、1B,充电装置2Y、2C、2M、2B,显影装置3Y、3C、3M、3B,以及清洁装置4Y、4C、4M、4B构成为一体,作为图像形成单元30Y、30C、30M、30B。
由扫描器读取的原稿,或传真等的接收数据,或从计算机发送的彩色图像信息被色分解为各色,形成各色版数据,送向曝光装置5。通过曝光装置5使得均一带电的感光体1Y、1C、1M、1B的图像部曝光,通过显影装置3Y、3C、3M、3B形成色调剂像。
形成在感光体1Y、1C、1M上的彩色色调剂像同步一致地转印在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6上,形成色叠合的色调剂像。
形成在感光体1B上的黑色色调剂像直接转印在由转印运送带8运送来的记录纸上,此后,色叠合在中间转印带6上的YCM色调剂像转印在记录纸上。
又,在供纸盘40载置用于形成输出图像的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记录纸从供纸盘40通过供纸辊等(没有图示)朝着转印运送带8运送,载置在转印运送带8的作为环外侧面的表面上。
在通过转印运送带8与感光体1B对向的位置,设有直接转印辊15,通过转印运送带8,感光体1B和直接转印辊15形成直接转印夹持部。
对直接转印辊15施加与色调剂逆极性的电压,通过该电压,在直接转印夹持部,向夹于感光体1B和转印运送带8的记录纸,转印形成在感光体1B上的黑色色调剂像。
在图1中,三个图像形成单元30Y、30C、30M沿着中间转印带6串列配置。沿着中间转印带回转方向,在若干下游侧,设有一次转印辊14Y、14C、14M,设在图像形成单元30Y、30C、30M的感光体1Y、1C、1M通过中间转印带6与所述一次转印辊14Y、14C、14M对向,所述一次转印辊14Y、14C、14M与各感光体1Y、1C、1M对应设置。
一次转印辊14Y、14C、14M也被施加与色调剂逆极性的高电压,在由该电压形成的电场中,感光体1Y、1C、1M上的各色色调剂像顺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上,以叠合各色色调剂像,在中间转印带6上形成由Y、C、M三色构成的彩色图像。
通过中间转印带6,二次转印辊16和对向辊17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中间转印带6上的彩色图像在二次转印夹持部,通过施加在二次转印辊16和对向辊17之间的电压,转印在由转印运送带8运送到二次转印夹持部的记录纸上。这时,可以对二次转印辊16施加与色调剂带电极性逆极性的高电压,也可以对所述对向辊17施加与色调剂带电极性相同极性的电压。
对二次转印辊16施加与色调剂带电极性逆极性的高电压场合,能利用用于向直接转印辊15施加电压的高压电源,没有必要设置用于对二次转印辊16施加电压的专用电源,能降低成本,实现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另一方面,对所述对向辊17施加与色调剂带电极性相同极性的电压场合,通过中间转印带6向色调剂施加电压,因此,即使记录纸吸湿导致电阻低下,也能实现良好转印。又,二次转印辊16,对向辊17,以及向二次转印辊16和对向辊17施加高电压的电源(没有图示)构成二次转印装置25。
这样,转印有Y、C、M、B色调剂像的记录纸,沿着转印运送带回转方向,在二次转印夹持部的下游侧,在因架设转印运送带8的辊部件的曲率引起转印运送带8回转方向急剧变化的弯曲部,因记录纸的刚度,记录纸从转印运送带8曲率分离到达定影装置10,通过定影装置10最后对记录纸上的Y、C、M、B的色调剂像进行定影,在记录纸上形成彩色图像。
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的黑色色调剂像的转印是直接向记录纸转印,该直接转印具有以下优点:构成部件少,从曝光装置5曝光的黑色图像的激光写入像能与Y、C、M图像的激光写入像以相同方向写入。再有,通过在黑色图像形成部,将形成在感光体1B上的黑色图像直接转印在记录纸上,与如Y、C、M图像那样通过中间转印带从感光体1B上将黑色图像转印到记录纸上场合相比,转印效率高。因此,从感光体1B将黑色图像直接转印在记录纸上,与通过中间转印带从感光体1B将黑色图像转印到记录纸上相比,能抑制在黑色图像形成部,将黑色图像形成在感光体1B上时的黑色色调剂的消耗量。即使如此,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从感光体1B将黑色图像直接转印在记录纸上的构成,也可以构成为从感光体1B通过与中间转印带6不同的中间转印带或中间转印筒等中间转印体向记录纸转印黑色图像。但是,这种场合,从曝光装置5曝光的黑色图像的激光写入像成为Y、C、M图像的激光写入像的镜像,写入控制复杂。
上面说明了彩色模式,在记录纸上作成由Y、C、M、B的色调剂像构成的彩色图像,但是,在本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包括黑白模式或单色模式(monochrome mode),在记录纸上作成仅由B的色调剂像构成的黑白图像。在黑白模式作成黑白图像时,根据由扫描器读取的原稿,或传真等的接收数据,或从计算机发送的图像信息等形成黑色图像数据,根据该黑色图像数据,从曝光装置5对感光体1B上的图像部曝光,通过显影装置3B形成黑色色调剂像,从感光体1B将黑色色调剂像直接转印在由转印运送带8运送来的记录纸上,通过定影装置10对记录纸上的黑色色调剂像进行定影,形成黑色图像。
又,在黑白模式中,通过没有图示的机构解除中间转印带6和转印运送带8的接触部(二次转印夹持部),使其离开。由此,即使不使得图像形成单元30Y、30C、30M以及中间转印带6动作,也不会影响黑色图像的成像。因此,若黑白模式时,不使得图像形成单元30Y、30C、30M以及中间转印带6动作,则能抑制图像形成单元30Y、30C、30M以及中间转印带6等的劣化,能得到实现图像形成单元30Y、30C、30M以及中间转印带6长寿命化的优点。
在本实施形态中,沿着转印运送带回转方向,在四色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纸上结束位置的下游侧,或中间转印带6回转方向下游侧,配置后述的光传感器,其与转印运送带8的作为环外侧面的表面或中间转印带6的作为环外侧面的表面对向。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设有由CPU或存储器等构成的控制部50,在装置内进行各种控制,通过上述控制部50,在纸间等进行处理控制,将形成在感光体1Y、1C、1M、1B上的图像浓度测定用的图案图像(patternimages)最终转印在转印运送带8上或中间转印带6上,在光传感器反射,进行图像浓度检测。并且,根据该检测结果,通过上述控制部实行调整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能使得记录纸上形成的图像浓度维持在合适的浓度。
又,在转印运送带8上或中间转印带6上作成色一致(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案图像,由光传感器检测该图案图像。由此,能检测到Y、C、M、B的各图像间的位置偏移量。因此,根据光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通过上述控制部进行各色作像位置调整及图像形成条件的调整,能进行Y、C、M、B图像位置对位。
例如,在转印运送带8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附近及中央附近,形成如图2所示那样的定位歪斜检测用的图案图像。在两端附近及中央附近,分别形成三组图像,分别沿着副扫描方向,以所定间隔排列,由四个Y、C、M、B基准色调剂像SY、SC、SM、SB构成,相同色的基准色调剂像分别沿着主扫描方向排列形成。
在图2中,带宽度方向的前侧端部附近形成的图案图像内的各基准色调剂像由第一端部光传感器111检测。带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形成的图案图像内的各基准色调剂像由中央光传感器112检测。带宽度方向的里侧端部附近形成的图案图像内的各基准色调剂像由第二端部光传感器113检测。
若各色基准色调剂像的形成时间互相合适,则各基准色调剂像的检测间隔分别相等,但如果不合适,则各色基准色调剂像的形成间隔不相等。并且,检测间隔也不相等。又,在光学系统中若没有发生光写入歪斜,则在三组图案图像之间,在相同时间检测到分别同色的基准色调剂像,但是,若发生歪斜,则检测到的时间不同。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设有没有图示的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的各色色调剂像的检测到的间隔及检测到的时间的偏移,调整光写入装置向感光体的光写入开始时间,或调整光学反射镜的倾斜,抑制各色叠合偏移及图像歪斜。
在此,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与黑白图像形成装置相比,使用色调剂的色数多,而且,大多如照相原稿那样,输出图像面积率大的原稿,因此,从省资源,省空间以及降低运行成本等角度看,色调剂再利用成为重要课题。
关于色调剂再利用,在上述那样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与各色对应的像载置体上的色调剂像直接或间接地重复转印在转印材上,形成彩色图像,不能避免在各像载置体上所载置的色调剂(色调剂像)的一部分没有转印在转印材上,而残留在像载置体上。该残留的色调剂由各像载置体设有的清洁手段除去/回收。
但是,实际上,关于残留色调剂的再利用存在若干问题。其中之一是上游侧的色混入下游侧的色的处理,产生混色问题。按色调剂的色的数设置像载置体的串列方式场合,用各清洁手段除去与像载置体对应的色的色调剂,因此,很容易将回收的色调剂在该色的显影装置再利用,在形成图像中再使用。又,各色图像形成系统互相独立,因此,在串列方式中理论上不应该发生混色,但实际上成为不能避免上述混色的状况。该混色在从像载置体向转印材转印各色色调剂像的转印工序中产生。
下面说明上述混色产生过程。在串列方式中,在转印带运送的转印材上,从各色像载置体重复转印色调剂像,在转印材上形成彩色图像,以该场合为例,将第二色以及以后的像载置体上的色调剂(色调剂像)向转印材转印时,成为在转印材移动方向上游侧转印的色的色调剂载置在转印材上的状态。该转印材上的上游色色调剂,在下游色转印时,从转印材逆转印在像载置体上,该逆转印的色调剂在下游色清洁时被回收,在下游色清洁手段回收的色调剂中混入上游色(例如,第一色的色调剂逆转印在第二色的像载置体上,第一色的色调剂在第二色的清洁手段被回收),产生混色。
这样,若从各色像载置体回收色调剂,将该回收的色调剂保持原状态在与回收源的像载置体对应的显影手段中再利用,则随着成像时间流逝,存在显影手段中的色调剂的色相从不混色状态逐渐发生大的变化的问题。
作为背景技术,为了不产生混色,在串列方式的各色配置中,提出将从不混色的最上游的黑色显影装置的像载置体的回收色调剂回收到黑色显影装置再利用(特开2002-357938号公报),或混色产生的色调剂场合,将其全部混入黑色色调剂再使用(日本专利第3366969号公报),或构成为可切换,切换为适当再利用或废弃所回收的色调剂(特开2002-365995号公报),或设置混色色调剂专用的显影装置(特开2000-35703号公报,特开2006-30519号公报)。
看一下图像形成装置的运行状况,黑白图像所占比例为70~80%左右,若考虑形成彩色图像时,也消耗黑色色调剂,可知废色调剂中的黑色色调剂比率相当高。因此,如专利文献1那样,仅仅使得黑色色调剂与其他色的色调剂不混色,再利用所回收的色调剂,不废弃几乎所有的所回收的色调剂,很实用。
但是,在特开2002-357938号公报中,在串列方式的各色配置中,将黑色显影装置配置在最上游,从向记录纸的转印位置,位于最远位置,因此,在运行率最高的黑白图像形成时,存在进行黑色色调剂显像化后到转印在记录纸的时间较长的问题。因此,不仅操作者实行打印后到实际排出记录纸的等待时间长,而且,存在各成像装置的空转时间长,无用空转动作部件的磨耗速度快,部件寿命短等不良状况。
