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05C -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消电技术及清洁技术的改良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消电技术及清洁技术的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05C
CN1123805C CN99124876A CN99124876A CN1123805C CN 1123805 C CN1123805 C CN 1123805C CN 99124876 A CN99124876 A CN 99124876A CN 99124876 A CN99124876 A CN 99124876A CN 1123805 C CN1123805 C CN 112380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termediate transfer
transfer body
disappears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24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5657A (zh
Inventor
茅原伸
俞英雄
高桥充
新谷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55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5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80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0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details of the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03G2215/0177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47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 G03G2215/1661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of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0005Cleaning of residual tone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对像载体、中间转印体、转印材载体的消电技术及清洁技术的改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像载体与中间转印体对向接触形成转印区域,向中间转印体赋与电荷形成转印电场,将像载体上墨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再从中间转印体转印到转印材上,接触式消电装置接触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通过直流电压控制装置向该消电装置施加直流电压,当进行消电时,根据中间转印体的体积电阻率可变控制直流电压。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消电 技术及清洁技术的改良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详细地说,涉及对像载体、中间转印体、转印材载置体的消电技术及清洁技术的改良。
如人们所知,这种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是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是经一次转印工序及二次转印工序形成图像,上述一次转印工序是指使像载体与中间转印体接触,由电荷赋与装置形成转印电场,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墨像转印在中间转印体上,上述二次转印工序是指将该墨像转印在转印材上。作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中间转印体可以使用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鼓等。这种中间转印体、例如中间转印带大多使用体积电阻率为108~1011Ωcm的中电阻材质,这种中电阻材质中间转印带通常不需要对该中间转印带表面进行消电的消电装置,能降低成本。
使用这种中电阻材质制作的中间转印体时,该中间转印体表面因一次转印时被施加的转印偏压而带电,保持该带电电位。但是,不久,形成该电位的电荷从上述中间转印体的背面流向与其接触部件,该中间转印体的带电电位大致成为0V。结果,中间转印体的带电电位与经一次转印工序转印在中间转印体上的墨像带电电位之间的电位差很大。这样,一部分墨粉、特别是若干色墨像叠合时的上部墨粉会飞附到上述中间转印体表面上,即墨粉飞散到中间转印体上形成所谓转印尘,对图像形成带来很大影响。尤其在形成全彩色图像时,上述问题变得十分明显,发生基底污脏、文字渗化等,使得图像质量变差。
以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用体积电阻率为1013Ωcm左右的高电阻中间转印体。当使用这种高电阻中间转印体时,一次转印结束后,与上述像载体剥离时产生剥离放电,其表面带电电位上升。并且,由于上述中间转印体为高电阻,其表面电荷不会从上述中间转印体的背面流向与其接触部件。因此,能缩小中间转印体表面与吸附于其上的墨粉之间带电电位的差,抑制上述转印尘,防止降低图像质量。
但是,当使用这种高电阻中间转印体或使用体积电阻率为1011Ωcm以上的中间转印体场合,与上述中电阻中间转印体不同,一次转印时带电而残留在表面的残留电荷到下回一次转印时还保留着。于是,在下回一次转印中,不能形成所希望的与上回相同的转印电场。因此,当使用这种高电阻中间转印体时,有必要设置用于消去上述残留电荷的消电装置。
另外,当发生阻塞时,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的墨像在没有转印到转印材状态下通过二次转印区域。这种墨像在下回形成中间转印体上墨像前必须除去,为此,一般设有清洁刮板等清洁部件,用于除去上述墨像。可是,使用中间转印体的图像形成装置通常是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在中间转印体上叠合若干色墨像形成图像。这种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与黑白(单色)图像形成装置相比,每次形成图像使用的墨粉量非常大,以往那样的清洁部件不能完全除去。
以往,使用电晕充电器等非接触方式消电器作为上述消电装置,可是,这种非接触方式消电器在放电时产生臭氧,污染环境。另外,以往,为了对消电器施加消电偏压,需要高压AC电源,价格昂贵,存在成本上升问题。
另外,在使用该中间转印体时,因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影响,上述高电阻中间转印体的体积电阻率会发生变化。形成全彩色图像场合,各色墨粉叠合次数不同会影响上述中间转印体的带电电位变化。这时,若消电时施加的消电偏压处于固定不变状态,那么即使设置消电装置对上述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有时还会发生其表面带电电位达不到所定电位、或残留电位不匀,引起消电不足或消电过多等问题。消电不足或消电过多是一次转印时转印效率低下的原因。
如上所述,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与黑白(单色)图像形成装置相比要求高清洁性。因此,以往,通过加大清洁部件对中间转印体的推压力以提高清洁特性。可是,若该推压力过大,上述清洁部件与中间转印体之间摩擦力增大,对中间转印体驱动带来障害。这样,考虑到中间转印体驱动负荷,该推压力提高受到制限,不能得到所希望的清洁特性。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消电不仅中间转印体需要,载置运送转印材的转印材载置体也需要。一般,二次转印时,二次转印偏压施加于转印材载置体上,所以,在上述转印材载置体上因上述二次转印偏压有时存在残留电位。该残留电位对下回二次转印工序时形成合适的二次转印电场有妨害,对图像形成带来坏影响。另外,以往,使用非接触式消电装置作为用于消除上述残留电位的消电装置,存在产生臭氧等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能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可形成高质量图像的转印方法、中间转印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低成本的清洁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发生阻塞也具有充分清洁效果的清洁方法、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在保持现有结构状态下能进行消电的消电方法、润滑材涂布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五目的在于,提供在保持现有结构状态下能进行有效消电的润滑材涂布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六目的在于,提供二次转印后能高效地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以得到高质量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像载体与中间转印体对向接触形成转印区域,由电荷赋与装置向该中间转印体赋与电荷在上述转印区域形成转印电场,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墨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再将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设有接触式消电装置,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之后,该接触式消电装置接触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其特征在于:设有可变控制装置,通过直流电压控制装置向接触式消电装置施加直流电压,当对中间转印体消电时,根据中间转印体的体积电阻率可变控制上述直流电压。
中间转印体的体积电阻率若为1011Ωcm以上,一次转印时残留在中间转印体表面的电位到下回一次转印时还存在,会对以后形成的图像带来坏影响。尤其是随着体积电阻率变大,残留电位变高。因此,为了在以后形成图像时顺利地进行一次转印,必须选择消电偏压,以防止消电不足或消电过多。
于是,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中间转印体的体积电阻率切换施加到接触式消电部件上的直流电压,以最合适的消电偏压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即、中间转印体的体积电阻率高时,增大直流电压,中间转印体的体积电阻率低时,减小直流电压。通过控制施加到接触式消电部件上的直流电压,能防止消电不足或消电过多。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中间转印带的体积电阻率为1011-1014Ωcm,更理想的是上述体积电阻率为1012-1013Ωcm。
本发明使用上述体积电阻率的中间转印体,能防止一次转印后的转印尘,提高图像质量,并且通过接触式消电部件,能解决残留电位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像载体与中间转印体对向接触形成转印区域,向该中间转印体赋与电荷在上述转印区域形成转印电场,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墨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再将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之后,通过接触上述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其特征在于:当施加并控制直流电压以进行消电时,根据上述中间转印体的体积电阻率可变控制上述直流电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另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像载体与中间转印体对向接触形成转印区域,由电荷赋与装置向该中间转印体赋与电荷在上述转印区域形成转印电场,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墨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再将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设有接触式消电装置,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之后,该接触式消电装置接触上述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其特征在于:设有检测装置和可变控制装置,上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上述中间转印体表面电位,根据该检测装置的的检测结果,上述可变控制装置可变控制施加到上述接触式消电装置的直流电压V,相对上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电位Va,使上述直流电压V满足下式:
-1.3Va-650≤V≤-1.3Va+550        (1)
这样,相对消电前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电位,将合适的直流电压施加在接触式消电部件上,能稳定且可靠地进行消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另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像载体与中间转印体对向接触形成转印区域,通过向该中间转印体赋与电荷在上述转印区域形成转印电场,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墨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再将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之后,通过接触对上述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其特征在于:检测上述中间转印体表面电位,根据检测结果,可变控制所施加的用于消电的直流电压V,相对上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电位Va,使上述直流电压V满足下式:
-1.3Va-650≤V≤-1.3Va+550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又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像载体与中间转印体对向接触形成转印区域,由电荷赋与装置向该中间转印体赋与电荷在上述转印区域形成转印电场,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墨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再将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设有接触式消电装置,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之后,该接触式消电装置接触上述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设有单色模式和多色模式,单色模式是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单一墨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后,再将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多色模式是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若干墨像顺序叠合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后,再将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叠合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其特征在于:设有可变控制装置,通过直流电压控制装置向上述接触式消电装置施加直流电压,上述可变控制装置设有用于判别是单色模式还是多色模式的判别装置,根据上述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可变控制上述直流电压。
将像载体上形成的墨像顺序叠合在中间转印体的同一图像面上形成图像场合,进行转印工序期间,不能进行该图像面的消电。因此,在单色模式与多色模式中,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体上的电位区别很大。每当叠合墨像时,上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电位增加,所以,必须随着该表面电位的增加使转印偏压也增加进行转印。
于是,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是单色模式还是多色模式,切换施加到接触式消电部件上的直流电压,以最合适的消电偏压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即、以单色模式形成图像时,增大直流电压,以多色模式形成图像时,减小直流电压。通过控制施加到接触式消电部件上的直流电压,即使复印模式不同场合也能稳定且可靠地进行消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又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像载体与中间转印体对向接触形成转印区域,通过向该中间转印体赋与电荷在上述转印区域形成转印电场,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墨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再将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之后,通过接触上述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上述转印工序包括单色工序和多色工序,单色工序是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单一墨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后,再将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多色工序是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若干墨像顺序叠合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后,再将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叠合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其特征在于:施加用于消电的直流电压时,根据是单色模式还是多色模式,可变控制上述直流电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润滑剂涂布装置,用于将润滑剂涂布到中间转印体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具有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的机能。
在该润滑剂涂布装置中,使用润滑剂涂布装置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因此,没有必要再设置消电器,能利用已有图像形成装置结构,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
根据本发明的润滑剂涂布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润滑剂涂布装置是润滑剂涂布刷辊。其消电特性好,耐久性好。
根据本发明的润滑剂涂布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向润滑剂涂布装置施加直流偏压、或交流偏压、或直流和交流偏压,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
这样,即使例如为了提高图像形成速度而使中间转印体表面移动速度高速化场合,也能稳定地进行消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像载体与中间转印体对向接触形成一次转印区域,由电荷赋与装置向该中间转印体赋与电荷形成一次转印电场,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墨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中间转印体与转印材对向接触形成二次转印区域,再将上述经一次转印所形成的墨像二次转印到转印材上,设有与中间转印体接触具有消电机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与中间转印体接触具有消电机能的装置是上述本发明的润滑剂涂布装置。
通常,往中间转印体涂布润滑剂是在二次转印后、下回一次转印开始前进行,并且,中间转印体的消电也在二次转印结束后、下回一次转印开始前进行,即两者在同一期间进行。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润滑剂涂布装置具有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的机能,二次转印结束后、下回一次转印开始前,一次性进行上述两工序,因此,能提高图像形成速度,润滑剂涂布装置作为消电装置使用是最合适的。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在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中,从与中间转印体接触部到该润滑剂涂布装置的接地部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108Ω以下。因此,中间转印体所保有的二次转印电荷可通过润滑剂涂布装置内移动到接地部,有效地进行消电。为了进一步提高消电可靠性,更好的是将电阻值设定为107Ω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润滑剂涂布刷辊相对中间转印体具有相对速度。与没有相对速度场合相比,润滑剂涂布刷辊的刷部能多接触中间转印体表面,对于中间转印体表面单位面积,刷部的接触根数增加,能更有效地进行消电。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润滑剂涂布刷辊被驱动回转。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当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朝中间转印体移动方向被回转驱动时,在中间转印体与润滑剂涂布刷辊接触的消电区域,该润滑剂涂布刷辊的线速度比中间转印体的线速度快。结果,能有效抑制消电特性低下及刷部倒毛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又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对墨像载体进行消电的消电装置和清洁该墨像载体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润滑剂涂布装置作为消电装置,该润滑剂涂布装置接触已由上述清洁装置清洁完的中间转印体的表面部位进行消电。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清洁装置对中间转印体表面进行清洁,使润滑剂涂布装置接触已由上述清洁装置清洁完的中间转印体的表面部位,涂布润滑剂,同时进行消电。能防止二次转印墨粉等异物粘附到润滑剂涂布装置上,抑制润滑特性及消电特性的低下,还能延长润滑剂涂布装置的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清洁装置是用于除去中间转印体上二次转印残留墨粉的清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还设有使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接离中间转印体的润滑剂涂布装置接离机构和使上述清洁装置接离中间转印体的清洁装置接离机构。
因此,能使润滑剂涂布装置和清洁装置各自分别接离,例如,使润滑剂涂布装置接触已由上述清洁装置清洁完的中间转印体的表面部位,涂布润滑剂,同时进行消电。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润滑剂涂布装置接离机构还具有作为清洁装置接离机构的机能。能使结构简单化,节省所占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控制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接离机构和清洁装置接离机构,使得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接触中间转印体未清洁部位的区域比该润滑剂涂布装置与上述清洁装置同时接触中间转印体场合所产生的未清洁区域短,或者使得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不接触中间转印体未清洁部位。
