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3620A -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73620A
CN1573620A CNA2004100465289A CN200410046528A CN1573620A CN 1573620 A CN1573620 A CN 1573620A CN A2004100465289 A CNA2004100465289 A CN A2004100465289A CN 200410046528 A CN200410046528 A CN 200410046528A CN 1573620 A CN1573620 A CN 15736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ubricant
toner
surperficial moving
feeding lubric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465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88135C (zh
Inventor
须田武男
川原真一
多和田高明
片冈超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3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36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813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813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0026Cleaning of foreign matter, e.g. paper powder, from imaging member
    • G03G2221/0031Type of foreign matter
    • G03G2221/0042Paper powder and other dry foreign mat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可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装卸的处理卡盒。润滑剂供给装置(60Y)将润滑剂供给感光体鼓(2Y)的表面,该润滑剂供给装置设在鼓清洁装置(50Y)外部,上述鼓清洁装置用于回收附着在感光体鼓表面的转印残留色调剂。该润滑剂供给装置包括壳体61Y,其仅在相对感光体鼓表面侧开口,使得壳体(61Y)的开口缘部与感光体鼓接触,润滑剂(62Y)收纳在壳体内壁面及感光体鼓表面部分围成的闭塞空间内,在该闭塞空间内将润滑剂供给感光体鼓表面。因此,能将全部润滑剂供给感光体鼓,防止浪费润滑剂,能实现装置小型化。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可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装卸的处理卡盒。
背景技术
以往,在日本特开2000-35727(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1”),特开2000-231299(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2”),特开2001-51561(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3”)等公报中,公开了设有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清洁装置回收附着在感光体鼓(表面移动部件)表面的转印残留色调剂(不需要的色调剂)。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清洁刮板摩耗表面移动部件表面,会缩短表面移动部件寿命,且因清洁刮板摩耗,引起清洁性能低下。为了降低清洁刮板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在表面移动部件表面涂布润滑剂。这样,以减轻上述不良状况。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使得固形润滑剂直接与感光体鼓或中间转印体等的表面移动部件接触,供给润滑剂,不存在用于覆盖该固形润滑剂的壳体。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通过刷辊滑擦并刮取上述固形润滑剂,将所刮取的粉状润滑剂供给表面移动部件。但是,在该构成中也不存在用于覆盖润滑剂及刷辊的壳体。
不存在这种壳体场合,应该供给表面移动部件的一部分润滑剂有时会飞散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这样,该飞散的润滑剂成为浪费,结果,预先必须将超过需要量的润滑剂装在图像形成装置内,妨害装置小型化。
在上述专利文献3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刷辊滑擦并刮取上述固形润滑剂,将所刮取的粉状润滑剂供给感光体鼓(表面移动部件),在该文献中,上述机构设在清洁装置内。一般,清洁装置结构使得所回收的色调剂不飞散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因此,润滑剂不会飞散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
但是,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当刷辊回转刮取润滑剂时,以及将所刮取的润滑剂涂布到表面移动部件上时,一部分润滑剂飞散到清洁装置内。该飞散的润滑剂与清洁装置从表面移动部件回收的转印残留色调剂一起被运送到废色调剂罐等。
因此,即使在上述专利文献3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与上述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同,飞散的润滑剂成为浪费,结果,妨害装置小型化。
润滑剂成为浪费问题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在将预先成为粉状的润滑剂供给表面移动部件的结构,或将液体状润滑剂供给表面移动部件的结构,或其它结构中也发生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防止润滑剂浪费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
清洁装置,用于回收附着在表面移动部件表面的不需要的色调剂;
润滑剂供给装置,用于向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供给润滑剂,以便降低上述表面和与该表面接触的物质之间的摩擦系数;
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设在上述清洁装置外部,并且,该润滑剂供给装置壳体仅在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相对侧开口,使得上述开口缘部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接触,上述壳体内壁面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部分围成闭塞空间,润滑剂收纳在该闭塞空间内,在该闭塞空间内供给上述润滑剂。
(2)在上述(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构成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在上述闭塞空间内的具有流动性状态的润滑剂靠重力,沿着上述壳体内壁面,朝着上述形成闭塞空间的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部分移动。
(3)在上述(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在上述闭塞空间内设有固形润滑剂及刷状回转体,上述刷状回转体回转,滑擦上述固形润滑剂及上述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部分两方,通过该刷状回转体,从上述固形润滑剂刮取粉状润滑剂,将该粉状润滑剂供给上述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部分;
在上述闭塞空间内,存在可能滞留上述粉状润滑剂的壳体内壁面部分,构成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使得上述刷状回转体滑擦上述可能滞留粉状润滑剂的壳体内壁面部分。
(4)在上述(1)-(3)中任一个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有润滑剂供给位置,清洁位置,色调剂附着位置,上述润滑剂供给位置是指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对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供给润滑剂的位置,上述清洁位置是指上述清洁装置对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进行清洁的位置,上述色调剂附着位置是指对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使得色调剂附着的位置,配置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使得上述润滑剂供给位置处于上述清洁位置的沿上述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上述色调剂附着位置的沿上述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移动方向的上游侧。
(5)在上述(1)-(3)中任一个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上述闭塞空间内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设有可回转的润滑剂供给部件。
(6)在上述(5)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闭塞空间设在表面移动部件的沿重力方向的大致下侧。
(7)在上述(4)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有:
作为上述表面移动部件的潜像载置体;
均一充电装置,使得充电部件接触或接近上述由清洁位置清洁的潜像载置体的表面部分,对该表面部分进行均一充电;
潜像形成装置,在上述通过均一充电装置被均一充电的表面部分形成潜像;
显影装置,使得色调剂附着到上述潜像载置体表面上形成的潜像上,成为色调剂像;
转印装置,将上述色调剂像转印在被转印体上;
其中,配置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使得上述润滑剂供给位置处于上述均一充电装置相对该潜像载置体表面的均一充电位置的沿上述潜像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
(8)在上述(1)-(3)中任一个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有润滑剂供给位置,上述润滑剂供给位置是指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对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供给润滑剂的位置,上述壳体的开口缘部在上述润滑剂供给位置的沿上述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接触,上述开口缘部用弹性体形成,该弹性体能在与该表面移动方向直交的方向以均一的压力与该表面移动部件表面接触。
(9)在上述(1)-(3)中任一个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色调剂的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
(10)在上述(1)-(3)中任一个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聚合法制造上述色调剂。