又,在日本专利第3366969号公报中,为了将混色色调剂在黑色显影装置再利用,将所回收的色调剂量限制在预先设定的混入量以下,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避免因混入混色色调剂、使得黑色色调变化等画质劣化。
在特开2002-365995号公报中,通过切换色调剂运送螺旋回转方向进行再利用或废弃所回收的色调剂,但在清洁装置4的内部积存混色色调剂,即使通过对像素计数能把握各图像使用的各色调剂使用量,实际上处理其积分值,因此,正确推断所回收色调剂中混色程度很困难。在特开2000-35703号公报,特开2006-30519号公报中,设置混色色调剂专用的显影装置、像载置体等,必须多设置比通常的图像形成单元数多的单元,因此,机械变大,同时,引起制造成本上升等不良状况。
又,在特开平10-20627号公报中,提出分别形成黑白成像处理及彩色成像处理的运送路径,仅仅供纸部及定影部共用的系统,引起装置大型化,且运送路径复杂,黑色成像处理在黑白成像及彩色成像中都需要,存在成本上升问题。
在本实施形态中,三个图像形成单元30Y、30C、30M沿着中间转印带6串列配置,在该串列方式中,采用以下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单元30B与所述串列配置相比,独立设置在沿记录纸移动方向的上游位置。
在本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形成单元30B从图像形成单元30Y、30C、30M独立配置,因此,在黑色成像工序中,Y、C、M的逆转印色调剂不会混入。因此,从感光体1B所回收的色调剂经没有图示的黑色色调剂回收路径运向显影装置3B,进行再利用。在上述黑色色调剂回收路径中途,可以设置实行除去纸粉的装置,或可切换为废弃色调剂的路径的装置。
在图1中,符号7表示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用于除去附着在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的色调剂等附着物,符号9表示转印运送带清洁装置,用于除去附着在转印运送带8的表面的色调剂等附着物,符号12表示色调剂收纳容器。
在本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二次转印夹持部与上述直接转印夹持部相比,位于记录纸运送方向下游侧,但是,尽管担心上述那样的黑色色调剂中混入其他色的色调剂,也可以构成为位于记录纸运送方向上游侧。
[构成例1]
在本构成例中,如图3所示,沿着转印运送带回转方向,从记录纸与转印运送带8分离位置,到转印运送带清洁装置9的设置位置之间,与转印运送带8表面对向,配置光传感器11。并且,在感光体1Y、1C、1M、1B上作成上述那样的图案图像,将各色图案图像最终转印在转印运送带8上,通过光传感器11检测转印运送带8上的图案图像。
沿着转印运送带回转方向,从上述分离位置到转印运送带清洁装置9的设置位置之间的位置,存在没有图示的单元壳体,在图像形成单元30Y、30C、30M、30B或转印有色调剂像的记录纸被运送区域之间,支承转印运送带8,具有飞散色调剂难以进入、光传感器11难以污脏的优点。
又,如图3所示,将转印运送带8可回转地架设在辊上,通过将光传感器11配置在与位于上述分离位置的所述辊对向,对于光传感器11的检测结果,能抑制因转印运送带8振动引起的噪声,能得到精度更良好的检测结果。
[构成例2]
在本构成例中,如图4所示,如构成例1那样,沿着转印运送带回转方向,从记录纸与转印运送带8分离位置,到转印运送带清洁装置9的设置位置之间,与转印运送带8表面对向,配置光传感器11,同时,沿着中间转印带回转方向,从二次转印夹持部到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7的设置位置之间,与中间转印带6表面对向,配置光传感器18。
在本构成例中,在二次转印装置区域,设有接离装置20,进行与中间转印带6和转印运送带8接离。该接离装置20可以采用各种公知形态,例如图5所示,将二次转印辊16的轴19插入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的壁部的槽21,用弹簧21推压,使得轴19与凸轮23压接,通过没有图示的脉冲电机使得该凸轮23回转,使得中间转印带6和转印运送带8接离。
使得在二次转印装置区域相接的中间转印带6和转印运送带8分离场合,使得凸轮23按图5中顺时钟方向回转,使得轴19反抗来自弹簧22的赋能力,在槽21内移动,通过使得二次转印辊16朝离开对向辊17远的方向位移,使得通过中间转印带6和转印运送带8相接的二次转印辊16与对向辊17分离。这样,通过使得二次转印辊16与对向辊17分离,转印运送带8因自身的张力与对向辊17位移连动,朝离中间转印带6远的方向位移,如图6所示,中间转印带6与转印运送带8分离。
又,使得在二次转印装置区域分离的中间转印带6和转印运送带8接触场合,使得凸轮23按图5中逆时钟方向回转,使得轴19朝来自弹簧22的赋能方向,在槽21内移动,通过使得二次转印辊16朝接近对向辊17方向位移。这样,通过使得二次转印辊16朝着接近对向辊17方向位移,与二次转印辊16位移连动,转印运送带8也朝接近中间转印带6的方向位移。因此,通过中间转印带6和转印运送带8使得二次转印辊16和对向辊17接触,中间转印带6和转印运送带8接触。
在本构成例中,如图7流程图所示那样,当实行黑白模式时(步骤S1的“是”),通过分离装置使得中间转印带6与转印运送带8分离(步骤S2),此后,开始黑白图像成像(步骤S3)。在此,在本构成例中,在黑白图像成像中,在中间转印带6上作成Y、C、M的补正图案图像,进行彩色图像(Y、C、M的各图像)间的位置偏移调整及浓度调整的控制。这种彩色图像调整控制每当实行黑白模式时没有必要实行,可以由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的没有图示的控制部等判断从上次的彩色图像调整控制以来是否印刷所定张数,当从上次的彩色图像调整控制以来已印刷所定张数或所定张数以上场合,进行彩色图像调整控制。
又,较好的是,通过分离装置使得中间转印带6和转印运送带8的分离距离小,由转印运送带8运送的记录纸的运送路径变化小。但是,若中间转印带6和转印运送带8的分离距离小,则由于在中间转印带6上存在为了上述那样的彩色图像调整控制而作成的彩色图像(Y、C、M的图案图像),在转印运送带8上存在转印到记录纸上的黑白图像(黑色色调剂像),因此,担心在二次转印装置的区域,中间转印带6上的彩色图像移到载有黑白图像的记录纸上或转印运送带8上。因此,较好的是,对二次转印装置施加偏压,形成电场,通过静电力使得在中间转印带6上作成的彩色图像(Y、C、M的图案图像)被吸向中间转印带侧。例如,可以对二次转印装置的对向辊17施加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逆极性的高电压。由此,能抑制在二次转印装置的区域,中间转印带6上的彩色图像(Y、C、M的图案图像)移到载有黑白图像的记录纸上或转印运送带8上。
因此,若从上次的彩色图像调整控制以来已印刷所定张数或所定张数以上(步骤S4的“是”),则对所述对向辊17施加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逆极性的电压(步骤S5)。在本构成例中,色调剂带电极性为负极性,对所述对向辊17施加500V-2000V的电压。此后,实行上述那样的彩色图像调整控制(步骤S6)。又,若从上次的彩色图像调整控制以来没有印刷所定张数或所定张数以上(步骤S4的“否”),则不对所述对向辊17施加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逆极性的电压,或不实行彩色图像调整控制。
在步骤S1的判断中,若判断从黑白模式移到彩色模式(full-color mode)(步骤S1的“否”),在实行彩色模式时(步骤S7),实行在黑白模式下上述那样的彩色图像调整控制场合,在彩色图像(Y、C、M、B四色叠合图像)作像开始前实行黑色图像和彩色图像(Y、C、M各图像)的位置对位。此时,没有必要如通常实行的黑色图像和彩色图像(Y、C、M各图像)的位置对位那样,对于全部色作成Y、C、M的图案图像。Y、C、M三色间的位置偏移调整等,在黑白模式时已调整完,因此,可以调查Y、C、M三色之中某一色的图像例如M图像和黑色图像的位置偏移量,将以黑色图像为基准的M图像的位置偏移量调整为Y、C、M三色的图像形成条件。这样,与通常作成四色图案图像、实行四色图像位置对位相比,能以短时间、且少的色调剂量实行四色图像位置对位
因此,上次作像时实行彩色图像调整控制场合(步骤S8的“是”),在转印运送带8上作成品红色(M)及黑色(B)的图案图像(步骤S9),使用光传感器11检测品红色(M)的图案图像相对黑色(B)的图案图像的位置偏移量,根据该检测结果,变更品红色(M)、青色(C)、黄色(Y)的图像形成条件(向各感光体1的潜像写入时间等)(步骤S10)。这样,实行Y、C、M、B四色图像位置对位后,开始彩色图像作像(步骤S11)。又,上次作像时没有实行彩色图像调整控制场合(步骤S8的“否”),不经过步骤S9及S10,不实行Y、C、M、B四色图像位置对位,开始彩色图像作像(步骤S11)。
[构成例3]
在本构成例中,如图8所示,不与转印运送带的表面对向配置光传感器,沿着中间转印带回转方向,仅仅从二次转印夹持部到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7的设置位置之间,与中间转印带6表面对向,配置光传感器18。
在本构成例中,将在转印运送带8上作成的黑色的补正用图案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装置从转印运送带8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上。此时,对二次转印装置施加与通常转印(从中间转印带6向记录纸或转印运送带转印彩色图像)时施加的电压极性逆极性的电压。
沿着中间转印带回转方向,从二次转印夹持部到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7的设置位置之间,与中间转印带6表面对向,配置光传感器18,从图8可知,能使得光传感器18离开高温的定影装置10远,能降低光传感器18的热负荷。又,从中间转印带将彩色图像二次转印在记录纸上时,或运送载有图像的记录纸时,会发生色调剂飞溅,能将光传感器18配置在离上述发生色调剂飞溅等场所远的地方,因此,能减少色调剂引起的对光传感器的污染。
又,沿着记录纸运送方向,当所述二次转印夹持部位于上述直接转印夹持部的下游侧场合,也可以例如在转印运送带8上暂时转印Y、C、M、B的图案图像,将所述图案图像从转印运送带8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上,通过与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对向配置的光传感器18,检测Y、C、M、B的图案图像。这种场合,构成为使得转印运送带清洁装置9能相对转印运送带8接离,至少图案图像通过转印运送带清洁装置9的对向位置时,使得转印运送带清洁装置9离开转印运送带8。
作为另一例,也可以在中间转印带6上形成Y、C、M的图案图像,将B的图案图像形成在转印运送带8上,从转印运送带8将B的图案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上,在中间转印带6上转印Y、C、M、B图案图像,通过光传感器18,检测中间转印带6上的Y、C、M、B的图案图像。这时,中间转印带6上的Y、C、M的图案图像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通过接离手段使得中间转印带6和转印运送带8分离,使得中间转印带6上的Y、C、M的图案图像不转印到转印运送带8上,使得中间转印带6回转。若中间转印带6上的Y、C、M的图案图像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结束,则通过接离手段使得中间转印带6和转印运送带8接触,以便能从转印运送带8向中间转印带6转印B的图案图像。又,使得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7及转印运送带清洁装置9等构成为能相对中间转印带6和转印运送带8接离,至少图案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7或转印运送带清洁装置9的对向位置时,使得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7及转印运送带清洁装置9等离开中间转印带6及转印运送带8。