例如,润滑剂涂布装置与清洁装置同时接触中间转印体场合,在上述两装置间的中间转印体表面存在未清洁部位,该润滑剂涂布装置接触该未清洁部位涂布润滑剂并进行消电。于是,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控制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接离机构和清洁装置接离机构,使得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接触中间转印体未清洁部位的区域比该润滑剂涂布装置与上述清洁装置同时接触中间转印体场合所产生的未清洁区域短,或者使得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不接触中间转印体未清洁部位。这样,与润滑剂涂布装置与清洁装置同时接触中间转印体场合相比,能降低粘附到润滑剂涂布装置上的异物附着量,抑制润滑剂润滑特性及消电特性的低下,还能延长该润滑剂涂布装置的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沿着中间转印体表面移动方向,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设置在上述一次转印区域上游、二次转印区域下游。
通过上述这样配置,对二次转印结束部位涂布润滑剂并消电后,马上能使该部位进行下回的一次转印,例如,将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设置在一次转印区域下游、二次转印区域上游场合,中间转印体的二次转印结束部位通过一次转印区域后由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涂布润滑剂并进行消电,再次移动到一次转印区域进行一次转印。这种场合,上述中间转印体在二次转印后移动一周期以上。而在上述那样配置状态下,二次转印后,涂布润滑剂并消电,马上能进行下回的一次转印工序,能提高形成图像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沿着中间转印体表面移动方向,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设置在上述一次转印区域上游、上述清洁部件下游。
通过上述这样配置,使润滑剂涂布装置接触已清洁表面,涂布润滑剂并进行消电,上述涂布润滑剂及消电能在清洁后到达下回的一次转印区域前进行,因此,上述中间转印体在二次转印后不用移动一周期以上就能进行下回的一次转印工序,能提高形成图像速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消电方法,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的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之后,对该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其特征在于,使用润滑剂涂布装置将润滑剂涂布在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对该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
由于能使用润滑剂涂布装置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因此,没有必要再另外设置消电器,能利用已有装置进行实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又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像载体与中间转印体对向接触形成一次转印区域,由电荷赋与装置向该中间转印体赋与电荷形成一次转印电场,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墨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中间转印体与转印材对向接触形成二次转印区域,再将上述经一次转印所形成的墨像二次转印到转印材上,设有与中间转印体接触进行消电的消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消电装置与中间转印体接触部分到最接近的与中间转印体接触的部件的接地部的电阻值设定为108Ω以下,最好为107Ω以下。
因此,中间转印体上的残留电荷能流向接地部,可靠且有效地进行消电。通常,上述接地部通过将与中间转印体接触的部件连接到本体壳体上形成。
另外,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即使不对消电装置施加消电偏压,也能稳定地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因此,可以不设置用于施加消电偏压的电源,能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又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像载体与中间转印体对向接触形成一次转印区域,由电荷赋与装置向该中间转印体赋与电荷形成一次转印电场,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墨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中间转印体与转印材对向接触形成二次转印区域,再将上述经一次转印所形成的墨像二次转印到转印材上,设有与中间转印体接触进行消电的消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向上述消电装置施加直流偏压、或交流偏压、或直流和交流偏压,设有接地部件,该接地部件与上述消电装置和中间转印体相接触部分的背面接触。
使用体积电阻率为1011~1014Ωcm、尤其是1013~1014Ωcm作为中间转印体场合,能抑制一次转印后的转印尘,提高图像质量。但是,二次转印后在中间转印体上存在残留电位,需要设置消电装置,由于中间转印体本身为高电阻,不管该消电装置是接触式还是非接触式,都需要高消电电位。另外,将消电偏压施加到上述消电部件形成电场场合,该电场发散在中间转印体内,消电后中间转印体的电位不稳定。
鉴于以上问题,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接地部件,使得该接地部件与上述消电装置和中间转印体相接触部分的背面接触。这样,由上述消电装置所产生的电场不会发散在中间转印体内,而是集中在该消电装置与接地部件之间,即使使用体积电阻率为1011~1014Ωcm作为中间转印体场合,也能以比以往低的消电偏压有效地进行消电,并且,电场方向大致一定,消电后的中间转印体电位也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接地部件与中间转印体接触部分和上述消电装置的接地部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108Ω以下,最好为107Ω以下。因此,中间转印体保有的残留电荷能在中间转印体内移动,不仅中间转印体表面而且内部电荷也能流入消电装置,能有效地进行消电。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中间转印体为中间转印带,该中间转印带是由若干支承机构张架的无端带,上述接地部件由支承该中间转印带的支承辊构成。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中间转印带作为中间转印体,使用张架该中间转印带的支承辊作为上述接地部件,利用已有部件,能有效进行消电,节省装置内部空间,不必再设置接地部件,能降低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支承辊是清洁对向辊,其与清洁中间转印带的清洁装置对向。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支承辊还具有驱动辊机能,用于驱动中间转印带。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支承辊的从与中间转印体接触部分到该支承辊的接地部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108Ω以下,最好为107Ω以下。因此,中间转印体保有的二次转印残留电荷能在该支承辊内移动,能有效地进行消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又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像载体与中间转印体对向接触形成一次转印区域,由电荷赋与装置向该中间转印体赋与电荷形成一次转印电场,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墨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中间转印体与转印材对向接触形成二次转印区域,再将上述经一次转印所形成的墨像二次转印到转印材上,设有与中间转印体接触进行消电的消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消电装置是使导电性纤维形成为辊状的消电刷辊,该消电刷辊与上述中间转印体接触进行消电。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消电装置是使导电性纤维形成为辊状的消电刷辊,使用消电特性、耐久性等良好的消电刷辊作为接触式消电装置是非常理想的。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消电刷辊的从与中间转印带接触部分到该消电刷辊的接地部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108Ω以下,最好为107Ω以下。因此,中间转印体保有的二次转印残留电荷能在该消电刷辊内移动,能有效地进行消电。。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消电刷辊相对中间转印体具有相对速度。与没有相对速度场合相比,消电刷辊的刷部能多接触中间转印体表面,对于中间转印体表面单位面积,刷部的接触根数增加,能更有效地进行消电。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消电刷辊被驱动回转。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当上述消电刷辊朝中间转印体移动方向被回转驱动时,在中间转印体与消电刷辊接触的消电区域,该消电刷辊的线速度比中间转印体的线速度快。结果,能有效抑制消电特性低下及刷部倒毛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消电刷辊的植毛密度为2万根/(英寸)2以上。对于中间转印体表面单位面积,刷部的接触根数增加,能更有效地抑制消电后的中间转印体的消电不匀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消电刷辊形成辊状时的导电性纤维间的间隙设定为2mm以下。这样,消电刷辊轴向刷密度大致均一化,能有效地抑制消电后的中间转印体的消电不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又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像载体与中间转印体对向接触形成一次转印区域,由电荷赋与装置向该中间转印体赋与电荷形成一次转印电场,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墨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中间转印体与转印材对向接触形成二次转印区域,再将上述经一次转印所形成的墨像二次转印到转印材上,设有与中间转印体接触进行消电的消电装置以及用于除去中间转印体上二次转印残留墨粉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消电装置与已由上述清洁装置清洁完的上述中间转印体表面部位接触进行消电。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用于除去中间转印体上二次转印残留墨粉的清洁装置,消电装置与已由上述清洁装置清洁完的上述中间转印体表面部位接触进行消电。这样,能防止二次转印墨粉等异物粘附在上述消电装置上,抑制消电特性低下,延长消电装置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又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像载体与中间转印体对向接触形成一次转印区域,由电荷赋与装置向该中间转印体赋与电荷形成一次转印电场,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墨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中间转印体与转印材对向接触形成二次转印区域,再将上述经一次转印所形成的墨像二次转印到转印材上,设有与中间转印体接触进行消电的消电装置以及用于除去中间转印体上二次转印残留墨粉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使上述消电装置接离中间转印体的消电装置接离机构和使上述清洁装置接离中间转印体的清洁装置接离机构。这样,能控制例如上述消电装置与已由上述清洁装置清洁完的中间转印体表面部位接触进行消电。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消电装置接离机构还具有作为清洁装置接离机构的机能。结构简单,节省装置内部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控制上述消电装置接离机构和清洁装置接离机构,使得上述消电装置接触中间转印体未清洁部位的区域比该消电装置与上述清洁装置同时接触中间转印体场合所产生的未清洁区域短,或者上述消电装置不接触中间转印体未清洁部位。
消电装置与清洁装置同时接触中间转印体场合,在上述两装置间的中间转印体表面存在未清洁部位,该消电装置接触该未清洁部位进行消电。于是,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控制上述消电装置接离机构和清洁装置接离机构,使得上述消电装置接触中间转印体未清洁部位的区域比该消电装置与上述清洁装置同时接触中间转印体场合所产生的未清洁区域短,或者使得上述消电装置不接触中间转印体未清洁部位。这样,与消电装置与清洁装置同时接触中间转印体场合相比,能降低粘附到消电装置上的异物附着量,抑制消电特性的低下,还能延长该消电装置的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向上述消电装置施加直流偏压、或交流偏压、或直流和交流偏压,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向上述消电装置施加直流偏压、或交流偏压、或直流和交流偏压,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即使为了提高图像形成速度使中间转印体表面移动速度高速化场合,也能稳定地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又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对像载体进行消电的消电装置和清洁该像载体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洁装置还具有作为上述消电装置的机能,上述清洁装置的从与像载体的接触部到接地部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108Ω以下。因此,中间转印体上的二次转印电荷可通过清洁装置内移动到接地部,能更有效地进行消电。另外,上述电阻值设定为107Ω以下更好。
通常转印工序中,在像载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量少,用以往清洁部件足以除去,但是,当例如转印材阻塞、墨像原封不动留在像载体上场合,必须用清洁部件除去非常多的转印残留墨粉,这种情况在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更明显。这时,在清洁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的清洁区域有多量转印残留墨粉,超越了该清洁部件的清洁能力。因此,不能完全除去,对以后的图像形成工序带来坏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又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对像载体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像载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与上述清洁装置接触前的区域,用电或磁方法除去该转印残留墨粉。这样,能减少进入上述清洁区域的转印残留墨粉的量,以达到清洁要求。具体地说,在上述像载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与上述清洁装置接触前的区域,朝着转印残留墨粉离开上述清洁区域方向形成电场或磁场,除去一部分转印残留墨粉。剩下的转印残留墨粉用上述清洁装置除去。这样,通过事先减少由上述清洁装置除去的转印残留墨粉的量,即使是多量墨粉场合,也能完全除去该转印残留墨粉。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向上述清洁装置施加与上述像载体上转印残留墨粉相斥极性的偏压。具体地说,在上述像载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与上述清洁装置接触前,向上述清洁装置施加与上述像载体上转印残留墨粉相斥极性的偏压,使得一部分转印残留墨粉离开上述清洁区域,这样,没有必要另外设置电场形成装置或磁场形成装置,使结构简单化,还能降低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清洁对向装置,该清洁对向装置与上述像载体的背面接触,而上述像载体的正面与上述清洁装置接触,向该清洁对向装置施加偏压,在该像载体上形成电场,上述电场使得残留在上述像载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离开该像载体。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向清洁对向装置施加偏压,在像载体上形成电场,上述电场使得残留在像载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离开该像载体,减少进入上述清洁区域的转印残留墨粉的量,以达到清洁要求。具体地说,在与上述清洁装置接触前的区域,由上述清洁对向装置形成电场,除去一部分转印残留墨粉。剩下的转印残留墨粉用上述清洁装置除去。这样,通过事先减少由上述清洁装置除去的转印残留墨粉的量,即使是多量墨粉场合,也能完全除去该转印残留墨粉。尤其,若向上述清洁装置施加与上述像载体上转印残留墨粉相斥极性的偏压,则效果更明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清洁装置,与载置墨像的像载体接触,进行清洁,其特征在于,向上述清洁装置施加与上述像载体上转印残留墨粉相斥极性的偏压。
在该清洁装置中,向清洁装置施加与像载体上转印残留墨粉相斥极性的偏压,减少与上述清洁装置接触的转印残留墨粉的量,即使是多量墨粉场合,也能完全除去该转印残留墨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另一种清洁装置,包括清洁刮板,与载置墨像的像载体接触,进行清洁,其特征在于,沿着像载体表面移动方向,在上述清洁刮板上游侧设有施压部件,该施压部件施加与上述像载体上转印残留墨粉相斥极性的偏压。
在该清洁装置中,沿着像载体表面移动方向,在上述清洁刮板上游侧设有施压部件,该施压部件施加与上述像载体上转印残留墨粉相斥极性的偏压,能保持具有消电机能的清洁刮板的清洁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又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上述本发明的清洁装置。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沿着像载体表面移动方向,在清洁刮板上游侧设有施压部件,该施压部件施加与像载体上转印残留墨粉相斥极性的偏压,清洁刮板与像载体接触,进行清洁及消电。由于能在减少与该清洁刮板接触的转印残留墨粉量后进行清洁,所以,即使是多量墨粉场合,也能完全除去该转印残留墨粉,达到清洁要求。另外,对于具有消电机能的清洁刮板以及施加与转印残留墨粉相斥极性偏压的部件,通常施加相反极性偏压,所以,最好使它们之间绝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清洁方法,载置有墨像的像载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后,使用清洁装置对该像载体进行清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像载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接触上述清洁装置前方区域,形成电场或磁场,以便从该区域除去转印残留墨粉,在接触上述清洁装置前,除去转印残留墨粉。
在该清洁方法中,在像载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接触清洁装置前方区域,形成电场或磁场,以便从该区域除去转印残留墨粉,在接触清洁装置前,除去转印残留墨粉。即使是多量墨粉场合,也能完全除去该转印残留墨粉,达到清洁要求。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设有可变控制装置,当对中间转印体消电时,根据上述中间转印体的体积电阻率,可变控制直流电压,能防止消电不足或消电过多。
按照本发明,将中间转印体的体积电阻率设为1011-1014Ωcm,能减少一次转印后的转印尘,若体积电阻率设为1012-1013Ωcm,能进一步稳定控制一次转印后的转印尘。
按照本发明,通过控制施加到消电部件上的消电偏压,在复印模式不同场合,也能对中间转印体进行稳定且可靠的消电。
按照本发明,使用润滑剂涂布装置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不需要再设置消电器,能利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消电。
按照本发明,在润滑剂涂布装置上施加直流偏压、或交流偏压、或直流和交流偏压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即使例如为了提高图像形成速度使中间转印体表面移动速度高速化场合,也能稳定地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
按照本发明,润滑剂涂布装置的从与中间转印体接触部到接地部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108Ω以下,中间转印体上的二次转印电荷能通过该润滑剂涂布装置内部移动到接地部,能有效地进行消电。
按照本发明,润滑剂涂布刷辊相对中间转印体具有相对速度,与没有相对速度场合相比,润滑剂涂布刷辊的刷部能多接触中间转印体表面,对于中间转印体表面单位面积,刷部的接触根数增加,能更有效地进行消电。
按照本发明,当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朝中间转印体移动方向被回转驱动时,在中间转印体与润滑剂涂布刷辊接触的消电区域,该润滑剂涂布刷辊的线速度比中间转印体的线速度快。结果,能有效抑制消电特性低下及刷部倒毛现象。
按照本发明,使用润滑剂涂布装置作为消电装置,该润滑剂涂布装置接触已由上述清洁装置清洁完的中间转印体的表面部位,涂布润滑剂,同时进行消电。能防止二次转印墨粉等异物粘附到润滑剂涂布装置上,抑制润滑特性及消电特性的低下,还能延长润滑剂涂布装置的寿命。
按照本发明,能使润滑剂涂布装置和清洁装置各自分别接离,例如,使润滑剂涂布装置接触已由上述清洁装置清洁完的中间转印体的表面部位,涂布润滑剂,同时进行消电。
按照本发明,润滑剂涂布装置接离机构还具有作为清洁装置接离机构的机能。能使结构简单化,节省所占空间。
按照本发明,控制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接离机构和清洁装置接离机构,使得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接触中间转印体未清洁部位的区域比该润滑剂涂布装置与上述清洁装置同时接触中间转印体场合所产生的未清洁区域短,或者使得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不接触中间转印体未清洁部位。这样,与润滑剂涂布装置与清洁装置同时接触中间转印体场合相比,能降低粘附到润滑剂涂布装置上的异物附着量,抑制润滑剂润滑特性及消电特性的低下,还能延长该润滑剂涂布装置的寿命。
按照本发明,将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设置在一次转印区域下游、二次转印区域上游场合,中间转印体的二次转印结束部位通过一次转印区域后由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涂布润滑剂并进行消电,再次移动到一次转印区域进行一次转印。这种场合,上述中间转印体在二次转印后移动一周期以上。而在上述那样配置状态下,二次转印后,涂布润滑剂并消电,马上能进行下回的一次转印工序,能提高形成图像速度。
按照本发明,使润滑剂涂布装置接触已清洁表面,涂布润滑剂并进行消电,涂布润滑剂及消电能在清洁后到达下回的一次转印区域前进行,因此,中间转印体在二次转印后不用移动一周期以上就能进行下回的一次转印工序,能提高形成图像速度。
按照本发明,能使用润滑剂涂布装置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因此,没有必要再另外设置消电器,能利用已有装置进行实施。
按照本发明,消电装置与中间转印体接触部分到最接近的与中间转印体接触的部件的接地部的电阻值设定为108Ω以下,最好为107Ω以下。因此,中间转印体上的残留电荷能流向接地部,可靠且有效地进行消电。
按照本发明,设置接地部件,使得该接地部件与上述消电装置和中间转印体相接触部分的背面接触。这样,由上述消电装置所产生的电场不会发散在中间转印体内,而是集中在该消电装置与接地部件之间,即使使用体积电阻率为1011~1014Ωcm作为中间转印体场合,也能以比以往低的消电偏压有效地进行消电,并且,电场方向大致一定,消电后的中间转印体电位也稳定。
按照本发明,接地部件与中间转印体接触部分和上述消电装置的接地部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108Ω以下,最好为107Ω以下。因此,中间转印体保有的残留电荷能在中间转印体内移动,不仅中间转印体表面而且内部电荷也能流入消电装置,能有效地进行消电。
按照本发明,使用中间转印带作为中间转印体,使用张架该中间转印带的支承辊作为上述接地部件,利用已有部件,能有效进行消电,节省装置内部空间,不必再设置接地部件,能降低成本。
按照本发明,支承辊的从与中间转印体接触部分到该支承辊的接地部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108Ω以下,最好为107Ω以下。因此,中间转印体保有的二次转印残留电荷能在该支承辊内移动,能有效地进行消电。
按照本发明,消电装置是使导电性纤维形成为辊状的消电刷辊,使用消电特性、耐久性等良好的消电刷辊作为接触式消电装置是非常理想的。