(11)在上述(1)-(3)中任一个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色调剂再利用装置,将上述清洁装置回收的色调剂再使用于形成图像。
(12)在上述(1)-(3)中任一个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形成为单体,其相对图像形成装置装卸自如。
(13)一种处理卡盒,用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至少包括:
表面移动部件;
清洁装置,用于清除附着在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的色调剂;
润滑剂供给装置,设在上述清洁装置外部,向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供给润滑剂,以减少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和与该表面移动部件表面相接触的物质之间的摩擦系数,该润滑剂供给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开口及内壁面,上述开口对着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
其中,表面移动部件,清洁装置,以及润滑剂供给装置收纳在该处理卡盒中,构成一体,该处理卡盒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装卸自如;
由上述壳体内壁面和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围成闭塞空间,在该闭塞空间内收纳有润滑剂,在该闭塞空间内将上述润滑剂供给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
(14)在上述(13)的处理卡盒中,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包括充电部件,其对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进行均一充电,上述充电部件接触或接近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
其中,配置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使得润滑剂供给位置处于上述充电装置相对该表面移动部件表面的充电位置的沿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上述润滑剂供给位置是指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对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供给润滑剂的位置。
(15)在上述(13)或(14)的处理卡盒中,在上述闭塞空间内,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进一步包括可回转的润滑剂供给部件。
(16)在上述(15)的处理卡盒中,上述闭塞空间设在表面移动部件的沿重力方向的大致下侧。
(17)在上述(13)或(14)的处理卡盒中,上述表面移动部件包括潜像载置体,在该潜像载置体表面载置潜像。
在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处理卡盒中,由作为润滑剂供给对象的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部分以及润滑剂供给装置的壳体内壁面形成闭塞空间。本发明中所说的“表面移动部件”是指感光体鼓等的潜像载置体,暂时保持潜像载置体上形成的色调剂像的中间转印体,用于运送转印纸等记录材(最终保持色调剂像)的记录材运送部件等,在上述各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上附着有不需要的色调剂。在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处理卡盒中,在上述闭塞空间内,将润滑剂供给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部分。因此,供给表面移动部件的润滑剂不会飞散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没有供给表面移动部件的润滑剂全部留在闭塞空间内。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处理卡盒中的润滑剂供给装置设在清洁装置外部。因此,供给表面移动部件的润滑剂不会与由清洁装置回收的转印残留色调剂一起被运送到废色调剂罐。能将全部润滑剂供给表面移动部件。
在闭塞空间内,附着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的润滑剂随着该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移动,能通过壳体开口缘部与表面移动部件表面之间的接触部分。通常,附着在表面移动部件表面的润滑剂状态为液体状态,或远比色调剂小的微粉末状态,壳体的开口缘部与表面移动部件相接触,不妨害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移动。因此,在闭塞空间内,附着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的润滑剂,即使在壳体开口缘部与表面移动部件表面之间接触状态下,也不需要采取什么特别办法,就能通过该接触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该打印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2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是设在该打印机中的图像形成组件中的黄色用图像形成组件的概略构成放大图;
图3A和图3B是用于说明挤过清洁刮板相接部分时的转印残留色调剂动向的模式图;
图4涉及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图;
图5是该打印机的润滑剂供给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其将润滑剂供给感光体鼓;
图6是采用润滑剂残留在壳体内部结构的润滑剂供给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7是该打印机的润滑剂供给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其将润滑剂供给中间转印带。
图8表示图7所示润滑剂供给装置向感光体鼓供给润滑剂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详细说明将本发明适用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激光打印机(以下简记为“打印机”)场合的实施例(以下记为“第一实施例”),该图像形成装置是将若干感光体鼓(潜像载置体)并行配置即所谓串列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的概略构成图。
该打印机设有四组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分别用于形成黄(Y),品红(M),青(C),黑(K)各色图像。图中各数字符号后带着的Y,M,C,K分别表示黄,品红,青,黑色用部件。除了上述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之外,还设有作为潜像形状装置的光写入组件10,中间转印组件11,二次转印偏压辊18,一对定位辊19,供纸盒20,带定影方式的定影组件21,色调剂供给装置140Y,140M,140C,140K等。
上述光写入组件10包括光源,多面镜10a,f-θ透镜10b,反光镜等,根据图像信息将激光照射在感光体鼓表面上。
图2是设在该打印机中的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中的黄色用图像形成组件1Y的概略构成放大图。
该图像形成组件1Y包括作为潜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表面移动部件)2Y,作为均一充电装置的充电器30Y,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器40Y,作为清洁装置的鼓清洁装置50Y,润滑剂供给装置60Y,作为色调剂再利用装置的再利用色调剂运送装置70Y等。其它图像形成组件1M,1C,1K与该黄色用图像形成组件1Y结构相同,说明省略。
上述充电器30Y包括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31Y,使得充电辊31Y接触感光体鼓2Y表面部分,或者使得充电辊31Y与感光体鼓2Y表面部分隔开微小距离,使得感光体鼓2Y表面部分均一带电。
在第一实施例中,从直流电源(没有图示)将直流电压施加在充电辊31Y上,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叠合交流电压施加在充电辊31Y上。不过,与叠合交流电压场合相比,仅将直流电压施加在充电辊31Y上使其均一带电的结构能大幅度抑制感光体鼓2Y的应力,延长感光体鼓2Y的寿命,非常有利。
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充电辊31Y采用所谓接触充电方式,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例如电晕充电等非接触充电方式。不过,与非接触充电方式场合相比,若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那样的直接充电方式,具有充电不匀小,不发生臭氧等优点。
再有,上述充电器30Y还包括刷辊33Y,用于除去附着在充电辊31Y上的异物。当然,也可以设置其它清洁部件代替该刷辊33Y。
经均一充电处理后,通过上述光写入组件10使得经调制及被偏转的激光对上述感光体鼓2Y表面部分进行扫描照射。这样,在感光体鼓2Y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通过显影器40Y对上述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成为Y色调剂像。显影器40Y包括显影辊42Y,将该显影辊42Y配置成从显影壳体41Y的开口露出一部分周面。另外,还设有第一运送螺旋43Y,第二运送螺旋44Y,刮板45Y,色调剂浓度传感器46Y等。
在显影壳体41Y内,收纳双组分显影剂(没有图示),其包含磁性载体以及带负电性的Y色调剂。该双组分显影剂由上述第一运送螺旋43Y,第二运送螺旋44Y搅拌运送,使其摩擦带电后,载置在显影辊42Y表面上。接着,通过刮板45Y,限制其层厚,被运送到与感光体鼓2Y相对着的显影区域,在此,使得Y色调剂附着在感光体鼓2Y上的静电潜像上。通过附着色调剂,在感光体鼓2Y上形成Y色调剂像。通过显影消耗了Y色调剂的双组分显影剂,随着显影辊42Y回转回到显影壳体41Y内。
在上述第一运送螺旋43Y和第二运送螺旋44Y之间设有间隔壁47Y。通过该间隔壁47Y,在显影壳体41Y内分隔成用于容纳显影辊42Y和第一运送螺旋43Y等的第一供给部,以及用于容纳第二运送螺旋44Y的第二供给部。通过驱动装置(没有图示)驱动第一运送螺旋43Y回转,将上述第一供给部内的双组分显影剂从图中里侧沿离开纸面方向运送到外侧,供给显影辊42Y。通过上述第一运送螺旋43Y运送到上述第一供给部端部附近的双组分显影剂通过设在间隔壁47Y上的开口部(没有图示),进入上述第二供给部内。在上述第二供给部内,由驱动装置(没有图示)驱动第二运送螺旋44Y回转,将来自上述第一供给部的双组分显影剂朝与在第一运送螺旋43Y中相反的方向运送。通过上述第二运送螺旋44Y运送到上述第二供给部端部附近的双组分显影剂通过设在间隔壁47Y上的另一个开口部(没有图示),回到第一供给部内。
经上述显影形成在Y用感光体鼓2Y上的Y色调剂像经一次转印被转印在中间转印带上。在结束一次转印的感光体鼓2Y的表面部分,附着有没有被一次转印而残留的转印残留色调剂,通过鼓清洁装置50Y清洁上述转印残留色调剂。该鼓清洁装置50Y使得清洁刮板51Y与感光体鼓2Y的表面相接,刮取附着在上述表面部分上的不需要的转印残留色调剂,进行回收。