[构成例4]
在本构成例中,如图9所示,沿着转印运送带回转方向,四色色调剂像向记录纸转印结束的转印结束位置,即,沿着记录纸运送方向,从位于直接转印夹持部下游侧的二次转印夹持部,到记录纸离开转印运送带8的分离位置之间,与转印运送带8的表面对向,配置光传感器11。若在该位置配置光传感器11,则可以实行与上述那样的补正图案图像检测不同的、检测记录纸上的色调剂附着量或记录纸的通过。
例如,除了通过光传感器11检测最终转印在转印运送带8上的各色图案图像以外,通纸时使得光传感器11接通,伴随记录纸通过光传感器11的对向位置,从光传感器11输出的输出值变化。当记录纸正常运送场合,该输出值变化反复一定的变化。因此,若光传感器11的输出值的变化时间超出预先设定的范围,始终不发生记录纸通过引起的光传感器11的输出值变化,则理应来到光传感器11的对向位置的记录纸没有来到光传感器11的对向位置。根据上述情况,可以检测沿着转印运送带移动方向位于光传感器11的设置位置上游侧发生的纸堵塞。又,当检测到纸堵塞时,通过设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没有图示的操作面板表示发生纸堵塞的信息,通知用户纸堵塞,同时,停止图像形成动作。
又,在记录纸上有光传感器11可检测的一定电平以上大小的图像场合,可通过光传感器11检测记录纸上色调剂附着量本身。这意味着能检测控制记录纸上图像浓度本身。在本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那样的数字式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图像写入感光体1上前,多大的、什么颜色、什么程度浓度的图像通过光传感器11的对向位置理应知道。例如,根据图像数据可知,黑色实心图像通过光传感器11的对向位置。因此,使得光传感器11接通,检测记录纸上的黑色图像的浓度,能确认是否一定浓度以上。检测到的记录纸上的黑色实心图像的图像浓度为一定浓度以下场合,补正图像形成单元30B的显影偏压或曝光装置5的写入光量等,使其达到一定的浓度电平。或补正施加到直接转印辊15的偏压,增减转印电流,调整从感光体1B向记录纸的黑色图像的转印率,以便达到一定的浓度电平。又,同样通过光传感器11检测记录纸上的彩色图像(Y、C、M各图像)的色调剂附着量,补正图像形成单元30Y、30C、30M的显影偏压或曝光装置5的写入光量等。或补正施加在一次转印辊14或二次转印装置的偏压,增减转印电流,调整向记录纸的彩色图像(Y、C、M各图像)的转印率,以便达到一定的浓度电平。
作为本实施形态中使用的中间转印带6,较好的是,用弹性体形成的弹性带,以便与各种记录纸对应,换句话说,追随记录纸表面凹凸,中间转印带6表面弹性变形,能抑制从中间转印带6向记录纸转印彩色图像时发生转印不良。作为弹性体,可以使用聚氨酯橡胶,硅酮橡胶,腈基丁二烯橡胶(NBR),乙烯·丙烯橡胶(EPM,EPDM)等。
色调剂至少由粘结树脂、着色剂构成,在色调剂表面外添加降低摩擦的润滑剂,此外,含有用于控制色调剂的带电性的电荷控制剂,使得相对定影装置的脱模性提高的脱模剂等,也可以包括赋与流动性的外添加剂。
作为粘结树脂,可以使用由酯树脂、乙烯类树脂、氨树脂、环氧树脂、硅酮树脂等构成,乙烯类树脂尤其好,具体地说,可以列举聚苯乙烯、聚P-氯苯乙烯、聚乙烯甲苯等的苯乙烯及其置换体的单体聚合物,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二甲醚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等。
作为着色剂,可以使用所有染料及颜料。例如,可以使用碳黑、尼格洛辛系染料、铁黑、纳夫妥黄S、汉撒黄(10G,5G,G)、镉黄、黄色氧化铁、黄土、黄铅、钛黄、聚偶氮黄、油黄、汉撒黄(GR,A,RN,R)、油漆黄L、联苯氨黄(G,GR)、永久黄(NCG)、乌尔康坚牢黄(5G,R)、塔特拉津黄色淀、喹啉黄色淀、蒽烯黄BGL、异吲哚满-1-酮黄、氧化铁红、铅丹、铅朱、镉红、镉汞红、锑朱、永久红4R、帕拉红、火红(fire red)、对氯邻硝基苯胺红、立索尔坚牢猩红G、艳坚牢猩红、艳胭脂红BS、永久红(F2R、F4R、FRL、FRLL、F4RH)、坚牢猩红VD、乌尔康坚牢玉红、艳猩红G,立索尔玉红GX、永久红F5R、艳胭脂红6B、颜料猩红3B、硫靛红B、硫靛褐红、油红、喹吖酮红、吡唑啉酮红、偶氮红、铬朱砂、联苯氨橙、帕丽诺(perynone)橙、油橙、钴蓝、天蓝蓝、碱性蓝色淀、孔雀蓝色淀、维多利亚蓝色淀、无金属酞菁蓝、酞菁蓝、坚牢天蓝蓝、靛蓝、群青、绀青、蒽醌蓝、坚牢紫B、甲基紫色淀、钴紫、锰紫、二噁烷紫、蒽醌紫、铬绿、祖母绿、颜料绿B、纳夫妥绿B、纯金、氧化钛、锌白、锌钡白及其混合物。着色剂的含有量通常相对色调剂为1~15重量%,较好的是,3~10重量%。
作为电荷控制剂可以使用例如水杨酸化合物、尼格若辛系染料、季胺盐化合物、烷基吡啶化合物等。含有量通常相对色调剂为0.1~5重量%,较好的是,1~3重量%。
作为脱模剂,可以使用例如低分子量聚乙烯、低分子量聚丙烯、低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共聚物等的聚烯蜡,脂肪酸低级醇酯,脂肪酸高级醇酯,脂肪酸多价醇酯等的酯类蜡,氨类蜡等。含有量通常相对色调剂为0.5~10重量%,较好的是,1~5重量%。
再有,也可以在色调剂中添加流动性赋与剂。作为流动性赋与剂可以列举如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锆、铁氧体、四氧化三铁等金属氧化物微粒,以及用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锆铝酸盐处理的上述微粒的金属氧化物微粒。用偶联剂进行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二氧化钛较好。二氧化硅的一次粒径小,赋与流动性效果大。又,二氧化钛能控制色调剂带电量。组合上述物质添加更好。
又,外添加在色调剂上的润滑剂的添加量优选0.1~2.0%范围。若润滑剂的添加量不足0.1%,供给感光体1的量少,难以使得感光体1的摩擦系数降低,若润滑剂的添加量超过2.0%,则有时色调剂从感光体1附着到充电装置使用的辊等上,成为异常图像的原因。
在本发明中,关于色调剂的形状,较好的是,球形度0.92以上。球形度SR用下式定义:SR=(与粒子投影面积相同面积的圆的周长/粒子投影像的周长)×100%。色调剂越接近球形,该值越接近100%。在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若使用这种色调剂,会发生清洁刮板等刮板部件相接不能充分刮取场合。其起因于色调剂易在感光体上滚动。这种场合,作为对策可以考虑使得清洁刮板以更强力与感光体相接,但对感光体回转或移动精度带来影响,成为带状浓度不匀的原因。
对此,从润滑剂涂布手段和色调剂双方对感光体表面涂布润滑剂,降低感光体表面的摩擦系数,提高转印时的转印率,减少残留色调剂,减少清洁刮板的清洁负担,并且,即使以强力使得清洁刮板相接,也不会引起带状浓度不匀,进行清洁。
在干式粉碎法制造的色调剂中,该球形度是通过热或机械方式进行球形化处理。热方式可以例如用喷雾器等喷雾热气流及色调剂母体粒子,进行球形化处理。又,在机械方式中,可以向球磨机等混合机与比重轻的玻璃等混合介质一起投入进行搅拌,进行球形化处理。但是,在热方式的球形化处理中,产生凝集粒径大的色调剂母体粒子,或在机械方式的球形化处理中,产生微细粉末,需要再次的分级工序。又,在水系溶剂中制造的色调剂中,在除去溶剂的工序中,给予强搅拌,能控制形状。
又,由于色调剂的体积平均粒径小能提高细线再现性,色调剂的体积平均粒径Dv使用8μm以下的色调剂。但是,若粒径变小,显影性、清洁性低下,因此,优选3μm以上。再有,若不足3μm,载体或显影辊表面难以显影的微小粒径的色调剂变多,与其他色调剂的载体或显影辊的接触/摩擦不充分,逆带电性色调剂变多,形成背景模糊等异常图像,因此,不合适。
又,较好的是,用体积平均粒径Dv与个数平均粒径Dn之比(Dv/Dn)表示的粒径分布为1.05~1.40的范围。使得粒径分布陡,能使得色调剂带电量分布均一。若Dv/Dn超过1.40,则色调剂带电量分布宽,逆带电色调剂T1多,因此,难以得到高质量的图像。若Dv/Dn不足1.05,制造困难,不实用。色调剂粒径可以使用库尔特多尺寸计数器(库尔特公司制),与测定的色调剂粒径对应,测定用孔大小选择使用50μm的孔径,测定50,000个粒子粒径得到。
对于球形度,用形状系数SF-1,SF-2值规定,较好的是,色调剂的形状系数SF-1处于100-180范围,形状系数SF-2处于100-180范围。
图i0A及图10B系示意地表示色调剂的形状的图,其中,图10A用于说明形状系数SF-1,图10B用于说明形状系数SF-2。
形状系数SF-1表示色调剂形状的圆度的比例,用下式(1)表示:
SF-1={(MXLNG)2/AREA}×(100π/4)            (1)
式中,“MXLNG”表示将色调剂投影在二维平面上所得形状的最大长度,“AREA”表示上述投影所得形状图形的面积。
当“SF-1”值为100场合,色调剂形状成为球形,“SF-1”值越大,离球形越远。
形状系数SF-2表示色调剂形状的凹凸的比例,用下式(2)表示:
SF-2={(PERI)2/AREA}×(100/4π)              (2)
式中,“PERI”表示将色调剂投影在二维平面上所得形状的周边长度,“AREA”表示上述投影所得形状图形的面积。
当“SF-2”值为100场合,色调剂表面不存在凹凸,“SF-1”值越大,色调剂表面凹凸越显著。
上述形状系数的测定具体是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800,日立制作所制)拍摄色调剂照片,再将其导入图像分析装置(LUSEX3,Nireco公司制)进行分析计算得到。
若色调剂形状接近球形,色调剂与色调剂,或色调剂与感光体的接触成为点接触,色调剂之间的吸附力变弱,因此,流动性高,且由于色调剂与感光体之间吸附力变弱,转印率变高,易回收逆带电色调剂。
色调剂的形状系数SF-1和SF-2以100以上为好。但若色调剂的形状系数SF-1和SF-2变大,则逆带电色调剂T1变多,且色调剂带电量分布变宽,对回收部的负载变大。因此,SF-1和SF-2以不超过180为好。
再有,用于本图像形成装置的色调剂可以为大致球形。
图11A及11B是表示色调剂外形形状的概略图,其中,图11A表示色调剂外观,图11B是色调剂截面图。在图11A中,X轴表示色调剂最长轴的长轴r1,Y轴表示短轴r2,Z轴表示最短的厚度r3,其中,具有r1≥r2≥r3的关系。
该色调剂具有以短轴与长轴之比(r2/r1)为0.5~1、厚度与短轴之比(r3/r2)为0.7~1.0表示的大致呈球形的形状。当短轴与长轴之比(r2/r1)不足0.5时,色调剂的形状接近不定形状,带电量分布宽。
当厚度与短轴之比(r3/r2)不足0.7时,接近不定形状,带电量分布宽。尤其,当厚度与短轴之比(r3/r2)为1.0时,成为大致球形形状,带电量分布变狭。
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通过改变视野角度,一边观测一边测定上述色调剂大小。
色调剂形状可以通过制造方法进行控制。例如,由干式粉碎法制造的色调剂,色调剂表面凹凸,色调剂形状成为不一定的不定形状。即使该干式粉碎法制造的色调剂,通过施加机械方式或热方式处理,能使其接近球形。通过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形成液滴制造色调剂方法所制得的色调剂表面平滑,大多成为接近球形的形状。又,在溶剂中反应中途,通过搅拌施加剪切力,能使其为椭圆。
作为这种大致呈球形的色调剂,优选地用下述方法制备色调剂:使得包括聚酯预聚物、聚酯树脂、着色剂和脱模剂的色调剂组成材料在水系介质中在树脂微粒存在下发生交联和/或伸长反应,上述聚酯预聚物包含含有氮原子的官能团。