按照本发明,消电刷辊的从与中间转印带接触部分到该消电刷辊的接地部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108Ω以下,最好为107Ω以下。因此,中间转印体保有的二次转印残留电荷能在该消电刷辊内移动,能有效地进行消电。。
按照本发明,消电刷辊相对中间转印体具有相对速度。与没有相对速度场合相比,消电刷辊的刷部能多接触中间转印体表面,对于中间转印体表面单位面积,刷部的接触根数增加,能更有效地进行消电。
按照本发明,当上述消电刷辊朝中间转印体移动方向被回转驱动时,在中间转印体与消电刷辊接触的消电区域,该消电刷辊的线速度比中间转印体的线速度快。结果,能有效抑制消电特性低下及刷部倒毛现象。
按照本发明,消电刷辊的植毛密度为2万根/(英寸)2以上。对于中间转印体表面单位面积,刷部的接触根数增加,能更有效地抑制消电后的中间转印体的消电不匀现象。
按照本发明,消电刷辊形成辊状时的导电性纤维间的间隙设定为2mm以下。这样,消电刷辊轴向刷密度大致均一化,能有效地抑制消电后的中间转印体的消电不匀。
按照本发明,设有用于除去中间转印体上二次转印残留墨粉的清洁装置,消电装置与已由上述清洁装置清洁完的上述中间转印体表面部位接触进行消电。这样,能防止二次转印墨粉等异物粘附在上述消电装置上,抑制消电特性低下,延长消电装置寿命。
按照本发明,设有使上述消电装置接离中间转印体的消电装置接离机构和使上述清洁装置接离中间转印体的清洁装置接离机构。这样,能控制例如上述消电装置与已由上述清洁装置清洁完的中间转印体表面部位接触进行消电。
按照本发明,消电装置接离机构还具有作为清洁装置接离机构的机能。结构简单,节省装置内部的空间。
按照本发明,控制上述消电装置接离机构和清洁装置接离机构,使得上述消电装置接触中间转印体未清洁部位的区域比该消电装置与上述清洁装置同时接触中间转印体场合所产生的未清洁区域短,或者使得上述消电装置不接触中间转印体未清洁部位。这样,与消电装置与清洁装置同时接触中间转印体场合相比,能降低粘附到消电装置上的异物附着量,抑制消电特性的低下,还能延长该消电装置的寿命。
按照本发明,向上述消电装置施加直流偏压、或交流偏压、或直流和交流偏压,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即使为了提高图像形成速度使中间转印体表面移动速度高速化场合,也能稳定地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
按照本发明,在上述像载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与上述清洁装置接触前的区域,用电或磁方法除去该转印残留墨粉。这样,能减少进入上述清洁区域的转印残留墨粉的量,达到清洁要求。通过事先减少由上述清洁装置除去的转印残留墨粉的量,即使是多量墨粉场合,也能完全除去该转印残留墨粉。
按照本发明,向上述清洁装置施加与上述像载体上转印残留墨粉相斥极性的偏压。没有必要另外设置电场形成装置或磁场形成装置,使结构简单化,还能降低成本。
按照本发明,向清洁对向装置施加偏压,在像载体上形成电场,上述电场使得残留在像载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离开该像载体,减少进入上述清洁区域的转印残留墨粉的量,以达到清洁要求。通过事先减少由上述清洁装置除去的转印残留墨粉的量,即使是多量墨粉场合,也能完全除去该转印残留墨粉。
按照本发明,向清洁装置施加与像载体上转印残留墨粉相斥极性的偏压,减少与上述清洁装置接触的转印残留墨粉的量,即使是多量墨粉场合,也能完全除去该转印残留墨粉。
按照本发明,沿着像载体表面移动方向,在上述清洁刮板上游侧设有施压部件,该施压部件施加与上述像载体上转印残留墨粉相斥极性的偏压,能保持具有消电机能的清洁刮板的清洁性能。
按照本发明,沿着像载体表面移动方向,在清洁刮板上游侧设有施压部件,该施压部件施加与像载体上转印残留墨粉相斥极性的偏压,清洁刮板与像载体接触,进行清洁及消电。由于能在减少与该清洁刮板接触的转印残留墨粉量后进行清洁,所以,即使是多量墨粉场合,也能完全除去该转印残留墨粉,达到清洁要求。另外,对于具有消电机能的清洁刮板以及施加与转印残留墨粉相斥极性偏压的部件,通常施加相反极性偏压,所以,最好使它们之间绝缘。
按照本发明,在像载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接触清洁装置前方区域,形成电场或磁场,以便从该区域除去转印残留墨粉,在接触清洁装置前,除去转印残留墨粉。即使是多量墨粉场合,也能完全除去该转印残留墨粉,达到清洁要求。
附图简要说明如下:
图1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复印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复印机的感光体鼓周边部的概略构成放大图;
图3是第二实施例的复印机的感光体鼓周边部的概略构成放大图;
图4是第二实施例的构成例1中控制装置构成方框图;
图5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复印机中间转印带的体积电阻率与该中间转印带二次转印后表面电位关系图;
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构成例2中控制装置构成方框图;
图7是第二实施例的构成例3中控制装置构成方框图;
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构成例4中控制装置构成方框图;
图9是第三实施例的复印机打印部的主要部分概略构成图;
图10是第三实施例的控制装置构成方框图;
图11是第四实施例的复印机打印部的主要部分概略构成图;
图12是第五实施例的复印机转印组件概略构成图;
图13a-13c分别表示实例1中改变环境进行实验时的实验结果;
图14是表示实例1中施加消电偏压的消电时间图;
图15是第六实施例的复印机概略构成图;
图16是第六实施例的复印机的感光体鼓周边部的概略构成放大图;
图17是第六实施例变型例的复印机的感光体鼓周边部的概略构成放大图;
图18是第七实施例的复印机的感光体鼓周边部的概略构成放大图;
图19是第八实施例的复印机打印部的主要部分概略构成图;
图20是第九实施例的复印机打印部的主要部分概略构成图;
图21是第九实施例带清洁装置的清洁刮板与中间转印组件的清洁对向辊对向部分放大图;
图22是第十实施例的复印机转印组件周边部概略构成放大图;
图23是实例中带清洁装置的清洁刮板概略构成放大图;
图24是第十一实施例的复印机概略构成图;
图25是第十一实施例的复印机的感光体鼓周边部的概略构成放大图;
图26是第十一实施例的复印机的润滑剂涂布装置概略构成图;
图27是第十一实施例的复印机的润滑剂涂布刷辊正面图;
图28是第十一实施例变型例的复印机的感光体鼓周边部的概略构成放大图;
图29是第十二实施例的复印机打印部的主要部分概略构成图;
图30是第十二实施例的复印机的润滑剂涂布刷辊及清洁刮板的接离机构概略构成图;
图31a和图31b是第十二实施例的复印机的润滑剂涂布刷辊及清洁刮板的接离机构局部放大图;
图32是第十三实施例的复印机打印部的主要部分概略构成图;
图33是第十四实施例的复印机转印组件概略构成图;
图34是第十五实施例的复印机概略构成图;
图35是第十五实施例的复印机的感光体鼓周边部的概略构成放大图;
图36是变型例1的复印机的感光体鼓周边部的概略构成放大图;
图37是变型例2的复印机的感光体鼓周边部的概略构成放大图;
图38是表示变型例2中与复印机的消电刷对向设置或不设置金属板时施加到该消电刷的消电偏压与消电后中间转印带的表面电位关系图;
图39是变型例3的复印机的感光体鼓周边部的概略构成放大图;
图40是变型例3的复印机的消电刷辊正面图;
图41是表示变型例3中复印机的消电刷辊的植毛密度与消电后中间转印带表面的消电不匀关系图;
图42是表示变型例3中复印机的消电刷辊的导电性纤维带之间的间隙与消电后中间转印带表面的消电不匀关系图;
图43是第十六实施例的复印机打印部的主要部分概略构成图;
图44是第十七实施例的复印机打印部的主要部分概略构成图;
图45是第十八实施例的复印机打印部的主要部分概略构成图。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子照相式全彩色复印机(以下简称为“复印机”)中。
图1是涉及第一实施例的复印机概略构成图,图2是该复印机的作为像载体的感光体鼓周边部的概略构成放大图。该复印机由彩色图像读取装置1(以下简称为“扫描部1”)及彩色图像记录装置2(以下简称为“打印部2”)构成。
先说明上述复印机扫描部1的构成及动作。在该扫描部1将载置在接触玻璃上的原稿3的图像通过照明灯4、反射镜组5a、5b、5c及透镜6成像在彩色传感器7上,上述扫描部1以例如红(Red,以下简记为“R”)、绿(Green,以下简记为“G”)、蓝(Blue,以下简记为“B”)色分解光读取原稿的彩色图像信息,变换成图像的电气信号。上述彩色传感器7由R、G、B色分解装置及CCD那样的光电变换元件构成,能三色同时读取。并且以用该扫描部1所得的R、G、B的色分解图像信号强度电平为基础,在没有图示的图像处理部进行色变换处理,得到黑(Black,以下简记为“Bk”)、蓝绿(Cyan,以下简记为“C”)、深红(Magenta,以下简记为“M”)、黄(Yellow,以下简记为“Y”)的彩色图像数据。具体地说,上述扫描部1的照明·反射镜光学系统接收到与打印部2连动的开始信号朝图1箭头A方向扫描原稿,得到彩色图像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扫描部1的照明·反射镜光学系统每进行一次原稿扫描得到一色图像数据,为了得到Bk、C、M、Y四色彩色图像数据,共要反复进行四次原稿扫描。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复印机打印部2的构成及动作。
在该打印部2中设有作为曝光装置的写入光学组件8及作为像载体的感光体鼓10。上述写入光学组件8将来自扫描部1的彩色图像数据变换成光信号,在均一带负电的感光体鼓10上形成与原稿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该写入光学组件8可以由例如半导体激光器8a、控制其发光及驱动的没有图示的发光驱动控制部、多角棱镜8b、驱动该多角棱镜8b回转的回转驱动马达8c、f/θ透镜8d、反射镜8e构成。另外,上述感光体鼓10朝图1中箭头B方向、即逆时针方向被驱动回转。
上述感光体鼓10周围配置有作为清洁装置的感光体清洁组件11、作为消电装置的消电灯12、作为带电装置的带电充电器13、作为电位检测装置的电位传感器14、作为显影装置的Bk显影器15、C显影器16、M显影器17及Y显影器18、作为显影浓度检测装置的显影浓度样板检测器19、作为中间转印装置的中间转印组件20。
上述感光体清洁组件11包括作为消电装置的清洁前消电器11a、作为清洁部件的毛刷11b及感光体清洁刮板11c,清洁一次转印后的感光体鼓10的表面。
上述各显影器分别包括作为搅拌装置用于汲起显影剂加以搅拌的显影剂搅拌器15b、16b、17b、18b、作为墨粉浓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该显影剂浓度的墨粉浓度检测传感器15c、16c、17c、18c、作为显影剂载置体用于使显影剂磁穗接触感光体鼓10的表面的显影套筒15a、16a、17a、18a。另外,收纳在该四个显影器中的显影剂使用双组份显影剂,显影剂中墨粉带负电。当复印机处于待机状态时,这四个显影器各显影套筒上的显影剂为穗切状态,四个显影器都不动作。
上述中间转印组件20通过将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21张架在作为电荷赋予装置的一次转印偏压辊22、作为一次转印前消电装置的接地辊23、作为带驱动装置的驱动辊24及从动辊25上构成。作为电源的一次转印电源28与上述一次转印偏压辊22连接,上述驱动辊24与驱动马达24a相连接,通过该驱动马达24a驱动控制中间转印带21。
上述中间转印带21由表层、中间层及基层组成多层结构,与感光体鼓10接触的外周面侧是表层,内周面侧是基层。在中间层和基层之间有用于粘接上述两层的粘接层。该中间转印带21的体积电阻率ρv为107~1014Ωcm,较好的是1012~1014Ωcm,更理想的是1013Ωcm,上述体积电阻率用日本工业规格JISK6911中记载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体积电阻率ρv1014Ωcm以上材质虽然也可利用,但从耐久性等方面考虑,不适合用作中间转印带。
在上述中间转印带21周围配设作为消电装置的接触式消电器50、作为清洁装置的带清洁组件29及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组件30。
带清洁组件29包括刷辊29a、橡胶刮板29b、带清洁用接离机构29c,刷辊29a和橡胶刮板29b作为清洁部件。通过上述带清洁用接离机构29c,上述中间转印带21与带清洁组件29可接离。另外,上述转印组件30包括与上述中间转印组件20的驱动辊24对向的二次转印偏压辊31、转印清洁刮板32及转印用接离机构33。通过上述转印用接离机构33,上述中间转印带21与转印组件30可接离。
张架上述中间转印带21的一次转印偏压辊22相对由该中间转印带和感光体鼓10接触形成的一次转印区域配置在该中间转印带表面移动方向、即带回转方向下游侧。通过一次转印电源28将所定一次转印偏压施加在该一次转印偏压辊上。另外,接地辊23相对上述接触部配置在带回转方向上游侧。通过一次转印偏压辊22和接地辊23,上述中间转印带21压抵感光体鼓10形成上述接触部。
上述打印部2还进一步包括供纸辊41、定位辊42、收纳各种尺寸转印纸100的转印纸盒43a、43b、43c、可使用投影用纸、厚纸等的手供纸盘40、纸运送组件44、作为定影装置的定影器45及复印件盘46。在上述转印组件30的二次转印偏压辊31与中间转印组件20的驱动辊24之间形成二次转印区域,上述供纸辊41将作为转印材的转印纸100送入该二次转印区域。
下面,以Bk、C、M、Y顺序作为显影顺序说明上述复印机动作,当然,形成图像时并不局限于上述Bk、C、M、Y顺序。
复印动作一开始,先开始Bk工序,在上述扫描部1开始读取原稿彩色图像信息,根据由该图像信息而得的Bk图像数据,通过上述打印部2的光写入组件8的激光在感光体鼓10上形成Bk潜像。通过上述Bk显影器15用Bk墨粉使Bk潜像显影。这时,为了可靠进行Bk潜像显影,在该Bk潜像前端部到达Bk显影器的显影位置前,预先使上述Bk显影器15的显影套筒15a回转,这样,当Bk潜像前端部到达上述显影位置时,显影剂处于穗立状态,能可靠地使全部Bk潜像显影。另外,在上述Bk显影器15中,在Bk潜像的后端部已通过上述显影位置时,快速进行显影套筒15a上形成的显影剂的穗切。这样,Bk显影器15成为不动作状态。这时,至少在此后被显影的C潜像前端部到达Bk显影器15的显影位置前,使其处于完全不动作状态。上述显影剂的穗切可以通过将上述显影套筒15a切换为与显影动作中回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
上述以Bk显影器15形成在感光体鼓10上的Bk墨像通过一次转印被转印到与感光体鼓等速的中间转印带21表面,Bk工序结束。
与上述Bk墨像一次转印同时,在上述感光体鼓10开始C工序,即、在所定时间再次读取原稿彩色图像信息,根据由该图像信息而得的C图像数据,通过激光在感光体鼓10上形成C潜像,再通过C显影器16形成C墨像。该C显影器16中显影套筒16a的回转在上述Bk潜像后端部通过该C显影器的显影位置后、且C潜像的前端部到达上述显影位置前开始。并且,在C潜像的后端部已通过上述显影位置时,与上述Bk显影器15场合一样,进行显影套筒16a上形成的显影剂的穗切,C显影器16成为不动作状态。这时,在此后被显影的M潜像前端部到达前,使其处于完全不动作状态。上述被显影形成在感光体鼓10上的C墨像与上述中间转印带21中转印Bk墨像位置对位进行一次转印。
以后,在M工序和Y工序中,与上述C工序一样,根据各图像数据形成潜像,然后显影,进行一次转印。这样,在上述中间转印带21的同一图像面上顺序进行Bk、C、M、Y的一次转印,在上述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四色叠合墨像。
在此,说明中间转印带21动作。
上述Bk、C、M、Y各墨像一次转印之间,例如,从第一色Bk墨像一次转印结束后到第二色C墨像一次转印开始之间的中间转印带21的驱动方式可以利用定速移动方式、跳跃移动方式、往复移动(快速返回)方式等。可以从上述例示三种方式中任选一种,但在考虑提高复印速度场合,可以根据复印尺寸选择驱动方式,也可以有效组合若干驱动方式。
简单说明一下上述例示驱动方式,上述定速移动方式是使中间转印带在一方向一边低速移动一边进行一次转印的驱动方式;上述跳跃移动方式虽说在使中间转印带往一方向移动上与上述定速移动方式相同,但在一次转印后使中间转印带与感光体鼓离开,在中间转印带移动方向高速跳跃,回到此后的一次转印的开始位置,进行此后的一次转印,上述动作反复进行;上述往复移动(快速返回)方式是在中间转印带上进行一次转印使中间转印带与感光体鼓离开后,沿反方向高速返回,回到此后的一次转印的开始位置,进行此后的一次转印,上述动作反复进行。
另外,在上述中间转印带21上最终形成墨像期间,具体地说,第一色Bk墨像一次转印后到第四色Y墨像一次转印结束之间,预先通过各接离机构使上述消电刷51、带清洁组件29及转印组件30与上述中间转印带21脱离。
如上所述通过一次转印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墨像被送向二次转印区域,以便通过二次转印将其转印到转印纸100上。这时,上述转印组件30的二次转印偏压辊31通常在将上述墨像转印到转印纸100时通过上述转印用接离机构33推压上述中间转印带21。此后,通过没有图示的二次转印电源将所定二次转印偏压施加在该二次转印偏压辊31上,在上述二次转印区域形成二次转印电场。这样,中间转印带21上的墨像被转印到转印纸100上。在没有图示的操作面板上指定转印纸尺寸,所指定尺寸的转印纸100从转印纸盒43a、43b、43c中某个被运向定位辊42方向,供给上述二次转印区域。供纸时,通过上述定位辊42,将转印纸100供给二次转印区域,使其与上述中间转印带21上的墨像前端部到达二次转印区域时间一致。
这样,四色叠合形成于上述中间转印带21上的墨像一下子转印在转印纸100上,随后,通过纸运送组件44运送到定影器45。在该定影器45,上述转印纸100上墨像在定影辊45a和加压辊45b之间熔融,进行定影。然后,已定影的转印纸100被送向复印件盘46叠置。
一次转印后的感光体鼓10由感光体清洁组件11清洁其表面,通过消电灯12被均一消电。二次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21通过带清洁用接离机构与带清洁组件29压接,上述带清洁组件29清洁其表面。
反复复印时,在上述扫描部1,继第一张的第四色Y工序之后,在所定时间,进行第二张的第一色Bk工序,在打印部2,往感光体鼓10形成潜像。另一方面,在中间转印带21,则当第一张的四色叠合墨像往转印纸的二次转印之后,在上述带清洁组件29已清洁区域,进行第二张的第一色Bk墨像的一次转印。
上面所述是得到四色全彩色复印件的复印模式,但是,三色复印模式、二色复印模式场合,除使用色不同外,其动作原理与四色模式相同。单色复印模式场合,所定张数复印结束前,仅使该色显影器的显影剂穗立,设为显影动作状态,在使消电灯51、带清洁组件29及转印组件30与中间转印带21接触状态下,并且,在使感光体鼓10与中间转印带21接触状态下,以一定速度驱动中间转印带21沿移动方向移动,进行复印动作。
下面,对属于本实施例特征部分的接触式消电器50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接触式消电器50包括作为接触式消电部件的消电刷51和对该消电刷施加消电偏压的消电用电源59。沿中间转印带回转方向,该接触式消电器50设置在上述带清洁组件29的下游侧,接地辊23的上游侧。除了可用消电刷作为上述接触式消电部件之外,还可使用例如消电刮板、消电辊、消电刷辊等。
上述消电刷51通过上述消电用电源59接地。通过消电用电源59对上述消电刷51施加直流消电偏压、或交流消电偏压、或直流和交流消电偏压。这时,若使用直流电源作为消电用电源59,能降低成本。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定电压控制的直流电源作为消电用电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带21的残留电位为负极性,上述消电用电源59施加正极性消电偏压。
这样,通过将消电偏压施加于上述消电刷51上,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残留电位的残留电荷能高效地流向消电刷,因此,能有效地进行消电。于是,即使是为了提高图像形成速度而使中间转印体21表面移动速度高速化场合,也能稳定地对中间转印带进行消电。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子照相式全彩色复印机中的另一个实施例,参照图3-图8说明本实施例。
图3是涉及第二实施例的复印机打印部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图,该复印机设有与上述实施例1结构相同扫描部(没有图示),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打印部中消电用电源是可变式的,设有控制其的控制装置。本实施例的复印机的图像形成动作基本上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动作部分说明省略。
本实施例的接触式消电器150包括消电刷51和对该消电刷施加直流电压的可变消电用电源159,消电刷51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可变消电用电源159与控制装置连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施加在上述消电刷51上的直流电压。
[构成例1]
说明控制可变消电用电源159的控制装置构成例1。
图4是第二实施例的构成例1中控制装置构成方框图,控制装置60的控制部61用于根据上述中间转印带21的体积电阻率控制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控制部61由CPU62、ROM63、RAM64、I/O接口65构成,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驱动马达24a、标记传感器24b及计算部66连接在I/O接口65上,驱动马达24a与中间转印带21的驱动辊24相连接,标记传感器24b用于检测设在中间转印带21内周面的回转位置检测用记号,计算部66对该复印机总复印张数进行计数。向消电刷51施加直流电压的可变消电用电源159的接通/断开时间根据上述标记传感器24b的输出信号进行设定。
在此,说明中间转印带21的体积电阻率与二次转印后表面电位之间关系。
图5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复印机中间转印带的体积电阻率与该中间转印带二次转印后表面电位关系图。表1表示中间转印带21的二次转印后表面电位与此后形成图像时的图像评价关系,表1中的图像评价标准:此后形成的图像与前次形成图像质量同等场合评价为○,比前次形成图像质量差时评价为△或×。
                                  表1
表面电位(V)   0   -100     -200     -300     -400     -500
图像评价   ○   ○     △     ×     ×     ×
由图5可知,体积电阻率ρv为1011Ωcm以上场合,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表面的电荷所产生的残留电位为-100V以下。由表1可知,残留电位为-100V以下场合,此后形成的图像评价为△或×。结果,体积电阻率ρv为1011Ωcm以上场合,中间转印带表面残留电位会对以后一次转印产生影响,对复印机所形成的图像带来坏影响。图像形成后,此后形成的图像质量此前次形成图像质量差的原因可以考虑因上述残留电位关系引起此后形成图像时一次转印偏压不足。因此,对于这种中间转印带21,若设消电装置是有效的。另外,中间转印带21的体积电阻率ρv设为1013-1014Ωcm或上述值以上,对于防止一次转印后的转印尘是合适的。
由图5可知,随着体积电阻率ρv变大,中间转印带21上残留电位变高。为了在此后图像形成工序中进行良好的一次转印,有必要选择消电偏压,以避免中间转印体消电不足或消电过多,即、使得表面电位成为-100V以下。因此,根据使用的中间转印带21的体积电阻率ρv设定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的直流电压,以便得到最适消电偏压。
中间转印带21的体积电阻率ρv是在复印机设计阶段决定的,经反复使用该中间转印带会发生劣化。这样,其体积电阻率ρv降低,若通过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所施加的直流电压保持在初期设定,则会偏离消电偏压最适值。为此,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60对此进行控制,随着上述体积电阻率ρv降低,切换可变消电用电源159的直流电压。
具体地说,上述计算部66计数的总复印张数达到所定值时,通过上述控制装置60的控制部61使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的直流电压变大,结果,能对伴随中间转印带21劣化从而体积电阻率ρv的降低所引起的消电偏压最适值偏移进行修正,能历经长期进行稳定可靠的消电。
[构成例2]
下面说明控制可变消电用电源159的控制装置构成例2。
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构成例2中控制装置构成方框图,控制装置60a的控制部61a用于根据上述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电位控制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的直流电压。控制装置60a的结构与构成例1相同,图6与图4不同之处在于,控制部61a的I/O接口65a与电位检测传感器67连接,以代替构成例1中的计算部66,该电位检测传感器67作为电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电位,其设置在上述消电刷51位置的上游侧。
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所施加的直流电压最适值根据中间转印带21表面电位、即二次转印后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电位变化。因此,为了有效消电,最好根据其表面电位控制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
在本构成例中,由电位检测传感器67检测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电位,将检测到的表面电位数据送向控制部61a的CPU62a,控制可变消电用电源159。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使用电位检测装置根据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电位控制消电偏压场合,可以施加可靠的消电偏压,但是,装置结构复杂,成本上升。因此,在适用于具备单色模式和多色模式复印机场合,也可以根据是单色模式还是多色模式,控制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的直流电压。这时,作为复印机的复印模式,例如具备仅使用单一色显影剂进行复印的单色复印模式(以下,简记为“1C模式”)和使用四色显影剂进行复印的四色复印模式(以下,简记为“4C模式”)时,通过上述控制部61a控制可变消电用电源159,以施加与复印模式对应的消电偏压。