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刮板清洁方式,通过清洁刮板51Y刮取转印残留色调剂,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例如毛刷等的刷清洁方式等其它清洁方式,用来代替上述刮板清洁方式或与刮板清洁方式一起使用。该鼓清洁装置50Y的内部由壳体52Y和感光体鼓2Y形成密闭空间,回收的转印残留色调剂不会飞散到打印机内部。
在鼓清洁装置50Y的内部设有运送螺旋53Y,用于将由清洁刮板51Y回收的转印残留色调剂朝图中离开纸面方向运送。由该运送螺旋53Y运送的转印残留色调剂被送入再利用色调剂运送装置70Y的内部。再利用色调剂运送装置70Y将该转印残留色调剂运向上述显影器40Y。再利用色调剂运送装置70Y的排出口开口在显影器40Y的第二供给部的图中离开纸面方向侧。因此,鼓清洁装置50Y回收的转印残留色调剂,通过再利用色调剂运送装置70Y回到显影器40Y内。然后,通过显影器40Y的第二运送螺旋44Y及第一运送螺旋43Y再次被搅拌运送后,再用于显影。
通过鼓清洁装置50Y清洁的感光体鼓2Y的表面部分由润滑剂供给装置60Y供给润滑剂。该润滑剂供给装置60Y的构成及动作将在后文详细说明。上述充电器30Y再次对被供给润滑剂的感光体鼓2Y的表面部分进行充电使其均一带电,反复上述图像形成工序。
在上述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中,分别形成在感光体鼓2Y,2M,2C,2K上的各色色调剂像通过一次转印被转印在中间转印组件11的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12上。如图1所示,在该中间转印组件11中,除了上述中间转印带12,还设有驱动辊13,张架辊14,15,带清洁装置16,四个一次转印偏压辊17Y,17M,17C,17K等。上述中间转印带12架设在驱动辊13,张架辊14,15上,通过驱动系统(没有图示)驱动上述驱动辊13回转,进而驱动上述中间转印带12按图中逆时钟方向移动。从电源(没有图示)分别向四个一次转印偏压辊17Y,17M,17C,17K施加一次转印偏压。并且,从中间转印带12背面将上述中间转印带12朝着感光体鼓2Y,2M,2C,2K推压,分别形成一次转印接触部。在各一次转印接触部,通过上述一次转印偏压的影响,在感光体鼓与一次转印偏压辊之间,形成一次转印电场。形成在Y用感光体鼓2Y上的Y色调剂像通过上述一次转印电场及接触压力的影响,一次转印在上述中间转印带12上。在该Y色调剂像上顺序叠合分别形成在感光体鼓2M,2C,2K上的M色调剂像,C色调剂像,K色调剂像,进行一次转印。通过上述叠合转印,在上述中间转印带12上形成四色叠合的色调剂像。该四色叠合的色调剂像在二次转印接触部二次转印在作为记录材的转印纸P上。通过二次转印接触部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2表面上的转印残留色调剂由带清洁装置16清洁除去,上述带清洁装置16与张架辊15支承处的中间转印带相接。
中间转印组件11的驱动辊13通过中间转印带12与二次转印偏压辊18相接,形成二次转印接触部。从电源(没有图示)向该二次转印偏压辊18施加二次转印偏压。
在上述光写入组件10的下方,配置供纸盒20,其中,以多张纸叠合状态收纳转印纸P。最上面的转印纸P与供纸辊20a压接。若在所定时间驱动该供纸辊20a回转,则最上面的转印纸P被供给到纸运送通道。从上述供纸盒20供给到纸运送通道的转印纸P被夹持在一对定位辊19之间。
上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2上的四色叠合的色调剂像随着带移动进入二次转印接触部。上述一对定位辊19在合适时间送出被夹持于辊间的转印纸P,使得该转印纸P在二次转印接触部与上述四色叠合色调剂像密接。这样,在二次转印接触部,四色叠合色调剂像与转印纸P密接。并且,受到上述二次转印偏压及接触压力的影响,四色叠合色调剂像二次转印在转印纸P上,与转印纸P的白色一起,成为彩色图像。这样,在转印纸P上形成彩色图像,该转印纸P被送向定影组件21。
定影组件21包括带组件21b及加热辊21c。在带组件21b中,通过三个辊架设定影带21a使其移动,在加热辊21c内部设有热源。上述转印纸P被夹入上述带组件21b与加热辊21c之间,使得彩色图像定影在转印纸P表面上。通过定影组件21的转印纸P经一对排纸辊22排向机外。
下面说明作为本发明特征部分的润滑剂供给装置60Y的构成及动作。
设在其他图像形成组件1M,1C,1K中的润滑剂供给装置60M,60C,60K分别与该润滑剂供给装置60Y构成相同,因此,以该润滑剂供给装置60Y为例进行说明,其他润滑剂供给装置说明省略。
如图2所示,润滑剂供给装置60Y在壳体61Y的内部空间(闭塞空间)收纳微粉末状的润滑剂62Y。该润滑剂62Y用于降低感光体鼓2Y表面和与该表面接触的清洁刮板51Y或Y色调剂或磁性载体等物质之间的摩擦系数。在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60Y的壳体61Y内,设有作为润滑剂供给部件的搅拌件63Y,用于将润滑剂62Y供给感光体鼓2Y的表面。该搅拌件63Y包括两叶片部件63Yb,其安装在相对感光体鼓2Y的轴平行延伸的回转轴63Ya上回转。若搅拌件63Y回转,则通过其叶片部件63Yb使得润滑剂62Y朝着感光体鼓2Y表面飞溅,润滑剂62Y附着到感光体鼓2Y的表面。
在第一实施例中,润滑剂供给装置60Y的壳体61Y与鼓清洁装置50Y的壳体52Y及充电器30Y的壳体32Y成为一体结构。并且,润滑剂供给装置60Y,鼓清洁装置50Y及充电器30Y与感光体鼓2Y一起成为一体,构成作为处理卡盒,其相对打印机本体装卸自如。
各壳体32Y,52Y,61Y的内部空间被各壳体部分或清洁刮板51Y互相分隔,润滑剂供给装置60Y设在鼓清洁装置50Y的外部。
在第一实施例中,润滑剂供给装置60Y的壳体61Y由与其他壳体52Y,32Y成为一体结构的部分,以及清洁刮板51Y构成。并且,该壳体61Y仅在与感光体鼓2Y表面相对侧开口。壳体61Y的开口缘部之中,构成感光体鼓2Y的表面移动方向上游侧部分的清洁刮板51Y在感光体鼓2Y的轴向整体与感光体鼓2Y表面相接。在下游侧部分的开口缘部,设在其壳体部分的密封部件64Y在感光体鼓2Y的轴向整体与感光体鼓2Y表面相接。即使位于感光体鼓2Y的轴向端部部分的开口缘部,设在该壳体部分的密封部件(没有图示)在感光体鼓2Y的表面移动方向与感光体鼓2Y的表面接触。即,在第一实施例中,润滑剂供给装置60Y的壳体61Y的开口缘部在其全域与感光体鼓2Y表面接触。因此,由壳体61Y的内壁面和感光体鼓2Y的表面部分围成的内部空间成为与外部隔离的被遮覆的闭塞空间。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通过搅拌件63Y回转,在上述闭塞空间内,润滑剂62Y供给感光体鼓2Y表面,附着在感光体鼓2Y表面上。此后,附着在感光体鼓2Y表面的润滑剂62Y随着感光体鼓2Y表面移动,通过密封部件64Y与感光体鼓2Y表面的接触部分。
通过使得润滑剂62Y附着在感光体鼓2Y表面,在上述图像形成工序中,能大幅度减小施加在感光体鼓2Y上的机械应力。即,能大幅度减小在显影区域因显影剂滑擦或因清洁刮板刮取等引起的机械应力。结果,能使感光体鼓2Y长寿命。上述长寿命效果尤其对本实施例那样,感光体鼓2Y与其他装置成为一体构成处理卡盒场合特别有效。即,一般,包含在处理卡盒内的各装置中,感光体鼓寿命最短,处理卡盒的更换频度由感光体鼓寿命决定。因此,感光体鼓的长寿命化能减少处理卡盒的更换频度。以往,尽管其他装置还没有达到使用寿命,但不得不与感光体鼓一起被更换,而按照本实施例,这些装置得到了有效利用,且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通过使得润滑剂62Y附着在感光体鼓2Y表面,感光体鼓2Y表面与色调剂之间的机械附着力减弱,结果,提高了转印效率,具有提高图像质量以及减少转印残留色调剂的效果。
按照第一实施例,在上述闭塞空间内,润滑剂62Y供给感光体鼓2Y表面。因此,供给到感光体鼓2Y的润滑剂不会飞散到打印机内部,没有供给到感光体鼓2Y的润滑剂62Y全部留在上述闭塞空间内。由于润滑剂供给装置60Y设在鼓清洁装置50Y外部,因此,不会发生应供给感光体鼓2Y的一部分润滑剂62Y不供给感光体鼓2Y,直接被回收到鼓清洁装置50Y。
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搅拌件63Y使得润滑剂62Y朝着感光体鼓2Y飞溅,在该飞溅的润滑剂62Y之中,没有供给到感光体鼓2Y的落下到壳体61Y内,用于再次供给感光体鼓2Y。因此,按照第一实施例,收纳在壳体61Y内的润滑剂62Y全部不会浪费,能用于供给感光体鼓2Y。
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再利用色调剂运送装置70Y,使得鼓清洁装置50Y回收的转印残留色调剂回到显影器40Y,加以再利用。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鼓清洁装置50Y内,通过刷辊回收色调剂,同时供给润滑剂,所回收的转印残留色调剂中混有不少润滑剂。通常,以硬脂酸锌等为代表的一般润滑剂会对色调剂的摩擦带电有坏影响,这为人们所公知。具体地说,如本实施例那样,若在带负电性的色调剂中混合硬脂酸锌(润滑剂),则会引起色调剂整体带电量低下(朝正方向移动)。若润滑剂的混入量过多,色调剂带电量不足,会发生所谓背景污染。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既要抑制背景污染,同时再使用鼓清洁装置50Y回收的转印残留色调剂是非常困难的。对此,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由于润滑剂供给装置60Y设在鼓清洁装置50Y外部,因此,润滑剂62Y不会从润滑剂供给装置60Y直接进入鼓清洁装置50Y。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润滑剂供给装置60Y的润滑剂供给位置位于鼓清洁装置50Y的清洁位置(清洁刮板51Y相接位置)的沿感光体鼓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因此,附着在感光体鼓2Y表面的润滑剂62Y随着感光体鼓2Y表面移动,经充电区域,显影区域,一次转印区域,到达鼓清洁装置50Y的清洁位置。感光体鼓2Y上的一部分润滑剂62Y在充电区域被充电辊31Y回收,在显影区域被回收到显影器40Y内,在一次转印区域被中间转印带12回收。因此,由润滑剂供给装置60Y供给到感光体鼓2Y上的润滑剂62Y的量在到达清洁位置期间减少。因此,与上述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混入鼓清洁装置50Y回收的转印残留色调剂中的润滑剂62Y的量非常少。结果,按照本实施例,即使在设有将润滑剂62Y(润滑剂62Y对色调剂摩擦带电具有坏影响)供给感光体鼓2Y的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能充分抑制背景污染,且能再使用由鼓清洁装置50Y回收的转印残留色调剂。
在本实施例中,润滑剂供给装置60Y的润滑剂供给位置位于鼓清洁装置50Y的清洁位置的沿感光体鼓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显影区域(色调剂附着位置)的上游侧。因此,色调剂几乎不会混入润滑剂供给装置60Y内。
相反,若色调剂混入润滑剂供给装置60Y内,则该色调剂与润滑剂62Y相混合,如上所述,会引起色调剂带电量低下。这种色调剂与润滑剂62Y一起附着到感光体鼓2Y表面上,若在这种状态下形成图像,会发生背景污染。
而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色调剂几乎不会混入润滑剂供给装置60Y内,因此,能防止发生上述那样的背景污染。