下面,说明色调剂组成材料及合适的制造方法。
(聚酯树脂)
聚酯树脂可通过多元醇化合物和多元羧酸化合物的缩聚反应得到。
作为多元醇化合物(PO),可以举出二元醇(DIO)及三价以上的多元醇(TO)。较好的是,二元醇(DIO)单独、或其和少量的(TO)的混合物。作为二元醇(DIO),可以举出如亚烷基二醇(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等);亚烃醚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甲基醚二醇等);脂环类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加氢双酚A等);双酚类(双酚A、双酚F、双酚S等);所述脂环类二醇的环氧化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加聚物;上述双酚类的环氧化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加聚物等。其中,较好的是碳原子数2-12的亚烷基二醇及双酚类的环氧化物加聚物。特别好的是双酚类的环氧化物加聚物,及其和碳原子数2-12的亚烷基二醇的并用。三价以上的多元醇(TO)可以举出3-8价或其以上的多价脂肪族醇(并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山梨糖醇等);三价以上的苯酚类(三酚PA,线型酚醛树脂等);上述三价以上的多酚类的烯烃环氧化物加聚物等。
作为多元羧酸(PC),可以举出二羧酸(DIC)及三价以上的多元羧酸(TC),较好的是,(DIC)单独,及(DIC)和少量的(TC)的混合物。作为二羧酸(DIC),可以举出烯烃二羧酸(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等);链烯二羧酸(马来酸,福马酸等);芳香族二羧酸(邻苯二甲酸,异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萘二羧酸等)。其中,较好的是碳原子数为4-20的链烯二羧酸及碳原子数为8-20的芳香族二羧酸。作为三价以上的多元羧酸(TC),可以举出碳原子数9-20的芳香族多元羧酸(偏苯三酸,均苯四甲酸等)。又,作为多元羧酸(PC),也可以使用羧酸的酸酐或低级烷基酯(甲基酯,乙基酯,异丙基酯等)与多元醇(PO)反应。
多元醇(PO)和多元羧酸(PC)的比率,作为羟基(OH)和羧基(COOH)的当量比(OH)/(COOH),通常为2/1~1/1,较好的是,1.5/1~1/1,更好的是,1.3/1~1.02/1。
多元醇(PO)和多元羧酸(PC)的缩聚反应在四丁氧基钛酸酯、二丁基锡氧化物等公知的酯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加热到150~280℃,根据需要一边减压,一边滤去生成的水,得到具有羟基的聚酯。聚酯的羟基值优选为5以上,聚酯的酸值通常1~30,优选5~20。通过使其具有酸值,易成为负带电性,向记录纸定影时,记录纸与调色剂的亲和性好,提高低温定影性。但是,若酸值超过30,对带电稳定性,尤其对环境变化,具有恶化倾向。
又,重均分子量1万~40万,优选2万~20万。重均分子量不足1万,耐热粘附性恶化,不合适。又,若超过40万,低温定影性恶化,不合适。
在聚酯中,除了上述缩聚反应获得的未改性聚酯,优选含有脲改性聚酯。脲改性聚酯使得上述缩聚反应获得的聚酯端部的羧基及羟基等与聚异氰酸酯化合物(PIC)反应,得到具有异氰酸酯化合物(PIC)反应,得到具有异氰酸酯基的聚酯预聚物(A),通过使其与胺类反应,分子链交联和/或伸长。
作为聚异氰酸酯(PIC),可以举出脂肪族聚异氰酸酯(二异氰酸四亚甲基酯,二异氰酸六亚甲基酯,2,6-二异氰酸酯,甲基己酸酯等);脂环族聚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环己基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脂肪族二异氰酸酯(α,α,α’,α’-四甲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三聚异氰酸酯类;上述聚异氰酸酯用苯酚衍生物、肟、己内酰胺嵌段形成的嵌段聚异氰酸酯等。这些化合物可单独使用,也可二种以上并用。
聚异氰酸酯(PIC)的比例,作为异氰酸酯基(NCO)和具有羟基(OH)的聚酯的羟基(OH)的当量比(NCO)/(OH),通常为5/1~1/1,较好的是,4/1~1.2/1,更好的是,2.5/1~1.5/1。如(NCO)/(OH)超过5,则低温定影性恶化。如(NCO)的摩尔比不到1,使用脲改性聚酯场合,该聚酯中的脲含量较低,耐热粘附性能恶化。
具有异氰酸酯基的聚酯预聚物(A)中聚异氰酸酯(PIC)构成成分的含量通常在0.5-40重量%,较好的是,1-30重量%,更好的是2-20重量%。如其含量不到0.5重量%,则耐热粘附性能恶化,同时,耐热保存性和低温定影性难以两立。当其含量超过40重量%,则低温定影性恶化。
具有异氰酸酯基的聚酯预聚物(A)中每一分子所含有的异氰酸酯基通常在1个以上,较好的是,平均为1.5~3个,更好的是,平均为1.8~2.5个。如具有异氰酸酯基的预聚物(A)中每一分子所含有的异氰酸酯基不到1个,则脲改性聚酯的分子量较低,耐热粘附性能恶化。
作为与聚酯预聚物(A)反应的胺类(B),可以举出二胺(B1),三价以上的多元胺(B2),氨基醇(B3),氨基硫醇(B4),氨基酸(B5),及B1~B5的氨基嵌段(block)形成的嵌段胺(B6)等。
作为二胺(B1),可以举出芳香族二胺(苯二胺,二乙基甲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甲烷等);脂环族二胺(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己基甲烷等,二胺基环己烷,异佛尔酮二胺等);及脂肪族二胺(乙二胺,四亚甲基二胺,环亚甲基二胺等)。作为三价以上的聚胺(B2),可以举出二乙三胺,三乙基四胺等。作为氨基醇(B3),可以举出乙醇胺、羟乙基苯胺等。作为氨基甲醇(B4),可以举出氨基乙硫醇,氨基丙硫醇等。作为氨基酸(B5),可以举出氨基丙氨酸、氨基正己酸等。作为嵌段胺(B6),可以举出由上述B1-B5的胺类和酮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酮)得到的酮胺化合物、恶唑啉(oxazolidine)化合物等。这些胺类(B)中,较好的是二胺(B1)以及二胺(B1)和少量聚胺(B2)混合的混合物。
胺类(B)的比例,作为具有异氰酸酯基的聚酯预聚物(A)中的异氰酸酯基(NCO)和胺类(B)中的氨基(NHx)的当量比(NCO)/(NHx)比值通常在1/2~2/1;较好的是1.5/1~1/1.5,更好的是,1.2/1~1/1.2。如(NCO)/(NHx)比值超过2,或是不到1/2,则脲改性聚酯的分子量低下,耐热粘附性能恶化。
在脲改性聚酯中,也可与脲键一起含有脲烷键。脲键含量和脲烷键含量的摩尔比通常在100/0~10/90;较好的是在80/20~20/80;更好的是在60/40~30/70。如脲键的摩尔比不到10%,则耐热粘附性能恶化。
脲改性聚酯由单步法等制备。使得多元醇(PO)和多元羧酸(PC)在四丁氧基钛酸酯、二丁基锡氧化物等公知的酯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加热到150~280℃,根据需要一边减压,一边滤去生成的水,得到具有羟基的聚酯。接着,在40~140℃下,使得聚异氰酸酯(PIC)与其反应,得到具有异氰酸酯基的聚酯预聚物(A)。再使得胺类(B)与该聚酯预聚物(A)在40~140℃下反应,得到脲改性聚酯。
使得(PIC)反应时,以及使得(A)和(B)反应时,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溶剂。作为可使用的溶剂,可以列举芳香族溶剂(甲苯,二甲苯等),酮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酯类(醋酸乙酯等),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以及醚类(四氢呋喃等)等对聚异氰酸酯(PIC)非活性者。
又,在聚酯预聚物(A)和胺类(B)的交联反应和/或伸长反应中,根据需要可使用反应停止剂,用于调整所得脲改性聚酯的分子量。作为反应停止剂,可以列举单胺(二乙基胺,二丁基胺,丁基胺,月桂基胺等),以及将上述单胺嵌段所制备的嵌段胺(酮亚胺化合物)等。
脲改性聚酯的重均分子量通常在1万以上,较好的是2万~1000万,更好的是3万~100万。若不满1万,耐热粘附性能恶化。脲改性聚酯等的数均分子量,使用上述未改性聚酯场合,并无特别限制,以容易得到上述重均分子量的数均分子量为宜。在单独使用脲改性聚酯场合,其数均分子量通常在2000~15000,较好的是2000~10000,更好的是2000~8000。若超过20000,则低温定影性及用于彩色装置时的光泽性恶化。
通过并用未改性聚酯及脲改性聚酯,提高低温定影性及用于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00时的光泽性,因此,比单独使用脲改性聚酯好。此外,未改性聚酯也可包含由脲键以外的化学键进行改性的树脂。
未改性聚酯和脲改性聚酯中至少一部分相溶,有利于低温定影性和耐热粘附性。因此,较好的是,未改性聚酯和脲改性聚酯的组成类似。
又,未改性聚酯和脲改性聚酯的重量比通常在20/80~95/5,较好的是70/30~95/5,更好的是75/25~95/5,特别好的是80/20~93/7。若脲改性聚酯的重量比不到5%,则耐热粘附性能恶化,且对同时得到耐热保存性和低温定影性不利。
包含未改性聚酯和脲改性聚酯的粘合剂树脂的玻化温度(Tg)通常在45~65℃,较好的是45~60℃。如不到45℃,则色调剂的耐热性恶化,如超过65℃,则低温定影性不够。
又,脲改性聚酯易存在于所得色调剂母体色粒表面,与公知的聚酯系色调剂比较,即使玻化温度低,也显示了良好的耐热保存性的倾向。
在此,着色剂,带电控制剂,脱模剂,外添加剂等可以使用上述物质。
下面,说明色调剂制造方法。在此,表示一较佳的制造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色调剂制造方法)
1)将着色剂,未改性聚酯树脂,含有异氰酸酯基的聚酯预聚物和脱模剂溶解或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制备色调剂材料液。
较好的是,有机溶剂沸点低于100℃,具有挥发性,这样,色调剂母体色粒形成后易于除去。具体地说,可以列举例如甲苯,二甲苯,苯,四氯化碳,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氯仿,单氯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等。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其中,尤其合适的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系溶剂,以及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卤代烃。关于有机溶剂的使用量,相对所使用的聚酯预聚物100重量份,通常,有机溶剂使用量为0~300重量份,较好的是0~100重量份,更好的是25~70重量份的范围。
2)在存在表面活性剂和粒状树脂下,在水性介质中使得上述色调剂材料液乳化。
作为水性介质,可以是单独的水,也可以是水与醇(例如甲醇,异丙醇,乙二醇等),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溶纤剂(例如甲基溶纤剂),低级酮类(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等有机溶剂的混合物。
关于水性介质的使用量,相对色调剂材料液100重量份,通常,水性介质的使用量为50~2000重量份,较好的是100~1000重量份。若不满50重量份,色调剂材料液的分散状态差,不能得到所定粒径的色调剂粒子;但若超过2000重量份,则不经济。