在适用于具备单色及若干种多色模式(根据墨像叠合次数)的复印机场合,也可以根据墨像往中间转印带21的叠合次数,控制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的直流电压。这时,作为复印机的复印模式,例如除具备1C模式和4C模式外,还有使用二色显影剂进行复印的二色复印模式(以下,简记为“2C模式”)时,通过上述控制部61a控制可变消电用电源159,以施加与复印模式对应的消电偏压。
[构成例3]
下面说明控制可变消电用电源159的控制装置构成例3。
图7是第二实施例的构成例3中控制装置构成方框图,控制装置60b的控制部61b用于根据上述中间转印带21的环境条件控制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的直流电压。控制装置60b的结构与构成例1相同,图7与图4不同之处在于,控制部61b的I/O接口65b与温湿度检测器68连接,以代替构成例1中的计算部66,该温湿度检测器68作为环境条件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中间转印带21的环境条件。在本构成例中,使用温湿度检测器68作为环境条件检测装置,但是也可以对温度、湿度分别设置检测器。另外,也可以设置检测除温度湿度以外的其它对中间转印带21的体积电阻率ρv、中间转印带21与消电刷51之间接触电阻等有影响的环境条件的环境条件检测装置。
通过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所施加的直流电压最适值如上所述根据中间转印带21的体积电阻率ρv变化,并且,该体积电阻率ρv因环境条件、尤其是温度湿度而变化。在本构成例中,使用消电刷51作为接触式消电部件,因此,该消电刷51与中间转印带21表面之间的接触电阻也成为使上述直流电压最适值变化的主要原因。该接触电阻也受环境条件、尤其是温度湿度而变化。因此,为了有效消电,最好根据使上述直流电压最适值变化的环境条件控制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
因此,在本构成例中,通过上述温湿度检测器68检测中间转印带21周边的温度和湿度,将所检测到的温湿度数据送向控制部61b的CPU62b,控制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
[构成例4]
下面说明控制可变消电用电源159的控制装置构成例4。
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构成例4中控制装置构成方框图,控制装置60c的控制部61c用于根据上述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移动速度控制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的直流电压。控制装置60c的结构与构成例1相同,驱动马达24a用于驱动中间转印带21的驱动辊24,驱动马达24a的回转速度被送向控制部61c的CPU62c。
通过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所施加的直流电压最适值因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移动速度变化,这是由于表面移动速度变化将会引起消电刷51与中间转印带21的接触时间变化。也就是说,上述直流电压一定场合,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移动速度增加时发生消电不足,而当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移动速度减慢时发生消电过多。因此,为了有效消电,根据使上述直流电压最适值变化的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移动速度控制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是有益的。
在本构成例中,通过将驱动马达24a的回转速度数据送向控制部61c的CPU62c,计算与该驱动马达24a的回转速度相对应的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移动速度,控制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以对上述消电刷51施加与该表面移动速度对应的最适消电偏压。
也可以将上述各构成例适当组合,这样,能更可靠地对中间转印带21进行消电。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子照相式全彩色复印机中的又一个实施例。
图9是涉及第三实施例的复印机打印部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图,该复印机设有与上述实施例1结构相同扫描部(没有图示),图像形成动作基本上与图1复印机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打印部的结构及动作。
在打印部设有作为像载体的感光体鼓10,该感光体鼓10的周围配设有作为带电装置的带电充电器13、作为清洁装置的感光体清洁装置111、作为曝光装置的没有图示的写入光学组件、作为显影装置的旋转式显影组件110、作为中间转印装置的中间转印组件120。另外,在该打印部还设有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组件130、作为定影装置的定影组件145及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没有图示的供纸部、控制部等。
上述感光体清洁装置111包括毛刷111b及感光体清洁刮板111c,清洁一次转印后感光体鼓10的表面。上述定影组件145包括定影辊145a和没有图示的排出辊。
上述旋转式显影组件110包括Bk显影器115、C显影器116、M显影器117、Y显影器118,通过上述旋转式显影组件回转,各显影器能定位在与感光体鼓10对向的显影位置。
上述中间转印组件120中设有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121,其由作为电荷赋与装置的一次转印偏压辊122、作为一次转印前消电装置的接地辊123、作为带驱动装置的驱动辊124、张力辊125、二次转印对向辊126、清洁对向辊127架设着。一次转印电源与一次转印偏压辊相连,通过该一次转印电源128将经定电流或定电压控制所定的一次转印偏压供给一次转印偏压辊122。驱动辊124与驱动马达124a相连,另外,张架中间转印带的所有辊用导电性材料制作,上述一次转印偏压辊122以外各辊分别接地。
中间转印带121的周围配置有作为接触式消电部件的消电刷辊151、带清洁刮板129、转印组件130,通过没有图示的接离机构,它们可与中间转印带121接离。
上述中间转印带121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由表层、中间层及基层组成多层结构,与感光体鼓10接触的外周面侧是表层,内周面侧是基层。在中间层和基层之间有用于粘接上述两层的粘接层。但是本实施例中间转印带121的体积电阻率ρv为1012~1014Ωcm,最好是1013Ωcm。当使用体积电阻率ρv为1012Ωcm以上的中间转印带121时,能有效防止一次转印后的转印尘。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中间转印带121的表层及中间层为高电阻层,基层是体积电阻率ρv为108~1011Ωcm的中电阻层,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上述中间转印带121的表层的表面电阻率为107~1014Ωm。
上述消电刷辊151与可变消电用电源159相接,该可变消电用电源159向上述消电刷辊151施加直流电压,其与控制装置160相连,控制装置160控制施加到消电刷辊151上的直流电压。
上述转印组件130包括作为转印材载置体的纸转印带134、用于清洁该纸转印带表面的转印清洁刮板132、与上述中间转印组件120的二次转印对向辊126对向的二次转印偏压辊131、与该二次转印偏压辊131相连的二次转印电源139、位于供纸部侧端部的第1支承辊135a、位于定影组件侧端部的第2支承辊135b、与上述转印清洁刮板132对向的第3支承辊135c、转印纸消电充电器136、转印带消电充电器137。上述纸转印带134以聚偏二氟乙烯(poly弗化vinylidene,以下,简记为“PVDF”)材质构成,具有体积电阻率ρv为1013Ωcm以上的高电阻。但是,上述转印组件130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可用鼓状等其它形状部件代替上述纸转印带134。
下面,以Bk、C、M、Y顺序作为显影顺序说明上述复印机动作。图像形成周期开始前,感光体鼓10朝图9中箭头C所示的反时针方向回转,带电充电器113开始电晕放电。这时,在本实施例中,使感光体鼓10均一带负电到所定电位。中间转印组件120的中间转印带121朝图中箭头D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回转,其线速度与感光体鼓10相等。
在上述扫描部,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一样,在所定时间读取原稿彩色图像信息,根据由该图像信息而得的Bk图像数据,通过光写入组件的激光进行光写入(例如光栅曝光)。在感光体鼓10上形成与Bk图像数据对应的Bk潜像。此后,通过上述显影组件110的Bk显影器115用带负电墨粉使形成在感光体鼓10上的Bk潜像显影,在感光体鼓10上形成Bk墨像。
在感光体鼓10上所形成的Bk墨像通过一次转印区域的转印电场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1表面。该转印电场由通过上述一次转印偏压辊122赋与中间转印带121的电荷形成。这时,由上述一次转印电源128向一次转印偏压辊122施加适当大小的一次转印偏压,例如,对第一色的Bk墨像施加1.5kV,对第二色的C墨像施加1.6~1.8kV,对第三色的M墨像施加1.8~2.0kV,对第四色的Y墨像施加2.0~2.2kV。显影后残留在感光体鼓10上的一次残留墨粉通过感光体清洁装置111除去。
上述已将Bk墨像进行一次转印的中间转印带121上的图像面与上述实施例一样,再次回到一次转印区域。这时,通过各接离机构使上述消电刷辊151及带清洁刮板129离开中间转印带121,以便不损伤上述墨像。另外,通过没有图示的转印用接离机构使上述转印组件130的第1支承辊135a和二次转印偏压辊131移动,使其离开中间转印带121。这时,与二次转印偏压辊131相连的二次转印电源139停止施加电压。上述状态一直维持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1的墨像二次转印到转印纸上。
另一方面,上述Bk工序结束后,在上述感光体鼓10开始C工序,即、在所定时间再次读取原稿彩色图像信息,根据由该图像信息而得的C图像数据,通过激光在感光体鼓10上形成C潜像,再通过C显影器116形成C墨像。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Bk潜像后端部通过后,迅速开始显影组件110的回转动作,并且使该回转动作在感光体鼓10上形成的C潜像的前端部到达上述C显影器的显影位置前结束。这样,C显影器116定位在显影位置,用C墨粉使移动到该显影位置的C潜像显影。
以后,在M工序和Y工序中,与上述C工序一样,根据各图像数据形成潜像,然后显影,进行一次转印。这样,在上述中间转印带21的同一图像面上顺序进行Bk、C、M、Y的一次转印,在上述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四色叠合墨像。
如上所述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21上的墨像被送向二次转印区域,以便通过二次转印将墨像转印在转印纸100上。这时,上述转印组件130的二次转印偏压辊131通过没有图示的转印用接离机构推压中间转印带121。此后,以所定的二次转印偏压施加在该二次转印偏压辊131上,在二次转印区域形成二次转印电场。这样,中间转印带121上的墨像被转印在转印纸100上。而且,供纸时使得运送到二次转印区域的转印纸100与中间转印带上墨像前端部到达二次转印区域的时间一致。
这样,四色叠合形成于上述中间转印带121上的墨像一下子转印在转印纸100上,随后,被运向上述转印组件130的转印纸消电充电器136的对向部,通过该对向部时,处于动作状态的转印纸消电充电器136对转印纸100进行消电,使转印纸从纸转印带134剥离。剥离的转印纸被送向定影组件145的一对定影辊145a之间。在该定影组件145,上述转印纸100上墨像在该一对定影辊145a之间形成的定影区域被熔融定影。然后,已定影的转印纸100被送向复印件盘叠置。
另一方面,二次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121通过没有图示的接离机构与带清洁刮板129压接,上述带清洁刮板129清除中间转印带121表面的二次转印残留墨粉。另外,剥离转印纸后的纸转印带134表面上残留电荷由上述转印带消电充电器137消电,由上述转印清洁刮板132对其表面进行清洁。
下面,对属于本实施例特征部分的控制装置16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0是上述控制装置160的控制部161的构成方框图,该控制部161的构成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驱动马达124a、标记传感器124b与控制部161的I/O接口165相连接,驱动马达124a与中间转印带121的驱动辊124相连接,标记传感器24b用于检测设在中间转印带121内周面的回转位置检测用记号,向消电刷辊151施加直流电压的可变消电用电源159的接通/断开时间根据上述标记传感器124b的输出信号进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控制装置160根据上述中间转印带121的表面电位、表面移动速度及该中间转印带周边温度湿度条件可变地控制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的直流电压。
对于上述中间转印带121的表面电位,通过将该复印机的复印模式数据送向上述控制装置160的控制部161中的CPU162,控制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对于上述中间转印带121的表面移动速度,通过将驱动马达124a的回转速度数据送向上述控制部161中的CPU162,控制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对于上述中间转印带121周边的温度湿度条件,在中间转印带与消电刷辊151接触部附近设置温湿度检测器68作为环境条件检测装置,与控制部161的I/O接口165相连接,通过该I/O接口165向上述控制部161中的CPU162送出温度湿度数据,控制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在上述控制部161的CPU162计算最适消电偏压,按照计算结果,使得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59向消电刷辊151施加最适直流电压。
本实施例的复印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仅上述四色全彩色复印模式、其它复印模式也能利用。
[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子照相式全彩色复印机中的又一个实施例。
图11是涉及第四实施例的复印机打印部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图,该复印机仅在下述部分与第二实施例不同,主要为了降低成本。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结构相同部分标以同样符号,说明省略。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转印组件220的中间转印带221的中间层设为体积电阻率108~1011Ωcm的中电阻层,该中间转印带221整体具有1010~1012Ωcm的体积电阻率,该中间转印带221表面层的表面电阻率为107~1014Ωcm。通过使用这种中电阻中间转印带221,能防止一次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221表面发生带电不匀。在本实施例中,沿着中间转印带回转方向,中间转印组件220的驱动辊224配置在二次转印区域下游侧,而在一次转印区域上游侧。并且在与该驱动辊224对向处配设有带清洁刮板129,使该驱动辊兼用作第三实施例中的清洁对向辊127。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二次转印偏压辊231代替第三实施例中转印组件作为转印装置,该二次转印偏压辊231与中间转印组件220的二次转印对向辊126对向。转印纸100被夹持在二次转印偏压辊231和中间转印带221之间送向定影组件145的一对定影辊145a之间。通过这种结构能减少二次转印工序的结构另件数,降低成本。
[第五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在使用带等转印材以载置运送纸、投影用片等转印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实施例。
图12是涉及第五实施例的复印机转印组件的概略构成图,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转印材载置体,不使用上述实施例中的中间转印体。
转印组件330包括作为转印材载置体用于载置运送纸、投影用片等转印材的纸转印带332、作为清洁部件用于清洁该纸转印带表面的清洁刮板331、作为转印前消电装置位于供纸部(没有图示)侧端部的接地辊335a、作为电荷赋与装置的转印偏压辊334、与该转印偏压辊334连接的转印电源338、位于定影辊(没有图示)侧端部的张力辊335b、作为清洁对向部件与上述清洁刮板331对向的清洁对向辊335c、转印纸消电充电器336、作为接触式消电部件的消电辊251。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纸转印带332由体积电阻率为108~1011Ωcm的中电阻材质形成。上述转印组件330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可以使用鼓状等其它形状部件代替上述纸转印带332。
本实施例的复印机是在作为像载体的感光体鼓10上以公知的电子照相工艺形成墨像,在感光体鼓10与纸转印带332之间所形成的转印区域将上述墨像转印到作为转印材的转印纸100上。
沿着纸转印带332的回转方向,上述接地辊335a配置在转印区域的上游侧,而转印偏压辊334配置在转印区域的下游侧。从转印电源338施加所定转印偏压到上述转印偏压辊334上,在上述转印区域形成转印电场。上述感光体鼓10上的墨像转印在由上述纸转印带332载置运送来的转印纸100上。此后,通过上述转印纸消电充电器336对转印纸进行消电,使其剥离纸转印带332,再送向没有图示的定影组件。
另一方面,在上述纸转印带332的转印纸100已剥离部位由清洁刮板331进行清洁,在该清洁刮板331的纸转印带回转方向下游侧设有消电辊251,通过该消电辊对纸转印带332进行消电,该消电辊251通过上述消电用电源259接地。通过该消电用电源259对上述消电辊251施加直流消电偏压、或交流消电偏压、或直流和交流消电偏压,这时,若使用直流电源作为上述消电用电源259能降低成本。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定电压控制的直流电源作为消电用电源。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如上述实施例那样,将消电用电源作为可变消电用电源,通过直流电压变化以使消电偏压最适值变化。
在上述实施例说明中,使用感光体鼓作为像载体,但是,本发明也能适用于其它结构的像载体,例如张架在二个辊之间的无端移动的感光体带等。另外,使用偏压辊作为一次转印或二次转印时的电荷赋与装置,但是,也可以使用刮板、刷等其它形状部件代替上述偏压辊。再有,使用接地辊作为一次转印前消电装置或二次转印前消电装置,但是,也可以使用刮板、刷等其它形状部件代替上述接地辊。
在上述第一~第四实施例中,使用中间转印带作为中间转印体,但是,本发明也能适用于其它结构的中间转印体,例如中间转印鼓、中间转印辊等。另外,上述中间转印带表面电阻率等电气特性、结构、厚度等可以根据作像条件等进行适当选择。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像载体的感光体鼓带负极性电,使用双组份显影剂采用反转显影方式显影,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像载体的带电电位为负极性,而且也可以使用单组份显影剂等采用正规显影方式显影。
下面,列举实例。
[实例1]
实例1使用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复印机,将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构成例2、3、4组合对消电偏压进行控制。
先对中间转印体上残留电位与施加在接触式消电部件上的直流电压消电偏压之间关系进行实验,进行实验时不使用该复印机的控制装置160。
在上述实验中,对于上述中间转印带121的残留电位,就保持该残留电位状态下形成异常图像进行测定。对中间转印带消电场合,最好消电后该中间转印带表面电位为0V,但实际上消电后该中间转印带表面电位完全成为0V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对中间转印带消电场合,消电不足时,与墨粉同极性电位将保持在该中间转印带上,进入此后的一次转印工序,转印偏压会不足,从而引起转印不足等形成异常图像。另一方面,消电过多时,该中间转印带121的表面电位与墨粉极性相反,进入此后的一次转印工序,在一次转印区域前发生一次转印(预转印),从而点再现性等恶化,形成异常图像。本发明者测定消电后中间转印带121的表面电位Vb(以下,简记为“消电后电位Vb”)与异常图像之间关系,得到表2所示结论。
                               表2
消电后电位Vb(V) Vb<-300 -300≤Vb≤300 Vb>300
发生预转印异常图像 ×
因转印不足发生异常图像 ×
从上述测定结果可知,上述中间转印带121消电后电位Vb的绝对值若在300V以下,则很少发生预转印异常图像或因转印不足产生异常图像。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二次工序结束进行消电前的中间转印带121的表面电位Va(以下,简记为“消电前电位”)与消电后电位Vb之间关系通过使施加到上述消电刷辊的直流电压变化进行实验。图13a表示温度23℃、湿度65%的实验室环境下的实验结果,图13b表示温度10℃、湿度15%的实验室环境下的实验结果,图13c表示温度27℃、湿度80%的实验室环境下的实验结果。
在上述图13各图中,中间转印带121的消电前电位Va为-100以下场合,各图线大致为直线。从该实验结果得出下列结果:消电前电位Va、消电后电位Vb及施加到上述消电刷辊151的直流电压之间关系大致可用下式表示:
Vb=0.65Va+(25+V/2)      (2)
在此,很少发生预转印异常图像或因转印不足产生异常图像的消电后电位Vb的范围条件是根据最初进行的测定结果,可用下式(3)表示:
-300≤Vb≤300             (3)
施加到上述消电刷辊151的必要直流电压V可用上述式(1)表示。
在本实例中,上述中间转印带121形成为厚0.15mm、宽368mm、内周长565mm,该中间转印带121的表面移动速度设定为200mm/s。另外,上述中间转印带121的表面层形成厚度1μm程度绝缘层。中间层以PVDF材料形成厚度75μm程度,其体积电阻率是在温度25℃、湿度45%环境下使用油化电子制电阻测定器“ハイレスタ-IP”施加电压100V持续10秒钟测定,结果为9×1012Ωcm,同样条件下施加电压500V持续10秒钟测定,结果为6×1012Ωcm。基层以PVDF和氧化钛形成,厚度75μm程度,其体积电阻率是在上述环境下使用同样测定器施加电压100V持续10秒钟测定,结果为7×107Ωcm。
上述中间转印带121表面层的表面电阻率是使用油化电子制电阻测定器“ハイレスタ-IP”进行测定的,结果为1013Ωcm该表面电阻率除了使用上述电阻测定器进行测定外,也可用JISK6911中记载的表面电阻测定法进行测定。
在本实例中,上述一次转印偏压辊122使用镀镍金属辊,上述接地辊123使用金属辊,其它辊使用金属辊或导电性树脂辊。
在本实例中,对于第一色Bk、第二色C、第三色M、第四色Y墨像分别向上述一次转印偏压辊122施加1.5kV、1.7kV、1.9kV、2.1kV直流偏压,上述一次转印区域的接触长度设定为10mm。
在上述转印组件130,上述二次转印偏压辊131使用包括表面层和芯层的辊,上述表面层由导电性海绵或导电性橡胶构成,上述芯层由金属或导电性树脂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对该二次转印偏压辊131施加10-50μA定电流控制的转印偏压,该定电流值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复印机的复印模式及转印纸种类在上述范围内选择的值,其具体值例示在表3中。
                 表3
  纸种类(复印模式) 二次转印电流(μA)
  普通纸(1C模式)     25
  普通纸(4C模式)     35
  厚  纸(1C模式)     14
  厚  纸(4C模式)     18
  超厚纸(1C模式)     16
  超厚纸(4C模式)     20
上述纸转印带134使用以PVDF形成的体积电阻率为1013Ωcm的带材,厚度是100μm。上述转印纸消电充电器136和转印带消电充电器137使用放电器,通过没有图示的电源施加AC电压或AC+DC电压。上述转印清洁刮板132以逆向对接方式与纸转印带134的表面相接,上述逆向对接方式是指转印清洁刮板132对着纸转印带134移动方向相接。
在本实例中,上述控制部161的I/O接口165上连接有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构成例3中说明的温湿度检测器68,由该温湿度检测器68检测而得的中间转印带121周边温度及湿度数据送向上述控制部161的CPU162。另外,还向该CPU162传送该复印机此后复印动作时的复印模式信息,以便根据中间转印带的墨像叠合次数控制消电偏压。本实施例的复印模式设为1C模式、2C模式及4C模式三种。更进一步说,复印机此后复印动作时的转印纸信息、具体地说涉及判别使用普通纸还是厚纸、超厚纸、投影用片的信息也送向上述CPU162,以便根据上述中间转印带121的表面移动速度控制消电偏压。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普通纸时的速度设为普通速场合,使用厚纸、超厚纸、投影用片时的速度为上述普通速的一半。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消电用电源59使用可变式,按照上述实验结果,如下列表4、表5、表6所示,设定施加于上述消电刷辊151上的消电偏压。
 表4(温度23℃、湿度65%)
    复印模式    消电偏压(V)
  1C模式(普通速)     0
  2C模式(普通速)     0
  4C模式(普通速)     50
  1C模式(半  速)     0
  2C模式(半  速)     0
  4C模式(半  速)     50
            表5(温度10℃、湿度15%)
    复印模式    消电偏压(V)
  1C模式(普通速)     0
  2C模式(普通速)     50
  4C模式(普通速)     350
  1C模式(半  速)     0
  2C模式(半  速)     50
  4C模式(半  速)     350