这样对润滑剂供给装置的润滑剂供给位置的定位的结构,即使润滑剂供给装置60Y不设在鼓清洁装置50Y的外部,即使壳体61Y的内部空间不成为与外部隔离的被遮覆的闭塞空间,也是有效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在沿感光体鼓2Y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部分,在壳体开口缘部设有密封部件64Y,其在感光体鼓2Y的轴向整体与感光体鼓表面接触。并且,该密封部件64Y用氨基甲酸乙酯橡胶弹性体制作,其接触压力在与感光体鼓2Y的表面移动方向成直交的方向大致均一。通过这种构成,搅拌件63Y供给的润滑剂62Y的量,即使在感光体鼓2Y表面上不均一,感光体鼓表面上的润滑剂在通过密封部件64Y的接触位置时,会成为薄而均一状。结果,在感光体鼓表面全域,能大致均一地附着润滑剂。而且,通过合适地调节密封部件64Y的接触压力或相接角度等,也能防止在感光体鼓表面上附着不必要的过多润滑剂。因此,能保持润滑剂62Y的效果,抑制感光体鼓表面或清洁刮板51Y的摩耗,且将进入鼓清洁装置50Y的润滑剂量抑制在最小限度。因此,能进一步抑制再使用转印残留色调剂时所发生的背景污染。一次形成图像时消耗的润滑剂的量也能抑制在最少限度,因此,能减少预先装在打印机内的润滑剂量,促进装置小型化。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块状密封部件64Y,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例如平板状或其他形状的密封部件。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色调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一般,色调剂粒径越小,越可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实现高质量图像。若使用体积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的色调剂,能形成满足用户要求的高质量的图像。另一方面,若色调剂粒径变小,随着感光体鼓表面移动,色调剂易挤过清洁刮板51Y的相接部分。因此,清洁残留在感光体鼓表面的转印残留色调剂变得困难。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感光体鼓表面附着有润滑剂,感光体鼓表面与色调剂之间的摩擦系数变低。因此,被清洁刮板堵塞的转印残留色调剂与感光体鼓表面之间发生滑移,难以挤过清洁刮板51Y的相接部分。因此,按照本实施例,即使色调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也很容易清洁残留在感光体鼓表面的转印残留色调剂。
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测定色调剂体积平均粒径,例如可以由库尔特粒度计数法测得。作为库尔特粒度计数法测得的色调剂粒子的粒度分布的测定装置,可以举出例如库尔特粒度计数器II型(库尔特公司制造)。并且,根据该库尔特粒度计数器得到的测定结果,通过解析例如个数分布、体积分布特性,能求得色调剂体积平均粒径。作为在库尔特粒度计数法测定中使用的电解液,可以使用一级氯化钠配制约为1%的NaCl水溶液。
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色调剂是用所谓聚合法制作的,其形状接近球形,其平均圆形度为0.93以上。另一方面,采用以往使用的粉碎法等形成的色调剂的表面存在随机的凹凸,因此,其平均圆形度低。若在表面上存在随机凹凸,则在显影装置内搅拌时或刮板通过时,会因摩擦带电引起各色调剂的带电量在显影剂中的色调剂之间发生很大差异。结果,显影剂中的色调剂的带电分布宽,相对附着在感光体鼓上的全部色调剂,转印电场作用不均一,转印率低下。与此相反,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色调剂是用聚合法制作的,其形状接近球形,其表面呈平滑状态,凹凸少。因此,通过摩擦带电引起的色调剂的带电量的差在显影剂中的色调剂之间较小,色调剂的带电分布变狭。因此,受到显影电场或转印电场等静电力时,色调剂动向均一化,能提高点再现性。
再有,与其他制作方法相比,聚合法消耗的能量少,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显示其具有优越性。
但是,若色调剂形状接近球形,则随着感光体鼓表面移动,色调剂易挤过清洁刮板51Y的相接部分。因此,清洁残留在感光体鼓2Y表面的转印残留色调剂很困难。其理由如下:
图3A和图3B是用于说明挤过清洁刮板相接部分时的转印残留色调剂动向的模式图,随着感光体鼓2Y的表面移动,转印残留色调剂T来到清洁刮板51Y的相接部分,如图3A所示,该转印残留色调剂T被清洁刮板51Y堵住。这时,若转印残留色调剂T与感光体鼓表面之间的静摩擦系数高,则由于感光体鼓2Y的表面移动,转印残留色调剂T按图3A所示方向回转。这时产生的扭矩F传递到清洁刮板51Y,朝上推压清洁刮板51Y,于是,如图3B所示,转印残留色调剂T欲移入清洁刮板51Y的下侧。并且,转印残留色调剂T越进入,由于清洁刮板51Y的回复力增加,传递到转印残留色调剂T,因此,转印残留色调剂T与感光体鼓表面之间,以及转印残留色调剂T与清洁刮板51Y之间的垂直阻力增加。因此,转印残留色调剂T的扭矩F增加,同时,该增加的扭矩F传递到清洁刮板51Y,结果,转印残留色调剂T挤过清洁刮板51Y的相接部分。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感光体鼓2Y表面附着有润滑剂,因此,能大大降低感光体鼓2Y表面与色调剂之间的静摩擦系数。这样,被清洁刮板堵住的转印残留色调剂T在感光体鼓2Y表面上发生滑移,在转印残留色调剂T上难以产生扭矩,难以挤过清洁刮板51Y的相接部分。因此,按照本实施例,即使是用聚合法制作的平均圆形度高的色调剂,也能很容易地清洁残留在感光体鼓2Y表面的转印残留色调剂T。
色调剂的平均圆形度是各色调剂的圆形度的平均值,通过以下方法测定。该测定使用SYSMEX制流动式粒子像分析装置FPIA-2100进行。在该测定中,先使用一级氯化钠,配制为1%的NaCl水溶液。此后,使得该NaCl水溶液通过0.45的过滤器,得到50~100ml的溶液,将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加入到该溶液中,例如,较好的是将烷基苯磺酸盐0.1~5ml加入到该溶液中,再添加1~10mg的试样。将其用超声波分散机进行1分钟的分散处理,将粒子浓度调整到5000~15000个/μl,得到分散液。用CCD摄像机对该分散液进行摄像,将与色调剂的二维投影图像面积相等的相当圆的周长,除以该色调剂的二维投影图像的周长,所得值作为各色调剂的圆形度。根据CCD像素的精度,将与色调剂的二维投影图像面积相等的相当圆的直径为0.6μm以上的色调剂作为有效色调剂。得到各色调剂的圆形度后,将处于测定范围内的全部色调剂的圆形度加在一起,其和除以色调剂个数,得到色调剂的平均圆形度。
第二实施例
下面,详细说明将本发明适用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场合的实施例(以下记为“第二实施例”),该图像形成装置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是串列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本第二实施例中打印机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部分标以相同符号,下面仅说明不同部分。
图4涉及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是该打印机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图,该打印机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采用串列方式,但是,各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相对中间转印带12,配置在沿垂直方向的中间转印带12的上侧。该打印机设有转印纸运送带118,作为记录材运送部件,架设在二次转印偏压辊18上。另外,定影辊121采用辊定影方式。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除了与第一实施例一样,设置向感光体鼓供给润滑剂的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160M,160C,160K之外,还设有向中间转印带供给润滑剂的润滑剂供给装置260。
图5是该打印机的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的概略构成图,其将润滑剂供给感光体鼓2Y。
设在其他图像形成组件1M,1C,1K中的润滑剂供给装置160M,160C,160K分别与该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构成相同,因此,以该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为例进行说明,其他润滑剂供给装置说明省略。
该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相对作为润滑剂供给对象的感光体鼓2Y表面,配置在沿垂直方向的上方,在壳体161Y的内部空间(闭塞空间),与第一实施例一样,收纳微粉末状的润滑剂62Y。本实施例的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的壳体161Y如图4所示,与充电器30Y,显影器40Y及鼓清洁装置50Y的壳体构成为一体。并且,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鼓清洁装置50Y,充电器30Y,显影器40Y与感光体鼓2Y一起成为一体,构成作为处理卡盒,其相对打印机本体装卸自如。
各壳体的内部空间各自互相分隔,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设在鼓清洁装置50Y的外部。
在第二实施例中,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的壳体161Y由与充电器30Y及显影器40Y的壳体构成为一体结构的部分,以及图5所示那样的密封部件164Y,165Y构成。并且,该壳体161Y仅在与感光体鼓2Y表面相对侧开口。壳体161Y的开口缘部之中,分别构成感光体鼓2Y的表面移动方向上游侧部分及下游侧部分的上游侧密封部件165Y及下游侧密封部件164Y,分别在感光体鼓2Y的轴向整体与感光体鼓2Y表面相接。在位于感光体鼓2Y的轴向端部部分的开口缘部,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密封部件(没有图示)在感光体鼓2Y的表面移动方向与感光体鼓2Y的表面接触。即,在第二实施例中,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的壳体161Y的开口缘部在其全域与感光体鼓2Y表面接触。因此,其内部空间成为与外部隔离的被遮覆的闭塞空间。
在第二实施例的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中,内部空间内的润滑剂62Y靠重力,沿着壳体161Y的内壁面,朝着感光体鼓2Y表面移动。具体地说,壳体161Y的内壁面,除顶面之外,不管在什么位置,都使得其朝着感光体鼓2Y表面向垂直方向下方倾斜。
图6是采用润滑剂残留在壳体内部结构的润滑剂供给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如图6所示,在壳体161Y1的内壁面上,若存在朝着感光体鼓2Y表面向垂直方向上方倾斜的部分,则润滑剂62Y滞留在该部分,不能将该滞留的润滑剂62Y供给感光体鼓2Y表面。
而按照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润滑剂62Y不会滞留,收纳在壳体161Y内的润滑剂62Y随着润滑剂的消耗,所有的润滑剂能靠重力朝着感光体鼓2Y表面移动。因此,润滑剂62Y不会残留在壳体161Y内,能用尽润滑剂62Y。
内部空间内的润滑剂靠重力沿着壳体的内壁面朝着感光体鼓表面移动的结构,即使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不设在鼓清洁装置50Y的外部,或者即使壳体161Y的内部空间不成为与外部隔离的被遮覆的闭塞空间,也是有效的结构。
图7是该打印机的润滑剂供给装置260的概略构成图,其将润滑剂供给中间转印带12。
润滑剂供给装置260配置为相对作为润滑剂供给对象的中间转印带12(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大致呈水平方向。在壳体261的内部空间(闭塞空间)设有固形润滑剂262及刷辊266。通过作为赋能装置的弹簧267对上述固形润滑剂262赋能,上述刷辊266为刷状回转体,其滑擦上述固形润滑剂262及中间转印带12的表面。
在润滑剂供给装置260中,若上述刷辊266回转,通过滑擦,刮取上述固形润滑剂262,微粉末状的润滑剂附着在刷辊266上,供给中间转印带12的表面。润滑剂供给装置260与上述感光体鼓2Y用的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一样,设在带清洁装置16的外部,壳体261的内部空间也成为被遮蔽的闭塞空间。
润滑剂供给装置260与上述感光体鼓2Y用的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不同,如图7所示,在壳体261的内壁面上,存在朝着中间转印带12表面向垂直方向上方倾斜的部分A。因此,刷辊266刮取固形润滑剂262时,或者刷辊266滑擦中间转印带12表面时等场合飞散的粉状润滑剂,由于重力,存在不朝中间转印带12表面移动而滞留在该部分A的周边的可能性。即,刷辊266若不滑擦,则飞散的一部分粉状润滑剂会滞留在位于壳体261内沿垂直方向最下位置的内壁面部分。这样滞留的粉状润滑剂不能供给中间转印带12表面,因此,不能用尽壳体261内的润滑剂。