为了良好地分散在水性介质中,可以适当地添加表面活性剂,树脂微粒等分散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磷酸酯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铵盐型(例如烷基铵盐,氨基醇脂肪酸衍生物,聚胺脂肪酸衍生物、咪唑啉等),以及季铵盐型(例如烷基三甲基铵盐、二烷基二甲基铵盐、烷基二甲基苄铵盐、吡啶鎓盐、烷基异喹啉鎓盐、苯索氯铵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脂肪酸酰胺衍生物、多价醇衍生物等;两性表面活性剂,例如丙氨酸、十二(氨基乙基)甘氨酸、二(辛基氨基乙基)甘氨酸,N-烷基-N,N二甲基甜菜碱铵等。
通过使用具有氟化烷基的表面活性剂,即使使用少量表面活性剂,也很有效。可以优选使用的具有氟化烷基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碳原子数2-10的氟化烷基羧酸及其金属盐,全氟辛基磺酰谷氨酸二钠,3-[ω-氟化烷基(C6-C11)氧]-1-烷基(C3-C4)磺酸钠,3-[ω-氟化烷醇基(C6-C8)-N-乙基氨基]-1-丙烷磺酸钠,氟化烷基(C11-C20)羧酸及金属盐,全氟烷基羧酸(C7-C13)的羧酸及金属盐,全氟辛烷基磺酸二乙醇酰胺,N-丙基-N-(2-羟乙基)全氟辛烷基磺酰胺,全氟烷基(C6-C10)磺酰胺丙基三甲胺盐,全氟烷基(C6-C10)-N-乙基磺酰甘氨酸盐,单全氟烷基(C6-C16)-N-乙基磷酸酯等。
作为商品名,可以举出SURFLON S-111、S-112,S-113(旭硝子株式会社制),FRORARD FC-93、FC-95、FC-98、FC-129(住友3M公司制),UNIDYNE DS-101,DS-102(大金工业公司制),MEGAFACE F-110、F-120、F-113、F-191、F-812、F-833(大日本油墨公司制),ECTOP EF-102、103、104、105、112、123A、123B、306A、501、201、204(Tohchem产品公司制),FUTARGENT F-100、F105(Noes公司制)等。
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具有氟烷基的脂肪酸伯、仲或叔胺酸,全氟烷基(C6-C10)磺酰胺丙基三甲胺盐等的脂肪酸季胺盐,苄烷铵盐,氯化苄甲乙氧铵,吡啶鎓盐,咪唑啉鎓盐,商品名有SURFLON S-121(旭硝子株式会社制),FRORARD FC-135(住友3M公司制),UNIDYNE DS-202(大金工业公司制),MEGAFACE F-150、F-824(大日本油墨公司制),ECTOPEF-132(Tohchem产品公司制),FUTARGENT F-300(Noes公司制)等。
为了使得在水性介质中形成的色调剂母体色粒稳定化,可以添加树脂微粒。为此,较好的是,使得存在于色调剂母体色粒表面上的包覆率处于10~90%的范围。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粒1μm及3μm,聚苯乙烯微粒0.5μm及2μm,聚苯乙烯丙烯腈微粒1μm,商品名有PB-200H(花王公司制),SGP(总研公司制),TECHNO聚合物SB(积水化成品工业公司制),SGP-3G(总研公司制),MICROPEARL(积水精细化学公司制)等。
又,作为无机化合物分散剂,可以使用例如磷酸三钙、碳酸钙、二氧化钛、硅胶、羟基磷灰石等。
作为可以和上述无机化合物分散剂、树脂微粒并用的分散剂,也可由高分子系保护胶体使分散液滴稳定化。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α-氰基丙烯酸、α-氰基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富马酸、马来酸、或马来酸酐等的酸类、或是含由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例如,丙烯酸-β-羟基乙酯、甲基丙烯-β-羟基乙酯、丙烯酸-β-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β-羟基丙酯、丙烯酸-γ-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γ-羟基丙酯、-β-羟基乙酯、丙烯酸-3-氯-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氯-2-羟基丙酯、二乙二醇一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一甲基丙烯酸酯、丙三醇一丙烯酸乙酯、丙三醇一甲基丙烯酸乙酯、N-羟甲基-丙烯酸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酸酰胺等;乙烯醇或与乙烯醇的醚类,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等;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丙烯酰胺或其羟甲基化合物,氯丙烯酸、氯甲基丙烯酸等的酸氯化物类;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乙抱亚胺等的具有氮原子、或其杂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烷基胺、聚环氧丙烷烷基胺、聚环氧乙烷烷基酰胺、聚环氧丙烷烷基酰胺、聚环氧乙烷壬基苯基醚、聚环氧乙烷月桂基苯基醚、聚环氧乙烷硬脂酸苯基酯、聚环氧乙烷壬基苯基酯等的聚环氧乙烷系;如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的纤维素类。
分散的方法并无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低速剪切式、高速剪切式、摩擦式、高压注射式、超声波等的已知分散设备。为将分散体的粒径作成2-20μm,较好的是使用高速剪切式分散机。在使用高速剪切式分散机时,转速并无特别的限制,但通常在1000-30000rpm,较好的是在5000-20000rpm。分散时间也没有特别的限制,在批量式的场合通常为0.1-5分钟。分散时的温度通常为0-150℃(加压下),较好的是40-98℃。
3)在制备乳化液时,同时将胺(B)加入水性介质中,使其与含有异氰酸酯基的聚酯预聚物(A)反应。伴随着这种反应的是聚酯预聚物(A)分子链的交联和或伸长反应。虽然可以根据胺(B)与所使用的聚酯预聚物的反应活性确定反应时间,但是反应时间通常从10分钟到40小时,优选为从2小时到24小时。反应温度为0~150℃,优选为40~98℃。如果需要,反应中可使用公知的催化剂,例如月桂酸二丁基锡,月桂酸二辛基锡。
4)反应结束后,从乳化分散体(反应产物)中清除有机溶剂,然后冲洗,干燥,制得色调剂母体色粒。为了除去有机溶剂,可以在层流搅拌状态下使整个系统缓慢升温,在一定温度区进行强力搅拌之后,脱溶剂,制得纺锤形色调剂母体色粒。又,作为分散稳定剂使用磷酸钙盐等的、可溶解于酸、碱的场合,由盐酸等的酸,在溶解磷酸钙盐之后,通过水洗等方法,从色调剂母体色粒去除磷酸钙盐。也可由其他发酵分解方法去除。
5)使得电荷控制剂粘附到上述所得色调剂母体色粒上,接着,将外添加剂例如硅石微粒,氧化酞微粒等无机微粒加入,得到色调剂。当添加上述外添加剂、润滑剂调制显影剂时,可以同时或分别添加混合。外添加剂等的混合可以使用一般的粉体混合机,优选装备有套箱等,能调节内部温度。作为能使用的混合设备例子,可以列举V型混合机,摇摆式混合机,雷迪格(Loedge)混合机,诺塔混合机,亨谢尔混合机等。较好的是,使得作为混合条件的转速、滚动速度、时间、温度等变化,防止外添加剂埋入,润滑剂在色调剂表面形成薄膜。
由此,能容易地得到小粒径、且粒径分布陡的色调剂。进而,通过在清除有机溶剂过程中剧烈搅拌,可控制色调剂形状,形成从橄榄球形到真球形的各种所需要的形状。还可控制色调剂表面状况,形成从光滑表面到梅干形状的各种所需要的表面。
用于本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调剂可以与磁性载体混合作为双组分显影剂使用。这种场合,显影剂中的载体和色调剂中的色调剂浓度,较好的是,相对载体100重量份,色调剂为1~10重量份。本发明的色调剂也可以是不使用载体的单组分系的磁性色调剂,或非磁性色调剂。
本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单元30是将形成潜像的感光体1(像载置体)以及从充电装置2、显影装置3、清洁装置4中选择的至少一个装置支承为一体,成为可相对图像形成装置装卸的处理卡盒,因此,需要维修保养时,可以更换该处理卡盒,提高了便利性。
又,在本发明的处理卡盒中,配设载置各色彩色色调剂像的像载置体与中间转印体相接,使得黑色色调剂像显像化的显影装置的像载置体独立设置在沿记录介质移动方向、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上游位置,因此,能得到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同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中,不将从黑色显影装置的潜像载置体回收的色调剂与YCM色调剂混色,能加以再利用,因此,不会引起图像色或画质劣化,能实现省资源化,降低成本。又,若在黑色图像转印中,采用直接转印方式,则能减少构成部件,进一步说,从曝光装置曝光的黑色图像的激光写入像能与YCM图像的激光写入像相同方向写入,不会引起写入控制复杂化,能提供减少成本的图像形成装置。
又,黑白模式时,包含中间转印带6,能使得彩色作像处理全部停止,因此,虽说是彩色机,但成为与黑色单色机同等的运行成本。即使一般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中间转印带6和转印运送带8的接离,图像形成单元30Y、30C、30M停止,但是,中间转印带6及转印运送带8照原样运行,因此,中间转印带6的寿命缩短,不能成为与黑色单色机同等的运行成本。
按照本实施形态,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中间转印带6,作为中间转印带,可回转地架设在多个辊部件上;
第一像载置体,与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对向配置;
第一图像形成手段,在第一像载置体上形成图像;
一次转印辊14,作为一次转印手段,将形成在第一像载置体上的图像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上;
二次转印装置,作为二次转印手段,将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上的图像二次转印在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上;
第二像载置体,沿着记录纸运送方向,设在二次转印位置的上游侧或下游侧,所述二次转印位置系从中间转印带6向记录纸二次转印图像的位置;
第二图像形成手段,在第二像载置体上形成图像;
直接转印辊15,作为直接转印手段,将形成在第二像载置体上的图像直接转印在记录纸上;
转印运送带8,作为记录介质运送带,载置运送记录纸,使得记录纸通过从第二像载置体直接将图像转印在记录纸上的直接转印位置及上述二次转印位置,该转印运送带8由多个辊部件可回转地架设着;