                  表6(温度27℃、湿度80%)
    复印模式    消电偏压(V)
  1C模式(普通速)     0
  2C模式(普通速)     0
  4C模式(普通速)     50
  1C模式(半  速)     0
  2C模式(半  速)     0
  4C模式(半  速)     50
在本实例中,使用A4尺寸普通纸从一张原稿进行四张复印。并且,在中间转印带121上形成两图像份的图像面,高速形成图像。形成图像时,消电偏压施加在上述消电刷辊151上,施加该消电偏压的消电时间控制为如图14所示消电时间图。消电刷辊151与上述带清洁刮板129接离中间转印带121时间连动接离该中间转印带。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消电刷辊151与上述中间转印带121相接后,该中间转印带表面移动24mm后施加消电偏压,并且,在该消电刷辊151离开中间转印带121稍前结束施加消电偏压。
[实例2]
实例2使用上述第四实施例的复印机,除以下说明部分外,本实例与实例1相同。
本实施例中间转印带221的中间层以PVDF和氧化钛形成,其体积电阻率是在温度25℃、湿度45%环境下使用油化电子制电阻测定器“ハイレスタ-IP”施加电压100V持续10秒钟测定,结果为5×1012Ωcm,同样条件下施加电压500V持续10秒钟测定,结果为2×1011Ωcm。表面层和基层与实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中间转印带221的移动速度设定为156mm/s。
在本实例中,对于第一色Bk、第二色C、第三色M、第四色Y墨像分别向上述一次转印偏压辊122施加1.7kV、1.8kV、1.9kV、2.0kV直流偏压。
上述二次转印偏压辊231使用导电性橡胶辊,施加如表7那样的定电流控制的转印偏压。
                 表7
  纸种类(复印模式) 二次转印电流(μA)
  普通纸(1C模式)     10
  普通纸(4C模式)     18
  厚  纸(1C模式)     8
  厚  纸(4C模式)     10
  超厚纸(1C模式)     无
  超厚纸(4C模式)     无
[第六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全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中的实施例。下面参照图15-图17说明该实施例。
先看图15和图16,图15是第六实施例的复印机概略构成图,图16是第六实施例的复印机的感光体鼓周边部的概略构成放大图,以下仅说明与图1、图2涉及的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
在壳体452内部,感光体清洁装置450包括作为清洁部件的毛刷451、收纳由上述毛刷刮取的转印残留墨粉的转印残留墨粉收纳部455、用于除去附着在该毛刷上的转印残留墨粉的摆动件456,上述感光体清洁装置用于清洁一次转印后的感光体鼓10的表面。
在中间转印带21周围配设有作为清洁装置的带清洁装置460和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组件30。该带清洁装置460设有配置在壳体462内部、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刮板461以及作为清洁部件接离机构、用于使该清洁刮板与中间转印带21适当接离的清洁用接离机构463。
上述转印组件30包括与上述中间转印组件20的驱动辊24对向的二次转印偏压辊34、设在壳体32内部的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刮板31、转印用接离机构33。通过该转印用接离机构33上述二次转印偏压辊34可与中间转印带21接离。
上述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墨像期间,具体地说,从第一色Bk墨像一次转印后到第四色Y墨像一次转印结束期间,上述带清洁装置460的清洁刮板461和转印组件30的二次转印偏压辊34通过各自接离机构预先离开上述中间转印带21。
上面所述是得到四色全彩色复印件的复印模式,但是,三色复印模式、二色复印模式场合,除使用色不同外,其动作原理与四色模式相同。单色复印模式场合,所定张数复印结束前,仅使该色显影器的显影剂穗立,设为显影动作状态,在使上述带清洁装置460和转印组件30与中间转印带21接触状态下,并且,在使感光体鼓10与中间转印带21接触状态下,以一定速度驱动中间转印带21沿移动方向移动,进行复印动作。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其中涉及清洁上述感光体鼓10的感光体清洁装置450、清洁上述中间转印带21的清洁装置460以及清洁上述转印组件30的二次转印偏压辊34的清洁刮板31的结构和动作。
先就上述感光体清洁装置450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感光体清洁装置450同时进行感光体鼓10的清洁及消电。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毛刷451作为该感光体清洁装置450的清洁部件,该毛刷451是在导电性辊上卷附片状导电性刷片形成的,上述导电性刷片由导电性材料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使接地部454与构成上述毛刷451的金属芯的辊相接接地。并且,为了提高消电效率,该毛刷451的与感光体鼓10接触部分、即刷前端部和上述接地部454之间电阻值为108Ωcm以下,最好是107Ωcm以下。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毛刷作为清洁部件,但是,也可以使用清洁刮板、或清洁刮板与毛刷并用、或其它公知清洁部件。另外,形成上述毛刷451时,若使上述导电性刷片间的间隙尽可能小,该毛刷轴向刷密度成为均一,所以,能提高清洁特性同时,还能抑制消电不匀。
下面说明上述感光体清洁装置450的动作。形成在感光体鼓10上的墨像一次转印到上述中间转印带21上之后,残留在该感光体鼓10上的残留墨粉进入感光体鼓与毛刷451之间形成的清洁区域。通过上述毛刷回转,从感光体鼓10刮取该残留墨粉。为了防止消电特性低下及刷部倒毛现象,上述毛刷451被驱动回转使其相对上述感光体鼓10具有相对速度,在本实施例中,毛刷451朝该感光体鼓移动方向的逆方向回转,即毛刷451与感光体鼓10相接处线速度方向相反。
如上所述,由毛刷451刮取的转印残留墨粉收纳到上述壳体452内的转印残留墨粉回收部455。附着在上述毛刷451上的转印残留墨粉通过与该毛刷相接的摆动件456除去,该除去的转印残留墨粉也收纳到上述壳体452内的转印残留墨粉回收部455。在转印残留墨粉回收部455内设有回收辊453,从没有图示的电源向该回收辊453施加用于吸附转印残留墨粉的偏压。这样,收纳到转印残留墨粉回收部455内的转印残留墨粉由该回收辊453集中,没有机内污染的问题。
上述毛刷451通过与感光体鼓10接触,同时进行清洁和消电,即、上述毛刷451一接触,由于该毛刷451具有导电性,且接地,所以,带负电的残留在感光体鼓10表面的电荷流入该毛刷,于是能除去感光体鼓10上的残留电荷,对感光体鼓进行消电。
下面,说明上述带清洁装置460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带清洁装置460同时对中间转印带21进行清洁及消电。本实施例的带清洁装置460与上述感光体清洁装置450不同,使用导电性清洁刮板461作为清洁部件,该清洁刮板461由板状部件形成,所说板状部件在中间转印带21宽度方向全域与该中间转印带接触。
上述清洁刮板461与接地部464相接,其与中间转印带21接触部分、即刮板前端部和上述接地部454之间的电阻值为108Ωcm以下,最好是107Ωcm以下。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清洁刮板作为清洁部件,但是,与上述感光体清洁装置450一样,也可以使用其它件作为清洁部件。
下面,说明上述带清洁装置460的动作,通常,从上述感光体鼓10进行一次转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上的墨像经二次转印在转印纸100上形成墨像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上的转印残留墨粉进入该中间转印带与清洁刮板461之间形成的清洁区域。并且,清洁刮板461推压上述中间转印带21,该残留墨粉由该清洁刮板461从中间转印带进行刮取,落下收纳到上述壳体462的内部。
上述清洁刮板461通过与中间转印带21接触,同时进行清洁及消电。即、上述清洁刮板461一接触,由于剥离放电,所以,带负电的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1上的电荷流入该清洁刮板461,于是能除去中间转印带21上的残留电荷,对该中间转印带进行消电。
[变型例]
下面参照图17说明第六实施例的变型例。图17是第六实施例变型例的复印机的感光体鼓周边部的概略构成放大图,本变型例大致与第六实施例相同,仅在下面这一点上与第六实施例不同:上述感光体清洁装置450的毛刷451以及上述带清洁装置460的清洁刮板分别与消电用电源458、468相接,以用来施加消电偏压。
本变型例中施加在上述感光体清洁装置450的毛刷451上的偏压可以选择直流偏压、或交流偏压、或直流和交流偏压。通过这样的消电偏压,促进上述感光体鼓10上残留电荷流向毛刷451,实现高效消电。这样,即使为了提高图像形成速度使感光体鼓10的表面移动速度高速化场合,也能对感光体鼓进行稳定消电。
上述带清洁装置460的清洁刮板461也能通过上述那样施加消电偏压得到同样效果。同样,上述转印组件30中的清洁刮板也能通过上述那样施加消电偏压对二次转印偏压辊34进行消电。
[第七实施例]
第七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全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中的实施例。图18是第七实施例的复印机打印部主要部分概略构成图,该复印机设有与第六实施例相同的扫描部(没有图示),在打印部设有与第六实施例不同的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的带清洁装置,这一点与第六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的复印机的图像形成动作基本与第六实施例相同,说明省略。
本实施例的带清洁装置560设有配置在壳体562内部、作为清洁部件的毛刷561及清洁刮板567,以及作为清洁部件接离机构、用于使该毛刷及清洁刮板与中间转印带21适当接离的清洁用接离机构563。上述毛刷561同时进行上述中间转印带21的清洁和消电,这与上述第六实施例中感光体清洁装置450的毛刷451相同。另外,沿着带回转方向,上述清洁刮板567设在毛刷561的下流侧,与该毛刷不同,该清洁刮板567仅对中间转印带21进行清洁,不对其进行消电。
清洁刮板567与清洁用电源569相接,以施加清洁偏压。该清洁偏压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1上的墨粉极性相斥,由于转印残留墨粉为负极性,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对上述清洁刮板567施加负极性偏压。这样,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1上的墨粉一部分在与上述清洁刮板567接触前因上述清洁偏压相斥力从清洁区域飞溅,在清洁前被除去。另一方面,没有飞溅的转印残留墨粉进入清洁区域,由上述清洁刮板567刮取。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清洁刮板567清除的转印残留墨粉的量减少,因而,即使例如转印纸100发生阻塞、必须清洁多量墨粉场合,也能完全除去转印残留墨粉。上述因清洁偏压相斥力从清洁区域飞溅的转印残留墨粉碰到壳体562内壁收纳在上述壳体内部。由上述清洁刮板567刮取的转印残留墨粉也因重力落下收纳在该壳体562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具有消电机能的毛刷561以及上述清洁刮板567,但是,也可以另设消电装置代替该毛刷,或使用能实现不需要消电的中间转印带,仅使用上述清洁刮板567进行清洁。本实施例的复印机与上述第六实施例相同,不仅上述四色全彩色复印模式能适用,而且,其它复印模式也能适用。
[第八实施例]
第八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全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中的实施例。图19是第八实施例的复印机打印部主要部分概略构成图,该复印机设有与第六实施例相同的扫描部(没有图示),复印机的图像形成动作基本与图15复印机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打印部结构及动作。图19与图9相对应,仅说明与图9不同之处。
上述感光体清洁装置550包括毛刷551和清洁刮板557,清洁一次转印后的感光体鼓10的表面。上述感光体清洁装置550中的毛刷551和清洁刮板557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带清洁装置560的毛刷561和清洁刮板567结构相同。
在上述中间转印带121周围配设带清洁装置660及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组件130,它们分别通过没有图示的接离机构可与中间转印带121接离。
与上述第六实施例一样,上述工序形成的中间转印带121上的Bk墨像经一次转印后再次回到一次转印区域。这时,通过没有图示的接离机构使得上述带清洁装置660的清洁刮板661离开中间转印带121,以便不损伤上述墨像。并且,通过没有图示的接离机构使得上述转印组件130中的第1支承辊135a及二次转印偏压辊131移动,使该二次转印偏压辊131也离开中间转印带121,这时,与二次转印偏压辊131连接的二次转印电源139停止施加偏压。上述状态一直维持到将已一次转印完的墨像二次转印到转印纸100上。
下面,涉及本实施例的特征部分、说明通过中间转印带121与上述清洁刮板661对向的作为清洁对向部件的清洁对向辊127。本实施例的清洁刮板661同时对中间转印带121进行清洁和消电,与上述第六实施例的带清洁装置460的清洁刮板461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的清洁对向辊127与清洁用电源140连接,以施加清洁偏压。该清洁偏压具有的极性能产生使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1上的墨粉从中间转印带离开的电场。具体地说,转印残留墨粉为负极性,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对上述清洁对向辊127施加负极性偏压。通过将这样的清洁偏压施加到清洁对向辊127上,在上述清洁刮板661前方区域、即沿带回转方向相对该清洁刮板的上游侧区域形成上述电场。结果,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21上的一部分转印残留墨粉在进入清洁区域前由上述电场除去。没有除去的转印残留墨粉进入清洁区域,由上述清洁刮板661刮取。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清洁刮板661清除的转印残留墨粉的量减少,因而,即使例如转印纸100发生阻塞、必须清洁多量残留墨粉场合,也能完全除去转印残留墨粉。上述因清洁偏压相斥力飞溅的转印残留墨粉碰到壳体662内壁收纳在上述壳体内部。由上述清洁刮板661刮取的转印残留墨粉也因重力落下收纳在该壳体662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具有消电机能的清洁刮板作为清洁部件,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件。另外,也可以使用没有消电机能的以往清洁刮板,再单独设置消电装置,或使用能实现不需要消电的中间转印带。本实施例的复印机与上述第六实施例相同,不仅上述四色全彩色复印模式能适用,而且,其它复印模式也能适用。
[第九实施例]
第九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全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中的实施例。图20是第九实施例的复印机打印部主要部分概略构成图,该复印机主要为了降低成本,仅在下述部分与第八实施例不同,相同结构标以相同符号,说明省略。图20与图11相对应,仅说明与图11不同之处。
本实施例中作为清洁对向部件的清洁对向辊227还具有带驱动装置机能。并且,配置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刮板761,使得该清洁刮板761通过中间转印带221与上述清洁对向辊227对向。
下面,涉及本实施例的特征部分,说明带清洁装置760。
图21是第九实施例带清洁装置760的清洁刮板761与中间转印组件220的清洁对向辊227对向部分放大图,该清洁对向辊227接地。
上述清洁刮板761同时对中间转印带221进行清洁和消电,该清洁刮板761包括清洁部761a、消电部761b及绝缘层761c,沿着带回转方向E,上述清洁部761a相对位于上游侧,上述消电部761b相对位于下游侧,上述绝缘层761c位于清洁部761a和消电部761b之间进行绝缘。
上述清洁部761a与清洁用电源769连接,以施加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21上的墨粉220产生相斥作用的偏压,另一方面,上述消电部761b与消电用电源768连接。具体地说,转印残留墨粉200为负极性,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清洁用电源769施加与该转印残留墨粉同极性偏压,在上述消电用电源768施加与该转印残留墨粉异极性偏压。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上述清洁刮板761各部分别施加偏压,在清洁前能除去一部分转印残留墨粉,保持清洁性能,同时还对中间转印带221进行消电,即使清洁多量残留墨粉场合,也能通过一个部件完全除去转印残留墨粉,同时还对中间转印带221进行消电。通过上述清洁部761a的作用能完全除去转印残留墨粉,提高了上述消电部761b的消电特性,能实现稳定高效消电。
作为上述第九实施例的一个变型例,可以将上述清洁对向辊227构成为与第八实施例中清洁对向辊127相同,能进一步提高清洁性。结果,提高了上述消电部761b的消电特性,能实现稳定高效消电。
[第十实施例]
第十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在使用带等转印材载置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实施例,该转印材载置体用于载置运送纸、投影用片等转印材。
图22是第十实施例的复印机的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组件概略构成图,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转印材载置体,不使用上述实施例中的中间转印体。图22与图12相对应,仅说明与图12不同之处。
纸转印带332的剥离转印纸100的部位移动到形成在上述清洁刮板331和清洁对向辊335c之间的清洁区域。通常,经过转印工序场合,在上述纸转印带332上附有墨粉、少量纸粉等异物。在这种场合,以往清洁部件也能充分除去。可是,在有些场合,例如,上述转印纸100发生阻塞,上述感光体鼓10上的墨像不是转印到转印纸而是转印到上述纸转印带332场合,必须用清洁部件除去非常多的墨粉。这种情况尤其在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很明显。这时,超过清洁刮板331的清洁能力数量的墨粉进入上述清洁区域,用以往清洁部件不能完全除去这么多量的墨粉,结果,没有除尽的墨粉在此后转印工序中产生转印偏压不足等问题。
但是,本实施例的清洁刮板331与上述第九实施例相同,利用电气作用在清洁前除去一部分墨粉,减少进入清洁区域的墨粉量,通过清洁刮板刮取剩余墨粉。这样,先减少上述纸转印带332上的墨粉量后再进行清洁,所以,即使是清洁多量墨粉场合,也能完全除去墨粉。
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电场作为除去一部分转印残留墨粉的装置,但是,也可以使用磁场发生装置形成磁场除去转印残留墨粉。
[实例]
本实例与上述第五实施例的实例1相同,本实例使用的复印机与上述第八实施例的复印机相同。
本实例中,上述感光体清洁装置550的毛刷551是通过将导电性刷带卷附在金属辊上形成的,该导电性刷带由粗6.5旦尼尔(denier,以下简记为D)、使碳分散的丙烯酸纤维构成,导电性刷带间的间隙为1mm以下,毛刷551的植毛密度为10万根/(英寸)2,从上述刷前端部到毛刷551的接地部的电阻值为106Ω。另外,上述感光体清洁装置550的清洁刮板557使用公知件。
本实例中的带清洁装置660的清洁部件使用具有消电机能的清洁刮板661,该清洁刮板661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在带清洁装置660的壳体662上设有从其内壁面延伸的刮板固定部662a,如图23所示,电极部件662b固接在该刮板固定部上,而且,电极部件662b与消电用电源668连接,该消电用电源以接地部664接地。用导电性粘接剂662c将上述清洁刮板661固接到电极部件662b上。
[第十一实施例]
第十一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全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中的实施例,下面参照图24-图27说明该实施例。
先参照图24和图25进行说明,图24是第十一实施例的复印机概略构成图,图25是第十一实施例的复印机的感光体鼓周边部的概略构成放大图,仅说明与图1和图2不同之处。
上述中间转印带21周围配设作为润滑剂赋与装置的润滑剂涂布装置850、作为清洁装置的清洁组件(带清洁装置)460、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组件30。润滑剂涂布装置850包括作为润滑剂涂布部件的润滑剂涂布刷辊851、润滑剂收纳壳体852及润滑剂涂布部件接离机构853。润滑剂涂布刷辊851与润滑剂涂布部件接离机构853连动,通过驱动润滑剂涂布部件接离机构853能使润滑剂涂布刷辊851与中间转印带21接离。
上述清洁组件460设有作为清洁部件的刷辊465及清洁刮板461,以及清洁部件接离机构463。通过该清洁部件接离机构463,上述清洁组件460可与中间转印带21接离。在本实施例中,合用清洁刮板和毛刷作为清洁部件,但是,也可以单独使用,或使用其它公知清洁部件。
在上述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墨像期间,具体地说,第一色的Bk墨像一次转印后到第四色Y墨像一次转印结束期间,通过各接离机构853、463、33分别使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850、清洁组件460、转印组件30离开中间转印带21。
上面所述是得到四色全彩色复印件的复印模式,但是,三色复印模式、二色复印模式场合,除使用色不同外,其动作原理与四色模式相同。单色复印模式场合,所定张数复印结束前,仅使该色显影器的显影剂穗立,设为显影动作状态,在使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850、清洁组件460及转印组件30与中间转印带21接触状态下,并且,在使感光体鼓10与中间转印带21接触状态下,以一定速度驱动中间转印带21沿移动方向移动,进行复印动作。
下面参照图26和图27说明作为本实施例特征部分的润滑剂涂布装置850的结构和动作,图26是第十一实施例的复印机的润滑剂涂布装置850的概略构成图,图27是该润滑剂涂布装置850的润滑剂涂布刷辊851的正面图。沿着带回转方向,该润滑剂涂布装置850配置在上述二次转印区域的下游、一次转印区域的上游,更进一步说,其位于上述清洁刮板的下游、一次转印区域的上游。
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850安装在从上述润滑剂涂布部件接离机构853延伸的臂853a上。该润滑剂涂布装置850的润滑剂收纳壳体852内收纳固形润滑剂855和弹簧856。可以使用例如由成形为板状的微粒构成的硬脂酸锌作为固形润滑剂855。通过上述弹簧856使固形润滑剂855朝润滑剂涂布刷辊851赋势,与该润滑剂涂布刷辊851相接。通过没有图示的驱动装置,能驱动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851回转。并且,二次转印后,将润滑剂涂布在中间转印带21上时,润滑剂涂布刷辊851回转,刮取上述固形润滑剂,这样刮取的润滑剂为粉体状,涂布在中间转印带21上。
在本实施例中,润滑剂涂布刷辊851还具有作为消电部件的机能,在该润滑剂涂布刷辊851与中间转印带21接触涂布润滑剂同时,其还对中间转印带进行消电。这时,为了防止消电特性低下及刷部倒毛现象,使润滑剂涂布刷辊851朝中间转印带21的移动方向回转。在润滑剂涂布刷辊851与中间转印带21接触部分、即消电区域控制该润滑剂涂布刷辊851回转,使其线速度此中间转印带21快。
如图27所示,润滑剂涂布刷辊851是将设有刷部851a的导电性纤维带851b辊状卷附在导电性辊上形成的。这时,若使上述导电性纤维带间的间隙G尽可能小,则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851轴向刷密度均一,能抑制消电不匀。可以使用例如将碳分散的丙烯酸纤维等作为形成导电性纤维带851b的导电性纤维。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构成润滑剂涂布刷辊851金属芯的辊与接地部854连接接地。为了提高消电效率,使得润滑剂涂布刷辊851与中间转印带21接触部分、即刷部851a前端与接地部854之间电阻值为108Ω以下,最好是107Ω以下。由于构成润滑剂涂布刷辊851金属芯的辊具有导电性,所以,该电阻值实质上意味上述导电性纤维部分电阻值。
[变型例]
下面参照图28说明第十一实施例的变型例,图28是本变型例的复印机的感光体鼓周边部的概略构成放大图。本变型例基本结构与第十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十一实施例中将润滑剂涂布刷辊851接地,而在本变型例中使得用于施加消电偏压的消电用电源859与润滑剂涂布刷辊相接。由于该消电偏压,上述中间转印带21上的残留电荷流入润滑剂涂布刷辊851,能有效地进行消电。这样,即使例如为了提高图像形成速度使中间转印带21表面移动速度高速化场合,也能稳定地对中间转印带进行消电。
[第十二实施例]
第十二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全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中的实施例,下面参照图29-图31说明该实施例。
先参照图29进行说明,图29是第十二实施例的复印机打印部的主要部分概略构成图,该复印机设有与第十一实施例相同结构的扫描部(没有图示),图像形成动作基本与图24复印机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打印部结构及动作。图29与图9相对应,仅说明与图9不同之处。
中间转印带121周围设有第十一实施例中使用的润滑剂涂布装置850、清洁刮板170及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组件130,通过没有图示的接离机构,可分别与中间转印带121接离。