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润滑剂供给装置260中,刷辊266滑擦粉状润滑剂滞留的壳体261的内壁面部分,即位于垂直方向最下位置的壳体261的内壁面部分。因此,即使粉状润滑剂滞留在该内壁面部分,该粉状润滑剂也会被刷辊266回收,供给中间转印带12的表面。因此,润滑剂不会残留在壳体261内,能用尽壳体261内的润滑剂。
刷辊滑擦内部空间内的滞留粉状润滑剂的壳体内壁面部分的结构,即使润滑剂供给装置260不设在带清洁装置16的外部,或者即使壳体261的内部空间不成为与外部隔离的被遮覆的闭塞空间,也是有效的结构。
如本实施例感光体鼓2Y用的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那样,内部空间内的润滑剂62Y靠重力沿着壳体161Y的内壁面朝着感光体鼓2Y表面移动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微粉末状的润滑剂,也适用于液体状润滑剂,即使是液体状润滑剂场合,也能发挥上述效果。该结构适用于如中间转印带12用的润滑剂供给装置260,刷辊从固形润滑剂262刮取粉状润滑剂,由该刷辊供给上述所刮取的粉状润滑剂,即使适用于上述结构场合,也能发挥上述效果。
在本第二实施例中,感光体鼓用的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的润滑剂供给位置位于充电器30Y的均一充电位置(充电辊31Y的接触位置)的沿感光体鼓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参照图4)。
若润滑剂62Y对充电辊31Y的附着量多,从充电辊31Y流向感光体鼓2Y的电流量少,有时会发生充电不良。在第二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充电器30Y的均一充电位置的沿感光体鼓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供给润滑剂62Y。这样,附着在感光体鼓2Y表面的润滑剂62Y随着感光体鼓2Y表面移动,经显影区域,一次转印区域,清洁区域,到达充电器30Y的均一充电位置。感光体鼓2Y上的一部分润滑剂62Y在显影区域被回收到显影器40Y内,在一次转印区域被中间转印带12回收,在清洁区域被清洁刮板51Y回收。因此,由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供给到感光体鼓2Y上的润滑剂62Y的量在到达均一充电位置前减少。因此,能使附着到充电辊31Y上的润滑剂62Y的量抑制到非常少,防止发生充电不良。
在采用电晕充电器等非接触充电方式场合,虽然几乎不会发生因润滑剂引起的充电不良问题,但是,如上所述,与非接触充电方式相比,采用直接充电方式场合,充电不匀小,且不会产生臭氧。若设为第二实施例那样的润滑剂供给位置,能抑制发生充电不良,结果,对于供给润滑剂62Y的结构,能采用此上述非接触充电方式有利的接触充电方式。
上述对润滑剂供给装置的润滑剂供给位置定位的结构,即使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不设在鼓清洁装置50Y的外部,或者即使壳体161Y的内部空间不成为与外部隔离的被遮覆的闭塞空间,也是有效的结构。
上述图7所示润滑剂供给装置用于将润滑剂供给中间转印带12,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其设置为向感光体鼓供给润滑剂。
图8表示上述图7所示润滑剂供给装置向感光体鼓供给润滑剂的例子。润滑剂供给装置360Y向感光体鼓2Y供给润滑剂,在壳体361Y的内部空间(闭塞空间)设有固形润滑剂362Y及刷辊363Y。通过作为赋能装置的弹簧364Y对上述固形润滑剂362Y赋能,上述刷辊363Y为刷状回转体,其滑擦上述固形润滑剂362Y及感光体鼓2Y的表面。
在润滑剂供给装置360Y中,若上述刷辊363Y回转,通过滑擦,刮取上述固形润滑剂362Y,微粉末状的润滑剂附着在刷辊363Y上,供给感光体鼓2Y的表面。润滑剂供给装置360Y与上述感光体鼓2Y用的润滑剂供给装置60Y一样,设在鼓清洁装置50Y的外部,壳体361Y的内部空间也成为与外部隔离的被遮覆的闭塞空间。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将润滑剂供给装置60Y,160Y,360Y与感光体鼓2Y等一起,构成一体,形成可相对打印机本体装卸自如的处理卡盒,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设为仅仅润滑剂供给装置60Y,160Y,360Y单体可相对打印机本体装卸自如的结构。若这样构成,设定润滑剂供给装置60Y,160Y,360Y的更换时期与感光体鼓2Y等寿命无关。这样,能提高设计自由度,例如,使得装入的润滑剂量少,减小润滑剂供给装置60Y,160Y,360Y的尺寸,使得装置小型化,或者使得装入的润滑剂量多,增大润滑剂供给装置60Y,160Y,360Y的尺寸,减少润滑剂供给装置60Y,160Y,360Y的更换频度等。
上述仅仅将润滑剂供给装置单体设为能相对打印机本体装卸自如的结构,即使润滑剂供给装置60Y,160Y,360Y不设在鼓清洁装置50Y的外部,或者即使壳体61Y,161Y,361Y的内部空间不成为与外部隔离的被遮覆的闭塞空间,也是有效的结构。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中,设有作为清洁装置的鼓清洁装置50Y及带清洁装置16,上述鼓清洁装置50Y用于回收附着在感光体鼓2Y(表面移动部件)表面的不需要的色调剂即转印残留色调剂,上述带清洁装置16用于回收附着在中间转印带12表面的不需要的色调剂即转印残留色调剂。且设有润滑剂供给装置60Y,160Y,260,360Y用于向感光体鼓2Y或中间转印带12的表面供给润滑剂,以降低上述表面与所接触物质(色调剂,磁性载体,清洁刮板51Y等)之间的摩擦系数。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设在上述鼓清洁装置50Y等的外部。该润滑剂供给装置的壳体61Y,161Y,261,360Y仅在相对感光体鼓2Y或中间转印带12等表面侧开口,使得其开口缘部与感光体鼓2Y或中间转印带12等接触,润滑剂被收纳在上述壳体内壁面与感光体鼓2Y或中间转印带12的表面部分所围成的闭塞空间内,供给润滑剂。按照这种结构,如上所述,能将全部润滑剂供给感光体鼓2Y或中间转印带12等,能防止浪费润滑剂,实现装置小型化。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感光体鼓用的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中,在壳体161Y的内部空间(闭塞空间)内,润滑剂62Y具有流动性,靠重力沿着壳体内壁面朝着形成内部空间的感光体鼓2Y的表面部分移动。因此,如上所述,润滑剂62Y不会残留在壳体161Y内,能用尽润滑剂62Y。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带用的润滑剂供给装置260中,在壳体261的内部空间内,设有固形润滑剂262以及作为刷状回转体的刷辊266,上述刷辊266通过回转,滑擦固形润滑剂及中间转印带表面部分两方。通过刷辊266刮取固形润滑剂262,将所刮取的粉状润滑剂供给壳体261的内部空间的中间转印带表面部分。在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260中,刷辊266滑擦壳体内壁面部分,粉状润滑剂滞留在该壳体内壁面部分。通过上述结构,粉状润滑剂不会残留在壳体261内,能用尽润滑剂62Y,不会发生浪费。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感光体鼓用的润滑剂供给装置60Y,160Y,360Y中,对着感光体鼓2Y表面的润滑剂供给位置处于鼓清洁装置50Y的对感光体鼓2Y表面的清洁位置的沿感光体鼓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显影区域(对感光体鼓2Y表面的色调剂附着位置)的沿感光体鼓表面移动方向的上游侧。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带用的润滑剂供给装置260中,也与上述同样,对着中间转印带12表面的润滑剂供给位置处于带清洁装置16的对着中间转印带12表面的清洁位置的沿中间转印带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一次转印区域(对中间转印带12表面的色调剂附着位置)的沿中间转印带表面移动方向的上游侧。
因此,如上所述,色调剂几乎不会混入润滑剂供给装置60Y,160Y,260,360Y内,能防止因混入色调剂而引起的背景污染。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打印机设有作为潜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2Y,作为均一充电装置的充电器30Y,作为潜像形成装置的光写入组件10,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器40Y,作为转印装置的一次转印偏压辊17Y及二次转印偏压辊18。充电辊31Y作为充电部件,该充电辊31Y接触或接近经上述鼓清洁装置清洁的感光体鼓的表面部分,使该表面部分均一带电;上述光写入组件10用于在上述均一带电的表面部分形成潜像;上述显影器40Y使得色调剂附着在上述形成在感光体鼓2Y表面的潜像上,进行显影;中间转印带12作为被转印体,上述一次转印偏压辊17Y将上述形成在感光体鼓2Y表面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在上述中间转印带12上,上述二次转印偏压辊18将上述中间转印带12上的叠合色调剂像转印在上述记录材上。
并且,感光体鼓用的润滑剂供给装置160Y的润滑剂供给位置配置在充电器30Y的对感光体鼓表面的均一充电位置的沿感光体鼓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因此,如上所述,能抑制附着在充电器30Y的充电辊31Y上的润滑剂量,使其为少量,能抑制发生充电不良。结果,如上所述,在供给润滑剂62Y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采用比非接触充电方式好的接触充电方式。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感光体鼓用的润滑剂供给装置60Y,160Y,260,360Y中,壳体61Y,161Y,261,361Y的开口缘部在润滑剂供给位置的沿感光体鼓2Y或中间转印带12等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与上述感光体鼓2Y或中间转印带12等表面接触,上述开口缘部用密封部件64Y,164Y,264形成,上述密封部件是弹性体,能在与上述表面移动方向成直交的方向以均一压力与感光体鼓2Y或中间转印带12等表面接触。这样,在感光体鼓2Y或中间转印带12等表面全域,能附着大致均一量的润滑剂。而且,通过适当地调节密封部件64Y,164Y,264的接触压力或相接角度,能防止不必要的过多的润滑剂附着到上述感光体鼓2Y或中间转印带12等表面上,预先装在打印机内的润滑剂量少,能促进装置小型化。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使用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的色调剂,如上所述,能实现高质量的图像。而且,通过供给润滑剂,能抑制以往存在的这种小径色调剂所引起的清洁不良。因此,既能抑制清洁不良,又能实现高质量的图像。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通过聚合法制造色调剂,其外形接近球形,如上所述,能提高点再现性。而且,通过供给润滑剂,能抑制以往存在的这种接近球形的色调剂所引起的清洁不良。因此,既能抑制清洁不良,又能提高点再现性。
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设有再利用色调剂运送装置70Y作为色调剂再利用装置,用于将鼓清洁装置50Y回收的转印残留色调剂再用于形成图像。因此,能减少废弃色调剂,减少浪费,提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系统。因废色调剂罐满导致寿命限制得到缓和。尤其,如上述第一实施例那样,若配置润滑剂供给装置60Y,使得润滑剂供给位置处于鼓清洁装置50Y的清洁位置的沿感光体鼓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如上所述,润滑剂难以混入鼓清洁装置50Y内。因此,虽然润滑剂对色调剂的摩擦带电具有坏影响,但在设有将润滑剂62Y供给感光体鼓2Y的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能适用色调剂再利用装置,能充分抑制背景污染,且能再使用鼓清洁装置50Y回收的转印残留色调剂。上述在设有将润滑剂62Y供给感光体鼓2Y的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色调剂再利用装置的结构,即使润滑剂供给装置不设在鼓清洁装置的外部,或者即使壳体的内部空间不成为与外部隔离的被遮覆的闭塞空间,也是有效的结构。