与中间转印带6或转印运送带8对向,设置作为图像检测手段的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各图像间的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在上述第一像载置体及第二像载置体上分别形成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将所述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或转印运送带8上,使其到达与中间转印带6对向的光传感器的位置或与转印运送带8对向的光传感器的位置,通过光传感器检测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设有作为控制手段的控制部,根据光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图像形成条件,以便抑制各图像间的位置偏移。由此,能抑制转印在记录纸上的各图像间产生位置偏移。
按照本实施形态,上述直接转印位置或上述二次转印位置之中,将记录纸运送方向下游侧的转印位置设为转印结束位置,将用于除去转印运送带8上附着物的作为记录介质运送带清洁手段的转印运送带清洁装置9设置在沿着转印运送带回转方向、上述转印结束位置的下游侧,沿着转印运送带回转方向,在上述转印结束位置的下游侧,在从载置在转印运送带8的记录纸与转印运送带8分离的分离位置到转印运送带清洁装置9的配设位置之间的转印运送带8的表面对向的位置,设置光传感器11。配置从上述分离位置到转印运送带清洁装置9的配设位置之间的光传感器11的位置,在图像形成单元和载置色调剂的记录纸移动区域之间,存在支承转印运送带8的没有图示的单元壳体,具有飞散色调剂难以进入、光传感器11难以污脏的优点。又,若与记录纸从转印运送带8分离的辊对向,配置光传感器,则不会产生因转印运送带8振动引起的噪声,能得到精度更良好的检测结果。
又,按照本实施形态,相对构成例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包含上述第一像载置体的多个像载置体配设为与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对向,包括:
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7,作为中间转印带清洁手段,除去中间转印带6上的附着物;
接离装置20,作为接离手段,使得中间转印带6和转印运送带8接离;
光传感器18,作为第二图像检测手段,用于检测从上述多个像载置体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的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设置在与从上述二次转印位置到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7配设位置之间的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对向的位置;
具有作为单色模式的黑白模式,仅仅将上述第二像载置体上形成的图像转印在记录纸上,在记录纸上形成单色图像,在黑白模式时,通过接离装置20,使得中间转印带6和转印运送带8分离,在上述多个像载置体上形成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用于调整使得各图像位置在中间转印带6上在所定范围内一致,将所述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上,用光传感器18检测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位置,设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控制部根据该检测结果,控制向所述多个像载置体的图像形成条件。这样,黑白模式时,能实行彩色图像(Y、C、M各图像)间的位置偏移调整及浓度调整。
又,按照本实施形态,黑白模式结束后,使用上述第二像载置体以及上述多个像载置体开始形成图像前,在上述多个像载置体之一的像载置体以及上述第二像载置体上形成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最终转印在转印运送带8上,在转印运送带8上检测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位置,根据该检测结果,调整向各像载置体形成图像的时间。这样,与通常作成全色补正用图案图像、进行全色图像位置对位相比,能以短时间且少的色调剂量进行全色图像位置对位。
又,按照本实施形态,上述单色模式中,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上的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落在上述二次转印位置期间,对二次转印装置施加偏压,通过静电力产生将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吸向中间转印带侧那样的电场。由此,在二次转印装置区域,能抑制中间转印带6上的彩色图像移到载有黑白图像的记录纸。
又,按照本实施形态,上述直接转印位置或上述二次转印位置之中,将记录纸运送方向下游侧的转印位置设为转印结束位置,将分别形成在上述第一像载置体及第二像载置体的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最终转印在转印运送带8上,沿着转印运送带回转方向,分离位置位于上述转印结束位置的下游侧,载置在转印运送带8的记录纸与转印运送带8分离,在与从上述转印结束位置到上述分离位置之间的转印运送带8的表面对向的位置,设置光传感器11。这样,可以实行与上述那样的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检测不同的、检测记录纸上的色调剂附着量或记录纸的通过。
又,按照本实施形态,通过光传感器11检测记录纸通过光传感器11的对向位置,当在所定时间没有检测到记录纸通过时,实行纸堵塞显示,能向用户通知,沿着转印运送带移动方向,在光传感器设置位置上游侧,检测到发生纸堵塞。
又,按照本实施形态,通过光传感器11检测记录纸上的色调剂量,当判断为所检测到的色调剂量没有处于所定范围内时,通过实行调整上述第一像载置体或第二像载置体的图像形成条件,或调整一次转印辊14或二次转印装置(调整施加到一次转印辊14或二次转印装置的二次转印辊16或对向辊17等的转印偏压)中至少一方,能通过光传感器11检测记录纸上的图像浓度本身,使得图像浓度成为所希望的浓度。
又,按照本实施形态,上述直接转印位置或上述二次转印位置之中,将记录纸运送方向下游侧的转印位置设为转印结束位置,设置用于除去中间转印带6上附着物的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7,将分别形成在上述第一像载置体及第二像载置体的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最终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上,在与从上述转印结束位置到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7的配设位置之间的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对向的位置,设置光传感器18。这样,能使得光传感器18离开高温的定影装置10远,能降低光传感器18的热负载。又,能将光传感器18配置在二次转印或纸运送时产生色调剂飞溅等场所远的地方,能减少传感器污染。
又,按照本实施形态,中间转印带6为弹性带,追随记录纸的表面凹凸,中间转印带6表面弹性变形,能抑制从中间转印带6向记录纸转印彩色图像时发生转印不良。若使用弹性带作为中间转印带6,弹性带光泽性低,光传感器检测转印在弹性带上的图案图像的图像浓度的检测精度低下,恐怕不能正确读取图像浓度。因此,使用弹性带作为中间转印带6场合,将图案图像转印在转印运送带8上,由光传感器检测转印运送带8上的图案图像,与通过光传感器检测弹性带上的图案图像的图像浓度场合相比,能抑制光传感器检测图案图像的图像浓度的检测精度低下。
在此,沿着中间转印带回转方向,将光传感器设在与二次转印夹持部的下游侧的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对向位置场合,在记录纸和此后的记录纸之间极短时间,读取用于浓度控制(纸间处理控制)所作成的图案图像的浓度很困难。这是由于以下原因:中间转印带6上的图像转印在记录纸上,在直到向此后记录纸转印期间,即使能在中间转印带6或转印运送带8上作成图案图像,由在二次转印夹持部从中间转印带6向载置在转印运送带8上的记录纸转印图像的偏压,切换为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将转印运送带8上作成的图案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的偏压,施加在二次转印装置的偏压切换来不及,产生在中间转印带6作成的图案图像在二次转印夹持部转印到转印运送带8上这种不良状况。
如上所述,若使用弹性带作为中间转印带6,为了与各种记录纸对应,换句话说,追随记录纸表面凹凸,中间转印带6表面弹性变形,抑制从中间转印带6向记录纸转印彩色图像时转印不良,弹性带表面光泽性低,光传感器恐怕不能正确读取在中间转印带6上作成的图案图像的图像浓度。
为此,较好的是,在纸间实行处理控制,或使用弹性带作为中间转印带6场合,通过光传感器11检测在转印运送带8上形成的图案图像。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中间转印带,可回转地架设在多个辊部件上;
第一像载置体,与该中间转印带的表面对向配置;
第一图像形成手段,在该第一像载置体上形成图像;
一次转印手段,将形成在所述第一像载置体上的图像一次转印在所述中间转印带上;
二次转印手段,将转印在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图像二次转印在记录介质上;
第二像载置体,沿着记录介质运送方向,设在二次转印位置的上游侧或下游侧,所述二次转印位置系从所述中间转印带向记录介质二次转印图像的位置;
第二图像形成手段,在所述第二像载置体上形成图像;
直接转印手段,将形成在所述第二像载置体上的图像直接转印在记录介质上;
记录介质运送带,载置运送记录介质,使得记录介质通过从所述第二像载置体直接将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的直接转印位置及所述二次转印位置,该记录介质运送带由多个辊部件可回转地架设着;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特征在于:
与所述中间转印带或记录介质运送带对向,设置图像检测手段,用于检测各图像间的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
在上述第一像载置体及第二像载置体上分别形成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将所述第一像载置体上形成的所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转印在所述中间转印带,并将所述第二像载置体上形成的所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运送带上,使其到达与所述中间转印带对向的所述图像检测手段的位置或与所述记录介质运送带对向的所述图像检测手段的位置,通过该图像检测手段检测所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设有控制手段,其根据所述图像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控制图像形成条件,以便抑制各图像间的位置偏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直接转印位置或上述二次转印位置之中,将记录介质运送方向下游侧的转印位置设为转印结束位置;
将用于除去所述记录介质运送带上附着物的记录介质运送带清洁手段设置在沿着记录介质运送带回转方向、上述转印结束位置的下游侧;