如上所述,Bk墨像经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21上形成的图像面与第十一实施例一样,再次回到一次转印区域。这时,通过各接离机构使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851及清洁刮板170离开中间转印带121,以便不损伤上述墨像。
下面说明作为本实施例特征部分的润滑剂涂布部件接离机构及清洁部件接离机构。在本实施例中,与第十一实施例一样,润滑剂涂布刷辊851具有作为消电部件的机能,该润滑剂涂布刷辊与施加消电偏压的消电用电源859相连接。因此,润滑剂涂布刷辊851与中间转印带121接触涂布润滑剂同时,还对中间转印带消电。
先对润滑剂涂布部件接离机构及清洁部件接离机构进行说明,图30是既作为润滑剂涂布部件接离机构又作为清洁部件接离机构的接离机构173的概略构成图,该接离机构173包括润滑剂涂布装置850、清洁刮板170、作为润滑剂涂布部件接离机构的第1接离凸轮850c、作为清洁部件接离机构的第2接离凸轮170c、与上述凸轮连接的驱动部(没有图示)。
润滑剂涂布装置850保持在第1托架850a上,该第1托架850a以第1托架摆动轴850b为中心摆动自如地保持着,润滑剂涂布装置850安装在一端部,另一端部与第1接离凸轮850c的凸轮面相接。这时,通过没有图示的弹簧,上述另一端部朝上述凸轮面赋势。另一方面,上述清洁刮板170固接在第2托架170a上,该第2托架170a以第2托架摆动轴170b为中心摆动自如地保持着,清洁刮板170固接在一端部,另一端部与第2接离凸轮170c的凸轮面相接。这时,通过没有图示的弹簧,上述另一端部朝上述凸轮面赋势。
上述第1接离凸轮850c固接在第1凸轮轴850d上,第1凸轮轴850d与上述驱动部连接,图中该第1凸轮轴850d的靠近读者侧端部固接第1齿轮850e。另一方面,上述第2接离凸轮170c固接在第2凸轮轴170d上,图中该第2凸轮轴170d的靠近读者侧端部固接第2齿轮170e。第1齿轮850e及第2齿轮170e具有相同齿数,在同一平面上啮合。
下面,参照图31说明上述接离装置173的动作,图31a是第十二实施例的复印机的接离装置173处于离开中间转印带121状态下主要部分概略构成放大图,图31b是该接离装置173处于与中间转印带121相接状态下主要部分概略构成放大图。
在图31a中,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851及清洁刮板170处于离开中间转印带121状态,从该状态通过设在上述驱动部的马达(没有图示)使上述第1凸轮轴850d作180度回转。这样,上述第1接离凸轮850c回转180度,其凸轮面推压上述第1托架850a的另一端部,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851与中间转印带121相接。另一方面,由于上述第1凸轮轴850d回转,通过上述第1齿轮850e和第2齿轮170e,上述第2凸轮轴170d也回转180度。这样,上述第2接离凸轮170c推压上述第2托架170a的另一端部,上述清洁刮板170与中间转印带121相接。于是,从图31a状态变为图31b状态。
若驱动上述马达,使上述第1凸轮轴850d进一步作180度回转,则由于上述第1托架850a的另一端部和第2托架170a的另一端部分别朝第1接离凸轮850c及第2接离凸轮170c的凸轮面赋势,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851及清洁刮板170朝离开中间转印带121方向移动。于是,从图31b状态变为图31a状态。
若调节上述第1接离凸轮850c及第2接离凸轮170c的安装角,能自由设定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851相对清洁刮板170的接离时间。
本实施例场合,设定上述安装角,使得上述清洁刮板170接触中间转印带121之后,在其接触面通过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851的接触预定部时,使该润滑剂涂布刷辊851接触。这样,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851接触消电的面处于已清洁状态,能减少异物附着到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的附着量。
与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851接触的面不一定非要处于完全清洁状态,只要异物附着量处于不会对图像形成产生影响的允许范围内就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下列场合:使得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851接触中间转印带121的未清洁部位的区域比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851及清洁刮板170同时接触中间转印体场合所产生的未清洁区域短。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851及清洁刮板170用一个接离装置控制,但是,也可以分别设置接离装置。本实施例中的复印机也与第十一实施例一样,不仅上述四色全彩色复印模式、而且其它复印模式也能适用。
[第十三实施例]
第十三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全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中的实施例,下面参照图32说明该实施例。
图32是第十三实施例的复印机打印部的主要部分概略构成图,该复印机主要为了降低成本,仅在下面说明其与第十二实施例不同之处,相同结构标以同样符号,说明省略。图32与图11相对应,仅说明与图11不同之处。
本实施例供纸时,转印纸100直接夹在上述二次转印偏压辊231与中间转印带221之间,送向定影组件145的一对定影辊145a之间。
下面说明作为本实施例特征部分的润滑剂涂布装置850及清洁刮板170的结构和动作。本实施例的润滑剂涂布装置850及清洁刮板170的基本结构与第十二实施例大致一样,不同之处在于润滑剂涂布装置850及清洁刮板170的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润滑剂涂布装置850的润滑剂涂布刷辊851也配置为与驱动辊224对向,该驱动辊兼用作与上述清洁刮板170对向的清洁对向辊,其包括接地部222,与本体壳体接地,起着与润滑剂涂布刷辊851对向的接地部件作用。结果,在润滑剂涂布刷辊851与驱动辊224之间形成集中电场。这样,不仅中间转印带121的表面电荷、内部电荷也能稳定地进行消电,能对中间转印带121整体均一进行消电。另外,也可以不是驱动辊224、而是配置其它支承辊与润滑剂涂布刷辊851及清洁刮板170对向。
[第十四实施例]
第十四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在使用带等转印材载置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实施例,该转印材载置体用于载置运送纸、投影用片等转印材。
图33是第十四实施例的复印机的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组件概略构成图,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转印材载置体,不使用上述实施例中的中间转印体。图33与图12相对应,仅说明与图12不同之处。
上述转印组件330包括作为转印材载置体的纸转印带332、清洁该纸转印带表面、作为清洁部件的转印清洁刮板331、位于供纸部侧端部(图中右端)作为转印前消电装置的接地辊335a、作为电荷赋与装置的转印偏压辊334、与该转印偏压辊连接的转印用电源338、位于定影组件侧端部(图中左端)的张力辊335b、与上述转印清洁刮板331对向的清洁对向辊335c、转印纸消电充电器336、作为润滑剂赋与装置、将润滑剂给与纸转印带表面的润滑剂涂布装置350。
如上所述,转印有墨像的转印纸100通过上述转印纸消电充电器336进行消电而剥离,从上述纸转印带332剥离的转印纸100运向定影组件(没有图示)。另一方面,剥离后,通过上述转印清洁刮板331除去纸粉等异物。这时,为了降低该转印清洁刮板331与纸转印带332之间摩擦力,通过设于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350上的作为润滑剂涂布部件的润滑剂涂布刷辊351将润滑剂涂布在已被清洁的纸转印带332表面上。沿着纸转印带运送方向,该润滑剂涂布刷辊351配置在上述转印区域的上游侧、剥离区域的下游侧,最好配置在上述转印区域的上游侧、转印清洁刮板331的下游侧。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直流偏压作为消电偏压施加到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上,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施加交流偏压、或直流和交流偏压。
[实例1]
本实例1与上述第五实施例的实例1相同,本实例使用的复印机与上述第十二实施例的复印机相同。
在本实例中,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851是通过将导电性纤维带卷附在金属辊上形成的,该导电性纤维带由粗6.5D、使碳分散的丙烯酸纤维构成,导电性纤维带间的间隙G为1mm以下,该润滑剂涂布刷辊851的植毛密度为10万根/(英寸)2,从上述刷前端部到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851的接地部854的电阻值为106Ω。
[实例2]
本实例2与上述第五实施例的实例2相同,本实例使用的复印机与上述第十三实施例的复印机相同。
在本实例中,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851与上述实例1相同,与该润滑剂涂布刷辊851对向的驱动辊224是通过将导电性橡胶包复在金属辊上形成的,从该驱动辊表面到接地部222的电阻值为107Ω。
[第十五实施例]
第十五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全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中的实施例,下面参照图34-图35说明该实施例。
图34是第十五实施例的复印机的概略构成截面图,图35是该复印机的感光体鼓周围概略构成放大图,下面仅说明与图1、2、15、16不同之处。
先说明作为本发明特征部分的电晕充电器960的结构及动作。沿着中间转印带运送方向,该电晕充电器960配置在上述二次转印区域的下游侧、一次转印区域的上游侧。上述电晕充电器960与消电用电源969相连,该消电用电源969用于向电晕充电器960施加直流电压,对中间转印带21消电。
上述电晕充电器960能在不接触中间转印带21状态下对该中间转印带消电,与接触式消电器相比结构简单。这是由于以接触式消电器形成多色彩色图像场合,各色墨像叠合在中间转印带21上期间,该接触式消电器的消电部件离开中间转印带21,当二次转印结束后,使该消电部件接触中间转印带,这样就需要消电部件接离机构。可是,使用电晕充电器960会产生臭氧,从环境保护看并不理想。因此,使用接触式消电器作为消电装置,这时,可以使用消电刷、消电刮板等作为该接触式消电器的消电部件。
[变型例1]
下面参照图36说明第十五实施例的变型例1,图36是变型例1的复印机的感光体鼓周围概略构成放大图。本变型例使用接触式消电器作为消电装置代替上述电晕充电器960,具体地说,使用消电刷961作为消电部件。另外,本变型例的中间转印带21a的体积电阻率ρv为1012Ωcm以下。设定接地辊位置使得从该消电刷961与上述中间转印带21a接触部分到张架该中间转印带的接地辊23的接地部962的电阻值为108Ω以下,最好为107Ω以下。在本变型例中,上述消电刷961不连接用于施加消电偏压的消电用电源。
在本变型例中,为了使电荷能在中间转印带21a内移动,将该中间转印带的体积电阻率ρv设定为1012Ωcm以下。这样,上述消电刷961不能除尽的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1a内部的电荷能移动到接地辊的接地部,残留电荷不会对此后形成的图像产生影响。这种场合,即使不施加消电偏压也能将中间转印辊21a的表面电位消电到-100V以下。
[变型例2]
下面参照图37-38说明第十五实施例的变型例2,图37是变型例2的复印机的感光体鼓周围概略构成放大图。本变型例与上述变型例1大致相同,但在本变型例中,上述消电刷961连接用于施加消电偏压的消电用电源969。本变型例的中间转印带21b的体积电阻率ρv为1011~1014Ωcm。另外,设有导电性金属板963作为接地部件,其通过中间转印带21b与上述消电刷61对向。也可以使用金属板以外材料、例如导电性辊等作为上述接地部件。该金属板963与中间转印带21b的背面接触,消电刷961与中间转印带21b的表面接触。通过这种结构,在上述消电刷961与金属板963之间集中形成消电电场。本实施例场合,不仅中间转印带21b的表面电荷、而且内部电荷也能稳定消电,能对中间转印带整体均一消电。
图38是表示变型例2中与复印机的消电刷对向设置或不设置金属板时施加到该消电刷的消电偏压与消电后中间转印带的表面电位关系图,在该图中,用实线连接部分表示施加消电偏压时中间转印带21b表面电位的离散幅度。从该图可知,想消电使得中间转印带表面电位成为不会对此后形成的图像产生影响程度的表面电位、即-100V~+100V范围内电位场合,当消电刷961对向设有金属板961时,需要的消电偏压比不设置上述金属板时小得多。就中间转印带21b的消电后表面电位的离散幅度而言,设有上述金属板963的离散幅度小。
在本变型例中,从上述金属板963与中间转印带21b接触部分到金属板的接地部964的电阻值设定为108Ω以下,最好是107Ω以下,这样的电阻值适于提高消电效率。
[变型例3]
下面参照图39-42说明第十五实施例的变型例3,图39是变型例3的复印机的感光体鼓周围概略构成放大图,图40是该复印机的作为消电部件的消电刷辊正面图。本变型例使用消电刷辊965作为消电部件代替上述变型例1和2中的消电刷961。该消电刷辊965是通过将导电性纤维带965b卷附在导电性辊上形成的,该导电性纤维带包括刷部965a,可以使用例如使碳分散的丙烯酸纤维等作为形成该导电性纤维带965b的导电性纤维。在包括该消电刷辊965的本变型例的接触式消电器中,消电刷辊与中间转印带21接触部分、即刷部965a前端和与该消电刷辊连接的接地部966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108Ω以下,最好是107Ω以下,这样的电阻值适于提高消电效率。由于上述消电刷辊965的金属芯具有导电性,所以,该电阻值实质上意味上述导电性纤维部分的电阻值。
图41是表示变型例3中复印机的消电刷辊的植毛密度与消电后中间转印带表面的消电不匀关系图,消电不匀评价分为5级,评价为5时消电不匀最少。通常,评价为3或3以上时,几乎不会对此后形成的图像产生影响。因此,由该图可知,形成上述消电刷辊965时,其植毛密度最好是2万根/(英寸)2。若如上所述形成消电刷辊965,则中间转印带表面每单位面积的刷部接触根数增加,能有效地抑制中间转印带21上的消电不匀。
形成消电刷辊965时如上所述是通过将导电性纤维带965b卷附在导电性辊上形成的,上述消电不匀还会因卷附导电性纤维带965b时间隙G的大小而发生很大变化。图42表示导电性纤维带965b之间的间隙G与消电后中间转印带表面消电不匀评价的关系,从该图可知,为了得到消电不匀评价为3或3以上,必须使上述间隙G为2mm或2mm以下,也就是说,若将构成上述消电刷辊965的刷部965a的上述导电性纤维965b的间隙G设定为2mm或2mm以下,就能有效地抑制消电后中间转印带21表面消电不匀。
在本变型例中,为了防止消电特性低下及刷部倒毛现象,朝中间转印带21回转方向驱动消电刷辊965回转。这时,进行控制使得:在该消电刷辊与中间转印带21接触部分、即消电区域,上述消电刷辊965的线速度比中间转印带21快。
[第十六实施例]
第十六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全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中的实施例,下面参照图43说明该实施例。
图43是第十六实施例的复印机的打印部主要部分概略构成图,该复印机设有与第十五实施例相同结构的扫描部(没有图示),图像形成动作基本与图34复印机一样,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打印部结构和动作。图43与图9相对应,下面仅说明与图9不同之处。
在上述中间转印带121周围配设兼用作润滑剂赋与部件及消电部件的润滑剂涂布兼消电刷辊1065、作为清洁部件的带清洁刮板170、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组件130,上述各件通过没有图示的接离机构可分别与中间转印带121接离。
如上所述,Bk墨像经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21上形成的图像面与第十五实施例一样,再次回到一次转印区域。这时,通过各接离机构使上述润滑剂涂布兼消电刷辊1065及带清洁刮板170离开中间转印带121,以便不损伤上述墨像。
二次转印后,通过没有图示的清洁部件接离机构使上述带清洁刮板170推压中间转印带121,用于除去二次转印后的残留墨粉。为了提高清洁性和二次转印性,通过没有图示的消电部件接离机构使上述润滑剂涂布兼消电刷辊1065推压中间转印带121,涂布收纳在润滑剂收纳部1066中的润滑剂。可以使用例如由成型为板状的微粒构成的硬脂酸锌作为润滑剂。
下面说明作为本实施例特征部分的润滑剂涂布兼消电刷辊1065及带清洁刮板170的结构及动作。在本实施例中,润滑剂涂布兼消电刷辊1065在涂布润滑剂同时,还具有消电机能。该润滑剂涂布兼消电刷辊1065与上述第十五实施例的变型例3中所述的消电刷辊965大致相同,但是,构成刷部的导电性纤维的电阻值为106Ω。润滑剂涂布兼消电刷辊1065与用于施加消电偏压的可变消电用电源1069相连接。另外,沿着中间转印带121的带回转方向,润滑剂涂布兼消电刷辊1065配置在一次转印区域上游、带清洁刮板170的下游。
润滑剂涂布兼消电刷辊1065及带清洁刮板170的接离装置的机构和动作与图30、31a、31b所示相同,说明省略。
[第十七实施例]
第十七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全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中的实施例,下面参照图44说明该实施例。
图44是第十七实施例的复印机的打印部主要部分概略构成图,该复印机主要为了降低成本,仅在下述内容上与第十六实施例复印机不同,相同结构标以相同符号,说明省略。图44与图11相对应,下面仅说明与图11不同之处。
下面说明作为本实施例特征部分的润滑剂涂布兼消电刷辊1065及带清洁刮板170的结构及动作。在本实施例中,也与上述第十六实施例相同,使用润滑剂涂布兼消电刷辊1065作为消电部件。与上述第十六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润滑剂涂布兼消电刷辊1065及带清洁刮板170的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润滑剂涂布兼消电刷辊1065配置为与驱动辊224对向,该驱动辊兼用作清洁对向辊与上述带清洁刮板170对向。
[第十八实施例]
第十八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在使用带等转印材载置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实施例,该转印材载置体用于载置运送纸、投影用片等转印材。
图45是第十八实施例的复印机的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组件概略构成图,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转印材载置体,不使用上述实施例中的中间转印体。图45与图12相对应,仅说明与图12不同之处。
本实施例的纸转印带332由位于供纸部侧端部(图中右端)作为转印前消电装置的接地辊335a以及位于定影组件侧端部(图中左端)的张力辊335b张架着。
如上所述,转印有墨像的转印纸100从上述纸转印带332剥离,运向定影组件(没有图示)。另一方面,转印纸100剥离后,该纸转印带332通过与消电刷361的接触区域被消电,该消电刷361作为消电装置设置成与上述张力辊335b对向。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直流偏压作为消电偏压施加到上述消电器上,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施加交流偏压、或直流和交流偏压。
[实例1]
本实例1与上述第五实施例的实例1相同,本实例使用的复印机与上述第十六实施例的复印机相同。
在本实例中,上述润滑剂涂布兼消电刷辊1065是通过将导电性纤维带卷附在金属辊上形成的,该导电性纤维带由粗6.5D、使碳分散的丙烯酸纤维构成,导电性纤维带间的间隙G为1mm以下,该润滑剂涂布兼消电刷辊1065的植毛密度为10万根/(英寸)2,从上述刷部前端到上述润滑剂涂布兼消电刷辊1065的接地部的电阻值设为106Ω。
在本实例中,与温度、湿度、依据复印模式信息的中间转印带121的表面电位、依据转印纸信息的中间转印带表面移动速度相对应,计算施加到上述润滑剂涂布兼消电刷辊1065的直流电压,控制上述可变消电用电源1069。具体地说,在本实例中,按上述表4-6设定消电偏压。
[实例2]
本实例2与上述第五实施例的实例2相同,本实例使用的复印机与上述第十七实施例的复印机相同。
在本实例中,上述润滑剂涂布兼消电刷辊1065与上述实例1相同,与该润滑剂涂布兼消电刷辊1065对向的驱动辊224是通过将导电性橡胶包复在金属辊上形成的,从该驱动辊表面到接地部222的电阻值设为107Ω。

Claims (5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像载体(10)与中间转印体(20)对向接触形成转印区域,由电荷赋与装置向该中间转印体赋与电荷在上述转印区域形成转印电场,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墨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再将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设有接触式消电装置(150),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之后,该接触式消电装置接触上述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其特征在于:
设有可变控制装置(159),通过直流电压控制装置向上述接触式消电装置施加直流电压,当对中间转印体消电时,根据上述中间转印体的体积电阻率可变控制上述直流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检测装置(67)和可变控制装置(159),上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上述中间转印体表面电位,根据该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上述可变控制装置可变控制施加到上述接触式消电装置的直流电压V,相对上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电位Va,使上述直流电压V满足下式:
-1.3Va-650≤V≤-1.3Va+550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单色模式和多色模式,单色模式是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单一墨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后,再将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多色模式是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若干墨像顺序叠合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后,再将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叠合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
所述可变控制装置设有用于判别是单色模式还是多色模式的判别装置,根据上述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可变控制上述直流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消电装置与中间转印体接触部分到最接近的与中间转印体接触的部件的接地部的电阻值设定为108Ω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转印体(20)的体积电阻率为1011-1014Ωcm。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转印体(20)的体积电阻率为1012-1013Ωcm。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润滑剂涂布装置(850),用于将润滑剂涂布到中间转印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是润滑剂涂布刷辊(851)。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中所述的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向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施加直流偏压、或交流偏压、或直流和交流偏压,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与中间转印体接触具有消电机能的装置是上述权利要求9-11中任一个所记载的润滑剂涂布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中,从与中间转印体接触部到该润滑剂涂布装置的接地部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108Ω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相对中间转印体具有相对速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被驱动回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润滑剂涂布刷辊朝中间转印体移动方向被回转驱动时,在中间转印体与润滑剂涂布刷辊接触的消电区域,该润滑剂涂布刷辊的线速度比中间转印体的线速度快。