如上所述,若润滑剂供给装置60Y,160Y,260,360Y构成为能单独相对打印机本体装卸自如,则设定润滑剂供给装置的更换时期与感光体鼓2Y等其他装置寿命无关,能提高设计自由度。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采用能相对打印机本体装卸自如的成为一体的处理卡盒,其至少包括感光体鼓2Y和润滑剂供给装置60Y,160Y,360Y。因此,更换容易,能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尤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向感光体鼓表面供给润滑剂,如上所述,能延长以往寿命最短的感光体鼓2Y的寿命。因此,能减少处理卡盒的更换频度,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便利性。而且,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成为在显影器40Y再使用转印残留色调剂的结构,能减少色调剂容器的更换频度。因此,在包含色调剂容器的处理卡盒中,能进一步减少处理卡盒的更换频度。尤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对各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分别设有处理卡盒,存在合计四个处理卡盒,减少其更换频度很有益处。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例如,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使用双组分显影剂,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使用单组分显影剂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例举了采用将若干感光体鼓并行配置即所谓串列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在一个感光体鼓上顺序形成各色色调剂像,顺序叠合各色色调剂像得到彩色图像的所谓单鼓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例举了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单色图像形成装置。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例举了打印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复印机,传真机等其他图像形成装置。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例举了润滑剂供给装置60Y,160Y,260,360Y用于感光体鼓2Y或中间转印带12,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润滑剂供给装置用作转印纸运送带118等表面移动部件用的润滑剂供给装置,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按照上述本发明,能防止浪费润滑剂,结果,能减少预先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润滑剂的量,促进装置小型化。

Claims (1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
清洁装置,用于回收附着在表面移动部件表面的不需要的色调剂;
润滑剂供给装置,用于向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供给润滑剂,以便降低上述表面和与该表面接触的物质之间的摩擦系数;
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设在上述清洁装置外部,并且,该润滑剂供给装置壳体仅在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相对侧开口,使得上述开口缘部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接触,上述壳体内壁面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部分围成闭塞空间,润滑剂收纳在该闭塞空间内,在该闭塞空间内供给上述润滑剂。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在上述闭塞空间内的具有流动性状态的润滑剂靠重力,沿着上述壳体内壁面,朝着上述形成闭塞空间的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部分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在上述闭塞空间内设有固形润滑剂及刷状回转体,上述刷状回转体回转,滑擦上述固形润滑剂及上述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部分两方,通过该刷状回转体,从上述固形润滑剂刮取粉状润滑剂,将该粉状润滑剂供给上述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部分;
在上述闭塞空间内,存在可能滞留上述粉状润滑剂的壳体内壁面部分,构成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使得上述刷状回转体滑擦上述可能滞留粉状润滑剂的壳体内壁面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有润滑剂供给位置,清洁位置,色调剂附着位置,上述润滑剂供给位置是指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对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供给润滑剂的位置,上述清洁位置是指上述清洁装置对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进行清洁的位置,上述色调剂附着位置是指对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使得色调剂附着的位置,配置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使得上述润滑剂供给位置处于上述清洁位置的沿上述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上述色调剂附着位置的沿上述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移动方向的上游侧。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闭塞空间内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设有可回转的润滑剂供给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闭塞空间设在表面移动部件的沿重力方向的大致下侧。
7.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
作为上述表面移动部件的潜像载置体;
均一充电装置,使得充电部件接触或接近上述由清洁位置清洁的潜像载置体的表面部分,对该表面部分进行均一充电;
潜像形成装置,在上述通过均一充电装置被均一充电的表面部分形成潜像;
显影装置,使得色调剂附着到上述潜像载置体表面上形成的潜像上,成为色调剂像;
转印装置,将上述色调剂像转印在被转印体上;
其中,配置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使得上述润滑剂供给位置处于上述均一充电装置相对该潜像载置体表面的均一充电位置的沿上述潜像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有润滑剂供给位置,上述润滑剂供给位置是指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对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供给润滑剂的位置,上述壳体的开口缘部在上述润滑剂供给位置的沿上述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的表面接触,上述开口缘部用弹性体形成,该弹性体能在与该表面移动方向直交的方向以均一的压力与该表面移动部件表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色调剂的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聚合法制造上述色调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色调剂再利用装置,将上述清洁装置回收的色调剂再使用于形成图像。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形成为单体,其相对图像形成装置装卸自如。
13.一种处理卡盒,用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至少包括:
表面移动部件;
清洁装置,用于清除附着在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的色调剂;
润滑剂供给装置,设在上述清洁装置外部,向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供给润滑剂,以减少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和与该表面移动部件表面相接触的物质之间的摩擦系数,该润滑剂供给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开口及内壁面,上述开口对着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
其中,表面移动部件,清洁装置,以及润滑剂供给装置收纳在该处理卡盒中,构成一体,该处理卡盒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装卸自如;
由上述壳体内壁面和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围成闭塞空间,在该闭塞空间内收纳有润滑剂,在该闭塞空间内将上述润滑剂供给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包括充电部件,其对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进行均一充电,上述充电部件接触或接近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
其中,配置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使得润滑剂供给位置处于上述充电装置相对该表面移动部件表面的充电位置的沿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上述润滑剂供给位置是指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对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表面供给润滑剂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中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闭塞空间内,上述润滑剂供给装置进一步包括可回转的润滑剂供给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上述闭塞空间设在表面移动部件的沿重力方向的大致下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中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上述表面移动部件包括潜像载置体,在该潜像载置体表面载置潜像。