沿着记录介质运送带回转方向,在上述转印结束位置的下游侧,在从载置在所述记录介质运送带的所述记录介质与该记录介质运送带分离的分离位置到所述记录介质运送带清洁手段的配设位置之间的所述记录介质运送带的表面对向的位置,设置所述图像检测手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含上述第一像载置体的多个像载置体配设为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对向;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中间转印带清洁手段,除去中间转印带上的附着物;
接离手段,使得所述中间转印带和记录介质运送带接离;
第二图像检测手段,用于检测从上述多个像载置体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设置在与从上述二次转印位置到中间转印带清洁手段配设位置之间的中间转印带的表面对向的位置;
具有单色模式,仅仅将上述第二像载置体上形成的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在该记录介质上形成单色图像;
在所述单色模式时,通过所述接离手段,使得中间转印带和记录介质运送带分离;
在上述多个像载置体上形成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用于调整使得各图像位置在中间转印带上在所定范围内一致,将所述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上,用所述第二图像检测手段检测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位置,所述控制手段根据该检测结果,控制向所述多个像载置体的图像形成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单色模式结束后,使用上述第二像载置体以及上述多个像载置体开始形成图像前,在上述多个像载置体之一的像载置体以及上述第二像载置体上形成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最终转印在记录介质运送带上,通过与所述记录介质运送带对向的所述图像检测手段检测记录介质运送带上的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位置,所述控制手段根据该检测结果,控制向各像载置体的图像形成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单色模式中,转印在中间转印带上的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落在上述二次转印位置期间,通过偏压施加手段对所述二次转印手段施加偏压,通过静电力产生将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吸向中间转印带侧那样的电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直接转印位置或上述二次转印位置之中,将记录介质运送方向下游侧的转印位置设为转印结束位置;
将分别形成在上述第一像载置体及第二像载置体的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最终转印在记录介质运送带上;
沿着记录介质运送带回转方向,分离位置位于上述转印结束位置的下游侧,载置在记录介质运送带的记录介质与记录介质运送带分离,在与从上述转印结束位置到上述分离位置之间的记录介质运送带的表面对向的位置,设置上述图像检测手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图像检测手段检测记录介质通过该图像检测手段的对向位置,当在所定时间没有检测到记录介质通过时,实行纸堵塞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第一图像形成手段及第二图像形成手段在上述第一像载置体及第二像载置体形成的图像是色调剂像;
通过上述图像检测手段检测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量,当该检测到的色调剂量没有处于所定范围内时,实行调整向上述第一像载置体或第二像载置体的图像形成条件,或调整一次转印手段或二次转印手段,实行其中至少一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直接转印位置或上述二次转印位置之中,将记录介质运送方向下游侧的转印位置设为转印结束位置;
设置用于除去中间转印带上附着物的中间转印带清洁手段;
将分别形成在上述第一像载置体及第二像载置体的上述位置偏移检测用的图像最终转印在中间转印带上;
在与从上述转印结束位置到中间转印带清洁手段的配设位置之间的中间转印带的表面对向的位置,设置图像检测手段。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转印带为弹性带。
CN2009101743585A 2008-09-11 2009-09-11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30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33072 2008-09-11
JP233072/08 2008-09-11
JP2009142938A JP5321965B2 (ja) 2008-09-11 2009-06-16 画像形成装置
JP142938/09 2009-06-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3071A CN101673071A (zh) 2010-03-17
CN101673071B true CN101673071B (zh) 2012-04-25

Family

ID=41799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435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3071B (zh) 2008-09-11 2009-09-11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15545B2 (zh)
JP (1) JP5321965B2 (zh)
CN (1) CN1016730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5681B (zh) * 2008-08-18 2012-06-13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
JP5370032B2 (ja) * 2009-09-14 2013-12-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97776B2 (ja) 2009-06-11 2014-0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402288B2 (ja) * 2009-06-18 2014-0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549254B2 (ja) * 2009-07-16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38558B2 (ja) * 2009-08-19 2013-11-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360575B2 (ja) 2009-09-15 2013-1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12990A (ja) * 2009-11-30 2011-06-0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8433216B2 (en) 2010-01-07 2013-04-30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17046B2 (ja) * 2010-02-23 2014-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1565A (ja) * 2010-03-15 2011-09-29 Ricoh Co Ltd 潤滑剤塗布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23511B2 (ja) * 2010-03-18 2014-0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8676069B2 (en) * 2010-05-28 2014-03-18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89636B2 (ja) 2010-07-21 2014-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445375B2 (ja) * 2010-07-23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条件調整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12047811A (ja) * 2010-08-24 2012-03-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8929774B2 (en) 2010-12-09 2015-01-06 Ricoh Company, Ltd.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same
JP5691484B2 (ja) * 2010-12-16 2015-04-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2155065A (ja) * 2011-01-25 2012-08-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668496B2 (ja) 2011-01-26 2015-02-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68437A (ja) * 2011-02-16 2012-09-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790046B2 (ja) 2011-03-16 2015-10-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濃度制御方法