15.根据权利要求10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清洁该像载体的清洁装置,所述润滑剂涂布装置接触已由上述清洁装置清洁完的中间转印体的表面部位进行消电。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洁装置是用于除去中间转印体上二次转印残留墨粉的清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还设有使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接离中间转印体的润滑剂涂布装置接离机构和使上述清洁装置接离中间转印体的清洁装置接离机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接离机构还具有作为清洁装置接离机构的机能。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接离机构和清洁装置接离机构,使得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接触中间转印体未清洁部位的区域比该润滑剂涂布装置与上述清洁装置同时接触中间转印体场合所产生的未清洁区域短,或者使得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不接触中间转印体未清洁部位。
19.根据权利要求10、11、13-17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中间转印体表面移动方向,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设置在上述一次转印区域上游、二次转印区域下游。
20.根据权利要求10、11、13-17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中间转印体表面移动方向,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设置在上述一次转印区域上游、上述清洁部件下游。
21.根据权利要求20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中间转印体表面移动方向,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设置在上述一次转印区域上游、上述清洁部件下游。
2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向上述消电装置施加直流偏压、或交流偏压、或直流和交流偏压,设有接地部件,该接地部件与上述消电装置和中间转印体相接触部分的背面接触。
23.根据权利要求2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地部件与中间转印体接触部分和上述消电装置的接地部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108Ω以下。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转印体为中间转印带,该中间转印带是由若干支承机构张架的无端带,上述接地部件由支承该中间转印带的支承辊构成。
25.根据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辊是清洁对向辊,其与清洁中间转印带的清洁装置对向。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辊还具有驱动辊机能,用于驱动中间转印带。
27.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辊的从与中间转印体接触部分到该支承辊的接地部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108Ω以下。
28.根据权利要求26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辊的从与中间转印带接触部分到该支承辊的接地部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108Ω以下。
2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消电装置是使导电性纤维形成为辊状的消电刷辊,该消电刷辊与上述中间转印体接触进行消电。
30.根据权利要求29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消电刷辊的从与中间转印带接触部分到该消电刷辊的接地部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108Ω以下。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消电刷辊相对中间转印体具有相对速度。
32.根据权利要求3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消电刷辊被驱动回转。
33.根据权利要求3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消电刷辊朝中间转印体移动方向被回转驱动时,在中间转印体与消电刷辊接触的消电区域,该消电刷辊的线速度比中间转印体的线速度快。
34.根据权利要求29、30、32、33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消电刷辊的植毛密度为2万根/(英寸)2以上。
35.根据权利要求29、30、32、33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消电刷辊形成辊状时的导电性纤维间的间隙设定为2mm以下。
36.根据权利要求34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消电刷辊形成辊状时的导电性纤维间的间隙设定为2mm以下。
37.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清洁像载体的清洁装置,所述消电装置与已由上述清洁装置清洁完的上述中间转印体表面部位接触进行消电。
38.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使上述消电装置接离中间转印体的消电装置接离机构和使上述清洁装置接离中间转印体的清洁装置接离机构。
39.根据权利要求38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消电装置接离机构还具有作为清洁装置接离机构的机能。
40.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上述消电装置接离机构和清洁装置接离机构,使得上述消电装置接触中间转印体未清洁部位的区域比该消电装置与上述清洁装置同时接触中间转印体场合所产生的未清洁区域短,或者上述消电装置不接触中间转印体未清洁部位。
41.根据权利要求37-39中任一个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向上述消电装置施加直流偏压、或交流偏压、或直流和交流偏压,对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
42.根据权利要求37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装置还具有作为上述消电装置的机能,上述清洁装置的从与像载体的接触部到接地部之间的电阻设定为108Ω以下。
43.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像载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与上述清洁装置接触前的区域,用电或磁方法除去该转印残留墨粉。
44.根据权利要求43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向上述清洁装置施加与上述像载体上转印残留墨粉相斥极性的偏压。
45.根据权利要求43或44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清洁对向装置,该清洁对向装置与上述像载体的背面接触,而上述像载体的正面与上述清洁装置接触,向该清洁对向装置施加偏压,在该像载体上形成电场,上述电场使得残留在上述像载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离开该像载体。
46.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像载体(10)与中间转印体(20)对向接触形式转印区域,向该中间转印体赋与电荷在上述转印区域形成转印电场,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墨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再将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之后,通过接触上述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其特征在于:
当施加并控制直流电压以进行消电时,根据上述中间转印体的体积电阻率可变控制上述直流电压。
47.根据权利要求46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检测上述中间转印体表面电位,根据检测结果,可变控制所施加的用于消电的直流电压V,相对上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电位Va,使上述直流电压V满足下式:
-1.3Va-650≤V≤-1.3Va+550
48.根据权利要求46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包括单色工序和多色工序,单色工序是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单一墨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后,再将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多色工序是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若干墨像顺序叠合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后,再将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叠合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
施加用于消电的直流电压时,根据是单色模式还是多色模式,可变控制上述直流电压。
49.一种消电方法,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的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之后,对该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其特征在于,使用润滑剂涂布装置将润滑剂涂布在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对该中间转印体进行消电。
50.一种清洁装置,与载置墨像的像载体接触,进行清洁,其特征在于,向上述清洁装置施加与上述像载体上转印残留墨粉相斥极性的偏压。
51.根据权利要求50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压部件沿着像载体表面移动方向,设在上述清洁刮板上游侧。
5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权利要求50或51中所述的清洁装置。
53.一种清洁方法,载置有墨像的像载体上墨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后,使用清洁装置对该像载体进行清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像载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接触上述清洁装置前方区域,形成电场或磁场,以便从该区域除去转印残留墨粉,在接触上述清洁装置前,除去转印残留墨粉。
CN99124876A 1998-11-24 1999-11-22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消电技术及清洁技术的改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380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3074/1998 1998-11-24
JP33307498 1998-11-24
JP346365/1998 1998-12-07
JP34633498 1998-12-07
JP34643598 1998-12-07
JP346334/1998 1998-12-07
JP346435/1998 1998-12-07
JP34636598 1998-1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5657A CN1255657A (zh) 2000-06-07
CN1123805C true CN1123805C (zh) 2003-10-08

Family

ID=27480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1248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3805C (zh) 1998-11-24 1999-11-22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消电技术及清洁技术的改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5) US6269228B1 (zh)
EP (1) EP1014218B1 (zh)
KR (1) KR100338722B1 (zh)
CN (1) CN1123805C (zh)
DE (1) DE69933272T8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1948C (zh) * 2003-10-17 2008-04-1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更换单元和清洁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4049A (ja) 1992-08-28 1994-05-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123805C (zh) 1998-11-24 2003-10-08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消电技术及清洁技术的改良
JP2001343843A (ja) * 2000-03-30 2001-12-1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用ベルト装置
JP3904375B2 (ja) 2000-05-29 2007-04-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963638B2 (ja) 2000-09-07 2007-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6611672B2 (en) 2000-09-26 2003-08-2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no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ner recycling apparatus and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US6733939B2 (en) 2000-09-28 2004-05-11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and container for the developer, an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 image
US6653037B2 (en) 2000-11-20 2003-11-25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latent electrostatic image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device
JP3933385B2 (ja) 2000-11-28 2007-06-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6701100B2 (en) 2001-01-23 2004-03-02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n image carrier and a polarization uniforming structure
JP2002251033A (ja) 2001-02-22 2002-09-06 Ricoh Co Ltd カラートナー、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6858365B2 (en) 2001-03-23 2005-02-22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developing method and developing apparatus
JP4360762B2 (ja) * 2001-03-23 2009-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学式エンコーダ装置
US6777149B2 (en) 2001-03-23 2004-08-17 Ricoh Company Limite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therefor
EP1248158B1 (en) 2001-04-03 2006-06-0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816691B2 (en) 2001-05-21 2004-11-09 Ricoh Company Apparatus having endless belt with roughened guide
JP3888862B2 (ja) 2001-05-28 2007-03-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29550A (ja) * 2001-07-13 2003-01-3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29541A (ja) 2001-07-13 2003-01-3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57914A (ja) * 2001-08-09 2003-02-2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559778B2 (ja) * 2001-08-10 2004-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3057964A (ja) * 2001-08-13 2003-02-2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685123B2 (ja) * 2001-11-09 2005-08-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891554B2 (en) * 2002-03-06 2005-05-10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writing control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6901234B2 (en) * 2002-03-18 2005-05-3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n intermediate image transfer belt and high resistance contact member
JP2004004574A (ja) * 2002-03-29 2004-01-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868248B2 (en) * 2002-07-19 2005-03-15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JP2004061792A (ja) * 2002-07-29 2004-02-26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9706A (ja) * 2002-09-19 2004-04-08 Ricoh Co Ltd ベルト駆動装置・転写駆動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
US7003238B2 (en) * 2002-11-05 2006-02-21 Ricoh Company, Ltd. Intermediate image transfer device for a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785486B2 (en) * 2002-11-07 2004-08-3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103301B2 (en) * 2003-02-18 2006-09-05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a contact or a proximity type of charging system including a protection substance on a moveable body to be charged
US7127191B2 (en) * 2003-03-26 2006-10-2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Cleaning device for collecting toner on a surface 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165817B2 (ja) 2003-04-10 2008-10-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334092A (ja) * 2003-05-12 2004-11-25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らに用いるトナー
JP4647232B2 (ja) * 2003-06-24 2011-03-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17463A (ja) * 2003-06-24 2005-01-2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トナー
US7203433B2 (en) * 2003-06-25 2007-04-10 Ricoh Company, Lt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mount of toner deposit and controlling density of image, method of forming misalignment correction pattern,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misalignment of image
JP4778671B2 (ja) * 2003-07-02 2011-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る転写用部材の抵抗変化判定方法
JP3954999B2 (ja) 2003-08-18 2007-08-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418192B2 (ja) * 2003-08-20 2010-0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0274A (ja) * 2003-08-22 2005-03-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トナー
US7576509B2 (en) * 2003-09-10 2009-08-18 Ricoh Company, Limited Drive control method, drive control device, belt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omputer product
KR100555734B1 (ko) * 2004-02-17 2006-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5300626A (ja) * 2004-04-07 2005-10-27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298606B2 (ja) * 2004-08-06 2009-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72008A (ja) * 2004-09-02 2006-03-16 Ricoh Co Ltd 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US7502583B2 (en) * 2004-09-10 2009-03-10 Ricoh Company, Limited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enhancement of an image stored on a recording medium
KR100645959B1 (ko) 2004-12-03 2006-11-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습식 화상형성장치의 전사롤러 클리닝장치 및 클리닝방법