CNB2004100465289A 2003-06-06 2004-06-01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813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62739 2003-06-06
JP162739/03 2003-06-06
JP162739/2003 2003-06-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3620A true CN1573620A (zh) 2005-02-02
CN100388135C CN100388135C (zh) 2008-05-14

Family

ID=33157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652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8135C (zh) 2003-06-06 2004-06-01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035582B2 (zh)
EP (1) EP1484649B1 (zh)
CN (1) CN100388135C (zh)
DE (1) DE602004017537D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01604C (zh) * 2006-02-27 2009-06-17 株式会社理光 润滑剂涂布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81337A (zh) * 2009-12-01 2011-06-01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US7970334B2 (en) 2006-12-11 2011-06-28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carrier protecting agent, protecting-layer form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CN101661262B (zh) * 2008-08-27 2012-03-28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单元
CN102402167A (zh) * 2010-09-13 2012-04-04 株式会社理光 润滑剂供给装置,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597823A (zh) * 2015-10-14 2017-04-26 佳能株式会社 容纳容器、 清洁装置、 显影装置、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32665A1 (en) * 2004-03-26 2005-10-20 Koike Toshi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lubrication method, and toner
JP2005300626A (ja) * 2004-04-07 2005-10-27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621470B2 (ja) * 2004-08-19 2011-0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廃トナー回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19589B2 (ja) * 2004-09-17 2010-08-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RU2346317C2 (ru) * 2004-12-10 2009-02-10 Рикох Компани, Лимитед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нанесения смазоч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переноса, 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ий картридж и тонер
JP5124110B2 (ja) 2005-09-22 2013-01-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潤滑剤供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押圧装置
JP2007140085A (ja) * 2005-11-18 2007-06-07 Ricoh Co Ltd 潤滑剤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56548B2 (ja) * 2006-04-20 2011-08-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潤滑剤供給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87374B2 (ja) * 2006-04-28 2009-12-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記録媒体
JP4003087B1 (ja) * 2006-08-31 2007-11-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部材、トナー除去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96948A (ja) * 2006-09-12 2008-04-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005310B2 (ja) * 2006-10-05 2012-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潤滑剤塗布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37909B2 (ja) * 2006-11-22 2012-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像担持体用保護剤、及び保護層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420047B2 (ja) * 2007-03-16 2010-02-2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885595B2 (en) * 2007-09-04 2011-02-08 Ricoh Company Limited Lubricant applicator, process cartridge including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5107079B2 (ja) * 2008-02-04 2012-1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像担持体保護剤、保護層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0169899A (ja) * 2009-01-23 2010-08-05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63646A (ja) * 2011-02-04 2012-08-30 Fuji Xerox Co Ltd 着脱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70053A (ja) * 2013-03-01 2014-09-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るベルト部材の製造方法
TWI747534B (zh) 2014-11-28 2021-11-21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卡匣及電子照片畫像形成裝置
US9927762B2 (en) 2016-05-31 2018-03-2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Biased lubricant applicator brush in imaging device
US10120324B2 (en) 2016-12-07 2018-11-0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Lubricant metering for photoconductor in imag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7373A (ja) * 1983-02-10 1984-08-23 Fuji Xerox Co Ltd 複写機用潤滑剤供給装置
JPS63223772A (ja) * 1987-03-13 1988-09-19 Canon Inc クリ−ニング装置
JP3467061B2 (ja) * 1993-06-25 2003-11-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操作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572293A (en) * 1993-10-14 1996-11-05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cleaning a charge inducing member
EP0663621B1 (en) * 1993-12-24 2000-08-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cartridge
US5532795A (en) * 1993-12-28 1996-07-02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cleaning roller members
US5596395A (en) * 1994-09-21 1997-01-2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ts control system having a single device for moving a charging member and a transfer member
JPH08166705A (ja) * 1994-10-11 1996-06-2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678125A (en) * 1995-05-17 1997-10-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687224A (en) * 1995-07-26 1997-11-11 Alley, Jr.; Willard Kent Telecommunications circuit provisioning 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
JPH09146433A (ja) * 1995-11-20 1997-06-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69155A (ja) 1996-05-29 1998-03-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DE69733974T2 (de) * 1996-06-18 2006-06-01 Ricoh Company, Ltd. Bilderzeugungsgerät mit Tonerzufuhrvorrichtung