JP6047956B2 (ja) 2011-08-22 2016-1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8682B2 (ja) * 2012-04-27 2017-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60256B2 (ja) 2012-11-20 2017-07-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134685B1 (en) * 2014-11-10 2015-09-1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10054895B2 (en) * 2015-05-14 2018-08-2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10915043B2 (en) * 2018-09-04 2021-02-09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1149002A (ja) * 2020-03-19 2021-09-27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2857A (zh) * 2004-09-20 2006-03-29 株式会社东芝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831669A (zh) * 2005-03-11 2006-09-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4049A (ja) * 1992-08-28 1994-05-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912238B2 (ja) 1996-07-05 1999-06-28 新潟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5870650A (en) * 1996-07-18 1999-02-0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device to apply a release agent to a surface of a transfer roller
DE19743786C2 (de) * 1996-10-04 2000-11-16 Ricoh Kk Bildübertragungsverfahren, das einen Zwischenübertragungskörper verwendet und Bilderzeugungsapparat zur Durchführung desselben
US5983060A (en) * 1997-03-31 1999-11-0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removes a surface potential of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JPH11282223A (ja) * 1998-02-02 1999-10-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光学検知システム
JP2000035703A (ja) 1998-07-17 2000-02-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123805C (zh) * 1998-11-24 2003-10-08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消电技术及清洁技术的改良
JP2001175126A (ja) * 1999-12-21 2001-06-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611672B2 (en) * 2000-09-26 2003-08-2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no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ner recycling apparatus and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JP2002357938A (ja) 2001-06-01 2002-12-13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65995A (ja) 2001-06-07 2002-12-2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713781B2 (ja) * 2001-07-30 2011-06-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69801A (ja) * 2002-08-02 2004-03-04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31404A (ja) * 2003-07-14 2005-02-0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38403A (ja) * 2004-05-26 2005-12-08 Ricoh Co Ltd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50501B2 (ja) 2004-07-15 2010-09-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9122A (ja) * 2004-11-12 2006-06-01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71352A (ja) * 2004-12-15 2006-06-29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7228088B2 (en) * 2005-01-21 2007-06-0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lor image forming method
JP4745723B2 (ja) * 2005-06-06 2011-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92932B2 (ja) * 2005-11-07 2012-03-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62397B2 (ja) * 2005-12-27 2012-01-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817953B2 (en) * 2006-01-17 2010-10-19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recording medium,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63390B2 (ja) * 2006-09-19 2012-06-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位置ずれ補正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31718A (ja) * 2006-11-21 2009-02-12 Ricoh Co Ltd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53020B2 (ja) * 2007-07-26 2013-1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506826B2 (ja) * 2007-12-25 2010-07-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2857A (zh) * 2004-09-20 2006-03-29 株式会社东芝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831669A (zh) * 2005-03-11 2006-09-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201743A 2006.08.0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21965B2 (ja) 2013-10-23
US8315545B2 (en) 2012-11-20
US20100061752A1 (en) 2010-03-11
CN101673071A (zh) 2010-03-17
JP2010092013A (ja) 2010-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307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94314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CN101655681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837984B (zh) 中间转印体的清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46162B (zh)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卡盒
CN100557515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CN100388131C (zh) 带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所使用的色调剂
CN100394329C (zh) 清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56274C (zh) 充电辊清洁机构,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38452B (zh) 色调剂
CN100501604C (zh) 润滑剂涂布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418192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74154C (zh) 充电设备、及包括该充电设备的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00504644C (zh) 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03563A (zh) 润滑剂平整刮板,润滑剂供给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2697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68214C (zh) 色调剂和使用色调剂的成像装置
JP20050702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トナー
CN101620403A (zh) 粉末运送装置、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卡盒
CN1869834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1473277B (zh) 充电设备、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JP20091988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862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トナー
JP20092885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1452246B (zh) 显影装置,色调剂卡盒,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9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