JP2006163245A (ja) * 2004-12-10 2006-06-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7286785B2 (en) * 2004-12-27 2007-10-2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15340B2 (ja) 2005-03-17 2011-0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が挿脱され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9430A (ja) * 2005-03-18 2006-09-28 Ricoh Co Ltd 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30457A (ja) * 2005-05-27 2006-12-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10722A (ja) * 2005-06-28 2007-01-1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523884B2 (ja) * 2005-06-30 2010-08-11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管理方法
JP5124110B2 (ja) 2005-09-22 2013-01-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潤滑剤供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押圧装置
JP5081428B2 (ja) * 2005-12-08 2012-1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7567765B2 (en) * 2006-04-14 2009-07-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395020B1 (en) 2006-04-28 2008-07-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ing methods, imaging devices, transfer assemblies, and transfer member lubrication assemblies
JP4772590B2 (ja) * 2006-05-30 2011-09-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914122B2 (ja) * 2006-06-08 2012-04-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33829A (ja) * 2006-06-13 2007-12-2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52671B2 (ja) * 2006-08-17 2011-08-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68714A (ja) * 2007-04-24 2008-11-0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7869752B2 (en) * 2007-06-23 2011-01-11 Ricoh Company Limited Clean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036566B2 (en) * 2007-07-12 2011-10-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953344B2 (en) * 2007-08-22 2011-05-3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quality maintaining method
JP5078570B2 (ja) * 2007-11-22 2012-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39657A (ja) * 2007-12-06 2009-06-25 Ricoh Co Ltd ベルト部材、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ベルト部材仕様決定評価方法
JP5321965B2 (ja) * 2008-09-11 2013-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96798A (ja) * 2008-10-14 2010-04-30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DE102008061638B4 (de) * 2008-12-11 2017-02-23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 Co. KG Reinigungsanordnung für ein bewegtes zu reinigendes Element bei einem elektrografischen Druckgerät
JP2010217627A (ja) * 2009-03-18 2010-09-3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作像ユニット、および除電光制御方法
JP4793464B2 (ja) * 2009-03-19 2011-10-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653188B2 (ja) * 2009-12-21 2015-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37566A (ja) * 2010-05-10 2011-11-24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495950B2 (ja) * 2010-05-28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141178A1 (en) * 2010-12-03 2012-06-0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Lubricant suppl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194467A (ja) * 2011-03-17 2012-10-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3729B2 (ja) * 2011-04-28 2015-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34964B2 (ja) * 2011-06-02 2014-03-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2765460A1 (en) * 2013-02-07 2014-08-13 Xeikon IP BV Image application unit for use with liquid toner and digital printing unit comprising same
JP6501466B2 (ja) * 2014-08-28 2019-04-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005437B2 (en) * 2015-03-11 2018-06-26 Briggs & Stratton Corporation Machine suspension system
JP6447552B2 (ja) * 2016-03-18 2019-01-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放電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除電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6821425B2 (ja) * 2016-12-26 2021-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48707B2 (ja) * 2017-01-27 2020-02-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2019091002A (ja) * 2017-11-10 2019-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90146390A1 (en) * 2017-11-10 2019-05-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O2020091727A1 (en) * 2018-10-29 2020-05-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scharging image formation transfer memb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81105A (en) * 1972-11-24 1973-12-25 Xerox Corp Constant current biasing transfer system
US4252433A (en) * 1973-05-22 1981-02-24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a residual image in an electrostatic copying system
US4555171A (en) * 1982-03-15 1985-11-26 Schlegel Corporation Conductive charge/discharge device
GB2180947B (en) 1985-08-31 1989-08-09 Ricoh Kk Image recording device
US4741942A (en) * 1985-12-04 1988-05-03 Xerox Corporation Electrostatic charging and cleaning brushes
US4760427A (en) 1986-08-04 1988-07-26 Ricoh Company, Ltd. Exposing apparatus for color copier
GB2212419B (en) 1987-12-25 1991-12-04 Ricoh Kk Image density control method and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099286A (en) * 1988-04-25 1992-03-24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nd method using an intermediate toner image retaining member
US5189478A (en) * 1990-09-29 1993-02-23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charge on a transfer medium
JPH04178680A (ja) * 1990-11-13 1992-06-25 Minolta Camer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US5305061A (en) * 1990-12-21 1994-04-19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ontact charging device that exhibits uniform charging through reduced residual toner adhesion
JPH0594118A (ja) 1991-10-03 1993-04-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295132A (ja) * 1992-01-16 1994-10-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5557384A (en) * 1992-01-22 1996-09-1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transferring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equipment
JPH05224565A (ja) 1992-02-14 1993-09-0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キャリヤ除去装置
JPH05265362A (ja) 1992-03-18 1993-10-15 Sharp Corp 電子写真装置
JPH05289530A (ja) * 1992-04-10 1993-11-0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185897B2 (ja) * 1992-04-29 2001-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35337A (ja) * 1992-07-20 1994-02-10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24049A (ja) 1992-08-28 1994-05-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402727B2 (ja) * 1993-03-01 2003-05-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087500B2 (ja) 1993-03-18 2000-09-11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US5510886A (en) * 1993-04-03 1996-04-2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ier
JP3282886B2 (ja) * 1993-06-28 2002-05-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中間転写方式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233509B2 (ja) * 1993-08-31 2001-11-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除電ブラシ
JPH07210011A (ja) * 1994-01-25 1995-08-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469247A (en) * 1994-07-05 1995-11-2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d member cleaning by electrified roller
JP3155915B2 (ja) * 1994-11-18 2001-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DE69523119T2 (de) * 1994-11-28 2002-04-18 Canon Kk Bilderzeugungsverfahren
US5752130A (en) * 1995-07-07 1998-05-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cleaning residual toner from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JPH09114261A (ja) * 1995-10-13 1997-05-02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5899610A (en) * 1995-12-21 1999-05-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bearing bel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DE69733505T2 (de) * 1996-01-10 2006-05-11 Canon K.K. Zwischen Übertragungselement und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Gerät mit diesem Element
JP3441587B2 (ja) * 1996-01-29 2003-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562741B2 (ja) * 1996-04-19 2004-09-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305003A (ja) * 1996-05-10 1997-11-28 Fuji Xerox Co Ltd 電荷移動装置、帯電装置、除電装置、および転写装置
US5887218A (en) 1996-06-10 1999-03-23 Ricoh Co., Ltd.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oner and transfer sheet bearing member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thereof
JPH1078689A (ja) * 1996-07-08 1998-03-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6865A (ja) * 1996-07-10 1998-01-27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6890A (ja) * 1996-07-12 1998-01-2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中間転写体の除電方法
DE19743786C2 (de) 1996-10-04 2000-11-16 Ricoh Kk Bildübertragungsverfahren, das einen Zwischenübertragungskörper verwendet und Bilderzeugungsapparat zur Durchführung desselben
JPH10161442A (ja) * 1996-10-04 1998-06-19 Ricoh Co Ltd 転写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507305B2 (ja) * 1996-11-01 2004-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445122B2 (ja) * 1996-11-06 2003-09-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419408B1 (ko) * 1996-12-30 2004-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의 대전전압 제어장치
JP3533486B2 (ja) 1997-01-06 2004-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40028A (ja) * 1997-02-28 1998-09-11 Seiko Epson Corp 中間転写ユニット
JPH10221974A (ja) 1997-02-07 1998-08-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078773A (en) * 1997-02-14 2000-06-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US5995794A (en) * 1997-02-28 1999-1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JP3869929B2 (ja) * 1997-03-04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DE19813697C2 (de) * 1997-03-31 2001-05-31 Ricoh Kk Bilderzeugungsvorrichtung mit Zwischenübertragungselement
JP3594279B2 (ja) 1997-03-31 2004-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5983060A (en) 1997-03-31 1999-11-0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removes a surface potential of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JPH10333397A (ja) * 1997-04-04 1998-12-18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6278858B1 (en) * 1997-05-20 2001-08-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and method of forming an image using the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JPH1124368A (ja) * 1997-07-07 1999-01-29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314952B1 (ko) 1998-06-29 2001-11-23 이토가 미찌야 소성변형에 기인한 화상열화를 방지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3676932B2 (ja) 1998-11-24 2005-07-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23805C (zh) 1998-11-24 2003-10-08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消电技术及清洁技术的改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1948C (zh) * 2003-10-17 2008-04-1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更换单元和清洁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654574B2 (en) 2003-11-25
US6269228B1 (en) 2001-07-31
US20030118378A1 (en) 2003-06-26
US20020034405A1 (en) 2002-03-21
CN1255657A (zh) 2000-06-07
DE69933272T2 (de) 2007-05-03
US20030123911A1 (en) 2003-07-03
KR20000035645A (ko) 2000-06-26
EP1014218B1 (en) 2006-09-20
US6990309B2 (en) 2006-01-24
US6701118B2 (en) 2004-03-02
KR100338722B1 (ko) 2002-05-30
DE69933272D1 (de) 2006-11-02
US6505024B2 (en) 2003-01-07
DE69933272T8 (de) 2007-08-30
EP1014218A3 (en) 2001-12-19
EP1014218A2 (en) 2000-06-28
US20030215269A1 (en) 2003-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805C (zh)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消电技术及清洁技术的改良
CN1112610C (zh) 复制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58571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36365C (zh)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940754A (zh) 成像设备、成像方法及处理盒
CN1677264A (zh) 显影设备
CN1499311A (zh) 离接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637644A (zh) 充电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62974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46659A (zh) 调色剂供应装置、成像设备和调色剂供应方法
CN1493938A (zh) 液体显影装置、液体显影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
CN1086613A (zh) 带有包含中空双层导电材料的防偏移层的定影辊
CN1550918A (zh) 载体、显影剂、成像设备和处理模块
CN1892485A (zh) 显影盒
CN101038466A (zh) 调色剂容器和使用调色剂容器的调色剂供应装置
CN2700924Y (zh) 显影剂充电单元、显影设备、成像装置和计算机系统
CN1293432C (zh)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629743A (zh) 显影装置
CN1516828A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573602A (zh) 显影设备
CN1301449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667524A (zh) 显影设备、图像形成装置和系统及制造显影设备的方法
CN2687720Y (zh) 显影单元、显影装置、成像设备和计算机系统
CN1497333A (zh) 异物除去机构、异物除去方法、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CN100351708C (zh) 图像形成装置、显影单元和计算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008

Termination date: 200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