JPH1073976A (ja) * 1996-07-03 1998-03-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537116B2 (ja) * 1996-11-01 2004-06-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86989A (ja) * 1996-12-19 1998-07-1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950062A (en) * 1997-01-14 1999-09-07 Ricoh Co., Ltd. Toner sorting device for separating reusable toner from used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device
KR100283816B1 (ko) * 1997-01-17 2001-03-02 이토가 미찌야 화상담지체와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US5923936A (en) * 1997-03-27 1999-07-13 Ricoh Company, Ltd. Cleaning device for an image transfer belt device
KR100370539B1 (ko) * 1997-04-03 2005-01-15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화상형성장치및방법
JPH10307522A (ja) * 1997-05-02 1998-11-17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H10312142A (ja) * 1997-05-14 1998-11-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3705400B2 (ja) * 1998-02-04 2005-10-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38212A (ja) * 1998-03-25 1999-12-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753862B2 (ja) * 1998-03-26 2006-03-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35727A (ja) 1998-07-16 2000-02-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577228B2 (ja) * 1998-10-16 2004-10-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作像ユニット
US6363237B1 (en) * 1998-11-12 2002-03-26 Ricoh Company, Ltd. Unit for imparting lubricity to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unit, and image formation method using the apparatus
JP4199890B2 (ja) 1998-12-08 2008-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潤滑性付与部材、その部材を使用し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588029B2 (ja) * 1999-04-09 2004-1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式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959222B2 (ja) * 1999-05-06 2007-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70387B2 (ja) * 1999-06-21 2008-04-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51561A (ja) 1999-08-05 2001-02-2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51571A (ja) * 1999-08-06 2001-02-2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94867A (ja) * 2000-01-13 2001-07-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帯電ローラ
JP4458700B2 (ja) * 2000-03-14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2221805A (ja) * 2000-11-21 2002-08-09 Ricoh Co Ltd リサイクル感光体及びリサイクル感光体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リサイクル感光体の寿命診断方法
JP3959254B2 (ja) * 2000-11-29 2007-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JP3854171B2 (ja) * 2001-03-22 2006-12-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光体リサイクル装置、感光体リサイクル方法
JP2003140518A (ja) * 2001-11-01 2003-05-16 Canon Inc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潤滑剤塗布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兼潤滑剤塗布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01604C (zh) * 2006-02-27 2009-06-17 株式会社理光 润滑剂涂布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970334B2 (en) 2006-12-11 2011-06-28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carrier protecting agent, protecting-layer form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CN101661262B (zh) * 2008-08-27 2012-03-28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单元
CN102081337A (zh) * 2009-12-01 2011-06-01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CN102081337B (zh) * 2009-12-01 2013-07-10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US8494429B2 (en) 2009-12-01 2013-07-23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CN102402167A (zh) * 2010-09-13 2012-04-04 株式会社理光 润滑剂供给装置,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597823A (zh) * 2015-10-14 2017-04-26 佳能株式会社 容纳容器、 清洁装置、 显影装置、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06597823B (zh) * 2015-10-14 2020-11-03 佳能株式会社 容纳容器、清洁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84649A8 (en) 2005-03-02
DE602004017537D1 (de) 2008-12-18
US20050019070A1 (en) 2005-01-27
CN100388135C (zh) 2008-05-14
US7035582B2 (en) 2006-04-25
EP1484649B1 (en) 2008-11-05
EP1484649A1 (en) 2004-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7362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CN2731503Y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90768C (zh) 显影盒及使用该显影盒的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237412C (zh) 成像装置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剂供应盒
CN110967952B (zh) 显影装置、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52715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CN1752857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US8958737B2 (en) Lubricant Supply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046656A (zh) 显影装置
CN171308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525264A (zh) 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258865A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装置
CN1495559A (zh) 成像设备和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上的处理盒
CN1499320A (zh) 成像设备、盒部件、成像系统及用于盒部件的存储介质
CN101046647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显影剂盒
US10042314B2 (en) Clean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incorporating the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cleaning device
US8036575B2 (en) Development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compact structure for discharging developer
JP46381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1075109A (zh) 成像设备
CN1837978A (zh) 处理盒和使用该处理盒的成像设备
US10969708B2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40010572A1 (en) Image carrier surface treatment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70102663A1 (en) Device including roll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incorporating same
US20230330582A1 (en) Filter holding device,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03845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1